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十篇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十篇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07:03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篇1

【关键词】汽车人才教学改革

一、目前国内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遇到的问题

我国汽类专业众多,而高职类汽车毕业生基本全部转向汽车4S店、汽修厂及汽车制造厂等企业,目前汽车行业如火如荼。学生就业情况良好。但从现在学生的就业状况与汽车企业的反馈看,存在学生在毕业前选择岗位时的渺茫性,不知道自己应选择什么样的岗位,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些岗位上有特长,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没有信心,导致用人方在选择人才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出现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就业方面极为普遍。

二、改革的思路及方案

(一)思路

如果我们在培养学生时按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将学生分类,如:钣金喷涂岗位、机械维修岗位、销售岗位、配件管理岗位、保险理赔岗位等,使之与汽车4S店、汽修厂及汽车制造厂的岗位设置一致,按照汽车企业的岗位培训要求结合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培训学生,并且定时的将学生送入企业相应岗位顶岗实习。并且在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行导师制,由导师全程负责学生的在学校的学习与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精通企业某一岗位特长,最终实现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

(二)改革方案实施

根据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资源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可从以下方面改革

1.联系几个恰当的汽车4S店、汽车维修厂作为实训基地

由于部分院校的汽车实验室无法满足学生不同岗位的顶岗实习,而且没有现场的实战经验,可以选择几家汽车4S店或汽修厂作为实习基地,让企业安排有经验的职工作为学生的兼职教师,对其进行实践指导。

2.根据学生兴趣设置不同岗位

如将某汽车类班级作为改革班级,根据该班的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由学生自主报名与老师筛选的方法,将该班的全部或部分学生设置如下岗位:销售岗位、机械维修岗位、钣金喷涂岗、位配件管理岗位等,分别由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指导,其中指导老师全程负责学生的培养,直至学生就业。

3.学生企业顶岗及课程设置

将改革班级学生分成两个组,再将每个组的学生分到五个岗位中。两个组学生轮流到企业顶岗与学校学习,两周一轮,这样学生每次顶岗时将前两周所学知识消化掉。当然也可以两月一轮。还可以从学生中抽出10到15名优秀学生,分到两、三个岗位中,这批学生轮流在企业与学校学习。

学生轮流实践实习就会增多学生的实践实践,这样就会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由于教育部要求高职学生的基础课较多,基本分布在一、二、三学期,为避免与学生顶岗实习冲突,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全部在一、二、三学期上完,四、五学期进行专业课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校内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

(1)要采用一体化教学即实物教学

汽车是机电液一体化的零件组合体,结构复杂,传统的理论讲授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方式,而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多,报废汽车也大量存在,所以用报废汽车零部件或汽车零部件构造试验台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方式主流。学生在听课时如果见到实物,那么该总成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就非常清楚,老师在讲解时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动力就会很大。

(2)要结合多媒体软件协助教学

由于汽车零部件结构复杂,拆装费时费力,不利于上课讲授,但总成内部的结构学生由于时间关系又看不到实物,理论难以理解,导致听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讲授进度,久而久之就失去听课兴趣。如果用多媒体软件协助教学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及汽车仿真教学软件,使内部零件的工作情况和某一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看的一清二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以学生兴趣与爱好设置岗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动手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汽车服务行业的某一岗位有所专长,则学生自信力提高,就业时不再迷惘,明确自己的就业意向,就能很快与企业对接,找的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田春莲,卓儒洞,于华忠.从毕业生就业谈专业教学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4).

[2]史传统.高校拉高就业率的背后[J].教育,2011(20).

[3]王杰,周王宏.构建基于就业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1(24).

[4]燕继荣.大学不虚报就业率怎么活?[J].同舟共进,2011(09).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篇2

关键词:顶岗实习;稳定率;汽车维修专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31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维修汽车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对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操作比其他技能的学习更为重要。要想真正的进行实践操作,只在校园中的模拟还远远不够,步入社会的企业中来完成给定的工作才能真正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所以学校给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安排了顶岗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随机应变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就业,让学生了解社会、巩固在学校所学知识。而且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还能够接触到在学校接触不到的设备,学习修车师傅的手艺经验。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综合技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对学生来说大有好处。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安排中职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均按照要求到企业报到了,但是却存在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问题。本文就是探索分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1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原因

1.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就是因为是学校安排并且硬性要求的,不去参加就无法正常毕业,被逼无奈之下才到企业报到,自己主观上根本不认可顶岗实习,不明白参加顶岗实习对自己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就造成顶岗实习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产生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从而学生实习时缺乏刻苦精神,老师傅传授经验讲解理论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做笔记,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打马虎眼,技术不过关,使实习单位对其产生不满。这样时间越久,学生就难以融入这个单位,就会产生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不该在这个单位、在这个单位待着也没有什么发展等想法,遇到困难就想止步或者退却,向实习单位辞职,逃避到其他行业中或者回家。还有些同学因为对顶岗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而缺乏主见的跟随要辞职学生一同辞职。这就造成了顶岗实习稳定率低。

1.2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监督指导不够全面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之前都是在学校扮演学生的角色,去参加顶岗实习就是要到社会上同时扮演员工的角色,从学生到学生兼员工,这个角色转换太大、太快,学生一时间还不能适应。而平时给学生讲课引路的老师变成了指导老师,平时根本不在学生身边,学生一下子缺少了老师的督促,没有了管束,还没学会进行自我约束,就会造成其顶岗实习期间出现其他状况,这就造成了其顶岗实习稳定率低。

