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阅读论文十篇大学生阅读论文十篇

大学生阅读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56:59

大学生阅读论文篇1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本文转自:dylw.net]

[2]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

[3]李精明.创业大学生社会服务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本文转自:dylw.net]

[4]陈英杰.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主体行为的[J].高校教育管理,2013.

[5]陈鑫,鲁泽鹏.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路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3.

[6]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

[7]孙江丽.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支持网络[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李炳安.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朱峰博.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成因分析[J].实践与探索,2011.

[10]梅强.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

[11]周劲波,陈丽超.我国创业政策类型及作用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

[12]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潘巧红.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67-69.

[2]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党元一.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5(2):117.

[4]包玉花,宋建伟,谭江.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3(10):70.

[5]陈敏毓.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2):253-254.

参考文献:

[1]施永川.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2]吴晓俊.创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3).

[3]储珩.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4,(5).

[4]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教育研究,2011,(3).

参考文献:

[1]罗晨,魏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4):30~32.

[2]郭昱铄,张秀娥.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6,(11):125,124.

[3]毛文学.高职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5):77~79.

大学生阅读论文篇2

【关键词】语境理论语境理论分类英语阅读阅读教学

一、语境理论的概念

语境,又称为语言环境,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来的。语境是正确理解一门语言的基础,对于理解语言以及篇章的深层含义、上下文含义及文章隐喻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内外学者和语言学专家就已经认识到在句子翻译过程中语境理论的重要性。不同的学者对语境理论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对语境就有着如下定义:语境是指发生在一个词或词组的上下文或者是更长一些的句子和篇章的上下文中。语境通常能够帮助理解一个词或词组的特殊含义和引申含义。

截至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语境理论的定义依然没有一个完美确切的答案。在综合各个领域的语言学家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知,特殊的语境对在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有着特殊的影响。例如,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个人受教育程度、关系网等等因素、环境的不同,语句、篇章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把语境定义为:语境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语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在交流、交际过程中、不同的背景下不断变化的。

二、语境理论的分类

就如语境理论的定义一样,对语境理论的分类也没有确切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境理论有着不同的分类。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理论分为三类,即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对他的学生,英国的语言学家弗斯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在马林诺夫斯基对语境理论分类的基础上,弗斯认为应该把社会因素考虑到情境语境中去,丰富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语境,也就是说,应该把社会文化、社会信仰、社会价值观、个人的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个人关系网都应考虑在内,弗斯提出的情境语境与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语境是不同的,他认为文化语境的范围比情境语境更广泛。之后,在此基础上,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语境理论,把语境理论分为两类: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分为语内语境和互文性语境;非语言语境分为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研究情境语境的基础上,韩礼德又提出了著名的语域理论,他认为语域理论有三个要素:语场、语式和语旨。语场指发生了什么,语式指交流说话所用的方式,而语旨指说话的参与者。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胡壮麟将语境分为三类,即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

从以上讨论可知,同语境理论的概念一样,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语境理论的分类也有不同的观点。综合以上观点,本文把语境理论分为三类,即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

1.语言语境是指语言的内部环境,也就是我们平时通俗所说的上下文。语言语境包括词汇语境和语法语境。词汇语境包括两种不同的语境,即直接词汇语境和远程词汇语境。直接词汇语境是指包括的词汇语言相互很近,是发生在同一个短语,从句,句子或段落中的。远程词汇语境是指上下文以词汇为单位,在同一话语处发生,或者类似的话语由同一作者所产生,或是由不同的作者采用类似的词或成语的含义而产生。语言语境可以使读者更加准确、迅速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且能够根据当前阅读文章的内容和含义预测下文所讲的内容。

2.情境语境是从实际情境中提取的,指语言发生时的一些影响因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等。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词汇的选择和篇章的意义。例如,在教堂的讲话就与在饭店或家中所使用的词汇和意义不同。因此,情境不同,我们选择词汇进行篇章表达的含义就会有所不同。情境语境是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要准确理解和表达文章所包含的各种含义,就必须对文章涉及到的情境的方方面面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3.读者只是基于语言语境和情境语境的交流,有时也是难以完全理解和明白篇章内容的。因此,对于阅读篇章的理解也要与社会文化背景相连接,即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历史、风俗、社会价值观、社会文化的变化在人们交流时所起的作用。来自于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起来是容易互相理解的,根源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文化认知环境。相比较于语言语境和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在跨文化交际的交流和阅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文化无处不在,因此文化语境对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正确理解文化语境的因素,才能理解阅读文章中所包含的言外之意。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模式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求读者积极的投入,阅读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包括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阅读是一种从他人处获取文化、科学、技术等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高效率的交流方式。

