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9:45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篇1

一、以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后勤工作的主线,突出后勤服务于学校的功能

1、和谐校园的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后勤工作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后勤服务保障存在着因果的关系,和谐是建立在秩序基础上的和谐,后勤服务在提供基础性设施运转保障中承担着维护秩序的功能;后勤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创造着外部和内部的环境和谐,外

部环境的和谐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内部环境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所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器物的整洁是和谐的外在表现,用心服务,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是和谐的内在价值。

2、和谐校园的建设要坚持以师生的满意率为导向的工作路线,尤其是要正确认识后勤服务的公益性属性,教育的公益性是校园稳定的基础和条件,离开公益性就会诱发不稳定的因索,因此,在服秀项目中要加以区别对待。公益性的体现在于主流服务中不能仅以效益为中心。在提供服务中

的价格要以基本平衡作为衡量的尺度。每个食堂要为10个贫困学生以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一顿午餐。

3、和谐校园的建设要以优化服务窗口为重点,学生食堂、宿舍、环境、医院、维修、交通班车都是后勤服务的重要窗口,窗口的形象、窗口的服务和产品、都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重点要抓好文明宿舍和文明食堂的建设工作,通过省教育厅的复查。要加强日常服务的基础性建设,建立服务窗口品牌化服务的标准,加强品牌化服务的流程的建设,推行品牌过程化的管理;用现代化手段创新和改造服务窗口的建设,发挥集成化、数字化和模块化的管理功能,改变传统的管理服务方式。在硬件升级的过程中软件的升级同样重要。

4、和谐校园的建设要以优化项目管理为载体,实行差别化的管理,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对条件成熟、基础较好的项目可创造条件优先推行品牌化管理,对基础薄弱、师生口碑较差的服务点和区域要加强力量,重点突破。每个单位今年都要确立一两个品牌化服务的项目,以此推进后勤服务形象的建设。

5、和谐校园的建设要以师生的广泛参与为主体,积极为学生参与后勤服务开辟空间和渠道,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吸收学生骨干,建立意见收集的反馈渠道,在动态中调整和改善的工作,达到工作动机与工作效果的相统一。

二,积极推进后勤运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不断增强主流服务的业务能力

6、改革学校对后勤服务拨款的方式,积极推进项目管理,建立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后勤运行机制的改革在于建立具有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服务与效率兼顾的驱动装置。项目管理的实施在于强化服务者的竞争意识,提高服务的质量,改变服务者缺位的状况。要通过服务者的创造,维护自身的价值、在创造中实现价值的增值。

7、创新服务思路、积极推进服务业态的转型。创新是转变服务业态转型的路径,服务业态的转型要与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相吻合,集成化服务和专业化分工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向,楼宇服务引入物业管理是集成化的典型事例,食堂的大餐饮是集成食品安全管理、进料管理、成本核算、降低消耗的有效途径,在农产品价值回归的背景下,学生食堂的压力只有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服务业态的转型要以需求作为切八点,以消费层次的理论作为向导,在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学生饮食多样化的空间。

8、增强主流服务的意识,提高专业化服务的技能。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办师生满意后勤是主流服务的基本内涵,主流服务是以师生为服务对象的业务活动,是其他社会团体无法替代的公益的属性,为师生提供更多、更好、更便利和经济性的服务是后勤专业化技能的具体体现,后

勤服务应该在主流服务中占得先机,并在创新实践中取得进展。

9、加强后勤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加快实现后勤服务的转型。后勤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要从后勤服务转型的要求并行,后勤服务的转型要与学校向高层次化发展的方向相协调,一流大学的后勤保障需要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为支撑,后勤队伍人员结构的失衡是制约后勤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变只重视物资资本的积累忽略人力资本的现象。要建立内部岗位培训的制度,制定职业培训的规划和目标,通过岗位设置的结构要求逐渐增大技能型人员的比例。

10、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交通班车运行管理的改革实施方案,模拟二级管理的运行模式,使交通班车的营运满足学校的教学和正常运转的需要,通过成本核算降低运行费用,建立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运行管理机制。

11、积极推进教工住宅管理的社会化,建立业主委员会使教工住宅的社会化能得到有效的推进。

三、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努力实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标准

12、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要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节水、节能、节材及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特征的生活服务体系。

13、强化管理措施,建立校内的核算机制。建立以计量为基础的水电管理运行体系,对用能实行分类管理,成本核算,计划使用,超额自理、节约奖励的能源管理运行机制。

14、江浦校区要完成水资源利用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并创造条件抓紧立项,争取早日开工,通过蓄水和利用天然水解决花木的浇灌,要解决水的综合利用问题。要完成江浦校区电计量升级改造方案,力求升级改造方案按预定计划实施,使节能工作建立在技术系统支持的基础上结合有效的

管理方案,达到节能的效果。全校都要建立节水的设施,实行计量管理和节水措施并行的办法,并通过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使水的消耗有所下降,积极创造条件申报节水型校园,努力完成教育厅下达的人均水消耗的指标要求。

15、要充分发挥校区、后勤集团和浦江学院的在节电能节水中的作用,建立目标责任制,在以下三个环节中要效益:要做到器具节能节水、管理节能节水、用户节约用水。要抓好技术节能节水的设置建设,在公共部位推广使用节能和节水的装置,建立日常能耗的指标控制,在学生食堂和浴室建立综合能耗的指标,学生食堂的综合能耗指标要控制在5%左右。

16、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宣传,发挥学生组织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与学生部门做好协同的工作,使学生广泛参与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活动中来,开展节约粮食、节约水电、爱惜公物的活动,使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能得到扎实的推进。

四、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和医疗保障的服务工作,发挥医疗保障的功能和作用

17、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工作的决定》的文件精神,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结合高校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转移,要利用社会资源和争取国际合作组织的基金对学生开展“同伴教育”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增长性健康的知识,为提升人口的素质提供良好的服务

和保障。

18、要发挥各级组织在计划生育工作的作用,完善和加强计划生育的管理,加强计划生育的指导和服务的工作,落实计划生育的责任制,掌握计划生育适龄人群的控制对象,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

19、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通过专刊、宣传橱窗、网站等多种形式让教职工掌握和了解《决定》的精神,落实计划生育的控制目标,完成计划生育的各项指标。

20、校医院要立足于深化内部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科学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做好优质服务,以学校卫生工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坚持不懈地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各项工作,尤其注重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防治等方面的发展,加强综合门诊及

全科医疗的建设。同时,要尽力扩大服务范围,为师生排忧解难应利用现有设备,实行优质服务。

21、校医院承担着初级卫生保健、防保功能、教育功能和医疗功能,加强防保和教育功能是新时期对高校卫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并指出

医疗保健机构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优势,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22、校医院要根据学生和教师两个不同群体、不同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地抓住服务重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卫生工作关注的重点。教师是教学科研的主力,要设法主动地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能得到比“解决基本医疗需求”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变单纯的临床治疗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综合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服务的意识上,强调高效、方便、经济和全方位,保证高校医院的各项功能顺利实施。

23、校医院要发展应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信息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构建医疗保健健康网,并发挥其健康咨询、专家在线、通知通告和预约服务服务功能。

