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十篇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十篇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55:40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篇1

转眼间在芹泉工作已有三年,乡镇工作事务多,责任大。几乎没有一个人只干一样工作的,我所做的工作也是这样,我主要负责统计、司法、工会、固定资产投资报送、信访录入、包村兼纪检委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做好统计工作

(一)认真完成定期报表的报送任务,对各套报表做到按时、按质、按量上报。统计报表大体分为季报、季快报、年报三大块,共有报表20多余种,其中有畜牧、瓜果蔬菜、春播面积、秋收预计等等各种报表。另外有新增法人单位和产业单位报表、工资报表等其它报表。

(二)做好2018年的经济普查工作。从组建普查工作小组到选调普查人员、业务培训、调查摸底、平板录入,参与人员共计30余人,共清查摸底550家,其中单位223家,个体户327家,正式登记单位134家、个体户4家,将于2019年1月1日进入正式登记阶段。

(三)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的报送工作。2018年芹泉镇固定资产共入库7440万元,完成投资额5450万元,共有入库项目四项,每月的1至5日报送财务报表,25日之前提交当月入库资料。

二、积极做好司法工作

(一)调解工作

2018年共处理调解案件39起,其中口头调解的5起,整理成档的34起,建档案件中普通调解案件33起,疑难调解案件1起。

(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2018年共有社区矫正人员7人,共有安置帮教人员21人,其中社区矫正转安置帮教7人,刑满释放转安置帮教14人。每人建立了规范的安置帮教档案。

(三)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和调查评估工作

2018年协助县级法律援助工作2起,帮助困难群众寻求到了合法的诉求。另外积极配合县司法局进行调查评估工作和监狱调查刑满释放人员情况,共接受调查评估法院委托人员5人,监狱委托人员3人。同时接收刑满释放人员1人。 

(四)积极开展普法无纸化无纸化工作。

芹泉镇普法注册人员共计35人,其中参加2018年4月份普法考试人员达百分之百。

三、及时做好信访录入工作

2018年网上办结案件共有7起,其中五包一案件2起,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

四、认真做好工会工作

(一)做好芹泉镇人民政府机关第二届工会委员会换届工作。此次换届选出了新一届政府机关工会代表、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及经审委员。

(二)做好工会大病互助金的收缴工作,芹泉镇参与互助人员共计66人。其中芹泉镇政府机关46人,芹泉镇卫生院6人,下庄卫生院14人。另外,积极参与工会演讲活动、做好工会年报、报纸征订工作等。

(三)继续做好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吸纳工会会员500余人。

五、积极配合镇纪委工作

作为纪检委员,积极配合纪检书记做好纪检工作,如扶贫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报送,以及相关纪检工作。

六、做好包村工作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高校;会计;电算化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理财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目前,高校已基本实施会计电算化,并逐步向财务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化迈进。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管理在科目核算、项目辅助核算、往来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年末结转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特点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结合会计核算实际,高校适用的会计核算软件一般具有完整的会计核算功能,特点是以会计科目为中心,实现对部门(项目)经费、往来款项、固定资产等进行辅助核算和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管理中,横向以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下的科目核算为中心完成账务处理;纵向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实现对部门经费、科研课题经费、专项经费、代管款项等经费的核算,实现对各类经费的管理、分析和控制。以科目核算为主线完成账务处理过程,以项目管理、往来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为辅助核算手段,为加强预算管理、往来款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方面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会计管理模式,会计核算具体反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高校会计核算主要反映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收入类会计科目以及支出类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会计核算一方面反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反映各会计科目与项目、往来款项各科目与往来款项责任人、往来款项各科目与往来款项项目、固定资产各科目与项目等方面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项目辅助核算的会计科目余额累计

=所有项目余额累计;

应收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项目应收款项余额累计;

应收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应收款项责任人余额累计;

应付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项目应付款项余额累计;

应付款项会计科目余额累计=所有应付款项责任人余额累计;

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所有项目固定资产余额累计。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受传统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管理的经验欠缺,使得高校在会计电算化核算和管理中,在初始化处理、往来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年终结转处理、与其他管理系统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电算化的实施,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初始化处理

传统手工会计管理,重会计科目核算,轻项目核算,难以提高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系统初始化处理主要包括参数设置、科目余额、项目余额、往来款余额初始化等。在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处理中,部分高校存在重参数设置,重科目余额与手工账务(或以往电算系统)科目余额核对相符,轻科目余额与项目余额勾稽、往来款科目余额(分责任人)与项目勾稽、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与项目勾稽等问题,不能通过会计科目和

项目核算实现二维核算或多维核算,不利于加强内部考核和管理,也不利于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往来款项管理

高校往来款管理,重责任到人。责任人设置主要以内部职工或学生为分户辅助核算对象。在电算会计核算方式下,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录入科目、金额和责任人信息这种简单的内部责任人分户核算的模式进行管理。该模式不利于往来款管理按部门(项目)责任考核,难以进行账龄分析,难以实现向实质责任人进行催款和核对,易形成呆账和长期挂账,资金使用效率低。

(三)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其载体分为总账、明细账、辅助账和卡片账。财务部门一般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资产部门和使用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在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下,财务部门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录入科目、批固定资产金额记账后形成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反映批固定资产价值,但不能反映单件固定资产价值和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资产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卡片,通过卡片信息录入形成固定资产辅助账;使用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形成本部门固定资产辅助账。财务、资产和使用部门没有实施定期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卡核对以及固定资产总价值和单件价值、总价值和分类价值、总价值和部门(项目)价值、实物总量与单件数量、实物总量和分类数量、实物总量和部门(项目)数量核对相符。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资产管理信息不准确,家底不清,难以实现资源共享,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四)年终结转处理

高校事业结余包括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两部分。经常性结余按规定提取福利基金和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结余,已完成的项目,应结清账务,并将结余资金先转入经常性结余,再转入事业基金;尚未完成项目的资金,结转到专项结余中继续使用。在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下,按收支科目进行年终结转,只能反映学校总结余,不能反映各部门(项目)结余,不利于对各部门(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和分析。

(五)信息共享性差

高校管理信息使用,涉及教务管理、工资管理、人事信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学生管理、收费管理等部门。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各部门应利用网络技术在同一平台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但长期以来,存在部门各自为阵,各使用一套管理软件,数据接口不开放,甚至财务管理部门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费管理等系统都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造成重复劳动,效率低下。

