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室年终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34:34

监控室年终总结篇1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精髓,它不仅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院医疗质量,针对部队医院特点,结合我院工作实际,2009年度医院坚持姓“警”为“兵”的服务方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重点,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年度医疗工作指示,积极修改制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并制定详细的执行方案,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多位一体的管理措施,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达到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实现了外树品牌、内树形象的双丰收。现将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完善组织明确职责

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职责任务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本年度初医院经过多方调研,进一步完善了适合我院发展需要的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充分发挥了各级质控组织的作用。

1.1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首长、医务处和临床医技科室专家组成,在院首长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管理作用:(1)在院首长领导下,对全院医疗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2)质量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医院实际,修订和完善医院质量监督检查标准,并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评价,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3)检查和指导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计划、效果评价及奖惩措施;(4)开展医务人员质量意识教育,对新职工和进修、实习人员实行岗前培训、质量管理教育;(5)定期对医疗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及时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反馈,提出提高医疗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提出修订和完善管理规定的意见;(6)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遇由特殊情况随时召开,研究问题、总结工作;(7)设立质量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执行委员会议定事项,承办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

1.2明确机关职能部门职责根据业务分工,由机关职能部门医务处主抓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作用:(1)履行对科室质量管理督促、检查任务,负责本部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及日常检查工作计划;(2)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质量管理检查,并根据《综合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进行考评;(3)负责制定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质量讲评,开展专项质量管理活动。

1.3成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小组并充分发挥作用医疗技术质控、服务质量管理、医疗安全防范和医疗成本控制等,都必须落实到科室,才能够取得实际效果。加强科室基础质量、医疗工作环节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使每个科室都建设成具有立体网络结构的基层质量体系。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和科室业务骨干组成,科主任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抓职责落实:(1)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2)检查本科室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3)依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在奖金二次分配中落实,以示督促;(4)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5)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6)按月进行医疗质量科室自查,并上报科室医疗质量安全分析报告。

2完善制度

根据卫生部及军队、武警部队医院相关制度及质量服务管理工作制度等相关规定,按照科室提议、医务处起草方案、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的程序进行医院医疗管理工作制度的修订完善,如:完善修订《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规范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规范化诊疗制度》以及医院医疗工作相关工作制度。

3组织学习

年初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共同讨论制订了院内学习计划,通过外聘专家等形式组织医疗制度专项学习,学习形式以全院大课教育与科室内部学习为主,内容包括制度学习、法律法规学习、质控标准学习,医疗规范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典型案例分析等。

4检查督促

检查督促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年度检查方式主要采取科级监控、院级监控、环节监控和终末监控四种形式,同时对各级监控制定了详细的监控计划,并加强组织实施。

4.1科级监督科级监控主要根据任务特点分为每月监控及每周监控两种模式。

4.1.1每周监控即科内的常态检查,每周进行一次,由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检查,并完成科室医疗质量自查记录,主要是对单位的质量目标及岗位责任人进行管理、控制,每周针对科室内部情况实施自我考评并如实记录考评结果,重点检查:关键环节如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理、有创诊疗操作、医疗文书完成等;重要岗位如临床值班、三级医师查房等。

4.1.2每月监控即定点监控,每月进行1次,由各科室自我进行检查监控,结合上海市质量管理相关要求,进行科室医疗质量自查并按月上报《医疗质量科室自查表》。

4.2院级监控院级监控主要根据任务特点分为每月监控及每周监控两种模式。

4.2.1每月监控每月1次,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监控。监控目标主要为病案质量、各种统计指标、医疗保险管理、院内感染、传染病报告、健康教育等;对科级监控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等进行抽查;对单病种质量及医疗缺陷进行监控;不定期对重点问题进行督查;按月统计科室运行质量指标,如:床位周转率、床位使用率等。并结合临床、辅诊科室责任制考评办法具体落实。

4.2.2每季监控每季度进行1次,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考核与综合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并对科级监控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门诊病历及已归档病案进行检查评级。

4.3环节监控以医务处值班检查和科室日常检查为手段,完成医疗环节监控。

4.4终末监控以每个病人诊疗活动完毕的科室医疗质量总评以及归档病历的终末质量检查手段落实。本年度进一步加强了终末质量管理力度,在原来返聘的两位老专家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外聘医学院退休教授参与终末质量检查,确保终末质量。

5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养成对提升医师的诊疗水平、提升医疗质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随着近年来编制调整后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的现状,医院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加强医师良好医疗习惯的培养。

5.1加强沟通技巧培养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环境下,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有效沟通可使医患双方获益,提高患者满意率,促进医患间良好和谐的合作氛围,减少医疗工作中的差错和纠纷。医院年度针对医院年轻医师较多等客观情况通过外请专家、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沟通技巧的培养。

5.2组织病历书写评比病历书写是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为加强全体临床医师对规范书写病历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组织了多次全院的病历书写评比活动,方式主要为采取住院医师书写大病历、主治医师书写首次病程录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病历质量水平。

5.3制定手写病历制度自应用“军字一号”系统以来,电子病历相比过去的手写病历,快捷方便等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病历复制、粘贴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医师病历书写能力的提高以及临床思维的形成,为了避免这些不良影响的发生,医院在加强电子病历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了低年资医师的手写病历制度,作为低年资医师年度考核指标汇总记录,以督促年轻医师提升病历书写水平。

5.4强化科内讲评制度年度各科室均制定了科内讲评制度,每月对重点医院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操作常规、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进行讲评,结合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医院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同时对科内讲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指导意见,督促整改,努力提升。

5.5落实规范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师查房是疾病诊疗活动中极其重要又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提出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案,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而三级医师查房又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年轻医师帮带、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有力措施。医院结合目前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中存在的不足,修订了医院三级医师查房规范并督促落实,以三级查房为重点,规范医疗习惯养成。

6小结

监控室年终总结篇2

[关键词]信息化;危险品运输;安全;运用

中图分类号:X9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29-01

引言

某大型国企成品油运输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主要为其所属的油田、炼化、销售等企业提供专业化运输服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分公司,在481个城市设立了配送中心(车队),现有各类危险品运输车辆12398台,车辆行驶区域遍布全国各地。

运输距离长、地域跨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及承运物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就决定了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难度。公司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多年来始终积极探索危险品运输安全管控的有效手段,建成了全国信息化平台,形成了“连成线、盖住片、全天候、全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危险品运输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1强化车辆运行过程管控

全面推行车辆GpS监控系统,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监控平台,最大限度的防范超定速、超路线、超范围、超规则等违章行为。

1.1建立有利于安全管控的监控平台

“宝石花”车辆监控平台,是公司在近10年GpS监控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和设计的,主要是利用传感器、信息资讯、卫星定位、无线传输等技术,及时获取“人、车、货、路、天气”的安全五要素信息,具有里程统计、分段限速、线路偏离报警、违规停靠报警、各类报表汇总等特色功能,配合使用集卫星定位语音导航、卫星定位监控、免提直接通话和视频监控为一体的“四合一”终端,监控面覆盖危险品车辆运行的全过程,实现了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零距离”管控目标。

“宝石花”车辆监控平台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容量最大、稳定性最高、覆盖面最广的监控指挥体系,被交通部指定为该企业的唯一并网平台,和交通部物联网无缝对接。

