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十篇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十篇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29:59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篇1

一、研修项目及内容

(一)高中、职专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高中、职专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学科(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和教辅人员)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方法、应用案例、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高中、职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学校选择的课程套餐,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高中、职专教师要学以致用,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二)初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8个学科教师。研修以“用技术改变教学”为主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和方法、小学应用案例、小学教师常用工具等模块的学习,推动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教师根据课程套餐a自主选择具体的研修专题,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小学教师将集中研修所选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通过平台提交应用成果。

(四)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以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为主题,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及组织要点、生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和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六个专题的学习,在普及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同时,提高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共50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个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个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成果,结合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并通过研修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时间

研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阶段分散研修两个月。

1、集中研修时间:

幼儿园教师: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职专教师: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师:7月22日-7月27日;

小学教师: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时间:暑假结束开学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组织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课程专家团队—市县学科指导组—研修小组—参训学员”的教学组织模式,依托“省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进行。

在省教师教育网上凭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首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以默认账号(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姓名的全拼<小写>)登录,并及时修改密码。

四、研修考核评价

1、指导教师、研修组长和研修教师达到合格标准,在其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计入相应学分。

2、市项目办将对暑期研修的所有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依据平台数据,并结合各单位研修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于组织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单位,将给予考核加分,评选省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凡出现不合格指导教师或学员的单位,将不得被评选为远程研修工作先进单位。

3、所有研修人员按照省远程研修的评优标准,依据平台数据,评选省远程研修先进个人;对于研修态度差,不听从领导和安排,被省市通报批评的研修人员,取消本年度评先选优的资格。

五、研修组织管理

1.本次远程研修实行市、镇(街道)、校(园)三级管理。市教体局成立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的“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公室”(简称“市项目办”),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下设各相关职能组,具体负责我市远程研修的组织、管理、宣传等工作,对各研修点的研修过程进行巡视督导。集中研修期间,负责指导教师团队集中办公的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2、各镇(街道)教育办和市属学校要成立远程研修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将《2015年远程研修实施方案》和《暑期远程研修应急预案》,书面的形式(加盖公章和校长签字)报市项目办。

3.参训学校校长(园长)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集中研修期间,全程在岗。要保障教师上网学习条件,网络应达到规定标准。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进度播放视频,督促、引导教师按时收看视频、完成作业和积极参与网上研讨,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

六、其他要求

1、市项目办、各研修学校做好研修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反映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要安排专人负责研修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研修情况,及时发现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间,以研修点为单位,至少报送3篇稿件。

2.各单位研修项目负责人要保持电话畅通,每天登录研修指导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强过程监管和指导。请各单位负责人、管理员、指导教师加入学段QQ群(加入时注明:单位+姓名)。

3、高中(职专)学科指导教师组由市教育局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初中、小学、幼儿教师远程研修指导教师组由我市负责组建。集中地点在教师进修学校,集中时间分别为: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篇2

一、远程研修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这一段时间学习下来后,看看其他老师的作业、评论、文章;看看课程团队专家的指导意见、建议,我深深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次远程研修中,我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也取得丰硕的成果。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渺小,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所以,在以后的随时研修中,我还会认真的观看视频资源、课程文本、拓展资源,努力从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

二、远程研修让我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三、远程研修让我认识了自我,提高了水平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篇3

【关键词】完美主义;初中生;心理测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2-0895-04

完美主义是追求高标准的稳定的人格特质。对完美主义的研究起始于人们对一些负面心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早期的完美主义研究者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消极的人格结构,对心理健康不利[1-2]。随着完美主义研究的深入,国内外编制了多个完美主义量表,应用比较多的英文版量表包括Burns(1980)的完美主义量表、Frost等人(1990)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ewitt等人(1991)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以及Slaney等人(2001)编制的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其中前三个量表强调的就是完美主义的消极或有问题的方面。但是,目前大量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完美主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具有适应良好和适应不良双重内涵[3-4]。基于对正常人的访谈研究,Slaney等人编制的近乎完美量表英文修订版(almostperfectScale-Revised,apS-R),适合于对正常人完美主义人格的研究[5]。

近乎完美量表英文修订版(apS-R)由23个条目组成,包括三个分量表:高标准(highstandards)(7个条目)、秩序(order)(4个条目)和差异(discrepancy)(12个条目)。其中,高标准分量表测量的是完美主义的本质内容,即人们对高标准的追求;差异分量表测量个体感受到的实际成绩与高标准之间的差异,用于评估完美主义者追求高标准带来的痛苦;Slaney等人对完美主义者进行的两个访谈研究发现,完美主义者在追求高标准的同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秩序感[6-7],所以,量表还包括第三个分量表――秩序,用于测量人们对秩序的追求。量表采用Likert7点评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

杨丽在我国大学生样本中对Slaney等人的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进行了中文修订,并考察了其信度和效度。结果和原量表相比,中文修订版删去了第18条,修订后的apS-R具有较高的信效度[8]。本文对杨丽在大学生样本中修订的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进一步在初中生中进行信度、效度检验,考察它在初中生中应用时是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石家庄市第27、第41和第4中学的分两次抽取了两个样本

样本一:采用班级整群抽取的方法,从石家庄市第27、第41和第4三个重点中学的普通班共抽取初中生660名。用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考试焦虑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集体施测(其中初一220名,初二220,初三220),串列删除有缺失值的样本后,有效问卷616份,其中初一学生198名(男106名,女92名),平均年龄12.8±0.6岁;初二学生206名(男101名,女105名),平均年龄13.9±0.6岁;初三学生212名(男102名,女110名)平均年龄14.9±0.7岁。

