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十篇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十篇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08:24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篇1

揭开“伯乐”的面纱

从古至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究其原因是缺乏从终端到终端的保证人人可以变成“伯乐”的招聘体系,确保每一个岗位上都能产生“千里马”的可靠机制。

全流程招聘体系,应由一些关键环节依次串接而成(见图1),前一个环节工作没做或者做得不对,那么后面那个环节再怎么努力,最后招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或者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后果,这是一个乘积效果――如果人没选好,那么人才识别工作又有何意义呢?

全流程招聘体系从需求中来,到满足需求中去,再通过新一轮的内外部人才盘点工作来启动新一轮的循环。每走完一个终端到终端的流程体系,其实就是交付了一套完整的人才聘用解决方案,把体系中的每个环节解构开来,看起来复杂的体系、专业的咨询解决方案就变成了便于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上手的操作指南。

如果企业在组织内部导入了这样一套招聘体系,就可以打造出非常有效的人才聘用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人才管理的问题。一旦企业人才招聘工作实现了流程化,以人才驱动组织发展的经营模式就在人才管理的入口处得以实现。检视人才招聘全流程的各个环节,找到流程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强化短板,提升整体协同效应。

让我们看一个发展型企业运用全流程招聘体系进行人才聘用工作改善的案例:

通过表1和表2不难发现,复杂的人才聘用解决方案并非遥不可及,完全可以成为企业内部管理者与HR可以实操、可以优化、可以落地的常规、例行工作。但是这套方法论如何导入呢?当然是从岗位招聘的需求管理开始考虑。

从业务发展导出用人需求

如果HR真正想以人才去驱动业务的发展,首先就需要明确企业业务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在同行业处在什么位置,与领先者差距有多远,怎么解决发展屏障等。

通常来讲,每一套业务发展的解决方案都会形成一个个具体的业务策略,把这些具体的业务策略进行优先评级(注意是优与先,优是轻重、先是顺序),自然会得出协助业务策略落地的组织分工策略。也就是说,在进行岗位招聘需求采集前,必须制订业务规划,并依据业务规划制订组织策略。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才招聘工作的实际责任人都是HR,他们只是组织里面的职能人员,经常也会碰到一些不熟悉人力资源业务的用人部门主管,甚至公司高管,这个时候该如何准确地获取业务部门的人才需求呢?以猎头行业的人才寻访为例,一般情况下,猎头公司内部会细分行业来配置团队服务客户,因为只有专业化的分工才能树立行业的权威,有了权威的

保障,就能避免在高管聘用这样的重要决策领域里少犯错误。同理,HR也必须成为某个业务领域的专业人员,才能帮助相应的业务部门准确地采集本部门的用人需求。试想一下,在一个业务单元里面,用人部门主管没有清晰的业务规划,协助落实业务规划所需组织策略的HR又不能提供专业支持,在需求采集这个环节就已经注定了后来招聘的失败了。那么,该如何制订业务规划和组织策略呢?

笔者曾经为一个大型家居企业寻访外销总监,在接到客户委托的这个职位订单后,我们与客户企业的总经理就外销业务的规划与组织策略进行过面对面的沟通访谈,访谈记录整理如下:

目前客户企业外销销售收入为5个亿,计划明年实现8个亿,增长3个亿。增量的主要来源:老产品a现在销售额为5个亿,需要保持20%的增长,增长实现方式主要为美国新增客户,欧洲、日本新开发客户;新产品B、C各为2个亿,增长实现方式为美国新老客户开发,欧洲市场新客户拓展。

目前外销团队有美国区域经理1人、下辖客户经理2人,分别负责某某客户;计划引进B、C产品领域里面的优秀销售经理人担任外销总监,由他组建欧洲销售团队、日本销售团队,并带领原有美国销售团队拓展B、C新品销售。

由此可见,一个清晰的业务规划,必须包含经营目标、实际水平、增量分解。其中业务增量还可以做进一步分解,比如该公司的欧洲销售团队需要承担a、B、C三类产品销售总金额1个亿,共设三名销售经理,每人负责一类产品的销售,金额分别为5000万、3000万、2000万。组织策略也随着业务规划中的增量分解而变得异常清晰。最后,整个需求采集的前提,组织架构图就出来了(见图2)。

企业整体的业务规划和组织策略一旦确定,各部门负责人就可以依次展开业务规划的分解与制订、部门内部组织策略的制订。注意,这里的依次是指从最先接触客户(或用户)的部门开始――通常是销售部门,再传递给价值链后端的部门。按照波特价值链,从外向内依次分解的顺序是销、研、产、供。

按照华为任正非“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的说法,制订包含了编制、评审、修订;销售部门的业务规划与组织策略的评审,后端的研发、生产、供应部门是必须参与的,否则无法协同。很多公司在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时,往往都缺乏全流程的价值链思维。各部门各写各的,研发、生产部门根本就不会关注销售部门的业务规划,导致最后企业的经营管理根本不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

这样的组织,很明显缺少一个优秀的首席运营官(Coo)。可以考虑先引进一个好的Coo,再优化各个部门的人才配置与招聘。目前,国内很多民营企业都会设置一个精通价值链协同的运营总监来负责内部核心业务流程的衔接优化。

用岗位编制管理解决人员配置

一旦各个部门的业务规划和组织策略都已经通过评审、修订与确定,那么各个部门均会提出对应的人力资源配置。这个需求我们是通过岗位编制管理来解决的,这通常包括编制的统计、沟通与评审工作。

通常情况下,岗位招聘需求数量=岗

位编制预算数量-岗位在职人数±岗位异动人数。举例:销售经理这个岗位按照业务规划需要配置10名,现有3人,其中1人未来要转做市场经理,还有1人要淘汰,那么销售经理需要招聘数量为10-3+1+1=9人。

所以,在进行岗位招聘需求采集前,是需要进行编制总量统计与人才异动盘点的。异动是指晋升、转岗、离职、休长假(如病假、产假等),当HR进行岗位具体的编制统计和对应的人员盘点时,发现这个岗位上的人员未来可以从另外一个岗位转岗过来或者其他岗位晋升过来,那么在统计招聘的人数时就要减去这个预留的编制;如果要从这个岗位调离休假,那么统计招聘的人数时就要加上这个岗位。常见的岗位编制统计表如下(见表3)。

这里所指的“异动人数”是需要通过与用人部门主管进行沟通才能明确的。在人才招聘主要依据web1.0类型网站的时候(web1.0网站的人才招聘网络是指传统的招聘门户网站:智联、51job、中华英才网以及各区域的门户招聘网站,主要靠职位和下载简历;web2.0网站是指社交招聘网站、垂直招聘网站,互动明显加强,对招聘的精准度要求更高;web3.0网站每个人才都会有自己的活动圈子、职位引荐人),很多HR在进行招聘需求统计时,会去各个人才网站查询下公司内部有哪些人开始在外面挂出简历找工作,这些人也可能会成为未来异动的对象,需要与用人部门主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后看是否采取保留措施,在web2.0的人才招聘网站,这类信息就很难查询了。

编制计划表中的岗位要细分,细到岗位的业务属性以及岗位对应的职级配置,如表3的示例,同样是客

户经理,有p2级别的初级客户经理,有p3级的中级客户经理,也有带团队的m1级的客户经理。而职级代表着岗位的薪酬范围,这样的编制计划表可以有力支撑企业的人力薪酬预算。

用人部门提出的各个岗位招聘编制总量也是需要沟通的。例如,表3中华东大区要配置2名m序列的客户经理,那么就要评审是否要安置2名带团队的客户经理;p3职级的要设置3名客户经理,是基于哪些理由,比如晋升并保留优秀员工的需要,还是业务规划的需要都应作出说明。

对岗位编制统计结果进行沟通时,如果岗位足够分得细,是可以看出这样的团队人力配置的整体结构的,以及这样的人才结构配置能否有效支撑团队业务规划的分解。

例如:经与华东大区现任销售经理张三沟通,华东大区之所以要配置3个专业的中级客户经理,是因为华东大区目前有3个核心的大客户需要继续维系。p2配4个、m1配2个,是因为上海和浙江两个重点新市场拓展各放置3个人,1个主管客户经理+2个初级客户经理,来拓展这2个潜在的重点市场。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课程开发实施

[作者简介]戴微微(1978-),女,辽宁绥中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吉林吉林13202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56-02

