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27:54

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规定,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年度总结评估工作,各镇办、市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分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结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情况。分别汇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总体情况以及分类别事件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年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与往年比较情况,以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有关情况,并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特点进行分析。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对照《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相关的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从组织领导、机构编制及人员配备、预案编制演练、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资金准备、监测预警预报、应急防范处置,以及恢复重建、调查处理和科普宣教等方面,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既要认真总结防范处置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三)工作建议。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和推动应急管理工作。

(四)典型案例分析。根据点面结合原则,从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中各选择2个典型案例,对防范应对工作各重点环节进行深入评估分析,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二、总结评估的组织工作

市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要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分为四个编写组,各组参加部门负责编写本行业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各组牵头部门在各有关部门报告基础上汇总形成本类别突发公共事件总结评估报告。具体分组如下:

(一)自然灾害组:由市民政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林局、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参加。

(二)事故灾难组:由市安监局牵头,市工发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林局、市质监局、市电力局、市环保局、市文物旅游局、市气象局、市电信局参加。

(三)公共卫生事件组:由市卫生局牵头,市农林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

(四)社会安全事件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工发局、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办、市局、市民族宗教局、人民银行分行、市银监办参加。

三、总结评估的有关要求

(一)各镇办、市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年度总结评估工作。牵头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和计划安排,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要安排业务骨干积极参与,全面、准确、深入地进行总结分析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二)要做好各方面基础数据统计和材料汇总工作,各项数据的统计要规范、细致,避免重复和疏漏。要按照定性与定量文字与图表、概括描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估分析,做到语言精炼、层次清晰、内容充实。

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篇2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充分认识当前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对于保证邵阳煤炭经济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穿于全系统的整合技改扩能、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正规工作面回采和金属支护、瓦斯地面抽放和安全监控联网的专项治理、国电宝电煤业与市属国有煤矿的整合合作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等各项工作中,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年初,局领导班子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2010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充实了以党委书记陈世美为组长、局长王中洪、纪委书记徐邵新为副组长、其它党组人员、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明确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由局纪委负责对全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落实了具体的工作人员;研究下发了《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邵阳市煤炭局党委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意见》“邵煤党字[2010]16号”文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邵阳市煤炭局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将全年目标任务逐项细化分解,落实到领导班子、科室和个人,与直属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纪律,深化了廉政意识;二是结合联县联矿和群安工作加强检查指导。市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各直属单位和各科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结合业务实际,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局纪委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东风,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新《党章》及党的基本理论和廉政法规为主要内容,在搞好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还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党委书记矿长(经理)、纪检书记、工会主席、监察室主任,以及局机关党员干部先后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学习了廉政法规。在学习教育活动中紧密结合工资实际。一是开展“安全”活动。即市局分头带队作一次全面安全检查;二是邀请专家作2次学习辅导报告;三是举办“我学科学发展观”大讲堂。组织党员干部收看《走上被告席的法官——吴振汉受贿案警示录》影视录像,组织了一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抢答赛;四是对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机关全体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使用统一的专用笔记本。每位党员干部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和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交流;五是局领导领题进行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重点以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民生稳定、推进煤电整合、推进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整合技改、地面瓦斯抽放等进行调研和讨论;六是坚持民主议事、实行“一把手”未位表态制。党政一把手不直接管财务和人事制度。为保证执法公正、合理,我局凡是按一般程序办理的案件,都要进行合议,集体讨论,按程序办理。其它重大行政事务和财务开支需经局党委会讨论通过,然后执行,不搞独断专行,一人说了算;七是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和述廉制度,规定班子成员家庭的婚丧嫁娶、子女上学、购房、购车等均由本人事先按程序报告。局班子成员按照上级要求,在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上,对照检查自身廉洁自律规定的执行情况,年底作述职述廉报告;八是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每年对班子成员的个人收入、重大事项、年度考核等情况进行登记,增强领导干部自身的透明度;九是坚持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是切实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队伍有效措施。我局一直把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作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聘请了各县(市)区纪检领导为我局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从而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发生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不良作风的存在,塑造了良好的煤炭监督队伍形象;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打造一支“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到目前为止,未发现违纪违法现象,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1)

同主题文章推荐>>>

2010年镇政府工作总结|2010年纪检工作总结及2011年纪检工作计划|2010年工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公平交易执法所工作总结|2010年旅游系统工作总结与展望|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总结|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经贸副县长任期工作总结|

【返回栏目列表】

三、围绕煤矿安全、社会稳定做好来信来访及案件处理工作

为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我局充实了信访、维稳工作力量,完善了信访工作规章制度,切实做好信访工作。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煤矿企业除了效益为中心外,煤矿安全、稳定就是突出的工作。为此,我们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做好事故查处和来信来访处理。一是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处理,对群众的来信来访我们深入矿区,一件一件调查落实。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48件(次),且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澄清事实,做好了稳定工作;二是做好煤矿事故处理,我们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参与了直属单位的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工作,为维护矿里的稳定,对事故原因进行仔细查明后,按照省里安监局的批复意见,将相关责任人及时处理到位,该撤职的撤职,该处分的处分,并逐个谈话,达到了处理了人、教育了人的目的;三是认真查处群众举报的案件,我们采取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等措施拓宽案件渠道,并坚持“有举必查,查案必果”的原则。有力地遏制了越级上访现象,既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又维护了煤矿企业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系统的和谐稳定。

四、行业执法工作成效明显

采用建立健全制度、日常监管、重点检查督察等方式,认真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局机关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我局始终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在效能建设方面采取了比较有效的措施:一是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市关于效能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全体局机关工作人员的认识统一在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工作环境上来;二是制定比较完备的机关管理制度、劳动考勤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事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并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对违反工作制度的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三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地整改问题,提高工作素养。通过效能建设的开展,干部队伍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全市煤炭工业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创建了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

五、治本清源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扎实有效

一年来,我局坚持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惩治于已然,防患于未然,既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又加大预防工作力度、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一是努力开创“大宣教”工作格局,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深入开展,广人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深入推进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提高依法行政透明度,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涉及较大的项目有会议记录,决策进行张榜公布,实施过程有专人监督,项目结算进行公开,给了群众一个明白,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三是严格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规定“四个严禁”。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规范和控制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活动,坚决纠正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主要落实在以下几方面。

1、公务接待费总支出总额。我局2010年公务接待费总支出总额是32.25万元。按向纪委交的承诺书要求压缩10%的比例。是29.03万元以下。到11月底止公务接待费总支出总额是24.05万元;

2、严格控制出国(出境)人员费用前几年一直都是为0,2010年度经费也是为0万元;

3、严格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车辆运行经费XX年至2010年三年平均支出25.56万元;2010年运行经费总额控制在21.72万元以下。压缩比例15%。2010年运行经费总额17.15万元;

4、严格控制各种会议支出。2010年会议费用支出6.24万元。2010年会议费用总额支出要求控制在5.61万元以下。压缩比例10%。2010年会议费总开支是1.7943万元;

5、严格控制其他一般性支出,全局水、电油费2010年机关水电支出8.29万元。2010年机关水电总额控制在7.88万元以下。压缩比例5%。2010年机关水电总额开支是6.8万元。

六、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

近几年,由于市属煤矿企业的下放,后又收回到煤炭局。企业的隶属关系几经变迁。使得部分企业纪检监察队伍不够完整,为此,今年我们加大了纪检监察队伍的自身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纪检监察队伍。在局党委的支持下,调整了两个矿的纪检书记,并要求各企业必须配齐监察室人员;二是加大了学习教育,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要求纪检监察队伍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努力做到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的家属严格要求,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优良好形象;三是强调纪检干部要懂业务,要多学习,不光要学习政治、政策、法规,还要学业务,学专业,在企业效能监察上做好、做足文章。

一年来,局党组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是重视的,全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干部职工也是非常认真的,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较好地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为推动全系统煤炭系“三个文明”建设,确保全年各项煤炭任务的完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完成原煤产量405万吨,开拓进尺1980米,工业总产值134127万元,上交利税款3167万元。特别是2010年安全生产死亡率创历史最低水平,全年共发生事故19次、死亡20人。全市煤矿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死亡人数较上年比较下降37%。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2】

同主题文章推荐>>>

2010年镇政府工作总结|2010年纪检工作总结及2011年纪检工作计划|2010年工商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公平交易执法所工作总结|2010年旅游系统工作总结与展望|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总结|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经贸副县长任期工作总结|

【返回栏目列表】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煤炭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一是制度落实、监督还不够到位;二是个别基层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上监督制约的合力发挥不够到位;三是个别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服务态度欠佳、办事效率不高;四是纪检监察部门履行职责能力不高,专业素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通过更大的努力,确保全煤炭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3】同主题文章推荐>>>

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篇3

大家上午好!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结合我镇实际并报经镇党委研究通过,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人大代表对我镇双管部门2005年度工作述职评议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评议活动,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监督职权,提高各位代表的参政、议政水平,督促各双管部门进一步端正执法为民思想,(来自)改进执法作风和水平,切实提高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本领和效率,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希望各被评单位高度重视,端正态度,积极配合,虚心纳谏。各位代表也要牢固树立监督就是关心、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推动的思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增强评议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确保此次评议工作圆满完成。

今天参加会议的有:12名被评双管单位的负责人,部分,群众威信强、理论水平高的市、镇人大代表及不是人大代表的办事处书记。会议的议程主要有两项,一是由被评双管部门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二是由人大代表和办事处书记采取无记名方式对双管部门测评打分。

下面大会进行第一项:由被评双管部门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请派出所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国税分局做准备;