四、完善电算化会计管理的建议

高校电算化会计管理中存在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重核算轻管理、重科目轻项目、重分配轻考核等传统管理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算化会计管理。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结构单一,计算机使用技能较低,财务管理中习惯通过重复劳动和简单劳动完成工作,制约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现行会计规章制度,对于电算化会计管理中如何设置会计科目、如何进行年终结算和结账等方面缺少相关规定,高校在进行电算会计核算中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法,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受到影响,制约着高校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完善高校会计电算化管理。

(一)准确处理初始化数据,为二维、多维核算奠定基础

高校会计电算化要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人员需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本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和需要,熟悉电算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选用能满足单位决策分析和财务管理需要、通用性和灵活性强、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清理、核对和结清原系统账务,形成电算化会计系统初始化基础数据,结合财务管理需要进行参数设置、科目余额、项目余额、往来款余额初始化等。电算会计数据初始化完

??表省级期刊,部级期刊成,应确保科目余额与原系统科目余额核对相符,科目余额与项目余额之间、往来款科目余额(分责任人)与项目之间、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余额与项目之间等勾稽平衡,提供准确初始化数据,为实现会计科目和项目核算二维核算或多维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往来款项管理,提高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益

财务利用电算会计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和审核,应同时提供往来款项管理相关信息。编制记账凭证时一次录入科目、部门(项目)、债权债务确认时间、责任人、实质责任人、当笔经济业务还款情况、经济业务性质等相关信息,为往来款项管理提供准确信息,以做好账龄分析,及时向实际债务人进行催收和核对,及时清理往来款项,以提高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益。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家底清楚和动态控制

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财务部门、资产部门、使用部门应利用校园网络技术,统一使用管理软件,在同一平台基础上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在固定资产分类信息和部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对经专家组已验收的资产,由使用部门在终端录入资产相关信息,形成资产部门待提交验收和登记数据;资产部门按权限进行实物验收和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形成财务部门待入账数据;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价值核对、登记入账,形成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资产变更、调剂、报废、减少等数据和信息变动,程序相同。通过建立新型的资产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数据及时更新,对资产实行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和动态控制,定期进行资产盘点,适时进行资产价值和实物账账核对、账卡核对,保证账实相符,学校资产和部门资产、总资产和分类资产家底清楚。

(四)年终结转分项目处理,有利于部门考核和分析

高校进行年终结转,在年终清理结算的基础上,应编制科目余额表和科目项目余额表。试算平衡后,各收支科目余额按规定的年终冲账办法,分项目办理结账转冲。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按规定分项目结转分配,结清旧账,记入新账。年终结转分项目进行,既反映学校收支结余,也反映各部门(项目)收支结余;既反映学校结余分配,也反映各部门(项目)结余分配,有利于学校、部门收支执行情况分析,实施部门(项目)绩效考核和分析。

(五)开放交流部门数据,实现管理信息共享

高校应根据管理需要,对各部门管理软件进行统一规划,避免部门管理软件和数据接口混乱,使数据信息在部门之间实现交流共享。电算化会计管理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一个相对开放、实时、快捷方便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将往来款项、工资、公积金、部门创收、项目经费收支、学生交费、欠费情况等管理信息归集上网,设置网上查询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为内部各单位之间信息交流提供便利,以提高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速度,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会计信息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避免校内各部门因信息获取滞后而造成的工作拖延和矛盾冲突,减少会计人员重复处理数据和传递信息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是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应采取多方面措施,确保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信息及时、准确、有效,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高校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控制功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篇3

手工方式进行出入库等信息的登记,会产生大量的单据和文件,耗费人力物力,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人工、纸质的工作模式随意性较大,单据易出现涂改模糊的记录,直接影响工作规范性。而大量的纸质单据存储、查阅不方便和统计工作的困难,往往造成物资统计报表不准确。中心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受当时技术发展的限制,仅开发了单机版本,造成后来使用中数据重复,申请审批不能及时响应,不能及时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更不能为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便捷。上述种种弊端容易导致事倍功半的局面,无法帮助管理者快速做出分析和决策,让物资管理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因此,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疾控中心的发展需要,随着计算机开发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引入信息化手段、挖掘物资管理潜在效益已迫在眉睫。

2新型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

2.1概述

现行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为数据集中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的单位管理、用户管理(疾控内部用户)、申请流程、审批流程,所有申请审批实现无纸化办公操作,并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调拨等情况实时统计分析。目前物资管理系统具备固定资产管理(含家具)、材料管理、统计汇总、动态报表管理(根据填写关键字,职能动态产生报表)、系统维护等功能。

2.2功能模块

2.2.1固定资产模块:包括申请管理、运行状态、验收、入库、出库管理,建档以及报废管理;报表包含新增仪器设备、分类仪器设备、分科室仪器设备、报废调拨仪器设备、金额基数仪器设备统计报表及固定资产卡片。该模块的实施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效率。2.2.2材料模块:包括分类申请管理、各级审批管理、分类汇总管理、采购人询价订购管理、材料库房管理、供应商管理;报表包含材料汇总报表、库存材料明细表、材料购进明细表、材料报损明细表、科室材料领用统计表、材料进销存明细表。材料模块的使用使琐碎的材料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透明、高效。2.2.3统计汇总、动态报表管理模块:包括设备申请验收、固定资产、绩效考核、材料统计分析。其中设备申请验收统计包含购置申请和安装验收统计;固定资产统计包含信息查询、各类台账、强检计量器具汇总、设备检定、调拨以及分类汇总、综合查询等14种表格;绩效考核统计包含绩效、年鉴、CDC、检验设备等9种统计表格;材料统计包括明细表、汇总、经销存等11种统计表。实现了汇总保存的无纸化,同时切实提高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强大的汇总、统计功能让管理者准确快速地掌控整个中心的物资使用情况,便于及时作出各种决策,也给各科所相关工作人员各阶段的总结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2.3系统构成及维护

系统维护功能主要是总务科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使用物资管理系统中对科室、人员、口令、账号权限、代码表等的增减、修改等维护工作。物资管理系统功能如图1,物资申购流程如图2。

