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年度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37:57

证券年度工作计划篇1

区域经理是指拥有营销经验能力;或拥有成熟营销团队;或拥有成熟地方、领域市场资源的个人或企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证券公司区域经理年度工作计划,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证券公司区域经理年度工作计划一

一、市场环境调查

针对自己所在区域,提前展开详细调查,了解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投资氛围,对国信品牌的认知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的重点,该区域的定位,银行网点,周边券商在该区域业务的开展情况等。

二、Swto分析

1、优势分析

国信品牌的优势:鑫网、金理财、金色阳光证券账户、金太阳、财富周刊,开户效率高,每天都可以开户,单个营业部规模比较大。

个人优势:本人金融学本科毕业,因此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优势;而且投资资本市场有四年了,积累一定的经验及一些分析技巧;希望在这方面能为团队成员提供到一些帮助。

2、劣势分析

营业部数量相对较少,荐股准确率比较低,部分客户经理素质有待改进;另外部分新的客户经理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全面的及不够专业等情况。

3、机会点部分企事业单位炒股人数并不多,佛山市场仍未达到饱和状态,新开户的潜力还很大,尤其是偏远地区。

4、威胁各大券商之间大打佣金战,这是一种饮鸩止渴般的自杀,有如当年电视行业大打价格战,最终胜者几何!尽管如此,但其它券商有价格优势,我们要扬长避短,加强员工的培训。

三、制定行动计划及营销策略(重点)

1、银行网点的维护与营销

2、户外营销

3、新渠道的开拓

4、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营销

5、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

6、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四、团队的管理

自己本身从销售到管理的转变。帮助客户经理确定每月的行动目标。全力支持客户经理业务的开拓。帮助部分优秀的客户经理成为团队明星,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提高客户经理工作的积极性。团队要有三方面的要素才能称得上是团队:一是目标要集中,二是关系要和谐互助,三是工作方法要保持一致与适当弹性。

五、自身能力的学习与提高

参加一些有关沟通与管理知识的学习;

本身对股票市场行情的关注与持续性学习;

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接触,从客户身上学习;

六、团队文化的探索

团队文化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现代化企业的灵魂,文化是一个经济主体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至于如何能探索到适合我们自身的团队文化,我会通过观察、沟通与交流等尽快建立起一支高效、积极的团队,探索出适合自身团队的文化。

证券公司区域经理年度工作计划二

一、加强客户管理,优化服务流程

1、走访客户制度化,增进沟通促进共赢

建立走访客户制度,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向社会展示邮政部门崭新的形象和高层次的服务水平。为了把走访工作做实,不流于形式,明年将把这项工作作为制度纳入服务规范。走访客户时,走访人需详细填写《客户走访日志》,每月末交负责人核实处理情况,并填写意见。在走访过程中,注重与客户开展面对面交流,积极倾听客户的意见和建议,把握客户需求的新导向,切实为改进服务收集材料和依据为下一步开展营销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此增强营销的针对性和提高营销效果。

2、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规范大客户开发与管理流程。

在过去一年走访客户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走访人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出现被走访人的重叠性,客户的难点问题以及意见、建议的处理没有得到很好监督,等等。为此实行走访人督办制度,即遵循“谁走访谁督办”的原则,如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当场答复的,或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问题应向客户说明原因并详细记录下被访用户的资料、用邮困难以及对方提出的意见建议,送交相关专业局处理,并协调督促实施,事后将处理结果告知客户;负责人负责对《记录表》的收集整理工作,每季度以报表的形式将走访结果报相关领导,并对近期走访工作进行梳理,并对客户意见建议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评议。

3、对大客户实行分级管理,开发统一版本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为了不断地深化、优化服务质量,大客户中心将从多方面着手改善、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大客户的要求。首先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制,并对大客户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强调服务的时效性、及时性,以制度化保证客户服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开发统一版本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走访客户时关注企业、客户动态,了解新年新动向和搜集信息,以保证时时更新大客户档案,为下一步开展营销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此增强营销的针对性和提高营销效果,有助于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限度地减少内耗,实现客户资源的共享。

二、学无止境,全面提高客户经理整体素质

客户经理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客户经理能否对客户提供“标准化、个性化、超值化”服务,直接影响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满意度、忠诚度”。大客户中心将把握机会,创造条件,致力于客户经理整体素质的提高。

1、强化邮政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作为客户经理,首先必须对邮政业务有着深刻的了解。大客户中心将定期组织学习邮政业务,以成长为可以随时接受公司指令与大客户进行业务谈判的营销专家为目标,积极参加各专业局的业务讲座,并与各专业局保持高度沟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美化言行举止,提升客户经理形象

客户经理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其一言一行还代表着邮政企业的整体形象,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客户对邮政企业的认知。为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系统提升客户经理商务礼仪和沟通技巧,进一步美化客户经理的言行举止、提升客户经理形象,有助于赢得客户对邮政企业的好感,从而有利于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丰富营销知识体系,提高营销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营销水平,大客户中心将创造条件通过远程培训、优秀营销书籍等途径获得专业化销售流程的知识与技能,丰富营销知识体系,增强拜访与服务客户的能力、提升工作信心与客户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学习,旨在对邮政业务有全面的了解,对市场营销和大客户管理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客户经理的服务营销意识,同时开阔事业,提高觉悟,使客户经理认识到营销不仅要通过优质的服务让客户满意,而且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培养客户的忠诚,并掌握培养客户忠诚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证券公司区域经理年度工作计划三

__区域整体而言属于综合能力不弱的区域。在我目前的了解中无论在业务还是渠道网点分布数量上__均位于中等水品。五大乡镇都有五星核心的商,在多次重大的劳动竞赛中经常能发挥很强的实力。针对此次调整我首先感谢公司给予我机会到下面去锻炼,对以后的工作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关于区域人员整体执行力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项目标包括我自己在内都需不断加强,对加强区域人员业务技能素质的提高是我下去潜移默化的一项工作,大家建立在有效率的工作环境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我有足够的信心从自我做起,要改变目前人员普遍执行力的现象,必须持之以恒的加强队伍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在工作技能、电脑操作、服务客户、协调处置能力中将基础抓闹,在不断学习的氛围中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管理工作

1、员工绩效:公司劳动竞赛下达的第一时间,迅速将工作落实到实处,采取大圈包小圈层层相环的方式,即以公司GS目标为主线制定当月绩效任务。渠道为主、集团为辅相互协作对当月工作目标进行一个循环执行,当月未完成的指标步入下月进行再次循环。区域人员的绩效制定需分工明确,针对考核者、考核指标、程序及周期有针对行和兑现性。

2、渠道:一是做好内部资源调整和外部市场的有机结合,根据各网点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相关政策做好事先分配,发挥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的业务提升。二是督促区域活动的实用性,渠道面对大众市场,面广、针对性不强,但区域核心客户的提升需主要靠网点进行捆绑,在这一块会根据时段的特殊性进行维系。

3、区域核心客户:重点是要走出去,各区域客户经理普遍存在只做服务及维系工作,对内即未将核心客户很好的进行服务,对外也未对网点进行任务的分解。目前客户经理需发挥本质工作,捆绑、回流是硬道理,分清职责才能更好有工作的方向。

4、服务:区域自办营业厅、五星网点的业务提升都建立在优质的服务上,提升人员的业务素质需公司加强此项工作的培训及督办力度上。(初步设想,除每月必要的服务检查外,区域提供针对性的培训需求,公司能够及时的、有效的进行网点上门培训)

三、给自己的要求

我性格相对理智,在日常生活的和工作上对自我要求较高,即使在某些事情的观念和处理方法上与他人有所差异,针对团队精神上我有自己的期许和目标。面对此次公司给我展现自己的机会,我很期待、也有担忧。将期许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会有很多的困难,但我相信在不断的磨合中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也请公司领导在工作中不断对我进行指点与纠正,我将不断改进,更好的在公司展现自己的价值。谢谢!

证券公司区域经理年度工作计划四

一、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1、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保持良好的礼节礼貌,要从服务他人的角度出发,让客户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经纪人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对客户思想形成正确方'案的引导。

2、做好宣传,严格执行公司的服务规范,做好来电咨询和新客户的预约开户工作。定期联络客户做好客户的维护工作。

3、做好沟通|方|案范|文库=整理%^汇报,工作无小事,对重要事项做好记录并传达给公司相关负责人员,做到不遗漏、不延误。

二、自身素质方面在认真工作的同时,我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掌握证券从业规律,拓展证券知识,提高自己的证券业务水平。

1、多学习、学习先进的证券业务理论,学习公司同事的宝贵经验,学习专业知识。

2、多琢磨、以便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证券经纪人只有与客户之间相处得融洽,相处得愉快,才能更好更深入的完成任务!