请国税分局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地税分局做准备;

请地税分局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供电所做准备;

请供电所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信用社做准备;

请信用社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卫生院做准备。

请卫生院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由于时间原因,双管部门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到此结束,其他双管部门总结汇报作大会书面交流。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由人大代表和办事处书记采取无记名方式对双管部门测评打分并提出合理中肯的意见或建议[测评表在档案袋内]。

(代表们测评打分)

请将测评表翻扣于桌面上由大会工作人员收齐。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各项评议议程已经基本完成,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会上,各双管部门认真总结了今年以来的行政执法工作,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工作成绩,又认真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代表们对双管部门本年度工作的评议打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肯定了成绩,也中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较好地体现了依法评议的要求,对被评部门依法、文明、高效行政和勤政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会后,镇人大办公室将把代表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梳理并反馈给双管部门,以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下面,就评议整改落实情况,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做好评议整改工作。评议是手段,促进工作才是目的。各双管部门务必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虚心接受群众监督。以对人民高度负责,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对待代表的意见和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使意见与事实有出入,我们也要从大局、从积极方面去理解和把握。要做到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态度积极,行动迅速,措施有力。整改工作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切实做到依法整改、认真整改。务求通过整改,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改进和提高。

(二)要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改进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认识本部门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在坚持依法办事、政务公开、办事效率、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有条件的要立即整改,对限于客观条件,一时无法解决的要制定整改计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对需要向上级反映,由上级决定的事项,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争取上级重视和支持。总之,对评议意见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务必使本部门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执法水平有明显提高。

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篇4

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业务,不仅是财政分配和财政监督的物质规定,而且也是分配及其监督范畴的一般物质规定,这并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意识范畴。只要有财政收支管理,就有内在财政收支业务流程并与财政管理难以明确区分的财政监督。即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及管理的基本属性,决定财政监管密不可分、融为一体。这正是现代国家监督中,财政监督区别于议会、审计等外生性监督的主要特质,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财政监督机制体系健全、层次完备、结构多样的基本原因。

(一)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制度构架

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在代议制政体下具体表现为并列于议会监督、司法监督和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具有地位高、深入业务、派驻或派出制体系完善的制度构架及特征。

1、财政监督是并列于议会、司法、审计等监督的重要国家行政监督。这一制度构架表明,财政监督以突出的内在性专业监管优势,区别于议会、司法和审计等监督,并能支持、辅助议会、司法和审计及其他国家监督,是不可替代的相对独立特殊的国家经济监督。如荷兰(财政部财政监督司)、巴西(联邦监控总局)等财政监督与议会监督相结合;比利时、西班牙(国家行政预算监督总署)、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匈牙利(财政监督司、国家资金与资本市场监管局、税务和财政监管局)、希腊(行政和财政审计总局)等财政监督与审计监督一样,都各自向部门、地方派驻人员,财政监督与国家审计监督并列执行。法国财政监督具有国家监察署、财政监督总署、财政监察专员等多元化系统构架,财政日常业务监督与议会预算审查监督、审计法院事后监督并列。个人以为,法国财政监督体制及其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基本可视为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制度顶层设计的代表。如下图

2、财政监督实行相对独立和高于同级部门级别的专管监督和报告制。财政监督内在并高于财政分配,是监督与分配的具体定位和“居上察看”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合理、有效的财政分配,就必须有高一级别的财政监督。因此,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实行财政专管监督和相应的报告制度。具体如:美国联邦财政部设由总统任命的财政总监,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监督财政政策执行和检查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总统任命派驻联邦用款部门财政总监,对总统和财政部负责部门支出签字及支付拨款。法国在财政经济部设立直属财政部长管理的财政监察总署(设立于1816年),被称为财政部长“别动队”,根据财政部长命令以不事先通知方式,实行对内、对外检查,检查结果直接报财政部长。同时,国家监察员可以向企业主管部门部长提出发现问题及建议,并写出报告直接或通过部长办公室、国库司向财政部长报告。巴西联邦监控总局(1994年从国库总局分出)负责监督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汇总、审核编制联邦部门支出预算执行报告,经财政部长提交总统,再由总统提交议会。西班牙财政监督结果,一是否定被检查部门的预算;二是检查结果报财政监督总署裁定,总署通常同意财政监督员的检查结果,如否定检查报告,需通过经济财政大臣提交部际委员会(有关经济部长组成的政府最高组织)裁决。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的专项检查报告,交总署协调办公室审核定案,然后检查结论告知被检单位和有关部门,重大问题则移交审计法院审理。荷兰财政监督司监督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及内部财务制度合理性,评价财务状况,为制定和修订制度提供参考。捷克财政监督检查结果一般不公开,但要报送被检查行政区首长,要求地方政府整改。

3、财政监督普遍实行派驻派出制。分级财政体制下,各级地方通常都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各国大多对地方的中央财政分配,实行跟随性派驻派出财政监督。派驻派出制和专管制都是垂直性财政监督,不同的是专管制是将监督升级为上级专管或专员,而派驻派出制则是向下级政府或单位派驻派出机构或人员。具体如:法国财政监察员制度为1922年议会议案确立,由预算司管理并派驻财政监察专员至中央各部,被誉为“财政部在部门的眼睛”。1970年后财政监察员制度推广到地方,实行22个大区财政监察专员派驻制,以监管中央在地方的公共支出。国家监察署(经济财政监察总署)拥有被派驻国家控股50%以上国有企业的50多名国家监察员。德国财政监督是财政部派驻各州的高级财政管理署,主要负责联邦、州财政政策贯彻执行和组织协调财政预算执行。比利时财政部通过向部门派驻财政监督员和支出控制员来监控预算,财政监督员派驻三大区和联邦政府重要部门,支出控制员派驻联邦政府重要部门。

西班牙国家行政预算监督总署约3000人,1500人为派驻各地方、16个经济主管部门和30个国有大型企业(公司)的财政监督员,并加派公共工程部负责全国工程开支项目,派驻人员最多的部门约300人,少的如卫生部约20人,30家国有大企业派驻监督员约500人。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在中央部门、大区、省、市,有国家拨款的医院、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非经济机构和国家控股超过50%的企业,派设直属机构或派驻监督代表,其中20个部委派驻监督代表800人。派驻机构和人员主要负责监督中央拨款执行情况,审核批准开支及执行,监督检查中央拨款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希腊财政部在各部门、公共机构和大区地方政府派驻公共财政审计机构,全国共派驻约850人,负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审核上报。巴西联邦监控总局人员1800人,派驻联邦部门700人,州600人,总局本部500人。并在部门、州设立由财政部长任命并垂直领导的分局。

(二)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管一体化体制及实践

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通常都有相对独立的监管业务范围,监督“居上察看”和监管一体化本质属性及实践,充分完备地体现于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制度建设中。具体如:

1、明确监督对象和监督方式。从业务及制度上明确界定财政监管对象,不同监管对象采用不同监管方式,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常做法。如:法国对部门、大区、国家持股大于50%企业、费税征收行业及机构、工商性公共事业单位、政府批准的全国性社保机构、受国家资助的全资私有企业、法定接受国家监察的机构控股子公司等实行派驻监督。比利时对大区和重要部门派驻财政监督员,重要部门派驻支出控制员。巴西联邦监控总局直接监督使用联邦预算资金的4300多个单位。匈牙利财政监督司负责监督政府支出数额较大的13个中央部门及下属单位的预算执行。市场经济国家派驻监督所产生的直接和就地监督效果,使中央财政的监控功能延伸到主要用款单位。

2、直接监管财政资金业务全流程。即直接参与被监督对象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及相关监管审检业务工作,具体如:(1)直接参与部门、机构、地方的预算编审与上报业务。财政监督直接参与部门、机构、地方预算编审的国家,如法国、比利时、希腊等。法国财政监察员要与派驻部门、大区讨论制定分预算;比利时财政监督员监督与预算有关事项,包括初审预算,研究草案,以及评估预算支出等;希腊财政部派驻各部门、公共机构和地方大区的公共财政审计机构,负责按财政部指令初审并协助部门、大区和州的预算编制与上报。(2)直接参与财政收支执行事中监管。财政监督直接参与部门、地方和机构预算执行监管,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具体如:法国财政监督贯穿财政资金业务全过程,具有监督层次多、监管同步和监督执法严格等特征;如财政监察员事前核准支出承诺、结算、支付指令,代表财政部就地监督各部长、大区首脑使用财政拨付的人员工资和机构运转经费,签字受理各项支出;按月接受部门、大区预算执行报告;监督检查各部长、大区首脑每笔开支决策是否有法律依据,支出是否列入预算,决策程序是否合规等,如发现问题有权拒绝签字或冻结预算。国家监察署监督国有领域的经济财政和公共管理咨询等,从财政角度监控企业日常决策,并直接对财政部长负责。德国高级财政管理署下设财税局,具体负责税收征收、财政拨款支付,监督财政资金的收入及使用,并承担公共资产管理。比利时的财政支出控制员主要监督部门日常支出及会计核算等。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派驻机构和人员,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监督中央拨款执行,具体如审核批准开支及执行,监督检查中央拨款使用是否合规等。荷兰财政监督司负责监督检查部门财政政策实施和预算资金使用,通过与部门组成正式或非正式、临时或长期的监督委员会,监督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及内部财务制度合理性。希腊财政部派驻公共财政审计机构,负责审核部门、大区和州日常财务收支和预算资金拨付。巴西联邦监控总局主要监督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监督地方政府获取、使用联邦预算或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与联邦政府签订的合同及执行等。利用网络跟踪监督计划预算部的预算安排、税务总局税收征管、国库总局拨付资金等;利用网络实地检查或调查取证,监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资金增减变动和实际使用联邦预算资金情况。匈牙利财政监督司负责监督政府支出数额较大的中央部门及下属单位预算执行,宏观监管财务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执行,侧重检查机构运行是否正常,大额资金使用是否经济有效。巴西联邦监控总局监控联邦部门会计工作并由派驻人员直接制作部门会计报表。(3)直接参与财政收支执行事后监督检查。财政监督直接参与部门、地方和机构预算执行事后审查监督,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具体如:法国财政监察总署负责监督检查包括公共会计、国家预算支出决策者、所有使用公共资金的各种机构的公共开支,设财政总监和财政监督员对内检查财政部长领导的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及国库司、预算司等,有关账目、执法质量、工作效率和人员廉洁等;对外根据财政部长决定,除检查部门财政收支外,还专项检查或调查涉及威胁国家财政收支的活动及其他事项。近年财政监察总署已延伸检查对外援助和资本输出效益等国外业务。德国高级财政管理署及下属各财税局负责监督财政收入及时性,支出合规性、安全性、有效性,并考核财政内各职能部门工作业绩。