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力。必须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学习往往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内容,包含技术、社会甚至环境等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本文以“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课程为例,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

一、课程定位

“网络互连设备配置与应用”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中小型企业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的网络工程师,培养学生的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能力。课程定位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瞄准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一次岗位为网络工程师,大部分学生经过学习成为网络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及一般性的网络维护工作。晋升岗位为网络专业人员,少部分学生经过深入学习达到专业水平,主要从事大型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发展岗位为网络专家,个别学生经过一两年工作积累,达到专家水平,为具有特殊要求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专业人员。要实现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二、课程开发思路

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要想实现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就必须熟悉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教师利用下厂实践的机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于网络组建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典型工作任务是网络需求分析—收集资料—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制订工程施工计划—网络设备选型—绘制网络拓扑图—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网络性能测试及验收—网络运行管理及故障排除。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具体实施过程中,邀请合作企业的网络专家对课程的开发过程进行把关。

2.行动领域归纳。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将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归纳形成行动领域,并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3.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是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以典型企业网络组建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围绕实践过程的需要选择、组织和学习理论知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4.学习情境设计。以组建不同规模网络任务为载体,以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重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情况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过程,根据完整的思维过程,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设计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每个情境的工作任务逐渐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

三、项目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基于用户需求,为某企业组建小型办公网络,为员工提供上网了解市场商品信息、收发邮件的平台,部门之间可以实现高速访问。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教学法。课程三个教学情境的教学活动中,将每个学习情境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以学生小组为团队,每组6人,共同完成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局域网组建、广域网接入、无线网络组建、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任务评价等。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网络规划的方案和实施的分工,训练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随着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每个细节的基本要求,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协作学习。主要目的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模拟企业网络组建工作中的项目组,共同完成项目的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设备选择与配置、故障诊断与排除。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既能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角色扮演法。模拟企业的机构,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企业的部门经理和工程监理。在每个学生小组中,由技术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其他学生为项目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各学习情境中的网络的组建与维护。

引导文教学法。通过教师对教学项目的设计,借助专门教学文件,通过工作计划和自选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使得教学更科学化。主要实施步骤:获取信息,学生得到由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内容、网络规模、网络设备的型号及功能、网络接入种类及标准等,回答教师布置的引导问题,为下一步做好充分准备;制订计划,绘制网络拓扑图,选择组建网络所需的设备,ip地址规划,制订工程进度计划;作出决定,教师倾听学生对网络组建方案的决策,引导制定科学、正确的决策;实施计划,学生团队完成网络组建中的设备连接与配置,同时检验计划的合理性,对计划不断完善;控制,学生对完成的学习情境项目进行自我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公正的评价,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确定角色定位后,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阶段,分阶段完成学习领域的学习。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资讯)。情景一,大仝公司领导到我公司介绍并洽谈项目内容,双方相互了解各自关心问题。该公司决定我公司为其组网;情景二,我公司成立项目组,项目经理获得任务,与该公司领导沟通并实地调研考核,获取项目资料。第二阶段,项目分析(决策、计划)。情景一,项目经理介绍项目背景与项目需求,统一认识项目需求,进行工作分工;情景二,在统一认识项目需求的基础上,经讨论研究,项目组将项目工作划分为六个任务,即网络规划、局域网组建、广域网接入、无线网络组建、网络故障排除、测试验收;情景三,项目经理下发任务单,项目组成员准备实施。第三阶段,项目规划(实施)。情景一,项目组分三个单元内容进行网络规划。ip规划设计、拓扑图绘制、网络设备选择;情景二,提交网络规划方案至大仝公司审核,该公司提出主干网络采用的超五类双绞线不能满足公司的网上业务量需求扩大时的网速需要,应换成六类双绞线;情景三,修订网络规划方案,再次提交确认,审核通过;情景四、项目经理根据网络规划方案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第四阶段,项目实施(检查)。情景一,项目组按照进度计划进行项目实施;情景二,大仝公司总经理作为公司的最高级官员与项目总监沟通,希望计算机使用固定的数字最小的ip地址,项目总监向总经理保证这不成问题;情景三,项目组成员重新将总经理的计算机配置成使用静态ip地址,并将地址排除在DHCp服务器分配的地址范围外。第五阶段,项目验收(验收)。情景一,项目组如期向大仝公司提出验收申请,递交相关资料;情景二,大仝公司员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上网时会出现下载中断、网页无法打开、在线多媒体流突然中断等现象;情景三,项目组成员迅速开始分析并排除故障,验收通过;情景四,验收人员继续验收其他方面,验收全部通过。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考核重在考核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和训练情况,主要目的是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技能。因此,课程考核成绩不能以试卷的形式得出,而要突出强调技能的操作,充分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形成性考核。评定每个小组得分的同时,要对组内的每个成员分别给出评价,如责任心、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完成作品态度等。这种评定方式会使平时表现突出的喜欢动脑筋的学生成绩遥遥领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得以警告,能促进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浮出水面,使他们更加自信,在成功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对投机取巧、华而不实的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道路上树立起正确的坐标,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以及生活态度。

五、课程实施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全面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思想,必须提供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训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是实训室,校内实训室应是“教学工厂”,突出其教学功能和学习功能,为课程服务。学校要加强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真正实现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教学。

开发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迫在眉睫。在学科体系下,教师和学生使用一本教材。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不可能统一,因为各学校使用的网络组建设备型号不同。目前没有一本教材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必须将现有的教材内容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成长阶段序化,编写以学习性工作项目为核心的教材。

要以业界主流公司的技术标准为依托,加强学生课外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实践活动及课外实践活动,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兼职教师所在企业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的网络工程项目,加深学生对企业工作岗位的了解,清楚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现场环境、设备配置、网络调试与维护的流程。再如,吸收部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对企业的服务项目,在实战中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积累职场经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的开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真实的企业情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倡导将“要我学”改为“我要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徳)劳耐尔.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戴颖达.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教育,2010(24).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两本手册”计划表单miSpDa

1、“两本手册”推进的背景

广东电网公司在安全生产领域围绕电网运营能力中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和高效管理设备能力,提出推进一体化管理整体工作思路:以安全生产领域管理业务和现场作业为主线,坚持“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融合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以“两本手册”为载体,实现安全生产向精益管理方向转变的工作要求。我局承接上级的工作安排,推进“两本手册”在配网业务上的应用。

2、“两本手册”的结构

“两本手册”,是指生产管理一体化工作手册和生产班组一体化工作手册,简称为“管理手册”和“班组手册”。其中“管理手册”把管理业务通过“流程+表单”的方式进行展示。业务流明确了管理业务在各岗位间的流转及相应工作任务,管理表单则通过5w1H(即由“why”原因、“what”目的、“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How”方法形成的标准化流程)的方式展示业务流程中关键环节的工作步骤与要求。“班组手册”以班组责任矩阵和作业表单的形式展现。班组责任矩阵明确班组各成员在班组工作中的职责与角色;作业表单则明确班组核心业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步骤。

针对配网领域,“管理手册”规范了6大类共24项管理业务,“班组手册”的公共分册包括8大类共33项具体业务内容;专业分册对应公共分册中配网运维业务共有8类83份作业表单模板。

3、“两本手册”的核心与目的

(1)“两本手册”的核心,是把行业标准、公司一体化管理制度和安风体系等要求,以表单的形式,转化为员工的工作步骤。

(2)“两本手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五个方面:1)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转提供载体。2)规范员工每一步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培养员工按标准作业的行为习惯。3)清楚告知员工“干什么”、“怎么干”,简洁展示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和业务要求。4)为员工提供快速工作指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5)员工只需按表单工作,便实现安风体系和一体化制度的落地,干成一件事,为员工减负。

4、区局推进中面对的问题

(1)我局为佛山供电局的二级机构,负责辖区内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网运行维护、电网规划建设、市场营销等业务。局本部连同10个供电所共有员工1378人,平均年龄为41.27岁,人力资源当量为0.69,学历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受到平均年龄及文化水平等条件的局限,基层班员在消化和实施“两本手册”要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2)为实现业务档案的闭环管理,“两本手册”对作业资料归档有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容易增加员工的工作量,从而降低其推广应用“两本手册”的积极性。

