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折纸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06:12

幼儿折纸教案篇1

1、学习看图示用正方形着小狗,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折纸示意图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借助图示和相互学习从而掌握狗头的折法。

3、喜欢折纸活动体验折纸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看懂示意图。

活动难点:看着示意图进行折纸。

活动准备:正方形纸人手一张,图纸示意图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方式导入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弯镰刀,黑白灰黄花皮袄,坐着反比站着高。((幼儿回答)师:谜底就是它——狗。(出示纸着狗头)

2、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方法,请小朋友看步骤图来折

二、带领幼儿看步骤图折纸

1、请幼儿看动画图示,让幼儿仔细观察第一步,请幼儿讲述。(正方形变成“倒三角形”)。

2、幼儿看第二、第三步骤图,请幼儿说一说,并请三名幼儿上台将第一、二、三步骤折出来。(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改正)

3、观看第四、第五步骤示意图,请幼儿讲解并示范折。

三、出示第一至第五示意图,请幼儿回忆并排好。

1、老师把折纸的每一步都画成了图画,请你将他们按照顺序排好。

2、再次观看动画。

四、幼儿练习,师个别指导给每张桌子上提供一套示意图,请幼儿相互学习折狗。

五、评价幼儿能在实物步骤图的引导下,折出完整的狗头。注意边和边整齐、折线平整。

延伸:

幼儿折纸教案篇2

【关键词】染纸欣赏实验折纸后续处理

染纸,是富有童趣又别具创造性的一门手工制作艺术,它以折纸和染色为主要手段,利用不同性质的纸张、染液和不同的工具进行创作。从而产生千变万化,令人目不暇接的染纸图案。染纸图案由于创作过程具有一定不可控因素,作品又常常能出现令人欣喜的偶然效果,因而这项手工制作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作欲,对幼儿具有深深的吸引力。

1.让幼儿欣赏染纸艺术品,陶冶孩子情操,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兴趣是活动最好的动力。要让幼儿学习它,首先就要让幼儿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经过多次的学习、请教、摸索,用多种纸染了各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方形的,长条形的(按形状不同划分),有暖色调的,冷色调的,有对称的,不对称的,有规则的,不规则的等。当这些作品展示出来后,它们无疑给幼儿带来一种艺术视角震撼。每一个幼儿都会说:哇,好漂亮!老师,送给我好吗?我看到孩子们欣赏和羡慕的眼神,告诉孩子们,大家认真跟着老师学习后也能够做出这样漂亮的作品。孩子们会用怀疑的口吻说:真的吗?于是我便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的不一样,图案的变化,色彩的冷暖、绚丽,相似色和对比色的比较,不知不觉中,孩子跟随着老师的引导进入一种图案美和色彩美的熏陶中,让幼儿充分地感受着美。

2.教幼儿基本的折纸方法

染纸技法是染纸艺术的基础。是形成结构的关键,它为染纸艺术打下了良好的组织机构基础。平时,幼儿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所以这个环接比较容易完成。不管怎样,不同的折法尝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可以多鼓励幼儿进行不同的尝试,也可以在幼儿进行多次尝试后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将幼儿一些更深入的难一点的折法,如:交互折等。中班幼儿可以只教前两种,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步加深对幼儿的要求。

3.教幼儿基本的染色技巧

染色是染纸艺术制作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它是染纸艺术的作品成败的关键。孩子在幼儿时期,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太强,所以教幼儿染色时不能要求太多,只教一些简单的方法,让幼儿能够在动手中快乐的尝试就够了。染液一般由老师或家长提供,可以在初期提供3-4种颜色的染液,随着年龄增加可以提供5-6种颜色的染液。教师课前可以有意识对幼儿进行颜色知识的丰富,如:冷暖色调、色度渐变、色彩对比等,提高幼儿对颜色的感知能力。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3.1浸染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染纸直接浸入染液中进行染色,染色效果明显,幼儿教学中多采用这种方法。它又分为染角法和染边法。染角法就是将折好的染纸角直接浸入染液中;染边法就是把折好的染纸的边浸入染液中。染纸浸在染液中时间的长短与染色的面积大小关系密切,如果需要浸染的面积大,那么它浸在染液里的时间就要长些。反之,浸染的时间就要短些。幼儿通过反复的尝试,基本上都能体会和掌握。

3.2引染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用其他工具把染液引进需要染色的部位。比如:手指、棉签、毛笔、海绵、吸管等。比如:用棉签粘上染液在纸上进行点染,点染的部分比较明显,色彩变化较多,但不易均匀。这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在第一种方法后辅助使用。例如:浸染法后将纸展开,才发现留白较多,那么就可以借助工具做适量的引染,这样就会有较丰富的作品。

