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范畴论文十篇计算机范畴论文十篇

计算机范畴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53:01

计算机范畴论文篇1

关键词:

系统行为表达方法;嵌套式系统结构;端口自动机;范畴论

中图分类号:tp301.2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模块间相互嵌套的结构是信息系统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在应用系统中,为了实现复杂的功能,具有一定功能的模块可嵌入并组合到其他模块中;同样,组合后的模块还可被嵌入到更大的外部模块中。近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pivak等[1-3]使用“对称多范畴”(symmetricmulticategory)来讨论自相似对象的嵌套结构以及相关计算特征。该系列研究的核心思想是:范畴对象间存在“多对一”态射,当使用集合概念替代范畴对象时,可实现表示内部结构的多个集合与一个表示外部结构的集合之间的嵌套组合关系;而且使用“函子”(functor)可基于结构特征分析出结构上的计算特征。2015年,该方法还被应用于“模块化网络”的静态结构描述与动态特性表达上[4]。在该系列研究基础上,本文基于“端口自动机”建立面向嵌套式结构的行为表达方法pam,并就该方法相关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等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区别于文献[4]所阐述方法,本文所提出的pam方法是一个伴随域为Sets(对象为集合的对称多范畴)的函子,本文所提出的pam方法是一个函子,该函子的伴随域为:在状态集上进行运算的动态系统,这也说明pam运算具有结构保持特征,可将结构与集合上的运算相互联系起来。

1相关技术基础

“范畴”概念来源于范畴论(Categorytheory)[5-6]。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范畴论被广泛应用于开发逻辑系统、构建编程语言的数学语义[7]、分析自动机[8]和并发模型[9]等计算机科学领域。在国内,早在1989年,文献[10]就范畴论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另外,文献[11]利用范畴定义构件之间的关系;文献[12]基于范畴定义构件行为组合,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现复杂的业务功能等。

范畴在定义上包含4个基本组成[5-6]:对象集、态射集、恒等态射和组合;范畴运算必须满足两个规则:恒等律和结合律。其中,对象是范畴的组成单元,对象由元素构成;态射(morphism,用箭头表示)是对象间的对应关系;恒等态射(identitymorphism,id)是对象与其自身的对应关系;组合(composition,运算符为“”)支持将多个态射连接形成新态射。另外,范畴论使用函子来揭示两个范畴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定义涉及到两个部分:对象和态射,函子所涉及运算必须满足两个规则:恒等保持和组合保持[5-6]。

范畴可被实例化,例如集合范畴Set就是一个实例化范畴。Set中的对象为集合,态射为集合上的函数[1]。当Set中的对象被限定为有限集合时,所形成的范畴为有限集合范畴,使用Fin表示;Fin是Set的全子范畴[1]。

1.1对称多范畴

定义1对称多范畴[1]。设对称多范畴为m,其定义包含4个基本组成:a)对象,b)态射,c)恒等态射,d)态射组合。范畴中的运算必须满足两个规则:a)结合率,b)恒等率。

1)4个基本组成。

a)对称多范畴中的对象集合为ob(m)。集合中的元素是范畴中的对象。

b)态射集合使用mn(xx-;y)表示,其中:y∈ob(m),n∈ob(Fin)是一个有限集合,x:nob(m)是n索引对象集合。mn(x;y)中的元素为态射。当态射φ∈mn(x;y),则φ:xy或φ:(x1,x2,…,xn)y,其中:xi被称为域对象,y被称为伴随域对象。

c)若x∈ob(m),恒等态射idx∈m1(x;x)。

d)若s:mn是Fin中的态射,对象z∈ob(m),有限集合m,n∈ob(Fin),x:mob(m)是m索引对象集合,y:nob(m)是n索引对象集合。若元素i∈n,mi是态射s对于i的原像,使用xi:=x|mi:miob(m)表示mi对应的x对象集合,则态射组合为:

:mn(y;z)×∏i∈nmmi(xi:yi)mm(x;z)

2)两个规则。

a)运算必须满足结合率,相关形式化定义可参考文献[1]。

b)对于态射φ:(x1,x2,…,xn)y,恒等率表示为:

当对称多范畴中的对象实例化为集合时,形成范畴Sets[1]。Sets中的对象是集合,态射是集合间的“多对一”函数(函数定义域为多集合,伴随域为单集合;区别于Sets,Set中的函数没有“多对一”的限制)。

定义2对称多范畴上的函子[1]。设m和m′为对称多范畴,从m到m′的函子F:mm′定义包含两种运算:a)对象上的运算,b)态射上的运算。所有运算必须满足:a)恒等保持规则,b)组合保持规则。

基于对称多范畴上的函子可定义对称多范畴上的代数运算[1],例如:C是对称多范畴m上的运算,则C:mSets。

1.2系统的嵌套式结构

当以外部观察为依据,一个系统模块可被视为一个黑盒。黑盒与外部通过“端口”来进行交互,端口是交互发生的位置,交互的内容是信息。基于“类型集合”[4],一个模块黑盒可表示成为:

X=((Xin,τin),(Xout,τout))

其中:Xin为输入端口集,Xout输出端口集,端口集满足Xin,Xout∈ob(Fin);τ为端口类型函数,该函数用于获得端口上交互信息的类型。对任意端口集p,类型函数的定义是τ:pob(Set)。端口集p上可交互信息[4]表示为:

其中:p为p中的端口,τ(p)为p上的信息类型,(p,τ)为整个端口集上可交互的信息类型。

性质1[4]设f:(p,τ)(p′,τ′)为两个类型端口集上的态射,则f-:(p′,τ′)(p,τ)。

对嵌套结构,若X表示内层结构,Y表示外层结构,则d:XY表示X与Y之间的嵌套关系。结构d中内外层次上端口间的对应关系必修满足:

规则1[4]若使用φ=(φin,φout)表示单层嵌套结构端口映射规则,其中,φin:XinYin∪Xout,φout:YoutXout。

这里,φout规定外层结构的输出端口必须与内层结构上的部分输出接口相对应;φin规定内层结构的输入端口必须与部分外层结构的输入端口,以及部分内层结构的部分输出端口相对应。

基于上述说明,设范畴nS是描述系统嵌套结构的对称多范畴[3-4],则该范畴包含以下技术特征。

1)范畴中的对象集合为ob(nS),设X为端口集合,则:X=((Xin,τin),(Xout,τout))∈ob(nS);

2)范畴中的态射集合为nSn(x;y);其中,n为自然数,若d∈nSn(x;y),则d:(X1,X2,…,Xn)y为单层嵌套结构,而且端口映射满足规则1,态射d中(X1,X2,…,Xn)为n索引对象集x,且X1,X2,…,Xn,Y∈ob(nS)。

3)恒等态射为nS1(x;x),即idX:(X)X。

4)当X,Y,Z∈ob(nS),若存在结构d:XY,以及d′:YZ,则两层嵌套结构为:d′d:XZ。

5)组合运算必须满足结合率,当存在多层嵌套结构:d″d′d,则(d″d′)d=d″(d′d),即:整体嵌套结构与系统组成时的嵌套顺序无关。

6)态射运算满足恒等率。

图1中使用矩形表示了三个对象:p、Q和C。p对象和Q对象构成内层结构X:=p∪Q;外层结构为对象C,定义Y:=C。使用d:XY表示图中嵌套关系,结构中各层次所包含端口间的连线表示了不同对象上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而言,Y结构的o端口对应X结构的q3端口(形成φout规则);X结构的q1端口对应于p2端口,且p1和q2端口对应Y结构的i1和i2端口(形成φin规则)。通过性质1可知:q3端口上的输出决定o端口上的输出;端口i1和i2上的输入,以及p2端口的输出决定p1、q2和q1端口的输入。

1.3端口自动机

在nS范畴所描述的结构上,使用函子可定义相关代数运算。这样的运算本质上是系统结构上动态特征的表现。为了揭示这样的特征,本文使用“端口自动机”来定义系统行为。

端口自动机[13]是一种moore机模型,可用于表达抽象系统的行为。该模型以外部观察为基础,把系统与外界交互端口作为行为考察的对象。定义上,端口自动机是一个七元组[13]:(p,Q,q0,X,Y,t,o);其中,p为端口集合,Q为状态集合,q0为初始状态,X为端口上的输入值集合,Y为端口上的输出值集合,t为输入变迁函数,o为输出状态函数。

2嵌套式结构上的行为

基于端口自动机[13]和文献[4]所阐述方法,本文定义nS范畴对象上的行为为:

定义3nS中对象上的行为。对于对象X∈ob(nS),其行为表示为:

pam(X):={(S,(fin,fout))|S∈ob(Set),fin:Xin×SS,fout:SXout}

其中:S为对象状态集;fin为输入函数;Xin是输入数据集;fout为输出函数;Xout是输出数据集。fin说明对象根据输入信息更新系统状态;fout说明对象根据当前状态进行输出。若f=(fin,fout),则pam(X)可表示为:(S,f)。

当系统结构中包含两个并行对象X和Y,表示为X∪Y,运算为pam(X∪Y):=(SX×SY,fX×fY)。另外,根据定义3可知:pam运算中的输入和输出操作为“确定的”,即任何操作的结果唯一。

