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24:28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道桥专业;项目模块;实践环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0620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丰富,与实际联系较紧密[1],在道桥专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道桥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课程的定位明确:既是导前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如图1所示。

从图1中不难发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桥梁”,实践性较强,既在综合应用中巩固了基础课程知识,又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基础。因此,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情况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影响较大。文章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特点和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探索性思考和总结。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道桥专业的学位课程,该课程的要求较高,但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够理想。以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为例,课程的最终成绩由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60%)、实验成绩(20%)和平时成绩(20%)综合评定。从2013级道桥本科专业成绩分析结果来看,达到合格标准的只占70%,优良的只占18%,如表2所示。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情况,很多专业教师就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了探索,提供了较多好的方法和建议[2~4],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学时不均衡,缺乏实践训练

为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熟悉程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授课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学时占比较少,部分高校学时分配如表3所示。

(二)教材例}设置过于简化,未结合工程实际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例题的侧重点在于对基本计算理论的巩固,往往在设置时简化了大部分内容,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过于依赖例题,缺乏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比如矩形截面设计问题,实际工程的设计过程是结构计算简图的抽象结构荷载分析不同荷载的作用效应计算内力最不利的组合截面尺寸的拟定材料的选择设计计算构造性要求变形和裂缝验算结构施工图,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和侧重点的不同,将大部分例题的设计过程设定为设计计算构造性要求配筋图,虽然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但不符合工程实际,也渐渐抹杀了学生的创新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实践训练过于集中,收效甚微

道桥专业在相应实践教学环节中均会设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设计,目的是综合训练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设计的初步能力,一般要求学生一周完成设计。课题内容较多,任务量较大,加上同一学期其他专业课程的要求,学生为完成任务要么依赖例题,要么抄袭别人的成果。此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设计一般为梁板结构设计,偏向土木工程房建方向,而道桥专业后一学期的桥梁工程课程为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设计,其大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因此,对于道桥专业学生而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的效果不佳。

三、基于项目模块教学方法的探索

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慢慢地独立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不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就业优势,文章以项目模式为基础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探索。

(一)项目模块的设定与课程内容的对应

结合道桥专业的需求,将现浇混凝土桥梁工程作为项目模块分解混凝土设计原理课程,设定4个项目模块及10个子模块,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以项目模块分解课程内容不仅让课程教学更加符合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宗旨,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五大类问题,即材料如何选择?截面如何设计?钢筋用量如何计算?施工图如何绘制?结构质量如何控制?

(二)项目子模块的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理论知识的应用在专业教学中尤为重要,由于条件和学时的限制,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践仅仅是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并没有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因此,以项目模块驱动的课程教学在子模块中设定了三大类实践任务和10个训练项目,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训练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如表4所示。

(三)项目模块教学课程考核方案的思考

考核是学习成果检验的重要环节,也直接引导了学习的目的性。传统的考核方案以闭卷考试为主,使得学生习惯性养成了以应试为目的学习态度,上课敷衍了事,考前死记硬背,逐渐形成了高分低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怪相。

为培养具有较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以项目模块设定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对课程的考核方案做了如下思考。

(1)放弃闭卷考试的考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本身就具有公式多、条件多的特点,记忆大量的公式和公式条件并不是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学会步骤分析的方法,学会解决不同条件下的实际问题才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宗旨,显然闭卷考试并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2)以平时成绩、子模块实践训练项目成绩综合评定。如表5所示考核方案,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训练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设计成绩考核主要强化学生对设计理论和规范的应用,实验成绩考核主要训练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实训成绩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判断和写作能力。

(3)为增强课程考核要求的约束性,设定学分和学位获得条件,如表6所示。

四、结语

以实际项目模块为基础,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论课程分解到项目模块中,相应的子项目的训练增强了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仅将理论知识迅速地应用于实践,而且增强了项目所设定的实验的意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

课程的考核方案从学习态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资料的搜集及规范的应用、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判断能力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重复训练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避免了学生以考试为目的,被迫学习的心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同类院校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孝军,杨虹,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41):150-152.

[2]周爱萍,黄东升,等.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43):166-167.

[3]商怀帅,杨琳,等.工程案例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4(5):34-35.

[4]陈进,谢孝,等.基于执业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系列课程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51-53.

abstract:Concretestructureprinciplecourseisveryimportantinroadandbridgespecialtycurriculumsystem,simplifiedconditionsof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isnotconducivetothetrainingofcreativethinkingandanalyticalthinking.thispaperexploredthecourseteachingbyprojectmodule,setthelinksofpracticeandtheschemeofcourseexaminationtoimprov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andclosetoactualprojectscenario.itcannotonlytrainthestudents,professionalskills,alsoprovidereferenceforthetrainingofappliedtalents.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abstract:thenondestructivetestingtechnologyismorecloselywithhightechnologyofthesubjectproduct.withthedevelopmentofcomputertechnology,nondestructivetestinginstrument,detectiontechnologygraduallytohigh,fine,sharpdirection,becomeaconstructionprojectqualitysupervisionandinspectionoftheimportantmeans.thispapermainlydiscussedtheconcretestructureengineeringofthequalitydetectionofnondestructiveapplicationforcommunicatelearning.

