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的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16:08

放风筝的作文篇1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美丽宽广的内蒙古草原上,花季少女考上高中,和同学高兴地去放风筝,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痛失双臂。陷于人生的沼泽。

以象征苦难的风筝开头,以象征苦难中的奋斗、放飞风筝结尾,经过影评白老师的分析,我认识了这个意味深长的道具——风筝。

风筝既是亲情、友情的见证,也是苦难奋斗、美丽的象征。

其实人的一生也犹如风筝。一一任凭风筝在蓝天自由地翱翔,但风筝线必须掌握在主人的手里,唯有紧紧抓住风筝的线,才能完成人之所以为人的自我塑造,才能成为高尚的纯洁的人,人生才能成为伟大的人生!

每一次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受伤也不闪泪光

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一首多美的歌啊,美丽中带点忧伤,在那电影中,像苦难中坚强的美丽风筝,迎风飞翔。

迎风飞翔的风筝,那像是电影中,志华的翅膀。

自志华出事后,志华的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失去双臂的志华连日常生活也需要别人照顾。为了重返校园,她努力练习用双脚写字。可是学校离家太远,为避免迟到,最好的办法就是住校。因此她必须具备生活的自理能力,才符合住校条件,经过长年的脚上功夫,她对于洗脸、漱口、穿衣、写字早已得心应手。妈妈的分裂症越发严重,被幻觉误导,走进水泡,险些淹死。志华担心妈妈再次遇险,在残联来校挑选运动员时,选择了游泳项目。同时因为她身体的缺陷,其学医为妈妈治病的心愿也被无情地打破。就在志华迎战全国残奥会刻苦训练时,妈妈无意中知道了志华没被录取的消息,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分裂症发作,一下子走失,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母亲的坟前,龙风筝再次飞起。志华向那只寄托着母亲的希望——长着假手的龙风筝,大喊:“妈妈……”

通过志华的刻苦努力,她终于取得了参加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资格。

“风中飞远吧,隐形的风筝让梦比天长。”

残疾人,凭借他们自身的努力,战胜了本身的缺陷,得到了优越的成绩。

为人所熟知的海伦凯勒就是这样,在她一岁半时,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又不幸地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经过她的努力,竟然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学会了读书和会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里夫大学,成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残疾作家以及教育家。

上天再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正如《隐形的翅膀》的歌词所说,志华就是拥有隐形翅膀的人。

志华取得了进军残奥会的资格,但是妈妈已不在人世。为了纪念妈妈,志华和爸爸去放风筝,那是妈妈的心愿。龙风筝,像一朵云,一个梦,长长的目光追随,思念,眷恋,漂浮在整个春天。

妈妈为她亲手做的希望她拥有双手的龙风筝,越飞越高。

放风筝的作文篇2

阔别了好多年,又突然拿起来风筝,一时之间竟有点激动的感觉,还记得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和爸爸一起放过一次风筝,风筝飞的很高,小小的我站在父亲身旁,仰着小脑袋,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风筝在空中自在的飞翔,小时候不太懂怎么放,只知道站在爸爸后面,看着他一个劲的跑,然后风筝就乖乖的飞上了天空,一切都好像是那样简单。

而现在,阳春三月,微风习习,不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吗?但现在,长大的我是不会和爸爸一起放风筝了的,所以,这天我叫了我的好朋友们,拿着我们买好的风筝,准备去田野上疯狂一次,因为空旷,所以我们找了一个到处都是绿草的平地,还有不知名的小花在旁边独自盛开,细看一下,也别有一番风味。

所以准备工作做好,只等起风了,我们悠哉悠哉的说说笑笑,拽着风筝,又跑又跳的,如果这样的我被妈妈看见保不准又得说我没有女孩子样了,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开心嘛!所以,当风来了的时候,我们一人在前面拿着线跑,一人在后面托着风筝,等着它要直上的时候再选个合适的时机放掉,这样风筝不就妥妥的向上飞了嘛!但是,跑着跑着,风筝开始还是挺听话的,当风来是,它也听话的飞上天了,但是不出几秒,又给直直的坠落下来,我们没有放弃,又准备重来,但是换了人,因为跑的人很累的,所以这次换成我掌线了,当风再次降临的时候,我撒开腿就跑起来,风筝开始缓缓上升,我们顿时高兴了起来,但是,突然它有了想往下掉的趋势,我不得不又拼命跑起来为了避免它不掉下来,但是这场掉和不掉的战争最后还是我输了,它还是直直的掉了下来,几个轮回下来,我们都累的精疲力尽了,一个个的都坐在草地上止不住的喘气,但是看到对方狼狈的样子又不禁笑了起来,接下来我们又试了几次,虽说有成功的例子,但是都没有在空中坚持多久,风筝没放上天空去,黑暗却慢慢的压了下来,开心的时光总是过的尤为的快,到黄昏时刻,我们都准备回家了,