定义4nS中态射上的行为。当X,Y∈ob(nS),对于态射d:XY,φ=(φin,φout)是对象之间端口映射规则φin:XinYin∪Xout,φout:YoutXout。若内层对象行为pam(X):=(S,f),则d上的行为定义为:

pam(d):=(S,g)

其中S为嵌套结构上的状态集,该集合由内层系统的状态集决定,运行时S不允许被改变。另外,g=(gin,gout),其中,gin为d上的输入函数,gout为d上的输出函数。

对于结构d上映射规则φ,基于性质1可获得:

φout:XoutYout,φin:Yin∪XoutXin

其中:Yin∪Xout使用Yin×Xout进行计算。

性质2定义4中,若s∈S,y∈Yin,则gin和gout为:

gout(s)=φout(fout(s))

gin(y,s)=fin(φin(y,fout(s)),s)

证明对于gout,从图2(a)可获得相关结论。根据映射规则φ,外层输出端口Yout与内层输出端口Xout相连,φout说明信息从X流向Y,为了实现φout,需要经过fout计算产生X的输出。

对于gin:式子gin(y,s)=fin(φin(y,fout(s)),s)可从图2(b)部分获得。由于嵌套结构的状态集合与内层系统状态集合相同,根据φ,内层输入端口Xin对应于:Xout和Yin。为了获得Xout首先需要进行fout运算,而Yin为外部直接输入。通过Xout与Yin可获得内层系统的输入Xin(由φin说明)。经过计算fin,系统状态根据输入被更新。

因此,性质2成立。

nS范畴中对象和态射可进行pam运算:若X是一个对象,则运算为pam(X);若态射d:XY,则运算为pam(d)。由于范畴中的态射可组合,基于定义3和定义4,若pam运算满足组合运算,则pam是一个函子。

作者修改了性质3

性质3pam是对称多范畴nS上的一个函子,该函子的计算结果是在指定状态集上进行运算的动态系统。

性质3pam是从对称多范畴nS到Sets的一个函子,即pam:nSSets。

证明

1)对象上的运算如本文定义3所述。

2)态射上的运算如本文定义4所述。

3)恒等保持方面,若idX:(X)X,则:

pam(idX):pam(X)pam(X)=id(pam(X))

4)组合保持方面,设:

5)最后,pam运算的结果是集合,且运算f和g是“多对一”函数。所以,pam的伴随域是Sets。

综上所述,pam:nSSets是一个函子。

性质3说明:1)本文所构建的pam运算是一个伴随域为Sets的函子,运算具有结构保持特征。

综上所述,pam可在nS范畴的对象和态射上进行运算,而且运算具有结构保持特征,因此,pam是一个函子,其伴随域为指定状态集上进行运算的动态系统。

性质3说明:1)本文所构建的pam一个函子,可揭示结嵌套式系统结构上的输入和输出行为,以及相关的系统状态变化情况。

2)区别于文献[4]所阐述方法,pam可直接以端口自动机方式来表达嵌套结构上的行为。

3行为的组合

使用nS范畴所建立的结构模型可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局部上,同一层次结构上可存在多个模块,这些模块相互交互、彼此组合形成一个工作单元,共同实现所在层次的行为。整体上,嵌套结构可涉及多个层次;外部结构的行为通过其内部结构的行为来实现,内部结构的行为再通过其更内部的结构行为来实现,以此类推,因此,层次结构上的局部行为是系统整体行为的组成部分。

同层次上模块间的行为组合可归纳为4种类型[14-15]:重命名、并行组合、串行组合、反馈。4个类型中,当模块的端口直接与其他端口进行连接时,即可实现所谓“重命名”。举例来说,设某模块具有端口p,该端口与外部端口q连接,则p上传输的信息实际上也是q上传输的信息;p和q之间的连接结构就是一种“重命名”实现。本部分后续内容将对其他3种行为的组合情况进行讨论。

3.1并行组合

同一层次中,多个并行工作模块间如果不存在信息交互时,它们的行为相互独立。以图4所表示的结构为例,该图中包含3个对象:a、B和e,配置为:

内层结构由行为相互独立的a和B组成,外层结构为e。设X:=a∪B,Y:=e,则:

Xin={q1,p1},Xout={q2,p2},Yin={i1,i2},Yout={o1,o2}

使用p:XY表示结构嵌套,根据定义4指定端口映射规则:

φinp:XinYin,φoutp:YoutXout

图4中X和Y之间的端口映射情况已通过连线进行表示,例如:e的输入端口i1与a中的输入端口q1相连,e的输出端口o2与B中的输出端口p2相连等。端口间交互情况为:

3.2串行组合

当同一层次中的模块间存在信息交互时,它们的行为之间会产生依赖。以图5所表示的结构为例,该图中包含3个对象:C、D和e此处是否应该是e'?请明确。回复:关于注释中的问题处是e,不是e‘。谢谢您。

,配置为:

3.3反馈

对于反馈,以图6表示的结构为例,使用F表示可反馈的模块,使用e″作为外部环境,配置为:

4应用示例

实际应用中,首先根据需求设计模块结构,基于nS范畴描述结构;然后基于pam来分析模块的工作情况。

示例1设两个传感器:测距模块、电机编码器,其中电机编码器用于检测电机的转速。两个模块的基本状态及状态转移情况总结在表1中。对于测距模块,存在两个状态(s0为预备态,s1为测距态),输出为测试结果d(d为实数,使用-1.0表示无读数),输入包含两个命令(measure和reset)。对于电机编码器,存在两个状态(s′0为预备态,s′1为读数态),输出为测试结果v(v为整数,使用0表示无读数),输入包含两个命令(read和reset′)。

示例2当需要利用伺服电机来控制测距模块的朝向时,可设计一个驱动模块实现两个功能:1)驱动伺服电机旋转;2)启动测距模块进行测距。驱动模块基本状态及状态转移情况总结在表2中。该模块有两个基本状态(b为预备态,t为转向态),输出包含两个命令(measure和reset),输入为转向角度a(a∈{0,1,…,180},使用0表示预备)。

基于3.2节的讨论,驱动模块首先需要驱动伺服电机调整测距模块的朝向,再启动获得距离,因此,输入命令指定为:{a,0},其中,a为转动角度。假设现在需要获得伺服电机在90°角时测距模块检测的距离,输入命令为{90,0};若系统当前状态为(b,s0),执行命令中的第一个值(角度为90°),系统首先获得D和U状态输出:(reset,-1.0);fin更新系统状态,D模块驱动伺服电机旋转90°;同时,由于U模块执行命令(reset),状态为s0。再执行命令的第2个值(角度为0°),系统获得当前D和U状态输出:(measure,-1.0),fin更新系统状态,D模块驱动伺服电机转角0°;同时,U模块执行命令(measure),系统当前可获得输出为实测距离d,因此可见:串联的D和U基本可以工作。

5结语

使用“对称多范畴”可建立系统多层嵌套式结构的模型。针对这样的结构模型,本文基于端口自动机提出一种结构上的行为表达方法pam,该方法在理论上是一个伴随域为Sets的函子。在pam支撑下,本文还对并行、串行和反馈等常见组合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端口自动机的行为表达方法:pam,然后总结了与方法相关的理论性质,最后讨论分析了pam的应用方法。

通过本文工作可以看出:pam方法支持以端口自动机方式揭示嵌套式结构上的动态行为,因此,该方法可被应用于描述或分析嵌套式系统结构上的行为。

未来的工作还可构建、讨论和分析nS范畴上的其他行为表达方法。

参考文献:

[1]

SpiVaKDi.theoperadofwiringdiagrams:formalizingagraphicallanguagefordatabases,recursion,andplugandplaycircuits[eB/oL].[20151210].http:///abs/1305.0297.

[2]

RUpeLD,SpiVaKDi.theoperadoftemporalwiringdiagrams:formalizingagraphicallanguagefordiscretetimeprocesses[eB/oL].[20151208].http:///abs/1307.6894.

[3]

wiSneSKYR,SpiVaKDi,SCHUitZp,etal.algebrasofopendynamicalsystemsontheoperadofwiringdiagrams[eB/oL].[20151207].http:///pdf/1408.1598.

[4]

SpiVaKDi.nestingofdynamicsystemsandmodedependentnetworks[eB/oL].[20151205].http:///abs/1502.07380.

[5]

LawVeReFw,SCHanUeLSH.Conceptualmathematics:aFirstintroductiontoCategories[m].2nded.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9:13-21.

[6]

SimmonSH.anintroductiontoCategorytheory[m].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1:1-5.

[7]

SCottpJ.Handbookofalgebra(Vol.2)[m].amsterdam:elsevier,2000:3-77.

[8]

LYnCHna,StaRKew.aproofofKahnprincipleforinput/outputautomata[J].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1989,82(1):81-92.

[9]

SaSSonV,nieLSenm,winSKeL.G.modelsforconcurrency:towardsaclassification[J].theoreticalComputerScience,1996,170(1/2):297-348.

[10]

徐家福,费宗铭.范畴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若干应用[J].计算机科学,1989,16,(3):11-17.(XUJF,FeiZm.Severalapplicationsofcategorytheoryincomputerscience[J].ComputerScience,1989,16(3):11-17.)

[11]

楚旺,钱德沛.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构件模型的形式化语义[J].软件学报,2006,17(6):1287-1297.(CHUw,QianDp.Formalsemanticofarchitecturecentriccomponentmodel[J].JournalofSoftware,2006,17(6):1287-1297.)

