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企业会计流程十篇工业企业会计流程十篇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51:56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篇1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工业企业业务流程

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视角下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目标

(一)实现信息集成,数据共享

在原来的职能制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会计数据不能共享,导致管理的效率不高,这是因为在职能制模式下,按照职能为导向的管理部门设计将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分离,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与集成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各个部门都是从自己部门利益为出发点来搜集和整理数据。而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工业会计流程优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信息集成与数据共享,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工业会计管理的效率。

(二)整合工业企业业务流程,加强内部管理

在职能模式的引导下,工业企业在会计管理流程设计上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各个领导都是以本部门作为中心来设计业务流程,很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在业务流程上存在重叠交叉的部分,使得业务流程过长,从而影响管理效率。而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优化侧重于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三)建立适合本工业企业自己的会计流程

传统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设计过于公式化,不能够有效体现工业企业自身的特色。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都具备自身一定的特征,即使是同一行业中的工业企业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上也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区别,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设计都会受到工业企业所处的环境、规模、企业文化、发展路径以及管理风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构建起具备自己特征的会计流程。

二、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实施的难点

(一)安全性

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的会计流程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对网络及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这主要是基于网络及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例如系统故障造成的风险、企业内外部人员的恶意破坏造成的风险,所以安全性问题是工业会计流程优化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员工素质

员工素质是影响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资源环境计划下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例如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相应软件操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同时需要其他各部门员工的密切配合,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也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以承担相应的工作协调。

(三)企业内部条件

按照企业资源计划的要求,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工业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条件都需要具备。一方面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优化周期相对比较长,需要工业企业的领导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努力和耐心,同时也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配合;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需要有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要以优化流程为核心,进行组织结构的整合,重构作业链。

(四)投入、营运和产出三个层面相结合进行业绩考评管理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的另一难点就是关于工业企业投入、营运和产出的绩效考评管理方面,如何真实的反应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向管理者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促使企业各个部门能够从会计流程和信息中获取有价值信息促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难点。按照企业资源计划应该重点从工业企业的投入、营运及产出三个流程来加强工业企业的业绩评价管理,通过跟踪和反映从投入到产出这个循环的周期得到企业资源计划运营情况及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始终指导企业自我考评、自我管理的全过程,为企业扩展业务做出新的投资决策。

三、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所采用的方法

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优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系统化优化法,另一种是全新设计法,不同的工业企业适用于不同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在进一步熟悉现有流程基础上构建新的流程。该方法的优点是这种流程优化方法具有渐进性,风险相对较低,对工业企业正常运营的干扰小,尤其是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可以充分消除流程中重复的处理过程,使整个工业企业价值链上的任何信息只须在某个作业点上输入一次,便可进行多重处理,省去重复性的信息输入及汇总统计的环节,减少财务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工作量。

全新设计法的最根本内涵是对原有流程的颠覆和否定,而是根据工业产品的生产路径,按照产品生产流程重新再设计新流程。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考虑由企业财务人员全程参与,同时与其他部门的员工一起设计子系统,或者在其他部门的模块中加入账务处理模块,在由非财务人员完成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完成相关财务信息的汇总和相关账务处理。

四、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策略

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是:执行流程时,插手的人越少越好;在流程服务对象(顾客)看来,越简便越好。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一些优化策略:

(一)我国企业资源计划的首要改变:从事务处理到自我服务

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里面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提高流程事物处理的效率,工业企业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不再需要人工画表,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进行规划,但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做这些事情却是重点需要最原始的数据,然而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却并没有做这项工作,需要用人工进行数据的二次输入。

因此,很多工业企业实施企业资源环境背景下会计流程优化改造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都可以归结于对原始数据的处理不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目标,可以将事务处理转向为自我服务。它的根本理念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数据,而不需要二次录入。比方说,由销售人员自己输入订单,员工直接输入借贷或报销申请,经理人员直接将招聘要求放入系统中。在授权的情况下,供应商可以直接查看工业企业的库存情况。

(二)优化流程

改变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流程是对工业企业流程的优化。优化通过分解和整合来实现。

1、业务流程的分解。指工业企业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价值链中,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放弃处于劣势的某些增值环节,选择若干优势环节培育并增强其竞争能力,即核心竞争力,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1)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下,工业企业的核心在于建立工业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工业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关键技能、隐性知识、智力资本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对工业企业的本质和边界作了规定,他们是顾客价值创造的源泉,最终决定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业绩。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广泛的被工业企业加有效利用,为工业企业提供通向不同广阔市场的捷径;二是能够通过流程优化为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作出贡献,使得顾客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流程优化是工业产品最终受益者;三是从竞争对手角度讲,难以迅速模仿。

