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课程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53:38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需求分析;英语技能;动态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6012802

随着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愈加突显。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eSp)相关的专业应运而生。大多数学校对于商务英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一部分教师们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忽视了独立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岗位特征,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中摸索前进,还未找到一种有效的课程设计理论与模式,因此独立学院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着眼于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英语技能课程设置,结合“需求分析理论”中“当前情况分析”和“目标情况分析”两种模式,分析当前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出现的问题,提出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和学生实际英语技能水平分析来进行,并试图建立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动态模式。

1需求分析理论

在经贸英语专业教学领域,研究者们一致认为: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需求分析可分为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situationanalysis)和目标情景分析(targetsituationanalysis)两大类。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situationanalysis)是对外语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以前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以及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的分析,研究语言学习者的强项和弱项,因此也称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

目标情景分析(targetsituationanalysis)是指学习者目标环境对学习者的要求以及学习者对待这种需求所持的态度的分析,并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以目标情景为核心的需求分析(阮绩智,2009)。因为在经贸英语领域所需要的英语语言技能比其他英语专业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更难以预测,因此需求分析对于其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2经贸英语专业英语技能培养模式现状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将除公共课以外的专业课程分成英语技能课、英语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个模块。按照《大纲》)规定,将除公共课以外的专业课程分成英语技能课、英语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个模块。根据经贸英语专业的具体情况,英语技能课通常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英语知识模块包括英语口笔译、语言学、文体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等传统的英语课程;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则有外贸函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西方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谈判等课程。针对英语技能课模块,笔者比较了湖北省有代表性的三所经济类院校(分别为一本、二本、三本院校)经贸英语(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湖北经济学院经贸英语(2010级)人才培养计划中,英语技能课总学分为43,占总学分的24.9%;总课时为718节,占课堂教学总课时2617节的27.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级)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技能课总学分为53,占总学分的30.0%;总课时为912节,占课堂教学总课时2528节的36.1%。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经贸英语专业英语技能课总学分为55,占总学分181的30%,总课时为848节,占课堂教学总课时2266节的37.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有细微的差异,就经贸英语(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技能课课程设置而言,作为独立院校的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与其他经济类高校没有明显的差异。

同时,在我国高校经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包含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英语技能课只在低年级阶段开设,而高年级阶段英语技能课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也就是说,经贸英语专业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只有“读”和“译”这两项英语技能得到了有针对性的培养,而“听”、“说”、“写”等同等重要的英语技能的培养没有得到延续(见表4)。

这种培养模式可能符合一般高校经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他们拥有英语基本功相对扎实的客观优势和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强的主观优势。而在笔者对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经贸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这门课的教授过程中发现,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技能存在严重不足;而在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针对当前课程设置的不足和供需发展态势的不平衡,基于需求分析,笔者提出了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是动态的和不间断的。

3需求分析下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动态模式

目前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都是追随一般高校经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来的,不能结合独立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满足瞬息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做好全面细致的需求分析是确保经贸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人才的先决条件,经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做好需求分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经贸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需求;同时要求学校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通过调查问卷或其他方式了解其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是否满足工作的要求;在做好英语班新生的课程之前,应该首先做好新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最后,在课程设置实行了一段时期后,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只有这样,学校设置的英语课程才能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既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又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需要,也能使学校的英语课程更受学生欢迎。

4总结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三所财经类院校经贸英语(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发现独立院校相关专业的英语技能课程设置和一本、二本财经类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显著差异。然而,独立学院经贸英语专业的学生无论从自身特点还是就业方向都和其他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对其英语技能要求实用性更强,更为多元化。作者从需求分析出发,结合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特点,构建了一个动态的英语技能课程设置模式。但是该模式的提出是否合理和适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

[2]冯晓萍,许菁.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篇2

林学专业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能达到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对eSp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是一系列独立学位课程或必修课程,每班人数以25人左右为宜。学术英语教学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预备阶段,如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英语听说与归纳以及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等内容。该阶段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这部分教学内容可由高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工作;第二个阶段为学术英语的教学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等,该阶段一般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设,教学内容同样由学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第三个阶段为林学专业用途英语教学阶段,内容包括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林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或单人的形式组织课堂学术英语交流与讨论活动,该阶段课程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并由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英语教师承担该阶段的教学工作。通常情况下,考虑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和需求相匹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依据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此,完整且可靠的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合理与否以及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犹如战争爆发前的情报收集战,完成彼此作战实力的可靠评估对战前的战略部署和战争的最终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把需求分析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层面,具体包括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社会需求和学生整体的英语基础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个人需求分析进而制订出科学、系统和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此外,它还涉及学校的英语教学师资能力和授课教师角色转换的灵活性分析等。这需要各农林院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在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活动前,认真做好各项需求分析工作和相应的教学定位,并做出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以便于学术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内容与任务

在林学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工作完成以后,处于战术层面上的具体技术支撑和执行细则是接下来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架构和教学任务的实施细节。林学专业的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应作为一系列独立的学位课程或必修环节,纳入全校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中来,包括第一阶段的学位或非学位英语课程阶段(预备阶段),第二阶段的学术英语课程阶段以及第三阶段的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预备阶段开设的可以是学位英语课程也可以是非学位英语课程,主要是面向那些在语法、词汇、发音、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上有困难的学生开设。该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真实学术材料编写的教材,并根据内容划分为相应的教学专题,每个专题配备的问题与专题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在每个专题下设三个教学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学术英语听说模块和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主要是教会学生利用关键词、作者等信息对所需英文学术文献进行检索,以及通过学术词汇和语法习得、语体识别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学会抓住阅读材料的宏观组织结构和篇章的主旨、目标和作者观点。学术英语听说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听懂学术讲座或报告的技巧以及参与学术讨论时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规范用语。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主要是传授学生有关学术论文中常用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并通过对学术范式的模仿与句式转换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学术英语宜作为一门英语学位课程来开设,使其尽可能地充当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之间的桥梁,从而满足高校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本专业课程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的需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材多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模块、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和研习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从简单的英文摘要到简短的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过渡,着重培养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和书信交流方面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则是就某些日常学术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和个人观点陈述等形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相关学术资料、辨别信息真伪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般科研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力,即在做报告或论文写作时正确使用手头文献资料进行引证,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结论性陈述的能力。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是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结束以后,结合林学专业相关知识所开设的一门eSp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专业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讨论与陈述、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参加本专业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活动等内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准备2-4个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的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作为课程训练和考核的内容。每个项目都要有细致的操作步骤和目标要求,尽量包括从文献检索与阅读到学术讨论与陈述以及学术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的一整套从技能层面向语言层面过渡的训练单元,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学术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与评估

