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稽核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13:20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篇1

二0一x年,是总行规范管理深化年。在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与稽核部一班人一道,紧密围绕全行工作中心,严格按总分行和市行领导关于加强内部控制的有关指示精神开展工作,以防范风险、堵塞漏洞、提高管理水平为落脚点,稳步开展稽核检查工作。年度内累计完成各项稽核检查21项,其中常规稽核8项,内控综合评价7项,离任稽核5项,专项稽核1项;稽核报告累计提出问题和整改要求各111个,针对被检查单位管理相对薄弱方面提出稽核建议43条;全年完成稽核工作量达267日。

一、不负行领导希望,全身心投入稽核工作

自2002年稽核部成立以来,今年,我行新领导班子对稽核工作给予了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的高度重视。从行领导组织分工一把手亲自主抓稽核工作,增加专职稽核人员配备,到修订中层干部年终考评办法,明确稽核部不列入考评范围,再到委以稽核部以重任,将稽核部作为XX支行规范管理深化年和窗口单位规范化服务达标、XX支行内控工作等牵头单位,并将内控委员会办公室设于稽核部,多方面给予了稽核人员充分的独立性,确保稽核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并获取较高工作质量。

在今年的稽核检查过程中,主管行领导多次亲临一线,组织部署稽核工作,参加与被稽核单位意见交流,

组织落实各级稽核整改方案,并将稽核部收集整理的稽核情况和建议列入内控工作会议发言内容,作重点强调等等,主管行领导对稽核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我们感到没有理由不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没有理由不将工作干好;各营业单位也普遍提升了对稽核检查的认识程度,能够认真对待并积极配合稽核工作,对稽核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并普遍表示愿意接受稽核部经常性的检查。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提高稽核工作的实效

为贴近全行工作重心,年度内每逢总行内控管理相关文件下发,我都先行一步,认真学习和领会,并结合我行实际组织部内人员对重点内容和网点相对薄弱方面进行学习和讨论,讲解有关业务环节的检查方法,引导部门其他人员把握重点、明确方向,进而达到提高现场稽核工作效率的效果。如,2010年2月份,总行下发了《银行主要风险环节及防范措施》后,经逐条学习、对照和讨论,我们在进入现场之前,便有真对性的准备了调阅资料并拟定了调阅清单,对营业网点普遍存在的银企对帐、系统内往来资金对帐、各级行领导授信签批印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揭示和正确引导,并对其提出明确整改要求,同时引申提出对未达帐项换人勾挑核对、以及按央行新颁

布的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强化账户真实性检查等稽核建议,为确保银企资金核算安全作出了我们的努力。

三、努力打造专业队伍,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为提高稽核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我部多次与沈阳市审计局联系,使我行专、兼职稽核员19人全部参加了由沈阳市审计局举办的内审人员脱产专业培训班,对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学习,并全员通过了考核,获得了国家内部审计协会颁发的岗位资格证书,使我行内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二

一、科学制定稽核工作思路

针对实际,研究制定“一二三四五”总体工作思路,即:提出了“创新方式、加强力度、扩大范围、保证效果”的稽核工作理念;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推行对稽核直接对象、业务管理部门、稽核人员的三重严格问责;构建“监事会稽核审计部稽核大队稽核人员”的四级责任控制网络;建立一线员工的自我监督、分社主任的实时监督、信用社主任的直接监督、业务科室的职能监督、稽核审计部门的再监督的五级监督防范体系。

二、完善稽核工作制度

先后制定并下发了《稽核项目质量管理办法》、《稽核现场检查办法》、《稽核人员道德准则》、《稽核员后续教育办法》、《内部稽核章程》、《稽核员目标考核办法》、《稽核员人盯社管理模式》、《工作人员行为失范监察制度》、《干部职工廉政诫勉谈话制度》、《XX年稽核人员目标考核办法》等10余个规范性制度文件,有力推进了稽核工作制度化、稽核操作流程化进程。

三、创新稽核手段

一是建立了稽核承诺制。每次开展稽核工作,被稽核单位均要对稽核事项作出书面承诺,明确双方职责,维护稽核的严肃性。全年收到书面承诺书378份。二是建立稽核整改回复制。做到查处与整改并重,对稽核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报告,有效地控制了违规问题“前清后欠”,屡查屡犯的现象。全年收到稽核整改报告96份。三是建立管理建议书发送制度。对稽核发现的重大问题,以监事会名义向职能部门发送管理建议书24份,进行风险提示,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管理效能。四是建立稽核工作例会制度。将每月第一周星期二定为稽核工作例会日,以此为平台,定期听取稽核人员工作汇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并在每月主任工作会上通报稽核未整改事项,要求主任当场作出口头说明。全年召开稽核例会12次。四是规范稽核处罚程序。为使稽核人员充分履行查处职责,全面反映暴露问题,将稽核人员发现的问题提交工作例会进行研究,采用统一处罚尺度,以“稽察通报”形式将处理结果向全辖通报。全年共编发“稽察通报”12期五是规范稽核载体。为提高稽核人员工作效率,为每名稽核人员配备电脑笔记本,统一制作并使用规范化的稽核工作底稿、取证记录、资料调阅清单、稽核处罚通知书、发现问题移交书、稽核整改通知书等,达到了稽核工作文本的格式化、规范化、标准化。六是创办“信合稽察简报”。该简报全年编发12期,设置了稽核工作动态、稽核工作探索、稽核工作专题报道、业务辅导、稽(!)核风险提示等栏目,针对业务风险点进行了剖析、规范、引导和提示,丰富了员工的业务知识,有效地规范了操作行为。并以公文方式发表金融信息9篇、金融调研3篇,被多家媒体采用。

四、设计业务操作监管流程

为尽量减少业务操作风险发生,在3月组织编写了“农村信用社业务规范化操作监管流程”一书,并印发到每位员工手中。该书编印后,得到四川省联社高度评价和肯定,在该书基础上,经省联社完善改编后的《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业务流程合规操作手册》一书已正式出版,并在全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实施,成为指导全省农村信用社业务规范化操作的范本。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稽核;有效性;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6)06-0019-03

稽核是审计在银行中的传统称谓,而内部稽核则是为银行服务的、对其控制系统和经营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的一项功能,它客观地检查、评估和报告银行内部控制是否足够,以确保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合理保证其各项目标实现的动态过程,是经营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职责,而内部稽核则是对内部控制进行再监督的制度安排。因而,从广义上可以说,内部稽核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从实践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出现的众多问题,甚至爆发案件,都与其内部控制缺陷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就会发现,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有效性不足亦是重要“病源”。

一、内部稽核的缺陷分析

(一)内部稽核的组织模式及其缺陷分析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组织模式大概有如下三种,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陷。

1.分行直设式。即商业银行分行直接设立内部稽核职能部门,并对其实施全面管理和考核,总行稽核部仅对其业务开展进行指导性管理。这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独立性极差、职能作用不到位。其主要表现为:内部稽核部门的负责人由分行任命,工作开展极易受分行的左右和制约;个别稽核部门职责混淆,长期兼任其他部门的职能;个别分行将稽核部门视同一般职能部门进行考核,严重影响其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