五,建立全方位的后勤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4、建立“预防为主、事前控制、防控结合、责任到人”的安全防控体系,食品安全、用电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人身作业安全等构成安全管理的对象,要本着组织、制度和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层层建立安全的责任网络,为后勤服务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25、建立健全安全的组织体系,按项目组成由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组织体系,从组织上保证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明确实施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所应承担的责任,有效化解人身责任赔偿的风险,要通过技术的防范来加强险情的防控,并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安全的织体系,从组织上保证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明确实施作业人员违规操作所应承担的责任,有效化解人身责任赔偿的风险,要通过技术的防范来加强险情的防控,并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安全的检查。

26、进一步改善学生食堂物流采购和配送的工作,建立供应商筛选的机制以及食堂承包人协商的制度,加强协调和监督,努力实现学校满意、食堂满意、安全控制的目标。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篇2

2016年团支部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xx年是我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我校团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上级团组织的布置,结合我校共青团工作实际,发挥团组织的自身优势,引导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岗位发挥生力军作用。力争围绕大局有新作为,服务青年有新成效,自身建设有新发展,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为向建设教学科研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继续以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把切实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共青团工作首位。

1.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层次性。

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团员青年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着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等四个基本观念,引导青年大学生努力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踏踏实实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2.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加强载体的建设。积极建设团委网站、团刊,组织外出参观交流、座谈会、培训班,个别谈心了解情况,切实提高思政工作的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

3.加强青年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研究。努力创造条件,通过组织参加二级学院基层团干培训、研讨会,重视团员青年思想情况调研,鼓励团员青年思政研究课题立项等,提高团干部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工作的水平。

4.启动绿色文明校园工程。集合各种宣传教育载体和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和提升各级各类活动的教育内涵,全力打造优良的教育大环境。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进典型来校做报告,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实践性。

二、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中心,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学习竞赛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三下乡、社区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全面发展营造环境、提供平台。

1.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特长生的指导力度,建立起广医本科生素质学分制度。定期组织讲座沙龙选修课,围绕音乐、美术、话剧等主题,丰富学生素质学分内容;出版素质拓展宣传橱窗,充分利用各种设施为学生素质拓展服务。

2.课外科研活动。加强对学生树立刻苦求真、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的引导,完善大学生课外科研立项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支持和引导有创新性的学生科研学术课题,把研究生和博士生纳入学术科研活动中来。筹备我院20042005广州医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的结题评审工作;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造、科学调查、科普宣传等,浓厚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氛围。

3.专业知识学习活动。实行科技创新、学习竞赛活动项目化竞标制度,加大对各级团学组织所举办的科技创新、学习竞赛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指导和支持团学组织举办临床操作技能大赛、急救知识竞赛、医学生必知常识比赛、英语四六级强化班、英语角、网页设计大赛等

4.校园文体活动。着力抓好几大传统品牌活动,以扩大学生参与面、提炼校园文化精品为目标,开展广医校园文化精品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举办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论坛、校园舞蹈大赛、举办迎新生晚会、英语戏剧小品大赛、广场音乐会等,带动全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通过举行开展广医校园文化精品系列活动,展示多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指导二级学院团学组织努力抓好1-2个特色品牌活动,为广大学生培养志趣、发挥特长及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5.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活动要在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实践基地、参与程度、活动成果等多方面实现突破,加强和完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学生社团、学生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开展社区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社区公益、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和培训、奖励制度,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树立品牌,使之成为大学生参与实践、服务社会、树立形象的重要渠道。

6、解决学生实际困难。重点要加强对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的组织和指导,促进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能力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制订广州医学院学生重大疾病扶助计划,为家庭困难而又患重大疾病的同学提供帮助。

三、完善各级团学组织工作评估、实施学生轮岗轮换等制度,加强团学组织的管理和建设。

1.学生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实施广州医学院学生轮换轮岗制度,以制度、条例规范对各级团学组织进行管理和监督,举办暑期学生干部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学生干部培训班,特别是加大对大学生社团骨干电脑技能的培训,定期举行学生电脑高级学习班,以提高学生干部和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

2.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服务青年、团员为前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把信息化引入实际工作中,完善团员管理电子系统,更新维护网页,保持信息的通畅,与公共媒体建立良好沟通,促进团组织建设的创新与拓展。

3.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修订社团考核评估办法,巩固和发展社团建设成果,加大对科研理论学习型社团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爱心、志愿、公益型社团,利用医学生的专业优势,把服务他人与磨练自我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社团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4.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对团学组织开展或拟开展的有全局意义、有品牌创新意义的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经费重点支持各级团学组织在思政教育、科技学习竞赛等方面的品牌或重点项目的活动,以活动激发各级各类组织的活力和建设。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篇3

1.过度的“硬件建设”有失偏颇。有些中职卫校的校园文化过于注重建筑的布局、环境的绿化、内部设施的装修等硬件方面的建设,虽然这些的确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之一,但并没有利用好这个用以宣扬文化的平台,显得缺乏生气,忽视了校园文化这一“软件建设”。而这些将校园文化以过度消耗物质资源为前提的形式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与国家历来提倡的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形成了对比。

2.制度的不完善成为落实的绊脚石。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上的不健全,同样会给校园文化的建设设置诸多障碍。比如,职责划分、方案计划、效果评价等等通过“制度”必须要加以细化、加以实施,否则,在实际的运行上可能就会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成为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绊脚石。

3.与品牌、特色学校的创建分开对待。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品牌中职卫校、特色中职卫校的创建分开对待,没有意识到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凸显“品牌”,只有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基础才能凸显“特色”。

二、如何加强中职卫校校园文化建设

1.领导重视是开展中职卫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通过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达成思想和认识的一致,群策群力发动集体智慧,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构建出和谐的人文环境。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篇4

广东医学院是广东省最大的临床医生培养基地,现有临床专业学生9400多人。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新医改方案,适应建设幸福广东的需要,我校遵循临床医学的专业特色和教育特性,围绕打造“四得”(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医生孵化基地的目标,开展了以“基础”“台阶”“铺路”为主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工程”,形成了融“三需”(学生所需、社会所需、职业所需)为一体、内涵丰富、深得“学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

医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极为紧密的职业,光会读“本本”是不能成为好医生的。我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四得”特色突出的好医生。基于这些特性,开展了以“基础、台阶、铺路”为主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工程”。

(一)突出学生需求,做实“基础”工程

近年来,我校根据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医学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临床医学教育的特性及“四得”医生培养的要求,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现实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整合,努力建设贯穿大学五年,满足学生试探期、定向期、巩固期、冲刺期需求“四期需求”的校园文化“基础”工程。

1.医学起航――满足学生试探期需求

刚步入医学殿堂的大一新生,既对校园的一切充满好奇,又有一丝茫然。我们把这个阶段的校园文化建设定位在引导学生了解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大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生教育模块,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校风学风、心理健康、专业理念、职业认知教育等,让新同学早准备、早适应、早规划,赢在起跑线上;二是让高年级与一年级的班级结对子,开展“传帮带”活动,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三是组织新生走进医院,使他们早期接触临床,培养专业兴趣,打牢专业思想。

2.春风化雨――满足学生定向期需求

经过一年的适应,跃跃欲试的二年级学生需要更广阔的舞台。我们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原则,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加强通识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迁移的能力。我校组织了每周一次的“文化沙龙”活动,在老师的指点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类活动,让同学们在缤纷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针对医学专业方向较多,部分学生对专业选择比较迷茫的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就各专业的职业需求、发展前景等为学生释疑解惑;利用附属医院的平台,选拔了一些优秀的临床医生担任医学生导师,积极、灵活、有效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3.守护生命――满足学生巩固期需求

