小学德育工作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0:35

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篇1

1开展“小事”活动,规范学生言行

第一维度——学校德育八件小事:上下楼梯不推挤;见到老师先行礼;教室桌椅、书籍放整齐;指甲常剪、衣服常换、头发常理;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校内有纸屑随手捡起;课内课外主动学习;学会谦让,宽宏大气。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在校做一名好学生。

第二维度——家庭德育八件小事:学会做饭;自己洗衣;来客倒茶;在外留宿,家长同意;放学回家,不进网迪;自己房间,学会整理;父母生病,问候几句;需要东西,耐心解释。目的是培养学生懂礼节、有孝心,在家做个好孩子。

第三维度——社区德育八件小事:遇到困难说“请帮助”;到别人家做客不乱翻;别人说话不打断;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遇到老人要搀扶;社区环境要保护;邻居有困难主动帮助;坏人恶习敢呵斥。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为把“小事”活动抓出成效,可开展“手把手、早放手、做对手”的“三手”活动,把八件小事分成三个阶段,层层推进。“手把手”就是初一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八件小事印发给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去做;“早放手”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做对手”就是开展各种竞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形成公平竞争观念,在竞争中共同进步。

2填写《健康成长报告书》,激励学生进步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为每位学生印发一本《健康成长报告书》。大致内容可分三部分:“个人基本情况”部分,包括姓名、性别及出生年月、所在班级和班主任、家庭情况、主要亲戚姓名及联系方式;“自我画像”部分,包括“我”的理想、近期目标、座右铭、闪光点、不足点、需要克服的困难、曾战胜过挫折的经验、心中成功的人及事迹;“我的成长进程”部分,包括“我”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事、做的不满意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及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健康成长报告书》像一面镜子,既可以时刻警示学生不断更新自我,同时可以帮助学校、教师、家长及时把握学生成长轨迹。它可以作为学生成长小档案永远保存,也可以作为班级、学校管理小档案,在班级、学校管理中发挥作用。

3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健全学生人格

学校应成立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由校长直接领导,年级组长任本年级的心理辅导负责人,班主任任班级心理辅导教师。心理教育咨询中心既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又应是学生的成长导师。每年新生入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组织“争当班级小主人,我为学校添光彩”的主题讲座,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学会自强,激发新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主人翁精神。针对部分成绩暂时落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可以组织以“我相信我能行”为主题的讲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一心扑在学习上。心理教育咨询中心还应设立信箱,实行每周咨询开放日,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并提供有效帮助。让一些在学校和班级管理中通过简单说教很难解决的棘手问题,在这里得到很好解决,帮助学生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新振作起来。

4组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发展

学校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机制,把社会实践活动列入课表,使之系统化、制度化,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为了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中,用灿烂的地方文化、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学校可精心组织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活动。在一些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要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可以举行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成立青年志愿者小组,定期到车站、农贸市场等场所参加服务工作,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定点服务,以学校命名“青年一条街”。

5注重德育自律,挖掘学生潜质

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篇2

【关键词】幸福教育班主任小学生德育工作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在整个学校的教育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校作为幸福教学的主要阵地,能够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品质。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肩负着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强大使命。因此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贯穿幸福教育理念,提高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小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青少年思想行为以及价值取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面对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幸福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仍旧存在较大的问题。

教育功利化。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力和行业化在社会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这些都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推动着教育功利化的形成。社会风潮中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升学率来实现教育的价值,将教育最大限度的功利化,却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具有幸福感的人才。在升学教育中,越来越关注于学生的智力,忽视学生的德育。学校轻视德育工作现实情况严重的忽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感,因此也直接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德育主体特点被忽视。小学德育的主体是小学生,小学生还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气质类型,但是在长时间的教育当中,学校和教师忽视小学生特点的丰富性、多样性,在德育工作中不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只是一味地进行简单生硬地灌输,从而使小学生失去生机和活力,缺失幸福感。小学生性格特点多样,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要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使小学生在幸福的环境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目标空而大。小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缺少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就是德育的目标不切实际,对小学生德育无从下手,找不到确切的目标。长期以来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是一味地限制在虚无当中,让小学生压力感倍增,缺少真实的幸福感,导致德育工作者失去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信心。

德育渠道单一化。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学校没有形成家长、社会三方面的合力,缺少三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这样极大的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家庭教育和社会现实中存在影响德育工作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果不能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学校构建的德育工作系统很难长期维持。

