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管理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23:34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计划免疫;流动儿童的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7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97-02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以“携家带口”的方式进入城市,使流动儿童数量出现大幅度的激增[1]。这就使得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成为城市卫生服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之一。如何使其与城市中的同龄儿童得到一样规范、及时的健康服务,就更是防疫工作中的难题[2]。所以本文以积极探讨免疫工作中流动儿童的管理为思想,以无锡地区对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为依据,总结可靠的、适当的管理方法。

1流动儿童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

1.1流动儿童自身特点我们从无锡地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中,也得到了流动儿童的父母由于打工的因素,导致其居住的地方不确定,总是随从父母搬迁,并且手机更换频繁,难以联系;也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来自不同的地方,工作的不同,使得他们居住分散,这是流动儿童自身的两大特点,这也同样给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在调查流动儿童时带来很多困难。流动儿童大部分来自农村,居住环境、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容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1.2监护人的认识不够首先大部分流动儿童的家长来自偏僻的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卫生防病意识不够、预防保健知识不足,这是给免疫管理带来困难的首要因素;其次有的家庭收入不稳定,经济状况不乐观,导致流动儿童不能接受规范的基础免疫;最后部分家长对疫苗不了解,道听途说,害怕正常的疫苗接种后反应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反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免疫接种。

1.3管理机制的不够完善农村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为其主要的目的,所以对于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不具有重视性,这也使得父母的不重视,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循环。再加上,流动儿童的不不确定性,及人数的增多,使得管理在认识、投入和行动上尚未形成合力,管理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城市基层卫生防疫机构在人员配备、经费落实等方面还是老机制、老模式,无论在精力和认识上都不能满足需求,矛盾突出。

2应对的管理策略

2.1加大计划免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意识我们从无锡对流动儿童较为成熟的管理方式中得到,只有在政府权力的支持下才可以,基层才可以尽心尽力的做好。政府可以加大计划免疫政策的宣传力度,这也需要公安、社区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尽力协助政府做好宣传,如在流动人员办理暂住证时,公安协管人员就会协助询问儿童的健康免疫情况,给予适当的宣传和引导,这样就会使得父母对计划免疫有一定的了解,不再会对接种免疫存在顾虑的盲区。如果社区工作人员发现流动儿童会主动关心和询问,同样会起到宣传作用。如果能在4.25计划免疫宣传日期间,重点针对农贸市场、车站、城乡结合部等流动儿童较多的地方以免疫管理为主题宣传活动,这样会使他们更加积极去了解免疫防疫,让他们真正的懂得免疫的好处与重要。同样,他们也会将免疫防疫的知识带给他们的老乡,甚至家乡,这样也同样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以一带十,促使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需求。

2.2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动员各个部门参与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的工作中,使其变成一个全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这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广泛开展流动儿童免疫的教育,这样才会收到有效的成果。如果由政府牵头,公安、工商、卫生、妇联、计生、广电、街道居委会等多部门配合行动[3],各司其职,协调管理,互通情况,社区部门要起主导作用,他要做好流动儿童的排查摸底,完善暂住人口的信息采集,每月将流动儿童以月报表的形式交接给基层防疫部门,防疫人员收到信息后,进行核查工作,一查到底,无卡建卡,查漏补种,做到户户有落实,对计免适龄儿童开展经常性的调查摸底和查漏补种工作,并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对流动儿童数量的不确定性,以及确定其的免疫接种情况,为后来的免疫防疫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与社会各部门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将其上报给卫生免疫部门,由免疫部门拨款,给儿童接种免疫。只有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处理流动儿童免疫工作,才能推动流动儿童免疫管理长效有序的发展。

2.3建立健全流动儿童规范化管理制度社区工作人员为基层免疫工作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的辖区内流动儿童基本情况,有免疫人员负责建卡,信息系统登记入册、核查免疫接种情况及日常接种外,由专人负责对社区上报的未到位儿童进行追踪核查,以确保流入儿童准确性,以及明确流出儿童去向说明,这样才能使得流动儿童的不确定性减少。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定期到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新建居民点等流动儿童聚集地主动搜索,以得到新增流动儿童的数量及免疫情况。最重要的是每季度防疫人员下到社区进行核查,填写调查表和季度核查小结,以提高了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只有建立健全流动儿童规范化管理制度才能使得流动儿童得到和本地儿童同样严格规范的免疫接种。

对于计划免疫中流动儿童的管理,无锡地区的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的较好,2011年就建立了现代化预防接种门诊,有专业的电子信息平台,可以随时查看各类疫苗的接种率及应种未种的儿童名单,并及时电话联系家长进行预约接种,确保计划免疫的及时性。所以,只有用心努力去做,就会做好,就会使得流动儿童得到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苏亚兵.泰州市口岸镇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8,10(04):26-27.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2