样本二:采用班级整群抽取的方法,从石家庄市第27、第41和第4三个重点中学的普通班抽取初中生710名。用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自尊量表、Beck抑郁问卷进行集体施测(其中初一220名,初二220,初三270),串列删除有缺失值的样本后,有效问卷679份,其中初一学生219名(男94名,女125名),平均年龄12.7±0.5岁;初二学生202名(男101名,女101名),平均年龄13.7±0.5岁;初三学生258名(男126名,女132名),平均年龄14.6±0.7岁。

1.2工具

1.2.1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ChinesealmostperfectScale-Revised,CapS-R)[8]

该量表包括三个分量表:高标准(6个条目)、秩序(4个条目)和差异(12个条目)。采用Likert7点评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

1.2.2自尊量表(Self-esteemScale,SeS)[9]

共10个条目,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自尊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重测信度为0.82。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89。

1.2.3Beck抑郁问卷(BeckDepressioninventory,BDi)[10]

共21项,4级评分,量表总分能反映个体的抑郁症状程度。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55。

1.2.4考试焦虑量表(testanxietyScale,taS)[11]

共37题,每个问题要求作是或否的二择一回答。王才康(2001)对广州地区34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报告7天后的重测信度为0.62,Cronbachα系数为0.64。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58。

1.3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2结果

2.1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的项目分析

将样本一和样本二的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调查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其中,条目2与总分相关较低(r=0.22),予以删除外(见表1)。各条目与所属维度的相关远远高于与其他维度的相关,各个条目鉴别力较好。

2.2内部一致性信度

apS-R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64~0.902。分量表之间具有小到中度的相关,其中,高标准因子和秩序因子之间为0.38(p

2.3效度分析

2.3.1探索性因素分析

用样本一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Kmo值为0.910,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值为11407.84,显著水平为0.000,表明相关阵不是单位阵,各个因子间并非独立,能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选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直接斜交转轴法Directoblimin,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得到三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54.44%。结果支持原量表三个因子的结构(见表2)。

2.3.2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探索性因子结构的稳定性,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样本二的数据进行交叉证实(Cross-validation)。结果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的三个因子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为:χ2/df=6.653、GFi=0.907、CFi=0.901、RmSea=0.066,iFi=0.912、nnFi(tLi)=0.901。模型拟合较好。

2.3.3效标效度

以考试焦虑量表、自尊量表、Beck抑郁问卷得分为效标。结果见表3。

2.4初中生各因子得分情况

女生的秩序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男生的高标准和差异因子得分高于女生(见表4)。

3讨论

Slaney等人的研究结论表明: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的3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同时,分量表之间具有小到中度的相关:高标准和秩序分量表之间为0.42,高标准和差异分量表之间为-0.12,秩序和差异分量表之间为-0.03[5]。杨丽对22个条目的apS-R进行信度分析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比较理想。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apS-R的高标准、差异和秩序的理论建构。高标准分量表和自尊、自我效能感、正性情绪呈正相关,差异分量表和抑郁、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负性情绪呈正相关。

在本研究中,删除了与量表总分相关较低的条目2,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为Cap-R的三因素结构提供了支持,即高标准因子、差异因子和秩序因子。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表明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水平可以接受。与原量表一样,在我国初中生中,高标准因子和秩序因子中度相关,存在部分重叠;差异因子与高标准因子、秩序因子低度相关。

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在初中生中的效标关联效度显示,高标准、秩序和差异三个与积极和消极的心理健康指标呈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这与近乎完美量表英文版以及近乎完美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调查结果一致,说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近乎完美量表英文版在资优中学生中(平均年龄13.2)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支持原量表三个因子的结构[12];在普通中学生中(平均年龄12.7)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只确定了两个因子,即高标准因子与差异因子[13]。原量表作者对大学生的访谈研究发现,完美主义者在追求高标准的同时,还追求整洁、秩序、条理,在构建量表结构时,包含了秩序因子。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中文版近乎完美量表的三因子结构。

在国内外初中生完美主义研究中,对性别差异的探讨很少。Baker[14]发现,青少年中,资优女生的完美主义水平高于资优男生以及普通男生和女生。Bellamy[15]在普通青少年中发现,女生完美主义水平高于男生。本研究发现,初中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标准,这可能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男孩寄予更高的希望,对男性身份的认同也易于促使男孩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中女生的秩序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更喜欢整洁和条理有关。本研究结果与Siegle[16]对资优青少年的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在初中生样本中,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于国内初中生完美主义的测量和研究,并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一个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BurnsDD.theperfectionist'sscriptforself-defeat[J].psycholtoday,1980,11:34-51.

[2]HorneyK.neurosisandhumangrowth:thestruggletowardself-realization[m].newYork:w.w.norton,1950.

[3]HamachekDe.psychodynamicsofnormalandneuroticperfectionism[J].psychology,1978,15:27-33.

[4]BielingpJ,israeliaL,antonymm.isperfectionismgood,bad,orboth?examiningmodelsoftheperfectionismconstruct[J].persindividDiffer,2004,36:1373-1385.

[5]SlaneyRB,RiceKG,mobleym,etal.thealmostperfectscale-revised[J].measureevaluatCounselDev,2001,34:130-145.

[6]SlaneyRB,ashbyJS.perfectionists:studyofacriteriongroup[J].JCounselDev,1996,74:393-398.

[7]SlaneyRB,Chadhan,mobleym,etal.perfectionisminasianindians:exploringthemeaningoftheconstructinindia[J].Counselpsychol,2000,28,(1):10-31.

[8]杨丽.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的中文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39-144.

[9]Rosonberg.自尊量表(SeS)[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8-320.

[10]刘平.Beck抑郁问卷(BDi)[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1-194.

[1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1,(特刊):126-127.

[12]VandiverBJ,worrellFC.theReliabilityandValidityofScoresonthealmostperfectScale-RevisedwithacademicallytalentedmiddleSchoolStudents[J].JSecondGiftededuc,2002,13(3),108-119.