二、幸福教育背景下展开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作为核心人物,其工作极具挑战,班主任要在德育工作中时刻保持热情和活力,既在德育工作中带给小学生幸福感,也要增强自身的幸福感。

(一)把握学生心理,注重情感疏导

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思想行为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小学生情感的变化以及心理特点,针对性地对小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疏导。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德育,还要在课外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中贯穿德育,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更多的表现自己,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课堂外可以多与小学生沟通和交流,采用谈心或者聊天的方式了解小学生心理的需求和变化特点,针对小学生情感的变化特点给予及时的疏通,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和障碍,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这种沟通方式与现代教育中的生本理念相符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发挥学生作用,培养优秀班干部

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在班级管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也为学生发挥榜样的力量和带头作用。在班级中班干部可以帮助班主任组织活动,规范纪律等班级管理,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优秀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培养优秀班干部,让班干部和班主任一起引导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规范道德。小学班主任可以在选拔班干部时任用有能力,思想品德端正的学生,这样既可以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的德育工作,又能够为班级人员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德育过程中要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参与到德育工作当中,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丰富教育手段,重视人文教育

课堂作为小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教学不能与德育工作相分离,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德育,通过课堂中的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增强小学生人文情感和幸福感。课堂教学需要丰富教育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方式,给小学生展示具有榜样示范作用的道德楷模,让小学生了解这些楷模的事迹,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情感,让小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实现自身道德的发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养。

(四)榜样示范,增强道德人格魅力

班主任肩负着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并在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班主任高尚的道德品质、端正的思想作风和行为方式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小学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各方面的差异,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班主任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拥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优势,因势利导,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推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道德;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49-01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组织、协调德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使德育组织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德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合理组织各种力量,提高德育实效,完成德育目标和任务的有效手段。它是软科学研究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还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更新观念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单纯的精英人才的倾向。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我们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我们重视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有重点的实验,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的素质。

二、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方案。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三、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也曾经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些名言都要求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要处理好各门学科知识与德育学科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相互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新课程标中准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要求学科教学时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有效结合。因此,我们更要强调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教育资源,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各学科课程各自的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各自教材的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切实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学科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真正能够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让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参与,真正实现每一个教育者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设想。

四、利用网络进行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篇4

小学生道德教育德育工作我们都知道,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国民的安居乐业。因此,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真正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当前,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民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所以,为了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元的德育环境,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思路,将德育工作切实有效开展。 

一、新的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思考 

当前德育教育的环境已经与以往不同,所以,面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也要以新的思路加以展开。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导致学校德育工作无效化的结果。所以,德育工作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形势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一种必然,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一种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学校德育工作也要根据新的变化,综合各方资源,形成道德教育合力,抓住重要的道德教育契机,真正有效落实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身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有着太多偏离主流道德价值观念的言行充斥在身边,由于小学生容易模仿,所以,这就容易使得小学生在道德修养的道路上走偏。这种情况需要引起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纠正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偏差。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一定要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自主性,避免传统的简单灌输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社会现象,懂得分辨哪些是好行为,哪些是坏行为,哪些值得学习,哪些要坚决远离。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道德观念的正确性,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我们也可以从网络中进行德育工作,这实际上拓宽了进行德育工作的渠道,由于网络把更多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有很多创新的空间,大家可以从这个思路进行更多工作的创新。 

二、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个人素质养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好的习惯实际上就包含着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教育,从行为入手,效果更好,这恰好符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条经典而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就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从这些新的行为习惯开始,一点点的塑造自己的性格品质。小学生的礼貌用语和行为、学习中的品质养成、预习、听讲、做作业等事务中都体现着一个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将这些规则规范真正内化成小学生的一部分,让他们的超我形成,从而达到自律的程度。 

三、积极整合多方面资源,共同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着道德教育的工作。而且如果这三方面不能达成一致,就会相互牵制,抵消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学校的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育者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学校方面要经常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与家长沟通,如果发现有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中有着较多的不良表现,就要考虑是不是家庭道德环境本身出现了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家访。但是由于家长已经是成人,各方面思想工作并不容易做通,因此,教师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身上,帮助学生认清正确与错误,改变不良习惯。在学校周边环境中,有社区等可以利用的道德教育资源,学校方面可以联合这些政府、社会组织等联合组织一些道德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其中。互联网中也有很多充满正能量的资源,要给小学生介绍这些资源,让小学生多查阅这方面的信息,避免消极负面的信息刺激,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做一个讲文明,热爱祖国和社会的健康公民。 

总之,在小学生德育工作中,我们要看清形势,在目前价值观多元的大环境下,努力创新,有条不紊的搞好小学生德育工作。在工作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侧重行为的塑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时识别小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言行方面的偏差,用有效的方法加以纠正,帮助小学生学会识别社会中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用正确的思维和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成长为一名健康、活泼对社会有益的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君.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2]王芹.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3. 