2.总行―分行派驻式。即商业银行总行向辖内分行派驻稽核分部或总行审计特派办,由总行稽核总部对其实施相对垂直管理。此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独立性不足、垂直管理不够彻底。其主要表现为:总行仍将内部稽核总部设置于经营层内,未能真正实现决策、经营、监督的完全分离;各稽核派驻机构在人事等方面虽归属总行统一管理,但稽核人员的工作考核和薪酬分配方面却实施属地管理,影响了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3.总行―片区派驻式。即商业银行总行设立内部稽核总部,按区域设置内部稽核片区派驻机构,且实施完全的垂直管理。其主要优点是独立性较强,但存在派驻机构人员配备不足、检查频率降低、外部监管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如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实施了“总行稽核总部―地区稽核中心―派驻分行稽核专员办”三级稽核组织模式,但稽核专员办仅有3人,2005年未对分行开展稽核检查。由于片区派驻机构均设立于其他城市,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当地银行监管机构也难以对其运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管。

(二)商业银行内部稽核运行机制的缺陷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稽核运行机制是当前制约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其制约因素主要出现在人力资源、实施程序、工作方法、稽核频率及指标等方面。

1.人员配备不充足。一是人员总量不足。据统计,截至2005年末,某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人员共计63人,占人员总数的1.81%,较2004年减少18人,降低0.52个百分点;专职稽核人员30人,占稽核人员的47.62%,占人员总数的0.86%。二是稽核人员职业资质不高。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某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稽核人员中无1人取得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等职业资格;稽核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人员占比持续居高,2003年末为84.42%、2004年末为81.48%、2005年末为79.36%。甚至可以说,在某些商业银行中,内部稽核部门成为不受重视的“边缘”地带。

2.实施程序有漏洞。一是稽核检查计划制定不够精细,缺乏对稽核对象的综合分析和总体评价,不能准确把握稽核对象的问题和重点。二是稽核检查方案和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控制内部稽核人员的操作风险。三是稽核检查报告途径不够通畅。有的商业银行分行未建立上报制度,有的分行虽已制定相关制度但报送内容必须经分行负责人签批同意,影响了稽核报告的独立性和真实性。四是后续检查相对空虚。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某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后续稽核的项目数量仅占项目总数的10%,有的商业银行分行甚至尚未建立后续稽核制度,有的商业银行分行三年来仅实施后续检查1―2次,存在“稽核检查出的问题仍然存在”的现象。

3.运用方法欠科学。一是稽核检查以合规性为主,偏重事后监督和结果检查,普遍未建立与银行业务系统相结合的非现场稽核系统,对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综合判断能力不足。二是稽核检查中普遍运用传统的抽样方法,主要根据稽核人员的经验选定抽样范围和重点,主观性强、随意性大,易因稽核人员的判断失误而导致重大事项的遗漏。

4.稽核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一是稽核检查主要局限于专项检查或突击检查,全面检查相对较少。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某省辖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的各项内部稽核检查项目中,专项检查占76.20%,全面检查项目仅占23.80%。二是专项检查主要集中于授信业务和离任稽核检查,业务覆盖不均衡。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上述两类检查占比分别为25.43%、46.76%,而对会计业务、中间业务、资金业务的检查仅占5.89%、1.30%和1.30%。

5.稽核检查后的评价和处罚力度有待加强。一是评价制度执行不力。部分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稽核检查后,并未深入分析和评价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未查找内部控制隐患,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因此无法从根本上防范和杜绝违规操作和经营风险。二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某省辖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仅有2家对6个内部稽核检查项目的违规人员进行了处理,仅占辖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稽核检查项目总数的1.83%;处理方式也以罚款为主,其中罚款12人、金额0.48万元,警告1人,撤职3人,开除1人。调查亦发现,个别商业银行在2005年已开始转变观念,逐步加大处罚力度。

二、内部稽核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1.从总行层面看,商业银行经营指导思想的偏差,弱化了银行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内部监督的内在动力。银行商业化、市场化改革以来,各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发展、轻控制”、“重业绩、轻风险”和“重激励、轻约束”的不良倾向,以致内部控制相对乏力,强化内部监督的主观动力不足,对内部稽核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够、进程缓慢。各省级商业银行分行作为总行的一级人,极易与总行形成“共谋”,忽视内部稽核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弱化了内部稽核职能作用的发挥。

2.从分行层面来看,传统的稽核理念导致了银行内部稽核方法和程序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根据现代审计理论,稽核检查应更加注重对业务程序和内控系统的分析。传统的稽核理念使各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局限于业务结果的检查,缺乏对银行内部控制的总体评价,使内部稽核程序的标准化程度难以提高,内部稽核的工作效率相应降低。

3.从监管层面来看,外部监管的软约束削弱了银行增强内部稽核有效性的外在压力。一是内部稽核的监管法规不够完善。比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内部稽核方法和程序等更为具体、明确的规定;强制力较弱,无相关处罚办法及问责制度。二是基层监管机构力不从心。一般而言,各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内部稽核系统均由总行设计和构建,各分行难以采纳地方银行监管机构对其改进和完善内部稽核体系的监管建议。同时,因内部稽核片区派驻机构的外部监管关系尚未理顺,地方银行监管机构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加商业银行改进内部稽核体系的内在动力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结构,强化内部再监督。设立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并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以保证董事会对内部稽核体系有效性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完善监事会结构,增加外部监事,提高监事会成员素质,以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再监督,促使内部稽核体系的改进和有效运行。

(二)再造内部稽核体系,提升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运行效率

一是按照独立性原则进行内部稽核的组织设计。商业银行一般宜推行“总行稽核总部―地区稽核中心―分行稽核专员办”的三级派驻模式,总行的内部稽核部门应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内部稽核机构均由总行派驻,人事、薪酬均由总行统一考核和决定。二是提升稽核人员素质。商业银行应实施稽核人员准入管理,提高职业资质和专业水平,实施稽核人员与一线业务人员的轮岗交流制度,提高稽核人员待遇,增加稽核人员数量,使各级派驻机构的人员配备与管辖分行的业务发展相适应,确保对基层行合理的稽核频率和范围。三是完善稽核方法和程序。建立内部稽核的非现场信息系统,将传统补救型或堵漏型的事后稽核变为事前稽核。大力推行内部控制评价基础审计方法,合理确定内部稽核检查的范围、重点和具体方法。实施稽核检查方案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和统一稽核检查方法和程序,降低检查人员的操作风险。完善内部稽核情况的报告制度,构建基层稽核机构向董事会直接报告重大问题的绿色通道,以确保银行高层及时知晓和纠正内控管理中的偏差,使内部稽核真正发挥自我纠错的作用。

(三)强化稽核体系的外部监管,推动内部稽核的改革进程

1.完善银行业内部稽核运行的监管规章和制度。银行监管当局应出台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体系管理办法,从组织设计、方法和程序、外部监管的关系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建立内部稽核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体系运行的问责制度,落实责任,明确处罚办法。

