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合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54:58

旅行合同篇1

一、内容与标准

第1条主要约定事项

甲方同行人员:人数、姓名、性别及身份证号等,以及委托书(详见附件1)

1.甲方参加旅游团旅游团团号:

2.行程及标准:《旅行社团队行程计划表》(详见附件2)

3.参加团队约定

如乙方因人数不足无法单独成团,甲方同意转由旅行社合并发团,乙方在团队出发前,将发团旅行社以及异地接待旅行社的名称、联系人、电话等信息告知甲方。

第2条旅游者保险

甲方同意委托乙方代办个人投保的旅游意外保险。

其主要保险事项重点说明:(注:甲方己详阅并明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

1.保险范围

凡身体健康,能正常旅游的旅游者,均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被保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须有其监护人随行。

2.保险责任

旅游者在境内旅游期间因遭受意外伤害而致身故、残疾、支出医疗费及其他费用的,保险人依照下列约定承担保险责任。

①意外伤害保障(死亡、伤残最高赔付人民币10万元,未成年人最高赔付人民币5万元)

②意外医疗保障(医疗费用最高给付金额人民币2万元)

③丧葬保障(丧葬处理费用最高赔偿金额人民币5千元)

3.责任免除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被保险人身故、残疾、医疗,保险公司不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详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

被保险人在下列期间遭受意外伤害的,保险人也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详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

4.保险期间

国内旅游的保险期间自被保险人在约定时间登上由旅行社安排的交通工具开始,至该次旅行结束离开旅行社安排的交通工具止。

被保险人自行中止旅行社安排的旅游行程(自行脱团),其保险责任自行终止。

5.索赔要求与程序(详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

6.争议处理

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任何争议,应首先协商解决。经协商未达成协议的,任何一方可向保险合同签发地人民法院提讼。

第3条旅游费用及支付方式

1、旅游费用:

甲方应交纳旅游费用总额元。其中:成人元/人,共人;

小孩元/人,共人(注:小孩费用只含);合计人民币元。

旅游费用付款期限:

①旅游费用包含以下项目:

代办证件的手续费;

交通客票费(注:飞机包含机场建设费和燃油附加费);;

餐饮住宿费:《旅行社团队行程计划表》中应由乙方安排的餐饮、住宿费用.

游览费:《旅行社团队行程计划表》中应由乙方安排的游览费用,旅游景区景点第一道门票费。

接待交通费:从旅游集中至旅游结束时地面接待的大交通费用。

旅游服务费:乙方提供各项旅游服务收取的费用。

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费用:

前项所列的交通客票费如遇政府或交通运输部门调整票价,该费用的退、补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三条办理;餐饮住宿费。如甲方要求提高标准,经乙方同意安排的,甲方应补交所需差额。

②旅游费用不包括以下项目;

非合同约定行程发生的费用;航空保险费,甲方个人费用,如交通工具上的个人餐饮费、个人伤病医疗费、超重行李托运费,旅游住宿期间的洗衣、电话、上网、饮料及酒类费、私人交通费、自由活动费用、行李保管费、寻回个人遗失物品的费用、旅程中因个人行为造成的赔偿费用等。

双方约定的由甲方自行选择的由其另行付费的其他项目费用。

2、费用交纳方式:

现金;转帐;信用卡;其他付款方式:

二、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4条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如实提供《旅行社团队行程计划表》和《游客签定旅游合同须知》,并有权要求乙方告知住宿、餐饮、交通、服务标准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2.甲方有权对乙方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批评、建议或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3.甲方在旅游活动中应遵守团队纪律,配合导游完成合同约定的旅游行程;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及有关规定。遵循《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自觉规范旅游行为。不得在旅游过程中从事违法活动。

4.甲方签订合同或者填写各种报名材料时,应当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并对填写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5.甲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有权拒绝参加合同未约定的其他旅游消费项目。

6.甲方应妥善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财物,贵重物品应当随身携带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7.在自由活动期间,甲方应当选择自己能够控制风险的活动项目,在自己能够控制风险的范围内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

8.甲方在本合同安排的购物场所,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失效、变质商品的,凭有效凭证和相关证明有权要求乙方进行赔偿。

9.行程中发生纠纷,甲方应与乙方平等协商解决,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扩大,不得以服务质量等问题为由,拒绝登机(车、船)等行为拖延行程或者脱团。

第5条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在出发前向甲方提供《旅行社团队行程计划表》和《行程须知》,就旅游的具体行程安排、各项服务标准、有关注意事项等情况向旅游者做如实陈述,不得做虚假、误导性

的书面或口头宣传。

2.乙方有拒绝甲方提出的超出合同约定的不合理要求的权利。

3.乙方应当向旅游者提供发票等消费凭证。

4.甲方属老年人、军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凭有效证件可享受旅游景点门票优惠的,双方对该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可在补充条款中另行约定。

5.因航空、轮船、铁路运输费用遇国家政策性调价导致合同总价发生变更的,双方应按实结算。

6.在行程中,遇到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旅行社在征得旅游团队多数成员同意后可以对相应内容予以变更,变更后增加或减少的费用,双方按实结算。

三、违约责任

第6条单方退团

一方当事人因违约不能成行的,按照下列标准承担违约责任:

1.违约方在出发前72小时通知对方的,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10%的违约金。

2.违约方在出发前72小时至24小时内通知对方的,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20%的违约金。

3.违约方在出发前24小时内通知对方的,应当支付旅游合同总价50%的违约金。

4.违约方在出发后通知对方的,应支付旅游合同总价的100%。

5.如上述支付比例不足以赔偿对方当事人的实际损失,违约方还应当按实际损失赔偿对方当事人,但最高额不得超过旅游费用总额。

第7条延误出行

1.甲方未如约到达指定的地点集合,而延误行程的,且又未中途能加入旅游团的,视为甲方解除合同,不得要求乙方退还所交旅游费用。

2.因乙方原因(除飞机、火车、轮船、旅游车晚点造成旅游行程延误外)造成约定出发时间被延误2小时以上,甲方要求解除合同终止旅游的,乙方应退还甲方所交的旅游费用,并承担甲方所交旅游费用10%的违约金。双方愿意继续履行合同的,乙方应承担甲方因延误旅游行程支出的食宿和其他必要费用。

第8条行程中退团或弃团

1.甲方在行程中未经乙方同意自行离团不归的,视为单方解除合同,不得要求乙方退还旅游费用。如给乙方造成损失,甲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2.乙方在行程中弃置甲方的,应当承担弃置期间甲方支出的食宿和其他必要费用,退还未完成的行程费用并支付旅游费用30%的违约金。

第9条单方委托

乙方未经甲方书面同意,将甲方委托给其他旅行社出团的,按总团款的2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第10条压缩游览时间

因乙方原因造成甲方在某一景点按双方约定的游览时间被缩短50%(含50%)以上,乙方应退还该景点由此发生的所有费用,并赔偿该费用10%的违约金。游览时间被缩短50%以内,按减少游览时间占该景点约定游览时间的比例,退还甲方该景点相应比例的游览费用(含该景点门票费、实际交纳的景区内的观光车和缆车、索道等费用)

第11条旅游途中的违约责任

1.甲方违反合同约定造成自身或他人损失的,责任由甲方承担。

2.乙方未按合同标准提供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服务,或者未经甲方同意调整旅游行程,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责任由乙方承担。

四、其他约定

第12条补救责任

因一方违约发生损失后,未违约方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配合违约方防止损失扩大,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就扩大的损失应当自行承担责任,无权要求违约方赔偿;但为防止损失扩大而发生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第13条不可抗力

1.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甲、乙双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3.如因不可抗力而减少的费用,应退还甲方,造成旅游费用增加,由双方协商合理分担。

第14条合同转让

经乙方同意,甲方可以将其在本旅游合同上的权利义务转让给具有参加本次旅游条件的第三人,但应当在约定的出发日前日通知乙方。

第15条合同变更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书面形式变更本合同旅游内容。由此增加的旅游费用应由提出变更的一方承担,由此减少的旅游费用,乙方应退还甲方。如给对方造成损失的,由提出变更的一方承担损失。

第16条由于第三方侵害等不可归责于乙方的原因导致甲方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乙方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应履行协助义务,避免甲方人身、财产权益损失扩大。因乙方不履行协助义务致使甲方人身、财产权益损失扩大的,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甲、乙双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造成旅游费用增加,由双方合理分担。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17条甲、乙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或采取过激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第19条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有管辖权的旅游执法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也可采取如下方式解决:

1.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20条本合同及其附件具有同等效力,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至本次旅游结束甲方离开乙方安排的旅游交通工具时为止。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经办人)

签约地点:

签约地点:

日期:

日期:

年月日

旅行合同篇2

做为组团社和乙方

做为社,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根据《旅行社条例》及其实施

细则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于年月日订立。

一、组团社和社的联系信息:

组团社:

地址:

邮编:电话:传真:

电子邮件:联系人:

社:

地址:

邮编:电话:传真:

电子邮件:联系人:

二、授权范围:

(一)招徕宣传;

(二)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行程咨询;

(三)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

(四)收取旅游费用;

(五)向旅游者通知有关行程事项。

甲方授权委托乙方为其(一)、(二)、(三)、(四)、(五)

(可选择删减)项旅游业务。

三、委托期限

本合同委托期限自 年月日起,至 年月

日至。

四、委托费用的相关约定

五、团款支付方式

六、社的义务

(一)必须遵守旅游法律法规;

(二)社应当勤勉尽责,维护组团社的最大利益;

(三)社须在组团社授权范围内委托招徕业务,并报告有关委托事项的进展情况;

(四)社无权超越组团社授权行事。如果确有需要,应当由

组团社另行给予明确的授权;

(五)社变更联系信息的,应当及时通知组团社;

(六)社有义务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额向组团社支付团款;

(七)社须对其分支机构(分社、服务网点)的委托招徕

旅游者事项进行监管,并向甲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七、组团社的义务

(一)与社诚实合作,向社如实提供与委托事项有关的

资料信息;

(二)如果组团社变更联系信息,应当及时通知社;

(三)无论何种情况,组团社向社提出的要求均不得违反旅

行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八、对旅游者的违约赔偿

在组团过程中旅游者权利、责任和义务不受委托的影响。出现对旅游者的违约侵权的,旅游产品责任由甲方承担,乙方承担委托招徕不当方面的责任。

涉及到对旅游者的赔偿,按照便利旅游者和保护旅游者权益的需要,统一由乙方先行承担。甲方须在乙方垫付给旅游者的赔偿后的

个工作日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对乙方垫付给旅游者的赔偿进行补偿。

九、保密约定

乙方对于甲方的相关信息以及资料、文件和其他情况(以下简称

“客户秘密”)应当保守秘密,在未征得甲方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组团社秘密。

十、合同的解除

(一)超过本合同约定的委托期限后,甲乙双方未对委托事

项签订新的合同,本合同自动解除。

(二)如乙方未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支付团款累计延期超过

天,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但应书面通知乙方。

(三)如果社违反本协议的约定,组团社有权解除本协议,

但应书面通知社。

十一、其他约定

十二、生效条件

本合同在双方签署后,由甲方至南京市旅游主管部门备案并获得《旅行社同业委托招徕授权书》生效。

十三、修改

本协议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书面方式进行修改。

十四、争议的解决

双方同意,有关本合同签订、履行而发生的任何争议,在无法通

过协商解决和调解方式解决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旅行合同篇3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的中小旅行社正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而一些大型的旅行社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更无法在旅游行业起到很好的引i作用,致使中小旅行社无法融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后只能进行恶性的价格战。因此,中小旅行社必须重新整合资源,并且协同发展,才能在不断的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集中采购,减少成本的使用,进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一、中小旅行社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的原理依据