1.2健全有效的监控体系

公司建立了总调度室、二级单位、配送中心(车队)三级监控管理体系,在北京和乌鲁木齐设立了2个GpS总监控室,在运输主业单位设立了52个监控中心,在基层配送中心(车队)设立了480个监控室,全公司专兼职监控员已达1108人。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有效监控、全面覆盖”的原则,详细界定了各级管理体系的监控管理内容,制定了各级监控管理主体及调度员、监控员、驾驶员等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直接与二级单位的年终评比、单位班子成员的业绩兑现、各级监控人员的奖金挂钩,并每月进行一次考核通报,确保各级监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1.3完善具体的管控措施

通过GpS监控平台,对车辆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三个重点环节,实施有效的动态管控。一是出车前的风险提示。当班调度在安排驾驶员出车前,对车辆行驶线路的风险控制点进行重点交代,并向驾驶员发放行车路线的“三规一限”(规定线路、规定时间、规定停车地点,分段限速)警示图,超前做好风险预防和控制。调度员将当日车辆任务信息及时发送给监控员,监控员根据各自管控的车辆和区域,对运行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二是行车中的动态监控。通过监控平台及时向运行车辆发送调度、安全警示、天气变化、道路通行等提示信息,并对行驶过程中出现的超速行驶、偏离规定路线、未按时到达目的地、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进行实时的提醒、警示和处理,查明原因后按规定进行处罚。三是收车后的过程排查。通过监控平台的轨迹回放功能,基层配送中心(车队)的监控员对每台车的运行过程进行跟踪回放,对未及时发现的违章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罚。并根据地理信息提供的固定停车点位,对归场车辆进行点名,使用系统围栏功能,对归场车辆进行管理,避免车辆被盗或私自出车。

各级监控员认真履行“早点名、日监控、晚控制、勤提示、严纠错、细统计、精分析、善指导”的工作职责,对行驶车辆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每天统计当日车辆运行情况,填报监控日志,对车辆运行效率、监控上线率、车辆分布、超速、违规等内容按层级形成报表,为不同的管理者提供关注的信息,以确保各相关部门掌握整体情况。

2强化生产管理过程管控

为了提高对车辆运行的指挥和管控能力,将管控延伸至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公司建成了北京、乌鲁木齐两个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和52个运输主业单位的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及覆盖全国609个地市级配送中心(车队)的远程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和电话会议系统,实现了两级生产调度部门的实时音视频交流和安全生产指令传达,对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及车辆归场、停放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安全管控手段更加有力。

3强化驾驶员操作行为管控

在“人、车、路、环境”的交通管理因素中,“人”是最难管控、也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了更好的规范和控制驾驶员的驾车行为,公司采用了现代视频监控信息技术,在危险品运输车辆上安装4个防爆视频摄像头。驾驶室副驾驶座位斜上方的摄像头,可以直接监控驾驶员的操作行为,有效杜绝了驾车不系安全带、接打电话、抽烟等严重违章行为及其他各类不安全行为,还可对驾驶室前方10米以内道路情况进行监控和录像,如遇突发事件,录像内容可作为有效证据,并可用于事件的原因分析。驾驶室顶部的摄像头,主要用于监控罐体的装油口。驾驶室左右两侧的摄像头,主要用于监控罐体的卸油口和车辆油箱。基层配送中心(车队)的监控员对驾驶员执行运输任务过程中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全力保障车辆运行安全,有效控制运输过程中的数质量问题,确保只有“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

4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控

危险品运输突发事件的偶发性、时间不确定性、地点随机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给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到来了巨大挑战。公司结合实际,开发实施了应急抢险指挥系统,在北京、乌鲁木齐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在自主设计的应急抢险车上安装通信终端,遇有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车根据指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终端设备将前方的音视频画面传送至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实现了空间、地域的跨越,为科学合理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实况信息,并可将应急指令一线直达,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5取得的成效

5.1违章现象明显减少

自2004年以来,公司在车辆总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车辆违章超速报警频次由以前每年的5000次/千台下降到目前的46.5次/千台;车辆偏离行驶路线、随意停放从以前的253车次/天下降到目前的8.6车次/天。各类违规违章驾车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日趋好转。

5.2事件总量大幅降低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与GpS监控系统联合应用至今,公司的车辆被盗和数质量事件明显减少,各类事故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监控室年终总结篇3

作者:宋坦单位: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

在每年工作会、每季度经营分析会、每月工作例会、每周协调会、每日生产调度会中,对预算指标执行和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责令整改,推动形成联动效应和内控文化。把握“三”个结合一是一级考核与二级考核相结合。一级考核包括监督审计处对各处室的综合考核及各处室之间的横向考核;二级考核是各处室对员工的综合考核,考核意见每月提交库主任办公会研究。根据考核情况,直属库评选出月度优秀中层干部和优秀员工,并在每月工作例会中通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每月开展一次,年终考核由内控委员会统一组织,监督审计处具体落实,对各处室全年内控执行情况和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评价,提交库主任办公会研究通过。评价结果作为年终评比表彰依据,评价及表彰情况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指标上设置否决指标和专项指标两大类,内容涉及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生产、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同时实行年度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全员年终收入分配挂钩。创新“四”个手段一是加强纪检监察。

首先,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和《党员廉洁自律承诺书》,落实“五个始终”,即:始终以“”为载体,始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始终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组织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研讨会等工作平台,始终坚持“荐书”活动以及中层以上干部每月撰写心得体会制度,始终坚持党建工作月考核、季通报、年评比工作制度。第二,制定了《效能监察工作实施办法》,对效能监察工作内容、方法、职责及权限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第三,先后围绕面粉加工、港口物流及库内基建项目、干部员工执行力建设等方面立项开展效能监察。2011年以来,先后提出监察建议3条,作出监察决定3个,修订完善制度2项,节约资金260余万元,提高了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二是深化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控制、评价、服务职能,实行重点环节“四必审”(各项合同必审,资金往来必审,基建工程必审,外来用工必审)、审计疑点“四必查”(安全隐患必查,资金差异必查,往来可疑必查,虚假用工必查)、核实后问题“四必纠”(违规违纪必纠,失职失责必纠,损失浪费必纠,必纠)、追究责任“四不放”(管理责任未落实不放,责任人未受处理不放,干部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的内审模式,内部审计范围由“事后审核”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延伸,实现了“管理再管理”。三是细化工作督办。坚持重点工作督办反馈制度,每周、每月将库主任办公会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以书面形式下发,使职工及时了解掌握工作目标和要求,由监督审计处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办,定期向库主任反馈重点工作项目、落实情况、完成时间和存在的问题,对主观落实不到位造成工作延误的,结合月度考核一并处理,促进了重点工作的落实,提升了干部员工工作执行力。四是深化民主公开。搭建“三级公开”互动沟通平台,规范直属库一级、处室二级、班组三级公开的程序、内容和方式,对“三重一大”项目坚持自上而下民主公开,充分利用各类会议、《月报》、电子屏幕、综合信息网站、宣传栏等公开载体,使广大员工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库务公开民主管理融入决策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纳入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物资采购制度、工程招标制度和粮食轮换管理等制度之中,有效防范了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领导高度重视是工作的关键。大连直属库领导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纪检监察体系建设工作,多次强调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纪检监察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关键,细致安排工作任务。遇到单位内部重要会议、重大决策时,库领导要求工作人员列席并听取意见。这些对职能的发挥起到了关键作用。健全组织体系是工作的保障。大连直属库成立了内控工作委员会和纪检监察工作小组,下设监督审计处作为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定期编制风险警示教育材料,观看宣传教育片,加强全员意识培训,将建设和执行责任落实到人,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工作意识转变是工作的基础。内控工作和纪检监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工作主线,强化监督职能。工作人员应树立“有为才有位”、“正人先正己”、“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思想,坚持原则,找准位置,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目的。突出工作成果运用是工作的根本。发现并提出问题不是工作的终结,而是工作新阶段的开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提出问题,又要针对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从制度措施方面提出完善改进的办法,督促相关人员举一反三进行整改,并将执行和整改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收入分配挂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监控室年终总结篇4