【摘要】目地: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减少可预防的传染病的发生。方法加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结果近年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39-01

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链上的重要一环,如果这一环不牢,可能导致我们实施多年的计划免疫全盘崩溃。要按照《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对城市流动儿童人口中的孕产妇、儿童逐步实行保健管理”

近年来,流动儿童日渐增多,因其来自全国各地边远山区及农村,自我保健意识差,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各地尽管采取了许多方法,但是接种率依然不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不及时、不到位,直接损害了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成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目前计划免疫管理模式的一个挑战。本人从事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多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做好流动儿童的管理,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1应对措施

1.1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政策上要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加以保证。各地应根据当地特点,出台与计划免疫相关的法律与法规,增加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法律约束,政府部门在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时要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其中。各级政府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保证相关防疫人员的培训和基本卫生设施,以满足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基本需要。政府部门应发挥其行政职能,协调好公安、计生、劳动、卫生等部门,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综合管理。

1.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规定

把好凭证入学入托关。凭证入学入托是我们计划免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入学入托验证主要看有证无证,对其接种史很少核对,这就使凭证入学入托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其目的。因此我们采取入学时对新生或转学生核查其接种证,并出具相关证明,再由学校办理相关入学手续,对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全者进行补种、补服措施。

1.3做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他们对计划免疫的认识,认识到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它利在儿童,功在社会。花小钱,可以防大病,有明显社会效应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大事,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卫生宣教可以多样化、多渠道、多形式。让每个流动人口都能知道政策法规,使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落到实处。

1.4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监督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在服务上对本地与流动儿童一视同仁,做好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流动儿童免疫服务的监督指导,每年对流动儿童免疫预防工作进行一次评估,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给予政策支持。

1.5及时建卡,掌握流动人口动态

各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并应至少每季对所管辖区域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卡的核查和整理工作。每月同公安部门核对暂住人口登记,向来接种的流动人口宣传了解其周围其他人的接种情况,定期到外来人口聚集居住区走访调查。对私房出租户要定期检查,核对流动儿童及其接种史,通过上述途径掌握儿童的变动情况,特别是超生儿童情况,尽量避免漏建卡,使每个儿童都能享有免疫接种权

1.6严格流动儿童计免资料管理

流动儿童因为频繁搬迁带来住址的变化,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资料要妥善保存,不能因其接种一针、两针,而放松对他们的资料管理,实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转卡、转证制度,并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免疫接种意识,提高素质并要保管好接种卡。

2结果

通过上述措施,我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明显提高,据我科资料统计2009年流动儿童建卡率97.10%、十一苗接种率96.6%.2010年建卡率98.2%、十一苗接种率97.12%。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管理对策 

CurrentSituationandmanagementCountermeasureofimmuneplanningmanagementofFloatingChildren 

XiaoHua-jia 

(Shifang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hifang6184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flowepimanagementstatusandrelatedmanagementmeasuresforanalysis.methodswithinthescopeofthejurisdictionofthecountyofresidenceformorethanthreemonthsinthecountyaccounts120non-childrenforthestudy,itsexpandedimmunizationprogrammanagementinterventions,immunizationofchildrenbeforeandaftertheinterventionrateofbuildingpermits,buildingcardratewereanalyzedandcompared.Resultsafterimmunizationplanningandmanagementinterventions,liquiditysituationhassignificantlyimprovedchildhoodimmunization(p<0.05).Conclusionafterthechildimmunizationprogrammanagement,liquidityimmunizationstatusofchildrenhasbeensignificantlyimproved.Keywords:migrantchildren;immunizationprogrammanagement;managementStrategies 

现阶段,我国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开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规划工作进入到一个瓶颈[1]。本文将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以及相关管理对策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县管辖范围内居住3个月以上非本县户口60名儿童及60名本地儿童为研究对象,流动儿童中男45名,女15名,平均年龄(6.5±5.7)岁,跟随父母外出打工37名,跟随父母经商23名。本地儿童中,男47名,女13名,平均年龄(8.3±5.7)岁,跟随父母外出打工17名,跟随父母经商20名,其他原因23名。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均为健康儿童,比较两组儿童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取随机调查方式,对60名流动儿童及60名本县儿童家庭进行调查寻访,对儿童基本信息、是否办理免疫卡证、现场登记填写表格前后“五苗”接种及覆盖等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效措施予以改善。 

