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40:51

经济合同篇1

[关键词]经济合同;要件;效力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00)02—0048—05

根据《合同法》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七条规定,经济合同应具备下列四个要件:(一)经济合同当事人、经办人和人的资格要合法;(二)经济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不得违背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三)合同当事人必须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意思表示真实;(四)合同的形式和主要条款必须完备。具备了上述四个要件的经济合同,为有效合同。但现实生活中,这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完备的合同是不多见的。对于那些为数众多、要件残缺的经济合同,其效力应如何确认?理论界认识不一,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经济合同当事人、经办人和人的资格要合法

根据《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而订立的合同。”可见,经济合同的主体必须具有法定主体资格,也就是主体要合格。这是经济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审查合同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1.法人主体。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作为法人的社会组织应当具备下列四个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只有同时具备了法人的上述四个条件的社会组织方能以法人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反之,凡是不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社会组织就不是法人,即不具备法人资格,虽然可能具备其他主体的条件并以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名义来签订经济合同,但是不能以法人名义签订经济合同。如果他们以法人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属经济合同主体不合格。应当确认所签订的经济合同无效。2.其他主体。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虽然不具备法人资格,但是在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后也就依法取得经济合同当事人的资格,可以在国家允许的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业务范围内依法签订经济合同。如果未经依法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即以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名义签订的经济合同应当确认为无效。上述经济合同当事人在具备法定主体条件后所答订的经济合同是否就必然有效呢?这里还有一个经营宗旨和经营范围的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合同法》第七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经济合同无效。因此,经济合同当事人只能根据批准业务范围,或者依法享有的组织活动的范围签订经济合同。凡是超越经营范围签订的经济合同都是无效合同。这已经为我国现行法律所明确规定,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惯例。《民法通则》第四十二条规定是强制性规范,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经济合同当事人如果违背其宗旨或擅自改变或扩大其经营范围就会导致合同无效的后果。经济组织之所以要在其经营范围内进行经济交往,签订经济合同,是因为企业的经营范围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条件和原材料的来源。经济组织超出这个范围订立经济合同,那么就会使合同的履行得不到可靠的保证,妨害交易安全。如果企业需要变更或扩大经营范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必须向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并公告,在未办理必要的法定手续前,擅自变更或扩大经营范围而签订的经济合同应属无效。

如果经济合同是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其他经办人或者委托的人代为签订的,在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具有法定资格的同时,还应注意审查经济合同签订人是否具有人、经办人的资格。一般情况下,经济合同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签订。但是经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授权的经办人或者委托的人也可以签订经济合同。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合同法》第十条规定:“代订经济合同,必须事先取得委托人的委托证明,并根据授权范围以委托人的名义签订,才对委托人直接产生权利和义务。”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授权所属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业务人员签订经济合同的同时,必须要有授权委托书,委托或者授权证明中明确当事人双方名称、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并且应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签约。被委托人超越授权范围订立的经济合同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应当由人自己承担。在一些单位委托本单位业务人员或聘请外单位人员签订经济合同但未给予正式的、完备的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对合同答订人的资格和权限,应当作具体分析:1.合同签订人用委托单位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用委托单位的合同专用章签订合同的,应视为委托单位授予合同签订人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签订的经济合同应确认为有效。2.合同签订人持有委托单位出具的订立合同或者联系业务的介绍信签订经济合同的,应视为委托单位授予合同签订人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签订的经济合同应确认为有效。3.合同签订人未持有委托单位的任何委托证明文件所签订的经济合同,如果委托单位未予盖章,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确认所签订的经济合同无效。但是如果委托单位已经开始履行,应当视为委托单位对合同签订人的权已经予以追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签订的经济合同有效。但是如果委托单位不予承认,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之规定:“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人的追认,被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合同法》第七条规定:“人超越权签订的合同或以被人的名义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的其他人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

二、经济合同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不违背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合同法》第四条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牟取非法收入”。第七条规定: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违背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合同是无效的。合同的内容合法指合同的标的、数量、价格、履行方式等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不得违背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我认为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我国司法实践认为,确认非法合同无效是指“对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依法确认无效,而不是违反任何法律、法规的任何合同都无效。对于违反非强制性规定的一般行政管理规定的合同,一般并不必然无效。”如果任意扩大法律法规的范围,将各个部门、各个地方所制定的各种文件均作为确认合同效力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来对待,则势必造成交易中禁例如林,民事活动中处处陷阱,行政干预法力无边,当事人寸步难行。各国立法都确认了违反公序良俗或者公共秩序的合同的原则。我国虽未采用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的概念,但是确立了社会公益的概念。《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经济合同作为双方法律行为当然要遵守这一规定,否则,如果经济合同当事人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违反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就应当确认该经济合同无效。因此,经济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是经济合同是否有效的决定性要件,它具有排除其他一切有效要件的效力。因此,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在确认合同的效力时,要特别注重对合同内容的审查,并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审查合同的标的是否违法。标的违法是指合同的标的物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我国有关法律、政策法规对工商企业所经营的品种和范围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违反,否则,签订的经济合同无效。比如,我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买卖。如果违反这一规定,不仅所签订的经济合同无效,而且还要依法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由此可见,合同的标的是我们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的关键,经济合同标的违法,必然导致整个合同无效。

其次,要审查合同的其他主要条款的内容是否违法。例如:合同标的质量标准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有关产品质量的法规的规定,价格条款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国家有关价格的规定,等等。合同主要条款中若有某一项条款违法,那么合同是全部无效还是部分无效?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的精神,合同主要条款中有部分条款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如果该条款涉及合同的本质,则整个合同无效;如果不涉及合同的本质,对其他条款的效力也有影响的话,则该条款规定的内容无效,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在经济合同主要条款中,一般说来,如果合同的标的涉及合同的本质,标的违法必然导致整个合同无效。而价格、数量、质量、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款项不涉及合同的本质,因此,其中某一项条款违法只会导致合同部分无效。

再次,对为达到非法目的而签订的经济合同效力问题。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经济合同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非法的目的,这种合同又称“隐匿合同”。这种行为就其外表看是合法的,但是外表行为只是达到非法目的的手段。这类经济合同,其形式是合法的,但却是为了达到非法的目的,因而也应确认其无效。

上述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如果把它们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合同的内容是否违法就比较容易确认了。

三、经济合同双方必须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意思表示真实

《合同法》第五条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这一原则的精神,在于保障合同双方当事人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违反这一原则的经济合同是屡见不鲜的,例如:采取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因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一方乘对方急需而签订显失公平的合同,等等。这些合同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志,但由于违背的程度不同,因而在确认其效力时,也应区别对待。具体说来:

1.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经济合同无效。这类合同,有的是在签约主体、履约能力或标的质量等方面故意制造假象或有意隐瞒真相,使对方受骗上当而订立的合同;有的卖方用在市场上购得的合格品冒充本企业生产的不合格品,以此为样品欺骗购货方,搞欺诈合同;有的凭借其特有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权利,对业务上依附于它的企业以中断“援助”、停止加工或撤回技术人员、设备等手段相要挟而签订的“霸王合同”;还有的是上级领导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行政手段硬性推销滞销、残次商品而与下级单位签订的“老子合同”等等。这些合同尽管欺诈或胁迫的方式不同,但都从根本上违反了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完全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志,因而根据《合同法》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应属无效合同。

2.对重大误解和乘人急需签订的显失公平的合同,应根据受害方当事人的申请确认无效。所谓重大误解而签订的经济合同就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对合同的本质条件发生误解而签订的经济合同。所谓乘人急需而签订的显失公平的合同主要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利用对方的某种急迫需要而强使对方违背本意接受非常不利的条件,而使自己从中获得较大利益的经济合同。这两类合同是否有效所以要取决于当事人的申请,就在于合同当事人一方在签订合同时是否发生重大误解,是否乘其急需而又违背其本意,人民法院或合同管理机关是无法断定的,只有当事人一方自己提出并加以举证,方可加以确定。人民法院和管理机关在处理这两类案件时,对构成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条件要严格掌握。一般说来,误解只有在涉及合同的本质时,才能构成重大误解;同样,显失公平只有超出法律许可程度,才会导致合同无效的结果。如果只是一般误解或在法律许可限度内不甚公平的经济合同则不宜认定为无效。

四、经济合同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履行法定的手续

经济合同篇2

关键词:法治视域;高校经济;合同管理

传统的高校管理总是以教书育人为教学目标,通过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推动当下社会的进步。然而,在如今的网络化的背景下,信息遍布于网络的各个角落,这也预示着传统的高校管理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高校建设发展的要求。要想促进学校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之上,并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日渐增多,并且表现的日渐活跃。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是确保高校经营顺利、安全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高校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是确保高校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1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含义是高校对自身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上的规定,履行相应义务行为的总称。在高校履行的众多合同内容中,订立、变更、解除、终止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内容,而监督、审查、控制则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手段措施。在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整个合同管理的流程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动态性。然而目前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合同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都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更甚者在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完全不存在任何的规范化。一方面,学校签订的对外合同中,都是由校内的各项结构进行单独化的管理,因而很容易造成合同管理的缺位现象,进而出现合同纠纷。另一方面,学校因无法完全掌控经济运行的趋势,容易造成重复购置现象,滋生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这就非常不利于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甚至对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的阻碍[1]。

1.2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问题

针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2.1高校经济合同签约的主体不合格

高校是有独立法人财产事业单位的法人,也有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责任。在高校签订的合同中,签订对象必须以学校的名义,学校内部的校长或是其授权的委托人才是签订对外合同的合格主体。然而,在合同管理中其签约的主体往往是签约合同的工作人员,这并不符合签约合同的主体资格,容易在今后合同的履行中造成安全隐患[2]。

1.2.2高校经济合同内容不规范严谨

高校经济合同内容中的相关条例不规范不严谨,容易造成合同持有人的误解,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分歧现象。因为订立的合同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履行合同,所以,合同的内容上应该充分的体现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愿,才有助于今后合同签约双方的共同履行。否则一旦出现合同内容不严谨、规范的现象,容易造成签约双方的利益受损。尤其是对签约的学校而言,一旦出现合同签约内容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经济效益受到损伤,还影响高校教学计划的正常开展。

2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相关措施

2.1建立科学化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执行关键需要有一个科学化的制度保障,科学化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能够减少合同签订双方的利益损伤。但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不能照搬其他学校或是单位的经济合格管理制度,必须以学校的发展为基本点,建立适合学校发展以及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能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管理依据,还能规范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得高校经济合同管理逐步向规范化、法治化迈进[3]。

2.2加强学校内各个机构之间工作交流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不是一个单一部门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内部各项机构之间的密切配合,通过有效信息的交流共享,让各机构之间对彼此的工作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才方便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分工以及一个清晰化的管理流程,便于对高校内部重大决策的商议。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内部可以建立自己经济合同管理网络平台,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交流,实现各机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更方便对高校经济合同开展管理工作。

2.3加强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高校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离不开管理人员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在推动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并在校内定期的开展各项管理方面的相关活动,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技能的考核。只有这样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进而方便其开展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相关工作[4]。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化,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当下的经济环境,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高校内部的教学目标、校园建设也有了全新的规划,高校经济合同管理是高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接轨的一个连接桥梁。通过这个桥梁的连接,使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保持在同一水平。然而,针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还需要高校内部领导人员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莉.在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中的合同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203-203,204.