(一)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探讨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特点与协同机理,尤其是各种系统变化的相似性。人们起初将协同效应称作“1+1>2”效应,是指两个企业合并后产生的总效益比企业单独效益的和多。协同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协作,不但减少了竞争的压力,还可以共享资源,进而做出科学性的决策。企业运营中的协同效应实质上是将各个系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有效的协同运作,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

(二)资源整合理论

只有企业在不断的竞争中才能形成资源,主要指组织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以及有形资源等。整合是指将市场或企业的行为重组,用多种传播形式进行综合协调,并形成一个相同的传播形象与发展目标,有了相同的产品信息之后,双方才能更好的合作,进而树立良好的品牌,以此实现行销目标与产品传播。旅行社的资源合并是为了扩大规模,实现优势互补,进而节约成本,以此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中小旅行社经营模式创新的探讨

(一)门店、专线、总部三方合作

中小旅行社可以成立门店、专线、以及总部,以此形成三方协作模式,门店的任务是收客与咨询,专线操作的任务是帮助门店对接客源,以及安排或操作所有的团队,总部的任务是进行品牌营造、市场营销、信息化建设、监督管理、以及资金结算等。联合后的总部要设计出信誉良好、竞争力强、独特的产品,然后在门店中形成共同进退、互惠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联合体,并有效利用的自身的特点贴近游客、网点众多、位置分散、规模小等,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为旅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及选择最合适的产品。

(二)“单系统、双加盟”的业务系统

“单系统”指的是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网络形式的操作平台,进而解决规模化的难题。中小旅行社在合作时都要安装与应用这种系统,目的是从本质上杜绝内部的猫腻,进而相互形成一个优良的规模基础。“双加盟”指的是一种新型的加盟模式,“如出团地接社”或合并“组团门店”等,进而处理“两头乱”等难题,目的是一起提高出团与组团的质量。有的旅行社为了减少成本,与地接社进行了合作,不但没有控制好成本,也没有提升服务品质。

(三)集中采购,减少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对于现阶段的中小旅行社而言,新业务流程的内容是扩大采购规模、联合采购、规模化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等。联合后的中小旅行社在不同层面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抵御风险、旅游接待、旅游市场拓展、以及旅游产品开发等,各中小旅行社不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节约了成本,还最大化的实现规模效益。这种模式下的中小旅行社掌握了主动权,在未来的谈判中可以有很强大的团队力量作为后盾,进而更好的与供应商进行讨价还价,以此节约成本。

(四)构建独特的产品设计后台与营销中心

若想在长期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小旅行社必须构建出独特的产品设计后台与营销中心。要有效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资产、品牌效应、以及行业系统等资源,进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产品,以此更好的细分与开展旅游基地,在不断市场竞争中,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设计职能以及独特的采购模式进行优质的产品管理,并通过门店、专线、总部三方的有效合作,提高旅游行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旅行合同篇4

〔关键词〕旅游合同,必要性,可行性,当事人,效力

一、旅游合同有名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区分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的法律意义在于法律规则的选择,即有名合同直接适用相关合同规定,而无名合同则依据《合同法》第124条规定,“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旅游营业人通常提供以下两种类型的服务:其一为自助旅行的旅客提供诸如旅游信息咨询、旅行线路规划、办理出入境手续、代买机船票、预订住宿饭店等;其二为旅客统一提供安排旅程及提供交通、膳宿、导游或其他有关服务。前者应依服务性质不同分别适用买卖、委托以及居间等有名合同予以规范;而后者,即狭义上的旅游合同,却与各种有名合同都存在一定异同。例如旅游营业人以自己名义或旅客名义办理相关手续以及与其他服务人员订立合同等行为类似于委托、行纪等合同,不同的是,营业人自行安排各类旅行活动,不受旅客指示约束,更无报告义务;营业人为旅客介绍交通、膳宿、购物和旅游等各项情况的行为类似于居间合同,不同的是,营业人往往以自己名义与其他服务主体订约;旅行营业人“招徕”业务并负责旅游全过程的行为类似于承揽合同,早期德国法院就将旅游合同认定为承揽,1979年修订德国民法典时将其列入债编各论第七节“承揽合同和与其类似的合同”,(1)但是营业人“先收费、后接待”与承揽合同的完成工作后给付报酬的作法相悖;旅游营业人提供旅游服务应属于服务合同,东德民法典就将其归于第3篇第4章“服务”项下,但是服务说又与绝大部分服务并非营业人提供的客观事实相悖。(2)可见旅游合同应为一种兼具委托、行纪、居间、承揽和服务性质的混合合同,而旅游合同特殊性决定上述有名合同任一或全部都不能有效调整旅游合同法律关系所有内容。

二、旅游合同涉及的当事人

旅游合同的当事人应为旅游营业人和旅客。旅游营业人一般为旅行社,值得探讨的是,旅行社以外的其他主体与旅客是否能够订立旅游合同。有学者认为,依据国务院2001年修订的《旅行社管理条例》第12条之规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经审核批准的申请人颁发《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取营业执照。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旅游业务”,旅游行业为特许经营行业,只有经批准登记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才是旅游合同中旅游营业人。(3)但是,笔者认为民事法律上主体资格的认定不能等同于行政法上强制性规定,即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经营旅游业务的主体,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并可能影响合同效力,但不应改变合同性质,因此旅游营业人应定义为提供旅游服务的法人或自然人。对于“旅游服务”的界定,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特征:第一,营业人统一提供安排旅程及交通、膳宿、导游或其他有关服务,其中安排旅程是必要的,此外至少包括交通、膳宿以及导游等一项以上服务;第二,旅客支付的旅行费用应具有整体性,不是针对个别服务项目的支付。

旅游服务的一种特殊性是,旅游营业人不需要事必躬亲履行所有内容,而是借助第三人完成,例如与运输公司签订旅客运送合同,与旅店签订住宿合同、餐饮合同,与娱乐公司签订的娱乐服务合同等。对于这些第三人的法律性质,有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营业人与第三人订立的运输合同、餐饮合同属于利他合同,旅客是合同的受益人;(4)一种观点认为除非旅客已直接与该第三人发生直接合同关系,该第三人应为旅游营业人的履行辅助人。支持前者的理由是,旅客基于利他合同的受益人的地位,可以行使对第三人的直接诉权,有利于保护其权益。然而,在旅游合同中,营业人没有将其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内容告知旅客的义务,且相关营业信息为商业秘密应受法律保护,不知悉合同内容的旅客也无法向第三人提出有效请求。因此,笔者赞同后者,第三人为旅游营业人的履行辅助人,辅助人的履行瑕疵责任依据旅游合同应由营业人承担,当然不排除,如果第三人的履行因故意或过失造成旅客财产或人身损害的,旅客可以基于侵权直接向第三人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

旅游合同主体的另一方是旅客,即接受旅游服务、支付旅游报酬的当事人,一般为自然人,但是机关团体等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因提供福利等也可以与旅游营业人订立旅游合同,那么,实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应为旅游合同的受益人。同时,旅游合同属于绝对定期合同,即旅客必须在特定时间内接受服务,而诸如健康、工作或家庭等诸多因素可能影响旅客的及时受领,为一定程度上减轻旅客风险,法律应规定旅客开始前的享有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权,即旅客退出旅游合同关系,而第三方成为合同新的主体。与《合同法》上的债权债务转移不同,此种情况属于法定转让权的行使,因此营业人无合理理由不得拒绝,同时行使权利也不应让营业人承受不利益。

三、旅游合同的效力

旅游合同成立以后,便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即旅游合同的效力。由于旅游合同的格式化的趋势,旅游营业人往往在合同文本中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免责事项,如上所述,这也正是旅游合同有名化的必要性之一,所以有名化的立法应侧重于旅游营业人义务规范以及旅客权利规范以矫正失衡的权义结构。

(一)旅游营业人的权利义务。旅游营业人的基本权利是收取旅游费用,并且为旅游开始前收取,同时营业人应承担以下主要义务:

1.提供旅游服务的义务。营业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提供旅游服务是旅游合同的本旨,也是其基本义务。如果营业人有给付不能、给付迟延或不完全给付的情形,营业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上所述,营业人在实际履行中往往与第三人签订合同委托其代为提供若干项服务,甚至实务上,还普遍存在将旅游合同项下债权债务概括转移于其他营业人的情况,而旅游服务属于一项专门性的服务,旅客对特定营业人资信的信赖是合同基础。值得立法借鉴的是,我国台湾地区《旅行业管理规则》第27条规定,“旅游业经营自行组团,非经旅客书面同意,不得将该履行业务转让给其他旅行业办理,旅行业受理前项履行业务之转让,应于旅客重新签订契约”。如果未经旅客的书面同意,营业人的擅自转让行为无效,第三人为其履行辅助人,营业人就第三人的履行瑕疵承担违约责任;相反,如果获得旅客书面同意,营业人概括转移债权债务,退出原旅游合同关系,旅游合同当事人变成旅客和第三人。

2.代办旅游手续义务。旅游营业人应当为旅客代办旅游所需的各项手续,包括申请护照、办理外国使领馆之签证以及提供境外担保等。因为旅游营业人违反义务导致旅客不能进入旅游国国境或者发生旅客被驱逐出境、遣返等后果的,应由旅游营业人承担违约责任。

3.办理旅客意外保险。旅游合同的履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诸如旅客生病、遗失行李物品以及第三者侵权等都有可能发生。为减少旅客人身、财产的损失,我国《旅行社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为旅客办理旅游意外保险”。4.协助义务。旅客在旅游途中可能由于归责于己或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发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事故时,旅游营业人应予以必要的协助和处理,由此产生的费用,营业人也有先行垫付的责任,旅行结束后,依据相关归责原则确定费用以及利息的实际承担者。

(二)旅客的权利义务。旅游合同属于消费合同,旅客享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等九项基本权利,并且营业人的上述义务也对应为旅客的权利。而交付旅游费用则是旅客主要义务,旅游费用包括代办交通、膳宿、导游等必要费用以及营业人应收的合理报酬等,此外,依据诚信原则和旅游合同的特征,旅客还应承担一定的附随义务,例如旅游前提交必要证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旅途中,遵守团队纪律,准时集合归队,不得干扰其他旅客等。

四、旅游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旅游合同的长期复杂的特征决定了诸多因素可能影响合同的履行,为有效保障双方当事人,特别是旅客的合法权益,法律应规范合同变更和解除。

旅游合同成立后,营业人应依约而为各种给付,原则上不能变更或解除合同关系,但是不得已事由出现则例外。所谓不得已是指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归责于旅游营业人的事由,包括旅客没有履行必要的协助义务,导致原来的合同履行困难或不能履行甚至殃及旅客生命、健康或者财产安全等情形,例如自然灾害、交通管制、军事行动等。不得已事由发生后,旅游营业人应首先考虑变更合同,但必须征得旅客的同意,而旅游业务通常具有团体性,旅游营业人就某一项变更难以得到全体旅客的一致同意,所以只需要获得大部分的旅客同意就可以。同时,由于营业人变更旅游内容所减少的旅游费用,应退还旅客;所增加的,也不得向旅客收取,应自行负担。如果不得已事由发生导致合同履行不能或变更合同内容未获得大多数旅客同意,则营业人可以解除合同。除法定解除事由外,营业人也可以约定,诸如,“旅游团须有一定数量以上人签约方能成团。如人数未达到,可以解除合同”。

为充分保障旅客的合法权益,法律应承认旅客享有更广泛、更自由的合同变更权和解除权。如上所述,旅游开始前,旅客可以向第三人转让合同权利和义务,此外,旅客还可以无正当理由的解除合同,但是经营人为履行合同先行为给付而支付费用,例如手续办理、运输工具和住宿餐饮等预付定金等应由旅客补偿。旅游未完成前,由于营业人提供旅游服务有瑕疵,且拒绝补正的,旅客可以请求减少旅游费用,如果营业人的行为已经影响到旅游合同目的的实现,旅客可以解除旅游合同,并且不影响营业人违约责任承担;由于不得已事由的发生,营业人有权变更合同,旅客也可拒绝接受并解除合同;如果无正当理由,旅客虽可以任意解除合同,但是对经营者由此产生的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考虑到旅游合同异地履行的特征,旅途中,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合同关系解除,旅游营业人都有义务将旅客送回原出发地,并支付相关费用,其后再依据过错原则分配费用,如果双方都无过错,则由经营者承担。

此外,依据《合同法》对旅游合同违约应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即除法定以及约定的免责事由外,如果有违约事实的存在,那么旅游营业人或旅客就应承担违约责任。但是,旅游合同的特殊性决定立法上对于违约责任尤其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方面应有特殊规定。考虑旅游合同的特殊性应在立法上适当承认旅游合同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注释:

〔1〕王泽鉴.定型化旅游契约的司法控制〔a〕.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七)〔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6-54.