5、推进措施

5.1编制使用“一岗一册”培训教材

为使“两本手册”融入班组实际,提升员工学习应用的积极性,在上级指导和支持下,按照“两本手册”中对配网领域25个生产岗位的工作要求,对“两本手册”的内容进行分解细化,编织成25份针对配电生产班组“一岗一册”培训教材,在运行维护、急修、试验班组全面开展学习培训。“一岗一册”教材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使“两本手册”更易被员工消化吸收。

5.2结合实际提出了“5个100%”推进目标

合理地量化评价指标有利于及时了解“两本手册”推广的情况。我局结合实际情况,从广度和深度出发,提出了以下“5个100%”推进目标:

(1)为确保培训工作的全面覆盖性,保证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因此要求培训教材的岗位业务覆盖率100%;

(2)为确保教材被全面应用,培训确有成效,通过现场检查和组织全体班员考核的方式进行考评,实现培训考核率100%;

(3)计划管理是一体化战略落地和班组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也实现“两本手册”的核心内容―“计划+表单”流程运转的关键,因此要确保班组常态工作计划管理率100%;

(4)作业表单规范了作业步骤、要求和流程,明晰了安保措施,因此要求班长选对表单、工作负责人用对表单,实现作业表单合格率100%;

(5)通过任务捆绑电子表单的模式,能确保作业表单刚性执行,保证规范开展工作。同时执行电子化表单能更好地发挥资料实时共享和自动归档的优势,故要求实现作业表单电子化率100%。

5.3及时扫除推进工程中的各种“路障”

(1)结合地方实际,消除员工对过去运营模式的依恋情结,促使员工适应公司新的运作和发展模式,实现员工意识的升级和转型;大力宣贯“两本手册”推广的实质是让基层“只干一件事”,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无纸化资料归档的便利,消除员工的畏难情绪,实现员工从反感到观望,到接受,最后到欢迎的过程。

(2)明确两册推进责任,建立一把手推进机制。加强基层调研,由局领导、业务部门主任及专责、供电所所长带头,分三个层面组织了多次基层调研,充分了解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至今已收集问题228个,通过协调解决了大量硬件和软件问题,例如:通过多次升级硬件设备,初步解决了pDa终端网络传输速度慢、电池续航能力低、屏幕接触不良、不具备数据线端口等硬件问题;通过持续升级pDa终端系统,解决了“同台架设线路不能同期巡视”、“作业表单搜索功能不齐全”等软件问题。

5.4完善信息系统,力推“计划+表单”模式

通过完善配网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系统”),将“两本手册”的要素在信息系统中固化,实现信息系统对“两本手册”落地的支撑。具体就是在miS系统中增加计划管理模块和关联表单库,利用派工环节实现计划和表单的关联,深入推进“计划+表单”模式。

(1)按照班组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班组业务须实行计划管理。利用miS系统的计划模块编制年度计划后,系统将自动生成班组月度和每周的周期性工作计划。班长定期利用二级模板将各级计划细化,例如将配网台区负荷测量计划细化到具体线路、设备及责任人,生成计划任务。班长还可以针对突况,在系统中编制临时工作计划,列明具体任务信息。班长利用miS系统对工作任务进行派工,同时将关联的电子作业表单一并下发给工作负责人。

工作责任人可通过现场手持终端pDa远程下载要执行的工作任务及作业表单。班长可通过系统实时监督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并对工作责任人的完成的各项任务作出评价。工作计划自动生成、逐级传递,避免了手工编制周期性计划的繁琐工作。

(2)主要业务全部使用作业表单。作业表单涵盖了配网生产作业的所有主要业务,包括设备管理、巡视、消缺、抢修、预试定检、验收、定值、班务管理等,其关键意义在于规范员工的作业现场和作业行为,通过固化作业流程,达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风险与提高作业质量的效果。作业表单可以让员工作业准备得更加充分,作业步骤更加到位,安全风险控制更加完善。班组人员只要严格按照表单的步骤开展作业并逐项确认,即可安全、快捷、保质、高效地完成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

(3)表单作业全部实现电子化。通过手持终端(即pDa)的形式实现作业表单的现场电子化应用,实现了工作任务的派发、流转及结果反馈评价的全信息化、无纸化办公。pDa整合了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包括3G通信、GpS定位、RFiD等,现场录入的数据自动采集到系统后台,与营配一体化、营销系统等生产综合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自动统计生成各类常态报表,实现了数据的一次录入、多方共享,方便现场的多种业务应用。同时实现了现场作业全过程管理,对配网现场作业时间、地点、过程实施监控,做到了“过程监控,事后评价”,真正的使标准落实到位。电子化作业消除了以往的纸质表单存在的打印、归档手续复杂,作业过程无法管控等一系列弊端,使表单的应用更加高效,真正为员工减负。

5.5以实际出发,提高表单的适用性

开展“一次策划”和“二次策划”,从实际出发提高表单的适用性。所谓“一次策划”,是指各生产班组对照管辖范围特点和管理对象进行风险评估,对省公司下发的作业表单模板进行必要的修正,最后在信息系统中形成更符合实际的班组作业表单库。“二次策划”是指班长在下发任务前,按照具体任务工作现场的环境、运行方式、气候等各种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风险评估,必要时补充安全管控措施,再次完善即将执行的作业表单。“一次策划”保证了表单库的本区域通用性,“二次策划”确保了表单的针对性,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提高表单的适用性。

6、推进成效

(1)安全:建立了“两本手册”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映射关系,并证明了应用“两本手册”既能满足各类生产标准制度对工作的要求,又能满足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

(2)规范:员工每一步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得到了规范,促使员工养成按标准作业的行为习惯。

(3)简洁:通过表单形式将岗位业务简洁列明,使员工清楚“干什么”和“怎么干”。

(4)高效:只要严格按照pDa的步骤开展作业并逐项确认,即可以安全、快捷、保质地完成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5)减负:信息化的应用实现了资料归档“无纸化”,也为设备基础资料管理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大大减轻了员工的负担。

目前,我局已基本完成“5个100%”的推进目标。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局使用电子化作业表单21659份,“计划+表单”的模式运转流畅,效果显著,得到了南网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

7、结语

“两本手册”是一种能够全面承接网公司一体化管理要求,快速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基层单位执行力的运作模式。其目标是指导基层“只干一件事”,达到基层工作的“精简益善”。“两本手册”的推广需要调用资源,需要经历考验,但是我们要瞄准“两本手册”落地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瞄准企业发展的方向,用最适合本地实际的方式,坚持稳步推进,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海燕,刘峰.对中国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技学报),2009.

[2]安军.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电力安全技术,2009.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明确基本职责、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稳定和健全基层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切实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享有均等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知情权、生殖健康权,保障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坚持公益性质。明确基本职责,强化政府在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和投入。

3.坚持突出特色。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以家庭为核心,拓展服务内容,围绕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4.坚持因地制宜。在确保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际和育龄群众需求的发展模式。

5.坚持能力建设。全面开展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组织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三)总体目标

1.机构和组织设施方面。健全和稳定市、镇(街)、村(居)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方面。全面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0%;村(居)计划生育主任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8%,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50%。镇(街)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基本实行职业(执业、职称)资格制度;村(居)计划生育主任基本具备职业资格。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3.报酬待遇方面。市、镇(街)、村(居)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待遇普遍落实,农村计划生育主任的岗位待遇不低于村(居)党组织书记的80%。

二、切实巩固和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组织网络

(一)稳定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

市、镇(街)要进一步强化镇(街)计划生育机构的政策措施,调整完善镇(街)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机构。落实市、镇(街)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构人员的公务员编制和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全额事业编制。按照服务功能配备镇(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服务人员。流入人口较多的地区,按照流动人口规模配备专兼职协管员。

(二)加强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建设

市、镇(街)要制定加强村(居)级计划生育队伍建设的意见,健全完善村计划生育主任竞争选拔、绩效考核、教育培训、岗位待遇落实等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村计划生育主任“镇(街)聘、村(居)用、区(市)备案”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村级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队伍。村级设立大村、中心村服务室,人口规模小的村,不再设立服务室。加强城市社区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配备,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专职负责,根据需要从楼门院长中选择部分人员协助做好工作。

(三)加强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重视和加强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积极争取把计划生育协会纳入党委、政府的管理范围,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作用。积极探索和推广封闭物业小区、外资、民营企业和流动人口聚居地计划生育协会的有效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覆盖面。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要指导农村村级深化村民自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有关移风易俗、利益导向和男女平等等村规民约条款,组织带领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开展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

