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十篇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十篇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54:41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篇1

1.1设备陈旧。很多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条件教学落后,教学硬件设备以及实训条件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很多设备较为陈旧,维修以及保养工作难以进行,从而对学生学习各种前沿技术有着直接的影响。

1.2部分专业课程难以实际操作。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用设备的维护以及保养工作量,很多院校机房开始安装还原软件或者硬件设备,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专业课程难以正常进行操作。例如硬件分区、BioS设置、安装操作系统以及格式化等操作都难以完成[2]。虽然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拆除和还原,也会导致演示机系统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对教学环境产生较大的制约,导致计算机教学实验室机器的实际维护工作难度增加。

1.3网络技术和安全教学工作受到影响。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网络技术课程,很多练习都需要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进行。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安装操作系统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若进行相似的练习,就需要在很多计算机上安装较多的操作系统,从而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络组建以及安全操作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学生实施分组,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系统平台进行操作练习,这样不仅会从根本上增加维护设备的实际工作量,还会减少学生的上机时间,从根本上减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整个教学质量。

2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运用

2.1设置BioS参数。设置BioS参数是现代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技术盲点,中职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就相对较弱,尤其是英语基础,所以,对于电脑学习中的各种专业术语了解的教师,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很多教师在对BioS参数设置的相关教学活动中大都是进行简单的讲述,很少引导学生进行联系,从而导致他们对于计算机时间调整、开机顺序、CpU工作状态以及主从硬盘等其他设置接触较少,从而导致其学习质量受到影响[3]。虚拟机软件能够给学生提供类似于较为真实的BioS设置环境,目前常见的版本有awaRDBioS、pHoeniXBioS程序以及其他品牌机特有的BioS程序。

2.2操作系统的以及应用程序的设置与安装。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的设置与安装是现代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完善的环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设置以及安装操作系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破坏性较为明显,从而会对整个教学程序产生影响,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练习活动,缺乏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置以及安装技能培养机会,对于计算机故障诊断以及软件维护技能的提升和培养受到影响,缺少独立维护的技能和知识。例如Vmare公司的旗下的个人电脑都给客户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系统支持[4]。将操作系统安装在虚拟机中之后,安装的新软件就能够与其他正常的计算机安装软件相同,从而尽可能地满足计算机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配置以及安装教学需求。

2.3构建网络环境以及实验平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开始注重对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运用以及网络知识能力培养。无论是服务器设置还是网络设备互联设计与开发,都需要一个可以进行反复实验和配置的网络环境。我国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都开始对校园网络进行组建,提供给学生和教师一个较为和谐的教学环境,但是,由于校园网络各种功能都与校内办公网络平台、弧线网咨询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很难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服务器配置、网络设配互联、网站开发和网站设计等学习活动提供更多的实验平台,因为,学生在实验中所犯的各种错误都会对校园网络或者服务器数据产生严重的后果,网络服务器、互连设备价格相对较高,投资较大。虚拟机技术的利用可以在单台计算机上完成、网络设备互联、网站维护以及上传等教学工作实验[5]。构建可以多次进行实验和配置的网络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更好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节省更多的教学投资。网络设备互联过程中所有的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价格相对较高,从而成为整个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都是对网络互连设备的进行功能性的介绍和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对网络设备的互联技术相对较低,很难完成实际工作。通过网络设备模拟器,则能够保证学生在单机上顺利完成网络设备互通试验和组网配置工作。网络应用技术也是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重心工作,除了网络设备配置以及互联工作之外,服务器的配置、相关的Ftp和web应用,也显得较为主要。microsoftVirtuaipC都提供了宿主机与虚拟机以及虚拟机之间实施网络通讯的各种细腻网络环境,从而更好地完成webFtp应用、服务器配置等具体的实验,还不会对校园网络运行产生影响。

2.4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运用虚拟机技术。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活动需要学生能够完成组建局域网、管理和配置网络等一系列实验,所有的学生都需要一台或者多台计算机来完成相关学习。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大都是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具体的实验,这样就会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相关问题,可以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应的虚拟机系统,从而综合利用计算机功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际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3结束语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运用虚拟机技术,能产生一定教学效果。从教学管理方面来分析,虚拟机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管理教学设备,从根本上提升设备的完整性,尽可能地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相关实验项目,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验过程中,保证中职计算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智力支持。参考文献:[1]刘平.谈虚拟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4(09):158.[2]冯国华.Vmware虚拟机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10(14):136-137.[3]运永顺.试论计算机教学中虚拟机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9):135.[4]刘友林.试论计算机教学中虚拟机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155.[5]何安平.虚拟机系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94-97.作者简介:李敏,男,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的理论与教学。作者单位:合肥经济管理学校,合肥230041《《《《《《上接第255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

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潜力的发掘,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分析、自主解决。首先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老师在学生实现目标过程中进行方法上的引导,情感上的投入,让兴趣、欲望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另外,还要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监控,就是对自己的行为等进行自我约束,在自我监控中给出最客观的评价,不断对自己的状态、方法进行修正。在整个自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引导、鼓励作用。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让