2.4运行使用现状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篇4

现行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为数据集中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的单位管理、用户管理(疾控内部用户)、申请流程、审批流程,所有申请审批实现无纸化办公操作,并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调拨等情况实时统计分析。目前物资管理系统具备固定资产管理(含家具)、材料管理、统计汇总、动态报表管理(根据填写关键字,职能动态产生报表)、系统维护等功能。

2.功能模块

2.1固定资产模块:包括申请管理、运行状态、验收、入库、出库管理,建档以及报废管理;报表包含新增仪器设备、分类仪器设备、分科室仪器设备、报废调拨仪器设备、金额基数仪器设备统计报表及固定资产卡片。该模块的实施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效率。

2.2材料模块:包括分类申请管理、各级审批管理、分类汇总管理、采购人询价订购管理、材料库房管理、供应商管理;报表包含材料汇总报表、库存材料明细表、材料购进明细表、材料报损明细表、科室材料领用统计表、材料进销存明细表。材料模块的使用使琐碎的材料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透明、高效。

2.3统计汇总、动态报表管理模块:包括设备申请验收、固定资产、绩效考核、材料统计分析。其中设备申请验收统计包含购置申请和安装验收统计;固定资产统计包含信息查询、各类台账、强检计量器具汇总、设备检定、调拨以及分类汇总、综合查询等14种表格;绩效考核统计包含绩效、年鉴、CDC、检验设备等9种统计表格;材料统计包括明细表、汇总、经销存等11种统计表。实现了汇总保存的无纸化,同时切实提高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强大的汇总、统计功能让管理者准确快速地掌控整个中心的物资使用情况,便于及时作出各种决策,也给各科所相关工作人员各阶段的总结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3.系统构成及维护

系统维护功能主要是总务科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使用物资管理系统中对科室、人员、口令、账号权限、代码表等的增减、修改等维护工作。

4.运行使用现状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54-02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企业,由于建筑生产具有流动性,甚至有的项目经理同时负责几个施工项目,使得绝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分散在各个施工现场,或者在各个场地之间调配使用,造成盘点工作量大,固定资产发生转移时不能及时反映在账面上,并且还有一些单位价值低的固定资产、设备在远未达到使用年限时,就被当做废品提前处理等现象。这对施工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账不符实问题严重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原因是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认识不到位,具体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个别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没有切实按要求做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清查。www.133229.Com公司在每年会计年终决算前都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但是在财产清查中往往存在不彻底的现象,造成账实不符。

2.责任人处罚机制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公司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力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完善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企业为了管好、用好固定资产,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需要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依法办事,守法经营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接受法律的约束。《会计法》等是国家用强制力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会计行为的工具。企业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懂法、守法、依法办事,离开法律的约束,违背市场规则,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具体到每一类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应如此。

2.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财务管理一体化,保证对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财务管理应合理地集中和统一,即统一部门、统一人员、统一资金、分级核算。统一部门指企业财务部门要统一,各分支机构的财务均属总公司财务部门;统一人员指各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均由总公司财务中心派出,均对财务中心负责;统一资金指各分支机构的项目资金均由总公司财务统一管理;分级核算指总公司和分公司各自进行核算,最终工程成本和利润按所签订的内部承包或管理协议进行分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也应市场化,内部市场的主体逐步形成和完善。施工企业在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同时,应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负责核算、评价和考核各工程项目责任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隶属于总公司财务部门,但在操作方式上,应模拟商业银行的操作方式,负责办理企业内部各工程项目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并通过专业银行办理所属各工程项目单位与外单位的资金结算业务,这样可以使内部资金在全企业范围内相互融通,减少资金占用成本,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内部资源。

3.进行绩效评价

为使成本责任明确,财务部门应把各单位的成本费用分为可控制费用和不可控制费用两部分。对可控制费用核实指标,承包到各部门,纳入经济责任考核。责任明确,奖罚兑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讲成本、管理全员化的成本控制体系。财务人员要定期写出成本分析报告,用绩效评价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水平,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不仅能使成本费用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也能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的竞争意识,共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

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对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固定资产按其使用状况,分为在用的、未用的、租出的、不需使用的。这样的分类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不同类资产的合理调整:如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尽快加以利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出售或出租。挖掘固定资产的最大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并且这样的分类也有利于折旧的计算,因为只有在用的、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需要计提折旧,而未用的、不需用的、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

5.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明确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

部分企业不合理地制定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一部分本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或者是不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却当做固定资产核算。因此,有必要正确区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这是因为劳动资料的价格是易变的,有些劳动资料在价值上虽然不够固定资产的规定限额,但如果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使用期限较长,也应划归为固定资产。而有些资料,虽然价值上达到固定资产规定的限额,但是,使用期限不稳定,而且变换频繁的,也可考虑列入低值易耗品。因此,要结合施工生产的特点,统一规定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把属于固定资产的机器设备分门别类逐一列入目录,并且规定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计算折旧提供统一的依据。

6.建立固定资产转移手续

由于企业的某些建筑、机器设备因年久陈旧,已不能继续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会出现调入、调出、拆迁、迁移等事项。为了及时记载这些变化,就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等转移手续。

7.建立定期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可靠,必须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在年末编制决算报告前,必须对全部固定资产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清查盘点,查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技术特征、重置价值、估计这旧、尚可使用年限等,并查明相关原因,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三、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根据施工任务、工作计划、技术条件和财力可能等情况,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减少闲置和浪费,使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得到有效的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

1.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可有效地缓解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压力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由于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加以反映,按施工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使用年限,分类计提折旧,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2.科学地解决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处置控制

固定资产的处置即将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账上进行消账处理的行为,包括:固定资产的自然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损坏、丢失等非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对外转让、捐赠或投资。各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必须报主管部门审批,不得擅自处置。应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依据、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处置依据是否充分,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及时、足额地收取固定资产处置价款,并及时入账。

3.强化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财会部门和安全机械部门的监督检查。领用固定资产要完善各项领用手续。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负荷,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设备使用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反馈设备状况及使用情况。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篇6