经过这次的放风筝事件,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哪一件事是容易的,只有不放弃才会有希望,我们可能努力之后不会收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是不努力就绝对不会收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放风筝的作文篇3

人生有三个哲理:风筝断了,持之以恒的你,或许会去找,即使寻找的满头大汗,寻找了几天几夜,找到了,打个结,在放飞去感受,白云的漂浮,空气的弥漫,大地的深沉,十分欣慰。或,半途而废的你,或许也会找,找得汗流浃背时,就不想找了,你的功劳就白费了。或,爱莫能助的你,想找想放飞,可懒惰的心理,让你感受不到,放飞的快乐。

童年的时光,是稚嫩的。是快乐的,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三个哲理,将伴随着童年的时光,童年时,我们应该正确地选择。

实验小学四年级:曾浩文

放风筝的作文篇4

暖风拂面而来,广场上,阳光如鎏金般洒在地面上,像摊了一地的美梦。抬眼,零零散散的风筝在一片展览的天空中独自飞翔,但总被人们手中的线控制着,牵到哪飞到哪,似乎显得很落寞,我想,它们唯一的一个小小愿望,就是能在飞翔中找到一个知己知彼的伙伴,并能够赐予它们阳光般的天空。

放风筝的孩子们铃儿般的笑声在空中飘荡,纯洁无暇,天真灿烂,在这一刻如同阳光洒在身上一般,暖入心扉,似乎过尽长夜,希冀从灿烂的地平线上照射而来。如同光鲜艳丽的图画,晕染着童年时候的点点滴滴,像是天空中的一道霞光。

我拂手挡在眼帘上,眯着眼回望着过去。

你,就是风筝。这是我们第一次放风筝时,我们一人一个风筝,在广场上无拘无束奔跑时,想出的一个对你的评价。你也赞同的点点头。

而后你又说,如果你是风筝,那么我就是引导你的风筝线。

我听了迟疑的说,不,我哪是引导你的风筝线啊,我可没有那样的领导性呢。

我在别人眼里,是个不起眼的人,从以前开始,我就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渺小的人,于是我说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蒲公英,从别人的眼前飞过时,尽管再怎么努力完善自己,也没有人会注意到。即使借助光线出现在大家面前,也宛如细小尘埃,没人会至始至终注视着我。

我认为,我是在独自飞翔的沿途中遇到了你,让本来不起眼的我在你眼中变得重要,你就是我最好的朋友,能够陪着我走,我宁可在别人眼里不重要,也要努力和你牵手走下去。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一起上学,放学。逛街,玩耍。这些琐碎的片段就像放映影像,跳跃在脑海中。

我们一起在氤氲着橘色灯光下的街道上吃着雪糕,头顶着闪着灯的商业招牌,等着公共汽车,甚至有时想多陪对方一会儿,宁可多等几班车,在笼罩在暖色调中的站牌,和对方说说聊聊,才肯回家。

周末,一起牵手出去走走逛逛。阳光下,我们会坐在路边的大树下的长椅上,看着过往的车辆,说着琐碎的八卦。淡淡的金色光斑从浓密的绿叶中筛洒下来,在灰色的泊油路上跳跃晃动,仿佛置身在一片温暖的世界中,和着树冠彼此的交织,搭成清凉的绿色长廊。

这些在身边飞转而过的小细节,现在回想起来,居然会是那么美好和绚烂多姿。

但是即使是这样,影片总会有结局。像在脑海中突然跳了闸,屏幕瞬间变黑白,不再散发着光彩。时光泛起的涟漪,让我们彼此拉长了距离。即使我是陪你一起飞翔过的蒲公英,但终究不是能够牵着你的那根线,从头到尾我还是以前那个蒲公英,我始终不能陪你走到永远,因为永远对我来说太渺茫了。

在分手的那天,你对我说,无论平凡还是渺小,只要相信自己,相信梦想,我就一定永不倒。

是的,我虽然是个蒲公英,但我有我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梦想,不断追求,就一定会飞翔到属于我的片世界。

在我的生命力,你为我着上了色彩,点缀了我的世界,牵引着我一路的欢笑与泪水。

放风筝的作文篇5

快乐,每个人都拥有快乐。什么是快乐?你的快乐是什么?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快乐是一种简单的东西,它随时都在我们的身边,能让我快乐的东西有很多,但我觉得放风筝时的我是最快乐的。

