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培训毕业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11:17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1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基地—仿真公司—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共同商讨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双语言平台上的商贸服务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整体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专业在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并实施了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基地—仿真公司—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以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为基础,以强化实践教学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相关行业、企业资源,将课堂移植进公司或企业,将企业移植到基地课堂和公司,突出外语技能训练的教学特色,构建“能力本位、双证融通”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台,为今后商务英语专业的拓展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专兼结合、高水平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团队为改善商务英语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职业教育要求的状况,以及提升教师的知识和促进专业技能的进步,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的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方法。如实施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或取得相应技能证书。每学期从学院选派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外贸方向的“双师素质”教师3名到合作企业进行定岗、定量的项目服务,不断充实专任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提升教师水平;实施“内培外引”政策,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引进优秀人才,逐步形成“专兼结合、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三)切实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应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来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结构,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使实践课程核心化、技能具体化、方法多样化,从而将英语语言课程、商务理论课程和岗位技能课程的理论讲授、模拟演示、操作练习紧密结合。因此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全部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课程与总课时的比例达到50%;校内实训室课余实践对外开放每周不低于8小时,并有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为确保本专业学生教学质量与技能提升,按照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板块,在巩固现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高标准扩、改、建,打造语言技能实训中心、应用外语模拟实训中心、人文素养培育中心、国际商务翻译实训中心、国际商务贸易实训中心、酒店管理与服务实训中心等13个校内实训平台,组建翻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涉外贸易模拟公司,新建24家合作企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增强办学装备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能满足专业核心课程的生产性实习实训要求和人才培养对顶岗实习需要;校企文化有机结合、管理不断模式创新。

二、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为遵循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的的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与专业建设团队积极结合了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采取了相关措施:1.培养双语言平台上的商务类涉外服务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紧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第二外语+多证书的商务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定位,本专业先后与多家深度合作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按企业“订单”培养翻译、涉外管理与涉外服务等专门技能型人才。一年以来,共设立“订单班”5个,订单培养人数412人,占学生人数的40%。2.提高专业比赛成绩和学生职业资格考证率本专业每年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市级、省级、部级的专业竞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年来,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级英语口语、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等多项奖项;本专业毕业生全部通过了英语水平考试(Cet-4/6或Bet-1/2或Cet-1/2),并具备一定第二外语商务交际技能,获得了至少一本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应届毕业生职业技能参考率达到96%,参考学生获证率达90%以上。近几年,连续三届学生的国际商务英语水平考试Bet-1的通过率为96%,Bet-2的通过率为73%;大学英语四级Cet-4的一次性通过率已提高到66%,六级Cet-6的一次性通过率为43%,都远高于同类院校。3.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并赢得了社会、用人单位好评由于本专业毕业生培养规格符合企业技能型岗位的需要,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为81.31%。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显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连续三届共有毕业生2777人,其中1118人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占40.26%),663人从事涉外文秘(占23.87%),416人从事商务英语翻译,占15.22%。此外,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称职率达90%以上,新生报到率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认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语言技能和常规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强,能用、好用、适用、顶用,因此,多家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签订了长期的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红网等媒体和合作企业,对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结束语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2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对接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97-02

关于商务英语的研究,国外学者munby和Boswood等从eSp角度进行了论证,他们围绕交流需求分析做了详尽的论证,提出了交流需求分析框架。国内学者阮绩智也从eSp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指出商务英语课程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而曹德春在交流需求分析框架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上,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实证调查。严明从跨文化商务沟通角度阐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包括三个模块。

国内外专家多从思辨性角度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提出了理论框架和构想,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接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因此,进行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研究意义非凡。

河南省目前共有73所学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占我省高校总数的65%,能够为外贸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但现实是这些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出现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外贸企业招聘难的问题。

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出现进行调查,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munby和Boswood的交流需求分析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即问卷调查与个入访谈相结合。通过电子邮件、QQ、邮寄等渠道发送调查问卷,分别发送给了5所高校的5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和省内15家进出口企业。

在问卷回收之后,通过SpSS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然后根据问卷反馈信息,选择5位外企业负责人和10位商务英语毕业生和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

(一)对学生的调查。课题组抽取了河南省5所高校的5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外贸型企业,高达70%的商务英语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是翻译及国际贸易。对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太合理,超过60%的学生对所学教材及教师教学效果不满意,甚至有部分毕业生认为工作中几乎用不到学校中所学的内容。

在随后的访谈中,几乎所有参与访谈的学生都提出了实训机会太少、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认为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开展商务实践活动,多提供校外企业实习机会,强化商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二)对企业的调查。课题组对河南省15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企业目前已经有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占70%,另有61%的企业打算招聘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超过60%的企业对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认为这些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69%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最受欢迎的毕业生类型是“专业知识扎实和语言能力强”,另有61%的企业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至少“英语口语好要好”,52%的企业则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必须有一定的商务实践能力。对于“要求学生具有什么资格证书”这一问题,多数企业建议在校学生可以考商务英语翻译证书、BeC证书、以及外销员和报关员等证书。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企业认为高校应开设下列课程,如:《国际贸易贸实务》《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谈判》《经贸英语阅读》《国际营销》《商务写作》等,但这类课程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却很少看到。

