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十篇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十篇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31:18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篇1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意识;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1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社会公德,是培养年轻一代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许多小学生感恩意识却出现缺失:在享受别人给予自己快乐时,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感恩意识淡漠。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2利用课堂教学培养感恩意识

课堂教学是感恩意识培养的主渠道,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挖掘教材中的感恩素材,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感恩意识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唤醒。如小学教材《品德与生活》中《我从哪里来》、《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可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情景再现,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小学教材《语文》中朱自清的《背影》演绎了父慈子爱式的天然感情,通过学习,让“父亲拿着橘子,迈着蹒跚的步伐爬上月台”的情景在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激起涟漪,心灵的触动揭开了他们内心对父亲隐隐的疼爱,唤醒对父亲的感激。“孟母三迁”的故事经过了几千年的涤荡传承下来,只因被伟大的母爱所震撼。当今社会,父母陪读的现象十分普遍,“孟母三迁”是给学生感恩意识的最好激发和唤醒。《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秋天的怀念》、《钓鱼的启示》等文章都是极好的感恩文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渗透,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从而感恩教师、同学,感恩祖国、社会和自然。

3利用校园文化培养感恩意识

以往学校的德育教育常常是以一些学生摸不着、看不到的大人物、大事迹为榜样开展教育活动,给学生养成的是茫远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情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与快慰,而校园文化恰恰能填补这一空白。校园文化是把学生、教师、家长调动起来,使大家参与在特色活动中,使大家都能体验到其中的价值,形成彼此共识的一种文化,学生能参与之中,有切身体会。因此,我们要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培养。例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如,在母亲节、父亲节,可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一句祝福语,一句感激话,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在端午节、重阳节,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感恩”为主题的节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

恩”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感悟人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节、国庆节,可创办“感恩”板报,让无声的墙壁显生机,展魅力,使学生直观感受感恩教育的魅力以及感恩带来的快乐,增加对父母、老师、祖国、社会、自然深深的热爱之情。

4利用家庭氛围培养感恩意识

培养感恩意识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家长要言传身教,要从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开始。首先,大人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父母应成为孩子孝敬长辈的表率,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打动孩子的心,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爱的种子。其次,要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孝敬父母的机会,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生日,为长辈献上一首歌,说一名祝福的话,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意识。再次,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苦与乐,父母要平等地与孩子谈话,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当父母劳动一天,辛苦了,可以让孩子帮倒杯水,甚至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加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

5利用社会实践培养感恩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恩信息,用感恩之心,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助人为乐的品质。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日及节日开展系列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农村、街道,走进机关、走向敬老院。如:在每年的清明节带领小学生祭扫烈士墓,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的教育,使学生能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学会关心照顾别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达,心胸更开阔,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生仇。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恩信息,用感恩之心,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助人为乐的品质;通过活动让小学生切实体会到集体生活,只有互相关心,才是幸福的,在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6注意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效果

6.1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资源

6.1.1利用有特殊意义的重大节日,集中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清明节等。

6.1.2用先进典型和身边可亲可学的楷模,广泛深入开展活动。

6.1.3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让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6.1.4重视学校与家庭的统一协调,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6.1.5以少队部为龙头,以课堂、校园互动中体验到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会从心底感激父母、老师、社会,树立起感恩情怀,这样感恩教育便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6.2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亲情观察、体验、回报活动,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验父母的良苦用心,组织学生进行“今天我当家”、“我和父母换角色”等活动,从说一句令父母感动的话,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做起,并在班会上汇报,老师对孩子们的做法予以及时肯定;二是开展“我为社会出份力”活动,组织学生定期打扫街道卫生,清除小广告,组织学生为灾区小朋友捐款、写信,学生从中体会到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帮助,不但锻炼自己的能力,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他人的关爱;也可带领学生为革命老前辈扫墓,让孩子体会到幸为主阵地,以班主任、家长为主力军,以科任老师为同盟军,以上题班队会等为主要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抓感恩教育一要有针对性,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逐步展开;二要注意持久性,坚持长期抓、抓长期,并与学校礼仪教育等结合起来,使感恩教育成为学校的常规教育。

感恩教育的方法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力争行之有效并有活力。

总之,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感恩意识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教育新模式,是一种寻求道德观念、促进人性回归的有效途径,使人最终成为“人”,达到以人为本、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人的效果。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篇2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在这温馨五月,母亲节来临之际,学校以“浓情五月天,感恩母亲节”为主题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学会知恩图报,始终不忘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知遇之恩、帮扶之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之,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二、活动安排

(一)宣传教育活动:

1.各级部在班主任的组织下于5月8、9日进行“感恩教育”动员,让学生深入认识感恩的重要意义,传达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2.利用校园广播、悬挂横幅、在班级教室黑板书写感恩格言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宣传和教育。