1.3统计学方法[2]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本县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表干预前:建卡率为8(13.33)名、建证率20(33.33)名、BCG15(25.00)名、Dpt10(16.67)名、opV18(30.00)名、mV20(33.33)名、HBV18(3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4(23.33)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名、BCG22(48.33)名、Dpt30(4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见表1。 

2.2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表干预前:建卡率为6(10.00)名、建证率10(16.67)名、BCG12(20.00)名、Dpt8(13.33)名、opV16(26.67)名、mV18(30.00)名、HBV12(2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0(16.67)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名、BCG23(43.33)名、Dpt630(4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我国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中存在各种问题,①基层防疫规划工作不到位、②流动儿童监护人的原因、③流动儿童自身性质的影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编制不足,部分基层免疫工作者缺乏责任感,免疫工作人员待遇无法得到保障[4]。大部分流动儿童监护人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对防疫接种重要性认识不足。流动儿童居住时间比较短,难以实施长期规范计划免疫规则管理机制,基层防疫人员未能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5]。

为促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有效开展,相关部门必须大力提高免疫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增加免疫规划经费投入力度,充分保障免疫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免疫工作人员应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交流,做好调查工作[6]。此外,还应该加强儿童免疫接种宣传力度,联合当地媒体对免疫接种知识进行宣传,充分消除儿童监护人的不良心理,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7]。 

本研究中,选取我县管辖范围内居住3个月以上非本县户口60名儿童及60名本地儿童为研究对象,本县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干预前:建卡率为8(13.33)名、建证率12(20.00)名、BCG15(25.00)名、Dpt10(16.67)名、opV18(30.00)名、mV20(33.33)名、HBV18(3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4(23.33)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8]名、BCG59(98.33)名、Dpt60(10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干预前:建卡率为8(13.33)名、建证率12(20.00)名、BCG15(25.00)名、Dpt10(16.67)名、opV18(30.00)名、mV20(33.33)名、HBV18(3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4(23.33)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名、BCG59(98.33)名、Dpt60(10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9]。 

在对流动儿童免疫情况进行调查时,应对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增强家长免疫意识,充分提高免疫接种服务质量,改善流动儿童的免疫健康[10-11]。 

参考文献: 

[1]郑坚.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4(15):136-137. 

[2]邓玮.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以及相应管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3):6-7. 

[3]亢金玲.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55-4758.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4

近几年,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相继颁布,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卧龙区总人口87万余人,辖14个乡(镇、办),共246个行政村和1450个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和人口大区,面临这种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区的计划免疫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现状及问题

1.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通过对儿童实施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了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对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但“重治轻防”的观念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计划免疫工作,预防接种所产生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未被充分认识,再加上地方财政紧张等因素,导致计划免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计划免疫工作的需求。有关调查表明,目前乡级防保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村医待遇低或无待遇,导致他们缺乏工作积极性,有些村医不愿承担计划免疫工作,甚至弃医从农或从商,严重影响了计划免疫各项措施的落实。

1.2流动儿童管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变革,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流动儿童群体庞大,居无定所,预防接种工作难以落实,已成为影响计划免疫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突出问题[1]。2004年我区0~7岁儿童数为76703人,其中流动儿童4001人,占儿童总数的5.22%。根据2004年全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区约有3.0%的流动儿童尚未完成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主要原因是:一是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来自偏僻的农村,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缺乏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还有部分流动人口是计划外生育,儿童家长怕罚款而拒绝为儿童接种;有的儿童家长由于经济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计划免疫工作者多次通知并上门动员仍不接种。由此可见,影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主要因素在儿童家长方面,与有关报导相近[2]。二是免疫程序难以确定。调查资料显示,近半数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史无据可查,有免疫史记录的,其接种情况也有相当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免疫程序,对这部分儿童如何安排接种,是一个令基层计划免疫管理人员大伤脑筋的问题。三是预防接种通知难以到位。流动人口是一组动态人群,搬迁频繁,居无定所,致使预防接种通知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率,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多发、爆发与流行的高危人群[3]。

1.3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中的立法及执法问题计划免疫工作任务是由国家规定的指定性规划任务,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和发展产生了保护和约束作用。2004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计划免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证,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政府和儿童家长均有义务为儿童提供及时的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意味着我国实行的是“强制性”免疫策略。只要无禁忌证,儿童都应该接受预防接种。但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部分儿童家长都能够按要求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并按国家规定程序及时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但仍有部分儿童家长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或意识不到位,未能按规定程序为其儿童适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使这些儿童不仅自身受到了疫苗针对传染病传播的潜在威胁,还危及了其他的易感人群,影响了整体预防接种效果。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儿童家长应妥善保管好预防接种证,以备入托、入学、出境时查验。目前我区大部分儿童家长都能意识到作为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预防接种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妥善保存。但我区对入托、入学新生查验计划免疫接种证资料显示,仍有5%~8%的家长由于不重视而造成儿童预防接种证的丢失或残缺不全,使这部分儿童由于预防接种记录不全或丢失而极易造成误种、错种或漏种,从而对其身体健康造成隐患。