(三)结果分析。中原经济的崛起和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给我省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河南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商务活动中,他们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商务英语发展前景乐观,市场潜力大;另一方面,这些涉外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存在许多问题,与市场需求产生了脱节。超过60%的企业对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认为这些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如何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顺利实现“从学生到人才的蜕变”,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达到有效的对接,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我省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调查发现,我省多数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不清晰。首先,关于专业归属问题,商务英语专业在多数高校中属于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有一部分学校把它归属到经贸学院,还有的归为国际学院。归属到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英语专业+部分商务课程,即在传统的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之外另开少量的商务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阅读、写作、外贸函电等。这样培养的学生语言基础较扎实,但商务知识不够系统、商务实践能力不足;归属到经贸学院或国际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商务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部分英语语言基础课,如听说等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商务知识,但是受总课时的限制,学生的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薄弱。

(二)教学与市场脱节。首先,许多高校选用的商务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更新太慢,跟不上时代要求。学校不主动引进真正的原版商务教材,国内的教材理论性又太强,实用性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偏重英语语言训练、单词记忆和传统的句子翻译,忽视了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专业词汇和术语,如:报关、保单、提单、支票、汇票等。学生即使把这些词汇和术语倒背如流,却不知道在商务活动中如何使用它们。

由于专业定位不清,各个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比较乱,不能处理好商务课程和英语课程的比例。有的学校以英语为主,在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之外另开少量的商务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阅读、写作、外贸函电等。有的学校以商务为主,开设系统的商务课程及少量的英语听说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既精通商务知识,又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商务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我省高校的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他们英语语言基础扎实,英语交际能力很强,但是这些教师因为都是英语语言文学背景,缺乏相应的商务背景知识和足够的商务实践经验。尽管有部分教师毕业于商务英语或商务相关的专业,甚至具备在外贸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英语语言功底和交际能力堪忧。

由此看来,商务英语教师师资薄弱,“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针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有待加强。

四、我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然后要调查社会的需求,根据相应的岗位制定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河南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及郑州航空港的建设,英语在国际物流、电子商务、涉外接待、国际会展、国际会议及商务洽谈等方面的使用日益频繁,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同时兼顾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同时又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软件的复合型高级商务人才”。

(二)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也必须考虑市场需求,考虑学生未来就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要合理分配语言基础课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学时,强化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构建“强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设计还应当突出技能训练,重视商务实践,从而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艰巨,需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计划。我省各高校当前急需建立一支英语水平高、商务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要达到这个目标,各高校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按计划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战训练,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级商务人员到学校给老师们培训或办讲座。

(四)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和订单培养模式。我省高校应该抓住中原经济迅速崛起和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这一契机,积极与涉外企业和郑州航空港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开展校企合作,实行校企结合式或订单式人才培养。

1.校企结合式

校企结合式就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融理论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可以达到教室与工作地点一体化、课堂学习与职业训练一体化、理论学习与实践一致。可以建立固定的学生实训基地,或组织学生到涉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商品的进出口流程,进行情景教学,或派实习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商务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

2.订单培养式

订单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用人单位根据所需人才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和学校签订培养协议,并在办学条件、师资、技术方面与学校达成一致,可以与学校合作办学。通过“订单”,企业可以从各高校相关专业获取较为稳定的人才来源,毕业生可以获得一定的企业和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河南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商务英语高级人才,这既是契机,更是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我省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受企业欢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德春.解析多层次交流需求构建商务英语核心优势[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3).

[2]阮绩智.论中国高校商务专业英语课程设计[a].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严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a].第七届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周聪贤.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2(2).

作者简介: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实践

1.毕业论文改革的形式和内容。

掌握商务文书的基本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能,能运用娴熟、得心应手地撰写各类商务文书是衡量现代商务工作者的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根据我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学生实际情况和商务文书撰写的难易程度,英语(国际商务)学生选择商务报告中的调查报告(SurveyReport)开展毕业论文改革。调查报告具体要求:调查报告由2人共同完成,学生需进行社会调查、访谈或其他调研方式。要求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少于5000字英文,其中含1000字中文概要,调查问卷样卷和访谈提纲样卷为中英文对照版。

2.行业人士进行调查报告撰写的指导和培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文书的撰写规范,行文要求,专业安排了行业人士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指导和培训。调查报告撰写的培训方案:调查报告撰写指导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调查报告的定义、结构、撰写过程进行宏观指导;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调查报告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与研究、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第三部分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开题指导。

3.调查报告双导师指导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是依据北京城市学院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通过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与来自其他学院跨学科或者行业的合作导师“双导师”联合指导,重点实施理论学习环节、调研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等双导师式培养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选题环节。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指导教师严格把好选题关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校外合作导师提出若干个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操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毕业论文选题来自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既体现了实际应用价值,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学习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入第七学期的学习和第八学期工作岗位的实习,我们将理论环节的学习提前到夏季小学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行业合作导师进行联合讲解。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报告准备等环节。调研实践环节。在夏季小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学生要开展为期约4周的调研活动。在调研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调研实习实践活动,补充学生理论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商务实操能力。在这一环节,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也需要及时与校外指导老师沟通,协助学生完成调研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学生在调研实践活动后,即完成问卷发放和访谈活动,回到学校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学生需要在这个环节听取校内英语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建议,展开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双导师综合评定给出毕业设计的成绩。答辩环节。采用校内老师和行业人士联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调查报告中涉及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提问,双导师以及答辩专家组综合评定后给出每组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对于学生各项成绩的评定,第一指导教师占总成绩的60%,第二指导教师占40%。专业要求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严格进行前期、中期检查与考核。如果因为教师指导不力,学生没有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将追究校内导师的责任。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不认真、投入不够、完成质量差而又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学部将根据毕业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弥补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实战经验的弊病。“双导师制”将显著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从而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巩固发展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调查报告的评审标准要适当调整。