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除英语专业外,其余专业都将英语作为公共课程,就笔者的学校而言,大学英语的周课时为2-4课时,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提升英语阅读兴趣似乎很有难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单的词汇教学,忽视了语境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因此,不能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影响了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当前阶段,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分为三种,即自下而上的英语阅读模式、自上而下的英语阅读模式和互动性英语阅读模式。

1.自下而上的英语阅读模式是一个不断解码的过程,此模式更多关注的是篇章和语言知识点本身。自下而上的英语阅读模式是基于传统的教学哲学学习外国语言的方式,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过程。自下而上的英语阅读模式的支持者认为,阅读者理解信息的过程是从字母开始,经历单词拼写、单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由小到大的过程。根据这种阅读模式,阅读就是一个从部分到整体的阅读过程,并没有关注读者的整体知识和语境知识的获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材料中的词汇、词组和句子进行逐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整篇英语阅读材料理顺。这一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走向一种误区和极端,认为词汇量越多、语法知识越丰富,英语阅读能力就会越强,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在全局上、整体上对阅读材料语境的把握。

2.自上而下的英语阅读模式强调读者对整个篇章的理解,认为阅读是对整个篇章的理解过程,自上而下的英语阅读模式也被称作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模式。自上而下的英语阅读模式支持者认为,读者在不能完全理解每个单词的情况下也可以理解整篇文章,应该利用语法线索去理解不认识的词汇,对篇章含义的理解比对单个词汇的理解更重要。自上而下的英语阅读模式更加注重读者对整个阅读篇章的理解,侧重于让读者能够猜出词汇的含义。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利用文章中已知的线索进行猜词,如果读者对篇章话题比较熟悉,那么快速的阅读可以做到,如果遇到的话题是读者不熟知的,那么阅读过程就会相对困难。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高阅读的技巧,但使学生只重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学习,而忽视对语法和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学习。

3.一些学者认为,有效的阅读应该把自下而上的英语阅读模式和自上而下的英语阅读模式结合起来,因此,提出了互动性英语阅读模式,这一模式有效的将前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在这一模式中,教师能够通过使用自下而上的英语阅读模式和自上而下的英语阅读模式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把握。但是互动性英语阅读模式需要的读者是高水平的读者,既能从自下而上的英语阅读模式中获取基础知识,又能从自上而下的英语阅读模式中合理的预测文章大意。因此,即使互动性英语阅读模式看起来是理想的,在现实课堂中也不容易实施。

四、语境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语境理论和语境意识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带来重要启示。

1.利用语言语境提高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水平,在解码一个篇章时,语言语境对文章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语言语境理解新单词的含义。语言语境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文章中已知的词汇来猜测新单词的含义。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应更加注重Z言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利用情境语境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情境语境是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提取出来的,对阅读篇章主题中提到的活动产生的因素有一定影响,因此,阅读文章的相关主题可以通过情境语境表现出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情境语境在阅读文章中的作用,可以查找一些有趣的情景话题作为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教材,使情境语境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阅读文章,以便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3.利用文化语境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文化语境指的是阅读文章主题所属的语言文化环境,文化语境是由社会团体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是文化积累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篇章中的文化因素,注意汉语和其他英语国家文化的不同之处。

五、结语

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境理论,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在语境中展开英语阅读教学,认识了解语境并且充分利用语境,从而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大学生阅读论文篇3

【关键词】阅读理论;阅读模式;图式理论

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阅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大学英语阅读课存在着被忽视的趋向。并且仍以传统的简单教学模式进行处理,阅读的理论、技巧很少被融入到授课之中,作为英语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是很有必要的。

一、阅读理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较为正式的阅读过程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阅读模式理论:

1.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

高夫(Gough)于1972年提出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该理论认为:“阅读只依赖阅读材料本身所呈现的信息,是由低级的单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过程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阅读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

自上而下模式是一种以读者为基础的模式,该模式由古德曼(Goodman)等人提出,他认为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该理论主张:阅读开始于读者而非读物本身,读者读文章是借助文章的意思来弄清单词的意思,而不是费劲地先弄清单词,然后理解文章的意思。

2.图式理论

1970年代后期,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姆哈特(D.Rumelhart)提出了图式理论。图式阅读理论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是储存于人脑记忆中用于表达一般概念的资料构架。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迅速地从记忆中调用此图式,不断地对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验、预见、验证、肯定或修正。当图式中的某些组成部分与文章信息发生相互作用时,读者才能理解文章内容,否则就会误解或不完全理解文章的新信息,出现阅读障碍。

3.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分析”也称“话语分析”,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Harris首创。以语篇分析为基础的阅读模式认为阅读过程是语篇、读者和作者三者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作者通过语篇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向读者传达写作意图和信息,读者则通过语篇分析手段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语篇分析阅读模式不仅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也强调背景知识对阅读的影响,它侧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分析和理解语篇信息,揭示出阅读的本质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