作为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重要的自我诊断与反馈环节,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比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组织更为重要。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评估体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估。课程考核主要用来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因此在学术英语课程开设的不同阶段,其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阶段,课程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文献检索知识、学术词汇发音与语法特点、学术论文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翻译以及学术英语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考核以总结性考核(Summativeevaluation)为主(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以阶段性考核(Formativeevaluation)为辅(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阶段,鉴于学术英语教学与综合英语教学相比更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相比较于综合英语,其课程考核的重点应放在阶段性考核上(阶段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65%,而总结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35%)。同时阶段性考核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和反馈环节,方便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由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主要涉及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案例分析项目和观点陈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阶段性考核方面,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和观点陈述可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占课程总成绩的20%。总结性考核包括文献阅读、英语小论文写作,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左右。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有赖于全面、客观、科学和准确的评估体系,简练、可靠的教学评估对教学活动的“反拨作用”极为重要。完善且可靠的教学评估体系是课程设置、需求分析和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的重要内部参考体系。以往的教学评估大多局限于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而忽略了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考核与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主要体现在“英语实践能力、应用语言理论素养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估则体现在“由行政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中心的职能转变”。

四、结束语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篇3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英语思维;专业词汇梳理

介绍: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现在英语学习已经普及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英语教学不仅包括通识基础的英语教学,而且还涉及具有学科背景的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1]~[4]。专业课程英语教学因其更具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从而在大学英语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全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还可以帮助同学更深入的学习西方现代科研技术,为以后的英文科研书籍阅读和论文写作,乃至提高采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工效率及效果等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外的学生都会选择来中国读书,无论是来攻读学位或者短期交流,全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都有利于对提高留学生的教育,拓展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所以采用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更加需要和国际接轨。课程本身不能定位在仅仅是中文版课程的英文翻译,而是需要通过潜心设计,对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方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使学生能够适应全英文教学的同时,做到系统地顺利连接其他课程,满足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共同需求。

鉴于专业全英语教学课程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全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重点阐述采用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一些指导性原则。

1未雨绸缪,在课程开始前给出新章节的相关生词

专业背景下的英语课程,因其特定的学科性,往往会涉及一些在其他方面不常见的词汇,常见词汇的不同词义以及固定的语言表达。如果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词汇、熟悉一些相关词语的用法和上下文的话,这些专业词汇和语句往往会成为学生有效跟随课堂教学的障碍。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述的关键词,对一些固定搭配的专业词语和表达方式都会造成歧义和疏漏,从而造成课堂领悟一知半解,课堂教学效果下降。由此,在正式讲述课堂内容之前,需要教师给出这些词语和搭配的正确解释,并衔接好中文和英文之间的相互转换。具体方式可以通过胶片中列表或者通过板书写在黑板的边缘,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不予擦除,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回顾,做到知识的顺利衔接。

此外,在每一章节开始之前,也有必要总结上一章节出现的相关生词及语言表达的中英文释义对照,给出下一章节的生词对照,以降低学生对英语专业课程接纳的难度。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次听英语课程时,仍然以翻译老师的话为理解课堂内容的必要方式,为了保证专业课程英语教育的完整性,需要在新的章节开始之前建立易于接纳的语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扫除课程开始之前的语言障碍,使其更容易地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

2化繁为简,将生僻的句子以简单的方式表达

英语和汉语不同,如果汉语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英语的特点则可用形神兼备来描述。具体来说,使用汉语表达对句子的语法表达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汉语习惯于平铺直述的描述客观事物,侧重于使用短句表达。而英语则有比较明确的句子结构。含有主语从句,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的复合语句表达在英语文献当中经常出现。课堂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复述书本上的语句,不做任何简化,会使大多数学生很难连贯完整地听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日常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特别注意尽量使英语表达简单化,口语化,通过使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来代替书本上的英语书面表达。同时,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他们是否能够跟上上课的节奏,是否已经对讲过的知识已没有了疑惑。必要时,也需要通过对一两个学生的提问,从他们的回答中了解对已讲内容的接纳程度。总之,采用简单的英语和口语化的讲授方式进行授课,即可以减少学生的听课压力,同时对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帮助作用。学生也可以学习如果采用英语对一个想法、一个流程进行直观具体地阐述。

3积思广益,创造课后讨论的英语学习气氛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课后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采用全英语进行讲授的专业技术课程,课堂上学生不仅会遇到关于专业知识的问题,可能还会有英语方面的理解问题,综合起来,对知识点的接纳难度将会对中文授课大很多。作为授课教师,在课后或者课间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对于之后课程的开展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都是一件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针对专业知识,除了为某些具体问题进行解惑之外,还要考虑询问学生对如此英语讲授的方法是否接受,看如何加以改进。通常情况下,由于一些课堂没有讲述过的基本知识,学生以前是通过中文学习的,学生虽然能够听懂此次课程的英语讲授,但是并没有真正透彻地领会知识点内在的关联。所以,教师在和学生讨论时,需要分辨他们不懂的真实原因,勤于总结学生困惑的源头,将问题归类,通过改革讲授方法,个性化地解决问题,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如果某些问题是因为学生对于英语教学方面的不适应而导致的,那么适时地在课堂上着重总结这些问题,将对提升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者,通过在课后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使用英语讨论课堂内容,也会对学生适应英语语境,掌握专业知识,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可以消除对采用英语交流的恐惧,顺应和习惯英语语境。除此之外,还希望能在课后成立学习小组,利用英语沟通讨论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4持之以恒,在全英语教学上努力“排除”汉语