三、进一步规范拓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职能

(一)制定并落实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职责

市、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基本国策,落实宣传倡导、人口统计、行政执法、利益导向、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优生指导、队伍建设、人员培训和行政管理等职责。村(居)级具体负责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统计、宣传教育和避孕药具管理等工作,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的孕情访查、药具发放、产后术后随访、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咨询服务,搜集育龄群众的婚孕育信息、居住地变更信息和需求信息等项工作。

(二)积极拓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功能

坚持公益性、大众性的原则,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老年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积极探索开展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和培养工作,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

(三)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体制

稳定和完善现行市级“两站合一”、镇(街)“五站并存”和城市依托社区卫生资源打造“一刻钟技术服务圈”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制,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创新发展,积极争创全国县级示范站和镇级示范站。

四、大力提高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化水平

(一)加强市、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领导班子建设

市组织人事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级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注意选配实践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干部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任职,实现班子成员优势互补,结构合理。镇(街道)级要选好配强镇(街)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探索建立干部协管制度,在调整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领导班子时建议征求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意见。

(二)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市组织人事等部门应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推荐政绩突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到党政领导岗位和相关部门提拔任职,将优秀干部交流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岗位任职。镇(街道)党工委要积极争取落实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实施“强基提质”工程的意见》(青人口发[2010]9号文件)中提出的“镇(街)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任职五年以上享受副镇(街)级待遇的政策”。选派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积极争取把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岗位纳入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与各级人才交流中心联系,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者;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中,积极聘用优秀人才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三)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的教育培训

市、镇(街)要制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推进大规模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培训工作调研,进一步摸清基层干部队伍现状,紧紧围绕提高干部能力建设,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坚持做到按需施教、因人施教。采取以会代训、岗位自学、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以及练兵比武等形式,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形式。制定学费报销或补助等激励政策,引导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参加学历教育。

(四)加快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步伐

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师(员)等新职业的教育培训和报名组织工作。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争取落实新职业资格与待遇挂钩的配套政策,对参加生殖健康咨询员考试和取得生殖健康咨询员资格的村级计划生育主任给予适当补贴。在新聘市、镇(街)、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时,对持有职业证书的优先录用。

(五)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要严格依法做好生育证发放、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手术并发症和病残儿鉴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及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遵守群众工作纪律,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责任制,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六)落实和改善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资待遇

全面落实各级人员的工资报酬。深化服务机构收入分配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建立单位自主聘用、人员自主择业、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制定下发落实村计划生育主任岗位待遇的意见,确保岗位待遇足额落实到位。

(七)积极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

要按照巩固发展、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服务、激励等机制,为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积聚社会力量。

(八)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

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双评”活动,大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塑造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五、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要充分认识“强基提质”工程的重大意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抓好任务分解,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务必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倡导

密切关注改革进程,开展经常性的专题调研,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强基提质”工程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注意树立典型,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

(三)加大财政投入

要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导、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体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加大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结构性缺员;劳动定员;业务重组

结构性缺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兼具的大型企业中的现象,例如航空公司、钢铁企业、铁路企业、炼油企业、供电企业等。供电企业的结构性缺员,是指供电企业在确定定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技术、设备数量、人员配备、组织机构、政策法规等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现象。本文旨在透过展示福州电业局所开展的专业化管理实施步骤、实施方案、绩效成果,意图谋求解决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的共识。

一、专业管理的背景介绍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三集五大”的发展战略,旨在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电网发展方式。(“三集”是指“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所谓“五大”是指“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在此期间,我国电网规划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的特高压交流线,投资3000亿元于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至“十二五”末期,国网大范围、远距离的输电能力将达到2.5亿千瓦,每年输送电量1.15万亿千瓦。在此大背景下,福建省第一座智能化变电站已于2010年4月投入运行,第二座智能化变电站建设紧随其后。福建省首座特高压变电站规划建在闽侯,按照国网公司“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福州电业局经营区域范围内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将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

为了加快推荐智能电网的建设,企业生产设备及技术随之进一步更新,产生了对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深入贯彻定员标准的同时,企业需盘活人力资源,解决专业人才缺失的结构性缺员问题。由于定员空缺、各供电局管理人员重复配置等多种原因,导致供电局人员总量不足,企业只能将本应配置到供电所的农电工配置到供电局,造成农电工与主业长期职工“混岗”。加之在岗位配置方面,人员集约度较差,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再者,专业运行上多层级管理体系,制约经营管理效率,内部审批环节多。最终导致原有营配点组织机构效率低下,不适应海西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

二、专业管理内涵

为了切实盘活企业人力资源,提高人员配置效率,解决结构性缺员矛盾,福州电业局以贯彻《劳动合同法》为契机提出一系列人力资源专业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用工和岗位人员配置,规范机构编制和职级序列管理,完善生产岗位激励机制,加强岗位变动管理,实行持证上岗,畅通岗位晋升机制等几个方面。在规范劳动用工基础之上,通过推进业务重组,将精简的长期职工补充到混岗突出的主要生产岗位。在实践操作中,以盘活企业人力资源为宗旨,预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成效:一、优化组织机构、规范岗位设置,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二、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便于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同时节约人工成本;三、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劳动关系和谐、机制灵活、职责明晰、流程顺畅的用工管理模式。

三、专业管理操作方法

(一)依靠劳动定员盘活人力资源配置

成立由人力资源、生产、营销、调度、发策等部门组成的劳动定员工作小组,负责设备台账等基础数据的统计、校核、劳动定员分析、人员优化配置等工作,促进劳动定员管理工作与各专业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定期开展劳动定员管理人才的培训,鼓励和支持他们学习生产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生产设备和业务流程,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深入了解基层的困难和需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定员工作经验交流,拓宽劳动定员专业人员的视野。在开展内部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人员调配过程中,以国网定员标准为依据,结合实际用工总量、人员素质、设备健康水平、生产运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全局14个生产部门定岗定编进行核定,将定员分解到班组。在业务重组和岗位设置调整中,按照定员标准确定相应的人员配置总量,通过定员标准分解与下达,有效促进各部门优化劳动用工。

(二)优化组织结构和岗位体系

重组前,组织结构是以集控所为中心、运行监控和巡检操作合一的小片区变电运行集中监控管理模式。重组后推行调控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电网调度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电网调度监控中心”(以下简称“调控中心”)归属调度部门管理,“运维操作站”归属变电运行部门管理。

新的“调控一体化”模式具有组织结构简单、工作流程简化、调度和监控人员协调方便等特点。新旧管理模式的调整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则设立电网调度监控中心,将地区电网调度与变电站运行监控的组织机构合并运行、统一管理,在地区电网调度所组建电网调度和变电运行监控一体化的电网调度及运行监控值班中心;二则设立运维操作站,运维操作站按片区设立,原则上设立在所管辖变电站的地理交通中心位置,在满足地理交通中心位置的条件下,优先考虑设立在220kV变电站,运维操作站的所在地到所辖变电站的正常行车速度的车程时间一般不超过45分钟,在此范围内的变电站一律划归该运维站管理;三则建立“调控一体”业务运作关系,省公司及地方调度监控中心和运维操作站之间的业务指令关系。

(三)全面规范岗位管理

1.完善岗位管理机制,实现人岗匹配

一方面,建立“五维度”人才匹配机制,包括:空缺确认、任职资格匹配审查、岗位培训持证、业务能力考核、工作业绩考察。实现岗位公开选聘,有序推进人才优化配置工作。2006年以来,以点带面,采取公开竞聘、岗位选聘、组织调整、个人申请、部门协商等多种形式实现人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完善新进员工培训机制。新进主业员工在入职培训合格后,所有专业毕业生必须安排到生产一线见习轮训一年;见习期满后,除少数财务、法律等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外,其余专业毕业生必须配置到生产一线岗位。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在生产岗位上分别服务满3年、5年和8年。新进农电工在入职培训合格后,必须全部配置到农村供电所班组岗位。新进市场化员工入职培训合格后,必须全部配置到市场化用工对应岗位。

2.加强岗位变动管理,深化岗位轮换机制

依据分层审批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用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局领导的管理责任,岗位变动调整严格对照人岗匹配条件进行审核。建立完善岗位轮换机制,有序推进部门内部和企业层面的强制定期轮换。依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三重”人员岗位轮换交流管理办法》,制定《福州电业局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加强对重点、敏感岗位员工的监督制约,规避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确保企业政治和经济安全。以“业务强、懂经营、会管理”为原则,在省公司、局本部和县公司之间推行轮岗锻炼的人才孵化机制,积极培养复合型的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出台《福州电业局“双培养―输送”三个暂行办法》及实施方案,从而加大各专业人才交流与培养力度,全面加强县公司的垂直管理,实现以省公司为中心,以局本部带动县公司,以县公司促进局本部提升综合实力,目前已投入运行并取得初步成效。