1.3学校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学校往往没有对参加顶岗实习的中职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其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一件事情,心理准备非常必要。很多中职生在学校的象牙塔里生活惯了,对于顶岗实习的生活存在着美好的幻想,没做好吃苦的准备。等真正该去顶岗实习的时候,到了单位,发现与自己想象的非常不一样,制度严格工作繁重,心理落差很大,没有办法接受,内心就会打退堂鼓,这就影响了实习的定性。

1.4用人单位给予的工作压力过大

汽车维修行业需要体力与脑力相结合,每天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并且有些企业还是二十四小时营业,员工轮班,工作压力非常大。实习生和员工经常一样加班加点工作,上班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不规律。实习生刚步入工作岗位,年龄又偏小,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感到身心疲惫,从而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实习的稳定。再者,与员工相同的劳动强度却换来不等的报酬,让学生难以接受。一些单位接收实习生,都不给报酬,给一定生活补贴的单位,其薪酬也比正常员工低得多。有些单位还不解决学生的住房及吃饭问题,学生还需要自己租房和向家里要生活费买饭。这样的待遇让学生觉得非常不公平,实习一段时间后,就会离开汽车维修行业,转去其他待遇更好的行业中,这就造成了顶岗实习稳定率低。

1.5家庭及其他因素影响

家庭情况以及家人的看法对实习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出生农村、家境困难的学生踏实肯干,懂得为家庭分忧,中职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父母供他们读书不容易,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在企业顶岗实习,工作那么累而报酬又少甚至没有报酬不太理解,认为这样做不值得,相对其他专业实习生报酬较高而工作又较轻松,觉得一年实习期太长,经济给予支持不够热心,思想上动摇了学生在汽车维修企业坚持实习的信心。外加外界环境中其他物质诱惑或者其他人的煽动,一些学生受不住这些影响,而选择辞职。

2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稳定率的对策

2.1学校应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进行系统性培训

为了调动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学校应对将要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让他们懂得这个汽车维修这个行业人才缺口大,发展机会多,是一个朝阳行业,而顶岗实习是步入这个行业的第一个门槛,是锻炼自己很好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参加汽车维修行业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还应邀请从业人士或者已毕业学生向他们讲解参加顶岗实习时会遇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再对实习进行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其进行顶岗实习前,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好每个学生的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做好心理生理等一切准备。

2.2指导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联系给予学生充分关注

指导老师应定期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不应该像之前一样学生一年都不会见到指导老师。给每个指导老师少分配一些要辅导的学生,规定指导老师需要定期去学生实习的地方查看,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学生解决他们顶岗实习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了老师的定期探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摇摆不定的心就会渐渐放下来,老师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不再是自己孤独地面对着复杂的工作环境,有了老师的关怀帮助,学生会感觉到温暖,同时退堂鼓的念头就会自然打消。

2.3学校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合理的用人协议

针对用人单位给予学生繁重工作低报酬的情况,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对于实习的学生的劳动强度不应与正常员工相同,规定实习生的作息时间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遭遇的不平等待遇,使学生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家长也更容易理解和支持,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顶岗实习稳定率。

2.4将学生顶岗实习平时表现计入考评系统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要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顶岗实习成绩考核须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采取校企双方共担责任、联合管理、专人实施的原则,校企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顶岗实习的指导由企业指导师傅及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以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实习报告三部分为基础,企业根据学生工作期间表现进行考评。这样就做到了对学生进行一个强有力的约束。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顶岗实习稳定率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学校、学生、教师以及企业都有一定的责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作为主要方面来制定规定提出对策,对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一些合理的约束,可以让新规则实行一段时间,观察效果并进行改进。总的来说,顶岗实习其实是对学生有益的事情,不应变成学生的牵绊和苦恼,要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陆日桃.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19).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篇3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课程内容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教育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教育公平和城镇化有序推进,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支持中职教育的发展。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发展、改革和保障三方面的任务,以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以服务为宗旨,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自治区根据国家的要求,制订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若干意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计划》。

汽车维修行业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汽车专业建设更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随着我校相关建设最终验收,我校汽车专业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校企合作的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已经历5年,基础条件非常成熟,从行业发展及教学改革要求来看,品牌课程的建设势在必行。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西物资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根据行业需求,按照“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配置具有行业项目加工能力的设备。同时,从企业和行业聘用一批既能运作项目,又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人才,发挥设备和人才的优势,对中职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了大胆的尝试。《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理论理解能力不强,这是现实状况。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学好专业课,打好专业课基础,本课程改革意义重大。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研,结合教学、生源两方面的现状,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等相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生产的需求,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们把中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等作为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的需要及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针对汽车维修岗位职责,经过校企委员会与课程团队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共同探讨,确定汽车维修岗位所需的技能、管理理论、职业素养,以项目为载体,确定课程内容,达到能力、知识和素质的结合。

以往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内容是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以理论为重点,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怎样做和做得更好是重点。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设计了按项目即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来编排课程内容,组合划分为八个项目,各项目分解为多个“项目单元”,依据知识技能要求,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使得教材内容“适应、够用”“知行统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具体设计如下:

项目序

号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一认识机械

项目单元一认识机器、机构及其组成

项目单元二认识运动副并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项目二螺纹、键与销的连接

项目单元一螺纹连接

螺纹的选择与应用(实操:制作螺纹)

项目单元二键连接

键连接的选择与应用(实操:键的拆装)