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该系统于XX年3月完全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经过半年来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符合监管工作实际,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监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系统的开发背景

现代化的监区管理,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如何使现代化的科技产品在提高监管人员对监室的控制能力、加强领导对监管情况的全面掌控、减轻监管人员的工作量等方面发挥充分的作用,成为xx市公安局科技人员攻关的目标。

目前各相关单位使用的分区广播、对讲和音视频监控基本上都是作为各自独立的系统,既浪费资源,又重复施工,且不能协同高效的发挥全方位的作用。经过我局技术人员的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提出了开发一套实用、高效的综合管理系统,使监区监管实现音频、视频、信息控制"三位一体",保证现代技术对监管工作全方位的支持。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用先进信息技术架设广播、对讲、音视频监控综合系统的条件已经成熟。功能强大的单片机的广泛应用,使分区广播、对讲的共用和相互转换成为可能;大路数音视频矩阵的推出,使各监区的音频、视频的自由切换、报警联动、轮巡等成为可能;数字dvr的推广,普及了音视频24小时同步录像;计算机软件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软件控制整个系统的需求成为现实。

二、系统的研制

鉴于看守所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xx市公安局在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的基础上,开发了《监室广播对讲视频联动系统》,该系统具有前瞻性强、兼容性高、技术稳定、操作简单、实用有效、可以任意改造升级的技术特点。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种设备的功能,圆满解决了分区广播、对讲和音视频监控相结合这一重大难题。

三、系统的开发、测试

系统开发前,我局技术人员积极向监管大队领导做了开发设想,听取了看守所、拘留所、通信科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了工作支持和指导。技术开发人员根据监管工作要求,明确了系统功能需求,最终确定了通过采取自主研发广播、对讲控制板,设计对讲与音视频矩阵接口,开发计算机软件控制系统的方案,并且内含6个子系统19种设备,具有分区分组广播、双向对讲、计算机软件控制、同期录音录像、自动联动监控视频等多项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监管工作手段单一、声音图像分离、控制效率低下的传统问题。XX年2月,系统各模块陆续开发完成,在xx市公安局看守所进行了试使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达到全面推广使用的要求。

四、推广应用情况

监室广播对讲视频联动系统试研成功后,首先在xx市公安局看守所安装使用,并根据使用情况不断修改完善,最终达到功能强大、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的设计目标。自XX年6月以来,烟台各县市区的相关部门多次来实地考察学习,对我局的先进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初步显现的作用有:

1.提高监管人员对监室的控制能力。通过对各监室情况的实时监视和监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通过对讲系统及时给予警告和纠正,使监管人员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掌控所有监室的状况。

2.减轻监管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监管方式是监管人员需要操作切换矩阵、广播、对讲、录像机等多个系统,现在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所有动作,并且具有快速、准确、直观的特点。3.加强领导对监管情况的全面掌控。各级领导可以通过计算机实时连接到看守所的音视频dvr,实时查看监区各个部位的情况,并监督监管人员的工作。也可以调取音视频录像记录和对讲、报警记录,了解各监室的历史运转情况。

五、系统预期前景

通过监室广播对讲视频联动系统,使监区监管真正实现音频、视频、信息控制"三位一体",保证现代技术对监管工作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在各监管部门推广该系统的时机已成熟,预期前景较好。

1.系统的安装环境要求低,线路少,施工简便,维护方便,投资少。通过在xx市公安局监管大队的应用情况和兄弟单位的需求来看,该系统的软硬件条件均能达到。

2.与原有设备的结合方便。部分监管部门已经有各自独立的广播、对讲和监控设备,该系统有丰富的接口,可以在保留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平滑的升级到综合的系统。

3.操作简单易懂,功能全面,效果明显。

六、工作总结

该软件系统的创新点:一是广播和对讲结合,使系统既有对讲又有分区广播功能;二是采用两芯屏蔽线的星形连接方式,可以满足对讲及监室录音的需求;三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各对讲分机操作情况一目了然;四是通过转接接口与音视频矩阵相连,可以在对讲同时联动音视频监控。该系统对于提高监管人员对监室的控制能力、加强领导对监管情况的全面掌控、减轻监管人员的工作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系统的开发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对各个细节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并最终得以在xx市公安局看守所应用。系统的成功开发是xx市公安局领导一贯重视科技发展、坚持科技强警的结果。

监控室年终总结篇5

现代化的监区管理,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如何使现代化的科技产品在提高监管人员对监室的控制能力、加强领导对监管情况的全面掌控、减轻监管人员的工作量等方面发挥充分的作用,成为xx市公安局科技人员攻关的目标。

目前各相关单位使用的分区广播、对讲和音视频监控基本上都是作为各自独立的系统,既浪费资源,又重复施工,且不能协同高效的发挥全方位的作用。经过我局技术人员的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提出了开发一套实用、高效的综合管理系统,使监区监管实现音频、视频、信息控制"三位一体",保证现代技术对监管工作全方位的支持。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用先进信息技术架设广播、对讲、音视频监控综合系统的条件已经成熟。功能强大的单片机的广泛应用,使分区广播、对讲的共用和相互转换成为可能;大路数音视频矩阵的推出,使各监区的音频、视频的自由切换、报警联动、轮巡等成为可能;数字dvr的推广,普及了音视频24小时同步录像;计算机软件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软件控制整个系统的需求成为现实。

二、系统的研制

鉴于看守所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xx市公安局在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的基础上,开发了《监室广播对讲视频联动系统》,该系统具有前瞻性强、兼容性高、技术稳定、操作简单、实用有效、可以任意改造升级的技术特点。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种设备的功能,圆满解决了分区广播、对讲和音视频监控相结合这一重大难题。

三、系统的开发、测试

系统开发前,我局技术人员积极向监管大队领导做了开发设想,听取了看守所、拘留所、通信科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了工作支持和指导。技术开发人员根据监管工作要求,明确了系统功能需求,最终确定了通过采取自主研发广播、对讲控制板,设计对讲与音视频矩阵接口,开发计算机软件控制系统的方案,并且内含6个子系统19种设备,具有分区分组广播、双向对讲、计算机软件控制、同期录音录像、自动联动监控视频等多项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监管工作手段单一、声音图像分离、控制效率低下的传统问题。2009年2月,系统各模块陆续开发完成,在xx市公安局看守所进行了试使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系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达到全面推广使用的要求。

四、推广应用情况

监室广播对讲视频联动系统试研成功后,首先在xx市公安局看守所安装使用,并根据使用情况不断修改完善,最终达到功能强大、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的设计目标。自2009年6月以来,烟台各县市区的相关部门多次来实地考察学习,对我局的先进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初步显现的作用有:

1.提高监管人员对监室的控制能力。通过对各监室情况的实时监视和监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通过对讲系统及时给予警告和纠正,使监管人员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掌控所有监室的状况。

2.减轻监管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监管方式是监管人员需要操作切换矩阵、广播、对讲、录像机等多个系统,现在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所有动作,并且具有快速、准确、直观的特点。

3.加强领导对监管情况的全面掌控。各级领导可以通过计算机实时连接到看守所的音视频dvr,实时查看监区各个部位的情况,并监督监管人员的工作。也可以调取音视频录像记录和对讲、报警记录,了解各监室的历史运转情况。

五、系统预期前景

通过监室广播对讲视频联动系统,使监区监管真正实现音频、视频、信息控制"三位一体",保证现代技术对监管工作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在各监管部门推广该系统的时机已成熟,预期前景较好。

1.系统的安装环境要求低,线路少,施工简便,维护方便,投资少。通过在xx市公安局监管大队的应用情况和兄弟单位的需求来看,该系统的软硬件条件均能达到。

2.与原有设备的结合方便。部分监管部门已经有各自独立的广播、对讲和监控设备,该系统有丰富的接口,可以在保留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平滑的升级到综合的系统。

3.操作简单易懂,功能全面,效果明显。

六、工作总结

该软件系统的创新点:一是广播和对讲结合,使系统既有对讲又有分区广播功能;二是采用两芯屏蔽线的星形连接方式,可以满足对讲及监室录音的需求;三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各对讲分机操作情况一目了然;四是通过转接接口与音视频矩阵相连,可以在对讲同时联动音视频监控。该系统对于提高监管人员对监室的控制能力、加强领导对监管情况的全面掌控、减轻监管人员的工作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系统的开发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对各个细节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并最终得以在xx市公安局看守所应用。系统的成功开发是xx市公安局领导一贯重视科技发展、坚持科技强警的结果。

监控室年终总结篇6

关键词: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列控

中图分类号:U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042-02

1系统的总体设计概述

1.1课题背景

随着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建设以及“和谐铁路”的实施,我国铁路取得巨大成就。然而,伴随着列车运营里程和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列车的安全保障问题变得愈发严峻。现有的调度及指挥系统——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是通过轨道电路实时监控战场信号设备和列车运行状态,虽然克服了传统调度集中的弊病,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对列车运行信息的全面掌控和实时调度,以有效的保障列车高速运行,减少延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了公众面对的有一大课题。

近几年来,GpS定位技术在车辆监控方面的应用日益成熟,GpRS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系统开发瓶颈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功能强大的GiS系统开发软件arcGiS越来越成熟化,使得远程列车监控系统设计开发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

基于上述背景,本人及所在课题小组经过长达一年的理论研究和系统分析,最终设计及开发一套全新的远程车辆监控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将会结合GiS/GpRS/GpS各自的特点将列车运行时的各项信息及时高效的传送到系统终端。

1.2系统的总体概述

本项目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开发一套全新的远程车辆监控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将会结合GiS/GpRS/GpS各自的特点将列车运行时的各项信息即时高效的传送到系统终端。从而保证了列车在通过闭塞区间信号系统传递信息的同时,会通过卫星定位这样的另一种方式实现列车监控,从而达到保障行车安全与信息传送的双保险。并且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列车与调度中心的实时无障碍通信,保证了列车信息的完整获取,有效避免了因为信号故障是调度室与列车失去联系的现象。

在GpS的使用方面,本项目使用专业GpS装备,并将其安装在列车驾驶室中,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将列车信息传回指挥终端,使调度室调度人员可以即时观测到各个列车的基本运行状况。在GiS的利用方面,本项目将会使用环境为VisualC++6.0的Supermap系统,利用Supermap能够简单快速的在软件应用中嵌入地图化功能,增强软件应用的地图分析能力。在信息的传递方面,本组利用GpRS无线通讯技术,选用SiemenSGSm/GpRS模块mC55,内嵌tCp/ip协议栈,带有全套语音和数据功能。

1.3新系统与传统调度系统的区别

与传统列车单方向发出指令而无法反馈信息的调度指挥相比,本课题开发的新系统使调度中心与每台列车形成互动式信息交流,可以使调度中心完整的了解列车运行情况,综合管理,全面协调,降低列车事故发生风险。从而达到保障行车安全与信息传送的双保险。并且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列车与调度中心的实时无障碍通信,保证了列车信息的完整获取,有效避免了因为信号故障是调度室与列车失去联系的现象。

2系统的各部分介绍及功能的具体实现

2.1总调度指挥中心部分

该部分主要实现各个列车、监控中心之间建立拓扑结构GpRS数据通信网,融合GpS卫星定位技术和GiS技术,对铁路运营的各个列车进行高可靠性,实时准确,灵活机动的监控。系统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2.2利用GpS技术监控列车位置及运行状况

2.2.1GpS部分的概述

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列车的位置监控及运行状况监控,进而可以在列车的运行期间,总控室通过GpS接收机发出的信号,结合分散自律调度系统通过轨道电路发挥的车辆信息,并且结合GpS的无线信号,形成对远程列车监控的双保险,进而保证对列车的安全、高效行驶,有效避免了因为信号故障是调度室与列车失去联系的现象。

2.2.2利用GpS实现列车监控的可行性分析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由于列车在运行时,其所在行车区间长度远大于GpS最小精度以及列车的所占空间,因此利用GpS定位可以准确的得知列车所在位置,并且由于GpS的传输方式为无线传输,不存在信号线路中断等故障问题,因此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对列车的位置、运行速度机车矿进行高精度的监控。

2.3GiS技术在列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在本课题开发的列车远程监控系统中,各列正在运行的列车的所在位置、运行状况等相关数据由通信网络传输到总调度中心,总控室通过GiS电子地图实时、准确的显示被监控列车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移动列车的定位、监控和管理。

GiS技术在此监控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列车定位,它通过提供图形化的人机界面(在电子地图上,用户可以任意的缩小、放大和地图漫游等操作)方便调度人员对列车运行状况进行更详细的了解。进而实现对列车的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4GpRS技术在列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GpRS通过利用GSm网络中未使用的tDma信道,提供中速的数据传递。GpRS突破了GSm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方式,只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现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分组交换,这种改造的投入相对来说并不大,但得到的用户数据速率却相当可观。而且,因为不再需要现行无线应用所需要的中介转换器,所以连接及传输都会更方便容易。如此,使用者既可联机上网,参加视讯会议等互动传播,而且在同一个视讯网络上(VRn)的使用者,甚至可以无需通过拨号上网,而持续与网络连接。GpRS分组交换的通信方式在分组交换的通信方式中,数据被分成一定长度的包(分组),每个包的前面有一个分组头(其中的地址标志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处)。数据传送之前并不需要预先分配信道,建立连接。而是在每一个数据包到达时,根据数据报头中的信息(如目的地址),临时寻找一个可用的信道资源将该数据报发送出去。在这种传送方式中,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同信道之间没有固定的占用关系,信道资源可以看作是由所有的用户共享使用。

由于数据业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出一种突发性的业务特点,对信道带宽的需求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信道资源。

