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17:10

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篇1

2021年上半年在上级单位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公司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创新改革发展、深入贯彻上级发展战略,围绕高质量发展、市场拓展、改革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工作。

一、2021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二)年度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1.以业务为先导,狠抓业务落地。

为扭转公司亏损局面,促进公司生存,积极拓展业务,上半年签订合同总额约*万元,其中***项目*个,合同额***万元,****合同额约*万元,***贸易合同额约**万元,其他***万元。

2.聚焦高质量发展

一是狠抓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强化采购招标工作的检查与监督。

二是优化、完善财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按照%%%公司工作要求,完成财务预算及报账信息化工作。

3.改革创新

一是通过对改革三年行动相关工作的安排深入研究,对**个工作措施的细化后制定并建立公司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台账备案。按要求及时准确填报改革信息,按时推进并完成改革任务。台账共涉及**个工作措施,形成***条具体工作任务,其中***条已落实完成,完成率***%。

二是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及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按照三项制度改革方案的部署,逐步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印发《****管理办法》,实行大部制管理和精简高效原则,将原有的*个部门改为*个部门。建立劳动定员体系,根据《定岗定编定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定员管理,组织对干部职工进行重新定岗定编定员;健全岗位管理体系,着手编制公司各岗位说明书;严格落实《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劳动关系。

三是尝试推动虚拟股权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征求广大员工对改革的建议与意见,探索虚拟股权激励试点,多方沟通并草拟虚拟股权激励方案,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

4.法制国企

一是严格落实依法监管、依法治企要求,继续聘请专业律师顾问,保证重要制度、合同、重大决策事项法律审核100%。二是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落实合同审签流程,做好合同管理台账。三是扎实推进法治企业创建工作,组织学习***,积极弘扬法律至上、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法治精神,牢固树立合规经营、价值创造和法律管理的法治理念。

5.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工作能力不强、无法完成考核业绩指标的人员采取辞退处理。上年末人数*人。截止上半年人数*人,离职*人,辞退*人,劝退*人。招聘*人,试用期不合格*人。

二是加大员工培训力度,采用内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上半年组织员工参加**上岗培训、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上级单位培训等,激励员工学知识、学技术,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6.落实党建工作职责

(1)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学习计划。按照四个时期,抓住重要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共计发放书籍**本,开展理论学习**次,其中***讲微党课**次,合理安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谈治国理政》(第二、三卷)等必学科目的学习,通过集中座谈研讨方式专题开展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进一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

(2)开展党建“三化”工作

立足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大力稳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把“三化”工作列为今年重点工作,按照工作手册,积极梳理公司“三化”建设的问题,建立台账,逐条销号。

修订《党支部议事规则》、《党支部“三重一大”实施方案》等工作制度初稿,使各项党建工作有据可依。推进支部建设,优化队伍。提交请示完善支委会。

(3)强化廉政建设

公司党支部继续坚持“廉洁从业,增强廉政意识;洁身自好、筑牢防腐大堤”的理念,通过组织学习《*****》传达廉政精神等内容,强化党员的廉政教育,组织对公司***以上人员及****等重点岗位相关人员建立党风廉政建设档案。上半年未发现有党员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业务增长乏力。面对行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公司现有业务本身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生态智慧**工作的要求,公司急需引进较强能力的市场开发人才和适应新形势**等领域的技术性人才。

二是人才储备不足。包括项目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其中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工作强度大,培养周期长。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一)加快改革改制步伐

落实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各项改革措施,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通过继续完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定岗定编定员管理;优化公司内部分配机制、薪资结构、工资激励管理机制等进一步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的落实。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公司生存与发展。

(二)管理升级

一是推进法制国企建设。加强合同法律审核等,专业法务人员协助参与重大经营决策,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对外合作等涉法事务的管理,特别是涉及融资担保、项目投资等重要事项,确保依法规范操作。

二是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畅通人才输入渠道,计划与高校建立合作,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把培训提升为一种激励手段,注重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辅导;引进具有职称及证书的高端人才。

三是重视高质量发展。逐步建立优质供应商资源库,建立滚动考核与评价制度。

(三)扎实基础,发展市场

一是打造素质过硬的市场拓展人才队伍。继续建立发挥市场开发激励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员拓展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市场拓展提供有力保障。持续加强市场开发机制和队伍建设,对市场部分工进行调整细化,重点加大***的业务力量。

二是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推进力度。巩固现有业务,同时向***上下游或横向拓展。着力***********等领域,挖掘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监****、*****、*****三个支柱。

(五)落实党建工作职责

1.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工作重点,建强战斗堡垒。

牢固树立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工作要求,全面抓实抓好基层党建“一号工程”,落实落细“四个方面定标准、六个方面立规范、一张网络联整体”要求,深入推进全省国有企业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基层“三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司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提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能力。

深入贯彻在在中青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注重提高年轻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要建设一支有担当新时代新使命的高素质队伍,突出政治考察、加强干部培养,不断健全考核干部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强化干部党的意识,提高干部党性修养,增强党性的自觉,保持党员干部本色。

3.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坚定不移打造国企党建“升级版”。充分珍惜和利用好发展战略机遇。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同心协力落实公司“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

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篇2

2020年上半年,集团公司纪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党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企业发展中心任务,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监督职责落到实处,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作风建设抓在手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相腐的自觉,在集团公司内部营造了遵规守纪、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涵养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企业发展高质量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明确重点、思想引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一是夯实思想政治根基。集团公司纪委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市纪委各项决策部署,引导纪检监察干部自觉向新思想对标看齐、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坚持并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面复工后,邀请XX专家为XX名党员开设专题讲座,深入剖析反面典型案例,在深化廉政教育中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明规矩、守底线。在元旦、春节等重要节假日综合运用开展警示教育、发送警醒信息等方式,做到早打招呼、早作提醒,将纪律要求传达到每位党员干部。

二是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在全集团掀起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的热潮,认真履行对集团公司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协助职责,并且以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承诺书等形式,推动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层层落实、压紧压实,不断向基层延伸。

(二)围绕重点、履职担当,把监督职责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政治监督。把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加强对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复工复产步伐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上级决策推进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认真落实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措施,加强对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监督保障。

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纪委专责监督作用,紧盯关键少数、关键人员、关键岗位以及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精准问责的有效机制。强化日常监督,对工程招投标、人员招聘等廉政风险易发多发的环节深化“嵌入式”监督,确保用权公开公正,不断增强监督实效。三是创新监督方式。组织带动基层党组织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监督方式,促进形成了自上而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合力,大监督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三)突出重点、建章立制,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

一是注重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在上半年的工作中,集团公司纪委抓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学习贯彻,努力营造人人尊崇制度、人人遵守制度、人人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为全面防范廉政风险,深入查找集团公司各业务领域工作中存在的机制漏洞,上半年在充分征求基层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完善,对管理制度开展废改立工作,共计废除制度XX项、新建制度XX项。结合实际制定了《公车管理办法》《工程采购管理制度》等XX项制度,为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扎牢了制度笼子、拧紧了廉政发条。

二是注重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组织人员开展检查XX次,严肃查处各单位、各部门存在的不落实制度、不执行制度、不维护制度等行为,有效防止了“制度空转”,在全集团上下逐步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推动了管理水平提档升级、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四)紧盯重点、正风肃纪,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一是从严防控风险。坚持廉洁风险分析排查制度,上半年以XX专项整治工作为抓手,围绕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全面排查廉洁风险。对排查出的XX个风险点评定风险等级、落实防范措施,推动了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

二是从严正风肃纪。引导各级党组织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上半年以来把整治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监督执纪的重点,对XX名党员干部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严肃追究问责,并对典型问题予以公开通报曝光,切实形成了震慑。

三是从严执纪问责。在全面复工复产后,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单位开展“三重一大”、工资奖金分配、物资采购等领域的效能监察,对于发现的XX条问题线索,加大执纪审查力度、确保纠治整改到位。准确把握并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纠正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集团公司上半年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二、上半年工作不足及原因

(一)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力度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意识还不强、力度还不够,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管理、项目招标等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管不到位,导致集团公司内部的廉政风险点还较多。部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对分管的部门和单位疏于教育管理,对发现的“四风”问题没有动真碰硬整改到位,影响了集团公司政治生态的涵养。下一步,集团公司纪委将出台相应举措,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上半年以来,集团公司纪委以集中辅导、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强化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知识、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训,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能力和责任担当。但是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生产一线的部分党支部,还没有对纪检监察工作高度重视,没有设置专职纪检委员,兼职的纪检干部较为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还不能完全胜任工作需要。这反映出集团公司纪委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建设力度亟需加大。

(三)廉洁从业警示教育氛围不浓。上半年以来,集团公司上下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普遍有所加强,但是还存在警示教育广泛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导致廉洁从业警示教育氛围不浓厚、成效不显著。对于警示教育工作,部分基层党支部虽然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通报相关情况,但是一般性、笼统性的教育较多,专题性、深入性的教育较少,警示教育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党员干部的廉洁从业意识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下一步集团公司纪委将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警示教育工作。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主观上讲,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党风廉政建设“不出问题就是没有问题”的错误思想,重业务工作、轻廉政建设的思想倾向依然较重。在业务工作较为繁忙的时期,部分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落实“一岗双责”不够有力,以至于分管范围内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二)从客观上讲,工作举措不够到位。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对上级党委和纪委的工作要求,存在工作举措谋划未能结合实际、工作落实方面不够不力的问题。比如对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等待集团公司纪委下方案,并且在措施的制定方面,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增加特色内容,反映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为欠缺。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及举措

下半年,集团公司纪委将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和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按照上级党委、纪委部署要求,不忘初心使命、增强政治自觉,坚持严字当头、强化责任担当,以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一)围绕做优纪检监察工作,突出政治建设。

一是以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总抓手,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培训等形式,带动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和省市委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最新部署,在学懂弄通、融会贯通上持续发力,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杜绝“七个有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二是以加强考核推动责任落实。在下半年的工作中,集团公司纪委将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确保纪检监察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二)围绕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抓好思想建设。下半年的工作中,集团公司纪委将强化廉政教育、做好廉洁提醒,汇聚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思想合力。

一是丰富形式,强化廉政教育。将通过组织“一把手”上廉政党课、廉洁从业专题研讨、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潮交融中把握主流、在复杂局面中永葆本色,并且常态化查找自身在政治信仰是否坚定、道德品行是否端正、遵守纪律是否自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集团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打造理想信念坚定、忠诚履职尽责、清正廉洁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是突出重点,做好廉洁提醒。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在中秋、国庆等廉洁问题易发的时间段,组织召开警示教育专题大会,并为全体党员发送廉洁从业提醒,引导党员干部汲取教训、切实自警自戒,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三)围绕做实纪检监察工作,推进队伍建设。下半年,集团公司纪委将围绕做实纪检监察工作,落实好监督责任、打造好过硬队伍。