3、多反思、多总结。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对于自己证券从业工作中的成功或失败,要及时总结,不断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从而不断进步,自己超越自己。在以后的日子中。我将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完成公司分配的工作和任务,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望公司领导和同事多多帮忙和指正。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励制度:那同样是家族企业,同样是“给自己干”的制度,为何有的干得好,有的干得差?郭凡生认为,家族企业的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激励制度,它体现财富的分配规则,在经济学里,就是“为谁干”的问题。激励制度做得好,人们就愿意努力干。二是管理制度,主要解决“生产什么”和“怎么生产”的问题,体现财富生产的效率规则。激励制度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使激励制度调动起的干劲科学化、高效率。

没有合理的激励制度,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没有意义,但仅有好的激励制度,管理制度不科学,企业也很难成功。激励制度鼓励人们努力工作,激发人们心中向善的东西,主要是为大好人制定的,它使大好人工作更努力、更有创造性和自主性。而管理制度则是假设人都是自私的,从管理“坏人”的角度入手,它使坏人干不了坏事,被迫不断去干好事,长此以往把坏人变成大好人。在管住坏人的同时,也使大好人不至于在利益的诱惑下去干坏事,成为更好的人。因此,激励制度增加了大好人,管理制度减少了坏人。如果都像上面所说的,我相信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证券公司区域经理年度工作计划五

一、营销组织架构为确保本次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顺利发行,本公司内部特成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工作小组”,其中营销策划组、销售管理组、客户服务组具体负责本次计划的营销组织工作。营销组织架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工作小组销售管理组客户服务组营销策划组。

二、代销活动组织安排

一组织安排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发行期间,对于代销活动的组织安排,__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拟定了以下基本思路:通过与代销机构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充分调动代销机构的积极性,在为代销机构提供人员培训、市场推广、业务指导、客户服务等全方位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代销机构现有的资源优势。将本公司代销业务管理体系与代销机构业务营销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代销业务营销体系。在本次计划的代销组织安排中,营销策划组负责整个代销活动的组织策划,与代销机构共同协商确定宣传定位、推广方式、宣传推广实施方案等,共同组织系列宣传材料,联合开展投资者辅导工作。

销售管理组负责代销机构的市场调研,组织实施业务培训、业务指导与业务考评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相关信息。在发行过程中与代销机构管理部门一起巡视各代销网点,督促销售活动的开展,就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客户服务组负责为代销机构的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的客户服务,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跟踪市场反应情况,及时准确地上报相关情况。

二协议签订为规范代销机构的销售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本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__证券“____”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管理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与代销机构签订了《__证券“____”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销售协议》以下简称“代销协议”,明确了本公司与代销机构的权利义务关系。针对代销业务的日常管理工作,本公司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在具体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本公司将与代销机构密切合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做好风险防范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工作。三销售活动安排

1、按照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规定,对代销机构进行资格审查,以促使代销机构的各项业务准备工作符合要求,确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销售活动顺利开展。

2、获得批文前,销售管理组配合代销机构对其一级分支机构开展市场调研、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本公司__证券“____”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简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指南、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业务规则与业务流程以及客户服务介绍等。同时要求代销机构对其下一级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培训。

3、获得批文后至发行前,营销策划组与代销机构确定整体宣传推广方案,并组织实施,在发行公告刊登日前将所有宣传材料送达代销机构指定营业网点。销售管理组为代销机构一级分支机构提供强化培训,配合各重点地区举办路演推介会,为发行工作进行市场策动。

4、发行期间,营销策划组与代销机构共同组织宣传推广活动;销售管理组负责各地区代销机构的巡查工作,现场解决销售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向本公司总部及时准确地传达相关信息;客户服务组为销售活动提供全面客户服务支持。

5、发行结束后,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要求,由销售管理组与代销机构共同对整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销售活动进行总结,对各地区发行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总结内容包括发行组织安排、销售业绩及客户服务等。

三、直销活动组织安排一组织安排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发行期间,直销部分主要针对机构客户及资金量充裕的个人客户。本公司根据客户需求特征及地域分布情况,对直销组织活动安排如下:

1、机构设置目前,本公司在全国设有24家营业部以及北京、上海2个地区管理总部,为直销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直销业务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工作。

2、人员安排为做好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直销工作,本公司将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发行期间,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路演推介领导小组与各地区工作组,具体如下:

1路演推介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路演推介工作的统筹安排与监督实施。负责人:张跃;2北方地区工作组负责华北、东北地区直销客户的路演推介、开发工作;3华东地区工作组负责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区直销客户的路演推介、开发工作;4南方地区工作组负责深圳、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区直销客户的路演推介、开发工作;5西部地区工作组负责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等地区直销客户的路演推介、开发工作;根据直销客户的特点,各工作组应由销售管理组及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相关投资、研究人员组成,从计划的产品、投资、研究等方面向机构客户进行推介。

二销售活动安排

1、获得证监会批文前前的直销客户走访工作自着手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发行准备工作开始,本公司便将核心客户群的培育作为工作重心,与重点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为确保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顺利发行,本公司按照四大地区的分工对潜在客户进行了走访,介绍了公司的运作情况以及产品的投资理念等内容,同时与客户加强了沟通,了解了客户需求,为确定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销售活动安排提供了决策依据。

2、获得证监会批文后的路演推介工作1本公司内部进行各地区路演推介活动的动员工作,协调一致,合理安排;2各地区路演推介工作组全面展开实际工作,加强对各地潜在客户的推介、开发工作;3在各地区的路演推介活动,注意与代销机构的协同配合,防止销售活动出现混乱。

证券年度工作计划篇2

信证券在2005年推出的几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过程中以中介机构的身份提供了组团交易等服务,作者为直接操作参与者之一。

资产证券化是以未来稳定的现金流收入为支持,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过程。2005年是中国证券化市场突飞猛进的一年,从首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公开发行,到“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和“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定向发行,我国的证券化市场迈开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

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产品有利于发行主体调整债务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扩大融资规模,有利于投资者改善投资产品期限结构、灵活安排现金流,对投融资双方有着独特的吸引力。2005年发行的证券化品种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我们区分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和非金融类企业资产证券化。两类产品由于设立依据和操作模式不同,因此各具特色。

2005:资产证券化元年

截至2005年12月底,我国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达到171.83亿元,其中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主体两家,发行规模71.03亿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主体两家,发行规模100.8亿元。从证券化产品规模、品种来看,实现了较大突破。在相关政策尚未出台以前,每年中国内地市场的准证券化产品规模均不超过20亿元,而2005年,单支产品就突破了20亿元的融资水平,且实现了产品的滚动发行(例如,联通计划连续发行5期,总融资额达到95亿元),真正体现了结构性融资工具的重要作用。2006年作为金融改革年,主管机关和市场主体将加大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研究和投入,预计发行规模将突破千亿。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表1)和非金融类企业资产证券化(表2)产品统计如下:

运作模式对比

按照前面的分类,我们发现两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运作环境和模式有较为明显的不同特征。

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其运作依据的主要法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制订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以及围绕该办法各部委、机构的多项相关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信贷资产所产生的现金用于向投资者支付资产支持证券的本金和收益。

对发起机构而言,其主要成本包括产品的收益率、中介机构的报酬、信托财产的税费、信贷资产诉讼或仲裁相关的费用。其中,由于发起机构一般会担任贷款服务商,因此,在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间还将获得一笔管理费收入。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投资者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农村信用联社、证券公司等。目前看,市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品种还是较为青睐,当然一方面有参与创新品种投资,加深理解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市场对产品结构设计、安全性、收益性的认可。

而对于另外一类的非金融类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主要依据的法规还是由证监会于2003年颁布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主体模式是由证券公司发行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募集投资者的资金用于向原始权益人(即资产拥有方)购买特定资产未来一定期限内的收益权。证券公司则作为计划的管理人,负责运用计划资金购买基础资产,同时向投资者分配资产收益。

对融资主体而言,其所需要负担的主要成本包括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证券公司的管理费用、中介机构的报酬(资金保管机构、登记托管机构、评级公司)、担保费。从目前的情况综合来看,比同期限银行贷款成本低100bp(1%)左右。

非金融类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由于不能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其他公共媒体进行推广,主要采用针对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发行方式,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相比投资群体相对有限。

2006:规范和发展是主题

不得不承认2005年是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启动的一年。这与主管机关的大力推动,各项法律、法规的相配套固然密不可分。当然,证券化产品初次诞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证券年度工作计划篇3

根据人民银行[1992]96号《关于发行1992年金融债券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为规范金融债券发行工作,增强金融债券的流通性,提高金融债券的信誉,今年我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在发行方式、计息、兑付办法等方面,较以前年度变动较大,为了做好的发行和管理工作,现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行1992年金融债券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即转知所属认真执行。在组织发行金融债券过程中,各行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执行中如遇有问题,请及时报告总行。

附件:《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行1992年金融债券实施办法》

经人民银行批准,1992年建设银行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金融债券。为了做好金融债券的发行和管理工作 ,根据人民银行 (1992 )96号文 《关于发行1992年金融债券的通知》精神和有关规定,结合我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条  建设银行是金融债券的债务人。金融债券由建设银行总行统一组织调运、发行和还本付息工作。

第二条 1992年全行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12亿元 .各分行的发行计划,由总行根据各分行兑付到期金融债券及发放特种贷款的情况分配下达(祥见附表)。

第三条  各分行要在总行批准的发行额度内,分配所属有条件的经办行、处发行。

第四条  金融债券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票面额分为500元、1000元两种,可以抵押,但不记名、不挂失、不得作为货币流通。

第五条  金融债券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城乡居民自愿认购。

第六条  金融债券发行期为一个月,即于1992年7月1日起至1992年7月31日止。发行期结束后即可溢价发行,并可进入证券交易机构转让。

第七条  溢价发行价格以金融债券票面利率为测算依据。从8月起,发行价在票 面 额基础上每月上浮8‰ ,即500元券8月售价504元 ,九月售价508元(祥见附表),以此类推。原则上,金融债券不跨年度发行。

第八条  金融债券溢价部分归发售行作营业收入,清算兑付本息一率按票面额为准。

第九条  金融债券采取固定期限、固定利率的形式,即债券偿还期限3年,年利率为9.5%,1992年7月1日起计息;1995年7月1日起一次还本付息,计单利,逾期不再另计付利息,利息收入免交个人收入调节税。金融债券票面背书第2条内容,按本条款执行。

第十条  1992年金融债券到期后,全国建设银行通兑。

第十一条  金融债券的调运工作由证券、出纳和保卫部门共同负责。押运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押运员守则》。

