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白鹤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32:58

涪陵白鹤梁篇1

[关键词]高应乾;《白鹤梁观石鱼》;时代

高应乾诗,今存一首,题为《白鹤梁观石鱼》:“访胜及春游,双鱼古石留。能观时显晦,不逐浪沉浮。守介难投饵,呈祥类跃舟。胥归霖雨望,千载砥中流。”《全宋诗》第72冊、卷三七七九李洪波先生据清代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整理辑入了该诗,传云:“高应乾,字侣叔,涪州(今四川涪陵)人(清同治《涪州志》卷一五)。”①;《宋代蜀诗辑存》据“清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一五”也同样将该诗采入其中,按作者籍贯分县排列编次于“涪陵市”下,传云:“高应乾字似叔,生平不详。”②覆核原文,在《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所收宋代涪州“石鱼题刻一百段”里确有该诗,置“何宪等诗”与“杨太守诗”之间③,杨殿珣先生《石刻题跋索引》将其一并附于“宋末”④;而同治《涪州志》,除了在卷一五《艺文志·古今体诗一百八十五首》所录苏轼、陆游、范成大等13人17首宋代诗歌中确有该诗,排马提幹《涪州十韵》后、张士环《张桓侯刁斗》前,只是题下小传作“西陵人高应乾侣叔”⑤,诗人籍贯与前二书不同(按:《蜀诗辑存》谓高字“似叔”,系编著者读“侶<侣>”为“佀<似>”致误。www.133229.Com)外,卷二《舆地志·碑目》也是将其列入宋代,排“刘叔子诗序”、“王庶诗”之间,云:“高应乾诗镌白鹤梁”⑥。可见,自晚清同治以来直至现在,人们一般都是把高应乾及其《白鹤梁观石鱼》目为宋人与宋诗的。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今年初始,笔者因故从事白鹤梁题刻文字的校理工作,通过反复审读原诗,并且广泛查证相关记载之后认为,相沿已久的以高应乾《白鹤梁观石鱼》为宋人宋诗的观点应予完全否定。具体理由如下:

一、诗歌最后两句存在的疑点

《白鹤梁观石鱼》尾联云:“胥归霖雨望,千载砥中流。”从诗意看,“千载”为“双鱼古石留”距离高氏“访胜及春游”赋题该诗的时间约数。而涪州(按:原四川省涪陵市,今重庆市涪陵区)水标石鱼,最早为“唐代所见鱼”,简称“唐鱼”。历史考古学界根据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等文献资料及白鹤梁上现存的开宝四年(971)谢昌瑜等题记的记载,一致认为其初刻年代当在唐代的广德二年(764)及其以前⑦。倘若高应乾真是宋代人,其观鱼赋诗至迟不会晚于祥兴二年(1279),距离“唐鱼”出现的最早可能时间武德元年(618)也仅有六百多年,去“千载”差之远矣,何敢言之?尽管,诗歌有诗歌的语言特性,也允许夸张,但纵观全诗的纪游性质和记实偏向,“千载”二字不能不让人放心不下,疑窦顿生。

二、原始文献未包含时间信息

本文首段举证材料显示,《全宋诗》、《宋代蜀诗辑存》等之所以将高应乾诗作为宋代诗歌加以辑录,主要是甚至可以说完全是因为采信了陆氏《八琼室金石补正》和同治《涪州志》的判断。那么,此二书又是依据什么把高应乾诗列为宋代的呢?笔者通检再三亦不得而知。在进一步广泛查阅《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清姚觐元、钱保塘,上海国粹学报社1912年古学汇刊本)、《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昌彼得、王德毅等,中华书局1988年)、《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李国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沈治宏、王蓉贵,四川辞书出版社1997年)、《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续编》(王蓉贵、沈治宏,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年)、《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龢等,商务印书馆1933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张撝之、沈起伟、刘德重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等等相关诸书,仍然一无所获、不见有高应乾其人其诗的丝毫记载的情况下,笔者循由同治《涪州志》卷二“高应乾诗镌白鹤梁”一句提供的线索最后对原始文献——白鹤梁石刻的该诗碑文或碑文拓片、拓片图录作了查勘。虽然,由于白鹤梁题刻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将被淹没在30多米的江水之下,目前正采用“无压容器”方案对其进行原址水下保护,处于封闭施工状态,根本无法实地勘验。但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代缪荃孙艺风堂碑文拓片涪州石魚題刻《高应乾诗》⑧和《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水下碑林白鹤梁》等公开出版物中所载高诗的碑文拓图及相应文字资料⑨来看,石刻内容原本非常简单:除了刻录诗歌(同前),就是落款“西陵人高应乾侣叔氏题”,并无任何可以判断赋诗留题年代的时间信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对《高应乾诗》这同一件作品的断代上,《图集》和《白鹤梁》却是将其归入清代。这就更加显示出《八琼室金石补正》、同治《涪州志》存在误判误收的可能性。

三、关于诗人年代的明确记载

鉴于高应乾其人其诗在断代上实际存在或宋或清的两歧现象,而宋代说又存在疑点、晚而无据,不足以让人采信,笔者遂将查阅重点转而指向清代。虽然,和宋代一样,在有关清人的史传杂著、地方书志乃至诗歌总集如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中依然不见有高应乾侣叔氏的任何记载,笔者却在一则素以水文价值高而著称的白鹤梁清人题刻——《萧星拱重镌石鱼记》⑩中有了一点发现。萧氏记云:

涪江石鱼,镌于波底,现则岁丰,数千年来传为盛事。康熙乙丑春,五水落而鱼复出。望前二日,偕同人往观之,仿佛双鱼蓂莲隐跃。盖因岁久剥落,形质模糊几不可问,遂命石工刻而新之,俾不至湮没无传,且以望丰亨之永兆云尔。时同游者旧黔令云间杜同春悔川,州佐四明王运亨元公,旴江吴天蘅囗囗、何谦文奇,西陵高应乾侣叔,郡人刘之益四仙、文珂奚仲。

涪州牧旴江萧星拱薇翰氏记略

题记不仅有明确的年代信息:“康熙乙丑(按:二十四年,1685)春”,而且也明确记载了“西陵人高应乾侣叔”为“时同游者”之一。为慎重起见,笔者又查找了题记所载当时同游诸人中高氏之外其余数人的有关材料,兹将所获胪列于后,以为辅证:

1、《大清一统志》卷三七五《东川府?名宦》:“本朝萧星拱,南城人,康熙四十一年任知东川府,勤于政事,整顿地方。以东川土地空旷难守,乃于东门截筑土城约退三十余丈,捍卫赖之。”(和珅等撰,《四库全书》本,史部第483册第65页)

2、《四川通志》卷三一《皇清职官》载:萧星拱,江西吏员,康熙十九年、二十三年二任涪州知州,康熙二十一年任忠州知州,三十年任重庆府知府;又,杜同春,江南拔贡,康熙五年任黔江县(按:时属酉阳州,与涪州、忠州同隶重庆府)知县。(黄廷桂、张晋生等纂修,《四库全书》本,史部第560册第666、669-671页)

3、同治《涪州志》卷首《附录旧志纂修姓氏》:康熙庚子(按:当为“癸亥”,详下条)年纂修邑人刘之益、何詵虞、文珂、陈命世、夏道硕、向牖螭;卷五《秩官志·国朝秩官·知州》:萧星拱,江西人,康熙十九年任,重修学宫补修官署;卷五《秩官志·国朝秩官·吏目》:王运亨,吏员,浙江人。(吕绍衣、王应元纂,《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46集,巴蜀书社1992年影清同治九年刻本,第481、502、508页)

4、《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二七《序录·旧序》载:《康熙癸亥年(按:二十二年,1683)续修州人刘之益序》、《康熙癸亥年续修州人文珂序》。(王鑑清、施纪云纂,《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47集,巴蜀书社1992年影民国十七年铅印本,第193-194页)

5、涪陵白鹤梁题刻碑文拓图《萧星拱(观)石鱼记》:“涪江之心有石鱼,春初鱼见,可卜丰稔。州之八景云‘石鱼兆丰'者,即其所也。甲子春正月,忠州守朱世兄自巴渝返舟过此。其尊人与余谊属师弟,而其叔朱羽公讳麟祯者⑾,初官于涪,士民德之,亦尝来此。余因携觞偕往,以续旧游。见石鱼复出,则是年之稔可知,因举觞相庆曰:国之重在民,民之重在食;而食之足,又在乐岁之有余。则吾侪之此一游也,非但以游观为乐,直乐民之乐也云尔。于是乎记。大清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春正月二十九日,同游知忠州事三韩商玉朱囗囗、浙江慈溪寅囗周囗囗。郡守旴江萧星拱题”⑿

综合上述,足够断明:高应乾实为清人,而其《白鹤梁观石鱼》诗,亦当是赋于“康熙乙丑”与萧氏等同游之时。要之,晚清迄今《八琼室金石补正》、同治《涪州志》、《全宋诗》、《宋代蜀诗辑存》诸书相沿已久的以高应乾《白鹤梁观石鱼》为宋人宋诗的错误观点应予澄清。

注释:

①傅璇琮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613页。

②许吟雪、许孟青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50页。

③(清)陆增祥编撰,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587页。

④商务印书馆1957年增订本,第474页。

⑤(清)吕绍衣、王应元等修纂,《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46集,巴蜀书社1992年影同治九年刊本,第678页。

⑥同注⑤,第466页。

⑦详《长江上游宜渝段历史枯水调查——水文专题之一》:“白鹤梁石鱼枯水水位标志的辨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水文、沙漠、火山考古》,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第15-17页;《白鹤梁题刻》,蒲国树等《涪陵市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95页。

⑧典藏编号:21595a:113,钤有“荃孙所得金石”阳文朱印。

⑨见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编《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页,拓图编号:123;陈曦震主编《水下碑林白鹤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页,拓图编号:146,题作“高应乾题记”。

⑩见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水文、沙漠、火山考古》,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第19页;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4页,拓图编号:129;重庆市涪陵区政协《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年版,第18-19页;水利部长江水委员会编《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4页,拓图编号:122;重庆市博物馆编《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四川重庆卷》第二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涪陵白鹤梁篇2

地理位置: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

重要档案:白鹤梁题刻是一道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梁体分为上、中、下三段。题刻区位于中段长约220米、宽约15米的梁体上,共有174段题刻,有着“水下碑林”的美誉。

提名理由:在世界水文史上,白鹤梁关于长江的水文记载,比所有同类的记载要早1100多年,而石梁上和水文有关的题刻数量,更是远远超过了埃及尼罗河著名的水文题刻数量,因此它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关于白鹤梁,在涪陵人中代代相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淹没在水下的石梁上,有一尾尾雕刻着的大石鱼,如果这些石鱼浮出水面,那么这一年的庄稼就一定会丰收。在史料的记载中,最早将“石鱼出水”看作丰收征兆的人,是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的涪州刺史郑令珪。而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的《水位题记》题刻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唐广德元年春二月岁次甲辰,江水退,石鱼现,下去水四尺。问古(故)老,咸云:江水退,石鱼现即年丰稔”。因为这个“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说法,每到冬春相交的枯水季节,人们都会喜盼石鱼的出现。

在过去的岁月里,每当长江水位下降,石鱼露出水面,当地的人们就会纷纷前往,争相目睹石鱼的风姿。而历代的文人墨客们,更是把观石鱼作词赋当做一大乐事。如同《李宽观石鱼记》中所说的那样:“骚人墨客,有诗有记,银钩铁画,瑗章玉句,隐江波之中,历数千载而不磨灭,盖天地间一奇迹也。”从唐宋以来,白鹤梁上留下了300多名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的大量遗墨,总计约3万多字,题刻内容也丰富多彩,有诗词有文章,有记事也有抒情。