1.4新疫苗的推广问题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重要而又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不但保护个体免受传染病的侵袭,而且在群体中也限制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近几年,我国每年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适龄儿童实行免费计划免疫接种,使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得到提高,形成较高的人群免疫水平,控制和消灭了针对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国产、进口新疫苗不断问世,用于儿童免疫预防,以进一步减少儿童的发病和死亡。这些疫苗均为有价疫苗,这将给一些经济困难的儿童家长增加负担,减少这部分儿童对新疫苗的接种率[4],从而使新疫苗的接种、推广受到局限。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和人口大区,经济地位处于中下等,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促进新疫苗的接种及推广,已成为政府部门及基层广大计划免疫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问题目前国内免疫接种所使用的生物制品尽管经过逐步改良,但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仍时有发生,这给基层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一些问题。由于部分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对疫苗带来的异常反应宣传不到位,极少数的儿童家长不理解,纠缠不休,向所属医院及卫生防疫部门索赔经济、精神损失,致使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对预防接种工作心存顾虑。

2对策

2.1预防为主是我国建国后提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之有效的基本卫生方针,不能偏离和动摇,要坚决改变过去“重治疗轻预防”的不正常现象。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都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政策和经费保障等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政府为各级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经费保障是必然的。目前我国对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包括对计划免疫的投入,采取分级财政体制,即各级政府负责各自的计划免疫财政投入[5~7]。由于各地区经济、财政状况不同,导致其计划免疫财政投入差异很大,特别是贫困地区,政府对计划免疫工作可能拿不出足够的经费,甚至根本无经费支持,这样有部分儿童将享受不到计划免疫工作带来的好处,对他们来讲有失公平。因此,由省级和地方财政共同对基层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应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2.2促进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综合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流动人口发病的关键,而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全面、准确地掌握本地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并对其适龄儿童及时进行“五苗”(含乙肝疫苗,下同)接种及补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中之重。要克服接种任务重,人力不足的现象,与各街道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合作负责对流动儿童进行专项登记,从而形成多层面、多结构相互协调、配合的管理模式;为适龄流动儿童建立临时接种卡,提高“五苗”的接种率;坚持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促使流动儿童及无证者主动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免疫接种;对临时流动儿童在尚无根本有效措施情况下,开展经常性的查漏补种工作、入户接种、匿名接种等均可作为补救措施。

2.3计划免疫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计划免疫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属性可以了解到,计划免疫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均带有典型的行政法律关系。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把计划免疫的重要手段—预防接种上升为法律制度[8],因此国家应依法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处罚条例及细则,促使每位公民切实履行其在计划免疫工作中承担的法定义务,用法律的手段确保其有效实施。

2.4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开展社会宣传动员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计划免疫用“五苗”及新品种疫苗应进行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宣传。通过宣传加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计划免疫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提高公众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识,使每个公民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幸福,大力支持计划免疫工作。同时对下岗职工、“低保”家庭、农村低收入等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的预防接种问题,政府部门可考虑依据其父母的“下岗证”、“低保证”等相关证明对这部分儿童的疫苗接种费用给予适当的补助或减免,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五苗”及各种新疫苗的接种率。

2.5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指出:“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既能起到接种疫苗的宣传效果,帮助儿童家长了解接种疫苗的知识,要求家长如实反映儿童接种史、过敏史及目前健康情况等,以降低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配合医生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又能对医务人员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制订出操作性比较强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级划分标准及对应的处罚措施,这样在处理异常接种反应时,无论对儿童家长还是医务人员,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在根本上规范异常接种反应处理工作。

2.6加强计划免疫专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专业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就是提高免疫接种率,提高预防质量和安全接种系数。一旦发生接种差错事故,首先计划免疫工作者应诚恳地赔礼道歉,以人道主义精神认真进行安抚,对责任人予以应有的行政处罚,次之应考虑罚款赔偿和补偿,使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在今后的实施中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徐缓.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6):376-377.

2严有望.我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对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12(1):31-32.

3余晓琼,路秀平,武滨,等.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中国计划免疫,2005,11(1):73-75.

4孙敏,王伟军,王德嘉,等.重庆市不同经济状况地区计划免疫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5,11(30):227.

5宫旭华,卢祖洵.我国现阶段卫生筹资政策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4,23(251):55-56.