3.5月10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感恩教育。

4.各班于5月10日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积极畅谈对感恩的认识和感受,深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二)践行实施活动

1.周末感恩家庭作业。

(a)写一封感恩信、制作一张感恩贺卡向父母表达温馨的祝福;

(b)做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情;

(c)和父母进行一次交心的谈话;

(d)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e)我为家里做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2.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算算亲情帐,感恩父母心”(看自己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年或中学阶段要花父母多少钱)”的活动。

3.班主任组织学生传唱《感恩的心》、《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常回家看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朋友》、《念亲恩》、《懂你》等感恩歌曲或组织学生观看感恩影片,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三)总结深化活动

1.班主任组织学生写出对感恩教育活动的认识和感受,于5月15日在班级学习园地和风采栏展出。

2.班主任要注意对班级感恩教育活动进行及时总结,5月20日把班级活动总结交学生处。

四、活动要求:

1.活动的时间主要在5月中旬。

2.每一项活动开展都要注重实效,切忌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

3.主题班会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班会中突出和渲染一种真实感人的场面,切忌把这一有严肃主题的班会开展成只求表面的轰轰烈烈,却对学生没有触动。届时学生处将进行检查。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篇3

刘传@广西博白县中学

一、指导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中,讲礼仪、懂感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人应有的一种美德,也是长期来用作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然而近十多年来,由于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父母尽慈而子女不孝,兄无友爱弟不知恭(兄弟亦指朋友、同学),守礼意识淡薄的怪现象,年轻人也或多或少具有叛逆、一言九"顶"、易怒好斗,或抑郁、任性、傲慢等性格特征。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我们淡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鉴于此,学校开展"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的孝德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将秉承"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的理念,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借传统文化之精华,从"心"入手,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塑造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的阳光心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设更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重现家校管理的和谐。根据活动的需要,特制定此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更深刻地理解孝道与感恩。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强化,让学生生成发自内心的真挚孝心、感恩之心。

2.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以爱心唤醒爱心、传达爱心,使爱得到迁移与升华,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树立感恩情怀,进而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

3.行为目标:从基本做起,让学生们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学校,讲文明礼貌、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三、活动安排

1.时间:2016年3月31日至4月15日

2.活动组织:

成立"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活动领导小组,

总负责:蔡东云庞铁流秦伟吕洲

协调:易龙,黄章源

策划:刘传@

总实施:各班主任

参与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四、活动措施

(一)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各年级各班张贴实施"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德育活动倡议书,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德育活动实施方案,同时依托学校团委出版的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标语等,全方位地进行孝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创设浓厚的孝德教育氛围。

通过校讯通平台,告知家长学校的孝德教育实践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和动员,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明确目标、配合学校,积极引导孩子进行各种孝德实践活动。

(二)强化实践、全面推进

1.利用国旗下的主题演讲,发出"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主题活动的倡议。

2.利用校园广播站,制作一期"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专题节目,做好活动的宣传和跟进,鼓励投稿,奖励优秀篇目。遴选播报一部分"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的优秀稿件;

广播时段,精选专题播放感恩歌曲,推荐曲目如——《感恩的心》、《白发亲娘》、《我的父亲母亲》、《妈妈的吻》、《爸爸的草鞋》、《念亲恩》、《当你老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父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天之大》、《烛光里的妈妈》等内涵丰富的感恩歌曲。

同时,各班周三、周六组织午唱学唱感恩歌曲,让感恩之歌唱响校园。

3.出一期关于孝德方面的大型宣传板报。(各班鼓励学生精选一张体现父母生活艰辛的剪影,或者一张体现你和你父母融合、亲密的生活合影,付上一句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或者对所选照片的感悟)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现父母真实的生活状态,感受父母生活的无私付出,激发学生内心回报父母、努力学习的内在激情。)

4.在校园主干道悬挂感恩主题横幅,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5.召开"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主题班会。(班主任组织)

(1)在班上举行"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宣誓签字活动,学生集体签名张贴。常怀感恩之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携手创建和谐班级。

(2)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不孝敬行为"调查活动。

(3)算算亲情账活动:

①算一算自己进入学校后,平均每天学习了多少小时,又浪费了多少时间,并对自己入学来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收获作自我评价。

②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零花钱等所有的支出加起来,算一算家长为自己付出的投资。

③开展"为父母节约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节约之风,杜绝浪费、攀比现象,不使用高档消费品;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体贴父母、关心父母。

6.以"珍惜亲情,孝敬父母"为主题,以感恩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发动全校学生以清明节放假的时间为契机,自我反思,想想自己过去对父母的态度怎样,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参加"五个一"活动:

(1)为父母分担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

(2)为父母洗一次衣服

(3)为父母做一次饭,给父母盛饭

(4)和父母做一次深谈,爱要勇敢说出来。(在交流和沟通中,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通过父母的回顾,了解自己的成长故事,铭记过往岁月中父母为自己做出的令人感动的事,感受父母给自己深切的爱,感受亲情的温馨,体验亲情的深沉与凝重,用心体会他们养育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为家庭付出的辛劳。继而以自立自强的行为报答父母。同时,也谈谈你在学校的学习或者生活状态,你的大学梦想,你在生活中是否有困惑,你想今后的生活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高度,想为父母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等等。)

(5)"一封家书表孝心,一纸文墨谢师恩",给父母或者老师写一封信。(表达你对父母或者老师在你成长过程中的养育(教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诲,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让父母或者老师了解你,走进你的内心,看到你成长和不断成熟的过程。)

7.开展一次"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主题演讲或者征文比赛。

8.选择一个早操时间,组织全体同学以早操队形整齐排列站好,由主持人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诵读国学经典《游子吟》、《弟子规》,以国学之精髓,磅礴之气势,洗涤心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以及"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理解大爱人生应始于"感恩父母,孝行天下",应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做一个有孝心、有道德的人。(该程序需提前打印相关内容,且让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预先演练,标注生僻字的读音等。)

9.寻找身边的感动,举办2016"感动博中、孝义校园"年度人物评选。(每个年级可评选出2—3个孝心突出的典型,将他们的事迹整理、制作成板报,大力宣传典型人物感恩孝德事迹。)当然,也包括老师。

10.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上课给老师准备一杯水,擦干净讲台等,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11.帮助同学做一件事,感激同学的真诚相助。为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感激集体带给你的成长平台。

12.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真心表达自己的祝福,同时,在自己过生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生养自己的父母,而不是用肤浅的方式来肆意挥霍。)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篇4

最近,好几位家长向我反映他们的孩子:自作主张;对父母的建议或提醒,嫌嗦;常顶撞父母,认为父母为他们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体谅父母。

回想“徐立杀母”事件多让人揪心啊,我是一位中年教师,有一个正上学的女儿,从她的身上,我也领悟到,现在的孩子缺少感恩的意识和行为。回忆我小时候,兄妹多,生活条件很苦,父母为了养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都很理解双亲,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努力读书,报答父母的恩情。可能是苦难岁月的亲身体验,使我们懂得了报恩。

现在,独生子女时代,父母宠爱儿女,凡事都包办,无条件给予。“再苦不能苦孩子”使许多孩子不知道“衣食的来之不易”,不体谅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认为理所当然。看到这一现状,我心潮起伏,深感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二、人人心系感恩,铸造人间真情。

我国自古就有知恩图报的美德,并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我以桃,报以琼瑶”之说。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父母有养育之恩,老师有教育之恩,社会有关爱之恩,祖国有呵护之恩。感恩是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学生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良好的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感恩,是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在构建和谐校园实践中,学会感恩,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门重要课程。将“感恩”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这对学生、家长、学校都有好处。面对学生感恩意识的淡化,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三、时时开展感恩,引领孩子成长。

为了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法。

1.环境熏陶法

利用环境进行宣传教育,让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感恩之情。充分利用广播,放感恩的歌曲、诗歌、散文、故事;悬挂以感恩为主题的标语、诗歌、散文、故事;创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板报,让孩子们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时刻受到感恩的熏陶,感受着浓郁的情感氛围,感悟着校园文化所传递的感恩之情。

2.故事教育法

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或名人轶事等,讲解或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生动有趣,吸引力强,效果特好。用生动的感恩故事或忘恩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讲完后可让学生讨论或直接谈看法,老师最好加以评述以达到引导的目的。

3.实践锻炼法

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开始,父母的养育、教诲;老师的导航、栽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进而学会感激他人、社会,及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1)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组织开展“孝心献给父母――争当孝心小明星”活动,在家中打扫卫生、洗碗、煮饭,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或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或是为父母洗脚、捶背、倒水,每天完成一个亲情行动。探讨制订尽孝计划,完成后再进行孝心测评,撰写“感恩实践”日记。各中队每月评一名“孝心小明星”。

第一周,安排学生每天做一件家务,并做好记录,让家长写评语。品德课上让学生谈自身的感受。大家都说干家务很不容易。体会到父母平时的艰辛,再引导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帮助爸妈减轻负担?我们应该怎样感恩父母?第二周的品德课上,让学生讲古人、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制定孝心测评表。第三周的品德课上,学生对照测评表,找差距。谈感恩父母行动的一些心得,使父母开心的行动推广。校访日上,与家长交流感恩教育实施的效果,家长们非常满意。第四周的综合实践课上,结合家长的反馈再进行总结,并制订以后的计划。