〔2〕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85-386.

旅行合同篇5

1、本合同为示范文本,适用于住所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国际、国内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缔结的国内组团旅游服务关系。

国内组团旅游服务,是指由旅行社负责将旅游团队或异地成团的旅游者送到国内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城市或旅游景点,并亲自或委托他人为旅游者提供的交通、餐饮、住宿、游览等旅游服务活动。

2、示范文本由背书式《通用条款》和约定式《专用条款》共同组成。《通用条款》是对国内组团旅游活动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责任等问题做出的在行业内通行适用的规定,而《专用条款》是双方当事人对旅游者情况、旅游内容安排、争议解决方式等特殊性内容做出的补充约定。

3、旅游者在签订合同前请仔细阅读本合同各项条款,特别是《通用条款》第2条、第3条、第5条、第6条、第8条和《专用条款》第3条。填写《专用条款》请逐页标明“合同编号”;填写完毕后,请旅游者保存原件,旅行社保存复写联。

4、《专用条款》第2条中的“行程时间”是以自然日(0:00-24:00)为计算依据的,旅行社应当在签订合同前告知旅游者行程起始时间等有关事宜。

5、旅游者请保存好旅游活动中的有关票据、证明和资料,以便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作为投诉凭据、索赔证据。

北京市旅游局通讯地址:朝阳区建外大街28号,邮编:100022。

北京市旅行社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所投诉电话:65130828。

国家旅游局通讯地址: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邮编:100740。

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投诉电话:65275315。

6、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双方当事人还可以书面形式对合同内容予以变更或补充,但变更或补充含有不合理地减轻或免除《通用条款》中规定应当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内容的,仍以《通用条款》为准。标有团号、出发日期的《旅游行程表》、《行程须知》均为合同组成部分。

合同编号:

北京市国内旅游合同

通用条款

第一条旅游者的权利

(一)自主选择旅行社的权利。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国际、国内旅行社,并接受其提供的旅游服务。

(二)知悉旅行社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旅游者有权要求旅行社如实提供《旅游行程表》和《行程须知》,并有权要求旅行社告知住宿、餐饮、交通、服务标准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三)要求旅行社提供约定服务的权利。旅游者有权要求旅行社按照合同约定和《旅游行程表》安排旅行游览并协调处理相关事宜。

(四)自主购物和公平交易的权利。旅游者有权要求旅行社带团到合法购物场所自愿购物,有权拒绝违反合同约定的购物安排。

(五)自主选择自费项目的权利。旅游者有权拒绝旅行社推荐的合同约定以外的自费项目。

(六)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

(七)对旅行社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旅游者有权对旅行社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批评、建议,或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条旅游者的义务

(一)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及有关规定。旅游者不得在旅游过程中从事违法活动。

(二)不得侵害他人的权利和利益。旅游者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旅游者应当尊重旅游服务人员的人格,与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协助;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严禁在景观、建筑上乱刻乱画,不得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四)如实提交相关材料,告知相关信息。旅游者应当在报名和行程中提供健康、身份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如实填写有关资料,履行合法手续。

(五)遵守合同约定,协助旅行社完成旅游服务。旅游者应当确保自身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旅游活动,并对旅行社的服务活动予以积极配合,不得因个人原因强迫旅行社改变旅游团队的行程或擅自离团活动。

(六)努力掌握旅行所需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旅游者可以自行选择和购买旅游人身意外保险及其他保险,旅游过程中应当妥善保管自己的行李物品,贵重物品应当随身携带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外贸合同样本·维修合同样本·购房合同样本·合资合同样本

(七)旅游过程中与旅行社发生纠纷,应当本着平等的原则协商解决或在行程结束后通过《专用条款》中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解决。旅游者不得以服务质量等问题为由,拒绝登机(车、船),或采取其他方式拖延行程、扩大影响及损失,以强迫旅行社接受其提出的条件。

第三条旅行社的权利

(一)核实旅游者提供相关信息资料的权利。

(二)按照合同约定向旅游者收取全部旅游费用的权利。

(三)按照合同约定选择交通工具、酒店、地接社,以及安排旅游配套服务的权利。

(四)拒绝旅游者提出的超出合同约定的不合理要求的权利。

第四条旅行社的义务

(一)向旅游者出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二)按照《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

(三)通过告知网址、统一公示等方式为旅游者提供本合同涉及的国家旅游局有关文件的查阅条件或方法。

(四)在出发前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行程表》和《行程须知》,就旅游的具体行程安排、各项服务标准、有关注意事项等情况向旅游者做如实陈述,不得做虚假、误导性的书面或口头宣传,并应当向旅游者推荐旅游人身意外保险及其他保险。

(五)按照合同约定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且不得低于《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确定的标准。

(六)所提供的服务符合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旅游服务项目,应当向旅游者做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七)旅游过程中不得强制旅游者购物,安排合同约定以外的自费项目,应当征得旅游者同意。

(八)应当向旅游者提供发票等消费凭证。

第五条旅游费用

(一)旅游费用包含以下费用:

1、代办证件、手续的费用;2、交通客票费:如遇票价调整,客票费的退、补按照《合同法》第63条的规定执行;3、餐饮住宿费:含航班等交通工具上提供的免费餐饮;4、游览费;5、旅游服务费:含地接社及旅行社服务人员的服务费。

(二)旅游费用不包含以下费用:

1、非合同约定行程发生的费用;2、自费项目有关费用;3、自由活动期间的费用;4、行程中发生的旅游者个人费用,包括:交通工具上的非免费餐饮费、行李超重费;住宿期间的洗衣、电话、电报、饮料及酒类费;个人伤病医疗费、寻回个人遗失物品的费用及报酬等;5、“(一)”款中未列明的其他费用。

(三)对旅游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应当在《专用条款》中予以注明。

第六条旅游手续

本合同涉及的各项旅游手续除另有约定外,均由旅行社代为办理。双方约定由旅游者自行办理的,旅游者应当保证自备手续符合旅行要求,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旅游内容变更

(一)行程中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或不可归责于旅行社的意外情况(天气变化、道路堵塞、列车航班晚点、重大礼宾活动等),导致无法按照约定的线路、交通、食宿安排等继续履行合同的,旅行社可以在征得团队内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后对相应内容予以变更,但团队成员无法达成三分之二多数意见或因情况紧急无法征求意见时,由旅行社决定;因变更而超出的费用由旅游者承担,节省的费用应当返还旅游者。

(二)除前款规定的情况外,旅行社不得单方变更旅游内容。

第八条责任约定

(一)违约责任

1、旅游者违约责任

(1)旅游者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旅游费用的,应当每日按照迟延支付费用0.3%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2)旅游者因违约、自身过错、自由活动期间内的行为或自身疾病引起的人身、财产损失由其自行承担;由此给旅行社造成损失的,旅游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旅游者因违反国家或地方的法律规定而被拘留或被追究其他法律责任的,相关责任和费用由其自行承担;由此给旅行社造成损失的,旅游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旅行社违约责任

(1)在代办旅游手续或旅游的过程中,旅行社因未尽妥善保管义务而遗失、毁损旅游者证件、手续的,或代办的手续因旅行社过错存在瑕疵的,旅行社应当积极协助旅游者补办相关手续,并承担补办手续所需直接费用及其他应当支付的合理费用;因上述行为影响旅游行程的,旅行社还应当赔偿由此给旅游者造成的损失,该损失包括因滞留而必须支付的费用、无法继续履行的合同部分涉及的旅游费用等。

(2)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未达到合同约定或《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确定的标准的,按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进行赔偿。除为满足旅游者的特殊要求以外,若旅游过程中实际提供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标准高于合同约定的,增加的相应费用由旅行社承担。

(3)属于《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标准》规定以外的因旅行社过错给旅游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根据《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规定》由保险公司按照有关标准赔付,旅行社应当积极向保险公司办理理赔事宜。

(4)旅行社委托的地接社有违反本合同约定行为的,视同旅行社违约,应当由旅行社按照本合同约定向旅游者承担违约责任。

(5)旅行社擅自将旅游者转至其他旅行社合并组团的,旅游者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以要求原旅行社赔偿由此给其造成的损失;旅游者在出发时或出发后才得知存在擅自合并组团情况的,除有权要求原旅行社赔偿损失外,还有权要求原旅行社按照旅游费用总额5%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二)补救责任

因一方违约发生损失后,未违约方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配合违约方防止损失扩大,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就扩大的损失应当自行承担责任,无权要求违约方赔偿;但为防止损失扩大而发生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三)成行前的解约责任

1、旅游者解约责任

因旅游者原因解除合同的,旅游者:

(1)应当提前3日(不含)书面通知旅行社,并承担代办证件、手续等而实际发生的费用。

(2)未提前3日通知旅行社的,应当按照旅游费用总额的10%支付违约金,并承担代办证件、手续等而实际发生的费用。

(3)未能按照约定时间及地点集合出发,也未能中途加入的,视为解除合同,应当依据前款的规定承担解约责任。

2、旅行社解约责任

因旅行社原因解除合同的,旅行社:

(1)应当提前3日(不含)书面通知旅游者,并承担代办证件、手续等实际发生的费用。

(2)如未提前3日通知旅游者的,应当按照旅游费用总额的10%支付违约金,并承担代办证件、手续等而实际发生的费用。

3、安全解约责任

因旅游线路涉及的城市、景点发生社会动荡、恐怖活动、重大传染性疫情、自然灾害等有可能严重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况,且双方又未能达成变更协议的,双方均可在出发前解除合同,旅游费用在扣除实际发生的费用后返还旅游者,解约方无需承担其他解约责任,但应当书面通知对方。

4、对通知时间和方式双方另有约定的,应当在《专用条款》中予以注明。

(四)行程中的解约责任

1、旅游者在行程中单方要求解除合同或自愿放弃某项旅游项目的,旅行社有权不予退还相应旅游费用。旅游者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参加旅游项目或未能及时搭乘交通工具的,视为自愿放弃。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2、旅行社除为旅游团队根本利益以外,在行程中不得单方解除合同,否则应当承担由此给旅游者造成的实际损失。

(五)免责条款

1、任何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有关证明。

2、对由于列车、航班等公共交通工具延误或取消,以及第三方侵害等不可归责于旅行社的原因导致旅游者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旅行社不承担责任,但应当积极协助解决旅游者与责任方之间的纠纷。

