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十篇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十篇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06:34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智能电表;质量监督;创新与实践

作者简介:鲍洪波(1968-),男,安徽枞阳人,国网安庆供电公司营销部(农电工作部)主任,工程师。(安徽安庆246003)

中图分类号:F27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95-02

自国网安庆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来,通过建立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指标体系,对智能电能表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监督,确保了智能电能表计量准确、运行可靠,有效防范了智能电能表质量风险,使智能电能表推广与应用得以顺利推进。公司在推进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工作的实践与创新方面值得相关单位借鉴与学习。

一、达到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工作目标的主要途径

1.建立质量监督工作理念

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是指从智能电能表应用宣传到货质量检定、安装质量控制、运行质量监督、客户反馈质量跟踪等全过程质量监督工作。公司针对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智能表推广应用,不断创新和完善监督机制,从智能电能表入库验收、检定、出库、安装运行、运行抽检、临时校验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入手,通过建立智能电能表检定、安装、质量抽检等过程的质量考核机制,促进智能电能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2.制定质量监督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通过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流程,规定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过程中的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确立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的一般原则,规范智能电网建设宣传与智能电能表检定、安装、运行管理等工作,进而推动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水平的整体提升。

质量监督指标体系分为:工作评价指标(见表1)和执行监督工作指标(见表2)。

3.质量监督工作具体实施过程

(1)加强信息储备。收集智能电能表中标厂家、数量和到货时间,在线智能电能表运行档案,入库验收抽检合格率、全检合格率、成品库抽检合格率、运行表抽检合格率、临时检定合格率、运行表分批故障率、运行表分类故障率、运行表批次不合格率和运行表可靠率等质量信息及抽检验收完成率、全检验收完成率、运行抽检完成率、安装完成率等信息。营销部根据收集的信息上报电能表申购计划,编制智能电能表抽检、轮换的年度、月度计划。

(2)制定年度、季度、月度智能电能表宣传、抽检、安装工作计划。营销部根据收集的信息,依据“JJG596—1999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规定,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在线运行智能电能表抽检、周检计划。根据工作需要制定智能电能表宣传计划。

(3)制定电能表入库抽检验收、待装电能表质量抽检计划。该公司计量部根据智能电能表到货厂家、批次,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智能电能表入库抽检计划。对全检合格的智能电能表,依据检定台体、检定人员制定待装智能电能表质量抽检计划。

(4)制定智能电能表安装计划。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营销部下达的安装工作计划,制定具体安装地点、安装时间等工作计划。

(5)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公司营销部、党群工作部利用地方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智能电网相关知识以及智能电网在提供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加强进社区服务宣传。公司营销部组织业务单位开展“进社区”服务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现场展示各种规格的智能电能表,宣传智能表知识,利用移动计量检测车开展智能电能表现场校验服务等内容。

(7)邀请参观检定流程宣传。公司营销部组织邀请人大、政协代表、客户代表、新闻媒体、供电服务社会质量监督员代表等,采取参观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流程、座谈智能电网建设,收集供电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流程。

(8)入库前质量抽检。公司计量部按照智能电能表到货的厂家、批次,首先开展元器件比对工作,比对合格的开展设备入库,比对不合格启动退货程序。其次样品送省电科院进行电磁兼容试验,试验合格开始抽检验收,试验不合格启动退货程序。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到货智能电能表进行抽检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全检验收,验收不合格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进行评价,须启动退货程序的立即启动,须厂家立即整改的报公司营销部联系厂家进行整改。

(9)入库后全检验收。公司计量部对验收合格的智能电能表,依据“JJG596—1999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规定和相关技术规范开展全检验收,并将检定记录上传至SG186工程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全检验收试验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8.5%,评定该批次合格,合格的智能电能表送成品库待装,不合格电能表退回厂家更换;全检验收试验合格率小于98.5%或出现同类故障智能电能表数大于或等于3只时,评定批量存在质量隐患的,限期厂家整改,整改延期或整改后再次试验仍不合格,按二类质量问题上报公司营销部。

(10)待装质量抽检。公司计量部对成品库智能电能表每月按库存量的10%进行抽检,抽检中按检定装置和检定人员均匀抽取。计量中心对检定装置的运行情况和检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报公司营销部备案,其中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分析作为计量中心对检定人员月度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

(11)公司计量部根据业务换表流程进行配表,配表实行点对点的配置原则。

(12)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公司营销部组织安装人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智能电能表的性能和装箱、运输、安装的注意事项,被拆换的电能表需要客户确认的事项。

(13)安装公告。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依据智能电能表安装工作计划,提前3天在安装地点公告更换智能电能表事项公告。

(14)安装。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智能电能表安装计划和智能电能表更换时间、地点,组织开展智能电能表的更换,填写换表工作单,记录新旧电能表的底度,并告知客户确认。

(15)运行质量抽检。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月度智能电能表抽检计划安排,将现场运行的智能电能表进行轮换,交计量部进行检定,计量部对电能表运行质量进行分析报公司营销部备案。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负责填报抽检完成率。

(16)临时检定。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客户申报的故障检定、申校报告,将电能表轮换后交计量部进行检定,也可根据客户的要求,由计量训、客户服务中心利用移动计量检测系统到现场开展检定,并出具检定报告,填报客户申请检定统计表和合格率统计表。同时对故障成因、申校合格率进行分析报公司营销部备案。

(17)省电科院质量监督。公司营销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省电科院对运行中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按制造厂家、批次、安装时间、地点、数量足额送检,并根据检定结果统计运行智能电能表质量分析报表。

(18)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公司计量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根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运行中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按制造厂家、批次、安装时间、地点、数量足额送检,并根据检定结果统计运行智能电能表质量分析报表。

(19)95598投诉受理。公司95598的客户代表按照制定统一的智能电能表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答复客户,同时宣传智能电网建设相关知识。

(20)客户服务大厅质量投诉受理。客户服务大厅根据客户质量投诉情况,填写工作单,经电检人员初检,需要进行申校的交计量部进行临时检定。

(21)绩效考核。公司营销部根据年度、月度智能电能表现场安装、抽检计划考核计量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的完成率,根据电能表的运行情况考核安装工作质量和检定工作质量。

(22)改进计划。公司营销部根据来自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计量部关于电能表工作质量分析报告,按智能电能表检定规程规定改进运行电能表检定周期,滚动修订电能表轮换计划。

二、确保质量监督工作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绩效考核与控制

1.组织机构

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工作组织机构由公司的分管领导、营销部、物资供应中心、计量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绩效考核:信息储备。采取常态记录,对执行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所需填报的各项工作报表进行收集。主要通过入库前的质量抽检,收集智能电能表生产厂家产品质量信息;通过入库全检以及库存中抽检,收集智能电能表产品的质量、人员的工作质量信息以及检定装置的稳定性;通过现场抽检和临时检定,收集智能电能表运行质量信息;通过现场质量抽检合格率、安装完成率指标,收集工作质量信息。

(2)开展评价。根据所记录的信息,对智能电能表生产厂家产品质量进行考评,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招标采购部门;对员工的工作质量进行考评,记录到月度绩效考核中;对电能计量检定装置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考评,保证装置稳定、可靠。

(3)控制:对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各环节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点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根据分析、点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建议,将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相关单位。

三、改进的方向和对策

一是在推行智能电网建设中,部分客户对智能电网建设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对智能电能表的准确性、稳定性存有疑虑,对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存有抵触情绪。对策: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提升执行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所要达到目标值的速度。

二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计量检定与安装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策:对相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进行新技术的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智能电能表应用全覆盖,智能电能表的入库、检验、安装、运行等工作各环节质量管控指标的绩效考核有待细化。对策:首先要以省电科院、政府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100%为目标,树立“公平公正、计量为民”的理念,强化电能表质量监督和控制,确保智能电能表运行准确率达100%;其次将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寻找差距,分析原因,综合考量人、财、物等综合因素差异,不断加大计划循环执行应用的力度,促进快速实现和接近目标值。

公司通过开展智能电能表全过程质量控制与全过程质量监督,确保了在运智能电能表的计量准确、运行可靠,有效化解了其他地市引发的智能电能表舆情,真正做到了“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

参考文献: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篇2

1深入实际,统筹规划,依照程序,优化配置

配置是装备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温江区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均衡配置”的原则科学配置装备,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推动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

1.1整体规划,制订方案

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方案是做好装备工作的首要环节。教育装备部门要充分了解本地区教育装备现状,掌握当前教育装备前沿动态、发展方向,从而进行整体规划。

温江区贯彻落实《成都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未来五年发展思路》,联系温江区实际,制定了《成都市温江区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温府办发[2012]89号)、《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关于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温教发〔2012〕84号)等具体方案,保障温江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持续推进。

1.2依照程序,实施采购

教育装备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装备“有用、实用、好用”的设备。依照程序进行政府采购工作:1)学校书面提出装备需求报告,阐明规格、型号、材质、参数、数量等需求内容;2)电教馆到学校核查,金额较大或系统性项目,电教馆组织有学校参加的装备论证会;3)电教馆汇总全区采购情况,组织相关骨干教师制订装备方案,提出参数要求;4)聘请专家,组织论证会论证装备方案;4)区教育局局务会审批专家论证修改后的装备方案;5)报区信息化办,审批信息化建设方案;6)报财政、政府采购中心,实施政府采购。