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是引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杠杆和指挥棒。重点考察学生毕业论文的原创性、实效性,即毕业论文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研究真实做出来的,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在评价程序上,整个撰写过程采用双导师(校内英语教师与行业专家)综合评定和指导,在评审的各个环节均采用英语教师和行业专家双评审制度。评分标准也相应地区别于传统的学术论文,例如在选题上要评定“选题是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要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要评定“调查问卷的结构、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较为清楚地说明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上要评定“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表对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恰当、科学、有效分析”;在调查报告整体质量上要评定“研究结果摘要部分:论述清晰;正文部分:理论运用正确,数据分析科学、合理,论述充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结论与建议部分:结论正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调查报告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全文专业术语使用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毕业论文的答辩和评审标准都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得体性和公平性。

三、政策建议

1.深化毕业论文以及配套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以毕业论文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使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学校与企业和政府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或开办讲座;提倡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鼓励英语社团组织承接社会项目;等等。

2.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教师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课题研究、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等,并且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学校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外企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以此来增进教师对社会的了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也可以将具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各类人员融入到教师队伍里。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学校的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加快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条件的改善步伐。

3.毕业论文的体裁和形式多样化。

毕业论文体裁可以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特点,体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术论文,而且可以将其拓展为商务实用文书的撰写和商务情景的模拟。前者包括标书的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广告策划、营销方案等,后者包括商务谈判、国际会展、商务洽谈、产品推荐会情景模拟等。毕业论文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均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各尽所长、发挥集体的智慧。

参考文献: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R].

[3]李志生.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刘晓辉,魏俊玲.浅谈经济全球化中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J].中国商贸,2009,(15).

[5]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R].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4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性的商务合作越来越频繁,大量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许多国内企业也纷纷进军国际市场,社会对外语人才,尤其是对有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趋渐递增态势。主动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人才需求,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业务规格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努力办出高职特色,是高职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学院应从地区经济对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出发,立足地区实际,面向生产一线,适应人才需求,服务企业,培养熟悉本行业生产现状、能从事本专业各岗位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结合我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及以专业为工具的具有专业背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复合型“高级蓝领”和“应用型白领”的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我院行业背景和专业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了解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与技能,能胜任纺织行业单证员、外销员、报关员、涉外文秘、商务接待等岗位的商务人才。

一、根据岗位需求,灵活设置专业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目的性、针对性极强,特别是企业对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因此,该专业方向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企事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为了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校企双方针对企事业目前和将来岗位需求及具体岗位工作的技能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学院与相关教学系部根据已有专业特点,坚持“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与企事业发展相协调,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原则,确定了专业开设方向。例如,服贸英语班、旅游英语班都是根据社会需要增设的专业。

二、行业岗位调研,动态开发课程

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培养的具体内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能力结构。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既不照搬照抄传统的课程计划,也不简单地移植和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开展这项工作。首先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然后深入用人单位,对其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和样板人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道德、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各种职业素质;再征求用人单位意见,根据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和提炼,据此确定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双证融合”的课程结构方案。将语言、商务、纺织服装三种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有机融通;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有机融通;将学校考核和社会考证有机融通。这种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课程开发须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课程计划的内容不断地被修订和改善。

图1双证融通结构图

三、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性课程设置

实践课程设置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一条主线、一个重点。作为应用英语专业人才,以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线,使之贯穿于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应用型商务人才,以商务操作技能的培养为重点。实践教学把商务技能训练放在突出地位,以英语为实践课程的教学语言和目标语言,进行商务技能的训练,从而融合语言训练和商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的设置特别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希望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其次,专业教学要求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广泛的学生学术和实践活动,一方面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术潜力,另一方面,学生得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加以深化和提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所长、学以致用。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学实习是专业教学的要求,也是专业教学的补充。第三,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学生除了参加教学指定的社会实践外,还千方百计的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一而再、再而三地参加实习。因此有必要增加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如知识模块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生涯设计、心理素质训练、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

四、市场导向型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与成效

1.坚持工学结合的双元化课程建设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国家职业标准调整教学计划,“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标准为尺度”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职业分析、专业剖析,确定具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重组与整合,,进一步完善“双元”之路的课程建设。通过本课程教学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有能力参加英国剑桥委员会、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外经贸企业协会举办的剑桥商务英语、报关员、报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等外贸执(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外贸行业的上岗证书;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将课程与考证、教学与就业有效地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的需求,实现了“一教多证”的多元化课程目标。

图2工学结合的双元化课程建设结构图

2.优化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应是围绕企业实际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展开,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等几个方面。结合职业能力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是:语言应用技能+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技能+综合技能,尤其重要的是商务英语的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技能。所以实用型实践体系为:专业综合能力(定岗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模拟英语商务谈判、模拟进出口贸易、外贸综合模拟、涉外礼仪训练、英语课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操作技能(商务视听说训练、商务口语训练、商务阅读训练、商务翻译训练、商务综合技能训练;国际贸易操练、商务函电操练、单证操练、跟单操练、涉外合同操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学和做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独立自主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面对未来工作有信心、上岗有特色、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创业有希望。

3.实施与企业“无缝接轨”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

全方位、多样化地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形式,形成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双边多赢的教育环境。利用区位和行业优势,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图3“校企合作联盟”模式