专用条款

旅游者:

组团旅行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旅游者和旅行社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国内组团旅游的有关事宜经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旅游者情况

旅游者人数为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为:

第二条旅游内容及安排

(一)合同报价以人成行为基准。

(二)成行团号:(或在行前说明会告知)。

(三)行程时间共计日,行程中的在途时间包含在内。

(四)出发地点及时间:。

(五)返回地点及时间:。

(六)旅游线路:(主要景点应当注明保证旅游者实际游览的最少时间)。

(七)成人旅游费用为元(人民币)/人,儿童(岁)旅游费用为元(人民币)/人,总计为元。

(八)住宿时如遇单人房间,住宿差价的解决办法为:。

(九)关于旅游费用的特别约定:。

(十)旅游费用的支付方式和时间:。

(十一)交通工具:。

(十二)住宿标准:。

(十三)餐饮标准:。

(十四)购物安排:购物次数不超过次,购物场所经营品种主要为。

第三条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

(一)旅游者转让合同的方式

合同编号:

出发前经旅行社书面同意,旅游者可以将其在本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由此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承担第三人承担。

(二)旅行社转让合同选用第种方式

1、出发前经旅游者书面同意,旅行社可以在保证不降低旅游服务标准的前提下将旅游者转至其他旅行社合并组团,并由原旅行社就本合同内容对旅游者承担先行赔偿责任;赔偿后,原旅行社可以向受让旅行社追偿。

2、出发前经旅游者书面同意,旅行社可以在保证不降低旅游服务标准的前提下将旅游者转至其他旅行社合并组团,旅游者应当与受让旅行社就《专用条款》重新达成协议,并由受让旅行社对旅游者承担责任。

第四条不成团安排

(一)报团人数未达到成行基准时,旅行社应当提前3日(不含)通知旅游者,双方按下列第种方式解决:

1、解除合同,旅行社向旅游者一次性退还全部旅游费用。

2、旅行社建议将旅游者转至其他旅行社合并组团。

3、旅行社建议旅游者延期或更改旅游线路,如旅游者同意则改签旅游合同,费用如有增减,由旅行社退回或由旅游者补足。

4、

(二)旅行社未提前3日通知旅游者的,应当按照《通用条款》第8条的有关规定承担解约责任。

第五条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或向有管辖权的旅游质监所、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投诉;协商、投诉解决不成的,向人民法院,或按照另行达成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第六条其他约定

旅游者(签章):旅行社(签章):

住所:住所:

电话:电话:

旅行合同篇6

关键词:旅游合同,第三人,第三人负担合同,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一、旅游合同简介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具有数目众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休闲方式,形成了庞大的需求市场,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旅行社则是架起供需的桥梁。为适应现代社会大量交易活动,许多行业的商家为与不特定多数人订立契约,多事先拟定契约条款,又相对人决定是否接受,学说上称为定型化契约条款。契约条款的定型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合理经营,降低成本,对消费者也有利。问题在于企业经常利用其优越的经济地位,订立有利于己,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2]游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缺少对旅游相关信息的掌握。另外,旅游的种类不同使旅游合同的内容也存在差别,加上各个旅行社各自制定合同(我国《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也只是框架式的规定,大量的详细条款由旅行社自己制定),使旅游合同不统一。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旅游合同进行分析,界定旅游合同的内容。

我国的法律未对旅游合同进行明确的规定。《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只是规定旅游合同的的主要条款,依《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旅游合同应属无名合同,可适用《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本法分则或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使用本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我国台湾省最高法院的一项判决里对旅游合同进行界定:旅游契约系指旅行业者提供有关旅游给付之全部于游客,而游客支付报酬之契约。[3]还有的学者将旅游合同依其内容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旅游合同。狭义上的旅游合同仅是旅行社为游客安排行程及提供交通、住宿、餐饮、导游、景点或其他相关的服务,游客支付旅游费用的合同。。[4]广义的旅游合同还包括为他人代办手续、住宿、机票的活动,并认为这类新兴的自助游的双方是委托或关系,旅游合同仅只前者。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律对旅游契约的规定不在此赘述。我认同台湾省判决对旅游合同的界定,应从更大范围理解旅游合同的内容,使旅游合同的界定有更大的适应性。

与旅游合同的定义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旅游合同的性质。依我国法律规定分析,旅游合同应属无名合同。那旅游合同又属于无名合同中的那一种?学理上将无名合同划分为纯粹非典型合同、合同联立、混合合同。其中混合合同是指由数个合同的部分而构成的合同,它在性质上属于一个合同。混合合同又分为四种类型:典型合同附有其他种类的给付、二重典型合同、类型融合合同和类型结合合同。其中类型结合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所负的数个给付义务属于不同的合同类型,彼此间居于同值的地位,而对方当事人仅负单一的对待给付或不负任何对待给付。并主张对类型结合合同应分解个构成部分,分别适用个部分的典型合同规范。[5]从旅游合同的内容看,旅游业者的义务是提供吃住行玩的全部服务,游客仅负单一的对待给付。因此,旅游合同更符合混合合同之类型结合合同,但旅游合同的合同纠纷处理若是采用类型结合合同的处理方法不利于旅客权益的保护、增加了旅游合同的复杂性。加之,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旅游合同的重要性凸现。因此,有学者主张将旅游合同单列成为一种新型的有名合同。

二、旅游合同的法律关系分析

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旅游业在我国属一般许可行业,只有依法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经工商登记的旅行社才能从事旅游业务。所以在我国旅游合同的主体仅指游客和旅行社。但旅行社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履行合同规定的每一项服务,因此需要第三人的介入代替旅行社履行合同的部分义务。所以旅游合同涉及第三人。

首先说导游与旅行社、游客的关系。导游的行为可分为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导游属于旅行社的职员,其所从事的与旅游有关的行为应被视为职务行为。与旅游有关的行为具体如安排游客吃、住、玩、购物、景观介绍。导游与旅行社之间形成职务上的关系。依《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八条的规定(导游违反旅行社与旅游者的合同约定,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行社进行赔偿)和该标准第九条的规定(导游在旅游行程期间,擅自离开旅游团,造成旅游者无人负责,旅行社应承担旅游者滞留期间所支出的食宿费等直接费用,并赔偿全部旅游费用30%违约金)的规定与民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即旅行社对导游职务行为对游客造成的损害承担违约责任。导游利用职务之便可能进行的无权的行为,如狭义无权和表见,旅行社承担责任。。导游明显的个人行为除法律明文规定应由旅行社承担责任的外,旅行社不承担责任。导游与旅行社的关系属于经济组织内部的关系,可依《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解决。

其次,第三人与旅行社、游客之间的关系。从旅游合同角度看,第三人是旅游合同主体一方——旅行社的合同义务履行的辅助人。由于旅行社经营能力的限制,它不可能亲自履行旅游合同中的全部义务,其部分义务分别交由不同的第三人代其向游客旅行。旅游合同中第三人代旅行社向游客履行合同义务的部分合同内容构成了一个第三人负担合同。第三人负担合同又称第三人给付合同、第三人履行合同,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合同义务的协议。其特点是:1、第三人的履行义务根据合同约定产生。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旅游合同中会明确写明旅行社提供的吃住玩行的标准,而具有缔约能力的游客依常理可推知旅游合同的部分义务由第三人代为履行。当游客与旅行社签订契约,意味着游客对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条款表示接受,这种约定也就成立。2、由第三人向债权人作出履行。但第三人不是合同的当事人,不受合同的约束。3、没有发生债务转移。第三人仅是债务人合同义务履行辅助人。债务转移意味着第三人加入合同,取代原债务人成为新的债务人或加入债务人队伍中与原债务人共同承担责任。4合同有效成立。[6][5]满足第三人负担合同的旅游合同的部分内容应适用第三人负担合同的规定。当由于第三人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游客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失由旅行社承担违约责任。之后,旅行社根据其与第三人的协议再进行追偿。这样规定的好处在于:1有利于游客及时获得赔偿。异地游或境外游的游客向第三人追究责任的经济、时间的耗费可能很高。2旅行社与第三人存在业务的联系,之间订立某种协议。由旅行社先向游客赔偿,然后其根据与第三人的协议解决。方便当事人的诉讼,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在旅游合同之外,存在第三人与旅行社因业务合作的需要而签订的以旅行社和第三人为合同主体的各种合同,这些合同可能涉及到第三人代为提供住宿、运输、观光、吃饭等内容。旅行社与多个第三人分别签订运输、住宿、餐饮等合同,这些合同独立于旅游合同,不属于旅游合同的内容。以餐饮合同为例,旅行社与饭店签订餐饮合同,其内容为:饭店为旅行社的游客提供一定标准的餐饮服务,旅行社向饭店支付饭钱。就这个餐饮合同而言,合同的主体旅行社和饭店;合同的内容是由债务人(饭店)向餐饮合同的第三人(游客)履行餐饮合同的合同义务,由债权人(旅行社)向饭店统一支付饭费。这个餐饮合同又符合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又称利他合同、利益第三人合同,指当事人一方与他方约定由他方为第三人给付,而使第三人对债务人取得债权的合同。其特征是:1、第三人不是合同的当事人。游客并不参与餐饮合同的签订,不是合同的当事人2、第三人只享有权利,原则上不承担义务。游客在餐饮合同中仅享有由饭店提供的餐饮,而不需对饭店为给付。若游客与饭店为给付,则构成了另一个游客与饭店之间单独的合同,与上述的餐饮合同无关。3、利他合同具有无因性。旅行社无需表明其与游客的关系,而旅行社与游客的关系对餐饮合同无影响。4、第三人享有独立的请求权。游客可以对饭店提出按合同约定标准为给付的权利。。5、事先不需征得第三人的同意。当游客在与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成立意味着游客接受旅行社事先安排的餐饮标准。可见,从饭店与旅行社签订的餐饮合同角度看,该餐饮合同又属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当债务人履行义务不符合要求,第三人可否向债权人追究责任?这一问题本身存在争议。在《科兵论合同》中,将受益第三人分为:受赠受益人和债权人受益人。[7]有种观点认为:受赠受益人与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债权人是一种单纯的受益关系、第三人无需支付对价,在这种情况下不享有向债权人追究责任的权利;债权人受益人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债权人存在合同关系,则债权人受益人可以向债权人追究责任。游客是旅行社和第三人合同中的受益人,游客与作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债权人的旅行社存在合同关系,游客属于债权人受益人,因此游客可以向旅行社追究责任。这样游客作为旅游合同的主体和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受益人双重身份所享有的权利也避免了冲突。旅行社将其部分旅游合同义务由第三人代为履行的部分,旅行社仍应承担合同责任,除了旅行社具有法定的免责或减责事由外。另外,在构成侵权的情况下,游客可依据侵权责任的规定,独立于旅游合同,选择追究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在请求权竞合的情况下赋予游客选择权,达到保护游客权益、避免累诉、贯彻效率经济原则的目的,有效的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游客的利益。其他的第三人负担合同可依照上面陈述理由予以解决。

总之,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旅游业的立法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工作是在理清各方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均衡保护各方的利益,完善立法促进纠纷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定型化旅游契约的司法控制》《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试论旅游纠纷的法律适用》自《旅游学刊》2005年第1期高圣平、刘露

3《民法》〉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4《科宾论合同》(一卷版)下册a.L.科宾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5翁炎英《我国旅游合同研究回顾与展望》旅游合同2002(12)

6刘璐《旅游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法律适用2003(12)

7马勇主编.旅游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孙森焱.旅游契约之研究[J].台湾:东吴大学法律学报,1998,(1),p.3.