[3]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東北师范大学,2013. 

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篇5

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针,以落实第三次全教会、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组织实施《哈尔滨教育发展工程》为主要内容,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形象工程”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深化落实,在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构筑我区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1、树立2~3所小学德育工作特色试点学校,推动全区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文明校达标率100%,文明班达标率95%,文明生达标率95%以上。三年内全区学生整体文明素质在此基础上稳步提高。

3、控辍率不能突破目标,辍学率城市小学在1%以下,农村小学在2%以下。

4、违法犯罪率为零。

5、保持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创新及特色工作

1、不拘一格育人才,创建德育特色校。

面向未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迫使德育工作者要努力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寻找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各学校一定要针对学校校情,结合学生实情,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不拘一格育人才,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将是我区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向。全面开展“以个性育人、抓小事育人、分层次育人、按阶段育人、重素质育人、明方向育人”的不拘一格的育人途径,培养教育学生具备“六会”和“七种能力”(“六会”: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创新、学会生存。“七种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演讲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社交和社会活动能力)。各学校要以创新的思想思考本校德育工作,创出特色,抓出实效。本年度德育办以此为重点,树立2~3所德育工作有特色的先进试点学校,从而带动我区德育工作校校有特色,形成全区德育工作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新格局,使我区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2、网络管理促提高,资源共享,互学共进。

全球化、网络化、多极化的新时代,促使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标准高,上档次。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形成我区德育工作网络化管理的新格局。各校创建的德育工作网页要充分展现本校德育工作的全貌,从而使全区德育工作资源共享,达到彼此互学共进的良好态势。

3、要进一步做好我区小学德育基础训练工作,在此之上,不断创新完善。

(二)重点工作

1、围绕“我做合格小公民,您做文明好市民,小手拉大手,为形象工程添光彩”为主题,深化哈尔滨人形象建设工程。

首先,要提高认识,抓好落实。“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形象建设工程”,是我市目前德育工作的重点,各校领导要加强认识,抓好落实,要把此项活动与其它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抓出实效。

其次,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各校要把“形象工程”建设与“小公民”即(五小)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开展有本校教育主题、有特色的系列教育活动(各校要制定活动方案),力求实效,不走过场,使此项教育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本年度区德育办要以此为主题召开现场会。

第三,结合“形象工程”建设,深入有效开展“三文明”达标活动。

以“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和“我做合格小公民,您做文明好市民,小手来大手,为形象工程添光彩”等活动为载体,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告别一切不文明行为。各校要加强“三文明”达标工作的力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增强“三文明”达标工作的实效性。

2、以德育为灵魂,以“形象建设”工程活动为契机,建设高素质德育队伍。

高素质德育队伍是实现高效的德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我区德育工作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

第一,要不断加强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要将师德建设工作与“形象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进一步树立“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形象。

第二,要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在继续开展“正师风、铸师魂、正行风、树形象”、“三心、两爱”等师德教育活动基础上,通过倡议“五不准”,各校要广泛开展以学生、家长、教师、领导不记名方式对教师进行师德评议,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从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形象工程添光彩。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各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学校德育科研课题,加强研究探讨,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从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上半年我们将在1—2所学校进行试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下半年逐步推开。

四、常规工作

在突出特色,狠抓重点,努力创新的德育工作基础上,继续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常规工作。

1、继续开展以“激励永远”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影片观映、国防知识教育、“五导”活动及“长大的我把爱心回报社会”等教育活动。

2、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注重加强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功能。

3、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不断加大后进生转化工作力度。

4、以“两法”为教育重点,开展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效控制学生违法犯罪。

5、组织开展好关于《走向世界的中国》读书系列教育活动,要求各学校学生读书参与率达100%,各校结合读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6、加大学校控辍工作力度,严把控辍率,决不突破目标。