(2)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趋势之一,针对工业企业而言,可以有效的将一些非核心的、不是很重要的业务功能或业务外包给工业企业以外的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他们在某些业务方面更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专业水平,从而可以有效利用他们的专业水平来提高工业企业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让工业企业仅仅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流程。

2、业务流程的整合。业务流程的整合主要是基于集成化的观念,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工业企业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体系,各个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项目与环节,通过组成战略联盟,携手合作,从而完成价值链的全过程,从而最终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与更高的现实效益。

3、优化作业。作业优化是指在工业企业竞争战略目标指导下,从顾客价值出发,对构成流程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控制和优化,从而保证工业企业价值链管理目标的实现。

(1)按照工业企业的作业流程,首先就需要对工业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工业企业的价值活动形式有哪些?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分布状态以及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与此同时,需要将整个流程中所耗费成本与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工业企业流程中作业环节对创造价值的行为,确定其合理性,从而决定对流程是否进行消除或改进。

(2)横向对比,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横向对比主要是通过选取相关行业比较先进的工业企业作为标准,通过学习该先进企业的相关资料,到该先进企业进行参观、听取报告等形式获取必要信息,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与本公司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到对本公司有价值的工业会计流程优化信息。

(三)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指导下,新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主要是运用获得的会计系统数据和技术对原有的按照职能为导向的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按照工业企业生产流程,当某一流程事件发生的时候,其相关信息数据便由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子系统加以收集,再按照一定的编码将业务事件通过网络途径传输到信息数据库中加以保存。

(四)重新规划和设置财务部门的工作岗位

在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财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的整合,这些整合必然会影响到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所以在新会计业务流程确定后,我们需按照新的流程来重新规划和设置财务部门的工作岗位,如原先的一些工作岗位要被取消,哪些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改变,有的时候还要新增一些原来不存在的工作岗位。例如,在会计业务流程优化后,供销存等业务会与财务就得到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财务记账的工作会在业务被输入系统内时自动由计算机完成。而在执行采购业务时,相应的入库单会自动生成,库存管理模块进行出入库等处理的同时自动进行存货成本核算,并将该核算凭证转入总账模块。这样,原来财务部内的材料岗、成本岗等岗位就可以取消了。

五、结论

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财务记录工作在工业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就已由业务执行人员进行了记录,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根据记录的信息自动生成相关的会计凭证。财务人员在工业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后工作量减轻了,而且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都能共享。这样,财务人员就可以随时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监控。工业企业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后,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了,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工业企业管理者能够获得快速决策所需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姜金香.论企业资源计划对企业会计变革的影响.商业研究,2004;09

[2]李庆.eRp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会计之友,2009;08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篇2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会计流程改革再造

一、引言

财务管理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信息化管理意味着市场经济规则的改变,因此,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优势,确保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力。企业应该构建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企业能够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化为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会计活动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如实反映会计活动中的数据,管理经营活动,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量化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的会计流程改造必须围绕着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决策的需求来进行的,确保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协调发展,保证会计信息及时有效,适应eRp信息建设的需求。

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流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企业会计流程的范围过于狭隘,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的部分企业在建设财务流程的时候对会计流程的理解过于狭隘,会计流程的设计仅仅限制在财务部的日常工作之中,而且会计流程的设置也仅仅是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来进行的,这样使得会计流程无法覆盖到企业经营业务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资金运转的贯通性,从而导致了企业的会计无法实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业务。因为企业会计流程设计的过于狭隘,以及会计流程的局限性导致了无法优化企业内部经营的业务流程,所以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部分企业在制定会计流程的时候不注重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

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下,企业的会计流程被分割成了简单的财务部的工作来进行,这样表面上看,企业的财务部按照会计流程的确是可以迅速准确的进行财务工作,提高了财务部的工作效率。但是从根本上来看,由于企业部门之间分工过于明细,以及会计工作直接被细化到了资金的环节,而不注重财务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从而导致了在各部门日常工作中,经常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不同而发生冲突。再者,因为部门之间沟通不足,非常容易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不利于会计流程的运行,降低了企业工作的效率,增加了企业管理运营的人力成本,导致企业经营不畅。在旧的会计流程管理下,很可能出现不同部门提供的同一信息,但是不同的数据,形成业务流程交叉现象,会导致经营者在决策的时候还需要增加数据筛选的工作,降低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错误决策影响经营。