9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Z].法律出版社,1991.p.733.

[1]【作者简介】翟剑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2]《定型化旅游契约的司法控制》《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七册,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定型化旅游契约的司法控制》《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七册,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试论旅游纠纷的法律适用》自《旅游学刊》2005年第1期高圣平、刘露

[5]《民法》〉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德山教授讲义

[7]《科宾论合同》(一卷版)下册a.L.科宾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旅行合同篇7

【关键词】合法权益;旅游法;旅游合同;旅游保险;精神损害赔偿

一、引言

伴随着始于1999年“十一”黄金周的出现,居民的旅游热情充分释放,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大众消费的重要选择。以假日旅游为标志,我国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强国,旅游消费者,成为了我国最为庞大的消费群体。

三十年磨一剑,几番动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终于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旅游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旅游业全面进入了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对中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旅游立法新的里程碑,为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权益、规范旅游市场提供了法律保障。

旅游者作为旅游消费活动的重要主体,是一种具有旅游特性的消费者,有着不同于普通消费者的诸多特点。一方面,由于旅游者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了解自己在旅游活动中享有的基本权利,更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客观上就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1]。另一方面旅游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吃、住、行、游、购、娱这几个环节当中设陷阱,侵犯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致使旅游市场秩序紊乱,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旅游者的概念

2013年10月1日公布的《旅游法》中明确使用了“旅游者”这一概念,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收服务,其权益受到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可以将旅游者定义为从旅游市场购买、使用旅游商品和接受服务,满足其旅游需求的个体。

旅游者,首先,是一名消费者,具有一般消费者的属性。但是旅游者与普通消费者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消费对象,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对象是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旅游商品和服务。旅游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与一般的商品不同,他们绝大多数只能感受到,而不可触摸,如阳光、沙滩、自然景观、服务等[2]。这就决定了旅游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1、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概念

所谓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的利益。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其有效实现是消费者权益从应然状态转化为实然状态的前提和基础[3]。

根据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定义为:旅游者依照旅游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要求对方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而给旅游者带来应得的利益。旅游者合法权益是受国家旅游法律、法规或有关制度所保护的,不能被非法侵犯的权利或利益[4]。

2、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内容

旅游者当然享有一般消费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这部分合法权益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内容和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合同所约定的内容;此外,旅游者还享有其所特有的合法权益,即《旅游法》所规定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结合《旅游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合法权益内容,可以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内容分为物质层面的合法权益和精神层面的合法权益。

物质层面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权、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安全保障权是指旅游者在购买、使用旅游商品或者接受旅游服务时,应该享有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侵害的权利,在人身和财产遇到危险时,有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利,这是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知悉权,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依法应该享有的了解其购买、使用的旅游产品或者接受旅游服务的有关真实情况的权利。自主选择权是指旅游者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意愿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的权利。依法求偿权是指旅游者在购买使用旅游商品或者接受旅游服务时因为人身、财产权利受到损害时而依法或者合约而享有的要求旅游经营者赔偿的权利。依法求偿权是一种救济性的权利,当旅游者的其他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可以要求进行物质和精神赔偿,以弥补消费者的所受到的损害。

精神层面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得到尊重的权利[5]。

三、我国旅游者合法权益的缺失现状

(一)格式化旅游合同的制定缺乏公平性

旅游合同是旅行社提供旅游服务,旅游者支付费用的合同。随着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合同的适用范围日益扩大,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最重要的交易方式。因为在交易过程中,与旅游经营者交易的是人数不确定且为数众多的旅游消费者,与之通过个别磋商而缔结旅游合同,这在事实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交易的大量存在,逐个商榷缔结旅游合同,必然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大量增加,是极为不经济的。事实上,在旅游市场交易中旅游者与旅行社订立的旅游合同大多数是旅行社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订好的格式合同,由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就旅游合同细节进行商讨共同拟订旅游合同的情况少有发生。然而在实践中,旅游业者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常常制定出不公平、不合理条款,造成双方当事人合同利益失衡,甚至出现了“霸王条款”,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游格式合同并不能真正反映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真正意思,格式合同给予接受方的机会只有两种:要么附和,要么拒绝[6]。因此,格式化合同也就成了旅游经营者侵害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武器,这对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二)旅游保险制度中旅游意外险的缺失

旅游活动中存在着风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不受人控制的自然灾害,第三方的故意或者过失行为都可能对旅游者带来危害,引发旅游安全问题。当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时,很有可能因为由于伤害发生在旅游者不熟悉的旅游目的地而给索赔造成很大的麻烦,不利于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旅游保险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是一种实际而且理想的方法,能够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补偿。

我国目前的旅游保险制度主要体现在2001年5月15日颁布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其第2条规定:“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是旅行社根据旅游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用,保险公司对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活动中,致使旅游消费者人身、财产遭受的损害应当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承担赔偿险金责任的行为。”但是这种责任险承包的主要是旅行社因自身的过失而对游客造成的损失。但是上述因旅游者自身原因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引发的意外风险,旅游社和保险公司是不负赔偿责任的。从印度洋海啸到汶川地震,不可抗力使得游客的伤亡得不到任何的赔偿。这就需要旅游意外险来填补旅游责任险的空缺。同时,近年来自助旅游者不断增加,在现行的旅游保险制度下,自助旅游者不能投保。使得这样一个旅游者群体处于保险的真空状态之下,无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旅游者保护相关法律中的缺失

旅游消费是一种以精神消费为重点的消费,旅游者付出一定的旅游费用从事旅游活动,其最大的目的就是在于精神层次的享受。因此,旅游者权益保护需要更多的关注旅游者的精神权益。对旅行社违约行为给旅游者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可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旅游消费精神损害赔偿存在法律空白。针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在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旅游消费引起的精神损害却并未被列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甚至是否定旅游精神损害赔偿,这样,对于精神消费占很大比重的旅游消费而言,是不利于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

四、建立和完善旅游法律体系,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一)通过规范旅游格式合同,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格式化合同,是旅游合同的发展趋势[7]。因为在交易过程中,与旅游经营者交易的是人数不确定且为数众多的旅游消费者,与之通过个别磋商而缔结旅游合同,这在事实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交易的大量存在,逐个商榷缔结旅游合同,必然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大量增加,是极为不经济的。所以,对于旅游格式合同,不应对其予以禁止,而是应该从立法和司法上进行规制,以使格式合同更好的体现公平和正义,更好的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旅游法》第57、58条明确规定,“旅行社组织和安排旅游活动,应当与旅游者订立合同”,“包价旅游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旅游法》将旅游合同明确为旅游服务合同,对于旅游服务合同订立的主体、合同的内容、合同的订立、包价旅游合同、旅行社和旅游者的权利义务等都有了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旅游服务合同的格式化,完全可以根据《旅游法》对于旅游服务合同的相关规定,用法律条文对格式化的旅游合同进行统一规范,再根据各自旅行社和当地旅游业的不同实际情况,拟定不超出法律范围内的格式化合同文本。既使其发挥高效节俭的优势,发挥它本身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又要使其体现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保护格式合同相对方的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使其成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和旅游者自身权益的保障。

(二)保障旅游安全,完善旅游保险制度

正如上文所述,旅游保险制度存在着旅游意外保险的缺失。现行《旅游法》仅在第六十一条中规定“旅行社应当提示参加团队旅游的旅游者按照规定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旅游意外保险是指旅行杜在组织团队旅游时,为保护旅游者的利益,以投保人的名义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一旦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由保险人向旅游者支付保险金的保险行为。通过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双管齐下的办法,会使旅游者的权益得到更可靠的保障。一方面,由旅行社责任险来保障旅行社因其自身的过失而对游客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由旅游意外险来保障因旅游者自身原因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引发的意外风险,减轻旅游者因此而造成的损失程度。此外,关于自助旅游者的投保问题,必须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他们旅游意外保险的投保权,更加切实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旅游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旅游者而言,旅游合同是他们获得旅游服务实现其精神享受和个人独特审美体验过程的重要手段,旅游的本质是什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冯乃康就提出“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取精神享受为指向”[8]。因此,旅游合同应当以精神利益为核心来制定。由此,笔者认为,应该在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同时,对旅行社违约行为给旅游消费者造成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也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针对我国立法上的缺陷,笔者建议在将来的立法中将旅游者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纳入法律范围,对旅游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要件、赔偿额度做出适当、合理的规定[9]。而关于旅游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参照侵权法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根据侵害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以及侵权人的获利情况等因素确定[10]。同时,还可以参照消费者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制定相关旅游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五、结语

旅游者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其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弱势群体,在旅游过程享有多方面的特殊的旅游权利,必须予以充分的关注和保护。随着旅游消费的普遍开展,正确及时解决旅游纠纷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中心。只有充分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冬娥.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论要[J].求索,2004(07).

[2]曹扬.浅谈我国旅游立法滞后对旅游业的影响[J].旅游科学,2000(2):34.

[3]杨紫.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4.

[4]焦承华.旅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212.

[5]仇书勇.旅游者权益保障简明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6]王军:美国合同法案例评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133.

[7]唐孝辉.旅游合同相关问题思考[J].前沿,2003(7):88.

[8]冯乃康.中国旅游文学论稿[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旅行合同篇8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合同第三人旅游者权益中国

作者简介:杨庆庆,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60-02

在旅游合同中,第三人的存在实属常态。事实上,旅游产品并不是旅行社企业独立提供实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旅行期间旅游者会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多个环节,这些都需要其他主体协助完成。这些主体就是本文所称的旅游合同中的第三人。明确第三人制度在旅游合同中的地位对于旅游合同以及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均具有重大意义。

一、旅游合同和第三人制度

在旅游合同法律关系中,基于等价或者对价交换,旅行社企业同旅游者之间建立起最基本的法律关系。由于旅行社无法亲自提供的旅游所涉各个环节中的某些服务,便会与旅游者约定另由合同外的第三人,也就是某些专业服务主体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这些专业服务主体并不是旅游合同的当事人。

专业服务主体为什么会根据旅行社企业的相关安排,为旅游者提供约定的服务呢?专业服务主体作为旅游合同之外的第三人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存在未直接从旅游者那里获得价款的利益缺口,而这是通过旅行社企业同专业服务主体之间的业务合同进行补充的。www.133229.Com换言之,即在旅行社企业同专业服务主体之间存在着这种补偿关系,使得专业服务主体愿意听从旅行社企业的安排,为旅游者提供约定的服务。

而在业务合同中,旅游者则是旅行社企业与专业服务主体在业务合同中约定由专业服务主体向其提供具体相关服务的第三人。目前,我国相关法律中关于向第三人履行合同中要求债务人执行合同的权利还不明确,因此旅游者与业务合同中作为第三人向专业服务主体提出请求提供服务的相关权利还不明朗。而旅游者与专业服务主体的关系就是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的关系,一方接受服务,另一方提供服务。

专业服务主体是实际向旅游者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旅游服务项目的主体,然而旅游者却不可以依据旅游合同直接制约该专业服务主体,即旅游合同的第三人,而只能是向旅行社企业行使权利,因此完善对旅行社的监管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从业务合同角度看,旅游者作为第三人直接要求专业服主体行使的权利存在争论。从旅游实践来看,虽然游客作为第三人的请求权即便可以从逻辑上能得到肯定与支持,可是从实践上看会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如果给了游客此等权利,就很可能在旅行社与专业服务主体之间产生相互推诿的现象。