一是履行好监督责任。强化主责主业意识,联合基层各单位纪委紧盯关键人员、重要岗位、重点环节和“三重一大”事项,对违规违纪行为敢于较真碰硬、勇于监督问责,充分发挥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能作用。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不断强化日常监督,紧盯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党内监督真正严起来、实起来。

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一、总体情况

(一)半导体照明产业人力资源总量及分布

目前国内半导体照明规模企业约5000家,其中上游(LeD芯片、衬底材料、外延材料)企业近70家;中游(LeD封装)企业约1000家;下游(指示、显示、汽车、背光、景观、功能性照明等)企业约4000家。在这近5000家企业中,人员数量在2000人以上企业约占2%;人员数量300-2000人的企业占28%;人员数量在300人以下的企业约占70%。

整个产业链上从业人员约200万人,其中研发和技术人才约10万人、销售人才约20万人、管理人才约30万人、一般类操作员工约140万人;从结构布局上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游的封装领域和下游的应用领域,其中外延/芯片企业占10%,封装企业占32%,下游应用企业占58%。

(二)国内半导体照明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半导体照明企业本科以下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6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5%,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仅占6%。一方面,由于我国半导体照明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下游;另一方面,截止到目前我国高校中与半导体照明相关的专业数量有限,因此在半导体照明专业人才供给方面严重不足。

(三)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的缺口

据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半导体照明行业人力资源报告》显示,生产人员缺口最大,占紧缺总人数45%;由于产业发展较快,对专业半导体照明的研发及市场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加,成为仅次于科技研发人员的第二、三类紧缺人才,分别占紧缺人数的28%、17%。行政、管理人员缺口较小,为10%。

二、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内上、中、下游人才需求状况

1半导体照明上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上游企业的衬底、外延材料与芯片制造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行业。未来几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划增加的外延设备moCVD超过1000台,其中今年规划增加moCVD数量超过300台。这势必引发人才缺口,上游企业招聘目标除作业员外,具有实际运作moCVD设备经验的人才成为各家厂商的引进重点。业内人士指出,除业界具有经验的工程师外,国内在校期间具有外延/芯片制程经验的人才供给无法满足各企业的扩产速度。

2半导体照明中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中游企业器件与模块封装属于技术和劳动密集行业。我国LeD封装人才是建立在消化吸收台、港、美资半导体照明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基础上培养和成长起来的。行业的中、高层技术及管理人才满足不了现有半导体照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行业内经验型人才偏多,技术型、学术型人才偏少。可喜的是,随着产业的发展,部分高校已设置相关光电专业进行培养人才,产学研的合作深入正在逐渐为封装企业输送和培养专业人才。

3半导体照明下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下游企业属于技术和劳动密集行业。随着近年LeD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大量传统照明企业开始进军和布局半导体照明领域。LeD应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下游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集中在以下方面:研发工程师、品质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生产经理、销售人员。除外,下游应用企业对工业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较为迫切。

(二)半导体照明产业相关区域内的人才需求分析

从地域分布上看,85%以上的从业人员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方地区、闽赣地区等四大区域,每一区域都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国家科技部首批批准的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为上海、厦门、大连、南昌、深圳、扬州和石家庄,基本反映了这种产业格局和人力资源布局。每个区域半导体照明产业各具特色,并形成了鲜明的人才特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才需求状况

珠江三角洲半导体照明产业主要集中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等地,应用市场较大,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的人力资源总量最多。但随着该地区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加上该地区大量传统照明企业的加速转型升级(转向半导体照明),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并且由于其他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人才外流的情况,也进一步加剧了珠三角地区的人才紧缺状况。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才需求状况

长江三角洲半导体照明产业主要集中于上海、杭州、宁波、扬州等地。总体上,虽然长三角区域的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结构较为完整,但半导体照明专业化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不足将限制企业的发展速度和传统照明产业的转型效率。

3北方地区的人才需求状况

以北京、天津、大连、石家庄为代表的北方地区研发机构较为集中,研发力量较强,尤其是在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上游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储备。但上游的产业化高端人才依然紧缺,并且随着产业链中、下游的快速崛起,人才紧缺呈现出结构性短缺特点。

(三)半导体照明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1半导体照明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总体状况

由于半导体照明行业的产业链条长,专业细分的精细化程度高,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缺口。从产业链来看,LeD分为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应用、LeD应用(室内照明、室外照明、背光、显示屏、汽车、景观以及其他特种照明)等。而专业的划分则更为精细,半导体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艺、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工业设计等等。组合计算一下,每种特定岗位的专业人才就更加稀缺。就人才供给而言,我国汇聚着大量基础性人才,而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供给却并不充分。

2半导体照明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十二五”期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新增将超过200万人。其中,复合型高端产业领军人才需求约5000人,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约5万人,专业技术和研发人才需求约20万人。预计到2015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从业人员将超400万人。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人才结构性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篇4

这次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学理听取国资委三年工作汇报时的讲话精神,通报上半年经济形势,总结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公布*5年度业绩考核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国务院领导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会前我们专门向黄菊副总理作了汇报,黄菊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对中央企业上半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半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讨论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9680亿元,同比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进出口总额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2%和11.9%。

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生产经营稳定增长,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1-6月,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10771.5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销售收入37433.8亿元,同比增长20.6%。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中央企业主要产品产销水平明显提高。钢铁企业钢材产量增长12.1%,6月末库存同比下降了21.2%。汽车企业汽车生产增长20.9%,销售增长19.1%,产销率达到96.7%。

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1-6月,中央企业实现利润3516.5亿元,同比增长16%。二季度中央企业单月实现利润都突破600亿元,4月份单月实现利润达634.1亿元,突破去年12月份创造的单月利润633.4亿元的历史最高记录,6月份单月实现利润高达684.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上半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增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个百分点,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业、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电力等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投向企业主业的比例在97%以上,投向更趋合理。

上缴税金大幅度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显现。1-6月,中央企业已上缴税金总额达3239.4亿元,同比增长17.3%。煤电油运企业努力扩大生产,市场供应能力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神华和中煤两大煤炭企业生产原煤同比增长14.5%,两大电网公司供电量同比增长12.27%,五大发电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2.5%,三大石油企业国内外原油产量同比增长5.8%、天然气生产同比增长26.7%,水运企业和航空企业的运输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7.2%和12.6%。军工企业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军品科研和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开拓民品市场,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科研、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各行各业的中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国家电网、中国铝业等企业向全社会公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树立了中央企业的良好形象。

上半年中央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有宏观经济环境较好的有利因素,更是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央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和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石化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实行集中采购,优化原油采购与配置等手段,降低成本达百亿元。中国电信不断加大对电信设备等物资的集中招标采购,主要设备价格较以前下降近20%。宝钢深入开展“全员降本增效劳动竞赛”,今年前5个月就实现了降本增效33亿元。武钢通过签订降本考核责任书,层层落实降本责任,并按照市场化原则全面清理关联交易,上半年降低成本费用16.5亿元。国航积极推行节油措施,通过实行计算机飞行计划、推行航线优选、加大二次放行力度等措施,上半年节约燃油成本0.9亿元;同时通过开展油料套期保值,有效锁定浮动油价,减少燃油成本2.2亿元。中国铝业上半年每吨氧化铝的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2千克标煤,铝锭综合电耗每吨下降206千瓦时,铝材生产的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1.8%,仅节约能源一项就降低成本2.1亿元。华能结合管理年活动,深入推动节能降耗,上半年发电煤耗保持了每千瓦时346克标准煤的先进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克,相当于节约燃煤成本27.45亿元。

上半年,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按照去年底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一)深化改革,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

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中工国际成为资本市场恢复融资功能后第一家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并成功发行6000万股。保利地产也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中国建材在香港首次发行股票上市,中国铝业在香港增发了新股。上半年,中央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总额67.7亿港元,在境内股票市场募集资金4.4亿元。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后,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了内控管理,经营机制明显改善。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仅13个月的网通香港在今年2月被提前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在境外资本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截至6月30日,在全国837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已有735家完成或正在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占总数的87.8%。在中央企业控股的187家上市公司中,已有152家完成或正在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占总数的81.3%。在列入全国重点推进的39家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已有28家完成或正在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工作。

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完善和董事会试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户数已达到了16户,已建立规范董事会的企业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并规范运作,刚列入试点的企业也积极抓紧推进各项工作。宝钢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后,及时出台了董事会运作的各项制度,抓紧完善对董事会下设的常务委员会以及董事长、总经理的授权制度,充分发挥外部董事的作用,保证了董事独立发表意见,促进了董事会决策水平的提高。目前,宝钢董事会已被国资委授予了经营业绩考核、决定薪酬、选择有关经理人员以及重大投资决策等职权,为董事会进一步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步伐加快。截至6月底,共有76户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总体方案及实施方案得到审核批复,实施方案中涉及改制单位4863个,分流安置富余人员77.2万人。中石化、鞍钢、神华、中冶、南车、宝钢、东电等15户中央企业推进力度较大,进度较快,效果较好。

中央企业普遍加快推进了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国资委成立以来,已有157家中央企业在总部机关或二三级公司开展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今年上半年,诚通将47个中层管理岗位全部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了人才,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中船重工集团总部实现了全员竞聘上岗,下属单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对重要的专业技术岗位引入竞争上岗机制,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制度,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内部竞争机制的形成。

(二)强化财务资金管理,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中央企业通过探索实施财务信息化、财务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加大了投融资、资金、成本费用、物资购销、担保等重要财务事项的管控力度。中石油采取货款封闭运行、收支两条线及债务集中管理等措施,已撤并8000多个银行账户,债务规模缩减1000多亿元,每日吸收闲散资金500多亿元。航天科技启动成本工程,从产品设计的源头抓起,逐级建立成本工程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中电投、中煤等企业进一步完善了资金管理体制,实现了集团统一管理银行账户、统一管理银行授信、统一监管资金收支、统一调剂资金余缺。华润、五矿、中化等企业不断改进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提高了集团资源配置能力;中铁建、中海运等企业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的责任催收制度,回款率明显提高;核工业集团、航空一集团等企业加强不良资产清理力度,盘活了部分资产;中国铝业、兵器工业、兵器装备等企业探索实施了总会计师委派、轮换交流制度,加大了对所属子企业的财务监督力度。中央企业普遍加强了对下属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并通过导向性指标,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许多中央企业强化了对高风险投资业务的管理工作,加强了高风险业务清理和风险监控。部分企业在某些证券公司违规经营问题全面暴露之前退出委托理财业务,收回了部分委托理财本金,挽回了经济损失;部分企业严格控制期货、期权及衍生品投资规模,完善了高风险投资业务的监管制度,加强了专业化操作与适时监控,并对一些不具备条件或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业务进行了清退。