4.推广应用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来进行课程的整体和单元设计,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断吸纳、引入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把明天的技术教给今天的学生,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实践训练,培养创造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目前已探索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和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等方式,实施“案例引入、项目综合”教学法,“引探式”教学法,“问题牵引”教学法,“多维多层次”教学法;适合操作性的“教、学、做”三明治教学法,“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双层循环”教学法和“应用项目开发驱动”教学法等。并充分协调校企双方的教学资源,从经济、方便等角度来考虑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大量采用“实例”和“真实环境”方式培训,如顶岗实习、现场参观、学习考察、案例研究、实物演示、模拟实训等,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同集体协作、共同交流能力培养相结合,确保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5.构建与就业挂钩的立体多元化评价体系

依据后现代主义教学理念,在评价方法上,围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下工夫,不再单凭一纸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评定成绩。借鉴国外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观察等,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标准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使考试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相衔接。同时改变原有的仅以理论性为主的毕业设计方案,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实际课题,如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策划;另一方面,导师与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双向选题,这样既有理论性又有实战性的双向式毕业设计教学。为毕业生今后有研究型和应用型两个方向发展做好选择准备,既符合了学生的愿望,又符合了市场的需求。让学生参与动起来,让学生感到能学会,让学生今后用的上,让学生有成功喜悦!充分发挥了学生潜能,张扬了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结束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本着“以我国教育十年发展纲要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构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社会适应性”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即“面向一线、立足岗位、产学结合、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二十一世纪是实现专科英语教学根本转型的时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预见未来的教学发展趋势。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求毕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要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其尽快融入工作环境,缩减学校与社会之间衔接的时间,因此,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民族教育研究,2005.6

[2]梁志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探讨.职业教育与研究,2007.4

[3]马庆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基于哲学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金双秋: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思考.职教论坛,2004.1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才培养;高职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的原因

在高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我们同时也看到,毕业生的跳槽率也越来越高。对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表明,只有5%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有12%的毕业生感到满意,大多数毕业生感觉一般或者不满意。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折射出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如过高的薪酬期望值、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对工作缺乏耐心和毅力等。毕业生的就业心态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工作状态,调查表明,50%以上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宁可职位空缺也不招不合格的毕业生。

毕业生的高就业率背后的就业不稳定性,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已经基本上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就业以后,并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被公司解聘或主动辞职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适应企业文化需要的高职毕业生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课题。

二、校企文化交融,构建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创新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高职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都开展了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建设的工作,但合作基本停留在浅层次的校企合作课程上,把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理解为引入企业员工参与或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企业的技术内容,而忽略了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理念应该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课程,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学校在课程建设中过分重视满足企业或就业的需要,课程建设的重点往往会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将专业课程演变成了培训课程,忽视了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非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应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建设中通过组织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校双师型教师,共同商讨、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在教学方法上,应主要以项目课程为基本方式、以课程单元为基本单位,学校甚至还可以根据企业各岗位的任职要求,更新教学方法,完善专业课程结构,如实行“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等方法,将技术应用与学生的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

2.融入企业文化,提升实训基地的功能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效果,影响到所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引入企业文化理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做到以境育人、以境教人,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通过仿真或真实的工作任务,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快节奏以及重实效等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素养。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以从校内基础实训与综合实训做起,逐步上升到模拟仿真训练及至真实环境下的现场训练,如在实训室悬挂各种企业的宣传标语、名人警句或者一些规范化的操作要点等。实训室尽量模仿真实企业的现场布置,包括各个不同岗位、工位的设置,实训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也应该体现在实训中。为了检测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学校也可以承接企业的一些小型订单,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兴趣,不断地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校企互动,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了培养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建立起一支熟悉企业文化、技术能力过硬的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一方面,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和锻炼,使教师熟悉企业文化,积累实践技能,增强生产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通过他们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素养和文化理念带到校园,从而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挑选企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充实高校教师队伍。如我校的“丰田班”“小松班”等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教学,均为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承担课程。为了提高兼职教师质量,稳定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对兼职教师应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兼职教师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并定期组织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技能比赛和教学培训,使他们能充分胜任高校的课堂教学工作。

4.提升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随着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取“双证”培养制度,即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毕业证和资格证。调查显示表明,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90%,有的学生甚至同时获得2~3种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为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条件,表明高职学校的教育已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由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由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实现了学校的基本素质教育与企业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对接。

三、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接受企业文化,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洪元,周立华,李树德.校企文化教育并举,实现学生就业双对接[J].当代教育论坛,2011(3):88-90.

[2]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84-85.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6

(一)行业需求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各类投资及其贸易趋向活跃,产生了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2014年4月18日,在第107届广交会上,商务部公布了一份《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勾画出了中国外贸的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报告提出,至2020年,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将增长一倍,到2030年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而湖北省积极推动中部崛起战略,将外贸行业作为湖北省重点发展行业之一,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支撑点”,作用日趋明显,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对实用型的外贸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以及毕业生回访,分析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近三届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分布如图1所示:图1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近三年职业岗位分布图[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得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面向为: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检报关员、国际货代员等。