虽然现在英语教育越来越普及,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也逐渐增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好了,但是英语毕竟不是母语,在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当中也必定会遇到比普通专业课程教育更多的问题,在起初的一段时间内,采用英语教学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的最初期,例如在前几个小时的授课中,学生往往反映不能很好的接收专业知识,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不能适应老师的英语口语特点和习惯,自身的英语水平达不到回答课程提问等问题,从而渐渐失去了对本门课程的兴趣。有时候,老师会在学生的压力下,在全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上使用越来越多的汉语,最后可能导致了英语教学只停留在英语课本、英文课件、和英文试卷等书面材料上,而在课堂上则使用汉语来教授这些英语课程,这样就失去了全英语教学的意义,退化成了“半英语教育”。短期来看,采用中英文混杂的方式,确实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不符合采用英语进行授课的初衷,而且使学生对英语教学失去兴趣,对学院学校国际化拓展不利。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坚持在课上使用英语教学,拒绝采用中文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或重复,还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在作业和考试中使用英文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做到彻底采用英语进行授课、辅导。

5采用视频,提升英语气氛和课程的趣味性。

《电磁场与电磁波》中的大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印象、深化理解。但是由于课时有限,以及有些实验的准备较为复杂性,甚至有些实验带有一些危险性,随堂进行实验的操作和演示较难实现。为此,我们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增加视频内容的方式来补充此类内容。现阶段《电磁场与电磁波》英文课程中已经包含了66段视频内容,其来源基本分为现场实验、现象演示、应用举例、仿真模拟等四个途径。视频采用英语进行录制,并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事实表明,学生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这些视频不仅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而且延展了课堂内容,使学生对理论的了解更为感性深入。

6与国际接轨,邀请国际知名教授参与课堂教学

我们利用985三期建设项目中的“模块化”专家经费,邀请国外高校中具有多年电磁学教学经验的老师,来学院讲授部分课程。外国专家的介入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们对课程国际接轨的认可程度。“模块化”专家参与课堂教学需要较多的协调和准备工作,比如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因所用教材不同而带来的差异、以及需要实时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外教沟通,及时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修正和优化等。

小结:采用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下,掌握此门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更肩负起了使学生更快适应英语环境,拓展他们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对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建设,是非常有利的。目前很多技术领域的前沿科技,依然以西方为主导,很多经典的教材文献也是以英文撰写的。而日益开放的学术氛围和贸易氛围,也使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对于日后选择出国的同学来说,全英语教学也可以为其做好充分的准备。专业课程英语教学为所有毕业生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是当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负责认真的体现。希望我们从自身经验总结出的四个原则,即正式讲授课堂内容前,进行基础词汇和用法的提示,教学中注意句子的口语化表达,积极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共同研究方式方法上的改进,以及在课堂上“排除”汉语干扰,能够为老师们提供一些有效进行全英语专业课程授课的帮助,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卓越工程师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徐巍华《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年02期

[2]《“电路”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吴素平,王旭红《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06期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地方性;英语专业;分类分层次教学

我们对外语专业教育的目的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外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应从本学科定位出发,重视其人文学科的属性,在坚持外语教育规律的同时确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我们提出应从“校本位”出发,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本校的实际状况去考虑办学的定位,兼顾发展历史、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又面向区域性的社会经济需求,人尽其才,追求特色。外语专业在面向社会需求的进程中,找准自身的发展的定位,要回归“学科本位”,按照人文学科的要求,在教学中淡化工具性,强化人文性、科学性。

外语专业教育教学,其内涵是语言、文学、文化。这三大要素体现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外语教育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对立统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人文教育”和“技能培养”之间找到平衡点。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讲外语的“工具”,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外语人才。那种重“语”轻“文”的教育理念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不是语言“加工厂”,更不是“外语培训基地”。外语专业不该办成“语言培训中心”。我们不应把外语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来教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在学会语言的同时,提高人文修养,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把外语作为自己的思辨的媒介。不必担忧因少开了技能课,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反,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和锻炼了思辨能力。教育的功能除了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之外,还应遵循和满足教育本身的特点。高等教育提“学以致用”虽然没错,但不全面。“学以致知”才是更普遍,甚至更高的目标。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规律而言,语言文学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从根本上讲,文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比文学文本反映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编码于文学作品中的精神文化层面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

国外的高等学校明确区分学术(academic)培养和职业(vocational)训练。经过学术培养可以取得学位,经过职业培训可以取得职业文凭或证书。“把全国的外文系都办成同一个模式,大家千方百计增设硕士点、博士点,结果名不副实,对学生、教师和社会都没有好处”。高等院校办学有不同的层次,如尖端型、精英型、普通型、技能型等,各有自己的办学宗旨。

我们经过调研,集思广益,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定位、办学方向及宗旨,认为有必要把目前的“英语专业”(以英语专业为例)进行拆分。明确“人文型”和“应用型”两个不同专业的走向。将英语专业分为:英文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专业设置兼顾博雅教育和职业教育,将全部课程分成三类:(1)语言技能训练课程(主要指听、说、读、写、译),(2)人文思想教育课程(包括语言研究、文学研究、通识教育等),(3)职业技术发展课程(包括英语教育、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等)。在“人文型”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可参照黄源深教授的意见,总体开设三个方面的课程:(1)适量的英语课,首先做好大学与中学课程的衔接,大学英语专业学习主要是为了夯实英语语言的基本功。课程数占总比例的25%。(2)语言、文化知识课,包括语言学、文学、文化对比、哲学、社会学等,占60%。这些课除了哲学等课程之外,一般用英语授课,它们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渠道。(3)思想方法和思辨课,包括辩证法、逻辑、数理统计、辩论方法等课程,约占15%。这些课一般用中文授课,以防止信息流失。在“应用型”专业课程开设方面的指导思想突出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课程也分为三大块:(1)语言综合训练基本课,占总比例的30%。(2)专业方向(师范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口笔译)内含课程,占50%。(3)思想方法和思辨课,约占20%。