2.建立对商业银行内部稽核运行状况的分级监管模式。针对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组织模式向“垂直管理、片区派驻、分级设置”发展的趋势,一是要确立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稽核总部、银监局对辖区内分支行稽核机构的监管职责,明确银监局对辖区内分行所属片区内部稽核机构的监管职责。二是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信息的分级报告制度,督促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总部及片区派驻机构,分别向银监会及片区内银监局,披露内部稽核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三是建立内部稽核监管信息的沟通机制,既加强银监会与银监局的纵向交流,又增进内部稽核片区内银监局的横向沟通,使各级监管机构通过共享内部稽核监管信息,避免监管机构与被监管对象之间、各级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增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合力,提高监管实效。

3.督促商业银行制定和落实内部稽核体系的建设目标和计划。建议银行监管当局进一步督促商业银行将内部控制稽核体系建设纳入经营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内部稽核体系建设的短、中、长期目标,落实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体系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作用,提升应对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稽核

内部的稽核就是为了银行自身而服务的,是对银行进行内部的控制系统和经营质量所做的一项自查项目,具有独立的评估内容,它可以客观地进行检查、进行评估最后报告银行的内部控制,看看是否能够获得满足,这会确保银行内部资源的高效使用。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内控体系之中,内部的稽核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经营的风险不断加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之中有很多的问题,甚至会爆发出一些案件,这些都是与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缺陷有关的。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需要更多的去分析银行内部的控制及其缺陷,商业银行的内部一般会发生稽核有效性可以被称为一个重要的“病源”。需要自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的组织模式以及运行的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一、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缺陷

1.内部稽核的组织模式及其缺陷分析

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组织模式有大致三种,分行直设式,总行――分行派驻式以及总行――片区派驻式,这些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陷。分行直设式的缺陷体现在,分行的独立性极差,职能的作用根本不到位。一般内部稽核部门的负责人员都是由分行来任命,因而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比较易受到分行的影响和制约;个别稽核的部门还会发现职责混淆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稽核职能发挥正常作用。总行――由分行派驻式。商业银行总行直接向辖区内的分行派驻人,因而派驻做稽核的分部或是总行的审计成立特派办公,由总行稽核的总部进行相对的垂直管理。该模式也是有缺陷的具体体现在垂直的管理做不到彻底。总行仍将内部的稽核总部设置在经营层之内,不能真正的实现决策、经营以及监督工作完全的分离;这些也都将会影响到内部的稽核工作进行是否能够有独立性。总行――片区派的驻式。这种入驻的形式是商业银行的总行设置一个内部的稽核总部,总部按区域来设置内部稽核来进行片区派驻,进行完全的垂直管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这个稽核部门的独立性比较强,但是会出现由于派驻的人员明显不够所导致的检查的效率降低的情况,以及外部监管的关系由于不够明确也会出现一些其他问题。

2.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运行机制所存在的缺陷浅析

稽核运行的机制是制约商业银行的内部核查有效性的关键的环节,其制约因素主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在实施机制程序、机制实施人员的工作方法、内部稽核频率等各个方面。人员的配备若出现问题的表现则是人员总量发生不足。

(1)在实施程序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漏洞。稽核的检查计划是不是不够缜密,这是对于稽核的对象综合能力进行分析以及对稽查对象所进行的总体分析评价,问题是,对于稽核的对象所出现重点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把控。对于稽核的检查方案以及各项流程都未明确,标准化的程度要求都不够高,这样的做法会会出现人员在进行核查时候出现操作的风险。稽核的检查报告上报的途径达不到非常的通畅。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分行建设制度未能完善,未健全上报制,上报的相关材料以及报送的内容必须经分行的负责进行审查、签字之后,才能上报,这做法会制约稽核报告所具备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2)运用方法欠科学,稽核的深度以及广度都需要提高。稽核检查比较偏重事后监督的方法,和对结果的检查。很多商业银行分行没有建立起与银行业务系统相连接的非现场稽核系统,这样的情况出现,就是对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之中所发现的风险识别综合判断能力会略微显出不够充足。稽核检查之中一般情况会选择传统抽样的方法,而这抽样的基础主要是根据稽核人员的经验所选定的抽样范围以及重点,这种方法的弊端主观性强,随意性也较大,稽核的人员很容易发生错误的判断造成重大的事项遗漏。

二、内部稽核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内部稽核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总行的层面,分行的层面,以及监管的层面等。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总行的层面,分行的层面,以及监管的层面等。

1.总行的层面,商业银行的经营指导思想比较容易偏袒,会发生弱化银行完善的内控机制。在商业银行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各个商业银行都在进入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因而,就存在着“重业绩而轻风险”“重发展而轻控制”、“重激励、轻约束”的状态,这些状态都导致了内部控制稽核的手段实施起来缺乏力度,内部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也显示出不足。现有内部的稽核模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到位,进程缓慢。

2.在商业银行分行的角度看,传统稽核的理念所引导的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方法和程序,一般都会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在市场经济接轨国际化的大环境,结合了现代的审计理论来看,稽核的检查必须要注重对于银行内部的业务的程序以及内控的系统分析。

3、在监管的层面来说,外部监管一般作为一种软约束,极大地削弱了银行进行的增强内部稽核应该具有的有效性的外在压力。这些情况都是由内部的稽核监管法规到目前还都未能完善所造成的。基层监管的机构则也会显出力不从心的感觉。

三、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缺陷的对策建议

1.再造内部的稽核体系,这样的做法会提升商业银行内部的稽核运行的效率,同时要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稽核方法以及制定完善的程序。还需要建立起内部稽核之中的非现场的信息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对于传统的稽核在发生问题的时候,进行一定的补救堵漏,因而,作为商业银行,必须要把事后的稽核转化成为事前的稽核。这是需要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大力推广的审计方式,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内的稽核检查的范围同时还包括检测方案。具体实施稽核检查的方案标准化管理规范,要能够检查统一稽核检查的方法以及程序,最大可能的防止稽核检查人员造成的操作风险。完善内部稽核报告制度,针对报告制度还可以设置一个构建基层的稽核机构的绿色通道,使稽核的工作能够真正的起纠错的作用。

2.必须强化稽核体系和强化外部的监管,推动内部的核改革的进程。要完善商业银行业内部的稽核规章和各项制度。建立起内部的稽核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标准,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的稽核体系问责制度,对于各项工作具体的落实责任,要明确处罚的办法。还需监督商业银行能够制定具体内部稽核的建设目标。银行的监管部分必须监督并且催促商业银行的分行必须尽快把控制相关稽核体系的建设纳入进具体的经营的发展规划当中去,制定稽核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方向,明确稽查体中各个时间段必须要完成的目标,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方案要落实到每一个步骤中去,使商业银行内部有一个较为严谨的稽核体系,这个体系能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结构以及符合商业银行在管理中的各项要求,充分的发挥出内部监管的对后道防线的保卫作用,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志远,熊正德.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制度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7,(02).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金融风险;稽核条件;建议对策

银行稽核在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约束,保证各项业务开展按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以达到稳健经营进而保证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以最小风险实现最大效益的目的方面,已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就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稽核谈点看法和建议。