[2]卢芸.基于法治视角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初探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3,(12):149-150.

[3]孙培清,梁桑.浅议新形势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15,26(3):54-57.

经济合同篇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合同的发展之路布满了荆棘。因为,依据市场规律,只有代表不同利益的主体才有资格从事商品交换活动。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代言人,直接参与市场活动不仅有碍于其作为执法者的公正形象,更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训。比如那时的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追逐地方利益,把银行视为地方政府第二财政,造成大量的贷款变为呆滞账款,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社会大众普遍反对政府与社会开展经济层面的合作,反对政府参与各类经济活动。尤其,在民事合同大放光芒的辉映下,许多人甚至认为经济合同的存在纯属多余。实际上,经济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共存、互补,不仅与我国的国情相符,也有助于我国合同制度的完善。

二、经济合同的要件

(一)关于确认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问题。

以往确认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都是以是否具备法人资格为界限,企业之间签订的经济合同都要求合同主体具备法人资格,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为主体不合法,合同无效。今后是否仍应如此?这是一个不能免避又切实需要明确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法人资格与经济合同主体资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不能用法人资格作为尺度去衡量合同的主体资格。法人资格是对组织、团体的法律人格化。企业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民事主体。企业是否具备法人资格,《民法通则》已作了明确规定。经济合同的主体资格,则是对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而言的,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与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能否作为经济合同的主体,关键是看它是否取得合法经营的资格。凡是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就有进行民事活动、自主经营的权利,从而也就取得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自然能够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出现,签订经济合同,从某个角度上讲,我国的经济体制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例如,为了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有助于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经济结构,国家鼓励各种经济成分之间,各个企业之间,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合体,并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在各种形式的联合体中,就有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伙型联营的规定。又如,为了保障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活力,国家保护企业法人经营自,尊重企业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企业按照自己发展的需要,可以依法开办分支企业,这些分支机构大都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但这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法利益,是受法律保护的,享有合法经营的权利。

依照法律规定:企业法人设立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由该企业法人申请登记,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而它们通过商品市场机制,进入生产流通领域,从事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经营活动,绝大多数不是现金现货交易,而是采用经济合同的形式,进行期货交易。因此,经济合同法律制度,已成为它们合法经营的纽带,如果不承认它们的合同主体资格,凡以它们为制约一方或双方的经济合同,均以主体不合格而确认无效,其结果势必与经济体制改革已形成的体制格局相违背,与经济法制建设相违背,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笔者认为,非法人经济组织同企业法人一样,可以是经济合同的合法主体。有些人认为,既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可以作为经济合同的主体,那么,今后审查经济合同的效力,是否可以不必审查合同的主体资格?笔者觉得不能这样推论,确认经济合同的效力,仍然应将对合同的主体资格,作为审查合同效力的内容,但不是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具备法人资格,而是审查合同主体是否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对那些个人或团体未经核准登记,借用法人或非法法人经济组织的合法凭证签订的经济合同,对非法经营者利用挂靠关系以被挂靠企业的合法身份签订的经济合同,对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销售柜台等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的合同等等,应以其主体不合法,确认合同无效。

根据《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而订立的合同。”可见,经济合同的主体必须具有法定主体资格,也就是主体要合格。这是经济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审查合同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1.法人主体。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作为法人的社会组织应当具备下列四个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只有同时具备了法人的上述四个条件的社会组织方能以法人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反之,凡是不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社会组织就不是法人,即不具备法人资格,虽然可能具备其他主体的条件并以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名义来签订经济合同,但是不能以法人名义签订经济合同。如果他们以法人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属经济合同主体不合格。应当确认所签订的经济合同无效。2.其他主体。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

村承包经营户虽然不具备法人资格,但是在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后也就依法取得经济合同当事人的资格,可以在国家允许的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业务范围内依法签订经济合同。如果未经依法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即以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名义签订的经济合同应当确认为无效。上述经济合同当事人在具备法定主体条件后所答订的经济合同是否就必然有效呢?这里还有一个经营宗旨和经营范围的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合同法》第七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经济合同无效。因此,经济合同当事人只能根据批准业务范围,或者依法享有的组织活动的范围签订经济合同。凡是超越经营范围签订的经济合同都是无效合同。这已经为我国现行法律所明确规定,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惯例。《民法通则》第四十二条规定是强制性规范,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经济合同当事人如果违背其宗旨或擅自改变或扩大其经营范围就会导致合同无效的后果。经济组织之所以要在其经营范围内进行经济交往,签订经济合同,是因为企业的经营范围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条件和原材料的来源。经济组织超出这个范围订立经济合同,那么就会使合同的履行得不到可靠的保证,妨害交易安全。如果企业需要变更或扩大经营范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必须向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并公告,在未办理必要的法定手续前,擅自变更或扩大经营范围而签订的经济合同应属无效。

如果经济合同是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其他经办人或者委托的人代为签订的,在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具有法定资格的同时,还应注意审查经济合同签订人是否具有人、经办人的资格。一般情况下,经济合同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签订。但是经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授权的经办人或者委托的人也可以签订经济合同。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合同法》第十条规定:“代订经济合同,必须事先取得委托人的委托证明,并根据授权范围以委托人的名义签订,才对委托人直接产生权利和义务。”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授权所属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业务人员签订经济合同的同时,必须要有授权委托书,委托或者授权证明中明确当事人双方名称、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并且应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签约。被委托人超越授权范围订立的经济合同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应当由人自己承担。在一些单位委托本单位业务人员或聘请外单位人员签订经济合同但未给予正式的、完备的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对合同答订人的资格和权限,应当作具体分析:1.合同签订人用委托单位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用委托单位的合同专用章签订合同的,应视为委托单位授予合同签订人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签订的经济合同应确认为有效。2.合同签订人持有委托单位出具的订立合同或者联系业务的介绍信签订经济合同的,应视为委托单位授予合同签订人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签订的经济合同应确认为有效。3.合同签订人未持有委托单位的任何委托证明文件所签订的经济合同,如果委托单位未予盖章,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确认所签订的经济合同无效。但是如果委托单位已经开始履行,应当视为委托单位对合同签订人的权已经予以追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签订的经济合同有效。但是如果委托单位不予承认,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之规定:“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人的追认,被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合同法》第七条规定:“人超越权签订的合同或以被人的名义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的其他人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

(二)经济合同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不违背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合同法》第四条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牟取非法收入”。第七条规定: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违背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合同是无效的。合同的内容合法指合同的标的、数量、价格、履行方式等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不得违背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我认为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我国司法实践认为,确认非法合同无效是指“对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依法确认无效,而不是违反任何法律、法规的任何合同都无效。对于违反非强制性规定的一般行政管理规定的合同,一般并不必然无效。”如果任意扩大法律法规的范围,将各个部门、各个地方所制定的各种文件均作为确认合同效力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来对待,则势必造成交易中禁例如林,民事活动中处处陷阱,行政干预法力无边,当事人寸步难行。各国立法都确认了违反公序良俗或者公共秩序的合同的原则。我国虽未采用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的概念,但是确立了社会公益的概念。《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经济合同作为双方法律行为当然要遵守这一规定,否则,如果经济合同当事人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违反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就应当确认该经济合同无效。因此,经济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是经济合同是否有效的决定性要件,它具有排除其他一切有效要件的效力。因此,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在确认合同的效力时,要特别注重对合同内容的审查,并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审查合同的标的是否违法。标的违法是指合同的标的物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我国有关法律、政策法规对工商企业所经营的品种和范围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违反,否则,签订的经济合同无效。比如,我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买卖。如果违反这一规定,不仅所签订的经济合同无效,而且还要依法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由此可见,合同的标的是我们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的关键,经济合同标的违法,必然导致整个合同无效。

其次,要审查合同的其他主要条款的内容是否违法。例如:合同标的质量标准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有关产品质量的法规的规定,价格条款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国家有关价格的规定,等等。合同主要条款中若有某一项条款违法,那么合同是全部无效还是部分无效?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的精神,合同主要条款中有部分条款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如果该条款涉及合同的本质,则整个合同无效;如果不涉及合同的本质,对其他条款的效力也有影响的话,则该条款规定的内容无效,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在经济合同主要条款中,一般说来,如果合同的标的涉及合同的本质,标的违法必然导致整个合同无效。而价格、数量、质量、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款项不涉及合同的本质,因此,其中某一项条款违法只会导致合同部分无效。

再次,对为达到非法目的而签订的经济合同效力问题。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经济合同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非法的目的,这种合同又称“隐匿合同”。这种行为就其外表看是合法的,但是外表行为只是达到非法目的的手段。这类经济合同,其形式是合法的,但却是为了达到非法的目的,因而也应确认其无效。

上述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如果把它们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合同的内容是否违法就比较容易确认了。

(三)经济合同双方必须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意思表示真实

确认合同效力,要避免前后矛盾。当案件出现基于同一性质相互有关联的两个民事法律关系时,不能简单作出一个有效,一个无效的确认。这种情况主要见于连环合同的并案审理,或有第三人参诉的纠纷案件。如某甲公司,对a产品无经营权,却超越经营范围,同乙公司签订的供给乙公司a产品为合同标的的购销合同。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的预付货款后,因不能经营a产品而不能供货,又迟迟还不了货款,乙公司知情后,为了保障自己预期的利益同丙公司签订合同,以a产品为购销标的,合同生效后,丙公司按约定,预付货款。乙公司收款后,便与丙公司和甲公司协商,达成三方协议,约定乙公司将其同丙公司的合同转让给甲公司履行。甲公司因不能偿还乙公司的预付款,为解燃眉之急,签字认可确认转让。但因甲公司仍不能供货成讼。对此情况应怎样确认合同的效力呢?甲公司越权经营,其行为违法,同乙公司签订的以a产品为合同标的合同无效。无效的责任在甲公司。乙公司将其同丙公司签订的以a产品为标的的合同,转让给甲公司履行,同样是无效的,因乙丙之间的合同关系随着三方转让关系的产生而消灭,乙即退出了合同,合同主体发生了变化,甲公司取代乙公司成了供方,而甲公司因无经营a产品的权利能力,也就无权取代乙成为供方,其取代行为仍属超越经营违法行为,所以三方的转让关系也应无效。对于这类合同纠纷在审理中应注意不能简单地确认前者无效,后者有效,而应综合考虑尤其还应看到,乙丙之间签订合同,丙是善意的,乙则具有转嫁经营损失的故意。乙公司明知甲公司违法经营,无履行能力,却隐瞒真实情况,诱使丙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接受了极有可能遭致损失的转让协议,其行为当属欺诈。如果确认三方转让行为是有效的,则事实上将会保护乙的欺诈行为,损害善意第三人丙的合法权益。