7、重视并加大学校环境育人的工作力度。

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篇6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促使外国教育事业的顺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工作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等的研究。这些研究兴奋点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的研究实验此起彼伏,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形势令人振奋,研究问题日益集中,研究焦点正在形成。实际上,这些研究焦点就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一、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

受全球化、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等社会思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正朝着四面开花、各放异彩、不拘一格的方向发展,各种德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相继呈现,不断丰富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研究领域。从德育理念上来看,德育体验论、对话德育论、交往德育理论、生活德育论、德性论等各领,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观念智囊;从德育实践上来看,网络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校本德育、叙事德育、活动德育、欣赏型德育等都是德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德育实践样式。由此可以说,我国的德育理论深化了,德育实践丰富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视野与思路拓宽了。然而,与之并行不悖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到底什么样的德育形态最适合我国中小学的需要开始成为令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如若对该问题给不出一个科学的答案,德育工作者极有可能在这五彩缤纷的德育理论面前无所适从、乱了阵脚。所以,在吸收、统整、综合所有德育理论形态与实践样式的优势和智慧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创新、整体转换,就成为摆在我国德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而言之,这种“整体化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德育工作为中心对各种德育理论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学校校情的德育思路;以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为纽带来协调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培育学生应对特定社会境遇、道德问题的道德智慧;以学校德育工作为线索来协调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网络德育,构建立体交叉、合力最大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条高速公路等等。这些工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德育工作者与教育者思考的重点问题。

二、德育工作要回归生活

在90年代以前,德育工作者一直将德育视为一项道德规范、道德认识的传达活动、道德理论的教授活动,甚至认为它与一般的学科教学活动别无二致。其结果,德育工作沦为课堂教学事件,沦为一种游离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毫无关联的事情,学生对道德教育产生了一种无言的抵制情绪,导致德育影响难以深入学生的心灵。近年来,随之德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认为:德育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和源泉;一种合理的德育活动应该时刻保持与学生生活间的血肉联系,必须回归生活,获得德育活动的生动形象;德育必须在走进生活的同时将自己“隐藏”起来,着力构建一种“无痕”、“无言”的德育形态。正是在此背景下,德育回归生活成为德育研究者们炙手可热的一个课题,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现实生活出发,使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儿童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法则对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道德就在自己身边,是为保障自己生活服务的”。[1]关注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历,努力构筑一种社会与个体发展所期待的道德教育,这正是德育回归生活的真正目的所在。在当前,德育到底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是日常生活还是非日常生活?怎样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与联系生活、面对生活的区别何在?到底是德育要回归生活还是面对生活等等,这都是让德育工作者绞尽脑汁的问题,是需要德育工作者给出创造性答复的问题。因此,德育回归生活这一问题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德育研究的现实和状况。

三、德育观念现代化

当前,现代化是许多社会领域追求的目标之一,是社会实践追求创新和自我超越的表现。与之同理,德育也需要现代化,德育现代化的基础就是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的其他现代化内容,如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德育内容的现代化等都是德育观念现代化的表现与延伸。德育观念现代化是推动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稳步前进的引擎,是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合理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学者们对德育观念现代化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认识德育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德育视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一个能动因素来认识;对中小学德育的科学性进行反思和深究,提高德育目标、德育功能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同度,切实转变德育工作的思路,创造一种服务于学生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增进的德育观念形态;认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摆正学生与教师间的地位,实现从灌输型德育向学习型德育、从规范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从道德知识传授向道德素质提升的转变;推行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面德育的观念,贯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渗透德育、全面关注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发展的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顺利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

中小学德育不是一项面面俱到的教育工作,而是有其特定的关注对象、目标定位的,那种将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都一股脑地放进德育工作的做法,即所谓的“大德育”,日益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所拒绝。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品德,如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关爱社会等品德。一句话,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道德的方式去做人、做事、处世,学会用自己的道德“心”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非用一定的政治标准、法律准则等去参与社会生活,处理社会关系,这就是“小德育”。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转变的发生。这一转变必将促使中小学德育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培育上,促使德育工作者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叶澜教授指出,德育具有四个层次的内容:最基本的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其次是责任心,再次是爱国,最后是追求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2]应该说,这一概括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是一个从爱己到爱人,从爱家到爱社会,从爱国到爱人类依次推进的过程,推己及人、爱及社会是当代德育应该具有的一种视野。因此,那些基础品德的培养正是德育的重中之重、立根之基,正是中小学德育的直接目的、核心使命所在。从“大德育”向“小德育”的转变体现着德育研究者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认识的深化,体现着中小学道德教育正步入一个科学的轨道。