步入到三、四年级的医学生,开始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对专业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愿望更加强烈,这一时期重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提升。对于这个阶段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侧重于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通过邀请名师名家作专题学术讲座、举办医学理论知识竞赛和临床技能操作大赛、举办各种趣味知识竞赛等,鼓励和支持学生践行“求真求精”的校训。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举办各种学生讲座、竞赛活动,让学生掌握医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4.青春扬帆――满足学生冲刺期需求

大学五年级,从课堂到医院,从学校到社会,大五的学生重新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如何走下去。因此,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就业指导和职场指引。通过邀请成功校友畅谈个人奋斗历程、考研达人分享考研心得、心理专家解读减压方式、举办简历设计大赛、请医院领导担任评委举办模拟招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等。在职场指引方面,重点针对毕业生开展毕业教育活动,特别是结合职业的需要开展廉医教育活动。

(二)突出社会需求,做好“台阶”工程

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农村和社区“缺医”但条件较差、同学对毕业后何去何从很是纠结的实际,我们着力建设以“台阶”工程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力求通过这些文化的熏陶,使同学们对“下得去、留得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培养“红土”情怀,引导服务基层

我校地处粤西,建校53年的奋斗历程中蕴含了广东医学者对粤西这片红土地炽热的感情,也形成了广东医“扎根基层、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红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红土”文化,通过举办校友论坛、校园宣讲会、座谈会、DV大赛等,让这种精神得以继承和延续。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许多毕业生都走进基层、服务基层,有些还成长为杰出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带头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土”情怀的代表人物、我校临床老师何建猷教授。她自小在广州长大,1967年从中山医毕业后却来到湛江最偏远最贫困的徐闻县一个大队卫生站、后到公社卫生院,一干就是13年。即便是后来调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仍不忘基层百姓疾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成为患者最爱找的医生,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臣、广东省“健康卫士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医师奖”等荣誉。我校每年均针对性地开展“当何建猷式好医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服务大众、扎根基层的“红土”情怀。

2.开展社会实践,感知社会需求

为了让学生了解基层、认识基层、服务基层,在服务与回馈中提高自我,我们结合同学们的专业特长和相关单位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义工服务站”活动,先后建立了以关怀临终病人为主的疗养院志愿者服务站、给残疾儿童义教义诊的特殊教育学校志愿者服务站、进行卫生健康知识普及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各项服务的附属医院义工服务站等;另外,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还组织开展富有医学院校特色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社会对“医生”的渴求与敬重,领悟到“赠人玫瑰”的“余香”,也使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历练。

3.用好“三支一扶”平台,巩固“下得去”思想

国家及广东省关于“三支一扶”的政策,既是对“三农”的扶持,也是对大学生就业的扶助。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另一方面持续跟进参加“三支一扶”的毕业生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并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在“三支一扶”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许定华等一批优秀学生的事迹,使同学们对“三支一扶”的意义更加信服,巩固了“下得去”的思想

4.掌握社会需求,调整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为此,我校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医院需求调查,了解医院对员工的要求;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生的看法与要求;开展社区调查,了解基层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建立校友反馈渠道,了解我院人才培养方向的需求。我们在充分调查“知彼”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和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产品”(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三)突出职业需求,做优“铺路”工程

如何培育、引导、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华丽转身,是临床医学院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围绕提高学生“知识、技能、人文、创新”四种素质,鼓励个性发展,竭尽全力做优“铺路”工程。

1.夯实基础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基础条件,尤其掌握应用型的知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建立了学习奖励制度,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了学习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医学知识擂台赛,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开展医学理论知识竞赛。此外,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建立了宿舍流动图书馆,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狠抓临床技能,强化操作能力

熟练的临床技能是一名合格医学生的必备条件。为了使学生及早、有效、顺畅地从“会看书”向“会看病”转化,我们专门成立了临床技能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无菌术、四大穿刺、体格检查等技能培训;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连续7年开展多站点考核的临床技能操作大赛,规范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通过引导与鼓励,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多次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医学临床技能大赛”,均获得较好成绩。

3.弘扬生命文化,培养人文情怀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生“看病”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单纯生物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医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必须懂得医学人文关怀。我校创新形式,多层面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成立了生命文化研究协会,开设了人文素质大讲坛、课外人文课程,举办了生命文化节、“生命对话”人文论坛等,努力打造“生命文化”这一人文教育建品牌;开展养蚕体验生命周期、人文主题电影展播鉴赏、换位体验移情意识等各种体验式人文教育;开展现代医者之修养、医德医风之内涵等职业素养教育,强化了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4.培养创新思维,培育科研能力

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我校在学生中倡导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的良好氛围,通过印发《学生科研手册》、制定《学生科研奖励办法》、成立学生科研站、定期举办“挑战杯”创新大赛等各种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的热情。

5.支持个性发展,培养“多面”人才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面、越来越立体,为了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兼收并蓄职业素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坚持全面发展与尊重个性相结合,通过举办“校园达人秀”、宿舍才艺大赛、书画比赛、文娱表演、体育竞技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发展与展示的舞台。

6.力推“名师”工程,促进教学相长

德才兼备的老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并且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榜样。我校非常注重师资的培养,设立专项经费,开展临床教学名师工程建设,每年开展临床教学名师遴选活动,创造临床教学名师成长的条件,使一批临床教学名师成为临床教学的带头人,也使老师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三、工作成效及经验

(一)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实效性

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人才发展要坚持“以用为本”。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作为卫生人才规划的5项重大人才工程之首,突出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我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四得”人才为主旨校园文化建设,传承“红土”情怀,紧贴社会实际。同时,还建立了调查、反馈、研讨、沟通、修正的校园文化动态调控机制,将社会及基层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反映出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1.服务基层人数多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为基层医疗单位输送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30000多名,很多毕业生是基层卫生骨干。据调查,广东省约70%医院业务骨干为广东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毕业生,全省21个地级市卫生局领导班子中,14个是我校毕业生,覆盖面为66.7%。

2.社会反响好

多家媒体报道高度评价我校面向基层的育人成果。如《南方日报》以“乐为基层育人才――全省县以下高级医务人员主要由广东医学院培养”为题,高度评价我校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健康报》以题为“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方向――广东医学院毕业生扎根基层”的专稿对我校毕业生作了高度评价。

3.专业品牌效应优

以社会为需求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促进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积淀与发展,临床医学在社会中形成了品牌,荣获“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广东省应用型人才示范专业”“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成为粤西地区最大的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二)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针对性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把握重点,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顾问”、书记微博、辅导员微博等平台充分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喜闻乐见、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1.就业率高

在临床医学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并且逐年提升,其中2011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96%,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荣誉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生获得多项荣誉,其中部级61项,省级45项。尤其在科研方面,获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资助项目11项,省级各类科技竞赛奖18项,在部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4本。多个学生集体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广东省先进班集体”“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广东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等10多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3.学生认同度高

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据调查,80%的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很满意,8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校园生活很幸福。

(三)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具前瞻性

为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我校积极拓展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高临床操作能力等搭建舞台,成效明显。

1.专业素质过硬

连年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医学临床技能大赛”获得好成绩,在2011年获得全省第一名。在2004年~2010年我校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医师综合笔试平均分都高于全国平均分10分以上,考试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用人单位满意率高