4.教幼儿如何展开染好的纸

将染好的纸轻轻揭开,摊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活动中我发现由于幼儿的手的小肌肉发育不全,用力不均衡,或者由于不够细心,所以染好的纸很容易就烂了。幼儿在屡次遭受挫折后容易因为灰心而放弃继续努力。这时,老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假如纸烂了没关系,继续努力,总有一次会成功的。通过多次尝试,幼儿就会知道:染色面积少的容易展开一些,染色面积大的展开就要困难些。但是染色面积少的没有染色面积多的漂亮。幼儿只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不停的向高难度挑战,越挑战越有不同的欣喜等着他们。假如染色的面积太大,当时的确没法将它展开,也没有关系,还有一种就是将染好的作品直接存放好,第二天或者等待它基本干完后才将作品揭开,再用熨斗烫平。

5.染纸作品的后续处理

5.1将晾干的作品压平,贴在衬纸上,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还可以美化环境。

5.2请幼儿将作品带回家,和家长一起装裱,做亲子活动,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让孩子得到家长的赞同与肯定。

5.3进一步进行染纸艺术的尝试:染纸画。

大班艺术活动染纸开展后,孩子们制作出色彩鲜艳、宛如丝绸的染纸作品。看着这些漂亮的染纸,我的脑海里就闪过一个念头,能不能把这些染纸再创作,制作更漂亮的、更新颖的物品呢?

我马上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美丽的染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小朋友一下子议论开了。小文马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老师,我们可以来折扇子。"(折扇子只需要正反折不易烂)大家纷纷响应。可是如果只用扇子来布置墙面的话,感觉比较单调。"还可以用扇子变出别的美丽的东西来吗?"我寻思着又提出了问题,"你们想想扇子像什么?"小朋友的思维被这个问题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根据扇子的形象提出了很多奇思妙想,"扇子像孔雀的尾巴""两把扇子合起来像一朵美丽的花""扇子像小鱼的尾巴"……我都一一给予肯定。

于是染纸作品在孩子的想象、折叠、添加、装饰下,在老师的引导装饰下,一面美丽的墙饰就诞生了。大大小小圆形、半圆形的花朵,在幼儿插花艺术的手艺下,显得错落有致、五彩缤纷。小扇形当鱼鳞,大扇形当鱼尾,几条五彩斑斓的鱼儿在花丛中游得分外欢畅。美丽的孔雀正展开层次分明的五彩尾巴等待着大家的赞美!

总之,染纸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其乐无穷的美术手工活动,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断的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到其中的颜色绚丽多彩和图案的变化万千,每一次不同的尝试都会有不同的惊喜在等着他们。染纸活动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在玩染纸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更激起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忱。在幼儿园多多开展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折纸教案篇3

一、提供良好的剪纸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

剪纸是渊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它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独特民俗文化风貌。在剪纸活动中,为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初步认识感受剪纸艺术美。

由于剪纸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各族特色,为了使欣赏内容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我们常常留意相关的信息,收集有关书籍、影视、碟片,让幼儿欣赏观看。我们还常常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的照片、实物、图片等,并布置相应的活动区,让幼儿深入讨论,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充满好奇,体会到民间艺术具有审美与实用双重功能的特征,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

(二)感受环境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剪纸虽然是以幼儿自发为主的一种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幼儿就难以在活动中充分地发展。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例如,我们模仿民间的过年风俗,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在墙上张贴幼儿的剪纸作品,欣赏门、窗花,使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气氛,提高美的能力。

(三)通过实践,培养创造美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如在欣赏剪纸“猫”的活动中,我出示一幅写实的图片猫与剪纸猫,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两只猫的不同,从颜色、花纹、材料上做一比较,从而感受到剪纸作品的大胆、不拘一格的方式,了解花纹镂空、图案的对称,提高幼儿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生活实践是激发幼儿的剪纸灵感的有效来源

(一)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习剪纸技能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剪还不行,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制定每学期的剪纸计划时,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观看电视里小朋友剪纸的本领,激发孩子自己想去剪,想去大胆尝试这种愿意。然后从剪纸折叠的最基本方法入手,让幼儿亲自动手练习。孩子们掌握了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等一些基本方法。在剪纸过程中比较阴阳对比,折法上讲究对折、多折和平面剪。目测剪直线、曲线、折线,是通过引导逐步形成的,尤其是幼儿,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具体、形象的方式。

(二)刺激幼儿充分发挥想象

幼儿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积累,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内容,进行创作剪纸。如装饰花瓶,平时幼儿已接触到各种图案花纹的花瓶,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师提供一只白色的透明花瓶,让幼儿运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装饰,每位幼儿都积极动手,剪出了各种图案、花纹,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如卷起来的纸筒,粗点的pVC管,废旧瓶罐,都让孩子进行大胆装饰。这些活动使幼儿的创作激情得到很好的发展,成为孩子在日常生活最感兴趣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大的创作激情,我们还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感受美的事物。