二、阅读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从以上的阅读理论中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其实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所具备的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阅读训练始终占主导地位。投入精力最多的也是阅读。然而,投入与所得几乎不成正比,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概括能力不尽人意。笔者认为教学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在阅读训练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从上述阅读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1.明确师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对话应当是互动的,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这种对话式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与此相适应,对话教学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沟通。

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2.调用内容图式,激活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意义上的构建

图式理论对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课文理解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按照图式理论,一个人大脑里存在的图式越丰富、越完善,在理解篇章时被调用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就越有可能正确理解文章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语言、内容和形式这三种图式的掌握。首先,教师对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结构方面难点的解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不断的积累语言知识,才能不断完善学生大脑里的语言图式,为调用内容和形式图式打下基础。其次,在教学中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必要的。这可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内容图式。因为仅靠语言知识是不足以理解课文意义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

3.加强社会文化知识的积累

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社会文化知识教学,并帮助学生克服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可能产生的文化障碍。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拓展自身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学生认识阅读材料中的全部词语,也理解所有的语法结构,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其含义。在同级别的阅读材料中,凡文化差异大的,理解就相对困难。这便是学生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所造成的。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就应该提供这些知识或课前让学生查找这些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如果学生具备了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充分激活这些知识,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阅读活动。

4.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辅导

教师与学生都以参与者的姿态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师可以安排读书交流活动课,开展读书交流会,以此达到读书的篇目可以交流,读书的喜悦可以分享,读书的方法可以借鉴。而且,读书交流课集听说读写于一体,是一种极好的综合性学习,达到英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目标。

三、结语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视教学对象,学生所学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与设施等进行调节。阅读的本质、理论是教学的基本指南,阅读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保障,只有师生双方从各个层面和角度了解了阅读的真正内涵和作用,才能较好地实施有意义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Goodman,K.S.psycholinguisticsandReading[m].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

1973:15-18.

[2]Rumelhart,D.e.(1980).Schemata:thebuildingblocksofcognitioninR.J.Spiro,B.C.

[3]申厚坤.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

大学生阅读论文篇4

一、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文本的类型分析

1.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中新增了实用类文本阅读题,2012-2015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全部是人物传记,试题包括1道客观题、3道主观论述题,其中客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文的整体感知能力,主观论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文的探究能力。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考试大纲》中的要求包括:分析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与人生价值;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公用;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构成要素以及思想内容;准确、全面的解读文本,并筛选与整合信息;了解科普文章、报告、新闻以及传记的表现手法与基本特征。同时,《考试大纲》还将阅读能力划分为探究、鉴赏评价以及分析综合三个层级。

2.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2012年新课标颁布以前,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是必考题型,新课标颁布以后,散文题的设置主要针对学生对文本主题及文章内容的把握等方面进行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通常设置4-6道主观题,主要对学生对文章结构、文中句子以及词语的理解能力进行考查。2012年新课改之后,文学类文本题材转变成小说,采用主管论述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增加了开放性论述题,分数由原来的22分提升至25分。同样,《考试大纲》将阅读能力划分为探究、鉴赏评价以及分析综合三个层次。

3.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新高考大纲的颁布,论述类文本阅读逐渐从自然科学论述类向人文科学领域发展,并且论述类文本在高考试卷中通常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值相对较低,只有9分。《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范围,包括分析综合能力与理解能力。

二、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创新模式

新课标规定“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流行理念与传统思维相融合”。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之后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类型和变化趋势,不断地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于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类型,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材文本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内容进行扩展,重点采用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的思考预留充足的时间。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性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精读,这样能够准确的把握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防止出现过分强调整体阅读而出现大而化之的弊端。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作答,同时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相互交流阅读心得,这样能够准确的把握教学方向。重视对学生阅读意识以及阅读心理的培育,同时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基础、阅读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教学,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以便于实现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阅读与鉴赏”环节,并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对教材中的各种中外现代文进行阅读和赏析。由于高中所有科目的作业任务都非常繁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外现代文的时间相对有限,因此阅读教学通常是在语文课堂上完成的。但是,学生从课堂、教材上获得的阅读知识与经验非常少,和新课标对学生语文阅读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阅读。例如,开设读书报告会、创意写作交流会等,真正地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应该根据课业状况以及新课标要求,为学生推荐各类名家名作。例如文化论著精读、中外名家经典选读等。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设计“新闻和传记”“小说和戏剧”“诗歌和散文”等选修课程,为学生推送更多优秀的文章,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审美、评价以及质疑。