经济合同篇4

1.法律观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应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严格办事,有效地规避风险。然而很多高校由于对经济合同中存在的法律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把经济合同简单的理解为经济交往活动中的一种书面记录而不注意保管,有时甚至碍于面子、人情等不签订任何书面交易凭据,或者只是抱着一种“走过场”的心态草率的签订经济合同[1]。这显然没有认识到合同与市场、合同法律、合同管理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导致合同签订生效后,在履行过程中给学校带来了极大的潜在财务风险。

2.经济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落实。首先,很多高校没有明确的经济合同管理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确定缺乏统一的管理,有的高校也主要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并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其次,经济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由于经济合同的涉及面较广,专业性较强,因此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很少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把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看成一项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甚至直接指定由一般办公人员管理合同,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证高校在经济活动中规避风险的要求。最后,缺乏具体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我国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网络,高校现有的相关规定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看成一项重要的高校管理工作来抓。因此,一旦发生经济合同纠纷,由于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学校自身来承担。

3.经济合同内容不严谨、条款不完备。当前,部分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与外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够严谨,不严谨就是指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准确和不全面,容易引起误解和产生歧义,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订立合法有效的经济合同,应体现双方的真实意见。不能只讲正面,不讲反面,如果经济合同本身内容不严谨,条款不完备,那么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则很难处理,最危险的还是其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和经济损失。

4.经济合同履行,缺乏监督。经济合同是高校行政管理,特别是高校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如果对经济合同管理、履行缺乏监督,常常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单位视经济合同为儿戏,不依法签订经济合同,或签订后经济合同后,高兴就履约,不高兴就不履约[3]。需要变更或解除的经济合同,不按法定程序办理,口头打个招呼或找个电话,草率了事。作为签订经济合同的主体单位高校,也没有任何部门对其进行监督,致使高校在经济方面受到很大损失。

二、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主要对策

1.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司法体系也越来越健全,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和指引。这就要求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和精通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的法律体系多于复杂,涉及的条款众多,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我国的种类繁多的法律条款,这个时候聘任专业的法律顾问,在学校的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律顾问不仅可以为高校在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处理意见,也可以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相关建议。所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高校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体系。高校从传统的教书育人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经济合同管理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统一制定具体的、明确的和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要以规范合同管理、防范风险、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这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做好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保证和前提。最终,促使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成为学校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南和方针,并且为防范经济风险起到指导性作用。

3.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国家来说,人才是强国的保障,能有效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而对于高校来说,专业的技术人才,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经济合同管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非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此,对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高校应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邀请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工作;定期举办专业培训及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其次,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特别需要引进一批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专业性高级人才,为学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

4.严格把关经济合同签订和审查。经济合同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把好经济合同的签订关和审查关,这是高校提高经济合同履约率的前提和保证。第一,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把关经济合同签订和审查的关键,特别是组织审计、财务、招标以及合同起草单位等多部门领导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完成会签手续[5]。第二,需要负责经济合同起草和校对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细致审查,有效推进工作效率。

三、结语

经济合同篇5

【关键词】经济合同;民商事合同;国有资本;角色搏弈

在我国,经济合同通常指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政府采购合同、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与其他主体订立的借贷合同、国有企业或公司承包租赁合同、政府特许经营合同、政府担保合同、指令性合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和互无隶属关系的国家机关或财政主体间的经济协作合同九大类型。

一、经济合同的演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合同的发展之路布满了荆棘。因为,依据市场规律,只有代表不同利益的主体才有资格从事商品交换活动。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代言人,直接参与市场活动不仅有碍于其作为执法者的公正形象,更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训。比如那时的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追逐地方利益,把银行视为地方政府第二财政,造成大量的贷款变为呆滞账款,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社会大众普遍反对政府与社会开展经济层面的合作,反对政府参与各类经济活动。尤其,在民事合同大放光芒的辉映下,许多人甚至认为经济合同的存在纯属多余。

实际上,经济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共存、互补,不仅与我国的国情相符,也有助于我国合同制度的完善。以《合同法》为例,其调整的对象是民商事合同关系,但是,作为民事合同的保险合同、出版合同,却要适用《合同法》以外其他法律的特别规定。这间接说明了,民事法律在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时虽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调整有公权力机关参与的经济活动时,往往显的力不从心,发挥的作用也捉襟见肘。所以,有必要在民商法领域以外探究那些调整经济关系的其他类型合同。

二、经济合同与民事、行政合同的区分

与民事合同、行政合同相比,经济合同同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诸多的不同点。

与民事合同相比,经济合同中的国家机关或其授权的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因为体现的不是市场个体的利益,因此,与民事法律调整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完全不同。另外,其交易力、信用和责任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但是,与民事合同却有着相同的价值追求,并通过私法手段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的最终目的。

与行政合同相比,虽然我们都可以从合同中看到政府的“身影”,但是这两类合同发生的理论依据却不尽相同,前者仅表征为公主体从事的普通私行为,而后者具有类似活动的“公”行为特征。

三、政府在经济合同中扮演的角色

在原先的“经济合同”蜕变之后,仍需要在经济法范畴内重构能够对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协议和协作关系进行调整的合同制度,有必要对经济合同重新定位,将其定为“政府”经济合同[1]。

在任何国家,政府的职能不只是限于政治,它还承担着社会与经济职能。在西方,经济学派将政府的经济职能分为三类:自由放任主义、政府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因而,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天生存在在的,并与生俱来具备了作“老板”的条件和优势,只是它该怎么作好这个“老板”。

(一)政府的优势

政府作“老板”,是对市场机制固有缺陷的有效弥补。市场倾向于无度竞争,存在盲目性、风险性的一面。然而,政府的参与,并发挥其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与市场一道及时分担风险。比如,一些私人难以从事而又必须从事的公益事业,就不得不依赖于政府的积极参与。如省或部筹设煤矿,省、部、市等不同财政主体合资修建铁路、水电站或其他企业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所言,保持政府投资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投资有不同的重点罢了。另外,政府的积极参与,对于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经济竞争力也有着重要作用。

政府作“老板”,是国有资产实现增值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时代,实现资产增值的最主要途径是将资金投入市场,因而,加速国有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必不可少。在1995年,国资局、财政部、劳动部曾联合颁布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这说明,追求国有资产的增值,已是政府的一个核心。所以,政府不应自缚手脚,完全有理由在市场时代拥有多重身份,在作为公共行政管理人的同时,也可作为经济领域中的“老板”。

(二)学界观点

在我国,为了实现扩大再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国家和企业也都要有计划地进行投资[2]。

基于中国的市场化问题早已从市场本身的问题,更多地转变为如何为市场建构一个政治文明以及公民社会基础的问题,为此,政府一方面要尊重市场,但另一方面又绝对不能以市场原教旨主义所极力提倡的市场优先论或市场决定论为先导或指导[3]。

恰当地把握所有者支配,“老板”到位和两权分离的“火候”,则承包永远要比不承包好。这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譬如法国政府与法航、法国煤矿公司、法国海运公司、法国电力公司等多数大型国有企业签订的“计划合同”,就是典型的管理目标承包合同[4]。

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原则上是通过私人资金的投资以及信贷的自由,以从事其经济活动。然而,国家也往往将其财政资金投入经济,以影响其经济循环过程,从而达到某些经济政策目的。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一旦失去景气变动的自动调节作用,势必要国家投入资金进行调整[5]。

合同的本质和精髓在于当事人讨价还价基础上的合意,其平等(对立)、自愿(自由)也意含着社会成员自立、自强、自由表达意见、共同决定等民主要求,所以它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类的基本价值追求天然地吻合一致,将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即使法终有一天消亡了,它作为社会关系也将继续存在下去。这样,就不难理解,何以在内国行政关系中也可以通过合同,在不同程度上引入相互承诺、平等、民主,强化权义、责任和约束,提升效力和效率[6]。

也有学者提出,借鉴联邦德国政府投资事权的规定,以及美国政府融资体系的成功经验,对于解决好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三方的经济利益分配,促使我们的政府早日走上法制化轨道,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关于角色搏弈

在经济合同中,角色博弈主要体现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三种类型。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角色博弈。由于我国的国有资本主要遵循“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另外,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需要,所以,应限制上级政府对地方国有资本进行擅自划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国有资本划拨行为除外。

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角色博弈。国有资本的流转、运营,原则上应禁止发生在行政上或财政上存在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目前,在我国,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经济协调、合作能力还比较弱,有待于在改革尝试过程中尽快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角色博弈。按照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分别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政府只是基于财产所有权,对受托的国有资产管理企业依法进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的不当流失。

四、关于国有资本参与市场运作的利弊权衡

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以来甚至没有“资本”的概念,只有“资产”这一概念。因为,拘于时代观念的限制,许多经济学界的学者曾提出,“资本”强调的是财产的流动性和经营性,而“资产”注重的是财产的使用属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在国有资产的运作中喜欢“统管一切”。常常通过行政手段,任意干预国有资本的正常运作,比如随意抽走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即使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某些地方政府仍将国有企业改制后上市的股份公司或者已经成为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对待,插手其经营及投资决策事务。甚至有地方政府部门利用其“强势”地位,与企业单方面拟订具有固定格式和内容的合同条款,给弱势一方造成损害。上述都是政府非理的消极表现。经济合同的订立,其目的也不是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只是成了下级行政机关完成上级行政机关下达的任务。

市场经济改革以来,诸多的经验教训表明,由中央政府单独参与国有资本的运作,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企业间的联合参与,这一多元化的国有资本运作模式,更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实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为此,1997年9月,国务院曾专门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肯定了企业享有投资决定权,并具体规定了企业投资范围、决策权限和责任约束等。实际上,我国某些地方省份,如海南省,已经在政府无权作为投资主体办企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即政府把其经济活动的权能部分委托给市场中的非政府人,其自身则主要发挥协调、指导、监督和服务的功能,并为这些人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对于受托企业而言,应按照市场规律对国家参股、控股的国有资金进行自行决策和支配,在兼顾国家利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利益。即通过规范“看得见的手”,从而让“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以有效防止政府凭借其特殊地位或政府背景谋求国有资产的非法增值。

一些特殊领域,如医疗、教育,还有投资大收益小的公益项目,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领域,这些都需要国有资本的直接参与。因为在市场中,个体和非国有成分无论在投资意愿、投资水平、投资规模方面都无法紧扣“公共服务”这一主题。

五、结语

在计划经济时代,法治成分还不太完善,具体到哪些事应由政府出面,政府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权责划分,“首长条子工程”便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印记。正是由于过分依赖于人治,常常出现政府与企业搅在一起,职责不明的不正常现象,致使经济合同演变为权力的工具。资金的正常运作,随之丧失了安全保障,同时,也影响了政府的投资职能与投资效率。

因此,在法治与人治进行的利益权衡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为了避免重蹈行政任意之覆辙,应本着“谁投资、谁控制、谁受益”的原则,通过立法明晰责任主体与受益主体。对于国有资产而言,即要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职能的分离。

【参考文献】

[1]史际春.合同法的喜与忧,法学家,1999,(3).