学生以团队模式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合作的互帮互助型学习方式。在整个合作学习中讲究的是团队成绩,需要各个小组成员在明确团队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学习。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要及时交流自己的所想所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让组员通过思想的碰撞,找到更加完美的解决措施,通过共同合作达到共同进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创造力和创造欲望是最强烈的,个体将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将他们融合在一起,让他们学会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让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大局观念在学习中得到磨练提升。

(3)实践应用。根据计算机的课程特点,我们在学习中要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篇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处身于信息时代中的考古工作者所面临和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中,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推动和变化?考古学的学科目标是通过对古代历史信息的辨识、认知和分析、整合来复原古代社会。考古学科的这一特性和需求,也正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之一,因此我们相信,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紧密结合,将会对考古信息的认知和进一步的分析、整合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也势必将会对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手段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讨论,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作出前景展望。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考古界目前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考古领域最广泛的应用仍停留于对考古发掘资料的计算机输入和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考古资料信息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已经在考古文博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因其自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考古工作中还有待引入和普遍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将众多原本分散、孤立的计算机和其他相关的外部设备通过网络互联,从而以最小的成本付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达到人们对沟通信息、共享资源的目标要求。网络技术在考古工作领域的引入,其优势之一就在于能够将较昂贵的各类外部设备,如高精度扫描仪、磁带备份机、彩色打印机、光盘刻录机等通过网络进行共享,以充分拓展外部设备的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各类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发展,原本较昂贵的硬件设施在性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其价格却在不断下降,一些原本无条件普遍使用的设备也正在逐步普及,利用网络实现硬件资源共享的这一基本目的随之也就不再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其最主要的意义是在于借助于网络架构模式,实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共享、传播以及信息的检索和交流。

1.考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考古信息的有序、科学管理是考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后期研究的实际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全国文博单位计算机应用状况的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文博单位希望能够将计算机应用于田野工作、资料检索与处理系统及藏品管理系统等方面,由此可见,国内文博界已普遍认识到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并迫切地需要一套现代化、高效率的信息管理模式[1]。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考古部门已能够研制开发出符合考古工作需要的专业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的新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针对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工作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考古信息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按考古遗址、地层、单位等分门别类进行输入和归档、管理,并可按照研究者的不同要求快速、准确地对资料进行检索、查询、统计和研究。因而,考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在国内考古界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然而,随着计算机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在考古工作中应用的不断深入,普通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也日益凸显。最明显的不足是,目前应用于考古工作中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其操作方式还大多停留于单机工作状态,这种方式已不能充分满足考古发掘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共享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古信息在后期分析、归纳和整合等应用方面的效率。这一问题目前已被考古工作者认识到,并着手进行了构架于网络平台管理系统的开发[2]。

通常来说,一个考古部门的田野考古工作不可能长期固定于某一特定区域,因此,普通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及时地补充和更新考古发掘的最新信息,即使在具有便携式计算机等条件下,不具备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也只能够做一些必要的基本资料录入,而考古信息的最终归档工作,则只能待一个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告一阶段后,再进行后期的补充输入。这种情况无疑造成了考古资料信息归档工作的滞后和资料输入工作的重复。网络技术在考古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使考古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实时的远程输入、检索、归档和管理。借助构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考古工作者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中专业数据库的远程访问,可以实现对考古信息的网络输入、检索和管理,并及时追加和补充考古发掘的最新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信息的输入和检索效率,考古工作者还可结合数据库中同类遗迹、遗物的资料比照,对考古发掘工作中的各类考古遗迹作出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田野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

为了保证发掘资料检索、使用的有序和安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在网络管理系统中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如考古机构中的领队人员等,可以通过网络对已归档的各个发掘区域的考古信息进行实时地全面检索和查询,并就已归档的资料加入批注,以有效地实施对田野发掘工作的全面指导;发掘人员根据其不同的工作区域,拥有在特定模块进行检索、输入的权限,以便将最新的发掘资料进行远程追加输入。这种方式,在保证已归档考古信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考古信息管理的同步、更新效率。

2.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

网络技术应用于考古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首先是在网络管理系统平台支持下的考古信息共享。构建于网络平台之中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为远程输入和管理考古信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远程共享考古信息提供了可能。以规范化为基础构建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其基本信息是可以实现相互沟通的。假设在全国考古机构的信息化工作步入一定的阶段后,各级相关的考古机构都拥有了既相对独立又可相互沟通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那么借助于网络技术平台,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这种工作方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相关考古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借助这一考古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对考古发掘与研究现状实现有效的实时监督和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滞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考古工作者也可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已公布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信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考古信息的交流。当然,由于考古发掘工作的自身特点和考古信息的相关要求,这一层次的考古信息网络化共享应当严格限制于考古专业人员,并且要遵循考古信息的相关规章制度,以保证考古信息的安全和有序。

实现考古信息网络化共享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借助于专业化的考古学信息网站的考古信息来实现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考古学专业信息网站,这些专业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为考古工作提供了获取和共享考古信息的一个窗口。例如说,中国文物信息网()是《中国文物报》主办的网站,它借助于网络将最新的考古动态和信息进行,考古工作者只须登录该网站就可及时了解到这些信息。此外,一些专业网站还将已发表的考古专题研究资料输入数据库并联入网络,为学者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信息。