(三)部分企业的会计流程过于老旧,不能够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企业日常的财务业务工作总是伴随着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情况,但是传统的会计流程制定的过程中总是只能关注业务过程中和资金相关的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相关信息的关注。这样,就需要企业其他部门针对企业其他的信息流动进行管理,所以一定程度的增加了企业内部工作中的不必要的环节,更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和其他部门系统信息无法相匹配。再者,现有的会计流程由于对财务需要的数据关注度不同,不同部门同时对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很容易造成信息的重复储存。伴随着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提高,新的经济制度对企业的财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传统“三张财务报表”的信息种类早已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将会导致财务人员无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以及经营状况。

(四)现阶段的部分企业会计流程无法满足及时控制的需要

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信息的时效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传统的会计流程由于大多数的数据信息都是靠财务人员手工来进行数据的处理,这样很多时候会发现会计记录的财务数据与资金流动或者其他信息过于滞后。从而导致了会计工作偏于事后管理,无法及时地对企业生产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因此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很难进行实时控制。但是,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阶段经济市场都需要及时的财务数据来满足经营分析的需要。因为,不能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及时的得到需要的信息,不能对财务数据及时有效的管理分析。

三、对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流程再造的一些建议

(一)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要从经营战略的角度来进行会计流程的再造

由于企业实施会计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会计流程再造的工作必须要从战略角度来进行。企业再造会计流程的时候,必须以企业战略流程为指导方针,并且将企业的会计流程的设置和企业的日常经营以及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将会计流程视作为企业的一个管理手段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会计流程视作为一项工作应该遵循的制度来看。为了将企业的会计流程再造和企业的战略方针统一起来,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参与企业会计流程再造活动,重视企业会计流程的再造,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流程再造的重要性,将企业会计流程的再造作为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地位,并且要求全公司提高对会计流程再造的重视,为会计流程再造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要以企业的资金流动为指导来进行会计流程再造

由于资金流动是企业经营的血液,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全面的会计流程应该包涵一切和资金有关的业务的流程。因此,在再造会计流程的过程中,应该从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等资金流动来进行设计,使得企业的会计流程能够让资金的每个运作环节衔接起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为了能够设计联系企业资金运作的会计流程,就不再能仅仅只是由财务部来进行记录,应该结合各个部门,建立一套严格监督资金走向的会计流程,并且认真分析资金运作的各个关节,将会计流程再造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有机结合,根据传统的会计流程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改造,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

(三)在信息化条件下,再造会计流程应该注重人工对会计流程再造的作用

工作人员作为生产力中最基本最直接的要素,财务人员对会计流程的再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阶段,个人的成就和企业的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员工自身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很容易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简化以人为本的会计流程,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积极性。传统的会计流程下,每一个员工都被限制在自己的部门中,专职负责自己部门范围内的工作。但是,这样的体制不仅仅会影响企业内部的沟通和连贯,而且对于员工的创新精神也有所影响,限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因此在再造会计流程的时候,应该打破部门之间的限制,加强企业内部所有部门之间的联系,促使企业所有的员工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员工责任心。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流程和会计流程之间的联系,确保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流程能够相辅相成,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四)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会计流程

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状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每一个企业所适应的会计流程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会计核心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商业企业和制造业的会计流程也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是同一个行业,在不同的企业的环境、企业现有规模和以及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等等的差距也会导致企业所需要的会计流程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日本的松下电器以及日立集团两个企业同为日本知名电器企业,但是由于两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开发历史、管理者风格以及企业管理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个企业的会计流程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企业在进行会计流程再造改革的时候,应该注重企业自身的特点,在借鉴别的公司的成功的会计流程再造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情况。

四、结论

目前,我国信息化普及的程度并不算高,会计流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也不算理想,且从根本上来看,会计的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信息化也仅仅是核算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会计核算的内容以及会计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因此,在进行会计流程改造的同时,应该参照原有的会计流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由于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更新很快,企业在更新会计流程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刚刚完成会计流程再造就遇到了经济规则的改革。因此某企业没有必要贸然的更换企业的会计流程,更多的是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真实需求,结合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适当的对企业内部进行会计流程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是目前企业关注的重点。会计信息将企业的盈利与亏损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会计信息质量不达标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危害债权人及股东的合法利益,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资本周转和现金流通。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对企业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分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管理要适应时代变化,明确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弊端、变革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各个核算子系统连贯性不突出。在财务会计发展初期,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缓慢,财务会计流程主要采用手工记账系统进行企业财务状况的核算。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务会计流程引入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许多独立的会计核算子系统纷纷建立,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分工进一步明确,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但由于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较强的独立性,财务会计信息和资源难以在各个系统之间实现实时共享,财务会计流程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缺少有效协作。第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过于片面化,难以全面的反映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缓慢,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在运营的过程中很难对企业全部的经营信息进行系统化的采集,使得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缺少详实资料的支撑。第三,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无法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只能够在企业经营业务发生之后,才能采集有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也很难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财务数据的支持,甚至由于财务会计流程工作的滞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出现失误。