在2010年毕业信息调查反馈,用人单位认为我校临床专业的毕业生不仅专业素质过硬,而且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虚心学习、乐于奉献,满意率达98%以上。

3.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院毕业生大多选择在基层工作,也有200多名毕业生到国外深造和研究。他们奋战在各级医疗战线上并创造出骄人的成就:有1人获得国家白求恩奖章,4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8人获国家、省“五一”劳动奖章,80多人次获部级先进称号,150多人次获省级先进称号,涌现出被誉为“动物脂类基因技术的开创者”、现供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康景轩博士,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primateBiomedicalResearch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研基金常务评委陈维政教授、抗“非典”英雄陈洪光、邓子德校友等杰出校友。

我院在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以下的深刻体会:

突出社会需求,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篇5

一、学校特色定位的内涵

一是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试验方向。在未来办学中,遵循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通过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办学渠道,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是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中医药特色方面逐渐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优质办学风格和办学成果,使“中医药特色”成为学校核心办学特色,并完成“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试验。

三是中医药课程与教学。整个课程体系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医特色基础课程+中医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延伸拓展课程”构成,有特色、重体验、能选择。课程教学是中医药特色试验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校本课程第一阶段:四门课程的开设,逐步开发了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选修课程;第二阶段:四门课程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选修课程基本成形;第三阶段:四门课程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化选修课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四是参与“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的对象。教职员工参与“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的四种形式:课程参与、活动参与、文化参与、管理参与。学生参与“中医药特色发展试验”的三种形式:课程参与、活动参与、文化参与。学校将依据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和志愿,参考家长的志愿,确定学生参与的形式。

五是与学校已有特色的关系。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促进学校中医药文化教育,学校在物质环境上做了以下设计:创建-园-地-廊(百草园、中医药种植地、中医药文化长廊),以及操场融山水于一体的景观设计;校园设计与教室布置;校园网的建设。在文化环境方面做了以下努力:开展每天太极健身操训练活动;开展以中医药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校会活动;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社团组织建设;开展中医药文化沙龙活动。

二、中医药文化教育项目试验目标

我校中医药特色化教育校园环境特色鲜明。因为中医药文化需要环境的熏陶,这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传统哲学体系和自然辩证法,继而熟悉矛盾的对立和转化,能够较容易地接受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认同中医药文化中为人处世的“仁、和、精、诚”价值观。

一是项目试验的总目标。为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建立系统、科学的中医药特色课程体系,初步形成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特色鲜明的中学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同时,努力争取招生政策、考试政策,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中医药特色。

二是项目试验的分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动员启动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2月)目标。利用问卷调查、座谈、查找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开展立项调研,为特色办学提供依据。调研内容主要为中学中医药教育的办学需求、学习需求、招生需求和未来的就业需求。多渠道开展全校师生、家长的宣传动员工作,成立项目机构,制订试验规划与方案,完成项目申报,准备师资和课程,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支持条件,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2011年-2013年)目标。其一,初期(2011年上半年)目标。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教学实验,掌握中医药文化师资、课程、教材、学情、管理、部门协调、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着手编写校本中医药文化课程标准、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分年级制订中医药文化学年、学期、学段课程计划,为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正式实施做好准备。

其二,中期(2011年下半年2012年底)目标。根据中医药文化特色发展试验学年、学期、学段计划开展项目工作,正式实施中医药文化课程,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做好课堂实效跟踪、学情跟踪,积累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初步形成中医药文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水平。将中医药文化特色发展的内容及要求初步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校园环境等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其三,后期(2012年底-2013年8月)目标。继续实施中医药课程和相关课题研究,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学生培养目标基础上,让学生分层、分学科达到或超过中医药初级水平,为进入中医药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中医药技能、素养成为学生毕业时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医药文化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篇6

一、继续以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把切实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共青团工作首位。

1.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层次性。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团员青年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原创: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着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等四个基本观念,引导青年大学生努力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踏踏实实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2.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加强载体的建设。积极建设团委网站、团刊,组织外出参观交流、座谈会、培训班,个别谈心了解情况,切实提高思政工作的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

3.加强青年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研究。努力创造条件,通过组织参加二级学院基层团干培训、研讨会,重视团员青年思想情况调研,鼓励团员青年思政研究课题立项等,提高团干部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工作的水平。

4.启动“绿色文明校园”工程。集合各种宣传教育载体和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和提升各级各类活动的教育内涵,全力打造优良的教育大环境。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进典型来校做报告,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实践性。

二、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中心,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学习竞赛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三下乡”、社区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全面发展营造环境、提供平台。

1.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特长生的指导力度,建立起广医本科生素质学分制度。定期组织“讲座沙龙选修课”,围绕音乐、美术、话剧等主题,丰富学生素质学分内容;出版素质拓展宣传橱窗,充分利用各种设施为学生素质拓展服务。

2.课外科研活动。加强对学生树立刻苦求真、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的引导,完善大学生课外科研立项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支持和引导有创新性的学生科研学术课题,把研究生和博士生纳入学术科研活动中来。筹备我院2004—2005广州医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的结题评审工作;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造、科学调查、科普宣传等,浓厚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氛围。

3.专业知识学习活动。实行“科技创新、学习竞赛活动”项目化竞标制度,加大对各级团学组织所举办的科技创新、学习竞赛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指导和支持团学组织举办临床操作技能大赛、急救知识竞赛、医学生必知常识比赛、英语四六级强化班、英语角、网页设计大赛等。

4.校园文体活动。着力抓好几大传统品牌活动,以扩大学生参与面、提炼校园文化精品为目标,开展“广医校园文化精品”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举办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论坛、校园舞蹈大赛、举办迎新生晚会、英语戏剧小品大赛、广场音乐会等,带动全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通过举行“开展广医校园文化精品”系列活动,展示多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指导二级学院团学组织努力抓好1-2个特色品牌活动,为广大学生培养志趣、发挥特长及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5.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活动要在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实践基地、参与程度、活动成果等多方面实现突破,加强和完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学生社团、学生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开展社区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社区公益、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和培训、奖励制度,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树立品牌,使之成为大学生参与实践、服务社会、树立形象的重要渠道。

6、解决学生实际困难。重点要加强对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的组织和指导,促进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能力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制订广州医学院学生重大疾病扶助计划,为家庭困难而又患重大疾病的同学提供帮助。

三、完善各级团学组织工作评估、实施学生轮岗轮换等制度,加强团学组织的管理和建设。

1.学生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实施广州医学院学生轮换轮岗制度,以制度、条例规范对各级团学组织进行管理和监督,举办暑期学生干部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学生干部培训班,特别是加大对大学生社团骨干电脑技能的培训,定期举行学生电脑高级学习班,以提高学生干部和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

2.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服务青年、团员为前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把信息化引入实际工作中,完善“团员管理电子系统”,更新维护网页,保持信息的通畅,与公共媒体建立良好沟通,促进团组织建设的创新与拓展。

3.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原创:修订社团考核评估办法,巩固和发展社团建设成果,加大对科研理论学习型社团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爱心、志愿、公益型社团,利用医学生的专业优势,把服务他人与磨练自我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社团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4.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对团学组织开展或拟开展的有全局意义、有品牌创新意义的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经费重点支持各级团学组织在思政教育、科技学习竞赛等方面的品牌或重点项目的活动,以活动激发各级各类组织的活力和建设。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工作