项目单元三销连接

销连接的选择与应用(实操:活塞销的拆装)

项目三轴与轴承项目单元一轴

汽车用轴的选择及应用(实操:变速箱轴的拆装)

项目单元二轴承

汽车用轴承的选择及应用(实操:变速箱轴承的拆装)

项目四认识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项目单元一认识联轴器的类型及用途

项目单元二认识离合器的类型及用途

项目单元三认识制动器的类型及用途(实操:刹车鼓的拆装)

项目五带传动、链传动项目单元一带传动

汽车用皮带的选择与应用(实操:空压机皮带的拆装)

项目单元二链传动

汽车用链条的选择与应用(实操:发动机正时链条的拆装)

项目六齿轮传动项目单元一认识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基本常识

项目单元二常见齿轮传动的基本知识

项目单元三齿轮传动的维护

项目七平面连杆机构及

凸轮机构项目单元一平面连杆机构

(实操:雨刮器的拆装)

项目单元二凸轮机构

(实操:发电机凸轮轴的拆装)

项目八液压传动项目单元一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项目单元二液压系统常用液压元件的识别

据此,我们编写了《汽车机械基础一体化实训教材》和《汽车机械基础一体化实训手册》实行并推广使用。同时,我们把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的相关内容穿插到相应的项目中,如团队合作、学习态度、安全意识、责任心、工作态度、顶岗心得、课外实践等内容纳入本课程教学中,使道德修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讲授学习内容,课堂单调乏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知识、能力得到重新整合,建构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教学手段单一的状况应彻底改变。由于本课程实际性强、情景丰富的特点,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我们主要是利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其中有专门的汽车机械基础实训室)为教学提供全真的环境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汽车机械维修岗位上“工作”:完成前台预约与接待、维修前检查与评估、具体维修等项目内容。

我们通过利用各种教学辅设备优化教学手段,丰富多种教学资源,建立了课程资源库。利用多媒体、网络媒体把汽车机械维修搬进课堂,将一些板书不易讲清楚的问题,直接形象地展现出来;利用敏捷科技公司开发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仿真软件让学生进入虚拟的汽车维修岗位中“工作”。

(二)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

围绕专业课程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是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汽车机械基础》基础专业课程及其资源库建设体现了课程信息化、数字化改革的要求。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强调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设计,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显得更实用和易于接受。同时,旨在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也在立体化教材的帮助下得以实现。教学资源库建设还突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可以按照不同的对象、环境和设计目标来设计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与潜能,从而有利于发挥过程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外的自学更加便捷和有效。

我们成立了课程开发小组,展开调研,搜集企业案例、教学素材;制作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录像(光碟)和学生实训录像以及制作企业汽车检测操作示范、过程讲解、模拟演示的视频光碟;编制了《中职汽车机械基础一体化实训教程》的电子教案和《中职汽车机械基础一体化实训教程》教学课件;制作了本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料、试题库、习题库、教学案例、企业案例、文献资等数字化资料,并放进了学校内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库平台,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开发及资源库建设共建共享。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汽车机械基础岗位工作过程,《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打破过去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做中学,做中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情景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顶岗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等。下面是我们常用的几种教学法的简介。1.情景教学法: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学环境,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将汽车机械基础岗位的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营造与现实工作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将所学抽象知识具体化,同时也让学生适应、理解现实工作的重要意义。2.多媒体、网络教学法:让学生感到很直观且易于接受和模仿。在传统的教学中,只能靠学生的想象来理解,难以掌握。3.顶岗实习法:我们和很多汽车维修、营销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且成立了校企合作定点班,如广本班等。它们都是我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按照教学需要和进程,学生到这些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主要是以在岗一线服务的实习。

三、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通过教学改革,在《汽车机械基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重视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充分考虑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和评价本身对职业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的评价方式;同时,我们改革了过去由教师一个人决定的评价方式,采取了教师、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的多元方式。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考评;实习结束后,学校根据企业评定,结合学生在校成绩和实结进行总评定。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及解决问题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其中,理论知识占35%,操作及解决问题能力占50%,职业道德素养占15%。按照专业的标准进行考核,最后得出总成绩。我们还把获得“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纳入考核体系,使得课程教学目标与实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四、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通过课改,整合了专业基础课的知识系统,体现了“浅显、易懂、实用、够用”。

2.注重了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结合,将理论、实践课程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

3.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将课程内容拓展到专业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领域。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篇4

关键词:院办企业;教学;实践;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的院办企业模式,主要体现了职业技术办学特色,突出专业实践和技术开发功能,重在立足区域经济,以产业兴专业,以贡献求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职业化、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特色发展目标,增强自主发展和参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青海省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思想。随着全省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潜在的汽车市场非常巨大。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相继投资建成青海海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一汽大众4S店)、青海省海达汽车检测有限公司、青海通瑞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三家院办企业。依托院办企业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也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坚实平台。

一、院办企业的管理机制

院办企业和学院是一个整体,在学院的统一管理下,直接参与办学过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院办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办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次的参与。院办企业不能脱离教学,不能脱离学院管理;教学必须依靠院办企业,既把院办企业当做必要的教学环节,又要为院办企业提供人力的支持。汽车专业主任参与院办企业领导工作,协调教学与实习性生产的关系,既能加强教学需要的专业师资,又能充实企业的人员;既把前沿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时传入课堂,弥补教材的不足,又能把生产问题反馈于课堂,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