[13]LoCiceroKa.thereliability,validity,andfactorstructureofthealmostperfectScale-Revisedinasampleofmiddleschool-agedadolescents[D].GeorgiaStateUniversity,2000.

[14]BakerJa.everydaystressorsofacademicallygiftedadolescents[J].JSecondGiftededuc,1996,7:356-368.

[15]BellamyJ.perfectionisminadolescents:acomparisonofprivateandpublicschoolstudents.Unpublishedmaster'sthesis[m].Universityofmanitoba,Canada.1993.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篇4

一、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原则

本学年,我校根据《宜宾市翠屏区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研训工作要点》《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部工作计划》和《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2010——2011学年工作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继续教育工作。我校始终紧扣“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校本研修、项目研修课题;切实抓好远程非学历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开展了读书活动,从而实现了教研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真正服务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一目的,初步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继续教育文化,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好了务。

二、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1、学年初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组,确保了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组长:(校长、书记)深入教研、继续教育第一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有效地促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始终坚持踏实工作的原则,深入各教研组调查了解,及时安排任务,全程监督实施。

成员:。各教研组长对本组工作尽心尽职,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2、继续教育辅导员:精心准备,认真辅导。

3、继续教育工作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三、本学年完成继续教育内容概述。

本学年,我校依据翠屏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之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下继续教育活动。

1、组织指导教师参加了第二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科室安排部署下,指导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并督促上网学习。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各有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地理、生物各有2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开展了读书教育专着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效益年”这一主题活动,全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读后各教师撰写了心得体验文章来归纳、整理收获。

3、青年教师培训。根据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4个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培养与教研组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培养效果明显。在片区及以上教学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特别是李宇指导学生科技发明获市级一等奖。

4、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骨干培训,本校也加大培训力度。

5、远程非学历培训。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教师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加培训后各教师都撰写心得文章归纳整理学习所得。

6、开展“高效课堂讲坛活动”。在业务学习会上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及时了解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的相关理论。

7、参加中学二片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我校积极参与中学二片区文科、理科说课竞赛。参加宜八中学科培训。

8、参加师训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

9、本学年我校派遣等11人次到外地学习。

10、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上课、评课活动。

11、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项目研修活动。

政史地组:农村初中政史地知识过手最有效的方法探寻

数学组: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

艺体组:农村初中课间操改革初探

语文组:重视课堂提高效益的研究

英语组:宗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探索

理化生组:农村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三、不足与反思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篇5

关键词:移动学习;性能感知;服务感知;满意度

一、引言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在e-learning基础上,发挥移动设备功能,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1]。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无线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7年1月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称“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750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手机已经成为访问互联网的重要途径。”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比表明,移动学习的发展已具备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3]。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要“建成支持多终端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成覆盖全民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也相应为学者们所关注。目前移动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移动学习技术,此类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将无线网络技术与教育相结合。(2)移动学习资源,此类研究聚焦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开发学习资源。(3)移动学习接受度,此类研究主要分析对移动学习行为的认可程度和影响因素。现有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移动学习,对移动学习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仔细分析发现,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现有研究其对象大多是普通高校学生,很少有远程学习者。远程学习者没有面授环节、缺少师生交流、对网络依赖程度高,因此,研究远程学习者的移动学习非常有必要。第二,现有研究仅针对移动学习方式是否被接受及影响因素,而较少研究学员使用的满意度。学习方式的接受属于初始环节,而满意度属于后期环节。学习的效果受学习满意度影响,如若满意度低则远程教育的优势将无法体现,因此,应当进一步分析移动学习的满意度。

二、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1.顾客满意度模型aCSi(american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是目前普遍认可并使用的顾客满意度模型,它是美国miCHiGan大学发起并研究提出的,由用户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用户满意、用户抱怨、用户忠诚六方面相互关系构成。aCSi将顾客满意度模型表达成一个具有流向的因果关系系统,用户满意由用户期望、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共同决定,用户满意度增加的表现便是用户忠诚的增加和用户抱怨的减少[4],如图1。学习和顾客满意度模型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移动学习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结合,对教学质量和支持服务的双重要求是远程教育的内在属性。随时随地学习对网络、信息、资源等硬件提出了硬件要求,由此提出性能感知变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应当能够通过向教师提问、与同学交流等形式及时得到解决,体会可以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的便利,由此提出服务感知变量。要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和远程教育的系统性,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进而评价教育质量,改进教学服务。

(二)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

如前所述,二者存在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合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将结合点设置在移动学习满意度感知上,提出了远程教育移动学习满意度模型,模型由性能感知(pp)、服务感知(pS)、满意度(Sat)、用户忠诚(CL)四方面相互关系构成,如图2所示。图1顾客满意度aSCi模型2.移动学习和顾客满意度模型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移动学习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结合,对教学质量和支持服务的双重要求是远程教育的内在属性。随时随地学习对网络、信息、资源等硬件提出了硬件要求,由此提出性能感知变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应当能够通过向教师提问、与同学交流等形式及时得到解决,体会可以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的便利,由此提出服务感知变量。要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和远程教育的系统性,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进而评价教育质量,改进教学服务。

(二)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

如前所述,二者存在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合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将结合点设置在移动学习满意度感知上,提出了远程教育移动学习满意度模型,模型由性能感知(pp)、服务感知(pS)、满意度(Sat)、用户忠诚(CL)四方面相互关系构成,如图2所示。2.性能感知是远程教育学员认为移动学习技术对学习和工作的作用和帮助,移动学习的有用性体现在其能够降低时间成本、获取信息、设备便携等方面。根据顾客满意度模型aCSi,提出假设H2、H4,即移动学习性能感知对满意度和用户忠诚均有正向影响。3.满意度和忠诚度是iSC模型的核心构念,Bhat-tacherjee认为用户对某一特定信息系统的满意度对忠诚度有积极影响[6],基于此提出假设H6,即学员对移动学习方式的满意度对用户忠诚有正向影响。图2中箭头指向表示正向影响,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汇总见表1。