(三)确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通过多次走访企业开展调研,请专业委员会专家论证,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确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面向湖北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较强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精通国际商务外贸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贸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熟练从事国际商务助理、国际贸易跟单、单证缮制和处理、外贸业务开发和维护、外贸管理、报关报检、国际货代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外语优先、外贸熟练、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确定人才培养主要从如下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第1、2学期。以培养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为主,以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培养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训练目标。同时,进入专业认知阶段,通过进企业参观,由企业人员深入介绍各部门功能、生产流程、产品卖点、报关流程等,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另外,通过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等方式,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愿景,增强其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动力。第二阶段是第3、4学期。着重进行模拟商务情景训练,以学生未来工作为背景,设计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碰到的情景,并按未来工作过程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英语技能和国际贸易知识,完成模拟实训项目,实现英语技能和商务技能的有机融合;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商务流程,让学生进入更为真实的虚拟进出口业务情景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素质,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获得更为真实的职业体验。第三阶段是第5学期。首先,学生在“校企虚拟电子工作平台”进行实战操作,我们与企业签订工学结合协议,企业在校内建立具有文科工学结合特色的“企业校内电子工作平台”,也就是在学校设置业务后台,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编写计划实施方案、工学结合实训手册等教学环节中,并派出业务员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成为企业的“校内业务员”,以外贸公司真实业务员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业务中去,真枪实战地为企业提品推广、业务磋商、业务跟进等专业服务,从而让学生获得了为真实企业进行专业服务的机会。第四阶段是第6学期。学生到真正的企业实体去进行顶岗实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就业。

(四)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是以深入、广泛的调研为基础的。首先,开展细致的行业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确定目标岗位群以及市场对外贸人才及其岗位能力的需求,随后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提炼、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职业能力,之后确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并邀请专家进行论证。通过调研获得准确的市场对外贸人才及其岗位能力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商务与外贸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主要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较强英语语言能力(尤其听说能力和外贸函电运用能力)、商务贸易工作能力、计算机技术与信息获取能力。这样,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规格的两大能力主线(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课程体系的四大能力模块基本确定。然后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结构,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在实践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开发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最终将其整合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见表2。再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对课程进行授课学期、学时的分配,最终形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一)双师型教学团队保障

商务英语教师要具备精深的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商务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应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方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和办出专业特色要求的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建立校企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大力推动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和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吸收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力度,尤其是提供更多企业培训、职业教育培训等机会。提升专业教师理论认识,形成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脱离语言学科体系束缚,加强商务知识和技能学习。

(二)校内外实训教学条件建设保障

项目化课程对实训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在高职加强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建成了一批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但是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还往往处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状态,因此,要加强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从就业岗位出发,根据高素质技能型国际商务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建设满足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比如建设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商务英语多功能综合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等,并配有国际贸易操作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等虚拟仿真操作软件,创设突出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虚拟进出口业务情境中锻炼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为了配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商务英语专业还应按照“合作双赢、慎重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构建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有效确保实习效果。

三、结语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7

论文摘要本文在阐释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语”应用作用与意义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利用“双语”开展工作的问题,并就提高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探索性地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工作的科学开展有所启示。

何为“双语”?简单地说,凡是使用两种语言的都可以称为双语;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学校工作中都普遍存在;本文所探讨的“双语”,是指汉语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两种,可谓“民汉兼通”。使用“双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学和工作早已兴起,现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模式。笔者欲结合科研与工作实践就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问题作初步探讨。

1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双语”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中,“双语”应用已不仅仅是熟练地掌握两种语言,培养“民汉兼通”、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其在促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地区人民文化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一,“双语”应用是少数民族地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体现民族、语言平等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语言是区别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重要标志之一,积极地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展工作是承认民族平等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当前快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力手段。

第二,“双语”应用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汉文化传播,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少数民族教育中应用“双语”教学,是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与学习汉文化的客观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让少数民族地区快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借助地区母语,“双语”应用必不可少。

第三,“双语”应用有利于开发少数民族学生智力,提高民族素质。语言具有工具效能,是学生心智活动的重要工具;“双语”应用者拥有两套交际手段,可以通过灵活应用两种语言来教授不同民族知识,学生掌握“双语”的过程也意味着个体智力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

2利用“双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中有关于消费影响因素的阐述,如:偏好、效用、收人与时间约束、机会成本、替代效应、边际效益以及价格弹性等;语言也是如此,有相关的影响因素,如使用人数、社会开放度、学习难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随之而体现出来的是成本与收益,如学习、机会与心理成本、经济、心理、代际收益等,这些都可以基于经济学来分析,是本文“双语”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山东大学宁继鸣博士着重探讨了语言成本收益的一些重要影响因子及其关系,认为语言成本与收益间有如下基本关系:政策决策与实施成本Cp、语言的学习成本Cs、语言学习的机会成本Co,个体所有语言的收益总和Rb、促进交流与贸易的收益Rt,语言代际收益Rg、语言民族文化收益Rc、语言心理收益Rm、语言政治收益Rp等等;总体研究证明,使用相近或相同的语言交流会拉近彼此的关系,提高工作效果。上述研究为使用“双语”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工作效果高度依赖语言交流的顺畅与深入程度,使用地区语言交流能获得更多的感情与信任回报。

以本文中提及的语言成本C与交际收益R进行关系考量不难发现,在时间一定的前提下,二者呈反比关系,即C=t/R。也就是说,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当交流时间一定时,语言成本越低,交际收益越高;语言成本越高,交际收益越低。而语言成本的高低又取决于语言应用能力,即语言交流能力越强,语言成本越低,语言沟通不畅则会提升交际成本,影响沟通的效果(收益)。因而从推进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和融洽发展,以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的角度来看,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提高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双语”应用能力

