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13:06

银行管理工作总结篇1

(一)健全完善制度

我分行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管理实施办法,与考核细则,同时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目前,该实施办法已落实到位,为我分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及分行事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及推动作用。

(二)健全责任机制方面

结合分行实际,我系统积极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管理办法,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一是将各项责任进行了分解,实现了将目标任务细化到岗,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从而确保了“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落实到位,全面推动了分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工作部署总结方面

今年上半年我分行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中。做到了工作有总结、有计划。

二、抓好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1)认真传达贯彻总、分行的反腐防案工作部署和活动安排,共6分:我分行及时开会传达贯彻各项工作部署和活动安排,无扣分。

(2)制定和落实反腐防案的岗位职责,积极支持和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共4分。我分行积极制定岗位职责,大力支持配合纪检监察工作,无扣分。

(3)主要领导按要求与分行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案件防控责任书并认真履行责职,共2分,我分行关职能部门及时签订责任书,并做到认真履职,无扣分。

(4)员工按要求与本单位签订反腐防案承诺书,共1分,我分行全体员工按时签订承诺书,无扣分。

(5)每季定期召开一次案件防范和量化管理工作分析会,共4分,我分行按时每季度召开相关会议,认真进行总结分析,无扣分。

(6)民主决策,员工职级晋升、奖金分配等重大事项经集体讨论,共3分,我分行已经于*月按要求向员工公布业务管理费、奖励费,无扣分。

(7)单位业务管理费、奖励费发放公开透明,每半年一次向员工公布一次,共3分,我分行已按要求向员工公布业务管理费、奖励费,无扣分。

(8)领导干部按规定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共2分,我分行全体领导干部按要求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无扣分。

(9)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廉洁干事,共3分,我分行全体领导干部团结协作、廉洁干事,半年来无投诉、无举报,无扣分。

(10)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领导干部按要求落实员工谈话制度,共3分,我行领导干部按要求落实谈话制度,不但有谈话而且还设有员工谈话专用记录簿,无扣分。

(11)主要领导每年按要求进行述职述廉,共2分,我行全体领导干部都认真进行了述职述廉,无扣分。

(12)严格遵章守纪,考核期内无发生违纪政纪案件,共3分,我分行未发生一次党纪政纪案件,无扣分。

三、抓好案件防范和自查工作

(1)案件防范工作分工明确,内控措施落实到位,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共2分,我分行分工明确,内部监督到位,无扣分。

(2)各项业务操作规范,考核期内无发生各类经济案件,共10分,半年来,我分行全体职员认真、负责,无违规操作,没有造成资金损失、重大风险,没有任何案件发生,无扣分。

(3)内控检查到位,发现问题整改及时,共5分,我分行各相关责任人按要求进行了内控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了认真、彻底的整改,并按规定管理密、押、印及重空凭证,无扣分。

(4)按要求落实重要岗位轮岗或强制休假制度,共3分,我分行全体职员按要求对重要岗位进行轮岗并且无一人强制休假,无扣分。

四、不断加强行风建设

(1)制定和落实本单位员工考勤考核奖励机制,共2分,我分行已制定并开始实施内部员工考核奖励机制,无扣分。

(2)严守工作纪律和请销假制度,共4分,我分行经检查发现无一人迟到,无一人违反工作(会议)纪律或请销假制度,无扣分。

(3)员工内部团结和谐,敬业爱岗,共2分,我行全体员工团结协作,坚决服从岗位调整和分工,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无扣分。

(4)热情待客,诚信经营,严格职业操守,共2分,上半年来我分行组织的规范化服务考评已达标,无扣分。

(5)考核期内无发生“黄、赌、毒”或其他有损银行和企业利益行为,共4分,我分行全体员工洁身自好,无一人参与“黄、赌、毒”,无一人违反职业操守,无扣分。

五、加强廉政教育和队伍建设

(1)按总、分行要求开展各项反腐防案、法律规章以及广发理念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共10分,我分行按要求组织员工开展教育学习,参加学习的员工人数达到90%,活动结束后我行按时上报各类材料,无扣分。

(2)加强员工素质培训,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共4分,分行全体员工没有一人无故不参加分行组织的各类学习和培训,无扣分。

银行管理工作总结篇2

一、工作与成效

(一)抓好综合协调,理顺各方关系

综合协调是综合管理部的基本职能之一。在工作中,一是注重搞好与业务发展部、计划财务部的工作综合协调,积极支持并全力配合工作,确保全行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创建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二是注重将上级监管及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方针政策及重要信息进行整理,为领导决策做好服务。

三是注重搞好协调。理顺好与各部之间的关系,从全行大局出发,积极主动进行沟通协商,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工作,服务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无论是为领导服务,还是为机关服务,无论是收发文件、打印稿件、查阅档案,还是后勤保障,基本做到了热情、主动、及时、周到和准确。同时,注重理顺好与上级监管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做到先内后外,内外结合的工作作风,为全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二)抓好规范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正规化

综合管理部的另一个基本职能是抓好规范化管理,使各项工作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1、不断补充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实现制度化

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和行领导的部署,为了进一步完善我行的内部规章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做法,与各部门一起起草新的规章制度52个,并经董事会审议全部通过。

从而,使我行业务发展管理、计划财务管理、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达84个。其中:涉及综合管理方面的制度38个,占45%。于2015年8月19日将各项规章制度整理汇编成册,发给全行干部职工学习贯彻执行。这些制度的实施对于强化经营管理,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规范职工的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重视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安全运营

第一、认真开展排查案件风险工作,防范各种案件的发生。年初以来,大连银监局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和案件风险排查回头看活动。在行领导高度重视下,我们分别于4月上旬和9月中旬开展了案件风险排查和案件风险排查回头看活动。

在开展案件排查活动中,第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案件风险排查工作的领导,我行成立了由董事长为组长,行长为副组长,各部门经理为成员的案件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第二,制定方案,规范制度。为了使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制定了《庄河汇通村镇银行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案件排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内容、检查时间和具体要求等。第三,明确重点,认真排查。在案件风险排查回头看活动中,我们组织负责监察和审计工作的人员成立检查组,重点对信贷业务和会计结算业务进行了检查。

一是对8月31日以前发放的贷款业务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检查贷款165笔,金额16,647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00%。二是对4月份以来的会计财务业务进行了检查。共检查业务总笔数374笔,金额18,914万元。通过排查没有发现违章违纪违规违法现象。通过排查进一步提高了全体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层层签订《预防案件责任书》。董事长与行长、行长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员工分别签订了《预防案件责任书》,明确各层次案件防控工作责任。

第三、加强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为适应我行业务经营发展的需要,迅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更好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员工队伍,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四、注重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坚持认真学习传达上级部门的有关安全保卫方面的文件,研究分析案件风险和安全保卫工作形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认真组织安全保卫方面的检查。为了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保卫意识,确保银行资产和员工人身安全,我行于2015年春节、五一、国庆节、元旦分别进行了安全保卫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各种案件的发生。

第五、重视员工的思想状况,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进行政治、业务基础知识培训时,专门拿出8个课时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和纪检监察、审计安全保卫方面业务的培训,以此提高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防范各种案件的意识。教育员工远离黄、赌、毒,慎重交友,不要沉迷于购买、炒股,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从排查的结果看,未发现违章、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第六、加强文秘管理,提高文秘管理水平

一是规范文秘工作。4月份以来先后制定了《庄河汇通村镇银行公文处理办法》、《庄河汇通村镇银行文书档案整理暂行办法》等6个涉及文秘工作的制度。

二是认真贯彻制度,提升文秘工作质量。从4月份起,严格按照新的管理制度,加强文秘工作,使我行的文秘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统计,全年共收文303件,都按规定程序进行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承办、催办。共发文69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草拟、审核、签发、打印、登记、分发。同时,还起草了两次大型会议(第一届股东大会第二次会议及第一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的材料。在公文处理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规范、安全。

(三)抓好职工培训工作,迅速提高职工素质

为适应我行业务经营发展的需要,迅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更好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员工队伍。

在圆满组织完成上半年职工业务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行领导的要求,又制定了《庄河汇通村镇银行2015年下半年员工培训计划》,共计30课时。在培训计划中有明确的组织领导,并确定了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及奖惩等。

为了使培训真正收到实效,达到预期目的,综合管理部组织人员拟定了《庄河汇通村镇银行职工培训学习辅导题纲》,对政治学习内容、法律法规知识、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等内容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讲述。并要求员工做好笔记,通过学习收到了预期效果。

(四)抓好存款考核工作,不断壮大资金实力

在管理存款工作中,根据行领导的要求,制定了《庄河汇通村镇银行职工吸收存款核算与考核程序》,规定了核算程序和考核办法,并设计了《职工吸收储蓄存款台账》、《吸纳存款通知单》、《员工每旬存款余额统计表》和《职工吸纳存款核查表》按季进行奖惩。通过以上办法,使存款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职工吸收存款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五)抓好后勤服务工作,保障全行工作顺利进行

综合管理部的工作大部分体现在服务上,管理要寓义于服务之中。既要抓好管理又要搞好服务,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或缺。

一是为强化后勤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具体内容。及时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管,时刻保持正常运行状态。规范办公用品购买、保管和领用手续,保证业务经营正常运行。