文明校园创建档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真实记录,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载体。随着文明校园创建的不断深化,对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整理的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探究文明校园创建档案收集与整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提升文明校园创建档案工作水平,进而为文明校园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内容基础涵盖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高校文明校园创建的有力抓手,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的“数据库”。这些内容体现了高校抓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抓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立制管人的决心;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魂塑人的匠心;抓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的爱心;抓思想阵地建设,坚持管理育人的恒心。这些内容成为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水平和空间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的具体内容

一套完备的文明校园创建的档案可以系统、全面地体现出一个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和生产服务等方面紧密结合,档案涉及面非常广,内容非常复杂。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建设

分为统筹规划与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和志愿服务,文明集体创建,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教育,法治观念与诚信教育等内容。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具体内容包含宁夏医科大学师生理论学习安排,各学院开展的特色品牌活动,学校实践育人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学雷锋”教育实践月活动,“文明单位”“文明宿舍”“文明班级”评选等相关材料。

(二)领导班子建设

分为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员作用发挥等内容。例如宁夏医科大学历年大事记,学校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情况,年度民主生活会材料,党员发展对象材料预审表暨审查结果登记表等。

(三)师德师风建设

分为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加大师德激励惩处和师德师风表现等方面。宁夏医科大学出台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的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良好局面。

(四)校园文化建设

分为工作保障、文化设施、文体活动、文化品牌,积极开展品牌特色文化活动等。宁夏医科大学每年清明节前夕开展的“向逝者及遗体捐献者致敬活动”已连续举办12年,已成为学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品牌活动,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非常大。“书香宁医 我爱阅读”读书分享活动,“大手拉小手 共织大学梦”帮扶活动等品牌特色活动均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方式浸润宁医学子的心灵。

(五)校园环境建设

分为环境规划、校园平安、环境卫生等方面。学校把师生对学习、工作、生活的美好需要作为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学校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线,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构建校园安全稳定常态化工作体系,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六)思想阵地建设

分为重视活动阵地建设、活动场所管理、宣传阵地管理、网络阵地管理、发挥阵地育人功能等方面。通过完善报告会申报和审批制度,对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电子屏、宣传栏、新媒体等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师生干事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思想保障。

三、文明校园创建档案整理存在的问题

(一)收集整理档案的时效意识不够强

档案员对及时总结工作、传播文明理念,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的意识不够强。收集时效与档案质量和完整度的关系不紧密,档案收集工作作风和责任感不强。例如临床医学院举办“宪法宣传周”活动,通过邀请区外法律专家进校宣讲,提升师生法治素养。但工作人员认为这本是一项工作,而忽略了自身也是档案员的职责,导致活动结束后未留存任何档案资料,造成该学院法治观念建设的档案资料缺失。

(二)档案收集的范围不够全面

对档案收集责任部门划分不够明确。由于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在收集文明校园创建资料时,有些工作人员认为提供资料是帮助组织单位完成工作,因此工作积极性、配合度不高。往往通过关键词进行主观划分,认为包含有“精神”或“文明”字样的内容才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档案收集的内容范围。且档案收集环节的档案的完整性不高,容易将相对重要的、结果性的材料进行收集,而忽视了过程性和筹划性的材料,没有做到对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组织、实施、效果、总结等全过程各环节档案材料的收集。 

(三)档案收集不够及时

从档案的来源看,活动的承办单位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开展工作或组织活动的具体流程上,而对在开展工作或组织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重视不够、收集不够及时。例如学校组织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但因缺乏对档案收集整理的意识,只注重活动的形式和效果,未对活动的相关资料予以及时收集整理,错失了一些珍贵资料。

四、提高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整理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的档案收集管理规章制度

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文明校园创建总体规划,既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的重视,也能够使文明校园创建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二)增强文明校园创建资料收集意识

各单位档案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文明创建资料的收集归档意识,要认识到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各种类别的资料,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及时有效地收集,才能形成档案,发挥档案资料的价值,否则时间一长,各种档案资料容易散落在各个角落,出现遗失和损毁。(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文明校园创建的新形势,对档案工作者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建设一支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档案工作队伍,档案人员只有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探索新路,才能够使档案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四)做好归档范围培训工作

首先要对文明校园创建的归档范围进行准确界定,再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系统学习文明校园创建的档案管理知识,要求能够熟悉归档范围。《宁夏医科大学校级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中对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对档案员的培训中加以规范,提高了归纳各类档案资料的效率,增强了文明校园创建档案资料的整理水平。

(五)增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育人功能

高校档案包含了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各方面的丰富资料。这些资料融合了高校工作人员对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总结和认识。融汇了高校特有的精神文化以及价值理念,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地通过多方面建设平台把高校档案的精神文化传输给所有师生。让他们对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从而对学校产生更加浓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将这些感触转变成动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智慧支持及文化支持。

(六)加强文明校园创建档案的挖掘与凝练

近年来,随着高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档案管理人员可开发出档案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事迹,优秀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的模范事迹,使师生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明确了前进的动力。从而激发师生参与创建文明校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必须切实从各方面加大力度,予以重视。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 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每项档案资源的信息转化,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总之,只有不断地对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进行科学有效地收集和整理,做好高校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为文明校园创建奠定夯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做好高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将高校档案中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精神进行发扬,必将会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养料,满足文明校园创建对高校档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哲.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档案收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档案工作,2018(04).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高校附属医院毕业生招聘

毕业生招聘是高校附属医院建设人才梯队、补充人才资源的主要方式。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医院工作,能为医院带来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资源的同时带动医院整体人才素质的快速提升,从而增强医院的整体实力,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使医院在人才竞争中赢得更多优秀学子的青睐,如何做好毕业生招聘工作成为了当前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注重医院品牌和形象的宣传,提升医院吸引力

关注医院品牌和形象的宣传,在毕业生中打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对于吸引并留住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医院品牌的宣传,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通过医院网站。高校附属医院应注重网站的建设,通过医院主页宣传医院的历史、文化、人才结构、重点专科、医院的地位等,让毕业生在浏览医院的主页时能对医院的形象有一个良好的了解和印象。同时为了让毕业生较容易地找到该医院的《招聘启事》,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可在主页上开辟专门的人才招聘专栏方便毕业生快速地把握招聘信息。

2.通过校园招聘会。医院的校园招聘工作既是有计划地选拔医技、管理人才的过程,也是求职者了解医院的一个窗口。招聘过程表现出来的医院形象其实质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和医院整体面貌的一个缩影,成为定格在求职者心中该医院的形象,成为求职者衡量医院的基本点。为了表示医院对校园招聘的重视和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可通过组织院内知名专家和医院招聘专员一起参加校园招聘会的方式,更好地把医院的品牌宣传给学生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这是一个较好的吸引人才的招聘策略。

3.通过第三方机构。其实在整个毕业生招聘环节中,除了医院、高校及学生以外,还有中华英才网等第三方专业招聘服务机构。第三方机构是一个连接医院和高校的桥梁。善用第三方机构,把医院的品牌、文化、人才需求信息、工作内容、福利待遇等在第三方机构,使医院的信息更多地提供给学校和学生,对提高医院的吸引力有更大的帮助。

二、提前准备、抢占先机

为了在校园招聘中强占先机,在青年人才争夺中占据优势,现时公立医院介入校园招聘的时间越来越早,并且还有逐年提前的趋势。为了更早地与优秀毕业生确定接收意向,高校附属医院最好提前准备每年新一轮的毕业生增员计划方案,确定今年需招收的岗位、匹配人员条件等情况后,10月份开始在各大高校张贴招聘启事和走进校园开展校园宣讲会,来年1月开始陆续召开多场的面试会议并与候选人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