一、商业银行必须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银行的任何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同客户打交道有信用风险,在市场上运作有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即使不同客户和资金打交道,只做内务工作,还有操作风险,用人还有道德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风险史,只要有金融活动产生,金融风险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国商业银行受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的影响,各地历史上积累下来的金融风险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完善,个别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也时有发生;对金融机构缺乏有力有效的监管,违规经营和金融犯罪还时有发生,2010年12月发生的齐鲁银行骗贷案涉案金额在10亿元以上就是一例。对潜在的金融风险,既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也不可草木皆兵,谈险色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常规的工作纳入商业银行管理,经常掌握金融运行动态,洞悉各种金融风险发生的苗头,采取积极、稳妥的对策,进行防范、控制和化解,特别在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各地金融风险进一步显现情况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目前商业银行亟待完善的课题。

二、稽核是商业银行风险内控的重要手段

首先,稽核是保证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需要,稽核监督是保证各级行处和个人将金融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由于实际操作中,存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个别行处明知故范乃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个别行员私欲膨胀,将黑手伸向银行也时有发生。稽核的职责就是通过组织审计、监督、检查、促使他们严格遵守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和制度、从而确保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第二,稽核是不断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需要。目前商业银行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后,一方面,银行出现了大量以物抵贷资产;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个别行仍未杜绝不问贷款效果好坏开展资产业务的坏习惯。因此,商业银行加强稽核监督,可使有限的资产发挥更大的效益。第三,稽核是维护财经纪律和经济秩序的需要。经济秩序即经济运动规则,保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我国过去经济建设中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搞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它本身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市场经济如果离开了国家宏观调控,让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经济的所有方面,就难以避免自发性,盲目性,甚至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金融等宏观调控,克服和抑制市场经济的不足及消极因素,防止出现不按规定乱贷款等行为,强化稽核审计在内的各种经济监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第四,稽核是促进廉政建设的需要。克服消极腐败现象是关系改革和经济建设成败的一项长期斗争。要有效地遏制和惩治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问题,除了建立健全必要规章制度外,还应加大稽核监督的力度,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并使这项工作法制化,经常化。当前金融腐败现象的最大特点是,权钱交易。光大银行原董事长严重违法乱纪案件就是一例。这些问题一般能通过稽核审计反映出来。稽核部门应适应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发挥精于审计的特长,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审计监督,重点检查管钱管物的部门,坚决揭露查处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防范和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第五,稽核是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稽核是基于商业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需要而产生,通过稽核工作开展,针对经营管理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寻求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途径,可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科学性,为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服务。

三、商业银行强化业务风险管理的基础条件

第一,加强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关系从根本上规定着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结构和内在约束机制。因此,要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使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就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股份制道路,从而构建产权明晰、产责分明、政企分开的现代商业银行产权制度。通过资本的重组,使国有股份逐步退出,利用证券市场筹集资本,实现资本多元化。第二,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必须真正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所赋予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使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绝对的经营自,能够按照市场法规自主地配置资金,不受任何行政干预和超经济强制的左右。第三,商业银行自担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中,承受风险的能力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讲,商业银行资本金是银行承担经营风险的基本资金,资本金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银行自担风险的能力。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充足协议》充实资本,改善资产结构,建立风险准备金等途径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商业银行自担风险的能力。从而使商业银行做到名符其实的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第四,完善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的组织结构。商业银行在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要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必须保证各部门、成员间的权利、责任的划分既科学合理,又相互制约,通过建立不同岗位之间的制衡体系,从组织结构上减少和防范风险。第五,加强授权授信管理。目前,商业银行实行的是总行一级法人体制。因此,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总行要实行法人授权授信制度,以增强整体控制能力,防止系统失控。当前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款授信审批制度。第六,完善内部操作规程。制定内部操作规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商业银行首先要分析经营目标和策略,确定整个银行的风险控制政策,然后由上往下细分,确定各主要的风险控制政策,再拟定各业务的标准流程,流程上的风险控制点、各岗位的责任以及相关内部监控的步骤,最终共同形成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内部操作规程就是通过业务操作时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共同参与,时刻将业务置于双线核算、双重控制、交叉核对、相互制约的状态,达到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目的。

四、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稽核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垂直稽核监督体系。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现代银行业管理模式,实行垂直审计制度。目前可按两种模式建立稽核体系:一是在总行成立稽核监督部。对各支行稽核人员实行派驻制并定期轮换:二是由总行稽核监督部按地域划分成立若干个稽核监督组,每一组负责若干支行业务稽核工作。从组织上保证稽核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超脱性。第二,充实稽核力量、规范稽核工作。要使内部稽核审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必须以保证稽核队伍的素质和数量为前提,否则稽核工作很难开展。工作中要监管职责明确化并实施奖优罚劣机制,以规范化的制度促进稽核工作的完善。第三,加大稽核检查的力度。要建立全面的、系统的现场与非现场稽核审计体系。业务内控制度要覆盖商业银行所有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对所有拟开发新业务也都要预先制定有关内容控制。必须明确业务职能部门的内控职责,把业务管理部门放到内控自律的中心地位。并且要花大力气对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第四,树立商业银行稽核审计的权威性。当前必须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主要应从建立严厉的处罚及责任追究制度入手,一经发现问题,即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紧密跟踪,对那些“故态复萌”者严惩不贷。对那些“守法经营”者论功行赏,做到赏罚分明。

五、提高经营透明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篇5

总行规范管理深化年。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年。与稽核部一班人一道,紧密围绕全行工作中心,严格按总分行和市行领导关于加强内部控制的有关指示精神开展工作,以防范风险、堵塞漏洞、提高管理水平为落脚点,稳步开展稽核检查工作。年度内累计完成各项稽核检查1项,其中惯例稽核8项,内控综合评价7项,离任稽核5项,专项稽核1项;稽核演讲累计提出问题和整改要求各111个,针对被检查单位管理相对单薄方面提出稽核建议43条;全年完成稽核工作量达67日。

一、不负行领导希望。

今年,自年稽核部成立以来。行新领导班子对稽核工作给予了逾越以往任何一年的高度重视。从行领导组织分工一把手亲自主抓稽核工作,增加专职稽核人员配备,修订中层干部年终考评方法,明确稽核部不列入考评范围,再到委以稽核部以重任,将稽核部作为支行规范管理深化年和窗口单位规范化服务达标、支行内控工作等牵头单位,并将内控委员会办公室设于稽核部,多方面给予了稽核人员充沛的独立性,确保稽核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并获取较高工作质量。

主管行领导多次亲临一线,今年的稽核检查过程中。组织部署稽核工作,参与与被稽核单位意见交流,组织落实各级稽核整改方案,并将稽核部收集整理的稽核情况和建议列入内控工作会议发言内容,作重点强调等等,主管行领导对稽核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我感到没有理由不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没有理由不将工作干好;各营业单位也普遍提升了对稽核检查的认识水平,能够认真对待并积极配合稽核工作,对稽核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并普遍表示愿意接受稽核部经常性的检查。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提高稽核工作的实效

年度内每逢总行内控管理相关文件下发,为贴近全行工作重心。都先行一步,认真学习和领会,并结合我行实际组织部内人员对重点内容和网点相对单薄方面进行学习和讨论,讲解有关业务环节的检查方法,引导部门其他人员掌握重点、明确方向,进而达到提高现场稽核工作效率的效果。如,年月份,总行下发了银行主要风险环节及防范措施》后,经逐条学习、对照和讨论,进入现场之前,便有真对性的准备了调阅资料并拟定了调阅清单,对营业网点普遍存在银企对帐、系统内往来资金对帐、各级行领导授信签批印模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揭示和正确引导,并对其提出明确整改要求,同时引申提出对未达帐项换人勾挑核对、以及按央行新颁布的结算账户管理方法强化账户真实性检查等稽核建议,为确保银企资金核算平安作出了努力。