摘要: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从总公司到分公司,再到项目部共三个层次的分级管理体制。各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财务部门、安全机械部门、使用部门共同管理的办法。各级单位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本身的特点以及具体措施的落实问题,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固定资产的管理仍不完善,需要在理论与实务中继续改进。关键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施工企业,由于建筑生产具有流动性,甚至有的项目经理同时负责几个施工项目,使得绝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分散在各个施工现场,或者在各个场地之间调配使用,造成盘点工作量大,固定资产发生转移时不能及时反映在账面上,并且还有一些单位价值低的固定资产、设备在远未达到使用年限时,就被当做废品提前处理等现象。这对施工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1.账不符实问题严重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原因是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认识不到位,具体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个别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没有切实按要求做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清查。公司在每年会计年终决算前都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但是在财产清查中往往存在不彻底的现象,造成账实不符。2.责任人处罚机制问题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公司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力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二、完善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应注意的问题施工企业为了管好、用好固定资产,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需要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严格依法办事,守法经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接受法律的约束。《会计法》等是国家用强制力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会计行为的工具。企业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懂法、守法、依法办事,离开法律的约束,违背市场规则,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具体到每一类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应如此。2.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财务管理一体化,保证对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财务管理应合理地集中和统一,即统一部门、统一人员、统一资金、分级核算。统一部门指企业财务部门要统一,各分支机构的财务均属总公司财务部门;统一人员指各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均由总公司财务中心派出,均对财务中心负责;统一资金指各分支机构的项目资金均由总公司财务统一管理;分级核算指总公司和分公司各自进行核算,最终工程成本和利润按所签订的内部承包或管理协议进行分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也应市场化,内部市场的主体逐步形成和完善。施工企业在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同时,应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负责核算、评价和考核各工程项目责任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隶属于总公司财务部门,但在操作方式上,应模拟商业银行的操作方式,负责办理企业内部各工程项目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并通过专业银行办理所属各工程项目单位与外单位的资金结算业务,这样可以使内部资金在全企业范围内相互融通,减少资金占用成本,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内部资源。3.进行绩效评价为使成本责任明确,财务部门应把各单位的成本费用分为可控制费用和不可控制费用两部分。对可控制费用核实指标,承包到各部门,纳入经济责任考核。责任明确,奖罚兑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讲成本、管理全员化的成本控制体系。财务人员要定期写出成本分析报告,用绩效评价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水平,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不仅能使成本费用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也能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的竞争意识,共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4.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对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固定资产按其使用状况,分为在用的、未用的、租出的、不需使用的。这样的分类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不同类资产的合理调整:如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尽快加以利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出售或出租。挖掘固定资产的最大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并且这样的分类也有利于折旧的计算,因为只有在用的、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需要计提折旧,而未用的、不需用的、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5.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明确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部分企业不合理地制定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一部分本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或者是不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却当做固定资产核算。因此,有必要正确区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这是因为劳动资料的价格是易变的,有些劳动资料在价值上虽然不够固定资产的规定限额,但如果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使用期限较长,也应划归为固定资产。而有些资料,虽然价值上达到固定资产规定的限额,但是,使用期限不稳定,而且变换频繁的,也可考虑列入低值易耗品。因此,要结合施工生产的特点,统一规定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把属于固定资产的机器设备分门别类逐一列入目录,并且规定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计算折旧提供统一的依据。6.建立固定资产转移手续由于企业的某些建筑、机器设备因年久陈旧,已不能继续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会出现调入、调出、拆迁、迁移等事项。为了及时记载这些变化,就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等转移手续。7.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可靠,必须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在年末编制决算报告前,必须对全部固定资产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清查盘点,查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技术特征、重置价值、估计这旧、尚可使用年限等,并查明相关原因,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三、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根据施工任务、工作计划、技术条件和财力可能等情况,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减少闲置和浪费,使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得到有效的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1.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可有效地缓解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压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由于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2.科学地解决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处置控制固定资产的处置即将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账上进行消账处理的行为,包括:固定资产的自然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损坏、丢失等非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对外转让、捐赠或投资。各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必须报主管部门审批,不得擅自处置。应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依据、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处置依据是否充分,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及时、足额地收取固定资产处置价款,并及时入账。3.强化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财会部门和安全机械部门的监督检查。领用固定资产要完善各项领用手续。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负荷,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设备使用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反馈设备状况及使用情况。四、结论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广,除上述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外,还有许多细节工作需要落实。即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设备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为了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转,达到要求的精度,要定期进行保养、大修理工作。作为财务部门,要着重从数量上管好固定资产,及时提取并合理使用折旧基金,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eRp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190-03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点工作,历经8年的不断探索求证,已经到了初步实施阶段。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目前的资产已经达到13000亿元,已经占到国家中央企业总资产的10%左右。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管理创新工程,是公司优化电网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资产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资产的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行维护、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对资产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并进行决策,通过确立适度的技术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达到最优的全寿命周期。

1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电力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不仅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变动频繁,技术更新快,资产呈现出与一般工业企业不同的特点。

1.1电力企业资固定产结构分类复杂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种类除了一般企业的生产办公、交通运输设备及房屋建筑物外,还有许多专用的固定资产,如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和用电计量设备等等。

1.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量数量庞大、分布广泛

与一般企业不同,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不仅是在企业内,大部分资产如线路、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分布在从城市到乡村,遍布供电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十分繁重。

1.3电力企业资产更新较快

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用电量不断增加,因此由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及安全电力等方面的原因,电力线路的改造特别是城农网建设带来的配电线路的分割、拆除、延伸和调换时常发生,这给资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4固定资产总额在资产总额中比重很大

电力企业资产资金比重大电力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其固定资产总额在资产总额中占有的比重很大,一般占企业资产总额的70%左右,因此资产管理水平的好坏,实质上是反映电力行业资金投入的水平,反映着电力企业投入产出效益的高低。

1.5部分资产产权复杂、多头管理

国家目前尚无实质性的法律文件对由于农电体制改革而接受的农电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各省级电力企业只能在省政府等有关部门文件框架内摸着石头过河。例如,农电体制改革要求代管县的农电资产及日常运行管理全部并入电力企业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但这部分资产由于历史原因,一条线路或设备既有地方政府所属,又有三期的农网改造专项资金投入,还有用户投资形成,部分代管县提供的报表体现出的资产台账和卡片不完整,管理资产的部门责任分工不清,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不高,给接收资产的电力企业带来相当大的管理难度。