二、合同履行同第三人责任

合同成立是为了实现双方共同约定的权利,这些权利的实现是依靠债务人对债务的履行,这是履行合同的常态。可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为了达到合同目的,债务人能够通过合同以外第三人的实际履行来实现合同目的。而对于旅游合同而言,它的履行除了需要作为债务人的旅行社实际履行以外,同样还需要交通、餐饮、住宿等专业服务主体作为第三人来履行才可完整的实现。而第三人若是拒绝履行或是履行瑕疵就很有可能导致旅游产品出现问题和纠纷。因此,第三人需要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形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旅行社企业约定由专业服务主体提供旅游合同相关具体服务时,如果专业服务主体提供的服务出现瑕疵或是迟延,甚至是拒绝提供服务的话,那么旅行社企业都必须承担旅游合同的相关违约责任。

从合同履行的意义上而言,旅行社寻找的专业服务主体是辅助履行旅游合同债务之人。这是由于旅行社企业是旅游合同的债务人。旅行社企业需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专业服务主体仅仅是按约定替代旅行社企业完成其中某一项或多项服务的提供者。即便是出现了诸如不完全履行、履行迟延或是拒绝履行等情况,也不能基于旅游合同承担违约责任,而应该根据业务合同的约定来承担相应责任。

因此,从保护旅游者权益的角度而言,对于旅行社企业同专业服务主体之间的关系我国法律应当明文规定,以有效预防他们之间这种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形出现。

在专业服务主体提供具体服务时,还可能出现伤害给付等状况,比如,运送途中有旅客受伤,住宿时财务丢失,就餐时发生食物中毒等等,这些都是在服务中对旅游者的人身或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害。对此,旅行社必须承担违约责任。

然而,这时具体服务主体就不可以只根据业务合同对旅游企业承担责任,还应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直接对旅游者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我们看到在新的《旅行社条例》第37条有这样的直接规定,针对接受旅行社企业委托的服务企业如果由于故意或是重大过失而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那么应与接受委托企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然而,在这一条文中只将接受委托的企业限制在旅行社企业,而没有扩展至餐饮、交通、住宿等服务企业,这样就导致存在更大范围的侵害可能,因此在这一条的适应主体范围上我们认为必要进行扩展,以真正地保护旅游者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以及在遭受侵害时有相应的救济途径予以保障。

转贴于中国http://

三、保护旅游者权益是社会和谐的本质体现

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主题,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和谐旅游环境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和谐旅游环境应该成为相关经营者的社会责任。然而,事实上旅游者同旅游产品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了构筑和谐旅游环境所遭遇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是旅游产品提供者通过违反旅游合同损害旅游者权益,从而获得更大自身利益。

因此,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切实维护旅游者权益已经成为旅游价值观转变的需求,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是旅游各方面全方位提升质量的重大保证。中国

旅游者是整个旅游活动的主体,他们参与到旅游活动这个过程中来,是为了得到好的放松机会,获取精神上的改善。可是,如果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企业为了获取自身的短期利益,而不关注保护旅游者的利益,这样不单单会影响旅游者在精神层面愉悦的程度的获取,还可能加深旅游企业同旅游者间的矛盾,会令旅游者对旅游行业失去信心,影响旅游者下次再投入旅游活动中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旅游业的正常发展,而和谐旅游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四、旅游者权益

如要切实维护好旅游者主体的权益,确保旅游者的主体位置,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旅游者权益进行保护。

当然,维护旅游者权益,应力求协调平衡旅游者同旅游产品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在使旅游者权益获得维护的同时,也要维护旅游产品提供者盈利的合理空间。

(一)违约时的请求权

对于旅游消费而言,由于旅游给付内容存在多样性,旅行社无法做到事必躬亲,所以在旅游合同中,由第三人协助合同履行的现象也就非常普遍,这包含旅行社同运输公司签订的旅客输送合同,与酒店签署的旅游者住宿合同、餐饮供应合同等等。若是由于运输单位、酒店等第三人的行为而导致旅行社旅游产品的给付瑕疵或者完全违约,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旅游者能否向第三人行使请求权呢?

我们看来,对于旅游合同之外的第三人的行为所导致合同履行不当,应该承认旅游者可拥有的第三人的诉权。在旅游合同中的内容是旅游者给付价金,而可受领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给付,在旅游合同中,旅游者是债权人,而第三人侵害旅游债权,那么都可成为侵权行为。因为这类侵权行为在实质上是对旅游合同自身的损害,而不是针对旅游合同所发生或转移的权利的伤害。 尽管旅游合同本身是具有相对性,可是旅游合同也是对旅游者所给付的价金同所受领的旅游给付造成一般财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具有财产成分,对于第三人而言不得损害它。债权是法律所维护的权利,若是不对其保护而任由第三人损害,那么旅游者的期待利益必定将无法实现,旅游交易秩序也就将无法维持。所以,旅游者可以当第三人为瑕疵给付或是违约行为的当时就能主张权利。

(二)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权

旅游者出游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让自己享受轻松、快乐,放松心情。若是在目的根本无法达到,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违约行为理应得到赔偿。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重视旅游活动中的财产利益是否受到损害,而往往忽略了精神利益所遭到的损失。旅游者向旅行社支付钱财,是为了得到约定的服务而获得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可是,若是旅行社出现违约,使得旅游者的目的受到损害,那么对于旅行者来说,他们损失的仅仅只是付出的钱财费用吗?当然不是,还有合同未旅行而使得精神状态未达到预期目的利益损失。

因此,对于旅游合同中精神损害的赔偿,也正是对预期利益的保护。如果旅游合同中精神伤害要得到支持,就必须得到理论上的根据。

在我们看来,支持旅游合同精神伤害赔偿的正当性理论基础是完全赔偿原则。此项原则属于赔偿制度中的最高原则,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而导致受害人遭遇的完全损失都应该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

在事实上,当旅游者没有达到期望值时,所受到的损害包含有物质方面的损害,还有精神方面的伤害。在民事责任制度中,其追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目的是将损害、或者伤害还原到发生之前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不单单指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的。我们说和谐的重点是协调二者的利益关系。而不断完善旅游者在旅游合同履行过程中自身权利的维护,将有益于和谐旅游环境的建立。

转贴于中国http://

(三)替代权

旅游合同从签订到执行可能会有一定的时间,而如果在此期间出现了旅游者根本无法估计的情况,比如单位突然有紧急事情、疾病等,那么肯定会导致旅游者无法亲自执行合同。若是选择解除合同,那么势必需要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其实放弃旅行,对旅行者而言损失更大。此时,若是请求其他人替代,只要符合这次旅游性质,以及某些特殊要求,那么对于旅行社的利益也同样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若是同意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来代替旅游者,那么不但能令旅游合同顺利继续执行,而旅行社也可获得预计的利润,同样能够避免双方还要陷入复杂的价金返还、损失赔偿的过程。中国

替代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依旅游者的单方面意思表示即可。代替的第三人与利他合同中受益人相似,只要旅游者告知旅行社就可以,这样旅游合同中,代替人就成了合同相对人,旅行社就应当向代替人履行合同义务。

当然,旅游者也不可滥用替代权,为了避免这样的行为发生,应对该权利施以限制。我们认为,应对替代权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规定:

第一,旅游合同中无相反约定。即旅行社与旅游者在订立旅游合同时可以通过协商约定排除替代权的适用,如果没有约定则被视为不禁止代替,旅游者可以行使替代权。

第二,对主体的限制,应分为两大类:一是对旅游者的自身身体素质、技能或者是经验有特殊需求的不能代替。比如:攀岩、探险、漂流、滑雪等不能任意代替。当然,代替者的身体状况应确保可参加基本的体力活动。二是法律法规对代替人有限制的。比如:被禁止出境者却参加出境游等、被取保候审等。

第三,若是因为第三人的代替而耽误整个团队的行程,比如:出境游需补办签证,那么则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那么旅行社可以拒绝。中国

参考文献:

[1]张蔚.关于旅游合同的特征与我国合同法的完善.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旅行合同篇9

一、旅游格式中的霸王条款的内含及存在范围

旅游格式合同中的所谓霸王条款,法定称谓即不平等格式条款,主要是指使用格式合同的旅游行业或一些旅游经营者利用旅游行业上的垄断地位或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

签订格式合同可以节省时间,有利于事先分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合理经营,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不必耗费精力就交易条件讨价还价。但格式化旅游合同中也常出现一些损害旅游消费者利益的不公平条款,我们称之为霸王条款。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旅游格式合同的控制。

存在范围主要有以下:

1.病伤自理。例:乙方(消费者)因病发生费用自理;如遇意外事故造成乙方伤害的.甲方负责通知保险公司立案,同时协助保险公司调查核实,以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为限,甲方不承担任何保险公司赔偿的保险金额以外的费用。

2.在外不理。例:因交通运输、酒店等非旅行社自身原因所致的质量问题,并已积极协助旅游消费者追究有关经营者,免除旅行社责任。

3.意外不管。例:如遇旅行社不可控制因素(如塌方、塞车、天气、航班延误、车辆故障等原因)造成行程延误或不能完成景点游览,旅行社不承担责任。

4.改期不赔。例:此线路如不成团,我社将提前两天(含出发当天)通知改期、改线或全额退回团款,不作任何赔偿。

在现实生活中,零星的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临时订立一个旅游合同的现象并不普遍、也不典型。我们常见的旅游合同,是由旅行社事先制作、并公开展示于营业场所、图文并茂的行程路线资料或行程表。这些资料应视为旅游合同,具有要约的广泛性、持久性和细节性,条款的单方事先决定性和不变性。旅游消费者往往只能概括地表示接受或不接受。而决定参加某一特定行程的旅游消费者交付费用时所持有的缴费收据或发票可视为合同的书面凭证或证明。

二、旅游合同霸王条款的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在旅游业实践中,较为普通的做法是,游客与旅行社订立的旅游合同都是由旅行社预先设计策划好的线路行程,其具体内容有:价格、旅游、路线、景点、天数、餐宿标准、交通工具、经营者的免责事项,等等。作为旅游消费者,很难就合同里的具体条款与旅行社进行平等协商,导致旅游格式合同中存在大量的霸王条款。其主要表现在:

1.病伤自理之例分析评述:《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旅行社将自己的赔偿金额限定在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内,如旅游者损失超保险最高赔付金,超出部分将得不到赔偿。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方式,但旅行社不能把所有责任都转移给保险公司,旅行社不能免除自己因侵权或者违约要承担的其他民事责任。

2.在外不理之例分析评述:《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该法第112条还规定,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旅行社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自己指定的交通运输、酒店、购物点等有审查注意义务。如果旅行社指定的服务存在问题,即表明旅行社未尽到审查注意义务而存在过错,旅行社应该对此承担赔偿责任。

3.意外不管之例分析评述:在旅游合同关系中,旅行社和游客是完全平等的民事主体,根据《合同法》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二者权利、义务应对等。当遇到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行程变更、延误时,只规定游客一方承担损失,显失公平。另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可以免责的不可抗力因素仅限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而上述塞车、天气、车辆故障等不属于不可抗力范畴,不能成为旅行社免责的理由。

4.改期不赔之例分析评述:《合同法》规定,除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变更合同外,合同的变更需经双方协商一致。该条款扩大了经营者单方变更合同行程内容的权利,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生效后,如需变更或解除,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均应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如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就构成了合同违约。同时,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实行的是严格责任原则。所谓严格责任,又称无过错责任,即当事人只要不存在自身过错和不可抗力等法定的免责事由时就应当为自己的任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从以上订立旅游合同的整个过程看,旅游消费者根本不可能也难以与旅行社就每一条款进行磋商、交涉和讨价,他们之间的强弱地位截然分明。因为消费者面对同一旅游经营者来说根本没有周旋的余地、没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的是,对旅行社已事先准备好的旅游合同(行程表)在接受和不接受之间作出选择的决定。表示接受的,就得接受合同的全部内容,没有协商、变更的空间。