[2]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永成.经济法人本主义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史际春.经济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经济合同篇6

一、合同签订阶段应注重审核的几个方面

(一)合法性。就单位之间签订的合同而言,双方必须都是法人,或经过法人授权的其分支机构。如公安分局具有法人资格,而分局派出所、看守所、治安支队等都不具备法人资格,他们只能在分局授权下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利。在某些专业领域,对合同主体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设计资质、施工资质、监理资质等,这些资质往往还分为若干等级,等级的优劣直接与企业单位的规模、能力、信誉有着密切关系。对主体审核时要特别关注签约对方的有关资质,必要时还应调查了解其在行业中的信誉和客户对他的评价。公安业务部门与外单位签订的合同往往涉及业务机密,在选择合作单位时,还应审核他是否具备保密局颁发的保密资质。另外,在合同中还应明确对方在合同范围内的义务不得分包、转包,以保护本方权益,避免发生合同纠纷。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市经济体制下,要特别提防合同对方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如收取定金不履约,收取全部货款后只发部分货,利用伪造、变造或作废票据进行诈骗等。所以,审计人员在审核合同时一定要贯彻谨慎性原则,对一些公司企业不要光看其注册资金规模,更要看其商誉和资质履约情况,把合同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

(二)完整性。检查经济合同所涉及标的的数量、质量、价格、支付方式和期限、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违反合同的赔偿条件和赔偿责任、合同争议的解决方法等等。为避免引发合同纠纷,一般重点审核标的质量、支付方式以及违约条件和违约责任。

质量条款包括标的的名称、品种、规格、型号、产地。某些产品是成品进口的或主要部件进口而在国内进行组装的,这时更应对产品的产地进行明确。在合同中难以用书面方式确切表达产品质量的,有的可采用实物封存方法;有的如基建工程等非标工业产品,须在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一般有国家强制标准、行业标准;对系统集成、软件开发项目,应将用户需求和实施方案等作为对质量约定的组成部分,以合同附件形式明确下来。在明确标的质量之后,应注意审核合同中是否对质量验收条款作了相应的约定。

为保护本方权益,在合同履行中处于主动地位,严格付款方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保障措施,如付款进度应与对方履约进度相一致,或略迟于对方履约进度。当合同中有售后服务内容时,应争取预留合同总金额的一小部分待售后服务期满后(一般约定一年期限)再予以支付。当合同涉及的标的需要验收或试运行时,应在验收完毕和试运行期满达到合同质量要求后,支付余款。

为了明确违约责任,使对方明确违约产生的后果,更为了在对方违约时,迅速确定违约行为,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避免合同纠纷,审计人员应对合同条款中违约责任的确定办法、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的确定是否合法、合理进行审核。

(三)合同与相关文件的一致性。如:是否已有相对应的预算立项,合同内容是否与预算立项相符,大型项目是否已经过专业部门或专家组的论证,经招投标确定的合同是否与招标文件、投标书以及询标答复相符等等。

(四)合同的经济利益性。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我方的经济利益,是合同审计的核心部分。这要求审计部门从签订合同的前期就要熟悉合同项目的具体细节部分,对于规模较大的项目应在招投标初期就可以介入,并可派员参加专家组评标活动,在第一时间掌握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为以后合同条款的拟订,最终确定合理价款打下牢固基础。确定合理价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审计部门可以利用市场信息、询比价、网上查询、商务谈判技巧等多种手段,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价款。

二、合同订立后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合同是否得到了有效履行。即审查是否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价款等全面地履行了各自的义务。一般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阅货物验收清单、项目验收报告,来与原有合同进行比对,以确定合同是否得到真实地履行。

(二)合同是否按照约定得到了执行。一方面要监督违约单位是否按照合同中约定的金额或计算方法履行了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的责任;另一方面对己方的违约,应查明导致违约的原因,避免今后发生类似问题,同时对由于主观过错导致违约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可提请有关部门给予相应处理。

(三)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在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有时会对原有合同进行补充和修改,这时审计人员应及时了解补充和修改的原因,除按照一般合同订立进行审计外,还应着重对补充、修改的内容与原有合同及附件的约定是否符合进行审核。

三、设想和探讨

经济合同篇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引入市场、发展市场就伴随着经济契约关系的萌发和生长。市场运行具有契约化属性,在我国也毫不例外。‘在改革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合同几乎从无到有、从个别购销活动扩大到包括承揽、承包、租赁、科技协作等广义交易活动,映现出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我国在引入市场机制过程中,契约运行总体上处于良性状态。自《经济合同法》实施以来,违约率在逐渐下降。目前,全国经济合同违约率约10%的事实,反映出我国的制度演变在表现上较为顺利的进行。

在产权明确,责任细化的市场经济中,违约率是作为评判契约运行和市场发育好坏程度的决定性标准。即:违约率高,则契约运行差,市场发育程度低,违约率低,则契约运行好,市场发育程度高。违约率与契约运行和市场发育成反此。在初级市场的状态下,由于市场风险的作用和暴利机会的刺激,致使大量的交易行为短期化,呈现出高违约率和契约运行高成本(费用)的局面。随着初级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变的完成,市场的相对稳定和暴利机会的相应减少,使预期交易得到了发展,呈现出低违约率和契约运行的良性状态。从初级市场向现代市场的转变,是交易行为的短期化向预期化的转变,是契约运行的高成本向低成本的转变,是契约运行的良性化过程。

套用违约率的评判尺度来衡量我国现阶段的契约运行和市场发育,则只能被我国契约运行相对偏低的违约率所迷惑,过高估计市场的发育程度,或者陷入现阶段低违约率与市场发育的低水平相结合的悖论中去。对于这一反常现象的理论阐发,必须接受一基本命题,合同化不等于契约化。合同化只是契约化的表象。在我国,合同化应认为是脱离原有体制迈向新体制的过程,契约化才真正体现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契约神圣的市场经济体制。

由于体制等种种原因,我国企业现阶段对履约质量的要求普遍过低,许多违约,包括轻度违约,—般违约,甚至严重违约都未加追究,不能为违约率所反映。在企业权利还来彻底明确、责任还来彻底细化的状况下,企业法人,特别是国有企业法人的自由意志还难以得到彻底体现,利盆机制的刚性欠缺,致使对履约质量的要求较低,大量应表现为合同纠纷的合同案件被履约质量的低要求所淹没,同时,申于代表解纷能力的仲裁力量和司法力量的严重不足(据统计,到1986年,全国经济庭的审判人员不足2万人,仲裁机关的仲裁人员不到8000人)和经验缺乏、解纷时间较长和费用较高,使得大量可能诉诸解纷机构的合同纠纷,通过当事人的私了解决或不了了之。这些因素,都降低了违约率。

二、违约主体

实施违约行为的主体就是违约主体。对违约主体之研究,可以把握我国不同经济成份的法人和个人的违约演变现状和违约与市场化的相互关系。我们通过对约2000经济合同判例的输机统计分析,在我国的合同违约主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违约主体呈多元化的结构状态

伴随着我国经济成份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经济合同的违约主体呈多元化的结构状态。在我国,不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包括农户),还是三资企业都具有相对独立或完全独立的经济利益。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盆的关心,他们都会做出履约还是违约的选择。

第二,违约主体中各种不同经济成份的比例在发生巨变。

违约主体中各种不同经济成份的比例在发生亘变。根据我们对2000经济合同判例的输机统计,国有企业在违约主体中所占比例由1979年以前的80%下降到1986年的14%,体企业由1979年以前的不足20%上升到1986年的55%,个体企业(包括农户)由1979年以前的2%上升到1986年的22%。国有企业作为违约主体的比例的急剧下降和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包括农户)作为违约主体的比例的不断上升构成了我国违约主体的变化图。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与我国各种经济成份的上升幅度有关联。改革、开放带来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急剧增多和蓬勃发展,致使他们签订的合同份数亦急剧增多。这样,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在违约主体中的比例上升也就成为意料之中了。

第三,各种经济成份成为违约主体的比例与共市场化程度成正比。

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违约与其市场化程度无正比关系可言。这是因为共经济活动全部用契约关系来复盖,同时形成了契约种类的保障机制。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由于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以及与之相关的保障机制未臻完善,以致各种经济成份成为违约主体的比例与其市场化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共用契约组织经济活动的程度越高和契约的复盖面越大,共成为违约主体的比例就越大。反之,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低,其运用契约组织经济活动的程度越低和契约的复盖面越小,其在违约主体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

国有企业,特别是二些大型的国有工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受控于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虽然这种计划的执行,部分也采用合同的形式,但是,这种合同并非冀正的市场运行中的合同,具有行政约束和无市场风险的特点。—这种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自愿和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是基手上级指令的约束。由手利盎机制的淡化,导致了当事人对履约质量的低要求。所以,这种合同以其低违约率或无违约率的形象出现。

集体企业,大多数已直接以市场为驰聘的疆场。其整个经济活动,从原材料的购买,到产品的销售,都是以契约来加以组织的。由于集体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契约化程度高,契约的复盖面大,其成为违约主体的可能性也就大。因此,集体企业在违约主体中的高比例也就顺理成章了。

个体企业从一开始诞生就与国家计划无缘,只好到市场中去进行博奕。与农户有关的需要判决和仲裁的合同纠纷主要发生在承包合同领域。个体户和私人企业目前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所占比重较高,这种交易方式发生合同纠纷的可能性较低。虽然不少农村已从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但就广大农村而言,还处在刚刚解决或正在解决温饱问题的经济状态下,组织经济活动的契约化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个体经济的大基数与其作为违约主体的实际比例并不太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违约内容