五、德育工作者专业化

在中小学中,德育工作者主要包括两部分:德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学校的其他专职德育教师(德育处、团队专职教师)两部分。所谓德育工作者专业化就是指按照专业的标准来培养、管理上述人员。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基础是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源自德育教学和德育工作自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学校德育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按照综合性、高水平的德育教师专业标准来要求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实质。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德育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德育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与其在德育实践中的积累。[3]同时,德育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西方,伴随着品格教育运动的兴起,开设专门德育课程的问题再一次被提出,德育专业化问题随之出现。因此,教师德育专业化是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前提。要实现德育教师专业化,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其一,确立“将德育作为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同样重要”观念;其二,建立对所有教师的德育素养专业标准;其三,对狭义德育教师(即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提出有更高要求。[4]

六、德育实验研究活跃

要推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德育实验是一条有效路径。在探索中认识德育、开展德育、改进德育是当代我国德育工作的一大优势。同时,随着国家德育类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的有序化,一批有识之士、专业德育研究人员对德育实验研究青睐有加,倍受关注。随之,德育实验研究在我国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性认识。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中央教科所开展的“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体验德育研究”实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开展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研究实验”、肖川教授等人开展的“主体性德育研究实验”、山东师范大学戚万学教授主持开展的“活动德育模式研究”实验、江西省黎川一中开展的“3+1”德育改革、黑龙江省小学开展的“德育整体改革”实验、广东省小学的开展的“信息化条件下德育课程改革”实验、重庆石柱中学校的“开发人性化德育校本教材的实验研究”等等。这些实验的开展为开拓我国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提供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值得所有德育工作者重视和借鉴。

纵观上述研究焦点,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德育研究正日益呈现出面向实践、注重创新、专业发展的道路。这一研究势头的形成有助于提升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效能,有助于拉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间的距离,从而为促使我国德育研究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功能。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儿童道德生活该如何加强.教育科学研究,2004(11).

[2]骆风.上海市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调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德育工作;实效性;提高;对策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社会的开始,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中,德育工作的积极开展,能够积极引导小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社会认识,使其在学校获得更多社会知识,为其思想以及世界观的形成等奠定基础。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其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爱国精神等的培养都有直接影响。而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其思想素质的综合提升奠定基础。

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对于学生发展以及小学教学而言都有积极的意义。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在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结合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并且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保证其实效性。

其次,注重德育工作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小学日常教学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其思想素质的提升。

最后,注重德育工作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小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并且要不断完善教学活动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将德育工作的内容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一些节日以及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思想道德,对国家、社会、个人等有更好的认识,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也有效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了提高其实效性,要将其与小学教学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开展方式,通过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等的有机结合等,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德育水平,从而保证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央和省委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注重实效,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抓住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的关键,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德育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把我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

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围绕学前儿童和小学低龄段的学生重点抓好道德启蒙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高段和初中学生重点进行以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高中学生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共同理想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总体要求,健全不同学龄阶段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把手责任制,理顺工作关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健全课程体系,抓实“两课”教学,做好学科教学渗透,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德育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教育,努力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全面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在中小学“两课”中增加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并选派优秀教师授课,选好和增补其他学科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教材;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要积极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学科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适时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2.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有主题、成系列地开展好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充分挖掘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的时代内涵,坚持用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的事迹教育学生。结合未成年人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这些精神体现在每个未成年人身上;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宣传媒介、校园环境、走廊环境、教室环境等教育渠道和阵地,从身边可以感知的事物开始,常年开展知我柯城、知我*、知我祖国的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及责任感。

3.做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组织和教育工作。学校要结合每年9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和迎接国庆节等活动,提前筹划、精心准备,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掀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高潮。

4.与有关机构和组织紧密配合,帮助学校和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共同搞好夏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经典诵读等活动。中小学校要做好学生外出活动的安全教育,把学生安全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二)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5.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精神,把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6.结合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等活动,尤其在各种考试之前,采取多种形式,在中小学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

7.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创建文明学校、诚信学校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教育。

