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毕业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11:22

大学生活毕业总结篇1

二、活动地点:水电学院食堂路

三、活动人员:水电学院全体青协成员及学生会干事

四、活动形式:出板宣传,摆摊收集募捐的衣物等。

五、活动准备:活动前购买工程线或其它类绳子,以便衣物等东西成捆。

大学生活毕业总结篇2

在校期间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好多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记得有好几次,同学或老师约了我见面,我答应以后必定按时到达指定约会地点,即使有急事也从不失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大学生活毕业总结篇3

关键词:德育答辩;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张立忠: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河北石家庄050018

多年来,高等学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全方面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对于智育、体育的评价手段与体系而言,德育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如何评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是长期以来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大学生活毕业总结篇4

论文关键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密的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联系在一起。分析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状况,对于预判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春大学2010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数据和相应用人单位提供岗位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一、供需数量

长春大学为吉林省属综合型大学,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农学、医学、法学九个学科门类,2010届共有本科毕业生3003人。

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除,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呈现复苏态势,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提供的岗位数量较2009年增量明显,净增招聘岗位3883个。

二、招聘渠道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渠道:通过校园就业信息网招聘信息、召开小型专场招聘会、参加区域性及行业性中型专场招聘会。2010年,723家用人单位通过就业信息网招聘信息,提供6245个就业岗位,占需求总量的51.5%;910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提供5872个就业岗位,其中通过小型专场招聘会提供招聘岗位3289个,占需求总量的27.1%;通过区域性及行业性中型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583个,占需求总量的21.3%。

三、学科供需

为分析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长春大学九个学科门类之间的供需关系,将用人单位提供的12117个岗位信息按学科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各学科岗位供需关系比。具体公式如下:

学科岗位需求比例=学科岗位需求数量/岗位需求总量*100%

分析结果显示:就业市场对各学科毕业生需求呈现不平衡态势,部分专业毕业生数量性矛盾依然突出。工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具有较多的择业机会,个别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呈现供大于求和就业对口度不高的问题。

四、有效供需

为深入分析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与毕业生之间的匹配度,本报告通过公式:有效转化率=成功转化岗位数/岗位总数*100%,计算出毕业生有效岗位供需比。

在用人单位所提供的12117个需求岗位中,共有2317个岗位转化为实习(见习)岗位,有效转化率为19.1%;共有1346个岗位转化为就业(签约)岗位,有效转化率为11.1%,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48.7%。

根据与用人单位的意见交流与信息反馈,就业市场中有效供需比相对较低的成因如下:

1.毕业生知识储备不够,实践能力不足。近几年,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但由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节奏快变化的社会需求面前,专业设置、课程更新、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

2.毕业生社会经验缺乏,就业稳定性不强。目前,大部分学生还生活在“从校门到家门”的田园生活模式当中,没有将职业诉求、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同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很好的结合,导致毕业生在就职阶段面临着缺乏社会经验的尴尬局面。而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是以民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人才价值最大化、人才培养成本最小化等特点,决定了选择录用的标准更倾向于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毕业生。同时,毕业生在就业初期的不稳定性,导致用人单位在后备储备干部培养等方面持谨慎态度,使部分毕业生失去部分就业机会。

3.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就业期望值不合理。就业过程中,部分毕业生“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对于就业的积极主动性,即使在校院两级就业指导结束后,仍有一部分学生不做任何的就业准备和求职尝试。凸显了这些毕业生职业意识的滞后。同时,部分毕业生就业理念仍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存在不合理现象。

4.部分用人单位岗位质量不高,仍然存在部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质量偏低,不能与毕业生能力及学历水平很好匹配的问题。同时,部分企业不能完全按照相关劳动法规要求提供劳动保障、提供薪酬不能满足毕业生最低期望等岗位仍然存在,使部分需求岗位成为无效需求。

5.违约造成部分有效就业机会的浪费。2010年长春大学共有179人次的毕业生办理违约手续,其中97%的违约原因为毕业生违约,3%为用人单位违约。因学生违约后,大部分用人单位将采取内部人员调配和从其它渠道招聘等方式,解决企业年度招聘空岗的问题。不再就空缺岗位专程来校招聘,事实上造成有效就业岗位的资源浪费。

五、区域容量

1.通过对2010届与2009届毕业生地域就业人数比例进行对比,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对比增量明显。从地域就业质量上看,显示这些地域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表现出较为强劲的态势;西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对比差量不明显,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对比基本持平。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对比差量为较大负值,显示2010届毕业生更多的选择在其它区域就业。综上所述,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的就业市场表现,基本反映了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到2010年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复苏态势,恢复和补偿性的增加了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2009届、2010届毕业生区域就业人数比例比较图

2.吉林省内就业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大。除去16.02%的户籍档案托管毕业生,吉林省内实际就业13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5.72%,其中长春市内就业1078人。这一特征,一方面直接说明了该校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特点;另一方面吉林省经济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和较为适宜的工作、生活环境,吸纳了毕业生在省内就业。长春市作为省内经济相对发达城市,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文化、生活环境,加之同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较低的生活成本,都成为大量毕业生选择在长春就业的重要原因。