Keywords:nondestructivetestingtechnology,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在工程实践中,结构混凝土质量的传统检查方法是以规定的取样方法制作的立方体试件,在规定的温、湿度环境下养护,按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试件抗压强度来评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用试件实验测得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往往与结构物中的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差别。结构钢筋是隐蔽材料,其位置的准确与否亦关乎结构的安全和耐久,而传统方法无法在非破损情况下对其位移进行检测,因此,无破损情况下在结构物上检测混凝土质量和钢筋位置的现场检测技术,已成为混凝土结构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2、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必要性

2、1关于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材料和成品的条件下研究其内部和表面有无缺陷的手段。也就是说,它利用材料内部结构的异常或缺陷的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评价结构异常和缺陷存在及其危害程度。

2、2工程质量检测中的超声检测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无损检测技术是超生无损检测。超声无损检测技术(Ut)是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实践证明,工程质量检测中的超声检测,对于非金属的检测,效果明显。如混凝土、岩石、桩基和路面等质量检验,包括对其内部缺陷、内应力、强度的检测应用,都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可以说,无损检测技术是工程质量预控和监督的有效手段。

3、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无损质量检测的应用

3、1混凝土“无损检测”的原理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就是要在不破坏结构构件的情况下,利用测试仪器获取与混凝土、钢筋等有关的物理量,因这些物理量与混凝土质量、强度、混凝土缺陷和钢筋的位置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采用获取的物理量去推定混凝土质量(强度,混凝土缺陷)和钢筋的情况。

3、2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对混凝土结构构件不破坏,可以获得人们最需要的混凝土物理量信息测试操作简单,测试费用低不受结构物的形状与尺寸限制,可以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可对重要结构部位长期监测,对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进行检(监)测,取得各种信息后及时进行处理,以减少损失,避免事故发生等。实践证明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规定,建筑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必须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其中安全性决定建筑结构的生命。而建筑结构中各构件(梁、板、柱)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钢筋保护层也对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实践中与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位置有关的质量缺陷和事故时有发生。

例如:在对某工程的混凝土分项工程验收中,除了对资料核查外,主要采用了无损检测设备———数显回弹仪和钢筋位置测定仪,分别检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的位置,结果发现有几根钢筋混凝土柱和梁的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通过钻芯取样和破损检验发现结果一致)。在用钢筋位置保护层测定仪测定悬挑板的负弯矩钢筋时,发现保护层厚度高于设计值,在现场开破检验后发现钢筋下陷幅度较大、且间距不符合要求、排列根数不够。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发现,会造成严重质量事故。而在无损检测设备有效的技术支持下,帮助我们准确发现并消除了隐患。

4、工程中应用无损质量检测技术的建议

4、1健全无损质量检测技术的工作制度

建立相应的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管理制度,明确无损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作用。(1)国家应完善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技术规程及标准,使检测得以规范执行;(2)确立无损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地位,使无损检测技术成为质量监督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工作要以检测数据为依据,依靠检测数据的正确性达到工程质量监督的公正性;(3)强化无损检测应用程序,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重要部位抽取一定数量的构件进行实体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结构工程验收的一项内容。

4、2建立相应的无损检测机构和组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依靠无损检测这一科学手段来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各质量监督机构均应将无损检测业务作为必备指标来加以建设和完善,各种检测设备和仪器要设置齐全,要设专人保管使用,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无损检测的专业培训,要持证上岗。

4、3不断加强对无损检测技术的技术培训

加强无损检测技术业务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实用性,使其在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积极与科研和检测机构加强联系,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的水平。

5、结束语

当下,虽然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其发展和应用水平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其中有技术上的也有管理上的问题,应正视这些问题。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无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要以创新的精神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加强,无损检测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正在成为工程质量控制、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广泛推广、深入应用。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民用建筑质量混凝土浇灌楼板开裂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受到众多环节的制约,其中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应,竣工验收、保修服务等等。在众多环节中,建筑施工活动环节是关键环节。只有把好施工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才能控制中整个产品的质量。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建筑材料,由于其组成材料的多样化以及各组成材料间的物理化学作用,致使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混凝土抗压性能良好而抗拉性能很差,抗拉只有抗压轻度的1/8―1/20,且不与抗压强度成比例的增加,因而极易产生裂缝。在实际工程中,现浇混凝土总是受到各种约束,当混凝土在收缩工程中,若其内部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吗,就会产生收缩裂缝。尤其在夏天,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释放量大,混凝土在高温下,得不到及时浇水养护,而失水收缩,使混凝土干裂,最终导致楼板开裂。本文以我国多起混凝土楼板开裂的问题详述施工质量控制。

1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中的问题

1.1原材料的控制

施工使用各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原材料的使用上有两种渠道:自采和顾客提供。不论是那一种都要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环节。

如果购买的水泥存放时间过长或受潮;沙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含泥量大,杂物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外加施工中的不当处理。很容易出现各样安全隐患。因此,在购买原材料时要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砂,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1.2施工中材料的承载问题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多分布于住宅建筑结构房屋外墙转转角所在的房间楼板上,一般为呈等腰三角形的45°斜裂缝,且裂缝基本上下贯通。呈明显的弯曲手拉裂缝的特征。

工程中这些多见的楼板裂缝是有荷载作用引起的。如受弯构建在受拉区的弯曲裂缝、弯剪裂缝等。试验表明,当混凝土受压,且荷载达到70%―90%时,混凝土本身的裂缝将迅速增多,在结构的某些受拉力较大的薄弱环节,这种微裂很容易扩展并串联全截面,从而较早的导致贯穿性裂缝。

1.3对材料不当的施工技术

目前,建筑企业的工人基本为农民工,他们的技术素质相对较差,从业经验少,施工行为往往无视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因此施工因素离散度大,可控性差。同期的建筑在同样地段、地基基本一致,同一个设计单位,同一家混凝土供应商,不同的施工队伍施工后,楼板出现裂缝的几率不同。钢管支撑的比木支撑的少,结构层施工周期长的比短的少,混凝土养护好的比养护差的少,施工文明程度高的比低的少,等等。

2现浇混凝土施工中的相关控制措施

2.1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施工中应加强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确保原材料的合理选购和运送存放的前提下,在施工中以是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二是在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注温度。三是热天浇筑混凝土应减少浇筑厚度,以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四十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五是寒冷季节施工时应采取保暖措施。