二是认真抓好职工文化业余生活。年初以来认真组织职工到步云山、银石滩、蛤蜊岛进行户外活动,并成功地与有关企业联合举办联谊活动,使员工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在这一年中,我们深知自己所做的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行是新行,人是新人,在理顺各种关系时做的不够好,办事有很多不利因素没能及好的克服,部门的职能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但在2015年,我们这个整体在磨合了一年以后,我们坚信通过努力会把来年的工作做的更加出色,更好的完成上级部门及行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能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全行的工作在稳健进行中得到保障。

二、20xx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综合协调工作,疏通理顺与各界的关系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抓好综合协调工作,一是进一步理顺好与机关各部门、与基层各营业单位的关系。二是进一步理顺与银监局、人民银行、大连银行的关系。三是进一步理顺好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2015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继续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是要把涉及综合管理部的38个管理制度一项项的落到实处。二是要根据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三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继续抓好职工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在制订出新员工培训计划的同时,还要制订出2015年职工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以此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把我行的职工队伍真正打造成一支一流的银行业精英团队而努力。

(四)抓好新办公楼的整体维护和管理工作

在董事长及行长的努力下,我行由原来租赁的办公楼搬迁到了自己的家,一个属于我们村镇银行自己的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有着乔迁喜悦的同时,更需要保护好这个家的各方面的环境。一是从日常的卫生及大楼的整体设施都要协调好各部门进行维护。二是要协调好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理顺好其他需要办理的相关事宜。

(五)继续抓好安全保卫和案件风险排查工作,确保全年安全运行

1、安全保卫工作是银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综合管理部要高度重视安全保卫工作,把安全工作始终放在首位,把防范各类案件和事故的发生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以集体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把安全保卫工作纳入考核与管理,真正把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做到制度健全,人员落实,管理到位。要侧重抓好内部安全管理,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杜绝治安刑事案件和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是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力度,提高职工遵纪守法和自觉防范风险的意识,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确保一方平安。四是加强应急准备和演练工作。将在年内组织一次消防、防抢应急演练活动,提高职工的消防、防抢意识。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案件事故防范责任制,大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一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案件事故防范教育,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党风廉政建设、案件事故防范教育和思想动态综合分析。二是认真执行《廉政准则》、中纪委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五项规定及上级关于廉洁自律、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保证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职责,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案件事故防范责任书。按照上级的要求和部署,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抓住腐败现象容易滋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健全完善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制度体系。

三是每半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案件和事故隐患排查分析工作。遵守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一致,干部职工队伍稳定、思想稳定、团结协作、勤政务实。

(六)全力配合和抓好支行的筹建和开业工作

按照董事长的2015年工作部署,今年我行需要筹建3-4个支行,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将我行做大做强,我部门将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做好领导交给各项工作任务。

(七)组织好存款考核工作

存款乃是银行业的立行之本,抓好存款工作是我行各项工作任务之首,存款工作一直是全行领导职工最关心的大问题。现在全行的存款考核包括协储员的存款考核都由我部门来管理,那么我们也将存款考核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做,努力做好考核,保证保荐数据的准确性。

银行管理工作总结篇3

一、切实履职尽责,加强风险管理

我行风险管理部按照总分行“扩规模,调结构,练内功,上水平,促创新,防风险”的业务发展政策,认真落实分行风险管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实现新增存贷款‘双百亿’的发展目标,认真贯彻分行2009年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主动风险管理和差异化风险管理为主线,着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在经济下行周期确保资产质量稳定,促进我行授信业务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克服业务发展压力大、风险防控难度高的不利影响,踏实工作,努力进取,授信审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我行风险管理部上半年累计召开授信评审会议XX次,共计评审项目XXX个,金额XXX亿元,有力地保证了我行授信投放进度。增加对二级行现场业务指导频率,提升全辖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授信业务健康快速发展。上半年共派出XX人次,对XX个授信项目开展现场调查,较好地支持了地州行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的防控。

我行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团队按照“一帮二管三监督”的指导思想,积极有效的开展零售贷款的风险管理工作,有力支持了我行零售贷款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2009年初,在了解到我行现有的零售贷款授信授权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我行零售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后,我们通过及时对审批人的跟踪、考核、评价,以《关于调整新疆辖内零售贷款授信审批授权的通知》(新中银险〔2009〕23号)文件,动态扩大调整了我行消费信贷中心授信审批人的审批权限;同时又进一步在其现有授信审批机制的基础上,对我行的个人授信中级审批人资格重新进行了考核和认定,增加了两名具备相应资格的授信审批人,从而改善了我行零售贷款业务发展中授信审批人不足的瓶颈问题,有力的支持了我行零售贷款业务的积极、快速、健康发展。

1、加强对零售贷款部门的窗口指导工作

如对分行消费信贷中心报送的新疆广汇广厦网络、中航投资、鑫泰投资、龙润国际、金坤、温商等房地产公司申报的执行一般程序34笔个人住房项目、15笔个人商铺项目(总额度共计14.7亿元)及时出具了反馈意见书,同时就上报的零售贷款项目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和交流等,从而有力的支持了我行个人购房贷款业务的发展。

2、加强信息反馈和交流

就业务部门的请示、征询意见出具批复;就存在的问题,发送提示或召开部门间的业务沟通会加以积极解决。如对分行个人金融部报送的零售贷款业务中级审批人申请资格认定表,在经过具体的考察、考量、认定后,以《关于对个人授信中级审批人资格认定审核意见》(新中银险邮2009(43)号)及时予以批复。对于分行个人金融部有关产权式酒店叙做按揭贷款的问题请示,我们也在调阅并掌握总行有关规定的情况下,以《关于对产权式酒店能否叙做按揭贷款的答复函》(新中银险邮2009(17)号)及时进行了答复。除此之外,对于我行零售贷款授信审批授权、汽车经销商融资相关客户、零售贷款在线审批系统(CCaS)流程、工程车辆贷款、存单质押贷款以及法人零售贷款等存在的相关问题,与个人金融部通过召开业务的沟通会来加强风险认识和寻求积极解决的办法。同时我们还不断探索各种方式,加强与一线部门的沟通交流,做好对业务部门的指导工作。

3、完成了对分行个人金融部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有关业务管理及专家考核维度内容的制定

同时完成了对分行个人金融部、地州各二级机构零售贷款风险管理能力评价分值的测算,从而为持续提高我行整体风险管理能力奠定基础。

截止到2009年4月底,我行企业征信数据正确入库数为93424条,较去年底86696条增加6728条;差错数2809条,较去年底3122条降低313条;正确数据入库率为97.08%,较去年底入库率为96.48%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入库率排名在全中行系统由第18位上升到第14名,提高了4个名次。

尽责审查团队根据总经理室的安排,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了一切困难,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止2009年6月20日,尽责团队本年度共审查完毕项目个,超过2008年全年,人均完成项目个,平均每个项目耗时天。其中,由总行尽责、审批的项目有:“新疆兵团50亿元授信总量项目”“广汇集团6.78亿元总量项目”“金风科技公司10亿元总量项目”“新捷股份1.2亿元总量项目”“玛纳斯澳洋科技公司1.8亿元总量项目”“玛纳斯新澳特种纤维公司1.2亿元总量项目”“美克集团14.48亿元总量项目”“阿齐兰兄弟在华企业集团1.78亿元总量项目”“广西水利水电4亿元联合贷款项目”“喀什建工燃气授信重组项目”等;为争取及时投放,提高审批效率,由分行尽责、总行审批的分行直上项目有:“八钢集团18.83亿元总量项目”“巴州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公司6.85亿元授信总量项目”“天富煤业3亿元总量项目”“南航股份7000万美元中期贷款项目”等。经努力,这些项目全部如期获批,确保了重点客户及重点项目的维护和拓展工作顺利进行。

009年围绕全行的业务发展目标和风险管理要求,今年我团队主要针对业务发展和授信客户的情况有区别地实施了信用评级差异化审核和快速审核,同时遵循“审慎原则”开展了资产分类、信用评级的年审、重审及动态调整工作、信贷系统和CCmS系统则根据授权有限的原则,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保障系统运行稳定,现将我团队年初到6月末的工作情况分别汇报如下:

(一)分类与减值:截止6月末,先后组织全辖开展了授信客户资产质量分类的年审及半年审、初审及认定,其中:半年重审183户、1364041万元,总行集中认定权限内的初审24户394564万元,发起动态调整2户3500万元,普华审阅14户,金额151100万元。截止目前分类偏离度为0。

在减值工作中,截止目前,已分拆下发了4次减值数据;截止4月末,我行减值准备余额160720万元,实现回拨7400万元,拨备覆盖率达140.85%,比目标超出近11个百分点。

(二)信用评级:截止6月20日,我行共对396户客户进行了评级终审。其中按终审权限统计:新疆分行终审客户353户,总行终审43户;按客户区域分布统计:分行本部客户72户,各二级行客户324户;按评级模型统计:pD评级客户324户,打分卡客户72户。

(三)系统管理上半年共受理新一代信贷系统、企业征信系统、CCmS系统各类柜员申请及授权155次,通过对各机构柜员管理及系统授权制度不断梳理和严格管理,强化了内控防范的效果。截止6月末,全年共汇总与填报新一代信贷系统的手工及平台月报、季报及各项临时调查等各类报表约200余份.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规范信贷管理,提高营销手段,树立风险意识