[12]

赵硕,陈中育,肖春水.基于范畴论的构件行为组合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2,38(15):53-58.(ZHaoS,CHenZY,XiaoCS.Researchoncomponentbehaviorcombinationbasedoncategorytheory[J].Computerengineering,2012,38(15):53-58.)

[13]

SteenStRUpm,aRBiBma,maneSeG.portautomataandthealgebraofconcurrentprocesses[J].JournalofComputerandSystemSciences,1983,27(1):29-50.

[14]

StaRKew.Compositionalrelationalsemanticsforindeterminatedataflownetworks[C]//proceedingsoftheSix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ategorytheoryandComputerScience,LnCS389.Berlin:Springer,1989:52-74.

计算机范畴论文篇2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对于一词多义现象,原型范畴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组成了该词的语义范畴,该词的基本意义就是这个语义范畴的原型,其他词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与这个原型意义之间有着家族相似性,是这个语义范畴的边缘意义。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打”有其中心意和边缘意,本文旨在探索汉语中“打”在其主动动宾组合中的中心意。

关键词:一词多义;原型范畴;中心意

1.引言

原型范畴理论是在当代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认知语言学正是在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范畴是建立在纵横交错的相似性网络之上,范畴成员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可以构成一个连续体;范畴是凭借典型特征,而不是什么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所建立起来的“完形”概念;范畴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彼此之间有隶属程度差异;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并且同一个范畴内成员间的地位不相等。例如,当听到“蔬菜”一词时,一般来说,人们会马上想到大白菜、卷心菜,其次也许会想到萝卜、豆角等,但是对于西红柿是否属于蔬菜,大家可能一时难以判定,因为西红柿常被视为水果的一种。这说明在“蔬菜”这个范畴内,大白菜、卷心菜比萝卜、豆角更具有典型性,而萝卜、豆角又比西红柿更具有代表性,西红柿是“蔬菜”这个范畴内的边缘成员。

2.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确立汉语中“打”在其主动动宾组合中的中心意

Dirven&Verspoor(1998)认为一个多义词的中心意的确立有3种方法:

(1)按照经验方法。比如说到某词时,首先会想到的那个意义;

(2)按照统计方法。可以统计多义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那个意义;

(3)按照扩展方法。寻找可成为扩展出其他意义的基础的那个意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打”有24个义项,但是“打”用在主动动宾结构中的义项有一下几种:“用手或器具撞击别人或物体”,如“打鼓”、“打鸟”等;“放出、发出”,如“打信号”、“打电报”“打手势”等;“建造、制造”,如“打草鞋”、“打烧饼”等。

下面本文将按照Dirven&Verspoor的三种方法来确立汉语中“打”的主动动宾组合中“打”的中心意。

首先按照经验方法。“打”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动作,古人通过频繁的“打”这个动作,制造出石器和金属器物,“打”从而获得“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这一基本义项,比如“打鼓”、“打人”、“打屁股”、“打狗”、“打鸟”等。

其次按照扩展方法。王寅(2007)认为,由于“打”时,往往要挥动手臂,这一动作也是人们制造东西时的常见动作,因而通过动态性的隐喻映射系统扩展出“建造、制造”的意义,如“打草鞋”、“打烧饼”等。在“挥动手臂”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放出、发出”,如“打信号”、“打电报”“打手势”等;进而有了“用手臂干活”或“动指头干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为“举、提起”,如“打灯笼”、“打伞”等;“波动”,如“打算盘”等;“捆、扎”,如“打包裹”等。其后所接成分还可以进一步通过隐喻机制延伸,以至于可广泛地用来表示某种具体动作,代替许多有具体意义的动词,如“揭、破、凿开”,如“打井”等;“涂抹、印、画”,如“打蜡”等;“写出、开出”,如“打证明”等;“获取、购取”,如“打水”、“打鱼”等;“除去”,“打叉号”等;“定出、计算”如“打草稿”等;“玩、玩耍”,如“打球”等;“截、停、减、退”,如“打价儿”等。然而这些通过隐喻机制延伸出来的义项都是围绕“打”的本意即“用手或器具撞击别人或物体”。

最后按照统计方法。通过在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中输入检索词“打”,共得出了212570条结果,因数量太大不能进行一一筛选,所以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隔100条抽取一条,这样共抽取了2126条,随后经过筛选,“打”出现在主动动宾组合中共656次。

在这656次中,“打”意为“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的组合出现了338次,如:打鼓、打人、打屁股、打鸟、打狗等。“打”意为“建造、制造”的组合出现了6次,如:打梁、打烧饼等。“打”意为“挥动手臂”的组合出现了4次,如:打呵欠。“打”意为“放出、发出”的组合出现了14次,如:打信号、打手势等。“打”意为“举、提起”的组合出现了9次,如:打灯笼、打伞等。“打”意为“波动”的组合出现了7次,如:打算盘。“打”意为“捆、扎”的组合出现了1次,即打背包。“打”意为“揭、破、凿开”的组合出现了10次,如:打井、打洞等。“打”意为“写出、开出”的组合出现了14次,如:打报告、打白条等。“打”意为“获取、购取”的组合出现了22次,如:打水、打酒等。“打”意为“除去”的组合出现了2次,如:打叉、打黑叉。“打”意为“计算、定出”的组合出现了1次,即打腹稿。“打”意为“玩、玩耍”的组合出现了50次,如:打球、打台球等。“打”意为“截、停、减、退”的组合出现了2次,即打折扣。“打”用来表示某种具体动作,代替具体意义的动词的组合出现了175次,如:打电话、打交道、打官司、打瞌睡等。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打”出现频率较高的意义是“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共出现338次,占总次数的近52%。根据Dirven&Verspoor的一个多义词的中心意的确立方法中的统计方法,多义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那个意义即为中心意,“打”的中心意即为“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

3.结论

以上分析表明,“打”的原型范畴是围绕“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这个中心义项建立起来的,其它词义依它们各自和中心义项的亲疏程度分为级别不同的成员,关系越疏远越靠近边缘。

参考文献:

计算机范畴论文篇3

关键词: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范畴化原型理论隐喻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Linguistics)是由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对传统语言學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意象图式等理论。本文就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展开研究。

二、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语言的产生,获得,使用,理解过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词汇的学习就是要认知这一规律,并把它扩大化,用到更为广阔的词汇记忆的海洋里。下面就分别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与词汇教学的关系,以及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学更好进行词汇教学的方法。

1.范畴化理论与词汇教学。范畴化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各种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综合,然后进行分类和定位,事物就被分为不同的范畴,同时一个事物也可以被归入多个不同的层次范畴。基本的层次范畴,可以进一步的向上或者向下,推演形成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上位范畴相对更抽象,归纳性强,更笼统,属于一个分支里面的较概括的范畴;下位范畴相对而言,更为具体和抽象,往往是一个大的类别下的小的分支,是大类别的具体的细化。了解范畴化理论,是人认知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一定的思维过程。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我们进行词汇教学时,对词汇对应的范畴进行分析,归纳,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非常相关联的词汇。在一定的范畴下,对应的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的框架下学习,形成语义网,效果更好。比如,我们在教householdelectronicappliances(家用电器)这个基本层次范畴词的时候,把它看做上义范畴词,那么下义范畴对应的有下列词汇,如:fan(风扇)iron(熨斗,烫斗)lamp(台灯)radio(收音机)hairdryer(吹风机)television(电视机)dishwasher(洗碗机)refrigerator(电冰箱)airconditioner(空调)electriccooker(电饭锅)electricshaver(电动剃须刀)washingmachine(洗衣机)等。学生在这样有内在关联的语言网下学习词汇,效果更好。

2.原型理论和词汇教学。范畴具有非对称结构,即其成员是非对称的,一些成员比另一些成员更具有代表性,具有特殊的认知地位。这就是原型效应。在词汇教学中,学习某个含义的词语的时候,首先可以先引入基本词汇,就是更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甚至是这个词汇的一个最基本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引入更多的词汇或者语义,从而掌握更加丰富的词汇。由一个词汇,辐射出更多的词汇,构建新的相关语义网,丰富自己词汇学习方法,给教师教授词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比如,讲到哭这个词的时候,基于原型理论,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基本词汇cry,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入其他表示哭这个意思的词汇,比如:weep(哭泣),sob(抽泣抽嗒),snivel(哭天抹泪涕泪交流),blubber(哭嚎又哭又闹),whine(发出低声报怨声),bawl(嚎哭),wail(痛哭),moan(呻吟),grown(呻吟),mourn(哀悼),lament(哀悼)。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对词汇原型意义的理解,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能力,并举一反三,由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3.隐喻与词汇教学。Lakoff和Johnson研究指出,人类的概念系统基于隐喻建立的。隐喻无处不在,隐喻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赵艳芳指出,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尤其是认识抽象事物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能力,可以使人们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域,有效的扩展新兴知识,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的类比关系,使认知主体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隐喻与词汇意义引申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这种能力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掌握隐喻认知规律,对所教授词汇进行引申扩展,从而促进教师词汇教学。