3.加强人才培养与开发,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分析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的差距,科学设计培训项目,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和计划,不断提高员工能力素质水平,组织开展跨专业的综合性培训,加快高素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员工“一专多能”;统一制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标准及规范化培训大纲,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提高培训开发的实效性,以适应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和业务拓展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通过业务部门轮岗培养、科技项目专家帮带、青年创新学会组织帮带等方式,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博士生量身定制专项培养方案;通过首席带新人、厂家带客户、离岗研修等多种形式,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四、专业管理绩效评估及改进

(一)人员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国网公司08版《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专业管理实施后,企业实现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解决比例为100%,劳动定员贯彻得分80.5分。福州电业局定员2535人,经过优化组织机构、规范岗位管理,提高人员优化配置的一系列措施后,人员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截止2011年7月31日单位拥有全民职工1592人、农电工630人、社会化用工245人,用工总量为2467人,少于既定的劳动定员总量,有效地控制了人员总量。

(二)人员优化配置效率提升明显

在实践中,专业管理对企业进行至上而下的调整,使得人员优化配置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经过局本部规范设置,集约管理人员41人,推进区域供电局扁平化改革,取消中间管理层级,将原中间层的25名专责充实到班组,班组技术力量得到有效增强;“调控一体化”业务重组后,人员精简54人,随着变电站不断新建投产,将大大减缓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专业管理尚存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专业管理方法在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绩效,但也存在部分问题尚未解决,尤其是对农电工的管理上,对于规范化管理中涉及的年纪偏大和低素质农电工的去留问题仍是一个解决难点。一部分农电工超过50岁,这些职工一方面为企业的农村电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体质和精力已不太适应现在的工作;另一方面有些农电工素质过低,无法通过培训达到岗位的胜任条件。本文主张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一)完善农电工退出机制

实施农电工竞争上岗、建立农电工退出机制的建设,以解决农电工素质偏低和老龄化的问题。一方面,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到5年(含5年)或连续工龄满30年的农电工,如不能坚持工作,经本人申请可实现内部离岗退养;另一方面,加强农电工的管理,对劳动合同到期考核不胜任、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等达到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要件的农电工,要予以退出,实现人员的有序流动。

(二)完善全员培训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国网公司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机遇,组建“三集五大”体系,整合业务流程。按照“支撑企业发展,成就员工价值”的愿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以劳动用工规范化为基础的人员优化配置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致力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立足于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优化人才配置。加大全员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以不断适应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要求,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协调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郭伟.安阳供电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黄凌,王宽.精益计分制绩效管理模式的运用与浅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5).

[3]袁翔.地市供电企业解决结构性缺员矛盾的探索与实践[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1).

[4]赵.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篇6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电网的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也将发生重大变革,这些都对公司员工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公司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与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必须主动适应电网及公司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一、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化人才配置,致力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立足于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完善人力资源工作的体制和培训、考核、使用、奖惩、待遇一体化机制,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高端引领、竞争力强的员工队伍,为深入推进电网及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与智力保障。

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建立规范高效的劳动用工机制

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调整劳动用工结构,实施用工动态管理,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随岗变化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1)严格控制用工总量。长期职工队伍总量实现零增长,超员单位实现负增长。提高入口门槛,长期职工新增人员以“211”工程院校本一批及以上电力专业毕业生为主,农电工新增人员以电力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主。

(2)稳妥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新进人员必须配置在生产一线岗位,其中,研究生不少于3年、本科生不少于5年、专科生不少于7年。应优化劳动组织及主多分离产生的富余职工,进行针对性的转岗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尽快补充到缺员岗位。主业用工必须以长期职工为主,规范主业市场化用工与业务外包的管理。建立工资总额计划与劳动定员贯标、劳动用工总量挂钩机制,引导基层单位盘活人力资源存量,建立生产一线岗位成才机制,有效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对于长期职工借用到集体企业人数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以及劳动定员超编单位采取业务外包的,适当扣减工资总额。

(3)规范县供电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按时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内退、病退等长期不在岗人员的管理。清晰界定农电工工作界面,农电工是指在农村全日制从事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运行维护、农村供电所营销服务,由农村低压电网维护管理费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采用全日制用工方式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全省统一的农电工管理模式。全面清理农村供电所各类不规范的劳动用工人员,积极稳妥地处理好股改遗留的人员问题。

(4)加强岗位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公司系统管理岗位原则上采用公开竞聘和组织调配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人员,实现人岗匹配。完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严格按标准选聘人员。加强员工绩效管理,对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入内部人才市场进行转岗或待岗培训。

2.建立规范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

(1)加强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管理。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工资预算管理规定,加强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完善各类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管理调控办法,建立工资总额与绩效考核结果、定员与用工总量、劳动效率、人工成本指标挂钩的办法;加强工资总额来源管理,通过规范集体企业向主业借工,争取各单位定员总量、市场化用工总量、工资水平等因素适当调整工资总额等手段,合理调控和平衡各单位工资发放水平,维护规范、公平的收入分配秩序。

(2)改进内部收入分配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改进企业内部分配,建立有利于提升绩效和员工素质的薪酬激励机制。首先,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完善基本薪金核定办法,提升绩效薪金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其次,改进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与职员职级体系以及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相衔接的薪酬体系,鼓励员工提高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再次,建立基于员工绩效表现和绩效累积贡献的薪酬晋升机制,拓宽员工薪酬晋升空间,引导员工持续提升绩效水平。最后,指导县供电企业改进内部分配,进一步优化农电工岗位等级工资制和星级农电工评选办法,完善保险福利项目管理,稳步提高农电工劳动待遇。

3.建立各级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改革各类人才培养使用方式,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培养使用机制。

(1)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加大部级科技人才、重点专业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县公司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通道人才作用,组织他们参与承担决策咨询、课题研究、项目攻关、技术研发、交流培训活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提高人才效能。

(2)推行轮岗交流制度。制定骨干人才轮岗交流计划,有计划地组织骨干人才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领域多岗位轮岗,在岗位实践中培养一批专业业务精通、综合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推行挂职(岗)培养制度。把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职工群众认可的同志选拔到机关管理岗位培养锻炼;把省公司机关管理人员、电业局优秀干部派往基层单位培养锻炼。

(4)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人才。围绕重大管理变革、重要课题研究、重要攻关项目等急难险重任务,选拔骨干人员作为负责人,促使其尽快成长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专家。

(5)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人才。实行生产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计划,根据生产一线员工的能力、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各单位在选拔机关及中层干部时,要把班组工作经历及年限作为一项必备条件进行把关,有班组长工作经历的应重点考察培养。

4.建立各类人员培训开发机制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工作,突出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推进培训标准化建设,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各类人员培训效果。

(1)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培训中心作为公司高素质、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传播先进管理思想策源地的作用,创新培训方式,对公司管理的领导人员进行分批轮训,开展针对性的政治理论和领导能力培训,重点使领导干部夯实理论基础、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增强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2)加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一是引入社会职业资格标准和认证,鼓励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安监、工程、财经、人资、经贸、法律等领域的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专业化水平。二是依托培训中心、电科院、国内高水平的院校和咨询机构,加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中层干部及党务工作者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知识更新培训,及时掌握各专业领域的最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发展趋势以及电网发展和新能源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三是鼓励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硕士学位教育,选派优秀管理和技术骨干系统接受mba和工程硕士教育。

(3)加强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一是强化现场培训。基层单位是现场技能培训的责任主体,应建立相应的岗位练兵制度并予以落实。省公司人资部围绕各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典型技能,组织开发现场培训方案并监督指导基层实施。二是建立技能人才导师培养制度,搞好传帮带,实现先进经验和技能的有效传承。三是继续推行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各类新录用生产人员和转岗人员必须先持证后上岗,持证上岗后也必须每三年参加一次复审考核。深化应用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围绕“智能电网”不断完善培训标准。四是建立技能竞赛常态机制,从业人数多的工种三到四年、从业人数少的工种四到五年举办一届竞赛。五是加强新入职员工的培训。继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实习—综合考核”的三段式培训模式,重点抓好现场实习阶段的培训,对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工种由省公司集中安排到生产基建单位开展6~10个月的现场跟班实习。六是加强班组长安全管理培训。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7号),制定班组长安全培训实施方案,重点加强班组长综合管理能力培养,班组长每年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每三年到省公司培训中心培训一次。