三、数据收集

为了验证研究模型及假设是否成立,采用问卷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使用“等效采用”的方法,优先采用已公开发表文献中使用过的变量和量表,由远程教育和营销学方面的专家校正,形成问卷初稿,在小规模试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形成最终问卷。问卷第一部分是学员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核心观测变量,各观测变量均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进行测量,“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部分不同意,"3”表示不能确定,"4',表示部分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具体观测问项如下。本研究以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为抽样样框,完全使用网络问卷的方式,有12所分校的学员参与调查,共计收回问卷769份,剔除无效问卷(问卷设置反向选择题),有效问卷424份,按照题项数与样本数1:15的建议,随机抽取240份。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学员信息描述性统计

本次问卷,从答卷来源来看,大部分问卷来自手机端提交,这也印证了本研究前述观点,女学员参与数量明显多于男学员,专科学员参与数量多于本科学员,学员年龄及专业分布基本符合我校总体年龄分布情况。

(二)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均使用SpSS22.0和amoS21.0软件完成。信度测验采用目前普遍的Cronbachα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结果显示4个潜变量的可靠性系数最小为0.868(见表3),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本研究用CFa对量表进行建构效度检验,通常从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两方面衡量。收敛效度可通过题项标准化载荷因子、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和组合信度(CR)来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5个题项的标准化载荷因子最小为0.720,大于参考值0.6;4个潜变量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最小为0.626,大于参考值0.6;组合信度(CR)最小为0.869,大于参考值0.7(见表3)。区分效度通常比较各潜变量平均变异数抽取量的平方根和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值,结果显示,各潜变量aVe值的平方根(对角线上数值)大于与其他变量相关系数,测量模型有良好的区分效度(见表4)

(三)模型拟合度分析

拟合度是评价路径分析模型与数据是否适配,本研究使用amoS21.0测量模型拟合度,常用的指标有卡方自由度比(Cmin/DF)、残差均方根(RmR)、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拟合度指数(GFi)、调整拟合度指数(aGFi)、规范拟合指数(nFi)、残差均方根(RmR)、比较拟合指数(CFi)。结果显示,测量模型中除aGFi值略小于参考值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参考值标准,模型总体拟合良好,见表5。

(四)模型假设检验

标准化路径系数能够反映潜变量间影响的程度,路径系数值越大表明影响作用越大,p值越小表明影响越显著,初始模型假设的检验情况见表6。六个假设中有五个得到验证,而“H2:性能感知对满意度有正向影响”没有通过检验,两者之间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路径系数较小。可能的原因是,学习方式的有用性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和前提,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获取学习资源、取得学习效果,有用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满意,而无用一定会带来不满意,这也印证了李峰等(2009)的观点,在教育领域,资源的可获取性和学习的有用性是一种保健因素[10]。在所有假设检验中,“H3:服务感知对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的路径系数最大,说明在远程教育领域,教学支持服务已成为影响学习者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教学单位应当在支持服务上下功夫,维持移动学习平台的稳定、保障学习资源的可获取、保持教师与学员间畅通及时的交流沟通。

(五)模型修正

检验结果H2假设虽相关但不显著,根据amoS软件模型修正提示[11],删除该路径,再利用软件进一步分析修正模型的拟合度、路径系数及显著性,卡方自由度比(Cmin/DF)和调整拟合度指数(aGFi)等拟合度指标均有所降低,拟合趋于良好,修正模型5个假设全部通过检验。修正后模型及路径系数见图3。

五、结论与建议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篇6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teachingin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策略。

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创新之处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技术路线

采用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二)具体分工序号研究

七、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

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三)加强引领,确保实效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四)筹措经费,确保运行

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保障经费投入。一是县上投一点,即争取协调加大县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负责人深入学校的各种开销、网络耗材供给、资讯购买和县级层面活动开展;二是片校筹一点,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学校的支持认同,确保参研教师岗位研究和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协同联片包校人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保片区层面展评引领活动常态运行;三是教师挤一点,在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动员教师不仅要舍得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挤出经费用于岗位研修参考资料订购和网络购买服务的购置,从时空和资讯供给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持续运行。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篇7

关键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卷调查;对策

义务教育是一种基本性的国民教育,它的发展和质量传达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水准的信息,一直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差距反映到教育上就是在师资力量、教师福利、学校基础设施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巨大差别。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新的发展观。而均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问题。为了解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以某市所辖的105个学校进行问卷与调研。

一、某市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问卷及其分析

(一)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统计显示有1/2的学校处于教师超编状态,这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使得师范院校应该思考培养学生的规格以及质量。调研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80%以上的教师学历是专科及其以上,学历不达标者主要是非专任教师。

表2明教师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年龄基本呈正态分布,担当重任的主要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相比而言a县的年轻教师较多,比重达到22%,而B县的老教师稍微偏多,达到21%,需要补充新鲜血液,实现师资的合理配置。

可看出a县义务教育的师资配备还是比较好,有特级教师7人,虽然比重比较少,但是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高级、中级较为合理,中级以下的教师人数稍微偏多。相比B县没有1个特级教师,并且中级职称以下占一半以上,使得师资结构状况欠妥。从职称结构来看,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师资的主体部分是具有较长教龄的教师,其中教龄在¨一20年的高达36%,教龄超过20年的也有37%,两者合计70%以上。这方面说明教师整体上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尤其是教学行为)趋于定型,不利于改革创新。

可看出,对现在教师而言,学历进修是其次。在教师进修中所占比例不大,仅占10%左右,说明通过近几年的学历进修,基本上达到了合格学历。中小学教师最需要的主要是加强业务的专业进修,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90%以上参加市县一级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B县对教师的进修较多,远远高于a县。