3.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发动机。非吉林省就业毕业生中,中西部省份吸纳毕业生数量总和不到四成;东部省份中,北

京、上海由于严格的户籍政策限制和较高生活成本的双重压力,阻碍了未来毕业生流入的进一步增大;通过数据对比,在中西部省份中,黑龙江、山西、陕西、江西、内蒙古五省吸纳毕业生数较多,且近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在未来就业市场开发中应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GB/t4754―2002,三次产业划分规定[S]

[2]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

[3]麦可思研究院编著.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本科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

[4]麦可思研究院编著.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

[5]艾小娟.扩招下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及对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大学生活毕业总结篇5

1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1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抄袭严重

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许多院校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中不安排应用文写作课程,即使安排,课时也比较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也不够紧密,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原来进校时的文化基础就比较差,写作能力也比较弱,书面表达逻辑混乱,中心思想不明确,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口语化等情况较多见。同时,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较看重,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考证上,平时对写作重视不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写作质量较差。

从过去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许多学生没有学习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手法与文字表达方式,在文章结构上出现头重脚轻,不完整,层次不清晰,逻辑混乱等问题;写作内容空洞、缺乏专业性,观点重复、观点矛盾、观点陈旧,文字表达口语化,缺字,断句,前言不搭后语,句子过长或过短,用词不当等。很多学生没有阅读专业文章的习惯,不理解摘要、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即使在导师的指导下,仍然不能较好地进行表述。在信息搜集、整理方面,学生大多不喜欢去学校图书馆,偏向于查找网络资料和曾经看过的专业书籍与教材。由于目前很多网上资源雷同的较多,而且学生普遍缺乏收集资料的技巧,不会使用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查找,造成参考文献中教材与参考书所占比例较大,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所占比例较小,使得相似选题的同学所收集的资料也大同小异,甚至完全一样,这显然和安排毕业设计的出发点是相背离的。

1.2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是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比较盲目,他们要么选择在教材中学过的专业知识点,要么选择能够找到参考文献最多的论点作为选题,而对于选题是否为当下的热点,是否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现实工作有无指导意义等问题却没有更多的思考。不少选题已经过时,与专业理论的发展已经脱节;有些选题过大,立足于宏观,根本不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能完成的;有些选题不能体现专业特点等。这就使得学生写出的论文比较平淡,没有特色和亮点,论文的质量也较差。

在写作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针对自己论文涉及的问题开展实际调研。即使导师要求学生在写作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与自己的就业有机结合,有的学生也会投机取巧,借助网络收集一些案例和数据资料,或者对调查对象做简单的了解,描述的事实都浮于表面,很少有学生会对某一行业、企业或某一营销现象做更进深入的调查和思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的内容以理论为主,空洞、乏味,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论据不真实,说服力不强,论文对实际工作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的调查、研究、思考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1.3毕业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其毕业设计无法象工科专业一样,让学生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一个项目,并且以文字形式将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记录下来,所以,绝大部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以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一种操作方式,对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学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又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较深的理论水平又恰恰是高职学生所缺乏的,所以,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往往缺少对理论的独特见解,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2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

随着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加大,也随着市场营销学科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原有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甚至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

2.1改革目标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改革。结合营销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将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2.2改革思路

通过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进行一体化改革探索,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训与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必将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因为通过校内综合技能的实训,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将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改革,既可以提升学生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活动的总结汇报能力,又可以改变学生原来撰写论文空洞无内涵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可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调研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营销活动能力、策划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

3具体措施

3.1全面实行导师制

从2011年六月份开始,我们首先在2009级学生中开始改革试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共有6名教师参与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86%,平均每名教师负责指导12~16名学生。导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为工作中心,指导学生第四、第五学期的各项专业学习活动。同时建立《导师指导记录》,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抽查、询问、关注所带学生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3.2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组织

以往的毕业设计,每位同学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人完成个人的论文,同学之间没有多大的交集。改革后,从第四学期开始,每4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导师,统一接受一位导师的指导。从第四学期的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到第五学期的毕业设计,全组同学一起参与实训的各项工作,在完成毕业设计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一做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3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内容与学生实践成果相结合

为改变以毕业论文为主的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我们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各项工作成果为基础,要求学生结合已经完成的调查报告、广告策划方案、促销方案、产品推介计划等,总结已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思路。这一做法,打破了单一的论文结构形式,并将理论与学生的实践成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改革成效

4.1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成绩

参加改革试点的2009、2010、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227名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成绩。2009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0.5%,2010级毕业论文优良率58.8%,2011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1.5%,累计有四篇论文获院级以上优秀。