2.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施工荷载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当施工荷载较大时,楼板下应加设支撑,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模板支撑位置,要经过计算确定。底层模板支撑位置,要经过计算确定。底层,模板支撑在回填土上时,回填土必须夯打密实,避免回填土压缩变形或遇水沉降而影响现浇混凝土的质量。上、下楼层的模板支撑设置要相对应,并设置足够的垫板,避免上层施工荷载对下层楼板产生不利影响。现浇板底膜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拆除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模板时,要充分考虑该楼层现浇混凝土板承受上层楼板及其他堆放物的影响。

3对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分析民用建筑质量管理

3.1工程参与各方的关系协调。

一个成功的建筑,绝不是哪个人单独一方的成就,是所有人共同创造了它,所以工程各方应多展开交流,正确认识彼此间的关系。施工方要严格案中案设计图纸施工,建立严格案按照监理手册执行,遇到特殊情况,一起讨论解决。形成合法,合理,公开,真正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保障彼此长期的利益。

3.2安全管理。

人员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比工程的安全更重一旦工地上发生安全问题,不但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也在施工人员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严重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除了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配发安全设备外,还应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根据具体施工环境,给予施工人员相应必备品。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还应做好对周围非工程人员的保护。设置栅栏,设定施工区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即便做好了这些防护措施,还应安排专人对施工周围巡查,及时排除因非工程人员不按要求走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险情发生。

3.3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除了以上几点,对工程人员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施工单位一味只顾产值,忽略了对员工的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对公司成本也是一种节约。

3.4管理制度的执行

现在各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公司制度制定后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许多施工单位也面临这样的难题。公司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综合考虑了诸多因素的结果,是以个单位甚至已个行业广大从业者智慧的结晶,有很高的含金量。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就是对资源的浪费。管理制度的执行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因此,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坚决,要使制度给人以真正的约束,让所有员工慢慢习惯自觉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某些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工程人员,应按过错程度,犯错次数,认错态度等综合考虑后给予惩罚,而且要严格执行,做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民工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结合当前土木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混凝土作为其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施工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中,其出现的裂缝已经成为建筑工程中的通病,若没有及时的补救完善,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投入使用及施工质量。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能够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此,本文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等两个方面出发,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作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中的通病,混凝土裂缝在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成本,对住户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针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施工状况,其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材料因素

在整个工民建的施工程序中,混凝土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及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一般来讲,混凝土作为常见的工程建筑材料,在引起裂缝的过程中,除了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外,与混凝土的质量有着极大的联系。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受自身化学性质的影响,在遇水后会发生一定的水化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中,受水泥硬化过程的影响,内部的热量无法及时的排除出去,导致混凝土内部与外表之的温差较大,且在不均匀温度的影响下,所长生的应力在很大程度上大于混凝土自身的强度,并由此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与此同时,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采购人员受经济利益的诱惑,购买了大量的不合格产品,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现场监督控制因素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到工民建筑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这就使得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专业的监督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如果没有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细致的监督,很有可能造成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给日后混凝土裂缝埋下隐患。例如,在进行混凝土载荷计算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出现遗漏的情况,这就需要监督人员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进行解决。如果缺乏监督,就有可能造成混凝土负荷不足,而造成日后使用过程中的裂缝的产生。同时监督人员还要做好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对各种材料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

(三)结构变形因素

在引发混凝土裂缝的众多因素中,外界的温度也成为其影响因素之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混凝土产生热胀冷缩的物理反应,引发裂缝。与此同时,受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的影响,导致混凝土施工秩序不规范,在造成混凝土沉降的同时,还会出现大量的混凝土裂缝,而这些,都需要施工管理人员给予重视。

二.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在工民建工程建设中,针对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在重视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控制措施来避免裂缝的出现。在保证施工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基础。针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工程结构设计

随着网络计算机的发展,现代工民建工程在结构设计上,除了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外,还需要经过计算机模型的设计、考核后方可投入使用。一般来讲,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中,需要设计人员从工程模型与实际施工状况两个方面出发,并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将其结合在一起,在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同时,还能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完善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设计人员应结合着工程的整体结构,对混凝土的实际承受能力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混凝土受力均衡;与此同时,在进行工程设计的同时,还应从工程的每一个梁柱出发,在保证梁柱刚度的同时,还能从整体上确保梁柱的施工质量。其次,在整个工民建工程设计中,还应从周边的地理环境出发,确保工程结构能适应该地的气候环境。最后,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中,还应加强工程的抗震性。确保在小级别地震发生时,工程不会出现裂缝、倒塌现象。

(二)加强裂缝预防及控制

在加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及控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化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在避免混凝土裂缝出现的过程中,完善的施工管理能够有效的规范施工活动,使其按照一定的施工秩序进行施工,在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科学的缩短施工周期,节省工程施工成本。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着混凝土的实际施工秩序,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并将其运用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避免施工材料的浪费。

其次,在混凝土的配置中,加强混凝土的材料管理。结合着工程的实际需要,对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及外掺料的比例进行严格控制,使其在符合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的同时,满足工程建筑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派遣专业人员来配置混凝土,在严格控制混凝土配置比例时,还应对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只有在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最后,在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众多因素中,还与钢筋的质量有着一定的联系。使用优质的钢筋,能够有效的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应加强钢筋品种及质量的检验,只有在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模板时,还应对钢筋进行检查,避免松动、变形、下沉的现象出现。

(三)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人员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人员,其施工技术如何,将直接关系着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及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这就要求在施工活动开展前,由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进行培训,以便在施工中能够使用正确的施工技术,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其次,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还能端正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最后,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使其在原有的技术上积极创新,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时间。

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裂缝,需要工程管理人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纷争。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工程施工管理,确保施工活动的有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同时,为施工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近海.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华章,2010,(29).

