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业绩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03:41

试用期业绩总结篇1

刚从坐席座上团队长,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和无名的责任感,在团队长培训的时候就知道作为一个好的团队长应该去如何关心自己的组员,处理好每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进入了团队才知道除了完成团队长应该做的一切工作,更多的是用时间与自己的组员去沟通,去了解每一个组员的优点有缺点,我所带的组员是新上线的学员,对话术和技能的辅导是更加不能缺少的,所以在不影响个人业绩和工作的同时,给予分类的话术辅导,通过录音分享以及平时总结的好的话术去加强组员的技能和知识面的扩展,尽可能的用自己和公司的资源去强化团队!

当然,一个好的团队缺少不了一个好的团队长,在项目中也有很多我本身不是很了解的问题以及在后援和业务渠道各方面的问题处理,在不懂的时候我会向别的团队长学习向项目经理去请教,去真正掌握好每一个流程和环节,这样才能够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和不足!

在这二个月的时间里,我深刻了解到与组员之间的关系和强化团队集体精神的重要性,有气势和凌聚力的团队才是一个强的团队,所以,我会用笑容去减轻组员的压力,用有针对性的关心和辅导以及通过每天早会的时间去加深组员之间的沟通,去了解组员心里的想法,非工作时间里去和组员在一起聊天和参加集体的活动加强团队内部的气氛和集体的业绩精神,即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组员在工作时间更好的去发挥和创造出最佳的业绩!

新的项目,新的团队,新的tmr,做为一个新的团队长,相信我们会从每一个问题中成长起来,用一个个新的业绩目标去伴随团队的成长,每一个团队都是从"新生命中"铸造出来的,利剑只有磨练才会锋利,相信有公司各方面好的平台和组员积极的精神冲劲,一定能够成为一刻新星闪耀在电销中心的天空中!

试用期业绩总结篇2

一、招聘原则

1、专业对口,需求见面,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原则。

2、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二、招聘岗位

详见《青河县卫生系统、财政局等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制外紧缺人才招聘职位表》

三、招聘对象

与招聘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招聘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

2、遵守宪法和法律,政治坚定、品行端正,在校或在原单位期间表现良好;

3、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条件及学历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服从组织分配;

6、符合岗位要求的其他全部条件。

上述人员涉及毕业证书取得时间、工作经历、资格证件等相关证明材料时限的,均截至2018年1月26日。

下列人员不在此次公开招聘范围:

1、受刑事处罚、行政处分尚未解除的。

2、立案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3、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情形的。

4、已经聘用为青河县编制外紧缺人才的大中专毕业生。

五、招聘程序

(一)报名时间、地点及要求

1、报名时间:2018年1月26日-2018年2月1日(北京时间18:00前),星期六、星期天不休息,报名采取现场报名方式,资格审查与报名同时进行。

2、报名地点:青河县卫计委办公室,联系电话:0906-8823137

青河县财政局办公室,联系电话:0906-8821119

青河县人社局财务室,联系电话:0906-8826673

青河县农业局办公室,联系电话:0906-8821711

3、报名费和笔试费标准。报名及笔试考试费按自治区物价局新价非字〔2000〕25号文件执行。报名费每人15元,笔试费每人每科40元。

4、报考人员需交近期同底正面免冠二寸彩色照片2张。

5、需提交身份证、职称证书、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同时提供从学信网上下载的学历证明一份。

6、拟聘用人员需在公示期结束后15日内将个人档案报青河县人社局审核,审核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

(二)笔试

1、卫生系统涉医岗位笔试内容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其他岗位笔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除哈医外一律用国家通用文字(汉语)考试。笔试采用闭卷答题方式进行,笔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使用国家通用文字(汉语)答题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达斡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报考人员在笔试总成绩上加5分。

3、卫生系统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含达到报考当年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在笔试总成绩的基础上加15分(报考岗位专业要求与资格证书须一致)。

4、卫生系统取得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证书(含达到报考当年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在笔试总成绩的基础上加10分(报考岗位专业要求与资格证书须一致)。

5、卫生系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含达到报考当年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在笔试总成绩的基础上加8分(报考岗位专业要求与资格证书须一致)。

6、服务期满2年的“大学生村官”,在笔试总成绩上加5分。

符合上述情况者,只能加分一次,不能累计加分。因个人原因,符合加分条件,没有加分的,不予加分;不符合加分条件,已加分并入围面试人员,取消其加分并重新排名。

7、笔试时间:2018年2月2日。具体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详见《准考证》。

8、笔试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准考证。

9、笔试成绩公布:青河县政府网公布。

(三)面试

1、面试入围人员的确定:按照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排名确定,所有岗位按招聘人数1:2的比例确定。笔试成绩相同者占入围名额,笔试成绩相同且同为最后一名入围面试者,一同入围面试,达不到规定入围面试比例的,按实际人数全部进入面试。