大学生阅读论文篇5

【关键词】非专业英语阅读图式理论应用

图式理论是语言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它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理论,它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强调读者背景知识,利用内容图式及语言图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有效提高学生对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理论,不但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非专业的学生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核心理论,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理论,英语阅读中使用图式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及阅读能力。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指新的信息通过人的大脑记录下来,储存在大脑系统里,然后经过人的记忆将新的信息转换为大脑储存系统里相关旧信息所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图式理论的实质是用来处理、接受和解释新的知识,在解释新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一个系统性较强、实用性较强的语言学习理论。在英语阅读中,图式理论的应用是找到与英语阅读内容相关的图式的过程,通过图式可以将英语阅读内容形象、具体程度表现出来,并且根据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还可以很好对英语阅读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可想而知图式对英语阅读在重要性,尤其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更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二、图式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中的应用

1.图式理论交互式的阅读模式中的应用。交互式阅读是英语阅读中常见的阅读方法,也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最多的英语阅读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阅读过程中,将英语词汇解释与相关图片联合起实现对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和学习。这种模式运行原理是图式理论,在该模式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文章作者的意图,分析出文章大意。因此,老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英语阅读教学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激活学生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对英语文章进行阅读理解,作为学生本身更应该积极发现自己已有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并将它们应用到英语阅读中去。

2.图式理论词汇学习中的应用。在英语阅读中常见的阅读问题便是词汇问题,应用图式理论中内容图式可以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词汇记忆,是词汇学习中最适用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例如,在英语文章中出现租赁权(lease)一词时,应该积搜索大脑中关于租赁权其它词汇,以此加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与租赁权相关的词有抵押权(mortgage)和留置权(lien),这不但使学生回忆起旧的相关背景知识,还对新的知识进行了补充,加强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3.图式理论在课后阅读活动中应用。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及学生都忽视了课后的阅读巩固,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更缺乏相关的课后阅读活动,这是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受到限制,作为英语教师应鼓励并指导学生课后对英语的阅读。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课后阅读练习题,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来回答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对已经阅读过的英语,进行阅读知识的解释说明,并要求学生将阅读学习到知识应用到课后英语阅读中去,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将旧的内容图式和新学的内容图式进行归纳和整理,以此激活学生的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4.图式理论在学生自学能力培中应用。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要求学生除了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图式交互方法进行英语阅读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下多阅读与课堂英语相关的英语文章,以此加深对英语阅读的理解,课后找相关的英语文章进行阅读就是应用了图式理论中程度内容图式。此外,课后阅读时使用形象阅读的方法是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利用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进行诠释或说明,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实现英语阅读的重要方法。在课后英语阅读中应用图式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自血能力,在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中,老师或学生都要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情况,进行英语阅读能力及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是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成为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图式理论是实现英语阅读的核心理论,该理论中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起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阅读论文篇6

[关键词]交易阅读模式 中职生 阅读能力

0引言

阅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一项社会文化技能。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需要有大量的阅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整个外语学习的成败。虽然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一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来源于教师对语言难点的解释;通过教师理解作者的主要意图,而不是他们自身的思考。二是目前中职生的阅读问题相当严重,阅读习惯差;很少在英语阅读中应用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为了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文旨在研究交易阅读模式提出的背景及其涵义,并尝试交易阅读模式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1交易阅读模式提出的背景及教学尝试

20世纪60年代以来,阅读过程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对书面语言进行机械、简单的译码过程。对阅读过程的解释主要有自下而上观,自上而下观和相互作用—补偿观。后来图式理论的发展进一步阐述了读者的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对阅读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二语和外语读者的语言知识是造成阅读理解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蔡兰珍,2001)。为此,鲁梅尔哈特等提出了交互阅读模式理论。交互阅读模式理论是解释阅读理解过程比较全面的理论框架,但是它把课文和读者当时的情感因素和环境因素分割开了,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局限性。

70年代末,Rosenblat等提出了“交易阅读模式”(transac-tionalmodelofReading)。“交易”一词暗示读者的文本与作者的文本之间存在着差异(Rosenblatt,1989)。在描述交易阅读模式时,Rosenblatt提出,人们是在“美学”(aesthetic)和“回应”(efferent)这两个立场的连续体中阅读。在美学的交易中,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阅读的快乐。在回应的交易中,读者的关注在于从文本上取得的信息。读者不是单纯地追求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意义,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义。罗森布莱特交易阅读模式的研究是在一语学习环境中进行的。但是一语和二语有密切的联系,外语教师不仅要了解二语或外语阅读理论和实践,而且要吸收一语阅读理论的精华进行外语阅读的教学和评估。国内许多教师更多应用图式理论、语篇分析、阅读教学策略等指导阅读教学,而国外专家也提倡用交易阅读模式进行第二语言阅读教学。笔者在本校一年段挑选两个平行班,幼教班、财会班各22人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就交易阅读模式能否提高中职生的阅读能力这一课题进行了为期19周的教学尝试,采取问卷调查和前后测评来检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实验产生的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系数统计分析,研究初步表明:交易阅读模式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阅读能力,对培养中职生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了相关的阅读策略。