3.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和

借助于网络而实现的考古信息的传播与,其优势首先在于其“无时差”性。通过网络平台,最新的考古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在网络上的和传播;其次,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与,除了在初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外,后期几乎不需再有什么费用的投入,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较,显然是具有“低成本”的优势,这一特性也就为考古信息的网络传播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三,就是考古信息的“可及性”。借助于网络所实现的考古信息的传播与,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只要是有条件接触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及时地通过网络了解和掌握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最新信息。这一优势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研究过程中资料收集工作的困难局面;第四,就是由于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和具有“信息的多样性和交互性”这一显著的特点。传统方式的考古信息的传播和,囿于传播载体的局限,往往只能以文字、图像或者绘图等几种方式来传达考古信息,而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势,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类别,比如说在线视频信息等,而且还可以提供诸如三维虚拟遗址地层图、虚拟现实等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研究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资料。如上所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与,由于其所具有的这些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使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和具有着传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考古信息网络化传播和的形式,目前主要有考古专业网站的信息,专业电子期刊的信息以及专业网上论坛等多种方式。借助于考古专业网站所实现的考古信息,可为研究者提供丰富和详实的专业信息;专业电子期刊,也是及时传播考古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电子期刊,是在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学术期刊基础上,借助于网络实现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着较好的时效性和信息类别的灵活性,是对传统印刷型期刊功能的拓展,其主要类别可分为在线weB阅读和邮件订阅发送以及电子文档下载等多种方式。电子期刊与传统纸媒体杂志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优势,从出版速度上看,即使出版速度最快的传统杂志也无法与网络电子刊物的即时性相比。据统计,世界各地见于著录的重要考古学期刊有950多种,出版者包括学术出版社、大学出版社、科研机构或学术团体以及独立的出版者等几个类别,其中20%拥有自己的网站[3]。这些电子专业期刊的出现,为考古信息的传播和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考古信息网络的第三种形式,就是专业网上论坛,这主要包括以公告板(BBS)等形式的田野考古动态、学术会议、热点学术问题的讨论等内容,这种方式因主要为研究者自发性地活动,是上面所述两种主要类别的补充。

4.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和实时交流

借助于网络技术所实现的考古专业信息的检索,是对传统信息检索手段的全面革新。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彻底地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使专业信息的检索工作易如反掌。而且,随着网络考古专业信息的日益丰富,相信未来的信息检索工作将会主要依赖于网络技术进行。

专业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主要是指考古及其相关信息网络数据库检索[4]。正如上文所谈到,如果未来的考古信息处理系统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互联的话,借助于这样一个庞大的考古专业信息的网络检索数据库进行考古专业信息的检索,将会为考古学的未来发展提供现代化的信息工具。目前从技术层面而言,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要建立这样一个全国性质的庞大的考古专业信息网络数据库,最主要的难度在于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科学、统一、安全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此外,目前在网络中还存在着不可计数的专题性考古信息网络数据库,这些提供网络检索的专题性质的考古数据库,为我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

除了本学科信息的网络检索工作外,借助于网络平台,我们还可以实现对相关自然科学信息的网络检索。比如说,借助于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对考古发掘工地的GiS地理信息和早期航片进行检索,对于我们制订田野考古工作的实施计划有着一定的帮助。

此外,各种数字化的考古资料层出不穷,如《史记》、《汉书》等古代文献已经出现了电子版本,一些专业网站提供了在线式的文献检索服务,为查询、检索古籍提供了高效地现代化手段。我们还可以通过考古机构的专业网站及时地获取国内外相关考古信息。

目前而言,大部分网络用户使用的接入方式还是拨号上网,这种方式由于速率较低,在未来将会逐步为aDSL、光纤接入等宽带网络接入方式所取代。在现有接入方式的限制下,考古信息的实时交流还仅限于诸如网络虚拟论坛,网络实时文字信息交流等简单的方式,而需要更大带宽支持的视频实时交流等方式在现有的条件下还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通过视频播放、网络虚拟论坛等方式实现的考古信息的网络实时交流,可以预见将会是未来考古网络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

考古学的学科目的,归根到底是通过对古代遗迹、遗物的发掘,来获取各类蕴含的历史信息,以最终复原古代社会,探究古代社会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古学的学科目的也可视作是对古代历史信息的辨识、认知,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整合来复原古代社会。考古学科的这一特性和需求,也正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之一。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紧密结合,将会为考古信息的认知和进一步的整合、分析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带给考古学以新的研究方法、手段,也将会对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超级秘书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于考古学中的应用,从表层来说,是为考古学增添了一对信息时代飞翔的翅膀;而从深层次来说,将会对信息时代考古工作的结构重组起到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正如上文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应用于考古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进行考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共享,而且还为考古信息的传播、以及网络检索和实时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这些不同层次的应用,都将会对考古学的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最为令人振奋的当为构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统一规范的国家考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以及它所带来的考古工作模式的重组和进一步完善。

构架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考古信息管理模式,为考古学基础信息的整合和后期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将会对考古学的既有工作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条件的日渐成熟,将有可能构架出一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运作平台的、覆盖全国范围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相信不仅为考古工作的宏观管理提供一个有效地管理方式,而且也为考古研究者后期资料的整合与研究提供一个利器。例如,借助于现代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将考古发掘信息进行科学、规范地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的信息管理、共享和交流。相信随着全国范围内统一、规范的考古信息管理模式的构建完成,考古工作的每一个工作步骤,从初期踏勘、田野发掘到后期的资料整理都可以在此管理模式中进行运作,考古工作的网络化宏观管理将会得以实现。

当然,限于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本文只是对网络技术应用于考古学所做的初步设想。我们相信,随着未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在考古工作中应用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在考古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科威,于冰,童波.全国文博系统计算机应用状况调查.东南文化,1991,(3、4):253.