1.3注重过程,跟踪实施

教育技术装备涉及学校多、管理人员面广、种类杂、数量大、要求高,从招标到实施完毕需要一定的过程。为此,我们建立了项目跟进制度,根据分工,安排专人跟进项目的实施,及时处理实施过程的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学校、厂家初验合格,电教馆核验的基础上,聘请专家与区纪委、区财局、区采购办、区信息化办工作人员一起,完成装备验收工作。

1.4关注售后,保障使用

验收不是装备建设工作的结束,还要持续关注厂家的售后服务、质保情况,为学校使用好教育技术装备做好保障。我们通过温江教育城域网协同管理平台,建立了教育技术装备月报制度,在线受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维修申报,并及时登记跟踪。对按照合同要求,完成质保约定的厂家,按约支付保证金。对已经过保的项目,我们组织专业维护人员,在开学前对全区所有学校进行普查,统一进行维护维修,解决共性问题。对于临时问题,我们协助学校,联系专业人员,及时维护维修,满足教学需要。

2完善制度,细化评估,搭建平台,规范管理

管理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关键。管理的水平决定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教育投入一定的情况下,防止重配轻管,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1完善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落实全国《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及校园管理手册》等装备制度,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修改,温江区教育局研究下发了《成都市温江区教育装备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讨论通过了《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项目履约验收办法》,区电教馆讨论制定推出了《温江区电教馆政府采购项目管理操作要求》《温江区教育局教育网站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以明确管理职责,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

2.2细化评估考核

督导评估是装备工作的保障,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温江区电化教育馆按照“年初有目标、年末有考核”的原则,年初向学校下发年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明确每所学校建设、管理、应用的工作目标,定期到学校检查指导,年末依据《温江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考核计分表》《温江区学校实验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温江区学校图书管理考核评分表》《温江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考核评分表》《温江区学校门户网站管理考核评分表》对学校教育装备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结果纳入全区综合督导评估,发挥装备管理的督导作用。

2.3加强队伍建设

队伍是做好装备工作的决定因素。装备队伍的素质、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装备工作的效果。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实验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室、图书(阅览)室等各功能室的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维护以及教师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各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行政领导分管,信息中心主任具体负责,成员由网络、网站、电教、图书、实验、音体美劳卫等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人员组成。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应用列入管理人员、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业绩考核。

按照温江区教育装备中心组申报条件,经学校推荐,电教馆审核、聘请一线骨干教师,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站管理、实验管理、实验教学、图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幼教中心组7个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活动,促进装备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4搭建管理平台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装备投入加大,装备工作也相应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在装备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是装备效能发挥的基础性工作,保证网络正常运转与应用平台安全稳定,是平台管理的重点。我们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存储与备份平台、日志服务平台、认证系统每天关注网络设备运行动态与平台运转状况,保证教育城域网后台正常运行。通过已建立的网上办公系统、网站生成系统、数字图书馆、资源库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教籍服务系统、校产管理系统、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和自主搭建的温江教育城域网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校产数据、网络月报、图书回溯建库进度等装备数据的及时统计和上报,促进了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教育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培训学习,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应用

使用是教育技术装备的根本目的。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学习和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探究和课题研究,用好教育装备,发挥教育装备的用途,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3.1组织参加培训,提升能力

培训学习是使用的基础。使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装备的应用水平和效益。随着教育装备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更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学习。我们每年分批到广州、深圳、杭州、兰州、北京、上海等地,参加教育装备论坛、装备应用展览、提升领导力培训、新课程实验室建设管理等培训,对标沿海,学习经验,寻找差异,开阔视野,明确努力的方向。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成都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四川省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培训、四川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培训、四川省课题研究培训、四川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成都市网络管理培训、成都市数字化图书管理培训、成都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师培训以及区内网站建设、网络管理、图书回溯建库、实验管理、实验操作等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管理、应用水平。

3.2开展课题研究,改进方法

联系实际,基于问题,开展研究,深化认识,探究方法,提高水平,改进工作。一是组织力量,积极参加省市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研究报告;二是做好区内学校研究课题的管理工作,指导学校按照既定计划开展研究,进行阶段总结;三是指导学校立足校本实际,围绕教学应用,开展区校两级课题研讨,总结经验,相互学习交流,改进方法手段,提高教育质量。

3.3开展活动,深化应用

活动可以检验装备的效果,深化装备应用。温江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坚持“严密活动方案、细化活动组织、关注活动过程、力推活动典型,收集上报资料”,促进活动取得成效。活动主要有:幼儿玩教具展评、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四川省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阅读指导教学赛课、成都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赛课、初中理化生教师实验技能竞赛、中小学生读书征文比赛、教师装备论文评选、中小学电脑制作等。

3.4主题研讨,促进应用

温江区通过开展现场会、研讨会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辐射引领,带动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包括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交互电子白板应用、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校产管理、图书管理现场会。各中心组就智慧校园建设、实验仪器管理、网站改版与美化、远程互动教学、推进学校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标准化考场巡考系统应用开展了深入的主题研讨。

4突出重点,开拓创新,打造特色

为了使温江区的教育装备工作更有成效,我们突出装备采购、督导评估、内部管理、应用典型四个重点,采取项目推进的方法,联系实际,开拓创新,打造特色,初见成效。

4.1创新政府采购项目管理机制,保障教育装备建设规范实施

温江区教育技术装备坚持应采尽采的原则,全部由区政府采购中心依法进行采购。温江区电化教育馆创新政府采购项目管理机制,以标准促装备,以装备促应用,在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从四个环节着力把好质量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校园,保障装备建设的规范实施。一是健全管理制度,确保采购项目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建立跟踪机制,保证采购项目管理依“规”监管;三是强化履约验收,保障采购项目管理按“约”执行;四是整理资料归档,实现采购项目管理有“案”可查。温江区纪委、区财政、区采购办、区信息化办等部门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参加了15个包件的履约验收工作,对我们的采购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4.2加强教育装备督导评估研究,提升教育装备管理使用效益

注重督导评估的引领、导向、评价作用,加强教育装备督导评估研究。一是梳理要求,寻找督导评估的依据,让督导评估有据可依,方向更明;二是注重导向,确定评估内容,根据装备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分现代教育技术、网站、实验教学、图书、社会效益“五条线”,确定了建设、管理、应用“三大领域”内容;三是广泛征求意见,设置评估权重,根据学校装备工作的任务,建设占20%、管理占30%、应用占50%,并通过区政府督导室,将建设、管理和应用目标下达学校,列入区教育局与各校校长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书;四是多方交流,形成评估细则,根据电教在全区综合督导评估中占的分值(6分),征求学校管理员、分管行政、学校校长意见,把总分确定为600分,其中实验教学180分、图书100分、现代教育技术180分,网站100分,社会效益40分,形成了《温江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考核计分表》《温江区学校实验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温江区学校图书管理考核评分表》《温江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考核评分表》《温江区学校门户网站管理考核评分表》,学校得分除以100,折算计入全区对学校的督导评估总分;五是积累资料,加强过程考核;六是注重效益。实施评估考核,通过学校自查、学校申报、实地查看、翻阅资料、在线考核、小组集中等多种方式,按五条线开展考核,并做好反馈、及时交流,便于学校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教育装备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督导评估的硬性指标,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装备工作上新台阶,促进了全区教育装备管理使用效益的提升。

4.3搭建内部管理平台,提高装备工作效率

电教馆是区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是负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职能部门,承担着贯彻执行上级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方针,制订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做好装备的建设、管理、使用等任务。由于人员编制有限、业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装备建设及技术保障任务重,迫切需要电教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本着“集约、够用、实用”的原则,搭建了温江教育城域网协同管理平台,共享上级来文、装备标准、素材资源、计划安排、总结汇报、馆内管理材料、学习资料和获奖情况类信息。为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唯一性,所有资源都经过审核,并由唯一指定的管理员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操作,其余人通过认证后拥有对平台浏览和下载资源权限,做到了“设置访问权限,审核后再共享,统一归口管理”。不仅节约了办公成本,而且实现了办公资源共享的快捷与便利,提高了装备工作效率。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篇3

质监局发展流通领域监管汇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一年来计量工作的经验,表彰*年度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机构先进单位,研究部署今年的计量工作,动员全省计量工作者,按照省局“围绕一个中心、确保两个安全、搞好三项建设、提高四种能力”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计量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20*年计量工作回顾

刚过去的20*年,是计量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省局党组和主管局长的领导下,在全省计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计量工作以十六届五中、六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局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全省计量工作要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质量技术监督中心工作,坚持以法制计量为重点,以科学计量为基础,以整合计量技术机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努力方向,守住了旧阵地,开拓了计量工作新领域,圆满完成了暨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为保证全省量值准确可靠,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服务社会,不断提升计量工作的良好形象。

流通领域的计量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涉及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加强了流通领域的监管工作。

1、在全省开展了三项放心活动。一是“进入高速路河北段,加油计量请放心”活动。为加强高速路段加油站的监督管理,引导消费,使高速路段加油站更好的为过往车辆服务,对高速路段的加油站进行了一次全面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加油站进行了限期整改。活动中,*市局督导高速公路加油站张挂横幅,对社会做出服务承诺,提请用户监督;*市局指导和帮助高速公路加油站建立和完善计量保证体系,使高速路段加油站都通过了计量保证能力合格确认,保证了加油计量准确。

针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廊坊固安两加油站利用加油机作弊,克扣消费者的情况报道,省局安排了对全省在用加油机的突击检查。在廊坊召开了“防范加油机计量作弊研讨暨工作会议”。提出了防范加油机计量作弊的12条措施。会后各地在中石化、中石油、加油机生产企业的配合下对所有加油站的每一台加油机的主板和芯片进行了铅封。*、*、沧州、张家口等市局出台了“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及维修规定”,石家庄、廊坊、*、张家口、*等市局使用了统一的防伪铅封。沧州市局编制了加油机管理软件,对加油机进行动态管理。利用加油机计量作弊现象得到了遏制。