院办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保证了院办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而且保证了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由此,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院办企业对教学的支持

院办企业与教学挂钩,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理论结合实际,培养生产、管理、经营能力的任务。这个任务,在实训室、在校外实训基地都不能完全完成,要获得真正的实践能力,只有在自己的企业里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才能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

1.理论与实践教学

聘请院办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汽车专业兼职教师,院办企业技术人员与汽车专业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同时,及时地调整、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院办企业技术人员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作为教学的素材。这些典型案例也被汽车专业教师广泛运用到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理论教学当中。

院办企业突出专业实践功能。针对不同实践教学项目,院办企业技术人员与汽车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书。原则上按照企业生产计划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按照企业生产活动进行组织实践教学,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安排院办企业技术人员与汽车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日记,指导教师完成实训总结。使学生加强了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尽量把必要的实训课程安排到院办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企业、教室合一,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合一,企业经营、学生实训合一”,充分体现了“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2.精品课程建设

依托院办企业,开发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优势,使汽车专业精品课程的开发得到不断深入。建设有工学结合的省级精品课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

3.学生顶岗实习

院办企业针对汽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有效安排多种技能、多种岗位的实习,有效克服了校外实训基地受生产制约大、轮岗机会少的缺陷,使顶岗实习计划和要求能够真正得到落实,为顶岗实习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4.技能竞赛

针对不同技能竞赛项目,院办企业技术人员与汽车专业教师共同制定竞赛规程、技术规范、竞赛须知等,力求赛项与汽车维修、汽车营销等实际的生产项目相吻合。主要承办了2005年青海省交通厅青年岗位技能汽车技能大赛、2006年西宁市汽车维修工技能大赛、2007年全国钣喷大赛青海分赛区决赛、2007年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2010年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同时,每年承办学院举行的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板金焊接技能大赛。

三、院办企业对培训的支持

有了院办企业,专业教师的顶岗实践锻炼落到实处,每学期选派一名汽车专业教师以企业员工身份到院办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到生产一线组织和管理生产,并且及时开展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锻炼教师的考核由院办企业进行评定。从而使教师不仅丰富了实践经验,而且增强了专业技能。同时,全体汽车专业教师参加院办企业对员工举办的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如新车型的培训。院办企业为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提供了有效支撑,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师资专业水平。

为了提高院办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专业教师定期为院办企业员工进行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培训。

四、院办企业对科研的支持

积极开发和增加科研项目,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形成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科学研究氛围。汽车专业教师与院办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科研小组,合作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进行了“高原环境汽油机改装CnG性能对比研究”、“高原环境下乙醇和普通汽油最佳配比研究”、“汽油机简易稳态工况模拟关键技术的研究”、“汽车发动机燃用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在青海高原环境下的对比性研究”等多个课题的研究。

五、学生就业

院办企业面向学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物质保证,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一门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专业技能本领。所以,学生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达到95%以上。

六、社会服务

院办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提供了服务。借助腾讯QQ网络平台,面向企业员工、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学生建立汽车专业群,及时前沿技术、市场信息、就业信息等各类信息,同时满足在线答疑的需求。

院办企业3年来对外培训考评汽车驾驶员和汽车维修工3777人,2008年完成青海省中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25人,2010年完成青海省维修企业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300人。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七、结语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道路,实现学院、企业、学生互动和多赢的局面,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学院和院办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篇5

关键词:职业竞争力;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233-01

近两年,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井喷”式增长,2010年前7月,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4%和43%,全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七千万辆,中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产业的急剧扩大带来了人才需求的增长,因此汽车维修业的人才培养正面临着关键的发展时机。

据统计,目前国内汽修人才的缺口至少有100万,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由于高级汽修人才严重缺乏,技术高超的蓝领工人收入非常高。另一方面,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修岗位,“跟师学艺,缺乏理论基础”现象仍很严重,从而也造成大量的汽车维修质量问题。因此,想方设法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不仅对其自身发展,而且对整个产业和社会的促进,也是大有裨益的。

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但总的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练合一的过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就业首先要为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岗位上要提倡奉献精神,同时要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贡献愈大,回报愈高,收入与能力成正比。由于社会工作环境与学校不同,从事不同工作的环境又不同,不可避免出现很多工作任务刚毕业的学生无法承担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正视现实,不能过于理想化,在选择工作时,做好长远职业规划,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干下去,切忌“好高骛远”。

从纵向来看,职业观教育要从学生入学时开始,渗透到平时的日常教育中,当学生实习及临近毕业时更要加强。从横向来看,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手段,例如课堂教育、邀请已经工作的学生作经验交流、邀请用人单位作岗位和社会需求介绍等。

二、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

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合理定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根据专业面向的就业领域来进行设置,要切合汽车维修及技术服务一线需要、反映汽车维修最新发展动态,对于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内容要坚决地删除。课堂教学内容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要求提炼出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系统,使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所使用的教材要多涉及和实际维修相关的领域,需要时可根据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或编写教材,适时调整课程。

(二)合理组合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而且建立起相关知识点间的关联,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跳转。课程内容可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制作视频课件。以大量的实物图片、动画以弥补

实践知识较少的缺陷,利用多种动态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理论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将抽象问题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将难点问题演绎的清晰易懂。

三、加强实训室教学在校内课程中的地位

实训室教学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组织安排到能满足其实践教学需要的具备相应技术装备的实训室,通过参加学科或课程实训而获取相应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优点是教学形式形象直接,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锻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模拟实训现场,可为校外综合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加大实训室教学在校内课程中的比例是很有好处的。