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各自拿着风筝到公园准备来一次放风筝比赛。我们分成了两组,还选了一个公正的裁判,制定比赛规则:谁的风筝放得低,先掉下来,谁就输。我们各自让自己的小伙伴帮我们把风筝举得高高的,然后在草地上奔跑了起来。对方的风筝先飞起来了,我着急了,像热锅上的蚂蚱,手忙脚乱,这时我想起刚学放风筝时,妈妈对我说的放风筝的技巧:放风筝前要先知道风的方向和速度强弱,还要注意风筝飞升的状况,直到感觉风劲够,风筝向上爬升时,可停下来,慢慢放线。我慢慢地静下心来,按照妈妈的跟我说的方法去做,不一会儿,风筝真的飞起来了,追上对方的风筝了。我小心翼翼地拉着风筝线,生怕风筝会掉下来。在我的小心翼翼的操作下,风筝在天空中飞翔得很稳定。20分钟过去了,我们各自都手酸了。在太阳的照射下,我们满头大汗,筋疲力尽。终于,对方坚持不住了,她们的风筝慢慢落了下来。我也慢慢地把风筝放了下来,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拍掌叫好。因为太累了,我们放完风筝就回家了,虽然很累,但我觉得此时的我十分的快乐。

放风筝虽然很累,但我觉得很快乐!快乐,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五年级:快乐茶喝到没味

放风筝的作文篇6

三月的一天,柳绿花红,微风习习,百花争艳。

丁丁和拉拉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放风筝。拉拉有一条金鱼风筝,它的身子是粉红的,鼓着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拖着一条金灿灿的长尾巴。微风吹过,拉拉举起风筝,松开手,风筝飞得又高又远。拉拉说:“奥利给,风筝飞起来了,飞起来了。”草地上的小狗汪汪叫起来:“汪汪,主人你是最棒的。”

我非常喜欢这里。

放风筝的作文篇7

关键词:南通风筝;价值;保护;开发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126-03

ValueandprotectionofnantongKites

LUJin-xia(nantongnormalCollege,nantong226000,China)

abstract:nantongboardharrierkitewasincludedinthefirstbatch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list,becomeanationallevelprotectionproject,thenantongboardharrierkite’sprotection,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toprovideamorepowerfulsafeguard.theimportantvalueofnantongkiteprotection,theanalysisofnecessityandimportanceofprotectionofnantongkites,protectionstrategiesonthebasisofanalysisofnantongkites,themainmethodsandwaysofprotectingnantongkite,andthendiscussesthenantongkite’sinnovativedesignanddevelopment,isthenewapplicationofnewconditionsofthetimes,toprovideabasisandreferencefornantongkiteprotectionandthedesignanddevelopmentwork.

Keywords:nantongkite;valueprotect;develop

internet:.cn

一、南通风筝保护的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

2004年7月,南通市启动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其中板鹞风筝被列为首批江苏省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2006年5月,《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被收录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南通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板鹞风筝之乡”。2008年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又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郭承毅被文化部评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后,王志清、王泽君、陆宝如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郭承毅、王志清二人还荣幸参加了江苏文化周活动。

(二)南通风筝的人文历史价值

南通风筝博物馆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风筝主题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不少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鹞子”“嗡声”等珍品,还有南通艺人独创的“南通红星六角板鹞”、“七星板鹞”、“龙凤呈祥鹞”以及绘有“吉庆有余”、“五福捧桃”等式样的各种装饰风筝,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南通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不仅凝聚着江海儿女的智慧文字和精美绘画,记载了南通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南通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些艺术品也反映了南通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渗透着南通人民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通过欣赏这些风筝艺术品我们就能感受到南通风筝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江海儿女都为之骄傲和自豪。

(三)南通风筝的艺术美学价值

南通板鹞风筝体型优美,做工复杂,其中包含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现了南通民间风筝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才情,是民间工艺品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板鹞风筝的美主要体现在它特殊的造型和优美形态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彩绘。板鹞风筝的造型美主要体现在其骨架坚牢、比例协调、交接严密。板鹞风筝的形式美追求的是将事物的形态特征融入到风筝的形体之中。板鹞风筝的彩绘美强调的是大色块,强烈的颜色对比,力求鲜艳夺目。板鹞风筝最具独具魅力之处是风筝上安装了大小不等的“哨口”,按材质规格的变化而改变音律。飞上蓝天后其声随风抑扬,有“空中交响乐”之美誉,是民族民间传统特色艺术文化的珍贵遗产。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南通“哨口板鹞”这一古老而极具南通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必将在世界风筝之林大放异彩。