4.2毕业设计和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有效结合

在论文选题上,学生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成果为选题依据,每位同学选取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对该环节具体工作过程的描述,总结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的市场调研、广告方案设计、促销方案设计、陌生拜访、产品推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创新的观点、方法、措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重视度,提高了综合技能实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毕业设计,如《浅析“吴良材”眼镜促销方案的设计》、《浅谈“百事可乐”校园广告方案的设计》、《浅谈对“天堂伞”广告策划实训活动的探究》、《“传澄”情侣礼袜营销策略研究》、《浅谈“相宜本草”护肤品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等。

大学生活毕业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总结经验,落实措施,提高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让全体学生完成学业,为全体学生顺利进入初中打下基础。

2、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六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毕业班工作管理,努力提高优生率、合格率、巩固率。

三、毕业班现状

1、学生情况。我乡现有毕业班14个,共有学生451人。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科情况。从上期统测成绩来看,双优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后进生、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我们将加强管理,不断引导,争取突破这些难点。

四、工作思路及对策

(一)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组

组长:罗星和(中心校校长)

副组长:刘星元(中心校副校长)

黄顺?(中心校教导主任)

成员:安订全(中心校办公室主任)

杨星猛(后勤主任)

宋昭莲(办公室人员)

各村校长、教科室全体成员及毕业班教师

领导组全面指导毕业班各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定期加强毕业班工作的检查、督促,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建立联系制度。具体如下:罗星和联系中心校;刘兴元联系荆坪村、干溪村;黄顺?联系响水村、花园村、中心校;安订全联系大寨村、箐林村;杨星猛、宋昭莲联系柏林村、富民村、金竹村。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罗星和(校长)任主任,黄顺?、任副主任,成员由孙光荣、杨传丽、宋昭琴、车成安、潘杰宁、黄维金、李仁武组成。其职责:负责全面领导抓好毕业班各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毕业班工作的督查,经常向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了解有关情况,又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要协调好与毕业班工作有关的各方面关系,树立全局观念,想办法,定措施,确保毕业班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

(二)针对我乡实际,建立健全毕业班激励机制

1、优生奖(绩效工资方案中执行)。

对学年末参加全县组织的毕业考试中在所任班级优生(成绩均分80分以上,含80分)累计计算。

1、中心校基数各为5名,达标每人奖150元,超一人20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15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2、花园村完小(5人):达标每人奖180元,超一人23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10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3、响水村完小(3人):达标每人奖200元,超一人25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8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4、荆坪村完小(3人):达标每人奖200元,超一人25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8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5、箐林村完小、越百里希望小学(各3人):达标每人奖250元,超一人30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8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6、金竹三思苗圃希望小学、大寨村完小、柏林村完小(各2人):达标每人奖300元,超一人35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6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7、小河周林希望小学、坪河小学、干溪村完小、富民刘友昆希望小学(各1人):达标每人奖180元,超一人230元,累计计算。差1人扣100元。(金额分配、扣发:总金额÷总分数×个人得分)。

2、全科合格率奖

上升一个百分点奖3元,低于一个百分点扣3元。

3、激励奖

凡是培养一个全县前50名的,每个奖500元,累计计算。所任班级教师每人发奖状一张,在年度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中享受加分。

4、其他人员奖励

1、村校长在当年绩效工资考核发放中,奖本村优生所获奖金的30%,不达标的扣20%。

2、校点负责人奖该校所获总金额的20%,不达标的扣10%。

3、挂钩村办公室人员奖村总金额的10%,不达标的扣5%。

5、《墨翰乡中心校2011年春教育教学》相关考核条款以及名次奖同样执行。

6、所有成绩、业绩将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相应栏中仍然享受加分、扣分。

(三)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管理

在毕业班工作的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勤于了解、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与学习动态,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倡导团队精神,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齐心协力地使每个班级都保持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教风,这是毕业班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各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要想办法、添措施,各村、校应根据实际,切实成立工作领导组,各村校长、主任、校点负责人要带头下深水,要实实在在地为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做些工作。要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毕业班教学奖惩办法,其奖惩原则是毕业班教师应以敬业、奉献、钻研为前提,以教学延伸为前提,力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1》【2011年春季学期毕业班工作思路及实施对策】的相关参考:

【返回栏目列表】

1、教学管理

(1)督促检查教学“六环建设”工作的落实。村校长、主任对教师教学“六环建设”工作进行统一布置,提出切实有效的要求,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毕业班教师的“六环建设”进行检查,每学期至少三次以上,并将检查情况书面上报领导组。领导组将采取调查学生、走访家长、深入课堂听课以及各校平时的检查记载等形式来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并将每期检查情况进行全乡通报。

(2)督促村校长、主任抓好本村毕业班教学工作,并将抓毕业班工作的情况如实记录,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反思,并找出对策,进一步调整好工作思路。领导组将对该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于只搞表面文章而未将工作落到实处的,如实上报中心校,经核实,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并全乡通报。

(3)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督导。本学期,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将采取每月和不定期的形式,加强对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进行视导,采取随堂听课、查教室、查教学、查学生、及学生作业、教师教学进度、教师的教案、召开师生座谈会、走访部分学生家长等形式,切实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督促、检查。