比如,当学到down这个词汇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可以由基本含义“向下”扩展它构成的一系列短语,sitdown(坐下),writedown(记下),putdown(放下)等,还可以扩展到“悲观,消极,负面”的含义,如:ifeeldowntoday.(我今天感到沮丧)。当学到arm(胳膊)时,还可以借助隐喻的思路,扩展成thearmsofachair(椅子的扶手),anarmofatree(大树枝),the(long)armofthelaw法律的权威或力量(的限度)。另外,计算机词汇中,很多词语也都是有一个基本词义通过人们的认知,加工,引申出更多层次的含义的。如:window(窗户),mouse(老鼠),desktop(桌子上),package(包裹)等词,在计算机用语中,分别变为了window(窗口),mouse(鼠标),desktop(桌面),package(打包)等意义,把基本概念中的特点,通过认知领域的加工,想象,使词义到达延伸。再者,通过习语的补充与学习,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隐喻能力,如overheadandears原来是水手们的行话,指“淹过头部和耳朵”,后因其表现力强,因而出现了overheadandearsindebt(债台高筑)及overheadandearsinlove(坠入情网)。词汇中还有许多和动物有关的隐喻,许多都是从动物自身的动作特征出发做出的隐喻,比如:asbusyasabee(像蜜蜂一样忙碌),asslowasatortoise(像乌龟一样慢),eatlikeahorse(吃的很多),eatlikeabird(吃的很少)。

三、结语

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在教师进行词汇教学方面带来很大的启发,使学生学习单词的时候,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一个单词的意思,而是可以在认知模式下,探究词汇的上下范畴词汇,挖掘基础含义,并用隐喻理论指导自身,在了解词汇基本意义的同时,理解内在联系,探究隐喻映合规律,发挥想象力,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实现词汇教学方法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廖瑶瑶.范畴化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年10月. 

[2]徐静,基本层次范畴视域下芙语名词词汇学习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4). 

[3]饶景学,王学强,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浅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4]赵芬,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3,6. 

[5]赵爽,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分析[J].读与写杂志,2015,2. 

计算机范畴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成本会计;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1影响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因素

成本会计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涉及到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但从影响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因素来看,包括以下内容:

(1)成本会计的范畴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

成本会计范畴的确定对成本会计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若将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两者进行混合,就不能突出成本会计在管理中所产生的作用。如果将与成本有关的诸多价值问题都包含在成本会计的范畴中就会导致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诸多内容的重复。简而言之,成本会计范畴的确定对成本会计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2)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所具有的作用已经超越了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知识已经发展成本经济发展中的第一要素。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技术等知识资源消耗的存在对成本会计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计算机的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剧了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3)经济全球化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外跨国企业与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关注力度也越来越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导致了企业产品成本信息存在一定的信息失真问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简而言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成本会计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

2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来看,首先成本会计的核算呈统一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规模经济已经发展成为诸多的跨地区、跨行业以及跨国的企业集团,因而在成本核算上呈统一化与国际化的特点。其次,成本会计在应用的范围上也呈扩大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传统的成本会计应用较少的医院以及航空公司等组织在管理经营中也开始越来越关注成本会计的应用,成本会计控制已经成了这些组织日常经营管理的组成要素。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社会中的各行业都应加强对其应用的重视,不断的扩大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从而在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促进成本会计的发展。除此以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及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使得成本会计在发展趋势上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对成本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总之,成本会计的发展是多方面促进的结果,其发展趋势也呈多元化且复杂化的特点。转贴于

3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应对策略

(1)提高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水平。

针对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我国应不断加强在成本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水平。逐渐建立起来符合我国国情要求的成本会计研究的方法体系,在理论研究中应打破原有的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从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需求出发不断完善成本会计的理论。

(2)更新理念学习先进的经验与方法。

在成本会计的发展策略中还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理念,打破传统理念给成本会计应用与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通过更新理念,不断的学习国内外一切的关于成本会计的先进的经验与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树立企业成本效益的思想,真正的发挥出成本会计在管理中所具有的作用。

(3)计算机等技术的充分利用。

计算机等应用技术的发展,给成本会计的实际应用带来了极大的飞跃发展。企业有必要利用以计算应用技术为中心的一切信息管理手段来支撑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不断的加强自身在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方面的工作效率。

(4)成本会计方法的完善与推广。

成本会计应用效果的好坏与成本会计方法有着密不可分地联系。因而有必要不断的创新成本会计方法,同时对有效的成本会计应用经验应加大完善与推广的力度,从而促进我国整体在成本会计应用方面能力的提升。

(5)成本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

计算机范畴论文篇5

   一、关于财政学的学科定位问题

   过去财政学被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直到目前为止,财政学专业也是经济学科下设的专业之一,这样的定位已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上,财政学的内涵已经大大超出了纯经济学的范畴。

   首先,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政治范畴。作为经济范畴,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部门经济学。它研究社会资源如何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配置、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以及提供哪些公共产品等问题;同时,它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主要运用效率准则衡量其经济行为。作为政治范畴,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其目的在于实现政府的职能,财政收支规模的大小及活动范围都与政府职能息息相关,随着政府职能的变化而变化,衡量其行为的主要准则是公平,不仅要达到经济公平,更要实现社会公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转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使市场中的企业几乎丧失了自主经营的权利;政府职能侧重于经济目标,计划经济集中表现为审批经济、权力经济,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三位”并存的现象;中央和地方之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存在重叠、交叉,与市场经济、wto所要求的服务观念格格不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主体将由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来承担,政府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工程、调控宏观经济、公平收入分配、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责。

   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它通过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为实施国家职能提供财力保证,同时对市场的运行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和克服市场失灵和缺陷。财政职能转变是政府职能转变题中应有之意,“公共财政”应“公共服务型政府”而生。政府职能转变与财政体制改革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变“经济建设型政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配合。政府职能转变是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和条件,公共财政建立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诸如政资不分、乱收费、盲目追求“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随意更改预算等就是“官本位”在财政中的具体体现,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首先要界定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转变政府职能。与此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也需要公共财政体制的配合。

   其次,财政学既属于经济学,又属于管理学。作为经济学,财政学揭示财政运行的基本规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及其运用。作为管理学,财政学侧重于财政收支管理,具体包括税收管理、公债管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及其管理、国家预算收支管理、财政投资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管理等内容,其目的在于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收支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的财政三大改革更强化了其管理性。

   二、关于财政学的专业定位问题

   既然财政学既属于经济学又属于管理学,财政既是经济范畴又是政治范畴,财政专业的专业领域也应相应拓宽,从单纯的只为政府部门(财政、税务部门)培养人才拓展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培养人才。专业培养方向既要考虑政府(政治)需要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形势;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包括新兴的非赢利机构和组织的需要;还要考虑市场化的影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各类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领域。

   三、关于云南财贸学院财政专业的特色问题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也是强调特色和个性的时代。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后的今天,云南仍然是一个比较落后的省份,云南财贸学院作为云南省重点财经院校,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也应有自己的特色。我认为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考虑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学习、研究发达国家的财税理论发展及体制变革,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契机,学习和研究东盟国家,尤其是与我国接壤各国的财税体制,争取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全国的前列;三是考虑云南边疆、多民族的省情,从云南财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比如研究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云南省及省以下财税体制及转移支付问题、县乡财政困难及解决办法、民族自治地区财政问题、“烟财政”问题等,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四、应重视财税法规和财政监督问题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也应重视财税法规建设及执法问题。近年来的财政审计结果表明,财政执法问题不容乐观,财政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时有发生,必须加强财政监督。财政监督一方面应从预算编制、审批工作入手,使国家预算收支及决策过程逐步公开、透明。国家预算是规范、监督和约束政府行为的唯一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只在小范围内进行,公布的往往只是总数、总预算、使用的大体方向,部门预算和收支的具体内容并不对外公开,很难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公开性”是国家预算的重要原则,除涉及国家机密的部分内容外,国家预算收支及决策过程应以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以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将国家财政收支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约束、严格预算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预算调整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调整仍很频繁。要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审查监督作用,全面介入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及决算工作过程,按法定程序对预算执行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时提出质询,强化依法理财。

   五、关于财政专业主要课程的设置问题

   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财政专业主要课程除《财政学》、《中国税制》、《政府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当代财政理论与政策》等原来设置的专业课外,因重视和加强《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分类支出管理》、《地方财政》、《财税制度比较分析》、《行政管理学》、《政治学》、《行政法》、《东盟国家财税制度研究》等课程。在教学中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多介绍相关案例和现实情况,避免纯理论的说教,坚持走实践——理论——实践的道路,让学生做到理论清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实际工作也明了,缩短毕业后适应实际工作和社会的时间和心理落差。

   参考文献:

   [1]高培勇·构建中的中国公共财政框架[J]·财政与税务,2001,(5)·

计算机范畴论文篇6

所谓以行政法典来划分,就是指以立法机关和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来确定部门行政法的具体内容。这种划分又有下列两种情况:一种是以行政法规范的名称来划分,如国家制定了行政复议法,就确定一个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部门行政法,国家制定一个行政监察法就确定一个行政监察的部门法,此种划分在我国是比较普遍的。另一种是以行政法规范的规模来划分,即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行政法典的体系规范确定部门行政法的内容。此论认为部门行政法必须是成规模的,并具有一定体系的行政法典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部门行政法。如在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承认行政编制法这一部门法,而是将它归于行政组织法的范畴,原因在于编制法的法典在我国寥若晨星,还不足以形成体系。而作为行政组织法构成部分的公务员法在我国却被一些学者视为部门行政法,原因在于公务员法在我国是有一定体系的,有一定的规模的。笔者认为,以法典划分部门行政法尽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法典不能成为行政法构成的基本标准。诚然,法典是一个部门法构成的必要条件,但不能反过来说一个法典就必然构成一个部门法。我国行政法常常对两个方面的问题作出规定,即行政主体一方和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在这两方面的规范之下存在无数个行政法典,那么,若以法典为标准进行分类,部门行政法就变得难以捉摸,无论对行政法治实践,还是对行政法学研究都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此种分类方式唯一可取之处就是给了行政法典一个重要的地位。