[2]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资料的信息化处理与<田野考古2000>.考古,2000,(6):88~95.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篇4

虚拟技术主要是以虚拟机为主,来达到实验目的的技术手段。虚拟机的创建,是通过虚拟层技术从而实现软、硬件模拟,生成虚拟计算机。虚拟机对于计算机实验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拥有计算机的全部功能,可以真实地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虚拟机在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仿真性,而且想要识别虚拟机与物理计算机之间的差别极为困难。就目前虚拟机发展来看,操作系统以及相关应用软件是无法识别物理计算机和虚拟机之间差别的,就使用者来说,虚拟机就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虚拟机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对计算机的装机、系统维护、网络配置以及管理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掌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虚拟技术的优势

虚拟技术是当下计算机实验教学应用的主要教学技术手段,在计算机实验教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应用,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降低资源投入成本虚拟技术不需要太大的场地就可以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这与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来说,有着很大的差别。传统计算机实验教学需要建立教学实验室,并且购置很多计算机实验设备。虚拟技术则不需要这一点,极大地降低了资源试论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陈军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摘要】计算机技术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实验教学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但就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来看,可供研究和使用的计算机实验资源缺乏,这对于掌握和发展计算机技术来说,十分不利。为此,旨在促进计算机实验教学发展的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虚拟技术主要是以软件创建虚拟机,并且在虚拟机情况下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经过大量实践,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基于Vmwareworkstation软件创建的虚拟机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关键词】虚拟技术计算机实验教学应用投入成本,但其所起到的实验教学作用,与真正计算机实验教学并无差别。2.2灵活性较强虚拟机在设计和使用上,只需要通过对硬件和软件进行系统化更新,就可以让虚拟机与当前计算机技术保持一致性,具有很大灵活性。这种对软、硬件的更新,可以不需要进行实体机配置的兑换,就可以实现更新目的。2.3安全性较高虚拟机当中,具有单独的数据存储设备,可以对实验数据、实验资源、实验资料等信息进行保存,避免数据丢失为用户造成不便。而且,虚拟机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实验过程中,即使其他系统出现故障,也不会对数据存储设备产生影响,避免数据丢失,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三、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创建虚拟机,这是虚拟技术进行应用的前提。针对于虚拟机的创建,需要在物理计算机操作平台上安装虚拟机操控软件,就目前虚拟机技术应用来看,主要以‘Vmwareworkstation’软件为主。其次,对虚拟机进行优化与维护,使其更好服务于计算机实验教学。最后,则是将优化好的虚拟机投入到计算机实验教学当中。3.1虚拟机创建研究虚拟机创建以Vmwareworkstation软件为主,在Vmware窗口中,进行虚拟机创建,其具体步骤如下:(1)启动Vmwareworkstation后,需要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创建类型,进行程序安装工作。一般来说,创建虚拟机主要采用typical默认方法,Vmware会根据物理计算机的实际配置,进行虚拟机硬件配置创建工作。而虚拟机创建过程中,又会根据用户需求不同,通过对虚拟磁盘以及适配器进行重新定义,从而实现虚拟机新功能。根据用户自身需求对Vmware创立完成后,接下来就需要对虚拟机的操作系统进行设置;(2)进行操作系统设置时,页面会弹出“客户机操作系统安装”窗口,这个窗口中一共有三个选项,虚拟机创建时需要选择“稍后安装”选项。之所以选择这个选项,是因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客户机系统的不完整性,有利于虚拟机使用;(3)客户机的默认配置,需要在“客户操作系统安装”的窗口中进行选择,就虚拟机的操作系统类型来看,可用于选择的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Vmware”、“Linux”等,就操作系统选择来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的系统要符合当前使用虚拟机的版本;(4)默认配置以及操作系统选择完毕后,下一步需要对创建的虚拟机进行命名,这种虚拟机命名主要是为了日后操作时更加有利于识别;(5)虚拟机命名之后,则需要生成虚拟机配置的保存路径,用硬盘进行相关配置保存,为之后虚拟机的使用提供方便。虚拟机的创建,为计算机实验教学创造了方便,新虚拟机生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之后投入到计算机实验教学之中。3.2虚拟机的优化及维护研究虚拟机的建立,主要是以‘Vmwareworkstation’软件为主,虚拟机的硬件设备,则是由Vmware自动生成[2]。虚拟机应用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需要对相关配置进行优化,使之符合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要求。在进行虚拟机优化及维护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优化及维护的方法:(1)内存:虚拟机的内存与物理计算机内存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虚拟机的内存主要是根据物理计算机内存大小进行测算的。例如物理计算机的内存值若是1024mB,那么虚拟机的推荐内存则为512mB。在虚拟机内存优化时,其内存设置在512mB左右浮动,最大值不能超过1024mB,最小值不能低于128mB,其内存设置应该为32mB的倍数;(2)处理器:在进行处理器优化时,虚拟机处理器的个数要与物理计算机进行比较,保证处理器个数少于物理计算机处理器个数;(3)硬盘:硬盘大小对于虚拟机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来说,具有重要影响。硬盘容量决定了对数据的存储容量,在虚拟机优化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有用信息进行保留,对无用信息进行清除。这就需要在硬盘设计过程中,对硬盘内容进行相关设置。关于硬盘功能设置,主要通过‘expand’的功能,可以根据硬盘工作状态,进行‘持久模式’和‘非持久模式’选择,其主要是针对硬盘数据问题进行的一种优化;(4)网络适配器:网络适配器是虚拟机进行网络连接的关键,它决定了虚拟机以何种方式实现上网。一般来说,虚拟机进行上网,大都是通过网桥连接模式,利用网卡实现上网。这种上网形势下,虚拟机需要有着自己单独的ip地址。除此之外,虚拟机还可以实现‘nat’上网模式,但这种上网模式下,就需要对主机ip以及虚拟机ip进行重新设置,虚拟机的单独ip地址将会被取消。网络适配器在虚拟机中的应用,决定了虚拟机的上网方式,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实现虚拟机与物理计算机单独上网,这对于虚拟机进行教学实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以单独上网的方式进行攻击性网络教学实验,除了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之外,还可以避免对物理计算机造成损坏。3.3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本文研究的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多操作系统安装实验以及分级网络实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关于这两种实验教学的应用,如下所示:(1)多操作系统安装实验:多操作系统安装实验是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基础,其主要包括计算机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等教学内容,该教学实验受到的限制条件较多,若是以物理计算机进行教学实验,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并且对物理计算机软硬件的损坏较大,因此,针对于这一教学实验,最为有效的办法则是采用虚拟机进行实验教学[3]。虚拟机与物理计算机的特性一致,以虚拟机进行计算机多操作系统安装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关于虚拟机的多操作系统安装实验,可以以任意一台物理计算机为主,安装‘Vmwareworkstation’软件,进行虚拟机构建,之后进行虚拟机优化,使之符合计算机实验教学要求。在虚拟机构建完成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计算机实验教学目标,在虚拟机进行实践操作,就多操作系统安装实验的要求,按步骤进行实际操作;(2)分级网络实验:分级网络实验是利用虚拟机与物理计算机的联合,构建对等网络,从而实现实验局域网的构建。分级网络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信心,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分级网络的构建,主要是基于虚拟机和物理计算机的对等网络构建基础上实现的。而分级网络的实践操作,进一步增强了计算机实验的难度,可以考验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在进行分级网络实践操作时,学生们的操作主要在虚拟机上进行操作,避免了对物理计算机软、硬件的损坏。利用虚拟机进行分级网络实验,为学生提升计算机实验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学生日后使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篇5