(4)定期召开毕业班工作会。领导组定期召开毕业班工作会三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过去的毕业班工作进行总结回顾,以便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明确具体措施,提出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参会的毕业班教师必须根据中心校要求,认真分析汇报本班的情况。各村必须切实认真的开好“三会”,即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时间由各村拟订)。做到早计划、早布置、常检查,让全体教师明确工作重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5)建立春季学期中期考制度。春季学期中期考由中心校统一组织,试后各村、年级要认真分析考试情况,纵横对比,找出差距,找准要学生薄弱环节,研究对策,调整教学策略,帮助教师们查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6)有计划做好毕业班复习巩固工作。召开“两会”,一是召开领导组会,明确复习指导思想,提供相关资料;二是召开毕业班教师复习巩固研讨会。主要围绕如何培养优生、转化学困生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各校必须切实认真的拟订好培优扶差的措施。

2、班级管理

(1)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毕业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部分学生情绪低、厌学,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此类情况,各班级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通过召开学生会、个别谈心(谈话)、家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让全体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全力以赴,做好总复习工作。

(2)积极做好毕业班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

毕业班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让学生有一个紧张而又和谐的家庭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因此要通过召开毕业班家长会,进行交流座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要求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生活必备条件,多给孩子关心和辅导,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通过教师“家访”,家长“校访”,相互沟通,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3)合理安排总复习时间

毕业班教学在五月底就进入总复习阶段。六月中、下旬进行各类质量检测,总复习时间短,前后只有一个来月时间。各班级应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边检测,一边把总复习时间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抓基础,全面反馈;第二阶段抓问题,加强专项训练;第三阶段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五)各阶段毕业班工作的安排

1、各教师严格按照拟订的教学计划,精心组织,全面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接受一阶段、二阶段的检查、询问,如实汇报本班情况,制定整改措施,做好本期总复习及期末检测各项工作。

2、2011年春季学期毕业班工作流程(具体细化过程见:《2011年春教学工作计划》)

二月

各村拟订毕业班工作计划、教师认真总结,查找问题,拟订好工作思路及对策。

三月

1、召开毕业班教师会研究部署毕业班工作。

2、深入学校检查督导毕业班全面工作。

四月

1、组织学生中期考试。

2、半期工作回顾,并拟订总复习计划。

3、召开毕业班学生会、家长会、教师会。

五月

1、领导组深入各校检查指导毕业班工作

2、毕业班教研活动:如何上好毕业班复习课。

3、各科开始复习,并做好学生全面摸底抽测准备工作。

六月七月

1、检漏补缺,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做好第二次摸底抽测相关准备工作。

2、加强毕业班后期管理工作。

3、做好毕业考试前准备工作。

4、总结经验,完善档案资料。

大学生活毕业总结篇7

【关键词】校园文化毕业文化感恩情结

theaHalvsisofChineseandwestern

Gi.aduationCulturefromtheperspective0fthanksgivingConplex

abstract:existingintheactivecampuscuhure,graduationcultureplaysitsuniqueandimportantrole.it’sbelongedtobothChinaandthemaj0r-ityofwesterncountries.Undersuchtwodifferentculturalbackgrounds,graduationcultureshavetheirownfeatm-es.thispaperanalysesthedifferencebetweenChineseandwesterngraduationculturefromtheperspectiveofthreeaspects,includinggraduates,teachersanduniversities,aimingtorevealthereasonsoftheformationofdistinctgraduationcultures,leadgraduatestoleaveuniversitiescivilizedlywithrationalways,andbringhometotherele-vantdepartmentsoftheuniversitiesthenatureofgraduationcultureandimprovethemanagementmeasuresinordertoconstructaharmoniouscampusculturetogether.

Keywords:CampusCulture;GraduationCulture;thanksgivingComplex

1.校园文化与毕业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毕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是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毕业文化以毕业班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现如今,高校毕业生离校之前,有许多不成文的“约定”:离校之前,同学们会聚在一起吃顿饭,俗称“散伙饭”。又如大家要拍毕业照,统一购买毕业衬衫,更有人准备谢师宴感谢恩师。其实,这种被有关专家称为“毕业综合症”的现象在大学校园流行已不是一年两年了,而且也不仅仅只是在哪一个或几个高校才有。几乎所有的大学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种现象,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毕业文化”。更有甚者把毕业文化演绎得登峰造极,诸如酗酒撒泼、裸奔、“毕业喊”、“毕业扔”等疯狂行为也频频上演。对于这种酷似行为艺术的“毕业献礼”,人们看法不一:赞同者叹其个性释放,呼吁社会眼光宽容以待;反之则觉得难登大雅之堂,皱眉者亦不在少数。

面对种种声音,我们也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毕业生是否应该采用疯狂的毕业仪式?毕业季应以何种态度和方式来缅怀和总结?什么样的毕业文化才能体现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没有理性而有内涵的毕业文化?从毕业生那些毁誉参半的行为中,我们看到的是:在那些疯狂而又极富创意的举动背后,有难忘的记忆,也有些许对未来的焦虑。