3系统的特点与操作介绍

本课题设计与开发的列车远程监控系统结合GiS/GpRS/GpS各自的特点将列车运行时的各项信息及时高效的传送到系统终端。与传统列车单方向发出指令而无法反馈信息的调度指挥相比,该系统的实现使调度中心与每台列车形成互动是信息交流,可以使调度中心完整的了解列车运行情况,综合管理,全面协调,降低;列车事故发生风险。从而达到保障行车安全与信息传送的双保险。

3.1系统的特点

(1)在铁路领域使用高端技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铁路运行的现代化显得格外重要,本课题将GpS、GiS、GpRS引入铁路范畴,不仅实现了对铁路安全运营的双保险,同时对实现和谐铁路和现代化铁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2)列车信息完整、准确:该系统的开发将列车运行的信息准确无误的实时监控。从而全面、具体的将列车运行状况动态显示。从而保证了总调度室对各个列车状况的深度了解,方便总控室的综合调度与指挥。

(3)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本系统建立了一套基于GpRS技术的信息交流平台,在保留了原有的轨道电路通信基础上,加强了列车与调度室之间的联系以及列车与列车之间的联系,从而切实保证了列车的高效监控,进而避免列车之间因为缺乏交流而导致事故发生。

(4)人机结合巧妙:本监控系统采用可视化的设计方法,监控系统操作简便,内容清晰易懂,可以随意安装在任意电脑上,对铁路的发展和普及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2软件的操作界面与操作流程

监控室年终总结篇7

[关键词]集装箱;危险货物;信息系统;多样

1工程概况

危险货物场站工程位于大连大窑湾三期码头后方,占地约为17.4万多平米。场站分为站内作业区和站外辅助区。作业区以堆放各类集装箱为主,辅助区为办公楼及水电等配套建筑。

2信息系统组成

根据海关171号文件及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以期能够建设成为现代标准的场站工程。该场站内信息系统较之普通场站工程信息系统组成更为复杂多样。其组成主要由火灾报警系统、监控系统、安防系统、集装箱智能管理系统、建筑物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控制管理系统等方面。

3系统设计

3.1火灾报警系统

系统原理及构成:火灾报警系统由前端探测装置及后端连锁控制构成。系统内探测装置均为带地址型,当探测装置检测到火焰、温度、烟雾等状态,传感器会传输带地址信号火灾报警控制器。由控制器通信接口传输报警信号至消防控制盘及通风控制器,由消防控制盘启动相应位置消防联动措施,由通风控制器启动通风装置。

本工程中,总消防控制器及联动控制器均设置在综合楼一层消防控制室,二层通信机房的火灾控制器也接入总控,总控可设为手动、自动、强切等形式。消控室为24小时有人值守,消防系统自成体系与日常业务控制系统分离。为了加强管理,控制器传输一路显示信号至三层日常业务调度室,可在调度室中同时监控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图

仓库内为爆炸危险环境2区,设备选型:防爆结构:隔爆型d,温度分组:t6,安全间隙分级iiC。

系统按两路总线环路设计,任何一点断线不应影响系统报警及控制。在仓库内设置本安型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本安型感温探测器、隔爆型手动报警按钮、隔爆型火灾声光报警器。

3.2监控系统

场区内设置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一套。中控室设置在综合楼四层,设UpS提供不间断电源供给。室内铺设防静电地板。设监控控制操作台一座,4屏幕拼装电视墙一座,设DVR数字硬盘录像机、矩阵、画面分割器、控制键盘等数字监控控制设备。并可通过局域网分权限控制或者接收视频信号。

在场区内6个高杆灯25米上人平台上各架设个一体化摄像机组。每一卡口各设置1台一体化摄像机组。海关查验场地内设置1台海关专业摄像机组,该监控信号通过网络直接传输至海关等相关部门。在货棚内及仓库隔间内各设置1台防爆型三可变摄像机组。综合楼内大厅、电梯内、楼梯口等区域设置球形定点定焦彩色摄像机。

该系统具有监视功能、ptZ控制功能、系统支持键盘操作和计算机界面操作、虚拟矩阵、视频存储功能、录像播放器、配置管理、日志信息查询等多种功能。同时可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电视墙的视频切换及拼接模式控制。

3.3安防系统

为防范闲杂人员出入同时防范非法人员翻越围墙,场站建立周界防越安防报警系统。

因为该场站防爆分区的划分为:危险品集装箱场区实体围墙内,高度13.3米以内区域为爆炸危险环境2区。考虑到目前较先进的脉冲电子围栏周界报警系统所安设的裸线不能满足场站防爆要求,所以在本次设计中采用红外对射安防系统。

沿场区周界实体围墙上方设置周界防范系统,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将警情传送至控制器,并发出报警提示,显示翻越区域。报警控制器安设在综合楼消防控制室内,需24小时有人职守。

3.4集装箱智能管理系统

1.智能大门

集装箱场站的智能大门控制系统,是对进出场站大门卡口的货物、运输车辆进行自动识别和实时监控的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实现远程操作、进出卡口通道内无人值守、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加快集装箱及散货车辆通过大门的速度,彻底改变因人工作业引起的效率低、易发生箱货丢失和走私等现象,为实现整个运输过程的全程监控提供完整、实时、准确的信息。

场站智能大门系统由以下多个系统共同组成,来实现以上所述功能和业务:

电子车牌自动识别系统;集装箱箱号、箱型自动识别系统;通道监控系统;交通控制(电子挡杆)系统;电子地磅称重系统;

本工程设置智能大门通道5条,其中地磅通道2条。

2.无线系统

场站的无线传输将采用全2.4G的无线传输方案。场地内无线设备包括主要由车载无线终端组成,车载无线终端主要安装于场地内作业的正面吊、堆高机及叉车上。

无线覆盖范围主要为除货棚及仓库的所有箱区。覆盖方式主要为地面覆盖,整套无线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终端为无线车载终端。系统最终将实现场地内作业机械设备利用无线终端通过2.4G无线平台迅速稳定的将前方数据传入后台数据库。

场站内采用2.4G无线工业级ap对整个作业区域做全方位2.4G冗余无线覆盖。在无线覆盖区域内,任何一台ap出现故障,都不会造成现场无线作业长时间中断。无线ap主要安装于场地5根高杆灯25米上人平台处。安装在高杆灯上的无线ap主要负责覆盖其前后左右的堆场区域,为在此区域工作的无线终端提供无缝隙的无线覆盖。并且保证周边其他码头、场站的无线信号不会对场地无线覆盖产生干扰。

3.集装箱操作系统

系统主要通过堆场管理、拆装箱,班列管理、仓库管理、验修箱管理等功能,全面实现各类集装箱场站的各项业务操作,保证业务的平稳运行,加强管理水平,提高作业效率。其主要功能包括:堆场管理、装箱管理、拆箱管理、进出场预约管理、班列管理、大门管理、仓库管理、调度管理、无线终端管理、修箱管理、验箱管理、车队运输管理、外部接口、统计分析。

3.5网络及综合布线

1.综合布线设计

本工程综合楼内全部采用六类无屏蔽双绞线布设。楼内水平布线通过电缆桥架及钢管,竖直通过弱电竖向桥架入通信机房,上六类线配线架。全部暗敷。

通信机房及监控机房位于办公楼中部,设300mm架空防静电地板。设UpS提供不间断电源供给。各弱电设备及防静电地板均需妥善接地。

进户光纤选用单模16芯光缆,入光纤配线架入机房,提供数据通信服务。

办公区域每10平方米布设3个数据信息点,宿舍、会议室等人员滞留区域每20m2布设1个数据信息点。

2.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计算机系统分为服务器、网络基础设施和安全基础设施。服务器、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所有的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路由器、微机等硬件设备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邮件系统等必要的系统软件,为应用系统提供一个高速、可靠、方便的运行平台。安全基础设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扫描、防病毒和身份认证系统等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设备和软件,为网络、应用和信息提供统一的网络隔离、访问控制、病毒防护和认证服务。