(2)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情

结合开学教育和庆祝教师节活动,组织开展“真情献给老师”活动(写信、赠贺卡、献花、送祝福等),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同时增进了师生之情,营造和谐的氛围。进行第二层次时,与学生一起描述教师的辛苦与劳累,付出与收获,压力与待遇,让学生理解老师,尊敬老师,回报老师的教育。教师节前,一堂综合实践课,我班学生开展“真情献给老师”活动,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作文。孩子们都写出了声情并茂的文章,让我感动万分。

在后两周的品德课上,我让学生来朗读自己的文章,以老师关心他们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老师对他们的辛勤教育,使其心生感激。最后一周品德课上,让学生寻找身边感恩老师的榜样,在全体学生中传诵。

(3)感谢同学的爱心相助

开展“友情感化”主题班会,大家交流自己得到伙伴帮助的感人情景,通过活动,队员们进一步懂得:得到帮助时多么温暖,朋友患难应伸手援助;与人发生矛盾时,想起往日他对自己的关爱……于是握手言好,掀起互帮、互学、互进的热潮,感动化成友谊的桥梁。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篇5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并拓展德育新途径,引导学生远离不健康文化娱乐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文化、娱乐活动当中,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校在认真总结以往寒假道德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调整了今年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通过“网上拜大年”和“六个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过一个既饱含亲情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寒假,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温馨亲情,体验生活乐趣,了解社会、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扬正气。

一、领导重视,精心策划具体落实。

假期前,学校对各班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了工作布置。各班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每班自身特点,学生特点,进行活动安排,同时对活动内容进行讲解、指导。

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

为了夯实此项工作,学校在放寒假典礼上就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作了专项安排部署。我校的寒假实践活动作业共分为3块:即以读书积累为主题的书香作业、以感恩为主题的品德作业和以强身健体为主题的体育作业。其中,“书香作业”以阅读文学书籍、诵读经典诗文,搜集、背诵春联,写读书笔记为主。“品德作业”?与父母沟通交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主要体现在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细味父母的唠叨,亲自为父母献上自己的感恩行动:有的帮父母做家务活,有的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有的为父母敬一杯感恩酒,有的为父母泡一杯感恩茶,有的给父母送上自制的感恩礼物,说一些感恩话等;?“网上大拜年”主要体现在一拜壮丽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三拜历代英杰,四拜英雄模范,五拜恩师父母,六拜亲朋好友。“体育作业”是让学生每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运动1小时,每天了解一些体育知识,并记录自己的感受。为了让这些实践活动作业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精心设计了活动记录卡片,并将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方式等以家长通知书的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做好监督。

三、活动效果非常明显,社会整体反响较好。

(一)书香作业

春节是学生们积累春联、诗词和读书的最好机会,活动中学生受益终生的收获,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从假期阅读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假期阅读积累情况,大部分学生读中外名著三本左右,春联积累十幅以上,背诵诗词十首以上。同学们在家的表现也令家长十分欣喜,他们一个个“钻进”了书中,成了“小书迷”,变成了“小书虫”,成了家庭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品德作业

1、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现在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孩子除了在学校以外,极少在家里参加各种劳动,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可以说非常匮乏,这次活动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责任意识和动手能力,为他们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给学生一个体验成长的机会。

通过自己做菜、打扫等,学会去面对困难和失败,在不断的摸索尝试中,让他们初步体验到父母的辛劳,增进了亲子感情。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完全由学生

自行完成。因此,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设身处地的结合情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课堂知识有效的应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3、改变了学生自我评价,给学生一个转变劳动观念的契机。

通过活动,家长对子女做家务的态度改变了,学生对家务劳动的态度也改变了。有的家长说他们平时只重视自己子女的学习和娱乐,忽视了劳动教育,导致他们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从孩子的反思中也可以看出,他们觉得参加家务劳动真辛苦,但同时体验了当一家之主的不容易。从父母评价来看,他们都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他们觉得这样和子女一起参与活动、一起交流,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家长的艰辛付出。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有很多家长欣喜地告诉我们:孩子长大了!知道体谅关心父母了!看着他们溢于言表的表情,我们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爱在悄悄蔓延??活动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进了知识。

4、让学生懂得了关爱和责任。

“网上拜大年”活动期间我校千名学生通过祝福语、献花等形式,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祝福,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对恩师和父母的感恩,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尽情抒发爱的情怀。

(三)体育作业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篇6

【关键词】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当前,许多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了匮乏的程度。父母在家含辛茹苦,孩子在校挥金如土;部分大学生对父母的馈赠,朋友的帮助很少言谢;某些受助大学生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却毫无感激;一些大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才得以上学,但是在学校学习并不努力;孝敬和赡养父母的观念在许多大学生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只知索取,不愿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感恩意识缺失的例子虽局限于部分人,其影响力却不容低估。总的说来,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都有重大的关系。下面分析一下大学生感恩观缺失的原因。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观缺失的原因[1]