在信贷资金管理上,继续把握好信贷投向,提高贷款管理水平,强化依法合规管理能力。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授权授信制度。对授权授信工作,内容要做到细致化、具体化,组织实施上要达到科学化、制度化、流程化。二是下半年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提高贷款管理水平。三是要在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贷款审贷分离制度,坚持杜绝单线定贷、一手清、个人决策行为,科学界定前台、后台贷款业务审批权限和责任,明确细化信贷员、主任、市场营销部、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查委员会等权责,坚决杜绝超权、越权、违规办理贷款业务。四是细分市场,在信贷投放上,2009年下半年计划在巩固支持县域经济、民营企业基础上,拓展各层次的小额贷款市场。贷款投向上:一是严格控制大额贷款,最大单户和最大十户必须控制在银监部门的监管指标以内,二是重点要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首先计划组建银企对接信息平台,其次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贷款程序、贷款条件以及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银企之间相互对话增加感情和相互理解,根据企业代表提出的要求适时提供金融服务;三是加强“诚信”创建工作。在全市开展创建诚信企业活动,营造“诚信”就是生产力,“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四是实行灵活多样的差别利率政策。在当前同业竞争激烈、资金供过于求、资金供给渠道多样化的新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灵活的差别化利率政策来增强贷款营销的竞争力。在信贷操作中,在不影响安全性的前提下,能简化的手续要尽量简化,效率能快则快,以此来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二)重视信贷员管理,建立正向激励

由于银行经营的特殊性,通过对已产生风险的贷款进行分析,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如何面对现实,加强对信贷员的管理考核,值得深思:

1.打破格局,选好信贷员。由于历史原因,现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不能完全胜任财务或内勤工作的人员。随着业务一天天发展,目前很大部分已无法胜任信贷工作,如:分析判断能力差、撰写不好调查报告,驾御不了市场等。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在员工中公开选聘信贷员,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信贷队伍。

2、建立激励机制。⑴目标激励。对在信贷岗位上业绩突出综合能力较强者,优先选拔到领导岗位。⑵荣誉激励。每年根据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贷户满意程度,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者,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光荣榜、简报报道、外出学习等方式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⑶培训激励。对优秀信贷员给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⑷经济激励。对优秀信贷员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

(三)强化营销风险意识,确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银行风险管理高低,主要表现在风险的识别、控制、管理能力上。探索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做到风险控制抓一线,风险鉴别抓真实,风险管理抓制度,努力将新增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是2009年下半年的首要任务。

(四)全力加强不良贷款管理

盘活不良贷款已成为我行经营管理中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及经营方面存在的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多年来,尽管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部分历史痼疾仍难以根治,因此,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使信用社“摆脱病根”。

1、对不良贷款总量、结构、账龄和形态等变化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综合运用各种清收手段,加快处置进度,提高处置效率,有效防止不良贷款价值贬损。

根据不良贷款调查、估价结果,制定全盘处置策略和分户处置预案,综合运用现金清收、以物抵债、重组转化和呆账核销等处置手段,加快处置进度,降低处置损失。要针对不良贷款中次级类贷款占比大、形成时间短,价值高的特点,逐户梳理,认真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处置预案,加大力度,加快处置。

2.对新发生的不良贷款,实行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对新增不良贷款年末逾期率超过2%的责任人,风险管理部门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责任认定意见,经贷审会审定后建立不良贷款责任档案,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认定,采取考核、待岗、责任追究等方法管理。

银行管理工作总结篇4

在本人参加工作半年多时间来,受到领导和各位前辈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在工作上亦受到了无微不至的指导,帮助我快速的胜任岗位。

风险管理部是负责**支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的落实,监测、评价和控制的综合管理部门,是风险和内控的日常管理职责部门。本人任职的综合统计岗,主要负责对本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和风险分类的统计、分析和管理;负责全行信贷数据动态管理、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本人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信贷手工台帐的录入与核对,对实际发生的信贷业务明细进行动态掌控、分析和管理,以便于及时准确的获得各项信贷统计数据;对**支行运行的老信贷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各部办录入的数据及报表进行统计及分析;提供**行各项信贷资产数据及明细,完成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的统计工作和分析工作;月度为行领导以及计财处、公司部、个金部提供同业经营情况的详细数据;月度、季度、年度,独立的或配合办公室、计财处等部门对外提供各项信贷数据报表。此外,我行新设了信息安全员一岗,本人即任风险管理部信息安全员,负责部门电脑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

进入**银行半年多时间来,在领导和前辈的关心照顾下,本人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努力工作,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操作技能、适应工作岗位,基本能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本人是刚毕业的理科本科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接触全新的银行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过程不仅是专业的换位,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换位,在综合统计岗位上,领导和前辈的关心指导使本人认识到,严谨的态度、正确的方法、积极的沟通、努力的思考,才能获得最准确的统计数据和最高的工作效率。也正是银行业这种对我而言全新的工作,提供给我一个全新的学习机会,在**优良的成长环境下使我能够养成在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的知识,努力了解银行业、金融业的运行规律,把所学所悟的点点滴滴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工作中。

银行管理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影响因素结构方程

一、引言

回顾金融发展史,由于操作风险而导致商业银行重大损失的事件举不胜举。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情况,80%以上的操作风险案件都有章不循、违规操作,而且大量的操作风险事件及案件表明,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实质上是在商业银行组织系统中,银行组织不能有效设计和制定制度、流程,不能有效控制和应对业务系统失误及外部事件的发生,而使商业银行组织面临因“人因失误”和“组织错误”而产生的风险及损失。同时,操作风险具有知识的情境依赖性、离散性和作业性特征,它是一种特殊的银行“知识”。而操作风险管理则是商业银行组织控制其“组织错误”的过程,使银行管理者、银行员工、业务流程或系统及银行环境等操作风险知识因素达到最佳耦合状态,从而实现预防和控制商业银行组织错误的管理过程。本研究自2010年2月至10月,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研,向各类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收回的有效问卷数据和问卷质量进行统计验证,最终形成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状况的总体调研情况。通过构建操作风险管理影响因素模型,得出并分析相关重要模型结论,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提供重要借鉴。

二、操作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一)操作风险管理影响因素类型商业银行组织的经营目的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它需要对银行业务品种、产品及服务进行不断的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同时,在经营和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组织需要协调、控制、管理风险经营中的组织系统内部与外部影响因素,以有效控制和避免操作风险。由于操作风险所涉及的具体因素十分复杂,故操作风险的管理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根据《巴塞尔协议》对于操作风险的认识及定义,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故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亦划分为人因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四种类型。需要注意的是,操作风险具有明显的内源性特点,外源性因素则是通过内源性因素对商业银行组织体系产生影响和作用。操作风险发生在银行组织系统的内部,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通过组织系统的人员漏洞、业务系统漏洞、流程和制度漏洞进行攻击,从而获得其需要的能量、信息、利益。操作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组织控制“组织错误”的过程,使银行员工、业务流程、银行系统及组织环境四者之间达到最佳耦合状态,故分析操作风险管理需要从四类影响因素着手,采取有效手段去预防和控制商业银行的“组织错误”。

(二)操作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层次划分组织一般可划分为组织、团队和个体三个层次,商业银行组织可划分为银行组织层次、部门团队层次和员工个体层次。同时,商业银行是一种复杂性组织,其经营活动处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和工作氛围、企业文化、合规意识等内部环境之中,其生存与发展与组织环境因素,密不可分。故本研究将以三个组织层次和银行环境层次四个层次进行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研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以揭示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商业银行组织,实质就是研究商业银行能力系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则是该系统工程的核心所在。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决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而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总体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组织的操作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由员工个体、团队、银行组织以及组织环境四个层次重要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和复杂过程。每个层次因素均包含不同的具体影响因素,对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对商业银行组织的操作风险管理能力产生不同影响。

三、调查设计

(一)研究假设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4个层次20项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可视为结构方程模型的潜变量。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在操作风险管理影响的四项一级指标中,银行员工层次的重要度最高,470份有效问卷中,认为最需要加大关注力度和重视程度的为银行员工层次的为160份,占比为34.04%,比例最高,关注度和受影响程度也最大,故以银行员工层次指标作为影响因素模型的内源潜变量,以部门/支行层次、总分行管理层次和银行环境层次等其他一级指标作为模型的外源潜变量,构建操作风险管理影响因素模型。从人因角度来研究影响银行员工层面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高银行员工的操作风险管理能力。根据问卷结果及操作风险管理特点,对模型所涉及的内源潜变量与外源潜变量可能会存在的关系做如下假设。(1)内源潜变量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假设。五项内源潜变量分别为?浊1业务操作/工作习惯、?浊2业务素质/操作技能、?浊3身体压力承受力、?浊4心理压力承受力和?浊5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基于各项内源潜变量的特性分析,具体假设如下:

银行管理工作总结篇6

论文摘要:开展业缋考评对于中央银行充分发挥激励机.更好地履行职责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机构性质特与考评工作的复杂性。当首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业缋考评制度在考评项目、评分规则及具体考评指标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业绩考评(也称“绩效考核)是组织对其下属部门或员工工作效果考核与评价的过程。近年来。为了科学地评价各分支机构工作业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银行系统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业绩考评理论与实践的先进经验。努力探索建立适应人民银行特点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业绩考评体系。特别是在2004年。人民银行总行制定了(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以收入分配为突破口.建立了与分支行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工资总额分配制度。但是。由于机构性质和业绩考评工作的复杂性。目前的业绩考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人民银行业绩考评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考评指标的复杂性。与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相比。人民银行系统内衡量工作成效的业绩指标更为复杂由于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往往是利润最大化。其考核体系中多为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等可量化的指标。而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关之一。其产出是复杂的。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多重的,因此考核体系中只有部分可以进行量化。更多的指标则较难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对于人民银行而言。如何在定性的基础上对业绩指标进行更多的量化是开展业绩考评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二)考评体系的多级性。根据规定,人民银行实行的是总行一分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1一地市中心支行一县支行的四级考评体系。即总行人事司根据总行各司局的专业考核结果.确定各分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的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和等级。并确定各等级的业绩工资分值。其中。分行的业绩工资分值仅作为核定其所在省分支机构(不含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业绩工资总额的依据;非分行所在省(区)的中心支行(不含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和县支行业绩工资总额要根据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的业绩工资分值来核定;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的业绩工资总额要根据其自身的业绩工资分值来核定。同时。各级分支行可视辖区情况参照此办法制定对辖内机构的业绩工资管理办法。

因此。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是整个考评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不仅要充分调动省内各地市中心支行的积极性。努力争取在总行业绩考评中取得好成绩。确保本省获得较好的业绩工资总量。还要积极探索总行划拨的业绩工资在地市中心支行的分配办法.将总行进行业绩工资总额管理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各基层行。为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现行体制,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负责对全省地市中心支行各项金融业务工作进行考评。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为例。总行文件明确授权的管理全省的业务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金融市场、调查统计、征信管理、安全保卫、货币金银、金融稳定、办公室、支付结算、国库、反洗钱、科技、金融研究、会计财务等14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人民银行实行业绩考评的复杂性以及现行体制等原因。基层行在贯彻执行总行有关业绩考评规定时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外汇管理工作未纳入考评范围,难以准确衡量分支行的工作业绩。根据第二章的有关规定。人民银行在评定各分支机构考评等级进而确定业绩工资分配额度时并未考量各分支机构的外汇管理工作.而在基层行,国际收支、外汇检查、资本项目管理、经常项目管理等外汇管理业务是人民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单纯依靠人民银行总行各司局的专业考评不能准确衡量被考评单位的工作业绩,也不能充分发挥业绩工资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

(二)各考评项目在总体考评结构中的比例不明确。根据规定,人总行人事司根据总行各司局的专业考核结果,确定各分支行的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和等级。但是。对人事司如何运用各司局的考核结果进行评定。该办法并未提及。在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货币政策的执行、调查统计分析、金融稳定以及金融研究等业务的地位日益突出,在综合考评时。它们是与其他业务同分值考量还是要占据更大的比例,这些都是基层行(特别是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接受考评与制定对其他单位考评办法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总行相关文件对考评规则未予以公布,基层行在准确把握业绩考评工作标准和贯彻执行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三)一些具体考评指标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总的来看。人总行各司局制定的业绩考核办法内容较全面,考核指标刚性较强,考核依据与评价标准较客观公正,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分支行的业务工作状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基本能公平、合理地反映分支行之间的工作业绩差异。但从具体操作层面看,一些条款过于原则或表达不清,还有一些指标则未充分考虑到基层行的业务工作实际,在考评过程中难以贯彻执行。

三、完善对分支机构业绩考评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考评项目

1.外汇管理工作应纳入人总行对各分支机构的业绩考评项目。建议将外汇管理工作纳入人总行对各分支机构的业绩考评项目,并由总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建立考评结果联系机制。即外管总局对各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送交人总行人事司,与其他专业考核的结果一道作为确定各分支行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和等级的依据。

2.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进一步明确省会中心支行对地市中心支行的考评项目。对于地市中心支行而言,年度考评应由所属分行与省会中心支行分项进行考评,分行根据各项考评结果确定最终考核等次。因此,分行与省会中心支行对考评项目的合理分配对于客观准确评价地市中心支行工作业绩至关重要。分行与省会中心支行就此方面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调。

(二)评分规则应凸显人民银行工作特点,增强透明度人民银行职能转变后。宏观调控与提供经济决策信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综合评价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的考评得分和排序情况应根据以下指导思想制定,并将评分规则予以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一是业务工作与工会、宣传等非业务工作在总分值中所占的权重应有不同。前者应占主要部分。二是各项业务工作所占总分的权重也应有所差别,如凸显中央银行核心业务特色的货币信贷管理工作与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在总分数中的权重不能等量齐观,对于某分支机构而言,当两者在各自业务评比中所得的分值与名次都相同时,货币信贷管理工作对提高该分支机构总体得分与排名所作的贡献应大于后者。

同样。业绩考评须充分关注人民银行业务工作特点的思路也应运用于对县(市)支行的考评中。目前,人民银行县(市)支行之间存在着业务规模、人员数量的不平衡,而由于其上级行分工较细,机构的设立比较完整,县级行股室对应上级行多个处(科)室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县支行办公室,要对应上级行办公室、内审、宣传群工、保卫、科技、人事等6个部门,一定程度上疲于应付上级行和行领导部署的工作任务,影响了工作质量。人总行党委中明确指出,县(市)支行要稳定队伍,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在宏观调控中政策宣传、情况分析、反映问题的作用,及时反馈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上级行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积极调整,逐步使县(市)支行的业务量、人员配置和机构布局适应县市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地市中心支行对县(市)支行制定考评办法应体现以下原则:一是要切合基层实际,考评方法尽量从简。二是要有利于维护县(市)支行稳定,重点突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业务操作的规范与服务质量、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与水平、领导班子及员工队伍建设等方面。三是要兼顾各县(市)特色,充分调动各县(市)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增强总行各司局制定的考核内容和指标的可操作性

1.明确或量化部分考核指标。人总行相关司局制定的一些考核指标过于原则,建议应进一步明确或细化。

一是明确部分考核指标内涵。(1)货币信贷管理业务。如总行金融市场司制定的(2005年分支行信贷政策和金融市场业绩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中,第8项“黄金市场专题研究”要求“对辖内黄金市场有关情况和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并上报”,同时还明确“迟报、漏报一次扣0.5分,扣完3分为止”。从现有情况看.人总行先前并未对黄金市场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因此报表报告具体内容、时间要求不详,基层货币信贷部门难以操作。(2)会计财务管理。在“会计管理”的“办理与金融机构有关的会计事项”中规定,各分支机构“未对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的,此项不得分。”由于机构改革后,人民银行会计财务部门对各家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能减弱,若要得到具体、准确的分析资料,面临着人员、时间上的困难,而且缺乏对各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资料进行分析的统一口径。为此,建议总行能在这一问题上给予指导。明确报表分析的口径与要求。

二是细化部分考核指标。(1)金融稳定工作。维护金融稳定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金融稳定工作中关于风险评估、金融稳定资产管理等部分指标.在实施考评时较为原则,基层行不易掌握,建议进一步细化该类考核指标,并根据金融稳定工作情况及时调整。(2)货币金银业务。建议能明确“业务量大小”的考评标准。

2.考核内容和指标进一步考虑各分支机构业务实际。

(1)考核指标中应体现有关分支行的试点工作成绩,即根据分支行完成试点工作任务的情况给予酌情加分。近年来,人总行相继推出了多个业务系统建设项目,如企业征信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等,业务系统建设的试点行在建设、推广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实践中对系统建设提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建议,为人总行在全国推广系统积累宝贵经验。因此,在有关业务的考核指标中应增设试点行完成试点工作的奖励部分。

银行管理工作总结篇7

成本效益管理是贯穿任何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课题,对于以资金为经营对象的银行来说,成本效益管理更是企业内部殚精竭虑奋斗的主题。成本效益管理是银行的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而在不同的条线,成本效益管理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方法,在有的条线,成本和效益是明晰可见、可以计量的,在有的条线则不那么明显,银行会计条线的成本效益管理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况。一般来说,“效益”要以“收入”来衡量,或者至少要以某种“产出”来衡量,但作为一项“内向”的管理工作,会计工作的“产出”并不易衡量,更无真金白银的“收入”可言,因此,会计工作的“效率”最接近其“效益”。虽然会计条线的成本和效益无法清晰地计量,但银行会计管理在事实上却蕴藏着成本效益管理的丰富内涵,本文试图从银行会计管理的视野来探讨成本效益管理问题,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或帮助。

一、银行会计成本效益管理大有可为

从管理体制来看,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财会分设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结构下,银行财务管理承担了全行成本效益管理的主要职能,银行会计管理的主要职能定位于进行会计核算,开展会计监督,提供结算服务等。根据这样的职能分工,银行会计条线很自然地作为成本中心来管理,在成本效益管理问题上容易产生两方面的偏差:一是主要强调“成本”方面,即如何采取各种措施努力降低成本,而对“效益”方面重视不足;二是在成本管理上主要强调“营运成本”,忽视全面的成本,尤其是“无形”的成本,从而使银行会计条线的成本效益管理显得狭隘化。