(四)南通风筝的经济价值

风筝节在发展过程中,由风筝作为龙头逐步扩展到其他商贸门类。南通政府或私人成功组织、举办风筝节等有关活动或参与国内外相关交流活动。2008年10月,由南通外事办组织的南通民俗文化参展团参加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的“纪念江苏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活动,南通风筝博物馆展位上展示的独具南通地域风情的各类风筝作品和其他民俗文化展品赢得国内外与会者的交口称赞。我们要以“以筝招商,以筝促贸”为指导思想,以举办风筝节为抓手,将传统的南通风筝文化和南通的旅游经济向结合,通过制作风筝工艺品,开发风筝有关的礼品,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也能以此推动风筝扎制、销售、餐饮的相关行业经济的共同繁荣,使之成为南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南通风筝的保护策略

(一)建立民间艺人保护档案

南通风筝历史悠久,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正遭受着现代工业发展的巨大冲击,现在也面临着技术、工艺等方面失传的窘境。现在的年轻人忽视了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的价值,并且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这种现象若任其发展下去,这一地域文化品种将逐渐流失。所以,文化部门应做好抢救工作,要积极展开调研,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南通哨口板鹞民间艺人的详细档案,积极保护,给予其政策与资金扶植;对面临失传危险的制作工艺要登记造册,积极挽救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要营造传承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来自觉继承和创新。

(二)承办国际国内风筝赛事

当今,中国的风筝放飞活动,已经很受欢迎,从风筝节的设置乃至于《风筝竞赛规则》、《风筝竞赛裁判法》的出台,都无可辩驳地表明这项古老的文化和艺术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再次焕发青春。中国风筝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以及振兴中国旅游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国际风筝会和风筝精英赛,是一项独具魅力和特色的风筝赛事,其不仅能够弘扬传统风筝文化,交流手工制作技艺,而且也能有力促进传统文化和体育等事业的繁荣发展。我们要以港洽会为平台,采用静态展览和动态观摩等方式,让国际友人了解南通地方文化,了解南通板鹞风筝,让南通走出中国,面向世界。同时,可以创造条件组织或参与国内外风筝赛事,把举办赛事作为一个支点,推动群众性风筝运动的广泛开展,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发挥博物馆的保护和传承功能

南通的文博事业走在全国前列,中国第一家博物院在张謇的支持下在20世纪早期得以建立。目前,南通已建立两家规模较大的民营风筝博物馆,这两家博物馆对南通风筝的传承、普及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风筝博物馆可以做以下工作:

1.注意采集,扩大收藏,尤其要注意收藏精品。

2.召集本地制作大师,成立相关协会。

3.积极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展馆功能,积极推广传统文化。

4.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板鹞风筝文化的传承,使板鹞风筝文化深入青少年日常生活之中,让板鹞风筝文化后继有人。

5.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与研究,把南通风筝推向更高层次。

6.拓展对外交流,利用旅游节等时机,采用放飞风筝等节目,扩大对外影响力、辐射力,让板鹞风筝走出南通,走向全世界。

(四)实现风筝的现代化、产业化经营

目前南通风筝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缺乏市场竞争的意识,距离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与国内其他地方风筝的快速产业化发展相比,南通板鹞风筝面临市场狭小、认知度低等尴尬境地。2005年南通板鹞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等地的旅游团纷至沓来,这样的契机也使得南通风筝进入了朝阳产业行列。南通板鹞风筝如何走出困境,真正实现板鹞风筝的现代化、产业化?首要先板鹞风筝不能再以简单家庭作坊式生产,要整合产业资源,走合作经营的道路,尽早形成产业规模,才能创造经济效益;其次板鹞风筝应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他产业化发展的风筝制作工艺,

重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减轻哨口的重量的同时,努力降低制作成本,力争早日实现产业化生产经营。在实现板鹞风筝的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最终真正做到“让世界了解南通,让南通走向世界”,实现南通旅游业和风筝产业的双赢。南通风筝博物馆的产业基地――南通支云哨口风筝有限公司已经成功迈出了产业化的步伐,目前公司的风筝产品已包括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生产能力也大步提升,月生产板鹞风筝100只,旅游产品500套,普通风筝2000套。通州市刘桥镇将板鹞风筝制作作为特色经济项目,大力发展板鹞风筝制作产业,目前制作板鹞风筝专业户近30家,能熟练制作风筝的技术人员112人,制作的板鹞风筝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三、南通风筝的创新设计开发

南通风筝制作工艺复杂,不仅造型独特,外形优美,而且具有特殊的音响效果,集艺术性、娱乐性、装饰性、收藏性、体育性、广告性等多种性能于一身。加大对板鹞风筝的开发,必将使南通风筝文化得到保护与发展,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一)新功能的拓展