(一)家庭教育对感恩观缺失的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大学生感恩的形成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帮助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促进其健康成长。但是由于一些父母的教育存在一些偏差,大学生的感恩观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首先,父母对子女的溺爱。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娇宠中长大的。不少父母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可能的满足、不加节制。这就容易助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他们很难体会生活的来之不易,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从而不懂得感恩。其次,父母感恩观念的偏差。中国的家长总是默默的把爱给予孩子,总是不知道让孩子感知自己付出的爱,也从不要求孩子回报和感恩。这容易使孩子形成了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感恩的心态。第三,父母教育方向失当。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过于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培养,很少关注孩子精神领域的完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学习好就行了,这使得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学习,很少考虑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社会对感恩观缺失的原因

大学就是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对新的环境、新的角色、新的竞争带来的压力,都会影响大学生感恩观的形成。[3]首先,自我意识方面。青年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追求内心世界的自我,并把焦点聚集在自己的身上。处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受自我意识的影响,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变得自私,看不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付出,更很少的想到应该对他人和社会感恩。其次,众多压力的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众多的心理压力,例如:学习竞争上的压力,总是感觉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就业的压力,就业竞争激烈,很多同学都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争强好胜,追求完美,总是感觉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很大;还有的同学家庭经济困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在众多压力的时候,大学生们往往感到自己得到的太少,从而无法正视这个社会,自然很难产生感恩的情感和行为。

(三)学校教育对感恩观缺失的原因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4]因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学校环境对大学生感恩观形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文教育的不足。这里的学校教育不仅仅指大学,还包括中小学。学校是学生系统地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培养的场所,然而较长的时期以来,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尽管教育的目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学校的实际教育活动中却没得到很好的实施。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模式占主导,过分注重知识传授、文化学习,忽视了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造成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同时,教育过度关注升学、考试等,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他们生活在紧张和惶恐中,无暇去体会他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也就很难懂得感恩。其次就是学校德育方式的偏差。我国的高校一直非常重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德育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过去我国学校的德育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未能有效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可操作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德育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果,作为美德之一的感恩品质同样难以形成。同时当前高校德育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忽略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也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培养。

三、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而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合力,是以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因此,推行大学生感恩教育,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5]

(一)推行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感恩教育对学生正确价值的观形成起着很大的塑造作用,[6]即通过感恩教育,能使大学生懂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懂得孝敬父母,感激父母;能让他们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把接受教师的教育变成自觉行动;要让他们学会相互关爱、珍惜友谊、共同进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国家和社会,逐渐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增加就业的砝码[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的人也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他们再为人处世的方面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受社会、用人单位和他人欢迎的人,更容易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重用,以此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感恩教育有利于促进学校校风、学风建设[8]

学生胸怀感恩,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才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他人的善意,感激社会的恩惠,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会感恩,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刻苦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合格人才。感恩教育进校园,促进了高校校风、学风建设,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改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

(四)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感恩母校和回报社会的意识

近年来,有不少贫困大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上大学,但其中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偿还;有些大学生对学校催要贷款表示不满,甚至因此憎恨母校;有些大学生毕业后留在母校工作,在母校的帮助下出国修完了硕士、博士后却不愿意回母校工作。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感恩教育对增强大学生认识社会和回报社会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案

(一)加大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9]

高等学校要利用校内各种宣传文化阵地,加大对“感恩教育”的正面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引导感恩教育,塑造感恩典型,褒扬知恩报恩的美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等学校要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大力向学生家长宣传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10]。要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良好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高等学校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深刻体会当代大学生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为报效祖国、贡献社会做好准备。通过宣传和引导,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应,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环节。要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其德育功能,首先就要培养“爱心文化”,学校师生员工提倡一种互相关爱、相互信任、和谐共处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校风;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风;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学风。这种和谐的校园风气会让学生们理解亲情,接纳他人,保持健康、乐观、积极的情绪,拥有一颗宽容仁慈之心;会让他们以善意、热情的态度去生活和学习,能理解、尊重父母和他人,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隐性课堂”,是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举办国学讲座、开展感恩专题教育,结合班会、团会、党日等活动,以讨论、座谈会、征文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例如可以以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为契机,开展各种体谅父母的艰辛、感谢教师的教诲以及回报社会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扩展大学生的感恩情怀

社会是高等学校德育的大环境,它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无形的、巨大的。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11]通过社会实践,如社会考察、社区服务,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扩展大学生的感恩情怀。高等学校可以开展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考察革命圣地,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忆史铭志;开展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国有大型企业,领略国企改革的成就,体会祖国的伟大,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志愿者活动,如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扶贫支教,走进社区,帮助社区内需要帮助的老人、残疾人等;还可以开展各种带有勤工俭学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用现实生活教育大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感谢社会,懂得感恩。