第十二条  金融债券调拨时,由总行开具金融债券调拨单,分行持调拨单和单位介绍信及本人身份证到总行指定地点办理领券手续。

第十三条  各分行在发售金融债券以前,要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公布债券发行条件,内容要准确、全面。

第十四条  金融债券只能在证券营业机构和有条件的储蓄网点对外销售,原则上不得设临时摊点。

第十五条  各行在发售金融债券前,必须全部查验、清点原封债券。如发现长短券,应将原捆、原把债券如数保管,清点人员写出现场清点情况,签名后连同有关材料立即逐级上报总行。

第十六条  金融债券视同现金管理,发行时不加盖发行戳记。

第十七条  金融债券票样和暗记原则上发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各分行可以根据需要分发所属后与债券反假工作有关的部门。下发票样单位均要建立票样登记薄 ,分别载清下发票样单位 ,收票样单位及经办人等内容。票样暗记要存放在保险柜里,要有专人保管,严防泄漏。管理人员变更时,要办理交接手续。金融债券票样禁止流通。

第十八条  金融债券的出入库及发行、兑付核算按建总发字(1992)第77号文 《关于印发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行和兑付债券会计核算手续”的通知》办理。

第十九条  各分行证券管理部门要建立金融债券资金辅助账和实物台账。资金辅助账要按年度 、券别 、行处设户,用以反映发售、兑付金融债券的运行过程;实物券台账在祥细记载金融债券发行条件当同时,也需按年度、分券别和行处设户,用以反映未发售、已兑付实物券的收发、上交、销毁及结存情况。

证券年度工作计划篇4

2013年,日信证券以6615万亏损额度位居全行业净利排名倒数第三。日信证券作为一家中型综合券商,在整体行业向好的情况下发生亏损,令人不解。

《投资者报》记者联系了公司办公室负责媒体联络的戴燕坤(音),但是截至发稿,日信证券没有给出合理解释。记者翻看日信证券年报时还发现,尽管去年净利巨亏,但是职工薪酬不降反升近五成,其中高管团队的薪酬更是直线上升至六成多。

追溯日信证券历史轨迹,《投资者报》记者还发现,自2007年以来,日信证券的净利几乎陷入了一年盈利一年亏损的怪圈。数据显示,2007年~201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4亿、-5451万、1.1亿、430万、-1.17亿、4000万、-6615万。

自营团队投资能力不佳

日信证券成立于2002年,初始注册资本6000万元。2004年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6亿,2012年12月公司再次注资3亿,注册资本变更为9亿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日信证券总资产约43.60亿元。公司的净资本排名也跃升至90多位。

以公司净资本的排名,日信证券净利亏损实属异数。2013年,日信证券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下降18.5%。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自营欠佳。2013年公司的投资收益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收入两项合计不足700万,对比2012年,自营收入超过1.5亿元。投资不佳主要是投资收益5598万,2012年为8507万。表现在具体科目上股票投资亏损了2549万,基金亏损354万,债券投资也因为去年熊市收益寥寥。公允价值变动还发生了亏损,亏损高达5596万。记者注意到,公司过去几年的亏损,也都属于投资造成的亏损,可见公司自营团队投资能力不佳。

另一方面营业支出也大幅度增加,2013年3.58亿,同比提高了21.7%。营业支出主要表现在业务以及管理费的飙升。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业务管理费才2.7亿元,到2013年就大增至3.3亿元,大增22%。

收入下降、支出增加,无怪乎日信证券发生亏损。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营业利润亏损8494万,净利润亏损6615万。

薪酬年年递增去年更加速

日信证券2013年巨亏,但是职工薪酬却是逆市增长。

年报数据显示,去年日信证券付给职工的薪酬高达2.09亿,到年底还有86万元未付;而2012年付给职工的薪酬仅有1.43亿,到2012年底还有33万元未付,职工薪酬规模飙升46%。

值得一提的是,高管薪酬是增长主力。2012年5人组的高管团队仅发放了370万元的薪酬,到2013年6人高管团队实际发放了605.8万元,增长了64%。

事实上,日信证券职工薪酬不论业绩好坏,一直处于增长过程中,例如2007年为1984万、2008年为4081万、2009年为5740万、2010年为9310万、2011年为1.3亿、2012年为1.4亿、2013年为2.09亿。《投资者报》记者还注意到一点,日信证券高管层面在2013年发生了变动。曾多年担任日信证券总裁的洪明去年选择了离职,去向不明,接替他职务的是原大通证券总裁张智河。

曾因变相输血地产受核查

日信证券虽然在2012年才发行首只集合理财产品,进军资管市场,但去年年底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就达到了65亿元,其中定向资管就达到了60亿元,增长势头迅猛。

截至目前,资产管理事业部已承揽发行了包括太极1号、稳盈1号、长安1号、日鑫添利、日鑫多利等多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及诸多定向资管计划产品。但今年2月,日信证券一款产品变相违规投向地产,受到证监会的核查。该产品为“楚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日信证券网站于2014年1月20日的一则公告显示,楚财集合资管计划于2014年1月21日正式发售,推广期为1月21日至3月21日,推广期募集目标规模为1亿份,首次参与最低金额为100万元。

有关资料显示,日信证券首先以楚财集合资管计划公开募集资金,再投向基金子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华富资管―宁波银行,而华富资管计划又主要投资于日信证券设立的“日信证券楚财1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最终楚财定向资管计划委托民生信托向湖南泉盛置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用于株洲市“金域半岛”项目的开发建设。

基金买卖网上也显示其最终投资策略为: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该计划资金最终用于株洲市‘金域半岛’项目二期、三期的开发建设及归还前期融资)、固定收益类产品、银行存款。

证券年度工作计划篇5

2001年12月2日,财富500强排名第七位的美国能源业巨头企业安然公司(enron)突然依法提出破产保护。安然神话破灭,动摇了美国证券市场诚信度,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财务报表可靠性、证券分析师推荐有效性以及评级机构结论可信度产生了置疑。国会12个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司法部、劳工部的养老金与福利署为此先后成立专门调查工作组。对安然事件责任的追究,更为重要的是要审视其揭示的证券市场运行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提出改革措施。因此,尽管参与处理安然事件各方利益不尽相同,但就通过改革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和信用制度却是基本共识。目前美国监管体制的改革虽然尚在展开,但重建证券市场信用体制的思路及有关设想对新兴市场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安然事件的处理机制及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

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不仅与上市公司现有业绩相关,更与投资者对市场发展的未来预期以及由此确立的投资信心相关。为确保这一信心的稳定,通过强化监管保证证券市场诚信力至关重要。投资者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证券市场能够促进资本形成和有效配置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是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心理支撑。夯实这两个信心基柱是各国证券市场监管共同追求的目标。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其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决定着证券市场能否有效健康、可持续性地发展,因此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确立信心的基本动力。

支撑这两个基柱的关键是信息披露问题,即披露的信息必须确保证券价格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每个上市公司经营的基本面情况和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状况。只有在此基础上,投资者才能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期,进而作出符合自身风险容忍度的投资选择、购买自己偏好的企业的证券;企业进而从投资者手中得到相应的资源配置,这样,企业的融资成本与其风险和经营业绩的前景相符合,达到了证券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目的。也是在此基础上,监管机构和政府得以及时地发现问题,有效地保护投资者权益,并能防范市场系统风险。所以说证券市场实际上是信息市场,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准确,信息披露的全面性是建立公众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基础。在监管体制建设中,保证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和全面性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证券监管机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是否完善,更有赖于公司治理结构改进是否强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会计师和律师等中介机构是否能保持中立和诚信地履行职责,投资银行或券商是否尽职尽责,以及证券市场监管立法是否完备,能够保证公正有效行使司法监督,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是否有效及时,政府和企业关系是否清晰化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安然事件之后的美国改革正是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

目前处理安然事件并推动改革的部门有关国联邦直接负责金融监管机构的关联储、财政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由这4部门的首脑组成的、直属总统办公室的金融市场工作小组。基于1987年股市崩溃教训而设立的金融市场工作小组,其目的就是要加强金融交易监管机构的信息沟通和协同监管,防范整个金融系统危机发生。小组当前任务就是应总统要求对安然破产涉及的政策缺陷进行研究并提出改革思路。目前,白宫、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国会形成了三个改革思路。

第一,白宫的改革思路。

白宫改革思路集中反映在总统“十点改革”方案中①,方案着眼点就是要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向投资者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披露,促使公司执行人员对自身行为承担更密切的责任以及加强审计体系的独立性。总统建议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哈维-皮特(HaRVeY L pitY)先前已经提出并由SeC大力推动的。计划明显强化SeC的权力,特别是对审计人员的监管力度。此外,SeC还力图通过引导证券执法人员没收公司虚报利润时所获得的公司分红和股票收入强化对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从运作程序看,除第五点外,其他措施并不需经过国会立法程序,SeC就可依照现有法律框架进行实施。虽然“十点计划”并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大体表明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国会改革的基本趋向。本来,证券交易委员会现任主席哈维-皮特是作为布什放松政府管制的得力人选入主SeC,从去年夏季布什就期望皮特放松证券市场的监管。但是安然事件爆发后的政治压力,使布什和皮特已经成为这10年里最强调政府监管的政府官员,并主持这10年来最庞大的强化证券市场监管的系统工程。

第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改革设想。

证券交易委员会是美国政府机构里专业精神最强、决策受政治因素干扰最少的机构。通常情况下,白宫对证券交易委员会运行没有直接影响力。但这一次两者之间达成默契,总统10点建议已成为证券交易委员会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作为证券市场直接监管部门,对推动这次改革负有重要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思路强调对现有的公司信息披露进行制度性改革,但没有把重点放在加强稽查和司法惩处力度和效率,在短时间内严惩违反现有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上,人们认为证券交易委员会目前的稽查工作和司法力度已运用得相当充分,所以仅限于要求国会增加经费以便雇佣人员强化稽查力度。SeC主席皮特在参议院3月21日听证会上提出了三项改革措施的基本思路。