(二)根据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关系所作出的分类

依管理关系构架部门行政法则是从现代社会中各种复杂的关系出发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部门行政法的内容。现代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管理关系。一般来讲,下列方面可以概括现代社会中管理关系的所有方面:

1、人口管理行政法人口管理关系即关涉人类生育的所有关系形式,如人口控制关系、人口素质提高过程中的关系、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等等。二十世纪年代以后人口管理关系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尤其一些发展中国家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对人口问题进行规范。那么,调整人口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就构成了人口管理行政法,其无疑是部门行政法的一个有机部分。

2、经济行政法经济管理关系包括各种各样的物质利益分配关系,调整该领域关系的法律规范就构成了经济行政法,此一部分的部门行政法学者们己经研究得比较深入,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学科体系。

3、社会行政法社会管理关系,包括增加社会福利的社会关系,实行社会救济的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安全的社会关系,保障社会权益的社会关系等。不言而喻,这些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必然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管理关系,调整这些关系的法律规范就是社会行政法。

4、文化行政法文化管理关系,就是对包括科技、教育、文艺、卫生等在内的文化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调整此种关系的法律规范就是文化行政法。

5、民族行政法民族管理关系,在多民族的国家,此方面的管理是必须的,与之相适应的就是民族行政法。

6、宗教行政法宗教管理关系,就是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合法宗教的管理与组织的取缔都是此类,以其调整的法律规范就是宗教行政法。按照管理关系划分部门行政法能够更好的把握部门行政法的动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根据行政权的范畴所作的分类

关于行政权的范畴,理论界存在很大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行政权的范畴有六种,即形成权、命令权、指挥权、行政管理权、行政制裁权、行政法制监督权等。o还有的学者认为行政权包括制定行政规范权、许可批准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司法权、其他处理决定权等。?笔者认为行政权的范畴不能简单地由学者们自己设想,而必须从法律上找到依据,在所有法律依据中,宪法的规定是最根本的,如果宪法确定了行政权的范畴,那么就不能依其他法律规范确定。根据行政权的上列范畴部门,行政法可以作出如下:即调整有关社会发展的部门行政法,如对社会发展作出总体规划的行为规则就属于该法的内容;预算编制行政法,即调整有关预算编制的部门行政法规范;城乡建设管理法,有关城乡建设的部门行政管理规范,它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分支规则构成;科教文卫行政法,计划生育行政法,到目前为止理论界还没有人把计划生育管理的规则视为部门行政法的内容,这也是导致我国计划生育立法落后的一个原因;内务司法行政法,如调整有关律师、公证管理的行政法规范是之;条约缔结行政法,此一部门行政法在行政法学界是绝对被忽视了的。

计算机范畴论文篇7

【关键词】财务费用,国际会计准则

在我国,一直以来银行手续费费用在会计上通常计入财务费用处理。一般来说,这部分费用总体金额不大,对报表整体影响不大,对其核算方法的合理性也就未引起足够的讨论和重视。但近年来,随着oto的发展,销售从传统渠道逐渐向网络渠道转移,结算特别是面对消费者的小额零星结算越来越多地直接通过网络银行、poS机等形式实现,这时发生的银行手续费的金额与内涵都与过去有了显然的不同。例如电信行业,过去的销售一般是通过超市、报亭、营业厅等实体销售渠道进行,在这些销售活动中支付的费用在会计核算中计入销售费用,现在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完成的支付业务越来越多,实体渠道的销售费用相对减少,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相对增多。根据过去习惯的会计核算办法,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应计入财务费用。但此时,这些财务费用更像是过去的销售费用,再延续过去的核算方法还是否合适成为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的财务费用科目

判断银行手续费是否属于财务费用,首先要对财务费用这一科目的自身性质和核算内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财务费用做专门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金融机构手续费和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财务费用本质上是因筹资所发生的费用,其反映的是一项资本支出,决定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所以将财务费用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起作为期间费用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本身就是有待商榷的。在实践中,除了极特殊情况外,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不存在为负的情况,这很好的符合了其“费用”的属性,但财务费用却常见为负的情况,

从具体核算科目来看,财务费用核算了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汇兑损益、手续费。这些项目虽然都是与银行发生业务带来的,但其性质却有不同。利息支出最符合财务费用的定义,属于财务费用的范畴;利息收入、汇兑损益是企业生产经营以外的收入(损失),属于营业外收入(支出)的范畴;手续费用于筹集资金而发生的部分,属于财务费用的范畴,而对于如承兑手续费、汇款手续费和结算手续费等与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直接相关的,应属于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的范畴。

二、与国际准则的比较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将财务费用定义为利息的净支出,即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iaS19),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将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直接分开列示,手续费一般作为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进行处理。

在国际会计体系下,息税前利润(earningsBeforeinterestandtax,eBit)在财务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不考虑税收和利息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与筹资不相关的银行手续费更应该列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因为其是因为管理需要或销售需要而发生的,理应列入期间费用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中国,因为财务费用(净利息支出、汇兑损益、手续费)整体都包含在了期间费用中,手续费肯定也在期间费用中扣除,所以手续费究竟是列在财务费用还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没有引起大家特别的重视。

从上述对财务费用内涵的理论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制度下的财务费用科目本身具有其不完善之处,而过去把银行手续费全部归入财务费用本身也是一种不准确的做法。无论从科目含义还是国际通用做法来看,电信行业缴纳的手续费都应属于销售费用范畴。

三、现实状况

基金行业,开放式基金产品可以通过基金公司网站直接购买、证券公司营业部购买、代销银行网点购买。当客户通过银行购买基金时,基金公司会缴纳给代销银行手续费,目前我国基金公司采取的做法是将此部分计入营销费用。商贸行业,大型超市每天通过poS机核算金额量巨大,每月要向银行缴纳相当数额的手续费费用,如果将其计入财务费用,会显著增加财务费用的数额,对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目前一部分的处理方式是将此部分费用列入销售费用-poS机手续费,一部分将此计入财务费用。移动通讯行业,目前通讯商的充值业务已经由纸质充值卡更多向银行代卖充值卡、手机钱包支付、poS机支付等方式转移,目前通讯商的处理方式是,一部分计入销售费用,一部分计入财务费用。

四、会计处理建议

在过去,企业与银行间只发生一些简单的借款、贷款业务,所以把与银行之间业务带来的费用作为财务费用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但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企业与银行间的业务关系更加复杂,把各种不同性质的业务进行分别核算也成为一种现实需要。我们认为习惯需要被尊重,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在,也不应囿于一般习惯做法。要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实际可行的情况下,不断调整核算办法,在会计核算上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使核算更加准确,更适应信息披露的需要、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科学管理的需要,所以我们建议将销售活动形成的银行手续费用纳入销售费用核算,采购等活动产生的手续费纳入管理费用核算,同时基于企业投资融资活动产生的手续费计入财务费用,在国际准则与历史习惯中协调统一。同时,我们也建议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也应该考虑到社会科技的发展,把银行手续费的入账加以明确。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Committee,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m].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Committee,2000.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人民出版社,2007.

计算机范畴论文篇8

关键词:价值链;扎根理论;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45-04

一、引言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战略部署;强调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把增强科技长远发展能力作为战略重点,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作为一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更是中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课题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佼佼者华为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华为价值链升级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升级提供创新有效的概念及理论。

二、现状分析及理论基础

(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并逐渐成为了世界通信设备加工制造的中心。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就2009年1月~11月,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86.18亿元。然而,在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和技术实力明显提升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空心”现象,虽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实力近年来明显提升,但即使是专项技术也并非产业核心技术,我国总体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甚至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即市场份额同样无法抗衡发达国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各自具备了相对优势,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国际分工形势不断改变,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随着演变成片断化的价值增值区段,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条价值链呈“U”型分布,研发设计和销售、售后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生产环节位于两端,而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环节位于低端。比如,当前我国仍以劳动密集型要素为主,发达国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要素为主,相较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上的相对优势。

(二)华为现状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集生产与销售通信设备为一体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坂田华为基地。从华为的公司业务分析,华为的产品涵盖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在对华为市场分析时,华为的知名度通过益普索全球调研数据来看,2014年华为品牌知名度从52%提升至65%,同比增25%。其中,在亚太、拉美已成为领导品牌,品牌知名度由高至低分别为缅甸(100%)、中国(90%)、危地马拉(88%)、哥斯达黎加(88%)、南非(84%);而华为的占有率,2014~2015年度华为交换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6.8%,位居第二;华为手机市场份额目前全球第三,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国内市场份额达15.9%,全球市场苹果公司通信设备占有率依然第一。