二是,“农民粮食上市场,收购计量请放心”活动。对全省各大粮食收购市场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等市局对收购用衡器、容重器、水分测量仪等计量器具全部进行了检定,并在较大的粮食收购市场设置了告示牌,公布了举报电话等,得到了政府和农民的好评。

三是,“居民使用液化气,罐装计量请放心”活动。对城镇罐装液化气站进行了规范管理,确保了罐装液化气残液量符合有关规定,做到秤准量足。*市局为配合活动的开展,专门制定了《*市液化石油气罐装销售计量管理办法》,对罐装液化气的标示、钢瓶自重、净含量等做了明确规定。石家庄市局对液化气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较好地规范了销售液化气的计量行为。

2、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去年对面粉、方便面、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等共计5类定量包装商品进行了检查。本次共抽查627家企业,抽查商品834批次,合格652批次,平均合格率为78.2%,其中面粉抽样合格率为66%;食用油为91%;肉制品89%;乳制品93%;方便面为89%。结果表明大型企业明显高于中型企业,而中型企业又明显高于小型企业的抽样合格率。对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已限期进行了整改并向全省进行了通报。此次对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抽查绝大部分市局高度重视,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3、开展了电能表和互感器标准装置的计量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了电能表和互感器检定装置的计量监督检查。此次检查了9个市级、83个县级计量技术机构;10个市级、132个县级的电力公司计量站。共检查电力系统电能表检定装置179套,检查互感器检定装置135套。检查发现,电力部门的检定装置都没有通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所用计量标准都没有通过计量行政部门的考核,省局已要求各市局对擅自检定的机构按照计量法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向省政府和省编办写出了情况报告,要求协助技术监督部门落实电能表等强制检定的监督管理职能。

4、开展了全省餐饮业的计量监督检查。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安排对全省餐饮业进行了监督检查。本次共检查餐饮店4415家,检查在用衡器5289台件,在用衡器检查前受检率49.5%,合格率58.7%,检查后受检率94.6%,合格率97.3%;检查在用量杯、量提4173台件,检查前受检率为57.6%,合格率为64.9%,检查后受检率97.7%,合格率96%;查处违法案件909起,208家餐饮店中菜单中标注了净含量或原料配比,730家餐饮店配备了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

5、在节日期间安排了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的计量监

督检查。为给老百姓在节日期间营造一个好的购物环境,各市局对辖区内的主要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逐一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专项管理档案,实施了动态管理,并责成集贸市场的主办者设置了公平秤。同时,在各大超市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全省出动检查人员5000多人次,检查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970家,抽查在用计量器具8154台(件),抽查零售商品、定量包装商品等10724批次,并对检查发现的缺秤少量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有效地净化了节日市场购物环境。

6、安排了全省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的监督检查。共检查社会公正计量站81家,查处未办理计量认证的1*家,对这些机构各市正在有计划、分阶段的进行规范管理。

(二)加强计量技术机构整合,减少内耗和资源浪费。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升全省计量技术机构的整体实力。我省的计量技术机构基础差,重复建设严重,互相争市场抢饭吃,重复检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随着系统技术机构改革的深入,全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有了一定的项目建设能力,纷纷建立新的计量标准。为了合理布局全省的检定项目,优化检定资源,防止重复建设,我们通过参观、考察、召开座谈会,提出了在技术机构建设上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对全省各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新上检定项目进行了规划、布局和建标审批。特别是对全省的衡器、热量表、大型医用计量器具等检定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确立了“打破行政区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联合检定”的思路。

2、严格考核,提高管理水平。在全面总结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经验的基础上,依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省局派出14个考评组对97家县级计量检定机构进行了考核。通过考核加强了对我省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了检定行为,使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引入了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依据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省局授权省计量院及有关市级计量技术机构承担了10类76个样机试验项目,将样机试验纳入了法制管理,同时引入了竞争机制,提高了计量技术机构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服务质量。

4、提供依据,规范管理。去年组织起草并颁布实施了《预付费电能表》等22个地方计量技术法规,到目前为止,我省制定的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已达70多个,这些规程作为各级计量检定机构开展检定工作的技术依据,为促进我省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规范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的制、修定工作,省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管理的通知》对规程的申报、评审、等进行了具体规定。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篇4

1、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全市各地要围绕质检总局确定的儿童用品、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厨房用具、纺织服装、车用汽柴油、电线电缆、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材料等10类重点产品,开展一次全面的清查巡查行动。各地要根据10类产品不同的监管要求,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按照工业产品许可证分类监管要求、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管要求和一般产品的监管要求,实行差异化监管,全面掌握10类生产企业现状。

2、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检查。全市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要以总局确定的10类产品为重点,加大对这10类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力度。各地安排监督抽查的企业要避免与上级抽复,同时对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加大不合格企业的曝光力度,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3、做好不合格企业整改复查工作。结合监督抽查发现的突出质量问题,各地要组织检验机构和行业协会召开质量分析会,加强标准和检验知识以及强制性认证要求宣贯,组织专家深入企业“问诊把脉”,帮助解决质量问题,指导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各地要做好对产品不合格企业的整改复查工作,对质量问题突出的、连续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负责人开展质量约谈,对监督抽查合格率低、区域质量问题突出的集中区域,市场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质量约谈。要综合运用质量分析会、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培训班、约谈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实地核查、回访等后处理工作方法,要进一步发挥这些方法手段,推动后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要强化责任追溯,对抽查不合格产品及企业依法层层追溯,做到处理到位、整改到位、移送到位。

4、开展区域质量提升。各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区域质量提升行动,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促进提高质量管理能力,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规范区域产业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制定区域(联盟)质量标准,打造区域质量品牌,培育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质量,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民生民计和社会稳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形成“质量提升”活动的推进合力。

(二)全力部署推进。按照市局的部署要求,精心制定“质量提升”活动方案,制定工作进度表,细化推进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切实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要立足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的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一批影响广泛、带动性强的重要活动,确保“质量提升”活动成效。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篇5

一)全面开展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认真总结质量兴市、质量兴县(区)活动经验、巩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推进质量振兴列入重点工作内容。充实扩展并制定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方法、步骤、职责,强化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全面组织实施。年底前,各县区政府要全部开展质量振兴工作。

二)设立市人民政府质量奖。对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激励企业努力创新,制定《市人民政府质量奖实施意见》及其评审细则。给予表彰和奖励。追求卓越质量绩效。市政府质量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单位和个人的数量均不超过4个,年底前启动奖励评审。各县区政府、各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三)积极推进品牌战略。调整和补充全市名牌产品发展规划。争创1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以全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中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的产品为重点。对列入规划的产品重点培育。新增20个以上名牌产品,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累计达到12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产品达到2个以上、获得省著名商标的产品达到50个以上。名牌产品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四)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标准制定、修订和升级。充分发挥标准化对提升整体质量水平的先导作用。以全面提升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水平为目标。构建科学、完整、先进的标准化体系。

1.加快升级工业产品技术标准。瞄准市场前卫。对本企业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重点产品的现行技术标准水平进行一次全面评审,各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组织力量。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寻找差距,准确定位技术标准的提升方向和层次。以定位水平为基准,组织力量全面制定、修订技术标准,实施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以技术标准水平的全面升级带动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建重点工业项目的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全面实现《意见》设定的各工业产业的质量指标。鼓励外向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努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主要农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达到70%以上,以大宗主导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至优势特色农产品基本形成系列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为先导,带动主要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全面实现《意见》设定的农业质量指标。

3.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有效提升服务业规范度和标准领域覆盖率。鼓励服务单位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深入推进服务企业标准化工作。争取和实施1项主体地方标准,重点设置和培育3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引导全市服务业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抓紧制定覆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服务业的地方标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诚信度为重点。要以规范服务行为。加大服务业标准推行力度。

4.强力实施节能减排标准化。对能耗和排放控制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和提升。以典型经验引导全市循环经济示范区整体建设的科学推进。根据全市地理、气候特征,对全市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际状况和水平进行全面审查。紧密结合全市实际。督促和推动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更新改造。抓紧循环经济标准规划的完善与组织实施。组织制定生态功能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并强力实施,稳步改善和提升全市环境质量水平。

5设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五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工业企业要大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配备高素质研发人员。以延长全市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链、完善循环经济链条环节为重点,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目标,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加强产品新结构、新原理的研究。尽快建立技术专利向技术标准、科研成果向生产能力的转化机制,迅速将科技创新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要按照市场引导、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探索互相参股、合同约定、项目委托、利润分成等多样性的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加强对重点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攻关。对提升全市经济实力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项目及产品开发项目,要以掌握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为目的组织力量开展重大专项攻关突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2项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完成4项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全市完成20个以上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集群。全市大中型以上企业的主导产品、重点产品、优势产品全部实现换代、升级、提档,质量水平整体提升,经济效益普遍提高。

六)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和保障体系。

1.着力构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评估论证、许可认证、监督抽查、过程监督、风险监测、安全预警、事故处置、事件应急等监管机制。各监管机制要紧密衔接。食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生产许可,农业、质监、工商、畜牧、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共同构成严密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明确食品小作坊监管责任,细化监管措施。药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要符合国家有关强制认证或行政审批的规定和要求。生猪全部实现定点屠宰检疫。有效预防重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