三、审美态度是延续幼儿剪纸兴趣的不竭动力

剪纸活动在提高幼儿整体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能使孩子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幼儿折纸教案篇4

【关键词】幼儿;剪纸活动;实施方案;创造力;培养

前言:

剪纸活动之所以具有典型性,是因为其符合幼儿手脑并用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已经形成,手的动作发展也较为灵活。幼儿可以亲手拿剪刀去完成一些简单线条的裁剪动作。在成长的过程,幼儿的肌肉会逐渐成熟,实施有效的剪纸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发展。

一、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要促进幼儿剪纸活动的有效实施,让幼儿在剪纸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剪纸技巧,最重要的就是对幼儿的剪纸技巧进行激发。兴趣,是幼儿最好的学习动力。幼儿对剪纸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就乐于用多个感官与感受,去参与。乐于去听教师的引导,跟着教师一起动脑筋,动手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的剪纸潜能得到激发。在幼儿剪纸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强制地要求幼儿如何去剪纸,更不要去训练与约束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每一点限制,都会让幼儿感觉到压抑,使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要从幼儿的心理出发,针对幼儿不同的兴趣特点,激发幼儿的剪纸学习兴趣。让幼儿快快乐乐地剪纸,是激发其剪纸欲望最简单的方法。

幼儿教师要加强教育活动的形象性,在让幼儿认识剪纸活动的同时,引导幼儿参与。比如在引导幼儿剪花瓶之前,可以先组织幼儿对花瓶进行评观察。教师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漂亮的花瓶,或者在网络上找一些漂亮的花瓶图片,在课堂中展示给幼儿。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花瓶,他们的积极情感会被激发。这时,教师拿出一张纸与一把剪刀,三下两下给幼儿剪出一个花瓶。在这样的感官与情感刺激下,幼儿的剪纸学习积极性会快速提高,他们就会踊跃成为剪纸活动的参与者。

二、对剪纸活动进行正确引导

幼儿教师的引导,对于幼儿参与剪纸活动的行为合理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具体的动手操作水平,为幼儿设置合理的剪纸学习内容,在正确的引导下,促进幼儿能够动手去剪纸。

比如,在针对小班幼儿实施剪纸活动时,教师要选择一些步骤较为简单的图案。小班幼儿可以先学习如何剪直线,或者其它几何图形。一步一步地试着剪弧线与圆曲线等,当幼儿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剪出合格的图形,教师要将剪纸中对折的技巧教给幼儿,让他们剪一剪蝴蝶等简单的图案。

而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的想象力与观察能力较强,创造力也要优于小班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对幼儿的剪纸行为进行引导。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拿出自己的画笔,将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形象画在纸上,再进行剪裁与粘贴。这样的剪纸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在剪纸活动中激发创造能力

在幼儿剪纸教学实践中,许多幼儿喜欢剪花边或者剪窗花,一直剪同样类型的东西,很容易产生形式重复的剪纸成果。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幼儿习惯于利用对折的方法去剪窗花,或者在边角的地方剪掉一个正方形或者三角形,最后形成的图案也都是大同小异。这时,教师就要对幼儿的剪纸思维进行激发,让他们意识到除了对折,还能进行对角折,除了剪直线,还能剪弧线。教师不能过多地给幼儿提醒,而是要利用提问,引导幼儿去思考问题,得出自己的答案。像“除了剪一排三角形,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一些幼儿会说剪一排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幼儿会说剪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变换图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的剪纸创造力逐渐增强,有利于剪纸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培养幼儿剪纸成就感

幼儿是剪纸活动中的主体,要促进剪纸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人情感。在剪纸教学中,教师要给幼儿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那些能够灵活应用剪纸技巧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上台前来展示自己的剪纸过程,找到剪纸学习的自信。对于那些剪纸想法较为独特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开一个小小的剪纸成品展,促进幼儿找到剪纸学习的成就感。定期给幼儿举办小小剪纸展,给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剪纸学习氛围的活跃,更能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让剪纸成为幼儿教育创新的切入点。

结语:

综上所述,剪纸活动的有效实施,不只是让幼儿掌握剪纸的技巧那么简单。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将幼儿教育的各项目标与幼儿的剪纸活动联系起来,在剪纸活动中去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激发幼儿的剪纸活动兴趣,让幼儿享受剪纸活动,在其中找到集体活动与自主思考的乐趣,让剪纸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学习形式。

参考文献:

[1]陈慧.浅淡在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活动的作用[J].学周刊,2015,02:234.

[2]刘卫华.剪纸活动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9:22.

[3]王琦琦.幼儿园剪纸活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80-281.