2基于电力eRp系统下的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优越性

eRp系统是4m管理系统,亦即对人力、金钱、机器、物料(man,money,machine,materials)四项的有效控制管理。电力eRp系统主要功能在于运用本身所包括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值。在企业实施eRp系统后可以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在最大范围内高效率地传递信息,整合电力企业可用固定资产资源,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效益。

2.1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总体流程

规划计划和建设阶段,例如基建、技改、科技项等目通过项目管理pS模块进行管理,采购阶段则通过物料管理mm模块进行;运行维护、技改报废阶段,例如日常台账管理、大修等管理通过设备维护pm模块结合pSmS、GiS进行实物管理,最后通过资产会计aa模块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现了从工程计划到资产报废处置的全寿命周期的资产管理。

2.2彻底解决帐、卡、物不相符问题

通过eRp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对固定资产从计划到报废各个阶段的控制,使帐卡物同步变化。例如在pm设备主数据中设置财务资产卡片号码,该项功能通过系统予以控制,若没有资产号,则设备主数据无法创建;通过Sap系统、pSmS系统、GiS系统的集成共享和联动,实现对固定资产账、卡、物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从而使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得到了统一。

2.3业务流程在重组的基础上得到了规范

eRp系统通过十几项业务流程,将职责分工、岗位牵制、流程审批等分散的管理转变为渗透于各层组织机构、各项业务流程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融合。无论是新增卡片,还是录入业务数据,都规范了原来的审批流程,一件工作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去完成,同样一件工作也需要环环相扣的工作人员确认,在确认的基础上,系统自动流转到下一个工作流程中。系统中所有工作从起始、中转、结束的所有工作流都集成到同一平台,在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进行了规范。

2.4系统资源实现共享

eRp系统建立了固定资产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由于时间推移、设备调拨、技改大修等因素引起资产状态的变化,都可以在系统内含的流程中反映,从而使固定资产的三级管理部门都能对同一个资产的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资产使用部门在每次设备变更时将信息录入pSmS系统,通过pm模块和aa模块,三级管理部门都能够实时了解资产变动情况,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3进一步加强eRp系统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全寿命管理的设想

3.1引入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全方位的实现固定资产的准确定位和直观查询

根据电力企业变电站、线路分布的实际情况,根据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位置,结合现有的eRp固定资产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建模系统等,通过web浏览器,利用电子地图的导航功能,直观的“看到”变电站、线路及单位重点监控的固定资产的相关立体模型及模型里的各种设备线路,并以可展现相关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相关的工程决算、大修技改情况、线路走径图、资产分布图、资产运行状态等信息,减少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盲区,从价值管理角度强化了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三维电子地图管理系统实施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企业目前存在的管理难题。

(1)虽然现行的eRp系统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信息共享问题,但资产信息仍不全面,勉强能够适应现行的企业报表要求,不能为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提供便利充分的信息。

例如,电力企业在协调基建工程时,往往采用的是幻灯片方式,听取汇报,然后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基建工程的总体画面,进行研讨决策。三维电子地图管理系统实施后,可以在会议上实时调出基建工程的现实画面、完成时的3D模型,及预算、概算、设计图等信息,并可以和市政规划部门、通信部门、文物考古部门等一起对这个工程直观的进行讨论,避免以后因为市政设计、地上地下的通信光缆、文物遗址等问题影响工程的进度和不必要的重复设计施工等。

(2)从价值管理角度看,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极大的降低系统的购置成本和管理成本。

电力企业现行的各种GiS管理系统,每个客户端都要安装相应的专用的客户端软件。由于客户端数量的不同,系统价格的差异很大;由于客户端权限的不同,甚至客户端软件都要安装好几种,在电脑因各种情况需要重装客户端时,服务人员不一定能及时到场,而电力企业的行业特性不允许此类情况的发生,并且还需要一定的维护费,这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而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简化了系统客户端的维护,只需使用web浏览器即可进入系统,从而节省了系统的购置价格和后期的管理维护成本。

(3)从运行维护角度看,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协同处理各个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进一步扩展了现行eRp系统的信息共享力度。

无论系统的服务器端运行的是何种平台、无论企业目前并行了几套GiS软件,由于使用的是web浏览器,简单的说只要电脑可以上网就可以访问任何一台服务器,这样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在系统内进行数据的动态组合和协同处理,扩展了各部门、各系统信息共享的力度。从运行维护角度看,本系统也有益于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3.2引入无线射频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在条形码技术已经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运用以来,它的优越性和弊端也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而无线射频技术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运用,可以更快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从而可以降低成本,进一步强化帐卡物相符这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有效解决固定资产数据分撒采集的瓶颈。而且通过和现行的eRp系统和上面提到的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使管理人员能迅速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全方位信息,为企业资产评估、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射频技术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和可以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分布范围广,资产坐落地点复杂,常用的条形码技术虽然也能提高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日常工作的管理效率,但固定资产上保存的条形码在恶劣条件下往往需要几年更换一次,对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难题和管理成本。而射频技术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和可以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弥补了条形码的这一弊端。

(2)利用射频技术自动采集远程信息,实现固定资产信息与现行eRp系统的信息联动。

由eRp系统对工作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记录,再配合上面提到的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则管理人员通过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在办公室就可以实时看到资产的变动和运行情况。

(3)利用射频技术,可以实现对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监控管理。

电力企业的资产在技改、大修、报废及报损理赔工作中,运用射频技术,可以实时对资产的地点、时间及资产自身的变化等信息进行记录并行导入各个系统,由系统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监管,节约了企业的人财物成本,避免因各种因素给企业带来损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益。

3.3加强固定资产保险理赔工作的认识及索赔力度

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以及“5.12”汶川大地震都给我们电力企业带来超过100亿以上的财产损失。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运用保险手段转移巨灾给电力企业生产和建设带来的风险,是灾后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从各种层面以各种方式对电力企业各级人员进行保险知识的普及。

保险赔偿本应是获取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在电力企业应对巨灾时,获得的保险赔偿极少,有的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汶川大地震前,只有西北、宁夏、陕西、甘肃四家省级电力公司在投保的财产险中增加了地震险,而四川省电力公司因为没有增加地震险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固定资产财产保险认识和风险教育。由于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对一个城市的电力企业来说是毁灭性的。一方面,电力企业不能节约成本而不支付因为小概率事件而多支付的保险费用;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不要按照投入产出投入产出的方法来看待保险的回报率,没有按风险、转移和损失保障的功能来安排相关保险。