(4)加强农电员工培训。省公司、电业局的各类培训要全面涵盖到县公司,培训内容要切合县公司实际工作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独立办班管理。重点抓好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对电网、设备及人员安全要求高、专业性强、实训基地投入大的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由省公司统一组织,对于配电、营销及可实现远程培训的持证上岗培训由各电业局或县公司按照省公司统一下发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加强农村供电所所长与农电工持证上岗复审培训。农村供电所所长培训以综合管理知识与技能、团队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农电工重点加强安全生产与优质服务技能的培训。与相关专业院校合作,举办县供电企业紧缺专业人员的学历提高班,提高县供电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5)加强主业市场化用工培训。市场化用工在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工作实行上岗准入制度,必须经安规及岗位相关规程考试、技能考核合格后上岗。对从事带电登杆作业、导线压接、线路测量、机动绞磨等安全性、技术性要求高的特殊技能操作项目的人员还必须经过专项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考核。对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工种的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6)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对电力培训中心、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快建设省公司管理和技能培训基地,加大对电业局、县公司实训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网络培训中心的功能,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

5.建立对口帮扶和人员交流机制

为整体提高公司系统各单位的员工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各级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对口帮扶责任,充分开发公司系统内部各类培训资源,采用业务培训、咨询指导、项目攻关、挂职(岗)锻炼等各种人员交流方式,加大对专业管理和技术薄弱单位、县公司的帮扶培训力度。省公司人资部会同各专业部室牵头制定系统内部跨单位的帮扶培训计划,组织基层单位专业骨干到计量中心、检修公司、电通公司、电科院以及管理与技术相对比较强的单位进行离岗跟班实践,组织专家人才及兼职教师跨单位开展业务培训、导师带徒等帮扶活动。各电业局要针对所辖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年度帮扶培训计划,推行电业局与县公司之间上下挂职(岗)锻炼、县公司与县公司之间交流挂职(岗)锻炼。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篇7

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it事业部)

一、部门职能:

1.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拉动关键业务部门,不断整合和优化企业各项管理流程,推动信息系统供应商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建立适合公司发展与管理的有效信息管理平台。(周旋波)

2.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培训管理体系,培训各业务部门相关人员的信息系统操作规范。(周旋波)

3.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保障系统数据的真实准确性,为运营管理提供有效信息,为管理决策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4.信息系统及相关电脑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保障系统及相关电脑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李锐民)

5.负责拟订公司信息系统相关设备的需求采购计划、配置方案;建立优质供应商库,公司长期合作伙伴,有效保障信息系统售后服务。(在采购)

6.配合公司的在建、改造项目工程,对项目中涉及到信息系统的部分给出合理的建议。(周旋波)

二、it总监\经理岗位职责:

1、岗位职责

1)、负责主持本部门的全面工作,组织并监督完成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

2)、贯彻落实本部门工作标准,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做好衔接协调工作;

3)、负责公司整体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及费用预算;

4)、负责公司信息项目的立项及管理,包括制定项目计划、协调项目资源、控制项目工作进度及建设标准、预算控制、项目具体实施及验收。

5)、负责建立和推广公司信息化管理的操作标准规范,协调本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关系,提升各业务部门的运营效率。

6)、负责制定公司信息系统相关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7)、合理安排和管控信息部的各项日常运维管理的相关费用。

8)、组织安排信息部内部员工的培训工作,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工作效率。

9)、主持部门工作,负责信息部内部员工的工作指导及考评。

10)、完成公司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2、任职要求

1)、信息管理、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2)、在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6年以上,3年以上团队管理经验;

3)、对企业信息发展规划及建设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4)、熟悉windowsServer、aD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配置及维护,以及办公业务系统财务、oa的维护及管理,同时具有相应的实施经验;

5)、对公司服务器、网络及数据存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保障数据安全;

6)、熟悉数据库管理技术(sybase/oracle/sqlserver等主流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熟练使用SQL语言;

7、熟练掌握各类操作系统、eRp软件系统、网络硬件的使用;

8)、熟悉CiSCo、H3C等网络设备的管理以及故障排除与处理;

9)、具有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

10)、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谈判能力;

11)、工作责任心强、正直、忠诚、追求卓越;

三、系统及网络工程师岗位职责

1、岗位职责

1)、负责机房环境、机房内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定期对机房环境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2)、负责定期检查公司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公司网络及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公司信息及资料外泄。

3)、根据公司要求对网络进行规划实施,并根据it部的要求完成网络建设工作。

4)、协助部门经理完成公司信息系统的调整、升级、修改工作。

5)、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及故障的响应和初步诊断,并进行处理,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部门经理进行处理。

6)、负责制订业务培训计划、编写业务培训教材,对公司内部使用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

7)、负责公司pC机、打印机的维护,对提出问题的部门进行及时的解答和解决问题,并将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部门经理汇报。

8)、对部门的各类文件及检查实施记录,进行建档。

9)、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2、任职要求

1)、信息管理、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2)、在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管理3年以上工作经验,对信息化架构有一定的见解;

3)、熟悉windowsServer、aD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配置及维护,以及办公业务系统财务、oa的维护及管理;

4)、熟悉网络配置与维护;对网络安全,病毒防护有相应的经验及解决方案;

5)、熟练操作pC机各应用系统,具有能及时排除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能力,动手能力强;

6)、熟练掌握各类操作系统、eRp软件系统、网络硬件的使用;

7)、熟悉CiSCo、H3C等网络设备的管理以及故障排除与处理;

8)、具有良好的团队建设精神;

9)、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谈判能力;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篇8

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针对人力资源的计划过程。它能够分析企业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需求形态,制定出必要、协调的政策和措施;它必须在企业和员工的目标达到最大一致的情况下,保证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的人才需求,使得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达到最佳平衡,它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预测企业未来的任务和环境,决定人力资源可作的预测和相关事宜,以使企业和个人利益得以长期发展。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目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科学预测原则、动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共同发展原则。它的依据是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它作为一个整体把企业内各种人力资源规划系统统一规划;并要适应国家经济、政治的需要;尤其要密切企业各种关联因素相平衡、协调;以科学的人力资源预测为基础;要考虑到组织未来的发展环境和组织内部本身的变化;保持开放性的理念,有效推进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符合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配合业务与组织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培养企业未来发展所需各类人力资源;规划人力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谋求合理化,改善各部门人力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降低组织用工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及组织效能,并指导其管理活动的开展;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认清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使人力资源规划得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实施流程: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职务编制计划。核查现有人力资源,预计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人员配置计划。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人员供给预测。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编制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执行规划和实施监控,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监控的重要性,进行规划评估,最后再提交企业决策层审议通过。

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设计

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框架,确保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持系统。为保证煤炭行业电力公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保障员工队伍稳定,队伍结构与煤炭企业发展基本适应,构建公平的发展环境和有效的人才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队伍发展目标是根据公司定员标准测算出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公司的岗位确定队伍结构目标,根据技术技能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确定队伍素质的提升目标。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目标:为保证公司发展战略的推进,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形成分工协作的良好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调整的有效配置机制;形成有利于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的开发培养机制;形成有利于业绩提升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员工潜能发挥的各种激励机制;形成科学规范、支持有力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做到建立好完善各种岗位任职资格制度,以员工素质提升为核心,更新企业培训理念,推进员工能力不断得以提升,形成贡献与回报相匹配的相关薪酬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自身建设,全面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1)在用工需求预测方面进行人员总量预测、用工形式预测、管理幅度预测、岗位结构预测、队伍素质预测;(2)在人员供给预测中进行人员外部供给(毕业生供给、劳务人员供给)、人员内部供给(中层后备人员供给、流动、轮岗、多经人员回流、人员退休);(3)是供需平衡;(4)配置落实计划。这包括定向培养计划、建立临时回流机制、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中高级技术技能人员比例、推行绩效考核不合格待岗制度、本科生3年培养计划以及生产辅助岗劳务。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规划:要使各项业务功能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在管理理念上建立具有创意性的合作气氛;在组织模式上充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在绩效管理中推行个人的绩效管理体系与制度,建立考核回报制度;在薪酬管理中建立岗位任职等级制度,确定薪酬水平并与岗位任职等级挂钩;在教育培训方面提高培训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建立培训评估体系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加强培训网络的建设;在职业规划中建立《员工职业发展手册》,建立导师制度,建立岗位任职等级制度,让业绩突出和潜力大的员工脱颖而出;在人力资源基础工作中客观解决大量人力资源管理的矛盾,确定标杆岗位。煤炭行业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实施:(1)在整体进度安排上要建章立制和重点突破阶段、系统推进和整体提升阶段、全面深化和彰显特色阶段;(2)在分步实施安排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管理平台建设安排,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安排;(3)在保障手段上要体现出领导重视、宣传动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种交流活动,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发展规划进行合理调整。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篇9