三、努力打造专业队伍。

部多次与审计局联系,为提高稽核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使我行专、兼职稽核员19人全部参加了由审计局举办的内审人员脱产专业培训班,对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实务规范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学习,并全员通过了考核,获得了国家内部审计协会颁发的岗位资格证书,使我行内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年度工作开展过程中,随着部门人员和工作量的双重增加。为使大家在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下充分展示和发挥个人业务专长,今年的稽核检查过程中,充分利用现场稽核和撰写稽核演讲的时间,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学行新编制度汇编有关内容,并在内部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意见交流,努力营造内部较为浓烈的学习和业务研讨氛围,新员工短时间内熟悉情况并进入角色,老员工吸取并补充新员工的专业优势,部门全员相互弥补专业缺陷,岗位技能得到均衡提升,内部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自然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探寻新思路。

做好规范管理深化年活动牵头组织工作的同时,今年。根据总行《银行主要风险环节及防范措施》年内控综合评价实施方法要求,把信贷业务和财会业务等方面的各风险环节作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的金融政策、金融法规、业务操作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采取抽查方式对各城区支行和有关部室进行了惯例稽核和内控综合评价;对局部工作岗位变化人员进行了离任稽核。

而且又主要采取抽查的检查方式,鉴于稽核部处于内控监管第三道防线。因此,为确保稽核工作收到实效,有效行使稽核人员的岗位职责,日常实施的稽核检查工作中,一方面在年初围绕上级行的年度稽核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支行的实际情况,周密制定本部的稽核工作实施方案,并于每次进入现场之前,紧紧抓住风险点,有计划的拟定稽核资料调阅清单,尽可能的使检查业务覆盖面更加广泛,防止留有死角。另一方面,稽核演讲中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要求,并将相关制度规定作明确描述,使基层行处能够更直接的掌握相关业务操作规则,更加心悦诚服的接受稽核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这样,既保证了稽核整改的实际效果,又在推动内控监管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日常稽核检查工作中,为进一步扩大稽核工作效果。紧紧围绕规范管理深化年主题,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变化,掌握行业动态,针对各营业网点管理相对单薄和容易忽视的风险环节提出了稽核建议,并结合新修订的制度规定,对相关管理工作给予重点强调和提示,同时研究和探索新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将检查情况和相关信息向相关管理

并与之达成一致意见的方式,部室反馈。加强横向信息交流,进而达到使职能管理部门的业务督导更具针对性,填补局部监管真空,推动了第二道防线的联动。

今年在对第一个营业网点惯例稽核时我发现,如。系统内往来业务对账只局限于对余额的核对,对发生额的核对方面存在疏漏。及时提出整改要求,每日除对余额核对外,必需换人逐笔核对发生额,同时将这方面信息反馈给计财部,计财部对各网点及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之后在其他网点检查时,又发现核对清单只保留十天,依照总行会计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又提出了对核对清单要按档案管理方法临时保管,每到一处我都提出上述要求,建议统一打印并留存31资金往来交易流水文本,编制余额调节表换人核对并签章证明,这一做法也得到计财部的认可,并且已得以贯彻落实。

检查中我发现有的支行发生的应收未收贷款利息未纳入表内“14101应收贷款利息”和“501利息收入”科目核算,又如。造成会计报表数据缺失。经了解,系由于年月份信贷系统上线移行时,由于当时14101科目无余额,故未作移行操作处理,致使以后发生的贷款应收未收利息无法自动进入系统核算,会计报表也就不能完整反映该行资产收益情况。对被检单位及时提出尽快与计财部和科技部联系,商榷切实可行的方法,弥补纰漏,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使问题得以解决。

解到因手工帐簿取消的调整,检查营业网点柜员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时。柜员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已取消,每日营业终了网点仅凭打印的表外凭证库存明细表”换人核对结存数量,却对柜员重要空白凭证的使用情况未作任何检查核对。及时提出建议,提示各网点每日不但打印“表外凭证库存明细表”还要打印“重要空白凭证使用报表”对空白重要凭证的使用与结存两方面内容全面进行勾挑核对,并做好相关检查登记,明确责任人,防止因疏于对重要空白凭证实际使用情况的检查核对而出现风险。

部通过检查提出了各网点会计人员用于核对贷款印鉴真实性的各级行领导授信业务签批印模空缺的问题,去年。得到行领导的高度重视,行领导的协调下问题得到解决。今年检查发现,由于工作变化,有些印模已不再适用并增加了新的签批印模,而各营业网点的局部授信签字印模未按业务种类分别详细登记适用范围、启用日期、注销日期,更新不及时,印模管理混乱,方便于会计人员核对,使贷款和票据出账环节潜在风险隐患。鉴于此情况,建议各营业网点向计财部反映,与授信管理部协调,及时更新各级负责人授信出账签字印模,同时也要求会计人员根据印模的适用范围严格审查,规避风险。

银行应对已开立的单位银行结算帐户实行年检制,年月日开始实施的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检查开立的银行结算帐户的合规性,核实开户资料的真实性;同时总行在内控综合评价指标评定规范中对帐户管理也有新规定,要求每季度检查帐户的开立、变卦和撤销情况并记录,对此我部及时进行提示性建议,建议各营业网点对此项工作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开户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五、服务全局。积极配合市行和工会组织各种大型活动

始终不忘服务全局的工作宗旨,年度。合理分工,协调运作,尽管人员较少,但都力争安排专门力量协助工作。

会同办公室,依照行领导工作部署。对照总行下发的窗口单位规范化服务规范,采取全员出动、逐一巡回走访、召开专门会议、对照检查等方式,督促营业单位落实整改,不留任何死角。扎实而有效的工作换来了可喜的效果,今年总行飞行检查组对我行进行的检查验收工作中,全员、全程陪同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协调扣分偏差,使我行六家全部被检标兵单位和达标单位,均顺利通过检查验收,规范化服务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从大局出发,依照部门工作分工。派专人配合全行开展多项较大规模活动:

一是从年初“优质服务百日大赛”开始。制定活动规划、组织对照检查、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汇报阶段工作进展情况,为年底总行验收时支行全部验收合格作出了良好的铺垫。

二是依照银监局统一部署。制定活动方案、逐一走访落实、上报活动总结,为“三法”知识在全行范围内的普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是积极参与、筹划、组织行里的重大活动:六周年行庆、职工运动会、中层干部拓展训练、金融系统足球竞赛、一线员工职称计算机英语考试、职工摄影展及职工dv作品展等。对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团队精神起到较好的推进作用。

四是做好多项兼职工作。部四人中有二人兼职工会工作。大力支持其它各项兼职工作,今年建起了工会工作档案(含、图片、多媒体档案)购置了必要的设备,为明年各种群众性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按行领导工作布置。完成了支行制度汇编工作。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篇6