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

改革目标主要是致力于改善上市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重和及时性。在及时性方面,要求上市公司年报的提交时间从90天缩短到60天,季报由45天缩短为30天。在提高质量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中有关“公司管理层的内部讨论和分析”部分是这次改革的关键部分。规定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揭示那些能对本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事项,如表外财务安排,上市公司要对历史业绩和发展前景提供重要线索,以使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全面评价公司财务的真实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发展前景。这一改革措施就是要使投资者能以“管理层的视角”来观察其投资的公司并识别公司收益和现金流面临的风险。同时,证券交易委员会准备提出4个提案。

其一,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应简明扼要,以便投资者发掘出所需要的细节信息。安然公司2000年年报就是利用文字游戏把重要交易信息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脚注中以把财务状况健康程度等重要信息掩埋起来分散投资者注意力,即使细心的投资者看到也难以读懂全部内容并了解交易的背景。

其二,通过强化总裁(Ceo)个人责任追究来改善信息披露的质量。现行规定虽然要求Ceo要在该公司所有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的信息披露材料上签字,并对注册申请书中的虚假陈述和漏遗负有个人责任。但Ceo通常可以诉诸“克职尽责”来为个人责任进行辩护,并以他不相信或者没有充分理由可以让他相信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中有实质性的虚假陈述或遗漏来推脱责任。

其三,要求增加一项及时公告上市公司管理层各项交易,包括管理层与公司关联交易的义务。管理层的问责和管理层个人交易的透明化十分重要。从安然事件中可以看到,据指责,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利用交易方只要是本公司就可推迟13个月披露股票交易信息的规定,一方面以虚假信息诱导公司员工和其他投资者继续购入公司股票,另一方面他们则可将自己持有的价值11亿美元的股票借机抛售而转嫁损失。此规定导致公私利益冲突和内部人交易的问题。

其四,要求上市公司在季报和年报之间增加应披露事项和范围。新规定要求公司必须于一个重大行为发生后第5日或15日内公告披露信息,其中包括职工福利计划、企业核心官员离职、违约及其它能引起直接负债或造成负债快速增加的事件、某些企业道德准则和管理层、董事会成员的行为规范的放弃。所谓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放弃含义,就是董事会消极履行监督职责,对一些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司集体利益冲突的问题采取不积极阻止的做法。根据新规定,由此引发的问题董事会也要负相应的责任。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措施

新的公司治理准则核心手段是增进公司管理层个人的责任和诚信,就是要通过管理层个人责任约束促使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皮特指出,由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个方面不能积极或监督不力,或者有意规避规定而造成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问题。从安然事件就可看到,据指责,公司董事会允许andrew S.Fastow(安然公司的CFo)成为LJm2 Co-investment和LJm Cayman等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使得这些企业可以与安然公司进行大量关联交易,随后董事会又未能对这些交易行为给予认真关注,从而使Fastow从中赚取了3000万的收益,这些交易行为最终使得安然公司在2001年11月对其财务报表进行重大调整。同时,安然的审计和协调委员会以及财务委员会,尽管其负有对安然公司财务报告最终监督职责,以及对Fastow的LJm交易的定期检查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深入调查,因为这些部门片面听信安达信的审计和监督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审计委员会委员应该独立于被其监管的公司以保持其中立性,但安然审计委员会委员中有些人或在安然赞助的机构工作,或直接担任安然公司一个部门的咨询人员,这种业务联系使得审计委员难以保持其独立性。

为了保证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有效推进,2002年2月,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纳斯达克(nasdaq)配合其改革措施,即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上市前达到其所规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标准。其中涉及到公司独立审计委员会的有关政策,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成员的持股情况,股东的选举权安排,以及其他一些能影响到股东持股利益的事项。证券交易委员会现要求nYSe和nasdaq重新审视他们对公司上市标准中的重要事项的规定,其中涉及到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成员的任职资格问题,以及上市公司的行为规范。

关于公司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SeC认为会计制度改革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会计制度是改善公司财务数据信息披露准确和全面性的基础。其改革措施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师行业,二是制定会计标准的程序。

其一,推动成立公共责任委员会对会计行业进行业外监督。SeC建议成立新的民间会计管理组织公共责任委员会(the public accountability Board简称paB),其职责是从业外定期审查会计企业的会计和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处罚那些不称职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业组织和个人。目前,美国会计行业自律组织是公共监管委员会(the public oversee Board简称poB),其主要职责是监管全关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自律活动。其中包括同业互相审查制度,通过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来评估成员企业对自己的审计失败行为所做解释的合理性,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改善会计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目前,提出成立paB的原因是公众认为poB的监管活动直接受制于它所要监管的行业,poB成员都得听命于aiCpa而难以保持独立地位。另外,皮特认为,poB经费来源于监管对象而使组织的独立性大打折扣。由此,皮特设想,新的行业管理组织绝大多数成员要由非会计行业成员组成,并且为了保证组织的独立性,其活动经费应来自于接受财务审计的公司客户。上述措施能否有效解决会计行业业已存在的问题,目前仍有一定争论。沃伦-巴菲特认为,问题不在会计审计方面,而在公司董事会中负责公司内部审计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就是发现不称职的审计师,一般情况下,审计师非常清楚其客户的情况。问题是如何使那些审计师在应该说“不”时必须说“不”,巴菲特认为仅此目前的审计委员会足以胜任。SeC前任主席阿瑟。莱维特(arthur Levitt)则提议,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应每5-7年更换一次,不是仅在同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内更换合伙人来保证审计师的恪尽职守。

其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能力。1990年代以来,荚众多会计事务所为增加收入和咨询服务丰厚报酬的驱使,在向客户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同时开展管理咨询服务,鉴于两者兼顾造成目前审计工作独立性受到影响的弊端,SeC力图提出新的改革措施,不过,究竟是对咨询服务进行一定的限制,还是把两者完全分开,现在仍然是一个争议的问题。

三,改进会计标准的设定。当前SeC将实施有效措施确保会计标准能以更有利于市场和投资者方式予以执行。SeC虽然拥有为上市公司制定会计标准的法定权力,但SeC一般倾向推动由代表投资者、工商人士和会计人员组成监察实体的财务会计标准理事会(FaSB)中介组织来制定,并由其推荐标准报经SeC评估认可。FaSB标准确立了能被用于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及信息披露等原则。鉴于安然事件,SeC拟议中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支持中介组织进行标准设定同时,SeC要运用现有权力加强标准制定过程的监督,以确保FaSB按照投资者最大利益行使其职能,具体措施包括:(1)拓宽资金来源,(2)富有建设性地参与FaSB成员的选择和FaSB办事处的设立工作;(3)对已采纳的标准行使复查权力;(4)确保FaSB颁布以原则为基础,而非以规则为基础的新的会计标准。

二是强调会计标准要以会计原则为基础,而非以规则为基础。安然事件表明,以规则为基础的标准为安然财务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钻制度空子的机会。2001年11月安然公告中相当篇幅把有关1997年度发生的5100万美元的审计调整一事视为不符合重要性原则而不予披露。如果这些调整入账,会使得1997年度的报告收益由10500万美元缩减至5400万美元。这些调整将使得收益下降将近50%,但是审计机构的安达信认为这些对信息披露真实性并不重要而予以删除。安达信的首席执行官Joseph Berardino在国会的证词中说,作为不符合重要性原则来处理是因为安达信将净收入视为“会计人员所谓的‘正常性收入’”。这是一个扭曲规则的明显案例。

三是SeC现在呼吁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加快会计标准的修订、以适应近20年来金融衍生工具、金融交易和实体的发展需要。

目前,SeC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以贯彻皮特提出的改革方案。首先,SeC提供了正确使用和限制使用模拟公司财务数据的指导意见。并在此后SeC进一步的警告性建议,第一次表述了对上市公司披露主要会计准则的义务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并宣布2002年其工作人员将监督所有《财富》公布的500强公司提交的年报。这一措施将加强SeC对公共公司的财务和非财务披露的复查程序以便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管。2002年初,SeC初次宣布要建立全新的民间监管实体对会计行业进行业外监督的理念。随后,SeC圈定了2001财政年度有关表外财务安排的年终报告中需要经理人员内部讨论和分析的问题。根据这一要求,证券行业及其自律机构在SeC的指导下,宣布了推荐规则来增加分析师(投资)推荐的透明度。随之SeC宣布其计划公布在公司披露方面亟待提高的各个方面问题。同时,SeC要求纽约证交所和nasdaq关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由于对安达信的司法指控,SeC进一步了旨在保证面向投资者和美国资本市场的连续有序的信息流的命令和临时规则,并着手对资本市场评级机构的活动和影响进行正式的准司法调查。2002年3月,SeC对上市公司iGi inc的前首席执行官提起法律诉讼,旨在追回其因为虚报的财务业绩而获得的分红、期权和薪资。这是委员会里程碑式的工作。4月11号,SeC投票批准了提出的关于加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周期和增加披露内容的两个相关议案。

第三,国会的改革设想。

就改革措施国会已提出35个议案,总的来看,主要措施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401(k)离退休计划

所谓401(k)离退休计划,是让雇员为自身离退休生活进行储蓄和投资的离退休投资工具。这种计划作为事先约定的离退休金贡献由雇主发起设立。雇员将资金投入该计划,雇主以相等的份额进行配套。一方面因为税收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因为公司股票投入401(k)计划可以确保股票持于友方之手,从而防止公司被其他竞争对手恶意接管的好处。再一方面,这一计划使本公司雇员手中股票必须长期持有不得在股价管制期予以抛售的规定。这一计划在许多公司得以实施。