(三)理论基础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所著《竞争优势》中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他将价值增值过程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认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价值链。在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由于技术含量低、易模仿等特性,产品附加价值较低,而研发和服务环节拥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价值链理论应运而生,价值链中的制造、服务等环节在各国之间形成分工。其中发达国家制造企业占领了研发服务、技术咨询、金融服务等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而中国的制造业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外移,致力于价值链上附加值和利润更高的环节的契机下凭借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起来的。

1992年施振荣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微笑曲线”,描述了现代制造业的价值链。曲线左右两边分别为上游、下游,代表着研发与营销环节,曲线中间则代表制造环节。在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更多体现在研发与营销,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价值最低,因此企业未来应该朝微笑曲线两端发展,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升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种价值链的攀升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研究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升级历程,仅仅通过定量方法来直接测量比较困难,因为定量研究通过对事物可量化部分及其相关关系的测量、计算与分析来掌握事物本质,用其来直接测量行业成长这类复杂且动态的现象有一定难度。定性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来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然后对事物的本质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定性方法更符合制造业价值链成长这一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本研究采用被公认为最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方法的核心是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过程,该过程既包含理论演绎又包含理论归纳。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是同时发生、进行、连续循环的过程,其资料收集方法与其他定性研究相同,而资料分析则要求严格Strauss将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译码,指将所搜集或转译的文字资料加以分解、分析现象。将现象进行初步概念化,然后再将初步概念化的现象第二次概念化、抽象化,再以适当方式将概念重新第三次抽象、提升和综合为范畴以及核心范畴的操作化过程。该过程要忠实于资料,挖掘出资料的范畴,识别出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范畴间复杂交错的本质关系就是研究所得的理论。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通过多种方法从各个渠道收集到的资料有:①2015年5月份我们浏览并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及其价值链升级的资料,包括论文、论坛、企业公告及言论等,企业内部的资料等;②2015年6月份,我们在导师的协助下与正在华为工作的学长学姐们取得了联系,展开了一次关于华为价值链升级的内部访谈活动;③2015年7月份我们走进华为实体店,统观整个华为荣耀7发售现场,并与营销人员进行了对话;④2015年~10月制作问卷并发放问卷,采集并分析数据,对华为的品牌营销能力进行测试的报告。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整合、可信度监测,以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地反映研究内容,保证所有文献以及资料的可靠性。

(三)资料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的分析过程可以明确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

1.开放性译码

开放性译码指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的过程。开放性译码的目的在于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也就是处理聚敛问题。使用开放性译码,主要是为了将研究的内容细化,首先发现现象,接着定义现象即概念化现象,然后发掘范畴并为范畴命名,确定范畴的性质。为了说明开放性译码的过程,对华为企业进行资料研究整合后用开放性译码进行如表1操作。

概念和范畴的命名有多重来源,有的来自文献资料,有的来自访谈记录,有的是笔者根据工作中收集和整理的大量笔记和内部刊物(不对外公布)的结果。概念和范畴的得出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找到最能反映资料本质的概念和范畴,需要在资料和概念范畴间不断循环往复考察。开放性译码的过程,首先是对所有搜集到的资料贴标签,这些资料来自整个项目进程中的访谈调研、企业内部资料、论坛等渠道,相对于整个研究内容,他们就是文字碎片的组合。首先,用a为碎片文字贴标签;第二步,对所有a(a1、a2...ai)进行初步概念化,得出aa(aa1、aa2...aai),初步概念化这个环节相当于是对标签定义,在此环节如果发现资料不足还可以进行补充;第三步,是概念化的确定,将所有aa分组定义,归类为a(a1、a2...ai),这一步将所有资料确定各自的概念范围,不能再有添加和更改;最后一步,是将概念化的内容范畴化aa(aa1、aa2...aai)。整个开放性编码过程中对资料的精炼和缩编均在深入。在整个开放性译码中,共集结54个初步概念、21个最终概念、以及8个范畴。

2.主轴译码

主轴译码是指运用“原因条件现象情景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编码范式,将开放性编码中得到的所有概念集合起来形成主轴范畴。主轴译码这个环节,任务是将范畴具体化,即把以上总结的八个范畴发展成主范畴和副范畴。本环节并非是把理论框架设计出来,而是基于性质更近一步。在该环节,典范模型成为译码的主要手段。典范模型是扎根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用以将范畴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挖掘范畴的含义。利用产生某个事件(主范畴)的条件、这个事件所依赖的脉络(也就是该范畴性质的具体维度指标)以及在事件中行动者采取的策略和采用的结果,更多、更准确地把握该事件(主范畴),因此,条件、脉络、策略和结果虽然也都是范畴,但都是与某一主范畴有关而用来帮助了解该主范畴的,故将其称为副范畴。通过典范模型,我们得到四个主范畴,分别是技术研发(aa1)、品牌营销(aa2)、国际化趋势(aa3)和聚焦思想(aa4)。技术研发是由多元化创新这个范畴和持续创新、产品多元化、自身技术、解决空心化问题四个概念构成;品牌营销是由企业内外关系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营销三个范畴及企业文化、擅长媒体关系、人力资源、价格优势、战略成本管理、品牌营销、消费者感知七个概念构成;国际化趋势是由市场扩张、国际化趋势两个范畴及扩宽国外市场、开拓高端市场、国际竞争力、国际化营销四个概念构成;聚焦思想是由聚焦思想、产业链构建两个范畴及聚焦思想、与运营商合作、形成终端产业链、客户关系管理、渠道开发、行业环境六个概念构成。关于典范模型分析过程举例如图2所示:

典范模型使我们对范畴的界定更加明确,通过概念、副范畴到主范畴的循序渐进,展现了和企业资料的照应,衔接整个研究过程。就主范畴的典范模型品牌营销举例,营销是因,结果是品牌营销。企业以营销作为手段,做到价格上的优势以及企业文化的体现,再结合媒体宣传,将企业产品理念宣扬给消费者,再在产品成本上作战略规划,有效应对其他竞争者的价格竞争,在人脉的扩张中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肯定和拥护,最终起到品牌营销该有的作用。

3.选择性译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选择出核心范畴,并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系,深入分析,验证其间的关系,并将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即综合的过程。主要步骤是:①借助于得到的范畴,找出核心范畴与次要范畴;②阐明“故事线”,纵观整个研究过程,运用文献、观察或访谈得到的资料,研究其范畴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所有现象;③通过典范模型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系,并用所有资料验证之间的联系;④继续开发范畴使其更加细微和完备。

在对华为价值链升级的研究中,通过对多元化创新、产业链构建、聚焦思想、企业内外关系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市场扩张、国际化趋势、品牌营销这8个范畴的考察及对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国际化趋势、聚焦思想这4个主范畴与其相应副范畴的深入分析,同时对于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发现可以运用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国际化趋势、聚焦思想这一核心范畴来对其他范畴进行分析。华为公司充分展现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即以技术研发为基础,通过品牌营销,在产品、技术和客户等方面聚焦,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将自己的技术研发与营销国际化。其故事线可概括为:华为由初建立时以技术为主导逐渐转变为技术与营销双主导,形成以客户为主导的服务理念,积极处理企业内外关系,并将产品的研发与客户偏好联系,进行多元化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顺应全球通信制造业发展趋势,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不仅在产品上,也在技术上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构建全球终端产业链,尽快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升级。