(2)通过各种手段加强电力企业保险索赔力度。

电力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在面对巨灾时,肩负着保证供电、降低损失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以2008抗冰救灾为例,电力企业首先要保证抢修恢复供电,在只能肩挑人抗运送电力抢修物资的情况下,很少顾及对现场损失情况的收集,在巨灾发生之后保险索赔意识不强,形成损失统计滞后,施救资料不全,影响了后期与保险公司的定损谈判和争取足额的保险索赔。“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余震频繁、通信中断、道路不通和交通管制及防疫工作的要求等,也影响了损失统计工作。损失统计的滞后和不完全以及保险的资料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保险赔付比例不高。因此,提高电力企业抗击巨灾带来的风险,运用各种手段手段对加强电力企业保险索赔力度,是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重要任务之一。

利用现有的eRp系统和基于web方式的三维电子地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保险理赔效率。首先网省公司、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可以在系统中,一目了然的看到受损资产的价值、分布范围、具体坐落地点、受损资产在电网运行中的重要性等情况。第二,很快能统计处受损资产的发票、竣工决算报告、转资批复文件、原值与折旧情况等等保险理赔所需基础资料。第三,资产受损时,利用掌上电脑或手机,实时在现场上传损失情况及抢修资料,这样在以后与保险公司的定损谈判时能争取足额的保险索赔。

电网企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确保“资产优良”。这其中包含了两大任务,即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资产质量。通过先进的eRp系统等各种适应新形势的信息技术,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重点突出“精细化、过程化、集约化”的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的规划计划、采购建设、运行维护、技改报废等以价值为中心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使企业在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向建设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创造更高额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不断地提高电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长征,熊璋,王剑昆.基于智能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3,29(20):162-164.

[2]吴洁.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实时管理[J].供用电,2007,(4):74-76.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篇8

作者:葛巍

[摘要]

资产是企业效益产生的源泉,资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作为国际化的电网企业,有必要实行资产经营,力求资产运营上的高效益、低成本。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办事,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注重价值形态经营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试就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结合eRp工程的推广实施,就如何改进和提高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固定资产,经营杠杆,eRp,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前言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良好的资产管理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直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能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具有投资时间长,技术含量高;收益能力高,风险较大;价值双重存在;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等特点。我们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除了具备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数量多、分类复杂、较为分散又更新迅速的独特之处。正是由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上述特性,给企业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和变化带来了管理和核算上的许多困难,如何来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使

用、保管、维护、修理等各个环节和各使用部门所进行的管理。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转,完整无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提高其利用效果。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管理

以较小的力量获得较大效果的现象成为杠杆作用。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企业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产生于固定费用的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固定费用(如计时工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价值摊销额、固定的办公费用等,但不包括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方面的费用),形成经营风险。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过程中存在的固定费用(如债券利息、优先股股利等),形成财务风险。也就是说,没有固定费用的存在就无所谓杠杆作用。

为达到企业总风险程度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经营杠杆系数来降低经营风险(可采取减少固定成本或扩大销售的方法),而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虽然这样做会使财务风险提高,但如果经营风险的降低能够抵消财务风险提高的影响,则仍将使企业总风险下降。于是,就会产生企业总风险不变(甚至下降)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好现象。

经营杠杆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关系如下:

由此可见,通过控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作为企业经营杠杆系数的调整机制,在经营杠杆作用最大时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即在此时固定费用最大化能取得更为明显的效果。

2.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管理

由于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并可以在多个会计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而,在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条件下,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需要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按一定的分配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进行分配,以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这就是企业按照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企业在制定折旧政策时应考虑固定资产的磨损状况、企业获利能力、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动状况、纳税义务的考虑、资本保全与技术更新的考虑、会计信息的稳定性等因素。

企业计提资产的折旧方法,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回收时间和某一时期的经济效益,折旧的提取对企业筹资和现金流量、对企业投资、对利润等等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电网企业来讲意义更是重大。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资产较分散,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可以说从市区到郊区,从平地到山坡,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同时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及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土地、福利设施等十几大类。另外电网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在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为如何做好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目前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上都能做到账卡相符,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各单位要经常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全面清点一次,保证账、卡、物相符,但是事实上电网企业的资产量大,分布广,很难做到定期的盘点。同时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财务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各种的变化,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财务帐面资产信息的准确性是值得推敲的。由此可见,就目前状况来说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薄弱。总的看来无外乎如下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领导重视不够。领导重视的是企业直接的效益和安全生产状况,其考核指标主要有: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电费余额、购电量、公司经营电网线损率、售电量等。根据电网企业的特点,一直以来公司对固定资产更重要的要求是使用价值上的,即只要电网能够安全地输送电能,因而就比较容易忽视对固定资产经济价值的管理。

原因之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滞后。要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首先要保证各部门在管理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从物料领用的申请到发料、建卡、财务入帐,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需要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资产管理是各个部门互动的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财务部门应作为资产综合管理部门、生技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相关科室作为归口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作为具体保管部门。而我们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显存在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即存在多头管理又有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没有并轨,因此要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做到制度先行,有必要在管理制度上保证资产的日常管理。

原因之三:部分资产的产权问题。部分地区的10KV线路资产产权复杂,农电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历史原因,一条线路既有地方所属,又有农网改造中投入,还有用户投资形成,这对资产管理带来了较多的不便和难度。也有一些城市的用户工程产权没移交,供电公司却承担了运行维护以及相应的安全责任。根据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须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帐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此类用户工程,企业入帐后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因为对电网企业而言,税是现钱,资产固有即存在,这就意味着要用一笔“活资金”去换“死资产”,从财务上来看这么一笔交易对企业而言是不经济的,但事实上该资产本身又确实已经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由此导致用户工程不能及时移交、入帐,这也为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埋下了弊病。