目前,401(k)计划主要问题在于许多公司的离退休账户中全都是本公司的股票。从安然事件看,这种投资结构对雇员存在极大的风险。安然垮台使得安然股价从2000年8月每股90美元下降至现在的不足1美元,仅此就造成15000名雇员401(k)离退休账户损失达13亿之多。现在,参与401(k)离退休计划有4200万人,资产总额2万亿美元。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而是涉及数百万美国人离退休生活保障的大问题,甚至是带有一定政治因素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401(k)计划规定了雇员在股价大幅跳水管制期间不得出售参与计划的股票,例如安然公司规定参与该计划的股票,雇员在50岁前不得出售,由此,给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滥用权力把损失转嫁给本公司的雇员和其他中小投资者大开方便之门,而把雇员利益置于任人宰割的境地。

证券年度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真实销售;担保融资

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90年代开始迅速向全球扩展。具体地说,资产证券化就是金融机构把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打包成资产池,转移到特殊目标机构(spv)后以信托关系实现破产隔离,通过结构性重组发行证券,从而实现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并提高流动性的过程,如图1所示。传统的融资方式是企业以自身产权为清偿基础,企业对债券本息及股息权益的偿付以公司全部法定财产为限;资产证券化虽然也采用证券形式,但证券的发行依据不是公司的全部法定财产,而是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某项特定财产。证券权益的偿还也不是以公司产权为基础,而是以被证券化的资产为限。由于资产证券化具有创造流动性、分散风险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等特性,自上世纪70年代推出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上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被誉为20世纪以来金融市场上最重要、最具有生命力的创新之一。

2005年3月,我国开始试点资产证券化,中金公司专项理财计划、国家开发银行abs以及中国建设银行msb真正开启了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按照主导部门的不同,当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分为证监会主导下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和央行、银监会主导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而言,企业资产证券化有其特殊性,交易过程中复杂的合约安排、独特的现金流设计和创新的交易结构,给原始权益人带来了全新的会计难题。

一、基础资产的确认——初始确认问题

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在经济业务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步骤,其中确认又可分为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在企业资产证券化运作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原始权益人向专项计划转让基础资产的过程中,会计上应将这一转让认定为真实销售还是担保融资,即是否应该终止对基础资产的确认。因此,在讨论基础资产转让的会计问题时,首先应从会计确认的角度对基础资产的会计属性进行探讨。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中,基础资产往往是某项资产的收益权,如此在会计上就产生了新的难题,即对于这些收益权,会计上应该如何确认,也就是初始确认问题。

(一)资产的定义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这一定义中,主要有三个要点:1.这一资源必须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2.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3.未来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上述的资产定义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对金融工具的定义中,放宽了上述要点中的第一点。这样,《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拓宽了对资产的定义,将金融资产界定为:1.现金;2.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3.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4.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5.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6.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但企业以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换取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权利除外。其中,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不包括本身就是在将来收取或支付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

根据上述定义,金融资产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基本金融资产,比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二是衍生金融资产,比如利率互换、掉期等。

(二)基础资产的分类

在企业资产证券化运作中,基础资产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现实的债权,如企业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第二类是收益权,如高速公路的收费权、cdma网络租赁费、污水处理收费权等。

第一类基础资产符合资产定义的三项要点,在会计上可以明确确认为一项资产,而且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因此在判定该类基础资产转让时适用金融资产转让的相关会计准则。但是,第二类基础资产是否符合资产或金融资产的定义呢?从理论上看,收益权属于未来债权,而未来债权主要包括三种:一是附生效条件或附始期的法律行为所构成的未来债权,即附生效条件或始期的合同债权,此种合同债权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必须待特定事实产生(如条件成熟或始期到来),才能成为现实的债权;二是已有基础法律关系存在,但必须在将来有特定事实的添加才能发生的债权,如受委托将来为委托人处理事务支出费用的请求偿还的债权、将来的租金债权等;三是尚无基础法律关系存在的未来债权,被称为纯粹的未来债权。

从未来债权的分类可以发现,未来债权要么尚无基础法律关系,要么即使存在基础法律关系,也需待特定事件产生后才能成为现实债权,而在资产定义中首先强调了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原则。同时,在金融资产的定义中,虽然放宽了对过去交易或事项的限制,但是在定义的4-6点强调其至少应为一项有权从其他单位取得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如期权即为这样一种“合同权利”。而未来债权中交易的任何一方要享有“从其他单位取得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必须待特定事实产生或添加后方可以实现。如,高速公路收费权,车辆在进入高速公路后,甲乙双方的合同方才成立,高速公路公司才取得对特定车辆收取通行费的权利。因此,从这一角度看,收益权在会计上无法满足资产或金融资产的确认标准,那么也就无法在会计上确认为一项资产。此时,在资产证券化运作中,以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转让时,讨论是销售还是担保至少从会计角度而言缺乏基础,即从会计角度看,无法确认到底转让了什么?

从经济学角度看,当前企业资产证券化中特定资产的收益权属于所有权的一部分,从概念上看似乎与无形资产较为接近。正是因为拥有这些收益权,企业才预期该资产能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但是,如果要对所有权中的收益权单独确认并进行转让,至少需要解决以下几个会计问题。

首先,收益权在会计上能否确认为一项资产并脱离特定资产单独转让,会计上尚无明确规定,从理论上看面临诸多难题。若将收益权单独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那么根据资产的定义,收益权所依附的特定资产的价值需要减记为零,否则将造成企业资产虚增。如此,将产生一个悖论,即当前企业所有有形资产的价值都可减记为零,全部有形资产都可确认为一个无形资产下“××收益权”的明细科目,这显然不尽合理。

其次,按照上述逻辑,在转让收益权时,出售方在出售特定资产一定年限的收益权时,相当于企业收到了该资产一定年限未来收益的现值,则按照资产的定义,该特定资产应该计提减值准备。

最后,对于购买方而言,当买入该收益权后,是否应该借记这一科目?

实践中能否按上述方法处理,从而在会计角度实现基础资产的真实销售?接下来,笔者从终止确认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这一问题。

二、基础资产的转让——终止确认问题

在讨论基础资产的终止确认问题时,笔者依然将基础资产分为两类进行分析。

(一)既有债权的转让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当原始权益人以现实债权作为基础资产,向专项计划转让时①,其是否应该认定为真实销售呢?下面,笔者以转让应收账款为例加以说明。

1.转让不涉及追索权时:

在转让应收账款的过程中,如果购买方未保留对出售方的追索权,按照风险与报酬分析法,出售方可以认为已转移了应收账款上的绝大部分(超过95%)风险,因此可以将其认定为一项销售行为,确认销售收入,并将应收账款从账上注销,即对应收账款终止确认。

2.转让涉及追索权时:

在转让过程中,如果购买方保留对出售方的追索权,按照风险与报酬分析法,由于出售方保留了应收账款上绝大部分的风险,因此不应将其确认为销售。但是,如上所述,应收账款等这些既有债权在会计上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而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以下简称23号准则)的规定,此种方式下的应收账款出售应该按照继续涉入资产处理,并同时确认一下继续涉入负债。

总之,在23号准则的规范下,在出售如应收账款之类的既有债权时,在不存在追索权或后续担保的情况下,出售方可以将其确认为一项销售,对出售资产进行终止确认;在存在追索权或者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则按继续涉入处理。对于企业资产证券化而言,这意味着企业以该类资产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时,应视交易安排对所转移的基础资产进行终止确认或按继续涉入处理。

(二)收益权的转让

在以某项资产的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过程中,原始权益人向专项计划转让基础资产的行为,在会计上应该如何认定呢?

根据上述分析,收益权并不符合金融资产的定义,因此对其转让的判定不适用23号准则。那么,对于企业资产证券化实践中收益权的转让行为,应该如何处理呢?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目前在对资产转让的终止确认上,除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同时适用风险报酬分析法、金融合成分析法外,其他资产的终止确认仍然仅适用风险报酬分析法。因此,对收益权的转让行为仍应采用风险报酬分析法进行分析。

1.应该明确收益权是依附在特定资产上的一项权利。如果该资产归于消亡或遭受损毁,则其收益权将无法实现。如,高速公路的收益权,若高速公路因地震、战争等原因而损毁,则该收益权将无法实现。而特定资产正是因为具有收益权,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才能在会计上被确认为一项资产,否则即使在法律上该资产归企业所有,在会计上仍应将其价值减记为零。因此,可以认为收益权和特定资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在原始权益人以特定资产的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向专项计划转让时,其转让的仅仅是特定时期内的收益权,而非其依附的特定资产。也就是说,该特定资产仍在原始权益人的控制之下。此时,由于收益权和特定资产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专项计划为了保证基础资产能带来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往往要求原始权益人仍负有保证特定资产完整、安全、有效地运营的义务。如,原始权益人在将某高速公路特定期间的收费收益权转让给专项计划后,仍然要保证公路路况良好,道路畅通,仍然要履行对通行车辆的收费职能。

3.从风险转让角度考虑,目前国内已经发行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均要求银行提供担保。这样,当未来期间基础资产未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时,银行将启动担保,之后向企业追索,因此企业并未转让相应的风险。

4.从法律角度考虑,当前在以收益权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运作中,收益权虽然已经让渡给专项计划,但由于原始权益人仍享有对该特定资产的所有权,专项计划只是享有该资产特定期间的收益权。在此情况下,一旦原始权益人破产,如何保证已经让渡给专项计划的特定资产的收益权不被列入破产财产呢?即如何隔离基础资产与原始权益人的破产风险?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中,虽然特定资产所有权的收益权已经让渡给专项计划,但如果原始权益人在专项计划期间破产,而原始权益人的该项资产被列入破产财产时,即使证券公司依据“专项计划已经获得该特定资产的收益权,不应该被列入破产财产”进行抗辩,也往往难以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