大纲课程体系的名称变化为两大一级分类:“英语专业学位基础课程”和“英语专业人文学科课程”。人文学科课程包括“思想方法和思辨课”和“大学生公共必修课程”。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类似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施以“基于通识教育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三层次”(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压缩必修课程学分,增加选修课学分,搭建“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三个课程体系平台。这“三个层次”与上述的描述基本相同,都坚持了就业方向与培养类别相适应的原则。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明智选择,以适应不同地方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每所外语院校都应审视自己的教育活动及其优势,明确自己的服务范围,找准办学优势准确定位,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利用品牌效应,适应市场的变化,调整办学结构,提高办学效益。

为了抓教学质量和就业满意率,我们将四年的英语专业(包括师范与非师范生)教学确定为三个分流点环节:入学时意愿班/行政班――学习中期意向班――毕业时考核就业,升学班。新生入学时,学院建立“英语专业学生发展档案”,先执行摸底考试(笔试和口试)。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将来干什么不十分明确,因此我们有必要向学生宣传专业特点、内涵及发展方向,改变学习方法和策略、树立学业目标等。明确告诉学生在英语专业的基础阶段应达到何种语言能力。学生进入第五学期,经专业四级考核后,学院进行专业中期考核,此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确下一个学习目标,即中期意向分流。按照学生意愿和学业成绩将所有学生分为三大类班级:英语语言文学班、师范英语教育班、应用英语(翻译、商务类)班。专业人文学科课程可以采用写研究性论文或报告形式,获得学分。毕业时对学生要求除了按照八级考纲要求达到的目标外,学院会组织专门测试队伍,对每届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计算公式分解为:总分=平均基点分+专业考试分+tem8成绩。专业考核由外国语学院统一组织考试,主要内容为“翻译和写作”。然后,依照累加总分排序,划分属a、B、C三类成绩的学生,成绩不公开,只签发有学院印章的a类“专业成绩优秀证书”,供用人单位参考。其别声明,英语写作不合格者不予毕业。以下为教学操作与考核流程图:

上述图示反映了夯实基础、突出人文、分类教学的有机联系。有良好英语语言基础才能深入研读人文社科类著作,吸取精髓。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各专业研究的工具。而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语言文化是他们研究的工具和对象,是人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实下,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也在变化,学生不应再统一划归,宜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人尽其用。

参考文献:

[1]庄智象,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数控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一、前言 

 

江西蓝天学院机械工程系自2003年开设数控专业以来,就一直将数控专业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人才为目的,实现“用英语学专业”的双语教学理念。 

 

二、高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方面 

首先我校工科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整体较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或畏惧心理;其次该课程一直安排在第三学期,这时的学生刚刚结束公共课程的学习,还未学习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接触很少,而数控专业英语是一门与数控及机械制造知识联系很紧密的专业课程,缺乏专业知识会大大加大学习的难度。 

(二)教师方面 

由于数控专业英语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数控及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本校该课程一直是由专业教师授课。专业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相对较弱,导致了课堂上汉语讲解过多,加上他们经常不自觉地深入讲解专业知识,背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三)教材及教学方法方面 

在数控专业英语的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有些教材介绍的技术和设备明显过时,有些教材的内容又过于深奥,或者是语法过于复杂,通篇都是生涩难懂的长句、复杂句,学生难以理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课模式,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设备及工艺,很难通过板书描述清楚,学生很难理解。 

我校为了适合社会需要,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对各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综合以上几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条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三、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个措施 

 

(一)强化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修改课程安排计划 

根据数控专业英语对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要求,数控专业英语课应安排在公共英语、数控原理、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维修等选修课程之后。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在此之前,专业英语课一直被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课。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再加上英语基础薄弱,专业英语任课老师尽管在课堂上花了大量时间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解释,但学生仍然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不得不占用专业英语课的授课时间去讲解相关的数控专业知识,以至于学期末无法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鉴于上述原因,机械工程系修订教学了计划,将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课时间调整到第四学期。 

(二)提高专业英语授课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校专业英语教师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他们缺乏的是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标准的发音。因此,学校为专业英语教师提供英语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此外,还请我校外语系的外教定期给教师们上课,强化口语。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科学备课 

针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弱的特点选择或自编一本难度适中的教材,教材内容不仅要涵盖主要的数控加工工艺,还要介绍当前最新的数控机床及其操作,重点介绍常用的数控专业术语。此外,教师在备课时也应注意难易结合,突出重点。英语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背单词难的问题,而数控专业术语记忆难的问题尤其突出,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强调专业术语的使用及记忆技巧。必要的时候,数控专业的任课老师可以进行集中备课以统一授课重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

(四)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目前我校机械系的专用教室中,80%以上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专业英语课全部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ppt教学课件,对于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的工件和加工工艺,通过图像、视频、动画演示,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还可以编写简单的数控程序,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加深学生对常用数

[1] [2] 