2.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产品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责任追究相配套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根据产品质量的动态变化。组织开展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的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查为核心。适时调整监督检查的范围、频次和种类。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和违法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数据库,定期分析质量状况,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加快建设全市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及时产品质量状况和安全预警。要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通过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的有效实施,形成对全市产品质量整体状况的有力监管和控制。全市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建档率达到100%产品质量可比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关系健康安全的产品全部纳入生产许可或国家强制性认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3.严格执行重要工业产品的行政许可制度。要依据规定的许可条件和程序。运用生产许可的手段,对纳入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重要工业产品。严格审查和批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有计划、分步骤地淘汰产品质量差、工艺技术落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产业和产品。基本淘汰国家规定淘汰或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和落后产能,推动全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

七)大力提升优势主导产业整体质量水平和竞争力。通过标准提升、技术创新、新品研发、结构调整、更新改造、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综合措施。全面增强全市优势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力,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理念。着力推动支柱产业及其优势主导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向高中端攀升。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1.农业。加快深加工能力建设。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争取全市马铃薯、中药材、畜草、蔬菜、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以此为基础。延长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按照规模化、设施化、循环化、有机化、品牌化的要求,加快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提高设施农牧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

2有色冶金产业。铝箔、新型材、专用材以及板带箔、合金、粉体等新型加工材料产能大幅提升。提升企业形象。以西北铝业、东兴铝业、临洮铝业为基础,重点有色冶金企业的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铝、锌等精炼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培育、创建一批名牌产品。抓好产业配套,延长铝产业链条,打造“西北铝业城”重点在新型包装、装饰铝材、再生铝冶炼等方面开发生产,就地实现产业配套。通过由大带小的发展,逐步完善产业体系,打造铝产业集群,实现“核心企业+配套企业+集群效应=主导产业”链式经济结构。落后产能全部淘汰,吨铝直流电耗降至12500千瓦时以下。

3.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家和省上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确立重点,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积极争取。扶优扶强,扩大发展,形成优势;要承接大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依托全市装备制造业的优势,通过争取项目、引进嫁接,大力发展两头在外企业和零部件制造业,把建成兰州、天水各大企业零部件的加工基地;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之间、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的联合,加快信息建设步伐,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打造品牌,提升质量,形成新的产业优势。用先进技术改造通用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产品,提升技术性能和质量档次,形成亮点和特色。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造、提升,努力使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新能源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标准,通用设备、优势产品的自动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和整机配套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通用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档次得到提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轻纺产业。全市纺织、皮革、塑料、包装、家具、民族手工艺、五金等主要轻纺产品依据市场需求全部完成换代提档升级。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污染废物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

5.建筑材料产业。优化整合资源。调整结构,通过推进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水泥制品产品质量。积极研发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升新型墙体材料的质量水平。重点企业要求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育、创建一批名牌产品,提升企业形象。

八)着力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质量。高标准、高起点地完善循环经济基地质量要素的基础上。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得到全面实施,形成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运行体系。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链得到有机组合和衔接,再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产出率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达到规定指标。

九)切实保障和努力提升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严把项目开工和工程竣工验收关,制定工程质量提升规划和实施计划。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中介服务相结合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文件)审查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质量终身负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节能技术标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装饰装修质量的监管和检测,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特别是重点公共设施、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二是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方案,整体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完善住宅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着力加强水利、交通工程质量监管,严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强化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和交通道路的建设质量。至所有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国家“鲁班奖”优质工程2项以上、省“飞天奖”优质工程5项以上,市“金衡奖”工程30项公路建设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85%以上。

十)着力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全市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与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自然生态功能得到改善和发挥,森林、草地覆盖率持续扩大,生态退化得到遏止,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减轻,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大力推进绿化工程,确保环境安全。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抓紧制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规划。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强化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废物排放,加强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医疗、化学等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建设。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加大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1.空气环境质量。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物排放年均值逐年下降。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40天。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

2.水环境质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排放值逐年下降。降低农村地表水水源污染,段主要河流、重点流域水质均达到标准。水质稳步提升。水库和具有农业灌溉功能的河流水质达到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农村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防治地下水水质污染,保护水环境。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除矿化度指标外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市水域功能区的水质和生态景观水域的水质均达到国家相应水质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

3.土壤环境质量。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安全处置。杜绝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农药。禁止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侵害农田。

4.生态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和风沙治理。重点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市水务局、市水保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扎实推进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建设。使其自然生态功能得到回复和提升。

十一)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1.交通运输业。加强运输的严密组织和科学调度。基本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目标。全市公路长途客运班车正点率达到80%以上。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

2.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大力推行金融、保险行业服务标准化。进一步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推动金融保险业服务创新。完善投保、承保等客户服务体系。要以方便客户为原则设置工作程序。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服务环境。顾客满意度较“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

3.现代物流业。基本形成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统一规划和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把打造成为优质服务和诚实守信的西北物流中心。加强物流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并推行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

4.旅游业。强化旅游职业行为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全面落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加强旅游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和导游服务质量。旅游经济运行状况监测数据,开展消费培育和市场引导,依法开展旅游市场监管,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及游客对旅游业的满意度。产品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游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

5.邮政电信业。提高通信质量,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加快制定提高邮政通信业服务质量工作方案,着力提高顾客满意率。建立、完善通信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做到计量准确、服务至上、顾客满意。邮政通信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通信计时收费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监督,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用户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8%。

6.医疗卫生业。建立高效有序的医疗服务质量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可追溯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救治、诊断、医疗、护理等医疗水平。全市县级以上医院争取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体系,有条件的医院积极通过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医疗卫生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入手,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的社会公益性质、救死扶伤职业道德、严谨负责职业精神的医疗体制。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

7.商贸流通业。提高服务承诺层次和兑现率,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年,开展诚信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重点商贸企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主要商贸企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商贸企业诚信档案,引导规模以上百货商店、大型超市和“中华老字号”企业严格质量管理。商贸企业全面实行产品质量先行负责制,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从进货验收到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创建商贸、物流服务国内优势品牌。重点培育大型连锁经营龙头企业。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顾客满意率达85%以上。

十二)持续增强企业的质量水平和诚信度。

1.加强企业质量基础建设。持续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企业要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不断增强员工的质量责任、质量安全、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意识。要全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以质量提档、产品升级为目标,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管理,推行管理体系认证。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节能降耗、质量管理小组等群众性的质量活动,全面增强企业质量基础。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全部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计量器具特别是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100%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率达到95%规模以上企业按照行业要求,全部分别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以及(Gmp药品包括保健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企业(GSp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认证,鼓励食品、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得国外卫生注册,化工企业符合ReaCH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规定。

2.加强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总结经验,要以质量水平和保证能力为基础。做好质量信用的记录和更新。依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GB/t23791-2009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先行试点。逐步开展对企业质量信用的评价工作。整合质量诚信信息资源,推进平台建设,动态企业的质量信用等级,金融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标、招商引资等领域实现质量信用信息的应用和共享。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施行分类监管,推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十三)扎实推进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整合社会检测力量和资源,根据全市产业结构特点。加强重点产品的省级质量检验中心项目建设和县级技术机构量大面广的公共质量检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市场化、集团化。至形成能够基本满足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验要求的检验检测技术网络。

十四)建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质量宏观调控。

1.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质监、环保、建设等部门定期分别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把握质量提升进程。县区主管部门每季度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一次质量状况;市主管部门每年向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提交一份质量振兴工作统计报告。

2.建立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运行质量的重要元素和指标。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推动经济增长,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提升率、品牌创建及其贡献率、主要产业及其主导产品的竞争力指数、高新技术产品创新开发率和贡献率等。要将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之中。充分发挥重质量效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建立质量信息制度。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定期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状况;市质监局会同市统计局。引导消费并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定期向社会质量竞争力指数。定期商务、旅游、通信、卫生等部门服务质量状况;提高质量信息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4.加强质量宏观政策措施研究。适时组织高层质量论坛。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建议,根据推进质量振兴的阶段性进程。邀请资深专家对全市的整体质量状况、动态、趋向、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指导质量振兴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营造全市共同推进质量振兴的氛围。结合各自实际,基本建立起推进质量振兴的工作机制和目标考核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大对质量振兴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

2.实施阶段领导小组总体把握质量振兴工作进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和各自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努力,扎实推进质量振兴各项工作。使全市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质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成效显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体系。负责质量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具体负责推进质量振兴的日常工作。今年又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质量振兴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责任体系。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市质监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分别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作的牵头单位(四个工作组),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矛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信息、掌握动态、解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提出建议、督查指导、把握进度。研究安排推进质量振兴重大事项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推进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考核检查和督促指导工作。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县区、本部门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具体方案,于年5月底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每年12月底前将下一年度质量振兴工作计划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强化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严格奖惩。确保质量振兴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要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推进质量振兴的考核机制。建立考核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质量振兴工作考核办法和相关制度,每年组织对各县区政府开展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篇6