[2]金玉星.初探工民建以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

[3]孙培君,卢孟柯.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2,(04).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探索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想要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其中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其施工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步骤,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同时也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建筑现场的管理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参考。

一、建筑工程原料的选用及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原料主要就是混凝土,实现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就是必须要严把原料质量关。在选择原料的时候,在保证活性的前提下,应该严格控制砂、石含量,尽可能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采用细度小的水泥。在配合比的设计中,应适量掺入粉煤灰、添加剂与减水剂,减少含砂率和水泥含量,以提高产品的抗裂性和密实度,减少干缩,降低水灰比,当然必须在有效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在对原料进行检验时,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应该按照变化的施工条件来进行及时调整检验频次和检验标准,使其符合全部技术性能指标。混凝土应严格按照浇筑顺序进行,振捣时间应均匀一致,不得出现施工冷缝,分排进行施工浇筑,施工缝留在后浇带处。根据振捣棒的铺料间歇时间、有效震动长度来确定浇筑时间;模板、预埋件等在施工中无损坏或变形现象,必须保护措施得当。浇注完毕后,表面要抹平、压实,排除泌水,清除多余灰浆。为了有效防止出现表面和松顶干缩裂缝的现象,必须在定浆后进行二次抹压、二次复振。

二、建筑楼板混凝土现场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楼板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很容易渗透到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在诸如水泥等水化产物的相互作用下反应而形成碳酸钙,即出现混凝土碳化的现象。混凝土碳化会破坏钢筋纯化膜,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如果空气和水在同时期同时渗入,那么钢筋就产生锈蚀。有的楼板裂缝会影响结构承载力,降低构件钢度,破坏结构的整体性;有的楼板裂缝虽对承载力无太多影响,但是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也不及时修补楼板裂缝,将会进一步加剧裂缝的发展,发生渗漏或者降低耐久性,导致钢筋锈蚀,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具体从以下方面来加强管理。

1、结构方面的管理控制。混凝土裂缝由使用功能而可以分为有害的及无害的两类,经过实践证明,引起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变形作用下,结构的抗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变形和抗拉强度,实际上也就是抗拉性能,施工单位应该采用各种手段来控制裂缝问题,来加强混凝土结构方面的控制,例如可以采取永久式伸缩的方法、化学灌浆处理的方法。

2、浇筑环节的质量管理。振捣、浇筑环节作为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较为关键性的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工艺操作规程来进行。摊灰与振捣应在对称位置开始,不可过振或漏振,无骨料集中现象,分层清楚,铺料均匀期,平仓分层满足振捣设备能力的要求。混凝土振捣有序,以混凝土表面不下沉、无气泡、产生浮浆为标准,振捣应该插入到下层5cm左右。而浇筑环节中,应严格按照浇筑顺序进行,振捣时间应均匀一致,不得出现施工冷缝,分排进行施工浇筑,施工缝留在后浇带处。根据振捣棒的铺料间歇时间、有效震动长度来确定浇筑时间;模板、预埋件等在施工中无损坏或变形现象,必须保护措施得当。浇注完毕后,表面要抹平、压实,排除泌水,清除多余灰浆。为了有效防止出现表面和松顶干缩裂缝的现象,必须在定浆后进行二次抹压、二次复振。

3、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接下来做的环节就应该是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来做保温养护,这个也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目的在于保持良好的抗风条件和湿度条件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降低混凝土的降温速度,使得混凝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护。施工人员应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应根据温度应力来对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进行确定和控制,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同时,还可以采用预埋导管注入循环水的方法,减小内部膨胀产生压力,缩小内外温差,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内温度。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6

1.1水泥浆稠度

当水灰比一定时,水泥浆的量越大,流动性越强,粗集料和细集料所占比例减小,混凝土拌和物容易发生离析,混合物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如果水泥浆量过少,混合物骨料间黏聚性降低,拌和物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容易产生崩坍现象。因此,水泥浆的数量对混凝土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水泥浆的水灰比

水灰比越大,水泥浆的流动性越强;水灰比越小,水泥浆的流动性越差。在用水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选用小的水灰比,那么,水泥用量会增多,水泥浆流动性降低,稠度变大;如果选用大的水灰比,那么,水泥浆流动性增大,混凝土拌和物容易出现流浆和离析的风险,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物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水灰比是混凝土和易性的关键,在工程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水灰比。

1.2水量

混凝土的拌和必须使用饮用水,用水量决定了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拌和物用水量增加,其流动性增大,那么,混凝土结构物硬化后就会出现龟裂的现象,产生较多的孔隙和裂纹,降低其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反之,如果用水量过多,混凝土结构物容易产生泌水和分层现象。

1.4砂率

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砂率必须要科学、合理,使混凝土的流动性达到最佳的状态,既不发生离析,又不会出现泌水现象。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合理的砂率一般不要大于0.4,泵送混凝土一般在0.4~0.5.

1.5水泥品种

不同水泥品种的工作性能有所差异,应用范围也不一样。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工作需要、使用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等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

1.6集料

集料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求表面洁净、光滑、含泥量较少,无严重风化、棱角较少的碎石所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会更好,但是,如果水泥砂浆的握裹力较差,那么,混凝土结构物的稳定性就会降低;而集料表面粗糙、棱角较多且锋利的碎石所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差,但是,如果水泥砂浆与集料的握裹力强,那么,混凝土结构物的稳定性就好。

1.7外加剂

外加剂的使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强度和稳定性。

2提高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措施

2.1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充分论证各项指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采用科学的配合比。严格控制好混凝土各组成成分的比例,保证混凝土结构物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2.2加入外加剂

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性能,达到使用目的,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加入必要的外加剂。适量的外加剂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包括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结构物的强度和耐久性等。