2对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009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英语》基础模块对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抓住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找出细节信息;能根据文章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拓展模块对阅读的较高要求是“能理解一般文章的篇章结构;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阅读是交易﹑意义建构的过程。罗森布莱特的交易阅读模式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它强调课堂环境的重要,强调读者的积极参与。

2.1阅读教学的定位

在交易阅读模式下,我们把英语阅读教学看作是获取信息、审美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己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分析、预测、推论,不仅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体验和感悟作者的心灵世界,并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得到拓展。有了对交易阅读模式的把握,教师对阅读课的设计便可以有的放矢,将阅读材料和阅读目标转化为审美对象,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尝试,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英语阅读活动不再是一种学习负担,而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师生角色定位

Rosenblatt强调阅读文学首先应重视阅读经验的享受;指出拥有阐释文本权力的人是读者,而非教师(Rosenblatt,1989)。基于此观点,读者个人经验是应该被鼓励﹑注重的,并以此为起点,了解自己﹑了解別人。这种读者与文本的角色关系,意味着我们必须对教学方式重新思考。“从台前的圣人到台旁的指导”(玛丽埃伦.韦默,2006),这个简练的描述也给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的角色重新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我们教师不再是一味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讨论的机会。合理应用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鼓励尝试错误,视错误为学习过程的自然现象,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大学生阅读论文篇7

【关键词】“交互式”阅读模式;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高职英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独立理解能力和应用语言能力,这也是高职学生的核心应用能力之一。在阅读教学方面,许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模式;“自上而下”的语言心理模式;以及目前得到许多阅读研究者赞同的“交互式”阅读模式和图式理论。

一、阅读理论的发展

阅读理论研究表明,阅读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读者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这一过程不光要求读者有必要的语言能力,同时对读者的预测机制、认知能力、语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阅读模式可分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和“交互式”阅读模式。传统的阅读理论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阅读是读者被动地吸取书面信息的一种技能。因而,早期的阅读过程模式为“自下而上”模式,也被称作信息加工模式。它把阅读过程看成是一个直线形的过程,即把书面信息直接输到读者的大脑,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取决于文章所呈现的内容,读者仅根据书面信息来理解文章的意思。让读者通过对字母、单词、词组和语法结构的理解,达到对全文理解的目的。这一模式是以文本为中心而不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模式,该模式主导了早期的英语阅读教学。Goodman(1967)认为阅读过程就是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在于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的判断。自此,“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产生了。“自上而下”就是让读者主要通过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有关经验对文章进行认知加工。这种模式也被称作语言心理模式或概念驱动模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似乎是对阅读过程的逻辑、合理的解释。这种阅读模式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阅读是有目的的;阅读是有选择的;阅读是以理解为基础的;阅读具有预测性。该阅读模式强调了读者的主观作用,对阅读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影响。

二、“交互式”阅读模式

“交互式”阅读模式实际上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的综合加工模式。“交互式”阅读模式认为阅读中的信息加工模式是从低微技巧和高宏技巧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的,即每一阶段的知识分析既有来自低级阶段,也有来自高级阶段的分析。只有当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信息吻合时,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正确理解,否则假设就要重新修改和建立,直至两种信息完全吻合。之所以说它是交互式的,是因为在任何阶段,不管在系统中处于哪个位置,都可以和其他任何阶段沟通。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互式”阅读模式是基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阅读模式发展起来的,它吸收了两种模式的优势,具有更高的包容性、严密性和条理性,它强调了篇章的文字显现,不同层次的语言知识和过程以及各种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

三、“交互式”阅读模式与图式阅读理论

交互模式与图式理论紧密相关。Bartlett(1932)认为图式是一种背景知识,读者就是基于这种背景知识来理解和回忆语篇的,理解是读者和语篇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语篇引发了读者先前的相关信息或图式。因此图式被认为是经过抽象和概括了的背景知识。人们趋向根据自己已有的图式来理解和解释事件或现象。研究表明,适时激活相应的、完整的图式会使人更好地理解某一事物。图式理论认为,新输入信息的译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在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在阅读时要正确理解课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读者需具备与课文相应的图式;二是能成功激活此图式。图式理论的研究促使专家们修正单纯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的最有效的模式就是交互式模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的结合。图式理论有一个主要的思想是阅读理解包括所有层次的图式的协调活动。一些较低层次的图式被激活以后,它们一定要激活上一级较高层次的图式;在这些较高水平的图式被激活以后,它们又会激活更高一级层次的图式。通过“从上到下”的加工,高级层次的图式要使低级层次的图式活动起来,以便使它的组成部分具体化。所以,图式理论认为,当英语熟练的读者阅读课文时,“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加工是同时发生的,并且发生在所有的认知理解层面上。“交互式”阅读模式也由此产生。