实训室教学以实验设备为支撑,它要求实验目标必须明确,实训方案设计必须完整科学,以确保实验实训效果明显;要求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必须专业细致,能及时解决学生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求学校必须对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操作做全方位的监控;必须保证实践教学过程的正常运作、实验设施及时更新,做到实验实训活动安排有序。在实训设备有限的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尽量实现校际系间的教学资源共享。

四、加大顶岗实训的作用、做好实训总结工作

从第三学年起,学生到企业顶岗工作,并结合所从事的具体项目,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课题撰写论文。这段时间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完成顶岗工作任务就可以了,而是以任务驱动教学管理。专业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在的工作环境、岗位提出具体学习课题和目标,教材课件以维修手册、案例等为蓝本,距离较远的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指导教学。在顶岗实习的同时,要进行汽车新技术、检修技巧和思路的总结,目的是对现有检修技术进行总结、深化和对新的汽车检修技术进行探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五、扎实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必须精通专业,紧跟时展,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纸上谈兵”,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提高专业教师的自身职业素质。例如,每年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生产厂家参观进修,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和成功的教学经验,更新知识、拓宽视野,需要时选派教师到汽车厂或配套生产企业顶岗实训,培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由接受过培训的教师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总之积极采取各种手段使专业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

21世纪的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汽车维修已步入高科技的领域,加速培养较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是汽车维修专业的高职院校改革和不断完善自身的最终目标。以上简单列出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几个大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参考文献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篇6

关键词:区域产业;汽车前市场;高技能人才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使以职业教育为己任的高职院校的存在与发展成为了可能。自21世纪以来,我国已基本达到给每个地级市至少配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影下,高职院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高职院校也因此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息息相关的教育机构,其职业教育应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而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就是专业,它是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的载体。专业教育对于职业教育至关重要,应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从而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于2001年获浙江省教育厅批准设置,2002年开始正式招生,2009年被评选为杭州市属高校市级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选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杭州市政府于2008年提出将汽车产业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从汽车工业整个发展现况来看,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专业人员更是突显出从业人数和业务质量上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道瓶颈。为了适应区域汽车行业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对汽车制造和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让专业更好地服务于产业,更好的探索一条适应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汽车后市场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确立专业建设思路,明确专业培养定位

杭州市政府于2009年提出,将在大江东区域开辟出一块占地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汽车产业园区,作为大杭州概念下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平台。在杭州市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大调整的背影下,我校与青年汽车集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合作,同年成立的校企共同体――青年汽车学院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平台,双方共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邀请企业的技术能手和行业专家举行工作任务分析座谈会,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及当前杭州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组织教师和专家研讨专业设置的调整方案,在现有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基础上,采用由总成到整车再到专门化培养,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动态阶梯上升的动态的改革思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积极与青年汽车集团开展“定向培养”通过青年汽车集团选拔的形式组建班级,按青年汽车集团工作岗位的要求,开展专门化的培养。通过“定向培养”,使青年汽车集团在基础建设的同时开展汽车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从而有效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初期的人才需求的空档。

二、构建基于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深入开展课程建设

以青年汽车集团成功的职业培训课程为基础,结合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课程与行业技术标准相衔接。按“稳扎首岗胜任能力,突出岗位适应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建立适应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创建课程建设团队,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项目化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1.构建基于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四个部分。第一学年,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学习必备基础知识;第二学年,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主要以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平台为实操场所,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及毕业环节,主要以校企共同体及主流企业为实习载体,对三年所学的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升华。

2.实现学生的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院积极与主流大企业进行合作,依托企业开展职业指导,推行“岗位型”实习,有效地解决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顶岗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破解了学生的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紧密”对接的难题。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之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稳定的工作心态和较强的专业岗位能力,由此才能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学院借助主流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实行由基本工作能力测试、职业兴趣测试、职业性格测试3个模块组成的职业性向测试,可以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职业潜能。通过学生职业性向测试,有针对性地实施企业化的职业指导,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方案,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在的职业能力。同时,根据职业性向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引导、安排合适的学生的实习岗位,实施学生与员工一体、实习与岗前培训一体的“岗位型”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完全按照企业岗位技能标准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最终使学生岗位实习技能掌握与企业岗位技能标准要求“紧密”对接。“岗位型”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职业以及岗位的认同感,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工作的稳定性。对产业转型升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岗位型”实习模式已在学院3个专业推广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重建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根据教学改革的专业思路,将传统教学课堂打造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区,同时在整个建筑布局中融入专业和文化氛围,根据专业的教改思路,对传统的教室进行了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区的改造,同时对整个大楼进行职业文化氛围的布置,在教学楼中创建三条具有汽车专业底蕴的文化长廊,营造专属的青年汽车文化的教学氛围。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组教师共同研讨努力下,系统的优化了现有的教学方法,从原来传统的教学,逐步转变成为“教学做合一”、“做中学”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场所也改变为专业实训室或理实一体化教室,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着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实训教学环节教学力度。在2014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环节已逐步提高到总课时数的58.6%,在三年培养方案中,根据实际岗位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一学年,通过参观走访行业内相关企业以及校内实训基地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专业定位,以及岗位特点,来完成对本专业的认识实习,;第二学年,通过集中培训考取必要的相关岗位技能证书,比如高级汽车修理工证书,来达到快速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第三学年,通过完成顶岗实习等相关培养任务,加强岗位实际能力的培养。