二、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一)从宏观层面入手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对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首先要从宏观层面上进行把握:首先,在对企业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优化之前,要对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系统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的分析,发现现有财务会计流程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同时,要对财务会计流程整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漏洞进行科学诊断,对症下药。其次,要在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完整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优化。对现有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改造,促进财务会计流程的科学化、有序化、信息化。

(二)从微观层面入手

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不仅要从宏观层面上进行把握,还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细致化的改造,使得财务会计流程符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而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2]:第一,企业需要加强数据标准的建设。企业应该明确把握信息化在财务会计流程中的应用,对原始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加工处理,将财务会计流程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关联和协调,实现会计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同时,企业日常的会计工作的进行也需要以数据的提供作为支撑,数据标准的建设不仅能够减少各个子系统之间沟通的难度,也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权威性的参考。第二,企业应该将财务会计流程进行简化。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各项工作都应该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根本导向,企业财务会计流程也不例外。因此,企业要将业务的发生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同步进行,避免业务发生一段时间后财务会计人员才能对数据进行处理的问题。同时,财务部门在对有关数据进行采集后,会计系统将会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第三,企业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技术革新。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效益直接关乎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益大小。因此,企业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契机,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技术革新,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会计系统进行设计、开发、优化,丰富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第四,企业应该实行实时控制策略。财务会计人员在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之前,应该首先将与会计核算工作有关的各类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一旦企业业务开展,数据库系统将能够及时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核算和规划,避免经营者决策的失误。第五,企业应该建立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实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和企业业务工作的一体化运行,保证企业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及时性,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企业以及财务工作人员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企业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把握,加强数据标准的建设,将企业财务会计流程进行简化,同时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实时控制,加强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财务会计流程中的运用,优化企业财务会计流程,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财

参考文献:

[1]仇铭燕.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182-183.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篇4

关键词:eRp模式;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众所周知,传统会计业务流程不适用于现代信息化企业发展的集成性特点,同时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成为一个只有会计部门和会计专业才能看懂读懂的部门,不便于财务会计部门接受监督,对其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正确性和实效性将会大打折扣。因而提出在eRp模式下,将信息化、集成化等特点纳入到业务流程重组中,具体实施一套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也有利于企业现代经营理念的发展。

一、基于eRp模式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

eRp模式指的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模式,是企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具有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思想的管理模式。总之,eRp模式指的是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会计业务流程指的是企业会计工作顺利开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即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主动搜集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经过加工生成企业下一步管理活动所需的财务会计信息。因而基于eRp模式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要求能够会计业务流程能够通过eRp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集成性和共享性,提高会计业务流程中加工生成的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而,基于eRp模式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对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的重大改革创新,是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企业各项资源重新配置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市场销售、内部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基于eRp模式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特点

基于eRp模式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主要是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会计业务流程两项工作的优化结合,因而需要遵照一定的原则和特点展开。

首先,需要遵照全员参与的特点,在eRp模式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活动中,主要是要求能够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即财务会计工作能够接受监督,其业务工作所产生的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提高财务会计资源的实效性。

其次,是要求以人为本原则。不论是eRp模式或是会计业务流程,最基础的因素在于人,即前者对于人力资源结构进行管理,后者所产生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为人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的。因而基于eRp模式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即要求实现以人为本。还要求能够充分把握顾客需求,使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财务会计管理都是面向顾客需求的。提高顾客对企业的感受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是遵循总体性特点,在传统会计业务流程中,财务会计部门同市场营销、管理层、服务层等职能部分是割裂存在的,即互不干涉存在,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人力结构臃肿等问题出现。而在eRp模式下,要求能够统筹全局,从企业发展的整体性出发,争取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流程的最优化,对于会计业务流程同样如此,需要将会计业务流程的总体性出发,还要求将会计业务流程当作企业工作流程的一部分。

三、基于eRp模式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具体实施

从纵向上来看,基于eRp模式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主要是会计观念、会计信息处理、会计组织机构三方面组成。