可以看出,a县近三年来教师的需求量还是较大,三年进了近四百人。根据座谈,引进的教师主要是小学教师,对未来教师的需求也是很大的,达到了457人。但是出的也是不容忽视的,也达到近三百人,师资的流动比较大,如何稳定教师队伍,是个关键问题。相比而言B县的师资需求要小点。但总体说来,两个县在未来几年的教师需求还是达到700人,师资还是存在一个较大的缺口。

(二)物力资源配置情况问卷及其分析,

1 调研学校的校舍情况。a县调研学校的总面积达111130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95069平方米,其中教室总面积181379平方米,危房面积为5188平方米,实验室面积13335平方米,危房所占比例为1.3%。其中实验室主要在中心校或者初级中学,一般设为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实验室,小学基本上没有。B县调研学校的总面积72642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3466平方米,其中教室总面积131647平方米,危房面积为9634平方米,实验室面积7338平方米,危房所占比例为3.8%。其中实验室情况跟a县类似。根据数据资料分析,近年来我市中小学校舍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中小学校舍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城区学校校舍缺额较大,尤其是教室和宿舍更是迫在眉睫。

2 调研学校运动场状况。根据调研发现,设有标准运动场的学校仅占调研学校的50%,此外尚有一半以上的没有标准运动场,并且所谓的标准运动场的也是坑坑洼洼的,达不到标准。调研学校基本上每个学校有一个以上的篮球场,B县学校篮球场最多的有10个,a县4个。调研学校的乒乓球台数a县共有271个,每个学校平均有3.87个,其中没有乒乓球台的学校7所,最多的学校有乒乓球台个数为10个。调研学校的乒乓球台数B县共有193个,每个学校平均有6,03个,其中没有乒乓球台的学校2所,最多的学校有30个乒乓球台。对于学生的课外生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相比而言a县在运动场建设方面落后于B县,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

3 调研学校的图书情况。根据调研数据,a县设有图书馆学校有36所,占调研学校总数的50%;设有专职图书管理员的学校有25所,占调研学校总数的35%;共计调研学校藏书681767册,平均每个学校9602册,其中有17所学校藏书不足3000册,更有甚至有某小学藏书50册,差距非常大。B县设有图书馆学校有26所,占调研学校总数的69%;设有专职图书管理员的学校17所,占调研学校总数的53%;共计藏书542571册,平均每个学校16955册,其中有4所学校藏书不足300册。

根据两个县的实际情况,B县在学校图书建设方面远远高于a县,如何更好地加强各个中小学的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4 调研学校信息化情况。根据调研数据,a县调研学校72所,总共有计算机2956台。基本上每个学校至少设有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B县调研学校32所,总共有计算机2383台,基本上每个学校至少设有一个计算机教室,多数设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有5个没有多媒体教室。校均计算机台数可以看出,B县的各个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走在a县前面,加强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是现在新形势给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5 调研学校的食堂情况。调研学校多数设有食堂,但是也有部分学校没有配备,譬如a县有11所学校、B县4所学校没有食堂,主要是小学;但没有区分教工食堂与学生食堂,食堂分为教工食堂与学生食堂的a县有11所学校,而B县有6所学校,基本上能满足寄宿学生的要求。就是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食堂,有的教师离家偏远,中午餐饮与信息无法保证。

(三)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情况问卷及分析

1 调研学校领导实行两免一补的认识情况。总体来说,国家实施“两免一补”以来,使得每个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每年至少减少200元,有力地减轻了本来

就不富裕的家庭,使得学生的辍学率降低了,但是对已经辍学的学生返校就读以及外来务工子女返校情况影响不大。“两免一补”的实施,调查学校觉得比以前经费紧张的a县占到近50%,没有变化的接近30%,B县县稍微好些,但是也说明对学校经费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也有有利的一方面,譬如新增加了部分教学仪器,占到被调查学校的75%以上,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具体参见表6)。两免一补的实施对教师来说应该没有影响。

学校公用经费的拨付渠道主要是才财经部门到教育行政部门到中心校的体制,部分选C的主要是部分中心校下面的中小学,详细见表7。

2 调研学校领导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情况,在问题“您觉得影响当前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时,“社会环境影响”的占到36%,“实施此政策条件或资源欠缺”占到55%,使得实施就近入学政策的影响因素还是主要看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问题“您觉得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作用”时,“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的占到40%,“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占到59%,“提高了教育质量”的占到19%,“减轻了教师负担”占到9%,“有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占到55%。从回答上来看多数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实现学校规模效益。

在问题“您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布局调整后教师的配备情况”,认为恰好配齐的占20%,富裕的占到22%,教师短缺的占到58%,实际上说明目前a县与B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是没有饱和的,相当一部分学校需要进一步的补充新生力量。

3 调研学校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情况。为了教师的可持续发扎,我们了解学校对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了了解,根据调研,学校对教师参加培训是非常支持的,回答“支持或一般支持的”占到99%。在问题“您觉得参加教师进修培训有收获吗”中,回答“收获很大与有点收获”的占到95%,说明教师参加培训还是必要的且必需的。在对教师参加培训经费开支情况中,较多的是学校承担了,具体见表8。

二、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调整布局,改造薄弱学校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尤其是山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确定小学生的就学路程,并做出明确规定;对确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入学难、群众反映强烈。而寄宿制学校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的,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确保学生上学。正处于初中适龄人口高峰期的地方,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实施初中布局调整,避免出现由于布局调整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问题,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不调整。要严格防止以布局调整为名减少教育投入。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初中为主,小学高年级学生确需住校的应征得当地学生家长同意后也可以寄宿。

(二)提高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学校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的改善,不能依靠把配置水平较高的学校拉下来的做法,而是要对乡镇地区采取倾斜政策,提高薄弱学校的资源配置。譬如可以逐步改善的办法:先设定项目达标率,筛选出各区的未达标学校作为主要投入对象,当学校的办学条件配置都达到项目达标率时,逐步提高项目达标率,对新一轮的未达标学校进行投入,这样渐进式地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逐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