控指令的理解,提高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我校奉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为此,学校无论在硬件投入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目前,我校的数控实训中心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中心配备了多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完全能够满足各种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数控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安排了多次数控实训,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中文面板数控机床的操作。而目前企业常用的进口数控系统,如FanUC和SiemenS,其操作面板是英文的。在数控专业英语学习之前,由于不懂数控专业术语,学生往往靠死记来掌握英文面板的操作。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数控系统英文操作面板各按键的含义,熟练掌握各种系统的操作,在讲完数控编程方面的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再次到实训中心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对照中英文重新认识操作面板,并让学生翻译数控机床的英文说明书或一小段数控加工工艺,然后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机床。实践证明,“理论实践”的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树立“为每一个学生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的授课理念。数控专业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各个班级都难免有一些由于英语基础太差而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专业英语老师在备课和授课的时候,除了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科技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之外,也应当考虑到少部分同学的学习要求,针对他们基础较差的特点,重点提高他们的数控专业词汇量。可以将一些常见的专业术语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汇总,如机床类、工件类、刀具类、加工类等,以达到降低记忆难度、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此外,在课堂上,还可以将这些词汇列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来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铣床(millingmachine)上安装的刀具是铣刀(millingcutter),进行的是铣削(milling)的操作。此外,在讲解专业术语的过程中,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些与词汇有关的趣闻,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控英语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上述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认识到了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仅靠一个教师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全体专业英语教师的通力合作,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善于利用教材和教具、不断总结,最终制定出适合我校学生的的数控专业英语教学体系。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篇6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因此教学应强调语言能力、实用商务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用的特点,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应用为主旨构建商务英语课程和内容,为社会培养具有动口和动手优势,以及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受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课程分配比例不够合理,培养的商务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标准不相适应,这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

分析我校专科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及学生就业情况,发现目前我校乃至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很多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认识不足,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沿用英语教育专业的方法。

2.目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构建过程缺乏专业特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过分依赖理论教学,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课程开设及比例分配不够合理,考核方法陈旧单一,基本无法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全面的培养,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在总结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和深刻反思商务英语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就业需求的脱轨的课程设置状况的基础上,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应坚持职业化和专业化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构建分层次的课程体系与考核体制。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改革的途径

要实现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增大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教学的比例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调整基本理论课程安排,增大实践教学课程比例,不断完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基础理论教学强调“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的原则;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应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教学应强调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减少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

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应依据社会和行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应职岗位,依据应职岗位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能力,依据学生对知识和技术能力掌握的要求确定理论和实践课内容,降低理论课比重,增加实践课内容,减少必修课门数,扩大选修课范围。课程教学计划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计划中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要保持相对稳定,而部分专业课程则可以根据职业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及时调整。实践课比例增大,可将使学生在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重点接受“实用”的专业岗位能力的培训。增加选修课比例和门数,使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可以针对各自的专长选择不同的课程,而且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和适应性更强。

2.实现主干课程模块化和进阶式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按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为语言课程、商务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三大模块。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要交叉渗透,使本专业的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经过不断在更高层面上的重复而得到强化。此外,三大模块的侧重点还应在三年的课程教学中体现出语言—语言及商务—综合实践的进阶式特征。在模块化和进阶式两个维度上,实现良好的动态平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对部分课程进行合理重组与整合

对部分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本着“实用为主,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减少门数与学时数,进行合理整合,加快学生接触专业的时间,在强化学生英语基本功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训课的时数,根据“以英语为基础,商务为背景,以能力为主线”的专业建设宗旨,对学生必备的商务能力的培养课程进行整合,集中开设,实现阶段性授课、阶段性实训。

4.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体系,突出职教特色;加大实践课程的考试,制定实践能力等级测试标准,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

考试方式突出多样性、针对性,采取笔试与口试、实习、实训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商务项目调查、书面报告、小组讨论和调查报告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突出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加大实践课程的考核力度,制定实践能力等级测试标准,将实践能力等级考试与学生获取国家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学分。专业课程也可采取分组完成商务项目设计、作课堂商务报告等新的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同时,将学生的校内实训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以突出对每个环节的实践能力的考核。

对考试成绩应采取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实行百分制、等级制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同一门课程可尝试实行分等级考试制度,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不同等级的考试,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同时,及时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建立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促使教师及时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三、结语

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新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调整中接受市场的检验。所以,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要在不断的实践—检验—调整中日益完善的。在构建新课程体系时,我们要坚持紧紧围绕“专业技能”这个核心,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形成一个以技能为核心的分层次课程结构,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既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又能让市场接受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黄中习.试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2]纪淑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篇7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三维分析适销对路

一、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85年颁布的《中央政府教育系统改革决定》,该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紧密相连应该逐步发展。为响应政府号召,126大学院校开始筹建高职学院。第二阶段的发展,得益于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案的实施使得职业教育走向合法化。第二年,UneSCo将职业教育进行了标准分类。该分类要求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必须实用和专业,目标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特定行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完成相应课程学习之后,他们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资质。1996年6月,中央政府在的《加速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综合质量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它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承担了行业、企业培养专业员工和经理人的重任。近年来,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到2010年为止,我国已建立了1215所高职学院,据教育部统计,共有964万在籍学生,总数已占全国大学生50%以上。目前,国家更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将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分开,职业大学的学生也可以获得本科学历。这一政策打破了传统的高职教育低于普通本科教育一等的观念,也必将迎来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春天。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企业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会不断提升。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的毕业生到底能否达到这样的要求,笔者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设状况、教材使用及教学方法的三维分析

1.研究对象

2014年5月,笔者先后对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共650人及50家外贸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16份,收回686份。

2.调研结果分析

(1)课程开设状况分析

学生认为课程开设较好的占28%,一般的占58%,无所谓的占14%。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有关商务和英语两大块,认为课程开设一般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他(她)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开设的英语基础课和传统的本科学校无异,这些课程主要注重语言点的传输与商务知识结合较少,课程设置与企业对接不够,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职业特点不够凸显。

(2)教材的使用状况分析

学生认为教材使用较好地占36%,一般的占57%,无所谓的占7%,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涉及商务类语言教材存在的问题较多。像《外贸函电》里列举的例子比较老旧,语言表达跟不上时代,有部分句子英美本土人的爷爷辈都不会说。另外,学生们认为教材的实用性不够,比如《国际贸易》、《单证分析》等这一系列教材,内容确实比较高大上,但是如果增加一些外贸业务流程的实操介绍效果会更好。