2.2提高施工机械的使用效率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和振捣器械,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法,努力提高其施工机械效能,降低施工机械能耗对混凝土工作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4对工人进行业务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要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施工技术培训,从而降低外部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2.5采用合理砂率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砂率能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工作强度。当砂率较小时,容易产生泌水和离析现象;当砂率较大时,则会加大坍落度的损失。

3总结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7

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在亚美装饰有限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和指导下,我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工作实践验证所学的管理理论,试着去探寻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实习中我像正式员工一样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其他同志交办的工作,通过实习,我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贵州亚美装饰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建四局亚美有限公司,企业注册资金1500万元,具有国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一级总承包资质,现在在册员工200人,企业年产值超过数千万元。先后荣获贵州装饰装修部优秀施工企业、贵州省优秀管理企业等称号。我实习所在的部门是幕墙装饰装修施工项目部,其主要职责是进行现场施工及资料筹备等工作,及时了解各单位生产经营、工程进度、施工情况。可以看出,现场装饰装修施工项目部在公司中定位于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体情况调度与控制。我不仅要把现场各方各面工作的真实情况反馈给公司领导,以便于据此作出决策,还要提出自己的专业性建议,做好领导参谋、助手的角色,能够在这样的对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部门参加实习,无疑对我增加工作经验、验证所学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

会。

从现代企业的发展看,企业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在外广开源头,争取承揽更多的工程、提高各类产品销量,在内多方节流,避免不必要的支出,真正做到真金用在刀刃上,才能在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障企业更好的发展。对于像贵州亚美装饰有限公司这样的建筑装饰装修类企业来讲,要特重视发展工程建设装饰装修这一行业,而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揽后续工程、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现场幕墙装饰装修正是有针对性地去做这方面工作。实习中,我像部门其他同志一样。注重工作的初次性和真实性,到工程建设的现场去实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正在施工建设的贵州省体育馆附属体育综合馆外装饰工程中,我们深入工程现场,通过现场勘查、走访并解、听取项目部等多种形式,对施工建设情况和整个工程进度、项目部动作情况都有了明晰、真实的把握,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地的加大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促进施工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照月度计划和公司的工程总体要求,对工程施工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及时将项目情况报公司领导,以考核促进项目施工开展,保障工程进度按期完成,确保满足甲方要求。通过这些亲身参与的工作实践我深深感到,之所以贵州亚美装饰有限公司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发展,从一个项目的成功动作上可略见一斑,正因

为始终把严格管理放在首位、加强科学引导和控制,同时在项目建设中采取了灵活多变、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决策机制,才能够在市场上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美誉度,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习过程中,我在为不断接触到的全新的工作体验而兴奋不已的同时,我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社会经验的不足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心里支援了自己的工作信心我不禁对自己的产生了怀疑,甚至感到的难过。

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但接触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从但是在坚持度过了最初的困惑后,在部门领导和同志们的悉心指导下,我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了工作状态,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增强着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像一个正式员工那样正式处理好各项工作。如果说这次实习得到了什么,除了增强了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增强了自己的信心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首先对于我来说,这次的学习,它不仅仅让我学到专业知识,还将全面地检验了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里、身体、思想等等。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关系到我将来能否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短短三个星期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些学习的日子里我的收获还不少。学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通过三个星期的学习的学习的实践工作,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行性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带领我们学习的吴健华师兄是我学院02届的,他现在在广州广骏工程监理公司工作。吴师兄在学习中不仅带领我到施工现场跟我们解说工程过程的相关专业知识,还不断地找机会给我们实操,还经常问一些基础知识的问题。要我们每一个学习的人不仅要在闹里形成相关“相关知识网络”还要我们逐一口述出来,锻炼我们的口头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

例如说混凝土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吧!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就说说我的见解:

1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

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底或已硬化混凝土的约束,不能自由收缩,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即产生裂缝,裂缝从基底向上发展,甚至贯穿整个基础基础。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变化很小或很慢,但表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固,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差。由于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快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2防止裂缝的措施: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加外加料,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掺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是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过冷水降温;

(5)可用一定用量的冰块掺和在混凝土中;

(6)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7)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8)改善边界的约束和构造设计,如合理分析浇筑、设置滑动层、避免应力集中、设置缓冲层、合理配筋、设应力缓和沟等;

(9)加强施工监测工作。

每个工程完成后,都难免会出现裂缝现象的,影响因素并不仅仅是客观因素还有主观因素。通常浇筑混凝土工的技术水平都是偏低的,他们的工作只是靠经验所得的,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所以,到了施工现场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施工现场的实际与理论知识有很大区别的。

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的第一步骤是清理模板的杂物,但实际上,在每一条梁柱模板上都有杂物的,但由于它们的少数存在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所以,通常施工单位都不作另外的处理的。又如,有些钢筋工涂方便踩踏,令部分板筋下榻、变形,造成浇筑拆模后出现露筋现象。这样外露的钢筋与空气长期接触会出现锈蚀现象,从而影响钢筋的强度,影响板的力学承载力,对建筑的构造有严重的影响。

通过现场实践,将《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及方法运用于工程实际中,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施工技术中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希望学校能给予我们更多到现场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充实。

通过此次建筑材料实训,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使我对建筑材料试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此次实训,我不仅学习到很多关于水泥、砂浆、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我认真、细心的品质,增强了团队合作及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

每次试验前,我都会抽出时间来仔细的阅读《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主要是学习规范、熟悉仪器、了解试验步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重点部位就做上标记。但这都还是“纸上谈兵”,当到了真正要试验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幸好,老师在每次试验前,都要把试验的步骤、要求以及规范再仔细地讲一遍。试验中老师在旁边细心观看,对我们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予以纠正。

刚开始因为试验的某些小环节做的不到位,在测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时,由于脚没有踩住坍落度筒,导致混凝土溢出。于是第二次我们吸取教训,调整了方法。最终使得坍落度满足了要求。因此,我觉得