2、加强员工各项技能训练,包含站姿,坐姿走姿及敬礼和语言沟通能力等,计划时期20XX年度全年;

3、加强员工对小区内发生的包含盗抢.斗殴.酒后闹事.火灾.高空抛物.车辆冲(撞)闸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培训,计划时期第X季度完成所有突发事件处理培训,后X季度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培训;

4、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收集物业服务工作中各项相关工作的规定规范,并用以培训员工,让员工开展工作更具备标准化,规范化,计划时期第X季度完成;

配网规划岗位工作计划篇10

高校后勤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作全局,以教育局学校后勤工作保障管理工作要点为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后勤保障工作的规律,开创后勤服务新局面。

坚持以“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师生、社会、家长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创新工作思路,弘扬务实作风,强化团队意识,引入时代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现代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开源节流,节支增收,为学校事业的发展、为创建xx省红旗食堂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

二、后勤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

校园整体规划设计滞后、财产和仪器设备动态管理欠缺、对关系师生切身利益问题深度关注不够等,制约着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一)校园规划设计未能突显学校的独特文化意韵

校园缺少统一规划,环境布局不够协调,建设缺乏目的性,难以突显学校的独特的文化意韵。

二)学校固定资产和仪器设备欠缺动态管理

目前财产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只限于统计总量、使用部门、使用人员、存放位置等最基本的数据。由于管理系统缺乏相关的动态信息,无法评价财产和仪器设备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和投资效益,例如所配置的财产和仪器设备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训练要求(配置依据);是否存在浪费情况(使用率过低);仪器设备的过早损坏,是超负荷运行或是质量问题,还是管理不当;实验耗材与实验效益是否成正比等,都无法从现有的数据库获知,影响了学校对财产设备的有效管理,也影响了学校在信息化设备投入时的科学决策。

1、对总务处及总务处管理人员和后勤岗位职工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调动全员积极性乏力。

2、制度落实不到位有死角,规范管理不足,岗位人员工作质量不高。

3、总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式传统、服务方式陈旧、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个人综合素质及待提高。

4、后勤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岗位技能不强,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及待提高。

5、后勤干部工人对学校的生活福利待遇、补助、岗位补贴意见较大,主要是因为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薪,福利待遇低等因素造成。

6、后勤个别岗位设置,人员编制不合理,劳动强度不均。

三、全年发展目标

1、树立学校后勤工作必须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生活的思想,促进学校教学、德育、后勤工作协调发展,确保学校工作整体目标的实现。

2、建立主任—干事—班(组)长逐级管理责任制和工人岗位责任制。

3、建立一支“重学习、善服务、懂管理、会育人”的后勤管理队伍,规范行政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务求管理实效。努力提高后勤工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流的后勤队伍。

高校后勤部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关于推进xx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提高xx大学“211”工程建设水平。后勤集团紧紧围绕学校建设“211工程”大学的办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服务,兼顾经营,规范管理,树立品牌”的基本原则,不断增强满足学校、满足师生,满足员工要求的能力,为学校提供全面的一流的后勤服务。

二、指导原则

(一)坚持服务宗旨

后勤集团凡事从维护学校稳定大局考虑,凡事以师生为关注焦点,努力将“您满意,我高兴”的质量方针变成集团和员工的自觉行为,为学校提供全面的一流的后勤服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

后勤集团的管理、服务和经营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员工。

(三)坚持统筹兼顾

正确处理管理、服务、经营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集团内部的关系。

(四)坚持持续改进

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不断提高后勤集团满足管理服务要求的能力。

三、计划目标

(一)安全稳定目标

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后勤集团安全稳定,促进学校稳定大局。

(二)队伍建设目标

完善保障制度,加强学习培训,造就一支爱岗敬业,持续稳定,适应“211”高校要求的后勤服务队伍。

(三)管理规范目标

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后勤集团的规范管理。

(四)服务质量目标

持续改进后勤集团iSo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实行专业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收入水平目标

校编员工收入水平不低于学校同类同级人员的收入水平;非编员工收入水平不低于xx市同类人员平均收入水平。

四、分类实施

(一)规范机构设置与职责

按照专业功能、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的原则,检验、调整和规范中心级机构的设置,明确机构职责。中心下属部门设置,要明确职责、岗位、费用、标准、目标、要求。

(二)规范岗位设置

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工作满负荷的要求,规划岗位,定岗定编,保证一线生产服务岗位,管理岗位控制在总人数的4%以内。除了学校安排带编带薪人员和特殊技术人员以外,集团今后一般不对外招聘员工。

为切实开展党团群工和综合治理活动,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促进后勤集团整体提升,集团设置党支部专职书记。

(三)改进工资分配制度

实行员工级别工资制度,优化工资结构,在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加大绩效工资比例,激励员工通过自己的良好工作和优异业绩,实现提级提薪的愿望,以最现实最有效的分配手段促进良性竞争。鼓励员工承诺项目管理,通过努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建立员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集团提高员工收入水平的承诺。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20xx年上半年要完成对原有规章制度的修订。近期,要推出关于工资、人事、财务、物业、饮食、经营、工程等几个关系到集团全局规范管理的规章制度。

持续改进集团iSo质量管理体系,20xx年进行质量手册改版,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修订。

质量体系既要符合标准要求,也要突出重要过程和重要细节。要正确处理集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集团管理规章制度的关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集团整体管理的组成部分,不能代替集团的管理规章制度,两者互为补充。

20xx年引进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后勤集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五)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物业服务标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不断提升住宅区、学生公寓、教学楼、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1.教工住宅区物业服务

研究教工住宅区物理管理可行性,推进教工住宅区物业管理。增建生态停车位,规放车辆停放管理,增加车辆停放保管收费收入。开展亲民活动,宣传物业管理。

2.学生公寓管理服务

研究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建立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系统。安装负载限制性电器或安装智能用电系统,防止使用违章电器。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创建学生区绿化美化精品。

建设学生公寓文化。争取学校对学生公寓家具更换、土建维修、安全防范的投入。促进职能部门对学生公寓管理齐抓共管。安排好儋州校区搬迁学生住宿。做好19#公寓、紫荆公寓项目管理方案。

3.教学楼管理服务

研究教学楼管理模式。对现有教室、公共照明用电设施进行逐步更新,使节能产品逐年逐月替代现有耗能产品,力争做到每季度更换节能节电产品500支。制定5#教学楼交接工作和管理方案,确保5#教学楼移交后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正常进行。

4.校园环境管理服务

处理好校园生活垃圾。有计划更换行道树木。建设校园苗圃和校园鲜花摆放。新增绿化乔木和灌木品种达到25种。建设和养护校园园林小景。

维修维护好水沟盖板、路牙、园椅、提示牌、路障、果皮箱、指示牌等各种园林设施。建立校园除“四害”长效机制,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流行疫情防控。改进和规范垃圾清运、绿化养护、维护维修几个物业项目管理。

5.桥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

策划桥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争取接管桥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

(六)提升饮食服务水平,提高饮食经营效益

开展饮食差异化经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消费能力师生的饮食要求,不断提升饮食服务水平,提高饮食营业额,实现经济目标。进一步规范自营项目、合作项目和租赁项目的管理,做好教工食堂和省府机关食堂的经营管理。建立和规范饮食成本管理制度。

20xx年建设食品安全检测室,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进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建立饮食安全质量体系。重点岗位人员要全部持证上岗。厨师、面点师中级职称人员达到12人左右。中级、技术职工达到60%以上。全面培训全员培训初级员工。