西班牙国家行政预算监督总署,日常监督主要是监督会计、年度账目及其他财政状况的合规性、真实性;完成情况监督是核查经营管理执行和程序的合规性。专项监督包括经济效率监督、计划监督和制度程序监督,目的是独立评估计划、活动或公共职能执行,评估经济效率水平和可利用资源使用程度。希腊财政部派驻公共财政审计机构,负责审查审计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及付款计划等的合规性、合法性和程序性。巴西联邦监控总局主要通过汇总、审核编制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报告,监督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捷克财政部内设部长分管的行政区域监督司,专门负责审计监督地方政府使用的中央资金,州和其他行政区定期向财政部报送有关会计报表,财政部定期审计检查州和其他行政区的中央财政资金使用。

二、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实践

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是我党在战争时期就确立并始终坚持的。建国后国家经济管理受意识形态影响,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虽几经曲折,但仍保持正确方向逐步发展。

(一)战争时期,军政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

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制度建设,源于革命战争时的财政经济管理工作。自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起,就有“打土豪筹款子”和各种军队支出的财政收支日常分配及监管业务,当时财政监督是完全内在财政分配的。1、战争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实践。1931年11月《地方苏维埃政府暂行组织条例》规定建立财政审计制度,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财政监督,地方各级政府和红军中也设政府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和稽查员,专门负责审核各单位预决算和签发拨款通知书,检查各单位账目及收支等。这一制度表明,组织上独立的审计监督是非内在财政分配的“居上察看”,但业务上却内在财政分配且监管一体。1932年8月《财政部暂行组织纲要》规定,财政人民委员部下暂设审计处,各省财政设审计科,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确立。1933年9月实行独立审计制,撤销财政审计处,成立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的独立于财政的审计委员会,财政监督再次转为审计监督。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从边区政府到各根据地(或县)都先后设立健全审计及财政监督制度,出现政府审计监督再次转为财政监督。如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置直属审计处。1939年12月边区成立财政部,下设审计处,撤销边区政府直属审计处。1942年后边区政府审计由边区财政厅主管,政府审计监督再次转为财政监督。1946年边区政府颁布《建立县财政自治大纲》,规定实施统一审计制度,县财政最高监督机关是政府委员会,日常财政监督则由县财政科负责。2、战争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评述。战争时期,我军政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至少揭示以下特征:第一,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具有客观性。即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及其簿记活动,如自井冈山根据地起就有严格财政纪律,对打土豪筹集款和缴获物要交上报备案并实行专人管理、登记造册,以满足政权建设和军事行动的支出需求。正是这种与收支一致的簿记业务,保障了根据地建设时期的军政收支监管。第二,财政监督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组织上财政监督要相对独立于财政分配,实现“居上察看”。第三,财政监督既内在又相对独立于财政分配,是财政监督不能回避的矛盾。“内在财政分配”是监督执行的必然,“相对独立财政分配”是“居上察看”监督的必然。这也是从苏区到边区十多年间,财政监督组织上在财政审计和政府审计间不断转变的缘由,而1946年边区县财政自治,财政负责日常业务监督、政府负责财政监督,则是一种分类处理。

(二)建设时期,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

建国后,尽管财政监督存废受意识形态影响几经周折,但财政监督仍凭借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和监管一体的本质属性,以根植于业务为基础,顽强艰难地向前发展。使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得以巩固,财政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得以强化。概括大致如下:1、建国初,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1950年11月政务院颁布《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设置财政检查机构办法》,规定财政部设财政检查司,大行政区设检查处,省市财政厅、局设检查处(科),专署及省直辖市财政局设检查科或股,县财政局设检查员。应当说,这既是战争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制度的保持,也是建设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制度的开始。2、“”后,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时期,财政监督被视为阻碍经济发展。1958年11月财政部结合精简机构,报请中央同意后撤销财政监察司,全国各地财政监察机构随之陆续撤销。1962年4月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财政管理的决定》,要求各级财政切实担负起经济监督职责,加强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等,据此一些地区开始陆续恢复财政监察机构。1964年1月财政部制发《关于大力开展1964年财政监察工作的通知》,3月《中央国营企业财政驻厂员工作施行办法(草案)》,实施央企财政驻厂员制度。可见,“”后不仅恢复原有财政监察制度,而且还创新性地推出央企驻厂员监督。不仅巩固了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而且拓展了财政监管一体化业务范围,创新了财政监管一体化制度。3、“”后,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1978年财政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再次恢复建立财政监察司,各地也陆续开始恢复建立财政监察机构。1981年国务院授权财政部筹建审计机构,因部内机构职责重叠,1982年财政部撤销财政监察司,监督职能交审计机构筹备组。1983年成立国家审计署,财政监察机构及业务全移交各级审计。1984年冀、闽等地逐渐恢复建立财政监察机构,1986年9月财政部再次恢复设立财政监察司,1988年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设置财政监察司。显然,1980年代初审计监督替代财政监督,表明对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财政分配需要内在监督,财政监管一体等认识仍不到位。而1984年地方因工作需要恢复财政监督,则再次表明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及监管一体化,的确是人的意志不能改变的客观现实。4、市场经济建设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我国制度改革明确进入市场经济建设时期。1994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批准由财政监察司、央企驻厂员管理处和税收、财务、物价大检办合并成立财政监督司。此次调整通过扩大财政监督业务范围和派驻监督、年度性财政经济检查转为日常财政监督,为我国市场经济下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1995年为加强地方的中央财政收支日常监督,财政部在除外的30个省区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分设垂直领导的财政监察专员办,全国编制3000人,初步构建我国市场经济和分级财政下的财政监督派驻制度的主框架。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压缩削减财政监察专员办机构建制职能,全国编制减为1000人;除加强中央财政收支事前、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稽核日常监督外,央企监督交由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和社会审计承担和具体审批事务减少。此次调整与明确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以来流行的“议会、立法监督”、“财政监督是自己监督自己”等观点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财政监督必要性的质疑。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各级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在实际工作中仍逐渐加强。财政监督秉承强化财政管理、服务财政改革的大局,逐渐形成专项监督与派驻监督、日常监督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监管一体工作制度。特别是2000年以来,财政监督紧紧围绕财政业务过程,全面监督收支、金融、会计等环节,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有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特点的财政监督机制。具体包括:第一,中央财政监督增加管理业务服务财政改革。如2001年起服务国库单一账户改革,专员办开始审核各地粮库建设资金、车辆购置税专项资金及部分中央直接支付资金等;清理各地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2004年实行年检制;服务部门预算改革,参与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海关等部门预决算编审;强化金融监管,实现金融机构资产监管和财务监管并重等。第二,财政监管一体化趋于完善。如实行多种“三位一体”监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三位一体”,资金审核、调查、跟踪管理监督“三位一体”,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合规性监督“三位一体”等;重点全面监控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实行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第三,地方财政派驻监督建立健全。如1997年山西省改财政驻厂员制为财政监察员制,设立财政监察组14个,编制100人,2000年湖北省财政驻部分市州“财政监督办事组”(1997年成立)改为“财政监督办事处”,机构增加到12个,编制65人;1999年陕西探索财政监督新方式,陆续向贫困县派驻58名财政督查员,以工资发放为切入点,逐步开展财政支出监督;2003年山东省改各市财政驻厂员机构为财政派驻各市财政检查办事处,编制100人;2005年河北正式启动财政监察委派制度试点,成立财政监察组负责教育、交通、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监督,2006年颁布《河北省财政监督规定》,财政监察委派制度列入政府规章;2009年河南省财政向地市设立6个派出机构,监督检查机构人员占比1/3。财政监管一体化业务制度的建立,在巩固财政监督的内在地位,促进财政改革、落实财政政策、维护财税法规、规范财经秩序、查处违法违纪、保障财政运行和国家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财政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服务保障。正如一地方财政领导所言“财政部门作为一个分配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就是‘分配和监督’,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监督工作撑起财政部门工作的‘半壁河山’”(李志友,2003)。

三、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下的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与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存在较大差距。根据财政监督内在地位及监管一体化本质属性,在我国现有财政监督制度及实践基础上,参照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做法,提出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建议如下:

(一)坚持“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坚持“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财政监督存在的必要性及价值决定的。财政监督完善强化财政分配及管理、甚至财政改革的服务和作用,具体体现为财政监督内在于财政分配的地位和与财政管理一体化的业务方式。强化财政监督内在地位、完善财政监管一体化业务制度,紧扣财政监督服务财政管理与当前财政改革的中心,才能强化财政监督职能,提升财政监督服务质量,展示财政监督存在的必要性及价值。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监督制度设计上明确“紧紧围绕促进财政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财办监【2008】15号))的指导思想,探索建立主动参与财政改革管理的工作方式。如1960年代的驻厂员派驻监督,1995年的专员办派驻监督,2000年后参与国库单一账户、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金融管理,以及“营改增”等,都充分体现了财政监督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展开工作的基本方针。

(二)明确“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的基本方法

监督融入管理,并通过管理发挥作用是监督的基本属性。财政监督的基本特征是内在并融入财政管理,财政监督只有与财政管理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发挥职能作用。近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令第69号<2012>)等制度明确规定,财政监督观念要由检查型转向管理型,监督内容要由注重收入查补转向收支管理并重,监督方式由事后检查转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查处全程监督,监督目的由查处纠错转向内控、预防机制监督,安全、合规性监督转向绩效监督等。从监督对象(财政管理对象和本部门财务收支)、监督工作原则(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覆盖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监督方式(监控、督促、调查、核查、检查、审查、评价)等方面,突出强调财政监督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的基本工作方法。实际工作中,财政监督坚持体现财政管理特色,选择紧密联系财政改革、财政管理相对薄弱、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展开监督,如积极参与“三公支出”监控、财政闲置资金优化利用、财政内部监管等,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三)探索建立财政监管一体化工作制度

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篇5

(一)明确重点项目。年,各行政执法机关要结合区委、区政府近期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择取自身职责范围内通过单一执法效果不明显,需要通过联动执法方式完成的若干重点执法项目,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力争在最快的时间内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在总结去年执法联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各行政执法机关报送的执法联动项目应主要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矛盾问题;二是影响我区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难点问题;三是执法机关已经开展过专业执法,但取得效果仍不明显的事项;四是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的需要由多个执法机关集中联合开展专项整治的事项。此外,对于共同处置突发事件等涉及行政执法联动的其他事项由各行政执法机关按照《意见》规定进行处理。

(二)落实工作要求。执法联动是对行政执法机关专业执法的补充与强化,为此,一方面,各行政执法机关在思想上要正确把握行政执法联动效能发挥与资源整合、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与“跨前一步”、行政机关日常监管与行政执法、行政执法联动的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以及行政执法的刚性执法方式与柔性执法方式等“五个关系”,牢固树立“优先专业执法、加强执法联动”的理念,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各行政执法机关在举措上要不断完善专业执法各项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快速、高效执法,时时体现“联”、处处运用“联”,实现全面、有效执法,确保社会管理问题“发现得早、落实得了、处理得好”。

(三)形成工作合力。各行政执法机关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务实的作风,落实工作责任,有效攻坚克难,确保如期完成任务;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重大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下好“一盘棋”;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既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更要加强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牵头作用,按照“职能最相近、处理最有利”的原则,及时确定主要执法部门和配合执法部门,在第一时间制定周密、有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规则及方案,及时组织实施执法联动,破解相关执法难题。

理顺工作机制,保障执法联动工作顺利开展

(一)明确职责分工。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明确各自在行政执法联动工作中的职责,对涉及的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将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与行政执法联动工作的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到相关内设机构、科室和责任人,做到明确分工到边;各行政执法机关要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不同执法职权的法定义务和履职要求,按照“有权必有责”的原则,依法确定不同执法机构、不同执法岗位,以及包括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在内的所有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和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形式,做到明确责任到底,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二)梳理事项依据。各行政执法机关要高度重视行政执法事项和行政执法依据梳理这项基础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人员。一是要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情况及时梳理、调整行政执法事项和行政执法依据,明确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二是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去年初步梳理的基础上,根据行政执法的动态发展和工作实践,进一步梳理相关部门在行政执法联动工作中的职责、工作内容、适用依据等;三是把梳理出来的具体执法职能、具体执法事项,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岗位,明确相关执法人员的职责和责任,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

(三)细化执法流程。各行政执法机关要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执法,通过加强程序制度建设,对日常执法工作中的基本程序、标准、要求进行具体细化,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保障程序公正。在行政执法联动工作中,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和践行《意见》规定的程序,并根据工作实践的动态发展,不断予以规范和细化。对于需要各方配合的执法事项,主要执法机关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善于借力各方执法资源,充分发挥行政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有关问题发现、研判、处置的功能。对于专业执法无法解决、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的执法事项,相关执法机关要根据法律原则,探索建立健全符合工作实际的执法程序和流程,实现行政执法联动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实效化。

固化经验方法,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联动水平

(一)总结实践经验。去年,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别墅整治、北京西路1400弄内设摊位整治和静江建材市场整治等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行政执法联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为此,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去年执法联动实践案例中的具体方法、成功经验、得到的启示、提升的理念等进行总结,通过分析案例解剖“麻雀”,进一步巩固前期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同时,今年的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也要突出对各部门落实执法联动机制的检查,对全区行政执法联动工作的运行机制、制度方法、组织协调、资源整合、督办考核等作出评估,总结好的实践做法和经验,对存在不足的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二)开展教育培训。在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的基础上,区府法制办要结合新上岗执法人员基础法律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培训,进一步加深执法人员对执法联动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实务的理解和把握,提升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使执法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落实和运用行政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同时,要结合执法联动工作实践开展案例培训,以案例教育促行政执法,以个案解析促整体把握,从而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破解执法难题、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使执法联动工作进一步规范、高效。

(三)固化有效做法。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行政执法机关要注重对行政执法联动工作实践的调查研究和成功经验的总结积累,第一时间报送有关行政执法联动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信息,对好的实践经验和做法要适时进行推广,将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及时总结提升为常态化长效机制,不断健全行政执法联动工作的各项相关制度,特别要重视对行政执法联动工作程序、流程等的优化和完善,进一步巩固提高行政执法联动工作的成效,保障行政执法联动工作合法、规范、有效,从而推动我区行政执法联动工作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步。

具体安排和要求

(一)关于学习讨论

1、组织学习讨论。各行政执法机关在本机关内组织开展本部门的集中学习及自学

2、开展特色活动。各行政执法机关开展征文、案例评选、意见征询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各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各自领域内相关部门的征文、案例先进行自评,再开展互评,并将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及案例材料报送区府法制办,由区府法制办进行汇编(时间:年5月底前,责任部门: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府法制办、各行政执法机关)。

3、“大学讨论”。在各行政执法机关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的基础上,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府法制办联合组织开展有关行政执法联动的“大学讨论”活动(时间:年6月底前,责任部门: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府法制办)。

4、举办主题研讨。各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组织一次“主题研讨”活动,邀请区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法律专家、学者等共同参加(时间:年7月底前,责任部门:各领导小组办公室)。

5、报送总结材料。各行政执法机关、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自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及主题研讨活动的总结材料报送区府法制办,由区府法制办进行汇总

6、报送工作项目。各行政执法机关须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1项以上的执法联动工作项目(原则上应区别于去年已上报的项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时间:年3月底前,责任部门: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行政执法机关)。

7、确定执法项目。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相关执法机关所报送的工作项目的基础上分别择取3项以上的重点执法工作项目,报区府法制办,由区府法制办进行汇总(时间:年3月底前,责任部门: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府法制办)。

8、实施执法联动。各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意见》规定的工作流程确定今年需要实施的工作项目,并牵头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联动工作(时间:年12月底前,责任部门:各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执法机关)。

(三)关于机制保障

9、明确职责分工。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今年确定的重点执法项目,制订执法联动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相关执法机关及其在行政执法联动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任务、时间节点及要求,报区府法制办,由区府法制办进行汇总。

10、报送梳理情况。各行政执法机关对本部门的行政执法事项、执法依据进行梳理,并根据有关要求报区府法制办;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相关重点领域内的执法事项、依据进一步细化、完善,并将梳理结果报区府法制办,由区府法制办进行汇编。

11、报送工作流程。各行政执法机关对本部门行政执法事项的流程进行细化;各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各行政执法机关细化流程的基础上,对各自领域内实施行政执法联动工作的流程予以完善,制订相关流程图后报区府法制办,由区府法制办进行汇编。

(四)关于培训、检查与总结

12、新上岗人员培训。区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对各行政执法机关新上岗人员的基础法律知识培训工作,重点加强《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时间:年3月底前,责任部门:区府法制办、各行政执法机关)。

13、专题教育培训。区府法制办会同区人保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全区范围内行政执法人员专题教育培训,重点加强执法理念、实务操作、案例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时间:年6月底前,责任部门:区府法制办、区人保局、各行政执法机关)。

14、行政执法检查。各行政执法机关按照要求对自身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同时,由区府法制办会同区监察局组织实施对相关部门开展重点执法检查,并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政风行风监督员共同参与检查工作。

15、收集优秀案例。各领导小组办公室至少选择1至2个典型案例,并完成1至2篇案例分析,报送区府法制办,由区府法制办对报送的优秀案例进行汇编

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篇6

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区域差异;资金使用

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业所承受的风险,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对农业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我国自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各地方政府提供的地区间财政支出和服务呈现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各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差距也以较快的速度拉开,这种差距不仅反映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与力度上,也反映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与效率上。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全国整体或某省财政支农状况进行分析,鲜有文献从地方财政的角度对我国区域财政支农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拟对分税制改革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差异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区域差异的形成进行解释,以寻求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协调增长的财政支农政策路径选择。