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已经列入国家非遗项目的南通板鹞,不仅是"放飞的文化",更是“文化的放飞”。其价值意义远远超越了固有的放飞功能,其收藏、欣赏价值已经日益得到广泛认同,也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厅堂装饰、礼尚馈赠和文物收藏的工艺品之一。因此,适宜近距离欣赏的板鹞画,便成为人们选择风筝的亮点要素,随着风筝由娱乐、体育功能向交流比赛、展览收藏、厅堂装饰、礼尚馈赠等多功能、多用途、多领域、跨地域的延伸拓展,风筝已经成为文化"放飞"的一种载体:纵向的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放飞;横向的异地乃至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传播的放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为现代文明建设服务的放飞;传统文化为现代经济建设服务的放飞。总而言之,应向多元价值兼备的广阔天空“放飞”,而这种文化放飞载体功能除了风筝造型、结构的美学、力学之外,更适合载重更多、更丰富文化蕴含的无限空间,则主要体现在风筝画的继承和创新上。风筝画要更有效地承载起文化“放飞”的使命,那就不只是工艺美术上要有超越前人、敢为人先的“放飞”,更需要适应人们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需求,从用材到题材,从内容到形式等多方面,都必须向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厚度、更宽的领域、更大的空间不断地升级和拓展。依据南通板鹞的固定的造型特点,在其有限的框架内,升华立意,拓展选材,精心构思,刻意求新,坚持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创。

(二)新设计的出现

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前进的步伐,中国风筝设计工艺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之上,出现了新的设计趋势和方法。新颖的风筝形象展现出新时代的文化特点和人文需求。当今的设计风格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维感官设计融合的交互体验,这就使得当今的风筝产品从多维感的体验中,愉悦人们的精神满足人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它的功能和精神价值。南通板鹞风筝的未来方向应该集文化艺术、审美情趣与价值导向于一体,尤其是凸现审美观光的要求,这客观上要求风筝在设计、扎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维感。南通板鹞风筝比较重视风筝的音响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或忽视其视觉效果。风筝画面应考虑哨口的排列路径,不要让风筝的文化内涵被重重哨口所淹没。

(三)新元素的提取

为了顺应新时代的特点,现代的风筝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也是基于新的装饰题材和设计元素在现代风筝设计中的运用,现代风筝展现了当代人们新的审美和文化追求,同时新的时代主题也促使传统风筝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潮流中,不断寻求变革创新。现代风筝作品寄托了大众新的愿望主题,反映出了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美好追求,进一步丰富了现代风筝的文化及艺术内涵。

1.新兴材料的运用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应用,可以创造出更加新颖的风筝来。如在制作风筝中利用质地牢,分量轻的航空材料、碳纤维竿来取代竹条;哨口可浇注制造,打磨也可以变得更薄更轻;收鹞子现在改用机械收鹞机;采用新技术,制作出好放飞折叠式风筝,使大风筝也可拆卸,折叠成小体积,装人纸盒之中。传统鹞子的画布用工笔画,如果可以用印刷工艺,这样就能极大的降低成本。刘桥镇的王师傅制作了一批用蓝印花布做面料的板鹞,在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将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有机结合起来了,这样的风筝作品远远地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这种板鹞既可以放飞,更加值得收藏。

2.造型与图案的创新

中国传统工笔画、壁画、瓷画工艺,京、津宫廷风筝扎制工艺融入板鹞工艺中,提升了板鹞的工艺品位。

风筝除了娱乐、体育等功能之外,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还视为驱邪、祈福、保人泰年丰的吉祥之物。传统的风筝画多以神仙道佛和吉祥图腾为题材,因此在绘画选材上,既要表达民意,也要立足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当今的风筝设计必须要用现代元素去继承传统文化内涵。如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妮妮的设计,就成功的融合了中国的传统风筝与现代的图形元素,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在设计风筝的造型图案时,应该充分吸收和采纳现代的时尚生活元素,努力实现传统工艺和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四)新材料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例如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那么现代风筝是否也可以借用这种发光材料,从而丰富风筝的色彩和图案呢,如果在风筝的骨架中用到荧光棒的材料,就能打破了固有单一的骨架样式。再如,风筝离地面越远与地面温差就越大,这种温差的变化为感温变色材料在现代风筝的运用提供了变色基础,如果能将感温变色材料运用于现代风筝上,这就打破了传统风筝一成不变的图案与色彩模式,使风筝的外在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南通板鹞风筝由于哨口数量多,使自身偏重,如果没有风力,风筝飞就不起来。这种自身缺陷就限制了板鹞风筝在其他地区的流行。如果能在板鹞风筝上增加一个动力引擎即一个类似的遥控飞机的板鹞风筝,那将大大拓展了板鹞风筝的市场营销力。

结语

对于南通风筝的价值内涵,需从多方面进行挖掘机认知,包括人文历史价值,南通板鹞风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地方人文特色,已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艺术美学价值,南通风筝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经济价值,南通风筝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作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正是基于南通风筝的多重价值所在,故有必要制定保护策略,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并注重其创新设计开发,使其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及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吴颖凤鸣于天――南通板鹞风筝的艺术特点及其创新探索[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2).