四、“交互式”阅读模式与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交互式”阅读模式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阅读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是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和训练中要重视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的教学。同时,阅读是为了理解,如果没有高层次的假想和推断,很难真正达到理解的程度,所以,“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是高阅读水平的必要条件。教师在阅读教学和训练中要培养训练学生假想、推断、准确掌握中心思想的能力。“交互式”阅读模式与图式理论密切关系表明,文章结构和修辞方式以及背景知识会影响读者的阅读理解。结合高职英语阅读课教学实际,英语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交互式”阅读模式,更好地开展阅读课教学。

(一)合理分配注意力资源

“交互式”阅读理论认为,信息处理是由低向高传递的,同时高层次也会影响低层次。在“自下而上”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读者能对字母、单词、句法的辨认非常熟悉,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那么就可以把有限的注意力资源集中到更高层次的阅读上去。阅读分为两个层次,即译码和理解,译码的过程包括从看到文字到在大脑中形成刺激性的语音表征。理解就是指从译码的材料中获得意义。高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读了却理解不了材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字词句译码不熟练,大部分注意力资源都被译码的部分所占用,虽然读完了,却难以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译码是基础,理解是关键。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英语的阅读教学必须从帮助学生培养熟练的译码能力入手,才能把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解放出来,进行对文章的理解。否则,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跳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只能是舍本逐末。译码能力包括对字词句的辨认分析,它涉及词汇、句法和语义几个层面。高职英语教学对单词重视得比较多,强化学生的词汇量仍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高职阶段,英语的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阅读能力是应用能力的核心,必须把学生的语言技能打扎实,使学生分析语言的技能自动化,在此基础上,才能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

(二)加强阅读的目的性

“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四个特征中的第一点就是:阅读是有目的的。没有目的的阅读是盲目的阅读,有目的的阅读才是主动的阅读,才能把自己的知识面充分调动起来,和文章达成互动的关系,从而在阅读中积极地预测、理解和评价,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最初的阅读目的。没有目的的阅读,只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是无法把大脑中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的。科学研究也表明,读者的内在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无或强弱对于阅读质量起关键作用,对其阅读行为是否进行和怎样进行产生重要影响。在高职英语阅读训练中,必须纠正一种错误的倾向,那就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看一边思考,充分调动大脑中的每一份资源,把想到的与看到的相互印证以加深理解。为了加强效果,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前就提出问题,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找到感兴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高职学生真正提高这一核心应用能力。

(三)积累图式知识,促进“交互式”阅读

“交互式”阅读过程离不开图式知识,外语学习者累积的各种知识越多,自然越有利于获取新的知识。图式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一般来讲,我国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图式,而对内容图式与结构图式重视不够。所以,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内容图式与结构图式的积累,使学生的三种图式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1.积累结构图式。结构图式是指读者对各类文章结构知识的了解程度,它可以指导读者宏观地把握文章的脉络,提高阅读效率。而篇章分析的目的正在于对篇章整体的解构,而不在于对局部的解读,通过这种整体的解构,探索各种篇章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这些组合方式并不是语义本身,也不在人人都自然拥有的生活经验之中,而是需要人们有意识地挖掘、提炼,从大量的语篇中抽象出具有一定共性的“语篇结构图式”来。学习者掌握的这类图式越全面,运用得越熟练,阅读时就越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文章的要领,掌握核心意义,阅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2.积累内容图式。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除了要从学习语言知识入手,还必须重视与语言知识密切相关的两大类知识: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背景知识是在学习者接触所学外语材料时必然遇到,并且必须掌握的知识。共有知识是学习者在接触所学外语材料之前已经拥有,或之后可能获得的知识。内容图式除了通过外语学习获得之外,还可以通过母语资源来得到加强。因此,我们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当一方面强调外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应提倡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加强跨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习者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为阅读理解能力服务。中西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文化差异会导致阅读理解障碍。这些图式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能激发学习者的思维和想象力,调动学习兴趣,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交互”作用。

五、结语

阅读理解是学生和阅读材料乃至作者之间的交流,双方的沟通体现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的意图和交际功能,把握阅读材料的结构,弄清阅读材料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交互式”阅读模式,强化学生的图式知识积累,也只有这样,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这一核心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参考文献】

[1]姚喜明,潘攀.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J].外语教学,2004,(1).