在石梁上,各代名人所书的字体也风格多样,有的遒劲,有的刚健,有的隽秀,有的飘逸……全都独具特色,大放异彩。在众多文人笔墨中,要数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题刻最为珍贵。这个题刻可以说的笔笔凝练,给人一种“意随心到,气宇浩逸,一气呵成”的感觉。

涪陵白鹤梁篇3

一、涪陵区旅游资源概况 

该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得益彰。 

1.人文旅游资源 

(1)巴文化遗址。两千多年前,巴国国王坟墓主要埋在涪陵一带。2002年9月,在涪陵白涛镇陈家嘴村小田溪(距城区20千米),市文物考古所挖出了13座巴王墓,里边有大量的纯金宝剑、玉佩、玉璧等大批珍贵的部级文物,是涪陵区发展考古、溯源、观光旅游的特色资源。 

(2)水下碑林——白鹤梁。系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位于乌江口外的长江之中,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用雕刻的石鱼做标记,记录了自唐代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起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同时还有唐、宋、元、明、清历代雕刻的165段文字,大多出自历代书法家和名人的手笔。 

(3)名扬天下的榨菜之乡。在中国名目繁多、品味各异的酱腌菜制品中,涪陵榨菜以表似碧玉、红如玛瑙的外观形态和特殊风味驰名中外,与欧洲的酸黄瓜、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因涪陵是榨菜的发源地和集中产地,故被誉为中国的榨菜之乡。1963年四川省文史资料编委派人到涪陵进行采访,座谈核实,确定了涪陵榨菜创始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早在1930年,涪陵榨菜已远销海外,年销售量达3万坛。到2007年,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为50.3万亩,产量105.4万吨,产销成品榨菜3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创汇1000万美元左右,利税1.7亿元,成为全国榨菜的最大产销区,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人文旅游资源。 

(4)源远流长的易经文化。与涪陵城隔江相望的北山坪半山腰上就是著名点易园,是北宋理学家程颐讲授“理学”的场所。黄庭坚、朱熹等著名历史人物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墨宝。是求知、休闲、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 

(5)“816”军工洞。位于白涛镇乌江之滨,原兵器工业部“816”厂所在地。当年全国上百个地质、规划、设计和施工单位6万多人,先后参加了816工程建设,用5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洞体开挖任务。 

其他如陈万宝庄园、原城区八景(群潴夜吼、荔圃春风、黔水澄清、白鹤时鸣、松屏列翠、桂楼秋月、鉴湖笛、铁柜樵歌)等都具有一定旅游价值。 

2.自然旅游资源 

(1)雨台山风景区——雨台山因祈雨而得名,正因为丰富的祈雨文化,雨台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灵秀之美。景区内地势平缓,苍松蔽日,翠竹遍野,动植物150余种,植被覆盖率达96%以上,四季鲜花盛开,空气清新。山顶上12个山丘围着一近百亩水域的湖泊形成山环水、水抱山的奇特景观。雨台山因为其钟灵毓秀而成道教圣地,至今还遗留活菩萨、石头开花的观音岩、洪恩寺等古老的宗教遗址。信步雨台山的西面,绵绵群山尽收眼底,并可坐观两江汇流,鸟瞰涪城全貌,一览涪州八景。攀临东峰,可望日出群山。 

(2)千里乌江画廊——乌江发源于贵州省乌蒙山,全长1050公里,在涪陵城区注入长江。其中重庆境内彭水至涪陵的‘乌江画廊’两山夹一江,路在山腰行。 

(3)天台峡谷——位于涪陵城东南19公里,属千里乌江一脉,整个景区绵延163公里,河谷陡立千仞,峡中飞泉跌水千姿百态,目前主要旅游项目为8公里水上漂流、天然泳池嬉水、钓鱼、品茶等。 

(4)石夹沟——位于武陵山境内,平均海拔约1500米,该景区游道线全长8公里,景区内景观众多:十里大峡谷雄阔壮美,谷底奇石叠垒,溪流淙淙;千尺三叠瀑直挂绝岭,飞泻而下,气势壮观;蜿蜒一千六百多米的青天峡地缝冠绝天下,两壁峭崖仅隔数尺,直插云端。探步其间,神摄气敛,幽谧古奇之感顿生。春来万木竞绿,金秋层林尽染,盛夏清凉,入冬银装素裹,好一处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 

其他有大溪河、聚云山、望州山、平西坝、水磨滩、武陵山公园、鸡公山主题公园、石鼓古镇等旅游资源。 

二、涪陵区旅游资源的特点 

1.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围广 

涪陵区处于三峡库区腹地和重庆、宜昌两大旅游增长极的中点上,位于三峡旅游发展主干轴与“川渝黔”旅游发展轴的交汇处,是新三峡生态文化旅游片区的节点和乌江旅游辐射带的口岸,在长江三峡旅游经济区域中具有优越的区位,辐射范围广阔。既可纳入三峡游环线中,又可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如:渝涪高速的单向距离118公里左右,重庆主城市民自驾游仅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在周末自驾游日益流行的今天,涪陵区潜在的游客市场相当巨大。 

2.自然旅游资源品位高,价值大,吸引力强 

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这里的奇山俊水。其旅游开发已被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务院三峡办、国家计委、水利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等部委纳入旅游总体规划,有望成为部级旅游黄金线。 

3.人文旅游资源神奇迷人,丰富多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涪陵区拥有几千年文化沉淀形成的巴文化遗址历史,点易园,水下碑林——白鹤梁,榨菜之乡的美誉, 在中国乃至世界均享有较高的声誉;涪陵还拥有现代经济建设造就的工农业旅游资源,“816”核工业基地、太极集团等均驻于此地。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资源体系,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发展涪陵区旅游业的战略思考

旅游产品是一个行业的产物,而不是一个企业的产物,游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游资源的开发是指把旅游资源改造成为旅游吸引物,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性活动。它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立足长远,着眼未来,突出重点,逐步开发,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1.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 (1)树立“旅游兴、百业旺”的观念,用这一观念来主导旅游业的发展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了政府主导型战略的有效性。从发展中国家来看,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主导的程度一般都比较高,以高效率的政府行为补充市场缺陷,并以此加速市场的发育,如:新加坡政府每年投入上千万美元对旅游产品进行宣传,从发达国家来看,政府在旅游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曾专题召开过1500人参加的“白宫旅游会议”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每年投入几十亿日元宣传其旅游产品。2007年重庆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前三位为泰国、新加坡、日本,也说明了政府宣传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2)政府主导型战略就是按照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特别是做好政策与资金主导,大力招商引资,通过组织大型活动以形成总体形象,争取旅游业更大的发展。按照“打造精品、完善名品、开发新品”的工作思路,涪陵区要抓好旅游景区建设,就应根据资源特色打造主题鲜明的旅游景点。政府牵头做好包装、宣传工作,通过推出个性鲜明的旅游精品,并使其发展为名品,有了叫得响的名品,再不断完善名品,开发新品,形成涪陵区旅游“亮点”不断,“看点”推陈出新。

2.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培育涪陵文化旅游品牌

涪陵区要立足水下碑林——白鹤梁,巴文化遗址,千里乌江画廊,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的涪陵榨菜,“816”军工洞,雨台山,石夹沟等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出著名的涪陵品牌。如:涪陵白鹤梁水文文化考察旅游,涪陵宗教文化探秘旅游,涪陵巴文化鉴赏旅游,涪陵榨菜民俗文化体验旅游,“816”核工业三线建设文化回忆旅游,石夹沟徒步健身游等。其中可重点培育涪陵的水文文化、宗教文化、巴文化、榨菜民俗文化等旅游品牌,使涪陵的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成为涪陵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3.破除交通瓶颈,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

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必须先行,以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同时设计满足不同旅游者的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如:将涪陵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组合成精品旅游小环线,涪陵、武隆、丰都组成“金三角”中环线,乌江画廊、梵净山、张家界、长江三峡构成大环线,同时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吸引周边居民周末度假自驾游。

4.加强区域合作,将涪陵—武隆的旅游资源联手进行整体规划打造。

1998年6月改设的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李渡区域,丰都、武隆划归重庆直接管辖。

(1)武隆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情况

地处“老、少、边、穷”地区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武隆,西邻涪陵,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其秀美的山川、神奇的溶洞、幽静的大峡谷,古老的原始森林、独特的南国草原仙女山著称于世,其中武隆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4公里处的芙蓉江畔,发现于1993年5月,经中国与澳大利亚有关溶洞科研机构两次实地勘测,评价为:“世界奇观,一级洞穴景点”,“一座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尤其是洞中的三绝——水中葡萄、水下刺猪花、棕柱石笋,为国内其他溶洞所罕见,其中水中葡萄堪称世界一绝。武隆天坑三桥---位于重庆市的武隆县城东南20公里处,距仙女山约15公里,距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仅30公里,天生三座规模庞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

重庆武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07年6.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全票通过,使武隆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大家庭。当地还有淳朴的土家族民风,武隆正以“梦幻武隆”品牌向国内外游客推出。

武隆2004年以后一跃进入重庆主城区以外37个区(县)旅游业发展的首位,创造了12个全市第一。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中“万人军中取首级”撼人心魄的那一幕重头戏是在武隆天坑景区的雄峻山涧中实施的航拍,就是因为看上了“乌江画廊·梦幻武隆”的奇丽风光。

(2)涪陵与武隆资源互补,可谓灵秀涪陵,梦幻武隆

涪陵的人文旅游资源特色突出,武隆的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明显,相邻的涪陵与武隆在旅游资源上具有的明显互补性,使两地具有合作的可能与必要,通过彼此合作、优势互补两地的旅游业都可得到长足的发展。

总之,拥有独特人文旅游资源的涪陵,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培育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经过2年~3年的有序开发和包装,立足重庆的涪陵旅游业,必将逐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前景光明。

涪陵白鹤梁篇4

重庆涪陵白鹤梁博物馆东侧唯一开着的小门里,烟雾缭绕,一张简易的方形小桌上面铺着报纸,烟或打火机压着五元、十元的零钱,三名博物馆的值班人员正在进行这个城市最盛行的“”。

这一天是2010年1月3日,冬天的长江依旧笼罩在雾霭蒙蒙的水汽之中。重庆涪陵城北的滨江路上陡然突出的方形建筑,由五块两米高的木板阻挡了人们延伸而去的视线。常有背着竹篓的人从这座建筑门前匆匆走过,偶尔也有人停下来看它一眼。

这是为白鹤梁量身定做的“世界第一水下博物馆”。但它自2009年世界博物馆日开放24小时后,便与世隔绝。

“过!”一个穿卡其色夹克带金丝边眼镜的男人,将视线短暂离开手中的扑克牌一秒钟,脸撇向左上侧,责怪记者贸然来访的同时仍不忘出牌,他近乎在怒吼:“博物馆不开放!不通报领导。不接受采访!”