三、旅游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产生的成因分析

旅游格式合同在让经营者和消费者方便交易的同时,其中的霸王条款也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旅游行业更是由于其行业的自然垄断特点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之首,其根本原因是:

1.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在市场转型期间,计划经济特征依然存在。论其突出的表现:一是在法律上赋予旅游行业的垄断权还相当多;在经济上有事实上优势地位的企业和组织与行政权力相结合,使得旅游单位成为了特殊的民事主体,因而旅游格式合同中存在许多不公平条款。二是我国旅游行业均分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旅游行业至今仍采取政企合一的管理方式,旅游提供服务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远较消费者大得多。所以,这些不公平合同条款不仅未受到控制,反而出现日益合法化的趋势。

2.格式合同特征的影响。旅游格式合同的使用过程伴随着霸王条款的产生。所谓格式合同,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格式合同是当事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且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又称为定式合同、标准合同等。使用格式合同容易产生不平等条款主要是由格式合同的特征决定的,格式合同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条款的不可协商性。格式合同的使用者预先将自己意志表示为文字,与之缔结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只能对之表示全部接受或全部不接受,而没有与之就合同的个别条款进行协商的余地。

3.地位不平等性的影响。优势经济地位是霸王条款产生最主要的客观基础。格式合同的使用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格式合同的使用者占有优势的经济地位,而这种优势地位又来源于格式合同的使用者在法律上或事实上的垄断。事实上的垄断,是指经营者经济上的强大优势,使其在该行业或该领域中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经营权。旅游行业,由于有地方巨大资金支持,从而使得游客对该领域的经营不敢问津,而使少数经济实力强大的财团控制了该行业,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垄断。法律上的垄断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的规定而对某些特殊行业或领域拥有的独占经营权旅游的垄断经营权。

4.传统消费理念的影响。旅游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人,但由于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法律知识的淡薄,人们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习惯于你怎么规定,我怎么消费,自我保护意识很弱,有的甚至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也不知道如何保护,有的旅游消费者虽然知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但出于时间、精力以及费用过大等原因也不走诉讼的途径,这就无形中对旅游合同霸王条款产生及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其成为社会公害,造成市场交易的不公平。

上述可以看出,我国旅游行业建立的过程中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本行业更是没有竞争,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许多应由企业通过订立一般合同进行的交易而由某些行政机构制定规范表现出来,形成条块分割。借助垄断强买强卖,格式合同成为维护行政商业垄断排斥竞争的工具。

四、构建整治旅游格式合同霸王条款机制建议

旅游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其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赖于示范合同文本等外部力量,其结果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出现旅行社和消费者双输的局面。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旅行社的经营特点出发,从理论层面上、技术层面上、操作层面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1.应当加快旅游立法进程。我国旅游立法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行动。1985年国家旅游局起草了旅游法草案,至今已至少15次易其稿。进入21世纪后,又起草了新的法律草案。可以说,旅游立法已经走了一段不算短的历程。近10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就旅游立法还在频繁提出议案。然而,旅游立法又是一个多层级、全方位发展过程。国家立法涉及到以下几个层次的法律法规:一是完善旅游大环境的法律。这类部级大法的重点是解决旅游发展的法治大环境问题。涉及到的主要法律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保险法、食品卫生与安全法等。二是加快制定旅游法。旅游法是规范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实体法和部门法。同时,该法作为规范旅游业的宪法,还要为旅游单行法、国务院旅游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旅游法规提供立法依据和指导。所以,旅游法对旅游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强化行政监管。旅游业是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行业,涉及部门较多,立法难度大,执法难度更大。因此,更需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强化旅游、工商、价格、财政、交通、公安等部门的行政监管职能。各有关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分工,落实措施,通力合作,共同把整治旅游市场工作做好。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出台有关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方案、办法和制度;适时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负责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认真受理旅游者投诉,依法查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在各种媒体上的旅游广告进行监测,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查处旅游行业的商业贿赂、低于成本价经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无证照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

价格主管部门:查处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指导旅游行业加强价格管理工作,查处以低于合理成本进行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指导旅游行业构建旅游价格诚信体系,在旅游行业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

财政部门:加强旅游企业财务制度监管,t督促旅游企业建立公对公佣金制度。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客运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客运车辆的经营行为,确保合法经营的旅游客运车辆在省内营运畅通。

公安部门:开展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加强旅游区巡逻防范,查处涉及旅游行业的各类治安及商业贿赂案件,保障政府行政执法的正常开展。

综合整治旅游环境,一要加强领导,确保整治活动有序开展,达到预期目的;二要明确责任,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任务,做到定责任人、定完成时限、定工作进度,精心操作、务求实效。三要克服只顾短期和局部利益、忽视长远和全局利益的错误倾向,统筹兼顾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3.加快建立旅游信用机制。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诚信是企业进行商业活动的必备要素。可以说,诚实守信是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根的企业必然选择。而作为提供旅游服务等无形产品的旅游市场,其诚信问题尤其突出。在市场机制尚未健全、法规体系不完善的今天,旅游市场充斥着欺诈假冒伪劣的丑行,诚信经营的理念受到严重的挑战,这不仅破坏了旅游市场秩序,也严重影响了旅游市场中合法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交易热情与消费热情,物与物、面对面的交易都受骗上当,防不胜防,在旅游市场中提供无形产品的旅行社等企业岂不是更让人质疑?可见,现在的商业信用问题是阻碍旅游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建立旅游营销信用保障机制,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障碍。但是,诚信是旅游营销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建立旅游营销的信用保障机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加快形成旅游业的自律机制。自律机制是调节旅游市场的重要途径。加强行业自律是旅游协会的重要职责,也是搞好旅游市场整顿规范工作的重要内容。旅游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力度,搞好行业自律,树立旅游行业良好形象。

要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各专业分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和特点,尽快组织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和规定,加强行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促进旅游行业规范发展。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特点,由协会各专业分会分别研究制定旅行社行业、旅游饭店行业、旅游景点景区行业、旅游商品纪念品行业、旅游购物行业等自律公约和规定,约束旅行社、旅游宾馆、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商品纪念品、老年旅游、旅游购物、旅游车船、导游行业、旅游教育等行为规范,促进行业在合法经营,遵守旅游市场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制定一些适合自身特点的自律要求,加强行业自律。

旅行合同篇10

[关键词]旅游合同;旅游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

[作者简介]徐祖林,湖南理工学院政法学院教授,湖南岳阳414006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8-0108-05

旅游既是一种时尚,也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旅游业则在提升国民幸福指数、拉动关联产业、增加就业人口、缩减区域差距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我国旅游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旅游活动所呈现的主体大众化、方式多元化以及区域国际化发展态势,以及旅游合同区别于普通合同的法律特性,导致了实践中旅游合同争议的大幅攀升,这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我国亟待建立一整套专门的旅游合同法律制度,以规范旅游合同行为,确保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对此,现行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已表现出高度的非适应性。

在旅游合同法律制度中,旅游违约责任制度无疑处于核心地位。正如德国学者althulvonme-hren所说:“合同作为一种制度不仅被限定由当事人之间通过订约而实现其私人的目标方面,而且应确定在一方违约后的责任方面。”旅游违约救济既是旅游合同法律制度所要达成的重要目的,也是旅游合同法律制度的一个中心展开点。本文系统地探讨旅游违约的概念与法律特征、旅游违约的主要形态、旅游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旅游违约责任的范围等问题,以期裨益于旅游合同法律制度的构建。

一、旅游违约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须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没有概念,我们便无法将我们对法律的思考转变为语言,也无法以一种可以理解的方式把这些思考传达给他人。

(一)旅游违约的概念

旅游违约,是指作为旅游合同主体的旅行社和旅游者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依法承担旅游违约责任的行为。

首先,旅游违约以存在合法有效的旅游合同为前提。一般观念认为,旅游合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旅游合同是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不仅包括旅游者与旅行社订立的旅游组织和旅游代办合同,还包括旅游者为实现旅游目的,单独与运输业者、住宿业者、餐饮业者、旅游商品经营者以及旅游资源经营者等订立的协议;而狭义的旅游合同是指“旅行社提供旅游服务,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的合同”,即它只包括旅游者与旅行社订立的旅游组织和旅游代办合同。在旅游合同法律制度的构建中,广义旅游合同概念显然是不可取的。具备整体和鲜明的法律特征,是旅游合同获得法律特别调整的根本依据。旅游者单独与运输业者、住宿业者、餐饮业者、旅游商品经营者以及旅游资源经营者等订立的各项协议,并无法律上的整体共性,同时亦与其他主体订立的此类合同并无法律属性差异,因此只需遵循合同法一般规则即可,没有进行特别立法调整的必要。

其次,旅游违约的主体是具有旅游营业资质的旅行社以及与之缔约的旅游者。有学者认为,某些未取得旅游营业资质的法人与自然人,其与旅游者订立的关于旅游服务的协议也应纳入旅游合同范畴,其违反义务的行为亦属旅游违约。笔者不以为然,理由为:第一,旅游经营许可证制度是旅游市场的准入制度,可将劣质经营者剔除在外,从而净化旅游市场,更高程度的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如依该学者意见,则旅游营业许可制度形同虚设,旅游市场将遭受黑市的严重冲击。第二,未取得旅游营业资质而与旅游者订立旅游服务协议,属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合同自当无效;如有损害当事人须依合同法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而非违约责任。法律不能对受害者无条件宽容,而必须诱导其理。如果旅游者明知或者应知对方没有营业资质,仍与之缔约,则法律对他(她)只提供有限保护也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旅游违约是旅游合同主体违反旅游合同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的行为。旅游违约的实质,在于旅行社或旅游者背离受法律保护的旅游交易计划,未能给付或完整给付对方合理期待的结果或行为,以至于其在交易中的付出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旅游合同主体所违反的合同义务,大部分源自合同条款的明示,少部分源自旅游业惯例、合同事项的自然属性,或者旅游法律法规的默示。旅游违约行为,既具有道德上的可非难性,也具有法律上的可归责性。

(二)旅游违约的法律特征

首先,旅游违约具有主体身份方面的特殊性。旅游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为具有经营者身份的旅行社,另一方则是具有消费者身份的旅游者。出于对实质正义的追求,法律必须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旅游者提供更多保护。旅游违约责任制度应注重在违约认定标准、违约责任免责条件、违约责任方式和范围等方面,对旅游者相对宽容,而对旅行社相对严格,整体上更加强调对旅游者合法利益的保护。

其次,旅游违约具有实践形态方面的多样性。在旅游合同中,除旅游者义务相对简明外,旅行社的合同义务既有结果债务也有手段债务,既有作为义务也有不作为义务,既有财产义务也有人身义务,既有独立义务也有综合义务,形态结构极其复杂。与之相应,旅游社的旅游违约形态也具有极其复杂的形态结构,并以此成为旅游违约责任制度规范的重心。

再次,旅游违约具有损害结果方面的精神性。毫无疑问,旅游者与旅行社订立旅游组织合同,其目的在于收获旅程中的快乐和精神满足,旅游者在旅游组织合同中的期待利益主要是精神利益,而非物质利益。因此,旅行社违反旅游组织合同,给旅游者造成的损害主要在精神层面,其违约损害赔偿也应当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