4.“专业化”向“专门化”转变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青年汽车集团为主要校企合作对象,同时引入了众泰汽车集团、浙江奥通汽车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以“定向专门化”培养的方式,缓解了杭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初期的人才需求。“定向专门化培养”是指学生在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两年学习,第三年由汽车制造企业选拔组班,按汽车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开展专门化的培养。通过“定向专门化培养”,使汽车制造企业在基础建设的同时开展汽车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从而有效解决杭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初期的人才需求的空当。校企共同体下的“定向班”培养方案将由汽车企业全程参与,根据汽车产业“前市场”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制定针对定向班的企业化培养方案,定向培养期间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进行管理,并纳入企业岗位技能培训体系,真正实现毕业生的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紧密”对接。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大大促进了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每年还能接收大量的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

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于2009年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立项,同年被评选为杭州市属高校市级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选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在龙头专业的带动下,我院其他汽车类专业群的建设也卓有成效,与区域产业发展产生了良性互动。职业教育源于产业发展的需求,而专业可以有效地为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帮助,专业服务产业发展应是高职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在办学体制、教学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改革与创新,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高职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作者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基于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成果(课题编号:kyjd201412)

参考文献:

[1]张雪武,方从严.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

[2]叶鉴铭,徐建华,丁学恭.校企共同体[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篇7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中职院校汽修实训基地(4+1)+1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汽修实训基地有两种基本模式,即校内实训基地、校外(企业)实训基地。但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上述两种模式在实际运行当中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校内实训基地:(1)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基础建设不健全,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设备更新时间周期长,工作强度大,成本高;实习项目不健全,实习内容不完整。(2)缺少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实训基地。实训内容呈现出“学科性”强,但缺乏实践性,使学生无法形成综合的岗位技能。

校外实训基地:(1)汽修校外实训基地较多,但实习学生较少并且分部不均,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带来一定难度。(2)企业以赢利为目的,导致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只顶岗不轮岗,造成学生技能朝单一化发展。更有甚者,很多实习学生被以顶岗实习的名义送到企业,成为企业廉价的劳动力。

1汽修实训基地顶层设计

2007年,呼伦贝尔市高级技工学校汽修实训基地被评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2012、2013年我校汽修专业分别被列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基地和全国中职示范校建设两个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建成了多个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实现产学结合、突出职业技术能力与主流技术能力,以及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1.1(4+1)+1模式

在发展能力本位教育为目标的基础上,建成我校汽修专业实训基地:由4个基础实训室,1个整车实训中,1个校企合作建设的4S卫星店组成,如图1所示。

1.2校企合作共建4S卫星店

汽车4S卫星店主要负责销售、维护并直接以一线消费者为服务对象,为距离4s店较远的消费者提供便利。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汽车4S卫星店以低成本、低风险和提高售后服务为宗旨,加强销售及售后维修服务网点的覆盖面。我校与呼伦贝尔市利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合作筹建了生产、实践性实训基地――汽车“4S卫星店”,即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必要设备,按4S店售后服务的标准和要求建成一个800多平米的店面,由企业补充专用设备、专用资料、专业管理及运营模式。在这种运行模式下,基地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企业化运作的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在我市为某品牌汽车提供售后服务的要求,同时为该企业培养了充足的后备技术人才,实现双赢。

2实训基地专业建设

2.1专业课课程体系开发

在秉承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调研、征集和参考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提炼出4S店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进一步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了充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开发上,对原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优化重组,开发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践。以实用性、生产性为主,以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为辅。在教法应用上,授课方式采用“项目驱动”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与组织,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

专业课程安排总体上采用“2+1”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一般在学校学习两年,然后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其过程如表1所示。

2.26S管理

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中,制定各项实习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汽车实训基地人员岗位责任制》、《汽车实训基地安全制度》、《实训基地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和《学生实训手则》等。此外,实训基地还全面实行6S现场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推行6S管理,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制度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习企业的6S管理知识,并接受企业6S管理理念以及了解新形势下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使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缩短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和过渡期,成为企业欢迎、社会认同的合格的技能人才。最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学生素养与员工素质之间的“无缝对接”。

2.3市场化运作

实训基地管理实行“双轨制”,特别是生产、实践性实习训练基地。除了按照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运行外,还按照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运行。以基地建设项目开发和服务行业的企业为依托,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实训基地人、财、物充分结合和有效利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利和共赢。

3结论

(4+1)+1实训基地模式,体现了能力本位教育发展的教学性、生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训基地建设既满足了实训教学、对外生产,又能够节约实习成本、创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缩短了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岗位适用的技能人才转变周期。

参考文献

[1]黎永键,高俊文.校企合作推动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2(7):41-42.