3.1科学开展“民汉兼通”双语教师培训工作

(1)放慢速度,缩小规模,延长时间,调整结合。首先,校本培训不能操之过急,无论是对汉语教师少数民族语言水平的提高,还是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的提高,速度都很慢,应该选拔有一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的教师优先培训,并缩小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其次,延长培训时间,可以将培训计划时间延长至一年或更长时间,避免因时间短流于形式;第三,将双语教师培训与考核评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学习“双语”的积极性。

(2)从培训对象选择上下功夫,严把入口关。严格审查制度,首先杜绝汉语水平不达标的教师参加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其次,挑选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速度与质量,避免培训资金浪费;第三,合理分配双语教师培训名额,重点向汉语水平较差的少数民族教师倾斜。

(3)调整培训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培训质量。适当增加听说、公文写作等实践课程;多采取听、说方法开展教学培训,避免过多的理论讲授;适当增加培训实习机会,让培训教师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4)加强对双语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建立双语教师培训监督与信息反馈机制,对培训完返回工作岗位的双语教师的“双语”使用情况予以跟踪考察,保证受训教师切实发挥“双语”作用,并将其实际工作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对“双语”应用不力的教师予以通报批评,并安排重新培训学习。

3.2选派优秀“双语”青年教师充实双语教师队伍

进一步拓宽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的入口渠道,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优先录用与聘请具有双语能力的汉族或少数民族优秀青年大学毕业生担任工作继续实施教育对口支援计划,充分调动大中城市毕业生到少数民族聚集区基层支教、锻炼,锻炼其“双语”能力,对实习支教完成、愿意回到学校工作的毕业生优先安排到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

3.3设立专项资金,聘用优秀人员,解决双语教师缺乏问题

为解决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缺额问题,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因教师缺额受到影响,同时考虑到当前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基础差、培训无效果,汉语教师少数民族语言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实际情况,建议高校管理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从兄弟高校或基层中学选聘优秀双语教师,充实高校辅导员队伍,促进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8

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在分析东莞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形势的基础上,研究更加符合就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就业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

关键词:

就业;商英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的核心。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切实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职业院校思考的课题。

一、东莞商务英语人才就业形势分析

东莞外贸业务非常活跃,呈外向型经济特征,虽然近两年欧美经济下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东莞外贸出口,但其进出口经济总量仍居国内各城市前列,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依然呈现出增长的势头。据不完全调查,东莞贸易类和英语类需求总量大约为8000人左右,而高等院校商贸英语类毕业生人数仅约2000人,存在非常大的人才供应缺口。同时,跨境电商迅速崛起。至2014年底,全市跨境电商企业超过3500家,包括物流、支付、第三方平台、运营服务等重要环节。其中,虎门、大朗201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双双突破10亿元。这样,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

二、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

为了更加完善本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进行了外贸从业人员就业能力问卷调查,共收集样本数量11份。主要集中在外贸公司(民营企业为主),包括传统外贸公司和跨境电子商务公司,涵盖运动品、工艺制品、家具、门窗、纸制品、电子商务等领域。调查结果显示外贸跟单员(外贸助理、外贸业务员(推广专员)外贸客服、跨境电商运营专员、培训讲师等职位需求量大。同时,根据调查数据,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无论哪个职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最起码应该具备以下三种素质:第一,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通过大学四级考试;第二,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第三,能吃苦耐劳,在公司长期发展。

三、建立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商务英语建设体系

1.建立阶梯式能力培养模式,加强实践型课程体系建设

从对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得知,他们更希望在学校得到更多的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因此加大实践型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首要任务。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正在探索一条以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支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型课程体系。本体系注重在第一年提高专业基础技能,开设的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语法与写作等,第二年注重提高专业核心技能,开设课程有商务英语、进出口单证实务、进出口业务谈判,商务英语翻译,外贸函电等,第三年开设跨境电商实战、商务交际与礼仪、英语演讲与口才,进出口业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注重职业素质提高和实训。同时依据专业调研情况及相关职业标准,把商务英语人才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任务进行系统训练,诸如客户开发与联络,盘、报盘、还盘、受盘,商务单证缮制,订单处理,货物运输,货款收付,客户服务,文件处理,会议及商务旅行安排,接待来访,上传下达等。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开发实践指导书,建立考核评价系统以满足学生课中,课后的学习需求。

2.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

利用学院良好的校企关系,本着互助互利的原则,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尽可能全面与基地单位联系与合作,为实训基地单位和企业提供服务,努力创造校企双赢的局面。同时,扩大企业校外实训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场所和条件。

3.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学相结合

除了拥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外,商务英语毕业生还应该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与商务英语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有必要把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到三年制教学中来,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通过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包括的范围很广: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里素质、文化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等。这些品质在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职业素质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从入学教育、教学、学生工作、校园活动、生活等各方面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和锻炼。同时,要开展好学生就业引导工作。就业引导工作也是分阶段进行的,在新生刚入学进行的认知教育时就要增强其职业责任感。老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为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介绍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让学生尽早对就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都具备语言或文学专业硕士以上的学历,他们的英语能力完全满足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需要。然而,商务英语专业的老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还要储备丰富的商务知识,能在商务运作过程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这就要求商务英语老师是一个英语讲得好的商务工作者,因此“双师”素质的教师很重要。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已评定了一些老师为“双师”素质教师,并且鼓励其他老师积极考取与商务相关的证书,下企业锻炼,取得企业一线经验。职业院校的特点要求必须以就业为向导进行改革,才能让学校焕发出活力。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时刻遵循高职院校发展规律,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断优化、完善,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

作者:祝嫦鹤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园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9