对于教学安全主要是针对实践操作部分,机床作为机械结构,一旦出现事故,轻则机器损坏,重则出现伤亡事件,这样的事件已经给了我们血的教训。例如,某高校机械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于操作失误,直接导致手臂被机械结构严重损伤,最终不得不截肢。如何避免机械事故发生是学生在实践操作部分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很多学校非常强调安全问题。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上机床实际操作之前并没有对机床的运动情况有很清楚的了解,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很多院校在进行数控实训操作的时候,多是恐惧危险的发生而走走形式,真正实际进行操作,并能够加工出零件的比较少,除非是学校为了让学生参加比赛而培训数量比较少的学生,难以达到教学计划中关于实践教学部分的实际要求。而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数控教学,可以在实际操作之前充分了解数控机床面板的操作和数控机床的运动运行规律,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真正的数控机床操作的演习,为实习实训部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即使在仿真中出现操作错误或者操作失误,既不会导致机床的损坏,更不会导致人员的伤亡。

二、教学效果和效率

数控程序编写是数控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如何正确地编写数控程序也是数控类课程的重要任务。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主要利用ppt课间插入动画、图片、文字等内容进行讲解,虽然利用了一些多媒体资源,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最大的功用。在讲解过程中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更加形象具体地表述数控代码控制刀具、机床主轴的运动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循环指令只是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往往很难准确地表达。虽然目前有些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三维软件、动画软件制作一些比较详细的动画,但是这种动画往往就是固定设置好的动作,缺乏参数的变化,不能通过修改参数来观察刀具运动的变化。目前大多数计算机数控仿真数控系统都是模拟实际的数控机床操作,几乎完全和实际的数控机床操作相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编写实际的数控程序,再输入到数控仿真系统中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改变数控程序中的参数,来讲解数控指令中参数控制刀具的运动规律,也可以改变数控程序中的程序指令,来讲解不同指令刀具的运行轨迹;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楚形象地讲解数控编程中的各种程序指令和指令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在斯沃数控仿真系统模拟加工零件过程中,在操作界面的左侧显示编写的数控程序,仿真操作过程中根据刀具的运行轨迹,自动跳转相应的程序段,帮助学生理解程序中控制对象的运行情况,并且利用不同的颜色来展示不同刀具的运动轨迹,在直观地展示运动轨迹的同时也可以随时更改数控程序或程序中的参数来获取不同的轨迹。