(三)合理配置人才,促进教师流动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隐含的资源,能否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流动有序、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对于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目前,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由于人才资源配置手段、人才流动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包括教师在内的人才流动呈现出一种无序竞争和某些不合理的状态,需要探索人才配置特别是教师资源引进开发的新机制、新手段。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篇8

一、以基本功培训为载体,大练体育教学技能。

为大练体育教师基本功,全面推进我区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20××年4月,任城区体育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大赛)在石桥中心小学举行。根据省市教学基本功大赛的要求本次展评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理论为当场抽签,教案设计。实践涵盖球类、体操、韵律武术、田径四大类共计十三小项。

纵观本次展评和比赛,评委一致认为,我区体育教师整体教学基本功较好,但选手差距较大,学段和专业发展不均衡。

1、绝大部分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较为全面,课堂教学设计清晰,显示我区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不错。

2、个别体育教师不重视基本功的全面提高。特别是韵律操、武术两大项目,个别体育教师动作僵硬不规范,滥竽充数,动作是是而非。

3、应加大教学基本功培训力度。体育教师如果体育教学技能不全面,在实际教学中肯定会忽视自己教学技能水平不高的课,从而在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的制定上带有片面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喜欢的项目没有接触到,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今后应进一步掀起体育教师大练基本功的高潮,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经过精心指导,济东中学的靳新老师和济东二小的李刚老师分别于今年8月代表我区和我市参加省基本功获得省初中组一等奖和省基本功小学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为我区和我市赢得了荣誉。

二、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执教能力,向高层次看齐。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体育课堂教学能力,迎接市、省能手和优质课评比活动,20××年4月,任城区小学优质课在济东一小举行,初中优质课在九中举行,高中优质课在任城二中举行。5月份。小学公开课在南张小学举行,初中公开课在济东中学举行,高中公开课在任城二中举行。回顾过程,大家一致感到: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角色定位、在学习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新课程所倡导的“精讲多练、少教多学”和体育课程所倡导的“让所有孩子都动起来”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可检测,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落实并有效达成。

3、我们区所倡导的“合作探究法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了贯彻,课堂上关注了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助,“情趣导入—科学热身—体验练习—针对指导—游戏巩固—身心恢复”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4、教师的角色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就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着,教师的激情、亲和力以及调控能力在课上体现的淋淋尽致。

5、教学步骤明确清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6、重视体育器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如将彩带运用到投掷教学中,将校垫子运用到障碍跑教学中等。

7、用音乐贯穿全课并用音乐控制开始与结束。

8、随着我区体育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经过精心指导,济东二小的李涛老师代表济宁市参加5月份举行的全省第六届小学优质课评比获得省小学优质课二等奖;11月,济宁九中的王勇老师代表济宁市参加省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获得“山东省初中体育教学能手”称号,快速跑一课也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三、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这一年,作为区体育教研员,我参加了一系列外出学习培训研修。如:7月份的初中教师远程研修、11月份的山东省体育骨干教师培训、12月份的省教学研讨会。在学习和培训中,我抓住这样难得的好机会,如饥似渴地向专家和同行请教。其中在初中远程研修中,我的3篇作业被推荐为优秀。在潍坊的骨干教师培训中,我的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总结分别被推荐为优秀并发表在山东省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网教师随笔栏目上交流。下一步,我还要参加教研员远程教育研修。我将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组织教研能力。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07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所以研究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发展.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还未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十分落后.

1.农村初中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不够系统

从2012年开始,初中数学学科又进行新一轮教材改革.教材从内容到结构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所以,有些教师难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几年来,教材的频繁变化,使学科教师很难对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大部分学科教师只能熟悉一两个年级的内容,例如,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梯形”的内容,旧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介绍得很详细,但改版后,这部分内容被删除了.这样不利于学科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

2.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大多仍采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就教材照本宣科.根本不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顾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高高在上,没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太差.例如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内容,都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和利用电脑制作课件的能力.这是很多初中农村数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总之,主要原因还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比较差.

3.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还需努力提高

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存在误区,认为搞教育科研是那些“脱离实践”的专家的事情,与教学一线的教师无关,使得很多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总结,多种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调查表明,很多农村初中学校没有一个专业教师,缺少学科带头人,很难开展校内的学科教研科研活动.加之数学学科教材变化速度快,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师很难潜下心来钻研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师的进取心,他们对教育教学科研没有多大兴趣,能不写尽量不写教研文章,更不用说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了.上述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加强个人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二、解决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趋势,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学习和培训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已被“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所代替,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所以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信息科学的研修,还要利用假期参加高一级的学历、学位教育和岗位培训.例如参加新课程教材培训班,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每次教材修订的变化,及时调整教法与学法.除此之外,还应参加本科函授、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攻读教育硕士、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等.

2.加强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记》说得好,“相观而善之谓摩”,它倡导的是一种互相学习切磋,而各有补益的思想.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来取之所长,而补己所短.这主要体现在平时学校举行的教研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中.例如本人参加本学期教研组课题为“正方形的判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各个教师就在教学质疑与讲台上下智慧互动,使大家都取得很大的收获.当然,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参加各级数学教学研讨会、数学学术报告会或讲座、数学学会与数学教学研究会等专业组织的有关主题活动,与学科同行及有关人员切磋交流获得提高.