一、全力抓好发展质量关,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五)强力推进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服装行业焕发生机。一是积极引导纺织服装企业从低附加值的代工制造向高附加值的设计和销售转型升级,纺织工业设计中心已完成室内装修,设计师已与厂家对接业务及开始作品设计。二是积极引进康氏刺绣等外来投资者,通过资本收购本地原有企业等方式,整合本地企业的服装资源,推动服装行业升级发展。三是与省科技厅合作建立"园洲镇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项目",为镇内中小微企业提供网络销售平台服务。四是成功举办"第二届‘园洲杯’全国休闲服装设计大赛"和"省长杯"服装设计专项赛(园洲分赛区)总决赛,宣传推广"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园洲"形象,吸引国内优秀技术人才落户园洲,促进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二、全力抓好城乡建设关,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四)进一步加强环保环卫设施建设。一是投入60万元购置一辆尾压式垃圾运输车和建设刘屋区农场地段的生活垃圾收集屋;二是投入30多万元购置1200个垃圾桶、果皮箱,为主要公共场所街道增设配置;三是推进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完善园洲阵村任屋路口分支管沙井至水岸香洲的管网建设。

(五)进一步加强城镇水电设施建设。一是投入360多万元完成自来水厂中心化验室建设,提高水质检测、化验能力,进一步保障生活用水质量安全;二是投入44万元完成富民路、东堤路、水电路等路段以及中心市场等供水管网改造;三是投入1165万元完成18个供电配网项目建设和改造。

三、全力抓好民生改善关,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四、全力抓好管理创新关,推动和谐平安园洲建设

五、全力抓好基层建设关,推动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以依法治镇为抓手,以"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服务强度、拓展服务深度、增强服务力度"为主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二)突出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强度。一是以村、社区换届为契机,选好、用好、管好基层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好"两委"班子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牵头表率作用;二是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在党员发展对象中开展答辩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吸收党员的素质,增强服务群众队伍的服务能力;三是建立"五个一帮扶"工作机制,制定"三个倾斜"工作方案,保障后进村基层组织的健康发展;四是建立"八小时外管理法",划定"十八不准"红线,规范农村"两委"自行制定干部工作制度,全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通过以上率下、以下促上的方式,推动基层组织队伍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突出抓好作风转变,拓展服务深度。一是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农村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和"四查四看"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432条。二是建立整改落实"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全镇155个参学单位全部制定整改方案和《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台帐》,明确整改措施。三是组织镇三套班子成员向社会公开作出为民务实清廉十项承诺,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向群众作出"为民办十件实事"公开承诺,推动基层作风转变。四是狠抓整改""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高质量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有效遏制了""方面的突出问题。

此外,工青妇、武装、财政、司法、统计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回顾2014年,我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困难和问题依然较多,在发展新常态大环境下,压力仍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地指标紧缺和用地手续问题,影响一批具备开展大规模施工条件项目的建设进度;二是好、大、优项目引进少,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三是环保问题依然严峻,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偷排漏排、焚烧垃圾以及污染反弹等现象;四是河南、河北两大片区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均衡,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五是缺乏财政收入来源,"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项目"压力较大。

2015年工作思路和主要计划

展望2015年,新的一年,新的发展环境,我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大力气做好"抓发展、调结构"、"抓基础、保民生"、"抓管理、保利民"、"抓法治、保惠民"等四项工作,做好全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收官工作。

一、抓发展,调结构,迎接经济发展新常态。一是抓好落户项目建设发展。着力推动欣旺达、嘉园仓储、振昌、大红马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2015年内实现陆续建成投产,发挥项目效益,推动经济实现稳增长。二是抓好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着手规划建设"服装时尚创意产业园",探索制订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规划,重点塑造园洲特色自有品牌,积极开拓服装业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三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制造业升级和发展第三产业为核心,着重发展房产业、餐饮酒店娱乐业和零售业等服务性行业,做大做强区域性消费中心。四是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抓好土地盘整工作,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效率,着重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值大、创税高、低能耗、低污染等优质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动力。

三、抓管理,保利民,把握环境发展新常态。一是严抓治安维稳管理。强化情报信息搜集工作,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大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力度;继续深入开展"6+1"专项集中清查行动,加大街面巡逻密度,集中力量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二是严抓安全生产管理。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油气输送管道、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严抓生态环境管理。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加大以反面典型曝光为辅的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全面落实绿满家园建设美丽乡村的部署,为市、县创建国家生态城市贡献力量,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巩固东江内河园洲段河道清理整治工作成果,坚决取缔清拆违法违规黑码头、黑砂场;进一步加强辖区重点污染源整治,开展无证照企业等专项整治行动,畅通环境投诉渠道,全面推进环境质量持续上升。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篇7

企业办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工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工业经济新高地”的奋斗目标,加大产业升级力度,着力解决发展瓶颈,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加大产业升级力度。6家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1-5月份营业收入突破1.28亿,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突破1500万,同比增长32%。建安业总产值突破75亿元,同期增长7.5%。对三泰、泓江、桃都建材3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动态监控,及时协调处理发展难题。二是鼓励企业创新争优。引导战略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服务机构积极申报荣誉。三泰公司已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朝晖科技已获批“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并同时申报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锦程伟业已获批包装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省工信厅已推荐为部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三是强化品牌建设。一方面,“前寨子大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重新修改申报,争取年底前获批;另一方面,建安协会注册登记工作正在进行,预计6月底获批执照,以协会名义再次重新申报“安庄安装”集体商标。四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安东食品已投资近300万元新上自动包装生产线,下半年计划再投资300万元购进环保设备;泰安三英、山东三合已多次安排专业人员到常熟、无锡等地考察设备,计划改造2条复合材料生产线。五是加强政银企合作。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和市金融办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两次举办政银企对接洽谈会,累计金融机构10余家,企业50余家参加。并分别陪同农商银行、民丰银行、泰安银行和显通、泓江、三英等企业进行面对面合作洽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六是强化企业安全、环保督查。安全方面: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和“安全生产月”工作要求,按照检查重点,配合应急办逐一对镇域内31家工业企业开展督查,特别是对荣祥化工和达沃斯2家化工企业严格加强驻点监管,累计检查问题155条,已整改123条。环保方面:要求有信访举报案件的荣祥化工、三泰2家企业积极整改,并上报整改报告;督促文锋不锈钢、宏典木业、瀚海木业、亮点木业、新麦城5家企业上环保设备,解决飞尘、噪音等污染。累计检查问题25条,已全部整改。七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措施。按照镇指挥部要求有序组织企业接种新冠疫苗,目前已接种20余家企业累计800余人;要求企业认真摸排广东等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地区来肥人员;对各企业经常出差的销售经理、采购员、司机等人员落实新冠疫苗“应打尽打”制度;对泰安三英、梦菲尔、农牧等企业涉及集装箱消毒的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应检尽检”。八是完成企业党建方面的工作。严格把关显通、四方、三英、农牧、骨科5个企业党支部10名党员发展对象双推会、预备党员接收会、2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双推会会议程序,并督促党支部按照组织室要求进行相关材料整理上报。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工作层面:镇域内重视研发、有科研投入的企业较少,再加上企业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思想开放程度不高,所以在企业上云、两化融合、数字经济等工作上提升上面临一些难度。

个人层面:一是理论学习不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二是创新意识不足,习惯于用旧方法、老思路解决新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及措施

下一步,在查找问题、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将提振精神,自我加压,奋起直追,确保今年各项指标能够达到既定任务完成。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创优发展环境,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确保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以上;小升规企业新增2家;省级以上荣誉争创3项;重点企业在技改、上云、科技研发、两化融合、数字经济等工作实现新的突破,智能化、数字化、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争取年底综合考核在B组中取得第一。

(二)工作措施

1.培植壮大规模企业。立足企业实际,协助谋划发展方向。制定“一企一策”,全力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引导泰安三英、三合在科技研发上做文章,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方实业、汇功建材在扩宽销路上下功夫,大力增加订单量;梦菲尔、安东食品在产品质量上做精做细,努力开拓国外市场。

2.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向企业宣传上级对企业技改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并督促安东食品、三英、三合和其他有技改意向的企业办理立项手续,并留存好合同、发票等纸质材料。和统计站对接,协助办理项目纳统手续,年底积极和市局对接争取技改资金补助。

3.引导企业积极使用云平台。向企业大力宣传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和发展理念,引导企业上云,推动企业按照业务需求,弹性快速使用云平台的各种云服务器,实现计算资源集中管理和动态分配。联合移动公司引导2020年上云的8家企业拓宽上云业务,并与其他有上云意向企业座谈,为企业答疑解惑,推动企业完成上云。

4.拓宽数字经济基础。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骨干企业融合。以泰安三英、泓江智能2家企业为试点,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关注泓江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督促企业申报“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认真学习有关数字经济相关文件及知识,以《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为标准,拓宽数字经济企业覆盖范围。积极配合上级政策,大力拓展我镇数字经济基础。

5.鼓励企业争创荣誉。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省级以上,具有一定含金量的重要资质、平台等。以泓江、普华为中心,借助高等院校研发优势和企业现有专利,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申报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以泰安三英为中心,发挥新材料生产传统优势,积极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

6.探索企业上市路径。将显通、四方安装、泓江、普华4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并首先以泓江为试点,组织金融专家、知名券商进企业,实行“一对一”指导帮扶,帮助梳理上市思路,制定战略步骤,督促企业积极筹备。

7.深化政银企对接。在建立资金需求动态管理库的基础上积极与银行和市金融服务中心进行对接协调,争取有授信意向的银行根据企业资产状况、征信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做特色信贷产品。

8.继续强化企业安全、环保督查。加大对企业安全、环保问题的排查力度,严格督促企业整改,确保在中央、省、市各级检查中不发生任何问题,为建党100周年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9.继续加强对企业疫情常态化管理。对重点人员随时摸排,及时上报,并跟踪管理。平时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加强对企业的督导检查,确保思想不松懈、人员不聚集、措施要到位。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计量管理;提升;降低线损;优质服务