然而事实上,成本效益管理在银行会计管理中同样具有完整的内涵,在追求“账平表对、内控健全”的过程中同样包涵着成本效益管理的重大课题。银行会计管理不仅要讲求降低成本,而且要讲求提高效益,同时,这里的“成本”概念有着宽泛的内容,不仅包括人工成本、营运费用等显性的成本,而且包括诸如交易费用(广义上的交易成本)、结算风险等隐性的成本,特别是在对结算风险的认识上,把控结算风险往往仅被视作会计结算人员的职能,在银行成本效益管理中容易受到忽视,但结算服务同样是银行经营的范围,结算风险一旦释放出来,就是实实在在的、甚至是“致命的代价”。所以,尽管会计管理的成本效益不容易“定价”,但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一旦拓展了成本效益观,我们可以发现,成本效益管理在银行会计管理领域大有可为。

二、构建合理的会计管理构架

谈起银行成本效益管理,人们即刻反应出来的可能有“营销成本”、“产品成本”、“资金成本”等概念。它们确实都是成本效益管理的重要对象,但令人遗憾的是,银行的组织成本却常常落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而恰恰是这种成本,将“先天”地影响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成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各类成本。不同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运行成本,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组织结构是影响到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个“先天性因素”,是涉及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的一项“致命的”、“隐含的”的成本。从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来看,目前,会计人员在全体职工总数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截至2002年底,会计条线员工占全行职工总数的40%左右,相应地,会计条线人力资源成本在银行总成本中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因而,会计组织成本是银行成本效益管理中不容忽视的方面。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多是实行行政分权体制,在这一行政体制下,统一法人的银行按照行政权力和行政区划被分割成具有很强独立性的板块,相比之下,客户不象是某银行的客户,而更像是某分行或某支行的客户,由分支行叠加起来的总行类似于一张“汇总”会计报表而不是“合并”会计报表。就会计条线而言,“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得会计条线业务管理权威性不足,带来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分支行各自为政,操作不统一,增加了会计制度执行成本;又如,分支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时常要受到本“块”其他部门的干预,不能完全按照制度规定操作,会计人员缺少防堵风险的权威支持,陷入“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境,而会计风险不加防范,则容易转化为现实的成本和损失。

近年来,我国银行纷纷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建设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各行普遍推行的数据集中在为会计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会计组织架构提出了挑战。我们不妨把银行的技术系统比作“经济基础”,把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比作“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引发“上层建筑”的变革。

会计管理体制和构架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应于原来分散的信息系统,我国银行业的会计管理呈现的也是较为分散的状况,而集中式的核算系统以及内部管理系统为增加会计管理幅度提供了条件,也对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构建合理的会计组织框架,改变分散管理的状况,推动扁平化管理,加强会计条线垂直管理。一个与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和条件相适应的会计组织结构将有助于降低组织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是一件“效益无量”的事;反之,将造成组织运行不顺,加大内部协调成本和制度执行成本,降低会计运行效率。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再造业务流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银行会计而言,电子化的核算和控制系统乃善事之器,是降低会计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的“基础因素”。

传统的银行会计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手工账、手工登记簿、手工控制贯穿了银行会计作业的整个过程,劳动成本高、劳动效率低、无法及时充分地提供满足银行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成为阻碍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突出问题。

面对落后的现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纷纷加大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据统计,1995年至2000年,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为360多亿元;2001年,国内银行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将近300亿元!在大规模的投入下,我国银行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框架基本搭就,与国外商业银行在技术平台上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这场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中,会计条线是直接受益者之一。通过业务处理电子化,原先的手工会计核算劳动得到了巨大的解放,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然而,目前的会计核算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纵观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历程,大致经历了业务处理电子化、经营管理电子化和银行再造三个阶段,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在总体上还处于介乎业务处理电子化和经营管理电子化之间的阶段。就会计作业而言,目前实现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原有的手工核算和控制作业,以“仿真性”为特征,而手工核算和控制的具体做法的合理性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质疑,因而会计作业效率的提高并不彻底,还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形成了一种“功能浪费”。以银行会计的“双线核算”为例,传统手工操作条件下,银行会计核算划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大系统,两大系统自成体系,相互映证,既便于账务核对,又实现了相互制约与控制,见图示:

明细核算:凭证分户账(登记簿)余额表

综合核算:凭证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记表

而在电算化条件下,科目日结单只需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初始数据自动汇总而成,因此,在会计核算的初始源头没有分离双线,只要系统设计无误,此后的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总是相符的,分户账合计是恒等于总账的。见图示:

分户账余额表

凭证

科目日结单日记表

因此,所谓的总分核对无非是用日日的数据对系统设计进行反反复复的验证而已,双线核算已经失去了手工核算情况下的本来意义和效用,是一种浪费的会计作业,显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再比如,传统上,银行贷款发放从受理、审贷、发放等过程均以手工传递,尤其是在发放环节,虽然有会计人员“审核”贷款的审批手续,但这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步骤,贷款是否符合发放条件并不在于会计人员的“审核”。因此,完全可以在计算机核算系统中将发放与审贷环节关联起来,使会计人员通过系统回显作“确认”来完成对贷款业务账务处理的监督,从而节省会计人员手工录入账务信息的作业步骤。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意味着,在核算系统建设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手工会计作业的思维定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充分挖掘提高会计作业效率的可能性,再造会计作业流程,这是银行会计成本效益管理的“基础因素”。

四、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至今,“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其实,在银行内部管理中同样应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会计管理部门来说,广大的会计人员就是“客户”,就是“市场”;会计部门提供的是管理,也是服务;广大会计人员是管理对象,也是服务对象。会计管理部门只有以“做市场”的心态来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提高“客户满意度”;会计管理部门只有不断提供新型的“管理产品”和优质的管理服务,会计管理的供求才能不断逼进“均衡状态”。

银行管理工作总结篇8

成本效益管理是贯穿任何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课题,对于以资金为经营对象的银行来说,成本效益管理更是企业内部殚精竭虑奋斗的主题。成本效益管理是银行的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而在不同的条线,成本效益管理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方法,在有的条线,成本和效益是明晰可见、可以计量的,在有的条线则不那么明显,银行会计条线的成本效益管理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况。一般来说,“效益”要以“收入”来衡量,或者至少要以某种“产出”来衡量,但作为一项“内向”的管理工作,会计工作的“产出”并不易衡量,更无真金白银的“收入”可言,因此,会计工作的“效率”最接近其“效益”。虽然会计条线的成本和效益无法清晰地计量,但银行会计管理在事实上却蕴藏着成本效益管理的丰富内涵,本文试图从银行会计管理的视野来探讨成本效益管理问题,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或帮助。

一、银行会计成本效益管理大有可为

从管理体制来看,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财会分设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结构下,银行财务管理承担了全行成本效益管理的主要职能,银行会计管理的主要职能定位于进行会计核算,开展会计监督,提供结算服务等。根据这样的职能分工,银行会计条线很自然地作为成本中心来管理,在成本效益管理问题上容易产生两方面的偏差:一是主要强调“成本”方面,即如何采取各种措施努力降低成本,而对“效益”方面重视不足;二是在成本管理上主要强调“营运成本”,忽视全面的成本,尤其是“无形”的成本,从而使银行会计条线的成本效益管理显得狭隘化。

然而事实上,成本效益管理在银行会计管理中同样具有完整的内涵,在追求“账平表对、内控健全”的过程中同样包涵着成本效益管理的重大课题。银行会计管理不仅要讲求降低成本,而且要讲求提高效益,同时,这里的“成本”概念有着宽泛的内容,不仅包括人工成本、营运费用等显性的成本,而且包括诸如交易费用(广义上的交易成本)、结算风险等隐性的成本,特别是在对结算风险的认识上,把控结算风险往往仅被视作会计结算人员的职能,在银行成本效益管理中容易受到忽视,但结算服务同样是银行经营的范围,结算风险一旦释放出来,就是实实在在的、甚至是“致命的代价”。所以,尽管会计管理的成本效益不容易“定价”,但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一旦拓展了成本效益观,我们可以发现,成本效益管理在银行会计管理领域大有可为。

二、构建合理的会计管理构架

谈起银行成本效益管理,人们即刻反应出来的可能有“营销成本”、“产品成本”、“资金成本”等概念。它们确实都是成本效益管理的重要对象,但令人遗憾的是,银行的组织成本却常常落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而恰恰是这种成本,将“先天”地影响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成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各类成本。不同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运行成本,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组织结构是影响到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个“先天性因素”,是涉及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的一项“致命的”、“隐含的”的成本。从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来看,目前,会计人员在全体职工总数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截至2002年底,会计条线员工占全行职工总数的40%左右,相应地,会计条线人力资源成本在银行总成本中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因而,会计组织成本是银行成本效益管理中不容忽视的方面。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多是实行行政分权体制,在这一行政体制下,统一法人的银行按照行政权力和行政区划被分割成具有很强独立性的板块,相比之下,客户不象是某银行的客户,而更像是某分行或某支行的客户,由分支行叠加起来的总行类似于一张“汇总”会计报表而不是“合并”会计报表。就会计条线而言,“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得会计条线业务管理权威性不足,带来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分支行各自为政,操作不统一,增加了会计制度执行成本;又如,分支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时常要受到本“块”其他部门的干预,不能完全按照制度规定操作,会计人员缺少防堵风险的权威支持,陷入“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境,而会计风险不加防范,则容易转化为现实的成本和损失。