一、地方财政支农规模区域差异

财政支农支出也即财政农业支出,从统计口径上讲,财政农业支出通常有大、中、小口径之分。小口径仅仅限于财政用于纯农业方面的支出,具体包括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这也是各级财政落实《农业法》的口径。在小口径的基础上加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农村救济费,就构成了中口径计算的农业财政支出。大口径的财政农业支出即当前的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支出范围,包括了农村教育卫生支出、农村基层政权的转移支付等。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故选择小口径范围进行分析。本文采用地方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净额及其增长速度来对比分析区域财政支农规模。

(一)各地农业支出总额与增长速度比较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无论是财政支农总额,还是按乡村人口平均的人均财政支农总额都呈现增长态势,财政支农总额从1995年到2006年分别增长了4.9倍、5.24倍与5.30倍。从区域差异来看,财政支农总额呈东、西、中递减。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也呈类似分布,东部地区人均财政支农支出稳步增长,只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于2002年开始超过东部地区,但表现出不稳定性。中部地区无论从总额还是人均总额来看,都要低于东部与西部地区,中部农业经济塌陷的财政原因由此可见一斑。从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最为稳定,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2003-2005年间,2003年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负增长,2004年财政支出巨幅增长,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66.76%和95.05%,但2005年又大幅回落,西部地区甚至负增长。这说明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缺乏计划性和长期规划,随意性强,没有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

(二)各地农业支出净额与增长速度的比较

支出净额是指财政农业支出总额与财政从农业得到的收入(主要指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之间的差额,由于它考虑了政府对农业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农业的实际支持程度。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以后,财政支农净额与人均净额都高速增长,二者皆于2000年超过并大幅拉大了与东中部尤其是东部的差距。中部地区财政支农净额与人均净额也于2002年超过并拉开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究其原因,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净额的增长除了因受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影响增加了财政支农总量外,更主要是受国家农业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与东部地区农业各税依然较稳定增长相反,中西部地区农业各税从1998年就开始出现负增长。其中2003年比较特殊,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总额下降的同时农业各税反而大幅增加,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总额分别下降了4.56%、9.06%,但农业各税收入却在2002年飙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增长了10.67%、14.84%,这必然导致2003年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净额较大幅度的减少。这表明区域财政支农支出净额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要远远大于总额的波动幅度。这是由于它不但受支出总额的影响,也受农业税收的影响。这种对农业支出的大幅起落,肯定是不利于

农业稳定发展的。

(三)财政支农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比较

我国《农业法》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这里将我国区域财政农业支出总额的环比增长速度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以反映区域财政农业支出政策的倾斜程度和法律保障程度。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各期的数据进行计算,从1996年至2006年11年间,东中西部地区仅分别有3年、5年和4年的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增长速度超过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稳定增长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农业法》中有关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条款实施并不到位,而且这种情况在东部经济发展地区更为严重。从年均增长速度来看,中西部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导向下财政支农状况有很大改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讲,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总额低下的原因之一在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二、地方财政支农力度区域差异

尽管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绝对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财政支农总额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却呈下降走势。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和净额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东部地区要高。但评价地方财政支农力度是否合适还应该综合考虑农业在当地经济中所占比重。本文采用财政农业支出占农业gdp的比重,以及财政农业支出份额与农业gdp份额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力度。

(一)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占农业gdp的比重

由图1可见,与财政支农支出总额占财政支出总额比重的下降走势相反,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总额占农业gdp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但这一时期财政农业支出占农业gdp比重的上升并不全是由于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增加的结果,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业gdp增长缓慢导致的。其中在1997年至2003年间,除西部地区2003年农业gdp环比增长速度达到10.55%外,东中西部地区基本上都低于5.5%,尤其是中西部地区1999年农业gdp分别比上年下降了4.38%和2.01%,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从区域比较来看,西部地区为一比重最高,而中部地区这一比重最低,这说明中部地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二)财政农业支出份额与农业gdp份额的比值

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份额与全部gdp中农业份额的比值高低,反映了财政支农份额变化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相对重要性变化之间的关系。由图2可知,尽管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下降,但由于gdp中农业份额也呈波动性下降走势,两者的比值并没有下降,反而呈波动性上升。由此说明,我国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程度并没有出现实质性下降。从区域比较来看,东部地区这一指标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比值最高且呈稳步提高的趋势,这也反映东部地区财政支农总额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所以较低,原因之一在于农业gdp所占份额较低。 三、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区域差异

财政农业支出的项目结构直接决定了支出资金对农业领域中不同公共需求的满足程度。如前所述,本文采用小统计口径分析地方财政支农支出。《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后对各地区财政支农支出的项目进行了调整,之前分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2003年后调整为农业支出、林业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统计项目不一样了,但加总的总额是一致的。东中西部地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占财政农业支出总额的比重都偏高,2002年以前东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最高曾分别达到47%、68%与72%,其中中西部地区要高于东部地区。在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中,绝大多数属于非生产性支出,其中由于机构膨胀、行政经费支出刚性等原因,用于农业事业单位人员机构经费比重大,且增长速度很快,而农业发展以及为农业事业发展提供保护和服务的农业专项经费支出比重较小,且增长速度缓慢。因此,事业费支出比重偏高必然削弱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需要说明的是,2003年以后因为《中国统计年鉴》对各地区财政支农支出的统计项目进行了调整、以及县乡精减机构和人员,这一比例在三大区域都大幅下降,西部、中部地区的下降幅度要超过东部地区,这表明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有所优化。

四、地方财政支农资金效

率区域差异

在我国现阶段鉴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财政支农支出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度地提高,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就更为重要。下面用地方财政农业支出与其所获得的经济成果之比来比较分析我国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区域使用效率。

(一)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区域产出效率分析

从理论上讲,农业产出增长是各种投入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无法分清不同渠道资金投入作用的大小。因此,分析时只考虑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的作用。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效率是指每一元财政农业支出所对应的农业增加值的数额。东中西部地区农业增加值与财政农业支出资金总额的比值不断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后,大幅度增加了水利方面等的农业基本建设支出,而这方面的支出金额较大、周期较长,主要具有长期的生态环境效益,对产出的影响时滞较长,短期内经济效益难以显现,导致对农业增加值的贡献较小。从区域对比来看,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资金的产出效率最低,中部地区最高,因此,在加大西部财政支农力度的同时要重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区域产出弹性分析

财政支农资金的产出弹性是指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增长1%,所引起的农业gdp增长的百分比。一般用产出弹性系数来表示产出弹性大小,产出弹性系数是农业gdp增长速度与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增长速度之比。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产出弹性系数越大,表明财政农业支出增长带来的农业gdp增长速度越快,财政支农支出效益就越好;相反就越差。尽管现实生活中资金投入是农业gdp增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财政农业支出也仅仅是农业发展资本来源的一部分,换言之,农业gdp增长不完全是财政农业支出增长引起的,不可以用短期内产出弹性系数的变化直接说明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gdp的影响。但是通过观察产出弹性系数连续多年的变化,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干扰,较为客观地反映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益状况。

计算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gdp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财政农业支出总额的增长速度,二者的比值除个别年份外均小于1,表明财政对农业投入增加一元钱,却不能获得高于一元的增加值回报,财政农业支出的经济效率不高。区域对比表明东部地区这一状况要略好于中西部地区。从波动幅度而言,中西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的波动幅度较东部地区要大,尤其是中部地区,波动幅度最大。中部地区1999年因农业gdp负增长而使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达到最低比值-5.48,2005年则因财政支农总额增幅减缓,以及农业gdp因国家对粮食实施补贴刺激了粮食生产导致农业gdp增幅较大而使这一比值达到最大值1.84。这种不稳定也说明了农业gdp的增幅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五、结论性评价

本文在大量查阅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区域财政支农支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

其一,从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来说,东部地区财政支农总额与人均总额都是最高的,但因农业各税收入也高,所以财政支农支出净额相较中西部地区反而要低,而且在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后比较差距更大;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总额与财政收入总额增长速度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执行《农业法》的效果均不理想,其中尤以东部地区为甚。

其二,就财政农业支出力度而言,尽管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总额与净额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东部地区要高,但因为农业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考虑农业在区域经济中的相对地位,中西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反而较东部地区要低。

其三,财政农业支出项目结构不尽合理。这主要表现在各项事业费支出所占的比重偏高。根据李焕彰,钱忠好(2004)两位学者对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的计量分析结果,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项目中事业费的边际产出效应最差。事业费过高必然削弱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为此,要控制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的增长速度,尤其是严格控制人员机构经费的增长速度。

其四,财政农业支出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的产出效率呈中东西递减分布,三大地区均不断下降,产出弹性系数普遍不高且波动幅度较大,相较而言,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最低。为此,在增加财政支农投入的同时应加强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尤其是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资

金的管理,建立并严格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与考核制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朗.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6(4):111-117.