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诸如:1、管理部门机构权限不清,出现管理的真空地段;2、内部约束不力,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或执行不力,大量经济案件的出现说明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3、内部稽核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内部审计有时流于形式,查出来的问题也不一定得到应有的处理;4、财务核算上事前分析、预测和监督少。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我国金融秩序仍然是较脆弱的,因为如果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违规。因此在加强外部监管的同时也必须督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状况下如何来建立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大方面出发。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1、银行内部应该设一套以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分工协作为原则的严密有效的组织机制。首先应严格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每位员工按各自工作的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其次在自我检查监督,自我控制保护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岗位之间设一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牵制机制,每项业务必须有两个岗位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各岗位的员工要对自己所办业务的合规性和真实性负责,同时每项业务还应有一专门岗位对之全过程检查,以便及时纠正问题。第三,应注意组织机制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防止出现随着管理人员级别的升高其所受内部控制的约束力越小的情况出现,加强从总行到各级分行、支行的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自身监管和对下级的监督,以有效防止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第四,在设置岗位的时候应注意度的把握,不能脱离现实过于强调严密性和完整性,应尽量简化机构和人员,简化程序和手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2、逐步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部门是银行内部的第一监控部门,应首先保证各项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帐务处理的准确性,通过完整的帐务体系发现问题,监控各项业务操作。其次应重视事前的财务分析和预测,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测监机制尚不完备,事前、事中的预警、预报机制差,因此应该建立起定期业务分析、信贷资产质量评价、资金运用风险监测制度,建立定期实物盘点、各种帐证帐表的对帐制度以及业务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制度。第三,建立起各级会计主管人员责任制,会计机构要有充分的独立性,会计主管同时对主管行长和上级会计主管负责。第四,建立会计重要岗位离岗审计和岗位轮换制度,要定期对重要岗位进行审计和轮换,以便发现隐患,及时解决。第五,制定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防范电算会计风险。缩短联行对帐时间以便及时发现联行资金案件,同时电脑管理系统的设计人员与操作人员及相关的业务管理人员应分开各行其事,从而消除人为的随意性而导致的业务风险。

3、改革内部稽核机制。目前内部稽核部门对监督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普遍存在临时性、特殊性和应付性稽核。然而对内控制度进行再监督的内部稽核制度是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核心,也是确保各项内控制度落实的关键,因此改革内部稽核机制已显得日益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为了保证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行对总行法人负责的内部稽核制度,建立总行领导下的分支行稽核负责制,赋予总稽核相应的职权,直接对上一级稽核部门负责。稽核经费同被稽核单位相分离,稽核人员与被稽核单位也不存在利益关系。如最近日本三和银行计划把世界各地分行的内部稽核部门独立出来,直接接受总行稽核部的领导,以加强总行对分行的监管力度。其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稽核队伍。稽核人员应该具备四方面的素质:1)政治品质好,2)熟悉银行业务,3)有敬业精神,4)廉洁自律。可以通过一系列高待遇吸引德才兼备,有一定水准的人员,同时要实行严格的工作考核,奖罚制度,保证高水准的工作质量。第三,完善稽核监督功能,稽核部门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应及时将检查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最高管理层,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评审改进,以增强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同时还应该由事后稽核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转变。第四、在银行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总行审计机构对分行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同时银行内部还可以聘请外部会计师查帐。这些检查可以使总行及时准确的了解各分行的经营情况,并督促各级管理者稳健经营,保证业务正常发展。如美国的花旗银行在全球各地设有若干审计中心,分别负责各地的审计,从而保证了内部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第五、审计工作的重点由合规性转为风险防范审计,主要包括银行资产质量的审查,各业务部门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质量的检查,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的监督,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预测体系的评定等。第六、在稽核手段上应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现代电子化操作转变。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篇7

银行的内部控制是银行各级管理人员控制日常业务的基本工具,也是控制风险的基本工具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实践证明,良好的健全的内部控制对于银行达到既定的目标和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都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当前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一)提高银行领导及全体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确立“风险首位”和“内控先行”的思想和工作原则,建立一套科学、防患于未然的内部控制机制,自觉地把加强内控作为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来抓。抓内控、防风险、保安全不仅在领导而且要在全体职工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当发现端倪就要敲警钟,使全体员工始终绷紧“风险”这根弦。要把内控制度的建设、金融风险的防范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考评指标,以促进各级银行做到安全、流动、盈利三性有机结合。 

(二)银行内控组织体系的设立,应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设置,自上而下形成层次分明的多级递阶控制系统。决策者不能违反或超越决策程序;执行者应在其职责和权限内行使职权;内部监督系统应建立各项业务风险评价、内部控制状况的检查评价与对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制度。 

(三)合理界定受权行权力大小,妥善处理好一级法人体制下加强总行集中经营和统一调度与适当保持分支行的活力问题。权力大小的界定是建立授权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大了不利于控制,小了不利于调动积极性,重要的在于适度。为此,在强化一级法人制度的同时,严格推行授权、转授权制度,确定授权范围和责任。在授权过程中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分类管理原则,要“量其能,授其权”,即在同一级别的分支机构,按同一标准考核后,分成若干类别,授予其不同的经营管理权,不搞“一刀切”。二是适时调整原则,应根据受权行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授权。对授权实施情况较好的行可保留或进一步扩大授权,对较差的行则应适当收缩直至终止授权。三是授权有限的原则,严格和完善法人授权制度以及经营权的监督机制。另外,银行也应根据自身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授权管理策略。各分支机构必须牢固树立一级法人观念,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在允许的范围和权限内办事。 

(四)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框架。首先是根据银行业务特点和风险控制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十大系统。即:授权管理系统、资金计划系统、会议控制系统、人事教育控制系统。筹资风险控制系统、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系统、外汇业务控制系统、信用卡业务控制系统、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和清算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个系统下理出具体业务工作流程,流程中每个岗位固定、责任固定,以实现岗位、工序间的相互制约。其次是强化制度约束,做好内控工作的关键是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执法必严、令行禁止,绝不迁就姑息。三是要制订一套统一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违规违章处罚方法,做到规章面前人人平等。 

(五)在内控机制建设上,要改变过去重完善各项制度、轻落实的现象,要建立一整套落实内控制度的监督机制,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各项内控制度真正起到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 

(六)健全和完善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可以考虑建立总行稽核派驻制度,将下一级的稽核部门作为上一级行的派出机构,稽核人员纳入上级行的管理,使稽核部门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确保稽核监督部门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在处理与被稽核监督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在稽核查处工作上具有权威性,真实反映发现问题,起到对下级行行长的监督制衡作用。同时要充实和加强内部稽核监察人员力量,不仅在人员数量而且在人员素质上予以保证。内部稽核监察部门员工,应该是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品德素质和实践经验等各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才能将稽核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监督的职能作用,使内部稽核部门成为加强内部控制的一支重要力量。 

扩大内审范围和权限。除确保内部稽核监察机制独立于日常运作之外,要对银行机构的所有活动情况了解和掌握。扩大内部稽核监察工作的内容、范围和权限。稽核监察部门不仅对业务部门进行稽核监察,也对银行的其他部门进行稽核监察。内部稽核监察,今后要围绕怎样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开展绩效稽核,稽核监察的内容要由原来的单一的合规性稽核监督,扩大为合规性稽核、风险稽核、经济效益稽核、人事稽核、制度稽核并重。 