2、面试时间地点及费用。面试时间2018年2月6日,面试地点另行通知,面试费40元。

3、面试内容为各专业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采用汉语面试,不加分。

4、面试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准考证。

5、面试入闱人员需提供政审表。

6、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成绩当场公布。

(四)总成绩计算

总成绩=笔试成绩÷1.5×60%+面试成绩×40%

总成绩相同,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进入体检环节人选。笔试成绩相同的,按面试成绩高低排序确定成绩最高者进入体检环节。如总成绩、笔试、面试成绩均相同将进行加试,加试为面试,按加试后总成绩高低排序确定进入体检环节人员。

(五)体检

参加体检人员按招聘岗位计划数1︰1的比例,根据总成绩排名确定。体检工作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规定组织实施,体检不合格者不予聘用(考生对体检有疑义的,经招考领导小组同意,可以复核一次并作为终体检结果)。

(六)公示

对笔试、面试、体检全部合格的拟聘用人员,通过青河县政府网进行公示。

(七)聘用

对公示无异议、档案审核通过的人员,由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办理聘用手续。

六、招聘人员待遇

被聘人员工资不低于4000元/月(含个人承担部分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七、招聘人员管理

1、新招聘的人员与聘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一年一聘。

2、新招聘的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办理正式聘用手续,如考核不合格不予聘用。

3、卫生系统新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在三年(2个考试周期)内未取得医师执业(助理)资格、护士执业资格的,一律解聘。

4、如不服从组织分配者,不予聘用。

整个招聘工作严格执行有关纪律,自觉接受纪检、组织部门监督。

本简章由各招聘单位负责解释。

原标题:青河县卫生系统、财政局等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制外紧缺人才简章

点击下载>>>

1、职位表.zip

试用期业绩总结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效率测评

一、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自于201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现已日渐流行,在北美乃至世界广为传播和采用。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借鉴了这一教学模式,很多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微课堂”教学,高校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不多见。本研究分别在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两所院校进行,测评研究的对象为2013级非英语专业且必修课程为大学英语的在校学生,参与测评总人数为1000人。测评时间为2014年1月及2015年1月,总计测评试卷1000份。本测评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由指定班级参与,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采用常规数学计算方法。本文将针对所研究教学对象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可靠数据作为测评依据。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到优势和劣势,尝试性寻找适合以理科专业为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效模式。

二、测评方法及对象

本次测评的对象为2013级新生,在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中抽取多个专业500名学生作为测评对象,其中男生320人,女生180人。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本次测评采用问卷调查与期末试卷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主观上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从客观的角度反映翻转课堂的真实教学效果。

三、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包含四部分问题,共分发1000份,有效问卷调查1000份。其中,对问卷第一题的回答,有800名学生表示不了解,占总体的80%;178名学生表示听说过,占总体的17.8%;仅有12名学生表示很了解,只占总数的1.2%。

对问卷调查第二题的回答,有750名学生认为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占总体的75%;有217名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占总体的21.7%;仅有33名学生认为学习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占总体的3.3%。

对问卷调查第三题的回答,有859名学生表示知识量有所增加,占总体的85.9%;有141名学生表示知识量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增加,占总体的14.1%;没有学生表示知识量有减少的现象。

对问卷第四题的回答,有760名学生表示非常想尝试新教学模式,占总体的76%;有213名学生表示愿意配合新的教学模式,占总体的21.3%;有27名学生表示不愿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仅占2.7%。

以上问卷题目的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普遍不够了解,但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普遍愿意尝试。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而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知识量的收获较之传统教学有所增加,且没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模式会减少学生的知识获取量。

2.期末试卷测试结果分析

因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试卷测试在本研究中包含两次期末测试,分别在2014-2015上学年期末和2014-2015下学年期末,以便对学生成绩进行对照,得出最终结论。测试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订,所授知识覆盖率为100%,其中客观题占75%,主观题占25%,难易比例适当,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014-2015上学年期末测试试卷共发放1000份,拟参与测试人员1000人,因中途休学1人、出现疾病等突发状况缓考4人,实际参与测试人员995人,实收试卷995份。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表现良好,无作弊抄袭现象。试卷评阅按照学校规定流水批阅,不存在主观故意加分或减分。试卷测试结果如下:在995份试卷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78人,占总体的7.8%;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119人,占总体的11.9%;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336人,占总体的33.8%;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390人,占总体的39.3%;成绩在60分以下的72人,占总体的7.2%。本次成绩分布总结如下图:

2014-2015下学年期末测试试卷共发放1000份,拟参与测试人员1000人,因疾病等突发状况缓考5人,实际参与测试人员995人,实收试卷995份。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表现良好,无作弊抄袭现象。试卷评阅按照学校规定流水批阅,不存在主观故意加分或减分。试卷测试结果如下:在995份试卷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79人,占总体的7.9%;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129人,占总体的12.9%;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402人,占总体的40.5%;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350人,占总体的35.2%;成绩在60分以下的35人,占总体的3.5%。本次成绩分布总结如下图:

如图所示,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期末测评中,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都有明显增加,及格人数和不及格人数均下降,尤其是良好人数增加较多。这说明经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均有提高,但仍存在不及格现象,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调整授课内容和计划,以因材施教,保证学生有效地学学英语。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多,几乎涵盖学校各专业学生,学生入学成绩高低不齐。同时,因不是专业学科,大多数学生不能给予本学科足够重视。且两所院校均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氛围均不乐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虽然不是十分了解,但经过实验教学,他们对其普遍持有欢迎态度,认为有助于英语学习并愿意尝试新的方式。在期末测试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总体成绩有所改进,但个别学生依然无法提高自身成绩。这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存在缺陷,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还有需要弥补的弱点。

参考文献:

[1]吴贵生.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测评与教学体系建设.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曹裕虎.网络环境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之我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243-244.

试用期业绩总结篇4

【关键词】成绩评价考试改革能力和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医学教育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在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迈进,以人的内在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以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形成为核心,建立全新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体系,正逐步成为高等教育新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稳步提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高校中仍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传统的不合理的考试模式[1],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的制约作用逐步突现出来。因此,高校在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考试改革。作者从事《临床医技课》之一《心电图诊断》的教学,2006-2008年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打破传统的老师讲授知识和学生期末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成绩的传统做法,实施了由学生实验成绩、实训结束时每个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权重,最后决定学生学习本课程成绩评价改革探讨。使学生由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向着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将学习重点放在应用理论知识的专业操作技能上,学生动手能力有了明显进步。

1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方案

1.1明确改革探讨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教学以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考试内容以测试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由以获得理论知识高分数为荣,向重视良好动手能力的方向转变[2]。

1.2授课班级及时间2006-2008年,05级60人,06级129人。

1.3考试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是根据每个实验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其二是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的学生独立操作的专业技能的测试:包括常规心电图检查正确操作方法、心电图附加导联检查正确操作方法、获得清晰图像质量评价等三部分内容;其三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使对学生成绩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管理之中。

1.4应用过程原理评价学生成绩的方法

评价学生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每个学生的多次实验报告判分的平均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其二是每个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其三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使评价学生动手能力的成绩占总成绩的60%,旨在强化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1.5保障改革实施措施

1.5.1加大课程授课学时分配中实验和实训学时数

理论知识讲授48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48%;实验、实训学时数52学时占总学时的52%。

1.5.2开放实训场地,保证实训过程顺利实施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集体活动过程,学生独立操作机会少,为达到每个学生具有专业操作技能,必须安排学生个体操作为主的实训活动过程。为保证这一活动落到实处,开放实训场地并安排老师轮流值班的巡视活动,帮助学生解决独立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1.5.3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测试不合格者允许补习实训活动,申请再次进行专业技能测试直至合格为止。

2结果

2.1学生学习本课程兴奋点,由只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学习方式,向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上转移,表现是:⑴学生到心电图室兴趣浓了,相互讨论如何正确操作专业技术的多了,学生都争着去操作,改变了学生分组实验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实验报告撰写的认真了;⑵非常重视专业操作技能的测试,有的学生操作不熟练,出现不正确的操作时,主动再次补习。

2.2实习完毕学生在实习医院组织的座谈会上,反映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比往届大有提高。

3讨论

3.1事物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本改革方案评价学生专业操作能力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60%(实验报告20%,专业操作技能测试40%)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促进学生学习重点由只重视记忆理论知识向着重视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上转变,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利于提高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3.2本改革方案考试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评价学生成绩的记取也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的实验、实训活动的成绩均在总成绩中占相当的分额,期末理论考试仅占总成绩的40%,而且考试内容多是理论知识应用方面的。这样就冲破了传统教育思想中一张试卷定学生成绩的方法,这样的考试方法全程记取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防止了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搞突击记忆,获得高分成绩,成为高分低能的学生。

3.3改革方案根据本课程是专业课程,加强试验和实训教学,并对每个学生进行专业操作技能测试,旨在通过这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在短时间内应用自己的专业操作技术,按照临床诊断要求显示出病人心电图像,当操作不当,图像干扰较大时,学生就主动思考干扰的来源,力求描记出清晰图像;学生们还不自觉地对自己描记的心电图展开讨论,进行自我诊断、自我纠正。学生争取早日具有正确操作专业技能的积极性的出现使教师感到欣慰。

3.4本课程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达到了以评价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体的目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有待解决的矛盾。如:现用教材存在不适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欠缺之处,如教材内容就未将实训教学过程和专业技能测试安排在内,拟计划重编教材将此内容安排于内,增加了新版教材内容的应用性。

经过2年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化的心电学多元考试体系。作者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导向内容评价学生成绩方法的改革,旨在打破“一卷”考试这一简单化评价方式,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实现知识考试向能力和素质考试的转变做些探讨;也是对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3]”的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尝试。通过课程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使考试结果能客观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参考文献

[1] 徐苏凌,徐晓风.职业学校课程考试方法亟待改革[j].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57.