(三)研究结果

通过扎根理论三层次编码,本文得出结论,华为企业在价值链升级道路上应围绕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国际化趋势和聚焦思想四个主范畴升级,相比通信设备制造业普遍遵循的“微笑曲线”理论,我们在技术研发与品牌营销两方面多添加了两个应关注的创新理论。2015年华为的销量步入全球前三、国内前二,势头迅猛,作为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的积极创新及全面发展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技术研发方面,华为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国产芯片制造商,通信设备制造商拥有核心技术不仅能在同业领域获得较高的地位,还能够创造更大的研发空间。在品牌营销方面,通过华为2015年荣耀系列宣传活动看出了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学习导向。作为一家以“技术流”标签的企业,华为难以在红利日渐消退的网络营销中胜过以“人性化”宣传的其他手机品牌,因此华为于2015年成功推出跨界营销,赞助冬奥、与大学生一起攀岩、音乐节等跨界营销活动充分利用目标消费者的传播能力,迅速提升品牌“人性化”方面好感。本文认为寻找合适的营销手段极为重要,通信设备制造商必须根据产品形象及时提升产品知名度,以更加符合消费者感知的产品理念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国际化趋势,是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共同的目标,2015年的企业国际化排名中,我国企业中华为第一、万达第二。华为在2014年9月收购了英国蜂窝物联网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neul,并且华为计划以neul为中心打造一个全球级物联网,这是构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一步,不仅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并且在扩张市场过程中可以获得无限可能存在的商机,抢先构建产业链可以规避渠道被垄断等风险。华为的聚焦思想主要来源于华为于2011年成立的企业业务集团,华为拥有的聚焦理念值得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学习,通过聚焦每一项核心业务有利于持续创新、技术领先。华为在聚焦的原则上与战略合作伙伴来完成被集成战略,通信设备制造商如果想凭借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的发展最后只能走向灭亡,只有趋利避害学会与某些领域更优秀的企业合作,才能带动整个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总结起来,通信设备制造业首先要坚持研发核心技术和优化品牌营销才能在业界站稳脚跟,而企业从小区域迈向大范围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善于与优秀企业战略合作构建完整的、安全的、多元化的产业链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升级的理论方法,以华为为例,得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路上应给予重视的研发、营销、聚焦与国际化趋势四个范畴。基于微笑曲线理论,根据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围绕核心范畴、副范畴等概念构建立体网络关系后,我们得出结论:首先,华为由聚焦运营商客户需求、聚焦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转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驱动为创新,根据最终消费者体验来打造解决方案,真正将技术与营销结合起来,其技术的持续创新与研发是为了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其次,华为一直在提升企业在国际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努力向国际与高端市场拓展,在走国际道路的同时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其产品在客户心中的质量;再者,华为自2013年来坚持“被集成”战略,聚焦iCt基础设施,对电信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使公司始终处于行业前沿,引领行业的发展,并为客户合作伙伴提供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开放的架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二)建议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不仅要在研发与营销上下游站稳脚跟,还要坚持基于聚焦思想的被集成合作战略构建全球产业链,实现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升级。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价值链的升级提出一些建议:①建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多元化。急需改善的一方面是增加研发投入,我国设备企业同国外同行相比研发投入比较少,国内多数设备企业采取跟随战略,导致模仿性较强且技术研发能力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是技术研发方向的单一化,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多数以发展数字通信领域为主,事实上当前通信设备制造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数字通信技术的创新过程已是标准化过程,短期内难以有革命性创新,欧美技术领先地区已将研发创新放在计算机技术与it领域管理方法上。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应做到技术多元化创新,紧随世界领先水平,研发具有核心价值的产品。②建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业务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随着我国通信产品呈现宽带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市场需求旺盛,作为运营商应加大资本投入以此直接带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快速成长,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应抓住需求结构升级的机会,稳固国产移动应用主流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设备商要主动出击寻找国内外运营商、渠道商,增加各方面业务合作范围,强化战略合作能力。③建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构建全球产业链。作为全球第二大综合通信设备提供商,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0余家企业及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整合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应积极开发前端至终端的业务发展能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产业链。坚持被继承战略,善于利用资源并敢于应用新的合作方式。④建议制定国家层次目标和战略,大力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我国信息电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我国政府应积极制定战略,加大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支持,尽快实现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又强又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段增辉.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1:1.

[2]刘念.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升级策略优势[D].浙江大学,2015:65.

[3]郭腾飞.制造业服务化理论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6,(01):112-114.

[4]李志刚,李兴旺.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2006,19(3):3.

[5]黄清.“扎根理论”方法及其在课程理论建构中的运用[J].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2006,(05):4.

[6]anselmStrauss,JulietCorbin.徐宗国译.质性研究概念[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7:165.

[7]韩炜.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战略定位探讨[J].现代财经,2008,(10):4.

[8]李志刚.裂变型创业[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2):66-69.

[9]李志刚,李兴旺.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J].南开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2006,19(3):4.

作者简介:

杨甘睿,女,云南昆明人,南京邮电大学学生;

计算机范畴论文篇9

关键词:心理表征;原型实例;结构映射;抽象范畴;表征机制;命题核心

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3?0233?04

在批判经典范畴理论运用基本特征作为判断范畴成员的标准时,借鉴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理论,Rosch等人提出了范畴化原型理论,并以实证研究证明了原型效应的普遍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对焦点色和鸟类范畴的研究中,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焦点色的感知极为一致,而对鸟类范畴成员的典型性判断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于是Langacker认为原型是范畴的典型实例,其它成员在与典型实例可觉察的相似性基础上被纳入同一范畴[1](371)。taylor则明确指出有充分理由证明原型是范畴概念核心的图式化表征[2](59?60)。Lakoff指出Berlin,Rosch,Hunn,mervis,B.tversky及其他研究者就原型理论的实证研究忽视了以格式塔感知(gestaltperception)、心理意象(mentalimagery)和运动状态(motormovement)为特征的人类和外部环境互动的重要层面,即基本范畴层面[3](269)。而基本等级范畴是典型的原型范畴,原型在基本等级范畴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即基本范畴具有明显的原型成员[4](63)。

上述研究论证的焦点是作为认知参照的是原型实例还是心理表征。语言研究中运用原型理论时该采取何种取向?为了阐释这一问题,本研究探索了心理表征和典型实例的关系,抽象范畴如何对具体实例进行心理表征,认知过程中原型实例的表征机制,发现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间存在以隐喻和转喻为基础的结构

性映射;抽象概念范畴呈现层级结构。

一、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的关系

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间存在概念对应关系。心理表征是范畴化的结果,属于概念系统。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5](92)。概念是体验性和意象性的。如HappineSS,由于其抽象的特性,虽然能切实感受到那种兴奋,但很难通过命题形式简洁地说明。于是便通过隐喻意象来表达,如飞、跳跃等意象。可见心理表征方式是意象性的,而后通过语言构成命题性判断。

赵艳芳指出意象是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指对事物的感知在大脑中形成的表征。但这种表征不是丰富的形象,而是删除具体细节的有组织的结构,是客体或事件在大脑里的一种抽象类比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对知识和语义进行表征推理过程中,类比意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意象可以长期保留在记忆中,并可在心理空间上进行转换、变形等操作,以便进行思考、推理和表达。对语言规范与不规范的判断不是依照什么语法规则,而是依靠意象的合适性。[4](131?133)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心理表征是假设的表征外部现实的内

收稿日期:2012?10?22;修回日期:2013?05?20

基金项目:2012年度中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资助课题“认知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模式研究”(2012Y016)

作者简介:王永红(1975?),男,山西原平人,中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在认知符号;按照经典表征理论,心理表征是客体所表征状态的意象;现代表征理论认为心理表征系统构成了内在的思维语言(http://en.wikipedia.org/wiki/mental_representation,2012.6.29)。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思维是意象性的,意象是心理表征的一部分。范畴化心理表征的区别性属性在特定认知域背景下才能被激活;意象的类比和综合属于范畴化过程,运用语言推理的过程中意象或心理表征被解构为相似性或属性。正如Ungerer和Schmid指出对范畴的认识分两个阶段:首先是整体感知(holisticperception)或完形感知(gestaltperception),然后才选择性地把感知到的整体分解为个别特征或属性[6](36)。而人类是在基本层次范畴上以感知和功能性格式塔对事物进行概念化的[2](48)。即完形或格式塔心理表征首先是基于基本层次范畴,然后才对范畴内的个体进行推理性图式化表征。基本层次范畴对应于完形心理表征,上位范畴没有完形心理表征,正如taylor指出上位范畴成员中很少有所有成员共有的属性,下属范畴的表征基于基本层次范畴的完形心理表征[2](48)。Game和Furniture等多中心范畴很难找到完形心理表征,属于上位范畴;基本词汇并不一定与基本层次范畴对应,基本词汇体现的是交际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基本层次范畴对应完形心理表征。也正因如此,帕维奥(a.paivio)的“双重代码”表征理论(dual-codingtheory)区分了语言表征系统和非语言表征系统两个平行系统[7]。

对焦点色的研究表明不同族群的人对同一范畴的心理表征大致相同。但由于不同的环境和体验,对原型实例的认同出现差异。拿鸟类范畴来讲,如果按照鸟类范畴的心理表征做出一只木头鸟,恐怕很难辨认这到底是知更鸟、麻雀还是鸽子。企鹅、鸵鸟和秃鹫都是鸟类心理表征基础上的图式化变体。构造心理表征时,人们倾向于将心理表征与具体实例相互比对。似乎心理表征和具体实例难以区分,但这是人类将心理表征实体化后构造的一种对应关系。在范畴化的初始阶段,首先输入的是原型实例并将其进行表征,这时就构造了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范畴成员的不断加入使这种对应关系逐渐发展成参照心理表征判断的过程。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的对应趋于模糊,进而发展成一对多的关系。因而在范畴化的初始阶段,原型实例及其心理表征的确是作为认知参照出现的,但范畴概念形成后概括性更强的心理表征参与了主要的认知过程。具体属性没有被激活前,原型实例和心理表征的联系处于未激发状态。激活的属性不同,与心理表征联系的原型实例也有差异。如下例子中girl的心理表征分别指称女儿、女朋友、狗、马及汽车等不同范畴。

(1)Sheismygirl.

(2)Goodgirl,doggy/pony.

(3)mygirl,porsche.