综合上述四点分析,笔者认为,即使收益权在会计上能单独认定为一项无形资产,但对其转移从风险报酬法的角度分析,仍不能终止确认,仍然不符合真实销售的标准,而只能作为担保融资进行处理。

那么,在资产证券化中为何又强调真实销售呢?事实上,强调真实销售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对基础资产的风险隔离乃至破产隔离。但是,真实销售并不是实现风险隔离的唯一办法,更不是资产证券化的唯一方式。如,标准普尔公司曾经在2001年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称在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开曼群岛、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百慕大等国家和地区,当地法律支持“非真实销售资产证券化”。显然,从国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看,担保融资也是一种重要的资产证券化方式。

三、二者并存——一种现实的选择

国内外的立法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经验表明,“真实销售”的确认至少涵盖了法律、会计和税务三个独立的专业领域。每个领域遵循的法律、判断标准、实现的目的均有不同。本文主要从会计角度,对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转让进行了分析。

一项制度的变迁不仅需要考虑新制度安排本身的合理性,还需要相应的基础制度环境与之相协调,均衡整个制度结构。在目前的会计规范体系下,采用特定资产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实施资产证券化时,若认定为担保融资,则会计上无需专门做一笔分录,而仅需期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某项资产的收益权,因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而实施了质押,同时在企业收到资金时记录一项长期负债即可。这样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回避了收益权在会计上的初始确认问题;其次,避免了在将收益权作为销售处理时对特定资产减值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公司通过操纵减值来操纵利润;再次,更符合交易的经济实质,并且在目前相关税收法规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许多潜在的税务问题,使资产证券化运作更为可行。如果基础资产的转让被认定为真实销售,则按照当前的税法规定,可能涉及到营业税或增值税等税收问题,这样将加大公司融资的成本,从而使资产证券化在经济上失去价值。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允许担保融资模式的资产证券化,或许是一种更为现实的选择。

四、结语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市场上利益主体的多元需求,合理的制度安排应当允许参与资产证券化的各市场主体在我国特有的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下互动博弈,做出理性的选择。否则,不从资产证券化的核心价值出发,务实地界定“真实销售”,可能难以满足市场主体对风险偏好的合理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06(2).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06(2).

证券年度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bt项目资产证劵化会计处理

一、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比如贷款或应收账款,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债券型证券,并据以融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转让给特设机构(spe),spe将该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担保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且以发行收入购买证券化资产,最终以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收入偿还投资者。

二、发展bt项目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产品的必要性

2005年8月,我国首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联通收益计划成功发行,标志着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端。2013年3月15日,我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至此,经历了近9年政策演变,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终于实现常规化。而基建项目相关资产证券化项目在目前存在较强的市场需求,由于地方政府债务平台问题近期受到监管层高度关注,原有的融资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地方政府的基建计划短时间内又不会出现明显放缓或收紧,资产支持证券这一创新业务可以有效脱离银行体系,因此成为填报基建领域融资缺口的热门工具之一。本文预对基建项目的bt运作方式下的资产证券化的计划管理人与特定原始权益人的会计处理分别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方便财务人员在实务中的应用。

三、bt项目资产证券化简介

bt是指投资者通过政府bt项目招投标,中标取得bt(即“建设——移交”方式)建设的投资者(承包人)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和项目建设,并在项目完工经验收合格后立即移交给建设单位{通常为政府),建设单位向bt建设的投资者(承包人)支付工程建设费用和融资费用,支付时间由bt建设双方约定,即在规定时间建成后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项目业主按协议回购。由于公路、桥梁的投资建设周期较长,资金占用量大,因此投资者面临的资金压力重。bt项目的投资者有关政府回购款的债权性投资具有现金流稳定、风险小,信用等级高的特点,适合作为基础资产推行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为企业融资。

四、以实例说明会计处理

(一)专项计划投资形式

管理人与特定原始权益人签订《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买卖协议》,约定管理人代专项计划购买基础资产;特定原始权益人在专项计划成立、且收到管理人代专项计划支付的专项计划资金后,即应将其合法所有的基础资产转让给专项计划并由管理人代为持有。专项计划存续期内,特定原始权益人须开设专门的银行账户接收基础资产的现金收入并向专项计划专用账户全额划转。

(二)专项计划实例

某公路建设公司(以下简称z公司)以bt项目回购款及其从权利发起设立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按照z公司与专项计划管理人某证券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签订的《基础资产转让协议》,z公司将其拥有的4个bt项目回购款及其从权利转让给×公司,且不带追索权。根据资产管理计划系列法律文件安排,z公司对回购现金流量已放弃控制,在专项计划存续期内,《基础资产转让协议》所涉及bt项目回购款的现金全部由×公司收取。该专项计划发行的受益凭证有优先级和次级两种。次级受益凭证由z公司全额认购、持有,在计划存续期内不得转让。专项计划在进行现金流分配时,先偿还优先级受益凭证持有人的本金、预期收益及专项计划相关费用,剩余金额再偿付次级受益凭证持有人。

1.特定原始权益人的会计处理。(1)出售基础资产:按照管理人支付的购买基础资产款项与账面基础资产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债权转让收入”。特定原始权益人购买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对应的基础资产,不应视作相应资产的风险报酬已全部转移,相关基础资产未实现的转让收益设置“其他应付款-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受益”科目进行核算,我们认为该部分收益可按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金额占总资产支持证券总额的比例确认,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

——xxbt项目

营业外收入——债权转让收入

其他应付款——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收益

(2)购买次级资产支持证券:

借:持有致到期投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

贷:银行存款

(3)专项计划存续期间,特定原始权益人收到基础资产现金收入的会计处理:专项计划存续期间,特定原始权益人收取的基础资产现金收入将直接进入监管账户,并由监管银行于收款当日全额划转至专项计划专用账户,原始权益人可设置“其他应付款——代收基础资产现金”科目进行核算。相关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代收基础资产现金

借:其他应付款——代收基础资产现金

贷:银行存款

(4)专项计划存续期满时收回专项计划专用账户剩余金额时,专项计划账户余额中包含了原出售基础资产时未确认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包含的投资收益,亦包含历年账户的存款利息。

借:银行存款

其他应付款——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收益

贷:持有致到期投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

投资收益

该笔业务核算时需要考虑到因该专项管理计划仅针对计划成立次日起四年内对项目回购方要求的基础资产现金收入,故特定原始权益人在该计划成立时应对与计划有关的四个项目分别设立台账,详细核算自项目开始进行至审计确认基础资产现金收入以及历年项目回购方已支付的基础资产现金收入,以保证原始权益人账面结存的有关bt项目余额和已确认投资收益的正确性。 (5)支付一次性相关费用:可在转让收益中扣除,但与次级资产支持证券相关的费用可按比例记入“其他应收款-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收益”,会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收入——债权转让收入

其他应收款——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收益

贷:银行存款等

以上基础资产的转让不影响特定原始权益人根据有关税务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金。

(6)对专项管理计划的收益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

借:投资收益——债权转让收益

贷:应交税金

2.管理人的会计处理。关于管理人的会计科目设置:

(1)专项计划设置“实收基金”科目,核算募集到的资金本金及期末募集资金本金的余额。

(2)专项计划设置“专项投资”科目,核算专项计划对bt项目合同债权的投资额及期末的投资余额。

(3)专项计划设置“投资收益”科目,核算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收入及原始权益人根据《资产买卖协议》的约定向专项计划账户支付的差额款项。

(4)专项计划设置“利息收入科目,核算专项计划存续期间收取的基础资产现金收入在专项计划专用账户中存款利息。”

(5)专项计划设置“管理人报酬”、“托管费”、“其他费用”科目,核算由专项计划支付给计划管理人的管理费、托管人的托管费及银行结算费和手续费、专项计划审计费等。

(6)专项计划设置“银行存款”科目,核算专项计划专用账户中的款项收付。

(7)专项计划设置“应负收益”科目,核算期末应支付优先级投资者和原始权益人的收益。该科目按照优先级和次级设置明细科目。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募集资金募足,专项计划成立时: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基金

2.将募集到的资金本金支付给特定原始权益人,即用募集资金购买基础资产时:

借:专项投资

贷:银行存款

3.收到每期回购款及特定原始权益人差额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专项投资

4.收到银行存款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利息收入

5.支付相关费用时:

借:管理人报酬

托管费

其他费用

贷:银行存款

6.期末,结转收到的项目资金、银行存款利息及发生的费用:

借:投资收益

利息收入

贷:应付收益——优先级

应付收益——次级

管理人报酬

托管费

其他费用

7.期末,支付优先持有人的本金及利息时:

借:应付收益——优先级

实收基金

贷:银行存款

8.专项计划结束时,将剩余资金支付给次级持有人时:

借:实收基金

应付收益——次级

贷:

银行存款

管理人保证z公司bt项目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与公司自有资产、其他客户的资产、不同集合或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资产相互独立,单独设置账户、独立核算、分账管理。

五、结论

证券年度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证券公司;员工;激励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4-0038-03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长期激励不足。我国大多数证券公司的激励机制只解决了短期激励问题,存在的问题是激励形式单一,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重短期激励轻长期激励。长期激励相对不足易于引发经理的短期行为,这已成为制约证券公司发展的瓶颈。同时,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得证券公司的员工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轻视个人技能的发展,从而在各个证券公司之间频繁地流动,给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也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这对我国证券公司发展极为不利。

在组织的各种资源中,人的因素决定了管理的有效性。因此现代管理学认为,如何正确地领导员工,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管理的核心问题。所以本文旨在结合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应用管理学理论,探讨证券行业员工激励的有效措施。