中央企业积极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初步建立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目前,中央企业已设立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有120户,占72.3%;已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有42户,占25.3%;从事法律事务工作的人员已有1万多人。中央企业已经确立了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总法律顾问牵头、法律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建立了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和事后补救为辅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三)推进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中央企业普遍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在科研开发、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中央企业共申请专利10031项,授权专利4948项。中石化、中石油、兵器装备、机械工业、航空一集团、宝钢、中国铝业、电子信息集团、钢研院、国家电网等企业拥有的专利数位居前10名。排名第一的中石化*5年申请专利1037项,授权专利824项。中央企业去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4项,分别占该奖项总数的30%和28%。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二重定期淘汰部分装备和产品,加快工艺装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上半年完成了一大批重大装备研制任务的阶段目标,首次成功研制了超大钛框等航空模锻件新型材料。核工业集团秦山核电二期项目今年4月已竣工验收,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南方电网建设的贵州至广东直流输电工程,设备自主化率达70%,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前期关键科研项目。神华通过自主开发、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工艺和催化剂等核心技术。中国网通与中科院、北京大学联合组建了国家工程实验室,推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煤科院、钢研院、有色院、武汉邮科院、上海医工院、纺织科研院等科研企业为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国际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海外能源资源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批中央企业充分分析国际市场风险,按照国际市场规则,积极“走出去”,开发利用海外能源资源。中石化新签了厄瓜多尔、伊朗、尼日利亚等3个境外油气资源合同。中石油新签境外合同7个,海外投资业务进入国家增加到23个。中海油完成了尼日利亚油气田项目的收购。五矿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联合开发智利铜资源,获得智利对我国未来15年内约85万吨电解铜的供应。有色矿业集团按照“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方针,加快推进海外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目前已在赞比亚、蒙古、缅甸等国拥有铜、锌、镍、钴等金属储量700万吨。南方电网主导并全面启动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加快了在越南、老挝、缅甸开发电力资源、投资建设电站的进度。

国际工程承包建设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取得了新突破。中央建筑企业积极“走出去”,到国际建筑工程市场承揽工程,不断向工程总承包、项目融资等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中铁工、中铁建、中建三家中央建筑企业第一次入选了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5年度世界500强。中建积极承建国外高难度工程项目,不仅赢得了尊重,而且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今年前5个月新签境外合同额113亿美元,同比增长42.9%,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4个,合同额占海外签约总量的66.2%。通用技术集团大力开拓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与伊朗签署了价值1.75亿美元的铁路客车项目。机械工业集团上半年工程成套设备项目新签合同额31.2亿美元,接近去年全年新签合同额,创历史最好水平。

(五)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改进。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资委党委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中央企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央企业“四好”班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企业领导人员的思想理论素质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领导班子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中央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方法措施,宝钢等企业党委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工作。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中铁工开展了“青藏高原党旗红”、“党旗飘扬杭州湾”等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活动,支部建在项目上,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积极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进一步深入,职工素质工程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这些都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央企业上半年取得的成绩,既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基础,也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企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总理在听取国资委成立三周年工作汇报时指出,“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不断推进,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逐步规范;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监管基础工作和监管力度加强,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勤奋工作和努力拼搏是分不开的。监事会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强化出资人监督,也对中央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向大家表示感谢和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许多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有的中央企业改革力度还不够大,集团公司经营机制转换滞后,管理手段和方式仍带有行政色彩;有的中央企业发展思路还不很清晰,规划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存在着片面追求速度、盲目扩张的倾向;有的中央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还很薄弱,存在不少漏洞和隐患。特别是部分企业经营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过分依赖负债扩大规模。上半年中央企业负债增长超过资产增长的企业有76户,超过10%的有26户,超过30%的有4户;负债增长超过所有者权益增长的企业有84户,超过10%的有53户,超过30%的有32户。负债增长过快使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二是部分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不力。上半年成本费用同比增幅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长率的中央企业有68户,占总数的41%。从成本费用增长结构看,销售成本同比增幅高于销售收入的有93户,其中销售成本同比增长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长率10个百分点的有10户,营业费用同比增长超过50%的有20户,管理费用同比增长超过30%的有25户。有的企业人工成本增长过高过快。

三是部分企业应收账款过大。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净额6066.2亿元,同比增长14%,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6.2%,其中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0%的有60户,占总数的36.1%;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的企业有77户,占总数的46.4%。

四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重。上半年共有11户中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企业亏损额25.2亿元,同比增亏4.7亿元。部分微利企业的效益持续下滑,1-6月累计实现利润不足*0万元的企业有23户,其中实现利润同比下降的有3户。

对这些问题,我们既要看到不足,又要看到潜力,只要努力改进工作,中央企业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有关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对策,在下半年工作中认真抓好整改。

二、下半年面临的形势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十分重视,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总的看,下半年中央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国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世界经济和贸易量保持较高增长;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消费、投资、出口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势头,煤、电、油、运的有效供给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宏观政策的预见性、针对性不断增强,宏观调控效果将进一步显现。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下半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继续高位运行,全球石油供应偏紧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观,国际油价走势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钢材、汽车、电力、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行业的产能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我们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深层次问题,认真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一)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深化改革是下半年中央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企业一定要抓住当前企业经营状况较好的有利时机,以股份制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继续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一是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中央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股份制、公司制改革。要积极争取在整体改制、整体上市上有所突破。具备整体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整体改制上市条件的优质大型企业,要加快整体改制、整体上市步伐。不具备整体改制上市条件和已有部分资产上市的中央企业,要以主营业务资产统一运作、做优做强上市公司为目标,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逐步做到整体上市。二是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稳步推进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完善董事会的试点工作,已建立董事会的7家试点企业,要抓紧规范运作,切实履行好董事会的职责;其它9家试点企业要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及控股子公司,要积极参照董事会试点企业的做法,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实现决策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三是做好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和清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工作。尚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27家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要加快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发挥大盘蓝筹股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带动作用。涉及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7家中央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要求,抓紧落实偿还资金计划,按规定时限偿还所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四是做好企业分离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下半年重点是抓紧完成第二批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遗留问题,有关企业要加快推进,争取尽快完成。中央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行业的国有老企业,要抓住当前经营状况好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国家有关政策,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五是继续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和重组脱困个案工作。要按照全国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总体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意见》要求,根据自身承受能力,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推进中央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的实施。对中央企业的重组脱困个案工作,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组织实施,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六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积极探索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推进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不断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贯彻落实好《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规范职务消费的各项制度,提高职务消费的透明度。

(二)强化企业管理,着力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

强化管理是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中央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必须在管理上下苦功夫、硬功夫。一是高度重视成本费用控制工作。要建立和落实成本费用管理目标责任,组织实施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成本费用控制工程,加大成本费用的预算控制与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和融资方式,降低资金占压和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增长幅度,继续做好职工工资总额控制管理,规范各项福利、补贴的计提与发放。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强购销管理,尽量压缩库存。二是创新集团管理模式,提高集团控制力。要提高战略管理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集团战略规划,提高战略执行力。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切实做好重大经营事项的预算控制,建立和完善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奖惩制度。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资金集中管理与统一结算方式。通过向子公司派出产权代表、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强化对子公司重大事项的监管和掌控。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工作,努力缩短管理链条,增强重要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全面完善风险管理。在会计管理、绩效管理、资金管理、审计稽核等内控关键程序和环节,建立规范的授权审批制度、责任联签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重要制度体系。严格规定投资、担保、抵押等事项的管理权限。要加强对外投资和国有资产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各种风险。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加强重大决策前的法律论证和审核把关,为企业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中央企业生存与发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做自主创新的表率。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要继续依托重大工程,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要结合企业实际,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保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的需要。特别是要抓住当前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资金相对充足的有利时机,把投入的重点尽快转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持久盈利能力上来。二是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中央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要发挥行业综合优势,努力承担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设计任务,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基地。积极探索技术扩散机制和途径,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不断提高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要注重产学研合作联合,加强与跨国公司、世界著名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三是做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试点工作。要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列入试点的企业要切实按照试点要求,认真制订试点方案,积极开展试点,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四是做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管理和保护工作。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创造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加快企业知识产权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四)强化资源节约,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资源节约是国家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的可靠保证,也是中央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央企业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一是围绕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精神,以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为主要载体,搞好资源节约规划,积极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科学管理、对标挖潜等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水平。重点耗能企业要切实落实节能措施,努力完成降耗目标,充分发挥在节能降耗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强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标,通过对标找出差距,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水平。三是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层层落实节能降耗指标,加强对资源节约情况的动态跟踪和考核,切实落实好企业资源节约责任。

(五)抓好安全生产,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安全生产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上半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初步统计,中央企业共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18起(含境外),死亡84人,伤72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增加7起,死亡人数增加1人,受伤人数增加11人。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承担好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一是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企业党委要听取上半年安全生产的工作汇报,检查安全生产措施执行情况。总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体系,切实把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层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二是抓紧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9月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我委将联合召开中央企业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现场工作会,总结中央企业应急预案建设工作,交流典型经验,研究部署中央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中央企业要积极落实,并以此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是我们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在预防和处置不稳定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保持了中央企业的总体平稳。但当前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所涉及的上访、数量还比较多,也呈上升趋势,中央企业维护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要继续花大气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要层层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关闭破产、停产半停产和困难企业的党组织要加强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维护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和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力争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稳定工作制度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维护稳定工作的联动机制。各中央企业要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加强联系,定期与所在地党委、政府沟通交流情况,积极争取指导和帮助。

(六)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大创举,为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要以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一是深化和拓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落实整改工作,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将“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与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相结合,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人才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中央企业“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研究制定“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落实“人才强企”战略。三是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结合新修订《公司法》的实施和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中央企业党内决策责任制,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推行厂务公开,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要继续深入开展职工素质工程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四是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推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推动以廉洁从业、诚信守法为主题的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在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执行力。要继续加强治理商业贿赂、效能监察、查办案件等工作,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三、当前国资委的几项重点工作

国资委组建三年来,在中央企业的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二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依法履行职责,积极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中央企业的认可。但我们也看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极具探索性、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对国资委如何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我们深深感到,依法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关键是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目标科学。出资人要对经营者建立引导性的科学目标,目标明确科学,工作才有方向,考核才有依据。二是责任落实。建立责任传递机制是搞好企业的核心和根本,不管是什么所有制的企业,都必须将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中央企业更应如此。三是激励到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只有激励措施适度、到位,才能真正达到激励的效果。四是监管严格。加强出资人监管,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措施。只有严格监管,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我们的各项工作要做到公开透明,要经得起企业和社会的监督。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落实责任和压力,才能真正建立起出资人的动力机制。如何更好地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需要我们和中央企业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下半年我们要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5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兑现工作。