试用期业绩总结篇5

【关键词】教改;提高教学质量;零对接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成,近两年来对《经济法》、《财务管理》、《税收基础》等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为了配合新的考试方法,教学方法和教材知识结构也进行了调整。经过三个学期的运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考试方式的原因

(1)生源结构特点决定了考试方式有必要进行调整。技工学生,大多数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集体意识,课堂听课效果差,考试前临时突击或干脆依赖抄袭;缺乏自信心和成就感,内心悲观和厌学情绪;对学业和未来信心不足。(2)与企业的用工需求相适应。企业要求员工与岗位职责零对接,通常要求财务人才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讲是一个发展瓶颈。(3)教材使用方法有待改进。教改要求教师结合学习的特点,打破教材的框架,合理筛选教学内容,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教材知识结构进行重组。(4)原有的考试方式已经不适用现阶段学生的特点,需要改变。

二、新考试方案原则和考试办法

(1)原则。第一,注重平时表现,并将平时表现和考核成绩列入期末成绩核算过程中,做到立体地、全方位地、客观地考核学生;第二,考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弥补这些不足;第三,将教学和考试紧密结合,教学促进考试顺利进行,考试帮助教学提高质量。(2)考试办法。平时课堂表现总分为50分,每月的月考总分为50分。月考成绩加本月表现成绩,即为本月综合考核总成绩。细则如下:第一,每月平时成绩基础分为50分,考核内容为:本月出勤(伤病假除外),完成作业和课堂纪律、课上参与师生互动即学习的主动性等情况。第二,平时出现以下情况者,从当月平时表现分中扣除或追加相应分数:擅自旷课,一次扣10分;课堂上玩手机、睡觉或上课迟到者,每次扣5分;不按时交作业,一次扣3分;项目研究小组在3人以下的且项目完成优秀的,加10分;扰乱课堂,不服管教者,每次扣20分。第三,月考成绩核算办法。一是试题要求:卷面总分为100分;本月学习的新知识,占月考总分数的60~80%,之前的旧知识,占月考总分数的20~40%。二是平时表现出现以下情况的学生,在当月月考中,获得相应奖励。第四,考试方式。笔试:常规的考试方式;笔试+口试:将试题写在题签上,学生抽取考题,当场作答。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例如《经济法》中的案例分析、《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税收基础》中税收案例分析等。项目研究:类似课题研究,即为学生拟定一个题目,在规定时限内,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报告,可以任意查找相关资料。第五,本学期总成绩核算办法。一是最后一次当月综合考核,在本学期最后一个教学周进行,方法同上;二是求出每位学生在本学期的四次综合考核成绩的平均分,即为本学期该学生的最终成绩。(3)教材知识结构和教法的调整。一是跳过了教材部分内容,如非重点章节;二是淡化对知识点的记忆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松学生的情绪;三是将教学重点调节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

三、运行前后对比

(1)学生课堂自律能力对比。将考核细则向学员公布后,同学们自发的以同桌为小单位,建立相互提醒和督促机制,成效是显著的。详见下表:

试用期业绩总结篇6

关键词:高等数学;考核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50-0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是评价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数学考试方式的改变势必推动教学改革。

一、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的现状分析

虽然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时间短,还有许多制度沿用的是传统的大专教育模式,考试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

1.考核方式单调。在考核方式上仍沿用了原来的大专教育时候的模式,基本上是以笔试为主,形式上就是在统一的时间内,以闭卷的形式进行。题目一般在22~25个之间,类型主要是填空、选择和综合计算题。考试内容基本上是老师讲什么,就考什么,题目也只是课本上例题或课后作业的原题或是翻版。这样就导致学生被动的学,老师被动的教。

2.考试成绩评定上也基本上是以期末一次考试为准。期末考试成绩在计量上是以平时成绩(30%)加期末考试成绩(70%)不评定的,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和作业成绩,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一般都是大班上课,出勤率的统计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作业作为考核成绩的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学生最后的考核成绩基本上还是以期末卷面成绩来“一锤定音”。

3.在现有的考试方式下,学生的成绩不理想。高等数学课程是大一新生最先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然而,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不会自己学习,考试不出成绩,对今后的大学学习势必造成不好的影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不愿意学,老师被动的教。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下个学期开学后补考,补考及格率更是不尽人意,给学生造成很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今后的学习。

4.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仅仅把考试作为学生能否拿到学分、奖学金、毕业证和学位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只是把考试当作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考完试,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就结束了。在考试结束后,学生也是如释重负,对数学的思想、基本方法和数学精神也就都忘的差不多了。造成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只重视考试内容的记忆,而缺乏深刻的理解。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造成能力低下,在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中感觉底气不足。

二、高等数学考核方式的创新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确定为: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不仅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高等数学的教学,笔者试图从高等数学的考试角度来重新审视高等数学的教学。