因此,毕业文化建设应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实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毕业文化建设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毕业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以及素质培养的作用,最终实现保持校园和谐与稳定,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从感恩情结的角度分析中西毕业文化的不同

2.1毕业生方面

每逢毕业季,校园里弥漫着离别的气息,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即将告别校园生活的学子。他们身着毕业衫,和共度了许多美好时光的老师同学合影留念。悬挂在公寓楼,教学楼,食堂各处的醒目的标语提醒着每一个毕业学子,他们的校园生活即将结束,他们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

这种离别的氛围是中西方共有的。而感恩情结在中国毕业学生中更加明显。那些欢送毕业生离校的条幅标语都体现着对母校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一朝师生情终生缅于怀,学子闯天下母校候佳音”,“春华秋实、饮水思源、母校情深”。在离校之季,有的同学们还自发地组织起了捐赠活动,向母校捐赠其认为有意义的书籍、自己制作的物品或记录自己成长经历的物品。礼轻情意重,为了母校,虽然能做的不多,可也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同学们为老师们献上鲜花,共唱一首歌曲,送给老师最美好的祝福。西方国家的毕业生在这方面的感恩表现就要少很多,在毕业典礼上他们很随意,家长一同参加,庆祝自己的孩子顺利地完成了人生的一段重要的旅程。他们的喜悦来自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离愁别恨、感谢恩师母校的情绪减少了很多。

2.2教师方面

教师们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莘莘学子有着殷切的希望。他们给予了许多鼓励并提供了宝贵的就业建议。在告别大会上教师们引用古语,表达对同学们的希冀和美好的祝愿。指导员在毕业前通常会召开班会,为学生们交流思想提供空间,帮助同学们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的老师还会亲手制作卡片,附上些许祝愿。这些一道构成了毕业生们在毕业季的美好回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那些卡片,想起老师当初的谆谆教诲都会热泪盈眶。教师们之所以如此不辞辛劳,都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深深根植着一颗感恩的心,要知道教师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也同样经历过他们学生正经历的事情,虽然时代已经不同,但对自己恩师的感激之情不会变,这就使他们甘愿为同学们付出。并不求回报。

国外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邀请名人做毕业演讲是一项传统。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等都曾是美国各大高校的座上宾。给毕业生的演讲内容广泛,不过通常会包含着一些期望与祝福,当然也不乏幽默与睿智,留下了许多经典语录,例如,“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是表现在科技的发现和发明上,而是表现在如何用它消除不平等。”(微软创始人兼董事长比尔·盖茨2007年于哈佛大学的演讲);“什么才能称得上你们这一代的伟

大之处?我认为是使用你们在这里所学的知识,不仅仅是找到与计算机连接的方式,而且找到与人的连接方式;不仅仅是使用数字和公式创造,更是使用语言去引领。在这个过程中,填补愚蠢与智慧间的差距。”(前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于2004年加州理工学院的演讲)。从这些常常被人们引用的经典语录中,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还是西方人理智的一面,而感恩情结少之又少。

2.3学校方面

中外高等学校都设有类似校友处、就业指导处及心理咨询部的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每逢重要事件,比如校庆或毕业典礼,学校都会邀请老校友参加。这些早已步入社会并积累了充足经验的前辈能够给予涉世未深的年轻学生许多建议和帮助,对加速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成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未来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老校友时时关注母校,有时也会搞一些捐助活动略表自己的心意。此外。就业指导处也会适时开展招聘会,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给同学们的就业铺平道路。心理咨询部帮助解决学生们对于未知生活的恐惧心理和对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忧虑心理的问题。总之,各个部门同心协力,为同学们顺利毕业、就业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针对毕业季学生有时因为太过情绪化而犯错的情况,学校管理部门大多采取“管理宽松但不放纵”的政策,做好引导和教育的工作。

与中国相似的是,国外高校一般也设有这些部门,履行着相关职能。但校友处所扮演的角色稍有不同,国外学生与已毕业校友的联系更直接。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通常有这样的经历,在经济管理或其他的课程进行期间,教授直接电话连线某位已毕业的有成就的校友,当场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将老校友作为一个可以利用的珍贵的学习资源,及时地为同学们提供帮助,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实现了校友这个平台的作用,更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也对学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而国内高校学生与老校友的联系相对较少,一般只是在学校举办庆典时,老校友才应邀返校,由于校友对母校的感恩情结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学校更注重的是精神影响,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个资源还缺少真正的实际行动。