另外,为了使医院人才储备的后备力量更充足,医院可与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在暑期招募一批夏令营实习生,人员范围包括:医师、护士、技士、药士、行政后勤等,报名范围从本科大二、大三到研一、研二优秀在校生。医院提供专业导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并通过夏令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训期间表现优秀的学员还有机会被医院优先录用。实习生计划可以避开校园招聘的人才争夺高峰,将一些优秀毕业生提前纳入人才储备库,在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并且可通过人员的综合考评达到精准选拔人才的目的。

三、外引内培,优化毕业生的学缘结构

1.注重本校毕业生的培养和保留。高校附属医院的招聘工作可更多地与高校教学工作相结合,注重本校学生的培养,与高校一起培养人才,并在培养的同时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宣传医院的文化,也使医院在学生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得到更大的提升。招聘工作注重本校毕业生的培养和保留,使本校高素质的卫生专业人才能更多地为附属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重视其他知名高校毕业生的接收,优化学缘结构。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高校附属医院人才的学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人才大多来自同一所高校,思维方式具有“同质性”,将不利于创新思维、不利于学术争鸣。为了使医院的学术氛围有更多的思想碰撞,有更多的相互学习,不断提高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创新水平,高校附属医院可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主动前往国内知名的985、211工程院校和港澳知名高校等参加毕业生招聘会和开展校园宣讲会,吸引并招收国内、港澳等知名高校毕业生补充医院的高素质青年人才结构,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四、向毕业生真实地描述未来岗位的机遇和挑战

成功签约的关键不仅仅在于薪酬,向候选人真实地描述未来岗位的机遇和挑战,才是提高候选人签约率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应聘高校附属医院的毕业生以高素质的知识形员工为主,他们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和临床培训,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欲望,他们入职后,随着收入的提高,获得尊重、自我实现、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获得团队中的地位等高层次需求必将成为他们的主要追求目标。高校毕业生候选人都希望在签约前更多地了解未来岗位的机遇和挑战,然后自己判断能否应对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鉴于以上情况,在签约前,医院管理人员应向候选人提供切合实际的职业发展信息,使候选人认识自身在医院内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并且还应向候选人明确自己医院能够提供哪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机会,其中包括薪酬福利、晋升条件、非物质激励、有益的医院文化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让候选人对投身于本医院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充分了解,这是成功签约的关键所在。

五、做实毕业生入职后的后续工作

毕业生招进医院后,招聘工作并没有结束,保证他们在医院“存活”和“成长”才算招聘成功。认真做实毕业生入职的岗前培训工作,让新员工感受到医院对于他们的到来的热情和重视,这不仅有助于新员工对医院归属感和组织承诺的建立,也有助于新员工尽快融入单位集体并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顺利进入职位角色创造优良业绩,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第一,医院领导讲话,充分传递医院领导对于新员工的到来和培养的重视;第二,做好入职指引,使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第三,做好职业化的入职培训,让新员工了解医院的文化、价值观和愿景,并让新员工看到自己所在岗位对于医院的重要性;第四,做好职业规划宣传,协助新员工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等。

另外,在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年,各科室可安排一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员工作为新入职员工的带教老师,关心、帮助其排除进入新环境的消极不安因素,增强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鉴于毕业生招聘工作对高校附属医院青年人才储备的重要性,高校附属医院应不断探索人才招聘策略,可持续地改进选人、留人工作的各个方面,优化人才选拔,促进医院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梯队建设,塑造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保证医院能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伟,罗涛.浅谈如何在医院招聘工作中促进医院形象建设[J].医院管理杂志,2011(12):1199-1200

[2]周良荣,李智,梁蓉蓉.公立医院新员工入职培训之探讨――以某大学附属医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4):140-141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篇9

总务后勤工作计划【1】XXXX年,行政后勤工作要在科主任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院党委关于加强行政后勤工作的指示要求,以管理、服务、协调为重点,充分发挥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枢纽作用,努力做到:尽职尽责,突出一个早积极主动,体现一个快勤奋踏实,做到一个好字。具体计划如下:

一、建立健全各项行政管理制度,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病区管理制度、陪护探视制度、首问负责制、请销假等制度,以及各项医疗、护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强科室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逐步打造团结和谐的整体科室队伍。

要重视科室文化建设意识的教育与宣传,倡导人文精神和规范医务人员服务礼仪,让具有当代文化特色的服务礼仪走进科室。

一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利用三八节、五一劳动节、护士节、党的生日、中秋、国庆等节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科室文化氛围,增强科室的凝聚力,逐步打造团结和谐的整体科室队伍,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大局观念;加强职业道德内涵建设,建立互学互帮,以科为家,科荣我荣的良好风尚,以此提高整体科室形象。

二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展示员工的良好精神面貌。

三是了解思想动态,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定时找医护人员谈心,做到:知道员工在哪里、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思想工作要跟上。加强医护之间、医患之间吧、内外之间的协调工作。

三、搞好后勤保障,做好各类活动的组织、实施、服务保障工作。要紧紧围绕: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以员工满意为目标,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在员工的住宿安排、安全保障、氛围营造、活动组织、会议安排、后勤服务等诸多方面,都要深思熟虑,周密安排,逐项落实,事事上心,件件做好,确保万无一失。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科室行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室的兴衰,要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在全科推行亲情服务活动。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弘扬正气,倡导先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惩戒并重的纠风工作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廉洁行医行为。

五、参与部分外联工作。做好外部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努力拓展市场,做好服务,提高效益。

总务后勤工作计划【2】本学期总务后勤工作以管好校产为重点,始终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原则,树立“服务育人”的宗旨,认真做好后勤服务、财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学生午餐管理等各项工作,小学总务后勤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尽心尽力,做好日常后勤服务工作

1、按学校《领用办公、学习用品管理制度》的规定,热情主动地做好办公用品、学习用品等的发放工作,认真及时做好记录,期末要做好库存清点工作。要急教师所急,想他人所想,在工作繁忙时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好工作的顺序。

2、在采购物资中坚持质量第一,货比三家,讲究采购方法,购进经济实用的物品。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的常备物资、材料做到及时采购,有适当的库存量,既保证教师、学生们随时领用,又不积压。

3、大力开展节电、节水、节纸等节能活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文印室在期中、期末油印量较大时,要及时完成油英复印任务,准确做好登记汇总工作。

4、加强学生午餐管理,严格执行学校《午餐管理办法》规定的管理职责,认真、及时地做好午餐的征订、分班、搬运、管理、核算、检查等大量工作,并及时将师生的建议与意见向食堂反映。

5、严格控制学生骑车上学,因路远需要骑车上学的学生,必须年满12周岁,由学生申请,家长签名,班主任同意,学校批准,方可骑车进校。学校将实行总量控制,定点停放。

6、门卫人员要按学校制定的各项规定,严格执勤、文明服务,放学后要巡视校舍,检查各班关灯关水关门等情况,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汇报,要及时负责地做好报刊信件的发放工作。

二、抓好校产的常规性管理

1、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每天根据报修内容进行维修工作,提高服务效率,并根据维修情况,提出校产维护意见。督促全体教职工自觉做好校产的维护工作。