(3)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学生认为教学方法较好地占38%,一般的占54%,无所谓的占8%。学生们提出和商务知识相关的课程应多与商务实操相结合,很多内容只要让他(她)们操作一遍就很清楚,不要过多地传输理论。而关于语言类课程,学生们建议增加听、说环节,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语言基础课则要求老师们精讲,对长、难及有代表性的重点句型要讲清楚、讲透彻以便能够让学生们知道怎么去运用。

除了上述对学生的调查分析,企业对毕业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满意度均低于40%。由此可见,要改变现状,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对接,我们就要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多方面入手。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英语教学模式

1.职业英语课程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对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商英专业近20年的教学情况的总结和反思,2015年上半年,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等,对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即专业、实用、全面发展。

贯彻到教学实践环节,在课程设置上,把职业英语课程教学分为职场交际英语、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三大块。职场交际英语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各种职业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听、说为重点;专业英语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对接,基于工作过程,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英语语言的专业特色;与专业英语相比较,基础英语侧重于语言的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同时,根据社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个体的不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这三大模块的英语课程教学分年级相互交叉、相互衔接进行,由简到难,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并以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进行。职场英语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从大一到大三分级开设。而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则分年级进行,大一以基础英语为主,主要开设英语听力、英语语法、综合英语等课程,兼顾一些人文素养类的课程;大二将专业课全面铺开,主要开设商务英语函电、谈判、翻译和写作等课程,同时辅以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操作,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商英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必须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同时学院鼓励学生努力获取BeC1级、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等相关职业从业证书。大三的主要任务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兼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岗前培训,以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转型,成功实现就业目标。

这三大模块的课程反映了商英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将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同时兼顾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性和深刻性。课程设置中的口语课程全部由外教承担,每周二下午定时为学生播放英、美原版电影,帮助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口语。总之,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开设是比较合理的,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材料上,开发出了职场交际、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相关的系列教材。职场交际英语阶段教材包括《职场交际英语》上、中、下三册,专业英语教材有《商务英语谈判》和《外贸函电实训手册》等校本教材;基础英语则根据专业不同编写了相应的《晨读手册》等。这些教材立足于商英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和行业,根据企业需要,基于工作过程,力求让学生具备从事商务英语专业领域的工作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上,商英专业教师摒弃满堂灌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边讲边练、边练边学,尤其是翻译课,老师们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让学生们先翻译后讲评,做到做中学,做中总结和提升。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明显。另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有的专业课都匹配了专业实训课,50%理论讲解,50%实训操作,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此外,系部还开辟了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戏剧社等第二课堂活动,很好地营造了英语学习氛围,教学效果突出,近三年学生都获得了全国大学英语知识竞赛特等奖、省技能竞赛一等奖和写作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3.培养专业水准+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职业英语教师

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关系到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因此,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理论储备又具职业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成为了重中之重。基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宏观上,专业教师应该定期分批派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比如,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去外贸企业工作至少三个月以上,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专业负责人和系部主任则应深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开放发达城市有代表性的外贸企业进行调研,收集好人才市场的用人情况并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这样高职学院的教师们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微观上,专业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较高的理论水平;教研室主任应定期进行教研、教改的专题研讨,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多是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一锤定音,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业形成状态、多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只能达成学习水平的甄别功能。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以克服这一弊端,通过综合评价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支撑,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总之,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有力支持,职业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每一位高职英语专业教师都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实践力度、加深创新理念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对接。

参考文献:

[1]白杨.职业英语教学改革[J].社科纵横,2010,(10).

[2]兰丽伟.建构职业英语课程新体系的实证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04).

[3]林涌.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改[J].前沿,2012,(05).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篇8

关键词:课程设置;衔接;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33-03

一、eSp课程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的教学改革中,特别是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中,课程设置的建设和完善一直是改革的重心之一,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加之社会经济对于外语人才的需要愈加凸显,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更严峻的考验,这都要求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地改革创新,真正实现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然而,在现行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下,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落后,滞后于社会需求,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与eSp课程课时分配、先后进度、层次深浅等方面无法满足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专业知识认知规律,使得本来服务于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长期处于修订却总是差强人意。在对多次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和总结的时候,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与eSp课程之间的课程设置和衔接成为了问题的核心。

二、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任务

从上个世纪英语专业引入中国,至今,2000年颁布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目前依然是我们的办学依据。整体来说,英语专业基本教学理念有以下三个方面: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首要的基本任务是语言技能的训练,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专业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其次,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的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人文素养首先体现在学生的人文知识上,但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的思想方法、道德水平、是非标准和言行方式上。语言不是空洞的语言符号,而是思想的载体。另外,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的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任务。思辨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清晰地进行思维的能力,他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形成自己观点和呈现自己观点的能力。和人文素养一样,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三、eSp专门用途英语的地位

eSp的教学方向是培养能够在特定的职业范围使用英语的专门人才,学生不是为语言目的而学习语言,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的专业课程,向专业技术领域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专业方面的英语交际能力。eSp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也不是单纯的专业课,而是将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在相关领域进行信息交流。不管是普通高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eSp教学并未完善,现存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这些造成eSp教学既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又无法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所培养的学生尽管通过了这样或那样的考试,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层出不穷,可谓学不能用,学不致用。除了我国eSp的发展阶段局限性和本身eSp教学不成熟的原因之外,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应该从培养复合型人才时专业基础课程与eSp课程之间的衔接上找原因,衔接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学习者语言技能、人文素养、思辨能力的统一融合。