3.中国毕业文化中感恩情结的来源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中华思想指的是传统上中国内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的思想模式,或可称之为一种拥护中华文化的意识形态。其亦包含了对待异族、异国的态度和思想。中华文化和思想具有很高的价值,是世界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赋予了炎黄子孙无尽的财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孔子孟子庄子处继承,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延续至今,比如感恩、孝敬、尊敬等,其中感恩情结是不可忽视的浓重一笔。在这个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国家,关于感恩情结的表述数不胜数,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记载的“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诗经》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如,明朝《增广贤文》一书中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以及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遇之恩,这种感恩情结不单单对父母、挚友,对待老师亦皆如此。“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流传至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为人们引用;我们将老师比喻成园丁、绿叶、火种、石级……;形容老师的成语更是不计其数。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我们不能说国外尊重老师不够,只是他们的尊重方式和我们不同,他们感激的程度没有我们那么深。西方人是崇尚个人主义的,这是其不变的道德原则,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拥有一种意识,一种追求自我被尊重、被认可的愿望,这是他们的信仰。在与中国文化的对比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中包含的此种感情的无尽韵味。

4.关于建设文明高校毕业文化的几点建议

对于高校毕业生,毕业季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毕业生应充分利用这段美好的时光,为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不是一味地宣泄情绪。毕业生可以拍个DV短片记录下最后相聚的日子,把学校的各个角落记录下来,留作纪念;毕业生经历了高考或考研的辛苦以及找工作的艰辛,一定对大学生活和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面临着分别的不舍,不妨和学弟学妹们坐在一起聊聊天或开个茶话会,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切身指导,也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高校的管理部门,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毕业活动,做好毕业生情绪疏导的工作,更不能忽视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同学的行为表现以及成长具有的影响。要借鉴西方高校在培养学生独立性等方面的方法,让毕业生更能适应新的挑战,勇于创造和改变。

总之,建设优秀的毕业文化,不但可以促进毕业年级学生进一步全面成长成才,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提升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和层次,同时也对低年级同学形成较强的教育作用和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加强毕业文化建设。并把毕业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毕业总结篇8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读书;调查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34-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在校大学人数持续递增,相应的大学毕业生从2003年起人数逐年猛增,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631万。2003年至今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布如图1所示,人数总计达3539万,且年龄大部分分布在22~30岁范围,他们正是富有朝气的青年人,时间充裕,求知欲强,并有一定的经济支出能力,构成了极具潜力的图书市场。

图12003~2010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2003~2010年大学毕业生,涉及人数达170人,被调查大学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制造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从事出版编辑、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调查方式以大型书店(如西单图书大厦)书面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形式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占总数人的68.6%,研究生(硕、博士)占总人数的31.4%;从事技术的人员占总人数的56%,管理人员占33%,经商人员占总人数的5%,其它人数占6%;收入水平1001~2500元占24%,2500~5000元占总人数的66%,5000元以上的占10%。由上述数据统计与分析可知,所调查的大学生人群知识层次较高,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从事技术工作,收入水平集中在2500~5000元范围内,且70%的大学毕业生在业余生活中选择读书。

1.兴趣广泛。如图2示。文学类图书具有思想性、欣赏性和启发性,深受他们喜爱,喜欢阅读文学类的大学生最多,达27.12%;其次是社科类,占总数的21.47%,阅读社科类图书既可扩大眼界又可增长见闻;教育类、生活时尚类、自然科学类、经管类分别占总数的14.12%、14.12%、12.99%和10.17%,各数据相对比较均匀。由统计数据可知,当今大学生图书阅读兴趣广泛,并不拘泥于一类图书,而是博览群书。

图2大学毕业生阅读兴趣调查

2.读书目的明确。如图3所示,其中读书目的是个人爱好占总人数的78%,学习、丰富知识、消磨时间和陶冶情操分别占36%、42%、20%和15%。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他们读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明确性,具有有较良好的阅读动机,并且注重图书的实用性。学习和丰富知识两项所占的比例也说明大学毕业生对学习求知欲强,追求新知识、新信息,对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图3大学毕业生读书目的调查

3.读书量略显欠缺。如图4所示,月平均读书量在一两本杂志的比例为76%,占绝大部分,月平均能读到几部文学作品的仅为4%。可见大学毕业生的读书量略显欠缺,有待加强,这与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工作不无关系。

图4大学毕业生读书量的调查

4.阅读习惯过于“自我”。如图5所示,78%的大学毕业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目的性较强,常常浏览图书情节占到62%,而细读和做读书笔记的比例仅分别为16%和14%。在对他们不良读书习惯原因调查发现,认为工作压力太大,没时间阅读图书占总人数的72%,没有合理计划,无阅读习惯占36%,认为图书太多,无从选择的占到11%。

图5大学毕业生读书习惯的调查

5.读书场合五花八门。如图6所示,72%的大学毕业生会在临睡之际读书,但此时读书一般历时不长。乘坐长途车和火车虽然占66%的比例,但是毕竟乘坐频率不高。去书店和图书馆读书比例虽然只有36%,但是一般时间集中,且可能会即时购买自己喜爱的图书。