3.加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是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最好方法.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才能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还应引入“学生反思”.学生是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最有发言权的评判者.他们受到教师最长期直接的影响,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往往比一些“临时听课”的专家的看法更加全面和细致.反思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全面总结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应改变教研观念,善于把平时的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心得、案例撰写成论文,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对自身专业迅速发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面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定伟.试论边远山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兴文县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为例[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1).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3]胡志坚.专业特征和专业标准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化[J].师资培训研究,2003(1).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总结篇10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规模必要性修建年限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Basedontheoutlineforplanningandassessment,theauthor,accordingtoyearsofexperienceinconstructionplanningandinitialresearchofurbanrailtransitinShenyang,ShijiazhuangandBeijing,elaboratesthemainpointsofconstructionplanningfromfiveaspects:constructiontime,constructionnecessity,relationshipbetweenrelativeplanning,passengerflowandjointwithothertrafficmeans.thus,conclusionsandproposalsareputforwardforfutureresearch.

Keywords:urbanrailtransit,constructionplanning,constructionscale,constructionnecessity,constructiontime.

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扩大,城市人口集聚,小汽车激增”,各大城市都选择轨道交通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由于轨道交通是一项巨额投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影响重大,为规范轨道交通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了“81号文”,对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严格管理,明确指出所有拟建城市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财力情况,组织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且中咨公司编制了相应的建设规划编制大纲和评估大纲。以编制大纲及评估大纲为依据,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关注如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是回答为什么要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很多城市对于轨道交通修建的必要性往往重视不够,而中咨公司评估以及国家发改委批复时,对轨道交通修建的必要性都非常重视。

根据81号文,申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首先必须满足《通知》中提出的轨道交通建设门槛。如下表:

地铁轻轨

人口≥300万人≥150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1000亿元≥600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亿元≥60亿元

客流规模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

除了在经济发展,客流规模上支持轨道交通修建以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空间具有很强的塑造性,且轨道交通“大运量、集约化”的特点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具有很好的效果,并因此可带来一系列对社会环境等积极影响。因此,从城市政府层面,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证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与支持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布局结构、规划标准、各项工程系统的规划等重大问题均提出明确性的指导意见。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尤其是现阶段是我国各城市化的快速阶段,城市用地规模及人口都在扩大;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得各城市兴建各种功能区,如CBD,总部基地等;轨道交通的修建应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并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相匹配。在某种意义上,轨道交通的修建,将促进城市各种功能区的发展和完善,并在新区建设中起到toD功能,支持城市发展轴的形成。

符合与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最形象的图莫过于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总规的叠加图。如图2-1为沈阳市近期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方案示意图。

图1沈阳市城市用地与近期线网关系示意图

2、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

在编制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时,需要深刻认识城市交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很多共性问题,例如,都出现了小汽车增长迅猛;随经济水平发展,城市早晚出行集中,早晚高峰2小时出行量约占全天出行总量的40%,而且出行范围广,随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土地经济规律使得中心城用地更倾向于商业金融,将大量居民挤向城市边缘组团。除了这些共性以外,由于各城市发展历史,自然属性等的不同,城市交通中也有不同的问题,在城市交通分析中需抓住这些城市的不同点,并分析轨道交通在应对自身不同特点时的作用和地位。

例如石家庄市的形成与铁路枢纽紧密相关。石家庄市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困,因铁路而新,是典型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南北京广线和东西石德、石太线在中心城区内十字交叉,形成十字型铁路枢纽。京珠高速公路在二环路东侧,现状建成区南北向通过;石太高速公路在现状城市区边缘东西向通过。城市中心区被高速公路及其绿化带和滹沱河明显的分隔成三大块:主城区、东部新城和正定新区。这种空间布局使得一方面,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交通需求不同;另一方面受这种格局的限制,过铁路通道不足,交通遇到瓶颈。如图2-2所示。

图2石家庄市城市交通规划图

石家庄市修建轨道交通解决城市交问题尤其必要,不仅仅通过轨道交通线将因铁路、河流等分隔的地块有效衔接,而且由于在市区修建地下线,避免了道路下穿通道不足的缺陷。

3、是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还是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轨道交通因其占地少,无污染等突出优点,配合交通管理政策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降低交通噪音等突出明显的优点。这一点也是大城市修建轨道交通的必要性所在。对社会环境发展要求一般要求采用客流预测分析,未来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若不修建,将转移到常规公交和小汽车,则将产生多少废气。

二、相关规划对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性作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三个上位规划,分别是《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其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均为专项规划。除此之外,上位规划还有各城市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或十二五规划,如图3所示。

图3建设规划与上位规划逻辑框架图

2009年由住建部颁发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中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一致,城市规划区应为规划编制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同时应对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提出总体框架性方案”。其解释条文中进一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应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做出预测性安排。在规划期限内,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使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具有确定性和法定性的,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是确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对远景年仅做出预测性安排,城市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使用等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线网报告对远景线网仅提出框架性方案。”[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的颁布实际上是更加强调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各项建设规划中的总体性地位。(如图4和图5所示)这不仅对于线网的编制是一次重大调整,对建设规划的编制也是一次重大的思路调整,使得建设规划的编制有据可依,由于城市总体规划一般经各城市上报,专家评审最后又住建部报国务院审批,具有法定效应,受《城乡规划法》保护,列入城市总规的内容一般都在规划期限内实现,若有重大改动需重新上报国务院审批。但存在一些争议由于轨道交通远期年限为建成通车后的25年[6],或者说轨道交通车辆选型及编组的重要依据为使用期限内(往往是远景年)最大高峰小时断面的客流,这个年限又超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只能对超出年限的部分提出“远景框架性线网”,并以此作为客流预测的依据。

图4标准颁布前建设规划编制思路

图5标准颁布后建设规划编制思路

三、辩证看待客流预测在建设规划中的作用

建设规划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匡算近期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主要指在规划期限内轨道交通的车辆选型和编组、线路起终点位置以及车站数目,初远期的行车交路。其中车辆选型和编组,以及行车交路的制定都有赖于客流预测成果。建设规划的客流预测可只做两期客流预测,初期和远景年的客流预测。其中初期客流预测成果用于计算初期的配属车数,远景年的客流预测成果,尤其是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决定系统的车辆选型和编组。