一、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

证券行业员工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大都有理想有抱负,基本符合管理学“社会人”的特点,即:

1.博学自信、较高的个人素质

证券公司员工通常拥有先进的专业或管理知识和技能,甚至有些员工还是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其学历都较高,硕士、博士所占比重相当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就是财富的理念已渐渐被人们接受,许多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员工已清晰地认识到只要有知识、有能力,就能有事业、有前途,因此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2.职业独立、流动意愿强

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的价值往往需要通过他工作的组织和自身职位来体现,一旦脱离了所任职的组织,在丧失收入来源的同时也就暂时失去了原来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已取代资本成为更为稀缺的经济资源,长期保持雇拥关系的可能性降低了。证券公司员工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对组织有较大的选择性,而且脱离、独立于组织同样能体现自我价值,并得到社会认可。由于证券公司员工对组织的依赖性明显低于其它员工,其职业流动性也随之增大。

3.工作自主、不崇尚任何权威

与流水线上的操作员工被动地适应设备运转相反,证券公司员工更倾向于拥有一个宽松、自主的工作环境,希望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他们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自主管理。另外,由于员工在证券方面具有特殊技能和知识本身的不完善性,他们往往可以对其上级、同僚和下属产生影响,使得他们并不崇尚任何权威。

4.渴求知识、勇于挑战,并具有较强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

证券公司员工要跟上日益更新、发展的知识,除了工作实践外,还必须不断学习和培训,因而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以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而且由于,他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往往已得到满足,因而会转向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对证券公司员工而言,高薪名位只是前来投效的诱因,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自我价值实现愿望,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剌激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并从中获得满足。

5.工作具有风险性,且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

证券公司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资本市场中充分发挥个人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工作具有较大风险性。而且他们工作主要是思维性的脑力劳动,工作过程往往是无形的,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工作没有确定流程和步骤,在管理上无法用泰勒的任务分析或任务管理方法。因此对其工作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二、证券行业员工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证券行业员工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激励不足,这也是目前证券公司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一是企业的管理层与普通职工之间在工资、薪金等货币性物质激励方面事实上形成了一刀切,说明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依然存在,其弊端显而易见。二是企业以灰色收入方式增加了管理层的收入,如发放购物券、提供各种补助津贴、报销相关个人费用等。灰色收入的存在,不但影响了收入分配的透明度,给监督带来了难题,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贪污受贿的腐败之风,同时也降低了可支配收入,削减了在其他方面的支付能力,如购房、娱乐、旅游、子女教育等。

(2)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重短期激励,轻长期激励。

不少从业人员关注短期收益,不重视个人技能的发展,在各个证券公司之间频繁流动,这种现象与证券公司在激励机制方面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有直接关系。仅有20%多的证券公司认识到员工职业发展计划和培训对员工激励的重要性与薪酬是处于相同的地位,大多数证券公司将职业发展和培训置于次要或更不重要的地位。同时,在长期激励机制中,各证券公司除了缺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目标管理以外,最缺乏的就是紧密联系公司长远利益和员工长期利益的激励手段,也就是缺少员工持股计划,以及期权奖励计划。

(3)没有形成制度化的高管人员激励保障机制,没有形成与高管人员对股东贡献相联系的制度化报酬。

从现有情况看,证券公司对高管人员的奖励只存在于其在岗时,没有由于离职的高管人员在岗时的业绩表现,及有利于证券公司长期发展的各种行为而给予离职后的奖励。这种状况容易造成高管人员在岗时产生不利于股东或员工的短期行为。

2.我国证券行业实施激励的必要性:

(1)证券公司与员工在价值观、目标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在签约之前,员工的价值观、目标显然与证券公司的不一致,虽然签约以后,员工行为开始受到合约约束,并由于他们已经成为公司一员而增强了对公司价值观、目标的认同感。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证券公司员工的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方法等不同,使得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心理需求,加上认识本身的复杂性,因而他们个人的价值观、目标与证券公司所倡导的价值观、目标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2)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已经成为决定证券公司绩效最主要的变量之一。

资本、技术和管理是组织效率的三根支柱。不可否认,在物质生产领域,企业主要以资本和技术投入的增加来提高绩效,资本和技术永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金融证券领域,管理是决定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激励是管理最关键的职能,而且也是第一位的职能,因为在证券公司管理中只有首先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才能通过他们实现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维护企业正常运转,进而实现企业目标,可以说,“激励是管理的核心”。因此激励也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正如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企业绩效是经营者与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通过激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对提高证券公司绩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有效的员工激励措施

有效的员工激励措施包括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

(一)物质激励

1.建立全面的薪酬激励

目前国内各证券公司均将薪酬作为吸引人才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使用,各类人才,特别是研究、投资银行、电脑人员在证券公司之间的流动,也主要以薪酬的高低为最基本和重要的条件,各类人才的流向总是由薪酬水平的高低所决定。薪酬是目前各证券公司采用的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

证券公司还可以实行年薪制度:综合考虑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益、所负担经营责任的轻重、风险程度的大小等,确定年收入的多少。这种方式强化了经营者的责任和利益、成果和所得之间的联系,比一般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的薪酬结构更具有激励性。

2.灵活的福利制度

由于知识型员工更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因而证券公司可采取灵活的多种福利政策:

(1)住房贷款利息给付计划

这是目前众多企业普遍推行的较先进的一种方案,即根据企业薪酬级别及职务级别确定每个人的贷款额度,在向银行贷款的规定额度和规定年限内,贷款部分的利息由企业逐月支付。也就是说,员工的服务时间越长,所获的利息给付越多。

(2)商业人寿保险

除正常的养老保险金之外,企业还可为关键职位的员工购买商业人寿保险,并允许员工自行交保再增购一定数额的额外保险。

(3)带薪休假

这并不是新兴事物。针对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性,东海证券公司作为智力型企业可对其员工制定带薪休假期限,如有一些智力型企业给予员工的带薪休假期限,最长的已达25天。

(4)增加集体活动

人们总说“人是社会的人”。可见人不仅仅是一个体,而更应该过一种集体的生活。我国证券公司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增强同事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如带家属的聚餐、年节的座谈会、团体旅游等等。这样,就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能使公司看起来像一个大家庭,有助于大家在工作中团结一致、协调工作。

(5)人性化的津贴

人性化的管理一直是企业所追求的,那么可以专门设置一些人性化的津贴。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收入的多少并不是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的唯一因素。例如:发放生日慰问金。虽然数目不大,但体现了企业的关怀,体现了企业把员工看作了一家人的态度。

(6)员工持股计划

此举尤受一些绩优企业雇员的欢迎,不少雇员为保住股票持有权甚至拒绝其它企业的高薪诱惑。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激励公司员工最主要的方式不是股票期权,而是员工持股计划eSop。

(7)综合福利计划

现在许多企业采纳自80年代起风靡美国的“自助风格福利组合”方案,也有人称其为“综合福利计划”,即公司把花在每个雇员身上的附加福利数额告诉雇员,允许雇员在公司指定的多项福利计划中选择,直至花完其个人额度为止,但对某些重要福利则规定最低额度。这种报酬组合使得员工报酬个体化,从而把福利因素变成激励因素。

(二)非物质激励

根据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外部因素,如公司政策及行政管理、监督者、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地位和生活条件等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却不一定有激励作用,也不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果想在工作中激励人们,就要强调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这些因素是内部奖励,是激励因素。因而,再结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可以得出,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就更要强调非物质激励方面的因素。

1.为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活动,组织各类座谈会、联谊会等,创造条件使员工能够广交朋友,扩大社交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自尊的和自我实现的。从证券公司员工的的特点可以看出,此行业从业人员的“生理的、安全的”需求已经满足,能够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的是“社交的、自尊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要求管理者认清问题,对症下药。

2.工作的多元化和挑战性

知识型员工凡事都有他们自己的思考,尤其是在技术上喜欢挑战性。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组织和社会的认可。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克服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3.下放决策权,鼓励员工参与管理

下放决策权,谋求决策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求得知识型员工对决策的理解,使员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会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给予知识型员工一定的权利,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这种方式对知识型员工提供了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给人以一种责任感。

4.职业生涯设计激励,建立个人发展双阶梯晋升制度

企业应充分了解知识型员工个体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意愿,应使他们目前的工作与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这也是他们的一种心理契约要求:期望有一个“富于变化的职业生涯设计”。所以组织要关心、帮助员工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使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前途,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组织的激励目的。

5.教育培训激励,建立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投资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应为知识型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培训不仅使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更能令员工有足够的资本面对将来的挑战,达到自我价值的不断增值。所以员工培训既可维护企业长远利益,又可满足员工自我成长与发展需求,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激励手段。

参考文献:

[1]毛宗平,陈海明.浅议证券公司员工激励与激励机制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4(6).