近年来,我国银行纷纷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建设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各行普遍推行的数据集中在为会计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会计组织架构提出了挑战。我们不妨把银行的技术系统比作“经济基础”,把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比作“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引发“上层建筑”的变革。

会计管理体制和构架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应于原来分散的信息系统,我国银行业的会计管理呈现的也是较为分散的状况,而集中式的核算系统以及内部管理系统为增加会计管理幅度提供了条件,也对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构建合理的会计组织框架,改变分散管理的状况,推动扁平化管理,加强会计条线垂直管理。一个与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和条件相适应的会计组织结构将有助于降低组织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是一件“效益无量”的事;反之,将造成组织运行不顺,加大内部协调成本和制度执行成本,降低会计运行效率。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再造业务流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银行会计而言,电子化的核算和控制系统乃善事之器,是降低会计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的“基础因素”。

传统的银行会计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手工账、手工登记簿、手工控制贯穿了银行会计作业的整个过程,劳动成本高、劳动效率低、无法及时充分地提供满足银行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成为阻碍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突出问题。

面对落后的现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纷纷加大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据统计,1995年至2000年,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为360多亿元;2001年,国内银行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将近300亿元!在大规模的投入下,我国银行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框架基本搭就,与国外商业银行在技术平台上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这场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中,会计条线是直接受益者之一。通过业务处理电子化,原先的手工会计核算劳动得到了巨大的解放,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然而,目前的会计核算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纵观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历程,大致经历了业务处理电子化、经营管理电子化和银行再造三个阶段,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在总体上还处于介乎业务处理电子化和经营管理电子化之间的阶段。就会计作业而言,目前实现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原有的手工核算和控制作业,以“仿真性”为特征,而手工核算和控制的具体做法的合理性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质疑,因而会计作业效率的提高并不彻底,还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形成了一种“功能浪费”。以银行会计的“双线核算”为例,传统手工操作条件下,银行会计核算划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大系统,两大系统自成体系,相互映证,既便于账务核对,又实现了相互制约与控制,见图示:

明细核算:凭证分户账(登记簿)余额表

综合核算:凭证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记表

而在电算化条件下,科目日结单只需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初始数据自动汇总而成,因此,在会计核算的初始源头没有分离双线,只要系统设计无误,此后的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总是相符的,分户账合计是恒等于总账的。见图示:

分户账余额表

凭证

科目日结单日记表

因此,所谓的总分核对无非是用日日的数据对系统设计进行反反复复的验证而已,双线核算已经失去了手工核算情况下的本来意义和效用,是一种浪费的会计作业,显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再比如,传统上,银行贷款发放从受理、审贷、发放等过程均以手工传递,尤其是在发放环节,虽然有会计人员“审核”贷款的审批手续,但这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步骤,贷款是否符合发放条件并不在于会计人员的“审核”。因此,完全可以在计算机核算系统中将发放与审贷环节关联起来,使会计人员通过系统回显作“确认”来完成对贷款业务账务处理的监督,从而节省会计人员手工录入账务信息的作业步骤。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意味着,在核算系统建设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手工会计作业的思维定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充分挖掘提高会计作业效率的可能性,再造会计作业流程,这是银行会计成本效益管理的“基础因素”。

四、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至今,“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其实,在银行内部管理中同样应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会计管理部门来说,广大的会计人员就是“客户”,就是“市场”;会计部门提供的是管理,也是服务;广大会计人员是管理对象,也是服务对象。会计管理部门只有以“做市场”的心态来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提高“客户满意度”;会计管理部门只有不断提供新型的“管理产品”和优质的管理服务,会计管理的供求才能不断逼进“均衡状态”。

银行会计管理会发生成本,也会带来效益。由于银行会计人员众多,会计管理部门的一个有效举措辐射到众多管理对象身上,带来的是可观的乘数放大的效益。比如,对一家有近300个网点的银行来说,在会计作业流程设计上为基层操作优化或节省一道环节、一个动作,全行就可以省却近300个动作;如果这项作业每日发生不止一次,节省的作业更将数倍于这个数字!又如,按照传统做法,每年的会计业务文件到次年以汇编书籍的形式下发,基层会计人员想参阅某个历史文件时,需要凭记忆搜索,翻阅查找,若记错文件年份,可能要翻阅数年的汇编书籍。而在会计管理部门将历年文件集中通过网页后,会计人员只需通过关键字搜索就可以快速方便地找到该文件以及与搜索关键字相关的其他所有文件,从而提高了整个会计条线文件查阅的效率。

因此,拓宽视野,将成本效益管理从管理部门抓起,收获的将是“乘数”的效果。对于原有管理基础薄弱的环节来说,提高管理水平更是有着显著的边际效益。应该说,会计管理无论在管理内容,还是管理形式、管理方式上,都大有潜力可挖,管理实践证明,“向管理要效益”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凝聚了无数实践经验的提炼成果,是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科学结论。

五、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热情

一个世纪前开始出现的巨型公司和科学管理理念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公司应使员工出色地完成具体工作,由公司的管理层规定每个员工的一成不变的工作和任务,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和监督体制,确保员工能够按计划完成任务,员工的任务则是按部就班地干活,不需有创造性的思维。

而我们现今所处的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成不变的工作可以通过自动化来完成,墨守上层领导制定的标准程序只会陷入僵化,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成功。而改善经营程序和改善业绩的建议和想法则越来越多地来自于第一线员工,他们是企业的“能动因素”,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对银行会计来说,加强成本效益管理的“能动因素”是所有的会计人员,尤其不能忽视离银行会计作业流程和银行客户最近的广大一线柜员。在罗伯特卡普兰的名著《平衡记分卡》中举过一个“大都会银行”的案例:

这家银行过去强调根据客户的要求迅速地转账或为客户办理定期存款。一位客户走进大都会银行并对柜员说,她最近换了工作单位,她想知道如何把新单位支付的工资存入原来的账户。柜员对客户说,她应到银行的客户管理部门签订一份授权书,授权银行直接把新工资存入她现有的账户。这样一来,客户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可是,这家银行丧失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这位客户提出的要求本来可以使柜员更详尽地了解这位客户的财务状况,如:

住房或者公寓是自己拥有的还是租来的?

是否有汽车?有几辆?使用几年了?

信用卡或付款卡有几张?是哪家银行的?

年收入是多少?

家里的资产和债务状况如何?

保险情况如何?

有几个孩子?几岁了?

这位柜员掌握了这些资料就可以向这位客户介绍银行所能提供的全方位的服务,如信用卡、个人贷款、消费贷款、保险政策、家庭抵押贷款、购车贷款、教育贷款等。这些服务远远超过了这位客户原本来这家银行的目的:直接进行工资转账。

这个案例非常具有启发性,要使银行柜员发挥好能动作用,必须抓好三个要点:

第一,科学界定柜员职能。在推进会计电算化之后,原有的手工会计操作大量地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柜员是不是会成为一种逐渐消失的职业?非也。相反,柜员在传统的会计职能之外还将被赋予新的职能——坐销。这是对传统的柜员职能的一种创新和突破,而且,以原有的人员执行了新增的职能,这本身就是效益的体现。

第二,完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柜员素质。用卡普兰的话来说,“在有效提供服务之前,这位银行柜员应该接受全方位的培训,使其对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了如指掌,掌握满足客户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大都会银行意识到,有必要对一线柜员提供多年的培训,使之从机械地满足客户提出的需要的雇员转变为客户尊重和信赖的积极的财务顾问。”

第三,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银行是服务性的行业,人力资源是银行最为宝贵的资源,银行会计成本效益管理必须激发会计人员的参与热情才能可持续地开展,它们是为会计工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对策和建议的不竭源泉。

六、结语

银行管理工作总结篇9

成本效益管理是贯穿任何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课题,对于以资金为经营对象的银行来说,成本效益管理更是企业内部殚精竭虑奋斗的主题。成本效益管理是银行的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而在不同的条线,成本效益管理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方法,在有的条线,成本和效益是明晰可见、可以计量的,在有的条线则不那么明显,银行会计条线的成本效益管理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况。一般来说,“效益”要以“收入”来衡量,或者至少要以某种“产出”来衡量,但作为一项“内向”的管理工作,会计工作的“产出”并不易衡量,更无真金白银的“收入”可言,因此,会计工作的“效率”最接近其“效益”。虽然会计条线的成本和效益无法清晰地计量,但银行会计管理在事实上却蕴藏着成本效益管理的丰富内涵,本文试图从银行会计管理的视野来探讨成本效益管理问题,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或帮助。

一、银行会计成本效益管理大有可为

从管理体制来看,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财会分设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结构下,银行财务管理承担了全行成本效益管理的主要职能,银行会计管理的主要职能定位于进行会计核算,开展会计监督,提供结算服务等。根据这样的职能分工,银行会计条线很自然地作为成本中心来管理,在成本效益管理问题上容易产生两方面的偏差:一是主要强调“成本”方面,即如何采取各种措施努力降低成本,而对“效益”方面重视不足;二是在成本管理上主要强调“营运成本”,忽视全面的成本,尤其是“无形”的成本,从而使银行会计条线的成本效益管理显得狭隘化。