(七)经营风险预测必须充分考虑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应能发现和预测可能对银行造成不利影响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如内部机构的变化和管理层的变动、经济周期的波动、行业变化和技术进步等。风险预测还应涵盖银行的可测风险和不可测风险。可测风险如资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清算风险等;不可测风险如运作风险、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等。银行管理层必须对银行风险进行连续性评测,并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条件作出反映。包括可能要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修改,以便适当涵盖任何新的或以前未予以控制的风险。要科学设计量化监控指标体系,形象反映监控对象的主要内容,作为警戒线对监控对象的状况作出快捷的判断,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商业银行虽然都把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从内控建设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银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461亿元,较年初增加5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4%,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达到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薄弱,违规违纪经济案件时有发生,如内部的贪污、腐败、卷款潜逃等,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如何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客观实际及特点的内控管理机制,实现对业务经营的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与管理的目标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理解的还不够,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不强,对管理、控制的作用认识不透,没有树立起现代金融企业的内控意识。这种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1)将内部控制与业务部门的内部牵制、会计控制和稽核监督相混淆,这些认识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内控工作片面化、简单化的倾向,不利于内控工作的深入开展。(2)将内控机制建设简单、片面地看作是只要下发或制定了规章制度就是健全了内控制度,而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执行制度的效果以及制度是否能贯彻落实于本行业务经营的各环节不够重视。(3)将内控机制与“官本位”挂钩,有些商业银行错误地将“控制”或“管理”的工作职责想当然地划归为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范畴,这也正是某些人将“内部控制管理”视为只能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因而只能是“人治”而非“法治”的结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约束亟待健全。(1)内控制度涉及面较窄。涉及内部控制的制度大多以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为依托,分别制定,缺乏涵盖各个部门的全面的内控制度,导致内控制度的部门性特征十分突出,部门间的和全行范围的制度约束较少。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新情况和问题不断涌现,旧的制度不足以覆盖所有的风险点,但相应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出台,容易出现不受制度约束的真空地带,给业务经营带来风险。(2)疏于管理,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商业银行虽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做的不到位或流于形式,也就失去了内控机制作用。就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岗位实际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有些关键环节的控制没有到位。如审贷分离等内控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往往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制度被扭曲而失去应有的约束力,信贷风险加大。(3)有章难循,使内控制度失去可操作性。部分内控规章制度的建立相对滞后,有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内容比较抽象。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金融法律法规有的缺少明确的释义或司法解释,有的缺少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使有些制度法规在具体工作中无法操作。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法》反复强调和要求的,但由于现实的商业银行资产现状和管理上的滞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很好落实。

(三)商业银行无序竞争,影响内控制度的执行。目前在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各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牺牲内控制度为代价参与竞争。主要表现在:(1)不惜“血本”拉存款。在扭曲的内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有的营业部门或员工为了眼前利益,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或违反规章一味迎合客户的需求,也有的假以“拉大户”之名而行中饱私囊之实。(2)不合规章的“营销贷款”。主要表现在:一是出于“以贷引存”的目的,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无视贷款规则,随心所欲地投企业之所好,既降利率,又无原则地放宽贷款条件,其结果是企业得利,而银行信贷资产的投入产出效益被忽视。二是逆程序发放贷款。有的贷款在发放前就已经定了基调,于是调查、审查等岗位的意见都围绕着既定“基调”进行,结果贷款的发放“顺利进行”,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银行的贷后检查都不过是例行公事,而一旦借款人的还贷意愿出现问题,银行的相关报告至此才会反映出借款人的真实动机,却悔之晚矣。

(四)对权力缺乏有效制约。主要表现在:(1)很难做到对银行内部管理层的监督。在以行长(主任)负责制为代表的纵向授权运作机制中,相应的横向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行长(主任)权力过大,容易形成风险隐患和滋生腐败的土壤,客观上给违规违纪行为创造了一定空间。(2)一些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少数人说了算的局面,结果是有章不循,加剧了控制风险。(3)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或制度不严。

(五)稽核部门职能作用没能充分发挥。目前银行业广泛采用的总、分行管理模式中,由于稽核工作由一级法人垂直领导的管理方式没有实行,使商业银行内部的稽核机构设置处于“本单位领导之下,又要对上级主管机关负责”,或虽然实行但落实不到位,导致稽核工作举步维艰。突出表现在稽核工作的独立性无法体现,形成稽核部门查问题难、查出问题上报难的局面,稽核工作不能真正实现对一级法人负责,总行无法了解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同时,在稽核人员的配备上也存在年龄老化、知识陈旧、业务知识不全面等问题。由于稽核队伍中缺乏高级专业人才,对于发现和处理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复杂的违规违纪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在具体稽核工作安排上,也常常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具体业务操作多,涉及综合经营少,传统的专项稽核多,风险稽核工作开展的少,对内控的评价稽核更少。

二、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积极营造浓厚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一是各级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要继续深化对内控建设的再认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发展业务,内控优先”的经营理念和风险意识,并将内控思想同自身的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大内控”格局,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单纯认为内控就是复核、内控就是稽核的误区,消除各种对内控的偏见和误解,把对内控的认识提高到更高层次上。二是加强对员工的法制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员工爱岗敬业,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自觉性,要敢于和违纪行为作坚决斗争,及时向管理层反映违规违纪问题。与此同时,加强以新业务、新技术和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和多渠道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从业水平、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内控的需要。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内控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是内控机制健康运行的基础。在制度建设中,要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坚决避免职能部门间条块分割和规章制度的重复建设。同时,要确保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先进性,及时将那些存在明显缺陷或不能满足当前实际需要、陈旧落后的制度进行改进或废除。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内控基础管理。

(三)完善授权制度。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是由各级在岗人员完成的,赋予各级人员合理的权限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各自经营活动的实质和功能,建立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内部“分工分口”管理和“有限授权”的管理制度。针对部门的工作性质、人员的岗位职责,赋予相应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各级管理和操作人员要在各自岗位上,按授予的权限开展工作,并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责。

(四)岗位职责恰当分离,明确决策程序和办事程序。合理的职责分工和适当的职责分离能够使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一项任务不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全部负责,而是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地完成,保证工作各个环节的完整和安全。因此,商业银行在业务营运过程中应当对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实行责任分离制度。所有重要任务、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并保留可核实的记录,防止个人独断专行,超越或违反程序都应受到处罚。

(五)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制度。稽核部门负责人的任免等一系列人事关系应统一上划,由上级稽核部门负责。在财务上,应由总行划出单独的审计费用予以解决,从经济上保证稽核工作的客观、公正。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稽核队伍,通过稽核工作,不仅要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有效防范风险,发挥“卫士”作用,更要加强对其造成错误与舞弊的根源及其后果,提出解决办法的“医士”作用以及通过综合信息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谋士”作用。

总之,内部控制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应当遵循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原则,认真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同时广泛了解、借鉴研究金融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作法,针对我国金融制度、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的现状和特点,强化内控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对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最终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S

参考文献:

1.王兆星.金融市场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李桂荣,郑师有.金融审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孙高.中国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J].金融论坛,2011,(4).