第一,基于eRp模式下会计观念的重组。传统的会计观念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基于eRp模式下的会计观念要求具有上述的三个特点,还要求能够形成团队合作的会计观念,即会计工作不仅仅是单个人的孤军奋战,而主要是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团结合作的团队观念,使会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先展开自查自纠,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监督管理,朝着共同的绩效目标前进;同时还要树立网络信息观念,即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展开会计业务流程,对一些可公开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部门决策和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

第二,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的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复杂性特点。基于eRp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重建是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重组需要对会计各种业务流程和信息运用eRp模式进行重新学习和理解。还要求运用eRp模式进行会计业务信息的描述、分析和总结,最终基于eRp模式下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业务流程标准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学模式等来构建新的会计业务流程结构。

第三,要求构建适用于eRp模式的会计组织结构。会计组织结构分工是实现会计业务开展的顺序、开展的规模大小而定的。因而构建会计组织结构要求企业根据eRp模式下人员结构的划分,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之类的信息而定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急需展开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创新,创建高质量的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而eRp模式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成为企业、社会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所在。借助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实现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了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

参考文献:

[1]王振武,姜思思.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05:28-31.

[2]段艳春.基于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4,13:129+133.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篇5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企业的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所需要的信息不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也包含对外部市场环境、尤其是能够影响企业决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数据信息。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业务流程也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亟需再造。基于此,笔者试对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信息技术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企业的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所需要的信息不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也包含对外部市场环境、尤其是能够影响企业决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数据信息。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也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如何结合外部市场经济环境,有效整合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是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需求。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首先,企业会计业务流程是指企业的会计循环。会计循环作为企业业务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为了有效反映和控制经营活动,以财务信息为对象的一系列活动。会计业务流程负责从业务流程中收集可用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加工之后生成企业管理流程所需要的信息,是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链接“媒介”,为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企业的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所需要的信息不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也包含对外部市场环境、尤其是能够影响企业决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数据信息。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业务流程也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亟需再造。

三、我国企业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的弊端与局限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企业的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已无法满足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企业需求,在企业的高速发展中暴露出许多弊端与局限性。

根据传统的企业会计模式,凡是企业发生的业务活动,往往是在业务发生一段时间之后,相应的原始凭证才获得整理与汇总,才被送至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与报销等进行相关处理。财务部门针对这些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经由各方管理者签字,并最终进行编制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出具报表等处理。这样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容易导致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滞后”,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及时做出决策。

与此同时,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无法满足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体系多是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难以对企业各业务流程进行整体、全局性的把控。这一特点使企业财务人员难以收集到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数据。因此,会计处理结果也难以从财务视角反映企业全貌。至于市场价格、客户满意度等对企业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信息,财务人员难以充分获取。

此外,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只是对财务信息和以“价值”信息为主的财务事项进行描述,很多非财务信息没有被充分考虑。实际上,能够影响企业管理者决策的不仅有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及相关利益者的决策也十分重要。而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在对原始凭证信息进行筛选、过滤的同时,忽略了许多其他信息。对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无法提供可靠依据。

四、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点――“信息技术”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点是“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时代所需,也是企业发展和抵御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需求。信息技术与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相互依存。然而,如何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应用信息技术,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一大显著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持续运营,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信息技术、人才、业务流程。其中,业务流程是其他两要素的前提。企业只有全面梳理好业务流程,才能使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使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发挥作用、有意义。同理,企业只有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明确人的作用并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盲目。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恰当合理,企业管理者不能过高估计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纯工具,与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经济业务具有较大差别。在企业的运营中,始终都是“人”的因素居于主导地位,信息技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同时,信息技术无法像财务资源、物质资源等能够被直接纳入到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之中。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最终效果与“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密相关,其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发挥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最大效用。

五、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

(一)确定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地位

首先,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会计业务流程再造需求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所发展。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其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渐已以网络为平台。使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全面、有效的会计信息,从而对业务活动能够及时控制,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会计工作的成本也被大大降低。

(二)信息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实时控制

在网络平台下,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包含数据库、探测器、报告、控制器等几大部分。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三)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能够使管理者全面获取信息

以网络技术为平台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涵盖了企业会计业务的全部特点和内容。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及时有效的获取企业的全部会计业务信息。同时,相较于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以网络为平台的会计业务流程对财务工作的范围进行了扩大,有机结合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满足了企业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从而更有力的做出决策。

(四)对信息技术的“主动性”运用

通过前文已述可知,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信息技术始终只是一种媒介和途径,不能高估其价值。要始终重视“人”的关键作用。人始终是社会经济活动和企业运营活动的主体,因此,人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具有积极的“主动性”。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要始终强调“人”对信息技术的“主动性”运用。