现在,除了隐约传出的“”的声音,途径此处的人们偶尔能听到的,是博物馆内的一只狼狗对试图靠近者的吼叫。

身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馆长,黄德建对于现状只有两个字:无言。

评审会内定保护方案

“将文物都埋掉,不能说是文物保护方案。名为文物负责,实为极不负责。”

没有人知道,白鹤梁博物馆今天的境遇,或许是16年前就悄然埋下的伏笔。

大陆三峡工程决定上马后,三峡库区内文物保护工程也随之被提上日程。1993年的冬春之际,长江赶上十年一次的枯水期,时任涪陵市文管所副所长的黄德建牵头,组织了一场“白鹤梁题刻告别游”。

名义是“告别”,可黄德健的真实目的仅是希望引起外界关注。虽然1988年白鹤梁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但黄认为并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重视”。

“三峡文物保护工作会”召开之时,倔强的黄德建到河北清西陵会场,在会场外展示讲解白鹤梁石刻拓片,散发关于白鹤梁的小册子。

不久,黄德建得到一个消息,中国文物研究所和建设部联合组成的勘测小组即将进驻涪陵。

早在1994年,天津大学就提出了“水晶宫方案”,但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泥沙自然掩埋保护方案”以及之前的“黄真理方案”一样,都相继被否决。

七年期间,重庆地方当局围绕这座水下博物馆举行了无数次评审会,其实基本是“吵架会”――文物专家与水利专家争论的焦点在保护与否,值得花多少钱保护。

“凡是关于白鹤梁保护方案的评审会,我都参加,没有邀请我,我也厚着脸皮跟着去听。”对于黄德建来说,不妙的消息还在后头。

1997年,涪陵划归重庆市管辖,黄德建认为,“此后白鹤梁就没人管了。”

但是,转机出现在2001年2月的评审会上,黄德建有幸结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鹤白

白鹤梁其名

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江心的一处小岛奇观。其为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常年隐没在水中,只有每年冬春交替、长江水枯时,才偶尔露出真身。一说因石梁早年常有白鹤群集而得名,又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得名白鹤梁。葛修润。

在多种场合,葛修润都声称,自己不知如何被国家文物局选中当评审会的组长。在此之前,他并不知道重庆涪陵“有个叫白鹤梁的东西”。

葛修润作为主持人的任务是,“通过”既定方案。这是由武汉大学在“黄真理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白鹤楼方案”。

此方案早在两年前已被提出,且设计书已完成一部分,经费预算在6000万左右。会前,葛修润跟领导表示不担任组长,“对这个方案不满意。将文物都埋掉,不能说是文物保护方案。名为文物负责,实为极不负责。”

曾参加过此会议的黄德建,对葛修润一反常态的会后发言记忆犹新。

当时葛修润设想: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一个壳体,定期从长江抽水经过滤后注入壳体,以清水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巨大压力,并使白鹤梁题刻免受风浪和泥沙石砾的消蚀。同时,再建一条水下管道,人在管道透过玻璃窗欣赏白鹤梁题刻。

正是这个非正式的发言,“无压力容器方案”获得了在场11名专家的赞同和支持。但是会议最终仍然按照既定结果通过了“白鹤楼方案”。

当时的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现在担任三峡文物保护小组组长的王川平解释,“我不赞同这个方案,但还是得准备一个――2003年后三峡工程要蓄水,有些是无法作业的。我求蔫修润先把“白鹤楼方案”评审过了,暂时搁置不用,实在无奈的情况下再说。”

但是,评审会后,有关水下博物馆的所有争论都突然归于沉寂,这并不是黄德健所希望的结果。

教授和政府的“曲线救国”路

“由于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参与施工。实际我们就是文物局的公司。”峡江公司总经理李南评解释。

“弄大了才能有影响!”黄德建向葛修润出了一个主意,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看到了这个方案的毛病,而这以后肯定是三峡工程的骂名。”葛修润认为“无压力容器方案”已经形成,有可能就把这个文物保护下来了。

此后,尽管依旧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葛修润还是动用了自己能够想到的渠道,通过工程院的专家建议、参考消息的内参,后来又动用工程院的专报信息。再次向总理提出建议。

半年过去,始终没有回音。葛修润致信当时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宋在信后批示“请听听院士的呼声”,此信后来被转交给了中国三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建委)。

2001年9月,三建委办公室表示,“无压力容器方案”可以考虑。葛修润认为,这显然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

相比之前方案的论证,此次论证显得异常顺利。但对于黄德建来说,重庆市政府一纸公文又让他“前功尽弃”。

2D01年重庆市政府21号文件,说明了一般文物保护项目都由区县负责,重点文物统一归重庆管理,理由是区县的实力不足以承担重大项目。白鹤梁在1988年已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按照此文件说明,应由重庆市负责。

当年,重庆市文物局迅速成立了峡江文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峡江公司),主要负责文物保护项目的管理实施。

“由于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参与施工,实际我们就是文物局的公司。”峡江

葛修润: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专家,1934年生,上海人,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研究员和上海交大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他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后留学苏联,曾获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在德国从事研究。自1985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次,中科院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次,被国家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约300篇,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

公司总经理李南坪解释。

“当时还没有实行代建制,现在已经普及了。但那时我们是知道有这个苗头。”当年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现在担任三峡文物保护小组组长的王川平如此解释峡江公司的“合法性”。

一年后的2002年9月,最后的评审会上决定放弃先前通过的“白鹤楼方案”,而“无压力容器方案”建造水下博物馆则最终被敲定。整上工程预算大约是1.23亿,全部费用由三建委分季度拨付。

5个月后,已经开始施工的“无压力容器方案”再遭质疑一一被三建委强制叫停。

施工遭遇低级错误

中标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又将工程转包给重庆一家小公司,在葛修润眼里,那就是一批“棒棒军”。

葛修润认为,这明显是一次没有道理的学术攻击。

他后来获悉,一名曾经参与保护方案评审会的高校教授执笔的文章,经“重要人物”上达国务院。提出正在施工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有被江水冲毁的危险。

“貌似学术,实际上是歪曲了,白鹤梁能够存在到今天,按他的说法,早就被冲垮了。以前不冲,我修了白鹤梁怎么就要被冲了?”葛修润说。

随后,国家文物局将此次葛修润的意见上报三建委,三建委上报国务院。

白鹤梁工程随即再次启动。

不久,峡江公司负责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程招标,发生招标舞弊。中标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又将工程转包给重庆一家小公司,在葛修润眼里,那就是一批“棒棒军”。

“很多专家也有意见,面对滚滚长江,建设水下工程,这些‘棒棒军’一点经验都没有,我看了心急如焚!”

葛修润和夫人为此赶到了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武汉总公司,直闯高层领导的办公室,要求调查工程转包真相。

最终,原来承包工程的“棒棒军”们撤出,由正规的公司接手。

2004年,峡江公司第一任总经理因张飞庙工程中利益纠葛身缠官司,随后辞去了总经理职务。

“问题解决了,本来就不多的时间再次被耽误,同时损失了几百万。”葛修润只能将此类情况归为“社会的一种体制问题”。

而“体制问题”之外,方案又遭遇技术难题,这直接导致葛修润否定了原有灯光系统方案――光纤系统。他准备将其更换。但这时,一个施工单位已经在布置光纤系统――撤换系统意味着要再赔一笔钱。

“光纤的弊端很明显,布置好后不能移动。同时有套复杂的装置,在穹顶的顶部,很有可能做不成,从而有碍于整个施工进展。”葛修润说,“恰好LeD灯具不存在这个问题,况且寿命很长,可以达到五万个小时,理论上是十万个小时。”

三建委最终通过了葛修润的建议,撤掉已经布置的光纤系统,购置LeD灯具。

但是,围绕这座水下工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由制造潜艇的719研究所负责设计的水下参观廊道,施工时间竟然被意外缩短。起因是三建委临时改变了三峡大坝的蓄水计划――2005年将提前一年达到156米水位线,这就导致原本三个枯水期的施工时间,被迫缩短为两个。

同时,这也意味着2005年3月,参观廊道必须完成。

“错过了,你再给我几十个亿我都没法修了。很多的失误,拖拖拉拉的。”葛修润还记得当年“水赶人”的情形。

但直到2004年9月,这个设计图纸谁来施工还没落实,现场施工的部分水已经抽干,围堰也已经将其围出。

“在施工期间,工地上黑社会打架都得亲自去解决。”黄德建曾多次跑去“灭火”。

那时,葛修润原本奔波上海、武汉两地,后来又添加了一个地方――涪陵。有人戏称,葛修润是水下工程的监工,专门负责“挑刺”。

“2005年我身体不太好,在上海住院,工地没钱也要我管。”葛修润凭大家的尊重主持协调,解决了其中两次此类扯皮停工事件。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黄德建置评当年创造性的工程设计,“天才的方案”却碰到了低级的错误。

蓄水过后工程遭“冷落”

作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总设计师,葛修润至今理解不了,一个审计怎么七搞八搞地搞了两年。

令葛修润意外的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相比之前的矛盾,此后长达两年的停工,却将重庆地方当局的争斗推向了一个极致一一“没钱”牵绊住了整个工程进度。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程的投资是由三建委从移民资金中专项拨出的。“当初预算的1.23亿资金其实都没完全到位。”峡江公司总经理李南坪归结为“只有预算,没有规范。施工过程中意外很多,比如发生一些设计更改,都需要追加投资。”

在2005年底,峡江公司以赶工费用、设计变更、增加设施向主管单位重庆市文物局上报追加预算投资五千万。而三建委一直没批复。

重庆市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三峡办公室副主任王建国认为,这个报审报批的过程太长了,首先要通过市政府审。再报三建委,三建委又找审计部门来审计,完了之后再开会研究。

而此时的中铁一局负责博物馆的主体工程施工,在春节期间仍然赶工,最终完成。同时向峡江公司要价8000万元。

王川平认为,施工方用超常手段去完成任务,钱也比平常多能够理解,管理公司应该支付,“但由三峡建委办公室负责拨钱,这就有点脱节。”

最终双方不得不由国家审计局进行审计。除此之外,王川平认为,三建委在批复过程中将一些必要申报项目砍掉,从而导致预算减少,也是追加投资的原因之一。

“比如自动扶梯,起初已遭枪毙,但没有扶梯就不能下到40米的水下观看,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三建委和重庆市、涪陵区两级政府各拿一半,总共1600多万元。”

王川平总结教训,“三建委不砍掉扶梯项目,扶梯可以像商场似的分成段。陈列馆建设当时只批复280万,规模很小,我们市政府说要做就做好。最后是由重庆市和涪陵区政府出资。这就又增加了一千多万”。

作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总设计师,葛修润至今理解不了,一个审计怎么七搞八搞地搞了两年。“我现在想不明白,本应在2006年就做完的工程就这么停工了,没人管了,施工单位都散了。”

停工期间,尽管葛修润左右呼吁,但三建委没有像上次一样给他回单

“说白了,这时无论工程快慢,(白鹤梁)都不影响他们(三峡)蓄水了。”一位文物工作者一语中的。

而在2006年12月,还在停工期间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竟然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国宝“无人接收”的尴尬

一名文物保护专家直言,“白鹤梁目前非常尴尬,遇到一个不太负责任的政府,法律在有些地方就没人听。”

对于峡江公司来说,“幸福”显然来得太突然。

中国修建水下博物馆,引起国外关注,这导致了重庆市政府在2008年3月开会,要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务必在2009年5月“国际博物馆日”开放――工程马上恢

复。

当地媒体随即报道,重庆市政府为工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1200多年前,唐朝广德元年,有人在白鹤梁刻下两条石鱼,记录了当时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不断,形成石鱼雕刻18尾,生动记栽了一千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古人刻鱼为标,已近似现代水文观测原理。且记录之早,令白鹤梁享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美名。公司总经理李南坪解释。

“当时还没有实行代建制,现在已经普及了,但那时我们是知道有这个苗头。”当年重庆市文物局副局长,现在担任三峡文物保护小组组长的王川平如此解释峡江公司的“合法性”。

一年后的2002年9月,最后的评审会上决定放弃先前通过的“白鹤楼方案”,而“无压力容器方案”建造水下博物馆则最终被敲定。整个工程预算大约是1.23亿,全部费用由三建委分季度拨付。

5个月后,已经开始施工的“无压力容器方案”再遭质疑一一被三建委强制叫停。

施工遭遇低级错误

中标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又将工程转包给重庆一家小公司,在葛修润眼里。那就是一批“棒棒军”。

葛修润认为,这明显是一次没有道理的学术攻击。

他后来获悉,一名曾经参与保护方案评审会的高校教授执笔的文章,经“重要人物”上达国务院。提出正在施工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有被江水冲毁的危险。

“貌似学术,实际上是歪曲了,白鹤梁能够存在到今天,按他的说法,早就被冲垮了。以前不>中,我修了白鹤梁怎么就要被冲了?”葛修润说。

随后,国家文物局将此次葛修润的意见上报三建委,三建委上报国务院。

白鹤梁工程随即再次启动。

不久,峡江公司负责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程招标,发生招标舞弊。中标单位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又将工程转包给重庆一家小公司,在葛修润眼里,那就是一批“棒棒军”。

“很多专家也有意见,面对滚滚长江,建设水下工程,这些‘棒棒军’一点经验都没有,我看了心急如焚!”