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篇7

一、总体情况

2019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民政工作职能,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政务公开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政工作的开展。

(一)主动公开情况

对机构改革后我局工作职能、办公地点等及时在市政府网站进行公示;按期对城乡社会救助人员、社会组织年检等民政业务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2019年度共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4件,均按时进行答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满意率100%。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

我局2019年度未收到申请公开事项。

(三)政府信息管理

及时在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管理平台进行公示我局权责事

项。同时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共梳理上报“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16项,并全部进驻我市政务服务大厅。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信息内容

本年新

制作数量

本年新

公开数量

对外公开总数量

规章

规范性文件

4

第二十条第(五)项

信息内容

上一年项目数量

本年增/减

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许可

14

增加7

21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第二十条第(六)项

信息内容

上一年项目数量

本年增/减

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

第二十条第(八)项

信息内容

上一年项目数量

本年增/减

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二十条第(九)项

信息内容

采购项目数量

采购总金额

政府集中采购

2

34.33万元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申请人情况

自然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

总计

商业企业

科研机构

社会公益组织

法律服务机构

其他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一)予以公开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三)不予公开

(四)无法提供

(五)不予处理

(六)其他处理

(七)总计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复议后起诉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19年度,我局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民政干部职工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对政务公开相关条例和细则掌握还不够扎实;三是政务公开渠道还不够广。

下一步,我局将通过以下方式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开展:一是加强学习,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市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二是加强学习交流,多学习政务公开先进部门工作经验,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和效率,提高群众对民政工作满意度。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篇8

一、调查研究工作的对象与范围

本次调查研究工作的对象是我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项目的三个城市:浙穿l几省金华市、礼西省九江市、陕西省宝鸡市。1988年,中国卫生部门第三个项目“区域卫生规划”项目准备和预评估期间,我们收集整理了_卜述三个城市卫生总费用的部分数据。1990年,我们对三个城市1955年和1989年的卫生总费用又一次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上述三个城市1986~1989年4年间卫生总费用的估计值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二、调交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归纳总结为附表1~6。简要分析如下:

(一)项目地区社会经济基本形势在2956~195。年间,金华、宝鸡、九江三个城市的经济状况不佳。按当年价格什算,三城市Gnp的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20.21%、117.70%、111.13%。如果消除物价变化因素的影响,按可比价格计算,上述三城市Gnp的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02.21%、101。26%和95.55%。九江市显示负增长。另外二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与人口发展速度持平。经济状况对财政状况的影响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除金华市略有上升之外,其余二个城市均呈现负增长,分别为102.17%、97.62%、97.73%。三个城市的经济与财政形势对卫生筹资与支出会有重大影响(见附表6)。

(二)卫生总费用按可比价格计算,金华、宝鸡、九江三城市卫生总费用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2.13%、105.38%、94.94%,金华市发展速度过快、九江市卫生总费用呈现负增长(见附表1)。三个城市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人均卫生费用,金华市发展最快,1989年为27.36元,三年间翻了一番,己高达53.10元,与国民经济状况比较,呈现超前趋势。其次为宝鸡市,从27.36元_七升为53.48元,增长速度略快于经济增长,但九江市仅从1986年的25.27元上升为1989年的32.86元,扣除物价因素,呈现下降趋势。目前,金华与宝鸡人均卫生费用水平持平,九江市人均卫生费用比上述两个城市低1/3。从附表1可见,金华与宝鸡两市卫生总费用占onp的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接近Gnp的4%,九江市则略有下降,但总的水平也已经接近Gnp的4%。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卫生总费用占Gnp的比重接近4%,说明我国政府、企业与人民对卫生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人均50元按照现行兑换率,只及10美元,九江市只及6美元,而美国人均卫生费用已经超过1000美元。相比之下,我国使用这么少的卫生费用使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达到目前这样的发展水平,应该说总体效益是不错的。

(三)卫生事业财政拨款从附表2可见,按现行价格计算,卫生事业财政拨款呈现上升趋势,但消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之后,按可比价格计算,三个城市的财政拨款均呈下降趋势。不仅绝对下降,而且相对下降。这就是说,卫生事业财政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百分比,分别从7.00%下降为4.8。%;从4.95%下降为4.26%,从6.30%下降为5.50%。伴随着财政拨款数的绝对与相对下降,财政拨款在卫生总费用当中所占比重下降,以金华市为最突出,从16.2%下降为9.4%;宝鸡其次,从14.27%下降为9.83%;九江稍好,只从20.20%下降为15.20%。

(四)卫生总费用内部构成财政拨款的比重下降,增加了谁的负担呢?从卫生总费用内部构成的变化可见(见附表8)。金华市财政拨款比重下降主要是靠企业福利来弥补,企业福利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从1986年的22。9%上升为1989年的32.3%。宝鸡市财政拨款比重的下降,主要是靠增加个人支付来弥补,财政拨款与企业福利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而唯有个人支付部分所占比重从38.0%上升为47。7%。九江市财政拨款比重变化不显著,但医疗福利部分明显收缩,个人支付部分明显扩大。

(五)居民医疗消费水平附表4反映居民医疗消费水平的变化。4年间,三城市公费医疗人均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除金华市外,呈现下降趋势,离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数据不全,也呈现下降趋势。公费医疗数据是公费医疗办公室实际支付的费用,不包括l朴享受单位自已负担的部分。.附表5进一步说明居民及医疗消费与相对负担水平,探讨居民的承受能力。从附表5可见,宝鸡市居民医疗消费的负担偏重,特别是乡村居民的负担偏重,相对来说,九江市居民的医疗消费承受能力尚有开发余地。特别是城市居民,其负担水平逐年有所下降。从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之比可见,宝鸡市国民收入几乎有1/2以上不进入居民消费,而另外两个城市,国民收入2阳以上进入个人消费。这表明宝鸡市积累率偏高,对居民消费势必产生影响。这可能与宝鸡市产业结构有关。

三、讨论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下面评价性意见,供大家讨论研究。最近国内外对我国卫生部门10年改革政策导向议论甚多,对我国10年卫生改革作消极和悲观的解释。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10年改革有值得反思之处,但总的说来,卫生改革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我们认为,卫生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是一个全世界规模的历史趋势,它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卫生发展的支持程度的提高,反映社会健康意识的提高,反映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奋斗目标中就列出要使卫生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上升到5%以上。我国目前卫生总费用占Gnp的比重只有3%~4%,距离2000年只有不到10年了,据测算,按目前我国卫生费用的增长趋势,如果不经过努力,到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很可能达不到。np的5%,最多只能略高于4%。因此,不宜侈谈医疗消费超前。目前的间题是多数人医疗消费滞后,少数人消费超前。不能用少数人的超前行为,得出普遍结论。我们认为,我国政府的基本卫生政策与卫生发展战略是既定的,并没有发生变化。最近,我国政府领导人重申,卫生事业属于社会保障系统,是公益性的社会福利事业,国家对卫生事亚的投资和经费拨款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不存在压缩卫生经费预算支出的政策导向。卫生事业预算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有所下降确实应该引起重视,但这个问题不属于根本战略间题,而是一些具体的经济与财政措施问题。据我们的看法,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1986年以后,我国财政收支的计算!J径有重大变化,过去,我们将对亏损企业的价格补贴,冲减财政收入,因此,价格补贴的增加表现为预算收入的减少。现在,我们将价格补贴作为预算支出处理,因此,价格补贴的增加表现为预算支出的增加,从而显示卫生事业预算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由于各地区价格补贴的数量与增长速度不一样,这就使前后各年的预算支出数据在口径上缺乏可比性,因而使卫生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下降含有一定的虚假性。

第二,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逐步落实到基层“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之后,各级卫生机构要逐步适应向当地政府财政部门申请经费预算,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也要适应新的形势,熟悉卫生部门实际,合理地审批卫生事业经费预算。应该说,财政体制的改革从原则上讲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于如何使财政与卫生双方适应新的体制。卫生部门要学会开发该地政府领导层、特别是财政、计划部门的领导层。由于这些同志与上级卫生部门的计划财务人员不同,他们对卫生工作的性质、任务、特点和困难,都需要逐步地增长知识、增进了解。

在改革之初发生一些不协调之处,应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可以理解。与此同时,也应该指出,由干所处地位不同,所代衷的利益不同,也会带来一些困难。卫生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属于人民根本的长远的利益。因此,不排除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从眼前利益出发,采取不恰当的短期行为,挤压卫生事业经费的间题。因此,从卫生事业经费方面适当增加上级政府的调控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近年来,卫生事业单位改善了经营管理,有些单位的经费结余逐年有所增加。这些结余,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真实的。为了发放奖金,有些单位人为地扩大结余,从而使财政部门对卫生部门的经济形势产生错觉,减少对卫生机构的正常经费补助。目前,卫生部门对此已经引起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各种必要的措施控制经费结余的不合理增长。总之,相信由于我们的工作,卫生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下降的趋势是可以改变的。卫生事业预算经费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它说明卫生事业经费预算的增长落后于卫生总支出的增长。大家知道,卫生服务有两大补偿系统,一为预算补偿,一为收费补偿。预算补偿的收缩,势必要由收费补偿的扩张来弥补。但是,如前所述,由于近几年来卫生机构结余增多,由此形成的各种基金也是一条暂时的补偿来源。因此,尽管预算补偿收缩,但收费补偿并不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多。因此,依靠历年积累的微薄的结余基金是很难长久维持这个局面的。如果预算拨款低水平的局面不及时改变,势必促使卫生机构走扩大收费补偿之路。有人担心,扩大收费补偿会使预防与医疗比例失调,会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使医疗消费超前。近4年的卫生经济运行是否能从宏观上证实这个问题呢?