8.在中小学大力倡导、推行诚信作业,诚信考试。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坚决杜绝中小学考试作弊、替代作业等不诚信现象,避免部分学校教育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

(三)加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9.组织好中小学领导、教师学习、宣传、贯彻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今年秋季开学后,各中小学要结合新生入学、学生返校,集中对学生进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10.中小学校要把执行新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经常性工作。小学重点进行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学重点进行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在中小学普遍开展诚信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

11.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循序渐进地开展自律教育活动。要将学生遵守《守则》、《规范》的情况,并作为学生评优条件之一。

(四)发挥中小学德育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

12.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研究。坚决贯彻国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开展法制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教学研究,推动学校德育类课程的开发。

13.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生活德育。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学生作为道德学习的主体,把德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4.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或兼职教师的配备,兼职教师必须有相关专业学历,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有条件的学校要着手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工作,心理咨询室要配备具有心理咨询资格证书或经过教育部门专门培训的专职教师以及常规的咨询条件。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要把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列入德育工作议事日程,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减少和杜绝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与伤害。

15.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教学过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和乐趣的过程;加强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保证小学、初中学生每天8小时睡眠和不少于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16.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到教育工作中,做好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选拔工作,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好入队、入团、入党、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等与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的活动,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严格执行初中每年20天、高中每年30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定。支持开展健康有益的夏令营活动。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德育研究性学习,提倡开展志愿者活动,推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

17.推动高中青年业余党校的普及。根据实际情况,在部分高中先行试点,总结业余党校的组织管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和规律,逐步做好普及工作。

18.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对学生上网要进行正面引导和合理监控。有条件的学校要向中小学生开放本校的网络设施,吸引学生在校参加网上活动,引导学生远离不良网络内容影响,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对上网的自我调控意识与能力。学校党委要全面负责校园网的安全,落实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和网络道德习惯。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9.认真做好中小学师德建设工作。狠抓师德师风教育,继续开展全区学校“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坚持师德教育“一票否决”的教师任职机制,对违背师德、师德败坏的教师严惩不贷。继续做好师德建设先进学校、师德标兵和师德骨干的评选和表彰,以在教师队伍中掀起“人人讲师德、人人当骨干”的正面导向氛围。

20.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班主任教师队伍。各中小学要选派和吸引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要在学校形成人人争当班主任、个个能当班主任、能够当好班主任的好风气。要为班主任的培养、进修创造条件,帮助广大班主任学习和掌握工作中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开展中小学班主任技能训练、比赛,使班主任在教学、班级管理、师德师风、德育活动等方面得到培训和提高,培养一大批德艺双馨、学生喜欢的优秀班主任。要对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在岗位津贴、学习进修、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21.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日、教育月活动。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每年9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9月20日的“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和各类传统节日活动形成制度化、长效化的活动机制,确立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教育主题,统筹安排。各校要依据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集中开展时事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预防教育及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2.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文化感染人、教育人。通过开展校徽、校歌、校训及校园绿化、美化方案征集评选等活动,校风、班风、学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校园环境德育化,全面提升中小学校文化品位。分别面对小学、中学,组织好每两年一次的“校园文化先进学校”和“文明学校”评选和复评。

23.大力开展文体教育活动。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教育内容,逐步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定期举办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节、体育节。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对于具备艺术特长的学生在升学中要有所体现。

24.中小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所提供的便利条件,用丰富的社会德育资源教育学生。

(七)部门合作,实施四个“未来工程”

25.实施未成年人救助和指导工程,由教育部门和卫生、共青团等部门紧密配合,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对未成年人的危机状况实施有效的指导和救助。

26.实施农民子女进城就学扶助工程,配合市政府户籍“零门槛”政策和市教育局教育“零门槛”政策的实施,建立、健全农民子女进城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在收费、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7.实施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管理工程,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司法、共青团等部门紧密配合,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教,切实抓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28.实施扶残帮弱助学工程,广泛开展面向残疾儿童、少年的助学活动。关注特殊及弱势家庭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实际帮助。

(八)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制度

29.做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日常考核评价工作。以日常行为表现评价为主,以知识评价为辅,根据具体考核内容,采取自评与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社区评相结合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区中小学校建立“中小学生德育卡”,真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德育实践情况,并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升学和评选先进的重要指标。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1.组织广大干部、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决策,开展“领会精神、寻找差距、创新形式、改进措施”的学习教育活动。把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上来,牢固树立德育为首、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观念。