1.从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习过程。首先,我国的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老师领着学,家长督促着学,学生自学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大学新生首先是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其次,高职高专学生一般基础比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第三,高等数学课程理论性强,学生感觉不好接触,所以只简单地采用期末一次考试的方法不再适用他们。为了改变现状,尤其应该加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改变学习习惯。(1)对一个班级进行分组,组成学习小组,主要是按照高考数学成绩和入学后的数学摸底成绩分组,小组成员优劣搭配,并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相互帮助。老师在讲授一课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然后由各小组推举成员进行讲解。比如,在讲授完一元微积分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微分与积分的联系和区别,由学生自己总结极限的求法,然后计入小组成绩。(2)小组共同完成作业,由小组成员互相批改对方作业,由组长总结作业中的问题,上课时推举一名同学总结点评,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同时给该组成员的平时成绩适当加分。(3)在每章讲授完成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相关的小论文或者是相关的数学故事,也就是加入了数学史的东西,把数学文化的内容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入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4)在每章结束后,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该章给出考试题目,也就是换位思考。通过看学生给出的题目,一是可以了解学生对该章的重点、难点的把握程度,二是可以看出学生对该章的题目分布掌握情况,三是老师可以取长补短,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2.期末实行教考分离,开卷考试。在考试前,老师精心准备试题库,同时允许学生把所有的公式汇总起来,打印在a4纸上,代入考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的背诵公式,增加理解,先从心理上减轻负担。同时在考试内容上,要突出“实用”、“应用”等特点,重实际、轻理论,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专业联系。

3.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入数学建模内容。要求学生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课,自己举例,能够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并以数学小论文的形式上交,记录在平时成绩之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点不是数学知识的本身,而是在于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够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去。

4.在考试成绩的记录上,提高平时成绩的分量。根据学生的表现,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在50%左右,期末笔试成绩也在50%左右。

尽管提出了创新的模式,但是在实行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课程一般是大班上课的模式,这必然给分组造成一定的困难,即使分组成功也可能会给一些学生造成“寻租现象”,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考试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厂,所以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王志瑛.高职考试方法要服从高职目标[J].考试周刊,2007,(19).

试用期业绩总结篇7

关键词:课程考核交通规划改革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一种良好的考核模式应该具有导向、诊断、反馈、评价、区分、预测等功能,同时还应对教风、学风以及考风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1]。因此,开展高等学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研究,对课程教学全程质量控制、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专业培养目标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交通规划课程考核现状分析

交通规划是指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规划交通网络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2]。交通规划课程作为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主要讲授交通规划的基础知识、交通需求预测的模型和算法以及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目前,对交通规划课程考核沿用了大学课程考核的常用方法,即采用“学生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的传统方式,该考核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注重期末考试,弱化平时成绩在学生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权重,非常不利于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全程控制。

1.1平时成绩难以合理量化

传统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考勤、课堂提问和平时作业等来评定学生平时成绩。一方面平时考核各环节的权重系数不明确;另一方面教师很少或很难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过程控制,往往是依据提交的作业质量来评价,可能出现抄袭作业同学的成绩高于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这严重伤害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高校良好学风的建设[3]。由于平时成绩难以合理、公正地量化,最终导致平时成绩的评定随意性很大;另外为保证课程通过率,在综合成绩评定时为使期末考试不及格同学达到及格等级,还可能出现故意拔高该同学平时成绩的现象。

1.2考试形式单一,无法覆盖全部教学内容

期末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结合交通规划课程的特点,考试题型通常有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计算和论述等题型。一方面这种考核模式形式单一,另一方面,传统的试卷测试方式也很难覆盖到一些既重要而计算量又大的知识点。此外,在传统课程考核模式中,学生为应付考试往往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死记硬背上,很难做到把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灵活应用,两个小时的闭卷考试也很难科学评价学生的成绩,综合成绩评定则片面地夸大了卷面成绩的作用。

1.3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考核模式由于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低,学生往往不看重平时成绩,并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乏客观压力,学生学与不学完全靠自觉。另一方面,由于考勤只是平时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低,考勤占总成绩的比重就更低,很多学生认为迟几次到、缺几次课无所谓,这样往往就导致了课程的出勤率不理想[4]。另外,传统考核模式没有对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质量控制,学生的学习压力小,也没有带着问题去学习,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4学生成绩评定结果不理想

在传统课程考核模式下,由于过分强调了期末考试的作用,导致学生综合成绩评定结果不理想,这主要源于本课程期末考试以分析计算题为主,很多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训练,考试时往往束手无策,很难拿到高分。下图1和图2反映了本专业2006级和2007级学生的卷面成绩及综合成绩的评定结果。

2.交通规划课程考核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开展改革,就是改革过去“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应试教育,由考核知识识记转变为考核综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考核改革的目标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通过本课程考核的改革,探索交通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的形式、题型、题量及难易程度;(2)通过本课程考核的改革,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的落实与质量控制,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3)通过本课程考核的改革,探索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考核的适用模式,为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供借鉴。