[2]檀祝平.浅谈阅读策略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Christinenuttall.teachingReadingSkillsinaForeignLanguage,2002.

[4]Goodman.K.S.a.psycholinguisticGuessingGame[J].JournaloftheReadingSpeciallist,1970.

[5]祝嫦鹤.基于文化图式建构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3).

大学生阅读论文篇8

[关键词]阅读能力心里障碍体裁阅读习惯词汇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75-01

阅读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学习外语时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也是在第一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与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基础和学习特点培养其优秀的阅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系统脱敏,解除学生阅读的心理障碍

我们的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学习习惯相对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阅读都有一定的恐惧和排斥。阅读速度十分缓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较差,经常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很多学生不止一次地表示过对英语阅读有心理障碍,看见长的篇章结构就觉得读不下去,头脑不清楚。因此,作为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解除学生英语阅读的心理障碍。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知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首先让学生进行放松训练。然后对学生进行想象脱敏训练,告诉自己我能安下心读,我能一句一句地分析。最后进行实地适应训练。进行阅读训练。但材料的内容要求由浅入深,由短及长,由易入难,新词量由少入多。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反馈,掌握其心理变化特征。

二、根据文章体裁进行系统练习

阅读是一种技能,只能通过练习来掌握。怎样的练习才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呢?英语文章有很多体裁,如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科普文、说明文等等。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进行系统练习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可以掌握一类阅读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应用到对这一类文体文章的阅读当中去,从而大大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效率。例如:议论文的阅读技巧主要有:1.快速阅读全文,了解论点和背景。2.理顺支持论点的论据和理论、事实支撑。3.弱化文章细节,关注段首和段尾的每一句话。科普类文章语言严谨、不生动,情节也不动人,逻辑严密、思维清晰、有明确的主题。句子结构复杂、长难句多、语法困难多。它一般由导入语、背景知识、文章主题和结尾四部分构成。主要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者态度,重点阅读结尾段。因此阅读一般采取把握整体、提取对象、抓具体特征、掌握中心句,关键词的阅读策略。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以某一体裁的文章为一单元,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训练和技能培养。

三、帮助高职高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技能又可以说是一些阅读习惯,阅读技能的培养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习惯的习得过程。高职高专的大部分学生对于阅读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有必要纠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教学和精读泛读的交替学习让学生养成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课前预习,为精读做好准备;写短评或摘要,锻炼其鉴赏和理解能力;摘录阅读材料中的新词汇、短语、长句、好句及有启发的一些知识点;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简短的文章可采用先阅读后做题的方法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较长的阅读材料可先看问题再从文章中找答案,这样就可节省阅读时间;多阅读,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另外鼓励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跳读提取主题和大意,略读处理文章结构和字面信息,快速把握主题句,细读理解字面之外的作者的弦外之音。

四、扩大词汇量

大学生阅读论文篇9

——基于阅读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新课标的要求,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阅读教学概述及阅读教学理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以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点。希望本文的探究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

阅读教学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伴随着新课改的传入,在时展的今天,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然落后,无法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培养学生感受阅读乐趣”、“使学生领会作者感情”等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并对阅读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三种阅读教学的方法以及注意点,参照阅读教学,给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案例。

一、阅读教学概述及阅读教学理论

(一)阅读教学的特点与内涵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出解释,即阅读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遣词造句情况、架构情况以及能够解答文章习题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深入分析,认为阅读教学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得意”、“得言”与“得法”。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理解文章含义,并能够明确文章的布局并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从两个理论,即信息传播理论和阅读学理论。并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结合教学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学生“学会阅读”,获得阅读知识的过程就是存储变换输出这一系列过程,而且是相结合于“信息传播理论”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遵循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逐层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由于互动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所以,阅读教学理论强调阅读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在教学中也应将“互动性”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中,包括手机、电脑、ipad等多样化的媒介的出现致使初中生阅读出现“表层化”、“随意化”以及“感性化”的特征。虽然阅读媒介愈加丰富,但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学阅读是时候做出调整了,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由于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思维,不注重对学生实行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调整教学方法,而太过注重“考点”,导致学生对阅读无法产生兴趣,最终使阅读教学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未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致使学生兴趣降低,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也影响了教师自身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题式教学

由于当前初中学生阅读“随意化”以及“零散化”,在笔者看来,主题式教学策略就成了一种比较适用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对阅读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掌握,“化整为零”。详细来讲,除了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之外,还需要对文章的语句、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理解,其教学内容可谓是非常丰富的。因此被称作为完整的阅读教学。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选定一个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进行“发散”从而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主题式教学的应用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本身的水平有较多的了解,这样所提出的问题方能真正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不能太难或者太过简单,否则起不到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三)课堂整合式提问