幼儿折纸教案篇5

通过学习折纸《漂亮的帽子》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了解几种图形,复习10以内的加减。

二、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张纸、范例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提问小朋友们:你的帽子是用什么做成?你喜欢什么样的帽子?今天老师教你用纸折一个帽子好吗?导入课题《漂亮的帽子》,幼儿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减》。

2、师出示范作。

3、师范折一个,并讲解。

4、师教幼儿折,边教幼儿折边讲解。

5、幼儿练习折,师巡视指导,发现较困难的重点指导。

6、展示幼儿作品并讲评。及时表扬折的较好的小朋友,鼓励较差的。

幼儿折纸教案篇6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方案;研究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基本课程活动,美术的内容和形式是反映作者思想和生活的一个重要介质,通过学习美术,可以提高幼儿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当中,包括手工制作、美术欣赏和美术绘画三种类型,通过这些美术活动,幼儿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和提升。幼儿具有好玩的天性,将美术活动游戏化,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符合幼儿对于游戏的需求,通过游戏化美术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当中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

一、营造氛围,增添乐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完全开发,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游戏化当中,要注重营造游戏的氛围,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提高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例如在美术活动《大眼睛》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营造游戏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眼睛不单单只是一个器官,它是人类心灵的窗户,眼睛有形状、大小和色彩之分,幼儿对于眼睛的了解并不深,为加强幼儿对于眼睛的了解,教师可以先设置问题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眼睛吗?每个人的眼睛有什么区别呢?”通过这个问题,幼儿们就会沉浸于学习氛围当中,积极思考眼睛的区别。然后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每四个人一组,围成一个圆形坐下,互相观察对方的眼睛,对比眼睛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分组就营造出了游戏的氛围,幼儿通过观察之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眼睛有上眼皮和下眼皮,眼球是圆的,眼睛是橄榄形的。幼儿眼睛的色彩并未有较大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其他国家人的眼睛,让幼儿了解眼睛的色彩差异。在幼儿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表扬,回答较为全面的幼儿,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进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的美术活动中,提高美术活动开展的效率和质量。

二、明确目的,注重内容

游戏化美术活动,虽然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幼儿容易沉迷于其中,忽略了美术活动当中的知识内容,与教师开展游戏化美术活动的初衷相违背,进而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明确游戏的目的,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和及时结束游戏,注重美术活动中的内容学习。例如在美术活动《纸飞机》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习如何折叠纸飞机。纸飞机有很多种折叠方法,教师要选择较为容易的一种,在课堂上进行折叠步骤的示范,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折叠步骤一步步的进行折叠。等到幼儿都折叠完成后,教师告知幼儿,纸飞机有很多种折叠方式,不同的折叠方式能够折叠出不同的大小和形态,引导幼儿自发进行更难程度的纸飞机折叠。最后收集幼儿折叠完成的纸飞机,引导幼儿一起按照从小到大的规律进行排列,做好标记并进行放飞实验。放飞纸飞机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游戏模式,在放飞纸飞机的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幼儿,并不是纸飞机越大就飞的越高越远,很多小小的纸飞机有可能比大的纸飞机飞得更远更高,然后引导幼儿思考纸飞机飞行距离的原理,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习到美术知识,还能拓展幼儿的思维,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

三、增加材料,激发想象

幼儿折纸教案篇7

大班幼儿不管是手部精细动作还是美术欣赏、构图、想象力、创造力等都提高了,能更好地掌握剪纸的各项技能、表现剪纸艺术的美,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大班开展剪纸活动是非常适合的。以下是我组织大班幼儿开展剪纸活动的几点措施:

一、创设能激发兴趣的物质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物质环境对于幼儿有直观的刺激作用,能诱发孩子们的参与愿望。因此,在创设活动室环境的时候,我们注意凸显剪纸的艺术氛围。如,主题墙的边框、游戏柜的装饰、区角的布置都采用剪纸的风格,孩子们的剪纸作品也用来参与环境布置;在创设一班一特色的美术特色区时,我们在特色区角的墙面上张贴了一些栩栩如生剪纸艺术作品,在区域中摆上专用的桌子、陈列作品的柜子;提供了工具箱、材料箱:工具箱里剪刀、笔、胶棒、彩纸等工具,方便幼儿取放;材料箱里,一些利用废旧物品加工好的瓶瓶罐罐,如将奶粉罐、饮料瓶、酒瓶刷上白色颜料,将大大小小的盒子进行底色包装等用来张贴展示幼儿的剪纸作品,并将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及时地张贴,展示出来……。还投放有关剪纸的图书,让幼儿随时翻阅;整个特色区被浓浓的剪纸氛围包围着,充满艺术、童趣和自主的环境激发了孩子们的操作欲望。

二、探索开展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多欣赏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接触比较少。为了让幼儿充分了解这项民间艺术,我收集整理了相关剪纸发展历史的资料,制作成ppt,将剪纸艺术的悠久历史介绍给孩子;为了让幼儿欣赏一些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向幼儿展示民间剪纸及现代儿童剪纸作品,看看作品中的图案、说说作品中的故事、讲讲不同地域剪纸的风格特点,来丰富幼儿对剪纸的了解,开阔幼儿的眼界;通过组织幼儿观看剪纸视频:看剪纸艺术家怎样将一张纸剪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使幼儿产生好奇心,随之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剪纸活动。