*5年度实际纳入考核的企业总数为166家,考核结果为:a级28家,B级84家,C级48家,D级4家,e级2家。从总体情况看,各中央企业都高度重视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绝大多数中央企业的目标值体现了自树目标、自加压力的要求,总体经营业绩继上一年度创造历史新高后又创历史最好记录,各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和管理“短板”普遍得到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5年度有4家企业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降级:中石油发生2起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由a级降为B级;中铁工发生5起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由B级降为C级;中国水利水电共发生5起重大以上安全事故,由B级降为C级;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发生1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由C级降为D级。有6家企业因财务违规或对下属企业监管不力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受到降级或扣分处理:国电集团、大唐集团、中电投和华电集团等4家发电企业违规发放高额住房补贴,受到降分处理;海洋航空集团所属蓝星股份高管违规侵害国有权益,由B级降入C级;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对拟实行政策性破产和关停并转的62户企业监管不力,由B级降入C级。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华录集团、华源集团等3家企业没有完成考核目标,考核结果为D级。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中国唱片总公司2家企业财务数据不实,考核结果为e级,并要求限期整改。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认真总结这两年业绩考核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优化考核指标,加大对企业科技投入、资源节约、管理创新等情况的考核力度,研究设立一些单项奖励。同时,认真做好*4-*6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的跟踪分析和结果测算工作。

要做好*6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工作,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年度薪酬。关于国有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问题,目前社会十分关注。对这个问题要讲三句话。第一,中央企业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面临各类所有制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其薪酬水平必须符合市场机制运作原则,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第二,企业的薪酬水平要与其竞争力相适应。任何企业都必须控制好人工成本,使企业和产品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中央企业也不例外。第三,要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这方面中央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按照国资委的考核分配办法,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由考核结果决定,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降的还要降,这种薪酬决定机制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在强化激励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不久前,国资委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各企业在年底前制订出本企业规范职务消费的制度框架,*7年起严格实施。下半年,我们将对企业规范职务消费制度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及时掌握、研究企业在建章立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企业互相交流,扎扎实实地做好制度建设,为规范职务消费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我还要讲一下股权激励问题,对股权激励社会各界议论较多,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企业也都把股权激励提上了日程,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文件后,大家都希望国资委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在这方面国资委的态度一直是积极的,工作也在抓紧进行。股权激励是市场经济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但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在我国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的条件下引入股权激励的方式,需要谨慎从事,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负面影响。因此国资委在推进股权激励制度建设中,采取的是规范起步、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做法,先在法制环境比较健全、治理结构比较规范的境外上市公司中实行,然后在境内上市公司中试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目前境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规范性办法经过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即将正式。中央企业在组织实施这个文件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实施股权激励要与推进企业各项改革相结合,特别是要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同步配套。股权激励是出资人对经营层的激励,如果企业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体制机制没有根本转变,就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因此即将出台的文件对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外部董事要占董事会成员的半数以上,且薪酬委员会必须由外部董事组成。这个要求是市场经济中通行的做法,既然实施股权激励,就必须在改革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只激励不改革不行。

二是要把握好股权激励的政策界限。首先,在起步阶段股权激励的水平不能太高,激励的对象也不能过宽。考虑到目前实行股权激励的市场环境和相关条件不是很完备,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还要与当前社会对收入分配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因此即将出台的文件对股权激励的水平和对象都作了比较明确的限定。其次,股权激励要坚持风险与收益对称。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既要考核当期效益情况,更要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既要看盈利水平,也要看股票市值的变化。要通过股权激励促进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给市场一个积极的信号。第三,股权激励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范进行,在股权授予中不能无偿量化存量国有资产,也不得由国有大股东单独支付激励成本。

三是在文件下发后,希望各上市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履行好职责,积极稳妥,谨慎起步,防止一哄而起。按照现在规定的条件,首批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不可能很多,目的就是要树立好的样板,引导企业把股权激励与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结合起来。

(二)积极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

加快中央企业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是《条例》赋予国资委依法履行的出资人职责,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必须共同推动的重要工作。下半年我们要从以下三方面推进这项工作:一是要继续抓好新修订《公司法》的实施和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完善董事会的试点工作。规范国资委与试点企业董事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对试点企业董事和拟任董事的培训,研究制订对董事会、董事评价办法等工作制度。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外部董事选聘步伐,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要强化董事会的战略管理功能,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提高董事会运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以此推动企业的各项改革工作。二是积极稳妥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制定了《中央企业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指导意见》,分行业、分领域研究提出了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思路。要按照《指导意见》所确定的原则、目标和重点,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促进中央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继续确认并公布中央企业主业,依据《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重大投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控制非主业投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积极探索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推进中央企业的调整重组。积极推进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的重组。三是加快建立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要在继续加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现形式,明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的范围及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利润分配工作,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利润分配管理暂行办法》。积极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对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的收益内容、收缴范围、收缴方法、收益预算、收益清算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三)强化和改进出资人监督。

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篇5

半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持下,我街道经贸办围绕“xx”规划为目标,持续以“促转型、保增长”作为工作的重点和首要任务,克服今年工业经济市场趋软和原材料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有效推进了街道工业经济发展,科技、统计、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基本实现了任务目标“双过半”。现将半年来的工作和下半年工作打算作如下汇报: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工业经济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

2、技工贸总收入完成88.22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工业销售完成47.5亿元,同比增长30%,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40.72亿元,同比增长41.7%,全街道66家规模企业工业销售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26.3%。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3.6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1.2%。

4、实际到位外资7240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68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00万美元。

5、新办工业企业32家,新增注册1.3亿元,新办三产企业60家,新增注册资金4.6亿元,新办个体工商户140家。

(二)加快项目推进力度。

针对在建项目,一是抓项目开工,建立完善部门单位跟踪服务制度,定期召开推进例会,及时做好开工前期的水、电、气准备工作。创造条件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制度,着力提高项目的开工率。二是抓规范建设,我们细化内部的分工,各司其责,会同街道村镇规划、国土、环保、城管等部门做好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对接企管局和新发集团公司,要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对接国土、规划建设部门,土地指标的争取、手续的衔接,同时对企业建设的标准提高。三是抓竣工投产。由于原材料物价上涨原因,有一定数量的手续完成企业未进行开工建设,组织具备开工企业召开了座谈会,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督促企业早开工、早建设。对开工进度慢的,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使其早完工早投产。1-6月份已开工企业20家,其中安置区17家,机光电3家。

(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分产业建立专门招商组,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有机结合,不断拓展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实现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汇报,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

上半年,招商办完成签约项目6个(外资项目2个,内资项目4个)。其中“130”项目2个(科捷诺生物科技和天荣生物科技),超亿美金投资项目1个(实益达电子)。

鸿鑫有色金属市场新引进企业共增资2个多亿,新注册了5000万的美鸿珠宝发展有限公司和7000万美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注册资金近12亿,目前通过税务认证并领取发票的企业达到100多家,今年已开票4亿。上半年引进外资到位资金7240万美。

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篇6

一、以变制变应对金融危机:进入**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欧美消费者购买力大幅下滑,使得出口服装的定单锐减,出现了客人对服装的质量要求高、原材料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出口服装价格低的严峻局面。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总经理室年初在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上提出了以变制变战略,要求全体干部发扬大无畏精神,采取主动措施,凭智慧去克服困难。全厂各部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认真研究,深入贯彻落实。

生产经营部作为企业的龙头,按照总经理室所制定的战略认真谋划制变的措施,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重组、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和经营结构转型,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客户的比例,拓宽自营渠道,加大自营业务比例,努力克服困难,主动出击。使企业在整体的经营格局上,成功实现了生产加工型企业向自营出口贸易型企业的转换。1-6月份与本公司合作的外贸公司有**家,产品大多销往**等国家。自营口岸业务在巩固老客户的同时不断拓展,自营业务队伍不断壮大,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营的**x产品仅上半年就有xx万件/条的定单,该产品成为了我公司生产流水线主打产品,为本公司利润指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通过努力,上半年除了原有的自营**x客人外,新开发了**x、**x、**三个新自营客人和内销的**x客人,从二季度起,这些新客人已陆续下单至我司:**x在6月底有**件/条的试单;**x有**个款的毛呢大衣约**件;**x也在下单,其前景十分看好。上半年公司自营业务销售收入达到了**万美金,占公司总销售的xx%;产量xx万件/条,占公司总产量的xx%。自营业务的开发与承接,为我们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实惠,成为今后本公司经营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与支点。为了适应自营业务拓展的需要,自营业务队伍从原来的三人增加到现在的七人,并且每月进行培训,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前期客户开发到客人验厂,从样品制作到实际落单,从原辅材料采购组织到大货生产,从最后产品出运到最终资金回笼,每一环节都有专人跟踪负责和落实,使我们自营业务工作日趋成熟。

技术质管部贯彻以变制变战略,不断加强产品技术研发,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技术创新支撑了结构转型工作的开展,通过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了可能。在紧紧抓住自营玛莎产品同时,积极开发自营的**x、**x、**x产品和内销的**x产品。技术部上半年共打样**多个批次,制作样品**余件,为经营部门能够接好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在质量管理方面,对质管人员重新组合,主动将质量监控点进行前移,工作重点向缝制车间倾斜,加强前期问题预见的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打产前样出现的问题,在大生产中重点跟踪和解决。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创新、研发,使得不管是本公司产品还是外发产品,每批产品都能按时出运,而且在上半年,本公司出口的产品没有一次遭到客人的投诉和索赔。实践证明,本公司的以变制变战略,是克服企业当前困难的一个非常英明和正确的决策。

二、目标管理统领工作全局:年初,经过总经理室深入研究讨论,制定了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并把目标管理作为全厂工作的统领。综合管理部按照总经理室的要求,围绕厂部总目标进行了目标分解,并及时落实到全厂各部门和车间,组织并隆重召开了全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加的目标责任书签约会议,各部门和车间第一责任人与总经理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书。之后部门和车间又把本部门的目标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通过目标的分解落实,大家明确了方向、鼓舞了斗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有意识、主动地朝着目标努力去完成。每个月通过目标的考核,业绩与管理干部的分配挂钩,促进了管理干部不断改进工作的自觉性。全厂各部门围绕厂部的战略目标,以企业目标为行动纲领,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朝着同一个方向形成合力。生产经营部紧扣目标,开拓自营业务,赢得大客户,对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龙头作用。技术质管部围绕企业目标,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辅导和跟踪,确保技术内涵的不断提升,加强板型的研究改造,为国外高端客户的引进做好技术研发工作。通过每月质量分析会,对当月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返修情况,分析质量目标完成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扎实贯彻执行**:**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出口服装的质量,使得本公司上半年的产品正品率达**,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半年的质量评分达标(裁剪97分,缝制96分,后整理96分),上衣返修率**,裤子/裙子返修率**,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质量目标。综合管理部围绕企业目标,努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工作,为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在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事故发生率为零的安全指标,并将安全责任承包到各个部门和车间,将事故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作为手段,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实现了上半年“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的目标”。食堂把提高员工对食堂的满意率作为工作重点,今年对员工进行了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到**,企业的后勤和安全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较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各个生产车间经过对目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不仅注重生产,而且加强节约,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车间主任对本车间目标指标都能够了如指掌,结合本车间工作,找准难点,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点,寻找切入点,认真完成各项目标指标,并做到了以天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半年,以半年保全年,通过控制好每一天来确保上半年指标的较好完成。