葛修润和夫人为此赶到了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武汉总公司,直闯高层领导的办公室,要求调查工程转包真相。

最终,原来承包工程的“棒棒军”们撤出,由正规的公司接手。

2004年,峡江公司第一任总经理因张飞庙工程中利益纠葛身缠官司,随后辞去了总经理职务。

“问题解决了,本来就不多的时间再次被耽误,同时损失了几百万。”葛修润只能将此类情况归为“社会的一种体制问题”。

而“体制问题”之外,方案又遭遇技术难题,这直接导致葛修润否定了原有灯光系统方案――光纤系统。他准备将其更换。但这时,一个施工单位已经在布置光纤系统――撤换系统意味着要再赔一笔钱。

“光纤的弊端很明显,布置好后不能移动。同时有套复杂的装置,在穹顶的顶部,很有可能做不成,从而有碍于整个施工进展。”葛修润说,“恰好LeD灯具不存在这个问题,况且寿命很长,可以达到五万个小时,理论上是十万个小时。”

三建委最终通过了葛修润的建议,撤掉已经布置的光纤系统,购置LeD灯具。

但是,围绕这座水下工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由制造潜艇的719研究所负责设计的水下参观廊道,施工时间竟然被意外缩短。起因是三建委临时改变了三峡大坝的蓄水计划――2005年将提前一年达到156米水位线,这就导致原本三个枯水期的施工时间,被迫缩短为两个。

同时,这也意味着2005年3月,参观廊道必须完成。

“错过了,你再给我几十个亿我都没法修了。很多的失误,拖拖拉拉的。”葛修润还记得当年“水赶人”的情形。

但直到2004年9月,这个设计图纸谁来施工还没落实,现场施工的部分水已经抽干,围堰也已经将其围出。

“在施工期间,工地上黑社会打架都得亲自去解决。”黄德建曾多次跑去“灭火”。

那时,葛修润原本奔波上海、武汉两地,后来又添加了一个地方――涪陵。有人戏称,葛修润是水下工程的监工,专门负责“挑刺”。

“2005年我身体不太好,在上海住院,工地没钱也要我管。”葛修润凭大家的尊重主持协调,解决了其中两次此类扯皮停工事件。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黄德建置评当年创造性的工程设计,“天才的方案”却碰到了低级的错误。

蓄水过后工程遭“冷落”

作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总设计师。葛修润至今理解不了,一个审计怎么七搞八搞地搞了两年。

令葛修润意外的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相比之前的矛盾,此后长达两年的停工,却将重庆地方当局的争斗推向了一个极致――“没钱”牵绊住了整个工程进度。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程的投资是由三建委从移民资金中专项拨出的。“当初预算的1.23亿资金其实都没完全到位。”峡江公司总经理李南坪归结为“只有预算,没有规范。施工过程中意外很多,比如发生一些设计更改,都需要追加投资。”

在2D05年底,峡江公司以赶工费用、设计变更、增加设施向主管单位重庆市文物局上报追加预算投资五千万。而三建委一直没批复。

重庆市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三峡办公室副主任王建国认为,这个报审报批的过程太长了,首先要通过市政府审,再报三建委,三建委又找审计部门来审计,完了之后再开会研究。

而此时的中铁一局负责博物馆的主体工程施工,在春节期间仍然赶工,最终完成。同时向峡江公司要价8000万元。

王川平认为,施工方用超常手段去完成任务,钱也比平常多能够理解,管理公司应该支付,“但由三峡建委办公室负责拨钱,这就有点脱节。”

最终双方不得不由国家审计局进行审计。除此之外,王川平认为,三建委在批复过程中将一些必要申报项目砍掉,从而导致预算减少,也是追加投资的原因之一。

“比如自动扶梯,起初已遭枪毙,但没有扶梯就不能下到40米的水下观看,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三建委和重庆市、涪陵区两级政府各拿一半,总共1600多万元。”

王川平总结教训,“三建委不砍掉扶梯项目,扶梯可以像商场似的分成段。陈列馆建设当时只批复280万,规模很小,我们市政府说要做就做好。最后是由重庆市和涪陵区政府出资。这就又增加了一千多万”。

作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总设计师,葛修润至今理解不了,一个审计怎么七搞八搞地搞了两年。“我现在想不明白,本应在2006年就做完的工程就这么停工了,没人管了,施工单位都散了。”

停工期间,尽管葛修润左右呼吁,但三建委没有像上次一样给他回音。

“说白了,这时无论工程快慢,(白鹤梁)都不影响他们(三峡)蓄水了。”一位文物工作者一语中的。

而在2006年12月,还在停工期间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竟然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国宝“无人接收”的尴尬

一名文物保护专家直言,“白鹤梁目前非常尴尬,遇到一个不太负责任的政府,法律在有些地方就没人听。”

对于峡江公司来说,“幸福”显然来得太突然。

中国修建水下博物馆,引起国外关注,这导致了重庆市政府在2008年3月开会,要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务必在2009年5月“国际博物馆日”开放一2Z程马上恢复。

当地媒体随即报道,重庆市政府为工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1200多年前,唐朝广德元年,有人在白鹤梁刻下两条石鱼,记录了当时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不断。形成石鱼雕刻18尾,生动记载了一千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古人刻鱼为标,已近似现代水文观测原理,且记录之早,令白鹤梁享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美名。程复工垫付1.5个亿。

“这并不属实,其实只给了1500万,并且当年已经还清。审计虽然接近尾声,但是三建委的资金仍没批复。”李南坪现在对数字很敏感,不厌其烦地重复每一笔支出。

即使两年后出现转机,葛修润听到再次复工的消息,仍是痛心不已。

“后遗症一塌糊涂,我们灯饰系统、循环系统当时做好了都在水下封存,电子设备关了两年,大部分都坏了。这半年多的时间把两年多的工程做完了,但是水下观看题刻还不清楚。”

葛修润最近一次去涪陵白鹤梁是在一个月前,开会商讨解决观看效果的办法。

三峡文物保护小组组长王川平解释,“灯具上的铝和净化水中的药结合,产生了一种像云母样的漂浮物,附着在石刻上。”用他的话说,“这个小细节,差点让大家失去信心。”

2009年12月23日,李南坪飞去上海,“将新的灯饰系统方案敲定,4月20号之前完成换灯工作。预计2010年五月正式开馆。”

预计开馆后,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运行维护费用在500万到800万之间。这笔支出将由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承担。

“三峡博物馆研究可能成立一个三峡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分馆。但是至于最终白鹤梁归哪里还是听市政府的。”李南坪如此回应。

与此同时,一名文物保护专家直言,“白鹤梁目前非常尴尬,遇到一个不太负责任的政府,他们不接。现在的主管单位还是重庆市文物局,法律在有些地方就没人听,比如说自帝城已经交给重庆交通旅游集团公司了。”

王川平则否定这一说法,“这是误传,现在是工程还没完。不是没人要,现在抢着要,这是三峡旅游的龙头产品,峡江公司下一步要走向经营,既达到保护的目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扩大。”

葛修润坚决反对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交给当地旅游部门,“不能什么都以赚钱为目标,这是国家文物,应该由国家来负责。”

王建国认为,现在不能确定博物馆的管理权和使用权。至此,官方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最终归属仍未有定论。

江边的夜晚暂时掩盖了白日的喧嚣,博物馆两侧的饭店前,商家支起篝火取暖,木头是从对面尚未完工的楼盘施工处“捡”的,广场上放着刺耳的歌曲,人们扭动着身体配合着音乐的节奏。

博物馆西侧的四季饺子馆是在一年前搬到这里的,一个月3000块便宜的租金和对面小区4200元一平米的涪陵最高房价对比分明。

2009年的最后一天,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对面的滨江国际花园楼盘开业,充气的红色柱体还在那矗立着,而旁边未完成的楼盘直至深夜,灯依然亮着、机器轰鸣。

此刻,江面上有了些风,火苗随风摆动,喧闹中,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外面的灯还没有亮起。

水下碑林

江水每年枯盈不同,但石鱼现身被当地人视为“吉兆”。预示来年丰收,故有“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的流传。白鹤梁出水逐年成为川江上游的一大盛事,于是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到此题刻。

涪陵白鹤梁篇5

关键词:涪陵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43-04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的“朝阳产业”。笔者拟就文化产业及其分类和重庆市涪陵区文化产业发展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探讨。

一、文化产业及其分类

“文化产业”是德国法兰克福社会学派的学者阿多诺(adorno)与霍克海默(Hockheimer)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的的概念。1989年,日本日下公人在《新文化产业论》一书中,从经济学理论出发阐释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20世纪90年代,美国用“版权产业”来说明文化产业状况,将文化产业视为“可商品化的信息内容产品业”。其“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分销版权产业、版权相关产业等。英国则称为“创意产业”,即“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其范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等13个行业。之后,创意产业迅速地被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统计内容包括传媒、卡通、影视、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行业。

中国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产业”概念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党在文化建设理论上的重大突破。2001年,中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对国内两省一直辖市所属九个市进行实地考察、总结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作了如下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初步认为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4个领域。2003年9月,文化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延续了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对文化产业的界定。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颁发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首次从统计上对文化及相关产业作了科学、权威的规范和界定,并将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核心层主要包括: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他文化等。层主要有:互联网、旅行社服务、游览景区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网吧、文化中介、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等。相关层主要是:文具、照相器材、乐器、玩具、游艺器材、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振兴规划》),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九个方面。9月10日,文化部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演艺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游戏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与工艺美术、艺术创意与设计、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十个重点领域。《规划》和《意见》为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发展、振兴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

二、涪陵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

涪陵地处乌江与长江的交汇处,自古地连“五郡”,舟会“三川”,西通渝戎,东走宜汉京沪,南进酉秀湘黔,素为长江上游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中心。巴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等诸多文化种系曾在这里相依并存,互相融汇,逐步形成了底蕴较为丰富,并且源远流长、有着自身鲜明个性的地方文化,如巴文化、易理文化、水文文化、榨菜文化等。改革开放以来,涪陵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08年,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476家,实现文化产值8.1亿元,创利税1.5亿元,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占GDp的3.16%。

1.出版印刷业发展较快。全区共有各类印刷企业124户,其中主要出版物印刷企业7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7家、其他印刷企业30家、打字复印70家,资产总额6.6亿元。2008年,全区印刷产业实现产值7.1亿元,年销售总额6.6亿元,占全区GDp的2.77%。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印刷企业有21家,其中宏声印务、太极印务、诚信包装、理想包装4家企业产值均在1亿元以上。全行业的资金总量、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生产能力等在全市区县排名第一,已成为该区文化产业的支柱。

2.传媒服务业影响扩大。广播电视初步完成体制改革,媒体宣传影响不断扩大,形成“今晚10分”、“阳光热线”、“涪陵往事”、“城际新闻”等精品栏目,2008年实现广播电视产业收入2100万元。“巴渝都市报社”按照“立足涪陵区、关注大重庆、辐射渝东南”的思路,不断开拓发展,2008年报纸发行量达到3.2万份,实现总收入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85.7%。