四、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与eSp课程之间的衔接方式与途径

以往对于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毋庸置疑,各个开设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无一例外地在低年级进行了语言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这已经为eSp课程的开设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篇9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英语问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60-02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对传统英语语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市场的这一需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许多高校相继开出了许多以具体学科为教学目标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金融英语、外贸英语等,而且数量还在继续增加。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除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外的其他众多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以及各高职院校,也在纷纷探索eSp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我校在eSp教学中采用了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即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为进一步了解CBi模式在我校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效果,我们设计了“专业英语课程调查问卷”,对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收获和困惑等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出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整改方案,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1市场营销专业英语课程简介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英语在第5和第6学期开设,每学期32学时,共计64学时,4学分。2010级学生的教材采用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戴贤远教授主编的《经济管理专业英语(第四版)》。主要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决策统计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市场学、财务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对课本内容做了删减,增加了商贸听说方面的训练。本课程主要采用CBi教学模式,合班上课,学生人数为142人。

2问卷结构和内容

本次问卷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以及英语水平(第1~3题);第二部分是学生对学习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认识(第4~11题);第三部分是学生对专业英语现有教学方法的评价(第12~24题);第四部分是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收获、困难和建议。除第四部分由多项选择题(第25~28题)和问答题(第29~30题)组成外,其他三部分均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其中第4~24题选项为: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太同意和不同意。

3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29份。

3.1个人基本信息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生占31.78%,女生占68.22%。其中英语水平达到国家四级的占52.71%,达到六级的占31.78%,未达到四级的占14.73%,其他(通过pet4)占0.78%。从统计数字来看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英语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存在分级现象。

3.2对学习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认识

此部分的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要性的了解程度;对学校开设专业英语学课程的目的是否了解;学习专业英语对英语能力和运用的影响,对学习营销专业其他课程的影响;通过学习专业英语是否掌握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知识等。各项调查数据显示:

42.64%的学生非常了解什么是专业英语。

56.58%的学生了解学校开设专业英语的目的。

76.74%学生认为学习专业英语,可以培养利用英语收集专业文献、获取专业信息、拓展专业知识的能力,有助于从事学术交流、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工作。

87.60%的学生同意或比较同意“学习专业英语能促进自己在专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31.78%的学生同意或比较同意“学习专业英语有助于提高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兴趣”。

57.26%的学生同意或比较同意“在学习中,我学到并掌握了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3.3对专业英语现有教学方法的评价

此部分的调查内容包括:对专业英语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的满意度。各项调查数据显示:

62.79%的学生对教学方法感到满意。

83.64%的学生对老师鼓励学生多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章感到满意。

82.94%的学生对教师课堂补充背景知识感到满意。

对教师采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不太理解,40.31%的学生不认同“教师授课内容难度、深度适宜”。

对教师采用的“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68.99%的学生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

从学习效果上看,44.18%的学生感觉自身的专业素质有了提高。

3.4专业英语学习的收获、困难和建议

此部分主要调查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有何收获、存在的最大困难、自身哪些方面有待提高以及对改进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等。学生的选择情况按比例、人数排列如下。

25题: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a.获得专业知识,占56.59%,73人。

B.有助于英语和专业课程学习,占89.15%,115人。

C.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占53.49%,69人。

D.有助于考研,占11.63%,15人。

26题: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B.术语难记,占79.07%,102人。

D.生词多,句子结构语言难懂,占75.97%,98人。

a.概念抽象难理解,占54.26%,70人。

C.专业知识难懂,占25.58,33人%。

e.兴趣缺乏,占17.83%,23人。

27题:我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多项选择)

a.词汇,占81.4%,105人。

D.翻译知识,占75.19%,97人。

C.阅读技巧,59.69%,77人。

e.专业知识,占52.71%,68人。

B.语法,占45.74%,59人。

F.其他,占1.55%,2人。

28题:您对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是:

e.突出重点,占58.91%,76人。

C.生动深入浅出授课,占55.81%,72人。

a.适当增加课外知识,占54.26%,70人。

B.多举例证,占53.49%,69人。

D.鼓励学生课堂参与,占53.49%,69人。

F.换/简化教材,占25.58%,33人。

学生提出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上的建议(第29题)主要集中在:(1)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2)专业听力和口语训练;(3)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技巧;(4)文化背景知识;(5)专业背景知识等。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第30题),学生不太喜欢逐字逐句的翻译教学,认为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授课应和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增加视频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吸引学生注意力。除了期末开卷考试外,平时可增加专业论文写作,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4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的教学总体上比较满意,但是还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将近50%的学生英语水平在国家四级和四级水平以下,专业词汇量很低,语法知识的不足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材中的长难句,大量的术语和专业知识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开设专业英语的目的不甚了解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部分学生甚至希望通过专业英语学习来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在专业英语学习上存在误区。而另一部分英语基础好、对专业英语教学有正确认识的学生则希望增加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进度。

(2)所选教材内容涉及mBa专业的八门基础课,课文均出自国外专家编著的专业论著。语言虽然地道,但部分内容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较难以掌握,只有24.03%的学生认为教材贴近市场营销专业。

(3)虽然采用了CBi教学模式,但由于任课教师是语言教师而非专业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深度不够,采用的真实案例较少,距离生动、深入浅出的讲解专业知识还有很大的差距。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迫切希望专业英语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加课堂互动和学生小组讨论,提高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等等。

(4)考核方式方面,虽然学生比较认同开卷考试,但也有学生认为单纯的开卷考试使部分学生不注意认真听讲,考试有机可乘,他们提议应多布置平时作业,例如撰写课文内容摘要,小论文等,目的是加强专业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

5结语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切实地发现了我校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中在课程总体设置,教材,教法,师资培训,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对市场营销专业英语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教材内容应更贴近专业,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听说、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教法应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多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语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采用更能体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等等。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找到一条真正符合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培养更多合格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新,崔学深,盛慧慧.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04(4):129-134.

[3]李媛.港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无线互联科技,2011(12):85-86.