3.服务器、网络系统总体结构

网络系统由码头局域网和广域网构成。

场站局域网包括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包括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微机和打印机以及网络安全等设备。

无线网络包括无线数据接入点、无线网络控制器、车载数据终端。

广域网提供与大连市eDi中心、internet网络以及相关单位的链接。

3.6控制管理系统

本工程的控制系统设计内容包括给排水系统、消防控制系统、消防喷洒系统、安全防盗报警系统、仓库通风系统等设备的自动控制及状态监控。

3.6.1控制系统

本系统的总控制装置设在综合楼的控制室内,包括一套可编程序控制器(pLC),UpS电源、控制台、监控计算机等,实现对整个库区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同时设置预留网络通讯接口,以实现今后功能的扩展和向其它系统进行监控数据的传输。

3.6.2硬件系统构成

自控系统pLC是由pLC主机(各分系统和控制室设置独立主机)、i/o接口和pLC网络总线组成。采用国际标准的主流技术,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为实现控制所必须满足的实时性要求、建成后改扩建的扩充性,方便备品、备件,设备的日后维修及与目前已建控制系统的兼容性。

1.pLC主机

各pLC主机具有与上级系统的通信联网接口,包括现场总线接口、以太网接口,能满足系统i/o接口点数、网络总线单元占有数的要求,并留有20%余量。pLC主机应分别具有与个人计算机和手持式编程器通信接口,能够同时采用个人计算机和手持式编程器进行在线/离线编程、监控。

2.i/o接口

pLC及总线系统i/o接口是指pLC的数字量输入单元、数字量输出单元、模/数转换单元。pLC及总线系统数字量输出单元均采用继电器输出方式,pLC输出驱动外部中间继电器,进而驱动接触器、阀门等负载。可燃气体变送器压变、温变等信号均以4-20ma模拟量形式进入pLC及总线系统模拟量输入单元。

3.6.3软件系统

pLC编程开发软:编程开发软件符合ieC1131-3国际标准,编程语言具有梯形图、顺序功能流程图和指令表。

pLC系统程序软件:pLC系统程序软件是用编程开发软件开发的pLC程序。根据工艺及相关专业的软件功能需求书(含i/o表),进行编制和调试,直到通过功能考核。

3.6.4控制功能

1.低压监控

供电系统的低压器件均由pLC监控。各种水泵、风机等设备电机设电流传感器,模拟量电流信号由pLC监测、由监控计算机监控。

2.设备监控管理

(1)集中手动

在屏幕点击打开和关闭单个工艺电动阀、启动或停止水泵、风机等设备。

(2)流程控制

选择并启、停各相关消防流程,显示流程状态。

(3)状态显示

动态显示各电动阀门的全开、全关状态;

连续显示现场可燃气体浓度,超限报警状态等信息;

连续显示管线压力、温度的检测值;

显示各设备选择/控制开关状态;

显示整个工艺、消防系统低压供电断路器、接触器、低压保护状态;

连续显示工艺、消防的流程状态。

(4)设备和流程故障报警

出现故障或报警时,屏幕弹出报警框,相关现场声音报警,计算机存储故障记录供查询,并实时打印。

3.6.5现场设备检测及控制

1.有害气体泄漏浓度探测

在库区相关位置设置气体浓度探测器以探测气体泄漏情况,信号输入到pLC内,当气体泄漏浓度达到限度时发出声光报警。

2.压力、温度检测

在各主要管线阀门附近设置压力变送器和温度传感器,对检测管道的压力和温度进行监控,压力及温度超限时报警。

3.紧急关阀按钮

在各阀组附近设置紧急关阀按钮,按下紧急关阀按钮,关闭相应阀组。

监控室年终总结篇8

摘要目的:探索pDCa循环管理法在重点部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重点部门包括: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室、腔镜室、口腔科、急诊科、新生儿病房、产房等科室,重点部门的护理质量控制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方法:①计划(pLan):积极认真收集资料,根据各科专科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严谨制定计划;②实施(Do):认真落实计划及措施;③检查(CHeCK):重视检查措施及效果;④处理(aCtion):对检查中存在问题进行跟踪处理,直至效果满意。结果:通过pDCa在重点部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有效应用,使质量监控更加规范有效。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重点部门质量控制中,是保证护理质量科学的、规范的、高效的、适用的好方法。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重点部门护理质量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318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pDCa循环管理法(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是管理的必备要素1。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这个过程是通过4个阶段来实现的。将pDCa应用与重点部门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方法

计划阶段(p阶段):①收集信息,认真分析: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控组在以往重点部门的综合目标管理检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重点部门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搜集当年医院、护理部、院感控制、科室工作的重点及各科对护理质量方面的要求等相关资料与信息,为制定计划寻求可靠的依据。根据重点部门各科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重点,逐项逐条学习重点部门各科护理工作综合质量考核标准和感染控制标准,并结合感染控制方面的要求制定出符合重点部门各科切实可行的计划。②制定计划,突出重点:根据以上所收集掌握的资料及信息,各部门专科护理工作要求及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根据护理部总目标要求和质量控制中心的计划,制定出重点部门护理质量年、季度、月计划,并重新完善和修订各科综合护理质量评定标准和达标率。指导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工作要求制定出本科室切实可行的护理年计划、月重点、周安排。③征求意见,完善计划:积极征求各部门护士长及科室意见,并按各部门质量控制标准召开部门护士长会,认真讨论分析计划,广泛征求和听取大家意见及建议,使计划更科学、完善、更符合各科实际工作要求,更具有可行性。

实施阶段(Do阶段):①组织学习,增强参与意识:各科积极组织人员学习计划及护理工作综合考评标准,解读年、季计划及工作目标,合理安排每个月工作重点,每周工作计划,并将每个月工作重点及护理质量检查项目月初及时在护士长例会上告知大家,使全员熟悉标准并积极参与到计划实施中。通过质控检查将近期大家对标准掌握的情况和检查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中进行反馈;并且深入科室,按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抽查督导,不断强化意识;定期或不定期按质量标准对各科护理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取得了良好的质量参与意识,促使人人熟悉标准并积极参与到护理质量控制中。②掌握标准,增强参与意识:要保证新的护理质量标准的掌握,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护理各项工作质量与每一位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相关,要提高每个科室护理工作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团队整体作用,实行量化管理和岗位目标管理。促使大家掌握质量标准,重视护理质量,提高做好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确自己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职能与角色,自觉以质量标准来约束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角色的能动性,使工作更加积极主动。③注重环节质量,严把各级护理质量控制关:控制工作在执行计划中起保障作用,是管理各职能中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是管理者通过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2。因此护士长必须重视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月、周重点坚持勤督促、勤检查、勤抽问、勤指导及时发现科室护理工作中的偏差,尽快采取改进措施,控制好科室的一级质控。科护士长严把二级质控关,每个月根据月计划、周计划的工作安排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各科督导检查,二级质量监控组以督导改进为目的,及时发现各科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改进。质量控制中心严把三级质量控制关,每个月有重点督导、检查,以及质控跟踪。通过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更好地保证护理质量。