图6客流预测逻辑过程框图

但事实上,自我国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并将客流预测作为轨道交通设计行车组织、车站等设计的依据以来,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广州四号线建成之后很长时间客流不足,而北京在近两年又出现了车厢爆满,车站限流的情况。客流预测不准确已经是轨道交通业内的普遍的规律。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客观和主观因素造成:

(1)主观原因:很多城市上马轨道交通较为仓促,使得很多城市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现状基础交通数据充分的调查:如人均出行次数、交通阻抗与交通行为之间的关系等等;

(2)客观原因: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的发展短短五年可能就发生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相同任期内的市领导以及不同任期内的市领导都有可能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总规的调整。城市总规的调整对于线网客流很多时候具有颠覆性影响。例如北京m5线规划时,尚未出现天通苑规划社区,但当m5线建成通车时,天通苑规划社区已经开发建设完毕,其对客流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建成之后,北段线路客流在早高峰时段超载严重,中间站乘客难以进出车厢。

事实上,客流预测属于“预测学”范畴,在预测过程中应强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部分的预测可以采用“专家法”、“德尔菲法”等,定量部分才应该是采用交通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的方法。由于影响客流的因素较多,除了人口、票价、经济等因素外,出行习惯、年龄结构等都影响客流预测,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因此,建议目前客流预测的方法体系进行调整,最好采用两家单位不同展开的方式进行,并采用“交锋法”,对两家单位预测一致的进行采用,不一致的应进行互相辩论直到双方意见趋于一致。例如图7所示为港深机场联络线所作客流预测的对比表。

图7港深机场联络线客流预测对比表

五、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

城市轨道交通修建可分为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对于其他三个阶段,目前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都有相关的规定,例如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部曾在2004年颁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进行专门规定。但对于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尚未有明确规定,各城市编制的内容和深浅也并不一致。

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仍然要看建设规划的目的。建设规划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定规模,匡投资”,如果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起不到这个效果,则建设规划将失去意义。另外,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时,投资估算不能超出。因此,从这个角度,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应与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与深度一致。具体到轨道交通工程来说,应包含以下内容:

(1)线路:起终点稳定,线路走向及线路长度基本稳定,敷设方式基本确定;必要的联络线接口应明确;

(2)车站建筑:明确一般普通站的标准图及建设规模;对于换乘站及交通枢纽,应有建议的方案,尤其是换乘方案分期实施时,应明确;

(3)结构及工法:对于工程应有大致的施工工法,且实施方法是可行的;

(4)行车运营与车辆:明确车辆选型和编组,初期和远景的行车交路,并计算初期和远景的配属车数,其中初期配属车数用于匡算投资,远景配属车数用来控制停车场及车辆段的用地规模;

(5)停车场及车辆段:应基本明确停车场或车辆段的布置形式,并基本划分出初期和远景修建的界线;

(6)机电设备系统:应基本明确所采用的通风空调型式,并决定是否需要屏蔽门系统,其余机电设备系统可按线路长度及车站数目进行匡算;

(7)资源共享:在建设规划阶段应对建设期内乃至远景网资源共享的方案予以描述,对于网络中不稳定的因素应在建设规划阶段完全做出决策,不应留到工可阶段。

五、重视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的出行的便捷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如图8所示。而轨道交通“另一显著特点是黏附性,表现在城市轨道交通队其他交通方式和设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的发挥要有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为支撑。”[4]衔接系统规划设计良好与否对客流吸引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步行系统,无论以何种交通衔接轨道交通车站,方便的步行系统都是乘坐轨道交通的“最后一棒”,而且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中,直接吸引的乘客大部分都步行至轨道交通站点,在重要车站或出入口较长的车站,可考虑设置助行步道,如香港等地的轨道交通,结合地块开发设置多个出入口,减少步行距离,并设置助行步道提高服务标准。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中也要求编制“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但由于各城市对此重视不够,交通接驳往往难以落地。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城市,如宁波、北京等地,也只是在规划阶段控制落实好衔接设施的用地[8],但很少有城市能在前期阶段将衔接换乘系统的投资落实这样就导致各城市地铁车站接驳换乘条件较差。

图8轨道交通出行衔接示意图

结论与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研究工作。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是笔者根据在沈阳市及石家庄市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切身体验总结得出,并且做了大量研究及论述工作。只有将这六个方面的问题阐述清楚,建设规划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对后续的各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笔者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希望能对相关部门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者有所启示。

1.制定统一的客流预测编制大纲和新的评估体系,要求至少两家独立单位一起参与客流预测,重点对客流预测的基础数据进行审查。目前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客流预测报告中,有的城市编制了初近远三期客流预测报告,有的仅编制初期和远期;有的不仅编制网络的初远期,还编制了各条线的初近远三期客流,内容和深度也不一致。

2.重视交通衔接系统,不仅仅落实接驳系统的用地,还应落实资金;应在上报建设规划的附件“城市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中包含交通衔接系统的用地控制,同时在建设规划中落实衔接系统的投资;

3.目前我国处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建设阶段,高铁时代、地铁时代来临,航空机场也在全国进行重新布局。轨道交通在经过这些重要对外交通枢纽时,常常由于管理部门的分隔,导致轨道交通接入大型交通枢纽时序滞后,不能型成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导致枢纽的使用效率低,换乘不便。城市政府部门在编制建设规划阶段,有必要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枢纽的结合,在建设规划阶段提前落实重要枢纽初步的规划用地方案。

参考文献

[]周晓勤,做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的规范与思考,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1

[2]吴爽,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申报应注意的问题,城市交通第5卷第3期,2007.05

[3]魏运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问题与方法探讨,都市快轨交通,第23卷第6期,2010.12

[4]吴爽,中等规模城市的快轨交通建设规划,都市快轨交通,第20卷第1期,2007.2

[5]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50546,2009

[6]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003.5.30

[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

[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9]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宁波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交通规划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