课程考核改革遵循三大原则:(1)简便性原则,考核形式力求简便,便于学生独立完成,同时也方便教师管理;(2)灵活性原则,考核内容改变以往单一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突出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3)针对性原则,考核内容符合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考核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3.交通规划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与实施效果

今年,我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组在教学实践中对交通规划课程考核模式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成绩合格后方能参加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都达到及格方为有效成绩,两项分数合计为课程最终总评成绩。形成性考核环节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课程性质合理安排考核内容,整个考核体系如下图3所示。

3.1课堂考勤与课堂提问

通过课堂考勤来督促学生按时出勤,以提高课程的到课率,考勤次数原则上不超过5次;在集体考勤的同时开展课堂随机提问,课堂提问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是随机考勤的一种重要手段,原则上对每位学生至少要问一次问题。

3.2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完成情况是评定形成性考试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在本次课程考核改革实践中,共布置有10次作业,每次作业根据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区别对待,分别布置1~3道题目的作业量,通过作业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课程教学内容。

3.3分组讨论

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提出一些与课程应用或课程研究前沿相关的开放性问题,由学生分组选题并组织研究,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协调小组成员分工。课程结束前专门安排1~2次讨论课,各小组同时提交研究论文、汇报幻灯片等资料,每组指定1~2名学生介绍小组研究成果并开展讨论。课程分组讨论成绩由其它小组根据研究报告的质量、汇报情况及讨论的热烈程度等综合评定,该考核环节在锻炼学生科研水平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3.4实验报告

交通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常要求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独立完成城市或区域专项交通规划的编制,但从目前的交通规划工程实践来看,规划的编制对交通规划相关软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此本课程专门安排了10个课时用于实验教学,主要讲授交通规划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结束后提交10个实验的实验报告,并以此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3.5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交通规划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该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由于要对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进行测试,并且该环节所占的比重较大(占总成绩的20%),这就促使学生在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去摸索规划软件的使用方法,确保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软件常用功能的操作方法。在软件测试实施过程中,教师从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提取实际工程案例,要求学生完成从基础路网绘制到交通量分配全过程的测试,并提供相关的数据文件和图纸作为软件测试成绩评定的依据。

3.6期末考试

在课程结束后安排一次终结性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卷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或在任课教师拟定的3套同型试卷(a、B、C卷)中随机选择。考试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计算题和论述题。考卷设计在兼顾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进行测试,在期末考试环节要弱化计算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

上述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在我校交通运输专业2009级学生的交通规划课程教学中开展了初步的尝试,实施效果表明,该考核体系有效提高了课堂到课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学生的综合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优良率达到了44.4%,考核成绩综合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努力程度、期末复习考试综合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效果如下图4所示。

4.对课程考核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从总体上看,交通规划课程考核改革充分发挥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得到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在课程考核改革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1)在课程作业环节如何开展过程控制,力争做到减少或杜绝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2)在分组讨论环节还应引入激励机制,要对小组各成员的工作量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团队分工合作意识及能力;(3)随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有必要将学生使用该平台的情况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教研教改项目“面向CDio能力本位核心的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资助;交通工程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tS1Z079);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规划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3-54.

[2]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试用期业绩总结篇8

关键词:教材系列;多层次、多元化教学;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依照教育部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培训目标,我校自行组织编写出版了计算机基础课教材――计算机文化和应用技术系列教材,与此配套开发了计算机文化考试系统和考试题库。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考试评价手段,同时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也为了促进教师积极主动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了考教分离的考核方法。

2教材系列

我校自行组织编写出版的计算机基础课教材――计算机文化和应用技术系列教材,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网站建设》、《数据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了配合教材的使用,从第四版起出版了配套的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实践指导》。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材每两年至三年更新改版,至今已是第五版。然而这样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弥补教材的不足,计算机中心摒弃过分依赖教科书教学的模式,提供网络化的辅助教学手段,提倡在课程建设中用新的手段不断创新,为此做如下一些尝试:

(1)计算中心在网络服务器上提供教师教学空间,教师在网上课件,在课件上可以把最新的学科内容添加进去。

(2)在网络服务器上提供学生作业空间,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学生可以自行查看自己的交作业情况,并可以自行修改已交作业。教师直接在学生的作业空间上,浏览学生作业,给出平时成绩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开通用于在线答疑的师生互动讨论论坛,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

3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过程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是新生入校第一年的必修课,总学分9分,分三个自然学期学完。针对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在学生一进校就进行分流考试,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报名参加分流考试,对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进行部分或全部免修,同时对不免修但程度较好的同学进行快班编制,使他们以较少的时间完成本课程学习,而其他大部分同学采用正常学习。