三、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使09年出口服装的定单利润空间减少,这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挖掘内部潜力从每个细节做起。针对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水平还不高、迫切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现场管理的能力,综管部经过精心选择教材,组织全厂中层以上干部、工段长、统计员参加《现场管理十大利器》课程的培训,集中收看著名生产管理专家徐明达教授讲课录像并组织了交流,通过学习和交流达到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管理干部通过培训收获很大,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将学会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浪费,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利益。例如:缝制三工段将“利器三——流水线上算一算”应用到悬挂线上,进行人员调整、工序拆并与时间测算,3-4月份,三工段全员**人在裤子流水量只有1400-1600左右的情况下,当天发的货当天就能够上架,日产达到了**条以上。缝制六工段将“利器十——问题根源找一找”应用到解决质量问题上,针对生产m&s裤子质量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技术员在打样过程中仔细研究每道工序,对重点工序容易出现问题的工序开动脑筋研究,控制问题的根源,在生产大货时不走弯路,使新品种上手时尽快出产量,目前生产m&s产品人均每天达**条以上。缝制一工段将“利器六—关键路线缩一缩”应用到解决流水线上平衡问题:一工段原来勾止口的员工,通过很长时间适应,一天才能做**件,要是勾**件,就是全工段最迟完成的员工,平时都让别人带,并且耽误下道工序,通过进行调整把一个手快的员工调到这道工序上进行一段时间的操作,现在能做**件,而且下班也不迟,下道工序也在有效的时间完成**件,这样流水线就平衡了,提高了整个流水线的生产效率。裁剪车间运用“利器五——搬运时空压一压”:当面料到仓库时,首先考虑放一楼还是放三楼裁剪,然后去领料,若是放三楼裁剪,那就尽可能将面料、里料、辅料全放在三楼裁剪,开包、压衬、打包也放在三楼,减少折腾,节约了搬运时间,从而提高了产量。在安全管理方面采用“利器九——目视管理看一看”:在生产楼、宿舍楼、食堂的一些地方增加标语、标牌、标识,让员工一看就知、一看就懂,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机率。总之,各个部门、各个车间,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应用。全厂大力倡导细节精神,每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将各自的工作做到位,部门之间扯皮内耗坚决杜绝,大家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为企业带来了效益。

下半年工作重点

上半年已经过去,下半年服饰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决心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团结一心,克服困难,趁势而上,不断进取,确保全面完成**年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我们打算采取的措施如下: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寻求更大发展。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外加工单位,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细化管理、强化考核,把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务实地工作、又好又快地建设发展企业上来。

3、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特别要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在提高检验的一次合格率上动脑筋、下功夫,通过严格的管理来取得更大的效益。

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山东半岛产业结构金融支持

山东半岛的地理边界涵盖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7个沿海地市,面积6855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人口356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0%,截至2009年,gdp占全省总量的52%。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由“陆上山东”、“海上山东”到“蓝色经济区”的历史性跨越。从陆上山东到海上山东,是山东省发展空间的延伸和拓展;从海上山东到蓝色经济区建设,则是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和提升,是山东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型。山东半岛经济区是涵盖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诸要素的复合功能区。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山东半岛7地市的产业结构及金融结构。

一、山东半岛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经济和社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若不考虑地区城市个数,从综合经济实力看,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56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7.9%;从增长速度上看,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4.7%。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46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9%,增速是16.5%。山东半岛7地市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620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5.4%,平均增长速度是16.2%。

从表1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还是山东半岛以及全国,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稳步上升。

横向上看,山东半岛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第一产业方面,三个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都低于或是优于全国数据。但是,从2004、2006和2008三年的数据来看,山东半岛第一产业的比重甚至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第一产业比重之和还要大,相比来说更接近全国平均比重,这对于山东半岛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产业方面,从1992年开始,山东省包括山东半岛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比例第一次超过轻工业达到50.68:49.32。此后,重工业迅速增长,轻工业比例逐渐降低,第三产业逐步发展。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要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第三产业方面,三地区以及全国第三产业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但是山东半岛第三产业比重相比于长三角或珠三角来说低10%还要多,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线7个百分点。

二、山东半岛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1、山东半岛金融规模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1988—1991年,山东半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还没达到千万,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由70%逐年增加到将近90%。在1991—1995年,当时经济发展迅速并有过热迹象,这时贷款有所收缩,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又从近90%下降到不到60%,之后直到2008年也是在50%~70%之间波动。反观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07.5%,这说明,山东半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长要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金融规模这一角度来说,山东半岛的金融发展还是处于很低的水平。

2、山东半岛融资结构分析

(1)直接融资分析。直接融资主要是指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直接融资主要是靠证券市场即股票为载体进行融资,债券发行量很少,因此本文主要考量证券市场的融资。那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的指标通常选择证券化率。

截至2008年,山东半岛有上市公司39家,流通股总市值2368亿元,占全省gdp的14.62%。从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有4家,第二产业有30家,第三产业有5家,其中,第二产业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制造业,其次是化工行业。而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上市公司几乎没有,这也妨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图2可以看到,山东半岛1993年开始在证券市场上融资,证券化率是5%,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2000年的时候达到最高的25%,随后进入低谷,尤其是在2005年,证券化率达到6.5%,这一情况在2007年时得到改善,但是随着金融危

机的到来,2008年又随之下降。之所以形成这么大的波动,是因为证券化率与股票市值有关,而股票市值又与经济形势和股票价格相关。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证券化率大都大于100%,我国在2007年证券化率也已达到132%。从这一方面说,山东半岛的证券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与成熟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

(2)间接融资及其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分析。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以银行信贷为主要手段的融资方式。由表2可以看到,在20世纪90年代,直接融资占间接融资的比例平均值在9%左右,最高也就达到16%。在2000年的时候,股票融资很大,贷款增加值明显比前后几年要小,这一年的直接融资占到间接融资的70%,但之后几年又大幅下降到2008年的8%,直接融资规模仍然很小。

表2是2009年山东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由这个表可以看出,山东省间接融资比例基本上始终保持在90%以上,除了2007年股票市场融资涨幅很大外,直接融资比例上升较快。山东金融业有些畸形发展,即直接融资滞后,企业融资渠道严重依赖银行体系,使得金融机构风险加大,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也使得企业经营成本加大。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第一产业相对于地区发展来说所占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内部不合理,高耗能的重工业结构亟需调整,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代表第三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本文从该地区金融结构、金融规模等角度分析了山东半岛金融发展现状,从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金融规模的增长跟不上gdp增长的步伐,且差距很大;融资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重很大,直接融资比重过小,导致金融市场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

三、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金融支持措施

1、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地方性金融机构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信誉方面,往往比外来机构在支持本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上更有优势。因此,要把发展和壮大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山东半岛金融业发展的一个侧重点,大力培植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全面增强本地区的金融实力。

应该说,山东半岛经济主体分散化、经济结构多元化明显,而本地区金融发展则是受体制的影响,存在诸多的限制因素,主要表现为金融开放的“内紧外松”现象,即外资银行早已登陆山东半岛,但是金融业对民间资本开放还是举步维艰。金融所有权结构上的缺陷不但有损于多元化的经济成分的融资需求,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对构建高效的金融运行机制不利。所以,要大力推进地方金融资源整合,使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为山东半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2、尝试创新,丰富各类金融工具

(1)中小企业的信贷金融工具。山东半岛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多是规模较小的企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这些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是他们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由于担心他们的信誉,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是惜贷的。针对这一状况,开发一套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特点的信贷金融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2)股权类金融工具和组合投资金融工具。山东半岛上市公司多达40多家,占山东省上市公司近一半的数量,且大都集中在优势制造业上。因此,开发股权类金融工具适合投融资双方低风险和高收益的偏好。同时,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也可以作为山东半岛投资金融工具开发的方向,这些可以提高金融支持产业的力度。

(3)产业基金。产业基金以其独到的资金汇集和高效的投资能力,可以为山东半岛在成为工业强省、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当前山东半岛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单一,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压力大,一些基础产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工业发展主体性能不强,新兴产业带动能力较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履维艰。产业基金因为规模大,投资专业性强,其投资行为还可以有带动社会资金汇集的作用。因此发展产业基金,将会极大促进半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3、发展资本市场,扭转证券市场“边缘化”局面,丰富金融市场层次

山东半岛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资产运营质量方面的功能。这里所说的“边缘化”是相对于直接融资来说的,证券市场筹资额很低。因此,要实现山东半岛优质企业上市梯次化发展,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在主板上市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一批能够代表山东半岛经济发展优势的机械制造、海洋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市场或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促进山东半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4、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协调,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产业及金融机制

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省及以下各市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经济政策外部性日益突出,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重点就在于政策协调,从而打破各种壁垒,从政策上给予经济发展的自由空间。在这一方面,长江三角洲的做法可以借鉴,即建立区域统筹管理机构——长江三角洲市长联席会议,就整个地区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协商。长三角的学术会议每年必开,珠三角也有了类似的机构存在。因此,山东半岛要建立相关的协调机构,围绕各市在区域中的定位,规划自己的经济布局和产业发展重点,从整体上确定发展战略和产业金融政策。

【参考文献】

[1]杜迎伟:促进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r].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促进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课题组,2005.

[2]范跃进、李平、吴宗杰:山东省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0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篇8

一、退税率调整影响的基本情况

自去年以来,国家对出口货物退税率的调整所涉及的面很大,我们根据2007年1-6月份总局下发给我省的出口货物的海关电子数据,剔除来料加工贸易出口以及海关特定监管区域内企业出口数据,按涉及调整的出口货物退税率,从理论上进行了测算。测算的总体情况:退税率调整后(包括退税率降低、取消、退税改为免税三个方面),我省涉及出口企业18777户(其中:降低退税14987户,取消退税3770户、改免税20户),占我省退税认定企业总户数的60%,占我省有出口业务企业的83%;涉及出口额211亿美元,影响面占退税出口额710亿美元的30%,具体情况如下:

(一)退税率调整测算情况

1、降低退税率商品涉及出口额191亿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外贸企业62亿美元(占32%),外资生产企业101美元(占53%),内资生产企业28亿美元(占15%);按贸易性质分:一般贸易出口133亿美元(占70%),进料加工贸易出口58亿美元(占30%);按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55亿美元(占29%),中型企业29亿美元(占15%),小型企业107亿美元(占56%)。

2、取消退税的商品涉及出口额20亿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外资生产企业7亿美元(占35%),内资生产企业13亿美元(占65%);按贸易性质分:一般贸易出口16亿美元(占80%),进料加工贸易出口4亿美元(占20%);按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5亿美元,中型企业3亿美元,小型企业12亿美元。

3、退税改免税的商品,我省仅有20户企业受到影响,涉及的出口额仅有122万美元,受影响的商品主要为花生米以及油画、雕饰板等。

(二)退税率调整影响的特点

根据我省2007年1-6月出口数据的测算分析,退税率调整后,就江苏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资企业受到的影响大于外资企业。根据2007年上半年出口退税数据统计,我省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实现退税出口额分别为257亿美元和453亿美元,这两类企业受退税政策调整所涉及的退税出口额分别为103亿美元和108亿美元,虽然内外资企业受影响的绝对额大体相当,但受影响面分别为40%和24%。内资企业受影响面高出全省平均数10个百分点,而外资企业低于全省平均数6个百分点。