三、数控工艺部分体现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篇6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不仅是因为学习计算机课程和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且还在于,计算机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它在培养某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特别有效的作用。所谓“用电脑来开发人脑”,就包括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事实上,正是由于忽视了计算机课程的这一作用,已使得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益受到一些影响。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小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达到编制程序和解题的正确、完美,就要求学习者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百折不挠。

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力都是很好的磨练,但它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实现,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创造思维。

另外,在软件编制上还需要更加精细。如有的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不错,已配置486微机,却没有很好地开发软件。在语文辅助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做一些选择、填空等练习,即使是电脑作文,也只是在电脑上进行打印,缺乏“人机对话”机制,反馈不及时,使本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机械的应答。特别是有的中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因编排不当,使本应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得不那么难解,学生只要在电脑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即可,甚至有时靠连续不断地瞎蒙也能解题。这就失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而且对学生意志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不容忽视的教学软件编制技术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优秀教师与软件专家共同协作,各取所长,联合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篇7

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运用活泼而直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生记忆键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键盘上每个功能键的特点来认识和记忆。通过讨论,学生发现:空格键的特点是没有字母,它的作用是输入空格;换档键上有一个向上的箭头,它们的作用是输入上档字母;Backspace键上有一个向左的箭头,其作用就是把光标左边的内容删除。

二、让学生在互助中学习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等也不同,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团队合作学习方法,通过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发挥小助手的传、帮、带功能

小助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通过各种渠道发现在计算机方面有优势的学生,并培养他们成为教师的小助手,使其能够帮助教师做好课堂巡视工作,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并及时给予帮助和辅导。教师在座位的安排上要注意强弱结合,以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影响,因为学生之间更易交流和沟通,如果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知识,教师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性格。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挑战高层次的练习,使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不管是哪一种软件,都有帮助、提示信息,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掌握和操作相关的软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操作软件的时候也会有提示信息,学生通过提示可以自主学习和掌握一些电脑知识。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才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总结等逻辑推理,从而获取更深刻、具体、抽象的新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能够运用word进行写作、校刊的编辑;学生可以运用excel进行成绩排名、分析、整理,还可制作班级通讯录等。通过对同一知识点多角度、多方面的多次重现和自主探究,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四)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篇8

通过对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计算机教学在基础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招生数量在持续攀升,使得计算机教学面临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教学设备规模无法满足课程实践的真正需求,使得高职院校的搅蒜机教学整体水平停留在不高的水平,对整个院校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产生极大阻力。另外,随着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实验室的总体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要突破单个系统的限制,发展为多种操作及应用环境并存的局面,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彰显不足,很难满足新时期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变,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前提,更新教学途径,在根本上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介绍

2.1对计算机维护实验应用虚拟技术的探讨

众所周知,在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一旦对计算机进行格式化操作,或者是分区操作,抑或是执行系统安装,这样的操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坏硬件,长此以往,就会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周期。此时,如果充分利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维护中进行全面分析,能够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借助虚拟化技术,学生可以获取一个操作环境,学生在这个背景下,能够随意进行相关操作,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对整个计算机的系统产生任何破损,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掌握了学科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计算机整个硬件处于较为安全的环境中运行。

2.2对虚拟化操作系统进行的分析和实验

对于高职院校,其计算机教学目标和任务区别与普通高校,教学内容较全面,知识点比较复杂,为此,针对操作系统,涉及诸多教学实验。一旦借助当前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系统的试验,如果发生任何操作不当,就会影响计算机的系统试验效果。但是,虚拟技术就能弥补这一缺点,在虚拟的环境中,很多机器会产生于硬盘与内存中,各种处于独立的状态,各自互不干涉和影响,能够保证任务和试验的顺利完成。另外,虚拟计算机和真实计算器呈现各自工作的状态,不会出现互相影响的状态,不管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其它的机器都不会遭受破坏或者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借助虚拟技术进行的操作系统试验,具有较为便捷的优势,能够较大幅度地实现对计算机的有效防护。

2.3对网络安全虚拟化的介绍

网络安全虚拟化集中体现了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网络安全试验中,借助虚拟化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无需考虑安全试验的类型,任何种类的都可以进行操作,例如,加密的数据系统以及对网络系统的安全设置。此时,需要学校进行大量的投入,就能够实现对整个设备的健全和完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试验环境,有助于学生掌握全面的网络安全知识,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水平和品质。

2.4虚拟技术引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呈现高速进步的趋势,其规模逐渐扩大,教育品质呈现上升的态势,很多高职院校加大投入的力度,增加了相关的设备,强化了管理,对实验室和相关的训练场地进行了相关的完善,目的是为教学提供基本的保障。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设备仍不足,阻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动手能力不高。借助虚拟技术,使得计算机教学在信息化道路上面对极大的机会。对于实验室的设备,由于虚拟技术的积极介入,既满足了降低投入的需要,也实现了对潜力的发挥,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缓解了设备欠缺的问题,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为学生营造更加自由和自主的学习环境,突破各方面的不利因素的限制,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虚拟技术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更加真实的环境,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推动。