例(1)中,说话者为父母时,girl指女儿;说话者为男友时,则指女友。例(2)中,girl分别指乖狗狗和马驹。例(3)中,girl指代保时捷汽车。这说明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在认知过程中构造了一种概念上的对应关系。

二、抽象范畴的心理表征

鉴于人类认知方式,抽象范畴心理表征与实体范畴共享类似的范畴化逻辑,且表征方式都是意象性的。所不同的是,抽象范畴的心理表征涉及抽象概念的命题性解构,不能像实体范畴一样直接构建心理表征和具体事物的对应。如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s11thCollegiateDictionary)对Cowardice的解释是缺乏勇气或决断(lackofcourageorresolution)。不敢、畏缩、逃避和逆来顺受都是Cowardice的意象。Cowardice和具体事件间存在一个概念表征层次,不同具体事件展现Cowardice的不同侧面;通过转喻使不同侧面代替Cowardice整体。这种认知机制保证了认知和语言经济性却构筑了运用原型范畴理论理解抽象概念时的障碍。也就是说,Cowardice属于上位范畴,每个具体事件表征出不同的Cowardice意象,概念表征性的意象分别对应具体的事件,如下例:

(4)idarenotarguewiththeleader.(不敢)

(5)Hesteppedbacktoavoidmr.anger.(畏缩)

(6)Sheescapedfromhersavagehusband.(逃避)

(7)Shehatedherbossmr.anger,butstillshegavehimalukewarmsmile.(逆来顺受)

不敢(darenot)是Cowardice的起点。畏缩(stepback)的Cowardice程度有所加深,逃避(escape)的Cowardice程度较畏缩更加严重。逆来顺受(hatebutsmile)的Cowardice程度最深。虽然从不敢到逆来顺受的Cowardice程度不同,但都是Cowardice范畴的典型成员,即Cowardice范畴属于多中心范畴。也就是说,对于Cowardice等抽象范畴,存在具体事件(原型实例)和心理表征的对应,而不是Cowardice和具体事件直接对应。

鉴于Cowardice的认知解构包括诸如不敢、畏缩、逃避和逆来顺受等心理表征意象,Cowardice属于上位范畴,正如FURnitURe一样下辖了诸如taBLe,CHaiR,BeD等基本层次范畴。原型实例和心理表征是人类认知的不同切入点。原型实例是原型特征或属性的载体,心理表征则是这些特征或属性意象性的概括与综合。心理表征在认知过程中属于基本层级,原型实例属于下属范畴。鉴于基本层次范畴与范畴成员共有属性最大化及与其它范畴共有属性最小化的特征[2](50?51),再加上原型实例的多样化属性,有足够理由认为原型更应该指向心理表征而非原型实例。

三、心理表征机制

就范畴而言,心理表征不只是一个原型实例的意象,更是范畴成员意象的综合。正如taylor指出原型的心理表征构成范畴知识的一部分[2](63)。也就是说,相对于范畴整体而言心理表征呈现了范畴成员的共性,而就范畴成员个体而言,心理表征则映现了范畴成员共性背景下凸显的图式化个体特征。相对于范畴间的比较,心理表征呈现的是范畴成员共性基础上区别于其它范畴的范畴个体性特征。

范畴分为多中心范畴和单中心范畴。多中心范畴其实是由单中心范畴的心理表征构成的上位范畴。拿经典的Game范畴来说,它其实属于上位范畴,下辖诸如棋类、电脑pC类、运动类等子范畴,这就是为什么很难拿经典范畴理论来解释Game范畴的原因,同时也避免了用原型理论解释时相似性的不足。因此,心理表征构造了认知的背景和基本框架,与其它范畴的相互作用凸显了范畴间的区别性属性;具体实例的作用在于表征具体化特征或属性;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的结构性映射是可以被认知的。心理表征是范畴成员意象的综合兼具共同属性背景下凸显的区别性特征或属性。

范畴化过程中,实物和具体事件处于信息输入层面,对实物和事件的认知过程就是范畴共性和区别于其它范畴的个性的命题性或意象性的表征过程,输出的结果就是对实物和事件命题性或意象性的判断。即具体实例通过心理表征进入思维过程;其间存在一种指称关系,构建了概念和实体的对应。这种概念和实体的对应呈现一对多的现象。以焦点色为例,以前人们倾向于把焦点色看成是深浅一致的颜色,但计算机的发展可以模拟出不同深浅的焦点色,而人类的视觉器官无法准确辨识这些细微的差别,仍然表征为一种焦点色。于是焦点色和具体颜色表面上呈现一一对应,但实际上却是概念和实体一对多的关系。这种一对多的关系也体现在语言中,如girl在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s11thCollegiateDictionary)中就对应了女孩、女儿、少女、爱人(SweetHeaRt)及女职员等不同的义项。

在鸟类范畴中也呈现出一对多的关系,提及鸟类概念时大脑中首先出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表征,然后才物化为具体的鸟并通过语言得以表达。虽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给出的回答有所不同,但这种具体实例的差异主要源于心理表征的不具体和抽象性。因此参与思维过程并作为参照的是心理表征而非原型实例,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出一种近似的判断,这符合认知经济性原则。范畴化过程就是建立原型实例和心理表征对应关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相似性程度越高、家族相似性联系越强,这种连接就越容易建立且相对稳定。对于只知道苹果、梨、桃等水果的人来讲,从外表很难将榴莲和水果联系起来,但尝过榴莲果肉后基本接受了属于水果范畴。心理表征经历了表征外观到表征核心属性的过程。这种综合的命题性或意象性的判断构成了心理表征的内容。

四、心理表征和具体实例的结构映射

原型指向心理表征也因为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间存在结构性映射。人的思维过程是隐喻的[4](106)。因此心理表征与原型实例间的结构性映射也是隐喻性的。比如看到Home一词,就会唤起不同的意象,如家庭建筑的外观、内饰以及家人,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指称为Home。这是典型的转喻模式。除了局部代替整体的转喻,还可以由整体指代局部。例如:

(8)theearthismyhome.

(9)thekettleisboiling.

以上两例都用整体容器来指称凸显的部分。如earth的心理表征指向home,“水开了”却表征为boilingkettle。这涉及认知语言学的三种取向: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也与认知输入的心理加工和概念整合有关。例(8)构成隐性的路径,即从theearthiswherewelive到whereweliveishome的路径。经验观依据关于世界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的内容进行认知重构。那么,从外层空间接近地球过程中,心理表征的是地球的完形,依据weliveontheearth的经验和知识,凸显的是地球的容器图式;到达地球时,依据经验,一定要回家,这时home的意象就从地球上众多事物中得以凸显。注意焦点也经历了从地球整体到家的转移。地球和家认知结构上的相似构成心理表征和具体实例结构映射的基础。例(9)中boilingkettle的表征也是基于已有知识,包括两层:壶(kettle)是用来烧水的;水开时看到的是壶而不是水。认知结构层次上这是显性和隐性、确定与不确定的问题。Boilingkettle心理表征的概念是不知道壶里是不是水,具体实例则是壶里是水。心理表征对具体实例命题性核心以隐喻和转喻方式进行了映射。

五、结语

格式塔感知的相似原则使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看做是一个单位,但在实际认知中它们存在对应关系,其认知结构上的相似构成结构映射的基础,映射的内容和方式则是对命题性核心以隐喻和转喻方式进行的,结果就是心理表征在范畴化过程中代替了原型实例。抽象范畴的心理表征与表征实体范畴共享类似的范畴化逻辑,且表征方式都是意象性的。所不同的是,抽象范畴涉及抽象概念的命题性解构,虽然没有一致的完形表征,但可以构建心理表征和具体实例的对应。心理表征构成范畴化概念参照系统,符号认知经济性;具体实例构成实体系统,对具体属性加以验证。认知中两种系统共同作用,但更多的是以完形为特征的概念参照。

参考文献:

Langacker.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vol.1,theoreticalprerequisites[m].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87.

taylor,J.R.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Linguistictheory(2nded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

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计算机范畴论文篇10

一、对内控结构优化的认识

以财务内控为视角来认识内控结构的优化问题,则优化的过程应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而这里的生产关系为技术组织形态,所以随着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和完善,组织内部的技术组织形态也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优化包括两点:

(一)提升人力资本存量

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意味着组织内控的绩效得到显著提升,在内控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情形下,则要求组织内部成员通过提升自己的岗位能力,来适应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二)调整技术系数水平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技术系数代表着L与K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随着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以及信息化所导致的组织架构的调整,那么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应发生改变。

二、二者契合的切入点分析

通过对内控优化的认识后,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二者契合的切入点:

(一)增强财务人员的会计信息化操作能力

前面已经指出,这里的会计信息化已经超出了会计电算化的范畴,而是涵盖了全面预算管理在内的会计工作内容。在赋予了信息化之后,就需要首先增强财务人员的会计信息化操作能力,进而达成技术系数的最优化结构。

(二)培养其他人员的会计信息化适应能力

以财务内控为核心的内控活动,要求其他部门的成员也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包括部分经费申请、报账、冲账等日常事项,都能在会计信息化平台上得以解决。因此,对他们进行适应能力培训也成为了切入点之一。

以上围绕着“人”而展开的分析,对应了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这一原理,从而也就构成了下文讨论的主线。

三、二者契合的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二者契合的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建立事前动员机制

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打破现有的内控环境。因此,时常遭到组织成员的反对,或者是消极对待。因此,在建立二者契合模式之前还需要开展动员,动员的措施可以采取主题教育和职业教育来展开。

(二)完善财务岗位培训

在会计信息化平台上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功能,则要求财务人员之间主要在线上来完成各自工作任务,并在线上来监督各部门的二级帐户情况。为此,完善财务岗位培训主要围绕着了操作规程来进行。这里需要强调,在培训中应重点完善40岁以上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

(三)提升其它岗位能力

提升其它岗位成员的适应能力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每个部门委派一名成员首先进行适应性培训,然后再有该名成员负责培训部门内部的其他成员。这样一来,便能提高适应性能力培训的效率。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会计信息化建设适应了当前的“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这势必会提高组织的内控绩效。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改变组织成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二者契合的状态,所以在建立契合态势时还应重视发挥激励机制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