[2]鲍晓东等.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篇8

一、校内实习阶段

校内实习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在学校实习室内进行的实习。校内实习主要是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等进行拆装、检验、修理和调试,从而掌握其结构、原理、拆装工艺、调整和检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校内实习阶段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基础阶段,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的示范操作

在实习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会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完操作步骤、实习要领之后,必须做好示范操作。示范操作是实习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学生顺利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榜样。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要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部分要反复示范,同时要再次讲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设置一定的悬念,启发学生去思考,必要时再讲些相关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习的趣味性。例如:装配活塞连杆组时,教师讲完操作步骤后要亲自示范操作一遍,对于“活塞的装配标记(顶部的箭头或缺口)和连杆的装配标记(圆形突点)位于同侧”,以及“往发动机上安装活塞连杆组时,使装配标记朝向曲轴前端”,这些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在教师示范“安装活塞环”的同时要讲解各道环的安装顺序和方向,各道活塞环的开口相互错开的角度和在活塞上的布置,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安装等内容,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再如:对解放Ca6102型发动机进行气门间隙调整时,对于“找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这一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并同时讲解找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的其它几种方法。在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思考之后,教师可将一些常见的气门调整方法:逐缸调整法、二次调整法、分电盘图示调整法,以及有些发动机特别是轿车发动机,采用了液力挺柱,可随时补偿气门的胀、缩量,不需要气门间隙及其调整装置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实习中的及时指导

实习中对一些零部件磨损、变形的检验与维修,一些标记的对正,以及一些间隙的测量、调整等关键步骤,学生不可能看一遍教师示范操作就能完全模仿,有的知识点并不是完全明白,因此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时要及时进行指导,这是实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指导,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根据学生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果实习指导不到位而流于形式,那么学生的动手操作就会出现蛮干和盲从,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做到眼勤、脑勤、耳勤、口勤、手勤和腿勤,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此外,教师在批改实习报告时,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偏差,对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不足和成功之处等要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要求。

(三)实习中的技能考核

严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个课题在学生进行完毕后,都要按照技能等级的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这样在考核前的实习中,学生在近期达标欲望的驱动下,实习的能动性、主动性会显著提高,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主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及时找教师解决,学到的知识会更扎实。比如在发动机拆装实习前从发动机的拆装顺序、螺栓的扭矩、一些标记的对正、密封、、间隙的调整(气门间隙、分电器触点间隙、火花塞电极间隙)、工具的使用等项目中列出符合技能等级要求的考核标准,待拆装实习结束时进行考核,考核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当场进行测评,给出成绩。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会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升华,教师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出实习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依据。

二、校外实践阶段

校外实践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外汽修厂进行的顶岗实习。校外实践主要是对汽车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修理,缩短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掌握对汽车故障点的判定方法和维修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阶段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提高阶段,它需要依托汽修厂才能完成,因为汽修实习不同于车工、钳工的生产实习,对于汽修实习中的汽车故障分析和排除训练,在校内一般都是教师人为设置故障进行演练,基本上处于纸上谈兵的模拟状态,不能完全体现现场实情,修理厂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汽修厂的车型比较多,车辆故障也不近相同,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更新,这是给学生讲授如何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故障的良好场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这是提高实践技能的可靠途径。此外,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还能及时掌握汽修行业的一些新技术,如:电喷装置、自动变速器、防抱死装置、安全气囊、巡航控制、汽车导航等,缩短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

在修理厂进行岗位实践,教师要严密组织、严格要求学生,否则学生实习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学生进入汽修厂后要遵守汽修厂的一切规章制度,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一段时间后各实习小组再分别进行岗位轮换,实习期间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针对故障车帮助学生分析故障所在,讲解其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要求学生和工人师傅一起动手修车,遇到问题可以向工人师傅探讨,引导学生自主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每天实习前要向学生讲清注意事项,提出实习要求,实习结束后要进行总结,鼓励表现好的同学,教育表现差的同学,交流维修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可见,依托修理厂进行实践教学能弥补校内实习的不足,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篇9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阐述了新形势下的技能训练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模式,通过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与探索,创新地提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五环六步”技能训练模式,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五环三方两性一反馈”评价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技能训练模式 教学模式 评价模式 教学质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例,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从国家层面看,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集中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习内容即为岗位工作内容;在实习实训中实现育人目标。

在国家领导的重视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类职业院校围绕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基地建设、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培养师资队伍。笔者所在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一、双元共育、综合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地构建了五个技能训练环节,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贯穿于五个技能训练环节。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进行了“五环六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能训练模式

产教融合是指产教一体、校企互动,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基于产教融合的内涵,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业访谈会,从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依托学校教学工厂,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滚动式”生产性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五个技能训练环节,见表1。通过五个环节的训练,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从生手、新手、熟手、能手、高手五个阶段的循序渐进,满足企业对员工的岗位技能要求。

一是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完成从生手到新手的转变,完成汽车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认知汽车维修工作环境,学习机械基础、电子电工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是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完成由新手到熟手的转变,完成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以及汽车电气设备三大汽车组成的学习。熟悉三大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三大系统的维修。

三是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完成熟手的成长,完成汽车电控系统、汽车诊断与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学习,有汽车故障判断能力,能够正确检测与维修车辆。

四是在综合技能训练中合格的学生,参加滚动式生产性综合技能训练。学生接受企业派工,完成机电一体维修工、汽车销售、汽车钣金与喷漆、汽车零配件营销、汽车美容等岗位的学习。

五是顶岗实习。学生采用班级轮流、学生岗位滚动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训练,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由熟手向能手、高手的转变,如图1所示。

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实现工学结合,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老师、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在每个技能训练的过程当中。2009年技工院校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方法,六步法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技能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见表2。

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工作任务,完成一个训练环节。在六步法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共同制订计划,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并开展个人和小组评价,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合作性小组的活动方式为学生提供了集思广益、互相协作的空间,即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完成,体验到了创新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分析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广泛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的形成。

三、“五环三方两性一反馈”的评价模式

构建“五环三方两性一反馈”评价模式,将整个评价体系渗透到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滚动式”生产综合训练和顶岗实习“五个环节”,如图2所示。通过学校、企业、政府(鉴定)“三方”共同对五个环节的实施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的“两性”评价,如图3所示。当学生毕业后,学校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动态调整考核内容,以适用企业岗位能力变化,实现“五环六步”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评价。