所谓课堂整合式提问的内涵即“提纲挈领”以及“整体化”,通过对阅读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的串联,使阅读教学整体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借助一个一个的“问题链”主动深究,最终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具体来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依照上文所说的“信息传播”理论,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进行探究,使学生“存储”文章知识,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回答,自由发挥,反馈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以上方式,以期达到较优的教学效果。当然,课堂整合式的提问需要语文教师熟知所教学内容有整体,甚至整个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都要了解,这样方能更好的进行整合式提问。

(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策略实际上是“阅读理论”的表现形式,阅读理论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互动,与师生进行互动等,因而强调“互动性”。通过互动这种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这一氛围中主动探寻知识,加深理解阅读文章。同时,互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点

(一)注重整体阅读以及关键词句评析

对于初中的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整体阅读的把握以及关键字词句的评价赏析。通过整体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情感以及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大体的了解与把握;而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字词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感知文字的内涵、美感、使用艺术等,对提高他们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对字词句分析时需注意到不能只倾心于华丽的辞藻,最好是对语言进行合适的运用,那些贴合实际,朴实的语言,同样需要认真品析。

(二)重视读写结合以及拓展课外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读”与“写”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思维能力,且能够在写作中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可以首先通过片段模仿这种简单的模式,训练学生作文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其写作能力。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学生可接受的知识面窄,又考虑到教学规划,精选收入课本的课文虽然代表性很高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教学大纲、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课文内容等因素,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的。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结语

本文是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文章在论述了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后并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个策略,指出了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到的地方,目的是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参与到其中一块探究,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嵇存琴.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J].

英语广场,2018(09):164-165.

[2]李家惠.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5):130.

大学生阅读论文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阅读网络环境

高效阅读,强调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阅读出最多的作品,当然还要求相当高的质量。教师以一课时为一个单元教学,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训练一种阅读技巧。例如筛选文中的议论句,通过大量的试题,强化这种技巧。通过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正答率,分析学生薄弱的环节,再利用一节课有针对性的训练。初中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学生面临中考和各学科的压力,他们不可能利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阅读。那么,学生如何在初中三年完成大纲要求的课外阅读量,提高鉴赏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质,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材选择的名著多为节选内容,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把衔接所学内容这一过程变成一种有意识的过程,通过网络阅读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维结构,联系自己的经历,完成阅读量。因此,笔者认为课堂高效阅读教学需要“内外兼修”。

一、“内修”之课内文章阅读

课内文章阅读可以采用分类教学法。应有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巩固、完成。这应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的素质标准。教师除课下认真备课,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存外,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训练的速度、质量、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按照课本内容分类讲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讲,要讲、练、巩固、提高、拓展有机地结合、统一。根据内容难易,先训练快速阅读说明文,筛选信息,找出议论语句,做选择题,试题可以选择历年的中考试题。其次训练议论文。找到议论性语句,划出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最后训练记叙文阅读,找出抒情、议论语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敢于向自己挑战,否定旧我,塑造新我。要强迫自己甩掉以往的包袱,切实落实课堂质量。

二、“由内而外”的可行性

学生阅读现状是他们对课本中名著的节选部分仅止于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对名著的整体把握却失于偏颇。初中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名著片段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此外,《读本》中也有很多相关的优秀文章,这些都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时就需要学生拓展阅读空间,完成整体阅读。

三、“外修”之课外一般文章的阅读

教师开设每周一节阅读欣赏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喜欢诗歌的学生,他们自觉地组合成一个诗歌小组并且制作了自己的主页。主页设计策划都由小组讨论完成,定期更换主页内容。他们的网页主要涉及国内外的著名诗歌作家的经典作品,同时,他们也在网页上发表自己创作诗歌作品。在学完课本上的一个诗歌单元后,学生就开始大量阅读课本中提到的作家的作品,并分析其诗歌风格,从而进行模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构建了一个桥梁,在阅读的同时积累的丰富的“源头活水”。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在讨论平台上,任由别人去评说一番,然后合理采纳意见进行二度创作。这样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与写作水平齐头并进,都得到了提高。

学生除了利用假期阅读外,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网络阅读环境。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分成阅读小组。教师利用网络筛选相关信息,制作阅读主页。此时,教师需要把学生原有的理解平衡打破,提供他们与课本内容不平衡的相关知识体系。网络提供了很多这种不均衡的机会。如果教师事先选择好能够拓展学生阅读的站点,那么学生的经验将被引向达到智力平衡的方向。当学生在网上寻找信息,他们需要再把这些信息作为正确的信息使用前,知道如何评价和证实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