引言

为适应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管理模式要求,我局以“农电三年素质提升”为契机,以“提升计量管理”为主线,以“诚信、公正、准确、高效”为质量方针,紧紧围绕网省公司年度营销工作指导意见和计量专业管理工作意见以及电能采集深化应用、县级供电企业计量管理提升专项提升活动要求,大力推进科学计量、法制计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实施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流程,提高了电能计量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了线损。现将计量管理提升活动积累的经验向大家推广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

在市公司职责范围内,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营销主管副经理为副组长,营销总工、营销部主任、副主任、相关专业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监督工作组,建立常态协调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实现了公司、营销部到计量专业的闭环管理,确保智能电能表质量管控工作落实到位。

二、完善制度管理体系,防控质量风险

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了《智能电能表质量管理手册》、《智能电能表抽检(全检)验收管理办法》、《到货验收管理办法》、《样品比对管理办法》、《电能表运行抽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22项试验项目作业指导书,并加大对试验操作人员的宣贯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常态化业务测试,强化过程考核及培训,确保了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各个环节工作的有效开展,适应了电能表质量管控工作的发展要求。

三、开设企业课堂

对公司计量专业负责人或班组长进行用电采集知识统一培训;增派电采专业人员于产业聚集区加装终端客户现场施工和调试作业指导;梳理电采应用平台客户档案基础信息,实时在线展现重点客户、重点行业电量、电能质量等,实现用电信息采集工程于县级供电企业建设和应用延伸。

四、规范现场工作流程,促进计量装置质量提升

重点对“到货后”和“运行中”两方面质量监督需进行的“货后样品比对、抽样验收试验、全检验收试验、定期抽检及故障表质量监督处理”六项内容开展工作,在2011年、2012年度代表省公司和全省18个市接受国网公司智能电能表质量监督能力比对专项检查过程中赢得充分肯定,并在汲取建设性改进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优化作业流程,以保证监督环节完整、检测项目齐全、测试方法相同、操作流程规范。

五、积极创新实践,推进智能化表库管理。

利用已建成智能化仓储系统做好智能表计的仓储和出入库工作,严格执行计量表计入库前“四查”工作,建立资产入库台帐,加强表库管理,保证存储环境条件,切实做好三防(防潮、防震、防腐蚀),确保智能表计不发生丢失、损坏、质量超差等情况。立足于表库管理工作的QC课题――《提高计量表计出入库效率》获2013年全国优秀QC成果奖。

六、依托智能化技术平台,加强智能电能表全寿命周期管理

配合省公司逐步开展计量器具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管控决策支持平台建设工作,建立计量器具运行数据库及计划数据库,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工作,配合网省公司实现记录涵盖智能电能表招标采购、到货接收、检定配送、安装运行、拆回报废的全寿命周期过程的数据管理。

七、严把封印关,减少窃电因素

加大计量装置封印设备的管理力度,从计量装置的防窃电技术措施上入手,对计量装置实行“线入管、管进箱、箱上锁、锁加封、封编号、号入机”的措施,尽最大可能封堵窃电漏洞,杜绝窃电行为的发生。

八、注重加强计量收费管理

公司购置先进的校验设备,设备数量和准确度等级符合计量标准化建设要求,各项设施达到系统先进水平,很好地满足了电能计量量值传递和电能计量检定、检验、检测工作需要。同时,认真执行上级计量收费管理的各项要求,加强检定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执行服务准则,加大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业扩新增和周期轮换所需电能表,以及农村电网下户线、表计和表箱改造等业扩增容或改造的管理力度,从未出现向客户违规收费和搭车收费现象。

为落实国网公司要求给新增业扩用电客户配表的规定,我们积极与市公司沟通协调,申请调配新装及轮换备用表计。目前,调配的部分电能表已经计量中心检定合格,并向供电所发放业扩报装业务用单相表、三相表。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多措并举,确保业扩新增用电客户计量表计配发到位,努力完成国网公司提出的计量管理提升管控工作目标。

九、注重舆论反映,提高计量优质服务水平

着重对周期轮换(检定)计量服务行为过程中事先告知、表底示数签字确认、异议表计处理等敏感事宜进行监控,利用“360度旋转视频监督系统”和“电能计量体验中心”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客户对电能计量的感知、感觉和感受;100%承诺客户计费电能表申请校验检定时限率,无供电方电能表质量监督责任服务事件,提高了计量服务满意率。

十、计量管理取得的成效

通过加强计量管理,加大轮换和改造力度,我局的降损节能成效突出,计量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准确性、防窃电性能得到了可靠的保障,计量装置的规范性、安全性、防窃电性显著加强.

通过计量改造和新技术的引进,大大改善了计量装置运行条件,有效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和防窃电性能。如今,改造后的计量装置运行安全、配置规范、工艺美观。真正体现了公平计量、诚信计量。

回首过去,我们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可喜的成绩,放眼未来,我们仍将开拓进取、创新求变,为开创计量管理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篇9

 

于市长:

首先,我代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全体干部职工,欢迎市长一行来我局调研指导工作,下面,我汇报一下我局基本情况和工作内容。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原是政企合一单位,既是政府的序列局,又是**石油管理局的职能处室,2001年3月政企分开后,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单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技术装备不断升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很好的发挥了质量技术监督职能作用,为全市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机构、编制、人员情况

市局领导班子7人。下设14个科室,1个稽查支队,4个事业单位,10个县区局。全市质监系统现有编制579个,其中行政编制249个,事业编制330个。在职职工538人,退休职工104人。中共党员162人,硕士学位7人,研究生学历11人,大学本科学历162人,大学专科学历36人。

   二、质监工作主要职能

一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是负责质量技术监督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宣传、教育和培训等项工作;

三是组织建立科学、公正、具有权威性的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开展产品质量、计量、特种设备等方面的检验检测工作;

四是负责全市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五是负责对全市生产企业实施产品监控和强制检验。组织对重点产品质量实施国家监督,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六是负责全市产品企业标准的备案工作。组织制定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范;积极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全市的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等工作;

七是负责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综合管理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医用氧舱、液化气体罐车、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等七个环节的安全监察工作;

八是负责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和证后监管工作。

  三、近几年主要工作

过去几年,我局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检验能力提升,提高全市产品质量,加强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监管,在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通过技术人才引进,优秀军转干部接收,公务员招录,使质监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得到提升,为产品质量监管,技术检验提供人才保障。在市政府和省局的帮助支持下,检验条件、办公环境得到改善,部级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11年10月通过了国家认监委“三合一”认证,投入使用。检测中心检测产品总数由2004年的不足百种,达到现在的635种和138个参数。计量所开展计量检定项目87项,校准/检测项目106项。特检所开展检验检测项目39项,年度检测特种设备达3万余台。2013年,检验机构投入430余万元,购进设备86台套,弥补了建筑外窗、墙体材料保温性能等方面检测手段的不足,进一步扩展了检验范围,提升了检验能力。

二是安全监管不断加强。过去几年,我局立足职能,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开展了产品质量监督,计量执法打假,3C认证监管,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2007年4月,与公安部门联手,查获特大违法生产腐竹案。三名主犯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和六个月的刑事处罚。2010年3月,查获**中谷粮贸有限公司地衡差量违规案件,给售粮农民一个满意的交代。2013年3月,查办了“3.15晚会”曝光的发动机冷却液案。2013年吉林德惠市“6·3火灾”事故、青岛市“11·22”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我局及时组成检查组,配合市安委会对职能管辖范围,全面细致排查隐患。通过执法监察,逐步取缔了无证生产行为,打击了制假售假违法者,大大减少了计量器具作弊,短斤少两现象。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近几年我市未发生食品和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

三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经过质监部门打假培优各项工作连续开展,全市生产领域假冒伪劣产品逐步消失,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和完善地方标准、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和国际标准采用,清查企业标准制定、执行、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无标生产,标准制修订滞后的状况,大大提升了我市企业产品标准的整体水平。近五年来,共承担制修订国家标准29项、行业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5项、市级地方标准17项,截止目前累计采用国际标准219项。我们以QS(质量安全)、XK(生产许可)、3C(强制性认证)、CmC(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及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生产企业为重点,开展了认证有效性检查与自愿性认证现场监管,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维护了辖区产品质量的稳定。通过名牌产品培育,提升我市优质产品的知名度,使我市产品不断提档升级。截至目前,我市产品获得国家名牌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84个,市名牌产品69个。按照省局下达的定期监督检验计划,近三年来,每年抽检1千余个批次,2011、2012、2013年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89.91%、93.18%和94.3%。从检验合格率数据上看,我市的产品质量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四是服务民生不断深入。连续七年的“春雷行动”,为对农民开展免费服务,从最初的10项内容扩大到现在的25项。免费为农民检验农资2000余批次,免费检定计量器具8万余台次,为农民节省检验费456万元。在全市58个乡镇、482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计量公正服务站”和“农业标准化播放站”。服务千亿斤粮食工程中,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全市已建立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正在建设的2个,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服务棚室经济建设,组建了**市棚室经济产品质量仲裁检验站,2012年4月6日揭牌。建立计量标准385项,健全了量值数据标准体系,为实现**油田原油稳产4000万吨做出计量保证。**石化公司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中,开辟绿色通道,抽调专人加班加点,仅用了21天时间就完成了1200台压力容器需要登记注册,确保项目顺利投产。**铁路西客站建设中,我局安排电梯检验、监察人员到现场值守,监督电梯的安装调校,保证了**西客站在2013年11月20日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1.简政放权方面。