然而事实上,成本效益管理在银行会计管理中同样具有完整的内涵,在追求“账平表对、内控健全”的过程中同样包涵着成本效益管理的重大课题。银行会计管理不仅要讲求降低成本,而且要讲求提高效益,同时,这里的“成本”概念有着宽泛的内容,不仅包括人工成本、营运费用等显性的成本,而且包括诸如交易费用(广义上的交易成本)、结算风险等隐性的成本,特别是在对结算风险的认识上,把控结算风险往往仅被视作会计结算人员的职能,在银行成本效益管理中容易受到忽视,但结算服务同样是银行经营的范围,结算风险一旦释放出来,就是实实在在的、甚至是“致命的代价”。所以,尽管会计管理的成本效益不容易“定价”,但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一旦拓展了成本效益观,我们可以发现,成本效益管理在银行会计管理领域大有可为。

二、构建合理的会计管理构架

谈起银行成本效益管理,人们即刻反应出来的可能有“营销成本”、“产品成本”、“资金成本”等概念。它们确实都是成本效益管理的重要对象,但令人遗憾的是,银行的组织成本却常常落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而恰恰是这种成本,将“先天”地影响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成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各类成本。不同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运行成本,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组织结构是影响到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个“先天性因素”,是涉及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的一项“致命的”、“隐含的”的成本。从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来看,目前,会计人员在全体职工总数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截至2002年底,会计条线员工占全行职工总数的40%左右,相应地,会计条线人力资源成本在银行总成本中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因而,会计组织成本是银行成本效益管理中不容忽视的方面。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多是实行行政分权体制,在这一行政体制下,统一法人的银行按照行政权力和行政区划被分割成具有很强独立性的板块,相比之下,客户不象是某银行的客户,而更像是某分行或某支行的客户,由分支行叠加起来的总行类似于一张“汇总”会计报表而不是“合并”会计报表。就会计条线而言,“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得会计条线业务管理权威性不足,带来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分支行各自为政,操作不统一,增加了会计制度执行成本;又如,分支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时常要受到本“块”其他部门的干预,不能完全按照制度规定操作,会计人员缺少防堵风险的权威支持,陷入“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境,而会计风险不加防范,则容易转化为现实的成本和损失。

近年来,我国银行纷纷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建设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各行普遍推行的数据集中在为会计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会计组织架构提出了挑战。我们不妨把银行的技术系统比作“经济基础”,把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比作“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引发“上层建筑”的变革。

会计管理体制和构架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应于原来分散的信息系统,我国银行业的会计管理呈现的也是较为分散的状况,而集中式的核算系统以及内部管理系统为增加会计管理幅度提供了条件,也对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构建合理的会计组织框架,改变分散管理的状况,推动扁平化管理,加强会计条线垂直管理。一个与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和条件相适应的会计组织结构将有助于降低组织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是一件“效益无量”的事;反之,将造成组织运行不顺,加大内部协调成本和制度执行成本,降低会计运行效率。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再造业务流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银行会计而言,电子化的核算和控制系统乃善事之器,是降低会计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的“基础因素”。

传统的银行会计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手工账、手工登记簿、手工控制贯穿了银行会计作业的整个过程,劳动成本高、劳动效率低、无法及时充分地提供满足银行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成为阻碍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突出问题。

面对落后的现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纷纷加大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据

统计,1995年至2000年,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为360多亿元;2001年,国内银行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将近300亿元!在大规模的投入下,我国银行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框架基本搭就,与国外商业银行在技术平台上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这场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中,会计条线是直接受益者之一。通过业务处理电子化,原先的手工会计核算劳动得到了巨大的解放,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然而,目前的会计核算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纵观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历程,大致经历了业务处理电子化、经营管理电子化和银行再造三个阶段,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在总体上还处于介乎业务处理电子化和经营管理电子化之间的阶段。就会计作业而言,目前实现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原有的手工核算和控制作业,以“仿真性”为特征,而手工核算和控制的具体做法的合理性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质疑,因而会计作业效率的提高并不彻底,还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形成了一种“功能浪费”。以银行会计的“双线核算”为例,传统手工操作条件下,银行会计核算划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大系统,两大系统自成体系,相互映证,既便于账务核对,又实现了相互制约与控制,见图示:

明细核算:凭证分户账(登记簿)余额表

综合核算:凭证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记表

而在电算化条件下,科目日结单只需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初始数据自动汇总而成,因此,在会计核算的初始源头没有分离双线,只要系统设计无误,此后的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总是相符的,分户账合计是恒等于总账的。见图示:

分户账余额表

凭证

科目日结单日记表

因此,所谓的总分核对无非是用日日的数据对系统设计进行反反复复的验证而已,双线核算已经失去了手工核算情况下的本来意义和效用,是一种浪费的会计作业,显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再比如,传统上,银行贷款发放从受理、审贷、发放等过程均以手工传递,尤其是在发放环节,虽然有会计人员“审核”贷款的审批手续,但这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步骤,贷款是否符合发放条件并不在于会计人员的“审核”。因此,完全可以在计算机核算系统中将发放与审贷环节关联起来,使会计人员通过系统回显作“确认”来完成对贷款业务账务处理的监督,从而节省会计人员手工录入账务信息的作业步骤。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意味着,在核算系统建设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手工会计作业的思维定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充分挖掘提高会计作业效率的可能性,再造会计作业流程,这是银行会计成本效益管理的“基础因素”。

四、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至今,“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其实,在银行内部管理中同样应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会计管理部门来说,广大的会计人员就是“客户”,就是“市场”;会计部门提供的是管理,也是服务;广大会计人员是管理对象,也是服务对象。会计管理部门只有以“做市场”的心态来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提高“客户满意度”;会计管理部门只有不断提供新型的“管理产品”和优质的管理服务,会计管理的供求才能不断逼进“均衡状态”。

银行会计管理会发生成本,也会带来效益。由于银行会计人员众多,会计管理部门的一个有效举措辐射到众多管理对象身上,带来的是可观的乘数放大的效益。比如,对一家有近300个网点的银行来说,在会计作业流程设计上为基层操作优化或节省一道环节、一个动作,全行就可以省却近300个动作;如果这项作业每日发生不止一次,节省的作业更将数倍于这个数字!又如,按照传统做法,每年的会计业务文件到次年以汇编书籍的形式下发,基层会计人员想参阅某个历史文件时,需要凭记忆搜索,翻阅查找,若记错文件年份,可能要翻阅数年的汇编书籍。而在会计管理部门将历年文件集中通过网页后,会计人员只需通过关键字搜索就可以快速方便地找到该文件以及与搜索关键字相关的其他所有文件,从而提高了整个会计条线文件查阅的效率。

因此,拓宽视野,将成本效益管理从管理部门抓起,收获的将是“乘数”的效果。对于原有管理基础薄弱的环节来说,提高管理水平更是有着显着的边际效益。应该说,会计管理无论在管理内容,还是管理形式、管理方式上,都大有潜力可挖,管理实践证明,“向管理要效益”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凝聚了无数实践经验的提炼成果,是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科学结论。

五、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热情

一个世纪前开始出现的巨型公司和科学管理理念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公司应使员工出色地完成具体工作,由公司的管理层规定每个员工的一成不变的工作和任务,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和监督体制,确保员工能够按计划完成任务,员工的任务则是按部就班地干活,不需有创造性的思维。

而我们现今所处的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成不变的工作可以通过自动化来完成,墨守上层领导制定的标准程序只会陷入僵化,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成功。而改善经营程序和改善业绩的建议和想法则越来越多地来自于第一线员工,他们是企业的“能动因素”,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对银行会计来说,加强成本效益管理的“能动因素”是所有的会计人员,尤其不能忽视离银行会计作业流程和银行客户最近的广大一线柜员。在罗伯特卡普兰的名着《平衡记分卡》中举过一个“大都会银行”的案例:

这家银行过去强调根据客户的要求迅速地转账或为客户办理定期存款。一位客户走进大都会银行并对柜员说,她最近换了工作单位,她想知道如何把新单位支付的工资存入原来的账户。柜员对客户说,她应到银行的客户管理部门签订一份授权书,授权银行直接把新工资存入她现有的账户。这样一来,客户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可是,这家银行丧失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这位客户提出的要求本来可以使柜员更详尽地了解这位客户的财务状况,如:

住房或者公寓是自己拥有的还是租来的?

是否有汽车?有几辆?使用几年了?

信用卡或付款卡有几张?是哪家银行的?

年收入是多少?

家里的资产和债务状况如何?

保险情况如何?

有几个孩子?几岁了?