(七)提升水电管理服务水平

测量各物业服务项目水电成本。规范水电抄表记量计费和电费代收代缴。制定和规范商业水电、工程水电、水电维修有偿服务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提升服务质量。研究4#、5#、6#、7#学生宿舍楼集中式智能电费收费系统。研究制定道路、公寓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和图书馆的节能节水方案。配合做好水务社会化项目。配合学校水电规划和电气工程建设。配备水电技术技工和计算机专业员工。

(八)办好幼儿园

提高幼教管理水平,确保省级示范幼儿园资格。保证入园率,加强成本管理,实现项目经济目标。培养省市级骨干幼教名师,强化幼儿特色教学,注意汲收前沿教育理念,提高幼教水平。策划桥西小区幼儿园建设,争取接管桥西区幼儿园。

(九)提高后勤经营效益,奠定后勤服务经济基础

1.进一步规范经营部门经营项目的经济目标责任管理,争取经营收入比上年有所增长。

2.做好网络服务,扩大网络用户,提高网络项目经营收入。

3.用好管好现有文印设备厂房资源,并整合学校文印资源。分析学校书籍出版印刷市场需求,论证申请印刷经营资格资质,发展文印业务。

4.开发一卡通系统应用范围,争取经营收入。

5.对xx工程、xx物业、xx、幼儿园企事业法人,采取切实措施,规范财务管理。

6.加强财务管理,明确财务责任,规范收支活动,实现开源节流。开展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利用计算机手段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和成本可控性。

7.推进商业城项目立项目工作,适应“211”大学要求。

8.适应xx旅游岛和学校需求,挖掘集团力所能及的经营项目。

(十)研究xx校区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适应学校组建xx分校的计划,加强xx校区后勤建设,为xx分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十一)安全生产,节能减排

实行安全责任制,抓好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和集团稳定。积极应用新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十二)发挥党团群工作用,促进集团持续稳定

设置专职党支部书记,切实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开展党团群工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集团后勤文化,建立目标一致、信息对称、友好互动、公开透明的检查监督机制,促进后勤集团的整体提升。

五、落实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实现集团三年计划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各项计划和工作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既要有定性的分析也要有定量的描述,既要有面上的广泛也要有点上的精细,既要有横向的宽度也要有纵向的深度,既要有内部的统一思想认识也要有外部的良好协调,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集团班子要加强学习,树立事业信心,提高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制定计划,推进工作

各个中心、各个项目要根据集团三年计划,结合本中心、本项目的实际,制定具体行动计划,既要有个长期计划,也要有目前工作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各项工作。要责任到人,保证落实。

(三)发动员工,全体参与

员工是后勤事业的基础和主体。三年计划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向员工宣传,让员工了解计划,了解目标,主动参与,发挥聪明才干,将计划化为自觉行动。

(四)全面推行项目管理

落实到管理、服务、经营的各种项目,全面推行,不断规范。激发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项目业绩,从而整体提高集团业绩。

(五)开展成本管理

要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严格成本控制。设置成本管理岗位,配置成本管理人员,制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利用计算机手段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和可控性。

三年计划是后勤集团整体提升的一幅蓝图。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通过后勤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我们的目标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高校后勤部的工作计划

一、深化后勤综合改革

根据学校部门职能划分,结合后勤集团经营和服务范围,推动机构设置,人事制度改革,运行机制等全方位的改革。

(一)重新设立机构,增强服务职能

按照后勤集团职能,将服务保障性机构和经营性机构分别设置,明确工作职责。

(二)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报经学校批准,开展以下工作:

1.副科级以上干部实行公开竞聘。

2.在编正式职工实行定编、定岗、定责,选聘上岗。

3.编制外用工按工作年限制定分流办法,逐步移交劳务派遣公司。

(三)运行机制的改革

1.改革经费分配办法,集团各中心经费实行预算制。

2.改革职工内部分配及考核办法,实现以岗定责、绩效与收入挂钩。

3.运行方式的改革。

饮食服务中心根据xx校区xx餐厅托管的运行情况,其它校区自管的食堂在条件成熟时引入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托管;校园物业中心引入物业公司外包;学生公寓中心以怀远校区为试点,其它校区在条件成熟时引入有资质的物业公司进行外包;怀远校区锅炉房交西夏区热电厂供暖;文萃校区医务所配置人员设备,逐步达到社区医院的规模,教职工年度体检和新生入学体检由校医院完成;幼儿园建议学校成立xx大学附属幼儿园,系学校一个附属部门;交通运输中心将原有经营和服务职能改变为单纯的服务部门。

二、信息化建设

依托学校校园网、数字校园等建立后勤信息服务平台,相继建设运行后勤基础数据中心、数字化后勤服务大厅、网络报修平台、服务监督平台、学生公寓管理系统、餐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校园环卫监督平台、短信通、移动后勤等,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与声誉;物流管理系统、教室管理平台、订餐系统、餐饮服务监督平台等。

三、各中心的重点工作

(一)工程项目

1.积极做好20xx年度各校区维修工程重点项目调研论证、规划设计、编制方案、申请上报、组织招投标、组织工程施工、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签证审计、规范工程验收、规范工程款支付等工作。

2.20xx年立项的小型维修工程,要在前期工程量概算上下功夫,要求各维修使用单位核准需维修的项目内容,维修清单准确无误,避免漏项,增加变更。进一步理顺建筑设备材料询价机制,同类维修材料通过竞争性磋商确定一家商家供货。杜绝合同签订中的施工单位转包行为。

(二)绿化美化

1.翻种xx山校区行政主楼的草坪,在金波湖周边试种薰衣草、太阳菊等植物,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

2.配合项目工程办完成校园绿化整治三年规划目标。

(三)饮食工作

1.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法》,抓好饮食中心各餐厅的食品安全工作。依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健全学生食堂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效益。进一步加强中心对外包餐饮公司所属餐厅的《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管理。

2.对餐厅后厨、水电表、电梯、蒸汽间及老旧电路、设备进行维修与改造。

(四)学生公寓工作

1.配合集团恢复各公寓智能电柜的使用。

2.制定详细的20xx年公寓维修改造计划,确保20xx年公寓维修改造的实施。

3.在公寓楼内加装直饮水、售货机等设备,提高公寓的硬件设施。

4.加大公寓文化建设,在各校区推进温馨服务活动室建设,使学生公寓集学习、娱乐、休息于一体,营造和谐公寓。

(五)水电暖工作

1.配合xx热电厂对怀远校区、xx校区并大学生活动中心移交后的准备工作及施工期间的安装工作。

2.办理公租房、科技楼、怀远校区研究生楼生活水箱的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及深井泵集中供水卫生许可证。将研究生楼、消防水箱与生活水箱分离,另建生活水箱,改造二级泵房研究生楼水库。

3.配合项目办改造文萃校区旧配电室高低开关柜,变压器。完成金凤校区锅炉更换工作

(六)校园物业

1.配合学校综治委,集中整治怀远校区、文萃校区家属院的违章建筑、摊点。

2.对教学办公楼实行整体管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进物业公司进校管理或成立物业公司。在满足校内35部电梯正常维护保养的情况下,成立电梯维保公司,并开展对外承揽维保工作。

(七)幼儿园

1.明晰发展方向,争取更多的政策性优惠。要逐步和其他公办园接轨,通过学校和政府沟通协商,争取化的公办园应享受的政策补贴,加快幼儿园的发展。

2.健全管理机制,最终实行精准化管理模式——几所幼儿园在安全、保教、卫生保健、食堂管理、财务制度等诸方面形成一体化、系统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八)交通运输工作

1.改革交通运输运行体制,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转变为服务保障,即所有在编职工纳入学校统一管理。

2.做好有关公车改革的各项工作事项。

(九)国际交流中心

按照学校专题会议精神,1.尽快处理好税收问题;2.按照新的定位,提出国际交流中心经营管理方案;3.提出国际交流中心装修改造方案。

(十)校医院

1.完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制度,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学校公共卫生防疫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在集团的支持下,完成人员、设备的配置工作。

(十一)机关工作

1.配合集团做好综合后勤改革工作。

2.加强集团的网站建设和宣传报道工作。

3.进一步理顺学校拨付后勤集团资金的会计核算关系。

4.增设财务预算下达与执行环节,加深财务核算精细化程度。

5.重新梳理现有核算账套体系,重新划分归类,构建全新的后勤集团财务账套体系。

6.配合集团推行定编定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