六、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新思维

(一)注意“成本”与“效益”

企业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和比较,之后再分析企业是否应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并进一步分析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否适用于企业。此外,倘若企业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成本小于收益,则企业应该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反之,则不应进行。

(二)注意对人才的运用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最终效果依赖于“人”的作用。整个再造过程实际是对企业人力工作的考验。企业的财务等相关人员是否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是否能够满足信息系统的要求,是否能够将企业的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以及内部管理的其他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将直接关系着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最终效果。因此,企业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要注意对人才的运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运营中不仅不重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而且忽视对人才成本的投入。

(三)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要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生存、稳步发展,是我国企业目前的一项研究热点。对此,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做好内部管理,为业务发展打下基础,还应积极关注外部宏观经济的变化形势。并对此做好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利用会计数据指导生产与决策。同时,企业管理者还需对客户信息、外部竞争者情况等数据进行采集,以为企业管理者的战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传统的企业会计业务流程更多的只重视对企业内部会计数据的采集,而对外部能够影响企业财务工作的数据以及非财务数据的采集不甚重视,导致企业战略缺乏外部信息的有效支持,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当前经济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更加凸显。传统的会计模式亟待改革,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是必然之势。企业应在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紧贴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好长期谋划,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作者单位: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云翔.基于eRp的我国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策略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5)

[2]刘杰,庄明来.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新思维[J].商业研究.2010(02)

[3]苑玉敏.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05)

[4]王金台.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再造[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7)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篇6

【关键词】eRp石化企业会计流程再造

一、eRp与会计流程再造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即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在企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供应商资源等等,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能力与经营效率是企业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人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是一个“信息孤岛”,指的就是信息(包括财务、人力等方面)的不能及时传递与处理,由此带来管理上的效率损失及机会成本的上升。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首先必须突破信息传递及处理这个“瓶颈”。70年代以来,国外企业为突破这个“瓶颈”,陆续开始了企业资源计划的尝试。至90年代初期,eRp获得很大的成功,这主要应归功于相关技术,如电信、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实施eRp,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各种信息能够得到即时的处理与传递。如非常及时性的财务数据及库存数据,这对于大型企业是非常必要的。二是可以打破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边界,并且同时不会造成效率上的损失。三是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再造。因此,中石油总公司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决定将炼油和化工整合后,采用Sap公司的R3系统进行eRp的实施。

会计流程是企业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原始会计信息,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系列工作。会计流程包括许多子流程,比如收购销流程、付款流程、费用结算流程等;涉及到许多岗位;比如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这些子流程和各种工作岗位共同构成了会计流程。会计流程的再造是对会计流程的革命性的变革,是对企业会计流程的重新思考和设计,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导向,通过会计业务流程的再造,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使企业能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eRp环境下会计流程再造的必然性

1、传统会计流程缺陷要求会计流程再造

现有的会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理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会计人员利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这两个强大的会计工具把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度量结果分类汇总,使用标准格式和项目内容规范的会计报表将汇总的数据定期提交给信息使用者。在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下,会计流程顺序为:识别所需纪录的经济业务登记日记账过入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期末进行实物清查。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虽然会计人员的压力有所减轻,但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并未突破手工会计核算方式的框架,仅仅是手工会计流程的高度仿真。这种业务流程除具有手工会计流程的特点外,只是将会计流程中许多无效的中间工作交由计算机程序完成。会计人员在计算机软件功能的帮助下仍然是按老模式办事。因此,深入分析传统会计流程的缺陷,对于改革会计流程,用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指导财会人员重塑流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eRp环境下会计目标的变化要求进行会计流程的再造

eRp的应用能通过管理理念的转变,以技术手段为依托,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共享化,实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最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要实现这些目的,就要求会计流程进行有效再造。eRp环境下,根据一定规则对源数据进行处理,存储于数据库,供内、外部使用者调用,这样就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相应的,就要求eRp环境下的会计处理不只呈现业务的处理结果,还要追踪出数据的处理过程。为了满足这一要求,会计流程必须进行再造。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共享化要求会计流程进行再造。将会计信息系统由现行的功能驱动型实现向“事件驱动型”处理模式的转变,要求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在事件驱动方式下,可以把信息划分若干大类,为每一类事件设计相应的模型,当使用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动机选择相应事件进而驱动不同程序,就能快速得到相应信息。实现向相关需求者提供实时财务报告的需求,要求会计流程进行再造。在eRp环境下,将改变目前财务报告时效性较差这一问题,通过建立实时财务报告体系,实现企业处理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获取会计信息同步。现行的会计流程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就要求进行会计流程再造。