关键词: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基础;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43-03

一、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介绍

(一)专业定位

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9月份开始招生的专业,招生规模从2011年的40人到2016年的100多人。该专业立足新疆,面向中小微型涉外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适应新疆和中亚方向经济贸易和商务服务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基本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商务沟通和服务能力、俄语交际能力、进出口操作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能力主线、三项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俄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国内外、校内外实习实训融合”。专业学习在两个场所完成,一是在校内,4个学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在国外和企业,第5至第6学期,学生在完成校内学习的基础上,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教师和公司兼职教师的指导下,积累工作经历,直至形成职业能力。国际商务综合操作能力和俄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三)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在对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当年的岗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委员会等相关专家的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规格,进而确定课程种类,明确具体课程内容,最终确定课程体系。以当年确定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再反馈到第二年的岗位需求调研中。周而复始,不断修正课程体系,使之更趋完善。

二、“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普通学徒制是一种简单的“师傅带徒弟”模式,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学生入学就是准学徒,校企双方共同编写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施步骤,双方的教师都是“师傅”,学生在校期间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岗位进行实践,直至形成职业核心能力。

现代学徒制是高层次的校企合作形式之一,它与订单式培养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是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入校就是学生和准学徒双重身份,逐步向学徒过渡;后者是企业预订,学校培养,最后企业录用。

目前,国外研究现代学徒制很透彻并且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是英国、德国、瑞士,节约了教育培训成本,提升了劳动力技能素质,强化并完善了现代学徒制体系,为本国工业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受到行业企业的欢迎。英国最初实行学徒制,后改办职业学校教育,近年又复归新学徒制,并与国家职业资格挂钩,分为基础现代学徒制和高级现代学徒制;德国一直坚持把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双元制”支柱;瑞士中职学校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芬兰、奥地利)的现代学徒制也很有特色。国外政府大力支持行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制定了培训法,向相关企业提供补助和培训经费及实行免税等措施,奠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地位,使其得到顺畅发展。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起步不久,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方式加速了为社会、行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进程,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升级。“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二元制”人才培养方式,即校企双方都是培养“学徒”的主体,双方“同呼吸”“共命运”、互补性强、良性互动、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新疆从去年才开始研究现代学徒制,新疆的职业院校已经行动起来,任重道远。

三、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

(一)专业项目实训

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目前进行了以下专业项目实训:(1)职业认知项目有俄语听说、涉外商务服务、商务俄语翻译、进出口业务、市场营销;(2)技能大赛项目有大赛项目训练、俄语口语、俄语写作、市场营销大赛;(3)商务类岗前培训;(4)专业新技术或新技能创新。

(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1)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商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企业商务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流程中,遵循企业工作规范,完成国际商务的整个业务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实际能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平台和良好的环境。(2)实习内容:俄语听说;俄语翻译;国内外物流;商务服务;进出口业务;国内外营销;商务助理;完成顶岗实习报告。(3)说明:顶岗实习商务类相关知识占60%,俄语知识占30%,其他占10%。由于学生顶岗实习地点比较分散,所以主要通过提问、问卷、测试、实习报告、实习鉴定、现场操作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实习实训状况,对学生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予以及时的沟通和解决,并给学生们鼓气、指导实习、指引方向,同时与实习单位联系,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4)时间:第5至第6学期。(5)指导教师条件(符合以下至少一个条件):有二年以上当俄语翻译的经历;流利的俄语口语表达能力;听力敏捷,能够听懂商务俄语谈判内容;俄语书写流畅且准确;国际贸易知识丰富;国际商务综合运用能力强;商务服务能力强。

(三)海外实习(含在顶岗实习中)

(1)时间:第五、第六学期;(2)地点:俄罗斯大学、哈萨克斯坦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大学;(3)要求:每两周向国内指导教师汇报一次;随时随地向国外指导教师学习;按时填写海外研修与实习手册;(4)目的:提高俄语综合水平,特别是俄语听说能力;加深中国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为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四)毕业设计或论文答辩(2学分)

(1)时间:第六学期;(2)目的: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检验;(3)要求:没有特殊情况必须按时在学校论文答辩,不及格不能发放毕业证。

(五)职业资格证书考取

必须取得的证书:(1)国际商务俄语等级证书(初级);(2)英语B级(从预科班转来的民族生以40分为合格);(3)自治区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以下选考证书至少需取得1个,方可参加毕业答辩:一是营销员;二是国际贸易跟单员(包括电子跟单员);三是国际商务单证员(包括电子单证员);四是国际商务俄语等级证书(中级);五是国际贸易业务员。鼓励学生考取国内俄语翻译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报检员、关务员、物流员、货代员、国际商务秘书等资格证,也可作为选考证书之列。

四、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步骤

(一)“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分院与新疆会展服务业协会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校企双方共同组成人才培养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具体实施委员会,签订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师傅与学徒协议、企业聘用协议,聘对方专家为自己的“师傅”,发放聘书,根据工作量给予适当的待遇。制度和规则建设从宏观上保证了“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同时不断完善和修改。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现代学徒制是由新疆会展服务业协会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分院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工程,即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内容和模式,共同管理学生。从新生入学就以两种身份(学生、学徒)参加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渗透企业元素,以新疆会展服务业协会的国际商务活动为线索,以参与国际商务服务为契机,以服务俄语国家外商为重点,以接送机、翻译、餐饮、住宿、导购、布展、微信服务为工作内容,以俄语为工作语言,以互联网为信息平台,以国外研修和实习实训为拓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共同锤炼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的高职学生,使其迅速成长,尽快熟悉工作岗位,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企业教师的聘用和培养