违约内容是指对合同的质的规定的违反。根据我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违约内容可分为标的、价金、质(数)量和履行期限、方式、地点四个方面。我们通过对2000经济合同判例的输机统计发现,违约内容呈现出下列特点;

1.因质(数)量和价金问题引起的违约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因质量和价金问题所引起的违约在违约结构中的高比例状态,反映了契约运行的实质;合乎质(数)量的标的转移和价金支付的两极。卖方的履约义务就是转移合乎质(数)量的标的物,买方的履约义务就是及时支付价金。卖方违约就表现为标的物的转移不能或转移的标的物不符合质(数)量标准,买方的违约就表现为不付价金或拖付价金。

2.因质(数)量问题引起的违约比例呈下降趋势

因质(数)量(包括标的)—所引起的违约比例在逐渐下降。在《经济合同法》实施之前,因质(数)量违约和因标的违约的两项之和达38%,而在1986年,两项之和则为20%左右。同样,在合同法实施之前,仅因质(数)量违约就达30.7%,而在1986年则为14%左右。因质(数)量(包括标的)违约的比例下降趋势在其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经济事实;在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控制为特色的组织经济的体制下,交易的实物形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供需双方的固定化或定向化,使“合同的实物履行”成为履约的首要原则。随着市场机制的引久,交易行为定向化格局的打破,交易伙伴的增多和选择,使交易的实物形态就再具有原来意义上的重要性了。

应当指出的是,因质(数)量的违约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并不标明因质(数)量违约的绝对量也在下降。根据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计,在1986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产品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产品质量问题,就国有企业而言,主要是普遍存在的管理的落后,就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而言,则为技术条件的落后和管理水平的低下综合作用的结果。

3、因价金违约比例的高居不下和逐渐上升

因价金违约比例的高居不下在第1点已有论述。因价金违约比例的逐渐上升,反映了我国以契约化为形态的市场化的进程。在汹涌澎湃的商品经济的洪流中,合同不再是执行计划的工具,而是体现当事人意志的权利证书。契约加以联系的买卖双方在发生一种微妙的变化。在旧体制下,买方由于没有选择的交易伙伴,共交易的标的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卖方不能交付标的物或不能交付合乎质(数)量标准的标的物所引起的违约比例自然就高。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和交易伙伴的增多,卖方的优越地位发生了动摇。买方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和市场的判断,在能够取得更大利润的情况下,往往会作出违约的选择。价金违约比例的高居不下和有所上升,因质(数)量违约比例下降,以及价金违约与质(数)量违约之此上升的实质是:交易的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当然,不能忽视当前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对价金违约高比例的催化作用。这种作用在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中尤为明显。由于他们的生存欲望和竞争压力,使他们往往拆东墙补西墙,有的甚至以骗取对方的定金来维持企业自身的运转。这样形成了大量的价款追索的经济合同纠纷。

4.因履约期限、方式、地点的违约的比例在逐渐下降

因履约期限、方式、地点的违约在整个违约结构中比例下降的过程,是企业以合同法为基础的法律专业知识逐渐掌握的过程,是合同条文规定逐渐明确化和书面化的过程。在利用契约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之初,由于人们对契约知识的缺乏,特别是对合同法知识的缺乏和无知,致使大量的经济合同条款不明、期限不清、地点含混,以致引起违约纠纷。随着合同法知识的广泛传播,签约质量的逐渐提高,履约期限、方式、地点的违约的比例就会自然下降。

四,违约损害与弥补

违约损害分为违约的直观损害和违约的社会损害。

违约的社会损害,是以契约为形态的市场运行的交易费用的增加,是市场效率和整个社会经济效盆的下降。

违约的道观损害,是给当事一方或双力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或者表现为当事人财产(包括金钱)的直接损坏或减少,或者表现为当事人预期利盆(包括获盆机会)的失去,更多的则表现为财产直接减少和失去预期利盆的综合形态。

违约的直接受害者-合同当事人,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不同,所受损害自然也产生程度不同和性质不同的结果。

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合同的不能履行带来的不只是企业本身的损央,而是国家计划的不能执行和落空。这种损失是难以估算的。然而,实践中解纷人员在产品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只补偿直接损失的观念,使得受害方所受损失的弥补只是实际损失的很小一部分。

对于一些刚刚兴办的贸易货栈式新型商业公司,他方违约则甚至可能导致这些企业的经营中断,乃至破产、倒闭。

对于农业承包合同来说,发包方的违约往往会造成承包农户的生活、生命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也无法挽回。因为承包农民或农卢将全部有限的家产、资金和人力全部集中在承包项目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一旦发包方撕毁合同,承包农民或农芦便陷入走头无路的困境。

对于双方当事人共同作用的违约损害,明确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大量的混合违约所造成的损害中,当事人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等的,即;轻度违约和严重违约。违约程度与责任承担成正此是商品经济社会的法则。

“违约承担责任”是契约法中一条永恒的原则。违约方与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就是对受害方所受损害的弥补。但受害方所能得到的弥补程度因受损害的程度、性质以及违约方所处的地位而不同。

以直接损失为表现形态的违约损害,违约方对损害的补偿只需支付一种约定或法定的违约金。如果违约金不足以弥补直接损失,违约方还需支付赔偿金。直接损失易于估算的特点,使得司法机构和仲裁机构采取比较坚定的态度。对于直接损失的全部赔偿已成为立法肯定和解纷机构遵循的原则。因此,违约仪引起直接损失的后果,受害方所能得到的弥补程度较高,对其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大。

然而,违约的结果不仅给受害方造成直接损朱的结果,而更主要的是间接损失或预期利益的失去。间接损失实际计算困难是解纷人员面临的十分棘手而又无法回避的难题。由于立法未对间接损失的计算标准加以规定,使得间接损失成为人际关系和解纷人员主观臆断共同作用的领域。由于对商品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预期利益认识不足,使得实践中普遍存在对违约的间接损失的不加估算或估算过低。受害方所受的间接损失的弥补也就可想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违约方的“霸主”地位或垄断地位极易戍为受害方与损害弥补的障碍。受害方往往基于实际利益的权衡和各种模糊认识对所受损害是敢怒而不敢苜。

违约方处于一种没有偿还能力的地位,受害方的损害弥补程度自然会降低或成为不可能。特别是负债累累的破产企业,根据破产债务的清偿原则,受害方的损害弥补处于一种较盾的位置。因此,共损害的弥补程度是不首自明了。

五、违约原因

违约在以契约为媒介的市场交易中产生,它是契约运行的断层和病变现象。对违约原因的研究是对违约病症的病理学解剖。这种剖析既不能囿手纯法学的视角,也不能归责于某种单一因素的作用。违约作为契约运行的病态表象,寻求其真正的病源,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制度演变的过程之中。只有把握这一制度演变进程中的特点,以及随之形成的人们的观念、心理和价值标准,才能弄清违约的真正病源。当然,在对违约原因的剖析中,不能忽视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观念等深层因素。

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特点之一:虽然旧的产品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管理手段的作用在逐渐消退,但其强大的惯性力量对正在形成中的契约制度发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经济主管部门越俎代疱式地为企业法人代签合同虽然逐渐减少,但权力部门干预合同履行的事件却屡有发生,以致使“合同签字又画押,不如领导一句活”成为普遍流传的口头禅。行政干预不仅直接阻碍契约神圣观念的形成,而且直接引起违约后果。

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特点之二:国家政策和计划的一刀切式的急剧变动和调整。虽然政策的变动和计划的调整在制度演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这种‘刀切式的急剧变动对契约观念的形成和契约的正常运行是极不利的。1984年掀起的党政军民学经商的热风,放松对公司成立资格的审查,使许多冠以“公司”、“商行”、“中心”的皮包公司在一夜之间挂牌营业。据大连市对1984年下半年到工商部门登记的2600家公司的审查中发现,皮包公司达400家。长春市在对公司的清查中发现,在总数12000多家公司中,皮包公司高达9600多家。由于它们“无场所、无资金、无人员”,经营范围无边无际,与外发生联系的合同只能是一纸空文,大量的无效合同随之产生。据上海市人民法院1984年统计,在受理的总合同纠纷案件中,无效合同占20%以上。1985年的财政紧缩政策的出台,大批基建项目随之下马,使得与之有关的大批合同履行受挫。据深圳市调查,在1985年对基建项目的压缩中,仅18层以上的工程项目就有52项下马,与之有关的几千份合同作废,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计。

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特点之三:在引入市场机制之先,理论准备和立法准备严重不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理论准备严重欠缺的情况下由实践推动进行的。理论准备的不足导致立法准备的不足。以法律约束为核心的市场规则没有建立起来。1982年7月实行的《经济合同法》主体规定之欠缺,条文规定之原则,合同种类规定之不足,都深刻地再现了对商品经济理论准备之不足。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经济合同法》就显得更不适应。虽然各类经济合同条例也相继颁布,但由于法出多门,条文间互相矛盾、冲突,呈现出紊乱状态。没有建立起契约法的科学体系。立法准备之不足,共严重后果是实践中的无所适从。许多合同的签订无法遵循或不知遵守何法。法律对契约运行的约束和保护自然也就显得难为共力了。

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特点之四:暴利机会的广泛存在。暴利机会的获取往往以违法或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在完备的市场体系中,暴利机会减少到了极小限度。然而,在我国市场的表观化进程中,暴利机会广泛存在着。暴利机会的形成依赖于下列几个因素:①行政控制的退出和市场规则的引入之间存在脱节,形成了约束的疲软或无约束的状态,②竞争者不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③价格的双轨制和供给短缺引起的需求矛盾对需求欲望的刺激,④预期交易的未形成和交易当事人的“一锤子买卖”的心理。为获取暴利的违约具有。故意性、违法性、犯罪性的特点。我们通过对2000经济合同判例的输机统计发现:①故意性违约和欺诈性违约的比例在逐渐上升,②违法合同案件的比例在逐渐上升,③利用合同进行诈99犯罪,以获取暴利的案件在速渐上并。