[2]黄贵苏永骏常生南通风筝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0.4.

[3]宋欢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学术探讨,2006(5).

放风筝的作文篇8

关键词:潍坊风筝;起源;审美特点;发展

风筝在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相传最早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其实风筝真正的起源已经无法证实,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还有一些民俗学家说,风筝是古人是在清明节前后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不管怎么说,如今风筝流传下来,并家家习以为俗。

潍坊市被世界各国推崇为风筝之都,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经出现轧制风筝的艺人,清代放风筝习俗开始流行,风筝艺术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里的“纸花”指的就是风筝,因为风筝又叫做“纸鸢”这首诗就将清明节潍坊风筝满天飞的情景描绘出来了,特别是春暖花开之时,风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项运动。《潍县志》也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每逢春天,潍坊的天空鸢飞蝶舞,一只只风筝放飞在云端,一条条银线纵横在天空。潍坊的风筝以其独特的题材,生动的艺术造型,精巧的扎制工艺,鲜明的民间色彩,突出反映着潍坊风筝的地方特点,历来受到中外风筝爱好者的青睐。

1风筝的实用性

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认为,从民俗史上来说,放风筝的原始意义,是具有巫术性质的,其最初的寓意是放飞病痛、邪恶,将一切不祥的东西放飞于天空,随风筝飘走。潍坊最具特色的龙头蜈蚣风筝的“龙头”,以前也曾经被做成一个“鬼头”,春天,人们把风筝放到天空,剪断放走,意味着放走旧年的灾祸晦气。表达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和祝福。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一段记述多病的林妹妹用风筝放侮气的情节:暮春时节,风飘柳絮,林黛玉等众姐妹在大观园内放起了风筝。而曹雪芹本人也是一名扎制风筝的高人。

风筝的内容和题材丰富多样,承载着人们的感情,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蝙蝠”。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2风筝的审美特点

2.1色彩搭配

风筝的用途主要是用来放飞到空中,离地面几十米或几百米的高度,为了能够便于观看,风筝的颜色一定要鲜艳,颜色对比要强烈。色彩是最能区分各民族各地域美术特色的一种重要标志,突出反映着民间艺术的地方性,潍坊风筝的用色基本使用四种颜色:品红、槐黄、品绿和锅烟子黑色。四种颜色对比是很强烈的,民间艺术家制作风筝多是靠经验和实践,以纯色为主,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富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潍坊风筝在绘画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形成了基本的两大类。一种是色彩淡雅的文人国画风格,这是自近代以来形成的一个风筝绘画流派,它在绘制上有独具的特点,观赏价值极高,曾多次在风筝比赛中为潍坊争得了荣誉。另一种是色彩浓艳的民间传统绘画风格,龙头蜈蚣风筝即是这种传统风筝的代表作。它的色彩特点形成,与潍坊民间的绘画有直接关系。并受到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影响,色彩鲜艳,大的色块涂抹,对比强烈明快,远观近看皆宜。

2.2造型题材

潍坊风筝在结构和造型上是非常严谨的,讲究工整,对称和均衡。风筝的造型和结构都是源于自然,模拟自然,风筝艺人们根据大众的审美需求将自然景物或者动物夸张变形,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变的风筝形象。地域特色明确,造型独特,形象逼真,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动物植物形象都很经典,人物的造型基本借鉴和采用了木版年画中的“男性形象粗壮健美,女性形象婀娜多姿”的手法。动植物造型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例如最具特色的“龙头蜈蚣”风筝。

1986年3月,民间艺人杨同科与儿孙共同创作了长达350米的龙头大蜈蚣风筝,成为第三届潍坊风筝会场上的焦点,引起了全国全世界的关注,蜈蚣头风筝也成为潍坊风筝的象征性代表。勤劳的潍坊艺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追求,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将龙头和蜈蚣的躯体倏然变成一条长龙,让艺术得到升华,令人耳目一新。集龙头和蜈蚣为一身在这里,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品不再是仅有实用价值和观赏功能,还寄托着人们的某种思想感情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试想,龙和蜈蚣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风筝艺人却硬是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并给予一个顾名思义的名字“龙头蜈蚣”。这无论从造物法则上还是称谓上都是有些矛盾的,但只要从劳动人民的文化心理上去分析,就比较容易理解。我国人民历来把龙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灵,蜈蚣在潍坊民间又传说是龙的子孙,因此,风筝艺人取龙头为首,以蜈蚣作腰节,构成了龙的风筝。这样一条龙头蜈蚣风筝,与人民群众吉祥如意的传统观念相吻合,因而一经问世即被人们所接受。