监控室年终总结篇9

[关键词]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做法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实现量值传递和进行计量检定等技术工作的重要保证,承担着为行政机关履行行政执法职能提供技术保障,是国家计量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质量意识的提高,检测质量已成为检测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保证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必须加强对其内部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本文将结合我所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以及近年来的实际工作,在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谈些具体做法。

一、明确职能,提高内部质量管理与控制意识

我所已根据iSo/ieC17025、JJF1069-2007规定建立管理体系,但要较好的实现内部质量管理与控制,不但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而且应创造并保持能持续员工参与实现的组织目标。我所将管理体系的24个要素中作为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责任部门增至16个要素,明确职能,对内部质量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其管理与控制职能覆盖了管理体系、文件控制、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投诉、不符合检定/校准/检测工作的控制、改进、纠正措施、记录的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检定/校准/检测方法的确认、人员设备、测量溯源性、检定/校准/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证书审核等。2007年,我所将业务室分管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部分要素划归到总工室,由过去的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使所总工室成为全所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综合性管理部门。作为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主要责任部门,这种监督和管理职能,就是组织在整个检定/校准/检测过程中对诸如质量、计划、设备、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序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质量体系能否正常有效的运行。这种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现在能否认真贯彻执行计量法律法规,监督检定/校准/检测工作的程序,监督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进行检定/校准/检测工作,对本单位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工作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并对内审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保障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围绕产品质量(证书报告)形成的全过程,把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实施质量管理与控制应成为技术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的主线。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控制目的是保证质量。作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质量保证部门要围绕检定/校准/检测工作的主线,突出重点,从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和部位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与控制。

二、突出重点,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与控制

1.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决定实验室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员及其关键,是实验室的第一资源。只有控制好人员,才能确保检测实验室的产品――数据的正确和可靠。《计量法》规定从事计量检定/校准/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一般由省级计量测试学会组织培训,并取得相应项目计量检定员证后方能从事检定/校准/检测工作。所以,实验室应根据组织机构规模和实际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检测人员、操作人员、评价人员、授权签字人员等,其中每个项目专业检测人员不应少于两人,可以兼职。通过文件规定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科室负责人、检测人员、核验人员、业务员、样品管理员、档案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内审员、质量监督员等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和资源来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2003年,我所建立了各类人员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档案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工作业绩、奖惩情况、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等,并包含授权和/或能力确认的日期,规定新进、转岗等所有实验室人员,上岗或重新上岗前均应参加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等。通过建立人员档案,更好的激发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加强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2.实验室设备管理与控制

按iSo/ieC17025、JJF1069-2007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对实验室设备管理提出严格的要求。设备管理过程与众多的质量管理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设备管理与控制直接关系到检定/校准/检测工作的质量。量值溯源是质量控制的保证。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应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检测,保障量值的可溯源性。为此,我所十分重视检测设备的周期检定/校准/检测工作,因为检测设备在使用中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偏移,从而避免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我们每年根据设备预期使用目的的设备计量特性制定年度周期检定/校准/检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年底制定年度检定/校准/检测完成情况一览表,确保检测设备在检定/校准/检测有效期内使用,使检测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另外,为了加强设备的管理与控制,我所还注重抓好设备状态三色标志和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管理和控制。例如在标准器集中送检特殊情况下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一是标准器集中送检后没能拿到证书,设备合格与否,有无偏差就无法确定,这时仪器不能给检测科室,以免没有数据继续进行量值传递;二是发到检测科室后对没有取得证书的仪器应取下标志,暂时贴上红色的停用标志,因为红色停用标志能起到警示的作用,说明没有得到证书前禁止使用,等到拿到证书后对设备进行稳定性和重复性检查后,确认设备正常后再贴上合格的绿色标志;三是标准器在这特殊的周期检定期间,质量手册应做出在没有得到证书和稳定性、重复性检查前一律禁止使用的规定。这样才能使设备的状态受受控。这一衔接过程应该引起质量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以免造成无检定证书,标准器继续使用、检定就能确定合格的误区和无法区分设备的状态问题。

3.检定/校准/检测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

按照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要求,首先必须加强对检定/校准/检测合同的管理。检测质量是技术机构的生命,服务客户是技术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同是否具有实效性,不仅反映一个技术机构是否具备检定、校准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是提高技术机构信誉,取信客户的必要条件。几年来,我所十分重视对合同的评审工作,在实际检定、校准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增大与客户签订的检定/校准合同信息量,每项合同都要征得双方的理解和认可,对合同的任何修改都要经过再评审,并保存合同评审记录。其次,要监督检定人员依据相关的技术文件,选择适当的标准仪器,控制环境条件,开展检定/校准/检测工作,及时完成原始观察记录,处理数据,对校准不确定度进行分析,确实履行核验手续,并由授权签字人签发证书报告等“质量闭环”,对客户提出有疑义的数据,采取重复检测,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方法进行再检测的实施质量控制。

4.体系文件管理与控制

体系文件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是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以往我所受控文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失效文件得不到及时更新,文件流失和误用失效文件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体系文件的控制将影响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确认体系文件控制责任部门及其职责。体系文件控制管理是一项业务性强,繁而细致的具有一定业务能力、责任心、工作耐心的人员负责,并赋予相应的职权。机构可根据现有人员职务、业务特点等条件,选择适合该项工作的优秀人才。二是确定体系文件控制管理程序,一般包括:程序的目的和范围;确定责任部门和职责;从文件索取和制定的方法,过程等方面提出规定和要求;对文件的征集、审核确认、实施过程和方法提出规定和文件的分类编码;确定体系文件使用、废止、销毁的原则和方法等。三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程序文件的内容。体系文件控制管理程序实施后,关键是将运用到体系的运行中去,并不断完善。为此,机构应该组织有关质量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体系文件控制程序,责任部门对管理体系文件应及时做好记录的记载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5.证书记录的管理与控制

原始记录是检定、校准工作的客观依据。证书和报告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向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也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质量的集中体现。证书报告一经发出,一般情况下不得变更,需要更改,必须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履行审批手续,签发新的证书和报告,同时原证书和报告应加盖作废印章。我所为了加强证书和记录的管理,每天从收发室收集检定人员的当天记录,由专人检查原始记录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每份原始记录是否清晰明了,包括客户的信息、计量标准器的信息及开展检定/校准/检测工作依据技术文件的信息,并做好记录归档工作。对证书的质量每月进行2~3次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每份证书须送到总工室进行审核后才能出具。

6.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和控制

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必须加强组织机构内审员和质量监督员队伍的建设。我们要求质量监督机构――总工室的职责必须履行到位,质量监督员要在总工室的领导下,开展监督工作,发挥作用。按照体系的工作要求,制定监督计划,做好日常监督工作。监督计划包括前期、过程和结果的监督要求,尽量使与质量有关的要素都得到控制,重点放在检测过程的监督和对出具报告的检查,做到每份证书报告都查看确认,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按照所里制定的《工作质量考核奖惩办法》进行考核,同时认真做好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切实做好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实际可行的改进措施,使体系在动态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总之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都可能引起质量活动结果发生偏离现象。因此,作为质量保证主要责任部门,只有加强对内部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保证管理体系正常有效的运行,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合格的产品。管理体系涵盖了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方面的,作为质量保证的责任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以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不合格的机制,始终坚持不懈地对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工作要求提供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不断提高监督和管理水准。