3.旅游文化产业有地域特色。重庆直辖,涪陵设区后,涪陵旅游重新起步,发展迅速,2008年接待游客1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3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3%、20.7%。并且呈现出如下特色:一是特色文化不断向景区渗透,形成了不同文化主题的旅游景区。白鹤梁、小溪等景区,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巴文化的风采;周易园展示了中国易学发展史;雨台山展现了祈雨农耕文化。二是开发利用节会文化,集聚人气,谋求发展商机。举办了武陵山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大木葵花节、南沱镇龙眼文化节等旅游促销活动,为景区注入了特色文化品位,提升了景区的形象和知名度。三是注重商业文化资源开发。如榨菜成功打入2008北京奥运会,美心集团红酒小镇竹木工艺品注重民俗文化人物形态或吉祥符号图案的使用,彰显了地域文化色彩。

4.体育文化产业稳步推进。已初步形成以体育为支柱,以体育场馆经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为主的体育文化格局。据统计,到2008年,全区有体育经营单位56家,实现产值2000万元。其中,体彩销售1200万元,同比增长33.3%,体育本体产业实现年收入180万元,同比增长33.3%。

5.网络文化产业起步良好。巴渝都市报社以“巴渝传媒网”为依托,创建“手机报”、“数字报”;2008年全区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达125家,从业人员约5824人,信息产业产值已达12.15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27家,产值7.25亿元,信息服务企业98家,营业收入4.9亿元。

三、涪陵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

涪陵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1.量小。从总量上看,美国文化产业产值从1998年起,就已超过航天航空业及农业,占本国GDp总量的18%~25%,在国民经济中位居第四位。国内一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去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0.3%,长沙达到9.5%,深圳达到6.7%。重庆市南岸区达到8.08%。涪陵仅3.16%。从经营单位来看,2008年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平均企业产值只有170万元,主要以低投入、少风险、快回报的短平快项目为主。

2.质弱。印刷业虽然在全市占有一席之地,宏声、太极、鹏程等企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但其业务范围仍然较窄,没有形成统一的集群化的响亮品牌。蔺市在红酒小镇和古镇的打造上,作了很大的投入,但由于宣传不够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未形成旅游知名品牌。重庆长美影视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开发了系列动画片《巴蔓》、生态移民动画片《巴方岛》,由于运作机制的封闭性,与市场缺少联系,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产品,在文化市场上知名度不高。巴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长期被闲置,迟迟不开发,在旅游文化产业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白鹤梁题刻虽然知名度很高,而且水下保护工程也已完工,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仍没有对外开放,从而没能发挥它的品牌作用。体育文化产业虽然每年都举办了许多大型的赛事活动,但由于缺乏整体包装打造,没有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所以也没有形成对外的品牌效应。

3.基础设施差。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缺乏,服务功能差。由于移民拆迁、旧城改造等原因,原有专业性剧场或影剧院已经拆除,城区长期无专业性演出场所。区文化馆馆舍窄小,功能不全,无法投入使用。区图书馆在发展上面临安全、环境、经费三大困境。区少儿图书馆因三峡四期移民的迁建,现有馆舍面积再次缩小,难以发挥作用。新华书店缺乏自身经营场所。电影公司只有一家影院,难以满足观众需求。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50%以上面积窄小,设施老化,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需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活动阵地少。

4.演出市场死气沉沉。目前全区只有一个专业演出团体即区歌舞团,但仍按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运行,演出活动局限在政府采购的城区节假日庆祝、下乡慰问演出等内容。注册登记的民营演艺团体虽然有7家,但主要是面向农村市场,满足农村群众婚丧嫁娶、生日庆典等文化演出需求。外地优秀演艺团体和精品剧目的引进演出也多年不见。

探究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思想认识与思想方法障碍。在思想认识上,过分强调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忽略其商品属性;习惯于将文化看作花钱的“事业”,忽略了文化的投资功能和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突出地表现在旅游文化开发没有区级重点项目,而由各个部门、乡镇单打独斗,不能不受到其认知、鉴赏、创意、艺术、技术、资金、经营管理等能力或水平的限制,造成旅游文化开发起点低,散、乱、差,难以形成拳头产品。在思想方法上,习惯于单一、孤立思维,缺乏系统、创新思维,突出表现在旅游文化开发上,只注重旅游景点的开发,而不注重对相关景点及周边环境的系统开发,故难以形成真正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景区。部分文化企业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凡此种种,都阻碍了涪陵文化产业的发展。

2.体制、机制障碍。管理体制不顺、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使文化、广电、旅游、新闻出版等文化资源难以形成一个彼此关联的文化产业经济运行大系统,阻碍了文化产业大发展;政企、政事不分的管理体制既影响了国有文化企业走向市场的步伐,又影响了民营文化企业进行平等竞争。经营机制不活,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混杂,脱离市场,缺乏活力;文化企业“国企病”突出,缺乏主动性;用人机制不活,分配机制“平均主义”较重,压抑了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3.环境障碍。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文化投入不足,近年来虽已大幅增加,但底子太薄;可用于经营的文化资产数量少、质量差;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制约了文化生产;文化市场发育不健全,主体经济形式单一,市场产品和服务形式单调,要素市场缺乏,市场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二是政策法规引导有待加强。对民营文化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好,文化产业的投入缺乏保障,没有建立相应的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强劲动力。动漫创意、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网络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刚刚起步,由于缺乏牵引动力,发展速度较慢。三是人才匮乏。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在文化系统288名工作人员中,具有文化专业技能的只有124人,占43%,其中高级职称29人,占10%,中级职称43人,占14.9%,初级职称52人,占18%。产业开发所需的创作、创意、开发、推广人才奇缺,丰富多彩、寓意深厚、地域特色突出的文化资源长期转化不成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更难以形成吸引人们眼球的大市场。

四、涪陵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与重点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立了“建成重庆中部区域文化中心”的总体目标,新一届区委又提出了“人文涪陵”建设的新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到2015年,全区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区GDp的增长速度,达到重庆市先进水平,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部分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全市前列;基本建成重庆中部区域文化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区。

根据涪陵文化资源特点、现有基础和上述目标,可重点培育七大主导产业。

1.新闻传媒产业。广播电视台重点抓好数字电视转换工程、mmDS系统工程、网络双向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数字电视建设,利用广电平台开发游戏、电视商务、电视短信、远程教育等服务领域,推进产业化发展。“巴渝都市报”社依靠现代网络信息传媒技术,积极开发创意媒体产品,拓展动漫创意、户外广告、新闻旅行社、报型产品印刷业、巴渝传媒网视频中心等领域,打造“巴渝”系列的报业产业服务经济。

2.印刷出版产业。立足涪陵印刷行业优势,在李渡工业园区建立“涪陵印刷包装工业园”,引进品牌企业,形成印刷包装产业集群,成为“三峡库区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依托重庆新华集团和长江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在南门山、李渡新区建立大型图书批发中心和大型图书卖场。

3.演艺、娱乐产业。充分发挥艺术表演团体和演出中介机构的作用,培育演艺经纪商,加强演出协作网络建设,拓展国内外演出市场。规范发展传统娱乐业,提升娱乐品位;积极开发现代娱乐项目,拓展娱乐市场。努力挖掘民间优秀文化和地域特色演艺资源,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健康发展。依法规范文化艺术培训活动,繁荣文化艺术培训市场。集中人、财、物,打造几部以特色历史文化、革命老区文化、三峡移民文化等为题材的精品佳作,提高涪陵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开发展现涪陵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的工艺美术、书画作品,培育市场,形成规模产业化发展。

4.文化旅游产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深度挖掘涪陵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打造特色鲜明、构思新颖、制作大气的文化旅游精品。如抓住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及申遗机会,将其与滨江路景观长廊、民俗文化一条街及北山坪、点易园、北山书院等进行统筹规划设计,打造成集巴文化、易理文化、白鹤梁水文文化及三峡移民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精品旅游区。将小田溪巴人遗址打造成集中展现巴人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精神及巴人寻根问祖的文化旅游景区。将李尉茹烈士陵园打造成展现涪陵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红色旅游景区,将816军工洞体开发、打造成展现军工精神的“三线建设”旅游景区。将蔺市打造成特色古镇文化旅游景区。将武陵山森林公园、雨台山、石夹沟、御泉河等打造成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品牌等等。

5.文化创意产业。集成长江师院、金渠企业孵化器等区内优势资源,支持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民俗文化体验区的建设,重点培育广播影视、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动漫制作等方面的创意群体,逐步形成一批以提供文化数字信息、影视、演艺、地方剧制作、文化资讯等内容为主,实力较强的大型内容提供商。发挥市场机制,以需求拉动生产,推进动漫产业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6.体育服务产业。借助实施“健康重庆”契机,发展健身服务产业,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体质。发挥该区竞技体育传统优势,建立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储备体系,突出重点运动项目,打造特色运动项目。开发体育培训、技术服务、体育用品等服务产业。探索以“巴人尚武精神”赛、巴人寻根问祖赛等商业体育赛事,打造体育产业品牌。

五、涪陵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1.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地认识文化产品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正确认识文化产品的认知功能、传播功能、娱乐功能和投资功能等多元功能,并处理好各种功能间关系,充分重视和发挥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运用系统论与重点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全区文化产业建设。如在旅游文化产业建设中,应根据景点与景点、景点与环境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要求,确定不同的主题景区,在突出重点景点的基础上,建好配套景点及配套环境,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以增强景区对游客的的吸引力,提高其认可度。

2.改革体制、机制。坚持“宏观管好、微观搞活”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实现政府职能逐步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创新企业经营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增强活力和竞争力。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加快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抓好产业品牌建设。充分挖掘丰厚的涪陵文化资源,策划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编制“涪陵区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战略投资者和合作者。充分利用涪陵特色文化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建设涪陵文化创作园,以特色文化资源、优美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吸引全国的著名文化人来此休闲、度假、讲学、创作。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加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体育的结合,推出一批舞台艺术精品。

4.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加快实施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推进城镇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城乡文化互动工程等建设项目,并不断完善文化功能配套设施,提高管理和使用水平。二是实施重点突破。在李渡新区建立一个国家二级标准图书馆,增加购书经费,使全区人均购书经费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及以上,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在老城区和李渡新区规划建立图书大型卖场,在老城区和李渡规划建立电影院,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三是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将歌舞团、文化馆、电影放映、群众游乐设施等融入文化艺术中心,提高场所综合使用效益。

5.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则让”原则,鼓励、支持企业、个人、团体、境外资金等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以克服资金短缺障碍。完善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市场,着力培育面向大众的文化消费市场,拉动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挖掘全区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积极发展行业组织,重点发展经纪、评估、咨询等市场中介机构,培育和扶持一批诚信度高的文化中介组织,使之成为连接文化生产、服务和消费的有效环节。健全和完善市场管理法规,规范文化产业经营活动,禁止不正当竞争,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其他文化权益,依法打击破坏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抓紧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下大力气培养、造就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文化领军人才,挖掘、保护和利用好优秀民间文化人才,建立高端专家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优势。

参考文献:

涪陵白鹤梁篇6

关键词: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规划与育人功能

一、中等学校校园景观生态设计遵守的生态世界观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在中等学校校园中学生与校园环境时刻在发生相互作用,给予校园景观注入教育元素对于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景观生态学与规划设计相结合,是一个可操作的、能实现校园的生态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最科学途径。在进行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时,必须遵从生态世界观:1、可持续发展观。即:暨满能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生存产生威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观念。2、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即人在自然中不是主宰者、征服者,而是与自然学众生物共同生存发展伴吕的合理定位。3、培养生态伦理道德,即人的生存、发展不破坏环境,人的生存发展要善待自然和其它生物。

二、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遵从的规划原则

在进行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时还要遵从景观的规划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即保护自然景观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2、持续性原则,规划应谋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以达到景观的整体优化功用。3、针对性原则:即针对不同的规划与评价,规划学校就要评价其教育功能。4、多样性原则,即在校园特定的系统中,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建设绿化空间体系、增加绿化空间及开敞空间等。5、社会原则:即尊重地域文化与艺术使人文景观的时代性与地方性相结合。6、美学原则,即:使校园形成连续的整体景观系统,符合美学及行为模式。