3潍坊风筝的发展及启示

2006年6月,经国家文化部批准“潍坊风筝”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风筝的继承和发展,建造了专门的风筝博物馆,自1984年开始,每年的4月20号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

潍坊风筝作为民间艺术的代表之所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正是因为其重视传统,注重发挥民间艺术与地方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走了一条审美功能,实用功能与发展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道路。潍坊风筝已经成为潍坊人的文化艺术的象征,它将不断适应新时代的人们的审美艺术需求,迈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参考文献:

[1]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2]潍坊地区出版办公室.潍坊风物[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3]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史志编纂委员会.寒亭区志[m].齐鲁书社,1992.

[4]潍坊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编印.文化艺术志[m].1983.

[5]孙立荣.潍坊风筝[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放风筝的作文篇9

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春风荡漾,万物复苏,人们都从屋里走出来,室外运动变得炙手可热,而放风筝不失为最好的选择。不大不小的风,阳光明媚,看着漫天飞舞的风筝,人都会有一种飞翔的冲动。

谈起风筝,其实它来历甚久。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春季来临,万千鸢鹞舞翩跹,足以说明潍坊风筝的盛况。

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风筝,是易做、经济、老少咸宜的娱乐、健身活动。

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人们手牵引线,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无际的海滩前后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锻炼,眼睛得到调整,气血为之畅达。

历史悠久的潍坊风筝

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

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伴随着风筝的兴盛,现在的潍坊风筝,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钟爱,伴随着国际潍坊风筝节的连续举办,已成为当代潍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过海。联结起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成为潍坊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潍坊风筝的制作,也走上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进入了风筝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种技艺

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的四艺来具体表现的。

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扎骨架的工序有:

前辈艺人们在扎风筝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有的还编成了歌诀。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诀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一腹一尾根。―亡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中腹应按双分计,尾竹上端中线寻。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千.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亭。头部迎风腹为主,冕竹要软好泻风。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慨。

糊风筝用纸,用矾绢,用薄绸等,可依风筝形式确定。

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比架子大些,边缘部分剪开一些口子,在边缘涂浆糊后,依次把剪开的边缘糊在纸条上。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此法叫“包边儿”,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待浆糊干了之后,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这种方法叫“裁边儿”。

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

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角效果。潍坊的风筝艺人尽量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

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适合放小风筝)、“小线”(三股棉线,民间最常用的风筝线)、“衣线”(真丝线,细的叫“丝线”,粗的叫“丝绳”)、“麻线”(从前民间用此线放大风筝)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

三大流派

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做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大体有如下三种:

一、传统民间派

潍坊民间风筝,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风筝和艺匠风筝而言的:在现代,则是相对现代新式风筝而言的。其特点是:

(1)民间风筝的制作者,多数是农民和手工艺人,一般地说,在艺术上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他们的风筝,无论是造型、用料、色彩的配置和制作风格,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民间风筝大都是结合清明、重阳节这些传统节令制作的,所以其主题是有选择的,形式讲究装饰性。

(3)民间风筝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蔑扎纸糊,不甚讲究,但风格粗犷,不矫揉造作。

(4)民间风筝受地域性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的影响,而且在制作中往往相互观摩、磋商,加之祖传、世袭的因素,所以,民间风筝带有古老传统的色彩,实际上是一种集体创作。

二、传统艺匠派

潍坊由于出现了卖风筝的生意,专职风筝艺匠也就应运而生。在潍坊历史上,甚至有不少知名画家也参与风筝的绘制乃至设计制作,使潍坊风筝中出现了十分考究的精品。当然,这些精品,一般人玩不起也买不起,而买这些风筝的有钱人,往往提出要求,向艺人订做,这就是那句流传下来的谚语所说的情况“七分主人三分匠”。另外,在新旧朝代更换期间,一些宫廷风筝艺人流落民间,也促进了艺匠派风筝的发展和提高,使其带有宫廷风筝庄重、华贵的特点。传统艺匠派对潍坊风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它使潍坊风筝从一般的玩具,上升为有价值的工艺品,成为潍坊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代创新派

由于广大专业美术工作者、科技人员、工人、城镇居民踊跃参加风筝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工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在继承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现代风筝。现代风筝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六大类型

潍坊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

潍坊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串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潍坊桶形: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潍坊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潍坊硬翅: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潍坊软翅: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作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如鹰、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潍坊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