最后,旅游违约还具有法律责任方面的竞合性。大量旅游违约行为同时亦构成侵权,二者呈互相交织状态。在此情形下,受害人可以选择违约之诉或者侵权之诉。但在笔者看来,无论原告以何种案由提讼,其审判结果应具有同一性。尽管在法律上区分违约之诉与侵权之诉是非常必要的。但针对同一损害行为,法院区分原告提起的是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从而判决不同的损害赔偿,依然是荒唐可笑的,它严重冲击了我们确定不移的正义直觉。

二、旅游违约的主要形态

在旅游合同中,旅游者违约的主要形态包括未依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额和方式支付旅游费用,未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以及违反正当的旅游团队纪律等。因其简明故本文不予展开,以下为旅行社旅游违约形态进行界定。

(一)违反旅游广告

旅行社主要通过旅游广告推销自己的旅游产品,旅游者也主要依赖旅游广告以及相关的介绍、说明和资料等作出旅游决定,因此在旅游合同中,旅游广告具有非常特殊的法律意义。旅游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旅游者一经承诺即可成立合同,旅行社违反该广告白当构成违约,这并无疑问。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旅游广告的内容不符合要约规定,也可以通过合同的形成机制转化为合同条款,旅行社违反该广告同样构成违约。在合同实践中,当事人的提议在法律上是否属于要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提议究竟是对交易的描述说明,还是向对方立下的交易保证。如属于后者,则意味着当事人自愿接受了法律约束,对方可以接收提议而在该提议范围内形成合意。也许该合意并不足以构成一份独立的合同,但只要双方当事人最终缔约成功,又没有在最终确认合同时对这些业已形成的合意作出明确的修改,那么它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合同内容的一部分。旅游广告无疑也可视为这样一种提议。

(二)旅程设计缺陷及旅程组织过错

在旅游组织合同中,旅行社必须提供科学合理的、符合法定和约定标准的旅程设计,并对旅程设计予以合理的组织实施,以实现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从而换取旅游者货币对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旅程设计与组织实际上是旅行社的据以营利的“产品”,保证其品质的优良是旅行社在旅游组织合同中的核心义务,该“产品”不但要满足法定和约定的标准,还必须依照业内综合水准来看是科学和合理的。其中旅程设计不得存在不合理的缺陷,旅程组织也不得出现不应有的错误。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旅程设计的某些方面是旅游者在订立旅游合同时已经知悉的,旅行社仍不得以此作为旅程设计缺陷的抗辩,因为旅游者的此种知悉仅能使其对旅游线路和目的地产生朦胧的初步印象,不可能对其科学合理性作出准确判断,对此他(她)只能依赖于旅行社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外,由于旅游合同无法为旅程的所有环节设定检验标准,因此在很多时候,旅行社的旅程组织行为是否合格并没有确定的判断依据,只能结合旅游合同的具体目的,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予以判定。

(三)旅游给付瑕疵

旅游给付瑕疵是指旅行社未依合同约定的内容、品质、方式及秩序提供应由自身提供的旅游给付,以及未能确保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旅游给付瑕疵为旅行社违约的基本形态之一。在旅游代办合同中,它表现为旅行社未能合格完成旅游者委托的事务,未能为旅游者谨慎选择给付相对人,未能依旅游者指示处理委托事务,以及未能依诚信原则披露有关委托事务的重要信息(即一旦未曾告知就会造成旅游者重大损失的信息)等。在旅游组织合同中,该违约形态包括因旅行社原因旅游不能成行或者擅自转团,因旅行社原因导致行程延误或者擅自缩减旅游景点、变更旅游行程,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活动与服务档次低于合同要求,未能提供应由组团社提供的合格的导游服务,以及因旅行社自身原因未能确保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四)履行辅助人给付瑕疵

履行辅助人给付瑕疵是指旅行社选任的履行辅助人未能提供符合旅游合同要求的给付,以及未能确保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行为。履行辅助人给付瑕疵仅存在于旅游组织合同中,该违约行为的法律确认须区分两种情形:一是旅行社对履行辅助人的选任存有过失,则可认定旅行社有违约行为,这在学界已形成共识;二是旅行社已尽合理注意之义务,对履行辅助人的选任没有过失,可否认定旅行社有违约行为,对此学界存有争议。笔者认为,无论何种情形,旅行社均当以履行辅助人的违约为违约,同时也得以履行辅助人的抗辩为抗辩。理由如下:首先,在旅游组织合同中,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给付并非自我给付与他人给付的简单拼凑,而是由其负责配置与整合的给付整体。旅游者向旅行社支付了旅游给付的全部对价,购买的是旅游给付的整体而不是部分。换言之,旅游给付是一项“整体工程”,履行辅助人只不过是该项工程的分包人而已,旅行社必须对履行辅助人提供的给付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其次,由于履行辅助人的选任和相关合同的订立都是由旅行社完成的,因此由旅行社而不是旅游者向履行辅助人主张违约,更能合于逻辑地说服对方,更容易获取和提供相关证据,也更容易通过市场的力量影响和控制对方。最后,由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特征,也由于旅游者作为消费者的弱势身份,要求旅行社而不是旅游者参与语言不通或者是路途遥远的诉讼,明显要公平得多。

三、旅游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与当事人的合同期待,以及主给付义务的法律属性密切关联。合同在某种意义上被喻为当事人自我颁行的“立法”,当事人的合同期待被法律视为一种现时的价值加以保护。因此,研究违约责任主要就在于研究当事人的合同期待,如果当事人的合同期待在于某种特定的结果,则实现该结果为守约,未能实现该结果为违约,责任之承担不必问及当事人是否存有过错;如果当事人的合同期待在于某种合理的行为,则行为恰当为守约,行为不当为违约,责任之承担须依当事人是否存有过错而定。与之相应,合同债务亦有结果债务与手段债务之分。所谓结果债务,是指债务人在为给付义务时,须达到某种明确的效果或者取得某种特定结果的债务,如果债务人没有通过自己的给付行为达到此种效果或结果,则债务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所谓手段债务,是指债务人在为给付义务时,无须要达到某种确定的法律效果或者获得某种特定的结果,债务人在行为时只要尽到了一般理性人在同样或者类似的情况下达到的注意程度,则即便债务人的行为给债权人造成损失,债务人也不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当事人的合同期待为某种特定结果,合同主给付义务为结果债务时,违约责任当采严格责任原则;当事人的合同期待为某种合理行为,合同主给付义务为手段债务时,则违约责任当采过错责任原则。

具体到旅游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须区分旅游代办合同和旅游组织合同。就旅游代办合同而言,其实质在于,旅游者为了获得旅程中的某个由第三人提供的单项服务,以价金与旅行社进行的一个交换,该交换要求旅行社保证旅游者能够获得第三人关于指定单项服务的合理承诺。在旅游代办合同中,旅游者的主合同义务为价金之支付,旅行社的主合同义务在于保证旅游者获得第三人关于指定单项服务的合理承诺,但它不必直接为指定的单项服务负责。如旅行社与旅游者签订宾馆住宿预定的代办合同,一旦旅游者到达后,发现旅行社根本没有预定,或者预定宾馆的等级和预定房间的标准不符合合同要求,旅行社无疑要承担违约责任,但如果预定本身不存在问题,尽管宾馆服务不合格,旅行社也不必为此承担责任。可见,旅游代办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主合同义务均为结果债务,其归责原则自当采用严格责任原则。就旅游组织合同而言,其实质在于,旅游者为了获得一个完整的快乐旅

程,以总价金与旅行社进行的一个交换,该交换要求旅行社以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其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确保旅游者获得一个最完美的旅程。在旅游组织合同中,旅游者的主合同义务同样是支付价金,而旅行社的主合同义务既包括旅游整体给付的义务,即代办出国或出游手续、完成旅途运输、提供膳食住宿、安排游览项目以及提供导游服务等项目的秩序性和配套性给付,也包括旅游策划和组织的义务,它是围绕同一目标多项债务的整合体。从属性上观察,旅行社主合同义务既不是纯粹的结果债务,也不是纯粹的手段债务,而是二者的糅合体。如旅游整体给付中的办理出国或出游手续、完成旅途运输、提供膳食住宿、安排游览项目等显然属于结果债务,但提供导游服务和旅游策划和组织却属于手段债务。并且在主给付义务的整体当中,没有哪一种债务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因此可以认为,旅游组织合同违约损害的归责原则应为双轨制,亦即选择性地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和过错原则,不可一概而论。

四、旅游违约责任的范围

当事人有时在旅游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违约金或违约金的计算办法,此时违约责任的界定非常简单,但更多的时候当事人无法做到这一点,而是需要适用违约损害赔偿。此时法律面临的最大难题,莫过于旅游者损失的测度问题。在笔者看来,旅游违约损害赔偿当考虑如下内容:

(一)财产与人身损害赔偿

财产损害主要是指旅行社对旅游者所携带财物的损害,亦可包括旅游者对旅行社或履行辅助人财产的损害,其赔偿数额可依市场价值差异方法确定。人身损害则包括旅行社本身应负责的人身损害,以及连带履行辅助人应负责的人身损害,其赔偿数额依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方法确定。

(二)精神损害赔偿

旅游违约责任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者参加旅游的目的,在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旅行社的违约行为,极易导致旅游者合同目的落空,以至剥夺了旅游者依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利益。没有精神损害赔偿,就无法为旅游者提供完整和充分的救济,这直接背离旅游违约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期待利益原则。其次,旅行社违约行为引起的损害后果,一般很少体现为财产损失,更多的是诸如无聊、失望、惊恐甚至痛苦等方面的精神损失。如果法律对此不予救济,将导致旅游者所遭遇的大多数违约损害得不到赔偿。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更不符合现代民法关于对弱者提供特别保护的实质正义的理念。再次,旅游违约所致精神损害与侵权所致精神损害,对受害者所造成的心理困扰和人生影响并元不同,法律没有厚此薄彼的正当理由。最后,某些旅游违约行为本身就是侵权行为,旅游者如依侵权之诉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当然也能依违约之诉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这绝无法理上的论证障碍,即便依实在法禁止如此,也只是事实碰撞法律壁垒所致的“硬伤”,需要立法与司法技术的“医疗”。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旅游违约均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它首先要求该旅游合同具有明显追求精神享受的目的,如旅游代办合同的违约行为不得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其次,旅游违约所造成的精神损害必须达成足够严厉的程度,以至于不为绝大多数文明社区的普通民众所容忍。法律不可能在旅游者情感受伤的任何情形下都出面干预,对于旅行社一些轻微违约的行为,如食宿标准略有降低等,旅游者可以请求减少价金,不得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并且为了防范道德风险,旅游者所受的情感伤害必须是处在相同位置的普通社会民众所必然感受得到的。旅游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结合旅游者精神受损的实际程度、旅行社违约行为的恶劣程度以及旅游者支付的旅游费多少等方面因素确定。

(三)时间浪费损害赔偿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俗语用来描述旅游的特征非常恰当。旅游者支付金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向旅行社“购买”一段有意义的时光。旅游时间具有非常特殊的法律意义:首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旅游时间通常是旅游者精心选择和刻意安排的结果,一旦错失则难以弥补;其次,浪费旅游时间就是损害旅游者所购买的可得利益,它直接决定了旅游者金钱对价的无益支付。《德国民法典》第651f条第2项就规定“旅游无法进行或者明显受损害时,旅客也可以因无益地使用休假时间而要求以金钱作为适当赔偿”。时间损害的性质,既不属于财产损害或人身损害,也不属精神损害。即使旅行社的违约行为并没有造成旅游者精神困扰,请求时间浪费损害赔偿总是可行的,它代表了法律对旅游合同期待利益的坚守。时间浪费损害的测算可适用替代价格方法、机会成本方法或者价金对应方法。

(四)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