第一,要纠正一种误解,认为只有政府预算拨款是用于预防保健的,而各单位的医疗福利都是用于医疗消费的。事实上,这些年米,我国采取多种形式办医的政策,鼓励企业动员自身福利基金兴办各种形式的卫生机构。因此,在企业劳保福利基金项一『,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支出,是用于企业卫生职工的工资,用于企业防保工作。其它部门卫生支出中,用于人员经费部分,分别占总支出的11.6%、15。1%和24.4%。

第二,国家不仅对防保机构提供经费,对医院与卫生院也提供经费。因此,政府预算拨款的减少,首当其冲的是医院经费的减少,相反,防保经费受的影响要小得多。

第三,我国劳务产品价格低,物质产品价格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所改善,但并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卫生事业财政拨款主要是用于弥补人员经费的,由于医用物质产品与医用劳务产品的比价,口益朝着有利于医用物质产品的方向变化,反映在费用结结构_匕自然是人员经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因而,主要是弥补人员经费而拨付的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费用的比重也会相应下降。总而言之,财政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百分比下降,与其说是反映防保与医疗的比例变化,不如说是反映卫生部门人员经费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在急剧下降,反映药品价格的上涨快于职工工资的增长,反映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费用增长快于职工工资的增一长。

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篇9

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施方案1

按照__、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贯穿全过程,坚持与司法行政工作相结合、与开展__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加强干警教育“作风建设年”相结合、与全区中心工作相结合,着力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平安稳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经区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集中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__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训词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在__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推进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四项任务”和“三个环节”,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二、时间安排

x月x月底。

三、活动内容

(一)法治服务民营企业“一一二行动”。“一”法治服务零距离,在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建立法治辅导员制度。从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选派一名政治素质高,熟悉法规政策的人员担任企业法治辅导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法律咨询和政策解释服务,收集企业的法治需求。“一”法治宣传面对面,在xx区民营经济促进中心创设法治沙龙。每月举办一期企业法治沙龙,由企业业主、相关法治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就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为企业解疑释惑。“二”纠纷排调全覆盖,实现规上工业民营企业纠纷排查全覆盖,民营企业纠纷调解中心调处纠纷全覆盖。对重点企业的纠纷每月进行一次全方面的排查、梳理汇总;对收集到的所有纠纷利用民营企业纠纷调处平台全部调解处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区委依法治区办综合秘书科、律师工作科、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普法与依法治理科

(二)人民调解提档升级“三个一行动”。“一”塑造一批示范行专调解组织。将交通、建筑、物业、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旅游、医疗等重点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纳入区社会矛盾联合调解处置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一”培育一批“金牌调解员”。鼓励优秀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乡贤评理员等创设调解品牌,以其个性化、专业化命名一批个人品牌,引导群众主动上门请求调解矛盾纠纷,极大提升调解质效。“一”组织一次调解队伍技能大培训。采取分级培训、现场观摩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区人民调解员、乡贤评理员开展一次技能大练兵;协助法院、检察院开展好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业务培训。责任领导责任科室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各司法所

(三)服务群众减证便民“两个行动”。开展证明事项承诺代办提质增效行动。凡是法无规定的一律取消,法有规定但能通过信息共享、告知承诺、部门代办等方式获取的,一律无需提交。实行告知承诺清单管理制度,凡纳入告知承诺制清单管理的证明事项,可通过告知承诺的方式免予提供,实现本行政区域内群众办事“零证明”。实施公证办理“一次都不跑”行动,即部分公证服务实现网上办理。凡涉及委托买房、交税和办理户口的事务,放弃继承声明,涉外、涉港澳公证事务可通过公证签平台线上办理,公证书邮寄送达,实现“零跑腿”。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xx公证处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主要领导统筹部署,各责任领导要亲自抓落实,牵头科室要精心组织,认真对照活动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相关科室积极配合,务求取得实效。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报道推进落实过程中的主要举措、进展和成效,充分利用xx日报、“xx司法”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及时活动相关信息。

(三)及时总结,固化成果。全局干警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做好“五进四问三知”服务走访活动;各牵头科室要认真总结,每日收集活动开展情况并将活动图片、信息及时报教育整顿办。

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方案2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根据《关于在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安排,为切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面完成2021年市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抓好自治区为民办实事工作。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分工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21〕X号)精神,落实好自治区为民办实事工程。

1.社保惠民项目。分别由市人社局、民政局、卫健委牵头负责抓好落实。

2.健康惠民项目。分别由市医保局、卫健委、发展改革委、民政局牵头负责抓好落实。

3.教育惠民项目。由市教育体育局牵头负责抓好落实。

4.水利惠民项目。由市水利局负责牵头抓好落实。

5.安居惠民项目。分别由市住建局、应急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抓好落实。

6.农补惠民项目。分别由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牵头负责抓好落实。

7.生态惠民项目。分别由市林业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牵头负责抓好落实。

8.文化惠民项目。分别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教育体育局、妇联牵头负责抓好落实。

9.扶贫惠民项目。由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牵头负责抓好落实。

10.科技惠民项目。由市住建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抓好落实。

(二)抓好市本级10件为民办实事工作。年度项目总投资规模X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X亿元,自治区财政拨款X亿元,市财政拨款X亿元,通过其他渠道解决约X亿元。

1.消防安全示范社区(村屯)建设。

目标任务:建设X个消防安全示范社区(村屯)。资金筹措:总投资XX万元,由市本级财政安排资金。牵头单位:XX市消防救援支队。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2.城区未移交道路交通工程整改(2021-2022)。

目标任务:2021-2022年实施全市未移交道路交通工程(道路标志、标线、标配、信号灯、信号机、交通监控)整改。其中,2021年计划实施二分之一的工程量。

资金筹措:总投资XXXX万元,其中,2021年计划投资XXXX万元(非税收入),由市本级财政安排资金。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X区人民政府、市工业园区管委会、XX国投集团、XX产投集团。

3.XX市XX学建设(XX市第一中学迁建项目)。

目标任务:基本完工,达到初验条件。项目总建筑面积XXXXX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综合楼,学生公寓,体育馆,学生食堂,以及给排水、供电、绿化、停车场等配套附属设施。

资金筹措:总投资XXXXX万元,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XXXXX万元,2021年计划投资XXXXX万元。资金由上级补助资金、银行贷款筹措。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XX国投集团。

4.XX市XX路(XX大道延长线-XX路西段)工程项目。

目标任务: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项目道路南起XX路西段,北至XX大道延长线。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XX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三块板形式,设计长度为XXXX米,道路红线宽度XX米。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为:XXXXX平方米,折合XXX亩。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给水工程、电力管沟工程、燃气工程、通信管沟工程。

资金筹措:总投资XXXX万元,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XXXX万元,2021年计划投资XXX万元。资金由牵头单位筹措。

牵头单位:XX国投集团。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5.XX市烈士陵园。

目标任务: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烈士陵园项目总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业务综合楼、革命文化展馆、革命英雄纪念馆、公厕、门卫室,以及纪念碑广场、抗战殉国将领纪念碑廊、烈士墓群、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

资金筹措:总投资XXXX万元,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XXXX万元,2021年计划投资XXXX万元,资金由上级补助资金、银行贷款筹措。

牵头单位:XX国投集团。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6.市级优质民办普惠幼儿园奖补。

目标任务:奖补2020年至2021年市级优质民办普惠幼儿园(其中:奖补2020年度XX所、2020年度XX所、2021年度约XX所),支持和推动多元普惠优质幼儿园建设和发展,缓解入园难问题。

资金筹措:总投资XXX万元,资金由牵头单位会同配合单位申请上级补助资金筹措。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7.“健康XX”体育惠民工程。

目标任务:(1)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活动,监测(测验)XXXXX人以上;(2)推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对外开放X个;(3)开展体育社会组织评星定级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作用,加快推进我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发展。

资金筹措:总投资XXX万元,资金由牵头单位申请上级补助资金筹措。

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项目。

目标任务:按规定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员进行缴费补助,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参保群众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为60岁以上参保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

资金筹措:总投资XXXXX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XXXXX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XXXX万元,市本级财政资金XXXX万元,X区财政资金XXXX万元。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9.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项目。

目标任务:为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救助金。

资金筹措: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XXXX万元,市本级财政资金XX万元。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残联、X区民政局。

10.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项目。

目标任务:2021年底前项目完成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站)正常免费开放,组织开展群众公共文化活动。

资金筹措: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XXX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XXX万元,市本级财政资金X万元。

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三、工作要求

(一)完成时限。自治区和我市为民办实事各项工程项目的实施时间为2021年1-12月,完成时间为2021年12月底前。

人事行政部年中总结篇10

关键词:明治宪法;日本近代史;军国主义

一.明治宪法下的内阁与政党政治

明治宪法是明治维新运动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分,它奠定了日本走向近现代化的基石,同时,它也影响着日本国家的发展命运。从1886年秋开始,由伊藤博文主持,开始了宪法的起早工作,1889年2月11日,明治天皇在宫中将宪法“御赐”给内阁总理大臣,并指出“朕以所授之大权,对现在及将来之臣民,宣布此永世不朽之大典”,明确宪法是由天皇根据神授之皇权所制定的。1889年宪法正式名称为《大日本帝国宪法》,通称“明治宪法”。

明治宪法体制之下,最重要的政治机构无疑是内阁和军部(海军军令部和陆军参谋总部统称军部),根据明治宪法规定,内阁设总理大臣(即首相),首相人选由元老重臣们举荐、天皇任命,内阁总理任命各国务大臣人选,拥有解散众议院之权力,负责国家各项行政事务之决策与执行。议会内阁与政党政治是相伴而行的,由议会胜出的政党进行组阁也已成为各国通行的规则,但在明治政府初期,内阁基本由藩阀和官僚控制,即所谓的藩阀内阁。