2、一般贸易受到的影响大于加工贸易。根据2007年上半年出口退税数据统计,我省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额分别为290亿美元和420亿美元,这两种贸易方式受本次退税政策调整所涉及的出口额分别为149亿美元和62亿美元,受影响面分别为51%和15%。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受影响面高出全省平均数21个百分点,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受影响面低于全省平均数15个百分点。

3、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到的影响大于经济发达地区。根据2007年上半年出口退税数据统计,我省经济欠发达的苏北、苏中和经济发达地区苏南实现的出口额分别为23亿美元、68亿美元和619亿美元,这些地区受退税政策影响所涉及的出口额分别为15亿美元、34亿美元和162亿美元,受影响面分别为65%、50%、26%,虽然经济欠发达的苏北、苏中地区的绝对值不大,但受影响的面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数,分别高出35个和20个百分点,这对外向型经济刚起步的地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4、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大于大型企业。根据2007年上半年出口退税数据统计,我省大、中、小型企业实现出口额分别为401亿美元、78亿美元和231亿美元,这三类企业受退税政策调整所涉及的出口额分别为60亿美元、32亿美元和119亿美元,受影响面分别为15%、41%和52%,可见中、小型企业受影响面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数11和22个百分点,而大型企业则低于全省平均数15个百分点。

虽然2007年上半年实现的出口额大多还是执行老的退税率,新的退税率调整还没有涉及到,上述几个特点也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仅仅是对新老退税率变化作一个理论上的静态分析,但从上半年出口的趋势、规模、结构来看,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出口情况,我们认为与上半年的情况基本相同,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三)退税率调整实际影响情况

退税率调整绝大多数是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的,到10月份为止,已执行了3个多月了,由于出口退税电子数据和退税申报数据的滞后性,我们根据总局下发的2007年7-9月的海关出口电子数据按新老退税率进行测算并分析,2007年7-9月三个月,我省出口企业共实现退税出口额482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97亿美元,进料加工贸易出口285亿美元),与我省外经贸部门提供的464亿美元数据差不多。新的退税率执行后,涉及影响的出口企业14951户,影响的出口额144亿美元,受影响面30%,其中:降低退税率商品退税出口额133亿美元(占总额的92%),取消退税率商品退税出口额11亿美元(占总额的8%),退税改免税商品退税出口额67万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内资企业实现的退税出口额187亿美元,涉及影响的出口额73亿美元,受影响面39%;外资企业实现的退税出口额295亿美元,涉及影响的出口额70亿美元,受影响面24%。按贸易性质分:一般贸易项下出口额197亿美元,涉及影响的出口额103亿美元,受影响面52%;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285亿美元,涉及影响的出口额40亿美元,受影响面14%。

从7-9三个月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虽然时间较短,但反映出来的情况,与我们对上半年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

二、退税率调整对我省经济和税收影响分析

我省是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2006年我省的进出口总额为2840亿美元,占全国的16.1%,其中出口总额1604亿美元,占全国的16.6%,2007年1-9月全省进出口总额为2532亿美元,占全国的16.1%,其中出口总额1464亿美元,占全国的16.7%。此次出口退税率大范围、大幅度调整必将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和税源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一)退税率调整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1、外贸出口增幅已有所回落。今年以来,江苏外贸虽然在利用外资、境外投资、调整外贸结构、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到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本次大范围、大幅度地调低出口货物退税率税收政策的影响,预计江苏今年进出口的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从2007年1-9月的出口情况看,虽然江苏上半年和第三季度的出口增幅没有多大变化,但从10月开始,与前3个季度相比,出口增幅已回落了2个百分点。从第102届广交会提供的信息来看,我省涉及退税政策调整的商品成交受影响比较明显。据统计,纺织服装、玩具、五金、箱包、化工产品分别成交9.4亿美元、1.9亿美元、1.5亿美元、7229万美元和230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0.9%、12.3%、12%、16.3%和43%。我们预计,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江苏出口虽较上年仍有增长,但增幅将逐渐回落,明年将更为明显。

2、出口商品的结构逐步优化。一是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我省2007年1-9月,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为61亿美元和100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8%,与今年上半年增幅持平;二是取消退税的商品出口有所减少,“两高一资”类产品出口有所控制,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省出口取消退税率商品的出口企业有3770户,出口为20亿美元,占调整退税率商品出口总额的9.5%,退税率调整政策从7月1日起执行后,今年第三季度实际从事该业务的出口企业有2711户,出口为11亿美元,占调整退税率商品出口总额的7.7%,与上半年相比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在上半年出口取消类商品的前20名企业中,到了第三季度,有11户企业不再出口,三季度的出口额为零,另外的9户企业的出口额比上半年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二)退税率调整对我省税收的影响分析

1、对我省出口退(免)税总额影响。根据2007年7-9月实际情况测算,今年第三季度我省出口企业实现退税出口额482亿美元,其中涉及本次退税率调整的商品出口额144亿美元(不包括钢铁产品),按老退税率重新计算,3个月共减少退(免)税总额47亿元,其中属于降低退税率商品出口减少退(免)税额38亿元,取消退税率商品出口减少退(免)税9亿元,退税改免税商品减少58万元。预计2007年下半年,我省共减少退(免)税总额90亿元,其中:减少应退税额68亿元,减少免抵税额22亿元。

2、对我省国税收入的影响。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国税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值税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上。

(1)对增值税收入的影响分析。根据现行退税办法,对外贸企业实行的是退免税办法,当退税率下调后,对下调退税率部分由企业成本列支,企业利润变小,同时应退税款的减少,企业应纳增值税没有发生变化。对外贸企业出口取消退税率的商品,虽然按规定应征收增值税,但由于出口与进货的差价不大,再加上出口销售额要换算成不含税价计征,在实际执行中,很难有应纳增值税。经测算,2007年下半年,预计外贸企业出口取消退税率商品8亿美元,实际没有多少应纳增值税。

对生产型企业,实行的是免抵退税办法,根据规定,对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部分,依出口销售额计算不予抵扣税额,一方面,通过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另一方面从企业成本中列支,由于进项税额转出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当期应纳增值税。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和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当退税率下调后,对下调的部分,增加计算不予抵扣税额,同时减少相等的免抵退税额。在会计处理上,首先反映进项税额的减少,当企业没有留抵税额时,增加应纳增值税,同时减少相等的免抵税额;当企业有留抵税额时,如果该企业在按老退税率计算时,有应退税款,先反映原来的应退税款的减少,不足冲减的,其不足部分反映应纳增值税的增加,同时减少免抵税款;如果该企业在按老退税率计算时没有应退税款,则直接增加应纳增值税,同时减少相等的免抵税款。按此原则,我们对2007年下半年我省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率调整商品进行测算,具体如下:

对取消退税率商品的出口企业,大多有应纳税额,没有应退税额,所以取消后,预计2007年下半年增加应纳增值税8亿元,同时减少免抵税款8亿元。

对降低退税率商品的出口企业,我们通过对11585户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测算,预计2007年下半年增加应纳增值税14亿元,同时减少免抵税款14亿元。按企业类型分:内资生产企业4亿元,外资生产企业10亿元;按地区分:苏南、苏北、苏中分别为11亿元、1亿元和2亿元,其中,苏南地区的工业园大多为外商投资企业,且生产出口的商品以it产品居多,这次退税率调整基本不涉及到,所以影响很小;按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4亿元,中型企业2亿元,小型企业8亿元。

总之,退税率下调后,虽然增加应纳增值税22亿元,但同时也减少了免抵税款22亿元,增值税税源从总体上看没有发生变化,仅仅是应纳增值税增加与免抵税额的减少之间结构性发生了变化。

(2)对所得税收入的影响分析。据对2007年下半年出口情况的预测,退税率调整后,预计2007年下半年,我省共减少退(免)税总额90亿元,同时相应增加企业成本90亿元,其中,外贸企业35亿元,内资生产企业19亿元,外商投资企业36亿元,按规定相应减少企业计税利润90亿元,经计算2007年下半年减少企业所得税22亿元,其中:外贸企业12亿元,内资生产企业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4亿元(按平均税负率10.34%计算)。

(3)我省是一个出口货源生产大省,退税率调整后,除了自营和委托出口生产企业增加了成本外,供货给外贸企业的生产企业,也要承担一部分成本,这样,相应地也会减少计税收入,减少一部分增值税和所得税。

(三)退税率调整对我省经济的影响分析

退税率的下调会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成本,从而也会对企业的出口数量、价格,甚至采用何种贸易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次退税率调整后,我省受影响比较大的是纺织物的制成品、塑料及其制品、有机化学品、钢铁制品和针织制成品等行业,这些行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行业利润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行业中的小企业,由于无法承担退税率下调后增加的成本,可能会将部分外销产品转为内销或者缩小生产规模,有的甚至要关门停产。通过对这几个行业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退税率调整后,对我省的经济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长远看有利于我省经济发展。一是为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政策调整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各地淘汰落后的生产加工能力,加速苏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传统产业的洗牌和整合,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二是促进我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政策调整将直接遏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引导企业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同时将进一步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企业的整体素质。

2、从短期看影响较大。一是直接冲击企业生产经营,除了企业在手合同损失较大外,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将增加企业的经营困难;二是削弱我省传统优势出口产业竞争力;三是对我省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次退税率调整,受影响最大的是苏北、苏中地区。再加上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将进一步阻碍苏北利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加工贸易,对全省南北产业梯度转移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退税率调整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1、此次退税率调整,涉及出口商品较多,而一些具体商品的归类划分不清。商品归类不同,退税率则不同,即使相近税则号也有不同的退税率。企业把低退税率或不退税出口货物申报成高退税率的税则号,由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税务部门在审核出口退税时很难发现,容易给企业钻空子。企业往往会往“其他”方面的代码靠,特别是取消退税率的商品。

2、此次退税率调整基本属于普遍调整,没有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如不考虑出口商品的技术构成,实行同类不同商品统一退税率的办法,不利于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另外,对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也没有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我们对我省2007年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102户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16户企业的出口产品进行了统计,2006年和2007年1-9月分别出口10.27亿美元和10.57亿美元,如果对这些企业实行统一的退税率,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培植。。

3、此次退税率调整,对开展加工贸易有利,鼓励企业使用进口料件,不利于企业使用国产料件。对进料加工业务,在计算不予抵扣税额的时候,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在征退税率之差中作了相应的冲减;而对一般贸易,按出口额全额计算不予抵扣税额,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没有。由于贸易方式不同,结转到成本中的不予抵扣税额的项目不同,同样的出口业务,同样的价格,进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商品的成本要低于一般贸易,企业负担不同,这样,企业可以选择贸易方式出口,对提高使用国产化率不利,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4、加工贸易税收政策的不统一,不便于税收管理。现行的加工贸易,由于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税收政策的不统一,在国家不断降低出口商品退税率的情况下,为减少损失,不少企业将进料加工贸易改为来料加工贸易。有的企业,在同一手册项下有的原材料按来料,有的按进料,在成品出口时则按照进料加工办理核销手续,不利于税务部门进行税收管理。