在课程进度上,第一学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信息技术基础、windowXp的定制和操作、系统数据的管理和维护、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应用技术。理论、原理、概念较多,也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因此这部分的教学以教师精讲为主,同时配合以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学期是“办公自动化”,主要内容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操作性的内容较多,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这期教学多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实例,向同学展现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技巧,提高应用能力。第三学期是“网站建设”内容主要有网站基本概念、Htmi语言、web服务器的创建、Frontpage的使用、access数据库、web数据库技术运用、网站测试、网站与维护以及网站安全和网络管理,并详细介绍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过程。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同学每人设计一个网站,作为整个学期的大作业上传到作业空间,因此本学期的教学以精讲和案例相结合,并指导学生登录一些相关网站,获取一些设计网站的多媒体素材,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完成了本学期的作业。

此外,《计算机实践指导》教材设计编写了79个实验,在整个一年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实践中掌握课程的内容。

4考核体系

(1)总成绩的构成

对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综合评定的方法,以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加权的方法计算,每学期总成绩的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Yi1+考试成绩*Yi2i=1、2、3

其中Yi1――第i学期的平时成绩权重

Yi2――第i学期的考试成绩权重

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各个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分别确定Y11=Y21=10%、Y31=30%、Y12=Y22=90%、Y32=70%。

(2)平时成绩的构成

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课堂成绩+考勤

这里,第一、第二学期平时成绩权重较轻,占比较少,因此作业占60%、课堂成绩和考勤各占20%;第三学期平时成绩占比较大,且大作业是考察重点,因此作业占80%、课堂成绩和考勤各占10%。

(3)考试成绩的构成

考试成绩=基础题成绩+操作题成绩

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为多,基础题占40%,操作题60%;第二学期、第三学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基础题占30%,操作题占70%。学生考试采用无纸化,全部机考。基础题部分电脑阅卷,操作题部分人工阅卷。

5考核方法

中心实行考教分离的考试方法,配合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和网上考试成绩登录系统最大限度地体现对学生的公平公正。

我校网上选课系统采用成绩优先,时间其次。具体做法如:某精品课程教师总选课人数120人,有150人选择,则系统按成绩将后30人去除,若第120人和第121人分数相同,则按时间先后取舍。

我校网上考试成绩登录系统采用先平时成绩后考试成绩的次序,也就是平时成绩在停课复习阶段登录生效,生效后的平时成绩无法修改,超过规定时间,服务器关闭,平时成绩无法上传;考试成绩在随后的考试周以后陆续登录,生效后,按上例公式自动与平时成绩合成,形成最终成绩,同时在网上公布。最终成绩一旦形成无法更改。

考教分离的做法为:任课教师只参加课程的教学工作,不参加本课程的命题,也不参加自己所教班级的考试监考。同课程教师交叉评阅考卷,任课教师不批改本班考卷,考题由题库生成。

整个系统环环紧扣,互相制约。学生选课时按成绩排队,成绩对学生选课产生影响;教师不参加命题,对教师主动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考前向老师套题的不良学风,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平时成绩考试前生效,教师无法预测本班学生考试成绩,因而无法确定合成后的最终成绩,这样给出的平时成绩无需考虑其它因素,容易做到客观真实。

6结论

经过多年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实践与探索,我校已形成从教材编写、教学实践到考试系统的一套完整体系,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的人才”这样的目标,起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试用期业绩总结篇9