(四)开发感恩评价体系,构建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感恩教育是不能仅靠几次活动就解决问题的,必须努力构建感恩教育的新型长效机制,高等学校可以开发感恩评价体系,把感恩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制度化,使大学生的自律与感恩评价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高等学校可以把感恩素养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大学生感恩素养量化为若干可以考核的指标,把大学生的感恩素养评分与学分绩点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评奖、评优结合起来,对忘恩行为予以批评和唾弃,对施恩行为予以称赞和表奖,对优秀学生的选拔可以采取德育一票否决制。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达到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大学生感恩习惯的养成,提高大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目的。在建立评价制度时,要充分体现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的原则,在实践中体现道德守则,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12]。

总之,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高等学校应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只有抓好了感恩教育,才能创造良好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喻文德.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8)1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43

[3]雷芸芸.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74.

[4]关彤.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40.

[5]田寿永.推行感恩教育界共创和谐校园[J].学习月刊,2006(11)99-100.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意见[Z].2004.

[7]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8]胡红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J].北京教育,2005,(5)

[9]雷芸芸.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74.

[10]田寿永.推行感恩教育界共创和谐校园[J].学习月刊,2006(11)99-100.

[11]彭洋.大学生感恩教育探索[m].江苏高教,2010,(3):119-120.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篇7

一、高职院校“90后”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90后”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421”(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的家庭结构中长大,他们从小衣食无忧,但心理上普遍不太成熟,自我意识更强,行为特点往往表现在个性张扬、特立独行、随心所欲、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

并且其中有一些学生对感恩的忽视满不在乎,对父母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对老师教育的淡薄,对社会帮助的漠视等。因为“9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成熟度较低,很容易互相影响,所以这些感恩意识的缺失已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百善孝为先,孝为天下先,孝顺父母,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建设成果显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上升,在父母家人的溺爱下,孩子衣食无忧,娇生惯养,一大部分的家长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得过且过,从而造成了现在“90后”的大学生一切事情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把父母对他们的好看成是理所当然,对父母的管教不理不睬,把父母的养育之情抛在脑后。温州日报一名记者曾经在某大学校园内进行了一份关于感恩的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不尽如人意,60%的大学生表示并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或者只知道父亲的生日或者是母亲的生日,80%的大学生从不给父母过生日,1%的大学生在家从不干活。

(二)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民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思想的互相冲击,导致社会的主旋律越来越淡薄,道德意识下降,社会上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90后”大学生比以往的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体验社会,但因其心理上的不成熟,道德教育的缺失,使其很容易受到外界社会上不好的风气的侵蚀,造成“90后”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将国家、社会、家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视作是当然的、必须的,对社会的关怀表现的十分淡漠,丝毫没有任何感激及感恩之情。例如已经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出资几百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达到近200个,一些学生在顺利毕业后来到了深圳工作,但在他重病住院期间,却没有一人前往医院探望。

(三)高职院校对“90后”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偏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但对于学生感恩方面的教育却没有系统的组织、管理,系统的研究规范,还没有确实实用的教育方式。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相关的课程是很缺乏的,而且形式死板教条,仍然主要通过事迹报告会、相关讲座等进行,内容老旧,缺乏时代感,新鲜感,无法引起“9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共鸣,老师课下备课辛苦,但是课堂上学生却没有兴趣,心早就飞到课堂外了。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还容易引起学生们的逆反情绪,造成相反的结果。

2.高职院校普遍认为只有思政教学部门是进行感恩教育的,领导的不重视,导致感恩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能力,没有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各专业的学习中,没有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感恩教育工作格局。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说教的方式予以实施,对学生们的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并没有认真组织开展,错失了通过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来配合和提升感恩教育。

二、“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04年八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曾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一)科学的实施感恩教育

高职院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道德楷模,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义务,先正己、后育人,必须有一个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教育技能,把感恩教育融入到专业学习,深入挖掘感恩教育需要的隐性资源,通过课堂实验,协同合作,完成课题等活动,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在感恩教育中与学生做朋友,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与交流,善于把握教育目的,让学生认同你,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体会感恩是一种力量和行动,而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要让学生自己认为感恩是一件很重要并需要马上付诸行动的事情。

最有效的磨练个性和锻造人格的方法和手段就是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接触不同人群,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状况,使学生们体会到自身价值的满足和服务奉献的愉悦,积极带领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奉献,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引导学生们在父母生日时、节假日中,给家里打个电话,主动向父母汇报近期的生活情况,与父母多聊天,回家后多为父母做家务,关心、理解父母,以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情。想要改变“90后”高职院校学生对感恩的想法,需要在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方法上改变,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根本,什么才是本源,使之成为学生们生活中的自然之举。