要想顺利完成试验,就必须认真。

这次实训涉及了许多专业知识,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结合运用,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在学校学习的机会。

实训是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度阶段。短暂的实训已经过去,首先,我想先向所有为我的实训提供帮助的同学和我的指导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顺利的实训所做的帮助和努力。

在书本上学过很多的理论知识,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通过实训,我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增加了动手能力。当初很多题、案例在老师的指导下似乎轻而易举,而当自己亲自上阵时才知道并非易事,才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才体味到古人所说的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只有不断学习,吃苦耐劳,塌实工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积极面对每一天的挑战,明确今后职业生涯的目标方向,在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接下来我要一路披荆斩棘,努力地学习与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

由于我们先前试验时严格遵守试验要求,所以在撰写报告的过程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8

目前在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废渣其数量之大是惊人的根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有关资料介绍,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t.若按此测算,泰州市区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5万t.而实际上这只占实际产生量的一部分因为一些另星工程和个人装修所产生的渣土数量很难统计在内。

从建筑废渣的成分来看,建筑废渣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由土、渣土、灌注桩施工中形成的泥浆固结物、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灌注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料头、竹木料、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等组成。除在工地上初步进行分选利用部分材料外,大部分都成为建筑垃圾被清除出现场。

建筑废渣的处理已成为城市管理中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建筑废渣的处理有以下几种方式:

1.就地掩埋:

在总图设计中预先考虑建筑废渣的产生量在进行场地土方平衡计算时考虑这个量在施工过程中有计划的先后进行现场掩埋。这种方法就地消化不留余量,这应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但一般来说很少进行这种精确的计算和运作;另外这种方法往往是玉石俱焚、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不免可惜。

2.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废渣先在现场集中,然后分期分批运至郊外选择废山沟、河浜、湖塘进行堆放或填埋。这种处理方式在现场一般不作遮盖,在堆弃场如不作及时掩埋,往往是灰砂飞扬,成为砂尘暴的源头。此外在运输过程中的漏撒现象,形成环境污染;堆弃场的处理不当往往破坏了自然地貌,破坏了天然水系并形成泥石流,这在许多城市都曾有过严重的教训。

3.建筑废渣混入生活垃圾中,运进了生活垃圾堆放场。这在工程和个人装修中较为常见,这往往增加了生活垃圾的处理量。

为了充分利用建筑废渣这种可再生的资源,借助南通市开发建筑垃圾空心砌块的经验,我市海陵区方正建材厂在东南大学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研究和开发了以利用建筑废渣为目的的环保节能产品—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以及相应的延伸产品砖和空心砖。

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是一种拾遗补缺的产品。生产这类产品可以处理掉一部分城市建筑废渣,减少一点环境污染;取代一部分Kp1型粘土多孔砖起到了节土节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在本地区由于季节原因粘土多孔砖有时不能正常生产,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的生产不受天气季节影响,因而可以起到一些调节市场平抑价格的作用。

二、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的制作:

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是以建筑废渣为原料,经破碎、筛分处理后作为集料,加入水泥、附加剂等掺合料加水搅拌经成型机振压成型的一种混凝土制品,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选择分捡破碎筛分配料搅拌振压成型养护检验出厂

其中应指出的是:

⑴筛分处理是形成最佳级配。

⑵原料中烧结粘土制品成分和混凝土的成分的比例主要取决于强度,一般情况下应掺有一定比例的烧结粘土制品成分以改善制品的物理性能,但掺量太大则影响强度。

⑶多孔砖宜采用半盲孔结构这样在施工上、力学性能上、物理性能上都有一定好处。

三、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的应用

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其实是一种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者说是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延伸产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商品名称上称为多孔砖。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的外形、性能、施工工艺与已经在我地区广泛应用的粘土多孔砖相近,因而可减少推广应用的难度。应指出的是,虽然在块体尺度上、某些性能上等同Kp1型多孔砖,但因其材质是混凝土,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并不能完全视同为Kp1型多孔砖,而应兼顾其类似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特性。

一般情况下,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主要用于承重结构,其强度等级从经济角度考虑宜取用mU10,高于mU10的多孔砖虽可生产但不经济,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以用于六层以下的混合结构为宜。建筑废渣混凝土空心砖可代替Km型粘土烧结空心砖用于框架填充墙,建筑废渣混凝土砖则用于三﹑四层以下的农村建筑。

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建筑的设计计算、节点构造及施工工艺均参考“多孔砖(Kp型)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规程JGJ68-90”。

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及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均按Kp1型多孔砖取用,前者受力情况基本接近,后者因块体采用半盲孔结构,比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中块体之间的砂浆接合面和接合情况大为改善,其砌体抗剪强度预期将有所提高,具体数据有待实验近一步确定。

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的使用必须保持孔洞垂直且盲孔一面向上,以便施工中摊舖砂浆。

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在施工中应尽量按照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的施工工艺如现场上砖的存放、施工中砖表面含水量的掌握、施工中的现场管理、内外粉刷前砌体墙面的预处理等绝对不可等同Kp1型粘土多孔砖操作。为此在施工前应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空心小砌块施工知识的培训。

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建筑墙体的抗裂防渗措施:

使用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的建筑在施工中应注意:

⑴确保多孔砖自身质量,严格按照企业标准生产、经检验合格后方准出厂,不达到龄期严禁出厂。

⑵在运输过程中及在现场堆放时均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⑶施工中严格控制多孔砖及砌体的浇水量并应注意防止已施工完毕的砌体受潮。

⑷砌筑及粉刷砂浆的打底层以中粗砂为宜且不应加发泡类的添加剂。

除去施工因素外,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建筑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建筑物体型的选择:

建筑物的体型通常来说以简单体型、纵横墙贯通为好,这种提法较为普遍,但也不尽然。复杂体型的建筑虽然裂缝情况复杂,往往难以事先估测,但实际工程证实裂缝开展的长度和宽度均较通常为小甚至不出现裂缝,因此只要结构布置处理得当,复杂体型也未尝不可。

⑵建筑物的伸缩缝的设置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一般不宜突破。

⑶设置有隔热功能的坡屋顶是防止屋面结构与墙体结构因温差伸缩引起裂缝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结合建筑节能和目前的建筑风格的倾向,坡屋面方案是防止外墙温差裂缝的首选方案。目前我们泰州市各新建小区均采取此方案,由温差所引起的顶层外墙窗下八字缝明显减少。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筑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人们更加关注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使用性和耐久性,建筑结构中的荷载主要由混凝土来承担,混凝土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对施工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压强度的高低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建筑施工中,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监测和控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工作,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从而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1.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相关因素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如环境、温度、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极易产生气泡和裂缝,这为混凝土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隐患,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所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质量严加控制,避免这两种隐患的发生,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及寿命。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材料的质量是决定混凝土使用功能的关键,所以在材料的选用及检测上要把好关,同时还要做好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出现裂缝,这与长时间的使用、外力作用、环境和温度的变化都有关系,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材料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有关,所以在混凝土施工中,加强材料的检验关和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规范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性影响主要为以下三种:

(1)材料配比不合理。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为水泥、砂子等,如果水泥的标号达不到标准、水灰比配制的不符合要求或是砂石的质量不达标等情况,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要求,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所受到的收缩力达到所能承受的标准时,则会导致裂缝的发生。

(2)忽视了温差的影响。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进入养护期内,这时混凝土的强度还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所以要防止昼夜之间的温差过大,一旦温差过大则会使混凝土产生严重的收缩,从而导致裂缝的发生,对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寿命都会造成影响。

(3)模板制作存在问题。模板表面处理不科学,接缝处存在问题会使得混凝土振捣处理时,发生泥浆外漏以及产生气泡,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受此影响而大大降低,出现裂缝。除此之外,保养工作若不能按照规定严格操作,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裂缝。以上所述的几个方面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原因,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管控。

2.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混凝土质量检测制定相关对策

混凝土的质量检测计划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来具体制定。在对混凝土总体的质量进行检测前,选择混凝土原料配比相同、施工工艺与龄期相近、检测方法统一的工程作为检测的总体,然后分别对其中的个体进行规划,随机选择样本进行检测,可以增加样本的数量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同时要规划好测区的布置和检测顺序,使检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单位要选用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的操作人员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防止人为的操作失误致使检测结果有偏差。检测前,要对有关混凝土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比如被测结构的设计参数、混合材料的组成和配比、结构的形状等。

3.建筑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要点

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混凝土实体强度的检测方法较多,大致有回弹法、钻芯法、超声法、拉拔法及超声回弹综合法等几种。这其中回弹法以其不破坏原有结构,操作简单及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广泛的应用于混凝土检测中,其检测的准确率较高,特别对于泵送混凝土其检测准确度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3.1检测前回弹仪的选用

回弹法的检测原理是通过运用回弹仪来测量混凝土表面的回弹硬度进而推断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值越大,表明混凝土的硬度越大,抗压强度也就越高。要选用具备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证的回弹仪。在回弹仪使用前,需要对回弹仪按标准方法在钢砧上进行率定,其率定平均值应为80依2,作业的环境温度只能在-4益耀40益范围内才能取得有效数据。

3.2检测中的具体做法

回弹法可以对单个结构或构件进行检测,也可以进行批量检测。对于具有相同生产工艺和相同强度等级的建筑混凝土,保证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和龄期基本一致,在不少于10件的同类构件中随机抽检的数量要大于同类构件总数的30%。

3.2.1选定测区。

测区要选在构件的对称可侧面上,或者是在同一个可侧面上均匀分布,特别主要再要构件的重点和薄弱部位设置测区。测区必须保证是在清洁、平整、表面无异物、结构紧密,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表面。

3.2.2回弹值的要求。

在使用回弹仪检测时,轴线必须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测区的水平面,缓慢施加压力,准确地记录每一次测点的回弹值并精确至1,然后快速复位,对同一测点只能弹击一次,每一个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

3.2.3碳化深度值的要求。

在测量碳化深度时使用1%原2%浓度的酚酞酒精溶液,用专业碳化深度测量尺测量碳化深度,测点为不少于测区的30%并取其平均值。

3.3检测后得出评定结果

最好选用地方测强曲线得到测定混凝土强度值换算表,因为它比国家制定的通用回弹法检测的测强曲线更符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了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养护工艺和混凝土原材料的特性,它比通用测强曲线的检测结果更接近混凝土的实际强度。

4.提高混凝土质量检测精确度的相关技术方法

回弹法虽然在混凝土检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检测中如果混凝土内部结构在质量上存在缺陷,则很难检测出来,因为回弹法只是对混凝土表面的强度进行测定的,一旦内部有质量缺陷,则很难检测出来,所以要想保证检测的精确度,则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综合使用,这样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出混凝土的质量。目前超声波检测方法得以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此方法是利用混凝土强度和超声波传播速度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来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此种方法与回弹法综合运用,可以获得更多的物理参量,从而对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混凝土结构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工程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08-02

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施工质量。而在建筑施工质量体系中,混凝土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同样关系到整体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在此过程中,如何评价建筑结构混凝土的质量,就需要从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尤其在现阶段,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以及工程应用,已经成为影响建筑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一)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含义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是要求在不对结构构件造成破坏的基础上,利用探测仪器获取物理量,在物理量和混凝土质量关系比照之后,去界定混凝土的质量。