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特征之五:契约约束的法律规则还没有被人们所掌握。对法律缺乏了解乃至无知,是造成违约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法院和仲裁机关受理的合同纠纷中,无知性违约占60%以上。对契约约束的法律规则不了解或无知的主要表现为:①大量存在的口头协议和君子协定。这种合同往往以纠纷发生而收场。②大量的合同条款不清、责任不明,措词模棱两可。如“及时交货”、“货到付款”、“按质量验收过秤”(无质量标准规定)等缺乏准确参数的行文俯拾即是。根据辽宁省某大型国有企业对1985年的3563份合同的抽查,89%的合同没有违约条款,84%的合同没有质量标准,82%的合同没有价金条款,基本符合要求的只占7.2%。⑧权不明和越权十分突出。虽然《经济合同法》有授权委托书的要求,但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企业的人无授权委托书。共后果,一方面为人获取不法利益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为企业推卸责任找到了借口。④混合违约现象十分突出,一方当事人违约后,另一方不懂得使用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往往采取报复性措施,形成混合违约。

体制演变过程中的特征之六: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激烈冲突。几十年来形成的不患贫只患不均的传统平均主义思想与改革所带来的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和档次拉开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幽灵还在处处作崇。

经济合同篇8

一、合同的形式、格式

1.合同的形式。国际上订立合同的形式包括了书面形式、非书面形式,而我国《合同法》规定除了即时清结者外,经济合同应该采用书面形式,所谓即时清结,是指经济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几乎是同时完成的,没有时间差,所以没有必要一定要订立书面协议。当然,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推广放普及,当事人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书信、电报、电传和图标,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应该订立书面经济合同,从而规范和约束彼此的行为。

2.格式。合同的格式有条款式、固定式或条款和表格结合式。条款式合同,是指用文字记叙的方式,把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的内容逐条记载下来。根据交易的实际需要,按合同习惯顺序将文字要求的权利义务关系规定下来。因其没有规定格式的限制,可以随合同的内容及双方当事人的要求随意增减,所以,常用于非常规性的业务活动合同的订立;固定合同,是把某项合同必不可少的相关内容分期设计、印制成一种固定格式,在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时,只需把达成的该项协议逐项填写到表格或文字空档上即可。这种固定式合同是依业务需要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比较规范、详尽,一般无须再增减,也可以避免在签订合同时由于考虑不周全而遗漏相关内容。所以常规性的业务活动一般均采用固定式合同;条款和表格结合式,是将某项合同中具有共同性的内容用表格形式规定下来,对于某些非常规性的部分则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协商意见,用条款格式规定下来。这种条款和表格结合的形式,比条款式和表格式更具有灵活性,可以让合同签订人有更多铁选择余地。

二、经济合同的撰写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无论采用哪种格式的合同,其基本内容都包括必备条款的一般条款,其结构形式都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

1.一般条款是指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是否写进合同的部分,通常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必备条款是指由《合同法》规定,经济合同中必须签订的条款,主要是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如果这部分条款不完善或不明确,必然导致合同纠纷。

2.结构形式。(1)首部。首部包括标题、当事人、合同编号与签订地点、时间。标题即合同的名称,合同的名称表面看来很简单,但合同名称的不同,意味着不同性质经济行为,因此,可能导致,同一的一个经济活动,因其名称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导致不同的法律责任。当事人,指具有法人资格的法人单位和具有公民资格的自然人,在合同标题的左下方,分行并列写明签订合同当事人的单位名称及代表人或自然人姓名,并在名称或姓名前面注明谁是甲方,谁是乙方,也可在名称或姓名的后面用括号注明“甲方”和“乙方”。

合同编号与签订地点、时间,在合同产生纠纷时,根据与合同“最密切关系”的原则,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往往是选择合同适用法律时的依据。通常将此项内容标在合同标题的右下方,分行并列写明该合同的编号、签订地点及时间。

(2)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引言、合同条款两方面内容。引言在合同标题的下方,第一段开始,应将双方签订合同的依据和目的进行交待。如: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转让方与受让方根据技术转让合同的要,配送互利原则,以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或采用与此相类似的写法:“为了……目的,根据……的规定,经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合同条款主要包括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和酬金、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的解决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方面内容的签订首先要注意用词准确、清晰,避免使用一“车”、一“堆”等含糊的词语,尤其是标的,如商品货物的标的就应包括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或代号、牌号及商标等,其次是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上,要明确,履行期限是指当事人完成合同规定义务的时间范围,根据不同内容的合同,履行期限有具体所指内容,例如:购销合同,履行期限指供货时间和因质量而引发货物退换时间。劳务合同,履行期限指劳务起止的期限。经济合同必须有时限要求。

(3)尾部。这部分主要是双方当事人的落款,要写清楚双方当事人的有关情况,主要包括: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双方单位住址、电话号码、电报挂号、传真号码、邮政编码;双方开户银行、银行开户名、账号。必要时由双方自愿可请有关机构鉴证或公证,鉴(公)证机构可在双方当事人情况栏后签署有关意见。

三、撰写经济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遵守《合同法》的要求。经济合同是依据法律规定而签订的,这是与其他文书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撰写合同时,应严格遵守《合同法》的规定,在其内容上、签订的程序上,都不得与国家法律和法规相违背。否则将属于无效合同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

经济合同篇9

经济责任承包合同范文一

甲方:山东建筑总公司

乙方:项目工程承包人

甲方承接的建设工程,经协商由乙方承担,为明确双方

的权力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依法签订本合同。本合同为平等主体的法人(甲方)与项目工程承包人自然人(乙方)之间民事权力义务关系的协议,双方必须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

4、工程内容:

5、承包范围:

6、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

7、质量等级:

8、安全文明施工等级:

9、工期承接经济基础:类工程,级取费,人工上浮土建成元/工日,装元/工日,投标时按预算造价的确%降标,结算方式

10、合同造价:

第二条承包方式

1、乙方是承包上交甲方管理费、上级主管部门行业规费,甲方制度规定奖罚后,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债权债务和民事消偿现任的经营经济实体。称为:工程项目部。

2、乙方上交甲方的管理费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

(1)按乙方实际完成工程造价的确%计算。

(2)一次性包死上交甲方管理费万元。

3、乙方承担甲方总部所在县市行业管理的管理费,按乙方实际完成工程造价的0.8%代收代缴。

4、因乙方所承包工程在工程投标等承接时发生的一切手续费、管理费、工程承接费等,均由乙方承担。

5、乙方承担甲方相应分公司的费用分摊,但不得超过乙方实际完成工程造价的0.5%。

6、乙方上交甲方应用于各项奖励的综合奖励基金,其具体按工程造价的比例,甲方每年以实际奖励额度经测算平衡确定的相应上交比例。对乙方应交和应得奖励进行计算调节后,其应交甲方或甲方应补数额,以调整乙方应上交甲方管理费的办法处理。

7、乙方所承包工程应缴纳的营业税、定额测试费,由甲方代扣代缴,将相应发票结转乙方进入成本核算,甲方代扣未缴纳部分备以后缴纳。

8、乙方提供记帐的有关成本列支数额,超过税务部门规定占产值的比例,每人每月人工费列支标准,以及原始发票不符合规定等,而发生的应交所得税由乙方承担。

9、乙方在签订本合同时,向甲方缴纳万元的合同履约保证金。若甲方对乙方进行经营效果考核时,乙方发生经营亏损,乙方必须补交其亏损额减去已交保证金的数额资金,否则,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且其亏损及各项债务由乙方负责清偿和承担。

本合同乙方所承包工程经甲方考核不亏损,待工程结算结清,除保修金外工程款已回收清,内外债务已付清,应上交甲方的已缴清,甲方按乙方所交保证金的退还乙方,其工程保修期满,有关经济事项已超过诉讼时效时,全部退清。如乙方本合同承包工程不亏损,继续承包工程时,本合同乙方所交保证金可延作再承包工程的保证金,并可以逐次类推。

10、凡本合同中约定乙方的应交甲方及代扣代缴,应分摊和承担等经济事项,不管乙方经营盈亏均必须缴纳。

第三条双方责任

一、甲方责任

1、负责工程的洽淡投标,按甲方章印管理制度,经审批为工程承接提供相应资质证件等手续。协助乙方办理工程承接及开工等手续,同工程发包方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2、对乙方进行各项施工管理的指导帮助、检查监督。创名优工程的具体指导,协调竣工验收等工作。

3、对乙方进行财务、预结算等经营活动的检查考核、指导帮助、审计监督。

4、负责乙方所承包工程财务帐的管理,按会计法、上市公司要求、税务要求、税务要求、有关甲方制度规定,及时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5、对乙方的资金收入和资金应用实施管理。按本合同约定,扣交乙方应上交甲方的各项上交及代扣代缴等款项后,乙方在四方的存款,由乙方提供资金应用计划,经甲方审批后进行资金的发放应用,并对资金的应用实施跟踪落实。甲方无权调节及挪用乙方在甲方的存款。

6、协调处理乙方同工程发包方、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关系及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协调自理的有关问题。

7、按甲方制度规定及本合同约定现任对乙方实施管理,但不干涉乙方正当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措施。

8、为乙方提供工作所需租凭使用,属甲方统一管理的机械设备及架杆模板,乙方按甲方的租凭费收取标准承担租凭费及上交甲方资金。

9、对乙方及时进行季度和年度的经营成果考核,如乙发生经营亏损,甲方应具体指导帮助乙方制定和落实扭亏措施,帮助乙方扭亏。

10、经甲方主管领导审批同意,为乙方工程拨款出具发票,工程结算盖章及出具发票,同工程发包方的补充协议盖章以及上交建设单位的技术资料盖章。

二、乙方责任

1、全面履行甲方同工程发包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如违约,由乙方承担其全部违约责任及一切经济损失。

2、遵守和执行本合同约定外的甲方各项管理制度接受甲方的管理和各项检查监督及考核,享有甲方制度规定和相应应得奖励和接受应承担的处罚。

3、及时参加甲方的有关会议,汇报各项管理民情况,完成甲方安排的专项工作任务,同甲方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同建设单位及上级有关部门保持良好的工作联系和思想沟通,创造和谐的施工环境。

4、负责施工人员的组织和管理人员的聘任,但其主要管理人员应从甲方推荐的人员中先聘,另行先聘需经甲方批准。

5、严格执行上级颂布的施工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规范及甲方的各项管理规定,精心组织施工,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和安全施工,确保完成合同约定的工期、质量、安全等指标。

6、及时向甲方传递上报真实合法的会计核算原始凭证等手续资料,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正确。对在甲方所管财务帐的成本列支产行限额控制,其成本列支的限额为:相应期实际可分配产值一本合同约定乙方应上交甲方的各项款项一未上交的工农业税及定额测试费一未交及未结转的甲方费用分摊额及租凭费。乙方可设财务附记帐,对项目工程的实际收支进行明细记录,及时进行成本支出的控制和分析。