6龚向光.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改革公共卫生筹资体制.中国卫生经济,2003,22(250):13-15.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管理对策

CurrentSituationandmanagementCountermeasureofimmuneplanningmanagementofFloatingChildren

XiaoHua-jia

(Shifang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hifang6184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flowepimanagementstatusandrelatedmanagementmeasuresforanalysis.methodswithinthescopeofthejurisdictionofthecountyofresidenceformorethanthreemonthsinthecountyaccounts120non-childrenforthestudy,itsexpandedimmunizationprogrammanagementinterventions,immunizationofchildrenbeforeandaftertheinterventionrateofbuildingpermits,buildingcardratewereanalyzedandcompared.Resultsafterimmunizationplanningandmanagementinterventions,liquiditysituationhassignificantlyimprovedchildhoodimmunization(p

现阶段,我国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开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规划工作进入到一个瓶颈[1]。本文将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以及相关管理对策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县管辖范围内居住3个月以上非本县户口60名儿童及60名本地儿童为研究对象,流动儿童中男45名,女15名,平均年龄(6.5±5.7)岁,跟随父母外出打工37名,跟随父母经商23名。本地儿童中,男47名,女13名,平均年龄(8.3±5.7)岁,跟随父母外出打工17名,跟随父母经商20名,其他原因23名。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均为健康儿童,比较两组儿童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取随机调查方式,对60名流动儿童及60名本县儿童家庭进行调查寻访,对儿童基本信息、是否办理免疫卡证、现场登记填写表格前后“五苗”接种及覆盖等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效措施予以改善。

1.3统计学方法[2]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本县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表干预前:建卡率为8(13.33)名、建证率20(33.33)名、BCG15(25.00)名、Dpt10(16.67)名、opV18(30.00)名、mV20(33.33)名、HBV18(3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4(23.33)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名、BCG22(48.33)名、Dpt30(4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见表1。

2.2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表干预前:建卡率为6(10.00)名、建证率10(16.67)名、BCG12(20.00)名、Dpt8(13.33)名、opV16(26.67)名、mV18(30.00)名、HBV12(2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0(16.67)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名、BCG23(43.33)名、Dpt630(4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我国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中存在各种问题,①基层防疫规划工作不到位、②流动儿童监护人的原因、③流动儿童自身性质的影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编制不足,部分基层免疫工作者缺乏责任感,免疫工作人员待遇无法得到保障[4]。大部分流动儿童监护人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对防疫接种重要性认识不足。流动儿童居住时间比较短,难以实施长期规范计划免疫规则管理机制,基层防疫人员未能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5]。

为促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有效开展,相关部门必须大力提高免疫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增加免疫规划经费投入力度,充分保障免疫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免疫工作人员应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交流,做好调查工作[6]。此外,还应该加强儿童免疫接种宣传力度,联合当地媒体对免疫接种知识进行宣传,充分消除儿童监护人的不良心理,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7]。

本研究中,选取我县管辖范围内居住3个月以上非本县户口60名儿童及60名本地儿童为研究对象,本县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干预前:建卡率为8(13.33)名、建证率12(20.00)名、BCG15(25.00)名、Dpt10(16.67)名、opV18(30.00)名、mV20(33.33)名、HBV18(3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4(23.33)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8]名、BCG59(98.33)名、Dpt60(10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统计结果:干预前:建卡率为8(13.33)名、建证率12(20.00)名、BCG15(25.00)名、Dpt10(16.67)名、opV18(30.00)名、mV20(33.33)名、HBV18(3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14(23.33)名;干预后:建卡率60(100.00)名、建证率58(96.67)名、BCG59(98.33)名、Dpt60(100.00)名、opV60(100.00)名、mV57(95.00)名、HBV60(100.00)名、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6(93.33)名[9]。

在对流动儿童免疫情况进行调查时,应对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增强家长免疫意识,充分提高免疫接种服务质量,改善流动儿童的免疫健康[10-11]。

参考文献:

[1]郑坚.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4(15):136-137.

[2]邓玮.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以及相应管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3):6-7.

[3]亢金玲.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55-4758.

[4]童乃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7):1265-1269.

[5]张光,杜晓婷.西安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分析以及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05):1177-1178,1183.

[6]杨瑞文.偏关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2(26):3506-3509.

[7]贾伟华,李蓬.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管理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06):484-486.

[8]周皓,荣珊.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11,03:94-103.