三、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环境育人理念

在进行中等学校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应突出环境育人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学校就是教材,环境就是课程,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无时不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每时每刻都在受到环境的影响与熏陶,在进校校园景观生态设计时,要对每一块绿地、每一个园林、每一处景观都注入教育元素使其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在设计时必须确定以下理念。1、保护和深化自然景观的教育功能。即:是根据学校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绿化区域给人们环境优美清丽育人的感受。要充分保护和深化学校自然环境提供的自然景观的教育内涵,使其富有育人功效。2、突出其教育功能。在设计时要人为设置和谐的建筑色彩、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有教育意义的文化长廊、直观形象名人塑像和具有地方色彩校史展区等,使校园体现出一种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3、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即:中等学校生态景观设计中要在突出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的特色。4、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原则。在规划校园生态景观时,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渐进性。

四、浅析涪陵五中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功效

1、场地概况:涪陵五中位于国道之边,长江之畔,东、南、西三面环山,坐落于高差10米的山地中凹陷地带,占地约11万平方米,背靠青龙山脉、东侧乌龟宝、西靠天子殿、北临长江之滨,视野开阔、腹地平坦、地吉人灵、适宜作很好的生态景观生态规划。

2、涪陵五中校园生态景观规划情况:根据涪陵五中的地理位置概况,涪陵第五中学新校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一轴二带、二环三岛”的总体空间框架。

一轴代表涪陵第五中学的“历史――现在――未来”的时空轴线,二带:其一是体现涪陵第五中学历史的白鹤梁之韵景观带;其二是名人雕塑景观带,一环是连通校园内部的道路功能环,三岛是体现涪陵第五中学精神情感切入点。

根据功能需要和场所景观需求将校园规划为三个功能区和三个景观园区和三个外环园区。

1、中轴三岛园区

尚美广场园区是新校区迎宾集散和情感承接过渡的广场,代表时空轴线中“历史”的切入点,设计继承前期规划欲扬先抑的思想,入口两侧环植多株大黄葛树,既达到与老涪陵第五中学情感文脉的连接与过渡,又实现景观空间“抑”的作用,穿过校门为樱花大道与尚美广场建筑形式相互映衬,行政楼前为尚美广场的延伸。整个区域采用现代的造景手法,利用植物的空间层次来营造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空间和意境,同时该区域利用多种植物组团进行造景形成晨草园、荟萃植物精品,以增长和丰富莘莘学子的植物学知识。

2、智慧广场园区

位于校区的中心,代表时空中心“现在”的切入点,在保证其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布置休闲设施。在实验与图书馆之间的绿地空间,主要以疏林草地的形式进行布置,为师生的休闲、运动开辟出一个开放空间,从而达到人景互动的景观效果,让师生们更好地去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整个区域以象征人才贤者的香樟为基调树种,同时配以象征文化的槐树、楸树,间植桃李,喻意涪陵第五中学文化殿堂,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同时,该区域与智慧广场相呼应,体现出更深一层的含意:涪陵第五中学为祖国的繁荣造就了许多栋梁之才。

3、致学园区

该区为教学楼内庭区域,在结合现状地形的基础上,整个空间以“春、夏、秋、冬”为序进行景观展开设计,意在警示师生们在求学的岁月中秉承的致学之法、致学之态。

新春之雅:以迎春、茶花、紫玉兰、白玉兰为主题植物,以黄葛树进行衬托,体现出一种春的气息、春的遐思,意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让同学们珍惜时光,把握现在。

仲夏之欣:该区域以石榴、合欢、广玉兰为主题树种,下配紫薇、夏鹃、金叶女贞等灌木,同时在场地内散布一些景观塑石,意在提示同学们在布满荆棘求知的道路上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金秋之胜:该景观用桂花作为背景树种,以银杏、三角枫为主题,前景布以火棘、金叶女贞等灌木,意在给师生们季节性提示,使其更深刻的领悟收获季节的可贵。

瑞冬之韵:以松、竹、梅为主要植物造景元素,营造出一种古朴诗意的园林空间,用“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蕴激励同学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攀科学之颠。同时,运用松、竹的比德精神来熏陶学子的人品。

环外三园:沿校园环路外侧布置的有玉兰集秀苑园区(教工宿舍),桂子飘香园区(学生宿舍)、秋林枫致园区(教学楼背景山地),在其中营造出读书、休闲、富于生活情趣且具有励学内涵的多种园林空间。樱花缤纷大道与名人雕像景观带,以自然风景林为基础,形成独具情趣意致的园林空间境域。

4、涪陵五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是本次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结合涪陵的气候现状,园区植物配置以常绿乔木、落叶灌木为主,落叶乔木、常绿灌木为辅,适当点缀花卉地被为准则。

植物配置模拟自然植被群落的特征,形成乔木、灌木、地被、花卉等多种植物的复式群落,群落内部注意种间的互生,共生关系,注意搭配的科学性以增强人工植被群落的美观性,抗病性等适应能力。

五、对涪陵五中的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浅析

1、体现办学理念

涪陵第五中学“尚美育人”的理念孕育出了一代代精英,形成自身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新校区规划设计中在情感文脉上与老校区互相呼应,学校景观十分美丽,体现学校“尚美育人”的办学理念。

2、突出时代特色

深刻理解涪陵五中校园的总体规划方案的开放思想及初步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创意理念,配合总体布局和建筑形式,在环境规划设计中突出了教学楼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加的景观延伸和强化效应。

3、尊重场地特征

涪陵第五中学新校区地势高差较大,对环境绿化有较大的影响。针对校园东、南、西地理位置凸起,校区在三面环山的凹陷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规划在校园中设置中轴线,将校园划分为教学、生活、运动三个景观和功能区。在运动区配置大量的绿地块以平衡运动场的生态环境,在教学区设置三个植物园以凸显生态景观的教学功能,用高大的灌林种植于闲置环道使整个校园的植物与建筑形成以中轴两侧构匀辐射稳定空间格局,体现出结构和谐与文华底蕴。

4、突出“育人”氛围

以富于情感特质的场所来突出环境绿化与人的互动,实现环境对师生的美育和加强艺术熏陶的功能,做到“山水明德、花木移性、诗意景观、人文绿地、静赏如画、动观似乐、绿团锦簇、水意朦胧”的效果。

5、展示了人文精神

植物设计中采用了大量富于人文品格的松、竹、梅、菊、桂等树种来营造校园景观。力求在短期内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高雅的绿色植被,厚重的文化内涵,又使涪陵五中学风浓郁的人文气息源远流长,从而形成自身的种植文化特色。学校的生态环境对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育人功效。

综上所述:在中等学校的景观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坚持生态世界观,遵循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运用景观生态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把校区分为以多的生态板块、植物区域和绿地班块并注入教育元素使之具有环境育人功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在进行校园景观生态设计时要充分挖掘生态景观的育人功能,建设高教育效能的中等校园。

{参考}

1、今日重庆华龙网重庆新农村建设201012月11日

2、加强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国土资源网在第十五期国土管理市长研究班上的讲话2007年10月18日

3、《园创景观实践》邓显渝著2003.4

4、浅析生态景观设计邢建武2007.9

5、论景观设计分类及生态景观设计朱少华《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年10月27卷第5期.

6、城市生态景观的特征与构建,龚克程道品.《山西建筑》,2006,32第3期:71-72.

7、居住区休闲空间环境研究,刘佳,《山西建筑》,2006,32卷第3期:34-35.

涪陵白鹤梁篇7

从一个被围观被关注、各种无所适从的外国人,到坐在“学生食家”跟当地人闲聊、去各种朋友家做客的“涪陵人”,何伟将他在涪陵生活的一点一滴娓娓道来。与此同时,他始终以一双敏锐的眼睛打量着涪陵的城景市象和生活在这里的各色人物,无论是那带有历史气息的插旗山、白鹤梁,日夜奔流的乌江、长江,还是城区嘈杂的喇叭声、污浊的空气、到处可见的标语,甚至那挑着扁担的棒棒军、街头拉二胡的盲人、教堂神甫、餐馆老板……他把所见所感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1998年,他回到美国家中,花四个月时间写成了《江城》。

这是一本平实的书,耐心而细致地记录下了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那些场景、人物和事件,但内里却涵盖着很多很多――从中可以读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感受到那一时期中国正在经历的巨变,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外来者的视角,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反思我们因熟悉而忽视的一切。就像《纽约时报》所评论的,这是一本“像河流一样的书,既愉悦又桀骜不驯,表面看似平静,内则气势万钧”。

《江城》是何伟所写的“纪实中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余两部分别是《甲骨文》和《寻路中国》。《江城》于2001年获得了桐山环太平洋图书奖(theKiriyamaprize)。本期书屋节选自“长江”一章,描述了作者乘坐“中华号”轮船在长江上所见之景。

threemilesnorthofChongqing,theriverabruptlyturnseast,thebendmarkedbyashrinetoBuddhaandanoldweatherstained1)pagodaperchedhighabovethewater.thehillsbegintorise―greenruggedhills,fallingawayto2)blanchedsheetsoflimestonestainedbylastyear’shigh-watermarks.manyoftheseslopesaretoosteepforfactoriesorapartmentbuildings,andsmallfarmsbecomemorecommonastheboatcruiseseast.thepeasants’homesaresimple:mudorbrickwallstoppedbyagraytiledroof.oftentheyareshadedbyclustersofbananatrees.andallalongtheriverarecrop3)terraces,carvedintotheslopinghillswherefactoriescanfindnofoothold.

thesceneryisquietlybeautiful―notbreathtaking,but4)mesmerizinginthegentleroughnessofthehillsandthebrokenregularityoftheterracedfields.andjustasquietlyChongqinghasbeenleftbehind,andsuddenlyitisclearthateverythinginthislandscapehasbeenshapedbythesteadypoweroftheYangtze.

Forheretheriverhasstrength.Sometimesitwidenstoseveralhundredfeet,andsometimesitispinchedclosebetweensteephills,butalwaysthecurrentispowerful.theYangtzecarriessnowmeltfromthewesternmountains,andithasalreadybeenjoinedbymostofitssevenhundred5)tributaries,andsoitslipsquicklythroughthehills.oftheworld’sgreatrivers,onlytheamazonpushesmorewatertothesea.

thesunisdroppingnowandasoftcoolingbreezesweepsacrosstheriver.mostofthetravelersstandontheZhonghua’sdeck,watchingthehillsslippast.aclusterofGuangdongbusinessmenholdcellphonestotheirears,6)chatteringloudlyinCantonese.ayoungwomanstandsaloneagainsttherail,herlongblackhairandshortpinkskirtflowinginthewind.

theairiscleannow,withonlyafew7)wispycloudsscratchedacrossthefadingbluedomeofthesky.thesmallfishing8)sampansarestartingtodockfortheevening,andtheZhonghuapassesagroupofchildrenplayingbarefootintheshallows.Cornstandshighinthehills.thecropistwomonthsoldandithasjustbeguntoripen;thestalksareafreshspringgreenbutthetipsarestartingtofadetowardgold.

thereisnoricegrowingontheriverbanks;thehillsaretoosteepforthat.Someoftheslopesaretoorockyforcorn,butevenintheroughestlandthereisalwayssomesignofcultivation―attheleast,asinglepatchofcorntuckedintoabreakintherock.thecroprowsarevertical,runningdownthehillside,andtheyhavebeenhalf-terracedand9)leveledasmuchaspossible.

itisnotaneasyplacetomakealiving.eventhemostsuccessfulfarms―theoneswithtwostoryhouses,largepighuts,bigcementthreshingplatforms,andadozencornplotscarvedintothehillside―eventhesefarmsspeakofthedifficultyofgrowingcropsinsuchalandscape.everyterracehasbeenshapedbyhumaneffort,bysuccessivegenerationsofthesame10)clan,bydecadesandperhapscenturiesofwork.allofitconsistedofthesimplelaborofhandsandfeetandbasictools,andtheterrainhasbeenchangedsograduallythattheworkofthepeasantsseemsasinevitableasaforceofnature―somethingasdeterminedandpowerfulastheriveritself.Humanhistorysitsheavilyontheland,asitsooftendoesinChina.

thesunsets.theskyglowsorange,thehillsdarken,theroundballofthesunsendsabrightbandoflightskippingalongtheboat’s11)wake.andthen,behindthewesternhills,thesunsets.