3在计算机教学中对虚拟化应用的有效设计

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需要相关的教学者全面、综合、深入地了解虚拟技术以及在系统中的应用,比较常见的是Vmwareworkstation和Xen等虚拟技术,主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多机器、多系统共同使用,对多种试验背景进行改善。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于操作中运用的试验环境和背景,要利用Vmwareworkstation来进行设置和确定;其次,对于结构的创建,借助虚拟机来完成,最终实现架构的在虚拟机上的有效安置。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篇9

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从工作中出现的庞大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是重要的资源公司和机构需要这些资源做了分析、决策。然而,经济管理人员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从而使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决策服务,是经济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在很多的研究过程中相关的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较为合适的方法去处理数据,但这些方法往往并不适用于人们获得大量正确的感官使自己不足以判定自己的决定或感觉。不过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在处理这些数据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方便,因为电脑可以有效地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提供了在工作过程中带来极大的方便。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形式

2.1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形式来对信息进行分析

在动物界的神经传递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有突触,发挥信息的一对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作用。在传送过程中会被用来传播若干神经递质,这些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的那些神经元接收时的轴突,会有许多分支。神经递质中的信息传送的神经元再传递到受体细胞,然后。这种形式的信息传递有很多好处,研究人员受到这些启示后,他们发明了一种自组织特征映射算法,以实现有效的传递信息。因此对计算机技术,其在外界的时间表达的发展以及当前正在使用的方式为数值向量,并且对于神经系统,这也是在该信号中的信息的传播的移位。因此,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信息的神经之间的信息发送处理,具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2.2这种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方式具备的功能

有关信息处理这个人工神经网络,它是基于神经网络的生物的形式来学习了,那里的人工神经网络的这个系统,也就是现在的一些智能计算机功能与神经系统的生物学特性有很大一部分是类似的,。第一,它具有如下特性反映在存储器中,因为它是基于生物神经模型来设计,因此,其在信息存储和分析,将在第一保留该信息,并且还具有关联存储器的功能。其次,它具有的功能,可以是非线性映射。因为在许多实现该操作,不能够建立的输入信息与输出的数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因此设计了许多熟悉的模型不能在其他信息处理系统来执行。然而,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使得它可以满足非线性映射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在设计过程中大量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且每个字段可以是得到了应用。另外,该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式中,还可以输入的信息来确定和实现有效的分类,原本存在于该信息的信息处理是不容易的分离和鉴定的问题,以便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一个是,它可以具有的信息和输入,并输出将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数据知识的内容的功能,因为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神经传递在生物学的特性,所以它可以在信息到达时,它的分析和信息处理为那些谁满足要利用的条件,并存储。这使信息的处理时,数据可根据它们的特性进行分类和分析。

3、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带来的这个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它的一些特性和功能,已有效地用于许多领域,解决了传统的信息处理那些不能够解决谁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目前的做法是,不仅能够使用在经济管理过程信息,还是在医药,工程和其他经济领域已被广泛使用。由于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与人类思考有着极大的相似度,因此在经济管理和其他需要人类思维仔细工作的领域中计算机就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大量的思考,从而减少人脑处理数据的时间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的劳动脑力,提升了工作品质。

3.1在信贷分析过程中需要对这种信息处理技术加以利用

对于信贷分析,信贷评估机构是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信息化的过程,因为这些公司带来不同形式的信息,制作过程,以判断其可信度,大的问题,这是很难判断出来,使很多时候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然而,采用这种判断方法的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技术,将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完成的。在这些贷款时,信用评级公司,只需要输入信息编码到它,你可以分析数据,由于数额较大的信息输入,使评价过程更加准确地完成更多的工作。利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做到的准确度,而且还避免了主观的思维操作者的形式。这是这些优点的存在,使得其被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在企业风险分析的过程。

3.2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对市场做到更准确的预测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一些看起来似乎是有效的市场进行分析,并做相关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在决策过程,这些预测结果能够起到参考作用,使得投资的风险可以减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市场上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得市场价格走势和走势进行了考虑和分析,让一个可靠的市场模型可以被创建。例如,在期货市场上使用这种技术,可以预测其未来的价格。而这项技术也已经在股市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使得在其工作过程中已经能够针对非常复杂的工作得到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在经济管理过程,从而产生大量的数据,使用传统方法是难以解决的,但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我们可以模仿人在神经传递中的处理信息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利用它们工作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学术论文篇10

为此,我们从95年起就建立“莘松中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简称:莘松中学较园网)工作进行了各项的研究和准备。经过了两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普通学校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建好校园网络。

一、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

1、建网目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应用向深度和广度的快速渗入,尤其是internet网络技术的巨大成功,它标志着又一场信息革命的到来。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也逐渐从单一的电视、广播等媒体迅速地转向了通过internet网络,从而使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达到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计算机进入学校,增强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计算机中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计算机网络功能的增加,使教育、教学等各类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共享,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a.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各部门之间相互了解,迅速、方便的提供各种数据资料。