2.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德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相应的考评、奖励机制。今后校长的任用和教师的晋级、评优,都要把德育工作业绩作为重要依据。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监督和保证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各中小学校要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3—5年规划,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3.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切实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区教文体局在近期重点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上,今后每年至少研究此问题两次;中小学校教师一年至少要利用4次以上(每次半天)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时间集中学习,并有学习心得。学校要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展示及共享。

4.教育督导部门要结合每年的学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把中小学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作为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5.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二)加大对德育工作的投入

6.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加大对德育工作的投入,并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建立并切实落实德育工作专项经费,确保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大活动、队伍培训、设施建设及教科研等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级网络建设

7.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落实家长开放日,建立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定期沟通”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中小学校应主动与社区加强联系,共同建立社区内未成年人成长情况资料库,及时了解和掌握未成年人在社区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

8.中小学校要主动与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部门联系,通报学校周边环境建设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文化市场和周边环境的监管工作,协助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中小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共同创建优良校园周边环境,严禁中小学生进入社会网吧。

11.要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共同组建一支校外辅导员队伍。有条件的学校要聘请1—2名相对稳定的“五老”辅导员。

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低;提高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但是现代精神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的精神。因此,学校应当把德育工作是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近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令人困惑的是,不少农村小学花在德育工作上的时间与效果难成正比,即德育工作低效性。所以,我们必须反思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问题,研究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农村小学德育工实效性低的反思

1.家长忽视

当今农村小学,虽重视德育工作,但实效并不乐观。许多人认为农村孩子诚实、淳朴,有的认为农村没有像城市一样繁华,没有太多的城市文化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应该是容易开展的。其实不然,农村受到环境的限制,受到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制约,要培养农村青少年具有现代意识,本身就比较困难。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儿童的双方父母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隔代教育因此产生,孩子们大多被溺爱或者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而学校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家长的态度大多又是孩子吃饱穿暖,在学校一天安全回来就行,别的全都不管。几乎不把孩子的教育当做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现状令我们担忧。

2.多数学生不重视德育

大多数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不是因为学到了东西,而是因为思想品德课的课业负担较轻,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能真正的把思想品德课学到的东西用于生活实践中,并且时刻督促着自己。在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时表现的漫不经心、敷衍甚至和老师顶撞。常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被孤立,反而时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可。

3.班集体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导向

班级里如果缺乏正确的舆论指导,学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一些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思想品德教育,只是在为了应付老师说一些空话大话,嘴里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实际行动却相差千里。一些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学习认真、劳动积极,但是一回家却表现出另一幅模样懒惰、自私、害怕困难,甚至是只是老师看不见的时候就立刻表现出另一幅模样。

二.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1.摆正德育的位置,把德育落到实处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阶段,对小学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体现着现代精神文明,而且决定着未来的精神面貌和民族精神文化。为此,学校应改变重智轻德的传统,重视德育教育,认清德育教育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对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

学校领导机构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按照规定对德育工作进行日常的检查,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德育工作者即明确自己的责任,又能够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2.加强德育的师资建设,提升教师师德建设水平

加强德育的师资健身,尤其体现在班主任身上。小学阶段,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了解最全面,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些学生迷失自我,丧失上进心,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不是因为他们缺乏上进心,而是在他们取得进步时,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往往很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视,但是当他们犯错误时,缺点就会被无限的放大。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认真细致的观察每一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还进进步之处,与其无限放大他们的缺点,不如多看看他们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把他们引导到积极正确的道路上。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德育教育。发挥榜样的作用,充分挖掘身边的典型,用学生周围,学生之间的榜样去教育学生,用榜样的高尚品德去感化他们,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让学生找到道德修养的航向标。

3.注意对德育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注意对德育教材的开发利用,教材更贴近生活。由于《品德与生活》教材比较简约,因此给教和学都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展教材的“空白点”,寻找教材的“生长点”,让教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各类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4.要健全德育科研和督导评估机制

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篇10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两纲”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落实德育常规管理,大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工作目标