4.姚琦.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9,(3).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篇9

任何工作(人)都需要监督。当然,财会工作也不例外。财会工作监督可来自各个方面,但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监督还是在财会机构内部建立财务稽核牵制网络体系。通过牵制、稽核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失误,也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财会人员中的违法企图,督促财会人员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从会计工作中的钱、账分管原则来说,如果不强调这一点,让一个会计人员既管钱又管账,就可能诱发他的不健康思想,产生贪污钱物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和个人无意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和个人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一个部门或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建立财务稽核网络,是为了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实施财务稽核网络之要诀

实施财务稽核网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钱、账、物分管原则。

1.出纳人员不得管稽核、会计档案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

2.银行预备印章不得由出纳一人保管。

3.采购人员不得兼任材料、物资保管,保管人员不得管材料细账。

4.经销人员不得自己开票、自己收款、自己发货。

(二)不插手他人账务原则。

其他会计人员,未经授权,不得代表企业办理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业务,经授权代办的现金收付原始凭证,经出纳检查认可盖章后方为合法。

(三)建立财产、物资定期盘存制度。

盘存财产、物资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库存情况,合理组织库存,及时处理霉烂变质和缺少、盈缺现象。盘存后,应与有关牵制部门和个人进行核对。

(四)货到单未到的采用估价入账制度。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经常遇到货到单未到的现象,办理估价入账手续,保证账、表、物一致。

(五)全厂实行统一的计划价格,便于统计、考核和分析。

(六)建立健全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财会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有利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便于监督、稽核、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财会的职能作用。

(七)月终涉及到的财会人员、保管人员集中办公,将月终余额与有牵制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账簿备注栏中签字盖章,也可造表登记,进行考核分析。

二,建立财务稽核网络,实施"三角"核对

在企业内部,建立以成本(或主管)会计为中心的纵横交错、上下、左右、前后相互牵制的财务稽核网络体系,并实施"三角"核对,即每个会计人员所经办的会计核算数据,与其涉及到的两个部门或个人实施"三角"核对,核对收、付、余是否一致,确定余额是否正确。稽核的重点应是:

1.总分类账目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相核对,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2.出纳会计的现金收、支、余,分别与银行会计、主管会计相核对。

3.银行会计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主管会计银行总账相核对,同时与银行对账单位相核对,并与出纳核对现金拨入数,若有在建工程用款,还应核对其拨入数。

4.材料会计分别与主管(成本)会计、材料仓库核对材料购入、发出及余额。

5.各个材料仓库与其各车间核对材料领用,与材料会计核对材料购入,若有在建工程,后勤机关用料,并分别核对。

6.在建工程会计分别与银行会计、主管会计分别核对在建工程拨款、及工程支出,若有在本企业领料、加工,并分别与材料仓库、车间核对材料领用及加工费用。

7.车间会计与材料仓库核对材料领用,与成本会计核对材料耗用,若有在建工程加工与其核对加工费,完工产品转入下车间或有验收入库产品并与其核对。

8.成品仓库会计与车间核对成品入库数,与主管会计核对成品发出及结存。

9.主管(成本)会计分别与出纳会计核对现金收入、支出及余额,与银行会计核对银行存款收入、支出及余额,与材料会计核对材料购入、领用及结存;与车间会计核对材料耗用,与成品会计核对成品发出及结存,与在建工程会计核对在建工程支出。

银行稽核工作总结篇10

为贴近全行工作重心,年度内每逢总行内控管理相关文件下发,我都先行一步,认真学习和领会,并结合我行实际组织部内人员对重点内容和网点相对薄弱方面进行学习和讨论,讲解有关业务环节的检查方法,引导部门其他人员把握重点、明确方向,进而达到提高现场稽核工作效率的效果。如,xxxx年2月份,总行下发了《银行主要风险环节及防范措施》后,经逐条学习、对照和讨论,我们在进入现场之前,便有真对性的准备了调阅资料并拟定了调阅清单,对营业网点普遍存在的银企对帐、系统内往来资金对帐、各级行领导授信签批印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揭示和正确引导,并对其提出明确整改要求,同时引申提出对未达帐项换人勾挑核对、以及按央行新颁布的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强化账户真实性检查等稽核建议,为确保银企资金核算安全作出了我们的努力。

二、不负行领导希望,全身心投入稽核工作

自xxxx年稽核部成立以来,今年,我行新领导班子对稽核工作给予了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的高度重视。从行领导组织分工一把手亲自主抓稽核工作,增加专职稽核人员配备,到修订中层干部年终考评办法,明确稽核部不列入考评范围,再到委以稽核部以重任,将稽核部作为XX支行规范管理深化年和窗口单位规范化服务达标、XX支行内控工作等牵头单位,并将内控委员会办公室设于稽核部,多方面给予了稽核人员充分的独立性,确保稽核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并获取较高工作质量。

在今年的稽核检查过程中,主管行领导多次亲临一线,组织部署稽核工作,参加与被稽核单位意见交流,组织落实各级稽核整改方案,并将稽核部收集整理的稽核情况和建议列入内控工作会议发言内容,作重点强调等等,主管行领导对稽核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我们感到没有理由不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没有理由不将工作干好;各营业单位也普遍提升了对稽核检查的认识程度,能够认真对待并积极配合稽核工作,对稽核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并普遍表示愿意接受稽核部经常性的检查。

三、努力打造专业队伍,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为提高稽核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我部多次与沈阳市审计局联系,使我行专、兼职稽核员19人全部参加了由沈阳市审计局举办的内审人员脱产专业培训班,对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学习,并全员通过了考核,获得了国家内部审计协会颁发的岗位资格证书,使我行内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随着部门人员和工作量的双重增加,在2004年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使大家在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下充分展示和发挥个人业务专长,在今年的稽核检查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现场稽核和撰写稽核报告的时间,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学习总行新编制度汇编有关内容,并在内部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意见交流,努力营造内部较为浓烈的学习和业务研讨氛围,新员工短时间内熟悉情况并进入角色,老员工吸取并补充新员工的专业优势,部门全员相互弥补专业缺陷,岗位技能得到均衡提升,在内部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自然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探寻新思路,推动三级防线的整体联动

今年,我们在做好规范管理深化年活动牵头组织工作的同时,根据总行《银行主要风险环节及防范措施》、《2004年内控综合评价实施办法》的要求,把信贷业务和财会业务等方面的各风险环节作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的金融政策、金融法规、业务操作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采取抽查方式对各城区支行和有关部室进行了常规稽核和内控综合评价;对部分工作岗位变动人员进行了离任稽核。

鉴于稽核部处于内控监管第三道防线,而且又主要采取抽查的检查方式,因此,为确保稽核工作收到实效,有效行使稽核人员的岗位职责,我们在日常实施的稽核检查工作中,一方面在年初围绕上级行的年度稽核工作部署,紧密结合XX支行的实际情况,周密制定本部的稽核工作实施方案,并于每次进入现场之前,紧紧抓住风险点,有计划的拟定稽核资料调阅清单,尽可能的使检查业务覆盖面更加广泛,避免留有死角。另一方面,在稽核报告中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要求,并将相关制度规定作明确描述,使基层行处能够更直接的掌握相关业务操作规则,更加心悦诚服的接受稽核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这样,既保证了稽核整改的实际效果,又在推动内控监管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