3、eRp系统的功能和技术特点要求进行会计业务流程的再造

eRp系统实施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采用能与eRp相适应的会计组织和技术手段,从而实现eRp系统对经济业务的实时控制和“过程管理”。eRp系统功能的发挥要求会计业务流程必须科学合理,必须对传统会计模式下的流程进行彻底重构,eRp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流程的再造。高度的信息集成性是eRp系统的显著特点,eRp系统的会计处理模块与其他业务模块联系在一起,不同模块之间相互嵌入。eRp系统下会计数据的获取来自于各相关部门,一旦各部门的会计数据进入系统之中,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处理,各部门和会计职能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信息共享。eRp系统下工作内容的变化,必然要求对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三、eRp环境下会计流程的再造

1、会计观念的再造

会计观念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系统看法。会计观念再造的对象是传统会计的习惯、信念、精神等社会人文意识。在eRp环境下,原有的会计模式已经改变,相应的,会计观念也需要进行重建。根据eRp系统集成性的要求,借鉴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从会计观念、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和会计组织结构三个方面进行重组,建立一个全新的会计模式。首先,原有会计业务流程与新会计业务流程之间并不是彼此对立、完全排斥的关系。即流程再造的“扬弃”过程并不是完全否定原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而是在它基础上的优化或重组。其次,结合企业eRp系统实施的现状,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采取“全局考虑,分段实施”的策略,经过从准备到局部改造直至全局重建的过程,逐渐加大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会计观念再造的主要方式包括:培训、宣传和交流,其目的在于重建会计的理性基础.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来为会计业务流程的再造做准备以及为再造后的会计业务流程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因此,新的会计观念主要包括:树立为信息使用者服务的观念;树立面向未来的观念;树立团队合作的观念等。

2、会计流程的再造

在进行会计流程再造之前,先要对eRp的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充分理解eRp的各种标准业务流程,然后对企业原有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和诊断,系统化地改造和设计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尽可能地减少会计业务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以及调整会计业务流程的核心增值活动。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分为会计数据收集、会计数据处理及会计数据输出三大块。

(1)会计数据的收集方式为自动收集。eRp系统下,当某项业务发生时,其业务数据便由各业务部门的管理子系统加以收集,并按一定编码将业务数据传递到eRp系统后台数据库中保存,会计部门按照核算的需求从数据库中调取数据进行核算,会计数据的自动获取,大大减轻了会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能保证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信息搜集、处理、传递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并且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使会计数据收集在范围数量和效率上都有很大提高。

(2)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由事件驱动。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是功能驱动,信息的处理由各自子系统完成,方法和顺序都固化下来,由于信息的传递时间慢,往往以历史成本计量,是对会计交易事项的事后反映。eRp环境则是由事件驱动的,即当某一特定事件的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当经济业务发生时,根据数据处理规则,各业务部门将业务数据存入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数据只是经过初步加工的源数据。当信息使用者想从系统中获取信息时,由信息使用者输入信息处理代码,系统启动相应的信息处理程序,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给信息使用者。

(3)会计数据的输出方式以网络实时报告形式输出。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一般企业按照自己的行业或者企业的特点对eRp系统进行改造,根据信息的需求来设计事件驱动模型,设置完成以后,信息使用者只需要点击鼠标发出指令,eRp系统的报告生成器就会根据用户的选择,启动相应的信息处理程序,调用模型库中适合的会计处理程序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生成需求的信息,并将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给信息使用者。

3、会计组织的再造

会计组织是会计业务流程的组织基础,会计流程只有附着在会计组织及其结构之上,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才能有效运作。eRp环境下,原有岗位职能和人员的工作内容会发生变化,会计流程再造后,建立流程和职能两个维度的组织结构,即流程维与职能维。一方面会计组织以业务流程为主干,建立与业务流程相应的会计业务流程小组,满足与业务流程横向经济关系处理全面控制的要求。会计业务流程和其他的业务流程集成,会计组织要为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行服务,会计组织的设置以业务流程为主要根据,建立与业务流程相适应的会计流程小组,从横向上满足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需要一个为会计流程小组服务的职能单元,在纵向上保证对会计流程小组的管理。重组后的会计部门面向流程开展工作,不再区分专门的职能岗位,主要是对信息的管理和监督,由于eRp系统功能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还要设置硬件和软件维护人员,负责支持会计流程的各种软硬件的使用以及数据库的维护。另外,还切实提高会计流程重组后人员的素质。eRp系统下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打乱了原有岗位的设置和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再加上当前经济业务的复杂性,要求会计人员既懂得会计专业知识,也要掌握计算机技能,还要不断的学习,成为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宗柳、陈汉文: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曹健、李丽丽: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经贸财会,2005(8).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篇7