[9]马俊.长丰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04:301-302.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功能;作用

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进行管理,代替以往的手工操作,同时利用网络交换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从而全面提高各级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及时性、利用率,达到高效管理,解决异地接种和漏种问题,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1~4],消除免疫空白,巩固免疫覆盖率,成为新时期工作的重点。

从2007年起,湖北省卫生厅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用于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于2010年6月开通并试运行,目前该系统运行已基本稳定,已完成省、市、县、乡客户端系统的100覆盖。2005年以来出生儿童个案录入率已达98以上。该系统包括省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数据管理中心,动态管理免疫规划相关信息,可实现全省儿童接种数据共享,产科新生儿接种信息录入和管理、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接种数据大众查询等多种功能,可为各部门提供科学严谨、及时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1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包括预防接种工作的日常管理、报表统计、项目设置、冷链管理、自动预约等基本功能。

1.1基本资料录入模块由各医院产科按照"新生儿信息采集卡"内容,将新生儿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录入湖北省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根据新生儿基本信息、接种资料的录入,查询、判断是否出现提前接种疫苗,查询各种未种疫苗的预约接种日期。

1.2预约接种模块该模块根据所选定的疫苗种类、免疫程序、接种对象接种情况、预约接种日期等可设定的条件,计算接种对象在选定的接种日应接种疫苗的种类、针次。生成包含接种对象及其家长手机号码、接种日期、接种疫苗种类及针次等信息的文件,并打印出接种通知一览表、单,达到预约的目的。

1.3预防接种登记模块进行儿童的预防接种登记功能。

1.4报表统计模块生成实现国家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要求报告的、统一的常规预防接种情况统计报表。

1.5数据维护用于数据备份、恢复及数据库整理。计算机系统要求专管专用,定期杀毒与适时杀毒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备份,将数据压缩后备份在默认的目录或外置存储设备上(推荐使用优盘)。

2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2.1预防接种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各接种门诊将接种方案一次性在计算机中设置完毕,当儿童进行接种登记时,计算机能依据儿童的出生时间、已接种疫苗种类及时间、接种日时间、疫苗间的冲突及间隔等情况精确推算出本次应种疫苗和下次应种疫苗,并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并打印预约通知单,防止漏种、错种,杜绝提前接种等,可有效提高接种率,保证接种质量。

2.2数据统计更加快速、准确本系统具有数据自动汇总、自动生成统计报表等功能。每次接种日结束后,可利用计算机对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和汇总接种日当天的疫苗损耗、儿童实种、应种未种等情况,数据统计快速准确,可长期保存,根据需要可按不同社区、不同时间段随时调用、统计、分析、查询儿童免疫接种情况。由于计算机查询的快速和准确性,也可在上级考核检查时更加省时省力[1~6]。

2.3便于查漏补种,提高接种率每个接种日都有发烧、感冒等其他原因未种的儿童,各接种门诊可通过本系统查询逾期未种数,直接统计本辖区未种儿童基本情况,打印出未种儿童名单、联系电话,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合理安排查漏补种,尽可能消除免疫空白,全面提高接种率。

2.4提高强化接种效率需要强化接种时,只须在系统中输入疫苗强化接种条件、起始月龄和终止月龄,系统会自动查询、预约生成强化儿童名单并打印,使接种人员从以往的大量低效的手工抄录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2.5支持全省范围内的异地接种本省出生的儿童,在任何接种门诊计算机上通过儿童编码都能查到该儿童的基本资料、既往接种史,实现一地建卡,异地接种的功能。该功能对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和及时率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海丽."金卡"系统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2,13(5):314.

[2]刘淮珠,杜东风,王蓓.儿童计划免疫金卡信息管理系统实用价值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5(4):463-464.

[3]张敏,万长才.儿童计划免疫金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1):72.

[4]叶世南,古有嶂,周海,等.中山市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现状和需求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453-455.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7

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开始于1978年,2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人员的努力,先后于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相继实现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85%目标。

由于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过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存的白喉、百日咳、麻疹等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已达到无脊髓灰质炎区的要求,2002年进一步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我国目前已经将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部分省还将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所有儿童都必须全程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所有疫苗。

近日,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条例要求“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未依照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或者发现未依照规定受种的儿童未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8

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便系统地开展了预防儿童传染病的社区预防接种工作,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

【关键词】 社区计划免疫;儿童保健;作用

计划免疫是为预防传染病发生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措施。根据“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目标的要求,所有儿童都须接受预防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并且在评价各国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最低限要求中规定“对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核进行免疫接种。”

1 社区计划免疫概述

计划免疫(plannedimmunization)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强、管理要求高的技术性工作,包括实施管理、监测和评价等内容。因此要求医疗卫生人员,尤其是直接接触、具体实施的社区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清楚在实施管理中的任务、职责、接种的技术规范等。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社区计划免疫是一项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手段。