不仅如此,政党内部普遍充满着猎官的倾向,政党在议会中赞成还是反对,并非出于本党的主义或者原则,而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这就使得藩阀政府能够轻易拉拢政党以达到操纵议会的目的。例如1892年伊藤博文第二次组阁,由于甲午战后三国干涉还辽的问题,伊藤内阁受到议会强硬派的强烈抗议,于是伊藤决定与自由党合作,自由党发表提携宣言:“我党向来愿与当局者同路共进,相互提携,协赞其处理国家要务,以实现我国之进步”,作为回报,板垣退助离党加入内阁,担任内相。升味准之辅曾有过精辟的评论:“盖我官吏……其任免之容易恰如浮萍飞絮。以是察彼政党各自之内情,所谓首领先辈自不待言,甚至少壮无赖之徒也预先想定了自己该当的官位,恨不能即刻遂其所愿。”

日本政党的另一特性便是其组织结构的松散性。以爱国公党为例,由板垣退助等人建立的爱国公党在1881年开设国会的诏敕颁布后改建为自由党,然而仅仅过了三年便解散,1890年又结成了立宪自由党,次年经过几次内部变动又再度改称自由党。组织松散的结果就是各个政党及其政党内部斗争不断,而斗争的导火索往往又是细小的政策分歧。例如1924年政友会分裂,起因是政友会内部对于总裁高桥是清参加众议院议员竞选产生分歧,反对竞选的一部分成员脱离政友会,建立政友本党。这种彼此的纷争和矛盾,使得政党的联合往往脆弱而短暂,更是极大地削弱了政党力量,使得政党在对抗藩阀、官僚、军阀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二.政党内阁与军队的关系

在明治宪法的体系下,军队在国家生活中占据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军队独立于政府,自成系统,直属天皇统率,除去宪法的规定外,《内阁官制》中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规定事关军机军令,可以直接上奏天皇,不必经过内阁,即所谓的帷幄上奏权,从而排除了国务大臣的干预,天皇是象征性的最高统率,具体的军事大权掌握在陆军参谋本部以及海军军令部手中,统称为军部。军权在政治上独立于国家一般行政权力,而且在组织上也是一个独立王国,除了建立一支庞大的军队,军事独立王国在基层的组织是帝国在乡军人会,在乡军人会于1910年成立,关于其建立宗旨,时任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在奏疏中说道:“入则在常备军中锻炼身心,出则为地方良民之模范,将尚武风气传给乡党,培育其军事思想,如斯则帝国武士精神逐渐普及全体国民……”在乡军人会不仅能够战时动员,平时还能配合军队维持社会秩序,散布军国主义思想,同时还能对上层军人进入政坛予以支援和呼应。例如1927年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田中义一,就是军人出身,他后来担任政友会总裁,有人问他有带领政党选举胜利的把握吗?田中立刻回答说:“那当然,我有在乡军人300万。”以帝国军队为支撑,以在乡军人会为基础,军部力量在一次次对外扩张中不断膨胀。

不仅本身独立于政府之外,军部还利用现有体制对于行政事务进行干预,向内阁施政进行渗透。内阁制度规定,任何一届内阁中都必须包括两名军事大臣,即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基本上全部都由现役大中将担任,而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与其他国务大臣不同,它不需要与首相共进退,可以凭借天皇的特许无限期连任。军部通过军事大臣参与内阁决策,更通过不提供新任军事大臣人选造成内阁因缺乏必要条件而。从根本上来说,军部与政党内阁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即对外扩张,使日本成为与列强并肩的强大国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军部倾向于强硬,要求扩军备战,通过战争来攫取利益,而政党内阁更多从现实考虑,对内需要考虑国家财政能力,而非一味地增加军费,对外则采取渐进主义,避免与英美列强发生冲突。于是,军部与政党内阁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双方产开了一系列斗争。

1912年11月,陆军向内阁提出增设两个师团的问题,但首相西园寺公望因担心引起国内资产阶级民众的不满而未予同意,陆军对于政友会内阁采取了坚决抵抗的姿态,于是陆相向天皇辞职,而军队重臣山县有朋拒绝推荐继任陆相人选,西园寺内阁只得宣布总辞职,军部势力桂太郎出面组阁。而1918年9月,政友会总裁原敬出面组阁,组建了以政友会成员为主的真正的政党内阁,原敬为反对军部专制作出了一系列改革,将殖民地总督官制由武官制改为文官制,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当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参加华盛顿会议之际,原敬首相以文官身份临时海相,这有可能成为实现军部大臣文官制的突破口,进而限制军部统帅权,但1921年11月原敬遇刺身亡,所有的改革努力也随之而逝。

政党内阁与军部的矛盾在1930年“统帅权”论争中达到高潮。1930年,民政党总裁滨口雄幸组阁,为了尽快签订和平条约,滨口内阁在伦敦裁军会议上向美国让步,在议会大选中失败的政友会攻击内阁不顾军令部反对做出让步,侵犯了明治宪法赋予军部辅佐天皇行使的统帅权,军部统帅权是政党政治的最大障碍,政友会以此作为倒阁的手段,实际上是政党的自杀行为。军令部部长认为:“兵力问题事小,统帅权问题事大。”而后加藤军令部长向天皇辞职,右翼也结成裁减海军国民同志会等团体,展开各种要求废除条约的运动。最后,政府依靠元老、议会中占据绝大多数民政党和新闻界,尤其依靠期待和平的国民的舆论支持,压制住了反对派的抗议,强行批准了条约。而条约签订后不到一个月,滨口雄幸首相在东京车站被法西斯社团“爱国社”分子刺杀身亡。

1930年滨口内阁是议会政治的高峰,滨口内阁依靠强有力的政党支持抑制住了军部的反抗,但却难以解决军部势力不断膨胀的问题,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国际局势的恶化,军人势力开始诉诸武力,越来越激进,最终酿成一系列恐怖流血事件,滨口遇刺便是前奏。1932年5月15日,以青年海军军官和陆军候补军官为主力的部队,分为四组,在当天下午袭击了首相、内大臣官邸、政友会本部和三菱银行,首相犬养毅遇刺身亡。尽管部队被逮捕而失败,五一五事件彻底结束了政党政治,接下来的内阁成为迈向法西斯的“过渡内阁”。而1936年震惊国内外的二二六事件则标志着法西斯统治的上台,新上任的广田弘毅内阁不过是军部的代言人。

由于政党本身的亲体制性、松散脆弱性以及相互攻伐、各自为政,使得政党内阁在对抗军部过程中力不从心,而对外扩张思想的根深蒂固,天皇统率军队的不容置疑,又使得军部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军部――这个由明治宪法塑造出来的力量,反过来却埋葬了明治维新以来的体制,明治制造出了自己的掘墓人。

三.日本军队的特点及其影响

在军部夺取权力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军人内部的混乱所扮演的角色。尽管军队力量强大,但是军权组织却呈现出无序化的状态。天皇是最高权威,是军队的最高统帅,但是天皇是神圣的,不该为凡事负责,因此具体执行军事统帅权的是军部,天皇的绝对权威造成一君万民的现象,即天皇至高无上,而其他一切力量都是为天皇服务、为天皇尽忠的。这种理念带来的后果是,各级负责人所尊奉的最高标准,不仅仅是消极的服从,更是为天皇尽忠,是为了天皇的最高利益,所以,下级将自己参与上级决策过程视为理所当然,而上级不但不能把下级的行为视为越权行动,反而应该肯定其积极性,天皇的权威使得上级权威变得虚弱,造成政出下方、以下克上的奇怪局面,其结果便是军权的无序运行,上层军官难以制约下层军官的行动,在五一五事件和二二六事件中,正是因为基层军官对于内阁目前的妥协与软弱不满,认为他们蒙蔽了天皇的眼睛,才使用恐怖的方式逼迫军部高层展开行动。

军队组织无序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则是陆军和海军的矛盾。海军军令部最初先后隶属于海军省与陆军参谋总部,1893年,海军参谋部从海军省中分离出来,成立与陆军参谋总部平级的海军军令部。军令部长帷幄军机,直达天皇,但是在战时依然要听从参谋总长统一指挥。海军当然不会服气,1899年,海军提出修改战时大本营条例,陆军反对,于是海军大臣直接上奏天皇,陆军与海军为此争论不休,直到日俄战争前夕,这场论争以海军和陆军平起平坐而告终。1903年新修改的战时大本营条例规定:“参谋总长及海军军令部长各自作为其幕僚长参与帷幄机务。”为了解决军队统一指挥问题,后设立军事参议院来协调陆海军,设置“御前会议”,但都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陆海军的矛盾一直未能彻底解决,1936年陆海军联合制定的“国策大纲”,最终是兼顾陆军和海军要求的大拼盘,将苏、美、英、中作为作战对象,既确立海军“北守南进”的战略原则,又充分表达陆军“确保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的意图。

四.结语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列强欺侮的半殖民地国家走向世界强国,使得日本摆脱压迫,走向独立与富强,富有远见卓识的日本近代政治家们通过明治宪法构建了通往民主化的道路。但是天皇制度下军权的绝对独立以及近代政党政治的脆弱,使得国家发展偏离了立宪者的设想,最终法西斯成为日本近现代化历史上的倒退。其根源在于日本始终存在着的军国主义思想,在好战军人的煽动下,在民族独立与富强口号的蒙蔽下,日本发动一次又一次对外扩张战争,而战争的胜利又极大刺激了国民心中的军国主义观念,正是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法西斯的最终上台。以史为鉴,今日之日本,若想真正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必须正视历史,抛弃以战争作为实现强国梦想的手段,开展同世界各国的和平交往,在互利共赢中谋求自身发展。(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日)渡边几治郎.《明治天皇纪》下卷.宗高书房1958年版.第153页

[2](日)升味准之辅《日本政党史论》第2卷.东大出版会1966年版.第245页

[3](日)朝日新闻社编《史料:明治百年》.朝日新闻社1966年版.第4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