进入11月,各区县、各学校开始安排期中考试,这次期中考试是本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学校重视,学生重视,家长更为关注。期中考试的命题方式各地区不尽相同,以北京为例有的区是全区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各校自行阅卷,上报考试成绩,全区进行统计,海淀区采取的就是这个模式。而以西城为代表多年来坚持学校自行命题,自行组织考试的模式。因为是新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又因为是全区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考试,又有全区的统计,因此学生特别重视,而家长的关注程度也很高,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关注点又有所差异。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科目处置,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适应了吗?孩子在班里的成绩怎么样?位置怎么样?要不要上补习班?要不要请家教?家长在等待着期中考试结果。高一年级也是新生,虽然中考是按成绩录取到各个学校,但是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适应了吗?高中各学科的难度要求是按照高考要求设计的,从初中到高中不是坡,是个坎,学生爬上这个坎了吗?心理上、方法上、习惯上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学生和家长也期盼着期中考试的成绩,研究下一步学习的策略。毕业年级对期中考试的重视程度更是居高不下,期中、期末、一模、二模,然后就是中考、高考,因此这次期中考试是毕业年级四次大规模考试的起步考试,成绩与名次和中考、高考息息相关。比较平稳的是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初中、高中适应了,距中考、高考还有时间距离,处于常态的状况。只是高二刚刚分完文理班,期中考试就按文理分科进行,因此高二的史地政、理化生考试也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格外关注。重视是应该的,家长的特别关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期中考试的认识必须正确,必须端正。只有端正了对期中考试的认识,期中考试之后的学习策略的制定、措施的落实才不至于犯方向性的错误。期中考试不是常模参照考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选拔考试,比如中考、高考;期中考试也不是水平参照考试,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及格考试,比如会考、毕业考;期中考试是诊断性考试,说得完整一点是阶段性诊断考试。显然诊断测试与选拔考试、水平考试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期中考试的性质是诊断性考试,作用包括两个方面:诊断学习,诊断教学。诊断学习是说经过期中考试诊断一下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等;诊断教学是说经过期中考试诊断一下老师在教学上存在什么问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密度、教学覆盖面、三基落实等等;由此看来期中考试的诊断作用是双向的,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一些学校期中考试以后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教评学”活动,目的就是经过诊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教与学相互沟通,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一般期中考试安排在十一月上旬或中旬,从九月一日开学到期中考试共上课八周到九周,从教学规律上讲,学科教学在前几周处于起步阶段,也可以这样说,期中考试之前授课内容不是很多、很深,因此这个时段安排考试一般以考查“三基”为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知识的综合,特别是知识的应用,以及各学科的能力要求也会涉及一点,但是少而易,试题、试卷总体难度偏易,距中考、高考有相当的距离,期中考试一般不能说难,应当是比较容易的,试题不追求区分度、标准差,主要诊断教与学的落实情况。个别同学、个别家长十分重视,期中考试的成绩及学生在班级、年级的位置,这当然可以理解,但是成绩、位置是学生学习结果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外在表现抓住内在的、实质性的东西。比如学习方法的得与失,学习习惯的养成,听课质量的提升,作业的完成时间与质量等等,期中考试考好了不能骄傲,要踏下心来总结经验,形成稳定性的学习方式、方法;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是坏事,无论如何把问题暴露出来,及时暴露出来是一件好事。关键是要把教训总结出来:基础知识不扎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认真看教科书,作业完成不认真,错误率高,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这是学习的四个环节,是否落实了,偏科问题是怎么产生的等等,看来要总结的东西特别多,只有抓住了这些内在的、实质的环节,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改善,学习结果才能得到提升。诊断性考试属于形成性评估,抓住每一次形成性评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那么终结性评估——中考、高考就一定可以取得理想成绩。

试用期业绩总结篇10

我院中法联合办学项目已经开展十余年,其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着眼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法语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其学时约占整个培养方案总学时的20%,法语教学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法语课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法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法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掌握必要的管理类法语词汇、相关知识和必要的法国文化知识,为进一步赴法学习体育管理专业硕士阶段课程打下语言基础。

二、教学大纲的设计

根据我院办学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四年的法语教学不仅包括基础法语教学,还包含以“体育”与“管理”相关课程为依托的专门用途法语教学,进而我院的法语教学涵盖法语基础语法、词汇、听力、口语、法国文化、应试训练和体育管理方向法语等内容。一二年级教学主题为基础法语,三四年级教学主题为法语听说、体育管理法语和应试训练,侧重语言应用能力和专门用途法语能力的培养。在四年级第二学期法国合作学校选派其骨干教师到我院进行为期两周的体育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为了更好地与法方硕士阶段培养方案衔接,有必要培养学生专业对体育管理专业的兴趣,启发学生对此专业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思考,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法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基础法语》总共学习576个学时,在前四个学期进行学习。第一学期学习96学时,第二、三、四各160学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法语的基础语法知识和词汇,并为进一步学习法语打下语言基础。

《法语听说》总共学习384学时,在后四个学期进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法语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

《法国文化》总共学习64学时,在第五个学期进行学习,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掌握必要的法国文化相关知识,为进一步赴法留学提供知识储备。

《体育管理法语》总共学习128学时,计划在第六、七、八学期进行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译能力,并掌握必要的体育管理类法语词汇及相关知识。

《应试训练》总共学习64学时,在第八学期进行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针对法语tCF、teF考试和法国领事馆CeLa面试的应试能力,通过模拟题训练及1对1模拟面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

1.语言水平分班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中法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法语学习后,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大二开始法语课按照学生个人意愿和法语水平进行分班。快班与慢班使用同一教材,慢班放慢新知识讲授速度,并安排一部分课时进行旧知识复习和巩固。

2.周考制督促学生重视法语学习。我院学生普遍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弱,为了给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实行基础法语课每周考试计分制,即每学完一课(约一周时间)就进行阶段考试。学生可以通过每周的考试形成一个预习学习复习的小循环周期,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点的查学补漏,通过分数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持续跟踪,将每学期每次小考成绩汇总纳入本学期法语课成绩,分值占总成绩的20%。

3.法语课程采用老师讲授与学生自学、中教与外教授课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融合中法两国老师不同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多练、多写,以实现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4.开展晨读实训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法语教师的指导下,高年级法语学习优异的学生带领一、二年级学生朗读当日法语学习内容,同时复习已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初步的说与读的能力,并对养成学生及时预习与复习的学习习惯。

5.实践教学应用于体育管理法语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实际体育管理的法语教学中的实践部分主要采用以下集中形式:体育类文献翻译、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主题辩论和实地教学。

四、考试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