根据黑质技监法发【2014】12号文件,省局下放了包括行政审批在内的13项权力。

其中9项权力由市局承接。

一是12类工业产品(泵、橡胶制品、电热毯、助力车、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建筑钢管脚手架扣件、摩托车乘员头盔、输水管、耐火材料产品、水文仪器、岩土工程仪器、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和容器)生产许可行政审批事项;

二是餐具洗涤剂、餐具消毒剂两类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行政审批事项;

三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行政审批事项;

四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计量认证行政审批事项;

五是国家大型发电公司所属电站锅炉使用登记和客运索道使用登记行政许可事项;

六是建立社会公正计量行(站)行政审批事项;

七是除事关人身财产安全产品(如:饲料、肥料、农药、新型建材、节能环保、卫生安全、仪器仪表、化学制剂、食品危险品包装材料、化妆品等)的企业产品标准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外,其余产品的企业标准;

八是产品质量申诉与仲裁检验行政管理工作;

九是在国家监督抽查、省级定期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的行政处理事项。

另外4项权力由县局承接。

一是计量检定员资格认定;

二是计量检定机构授权审批;

三是计量标准器具核准;

四是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核发。

各项权力下放承接情况:

这些权力下放后,便于企业办理相关审批事项,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在各项权利下放过程中,具体细节还需要同省局进一步落实。从13项下放权力内容上看,个别项目在承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一是各项行政审批评审工作缺少相应评审专家和有资质评审人员。需要聘任或培训;二是需要市物价局批复相关收费依据。

2.人员编制和人员岗位不匹配的矛盾;市局下派到县区工作的同志,编制在市局,人在县区工作(4人)。基层单位人员在市局科室工作,编制在县区局和事业单位,人在市局机关工作(40人)。

3.技术设备配备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目前由于后期投入不足,检验中心检验项目在面对新兴产业,新生产品没有及时配备相应检验设备和人员。

4.县区局检验能力不足。县局的检验能力不足,不能独立承担县域产品、设备的检验工作。大同区质监局有计量检验站,能够对一定范围的计量仪器设备检验,其他区局没有任何检验机构。

五、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全市质监工作将紧紧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服务“五大规划”战略实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促进我市经济和城市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服从大局,严肃纪律,确保职能转变顺利进行。中央已经明确质监部门实行分级管理。省局与新组建的省食药局已完成划转交接,省局食品处全员已经到省食药局办公,省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正式由省食药局履行。2014年,面对改革,全系统要深刻认识,全员参与,顺应改革,就是支持省、市政府改革总体规划,服从全省质监系统改革总体部署,实现人员、机构、职能、工作在改革中平稳过渡。

(二)严格监管,服务民生,为质监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我们要立足职能,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继续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是质监部门独立承担监管责任的一项职责,虽然在近几年的有效监管下,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但是不等于没有隐患,一旦发生事故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以群众对安全的高度期待,党和政府及全社会对安全极度关注。我们监管人员必须高度警醒,要把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和安排。一要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二要保证以电梯、气瓶、游乐设施为重点的特种设备安全,严防发生群死群伤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三要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四要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安全常识的宣传。

第二,坚持食品安全监管。在食品安全职能没有划转前,要履职尽责,继续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特别是要全力保障春节前、全国“两会”期间食品安全,有关食品安全业务工作直接向省食药局请示和报告。

第三,强化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在食品安全职能划转后,我们要把精力逐步转移到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上,不断创新监管理念,提高监管能力,防止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一要突出对儿童用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电子商务和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消费品的监管。二要加强许可发证后和实行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管。三要推行联动抽查和分类监管。四要加强产品不合格信息的收集整理。五要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办。

第四,强化民生计量监管。一要进一步提高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能力。二要坚决打击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的计量克扣行为。三要加大对定量包装商品和过度包装商品计量监管检查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深化改革,简政放权,逐步实现管理方式转变。

  省质监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和质检总局都做出明确要求和部署,专门制定了《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服务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简政放权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指导意见,深入推进职能转变、简政放权。2014年,拟取消组织机构代码年检等事项。**市质监局将严格按照有关简政放权政策,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提高认识,服务发展,助力全省“五大规划”实施。

服装督导提升工作计划篇10

音乐剧是一门独特的舞台表演艺术`其独特性在于剧目的创作与制作是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当制作人计划推出新作时,先要多方筹措资金,然后根据其创意的需要寻找最合适的编剧、作词、作曲来完成演出文本。在文本修改之时,制作人召集导演、音乐指导、舞蹈编导、布景师、服装师、灯光师,随后是音乐监督、舞蹈监督、管弦乐监督等人。这些成员与先开始创作的文本作者们(编剧、作词、作曲)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富于创造力的音乐剧制作团体。

音乐剧是一门讲究高度协作的舞台表演艺术,为确保音乐剧的生产与商业运作的高效、有序,制作人需要建立一个组织严密、运转灵活的组织机构――剧组。根据主要职能的不同,剧组共分为四个部门:主创部门、表演部门、技术部门、商务部门。主创部门由文本作者(编剧、作词、作曲)组成,表演部门由导演、导演助理、舞蹈编导、音乐指导、编曲、演员、伴奏等人组成,技术部门的成员有技术指导、制作监督、布景师、音响师、服装师、灯光师、化妆师等,商务部门则包括常务经理、剧场经理、商务与场地组、宣传组等成员。

一、主创部门

音乐剧文本是舞台表演的核心基础,是导演指导排演的行动指南,其创造来自剧组的主创部门。作者(writers)既是该部门的负责人,又是工作人员。文本创作的重要性决定了作者处于剧组结构的上层,具有绝对的独立性。任何人(包括制作人)都不能插足他们的创作,但可以就某些重要成员(导演、舞蹈编导或制作人)的合理建议进行新的构思或修改。

剧本、剧诗、音乐是音乐剧文本的基本构成,所以此部门的工作具体分为编剧(playwright)、作词(Lyricist)、作曲(Composer)。编剧负责撰写剧本。他们可改编现有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舞台剧本等),也可以根据既定的创意进行新创作。在剧本编写过程中,编剧须为剧中的歌舞设计合适的位置。剧诗与音乐的创作分别由作词与作曲完成。

二、表演部门

表演部门的工作通常晚于主创部门。演出文本基本完成、演员就位之后,整个剧组开始进入排练阶段。表演部门的直接领导人是导演。此外,导演需通过技术指导来领导技术部门的工作。表演部门由导演、导演助理、舞蹈编导、音乐指导、编曲、演员(包括主要演员、合唱队、舞蹈队)、声乐监督、舞蹈监督、管弦乐监督、管弦乐队、伴奏、提词员、舞台经理等成员组成。

导演(Director)

导演负责音乐剧文本的舞台表演。导演既是整个制作过程的核心人物,也是唯一可接近剧组所有工作人员的领导者。在表演部门,导演有自己的助手“导演助理”(assistantt0theDirector)。导演通过导演助理与其它部门负责人联系,商讨制作细节。技术部门的技术指导接受导演的领导,按照导演的构思规划技术部门的工作。导演须将作品的观念、风格、表演、舞台技术等整合成一个整体,因此会涉足舞台技术(如布景设计、服装设计等)、舞台表演(如舞蹈设计)等其它创作方面的具体问题。

导演助理(assistanttotheDirector)

导演助理是导演与各部门负责人之间的联络人。在排练期间,导演助理负责传达消息、制作剧组成员通讯录、制定创作进程表;有时替代迟到或缺席演员在舞台上站点,帮助导演进行舞台调度;有时顶替未到场的舞台经理的工作。此外,导演助理还要负责一些小型排练,例如儿童合唱等。

舞蹈编导(Choreographer)

舞蹈编导是全剧舞蹈动作的设计师,负责音乐在舞台上的视觉表达。舞蹈编导与导演的合作时间最长,一直延续到表演的最终程序。在导演的允许下,舞蹈编导可以某种方式介入主创部门与文本作者们一起工作。但舞蹈编导不是作曲的合作者,音乐上的特殊要求或构思则需要与音乐指导进行协作。

音乐指导(musicDirector)

音乐指导是导演的得力助手,需与导演一起工作,主要负责阐释、排练声乐曲与器乐曲,有时担任钢琴伴奏或管弦乐队的指挥。音乐指导在表演的步调、声音方面有重要影响,既要消除技术上的小问题又要确保临时演员的表演,还要处理有可能打断音乐的任何事情。音乐指导有多个助手:声乐监督、舞蹈监督、管弦乐监督,他们分别负责声乐、舞蹈、管弦乐的排演。音乐指导或作曲在某些时候会兼任声乐监督或管弦乐监督。

编曲(orchestrator)

编曲是作曲的必备助手。作曲主要是创作旋律,因此音乐的管弦乐编配常由编曲来完成。对于编曲而言,如何使演员的歌唱不被乐队伴奏掩盖是其创作的重点。编曲有时还要创作序曲、背景音乐、换景音乐等音乐。小型的音乐剧剧组一般未设舞蹈监督,所以舞蹈音乐也交由编曲来完成。

声乐监督(Vocalarranger)

声乐监督是音乐指导的助手之一,负责指挥合唱队的排练,在作曲与音乐指导的授权下负责主要演员的声乐排练,并担任声乐排练的钢琴伴奏。

主要演员(principalactor)

主要演员是指在舞台上塑造戏剧人物的男女演员。在导演的指挥下,主要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戏剧、歌唱、舞蹈表演,有时要进行滑稽表演、哑剧、杂技、魔术等多种表演等。