1.分别聘用1―2名行业和企业知名专家为专业带头人。为专业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规划、实施等方面做出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指导与决策;指导培养骨干教师,并完成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的建设;指导培养骨干教师各项工作,使其完成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的建设;组织专业教学团队面向社会的各种培训和技术服务。

2.聘用4名行业专家为骨干教师。组织实施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参与至少一门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和一个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指导培养专职教师各项工作,使其参与完成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的建设;参与专业教学团队面向社会的各种培训和技术服务。

3.聘用企业优秀员工为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培训;选派到国内知名职业技术学院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培训班;参与至少一门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核心课和一个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参与专业教学团队面向社会的各种培训和技术服务,使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比例达1∶1。

(三)完善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室。校内专业实训室有两个,能够满足商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听说要求的含电脑与触屏式主控制台和软件的语音室,面积达150平方米,能够保证学生外语听说、语音模拟及情境模拟等要求,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及表达能力。

2.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外与疆内数十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能够保证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之需。与其他职业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为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

3.海外实习。与俄语国家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协议,每年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都去俄语国家进行俄语语言的研修和实习实训,并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和相关资料的搜集,为毕业论准备。

4.合作企业实习岗位。首先,内销岗位,含各类物流公司、国内销售公司、房产公司、餐饮业;其次,外销岗位,含各类外贸公司、口岸、市场;再次,俄语翻译,如面向俄罗斯、中亚、格鲁吉亚的外贸公司和商行以及国外单位等;最后,国际贸易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如面向俄罗斯、中亚国家的物流公司、集团等。

(四)硬件资源

1.建成校内两个实训室,争取2019年完成。国际贸易实训室:主要用于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商务管理、外贸单证实务类的课程实习实训。商务外语实训室:主要用于商务俄语、商务英语口译与笔译类的课程实训。

2.计划用四年的时间(2020年)选择30家发展前景好、实习条件优良的大中型涉外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学结合实践、顶岗实习以及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五)“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多运用“使用式教学法”和“应用式学习法”――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再创造”中学习,以真正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师授课的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使用”和“应用”,每一个引导、诱导和点拨都体现着对学生的“使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反复咀嚼、探寻和感悟,为完成任务的每一次寻找都体现着学生在“应用”中学习的痕迹。

(六)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成长性、过程性评价,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建立过程性、多元化的工学结合评价体系:根据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实习实训的考核采用“两结合”的动态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等级评定”和“评语”相结合。具体的考核机制有如下三种:第一,建立以行业和企业为主导的考核机制:积极推行由校企双方联合进行学生学业成绩及技能水平考核鉴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技能水平,企业顶岗工作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组成部分,由企业指导教师严格考核,考核结果进入学生的“学习档案”,作为其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建立“三证书”的考核体系:“三证书”即毕业证、俄语应用能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任职需要,以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确定每个专业方向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方法和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和内容不仅限于课程教材,也不仅限于单元、期中、期末的测验或闭卷考试,采取如下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俄语面试、分组讨论、俄语辩论、角色表演、商务谈判、函电写作、专题调研、问卷调查、团队活动、顶岗实习、俄语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学生的情况和自身所掌握的技巧决定采用哪些评价方法和方式,从而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对不能进行社会考核鉴定的课程,采用现场答辩、设计、提交可行性报告等能力测试为主要形式的方式进行考核。

(七)校企双方共同编写教材

校企双方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合作设计、编写教材《商务俄语实践》,此教材从零起点开始,声情并茂,音视频结合,浅显易懂,实操性强。

(八)校企双方资源共享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10

关键词:双师型英语教师;业务素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一、英语教师业务素质的现状

1.教学观念不新

目前,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多是由应届本科生或研究生组成,这些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工作的教师教学经历几乎为空白,英语教师们的职业教育理念的社会适应性不强,创新性也不够。

2.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力量来自于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两个队伍。其中,专职英语教师隶属于所在高职院校,他们更多地承担了n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教科研工作的水平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师需要把教学与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促进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比较繁重,工作量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明显不足。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许多英语教师没有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一线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职业归属感缺失

当前,许多高职英语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焦虑与担忧,缺乏职业归属感。职业归属感的缺失也易导致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成为制约教师队伍素质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指出,合格的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双师素质的教师应占比达到50%,优秀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占比应达到70%以上。

二、提高双师型英语教师业务素质的主要对策

1.岗前培训

通过岗前培训,教师及时地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岗前培训,教师了解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计划好适合学情的教学活动。

2.进修培训

双师型英语教师需要建立学习发展观。研究表明,热爱教学、热爱教师职业、有使命感、喜欢英语等是教师学习与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应有计划地安排英语教师参加短期或长期的进修培训,在提高教师个人业务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注重学术梯队建设

学术梯队建设是建设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的重要一环。要想提升高校学术梯队建设的整体优势,不仅要关注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更要注重中青年学术骨干尤其是英语教学科研人员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学术梯队的建设应处理好“学术带头人”和“团队”这两个不同梯队的辩证关系。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更好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和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4.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引导者、解惑者,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有关职能部门应采取具体措施来推动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英语教师应积极鼓励,有计划地安排英语教师参与访问实践项目,为英语教师去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实践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实践,英语教师可以将职业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总之,高职院校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院校英语教师队伍发展的合理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双师型高素质英语教师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