图6大学毕业生读书场合的调查

6.书店仍是读书、购书的最佳场合。如图7所示,他们大都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且借书、租书手续繁琐,这使得大学毕业生不愿借书来读;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全天的工作时间都在电脑前办公,视觉疲劳使得他们更愿意阅读纸质的书本,如在书店购买或网购自己能永久持有的书本。在后续的调查发现6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借用图书馆的书不太方便,还是自己拥有比较好,而且随时会去书店。

7.买书很“挑剔”。如图8所示。其中书的类型占总人数的85%,即大学生购书首先选择自己急需阅读的图书,价格影响最小只占42%,而图书作者、到货速度、环境与服务、质量与包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5%、65%、67%和65%,各影响因素所占比例都比较大,说明他们购书自主性强,要求面面俱到,购书很“挑剔”。

图7大学毕业生读书方式调查

图8大学毕业生购书影响因素调查

8.购书消费额可观。如图9所示。月均花费在50~100元占总数的34%,居于多数。月均花费200元以上、100~200元、30~50元和30元以下分别占4%、22%、24%和16%。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月均购书花费集中在50~100元内,年消费额达1000元,购书消费量可观。

大学生活毕业总结篇9

abstract:inthenewsituationofcollegeanduniversitygraduatesemploymentinChina,payingcloseattentionto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situationandcareerdecisionsituationisveryimportantforstudents'careerdevelopmentanddirectioninthefuture.astheguider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highervocationalcounselors'vocationalcounselworkprocessprovokesmulti-anglethinkingintheaspectofclosingtorealityandclosingtostudents,andisworthstudyanddeepdiscussion.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就业工作过程;多角度;研究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unselor;vocationalcounselworkprocess;multi-angle;study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270-02

1就业座谈会的主旨和意义

①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为开创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就业工作的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就业,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是一种总结,更是为了提高。

②作为全程参与就业指导、推荐及服务的辅导员老师,深感工作瓶颈的到来:面对招聘,许多学生缺乏准备,缺乏良好的就业状态和心态;就业招聘现场屡屡出现不少共性或特性的问题。

③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本着在现有情况下积极正面的引导和有效推动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促进就业的原则,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希望通过座谈,让同学们有切实的收获和就业认知水平的提高;通过交流总结的过程,同学们能调整自己的就业状态,使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答卷上标出明确务实的一笔。

④创新操作。把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和未来下届的毕业生代表,召集在一起座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多层次的交流;对于下届的毕业生也是一次就业招聘的现场培训。

2座谈过程记录分析

2.1在就业的过程中,前期要有有意识的准备

要在有意识的前提下,大一大二就进行就业的前期准备。例如自我的了解和定位;职业的前期探索;技能证的学习取得;专科“技术工人”的定位等。[1]以期在毕业前有意识地进行“人与职业”的匹配。同时重要的一点,要自信:相信专科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老师补充:[2]拿吉利集团开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来说,专科的技术通道与本科研究生的管理通道是有对等发展空间的。(图1):这就是需要强调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明确:[3]生涯规划是关于今后生活、工作、休闲的生活状态的规划。你想拥有怎样的生活,不要等到就业前,才人“去”亦“去”似“群羊效应”般的面对招聘。即使要做,也要做那只“领头羊”。

2.2“招聘月”“招聘周”来临时的应对

招聘单位就那样来了,许多毕业生前期的就业准备工作是被动而无具体目标方向的。因此感觉准备了多少都同样措手和茫然无序。

老师补充:就业存在许多的随机性,操作性和概率性。怎样应对呢?归根结底还是要以自身优良的素质,以不变应万变,做到真正品学兼优,能力突出;做自己能做的,做好自己所能做的。要求毕业生要确保自己在第一时间了解各种招聘信息,并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整合,与自己的就业意向和求职目标相匹配。适合的就要全力去争取,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就业招聘过程。

2.3招聘现场的把握

首先,在搜集查询企业信息,以及企业进行宣传介绍时,要随时记录企业文化背景、工作性质、薪酬绩效等相关内容。已备在招聘面试时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提有“水平”和“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其次,要针对性的制作简历。另外,要认真回答问题;在面试过程中,要听清问题,思考后回答,确保不跑题、不虚夸、有针对性,是招聘单位所要听和希望听到的;同时,回答问题和自身的简历要有引申强化。

3未就业现状分析

3.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意识缺失,定位偏差较大

毕业生的等、靠以及就业的“群羊效应”,都因为毕业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和方向,缺乏就业观念和理念的及时更新,职业定位偏差较大。所以要引导毕业生注重每一次的参与,每一次的活动,甚至每一次的“劳动与服务”。

3.2职业探索不足,社会实践缺乏专业针对性需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好每个假期做具体的职业探索。首先,充分收集专业、行业、职业的相关资料;其次,注意与相关专业、行业、职业领域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咨询;最后,总结体会、体验,完成对某一职业的探索。之后再与自身的职业取向匹配,逐渐筛选罗列出自身的职业生涯后选职业列表。