2 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方针、策略和手段也更加明确,效果更明显。与20世纪50年代初期相比,无论是传染病的总发病率、还是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均大幅度下降,传染病在死因顺位中也由第一位降至第六位以下,使平均期望寿命大幅度提高。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社区计划免疫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提供保健服务是针对每个寻求服务的个体提供服务,而社区的儿童保健工作是在解决个体问题的同时,考虑整个社区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而降低整个人群传染病的发病率。因此,社区的常见病的防治更侧重于群体的干预[1]。

3 儿童社区保健管理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承担较为专业的妇幼保健服务,如儿童保健门诊,智力、听力测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并负责管理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卫生点的全科医生(或团队)开展初级儿童保健工作,收集和管理妇幼卫生服务信息,协调相关的公共卫生和妇幼卫生服务,如计划免疫、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全科医生或全科医学服务团队承担辖区内的初级医疗卫生工作,包括建立辖区内儿童档案,掌握妇女、儿童的基本情况开展各类家庭访视,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维护、保健咨询和健康教育、督促服务儿童接受正规的儿童保健服务(新生儿访视和筛查、儿童生长监测和计划免疫等),协调居委会干部、企事业单位保健人员、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儿童社区保健措施的社区落实,需要社区内各组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各职能科室、各岗位人员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时有效的培训,得力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公平合理的奖惩等管理措施。为了计划免疫顺利有序地进行,应注意两个主要环节。

31 计划免疫的主要保证措施 ①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社区计划免疫领导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有效地组织免疫实施工作,负责处理意外事故,安排有关计划免疫效果的考核工作。②充分运用冷链设备,维护正常运行,保证生物制剂的效能,严格遵守保存和运输过程的要求。③备齐接种器材,严格消毒,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推行一次性注射器。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要专用。④加强免疫工作科学管理。认真调查免疫对象,严密制定免疫工作计划,建立常规操作制度,详细记录和认真填写接种证、卡、加强资料保管,对计划免疫人员做好技术培训工作。⑤扩大宣传。配合学校和家长以及社区组织机构,共同搞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并对儿童进行教育,提高对计划免疫重要性的认识,使儿童主动积极接受预防接种,及时反馈有关接种的反应。

32 计划免疫的考核 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对免疫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对计划免疫考核是必要的,考核主要内容有:①基础资料:社区人口资料,计划免疫对象的年龄资料,现场接种记录等。②生物免疫制品管理:生物免疫制品的领取、运输和保存登记制度及制品消耗和过期失效报废处理等。③接种情况:对建卡率、接种率、覆盖率、免疫成功率和有关传染病发病率等。④检查核对制度:开展自检,对口检查和社区间联合检查等。⑤专业人员的培训:系统学习有关计划免疫理论知识,接种技术严格训练等。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计划免疫;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疾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9-208-01

长期以来,流动儿童管理是娄星区计划免疫工作的薄弱环节,制约着全区计划免疫健康发展。为掌握娄星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提高计免工作质量,在2003~2009年每年6、11月,对全区范围内流动儿童开展专题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3~2009年出生的流动儿童共计3995名。

1.2方法组织全区12个乡镇办事处经过统一培训的计免专业人员逐户调查2003~2009年出生的流动儿童,了解其流动性质、疫苗接种及未种原因,同时与本地出生常住同年龄组儿童进行比较。

1.3统计分析运用SpSS11.0软件包和excel统计处理,率的比较用检验。

2结果

2.1流动性质本次共调查流动儿童3995名,根据流动范围分本区、本市(娄底市)、本省、外省4类。其中本区2584名(64.65%);本市813名(20.36%);本省405名(10.15%);外省193名(4.84%)。

2.2疫苗接种流动儿童各类疫苗接种率偏低,以甲肝疫苗最低,仅58.3%。选取12~24月龄流动儿童和本地同年龄组常住儿童相比:“五苗”全程接种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6.29,p

2.3流动儿童未种原因分析以麻苗为例,流动儿童麻苗未种的主要原因是漏卡,占未种总数的51.43%;其次是忽视了对流动儿童的种前预约,在未免者中占15.51%;特别一提的是明确表态拒种者也占相当的比例,达未免者7.76%(表3)。