这位柜员掌握了这些资料就可以向这位客户介绍银行所能提供的全方位的服务,如信用卡、个人贷款、消费贷款、保险政策、家庭抵押贷款、购车贷款、教育贷款等。这些服务远远超过了这位客户原本来这家银行的目的:直接进行工资转账。

这个案例非常具有启发性,要使银行柜员发挥好能动作用,必须抓好三个要点:

第一,科学界定柜员职能。在推进会计电算化之后,原有的手工会计操作大量地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柜员是不是会成为一种逐渐消失的职业?非也。相反,柜员在传统的会计职能之外还将被赋予新的职能——坐销。这是对传统的柜员职能的一种创新和突破,而且,以原有的人员执行了新增的职能,这本身就是效益的体现。

第二,完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柜员素质。用卡普兰的话来说,“在有效提供服务之前,这位银行柜员应该接受全方位的培训,使其对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了如指掌,掌握满足客户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大都会银行意识到,有必要对一线柜员提供多年的培训,使之从机械地满足客户提出的需要的雇员转变为客户尊重和信赖的积极的财务顾问。”

第三,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银行是服务性的行业,人力资源是银行最为宝贵的资源,银行会计成本效益管理必须激发会计人员的参与热情才能可持续地开展,它们是为会计工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对策和建议的不竭源泉。

六、结语

银行管理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问题;对策

一、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截至2007年3月底,已有27个省(区、市)的省级联社,全国共组建农村合作银行89家,农村商业银行14家,另有7家农村合作银行机构批准筹建。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资产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从一开始的起点就相对较高。经过几年的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农村商业银行已有较好的发展,其运行状况良好。

《农村商业银行法》第60条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本行对存款、贷款、结算、呆账等各项情况的稽核、监督制度。”农村商业银行稽核,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金融方针与政策、内部控制规章与制度,依据现代控制理论,结合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特点,对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和经济效益进行稽核、核对、检查、监督,以判断其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效益性。

农村商业银行稽核和检查的范围包括存款业务稽核和检查、贷款业务稽核、结算业务稽核。存款业务稽核和检查主要有企业存款的稽核、储蓄存款稽核和外汇存款稽核。贷款业务稽核主要有:工商贷款的稽核、农业贷款的稽核、基本建设贷款稽核和外汇贷款稽核。结算业务稽核主要有结算原则执行情况和稽核、计算方式的稽核、联行往来的稽核和国际结算稽核。呆账业务稽核。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是具体从事存款、贷款、结算及其他金融服务的机构,分支机构业务工作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系统的运营情况及其社会信誉,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法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稽核检查。稽核人和检查工作的具体措施有权调阅有关文件,查阅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有关档案、资料,有权要求被稽核行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就稽核实行,如说明情况或提供有关书面资料,有权纠正违反政策和会计原则事项,并督促被稽核采取措施,限期解决,问题严重的应及时向商机行报告,会同监察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稽核的主要职能是检查银行的业务和账务是否正常,参与银行制订现行的业务政策并检查执行情况,参与银行内部法规的制订;参与评估机构工作。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的工作要达到以下5个目的:判断上述职能是否在有效的情况下实施;估价内部稽核是否具有独立地位,如果内部稽核卷入了日常业务就有可能丧失这种独立性;判断稽核的有效性是否充分发挥;确定稽核的可依赖程度;判断稽核的组织结构在贯彻董事会决策上的效能。

二、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的现状分析

1、现行稽核监督方法欠科学。(1)重事后监督而非事前控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稽核方式主要通过查账来核查是否有违章、违规、违纪及所造成的和损失,重在事后监督而非事前控制。风险防范未成为稽核的核心,稽核工作未能从单纯的发现、查出问题转移到防范风险上来。(2)重事后复核而非风险稽核。农村商业银行事后复核的稽核水平和层次较低,成本高而难于达到最高决策和管理层的期望和要求,稽核工作重点不在查找各项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点,稽核工作未能集中在最高决策和管理层关注的区域和业务。(3)重部门稽核而非过程稽核。农村商业银行的稽核未形成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注重整个业务过程的稽核。按照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一项业务的完成不允许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因此稽核最终目的是通过检查整个业务过程,对其内部控制做出评价以达到防范风险的效果。

2、内部稽核的组织模式存在不少缺陷。(1)分行直设式。即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分行直接设立内部稽核职能部门,并对其实施全面管理和考核,总行稽核部仅对其业务开展进行指导性管理。这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独立性极差、职能作用不到位。其主要表现为:内部稽核部门的负责人由分行任命,工作开展极易受分行的左右和制约;个别稽核部门职责混淆,长期兼任其他部门的职能;个别分行将稽核部门视同一般职能部门进行考核,严重影响其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2)总行-分行派驻式。即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对辖内分行派驻稽核分部或总行审计特派办,由总行稽核总部对其实施相对垂直管理。此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独立性不足、垂直管理不够彻底。其主要表现为:总行仍将内部稽核总部设置于经营层内,未能真正实现决策、经营、监督的完全分离;各稽核派驻机构在人事等方面虽归属总行统一管理,但稽核人员的工作考核和薪酬分配方面却实施属地管理,影响了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有效性。(3)总行-片区派驻式。即农村商业银行总行设立内部稽核总部,按区域设置内部稽核片区派驻机构,且实施完全的垂直管理。其主要优点是独立性较强,但存在派驻机构人员配备不足、检查频率降低、外部监管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如某银行实施了“总行稽核总部-地区稽核中心-派驻分行稽核专员办”三级稽核组织模式,但稽核专员办仅有3人。由于片区派驻机构均设立于其他城市,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当地银行监管机构也难以对其运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管。

3、运行机制的不足之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运行机制是当前制约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其制约因素主要出现在实施程序、稽核频率及指标等方面。(1)实施程序有漏洞。稽核监督计划制定不够精细,缺乏对稽核对象的综合分析和总体评价,不能准确把握稽核对象的问题和重点。稽核检查方案和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控制内部稽核人员的操作风险。稽核检查报告途径不够通畅。后续检查相对空虚。(2)稽核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稽核检查主要局限于专项检查或突击检查,全面检查相对较少。(3)稽核检查的后评价和处罚力度有待加强。一是现场检查的后评价制度执行不力。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稽核检查后,并未深入分析和评价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内部控制隐患,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从根本上防范和杜绝违规操作和经营风险。二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调查发现,个别农村商业银行在2005年也已开始转变观念,逐步加大处罚力度。

(二)稽核监督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1、从总行层面看,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指导思想的偏差,弱化了银行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内部监督的内在动力。银行商业化、市场化改革以来,各农村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重发展、轻控制”、“重业绩、轻风险”和“重激励、轻约束”的不良倾向,以致内部控制相对乏力,强化内部监督的主观动力不足,对内部稽核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够、进程较为缓慢。各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分行作为总行的一级人,极易与总行形成“共谋”,忽视稽核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弱化了稽核职能作用的发挥。

2、从分行层面来看,传统的稽核监督理念导致了银行内部稽核方法和程序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根据现代审计理论,稽核检查应更加注重对业务程序和内控系统的分析。传统的稽核理念缺乏对银行内部控制的总体评价,使内部稽核程序的标准化程度难以提高,内部稽核的工作效率相应降低。

3、从监管层面来看,外部监管的软约束削弱了银行增强内部稽核有效性的外在压力。一是稽核的监管法规不够完善。二是基层监管机构力不从心。各农村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内部稽核系统均由总行设计和构建,各分行难以采纳地方银行监管机构对其改进和完善内部稽核体系的监管建议。同时,因内部稽核片区派驻机构的外部监管关系尚未理顺,地方银行监管机构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

三、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农村商业银行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与其他农村商业银行完全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手段,已成为客观必然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稽核监督体制,应包括垂直的稽核监督组织结构体系、权威的稽核法规体系以及严格的稽核工作内容体系。

完善治理结构,增加农村商业银行改进稽核监督体系的内在动力。农村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结构,强化内部再监督。设立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并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以保证董事会对内部稽核体系有效性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完善监事会结构,增加外部监事,提高监事会成员素质,以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再监督,促使内部稽核体系的改进和有效运行。

再造内部稽核体系,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运行效率。一是按照独立性原则进行内部稽核的组织设计。农村商业银行一般宜推行“总行稽核总部-地区稽核中心-分行稽核专员办”的三级派驻模式,总行的内部稽核部门应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内部稽核机构均由总行派驻,人事、薪酬均由总行统一考核和决定。二是提升稽核人员素质。农村商业银行应实施稽核人员准入管理,提高职业资质和专业水平,实施稽核人员与一线业务人员的轮岗交流制度,提高稽核人员待遇,增加稽核人员数量,使各级派驻机构的人员配备与管辖分行的业务发展相适应,确保对基层银行合理的稽核频率和范围。

强化稽核体系的外部监管,推动内部稽核的改革进程。一是完善银行业内部稽核运行的监管规章和制度。银行监管当局应出台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体系管理办法,从组织设计、方法和程序、外部监管的关系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内部稽核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建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体系运行的问责制度,落实责任,明确处罚办法。二是建立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运行状况的分级监管模式。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组织模式向“垂直管理、片区派驻、分级设置”发展的趋势。三是督促农村商业银行制定和落实内部稽核体系的建设目标和计划。建议银行监管当局进一步督促农村商业银行将内部控制稽核体系建设纳入经营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内部稽核体系建设的短、中、长期目标,落实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使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体系符合现代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提升应对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

电脑作为高科技技术手段,应该实际运用到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内容中。电脑稽核能够独立形成以检查数据完整性和系统安全性为目的,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为其他类型的稽核提供事前、事后、事中的证据、分析判断等的支持。电脑稽核系统属于典型的事务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它既包括了银行业务的前台业务处理和后台维护,同时,也包括业务数据的统计信息。这个系统采用数据集中,分布监督和集中监督相结合的模式。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中心统一监督或各营业点自己监督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宝华.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改革与发展[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3).

2、肖菱,张益标.对加强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监督制度的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3(1).

3、王飞,侯贝贝.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有效性研究[j].新金融,2006(10).

4、刘茹,苏进波.基层银行稽核监督工作如何适应经营机制的转变[j].华北金融,200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