重庆以北五公里(注:三英里约合五公里),长江急转向东,拐弯处有一座佛龛,一座历经风雨的宝塔高高地俯瞰着江面。山峦越来越高――绿色的山峰崎岖不平,往下是一片片灰白的石灰岩层,去年的洪水在上面留下了清晰的水位线。这一带的山坡大多十分陡斜,无法修建工厂或者公寓楼。随着轮船往东驶去,小块农地逐渐多了起来。农民们的住房十分简陋:要么是土墙,要么是砖墙,屋顶全都盖着青瓦。房前屋后,总有几丛芭蕉树。沿江的坡地全被改成台地,种上了庄稼,工厂没有立锥之地。

沿途的风景有一种静谧的美――虽然没有令人惊艳的美景,但略显粗犷的山峦、间或出现的梯状耕地依然魅力十足。同样,重庆城也被静静地抛在了身后,霎时之间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沿途的景象都是由长江水持久的作用力一点一点造就而成。

这里的长江气势磅礴。江面时而宽达数百米,时而被两岸的陡坡紧紧锁住,但它的水流总是势不可挡。长江裹挟着西部的高山融雪,一路上吸纳了七百多条大小支流,奔腾激荡在崇山峻岭之间。在世界上的大江大河中,经由长江流入大海的水量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日头西下,江面上凉风习习。乘客大多来到了“中华号”的甲板上,观看着群山慢慢掠过。几个广东生意人把手机紧贴在耳朵上,用广东话大声地聊着天。一个年轻姑娘独倚在栏杆上,黑色长发和粉色短裙随风飘舞。

空气逐渐清新起来,颜色渐淡的蓝色苍穹上,还飘散着几朵絮状白云。一艘艘小舢板纷纷进港准备过夜,几个小孩子在浅水湾里赤脚戏水,“中华号”从他们的身边径直驶过。山坡上,玉米挺直腰杆站立着,这些玉米已经种下两个月了,很快就要成熟。玉米秆依旧像春天那样通体翠绿,但顶穗很快就会褪色变黄。

江岸的山坡太陡,无法种植水稻。有的陡坡上石头太多,玉米也没法种植。不过,即便是在最为嶙峋的土地上,也总能发现耕种的迹象――石缝之间那一点点泥土里起码也种植了一排玉米。农作物都成竖行栽种,顺坡而下。每一块坡地上都有坎子横过,从而尽量减缓坡度。

涪陵白鹤梁篇8

论文摘要:粉品服务策略在图书馆的利用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深受读者的欢迎,如何利用粉品服务策略指导图书馆信息营梢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信息营梢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图书馆信息营梢工作中实施粉品服务策略的含义及优势的基拙上,着重就图书馆信息营梢中实施粉品服务策略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随着图书馆信息营销理念的逐步形成,图书馆信息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信息营销工作,在信息营销工作中大力实施精品服务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图书馆的信息营销,首先必须树立精品服务意识、制定精品服务规划和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优势,不断开发出适合用户需求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信息精品。

1信息营销工作中精品服务策略的含义

图书馆信息营销中的精品服务有两个含义,首先是信息产品的精品服务,图书馆信息营销的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加工,形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产品。具体讲,就是通过不断为用户寻找和提供新的信息源,及时为用户提供经过信息营销部门组织、加工、开发和生产形成的信息产品以及通过信息咨询等途径获取的用户急需的定制化信息服务等过程,为用户提供他们急需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由于信息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用户对信息产品使用的选择,因此生产高质量的信息精品是图书馆搞好信息营销工作的首要条件。其次是服务方式的精品服务,优质的服务是任何商品营销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样也是图书馆信息营销成功的必备条件,图书馆的精品服务方式,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上的优质服务、信息产品售前和售后的优质服务等方面。

2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中实施精品服务策略优势

图书馆与其它信息机构比较在信息营销工作中实施精品服务策略具有以下几大优势。图书馆的这几大优势既是图书馆在信息营销工作中实施精品服务策略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信息营销工作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

2.1馆藏资源优势

2.1.1传统印刷型信息资源优势

许多图书馆经过多年的积累,收藏了大量的传统印刷型信息资源(书本式一次文胡,这是当今科技工作者参考借鉴的宝贵资源,是时代造就了图书馆至今保持的相对一次文献优势。虽然近年来,国内陆续建立了一些电子文献数据库,但由于这些数据库资源有限,加上其它种种原因,在一定时期内将难以满足人们对一次文献的需求,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源仍将保持较大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其它任何信息机构都是无法比拟的。

2.1.2电子资源优势

电子信息因为具有记录信息量大、保存数据时间长、占用空间小便于收藏、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许多图书馆已经逐渐开始重视电子信息资源的收藏和建设,并且开发出了许多具有自身馆藏特色的精品数据库,如西安交通大学自建的“钱学森特色数据库”、深圳市南山图书馆承建的“深圳南山人文信息多媒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以及我院图书馆自建的涪陵“水下碑林一白鹤梁”大型数据库等,这些自建数据库深受用户的好评。

2.2人才资源优势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人才结构需求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传统的以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和学科专业人才为主逐渐转移到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学科专业人才、计算机操作和管理人才、高水平外语人才均不可缺少的多类型人才需求,特别是一批既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图书馆复合型人才的崛起,为图书馆信息营销的精品服务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图书馆的心理优势和地理优势

图书馆由于悠久的历史,使其早已在社会各界的心目中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拥有了广大的读者群和用户群,这是其他任何信息机构都不具备的一种心理优势。加上图书馆宽敞的馆舍,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和合理的布局,这种结构和布局上的优势也是其他任何信息机构无法相比的。

3图书馆信息营销中实施精品服务策略的主要措施

3.1抓思路,明确努力方向

图书馆信息营销中的精品服务策略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思路,要把精品服务意识贯彻到图书馆的整个信息营销工作中。首先,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好精品信息的选题立项工作;第二,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要根据图书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选择适合用户需求的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信息精品;第三,职责明确,要排出进度、责任落实到人,以保证信息精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2抓布局,突出工作重点

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要想有大的突破,就必须首先从抓精品、出精品这一工作做起。为此,图书馆信息营销部门必须把精品服务策略作为信息营销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在工作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一般;其次,在力量配备上向重点倾斜,必须根据任务和时间要求配足配强精品服务工作人员;再次,在工作精力上给予保证,对担当精品服务的人员,在任务没有完成之前,必须做到专人专用,以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保证信息精品的生产。

3.3抓组织,形成攻关合力

抓精品、出精品仅靠图书馆信息营销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调动全馆工作人员,精心组织、协同作战、整体推进才能办到。馆领导必须经常过问这项工作,主动出题目、提要求,听取图书馆信息营销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图书馆其它部门的同志虽然不直接参与精品信息的生产和加工,但他们必须把出精品信息的生产当作自己的任务来对待,积极出点子、提建议,协助信息营销部门搞好这项工作。

3.4抓质量,做到精益求精

精品信息的生产,既离不开信息营销部门的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精心组织,也离不开精心制作、精心加工、精心雕琢。信息精品的生产不求多但一定要求精,要舍得在精品信息生产上下功夫,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生产出来的信息产品是精品不是鹰品。为了确保信息产品的质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4.1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标准

信息产品要创名牌,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也要创名牌,出信息精品就是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创名牌的具体表现。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的精品服务,主要体现在信息精品的生产和信息服务的优质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始终把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视为精品服务的生命来抓。

3.4.2层层把关,严格按照工序办事

尽管信息精品的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劳动,但客观存在的生产也有着严格的工序。这些工序环环紧扣,有机联系,任何简化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从信息产品生产的立项、拿出思路到拟定提纲、起草初稿、产品的最终形成,都必须严格按工序办事,决不能马虎敷衍,必须保证信息精品的质量。

3.4.3反复修改,不断充实完善

对于每一个生产出来的信息产品,还必须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经过认真研究后提出进一步加工和修改的方案。通过多次反复加工、修改和润色,使生产出来的信息精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3.5抓开发,生产特色精品

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题剪报产品,以配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我院图书馆为例,我馆地处渝东南地区,是这一地区惟一的一所高校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我馆利用涪陵白鹤梁题刻资源制作的“水下碑林一白鹤梁”大型特色资源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白鹤梁水文碑刻照片、水文史料以及国内最新研究成果,深受用户的好评。作为部级重点文物,白鹤梁横亘1600米.顺江而卧,冬显夏隐,因出水期常有白鹤栖息而得名,有历代骚人墨客如黄庭坚、王士祯等题刻其上,共163段,3万余字,题意隽永、书法绝妙、刻工精湛、保存完整,堪称水下碑林。尤其珍贵的是在这1200多年间,长江上游每个枯水年头的最低水位,一代又一代的先人都刻石鱼留下了真实而精确的记载,使之成为举世罕见的古代水文资料库。惠及当今,我们研究长江航运、流域气象、城市规划、水利建设都要继续从中获取佐证。空前规模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也赖此得到了计算水量的史料数据。涪陵作为全国闻名的榨菜之乡,既有发达的制药、卷烟等优势企业,同时又是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这些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我馆信息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可以从开辟榨菜加工技术、制药技术、烟草生产技术、水果生产技术、各种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等着手,生产出相关的信息精品,主动向企业、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3.6抓服务,底得更多用户

用户是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存在的前提条件,失去用户,也就失去了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的基础。服务质量的高低,是用户选择取舍的最直接原因,它直接影响图书馆信息营销中工作的开展。

3.6.1以人为本,尊重用户

在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作为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者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服务用户,尊重用户,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以饱满的热情接待每一位用户,让用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6.2竭诚服务,方便用户

随着数字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使用,数字化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信息产品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图书馆信息工作人员在营销自己信息产品的同时,还必须对用户进行专门培训,以使他们熟练掌握产品的各种性能、使用方法,并帮助读者及时排除使用过程中的设备、技术和方法障碍等等,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精品。

3.6.3根据需要,服务用户

图书馆信息产品的特色是用户选择使用产品的基本条件,图书馆应该根据潜在用户和用户潜在的需求进行自己的“市场定位”,随时根据用户的“定购”要求设计差异化“产品”和提供特殊服务。图书馆首先应该全方位报道自己的馆藏信息,形成各种信息组合,开发出自己的特色化的系列信息精品;其次,要结合自身优势,创造出有自身特色的营销精品服务策略。这就要求图书馆信息营销工作者必须经常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充分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按照用户的需要,结合自己的馆藏特色,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信息精品。

3.6.4以情动人,感动用户

涪陵白鹤梁篇9

[关键词]三峡库区旅游产业优势分析

一、开发性移民政策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机遇优势

三峡工程的修建为库区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今天,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结合,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多方法开发性安置百万移民,正带来库区固定资产的全面更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的全面改善,第二、第三产业正在第一产业加强的基础上蓬勃兴起,形成了库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三峡库区长期享有的优惠政策措施可为本地区的崛起带来巨大的活力和实惠。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开发中,国家赋予了移民和整个三峡库区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包括以三峡电站发电收入中提取库区建设基金,移民经费的滚动开发、税收、小水电开发,各项建设基金及专项贷款,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的优先照顾以及全国对口支援政策优势,一方面为库区带来了大量项目和资金,截止2004年,整个库区接受对口支援资金100多亿人民币,项目3000多个,另一方面,对口支援在技术装备、人才培训与交流、信息服务、吸收劳务,开展科技咨询等进行了大量工作。三峡工程改变了库区与世界的距离。三峡工程使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航重庆,水运交通状况将有极大的改善,在重庆通过江海直运联系世界已经成为可能。总之,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大大改善了库区的社会条件和基础设施环境,而这些状况又是作为关联效应突出的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这些优势的明显凸现,作为库区资源比较优势尤其突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就更加的完善。