表112~24月龄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无苗”接种情况比较

表212~24月龄流动儿童与常住

儿童其他疫苗接种情况比较

表3全市流动儿童麻苗未种原因分析

3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娄星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不容乐观,单苗及“五苗”全程接种率、纳入计免管理的各苗初免及加强接种率普遍较低,与同年龄组常住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流动儿童各类疫苗接种水平不平衡,最低甲肝疫苗仅为58.3%。显示出作为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中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是当前的一个薄弱环节[1-2]。通过对流动儿童麻苗未种原因调查分析,应采取如下对策:①定期到流动人口集居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卫生防病意识;②基层防保人员要定期逐户调查摸底,重点是流动儿童聚居地如城郊结合部、农贸市场、砖瓦厂等。此外,还要定期到公安、计生等部门进行核对,确保流动儿童一个不漏;③对流动儿童实行属地管理,流动儿童出生后必须先在户口所在地建卡,后凭建卡证明到实际居住地接种,其他流动儿童按有关规定在实际居住地建卡、接种;④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使流动儿童接种信息得到充分共享,最大程度避免迟种和漏种现象发生;⑤各小学和托幼机构要坚持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3],促使漏证漏种儿童主动到接种单位接受预防接种。⑥实行预防接种信息卡,统一管理,对迁入的儿童、居住三个月以上或流动性较大儿童,不要怕麻烦,要建立临时接种卡。

参考文献

[1]沈平.中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5):352-354.

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计划免疫;儿童;质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93-02

相关研究表明疫苗可以大幅度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计划免疫作为控制和消灭相关传染病最有效、经济的手段,目前我国以省、县、乡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已经达到88%,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是指在辖区管理范围内,为儿童提供连续、长期、系统、安全的卫生免疫服务,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如何通过计划免疫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本文将以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现状为切入点,详细探讨如何提高社区儿童计划免疫质量。

1我国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现状

1.1部分家长免疫意识不足构成儿童计划免疫隐患计划免疫作为一套系统工程,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其接种效果,而目前的现状是部分家长不了解相应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种类,更不清楚疫苗的种类,一部分家长对及时接种疫苗的认识性不足,一直拖延,认为孩子晚种疫苗影响不大,甚至一部分家长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传染性都很强,导致部分儿童不能接种所有疫苗。

1.2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覆盖率不全2006年卫生部对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调查报告显示,基础免疫及时接种率达到98%,对社区免疫机构建证或建卡的人数达到92%,但其中流动人口相比常住人口差距较大,其中部分流动人口由于地址的变迁或者其他原因没有连续性的完成接种。另外,全程完成率相对较高,及时接种率相对较低,11种常见的疫苗如甲肝减毒活疫苗、a+C群流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麻痹糖丸、卡介疫苗基础接种率较高,加强接种率较低,其中乙肝、卡介苗、脊灰、三种疫苗的接种率最高。

1.3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掌握程度不足笔者曾对我区社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知识掌握程度做过一次询问调查,结果显示市区与城郊区域相比市区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要远远高于城郊区,干部、教师、医务人员等职业的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高于农民工及无业人员的家长儿童,高文化水平的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远远高于文化水平在中专水平以下的家长,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远远低于儿童父母。父亲、母亲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基本上持平,社区流动人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远远低于社区常住人口。另外儿童家长对免疫反应及处理、疫苗接种程序和全程性、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种类、接种疫苗的种类等计划免疫的基础内容掌握程度普遍不高。

2提高社区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措施

2.1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社区居民计划免疫知识宣传。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其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但计划免疫首先面对的是儿童家长,家长的计划免疫知识和免疫意识将直接关系着计划免疫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医疗机构新生儿保健单位及社区免疫专业服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对儿童家长的免疫知识宣传活动,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等方式。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增加家长对计划免疫人员的信任感,懂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减少医疗纠纷,不仅可以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2完善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服务机制提高社区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首要因素就是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计划免疫服务机制。首先需要健全儿童计划免疫卡(免疫证)制度,通过发放儿童计划免疫卡或免疫证统计社区儿童的计划免疫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及时了解该区域儿童的接种信息,有效预防儿童疫苗接种不全程和不及时的现象;其次需要加强社区计划免疫部门,幼儿园园医以及学校校医共同监管力度,并建立一套能够统计社区儿童接种记录的网络系统,这样即便于查看社区儿童的接种情况,也有利于监管部门监管;最后需要提高幼儿园园医、各小学校医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每年入学入托的审验工作。因为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对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情况比较了解,可以更方便的引导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及时的疫苗接种,并能及时处理各种药物过敏等突况。

2.3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做好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首先需要建立高效的外来儿童信息采集系统,对外来儿童免疫接种实施动态管理,具体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社区中外来儿童的接种信息实现联网。

3结束语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中心,减少孩子发生疾病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计划免疫正是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最有力武器。因此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不断完善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服务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倪政.上海市红桥区外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探索[J].实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1):45-47.

[2]焦迎先.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与健康教育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