专业英语课程总结篇10

关键词:转型跨越发展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90-02

一、引言

高校具有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适用型人才的职责,具有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目标,因此,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应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山西素来是一个煤炭资源大省,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今天,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逐渐凸显出资源枯竭、成本上升、污染严重、发展滞后等特点,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全省范围内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在此区域背景下,山西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进行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安排,但是如何实现转变、能否转型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支撑。此外,随着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经济体制及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趋势也愈发明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及全国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尤其是英语过硬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英语复合型人才来帮助全国的企业进行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调整,来帮助山西在这次转型跨越发展中成功转型、走向世界,是摆在所有高等院校、尤其是山西各大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山西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

1.山西经济发展现状及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山西是一个地处内陆的中部大省,是一个依托煤炭资源而兴建和发展起来的煤炭资源大省,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初期,山西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持,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产业结构上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主,呈现出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目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开采量的逐年增加,山西的煤炭经济出现了资源渐趋枯竭、开采成本上升、支柱产业单一、产品初级化、接替产业发展滞后、失业人员增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严重,所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山西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山西省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在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为总体战略目标,实现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是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国际大背景下提出的,全省各行各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往来本已日益频繁,随着经济转型跨越式的发展,全省与世界各国的往来沟通将会更加密切,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以往单一型的外语人才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各种企业和组织越来越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懂英语,能用英语流利顺畅地和国外合作商进行洽谈、沟通、切磋、商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想实现这些目标,英语复合型人才是关键。如何为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英语复合型人才保障,已经成为摆在山西省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全省高校审时度势,依托各自的办学优势和实际情况,探索出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高校学生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针对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对于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及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满意程度,笔者对太原理工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共100位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既要提升语言能力、为了自己以后就业增加筹码,又要取得学分或者毕业证(如四六级考试)、为将来考研或者出国做准备,同时也可以看到,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取得学分或毕业证以及为以后就业考虑是最广大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为了能达到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生期望目前英语学习教材的内容应该是既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目标结合,要与现行的科普知识结合,又要与现行的时事结合。此外,认为英语学习教材的内容应该与学生所学专业目标结合是学生普遍认同的观点。

在回答“关于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各个方面的需求程度的感受”问卷时,62%的学生表示希望以英语为工具,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75%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开设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如专业英语等);61%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即针对职业目标的英语课程,如新闻英语,财经英语等)。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满足于将大学阶段英语学习内容局限在仅仅通过四六级考试之类的通用英语(eGp)学习上,更希望以英语为手段,涉猎更多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与其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Geap),最终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英语课程(eSp)的学习上。通过对于学生内在需求的分析,不难看出学生渴望能够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使自己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如何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满足学生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为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英语复合型人才,成为山西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英语复合型人才指的是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知识,能与外界用英语就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顺畅沟通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对于这种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而山西的供给尤为匮乏。针对这样严重的供需矛盾,为了满足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太原理工大学在借鉴其他高校先进做法的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主要采取四种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英语学习时段的课程设置。与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相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是高校教育中占绝大多数的群体,因此,输出的复合型人才总体英语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调整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英语学习时段的课程设置,使其更好地与专业挂钩,更好地向高年级的专业英语过渡,决定着未来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多寡与优劣。

调整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英语学习时段的课程设置,引入模块类教学模式,彻底改变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时段只有通用英语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输入的状况。

首先,将针对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生传统的大学英语一至四级的课程设置调整为分级授课。在学生入学伊始,进行分级考试,按成绩高低,将其分为一、二、三,三个等级,根据其水平差异选取不同级别的教材,进行语言模块的基础教学,因材施教。其次,针对在随后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已通过国家英语四级的学生开设语言模块类、文化模块类、学术模块类和专业模块类的课程,学生可根据其专业方向、未来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的模块类下设的不同课程进行学习。

语言类课程模块旨在夯实语言基本功、侧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日后英语六级考试及考研、出国打下基础。主要课程包括大学英语(五、六),大学英语翻译,英语视听说(初级、高级),实用英语写作等。

文化类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学习兴趣,使其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法制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课程包括英文影视欣赏、西方文化与翻译、英美文学赏析、英美概况、英语演讲与辩论等。

学术类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学生讲解学术英语的语体、学术论文的写作、学术英语的翻译及学术报告的陈述等,使学生掌握学术英语在词汇、句型、表达、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其学术能力,实现了由通用英语(eGp)学习向学术用途英语(Geap:General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学习的转变。主要课程包括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翻译、学术英语听说、学术英语交流等。

专业类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学习和阅读专业类的英语科普文章、英语论文等,了解专业英语的语体,扩大专业英语词汇量,实现与高年级专业英语学习的对接,实现了由学术用途英语(Geap)学习向专业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学习的转变。主要课程设置包括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法律英语、工程英语(如矿山英语、化工英语、土木英语)等。

2.调整英语专业学生课程设置。英语专业应在夯实学生英语基本功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时,应在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如商务、财经、法律、医学、公关、文秘、旅游、计算机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拓展其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对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3.开设国际班。各个专业可以根据专业性质、国际需求及职业发展开设国际班,诸如在校内学习两年专业基础类课程后到国外的合作院校再学习两年专业类课程,而后取得学位。这样通过国外的学习可以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能力,真正意义上完成了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4.开设二学位。此类模式中,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的时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英语专业作为第二学位或者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另外一个专业,如法律、计算机、管理等,进行学习。在学习期间,如果达到了该专业的学习要求,则可在大学本科学习期满后获得除本专业的学位外的另一个专业的学位。相对于第一、二类培养模式,此种模式中的学生对于另一个专业的学习有更多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和时间投入,因此在大学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将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在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太原理工大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套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为山西经济建设,转型跨越发展输送一批批合格的英语复合型人才,解决目前此类人才匮乏的现状。同时,也希望山西其他高校对此方案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为山西的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本论文为山西省科技厅“高等教育转型时期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课题编号:2013041046)课题研究结题论文,课题主持人:秦茵。]

参考文献:

[1]余瑾,覃成强.国际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常俊跃.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林景英.泛北部湾经济建设背景下广西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5)

[4]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

[5]于美荣.创设更加自然的小学英语学习环境.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