5、相关政策不明确,执行中存在理解上的不同而导致各地政策执行的不统一。现有文件规定,对出口不退税的货物要视同内销征税,但在实际执行中,对于深加工结转属于不退税的货物、在特定监管区域内企业出口不退税的货物以及其他贸易方式下不退税的货物,是否要征税,如何征税,目前政策不够明朗。而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税务人员理解上的不同,存在有的地区征税,有的地区免税的情况,人为造成了企业间、地区间的不公平竞争。据我们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省出口企业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中,结转取消退税率商品的金额为2亿美元,退税率政策调整后,从2007年7月至9月3个月中,在深加工结转业务中,结转取消退税率商品已达1.3亿美元,金额、户数都呈上升趋势。

四、有关政策建议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退税政策的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降低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规模,减少了贸易顺差,促进了出口企业改善产品结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内资企业受到的影响大于外资企业,一般贸易受到的影响大于加工贸易等,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有关税收政策。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税收政策始终优于一般贸易,目前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免税政策,而对一般贸易则没有相应的优惠措施,因此此次退税政策调整对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部分生产企业为了规避征退税率差扩大带来的成本增加,会提高使用进口料件的比重,甚至通过将进料加工改为来料加工来降低成本,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抵减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政策效应。为此,我们建议国家税务总局,一是尽快统一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税收处理办法,取消来料加工的免税政策,统一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并对免抵退税计算方法进行调整,对保税进口料件的征退税率之差部分征税;二是统一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税收政策;三是对深加工结转统一规定征税政策。

2、规定加工贸易出口货物使用国产料件比例,提高出口产品国产化率。据了解,我省加工贸易比重较大的苏州、无锡和南京三市,加工贸易中的进口料件占出口额的比重高达近80%,增值额20%剔除加工费部分,实际使用国产料件的比重非常低。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防止高污染行业的滋生蔓延,控制低附加值、简单装配企业的发展,提高出口产品的国产化率,建议对实行免抵退税政策的加工贸易企业逐步设定使用国产料件比重这一条件。

3、规范海关特定监管区域的功能。对目前诸多的海关特定监管区域进行功能整合,政策叠加,实行统一的海关特定监管区域的出口退税政策。我们建议鼓励加工贸易在海关特定区域内发展,这样也可以便于加强对加工贸易进行监管。尤其是鼓励到目前发展较慢的出口加工区开展加工贸易业务,这样,既有利于这些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管理。

4、对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产品按征税率退税。为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和品牌产品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我们建议国家税务总局继续执行财税字[1999]第273号文规定,即:对列入《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出口目录》内的及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知名品牌的产品,凡出口退税率未达到征税率的,产品出口后,可按征税率及现行出口退税管理规定办理退税。实行此办法,虽然对基层税务部门的审核管理带来难度,只要相关部门配合,还是有许多办法可以解决的。如果此办法实行后,必将对我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篇9

一、我区全年经济运行呈现第一季度触底回升、第二季度逐步回稳态势,预计第三季度平稳上行,全年增速将超过预期目标

综合判断我区的经济运行态势,需要关注的基本面首先是在全国经济运行形势下显现出的我区特征,其次是适应我区产业结构的外部市场需求变动趋势,再次是我区的煤电运等先行产业发展情况。对于短期经济运行分析而言,其中GDp是最综合最重要的判断依据,但由于CDp仅有季度核算数据。考虑到农牧业和服务业波动较小,因此衡量经济运行变化更要看工业生产及相关重要产品的变动情况,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指标的波动。

(一)从GDp运行走势看,目前我区经济运行已进入回稳轨道,全年增长将超过预期目标

去年上半年我区GDp增长18.3%,第三季度增长19.3%,第四季度增速下滑到13.3%,今年第一季度回升到15.8%,第二季度进一步提高到17%。在经历了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运行低谷后,我区经济增长实现了v型反转,上半年增速虽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且好于预期水平。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态势逐步企稳回升,出口出现好转,第二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4月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分析报告显示。先行指数自去年12月以来已连续5个月回升,表明经济增长稳定上行趋势;一致指数已连续2个月出现回升,显示了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增强。另外,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第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15.9,比第一季度回升10.3点,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比第一季度提高9.5点。

由于我区经济增长与全国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尤其是去年以来,生产总值季度增速与全国走势基本相同。今年以来,我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势强劲,投资新开工项目开工率超过50%,工业生产、就业、收入分配、需求等一致指标情况总体好于全国。下半年随着全国企稳向好形势的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将呈现进一步回升态势。可以确认,目前我区经济已经回稳,下半年不会出现大的起落。由此判断,我区第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长将达到17.5%。预计全年增长17.2%。实现生产总值9090亿元左右。

(二)从工业生产走势看,工业经济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大幅度下滑后,今年2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探底回升

今年1到6月份,我区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分别为12.4%、24.3%、19%、19.8%、20%和18.4%,总体呈探底后逐步回升势头,但3月和6月增速出现波动。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42.41亿元,同比增长18.6%,较一季度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工业运行走势表明。当前工业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还存在下行的压力。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在20%左右。

(三)从主要工业产品看,总体生产情况平稳

1-6月份,全区12种重点工业产品中,预计产量正增长的有8种,负增长的有3种,1种持平。其中原煤、钢材、电解铝、载货汽车、水泥增速分别为27.5%、28.6%、21.1%、14.5%、41.6%发电量、乳制品增速则分别为-4.7%和-4.2%。

一是原煤产销形势较好。原煤日产量今年以来从底部波动上升,6月份日产量达到了194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上半年全区原煤产量达到2.86亿吨,同比增长27.48%,产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6月份,原煤售价由平稳转为小幅上扬,全区煤炭主产地动力煤坑口平均价格为270元/吨,焦炭市场价格环比呈上升趋势,目前区内二级冶金焦市场售价1400元/吨左右。原煤外送能力进一步提高,外送比例逐步扩大。1-5月份,自治区送出煤炭14562万吨,占全区销售煤炭总量高达65%。较1-4月累计提高11个百分点。随着下半年夏季和冬季用电用煤高峰期的到来,预计煤炭总需求将比上半年加快增长,将有力地支撑工业增长。

二是全区发电量降幅逐渐收窄,货运量稳步回升。1-5月份,全区累计发电量同比下降5.6%,1-6月份下降4.7%,降幅减少0.9个百分点。内蒙古电网用电负荷从去年11月份的681万千瓦增至今年6月份的963.3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从去年11月份的72.6亿千瓦小时增至今年6月份的104亿千瓦小时。日发电量稳中有升,6月份达6.27亿千瓦小时。超过去年最高水平。鉴于国家6月份发电量增长4.7%(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同时负荷同比增幅和用电量同比增幅之间差距的缩小,由此判断我区电力工业下半年情况也将由“负”转“正”。铁路货运情况也在逐步回暖,由最低水平的2月份3886.7万吨。增加到6月份的4104.8万吨。

三是钢材产量回升较快。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去年年底钢材产量跌幅不深,今年以来反弹力度较大。月度增速和日产量近几个月来屡创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需求的上升,国际钢材价格正触底回升,而国内4万亿元投资带来的内需拉动明显超过市场预期。5月份。建筑钢材、普通板材全区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3612.36元、4408.58元,与4月份价格相比分别上涨2.08%、2.07%。预计下半年国内钢材价格整体走势将好于上半年,进而保证我区钢材生产的平稳较快增长。

(四)从需求情况看,有效需求向实体经济传递

一是投资拉动特征明显。1-6月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3.73亿元,同比增长4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5%;工业、农林牧渔、服务业重点行业投资全面提速,这是近年来所少见的。从全年看,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有利因素较多,但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也较多,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和持续增长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将短期刺激消费政策与调动中长期积极因素相结合,传统消费业平稳快速增长,住房、汽车消费热点重新升温。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1.9%。其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80%的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了18.8%和21.5%:占消费比重14%的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长了15.7%: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5.6%。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0.7%。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左右。

二、尽管目前经济运行中的利好因素在不断增多。经济平稳上升的迹象更加明显。但一味追求数量增长、忽视质量效益和结构调整的现象也进一步显现。我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还存在不少障碍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

从国内的情况看。当前的经济回升基础主要是库存调整短周期的反弹,并不等同于趋势性经济复苏。经济复苏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固定设备更新投资,其前提条件是产能利用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在进一步消化库存的同时,将面临消化过剩产能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低迷和全球性产能过剩将使我国“去产能化”过程任重道远。

从我区的情况看,尽管目前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未来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尚存在着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不同地区间和产业间发展不均衡以及居民收入和就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也将随着市场的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下一阶段必须更加重视将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实现“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以理顺要素价格体系为主要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生产力腾出投资空间。下半年要适当弱化追求增长方面的政策刺激力度,将工作重点放在落实和完善已出台的政策上。培育带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要按照国家钢铁、纺织、物流等工业行业振兴规划的要求。积极发展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强势产业和大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避免陷入“资源诅咒”。

(二)企业利润下滑严重。税收增长不平衡

今年以来,我区工业产品销售率呈下降趋势,企业利润下滑较为严重。今年5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是2008年以来单月的最低水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3.2%: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6倍。盈利主要集中在煤炭生产、食品加工和燃气热力供应,三个行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额的78%,而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和化工等行业亏损占全区亏损额的80%。需求相对不足。去年以来我区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持续下降,导致了工业企业存货跌价损失巨大。企业利润的下降导致了税收收入的增长不平衡。1-5月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比重由上年的77%下降到66%,下降了11个百分点。此外,财政收入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不同程度反映了企业效益和不同盟市间的差异化。1-6月份,鄂尔多斯对全区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3.6%,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两个盟市负增长。这两个盟市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4.4%。

下半年要围绕企业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尽快提高重要资源型产品资源税税率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在全面实现资源有偿使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要加大对企业的财政税费支持力度,建立工业经济运行调节专项资金,对关系民生、产品有市场、信用良好、流动资金困难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要积极探索构建新型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工业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三)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区停产企业达到了高峰。相应企业就业空间缩小。上半年随着经济在波动中回稳,停产企业和失业人员呈下降趋势,但到6月底。停产工矿企业个数仍然有358家,下岗失业和隐性失业人数仍然超过12万人。今年还有7.87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和1.3万名往届毕业生需要安置。另外还有农村牧区大量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使就业形势仍显严峻。