B.提供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多媒体设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数据的广泛共享,增强相互间信息的交流。

C.让学生有一个学网、用网场所,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的素质。

2、设计原则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国力和建设资金相当有限。同时,在网络建设中没有一个是一步到位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决策者应在网络建设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当前网络应用的实际需求,制定近期的网络建设任务。片面追求高性能、追求新技术,必定要花掉许多冤枉钱,而且又达不到应有的功能。

a.经济性

根据我校经费紧缺的特点,在网络的设计、建设中,我们始终围绕着在达到建网目的这一要求下,以最经济的特点进行设计、规划,从而使网络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B.实用性

网络建设的关键是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使用环境,设计网络的目的主要是要能充分的应用网络资源,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符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应具有实用价值。

C.可扩展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前进步伐不断加快,学校信息资源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和依赖也将会越来越大。校园网建设要具备能适应软、硬件发展的需要,关有较强的可扩展能力。

D.安全可靠性

保障学校历年资料的安全是校园网规划的重要内容,要求做到教师、学生查询数据方便性和资料管理的可操作性。网络管理系统要防止非法入侵,以确保校园网的安全性。

3、建网计划

莘松中学地处闵行区莘庄镇,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受地区、经济实力的限制,根据学校现有水平及特点,分段逐步,建立一个小规模、多功能的网络体系。

a.将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计算机连网,以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B.在教室中安装多媒体计算机,将各教室、办公室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多媒体网络体系。使教师、学生能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和多媒体教学。

C.将校园网络连接到internet网络上,利用internet和internet强大的网络功能,使教师、学生能充分利用到国内外的各种信息资源。

D.建立学校图书馆多媒体网络,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电子阅读的多媒体环境。

4、网络结构

a.操作平台的选择

为了使学校已有的软件、数据资料能得到充分的应用,为使网络能有较强的兼容性,同时也为大家能更多的学习网络知识,我们选择:

行政管理网络:采用novellnetware3.12网络操作系统

教学信息网络:采用microsoftwindowsnt4.0网络操作系统

B.网络的布置

在网络的布线方式上采用了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式:

在两幢大楼之间采用了10BaSe50Ω阻抗的同轴细缆线连接的总线型拓扑方式。在同一幢大楼内采用了五类双绞线和10mbit/s集线器(HUB)连接的星型拓扑方式。

用总线型和星型拓扑方式相结合连接的网络,有较大的优点。这种结构的局域网络故障检修容易,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增加或拆除一个站点,使网络的扩展和站点的搬移非常容易,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能和扩展性能。

C.与internet网的连接

在校园网上安装一立的web服务器,通过该台机上的调制解调器(modem)与internet网进行连接,将internet网上的信息定期下载到该服务器中,再通过虚拟的方法,将教师、学生领入一个虚拟的internet网络上,使教师、学生能有一个学习进入internet网络的环境。

在科研室中利用工作站上的调制调器(modem),使教师、学生直接进入internet网,这样使用他们能得到较多的国内外最新消息和资源,也使学生学到了使用internet网的操作方法。

通过虚拟和直接连接的方法,既解决了经费问题,又学到了技术。

D.通过网桥连接使多台服务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学校的多台服务器中通过网桥连接,使办公室、教室的所有计算机进入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方便了使用。

5、网络建设中的技术革新

将多媒体计算机引入教室,使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更为实用的领域,但由于计算机显示屏幕价格高、屏幕尺寸小等问题使教学受到了阻力。能否将教室中现有的闭路电视用电视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利用电视机作为计算机显示屏幕和计算机中多媒体发声音箱?通过实践,我们觉得此方法切实可行。同时也使计算机占用教室面积大大减少,解决了显示屏幕显示太小的问题,也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资金,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二、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校园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逐步完善需要网络应用的同步跟上,只有硬件,没有操作人员、应用软件,则设备只能成为摆设,这也就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学校能否推广的又一关键。

1、软件建设

a.实用软件开发

在硬件开发的同时,也应注重软件的开发。在这方面,我校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在92年研制出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我们的计算机中存放着89级以后的所有学生信息,为学校科研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同时我们还先后编制了《课表管理》、《电教资料库》、《图书馆管理》、《职工工资管理》、《教师考评》等十余种实用软件,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积累了大量信息资源。

B.教学资料积累

网络建设的目的是为深化教学改革服务,将传统的教学引向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利用现有的光盘软件、录像等资料结合教学,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积件的新思路。

2、育人为本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设备的更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需要我们人的素质的跟上,从而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a.教师培训

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教师先行,我校着重抓三级队伍建设:

(1)全校教师普及计算机应用;

(2)培养骨干教师,学习编制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

(3)组织技术攻关人员,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B.学生普及

教育技术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掌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

(1)建立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

(2)以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

(3)全面普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成立学生计算机兴趣小组。

3、提高教育质量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的主要课堂是教室,将多媒体计算机引入教室,通过校园网的连接,使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将教学重点、难点等信息储存在计算机中,通过网络使多媒体课件在教室内随时调用,运用计算机对声音、图像、文字等处理功能,把本不可能在教室内、学校内办到的事轻松地完成了。例如:交响乐、动画……。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想,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使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4、增强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