(二)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在于:其一,混凝土结构构件不需要破坏,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混凝土物理量信息的获取;其二,混凝土测试操作过程简单,消耗的资源设备成本较低,很容易使用到实际检测工作中去;其三,不需要特定的构建尺寸或者形状,可以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试验;其四,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对重要结构部位进行长期的监测,以便达到相应的检测效果。

(三)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适用范围

通过对现阶段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案例的归纳和总结,该项技术的使用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由于施工过程监督管理不善,出现诸多质量问题,比如混凝土强度不足,结构出现了蜂窝麻面的缺陷,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占据了整个检测工作的65%;其二,依据生产工艺和使用功能,对于原来的建筑进行改造升级,一般会采用高接层的方式或者楼面改造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情况占据了20%的比重;其三,由于特殊地质或者地质灾害导致出现的结构受损,此时也需要运用到无损检测技术,这种情况出现的比重为10%;其四,特殊类型的工程项目质量检测,比如核电站、大型电站、水库设施等,都需要对其混凝土性能进行无损检测。

(四)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分类

依照不同的标准和规范,可以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一,依照混凝土探伤的角度来分,可以将其归结为超声脉冲法和穿透辐射法;其二,依照混凝土力学特征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归结为声发射技术和超声脉冲技术;其三,依照物理、化学作用程度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归纳为共振法、敲击法、超声脉冲法和穿透辐射法;其四,依照混凝土强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归结为表面硬度力学法、超声脉冲法;其五,依照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可以将其归结为电磁感应法和穿透辐射法。

二、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国外在混凝土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1945年加拿大Leslie、Chesman、英国的Jones研究开发出超声法,1948年瑞士Schmid研究开发出回弹法,该方法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并一直沿用至今。1971年推出便携式数显式超声仪(ponDit)等,以上这些研究开发成果都对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能够运用于研究实践的无损检测技术体系不断健全,种类多达20余种,并且还不断出现新的方式方法,引领着混凝土无损检测工作的发展方向。相对于国外来讲,我国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最早在此方面的研究始于1985年,国家第一次将混凝土抗压强度无损检测方法纳入到标准体系中去,并且在1988年完成了全新的技术规程编写,在1990年出版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这些成绩都证明了我国在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面的成就,其在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在部分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三、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在现阶段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和诊断工作的开展,就在于界定建筑工程的使用价值,并且以此评价结果为依据去进行建筑改造,这是早期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专家学者相继参与到实践中去,积极开展探索和研究,终于在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体系完善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使得其成为促进建筑项目发展进步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势必需要以各种检测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考量,而在此过程中的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就是比较关键的一环。结合现阶段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实例,我们可以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建筑抗灾害能力进行评价

我国近年间部分地区频频爆发地震灾害,出现了大量建筑物倒塌的情况。从某种角度来讲,地质灾害的爆发,可以将前期建筑工程的缺陷展现出来。实际上,对于现有建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灾后继续使用可靠性进行评价,是处理类似情况的重要工作内容。尤其是我国处于地震带,房屋的抗震检定,不仅仅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问题,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以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为途径,对遭受灾害的房屋进行结构检测和评估,从而为后期灾后重建工作打下信息基础,往往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便达到比较理想的建筑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在此方面的效能,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强化抗灾预警机制建立,将混凝土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其中,在出现突发地质灾害之后,及时安排相关人员进入区域进行探查,对于建筑的整体损失情况,可利用区域进行检测,以此为基础去制定灾后重建方案,往往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其二,严格规定区域混凝土标准和规范,保证开发商依照国家抗震标准来进行设计施工,对于出现混凝土无损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情况要严格依法追究其责任,充分发挥相关监督部门的职能,使得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成为其监督的有利工具和尺度。

(二)对于老化建筑耐久性的诊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建筑需要进行改造,而在改造过程中势必需要对于老化建筑进行耐久性的考量,而此时就需要运用到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在对建筑做出全面的检测之后,确定哪些区域是不可使用的,哪些区域是可以使用的,得出诊断结论之后,制定详细的建筑改造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最大化的节省建筑成本,还可以在改善景观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对于地基变形建筑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部分地区由于地质不稳定,造成建筑物地基出现变形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房屋出现倾斜、沉降,或者裂缝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建筑物效能的发挥。在应对这样问题的时候,不能依照老思维去开展,应该积极尝试对于区域进行地质勘查,对于混凝土进行无损技术运用,以便找到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详细的策略,去治理房屋裂缝的问题。

(四)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的评估

建筑施工质量的评估,不仅仅关系到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关系到更加深远的社会效应。简单来讲,如果建筑施工质量评估结果出现不真实、不准确的情况,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从而对于各个群体利益造成危害,由此产生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由此,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纳入到建筑施工质量评估中去,使得施工质量处于可检测的状态下,以便及时地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便更好地解决各种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五)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纠纷的处理

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各种因为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纠纷事件不断出现,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标准和尺度的话,将难以保证有效的处理好建筑工程质量纠纷。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混凝土无损检测报告为依据,评定双方之间的权责关系,将更加有利于纠纷事件的处理,也使得建筑工程质量朝着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总体发展趋势是由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由破损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由低速度、低精度向高速度、高精度发展。近年来,混凝土无损检测得到很大发展,但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还未完善,检测精度和可靠度还需提高。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混凝土无损检测体系,开展对混凝土结构综合性能评定,进行过程监控和在役检测的研究。此外需进一步扩大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内容和使用范围,如混凝土耐久性的检测、在役混凝土建筑结构健康检测与监测、混凝土早期强度检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稳定性的检测等。

参考文献:

[1]建科院举办混凝土无损检测新技术培训班[J].岩土工程界,2001,(08).

[2]董清华.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述评[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3]高频雷达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J].地质装备,2001,(02).

[4]夏涛.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与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