改进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改变观念,重视管理。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应努力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要把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作为建立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必须保证企业有关资产及财务指标的统一、真实、完整、可靠和准确。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于固定资产管理挂钩的体系,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建立系统的资产管理体制。针对供电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生产轻管理,各自为政,随意处置电力资产的现象,打破条块分割,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并举,建立健全公司总部、分公司、班组三级的资产管理体系,并严格制定考核和奖惩制度。还要注意加强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协调,建立起资产管理信息传递及时、工作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建立资产管理的网络,便于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以清产核资工作为契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清产核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清产核资的成果,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一套既符合今后电网企业实行新企业财务制度要求,又兼顾企业特性的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管理约束机制,并加以认真实施,继续深化资产管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以适应今后电网企业发展的新形式。

具体来看,首先,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机制。其次,应建立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以资本管理为突破口,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的模式。它具体包括企业资本投入、运营、收益管理,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评价考核等。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报告格式,统一了对不同行业的监管,对企业接受资产的捐赠等加强管理,从而达到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再次,应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比如利用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企业家底,核实财物,使账外资产及时入账;再如切实做好企业资产产权登记工作,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纠正和制止侵害企业资产的行为,清理出那些长期脱离管理的企业资产

强化对资产的核算、监督和审查,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财务部门担负着对电力资产核算、监督和管理的重任。首先要强化对自己的要求,对新建资产要确保及时准确入帐,并正确计提折旧。对久拖未决的工程项目要督促有关方面及时编制决算。对随意处置电力资产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令其补偿损失。对该报废的电力资产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报废。对未在资产目录中列出的新设备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并积极探讨对策。同时财务人员不仅要努力学习财会业务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生产知识,熟悉生产技术设备,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加强与实物管理部门、使用保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

四、结合eRp上线,展望上海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景

随着2003年国资委的设立,一整套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随之得以建立,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实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上海市电力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时地提出了“实施eRp工程,构建精品电网”的宏伟计划,将公司各个业务模块集大成于一体,旨在灵活地将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电网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可以预见,eRp工程的成功实施也必将会使电力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水平。它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手段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职责,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并轨,从而旨在通过自动化的资产管理系统自行监控固定资产(比如重型机械)和商品(比如零件和原材料),并与会计系统和后勤系统相集成,使它能提供大量的功能,最佳化地用以控制和使用企业的资产。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是eRp项目的核心环节,它所倡导的管理模式的确改变了我们过去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将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实现资产变动管理与流程控制,加强动态监督(管资产);

通过实现跨部门流程处理,强调动态管理,加强资产监控。系统根据预设业务流程,实现资产变动信息的自动记录与传递,确保信息及时共享,达到数据规范准确的目的,并能对全公司资产的分布提供及时的掌控、分析与统计,强调对资产的统一调度和配置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资产流失,降低生产成本(管人);

通过建立一整套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资产的使用者,实施严密的资产控制与监管,达到防止资产流失,杜绝产生帐外资产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控制资产的使用成本,提高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加强内控机制,分清工作责任,使得管理及时、有效(管事);

通过一体化的流程设计,使得资产管理不再只是部门级事务,实现跨部门的过程处理,有利于分清工作中的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与信息的及时、完整、有效,将对资产管理落实为企业经营活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企业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打好基础。

五、总结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为确保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出不懈的努力。

作为电网企业来说,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又是所有基础管理工作的核心,有必要实行资产化经营,在盘活存量,用活增量的基础上,使企业资产高效益、低成本运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eRp过程的正式上线运行和业务流程的不断整合,相信上海市电力公司将围绕国网公司提出的“一强三优”的目标,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继续深化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在盘活现有资产的基础上抓管理、出效益,逐步适应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所提出的新要求,在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向建设国际一流电网公司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教学

统计指数产生于分析研究现象的动态变化,如物价的变动、产量的变动、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工资的变动、成本的变动等,是统计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中职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理解同度量因素的概念

同度量因素是学习统计指数这一章首先要理解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了案例教学。案例:钢和煤是两种不同的产品,要反映钢和煤在一定时期内总的增长速度,就不能简单地把钢和煤的产量直接加在一起来计算,这是因为钢和煤是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但这不等于说钢和煤就没有相加的可能性。其实,不同的产品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都具有一定的价值量,各种不同的产品或商品的价值量是可以相加的。因此,我们可以把钢和煤的产量乘以其单位价格,变为产值再相加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计算这两种产品总的增长速度了。在这里,钢和煤不可同度量;而价格这个因素,则是同度量因素。由此可见,同度量因素,就是使不可同度量的现象过渡到可以同度量的那个中间因素,它只起同度量的作用,并不参与现象的变动。

二、掌握质量、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掌握质量、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是学好统计指数这一章的基础,也是学习指数体系、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注重这一环节的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指数体系中,因素指数的个数与因素指标的个数是对应的;选择同度量因素时期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绝对量的关系式是根据指数体系中对应的各指数的分子、分母之差建立的。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明各种产品价格的变动,而是综合说明价格的平均变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用以下例题来分析。资料如下表:

在计算这三种产品价格的总指数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这三种产品的价格不可同度量,因为这三种价格所依附的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从现象的联系分析中得知,产品的价格乘其产量这个同度量因素,便可得出总产值,而总产值可以相加,即∑产品产量×价格=总产量。通过分析,同度量因素产量q固定在报告期有实际的经济意义,而固定在基期没有实际的意义。再根据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可知,这是两个总量指标的报告期与基期的比值,从而推出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公式为:

这个公式中产量q1是同度量因素,要把它固定在报告期,同时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同度量因素的实质。

把数据代入上式,得:=92.5%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报告期所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的价格平均降低了7.5%。

而价格指数公式的分子与分母之差为:

∑p1q1-∑p0q1=4440-4800=-360(元)

由此说明,由于该企业产品价格降低而使企业减少的总产值为360元。用同样的方法可推出数量指标指数的公式为:

三、用质量、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原则解释指数体系的分析方法

指数体系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变动的指数和反映各个因素变动的指数之间所具有的某种联系所构成的体系。指数体系中的各个指数,在数量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指数体系中的各个指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因果关系,可以进行因素分析。分析的基础是质量、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利用这一点,可以再一次巩固质量、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又可以分析指数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笔者在讲述时,都采用案例讲授法,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如下表:

要求: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商品销售额指数和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

解:根据表中的资料可计算出:

商品销售额指数为:111%

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为:∑p1q1-∑p0q0=4440-4000=440(元)

计算结果表明: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1%;增加的绝对值为440元,这种变动是由于商品销售量变动和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