(二)循序渐进

怎样教?我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

1.幼儿开始学习剪纸,从基本纹样开始练习,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练习使用剪刀。例如我们在初期进行的《有趣的剪纸纹样》中,我给孩子们当场示范,让他们认识了太阳纹、月牙纹、锯齿纹、方形纹等,然后再出示一些剪纸作品,请幼儿找一找各种纹样,最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剪一剪。当他们基本学会以后,再鼓励他们剪出自己的纹样,孩子们创造出波浪纹、树叶纹、小草纹、爱心纹、三角纹等等,只要能够剪出的纹样都自己给他们取名,这样剪纸的兴趣就提高了,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也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当幼儿对剪纸产生兴趣,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便教幼儿学习对称剪。既将纸对折后,按照纸上画好的图形轮廓剪,沿线剪主要练技能,要求手眼协调,剪刀沿着物体轮廓剪,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如在剪一些物体形状时,先剪一些大面积的,线条较简单,如苹果、葫芦、青蛙等,然后逐渐加深难度,剪些线条复杂的、有细节的图形,如蝴蝶、花瓶、有趣的剪纸娃娃等。

3.最后学习折叠剪――连剪。将纸折叠一次或几次后,剪出相连的纹样。在学习折叠剪时,应注意折叠的层次不能太多,纸张不能太厚,否则幼儿的手腕力量不够,剪不开;其次,注意图案的连接点不能剪断。如《手拉手的小人》《美丽的花边》等,由于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剪纸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剪纸基础,只要掌握折叠剪的关键――折和连接点,孩子们就能自己变化出其他丰富的连剪内容来。

(三)多观察

通过观察,感知事物的本质,掌握其主要特征,使幼儿对事物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认识后,再引导幼儿进一步用剪纸去表现。如在进行剪纸活动《花瓶》时,我们先找来各种花瓶的图片,让幼儿重点观察花瓶的各种造型,花纹图样,先让幼儿欣赏感受,积累经验,孩子们有了感性的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就能大胆地剪出花瓶的外形和多姿多彩的纹样来了。

(四)玩中学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玩中教、玩中学”的方法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富有趣味性和发展性的活动内容,如《水果宝宝》、《小青蛙》、《手拉手的小人》、《葫芦兄弟》等,然后设计一些情境性、游戏性的情节,激发幼儿去探索。如剪《小青蛙》,我出示一只剪好的小青蛙,以小青蛙来找朋友的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通过穿插儿歌,使烦琐、枯燥的步骤讲解,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掌握:如“小纸头,折一折。咔嚓咔嚓往下剪。转个弯往外剪,咔嚓咔嚓绕着剪。咔嚓一下剪下来,大苹果剪好了。”在朗朗的儿歌声中,幼儿剪纸兴趣及能力同比例提高。让游戏与剪纸相融,幼儿更多地体验到剪纸的快乐。

(五)创意造型

在选择剪纸内容时,一些有规则外形的事物更多的是进行基本技能的练习,多半是进行模仿。但一些随意剪的内容,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追求的是多样性的作品效果。如《剪个侧脸编故事》,鼓励幼儿剪出不同的发型、脸部轮廓、五官表情的变化,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有趣的剪纸娃娃》重点表现出娃娃的四肢动态、《羊角怪》要突出“角”的各种形状和怪兽五官的奇特及身上花纹的独特性。

三、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幼儿对作品成功的体验,有自我的认可,也更多来自于他人的认同和肯定。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让孩子在技能技巧上有所收获,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每当孩子完成一幅剪纸作品时,不管作品效果怎样,只要是认真做的,就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另外,在教室里创设作品墙、区角中布置展板,将每个阶段幼儿的作品成列展示出来,让每个都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进步,孩子们在作品墙前流连忘返、在展板前驻足观看,指指点点、说说笑笑,成功的喜悦、自豪的情绪溢于言表。

幼儿折纸教案篇8

1、打造良好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当适时的良好环境不仅能为幼儿提供愉悦的心情,还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在飞舞,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教室真漂亮。”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

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幼儿手工材料的准备是开展手工活动的基础。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操作材料,创设美轮美奂的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请幼儿制作一只风筝(可用纸、剪刀、水彩笔....)。

3、鼓励幼儿积累有效的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的表象积累,它主要表现为空间存在形式。幼儿对它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再加之幼儿对具体物体观察的不同程度,幼儿也会使表象再现,犹如一幅作品那样,印象深刻。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特色活动“电话”时,先要让幼儿对电话的外形进行分析。这时,教师可从不同角度启发幼儿思考:“整体形态是怎样的?电话分为几个部分?听筒是什么样的?除了听筒还有什么……?”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根据幼儿对生活的经验,利用熟悉的儿歌加深对电话的整体印象。