3.3要引导毕业生充分认知:先就业,再择业,就业是择业的基础。要在工作中找工作,才是实现就业的充分条件;要及时、灵活的更新就业理念,掌握就业求职相关技巧等。

3.4面试求职时心理素质差

面对招聘,毕业生紧张无措,答非所问,不能清楚提问,有效沟通。错失不少就业机会。平时要加强协调沟通等素质能力的锻炼成长……

4座谈过程总结及引申思考

据我们调查,现如今的用人单位用人:第一要求求职者要有专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看重“求职者”的态度,看是不是有敬业精神,认真努力的工作态度;第三看“求职者”是否有可培训度和发展的空间。只有求职者是可培训的和有发展空间的员工,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就业,才能达到相对的稳定,是所谓的“双赢”;第四是看求职者的“情商”,换句话说就是看求职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对于专科“技术工人”的定位,遇有技术问题,也需要有相应的团队沟通和技术协作处理。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交流沟通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如今的90后,现实且敢做敢为,做事风格和思维与招聘方的信息不对等,这也要求应聘的90后们,要努力去与招聘单位交流沟通,有效传递自己的优势,兴趣和特长,从而达到有效推销自己的目的,以实现“人与职”的匹配。即[3]实现招聘与应聘所谓“双赢”的境界。

这就要求作为职业生涯发展及就业指导老师的高校辅导员:①要充分引导学生尽早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②引导每个学生充分认知“成长是自己的”,成长才是硬道理,成长才是终极目标。③引导学生注重三年成长的过程,注重三年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提升。这也是就业、择业的最好准备。

同时,对于新一届毕业生来说,从现在的所谓旁观者,针对随时就会到来的招聘面试:第一,要求毕业生要做好临时准备。第二,针对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手段。聘请企业或行业专门人士来校做专题指导报告;邀请优秀校友回学校与毕业生进行恳谈会;召开成功就业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组织就业择业案例通报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第三,进一步引导和加强毕业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这也是一种储蓄和积累;是一种装备和自我的提升;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难得的锻炼机会。

总之,通过连续几年的毕业生座谈会的组织策划、总结分析及反馈跟进,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学生干部,包括组织参与的辅导员老师及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老师,体会、体验,交流成长在其中。大家都在不同层面及角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成长。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还需要加强各层面建设。我们相信通过自上而下的全员关注、重视与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姬振旗,周峰.职业生涯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活毕业总结篇10

【论文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本已严峻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面对急剧变化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紧跟现实,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正确引导毕业生理性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危机中寻找机会,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当前,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全球,引发经济下滑,不少产业受到冲击,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中国的就业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中国经济蓝皮书》指出:2008年年底到2009年年底,全球金融海啸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为严峻。因此,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开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毕业生理性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危机中寻找就业机会,实现就业,是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客观认识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

(一)金融危机急速冲击就业市场,企业岗位需求大幅下降

随着金融风暴的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少企业倒闭、裁员,企业岗位需求下降。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市场劳动力需求下降;在过去八个月期间,全省亏损企业过万,有的已经倒闭或者濒临倒闭;许多往年必定出现在校园招聘现场的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已经明确表明取消招聘计划。但是另一方面,求职人数不断上扬,其中以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数量增幅最为明显。

(二)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从1999年起实行扩招至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根据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20082012年每年毕业生规模将持续在600万一700万人,总量达3000万,比2003~2007年间的1738万增加72%。而我国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突出矛盾还将长期存在,每年需在城镇就业的,包括当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实现就业的人数大约在2400万,而我国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缺口在1200万个以上;同时高校毕业生在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今年毕业生数量已超过社会新增岗位的一半,在现今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社会需求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难度愈发凸显。

(三)理性对待金融危机,准确把握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就业促进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党的十七大要求创造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08年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提出“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和政府对毕业生就业的关注,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了信心保证。

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02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发出的关于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文件累计达到40多个,共100多项具体的政策,内容涉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待就业服务、失业登记、临时救助等各个方面。同时,各地还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大量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和政策框架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就业方式灵活。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形势主要体现为:劳动力供给总量较大,而岗位的增加相对较少,在未来十年,我国就业市场总体上呈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态势。高职毕业生就业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有机遇。首先,随着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企业急需一大批有一定专业技能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而高职生理论和技能兼备的特点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其次,高职生的年龄结构、享受的政策待遇如户籍指标等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再者,高职由于学科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比较直接和密切,许多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

3.高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逐年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招生数从54万人增长到299万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创出新高,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从2004年开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已经连续4年保持稳定增长。从2004年到2007年,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每年同比大约上升一个百分点。据各省市的统计,2007年全国有10个省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了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水平。

二、金融危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一)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国政府计划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等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最近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我国的总体经济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应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广开就业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鼓励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寻找就业岗位。

(二)构建立体化的、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毕业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探索多种就业途径,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职院校除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继续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服务月、服务周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途径外,还应进一步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如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合作基地,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优势,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加强与当地人才市场的联系,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的信息网络优势,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四)搭建平台,鼓励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