四、“五环六步”教育教学成效

实施“五环六步”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六个步骤贯穿于五个技能训练环节中,笔者学校选取一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试点班,经过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双方互惠互利

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大前提下,学生进入“厂中校”学习,参加滚动式生产性综合训练。在校外教学点的学习中,学生很好地完成了企业岗位任务,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职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试点班的就业情况中,全部学生顺利就业。其中,有50%的学生最后留在了实习企业中,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深度的校企合作,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提升了专业品牌;企业也从中培养了忠诚度高的实用型员工。校企双方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推进滚动式生产性综合训练,实现就业多样化

滚动式生产性综合训练是学生专业技能向高手、能手转变的过程,是实现教学过程到生产过程、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学生到员工的无缝对接的重要环节。通过训练,学生具备了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力,并且发掘了自己的岗位潜能。因此,在学生就业情况中,改变了以往毕业生单一的进入维修企业从事汽车维修岗位的情况。从毕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能够从事汽车维修、整车销售、配件销售、汽车保险、汽车美容、汽车钣金等多种岗位,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

3.创新评价体系,育人结硕果

“五环三方两性一反馈”的创新评价模式实现了教学与教育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全方与局部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保证了“五环六步”教学实践的教学质量。试点班获得多项荣誉,被评为学校“模范班级”,在2013年被惠州市共青团评为“惠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班级江文龙同学被评为第二届校园“十大文明”学生,获得学校学生的最高荣誉;郑文新同学在顶岗实习期间,代表企业参加了第三届惠州市维修企业技能电视大赛,勇夺冠军,成为惠州市汽车维修技术能手。创新的评价模式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法[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篇10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新型“订单”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36-02

1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以及目标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修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具有长远眼光的大企业对全面发展的技术人员逐渐重视,并积极参与到了对相关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职院校也对汽修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新型“订单”培养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前进和发展。在新型“订单”培养模式中,其相关的培养目标包括对相关企业技术的培养目标、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与企业相关的素养、文化和管理目标等。在对学生进行新型“订单”模式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企业相关的教学计划与学校原本的教学计划进行有机的结合,如果不能对企业相关技术的培训进行有效衔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结构,从而使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发展得不到系统的培养。就企业的角度来看,其在招收相关人才的时候也不会录用没有长期工作能力的人,所以,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地充实自己。

2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组织形式

对新型“订单”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采用,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企业及其相关的行业要求等实践知识进行了重点培养。采用了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汽车维修服务专业,其学生在实践师资力量以及实训条件上与其他专业相比更有优势。学生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的过程中,采用统一化管理教学模式,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学习。其中,在对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进行发展的时候,要从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学工厂以及相关的生活环境实训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和实施。

2.1顶岗实习

采用新型“订单”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的时候,在合作企业中的顶岗实习是其相关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时候,要有相应的实习计划,校企双方相关专业的教师要对实习岗位以及相应的实习内容进行相对明确的规划。企业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从培养专业人才的角度出发,在对岗位进行安排的时候尽量对锻炼以及培养的目的进行体现,为学生指定相关专业指导老师。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的管理与指导方面进行不断的加强,通过指定指导老师的协助,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制定和安排,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相关教学思想进行融会贯通,在企业内不定期地进行集中授课,为学生专业解答其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相关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实习项目的思路、理论以及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应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其在实习中得到更好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2.2教学工厂

在对新型“订单”培养模式进行采用的时候,教学工厂这种模式在对资金投入以及管理费用等相关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因此在我国国内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展。教学工厂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把其专业相关的实际项目添加进了其日常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参与了相关的管理以及生产工作,从而使其对实际问题解决分析能力、相关的职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从而使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内能够行在前沿。在对汽修专业新型“订单”培训模式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工厂模式进行采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在企业中实习的时间有一定的缩短作用,从而使一线教学实践得以良好的开展,对企业的满意度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质量进行提高,从而使相关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成本得到最大限度地降低。

2.3生产环境实训

在对汽修专业新型“订单”培训模式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实际培训中,其相关的培训设施大多是四至五个发动机和升机工位以及相关的变速器检修区等,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还会有相关的资料检索区以及方便授课的多媒体教室,从而使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向一体化发展。在学生具体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其相关的学习教材发生了一定的改革和变化,教师把做过教学化的相关维修资料根据相应的课程进行一定的划分,按照课程进度打印成薄册子供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在对新型“订单”培训模式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其相关的师资情况采用每个班三十人,由三个老师进行联合教导,其中一人是主要讲解教师,另外两个人主要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其中,学校相关的专职教师、外聘汽修技师、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总监以及实验员都是师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专项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教学相关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对学生展开理论知识的教授以及实训。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其对相关人才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相应的一些具有发展眼光的大企业认识到了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全面的培养的重要性。根据实际市场需求,中职院校对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新型“订单”培养模式是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使学校与相关企业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工学结合”的学习平台。其中,对新型“订单”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采用,使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实践师资力量以及实训条件上与其他专业相比更有优势。其中,在新型“订单”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进行采用的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培养,还对企业以及相关的行业要求等实践知识进行了重点培养,从而使学生对企业中的相关工作适应能力更强。

参考文献:

[1]郭法宽,田建英.高职汽修专业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0,2(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