4、组织幼儿进行有效的灵活练习

训练手的灵活性,是手工制作活动的前提。可在分步练习、整体练习之间进行,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纸剪等。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的疏密性,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在反复多次练习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5、尊重幼儿本身,鼓励幼儿独立创作。

在我们日常的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常常变成幼儿的帮手,使幼儿产生依赖,不愿自己动手动脑,幼儿正处于成长期,许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要弱于成年人,因此,如果老师习惯于用指挥和替代的方式“教导”幼儿,就会使幼儿降低自我评价,进而降低自我价值感。这种指挥和替代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不相信幼儿能力的表现,使幼儿觉得自己“弱小无能”,长此以往,就会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实践中,应该大力提倡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习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自己在做做玩玩中,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不仅可以制作许多小动物,还可以拼图、画画等,从而真正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欲。

6、提供适宜的工具,增强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

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果提供一些适合于幼儿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就能够为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供前提条件。其实幼儿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去开发它。在制作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尝试各种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7、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绘画相结合。

(1)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其他活动紧密相连,把手工制作富趣味教育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例如:折纸示意图是幼儿看不清,感到有困难,我就以游戏“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去记忆,如折叠线、折、剪开、反折等,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逐步认识了符号,开阔了幼儿的思路,激发了她们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幼儿用纸盒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海关,为作品修饰、增色。在幼儿折纸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幼儿折纸教案篇9

关键词:牵引;探究;退让;综合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36-2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好奇心,并享受到自己的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但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仍有许多盲点: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过于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让幼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有的老师为了让孩子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而采用简单化的(甚至小学化)的方法,向幼儿灌输知识,试图让孩子记住一些甚至超越他们理解能力的知识。

本文以幼儿园几例科学活动为例,通过活动中的孩子学与教者教的几种现象,探寻几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从低效向有效进行转化的策略。

策略之一:巧妙牵引——凸现科学教育有效教学的兴趣点

在中班《水的游戏》活动中,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盆水)?幼:水。师:对,水是什么颜色?幼:没有颜色。师: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这时,孩子们有的走神,有的互相打闹,有的在窃窃私语。)

显然,这位老师误以为出示一盆水引出课题,就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没有引发幼儿去观察、思考,让孩子自己动手玩一玩,从而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水有什么特性?你看过的水变成什么样子?笔者认为,真正引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是孩子对水的好奇,是随着教师提问而激起的强烈探究欲望,活动中老师没有牵引,幼儿没有思考更没有动手实践,请问孩子的兴趣从何而来?激不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活动,如同一潭死水,无丝毫涟漪,更不奢望能击出浪花。因为它背离了幼儿的天性,远离了幼儿的兴趣。

从以上现象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对老师教学行为感到无趣的真实情感的流露。对此我们有反思过吗?反思过活动内容是否与儿童的认知特征相脱节?反思过活动形式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想过从幼儿疑问处着手,进行巧妙的思维牵引,以问题激发幼儿探究、探索的兴趣。

再看《会滚的玩具》这一活动中老师的做法:教师给孩子们看一个可乐瓶在斜坡上会滚的实验,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瓶子会滚下来?再看一个圆盘在斜坡上的情形,探索为什么圆盘没有滚落?启发孩子一起想象,怎样制作出一个更好看,更新奇的滚动玩具。

看似平淡的小实验,却在不经意中紧紧抓住幼儿探究欲望和创造性的激发,在不知不觉中涌动着兴趣的激流。案例中引发幼儿兴趣的是什么?是视觉的冲击,还是磁性的语言?其实都不是,而是要有一定质量的兴趣点!教师抛出的问题必须能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触发问题的凸现,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才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教育策略。

策略之二:支持探究——抓住科学教育有效教学的灵魂

从中班活动《动物是怎样过冬》来看:教师和幼儿讨论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大家都认为乌龟是冬眠的,这时有一位幼儿站起来说:乌龟不是冬眠的,我家里饲养的两只小乌龟到现在也没有冬眠。

幼儿提出不同看法并不奇怪,但事实上却构成了对教师的挑战:面对孩子的说法,我们该如何判断其中的“是是非非”?又如何处理这个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是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来告诉他,还是拿出《百科全书》来念一段权威解释,甚至直截了当地说这个孩子是错误的,老师也许在想,假如没有这个孩子的发言,这个活动会圆满地完成既定目标。而这一切也许都在教师的微笑中进行着……

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环节:师:这位小朋友说乌龟不冬眠,大家同意吗?幼:(略)师:为什么?幼:(略)师:好,谁愿意明天带乌龟来,大家一起养,看他到底冬不冬眠?幼:我家有,明天我带……(幼儿个个显得很开心)活动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了。