下半年,一是要围绕促进大学生就业,实施“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实)习示范基地建设计划”。从今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区建立150家“自治区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实)习示范基地”。研究制定毕业生就业与高校招生计划、教学水平评估和学科专业设置“三挂钩”制度。二是要针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实施重点工程就业服务计划。鼓励重点工程吸纳农民工就业。同时实施“凤还巢工程”,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三是要以稳定企业就业岗位为重点。实施稳定岗位特别计划,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五缓、四降、三补、两协商”的组合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经营困难企业的补贴、减免税费力度,切实帮助企业减轻压力、抑制裁员,稳定企业就业。同时,实施一揽子减免、缓缴税费计划。在取消和清理10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对困难企业减免、缓缴其他税费的力度。

(四)投资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总体看来,今年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振荡走高,较全国平均水平波动剧烈,实现平稳增长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一是盟市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使得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有的已开工项目出现了停建和缓建的现象。二是受企业效益下滑和市场准入门槛高等制度因素影响,企业自主投资意愿和能力不足,部分项目出现停建或缓建的倾向,部分招商引资项目虽已签约,但业主不履行合同,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建设,从而导致政府投资对占我区固定资产投资80%左右的社会投资带动效应不强,削弱了政策“杠杆”的带动力。三是我区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产能过剩。加上库存调整出现反复,这些行业稳步回升尚待观察,这将对工业投资产生一定影响。四是我区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势强劲,6月末贷款新增额突破1000亿元,贷款增速、投放量均创历史新高,我区新增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目标的比重已超过80%,下半年可用于的贷款数量将会减少。

因此。从下半年开始,务必着力于调动社会投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务必着力于促进工业投资,着重抓好自治区150个重大项目的集中调度和建设:务必着力于启动房地产投资,振兴房地产市场,引导和鼓励房地产企业加大投资:务必着力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通过制度创新,使部分符合条件的民间融资合法化,加快培育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五)居民收入水平亟待提高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上半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88元,增长13.1%,这一水平比全国上年同期水平8064元还差80元。如果要在一年之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至少应比全国快一倍,其压力相当大。上半年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362.3元,预计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分盟市看,除呼包鄂三市外,其余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除呼包鄂三市和通辽市以外,其余盟市均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下半年必须继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适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要积极利用财税政策、收入政策和信贷政策,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培育农村牧区消费市场,促进我区消费持续增长。

(六)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一系列困难

国企上半年工作总结篇10

但也必须看到,在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中,受到国际国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难调控的矛盾突出,有些新情况、新问题正在显现。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扩散,一些国家债务风险快速蔓延并加剧,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其实行的量化货币政策,导致信用评级下降并刺激流动性、导致国际重要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世界范围贸易保护和摩擦明显增多,世界经济颓势和低增长的持续性及债务危机波及我国。从国内看,抵御旱灾和水患能力比较薄弱,实现全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存在不确定因素;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显现,食品价格继猪肉价格后继续攀升,农资价格高位运行,通胀压力仍未明显缓解,经济持续增长面临新的问题。从区内看,局部地区旱情仍在持续,畜牧业受灾和损失严重;输入型价格上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有所扩大;食品价格上涨推动农牧业和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生产成本上升,一些行业、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十二五”开局,节能减排的形势不容乐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出现总体下降;货币政策的趋紧,对金融创新优化提出新的要求;社会矛盾需要加大力度化解;阶段性、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与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的矛盾没有缓解。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把握好国内国际经济节奏和宏观调控方向,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工作目标、战略举措,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区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民生发展。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控制食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防止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出现大的波动

今年上半年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我区物价逐月走高,增幅不断扩大。1-6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1%,环比显示为逐月攀升,通胀形势严峻。其中,6月份单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5%,创46个月以来新高。在6月份6.5%的涨幅中,食品推动的涨幅近4个百分点,推升价格76.2%。据调查,全区除成品粮、大豆油价格有所下降外,主要食品价格均有所上涨。

工业企业效益总体增长,但结构性亏损显现。截止5月底,全区主要工业行业,利润总额增长54%,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2.06%。亏损及亏损款增加的主要行业为:轻工制造业(食品、饮料、服装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和电力生产供应;一些优势产业(如机械设备制造业)生产受到物价上涨影响,企业效益开始下滑。一些骨干企业生产增长,企业效益却下降。如包头铝业和希望铝业两户重点企业,到目前累计产铝,累计销售各种铝及铝系列产品,同比分别增长17%和32.%。但两户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比上涨38.4%,累计实现利润3.32亿元,同比下降31.96%。

为此,下半年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控物价、促效益、保收入上。正确处理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与经济效益提升的关系,正确处理物价上涨与农牧民增收的关系,把握好控制物价的节奏和力度。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增加粮油肉蛋菜的供应,特别是重点商品和重要时段的市场供应,平抑食品价格过快上涨的趋势。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辅之行政监督措施,解决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不完备的问题;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各类价格违规违法行为。三是和建立完善城乡低收入者物价补贴应急机制,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承受力。四是抓住企业效益大幅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大挖潜改造力度,提高企业内生动力,防止因物价回落,企业效益下滑。

二、继续抓好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和结构优化升级

上半年,各地区围绕党委政府经济发展重点,加大投资力度,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为全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也出现了不少重复建设情况,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如pVC行业、高耗能某些行业产能又有所增加。这些情况在经济上行阶段,产能矛盾还不突出,但在经济下行期,特别像多晶硅等产能在国外需求大幅萎缩时,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会日益加大。不仅导致部分行业、企业开工不足,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还将加大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影响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加剧企业亏损和产业间发展失衡。

针对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苗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力促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实践证明,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同时,只有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才能为经济发展上水平、增后劲、可持续积蓄力量,才能夯实经济持久发展基础。从长远来说,我区所依赖的资源“比较优势”不可能一直持续。如果不高度重视和抓紧解决以资源开发和转化为主的经济结构,结构失衡、环境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发展空间就会越变越窄,将来要付出的代价也会越来越高。

力促结构调整,关键是有扶有控。一方面依靠发展规划、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扶持科技创新,保障农业等基础产业的有效供给,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在区域间有序转移。一方面通过调控环境容量和限制重复建设的约束作用,遏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新上项目必须分类排队,重点放在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上;对现有优势产业项目,着力点放在内生动力的培育上。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节能环保等技术改造,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并逐步杜绝重复建设,推进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沿线”经济带同类产业、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和兼并重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双百亿工程”推进力度。对园区和大中型企业通过分类指导,使其尽快实现“双百亿工程”目标。

同时,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工作的方向,不能因为要保证经济较快发展而忽视质量和效益,放松结构调整。而管理通胀预期也要注意和调结构紧密结合,使结构的优化为物价稳定提供长久支撑。

三、把节能减排放在经济运行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节能减排任务完成

上半年,全区综合能源消费量环比增长,装备制造业能源消费量整体上升。据统计局提供的情况,一季度,全区单位GDp能耗上升0.96%,二季度虽有所好转,但与经济平稳增长和国家的要求仍有差距,成为全国八个单位GDp能耗上升的省市区之一。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5225.9万吨标煤(按当量值计算,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3.87%。其中,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183.6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1.27%;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5042.3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3.97%。

从行业来看,推高我区综合能耗的行业主要是七大高耗能行业,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的93%左右。在这些行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的30%左右,成为拉动工业能耗增长的主要行业。纵观上半年能源消耗,“十二五”开局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下半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重点跟踪高耗能行业生产,特别是上述四个行业,要严格按节能减排的标准和要求,对企业进行监管和限产整改。研究和制定能源消费总量和排污总量控制法,提高环境污染处罚标准。强化企业治污的主体作用,运用能耗、环保和差别电价等政策,引导企业向节能减排方面投资和约束生产。要抓住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给我区上游企业和高耗能企业带来新增效益,不失时机地对区内高耗能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力争使高耗能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企业的质量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物产业等新兴领域的投资,形成新一轮绿色经济新增长点。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给予支持。

四、下大力气抓好新项目建设,扭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

上半年,受宏观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出现下滑,但投资结构趋于合理。1-6月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10.14亿元,同比增长2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在各省区市中排倒数第4位。回落幅度较大的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从建设性质看,新建工业重点项目开工仅为60%;续建工业重点项目不足90%;工业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不足年度计划的30%。从行业看,采矿业完成投资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下降,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投资比重上升。这是我区投资结构更趋合理的具体表现。但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下滑的势头必须尽快扭转。

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对列入年内新开工的工业重点项目要逐个进行研究,解决影响项目开工建设的问题,要责任到人。二是抓好续建项目资金落实。主要是利用金融市场扩大融资渠道,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更多的应争取发行企业债或政府债,解决续建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农牧林水等符合国家信贷支持的产业投资力度,对前期工作比较充分的项目,应尽快组织开工。四是要做好项目储备,确保建设项目的持续发展。五是在加快河北和辽宁出海通道建设的同时,尽快建设和完善区内与之配套的相关项目建设,使其早日发挥效益。六是探索研究“以资源项目建设,带动民生工程建设的补偿机制”,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五、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投放质量

上半年,随着货币政策趋紧,贷款投放力度减缓,多项贷款增速下降。到6月末,全区贷款余额8861.42亿元,同比回落2.82个百分点,比去年少增贷款30.3亿元。从获贷企业规模看,截至5月末,大型企业贷款余额2650.69亿元,同比下降2.35%,少增74.03亿元;中型企业贷款余额1469.76亿元,同比少增128.76亿元;小型企业贷款余额1536.37亿元,同比增长68.65%。这是我区中小企业相比沿海地区,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少的直接原因。但银根抽紧给大中型企业生产和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是商业银行为保全年收益势必压缩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由此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和建设项目的起动资金需。二是商业银行应对短期资金需求的能力有所下降,对企业发放贷款增加了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计划的实施。所以,下半年针对企业资金供求不平衡的情况,要突出抓好优化信贷结构和提高信贷质量。

(一)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规模,严格控制信贷投放节奏,避免大起大落。密切关注及时掌握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二)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一是在贷款规模和投向上实行差异化管理,保证居民生活所需物品的生产销售供应贷款投放;二是担保体系建设降低银行授信风险,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三是规范发展小额贷款组织,鼓励企业直接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渠道融资,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三)调整和优化信贷期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一是提高中长期贷款质量,防止下半年信贷政策放松对经济实体造成较大影响。二是向重点项目倾斜,保证重大产业项目落户与开工,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协调、经济长期持续发展。

六、保收入、促就业,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

上半年,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强劲,特别是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有较快增长。调查显示,上半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5元,同比增长13.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月份反馈的情况排在全国第10位。全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555元,同比增长25.3%。从收入构成看,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是财产性收入为39.5%;增长较慢的是转移性收入,仅为10.9%低于同期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同样农牧民转移性收入低于季节性工资收入。表明我区社会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养老金、物价补贴等政府性保障转移收入分配,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同时,应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扩大农牧民工资性收入范围。

上半年,我区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供需总体平衡,登记失业率和总体就业及再就业形势好于全国,但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就业需求与岗位空缺比有所下降。市场上以体力为主的服务人员供不应求,以脑力为主的服务人员供过于求。调整就业结构,扩大脑力为主的服务业岗位,转变失业人员就业观念是就业工作的重点。所以,下半年在民生工作方面,应抓好以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