合唱队(Chorus)

合唱队是由无个人角色的所有演员组成。作为群体在舞台上出现的合唱队,主要任务是表演集体歌唱。有时在导演的调度下,合唱队建立群众场面或以人为主的舞台背景。

舞蹈监督(Dancearranger)

舞蹈监督是音乐指导的助手之一,负责舞蹈排练。作曲常让舞蹈监督与舞蹈编导合作,创作符合舞蹈编导构思的舞蹈音乐。在舞蹈排练中,舞蹈监督充当钢琴伴奏。

舞蹈队长(DanceCaptain)

在长演档期、全国巡演、重要的区域性演出中,舞蹈编导不可能到场监督每场演出,所以要选出一个有经验的、可靠的舞蹈演员担任舞蹈队长来监督现场表演。舞蹈演员在长演期间较容易忘记舞步或者忽视表演中的细微差别,舞蹈队长的责任是引领他们很快步入正轨,避免舞蹈编导的舞蹈设计变形。

舞蹈队(Dance)

舞蹈队的主要工作是剧中的舞蹈表演,有时与合唱队一起歌唱或兼任群众演员。

管弦乐监督(orchestraarranger)

管弦乐监督是音乐指导的助手之一,负责管弦乐队的排练。作曲或音乐指导有时会兼任管弦乐监督。

管弦乐队(orchestra)

管弦乐队由有才能的乐器演奏员组成,为正式表演提供伴奏。队伍规模根据制作需要来制定。

伴奏(accompanist)

伴奏在排练期间负责全剧音乐的伴奏工作。伴奏多为职业伴奏师,有时由音乐指导、管弦乐队指挥或是参加演出的管弦乐队成员兼任。

提词员(prompter) 在所有排练与演出中,需安排提词员紧跟剧本。演员脱稿排练时,提词员负责台词提示。大型剧目的实际演出需要提词员,以便在薄弱环节上作出必要的提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导演助理可以兼任提词员。

舞台经理(Stagemanager)

琴台经理是剧目排演期间最重要的剧组成员,其职责是确保表演的所有组成部分被成功地整合在一起。排练期间,舞台经理负责搜集舞台调度的记号,以及音响、灯光等方面的信息,制定每个场景所需的幕布、家具与道具清单;要保留导演的手稿,并标注所有的舞台与技术提示,因为此手稿是所有表演须遵从的文本。正式演出时,舞台经理是导演、技术指导的代表,全权管理前台与后台的大小事务。在每场表演中,舞台经理穿梭于剧场,通过无线设备与助手们保持联系,检查演员、布景、道具、舞台技术等方面,时刻关注每个环节的运作或突发问题,将搜集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导演,以便在此后的排练中进行修改;如果提示失效或表演者自由发挥,舞台经理要正确处理这些问题,若有必要,立即向导演或制作人反映并征求其回复。高技术制作的复杂要求使舞台经理显得极其重要,因为他们是将现场表演进行整合的幕后主角。

三、技术部门

技术部门由技术指导、制作监督、音响师与音响组、灯光师与灯光组、布景师、舞台组、道具组、服装师与服装组、化妆师与化妆组等构成。技术指导接受导演的领导,按照导演的构思规划技术部门的工作。

技术指导(technicalDirector)

技术指导根据导演的要求负责布景、灯光、音响、道具、特效等舞台技术设计与制作的全面整合。除了导演或设计师专门负责的部门,技术指导要确保剧院工作间的维修、所有必要技术器材(例如手工工具、木料、布景的帆布与颜料等)的盘存、维修与订购。布景、灯光、服装等组的负责人接受技术指导的直接领导。

制作监督(productionarranger)

制作监督是技术指导的助手。作为技术指导与各组负责人之间的联络人,制作监督要传递技术工作进展的信息,还要负责制作剧组成员名单、通讯录与工作进程表。

音响师(SoundDesigner)

音响师的职业地位至上世纪80年代后才确立。50年代,落地麦克风、阳台上的基本扩音器由舞台经理在启幕时打开。至90年代,音响技术的改进使舞台声音更自然,提高了对音响师的技术要求。音响师出现在每场演出中,负责检查音响设备,调试麦克风,操控电脑。

音响组(SoundCrew)

音响组在演出期间负责订购新材料、维修音响器材。在表演之前,音响组要检查音响系统,确保舞台上的声音顺利传送;在表演中,要操作音响设备,有条件的剧组可录制演出实况;演出结束后,要盘存所有设备。音响组在排练期间还需制定应付突发事件的后备方案。

灯光师(LightingDesigner)

灯光师与导演、技术指导、布景师充分讨论之后,开始设计舞台灯光。在排演时,灯光师须与舞蹈编导合作,根据其特殊要求来补充设计方案。

灯光组(LightCrew)

在灯光师的直接领导下,灯光组安置、调试所有的灯光器材。演出前要检查设备,制定备用计划以防灯光出现故障;在表演时,根据设计方案操作灯光设备;演出后盘存灯光材料、设备,维修设备,订购新设备。

布景师(SetDesigner)

布景师负责设计剧中所有舞台布景。在与导演充分讨论后,开始根据各种具体要求进行设计。他们要为导演提供舞台平面布置图、彩色透视图、布景设计模型。其设计除了考虑到线、块、色彩等元素外,更重要的是布景须与作品的戏剧表达、风格要求一致。

舞台组(StageCrew)

舞台组接受技术指导与制作监督的直接领导,在演出期间负责搭建舞台布景,操控舞台装置。

道具组(propertiesCrew)

道具组负责舞台道具,其工作相当繁琐:制作所需道具详单:寻找道具及道具材料的来源;记录所借道具的物主名称及地址;清洁、护理所有道具;制作不属于舞台布景的物件;在后台搭建合适的道具手工台;在演出前安置舞台上的家具,在表演间隙改变道具及家具的位置;演出结束后要修理损坏道具,并盘存道具。

服装师(CostumeDesigner)

服装师负责剧中所有的舞台服装设计。他们先与导演、布景师讨论后再进行设计。在台上又唱又跳的演员需要结实、舒适的服装,所以设计师在强调舞台服装的视觉效果时,必须考虑到服装的耐用性与实用性。此外,设计师要监督服装组的服装盘存、设备维修与材料订购等工作。

服装组(CostumerCrew)

服装组由服装师直接领导。他们负责登记现有服装,从仓库提取服装,制作新服装;每次制作服装后要清点、盘存:给每位演员量尺寸,并制作详细尺寸记录:在演出期间,负责服装的整理、清洁、干洗、熨烫。

化妆师(makeupDesigner)

化妆师负责人物造型与演员化妆。在与技术指导、服装师讨论之后,设计符合戏剧要求的人物造型。化妆师直接领导化妆组的工作。

化妆组(makeupCrew)

化妆组在演出前建立化妆室,负责室内清洁与维修:提早准备表演所需的特殊物件(例如假发、假胡须等),帮助无经验的演员化妆;演出后整理化妆室,盘存所有化妆用品。

四、商务部门

商务部门在制作人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文本创作、舞台表演之外的事务。

制作人(producer)

制作人是整个剧组的行政官,负责筹集资金、聘用员工、产品营销。在组织主创部门时,制作人具有绝对的权力,但是对于演员的选择,制作人仅是参与者而非决策者。过去的制作人是独立的,常过多地介入音乐剧创作,而现在的制作人主要负责产品的验收,不介入创作过程。对于作者与导演的艺术创作,制作人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绝不能独裁。这是维持一个团队的整体协作所必备的基础。制作费用的飚升使制作人从独立趋向联合。多个制作人需要统一管理,由其中一个制作人作为代表执行剧目制作计划。

常务经理(Generalmanager)

常务经理负责处理剧组的多项商务:对制作费用的开销进行预算:付给剧组成员酬劳:调解剧组内部的矛盾,协调人事关系;购买补给。当出票率低的情况出现时,常务经理要尽可能地降低支出预算。

剧场经理(Housemanager)

剧场经理在演出期间与舞台经理分管台下台上的事务:舞台经理监督演员与技术人员的工作,剧场经理则关注观众席上的所有事件。剧场经理需要与剧院经理、售票处经理、收票员、引座员、吧台销售员、纪念品销售组等人协作。如果观众中有紧急状况(例如因戏票引

起的争吵、突发疾病等)发生,剧场经理必须首先出现在现场并及时进行处理。

演员指导(CastingDirector)

演员指导负责为剧组物色并联系演员,因此须关注娱乐界中的表演人才,保存演员的联系档案,以便为了某些特殊角色可召集许多演员。当导演或制作人想要面试某个演员(包括明星演员)时,交由与演员经~-2JL保持联系的演员指导来安排,演员与其经纪人需尽早将履历和照片交给演员指导。

商务与场地组(BusinessandHouseCrews)

商务与场地组负责印制戏票,核查票面上的剧名、日期、座位号;设立订票处,接受电话预定与提前售票:安排售票处工作人员的时间表;负责剧院座位图与售票情况一致;安排夜场演出地点;制定演出表:与舞台经理一起管理幕布;安排迟到观众的座位。此外,要招收引座员并对其进行专业训练。

宣传组(publicityCrew)与新闻发言人(pressRepresentative)

宣传组负责剧目的宣传计划:设计易识别的标识;设计印制海报、橱窗卡片、广告印刷品、电视广告等宣传材料;在报纸上公布演出消息,向当地电台大众服务公告;安排宣传照片的拍摄;在权限范围内张贴海报:计划与剧目宣传相关的特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