甲方为乙方所管理的财务帐,只是帐务的管理,对所有债务不负清偿责任,一切债务由乙方负责清偿和承担。

7、按照工程预算计划,组织材料等的采购与供应。工程施工需租用甲方统一购置管理的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时必须从甲方租用,不准外租。

8、采取有效地增收节支措施,搞好各项成本的控制工作,精打细算,节实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和经营效果,努力提高创利能力,保证不发生经营亏损。

9、乙方一切收入款必须存入甲方的同倍银行,不准私自存款,如违犯,甲方有权将私存款追缴甲方内部银行,并处以甲方私存款额10%的罚款。

甲方应上交甲方的各项管理费、行业规费、代收代缴营业税等,以及租用甲方设备等的租凭费,每月经甲乙双方测算等确定,从乙方在甲方内部银行的存款中扣缴甲方。

乙方在甲方没有存款,甲方不予调节资金应用,乙方的资金短铠紧张问题,要靠乙方自行回收工程款,增收节支,提高效益来解决。

10、按甲方的专项工作计划,及时进行工程的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的办理,同工程建设单位经济往来的核兑,回收工程款,审计资料的输各项经济技术资料上交甲方存档等工作。

11、积极承接工程,努力开拓建筑市场,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质量和施工能力,实现向大型工程承接的转移,提高其经营规模和创利能力。

12、乙方承包项目工程的成本支出事项,外欠款等经济责任手续,均以乙方自然人的名义签字和盖个人章办理,属乙方的民事行为,并负法律责任。如发生民事诉讼案,乙方必须到庭应诉,并承担偿付欠款、违约金及诉讼费等经济责任。

第四条质量安全等奖罚

1、乙方承包的项目工程,必须实现甲方同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等级,如未能实现,其工程建设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罚全部由乙方自行承担,另甲方处罚乙方每建筑平方米5元。如乙方出现不合格工程,甲方处罚乙方每建筑平方米10元,并取消乙方再承包工程的资格。

2、乙方承包的工程,创出市十佳及省优每平方米奖10元,省级最高质量奖每平方米奖20元,部优每平方米奖30元,鲁班奖每平方米奖50元,以上奖励以证书为准。

3、乙方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安全施工及文明工地时,必须达到优良,甲方按实际评定的等级及制度规定对乙方实施奖罚。乙方若出现人岙伤亡事故及其他安全事故,一切经济损失由乙方自负,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出现的死亡事故,甲方处罚乙方每人次5万元,处罚项目承包人绩效报酬的20%,处罚责任工长2000元。

4、乙方创出省级安全文明工地奖6万元,省级示范工地奖10万元,部级安全文明工地奖20万元,以上奖励以证书为准。

5、乙方未完成年度创名优工程计划的处罚,接受上级及甲方各项检查考核的奖罚,各项违规问题的处罚,先进单位的奖励等,均按甲方制度规定执行。

6、以上各项奖励进入甲方应提取乙方奖励基金和应得奖励的平衡找补。其处罚款凭甲方通知单手续,直接从乙方在甲方的存款中扣缴上交甲方。

第五条违约责任

1、乙方不准将承包的工程再行分包或转包,也不准以包工包料的形式将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外包。但可以将分部分项工程以包工包料形式内包给甲方的专业公司施工,由乙方同专业公司签订分包合同,并负责即付相应款项。以上约定如有违约,甲方有权解除合同,由乙方承担违约现任和经济赔偿。

2、如因一方过错不能履行本合同有关约定条款时,对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并由违约方承担一切违约责任及相应经济损失。

3、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建设单位要求更换施工队伍,

经甲方协调不成时,视为乙方违约,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加派施工队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由此发生的一切责任及经济损失由乙方人全部承担。

4、按本合同约定,应由乙方承担的经济责任,因司法程序被近由甲方支付时,甲方对乙方有相应经济支付的法律追偿权,由乙方承担相应经济支付等责任。

第六条其他协议条款

第七条附则

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并同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如双方就本合同发生争议,首先双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请甲方据地上级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时,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

3、本合同只适用于所涉及的合同约定承包工程相应内容。

4、甲方同建设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甲方存正本一份,副本二份,交乙方副本一份。

5、本合同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合同约定工程竣工验收达标并交付建设单位使用,同工程建单位结清经济事项。甲乙双方结算一切经济事项,乙方债权债务处理清结,本合同即终止。但对于同工程建设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有关质量及工程保修条款相应责任,由乙方负责到底,并承担全部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6、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1份,副本一式份,由甲方报送有关部门。

甲方:(章)乙方:(签字按印)法定代表人:委托人:担保人:

合同订立日期:年月日

经济责任承包合同范文二

甲方:

乙方:

地址:

身份证号码:

为适应目前建筑市场形势,进一步明确公司与项目责任人的义务和权利,按照甲方与发包方(以处简称业主)签订的合同原则,经乙方申请,甲方同意,确定1.1条工程以项目管理责任与经济责任连带的形式承包给乙方施工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保修办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甲、乙双方实际与工程具体情况,经双方协商一致后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工程概况

1.1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工程地点:承包范围及内容:

1.2开竣工日期及总日历天:1.3质量等级:

1.4工程造价:

第二条承包方式

2.1乙方净上缴甲方管理费为总造价的%。税金由甲方负责交纳,其余工程施工所需各种规费、押金等均由乙方承担交纳。

2.2此工程为保安全的方式进行承包,乙方为该工程项目负责人。

2.3乙方应向业主按合同付款期限及催讨工程款,所收工程款必须全额转入甲方指定帐户。严禁乙方擅自向业主收取工程款进入本人帐户,一旦发现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2.4涉及到该项目的保险费、建管费、调运费、职介费、签证费等各项费用,均有乙方负责。需要甲方协助办理的,其费用由乙方支付或者在工程款中扣除。

2.5乙方所有材料发票及人工费须进入甲方账内(材料发票占75%,人工工资占25%)。乙方材料发票被上级税务部门发现的假发票,其产生一切后果均由乙方负责。

2.6施工中业主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时由乙方自行垫资。

2.7乙方在施工前必须向甲方缴纳质量、安全、工期保证金万元,在签订本合同时的1天内缴纳,乙方缴纳的保证金不计息,基础验收合格后归还乙方。

2.8乙方因自身经济原因,要求甲方垫付履约保证金万元,由于甲方已将万元保证金缴纳建设业主,乙方在与甲方签订本合同之后即开始承担保证金利息,按实际垫付时间以每月/%作为利息补偿甲方,按月结清。

2.9乙方需向甲方提交劳务清工工资押金中,乙方因发生民工工资拖欠而引发民工向政府机关和当地劳动部门投诉的,每投诉一次罚款一万元,造成社会严重影响的予以重罚。

2.10本工程所用的主施工机械设备等均由乙方自行解决。

2.11乙方确因本工程需要对外签订合同均报甲方备案,项目结算时需提供合同履行完毕,债权债务全部结清的证明,如未结清则应由甲方按需扣除相应款项,乙方在外面拖欠的材料款及人工费等均由乙方自理,与甲方无关。

第三条工程款的支付与结算

3.1工程款的支付:向业主收取的工程进度款,应扣除2.1条上缴税金和管理费,以及相应保证金。

3.2如业主单位工程款支付不能按时到位,则按2.6条执行。

第四条双方责任

甲方责任

4.1开工前做好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工作。

4.2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和协调,协助乙方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4.3监督工程的管理、技术、质量、安全和进度工作,督促乙方按现行施工规范和文明施工要求施工。

4.4甲方在工程现场发现乙方施工管理中出现质量安全等问题时,提出整改意见,乙方必须限期整改,如乙方整改不力,甲方有权责令乙方停工整改或终止本工程合同,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自负。

乙方责任

4.5组建好工程项目班子。配备有资质的技术负责人、安装项目经理、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及资料员,同时配好特殊工种及操作人员担任工程施工,并必须挂牌持证上岗。

上述人员名单报公司审核同意。

4.6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工程施工管理条例》和施工图,组织施工。质量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切实抓好质量安全工作,接受业主、监理、甲方、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如返工均有乙方承担一切损失。

4.7做好开工准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提交甲方审定,施工前办理好施工期间的有关手续。

4.8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施工,若发现偷工减料,一经查处,从严处理。

4.9设立专职资料员,填写、收集、整理、装订工程安全、质量等技术资料的及各种台帐,并按规定提交竣工验收齐备的一切资料。验收结束后交甲方存档。

4.10严格按当地政府和甲方有关创文明标化工地要求施工,并达到文明标化工地。

4.11负责对竣工工程回访保修工作,依保修条例和合同规定对工程质量自行承担保修责任。并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

4.12乙方应对其施工人员进行人身保险,办理好施工人员暂住证、计划生育和劳务等各种必备手续。

4.13遵守当地政府、部门的规定、公约,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严禁闹事、等,如有发现,一切后果由乙方自负。

第五条安全施工

乙方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严格安全JGJ59-99标准施工,严格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工程中如发生一切事故,其他经济和法律责任均由乙方负责,甲方有权对乙方按事故的责任大小进行处罚。造成因质量问题须返修,乙方应无条件返工,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

第六条奖罚条件

6.1工程安全文明达标:根据该工程的特点的要求,定为省级∕∕市级∕县区级文明标化工程,通过验收达标,给予适当奖励,如达不到要求给予处罚。如未定为文明标化工程且已评上或被评上高一级的文明标化工程,甲方则给予奖励。

6.2工程质量奖罚:工程验收后必须达到甲方与发包单位的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对创杯的,按有关文件进行奖励,反之给予处罚。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则按事故大小和社会的影响程度按甲方有关管理标准、制度执行。

6.3施工工期按合同(承诺)按期完工的,不奖不罚,若延迟完工,除业主处罚由乙方承担外,甲方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加倍处罚。

6.4上级主管部门对工程综合业绩考核时,若达不到规定要求,其一切后果由乙方负责,同时甲方对得分高低按照公司有关标准制度进行奖罚。

第七条违约责任

7.1乙方如完不成第二条规定的上缴税金和管理费,甲方有权令乙方限期缴足,逾期不缴按银行贷款利率计息。

7.2为确保本合同的严肃性,乙方自愿提供下列担保:

第八条

8.1企业形象牌及活动房按集团公司标准制作,施工场地必须达到标准化要求。

8.2为严肃履行合同,一经发现本工程(包括场外工程)在外单位开票,管理费一律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2%收取,问题严重的另行处理。

8.3乙方在承建此项工程,要尽快办好项目经理手续,及各类施工技术人员,抓紧调入浙江中垦建设有限公司,否则在施工中涉及到项目经理及各类技术人员不对号入座,导致罚款处理及其他问题均由乙方负责。