(二)创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可以带领学生向健康、美好、乐观、向上的生活迈进,让同学和同学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很好的影响;好的感恩教育氛围,能够在各方面很好的引导学生,也能加深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让老师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营造一个好的感恩教育环境对高职院校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为营造好的感恩教育环境,高职院校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从中潜移默化的加深感恩教育,如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组织征文赛、评选感恩模范等一系列活动,发挥网络、电视和杂志的舆论导向作用,对忘恩负义、知恩不报等行为进行批判,对知恩报恩的行为的加以赞赏和肯定,让“90后”高职院校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感恩,知道感恩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三)建造全面的感恩教育规范

高职院校想要做好“90后”学生的感恩教育,那么需要一个由父母、学校、社会组织起来的全方位立体的感恩教育系统是相当重要的,这之中环环相扣,密不可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恩的教育。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会对孩子日后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感恩教育中有着最重要的位置,父母应该要重视孩子在家里的一言一行,不要放纵,自己也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地方,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因此,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言传身教,把感恩教育融入的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其明白其中的真正要义所在。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这其中由以各种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最深,所以社会可借助媒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出“知恩报德”、“感恩图报”的感恩氛围。

因此,为了保证“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和谐环境中健康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打造全方位的感恩教育系统,只有这个教育系统形成了,完善了,才能全方位、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才能让其充分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社会支持之恩,学校的教育之恩,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王明阳先生曾经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可以感恩知恩,以实际行动来向父母、老师、社会报恩,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个徐徐渐进的事情,需要父母、学校、社会不断的总结教育经验,创新教育理念,但不可操之过急,那样只会起到反作用,是不可能把感恩融入到学生心理的。感恩教育只有在方式方法上改进了,才能让学生理解父母,爱护父母,心疼父母,懂得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才会让他们有一个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从而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理想理念,因此家庭、学校乃至社会要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感恩教育系统,为“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感恩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提高道德修养,造福自己,造福社会。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篇8

【关键词】孝道感恩德育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核心人物,在家过的是“众星捧月”般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真是吃饭怕噎着,过马路怕碰着,夏天怕晒着,冬天怕冻着,连背个书包都怕累着,而改由家长拎着。在这种“玻璃壳”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私、任性、唯我独尊,根本体会不到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也不知孝心为何物。再加上受西方文化影响,“孝”观念变得十分淡薄。中小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让人触目惊心。2007年广州16岁少年向母亲要上网费未果而拿菜刀砍杀双亲;2008年江苏一名16岁少年因在网吧玩游戏很晚回家,遭到母亲殴打,于是拿水果刀疯狂地将母亲捅死,然后自己跳楼身亡……这一幕幕惨剧不正有力地说明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吗?

据我总结,小学1-6年级语文教材总共353课,涉及的孝道、感恩内容仅仅有8课,占总课数的2.3%。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课《看电视》、第6课《胖乎乎的小手》、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第8课《月亮的心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0课《妈妈的账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由此可见,学校“孝心”教育的缺位,造成学生“孝心”的缺失,更造成学生“孝行”的缺失,整个社会缺少“孝”的传承。因此,加强孝道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一、以校园建设为依托,促使学生“识孝”

感恩教育的前提是先让学生了解“孝”,体会“孝”。“孝”字产生于“道(导)之以德,齐(治理)之以礼”的西周时代,是会意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孝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上面像一位长发曲背扶杖的老人,下面像一个年幼的大头儿,隶书变为“孝”。用幼儿搀扶老人之形,表达孝敬父母之意。《辞海》注释:“善事父母曰孝”,“善待祖先曰孝”。

以校园建设为依托,融入孝道文化。1.校训“孝行尚学健康和谐”,制作大字粘贴于教学综合楼。2.在楼梯、过道等悬挂中外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剪纸等。3.在学校橱窗长期进行“古今孝子”事迹图片展,并不断更新。校会班会传“孝经”,课里课外讲“孝行”,大庭广众树“孝星”。

二、以语文课堂为阵地,渗透孝道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要发挥语文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孝道、感恩思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为学生的“终身精神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教学生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让学生感受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那份牵挂,使学生知道孩子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除了挖掘文本蕴含的“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儿子”这一主题外,我设计了三个拓展环节,环节一:了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故事;环节二:读《二十四孝》,了解“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环节三:了解《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里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让学生时刻铭记“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常怀感恩之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三、以阅读经典为途径,积淀孝道故事

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场所,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课等,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孝道、感恩小故事、格言、诗词等拿出来交流,或口头演讲,或传递阅读,和大家一起共享孝道、感恩教育资源。在“读”的交流中,全体学生为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为故事中的情节所牵挂,学生的感恩认识得到升华,感恩准则得到规范,感恩行为获得动力,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