[2]张怡.证券行业员工激励措施浅议[J].改革与理论,2003(3)

证券年度工作计划篇9

逆回购近期已成为央行常态化的调控工具,而市场一直盼望的“降准”和“降息”迟迟没有落地。市场人士由此猜测,逆回购的频繁使用,是否可能会降低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的使用频率?央行行长周小川昨日在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十年庆”间歇回应称:“哪种工具都不排除。”

点评:央行仍然可能在适当时候采取降息和降准。

上市公司分红不规范上交所有权介入

上海证券交易所21日召开新闻会,再谈出台分红指引政策。上交所上市公司监管二部负责人林勇峰称,上交所以发展蓝筹股市场为己任,一直倡导上市公司主动积极、连续稳定地分红,以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交易所期望通过出台分红指引政策达到提高分红比率、鼓励连续分红、明确分红预期这三个目的。

点评:虽然8月不断推出利多政策,投资者就是不买账,主要因为力度太弱。

证券公司再获降费利好

继交易所连续三次降低收费标准后,证券公司再获降费利好支持。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大幅降低了证券公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缴纳比例,降幅达30%~50%。初步估算,所有证券公司平均降低幅度接近四成。据测算,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大型券商,每家将减少缴纳3000万元~5000万元保护基金。

点评:粗略估算,券商每年可少缴投保基金十亿元。

证监会松绑券商做大资管业务可期

证监会22日通知,拟对《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及其配套实施细则进行修改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后的资管新规拟取消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投资范围拟增加中期票据、保证收益及保本浮动收益商业银行理财计划,并允许资产管理参与融资融券交易。

点评:备案制的实施将促使资管规模快速增加,投资范围调整则将大大增强券商资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券商可卖银证保金融产品

证券公司创新大会上讨论的诸项创新举措正陆续落地。继资产管理大幅松绑之后,券商代销多种金融产品的闸门也将打开。证监会23日《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规定(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规定,在目前允许销售基金及其他券商资管计划的基础上,券商代销范围将扩大至包括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公司信托计划、保险产品等多种金融产品。

点评:这几类产品代售的开放,券商几乎可以做一个完整的金融超市了。

海外机构加紧抄底a股

与目前低迷的a股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海外投资者近期似乎正加紧抄底a股市场。作为第二批RQFii之一的南方富时a50etF发行首日销售火爆,50亿元额度短期售罄,这不仅有望近期为a股市场带来50亿元的增量资金,更显示出海外投资机构对a股市场蓝筹股投资价值的认同,以及对人民币权益资产巨大的投资需求。

点评:彭博统计显示,海外机构投资者正在以空前的速度买进中国境内a股。据统计,自去年12月份以来,中国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总计获得69亿美元的新投资额度,这一水平超过了QFii计划启动以来任何一年的总量。

期货资管一对多模式或一年内推出

证券年度工作计划篇10

根据美国卡普兰和诺顿两位管理学大师《平衡计分卡》及其之后的《战略办公室》《战略地图》等系列理论,一家公司的战略能否能以有效执行,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战略绩效管理即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企业战略,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战略为中心牵引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二是依据相关绩效管理制度,对每一个绩效管理循环周期进行检讨,对经营团队或责任人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价值分配。[1]

二、证券公司设立战略绩效管理职能的必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迄今,中国证券行业历经初创发展、清理整顿、综合治理、创新发展、依法、从严、全面监管下的规范发展等几个阶段。目前证券行业基本结束了粗放、同质化的发展模式,进入了追求差异化、内涵式与外延式相结合的较高水平竞争发展阶段。

在此背景下,如何制定符合自身需求和特点的战略,如何强有力地执行战略,达成自身战略目标,是每家证券公司都不得不关切的事情。有所追求的证券公司不可避免地需要强化战略管理。这既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也包括通过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促进、督导战略的执行落实。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大型?C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现阶段情况

笔者在大型证券公司的战略绩效管理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6年,跟一些大型证券公司(排名行业前十)的同行互有交流,因此对大型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有一定了解。归纳起来,目前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特点如下:

(一)大多数大型证券公司都已经设立了战略绩效管理职能

2012年前后,大型证券公司陆续开始建立战略绩效管理职能,目前大型证券公司已经基本都设立了该职能。2015年前后,不少中小型证券公司也开始组建队伍,设立职能。

在主要管理工具的选择上,基本以平衡计分卡系列理论为主要工具,辅以关键绩效指标Kpi等。但不少证券公司对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不够全面深入,仍然过多偏重于财务结果类指标。

(二)在组织方式和功能强弱的设置上有较大区别。

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各家公司在该职能的组织运作方式、所赋予的管理强度方面却有较大区别。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类型一: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

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或总裁办公室)通常由公司董事长或总裁或二者共同直接领导,对公司最主要领导者的思想具有较充分理解。

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一般首先被赋予牵头制定战略规划的职能,其次就是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这种设定将规划与绩效管理二者紧密结合,使战略绩效管理能够更准确地向上对接战略规划,向下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到各项子业务和管理条线,有利于各分管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认识,并按照分工承担相应职责。

大多数情况下,此类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还同时兼具战略督导职能。使其有日常具体的管理抓手,可以及时跟踪了解各子业务管理条线的战略执行情况。

也有部分公司未同时赋予其战略督导的职能。这种情况下,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反映无法及时深入了解战略执行情况,行使战略绩效管理职能时就容易流于表面和空泛。

类型一的组织方式存在两大不足:一是通常没有绩效考核和评价的职能。其所积累的绩效跟踪数据可能无法不失真地传递给绩效评价部门,从而可能影响战略绩效管理最后一个环节――评价和激励约束的有效性。二是通常不负责高管层以下的绩效管理,则有可能造成中基层员工绩效管理的脱节。

类型二: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计划财务部门。

这种设定是较为传统的做法。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计划财务部门,可以使公司的年度目标任务和预算制定统一安排;设定在人力资源部门则可以贯通公司高管层及其所辖部门,直到一线员工的绩效指标分解体系,同时降低绩效评价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但这种做法较易偏离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核心点――“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整合的源于战略指标的新框架。它在保留以往财务指标的同时,引进了未来财务业绩的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层面,它们以明确和严谨的手法解释战略组织,而形成特定的目标和指标”。[2]

毕竟,人力资源或财务部门不具有战略规划职能,对公司战略规划的理解深度和对接精准度相对较弱;其次,也不具备战略督导职能,这又使其很难从战略高度跟踪了解各业务管理条线的具体情况。

类型三: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以战略管理部门为主,人力资源和计划财务部门为辅的专门职能组内。

这种组织方式较好地弥补了前两种类型的缺陷,发挥了三个职能部门各自的优势。如果结合得好,无疑将有助于战略指标体系与战略规划的精准对接,有助于战略绩效指标体系的贯通到底,有助于公司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的有机融合,有助于绩效评价结果和奖惩机制的紧密结合。

(三)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证券行业在佣金价格战①开始后,逐步清醒地意识到同质化竞争只有死路一条,纷纷探索差异化竞争。但从最早明确提出依靠自身战略取得竞争优势的说法迄今,不过十几年;从最早开始战略绩效管理迄今也不到十年。因此,整个行业里,不论是包括最高管理层在内的各级团队对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认知程度,还是战略绩效管理制度、流程的建设,人才的成长、培养和储备,或是数据和经验的积累都还是起步不久,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影响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效果和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与公司战略的对接程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能否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全面、准确地分解到各个业务管理条线,是决定战略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的最根本因素。前文深入探讨的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组织方式几乎决定了其与战略对接的程度。

(二)对各类证券子业务的理解程度

制定妥帖的战略绩效指标需要对各类子业务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既理解各项子业务发展之需,也明白行业及公司对该业务的要求,才有可能在制定各条线战略绩效指标时统筹兼顾两方面的诉求,达成在现实条件下的较优选择。

(三)战略督导作用的发挥程度

战略绩效管理工作能否体现价值,还体现在能否将战略督导做到实处:持续跟踪业务发展动态,敏锐地发现新情况,及时为管理层作出分析和初步判断,及时向决策层提交报告和管理建议等,都展示了战略督导的价值,也为绩效指标拟定和调整提供了有力依据。

事实上,以上三点做得越好,就越能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执行工具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张绩效指标列示表。

(四)与晋升、薪酬激励和约束等资源的相关程度

战略绩效考核结果是否与晋升、薪酬激励等资源正相关,对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有效性的影响显而易见。否则,不论之前战略绩效指标设计得多好、督导得多得力,都会破坏战略绩效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最终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公司文化和制度环境的支持程度

公司文化和制度环境是决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看不见的手”。举例来说,如果公司文化不认同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绩效指标就很可能过度强调财务成果,对业务人员的主观冲动不但形不成制约,反而还有可能助长;如果口头上说重视合规风控,却缺乏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综合配套,对触犯底线的行为缺少有力的惩罚措施,那么风控指标要求再高,也是空谈;如果公司文化不认同合规经营前提下,业绩才是硬道理,或者公司对绩效差异巨大的员工?p罚不明,那么公司就很难对业务条线下达具有挑战性的指标,造成公司发展速度迟缓,推诿避让盛行;如果公司文化过度追求“绩效主义”,那么各业务管理条线就很容易有单打独斗的倾向,促进集团协同效应的指标也就很难下达。

(六)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目前大型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距离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少证券公司都还在利用简单的信息技术工具,有的还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电子表格eXCeL和邮件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和信息传递。

事实上,战略绩效管理需要的信息链很长。理想状态下,前端需要收集统合行业和公司合作方信息的系统,中端需要能够覆盖全部业务、管理信息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后端则需要绩效指标制定分解、评价与激励分配信息系统。通过有力的信息自动化处理,前中后环环相扣,可以帮助高层管理者和绩效管理人员进行更准确、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目前,大型证券公司已经意识到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有些已经开始投入。

五、提高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效果和效率的建议

(一)搭建有利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以公司自身战略目标为核心,搭建有助于战略实施的机制,[3]赋予战略绩效管理团队上接战略规划、下为各条线制定重点任务目标的组织环境和流程环境,使其可以“上达天听、下接地气”。

(二)加大战略绩效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其重视程度和待遇水平

合格的战略绩效管理人员既要对行业发展方向和公司战略选择有深刻的理解,又要对公司综合以及子业务发展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还要具备平衡计分卡运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

(三)加大投入,快速提高战略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无量化,不管理。量化就是将信息数据化。在证券行业客户需求日益复杂多样的当下,业务品类越来越丰富,信息量呈现数量级的增长。对大型证券公司而言,要想更好地制定战略规划、制定战略绩效目标、制定子业务发展策略,加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已经是必须之选。战略绩效管理相关信息系统当然是必须中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