8.4未尽事宜根据公司规定执行。

第九条乙方确认甲方与业主签订的合同及所有附件的效力,凡本合同没有具体约定的事项均以合同及其附件为准。

第十条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财务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各条款履行完毕后自动失效。

第十一条其他

1、技术资料及相关手续由乙方负责(按4.5、4.9条执行)。

2、本工程全部由乙方来完成,按图纸施工,甲方不提供任何费用。

3、与图不符,乙方同设计院联系。

第十二条凡因履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讼。

甲方:乙方:项目责任人签字:

身份证号码:

家庭地址:

年月日

经济责任承包合同范文三

甲方:

乙方:

乙方负责经营的工程已于20年月中标。由于该工程的重要性、特殊性,本着联营合作,优势互补,进一步开拓工程市场的目的,根据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同意乙方作为内部承包人以的名义责任上述工程的施工。为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特签订经济责任承包合同。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1.2工程地点:

1.3工程内容:

1.4合同总价:约¥元(大写:人民币)

1.5合同工期:

工期:按甲方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要求执行

开工日期:20年月日(以开工令为准)

二、承包范围

2.1乙方承包工程的全部内容:施工图设计范围内的全部工作内容及相关的一切工作。

2.2甲方与工程发包方签订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和补充协议中确定的甲方责任和甲方承诺的各项条款,建设单位对该工程下达的指令、命令、通知等均构成本承包合同内容,乙方应无条件履行。

三、承包方式

3.1乙方为该工程的承包责任方,全权负责主持该工程的具体工作,并承担风险责任。

3.2严禁工程转包,一经发现,甲方有权取消乙方的经济责任承包资格,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及费用完全由乙方承担。

3.3税费交纳规定:

3.3.1工程按甲方和建设单位所签施工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进行结算,乙方按工程结束总价上交甲方管理费,管理费随工程进度款上交,但工程竣工时必须结算。

3.3.2该工程支出的各类税收及规费(包括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及当地建筑主管部门的各项规费)由乙方承担。

四、合同履行

4.1工程质量:达到施工合同中要求的质量等级。

4.2安全生产: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达到当地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坚持标准化管理,乙方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并购买意外伤亡保险,聘用特殊工种工人要有操作证,并在项目部备案:乙方须设专职安全员,若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和重大设备事故,损失和费用由乙方承担,甲方协助处理。

4.3施工工期:按合同工期要求完成。工期提前或延误的奖罚全部由乙方享有或承担。

4.4因乙方原因造成合同不能正常履行而被业主书面警告或通报批评的,若乙方不能及时改进挽回局面,甲方有权取消乙方的经济责任承包资格并清场,由此发生的损失及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4.5双方合作恪守诚信,项目部所有经济信息(如材料、劳务、月进度计量等)按公司要求实行透明开放。项目部对外唯一的合法印章是甲方发文启用并在建设方及监理方备案的项目部公章,立账户所用手章甲方同意使用甲方受权委托人手章,乙方不得私刻甲方任何印章。

五、工程质量标准及管理

5.1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建设单位要求。

5.2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以及工程图纸的要求,符合竣工备案要求。

5.3工程质量因乙方原因未达到上述约定标准,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5.4甲方对乙方承包的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对任何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方案及行为,甲方有建议、整改或停工权。

六、劳务工人保护及管理

必须每月准时发工资给工人,不能拖欠工人工资。如因乙方拖欠工人工资所造成工人集体上访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乙方必须承担所有经济责任及法律责任。

若工程所在地政府劳动部门对民工工资发放有相关管理规定,必须按政府劳动部门规定执行。

七、财务管理

7.1项目部财务工作由乙方自行负责管理,甲方派出财务人员进行监管。项目部财务管理应遵纪守法,按照《会计法》要求建立完善、真实的成本账;依法足额缴纳国家规定的各种税收,且要取得相应的完税凭证。

7.2业主所有工程款须汇入项目部账户,工程款实行专款专用,不得超付,甲乙双方均不得挪用。

7.3在承包合同期间,乙方不准以此工程项目对外进行任何开工的经济担保。

7.4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优先顺序为:

7.4.1建设单位供应的材料费,代扣代缴的税金及其它应扣费用。

7.4.2上交甲方的管理费及相关的代扣代缴费用等。

7.4.3劳务费及管理人员工资。

7.4.4项目部外购材料款及设备租赁费。

7.4.5最后利润分配。

甲方收取的管理费。

7.5工程竣工后,所有的财务账务账簿移交集团公司。保修期内发生的维修工作和费用由乙方负责,滞留在建设单位的保修金保修期满后乙方负责追讨。

7.6本工程专用账户待保修金结算完毕后方予撤销。

八、承包合同的结算

8.1乙方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债权债务及经济责任,除甲方应收应扣部分,其余部分完全由乙方享有或承担。工程竣工后工程款未能结清,由乙方负责催讨,甲方协助。如甲方派员清欠的,乙方承担相应的费用。

8.2乙方首先按承包合同规定确保甲方管理费上交,若项目竣工结算价在上交管理费、咨询费、财务费、各项税费、全部工程成本后出现亏损由乙方承担,与甲方无关。

九、双方职责

9.1甲方:

9.1.1积极配合乙方全面执行甲方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9.1.2甲方协助乙方组建项目部管理班子,负责行文成立项目部提供项目部开设账号的资料,负责刻制项目部所有印章并对上述印章行文启用。

9.1.3向项目部派项目管理人员(包括财务、技术员、安全员等,具体职务及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参与项目部财务、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管理,全面执行内部经济责任承包合同及甲方已公示的管理规定及文件所赋予的权力。

9.1.4甲方督查组定期对项目部进行巡视。

9.1.5甲方积极配合乙方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及请奖工作。

9.1.6如乙方需以甲方名义提讼或与他人进行有关法律交涉,甲方积极配合。

9.2乙方:

9.2.1乙方对承包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防火、环保、综合管理等工作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按审核后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9.2.2乙方负责组建项目部,将主要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作为本合同附件报甲方备案。

9.2.3乙方须遵守和执行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公司制定的企业标准。如乙方未达到上述标准,甲方有权代为实施,所花费用由乙方承担。

9.2.4乙方承担甲方派驻项目部人员的工资(参照公司标准,具体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由乙方负责发放,甲方派驻项目部人员的工作生活食宿条件由乙方负责。如工程需要甲方委派其他人员配合施工,所发生的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9.2.5完成甲方下达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严格按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建立健全工地安全管理体系,由专职安全员抓工地安全工作;对在现场施工的每一名职工进场后都要订立安全施工协议书,并作安全考试(文字答卷)合格后方可上岗施工,乙方(项目部)要将个人协议和答卷留档备查。严格控制材料采购和原材料的试验工作,落实材料的购、管、存、发工作,编好材料的收、发、存台账,杜绝安全、质量及设备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乙方负全部的经济法律责任,甲方协助迅速解决处理,一次性处理完毕,不留后遗症;

9.2.6严格按图纸和工程变更联系单施工,参加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变更及时找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签证;

9.2.7严格按有关部门要求,及时做好各项技术资料、财务资料的原始记录及汇总,竣工验收后交付甲方一套(包括竣工图);

9.2.8编制工程预算、竣工结算送交甲方审核,及时向建设单位催收工程款;

十、争议的解决

10.1本合同执行中,如遇争议,双方依据甲方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友好协商;

10.2双方协商不成可向项目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讼。

十一、其他

11.1项目部的财务、技术、质量、安全、民工工资、印章及资料归档等方面的管理应遵守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并接受集团公司的监督和检查。

11.2甲方公示的文件、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是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行法律效力。若相互有不一致时,时间新的优先执行。

11.3乙方在承包期间,签署的任何文件和合约必须加盖经甲方发文启用并在建设方及监理方备案的项目部公章,否则纯属乙方个人行为,责任由乙方自负。

11.4甲方根据与建设方签订的《施工合同》要求,必须及时协助乙方办理各种相关手续。协助承包方办理开户手续。

11.5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商订补充协议,并同时具有法律效力。

11.6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至本工程竣工验收符合要求、移交全部工程资料、结清所有债务后终止。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或盖章):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

委托人:委托人:

经济合同篇10

第二条合同纠纷由签约企业负责处理。涉及内部几个企业的,可以协商或由公司确定一个企业为主负责修理。签约人对纠纷的处理必须具体负责到到底。

第三条处理合同纠纷的原则是:

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没规定的,以国家政策或合同条款为准。

2.以双方协商解决为基本办法。纠纷发生后,应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友好协商,在既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又不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3.因对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坚持原则,保障我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我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主动承担责任,并尽量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我方损失;因双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实事求是,分清主次,合情合理解决。

第四条各企业在处理纠纷时,应加强联系,及时通气,积极主动地做好应做的工作,不互相推诿、指责、埋怨,统一意见,统一行动,一致对外。

第五条法律顾问室处理合同纠纷的范围是:

1.董事会、总经理交办的;

2.经各企业处理解决不了的;

3.其他应由法律顾问室处理的。

第六条提请处理合同纠纷的程序是:

1.承办人填写“对外经济合同纠纷申报表(一式二分),按本《制度》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报批。

2.审批单位可依据情况,在1天内作出;由上报单位负责处理;由法律顾问室负责处理。

3.法律顾问室对经协商仍无法解决或认为有必要的合同纠纷,经主管领导同意,可提交上级主管机关、仲裁部门或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第七条合同纠纷的提出,加上由我方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处理纠纷的时间,应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并必须考虑有申请仲裁或记拆的足够时间。

第八条凡由法律顾问室处理的经济合同纠纷,有关企业必须主动提供下列证据材料(原件或影印件):

1.经济合同的文本(包括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以及与合同有关的附件、文书、电报、图表等;

2.关货、提货、托运、验收、发票等有关凭证;

3.货款的承付、托收凭证,有关财务财目;

4.产品的质量标准、封样、样品或鉴定报告;

5.有关违约的证据材料;

6.其他与处理纠纷有关的材料。

第九条对于经济合同纠纷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签订书面协议,由双方代表签字并加盖双方法人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第十条各企业对双方已经签署的解决合同纠纷的协议书,上级主管机关或仲裁机关的调解书、仲裁书,在正式生效后,应复印若干份,分别送与该纠纷处理及履行有关的部门收执,各部门应由专人负责该文书执行的了解或履行。

对于对方当事人在规定定期限届满时没有执行上述文书中有关规定的,承办人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和法律顾问汇报。

第十一条对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仲裁决定书或判决书的,由法律顾问室配合各单位向人民法律申请执行。

第十二条在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之前,有关单位应认真检查对方的执行情况,防止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