1、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适应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特征,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着力构建科学、有序、高效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进一步转变育人理念,以师德规范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为突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3、全力提高工作实效。强化“以人为本”思想,突出自主参与、实践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德育工作方法,积极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将德育内容和要求内化为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确保德育活动学生参与率、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文明学生比例、家校沟通率、家长受教育率都有进一步提升,学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4、切实加强德育科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经新方法,不断总结和提升德育工作经验和特色,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人文性和有效性。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五大教育”为重点,优化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重点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以小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迎奥运”、“迎世博”等契机,开展奥运、世博知识教育和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利用法定的传统节日,营造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氛围,注重仪式渲染,增强文化认同。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加强诚信教育。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为经,以“诚信行为、诚信制度、诚信文化”为纬,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制度建设、典型宣传等四个关键环节,把诚信教育工作搞得更好,更有特色,更有成效。

3、开展生命教育。根据学校实际,切实开展生命教育。以“学会感恩”为主线开展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力举措,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重视营造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氛围,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4、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开展好“十个道德好习惯”教育活动。

(1)加强“行为规范合格班”的创建工作。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a、继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中高年级学生能熟记于心。

b、进一步加强“流动红旗”竞赛的力度,通过评比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c、继续开展“红领巾监督岗”活动,并建立好班级“文明岗”。通过学生的管理对校园卫生、交际礼仪、课间秩序、路队纪律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起促进作用,促进学生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d、利用一切阵地,大力宣传行为规范好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向好学生学习。

(2)把养成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增强育人意识,把课堂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教师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通过思品课、晨会课与班会课等,对学生作分层训练和指导,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3)养成教育融于各种活动中,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5、加强法制教育。根据学生特点,要抓好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律知识启蒙教育;在学生中普遍开展“二法二例”的宣传教育,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对行为偏常学生的个别教育和转化工作。开展“法在我心中”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和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禁毒宣传与校园文化、自护自救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等工作结合起来。五年级每学年安排四课时(其它年级每学期安排二课时),其中两课时为课堂教育,两课时为辅导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禁毒知识竞赛。

(二)以“四项建设”为基础,坚持完善德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基础必须夯实,才能给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德育工作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德育队伍、课程、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建设。

1、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1)利用政治学习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有关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2)召开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例会,研究交流班主任工作,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加强德育工作的调研,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3)定期检查班主任工作,督促班主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到各项工作到位。时机成熟时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提高班主任待遇,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2、提升德育课程质量。认真总结我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小学生思想品德特点、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及实施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1)在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

(2)在提高班会课、晨会课的教育质量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明确班会课、晨会课的课堂要求,落实质量跟踪和效果检测措施。定期组织班会课、晨会课的研讨、观摩、评比等活动。

重点加强品德与社会、语文、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分层指导意见实践研究。加强学科德育优质课建设,特别要做好以上学科的示范课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取得新成果。

3、充实校园文化内涵。

进一步优化校园设施,努力营造整齐洁美的校园环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庆祝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向学生全天候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开设校园“绿色网吧”,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吸引学生在校参加网上活动。寒暑假组织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签订“文明上网、上文明网”责任书,引导学生远离不良网络。重视对班集体建设工作的检查、考核、展示和激励,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4、加强德育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着力健全育人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有效考评教职工育人的职责、效能情况。继续执行好德育工作制度,制定班级建设目标及具体规划,确立班级建设目标,培养团结、进取、有序的优良班风。

(三)以“三化”为策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抓好德育工作,必须有好的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走特色之路,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德育工作社区化,使德育工作有时代性,有实效性,有鲜明的个性。

1、德育方式和手段现代化。

(1)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管理。

加强学习,按《班主任工作手册》上的具体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工作指标。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育人工作理念,借鉴德育工作的新实践和新经验,举办“以爱育爱”故事演讲、德育论文评比,理清育人思路,构建高效的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有效考评教职工育人的职责、效能情况。创新德育载体,努力实现育人工作新突破。经常总结、及时推广个人德育工作的经验。努力形成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

(2)建立好学校德育网络,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建立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小学德育工作规律,又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德育工作队伍,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2、德育模式和内容特色化。

落实今天行动计划。根据学段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以行为规范作为切入口,狠抓养成教育。从每天身边的小事抓起,坚持不懈,有始有终,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

继续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形成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建设“温馨教室”,营造一种氛围,注重为学生身心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建设“温馨教室”,主要包括班级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自身心理环境和教室物质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班都要争创校级良好班集体,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形成班级特色。

学校将“温馨教室”建设的成绩与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挂钩。继续加强少先队工作的研究与指导。

3、德育管理社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