今天的教学计划也许就这样被破坏了,但是老师却向幼儿开拓了新的、更直接的、更有意义的探究空间。这就是一种智慧一种新的教学观体现:科学教育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学习的引领者、支持者、合作者。曾有人提出一个惊人的判断:“孩子是没有错误的”。他这样说是提醒我们,孩子的任何想法都是有理由的。作为教师应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幼儿,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自主空间,支持他们探究,才是科学教育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所在。

策略之三:时空退让——拓展科学教育有效的教学空间

从活动《会动的小纸人》来看:教师出示小纸人玩具,引导孩子观察。师拿着小纸人摇晃一下:“咦,这个小纸人会怎么样啊?”(幼:会伸缩、会摇晃。)问题讨论:“小纸人会动的部位在哪里?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出示小纸弹簧,让孩子们拆开,再折回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后再让幼儿折,师指导孩子折整齐的方法。启发:你还有什么折法让小纸条也动起来?(纸弹簧一头大一头小)。摇一摇,想一想为什么折成这样?(动摇、然后思考)鼓励幼儿创作。(幼儿自由尝试)

看似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轻巧的动作,却道出了一个值得玩味的道理。教师放弃了喋喋不休的讲解,留给幼儿去探索。如果仅从作品效果来看,幼儿自我学习制作出的小纸人一定不那么美观。但回溯学习的过程,却是幼儿自我亲历的,而不是教师简单地告诉。教师主导课堂已成为一种习惯,更成为教师一度保留的方式,猛然要改变这种方式,打破这种状态,无疑需要一种勇气。这种勇气不仅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时间、空间的退让上,还包含了对幼儿自学能力的敬畏、赞赏。退让,在这里只是形式上的示弱,却推进了师幼课堂教学。

幼儿折纸教案篇10

手工制作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童年充满欢乐。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手工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手工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大保护地球的力度,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理念”。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创造再利用,制作出各种新颖、美观的作品。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参与性,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融融亲情,增进教师和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家园互动,共同合作。

三、活动地点:幼儿园

四、活动对象:全园孩子和家长

五、活动主题:纸盒变变变,创意无极限

六、活动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亲子间的互动性与合作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及想象力;并且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和尝试探索的欲望,懂得“废物利用”的价值,使每个幼儿的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决定与2015年3月份,全园家长和小朋友利用废旧资源进行“变废为宝”的亲子手工制作活动。

七、活动安排和要求:

1、通过发短信、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和家长联系,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活动。

2、制作的纸盒作品,有创新,有个性。

3、教师和家长多沟通,给家长出谋划策。

4、开展交流评比活动,评选出创意奖、制作奖、观赏奖、人气奖、意趣奖。

5、小班组制作:交通工具(汽车)中班组制作:动物(羊)

大班组制作:机器人

观赏奖:在制作方面有独到之处,组合精美,具有艺术性。

制作奖:外观美观、做工精致。

意趣奖:设计生动有趣,富有童趣。

创意奖:参赛作品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一定的时尚感、创新性。

人气奖:欢迎,最有人气的作品。

小班手工活动方案2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蝴蝶是对称图形

2、学会用正反的折纸方法折出蝴蝶

3、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喜欢折纸游戏

二、活动准备:

花园背景图,各色正方形纸,记号笔,蝴蝶样品,透明胶,多媒体(歌曲《蝴蝶花与花蝴蝶》和蝴蝶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欣赏蝴蝶歌曲

师:小朋友们,首先请你们欣赏一首歌曲《花蝴蝶与蝴蝶花》,欣赏完了你们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哦!

2、简述蝴蝶特征

(1)你们在歌曲中看到了什么?

(2)今天呀老师也带来了几只蝴蝶,你们看看,谁能讲一下蝴蝶长什么样子呢?(幻灯片播放蝴蝶图片)

蝴蝶有几只翅膀?几只触角?他的左右翅膀是怎么样的?

小结:蝴蝶是种很美丽的小昆虫,它的翅膀和身体是左右对称的,也就是说左右是一样的,比如说园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

3、创设花园情景

(1)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哦,虽然天气有点冷可花园的草地上好多花仍开的很漂亮,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啊。那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吧!(出示花园背景图)

2、看,花园的花开的多漂亮啊,可是,老是觉得这美丽的花园少了些东西,你们看看可以增加些什么呀?

(蜜蜂:噢,蜜蜂采蜜对不对,这不,说到蜜蜂,蜜蜂小弟弟就飞来了;蝴蝶:蝴蝶姑娘也来了)

师:看看蝴蝶姑娘还少了些什么呀?(飞出纸工蝴蝶并粘在背景图上)

(哦,两只触角,少了它呀,蝴蝶姑娘也不完整了,老师就用记号笔帮她画上触角,小朋友自己贴的时候可别忘了哦!)