2、在总务处对各教室、专用教室财产登记造册的基础上,明确各教室、专用教室等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保管责任到人,并经常进行检查,期末进行核对。发现短缺、毁损财产的现象,查明原因,明确责任,作出处理意见。

3、我校的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逐年增加,电教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十分繁重,总务处要协助电教组了解情况、分析、解决问题。要加强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常规性管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加强收费管理,合理使用资金。

1、在收费上要严格遵守物价、财政、教育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正确使用好收费票据,做到票据出具符合规范,内容正确合法,学期末要及时准确地出据学生代办费结算清单。

2、严格控制代办费的支出。学校任何一项代办费项目都要符合:教育局审批同意;学生自愿、家长签字;随时发生、随时收取的原则。广大教师要时刻注意,不可自主收取自认为是合情、合理的费用,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

3、做好校长的财务参谋工作,执行好经费使用计划,准确提供有关数据、情况。在经费使用上,努力做到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

四、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卫生环境。

1、各班级要认真搞好环境卫生,教室和卫生包干区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各班级的学习、生活垃圾要倒在校门内的垃圾桶内,确保环境卫生。

2、重视校园的绿化工作,对花草树木的生长情况经常关心,及时督促养护人修剪、施肥、锄草、施药等。全体教师都要教育学生逐渐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自觉维护校园绿化环境。

五、常抓不懈,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1、强化学生用餐、学生牛奶供应和学生饮用水的安全管理,严格把好食品采购、食品加工和餐具消毒关,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保障全体师生的健康成长。

2、加强校园巡视,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校舍、建筑物、体育器材等作及时彻底的维修、排除。

3、加强门卫的职能,外来人员来校要登记,同时做到在学生离校期间对校园进行巡视检查,杜绝爬围墙进校打篮球、玩耍等不良现象。

4、加强学校安全设施的使用,对红外线报警系统、内部遥控报警系统的响应做好记录台帐工作。对保安的交接班进行交接班安全责任登记记录。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措施。

总务后勤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宗旨,紧密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切实做好总务后勤的保障工作,小学后勤总务工作计划。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规范后勤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后勤保障。

二、工作重点

1、协助学校教学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继续硬件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师生服务。

3、健全总务后勤档案材料,使后勤工作更加完善。

4、协助学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5、规范食堂财务管理,保证学生每天的餐食足量、卫生、营养、可口。

6、加强经费的管理使用,实行校务公开。加大对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大宗物品采购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提倡艰苦创业,厉行节约。

7、做好校园绿化及设施的保养工作。

8、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预防措施。

9、加大校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校产管理制度。

10、做好寄宿生管理工作。

三、工作目标

1、开学初期,根据各教学部门的教学需求,及时配齐教学用品,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2、做好各项维修工作,按时检查,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集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力争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做好校园绿化及设施的保养工作,确保学校花草树木的最高成活率,为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提供物质保障,工作计划《小学后勤总务工作计划》。

4、食堂工作人员坚持持证上岗,并以主人翁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为全校师生服务,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全力协助校长搞好教师福利。

四、工作措施

(一)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全体后勤人员必需树立师生利益、家长利益至上的服务观,把师生、家长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师生、家长所想,全心全意为师生和家长服务。

2、加大总务后勤工作的群众路线力度,动员、组织全校师生民主参与、民主管理。

(二)科学规范,加强部门管理

1、加大对小卖部的管理力度,严禁过期变质、劣质食物在窗口销售,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卫生,增加文具的品种,做到价廉物美,真正让学生受益。

2、对学校食堂进行科学管理,牢固树立“卫生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改善服务态度,保证食堂人员严格操作规程,精工细做,做到饭菜营养卫生、经济实惠,适合学生和教师的口味,让学生称心,家长放心,教师开心。

(三)物尽其用,发挥设备功能

1、为使学校现有校产校具发挥其最大效益,鼓励、提倡师生们大胆地、经常地去使用,真正发挥设备的“育人”功能,做到物尽其用。

2、鼓励使用的同时,还需加强管理,对使用情况、设备情况以及借还手续都要实行严格登记,避免人为损坏、遗失等。

3、加大校产校舍的定期(期初、期中、期末)及日常的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校产保管奖罚和损坏赔偿制度。对期初发放的日常用品、班级用品等实行承包管理,谁损坏谁负责。

(四)加强协作,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1、本学期继续加大校舍校产的检查、维修、保养,环境绿化等工作,力求为师生创造一个优雅的学习、工作环境。

2、做好宿舍安全保卫工作,督促宿舍卫生,健全考核制度。

3、协同少先队大队部,扎扎实实地抓好卫生工作。每天的卫生检查情况做到及时公布上墙,对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限时纠正。

(五)长抓不懈,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1、加强校园巡视,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校舍、学生床铺、建筑物、体育器材等及时维修、排除安全隐患。

2、加强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学生集体路队护送制、领导、教师值日制、夜间值班制”,使学校安全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创建“平安校园”。

3、要做好防火、防盗、防电、防毒、防交通事故的宣传工作。

五、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做好开学所需的教学、生活物资采购工作。

2、制订本学期总务后勤工作计划。

3、检查水电设施,确保水电畅通。

4、进行校舍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医生进校园工作计划篇10

[abstract]targetingonthepresentsitu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undergraduateeducationinmedicalcolleges,thepaperanalyzedtheimportantroleandsignificanceofhiddencurriculumconstructioninmedicalundergraduateeducationbyquestionnairesinvestigatingandexpertseminarsandotherresearchmethods.Combinedwiththeessentialrequirementsinglobalmedicaleducation,thefeasibleprogramsofdevelopingandconstructinghiddencurriculumsystemarediscussedfrom7fieldsincludingprofessionalvalues,attitudes,behaviorandethics,basicmedicalscience,communicationskills,clinicalskills,grouphealthandhealthsystems,informationmanagement,andcriticalthinkingandresearch.inaddition,fromtheteachingplan,managementnetwork,continuousimprovement,appraisalreformandsoonputsforwardtherecessivecurriculumsystemtocarryonthesuggestionandopinion.

[Keywords]medicaleducation;Hiddencurriculum;medicalteachingreform

随着《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等标准的制订与倡导,对医学高等教育提出更为具体和全面的要求,并强调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是隐性课程研究最核心和关注的部分。因此现代医学教育迫切需要从隐性课程体系的高度,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建设方案,指导医学院校本科生教育模式的发展,形成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辅相成的完整课程教育体系。

1隐性课程体系的内涵与发展

1.1隐性课程体系的内涵

隐性课程体系是指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学计划之外,以非课堂方式传授的非学术性文化教育活动的总和[1]。对其内涵的理解大致可分为:①校园环境是隐性课程体系建设的最佳土壤,校园有最为集中而丰富的教学条件,能够营造出全方位立体式学习环境,使学生从一踏进校园直至毕业无间断高强度的接受到隐性课程的教育。②隐性课程体系建设并不是消极接受、无法主动实施的,虽然隐性课程教育的最终结果具有非预期性,但是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促使学生最大可能地朝向预期教育目的发展。③隐性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因此与传统的显性课程教育相比,隐性课程更能凸显教学的广泛性与灵活性,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形式进行教育。④加强老师-学生、学生-学生互动是促进达成隐性课程教育效果的关键途径,因为隐性知识之间的传递、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都是需要长期维持的过程,老师-学生、学生-学生互动是保障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主干桥梁。⑤对于隐性课程教育的结果,关注点不应局限于学生具体学到了什么,还应看到学生培养了怎样的学习习惯,以及学生能否以正确的态度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