参考文献:

[1]黄耀文: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07

监控室年终总结篇10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原因分析;干预措施

近年来,iCU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加趋势,多重耐药菌出现的频率增加[1]。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iCU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2]。有文献报道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要比普通病房高出3~4倍[3],据统计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35%[4],并可发生多重或多次感染,iCU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1961年英国首次报道以来,由于mRSa具有易传播,多重耐药的特性,感染率日趋升高,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而重症监护室是mRSa感染的高发区。医院面临着mRSa感染日益严重和多重耐药的挑战。一方面mRSa感染给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mRSa感染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同时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旦mRSa流行传播,重症监护病房将面临难以预料的困境。有报道将mRSa所致感染与乙型肝炎,aiDS称为当今世界3大感染性疾病。本文将通过文件检索,将近年来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原因分析和干预措施进行汇总综述。

1 mRSa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年龄与疾病病种关系

iCU患者抵抗力下降,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中,年龄在60岁以上感染率高。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伴有慢性疾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老年危重病人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护对象。另外据文献报道,在基础疾病中,以损伤性疾病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加之重症监护室有很多侵入性操作,也是造成mRSa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iCU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感染为主

iCU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因此iCU住院病人要特别注重此三个系统的护理。

1.3 iCU医院感染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有关

iCU医院感染与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和制度的落实情况有关。据报道,国内很多医院干预前的院感科采样和疾控中心采样存在技术差异,且由于医院感染控制科工作人员少,许多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以致于培养结果不真实,并以此推断平时消毒控制工作不严格,制度落实不得力,才会造成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细菌数超标,这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干预措施

2.1 加强病室环境管理,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传播途径。mRSa广泛存在于医院内,不仅患者及医务人员是mRSa的重要宿主,而且病区的各类物品均成为mRSa定植部[5]。

2.2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进入mRSa病室的人员加穿一次性隔离衣,并在第8h更换;配戴口罩、帽子。向家属宣教相关制度要求,嘱家属探视时尽量不要与患者接触,离开mRSa病室要规范洗手。

2.3 mRSa感染警示牌:出现mRSa感染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离标记。我科采用“mRSa感染警示牌”挂在病人床头,标明患者所感染耐药菌的种类,由获知患者培养结果的当天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挂在患者床头,同时配套床边隔离措施,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防护。在警示牌上,还有相关耐药菌感染的基本防护知识浓缩版,方便医护人员参照进行标准隔离和防护。发现mRSa感染患者,医生需开医嘱标明“床旁隔离”。在发生mRSa感染的患者病历夹上显示其感染的细菌名称,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的病历带入病床或房间,如带入房间,须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出。

2.4 mRSa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进行单间隔离。也可将i一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捅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5 加强手卫生:在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保持手部清洁,严格执行洗手、手清洁或手消毒。对于mRSa、VRe、eSBLs等特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接触病人时戴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

2.6 标准防护:进入病房戴口罩、帽、手套、鞋套,必要时(如大换药或其他可造成血、体液溅污操作者时)直加穿隔离衣和防护面罩,即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实施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必须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用乙醇消毒液洗手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使用手套和隔离衣也可减少耐药株水平传播,对多重耐药菌株要像对待烈性传染病菌那样予以严格隔离。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护理操作后,将以上防护用品脱于病房医疗废物窗口内,不得带出病房。脱手套后严格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若隔离患者有mRSa感染,接触该患者的医务人员在下班前应常规使用安尔碘消毒鼻腔。

2.7 气道管理

2.7.1 卧位的管理

iCU许多病人因不能正常进食而留置胃管,留置胃管的护理不当将导致胃液的反流、误吸;病人口咽部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0.01ml口咽分泌物含有10个细菌。因此护士应掌握预防对策,重点是病人的卧位,对mV病人病情允许时头部可抬高30°,尤其是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1小时。除加强卧位护理外,还采取少量多次分顿喂食,并在胃镜引导下将胃管置入空肠,降低胃容量,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达到降低肺部感染机会。转贴于

2.7.2 吸痰操作的管理

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我科部分采用密闭式吸痰系统,要求操作时带手套,减少了吸痰管污染率。吸痰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生飞沫播散,护士操作开放式吸痰法时必须洗手、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穿围裙,防止污染和医源性肺部感染的发生。

2.7.3 呼吸机管道管理

呼吸机的管路系统(螺旋管、附件)消毒不彻底易引起外源性感染,我科在呼吸机管道上标明开始时问,每7天更换1次。管路中的冷凝水易引起细菌的寄植,应定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勿倒流回湿化器中。也不能灌人患者气道,否则,将导致大量细菌误吸。因此,应将收集瓶置于管路的最低位置,并定时清除收集瓶中的冷凝水。在离断管道、变换患者体位及处理冷凝水时注意勿使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接触或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应换手套并进行手消毒。

2.8 医疗用品专人专用

我科对于所有患者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采用每人专用,每天消毒液擦拭,用后在本病房行消毒处理后再带出。在患者确诊为耐药茵感染前就已经严密了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物品表面的消毒,为每一位患者配备一套专用查体用具(听诊器、手电筒、血压计袖带),桌面和地面每天用2000mg/l含氯制剂擦拭2次,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患者用物、医疗器材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均要进行消毒、清洁、再灭菌后方可使用。

2.9 医疗垃圾处理

在患者的病室放置专门的分类垃圾桶,该患者产生的所有垃圾为医疗废物和与该患者接触过的所有废弃物品(包括用后的输液器、棉签、敷料等)统一收集,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后再送医疗废物暂存问,不进入本科处置室.污染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加入高效消毒剂用双层污物袋密封并贴上“特殊感染”标记送医疗垃圾暂存点。

2.10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后,被褥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或紫外线双面照射消毒),之后再进行常规终末消毒处理,更换被服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后送洗衣房先消毒再清洗。严格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用物等,并及时通知感染科做常规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入住新病人。

2.11 标本运送和安全转运

采用密闭容器运送标本,医疗废物采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并在标本上用明显的“警示牌”标示,患者感染的耐药菌种类。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需戴口罩,并与检查科室如B超、Ct室医生说明此患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做好消毒及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的污染。

3 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管理

3.1 合理安排护理:医护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应强制性休息;每天尽量安排同一护士主管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并将感染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安排在较后时间统一执行,操作完毕及时洗手、手消毒,为杜绝耐药菌的传播,应适当限制进入隔离室人员。

3.2 病室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洁净空气,病室空气紫外线照射消毒;mRSa感染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疗程后,由主管医生采集标本送检,每隔3天送检1次,连续3次标本培养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防护措施[6]。

总之,iCU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更是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的重要课题,在汇总了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干预措施后。探索和推广在重症监护室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定植高危患者从筛查、监测、去定植到控制、隔离、护理干预与标准化管理的新模式,是下一步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明,栾林,毛坚丽。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3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

[2]杨敬芳,时东彦,李继红,王鑫。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4).

[3]谭玲玲,雷莉萍,雷欢梅.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J].新医学学刊,2008,5(5):813—814.

[4]付敏,洪艳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控制感染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1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