二、三峡工程提升了库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优势

1.三峡工程使库区旅游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凸显出4大特点

(1)沿长江线状集聚化分布。沿长江线状集聚化布局是三峡旅游资源突出的特点。目前三峡传统的旅游线就是凭借沿江分布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利用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形成的旅游线路,而且都是分布着特色鲜明、品位突出的旅游资源。沿江从西向东:重庆(陪都、山水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部级文物涪陵白鹤梁江下博物馆和易经发祥地点易洞)国家aaaa级风景区神曲之乡一丰都鬼城)国家aaaa级风景区忠县石宝寨部级文物云阳张飞庙国家aaaa级风景区奉节白帝城・夔门部级森林公园巫山大宁河小三峡国家aaaa级风景区巫山峡和西陵峡三峡大坝(国家aaaa级风景区坛子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宜昌市。沿江分布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均属部级旅游资源,而且开发便利,交通条件好,处在中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勾通的长江黄金水道大动脉之上,人流、物流频繁,为进一步深度开发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2)沿溪河集聚化分布。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沿着长江的溪河支流分布,这是呈现出的又一空间分布特点。乌江峡谷一“千里画廊”峡谷风光,云阳长滩河一石笋河自然风光,巫山大宁河一妙峡、小三峡自然风光,奉节大溪河一迷宫河生态风光和天下奇观天坑地逢,神农溪一小三峡自然风光,还有兴山的香溪河,秭归九畹溪和泗溪河峡谷风光。这些溪河表现出独特的峡谷自然风光而著称,由于这些溪河旅游资源分布在长江与支(溪)流的连点的区位上,随着175蓄水,水位上升,溪河倒灌,溪河形成一系列的湖岛,云阳彭溪河上,就形成1-5Km2的平湖4处,小岛半岛27处,巫山大宁河上形成4Km2的大昌湖,随着水运条件改善,溪河交通与长江融为一体,便于长江旅游线凭借水上便利的通道沿支流延伸旅游线路,为深度开发溪河旅游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并为区域性观光探险(漂流)旅游定位提供了资源。

(3)临城镇集聚化分布。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的分布基本上是临近城镇。重庆市区内就分别丰富多彩的陪都文化、抗战文化,涪陵城边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丰都的名山、忠县隍华城、万州的亚洲第一瀑布青龙爆布、云阳磐石城和张飞庙,奉节白帝城、巫溪巫灵洞及宁厂古镇,巫山小三峡,兴山昭君古里,等等,都与城镇相邻,可以凭借相邻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优势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并提供服务基地支撑。

(4)区域性块状化分布。三峡库区的旅游资源在小区域空间分布中,呈现出三大聚团化区分布的特点:一是鄂西块状集聚分布区,包括秭归、巴东、兴山、神农架、夷陵等区县的西陵峡、三峡大坝、庆牛黄岩、黄陵庙、秭归屈原祠、泗溪、九畹溪、香溪、昭君村、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神农溪、神农架等景点(区)。二是渝东北块状集聚分布区,包括重市的巫山、巫溪、奉节等县的瞿塘峡、巫山峡、白帝城、天坑地缝、迷宫河、大宁河风景线、神女风景区,夏冰洞、红池坝大草原等景点(区)。三是长江一一乌江结合部块状集聚分布区,包括重庆市的丰都、涪陵、武隆等区县的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名山鬼城、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乌江画廓、芙蓉洞、仙女山、天生三桥等景点(区)。旅游资源的块状集聚化分布,为进一步沿着三峡国际旅游黄金线向腹地展拓创造了客观条件。

2.三峡工程提升了库区旅游产品的品位和价值

根据三峡工程175m蓄水水位要求,使库区旅游产品空间呈现出集聚化、高密度分块布局的趋势:一是形成了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筑为支撑的长江三峡东部旅游产品集聚区。三峡大坝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的最高程达185m、长达2300m的大堤,由气势宏伟的工程大坝、厂房以及船闸构成一个庞大建筑群,与两岸青山及沿江护江工程融为一体,“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在三峡的东大门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丰富了三峡旅游的内涵,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属世界级旅游产品,增强了三峡旅游的“磁场力”,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旅游在全国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投下了一枚“重金”。二是形成以奉节为中心的三峡腹地旅游产品密集区。三峡水库水位上升并没有给奉节的旅游产品带来多大损害,反而带来了新的自然旅游景观。夔门仍然雄伟壮丽,闻名海内外的三国文化宝库“白帝城”仍然存在,同时因水位上升而将“白帝城”变成了一个山环水绕的秀丽宝岛,其观赏价值进一步提高。同时在白帝城和奉节之间形成一个三峡地区最大的内河湖泊―白帝湖,这为在奉节城临近的内河湖上开发娱乐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改善奉节城生态景观的自然条件,建立库区腹地以“山水城”、“江城”为特征的生态旅游都市增加了一个奇特而优美的生态景观。世界奇观-“奉节天坑地缝”也座落在此。在奉节境内的小寨天坑,最大口径880m,平均口径570m,垂直深度666.8m,堪称世界级大漏斗,天井峡地缝,与小寨天坑相依为伴,长10km,宽不过10m,缝内成干谷、盲谷、干谷可行数里,盲谷深不可测,窄处仅可容人。地缝两侧,古木参天,乌语花香,实为休闲避署探险旅游的绝妙去处,从而构成了以奉节为中心的旅游产品密集区。三是大宁河沿线的旅游产品空间布局沿河向纵深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沿河旅游产品的开发价值,形成了大宁河沿岸旅游产品密集区。由于水位上升,对当今秀丽的大宁河小三峡自然区在空间分布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旅游产品布局向大宁河上游纵深推移(即由巫山向巫溪境内推进),不但不会因此而使大宁河的旅游价值下降,反而大大提升大宁河上岸旅游产品的品位。随着大宁河下游航运条件的改善,马渡河(小小三峡)的旅游开发价值会大大提升,形成了以小小三峡,大昌湖(三峡地区惟一的清水湖),白龙过江,庙峡,双溪洞,荆竹峡为主的新的一级自然景点,从而大大推动了大宁河腹地巫溪境内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新的旅游资源的亮点。四是形成以石宝寨(湖)、石柱县黄水自然保护区、丰都“鬼城”为支撑的三峡库区中部“忠县―丰都―石柱”“小金三角”旅游产品集聚带。三峡水库水位上升,使石宝―忠县段的旅游产品分布的密度加大,石宝寨附近形成了三峡渠型水库上最大的内河湖―石宝湖,面积达12km2石宝寨也变成石宝湖上的一颗明珠,隔江而望是依山临湖且独具特色的西沱云步梯古镇,其附近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逍遥岛。在忠县境内还形成独猪咀半岛,隍华岛以及一级人文景点无名阙、丁房阙与石柱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库区腹地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与黄水湖,而丰都名山“鬼城”形成了南,北、东三面环水的奇特半岛,景色更加优美,从而构成库区中部旅游产品密集区。五是形成以乌江沿线生态风景为主体的“乌江画廊”生态旅游产品群以及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区。涪陵江面形成水库西部最大的内河湖――陵湖,乌江沿线的天生桥洞,三门峡,鸭江小三峡,白马山等旅游价值也将得到提升。

3.西部大开发带给库区旅游产业的开发优势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制约库区旅游发展的交通等外部环境将逐步改善,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开发的可进入性问题,使旅游资源迅速转化为产品,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逐步向精品方向发展。

(2)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再造秀美山川。库区旅游发展的自然环境始终是旅游总体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环境的改善可以直接推动库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植树种草,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等项措施,从长远来看,也有一个产业替代的问题。旅游产业恰恰是一种最好的替代方式,用植树替代砍树,可以使上述措施可持续地巩固下去。

(3)库区要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库区各区县已经把旅游业明确为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这一定位是产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结果,也是长远发展的选择。因此,优势产业的明确将带来一系列的政策力度和工作力度,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4)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不仅是库区,也是制约重庆旅游业总体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各方面工作的逐步实施将从根本上提高库区旅游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5)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开发要求大开放,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也会全面推动库区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素质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2002年8月,由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联合发起编制的《西部旅游投资规划》,把长江三峡旅游线作为《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地区六大重点项目之一,这将大大加快库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4.加入wto面临的机遇优势

(1)有利于库区旅游业进一步在开放中深化改革、规范秩序,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直接表现是加入wto以后,外国旅行社通过合资或独资方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和重庆市场以及库区的旅行社逐渐走出国门,这将直接带来国外来峡游客和库区出境游客的增长,增加旅游业的收入。wto将加速旅游相关行业的对外开放步伐,金融业的扩大开放将方便旅游支付,弥补旅游服务缺陷,提高整体服务竞争力;信息产业的扩大开放将推动随之进入的旅游业电子商务和销售网络的大发展,成为促进库区旅游运作方式的重要力量;资金缺乏使库区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加入wto将有利于更多地吸引外资,促进库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形成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2)从旅游行业自身来看,压力与竞争将促进库区旅游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库区旅游企业必将苦练内功,强化素质,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科学的运营机制、用人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行机制。加入wto以后,将方便外国企业进入我国旅游市场,有利于扩大旅行社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改变现有库区旅行社行业存在的“小、散、弱、差”的状况,打破目前一些旅行社的僵化体制,引入较灵活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引入国外较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4)有利于库区旅游企业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入世”后,我国获得了多边平等的贸易地位,可以向这些国家提出放宽中国旅游者入境和取消中国旅游企业在该国经营的限制的要求,旅游企业可走出国门,对库区旅游进行宣传和促销,也可以通过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利用海外旅行社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增强对库区旅游产品和宣传促销力度,开发新的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产品。

(5)有利于促使旅游信息交换和管理模式有偿使用机制更加完善。通过旅行社、饭店和民航的进一步开放,借助国际知名网络,为旅行商和旅游者提供更多的库区旅游产品和旅游接待信息,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预订服务,创造更多的客源;通过有偿服务进一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库区旅游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涪陵白鹤梁篇10

我曾经亲眼目睹过一桩车祸,那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一起去散步。当我们来到白鹤梁对面超市的时候,发现公路上围了一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有人横穿公路被车给撞倒了——一个中年妇女躺在地上,满身都是血,身子被车压扁了,人已经死了。一辆自行车翻倒在地,车架被压弯了,前轮都被压爆了。交通事故是那么可怕,一刹那间,就夺走了宝贵的生命。现在马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拥挤,同时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好多人的生命被夺走,有的小朋友失去了爸爸,有的老爷爷失去了儿子……让交通法规在我们心中生根吧,珍爱宝贵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与车互相谦让,才能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死亡的人数。

你们还记得儿时的那首儿歌么?红、黄、绿三盏灯,十字路口眨眼睛。红灯亮晶晶,大家停一停;黄灯亮晶晶,大家等一等;

绿灯亮晶晶,可以向前行。行人车辆指挥,拐弯慢性要小心。

连儿时的儿歌都提醒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绿灯,现在我们已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难道还不能遵守简单的交通规则么?

人们如果不注意安全,那事故将会像“非典”一样传播起来,也许受害者不是你,是他,但许明天就是你了。所以无论交警在不在场,我们都要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例如:过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不得翻越交通护栏;不在马路上玩耍和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