1.2国内外隐性课程体系研究的现状

国外于1916年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思想,1966年在《教室生活(LifeinClassroom)》一书中正式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之后引起国外教育界越来越高的重视,在《医学本科教育国际标准》有所体现,在《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七个建设领域中五个均有涉及。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有对隐性课程体系建设一定程度的研究。

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介绍和研究隐性课程方面的论文,近年来相关论文数量逐渐增多,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要求、能力目标要求均有涉及,但是在国内还没有院校建立比较完善的隐性课程体系[2]。

2医学院系本科生隐性课程体系的建设

2.1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区别

隐性课程不是传统显性课程的衍生物,而是并列于显性课程的独立的课程体系,是完整课程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两者进行对比,有助于对隐性课程的认识。

显性课程授课地点局限于教室或课堂,具有明确的授课方案或计划,主要传授方式为老师对学生的单方向传输,且内容相对固定、集中,考量方式更偏向于对结果的评价,产生的影响更多是知识量和知识层次地提升,培养的是学生的智力因素。

隐性课程的地点可以扩展到整个校园,甚至打破校园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隐性课程可能没有明确的授课计划,但应具备清晰的实施方案;其开展形式不限于讲授,任何包涵教育因素的形式均可进行,实施要注重老师-学生、学生-学生的互动交流;隐性课程的实施内容广泛、发散,成效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潜在的身心影响,难以短时间测量,评价须伴随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掌握隐性课程的设置结构

2.2.1教学过程中的隐性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蕴涵着许多对学生的性格和行为起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如教学思想、教学组织、课堂环境、教师模范、师生关系、结果评价等,这些因素渐渐引导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如药学学科教学中对用药注意事项的再三强调,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对用药安全的注意。课外教学活动如第二课堂、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见习实习等,由于参与活动的人,环境、方式方法、目的等有所差别,也会给学生带来计划外的学习经验。在医学实习中实际接触患者,会给医学生带来不同于课堂计划教学的体验。

2.2.2校园人际关系中的隐性课程建立老师-学生、学生-学生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人际关系是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3]。医学生通过其他同学在医学活动中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医学素质,从他人的态度中又发展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在彼此的平衡中有所扬弃。首先应当提供适当资源促进教员和学生进行地区及国际间的交流。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做到教学相长。学生也根据各自特点形成自己的团体,如中医学生聚在一起形成浓厚的中医学习气氛,这个群体中的中医观念和中医治疗方式对中医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2.3校园物理环境中的隐性课程校园物理环境包括学校的位置、校园、校舍、教室等场所。医学学校是培养医科人才的前沿敏感阵地,其环境应包容健康的医学教育意义,这就要求医学学校有目的地规划设计。现代化的建筑楼群体现的是开拓创新,古朴庄重的建筑群体现的是医学院校求实严谨的医学修养。学生每天生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自然要受到重要影响。

2.2.4学校文化精神中的隐性课程[4]学校中的文化精神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如学校氛围、办学理念、规章制度等。医学院校必须明确其办学宗旨和目标,包括院校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医学生常受到学校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导向,长期处于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严谨的医学修养,从而影响到今后的从医人生。

2.3隐性课程的设置探索

对于隐性课程的研究,国内外还不成熟,但不是无法可依。本课题组以某医科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口,参照已有显性课程体系的模式,既借鉴显性课程相对成熟的计划和运行模式,又补充现行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的不足,以求降低新生事物的接受阻力,通过文献检索、现状调查、专家咨询、学生访谈等对某医科大学隐性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索。

该方案的设置是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进行比照完成的,国际医学教育组织于2001年提出并推广了GmeR。GmeR在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其着重于医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对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最基本和核心的能力进行了明确界定[5]。针对GmeR七大领域的要求设置隐性课程体系,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出真正为时代所需要的医学高等人才[6]。

2.3.1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领域GmeR七大领域之一是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包括了医学共同价值的承诺、自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以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针对这一要求,建议学生入学后集中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牢固专业思想;每年开展职业道德月活动,端正和提升医风医德;加强与本科生导师交流,做好传、帮、带工作;招收临终关怀义工、开展资助贫困生、无偿献血活动,培养学生利他主义和同情心[7]。

2.3.2医学科学基础知识领域GmeR七大领域之二是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主要指医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必须懂得医疗决定和行动的各种原则,能够因时、因事而宜地作出必要的反应。针对这一要求,建议举办医学建模(生物)竞赛,增强学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参观百草园、中医药博物馆,拓展中医、药学专业视野;组织义务宣讲传染病预防知识、个人保健知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2.3.3沟通技能领域GmeR七大领域之三是沟通技能,主要指医学生应当通过有效的沟通创造一个便于与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卫生保健队伍其他成员和公众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针对这一要求,建议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促进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学习;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课前3min演讲等活动,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平台。

2.3.4临床技能领域GmeR七大领域之四是临床技能,主要指医学毕业生在诊断和处理病例中必须讲求效果和效率。针对这一要求,建议举办临床技能大比赛、护理之星评选等活动[8],在临床技能上培养学生敢拼的精神;组织外科手术观摩、急诊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临床学习的机会。

2.3.5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领域GmeR七大领域之五是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主要指医学生应当知道其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了解卫生系统组织的原则及其经济和立法的基础,对卫生保健系统的有效果和有效率的管理有基本的了解。针对这些要求,建议组织去市卫生机关参观、卫生机构见习、旁听医院管理学术会议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其他卫生人员在卫生保健服务中的作用;举办卫生法知识竞赛,普及学生对相关卫生政策的认识;开展校园社团组织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组织管理运作的了解;招收敬老院义工、组织社区健康服务,促使学生认识到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应起的作用。

2.3.6信息管理领域GmeR七大领域之六是信息管理,指医学毕业生必须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的用途及局限性,并能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针对这一要求,建议开展计算机能力比赛,全校范围内征求信息化教学的文章,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9];开展综合知识竞赛,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3.7批判性思维和研究领域[10]GmeR第七领域是批判性思维和研究,主要指医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技能,必须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使用科学的方法。针对这一要求,建议组建科研型学习小组,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途径;举办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增强学生分析研究专业问题的积极性。

3医学院校本科生隐性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3.1纳入培养方案

首先需要将本科生隐性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制订具体方案和课程标准,编进学年教学计划之中,由负责单位拟定教学大纲,排入本科生课程与教学进度之中,并按照体系设置课时,直至隐性课程体系顺利投入本科生教学运行中。

3.2成立管理网络

由相应校领导、机关领导组成指导机构,确立建设方案发展方向,颁布相应方案,指挥全局工作顺利进行。各院系、科室组成下属机构,具体监督和执行建设方案,并向上级机关反馈情况。力求建立起以学校领导为核心,团委、学生为主体,学生干部为骨干,师生员工共同组织实施的管理网络,保证有特色的隐性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3及时反馈信息、持续改进

经过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建设方案具备了一定可行性,但是隐性课程体系的发展,必须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发展,随着对教育内涵地探索而不断深化,随着学生特点地转变而不断更新。院系、处室应定期如实反馈建设情况,学校管理部门应悉心听取学校各个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调整规制发展进程,尽量避免因信息缺乏或延迟而造成建设过程中时间、人力、物资的浪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