四、手工制作蝴蝶

1、看,蝴蝶漂不漂亮啊,那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美丽的蝴蝶来花丛中跳舞啊?好,看好,老师就教小朋友怎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就像我们之前折小扇子一样的方法:正反折成小长方形,再用桌子上的透明胶帮她绑上一条白色的腰带,记住要系在中间,不然蝴蝶的翅膀就变的一只大一只小了。

(老师示范折纸蝴蝶并介绍其材料)

2、我请小朋友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纸变成美丽的小蝴蝶,好不好?(四个小朋友一组,完成纸蝴蝶的操作)

3、师:飞出你们的纸蝴蝶来,让我看看那只蝴蝶看。

4、蝴蝶做好了,它们就要飞到花丛中去跳舞了,小朋友们,你们把蝴蝶送到花丛中好不好?(让孩子把蝴蝶粘在背景图上并画上触角)

五、小结

看,现在花园多美丽呀,有美丽的花,有美丽的蝴蝶姑娘在跳舞,她们心里可开心了,直称赞小朋友的手真灵巧,把她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她们非常感激小朋友,你们喜欢她们吗?

小班手工活动方案3(一)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各种废旧材料,通过剪、贴、撕等多种方法,设计并制作自己喜爱的服装。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准备:

1、各式塑料袋、旧挂历纸、彩带、各色皱纹纸、双面胶、剪刀。

2、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音乐起,三位小模特身穿塑料袋做的时装出场表演。

指导语: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表演?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服装?你们想不想穿?那么,我们也来用塑料袋为自己设计一套服装吧!然后,我们也像他们一样来进行一场时装表演,好吗?

2、

教师介绍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几套已做好的服装,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语: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服装都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里有很多都是废旧物品,平时我们用完的塑料袋、挂历等,我们都可以用它们来做一些美丽的服装。

3、交代制作方法及要求。

教师出示范样:你们看看这些服装上面的花纹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幼儿回答)挂历纸有各种颜色,我们用它来剪成各种形状贴在服装上,还可以用各色的皱纹纸剪成许多小花或者花边装饰在服装上,这样制作出来的服装就好看了。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除了老师所说的做法外,可以自己想出一些不同的做法。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请每位小朋友穿上自己设计制作的服装,比一比,谁的最漂亮。音乐响,老师:“我们一起来进行时装表演吧!”幼儿各自做喜欢的动作出场,结束。

小班手工活动方案4一、活动意义

金秋十月,举国同庆,为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体验亲子合作的乐趣,我园将举行“庆国庆亲子创意美术制作”活动。

家长们可以利用国庆长假带孩子到大自然中玩耍,感受家乡的美、自然的美,并和孩子一起亲密合作,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创作有趣生动的美术作品。

二、活动目的

1.在制作中,使幼儿感受家乡和自然的美丽。

2.通过亲子活动,感受亲子制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自我展示、交流的能力。

4.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体验自我创造的成就感。

三、活动内容

托班、小班幼儿手工制作

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如:果壳、种子、布贴等物品)粘贴制作一幅以“迎国庆”或“美丽的秋天”为主题的画报。

中班、大班幼儿绘画展览

四、活动要求

要求:家长指导幼儿利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水彩、油画、拓印、版画、刮画等),创作一幅以“国庆节”或“美丽的秋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纸面要求:8开画纸大小,背面写名字,作品上交后,统一打印名签。

五、活动时间

10月1日~7日亲子制作。

10月8日~10日上交作品,交流展示。

10月13日~17日作品评选,优秀作品展览。

六、活动评比

1.评选出本次活动的优秀班级。

2.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3.颁发获奖证书、奖品、并照相留念。

小班手工活动方案5一、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制作小风车,提高动手能力。

2、在教师剖析范例的情境下,探索了解风车的制作方法,采用例推的方式,观察制作风车的图示。

3、在制作的过程中,积累操作的经验,尝试有目的地解决困难。

二、活动准备

风车范例、正方形纸、剪刀、铅笔、钉子。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你想做一个风车吗?

2、做一个风车,需要哪些材料呢?

(二)剖析风车,探索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并尝试用图示来表示。

1、教师将完整的风车的样子画在黑板最后的位置上,并剖析第一步,将固定的钉子取下,“你们猜猜这只风车会变成什么样子?”

2、教师打开一个三角形的角“风车现象变成了什么样子?”“那我们用什么样的图示表示出来呢?”

3、逐一探索风车的制作过程。

①“如果将几个角都打开,你们会看到什么呢?”

教师打开所有的角“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什么形状的?”

②这一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应该画什么呢?怎样表示这些剪开的开口?

③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剪的位置。

④“在开口未剪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用怎样的图示表示?

⑤教师将图示按正数的顺序编好,帮助幼儿重新整理完整的制作过程。

(三)幼儿看图示制作风车,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游戏活动:风车转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