四、以课外活动为平台,践行孝道感恩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篇9

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学生知“恩”懂“恩”,小学语文教材中“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父母之恩,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先提倡感恩父母,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感恩父母的例子有许多,如《探母》、《母亲的恩情》、《第一次抱母亲》、《月光启蒙》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佳作。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体现师长之恩的范例,如《孔子游春》、《理想的风筝》、《师恩难忘》、《莫泊桑拜师》等等。感恩父母师长是立德之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祖国,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钱学森》、《徐悲鸿立志学画》、《大禹治水》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祖国教育的典型之作。除了这几种“恩”之外,还有手足之恩、朋友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等等,教师要精研文本,挖掘有效资源,使学生从小就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二、激感体验,提升感恩之心

在朗读中感悟。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恩之心。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出母亲恩情的句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刻理解“夜深了,母亲还在缝补衣服……把儿子送到郊外……你可要早点回来啊!”由此看出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就孟母的话“郊儿,你可要……”进行反复品读,读出牵挂,读出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朗读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从而增强感恩之心,在朗读中受到感恩教育。在想象中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合理想象则可以使文学形象更为饱满,使美感直抵学生的心灵。如教学《木兰从军》一课,由于课文描写的时代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很难有深切的体会,因此,在教学时,首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呈现古代战争时征兵的画面,激发学生的直观体验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是你,遇到父亲年迈、弟弟年幼的情境,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又不能违抗,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做?通过结合自己想象体验,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在听说中渗透。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挖掘教材中的感恩资源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感恩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探母》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的事迹,使学生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然后结合课文,让学生说一说回到家里以后给母亲做了哪些事?(盖被子,唠家常,洗衣服)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说说环节,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和母亲之间的浓浓情意。在这种教学情境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平时生活中为父母做过哪些事,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从心里懂得要向那样孝敬长辈,尊敬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结合生活实践,营造感恩文化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挖掘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感恩渗透以外,还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感恩素材来丰富感恩教育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如在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结合节日特点,抓住这个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感恩事情,比如帮助父母做家务,给父母洗一次脚,或者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如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献爱心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感人的场景,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成为“感恩”行动中最美妙的音符。

四、结语

感恩父母实践活动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知行相统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报他人。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活动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三、目标要求

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进校园和谐,融合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

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4、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即至少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

四、主要内容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

母长辈;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

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

意识;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包括学校等集体组织)

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五、方法与步骤

㈠动员准备阶段(XX年.9)

1、健全组织:成立领导小组。

为使“感恩教育”活动开展扎实有效,不走过场,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2、制定计划,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除学校制定总体方案外,各年段各班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各校感恩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于9月20日前上报德育科。

3、宣传发动:主要通过校会、班会、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宣传教育。印一封倡议书、一封告家长书,开好动员会、张贴几幅标语、播放有关感恩歌曲等,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㈡实施阶段(XX年.10-2010.6)

分清层次

1、让学生认知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使学生了解、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自己发育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国家投入的力量,形成“感恩相报”之识。

2、使学生感悟到我离不开父母,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同学,离不开社会上所有人,我是社会中的一员,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增强“感恩相报”之情。

3、使学生认识到真情回报,不只是给父母、教师、同学及个人简单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重要是以自己的成长,成才来回报,从而发奋学习,树立“感恩报效”之志。

4、使学生力所能及的开展一些回报父母、师长、社会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活动,付诸“感恩相报”之行。

日常要求

1、感恩社会的关爱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德育基地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2、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开展为父母多做事,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对父母多说知心话,每天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或做一次真诚的交流;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每天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认真倾听父母讲述的事情,用心观察父母为我所做的事情,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3、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每天送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每天到校后和放学时向老师问好;在校期间,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工友、教师家属,还是校外来校办事人员)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要主动让道;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感恩他人(同学、亲友)的真诚帮助

见面后要主动问候;得到帮助后要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事后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定期为同学或班级做好事,或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每学期帮助一个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同学或者亲朋,通过一封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5、感恩自然的赐予

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开展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6、切实组织开展观看感恩影片,吟颂感恩诗歌,传唱感恩歌曲,推介感恩美文,讲感恩之言的活动。

7、建立感恩记录本:及时记录自己的言行和体会以及家长的评价,班主任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指导工作。

主题教育活动

1、举行主题队会:分别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为主题,召开系列班会。

2、各校每月制作一期相关主题黑板报。

3、搞好特定节日的感恩教育。

⑴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一个温馨的祝福。

⑵学生生日给父母写一封感激信或打一个感激的电话。⑶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

⑷设“孝心日”,即每月一日,要求学生向家长汇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费用开支情况;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农活;为父母打一盆水,洗一次脚。

㈢总结推广阶段(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