首先,分析商品销售量变动对商品销售额变动的影响:

120%

∑p0q1-∑p0q0=4800-4000=800(元)

其次,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销售额变动的影响:

92.5%

∑p1q1-∑p0q1=4440-4800=-360(元)

再综合分析:由于商品销售量的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增长了20%;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使商品销售额下降了7.5%。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商品销售额增长了11%。它们的经济数量关系是:111%=120%×92.5%。

由于商品销售量的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增加了800元;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使商品销售额下降了360元。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商品销售额增加了440元。它们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是:440元=800元+(-360元)。

四、用质量、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原理和方法推导平均指标指数体系

用质量、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可以分析平均指标指数体系,比如可变构成指数:

因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还可以表示为:

所以上面的可变构成指数公式还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可变构成指数的变动,受两个因素变动的影响:一个是受构成总体的各组变量x变动的影响;另一个是受总体结构的影响,即各个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变化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测定和分析各个因素变动对总平均数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的绝对值各是多少。

为了分析变量x的变动对总平均数变动的影响,必须将权数f固定下来,即公式的分子、分母均用同一时期的权数。根据质量指标指数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应把权数f固定在报告期。

可得固定组成指数:

用公式的分子减去分母,可得由于各组变量值的变动而对总平均数影响的绝对值。算式如下:

影响的绝对值=

另外,为了测定和分析总体结构的变动对总平均数变动的影响,必须将变量x固定下来。根据数量指标指数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应把变量x固定在基期,也就是结构影响指数的分子和分母均用基期的变量x0。

可得结构影响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公式中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则反映由于总体结构变动对总平均数变动影响的绝对值。算式如下:

影响的绝对值=

可变构成指数与固定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之间,有着紧密的数量关系:

从相对数方面看,可变构成指数等于固定组成指数与结构影响指数的乘积。其指数体系如下列经济数量关系式所示:可变构成指数=固定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从绝对数方面看,可变构成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等于固定组成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加上结构影响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

在讲解平均指数体系构成因素的分析时,也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样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例如用平均工资的变动为例,说明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分析方法,资料见下表:

要求:根据表中的资料,对该企业全部职工的总平均工资的变动进行分析。

(一)分析全厂总平均工资的变动程度和变动规模,计算可变构成指数。

106.98%

总平均工资变动的绝对值为:

(二)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1.分析各类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的绝对值。

要分析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变动,对总平均工资的影响,需将各类人员人数固定在报告期,即计算固定组成指数。

109.52%

由于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变动,对总平均工资变动影响的绝对值为:

2.分析人员结构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影响的程度和影响的绝对值。

要分析人员结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的影响,需把各类人员的工资水平固定在基期,即计算结构影响指数:

由于人员结构变动,使总平均工资变动的绝对值为:

(三)综合分析。

从相对数方面分析,由于各类人员工资水平的变动,使总平均工资提高了9.52%;由于人员结构的变动,使总平均工资降低了2.33%。这主要是由于新职工与老职工之间的结构变动造成的。工资比较低的新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由基期的40%增到报告期的60%;而工资比较高的老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由基期的60%到报告期下降到40%。因此,由于各类人员工资水平的变动和人员结构的变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总平均工资提高了6.98%。这三个指数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如下:106.98%=109.52%×97.67%。

从增长量方面分析:由于各类人员工资水平的变动,使总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240元;由于新职工和老职工人员结构的变动,使总平均工资减少了60元;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总平均工资增加了180元。它们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如下:180=240-60(元)。

经过以上由浅入深的引导和学习,学生往往都能理解同度量因素的概念,掌握指数的编制方法,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指数体系的应用有更多的见解,从而达成本章的学习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省开平市吴汉良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篇10

良好的资产管理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和利用率,从而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率。为此,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系统化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强化学校主要领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学校要安排得力人员,根据上级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对该项工作的关注度。要与具体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经常沟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解决实际困难;关心体贴他们,尽量少更换管理人员,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多给他们创造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提高其适应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强烈的责任感,使其以主人翁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二、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管用结合,层层落实”的原则,实行学校领导负责、总务处负责实施、专职会计核算,做到财务、财产使用部门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严密手续,定期对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建立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成员(会计、资产管理员、总务员、各部门管理员)。

明确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主管校长的职责

主持、组织、督促和检查财产管理全面工作;负责对校财产物资的购入、调入、新建、调出、报损、报废进行审查审批。

2.分管校长、总务主任的职责

组织和督促学校财产物资的使用、分配、养护、清查工作,提高财产使用率,确保完好率;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检查执行情况;开展各管理人员间的经验总结和交流,努力实现学校财产物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

3.资产管理员的职责

运用资产管理软件进行操作,登记固定资产,负责全校财产物资的清理、核查工作;调查、了解各种财产物资保管、使用、维护等情况,并及时向领导反馈管理信息。

4.各部门管理员的职责

负责本部门、科室或个人所保管的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登记并保管好本部门账册;做好财产物资的正常申请领取、报损、报废工作,填制相应单据;定期与总财产管理员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5.会计的职责

记好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的总账和总分类账,并定期核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三、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性的基本保证,也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并结合学校的特点,应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采购及入库验收制度;

(2)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3)固定资产出借制度;

(4)固定资产赔偿制度;

(5)教职工调动工作的财产交接制度;

(6)财产清查制度;

(7)建立维修制度;

(8)固定资产处置制度;

(9)清理后的账目处理工作制度。

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员的素质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深入实行,学校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非常快。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更好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学校应根据人事编制情况,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较高,选用廉洁奉公、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工作,其地位应与“一线”教师地位等同。这样不会影响资产管理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影响;在同样的条件下不会减少评优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不会挫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达到管理的规范性。

对于因资产管理员玩忽职守,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应给予处分;对于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成绩的,应予以一定的奖励。平时应给予固定资产管理员一定的外出培训机会,提高管理知识和业务水平,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从整体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五、充分利用计算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学校要全面利用江苏省财政厅监制的资产管理软件进行资产的管理,将资产管理员从繁杂的手工记账、算账、数据汇总统计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跟踪资产流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

(1)资产管理员根据软件的使用、填写标准,合理对固定资产进行输入与修改,统一设置资产责任人、分管领导、财务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