国际风筝节

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又焕发了生机,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风筝展览和放飞表演。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召开主席团会议。会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确定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参加的“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总部设在潍坊。

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有众多海外人士参与的大型地方节会。其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被全国各地广为借鉴。国际风筝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了潍坊,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好节会牌、唱好节会戏的新路子,从第16届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模式,使风筝会越办越好,吸引了众多游客,风筝会期间还同时举办了鲁台贸洽会、寿光菜博会、潍坊工业产品展销会、昌乐珠宝展销订货会、临朐奇石展销会等经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风筝会期间,前来潍坊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经贸洽谈、观光旅游、对外交流、理论研讨、新闻报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国内外宾客近60万人。

世界风筝之都

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也是中国的风筝之乡,制作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与京、津风筝齐名鼎立,享誉中外。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节庆的活动内容包括:举办开幕式,放飞仪式,国际风筝比赛,国内风筝大奖赛,评选风筝十绝,参观风筝博物馆,观看杨家埠民间艺术表演,参观民俗旅游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娱乐等。

国际风筝联合会

在第六届风筝会上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其总部设在潍坊。

隆重的开幕式,大型民间传统歌舞表演,变幻多姿,焰火礼花,绚丽多彩。在浮烟山或渤海滩举行国际风筝赛暨中国风筝精美比赛,中外风筝各以自己独特的造型、色彩和风格及放飞技巧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赏者。

放风筝的作文篇10

这篇文章想必会唤醒很多人尘封的记忆――有多久没有自己动手扎制一个风筝再让它飞上天了?杨老师的文字稳重又不失童趣,叙述风筝制作步骤时清晰又明朗。特别是对放风筝的两段描写,生动、活泼、形象,让人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春意盎然风筝满天飞的美丽画面,也让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格外期待春天的到来。

正月里过罢大年过小年,吃罢饺子挑花灯。二月里春风一起,就该放风筝了。现在的孩子们想放风筝,随便到街上买一只就行,而我们小时候要想放风筝就得自己去扎制。

扎制风筝的过程甜蜜而美好,就像春风在心里吹拂,暖洋洋的。扎风筝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几根竹篾,几根棉线,一两张有光纸和一些红、黄、绿的彩纸,再调上一勺半稀不稠的糨糊。我们这里不产竹子,竹篾不好找,就把破扫帚把儿劈开,破成竹篾,扎风筝好用得很。

最简单的是扎一个大圆圈,中间交叉绑上8根“筋”,糊上纸就算完事;上面宽,下面窄的那种,叫“拽啦燕儿”;一个大一点儿的圆圈,周围扎上6个小一些且大小相等的圆圈的那种,最难扎,名字却好听,叫“七星高照”……把扎好的风筝糊上白纸,晾干了,再用蜡笔画上图,风筝尾巴上缀上红、黄、绿相间的穗子,一只心爱的风筝就算诞生了。

在阳光下,在春风里,在田野间,放飞自己做的风筝,那是一种何等的自豪和愉悦啊!放飞风筝最好是两个人,一人牵线,一人拿风筝,拉开一二十米的距离,拿风筝的把风筝举过头顶撒开,牵线的人立即向后跑动,边跑边扯线、放线。如果风速大小适中,风筝尾巴轻重相宜,风筝就会迅速升上天空。风筝升起,越升越高,直至把手中的线放完,偌大的风筝稳稳地挂在天上,这是我们最为得意的时候。再把预先准备好的纸片画上图画,顺着风筝线送上天空。“哧溜”上去一片,“哧溜”又上去一片,每上去一片,心头便会涌起一股暖意。蓝天白云,绿地芳草,地上的孩子成群,天上的风筝成片……

放飞风筝也不是回回顺利的。风小了,风筝的尾巴沉了,任你跑掉了鞋,跑丢了帽,气喘吁吁浑身冒汗,风筝就是上不了天;风大了,尾巴轻了,风筝就会左右晃荡,翻几个跟头一下子栽下来,摔得伤筋动骨,得拿回家重新修补。可气的是,正好端端地放着,“嘭”的一声,牵线断了,风筝跑了,飘飘悠悠顺着风势远去,你就得飞奔着撵过去,有时一口气跑了一两千米才能撵上。可恼的是,等你喘着粗气跑到跟前,却发现风筝挂在树上或电线上了。别说摘不下来,就是摘下来,也被挂得稀巴烂,不能再放了。

夜间放风筝另有一番情趣。把豆秸灰用黄表纸卷成卷,绑在风筝尾巴的下端,放飞时点燃了,随着风筝升高,这自制的“烟花”便在空中散开,闪闪亮亮,“噼噼啪啪”,那情景在乡村初春的夜空中升腾,也会叫人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