关键词:eRp;业务流程重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230-01

1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分析

eRp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应用eRp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是来自于eRp软件本身,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业务流程重组。在eRp应用中根据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1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缺陷要求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面对管理要求的提高和科技发展赋予的新特性,传统会计业务流程暴露出它所固有的缺陷,如效率低下、信息滞后、过程复杂等等,这促使了从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的特点出发,结合eRp环境的新特性,构建一个新的会计业务流程。

1.2eRp系统的设计背景要求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eRp最早是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它们是典型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而我国目前还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很落后,还没有完全地转变过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很大,这样的一种企业管理现状就必然要求企业在应用eRp之前,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按照先进的eRp软件的管理要求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工作,对原有的机构、人员和岗位设置进行必要的重新安排。

1.3eRp系统信息的集成性要求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eRp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集成性,财务模块与其他模块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电信行业来说,如:基站模块、商分销模块、ap应付模块、应收帐款模块及库存商品模块等模块的业务数据通过信息集成,可直接传入财务模块,从而消灭信息孤岛,同时可以达到信息共享。在eRp环境下,很多原来由财务部门进行的基础工作,实施信息集成后就可以由各业务部门的员工来完成。基础数据可以由各部门分别收集及录入系统,以前需要财务部门集中输入的记账凭证可以由各业务部门的多台计算机同时输入。这样一来,会计的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的工作流程也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对应于企业信息集成的需要,我们要重组会计业务流程。

1.4eRp软件的应用目的要求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从根本上来讲,企业应用eRp的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样的一个最终目的就必然要求企业能够借助于eRp在企业中的实施应用,不断地优化它的业务流程,使整个经营活动更加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因此,要想成功地应用eRp系统,应用eRp中先进管理思想和模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也就必然要求对企业会计及相关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建立基于eRp系统标准流程基础上的、符合企业管理特点的会计及相关业务的新流程。

2eRp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实施的探讨

运用业务流程重组理念实施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要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会计的观念、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会计的组织机构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并以集成化的方式,面向对象,并行地进行重新设计,使其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可靠、快速、合理的会计信息,以达到会计信息的成本最低、质量最好、速度最快、服务最优,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1eRp环境下会计观念的重建

会计观念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系统看法。会计观念重建对象是传统会计的习惯、信念、精神等社会人文意识。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要求对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根据eRp系统集成性的要求,借鉴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从会计观念、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和会计组织结构三个方面进行重组,建立一个全新的会计模式。

2.2Rep环境下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重建

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虽然各有特色,eRp会计业务流程重组采用的方法、工具也可能不尽相同,会计信息处理流程重建要以成功应用系统为目标,以eRp系统中的标准流程为依据,最终通过eRp系统得以实现,具体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首先理解eRp系统中的各种业务流程;其次对企业原有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分析、诊断;最后设计eRp环境下的新会计业务流程。

2.3eRp环境下会计组织的重建

会计组织是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会计业务流程的组织基础,会计业务流程只有附着在会计组织及其结构之上,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才能有效运作。

会计组织的内部分工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管理要求而定,如小型企业业务单一,会计以核算为主,会计组织则相对比较简单,有的只设会计与出纳两个岗位。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由于管理的需要,不但要设置专门的会计部门。还要在会计部门内进行分组,以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各单位可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岗位、出纳、固定资产会计岗位、成本费用会计岗位、总帐报表会计岗位、资金管理岗位、往来会计岗位、结算核算员、档案管理等。会计组织又是内部环境交叉作用的产物,企业根据eRp系统中的标准流程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后,数据的收集、信息处理及呈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一个会计业务流程需要经过若干个环节才能完成,这些环节可能是在同一部门之内,也可能跨越不同的部门,但无论如何,每个节点均与岗位相对应,均需要由人员来执行,eRp环境下要保证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还必须对组织机构和岗位进行调整,通过会计组织的重构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效果,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效益。

2.4eRp环境下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

通过利用各种流程优化方法进行流程的调整、设计和完善,再结合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各项原则逐一考虑,看是否存在需要进行改进的环节、存在多少、属于何种类型、如何改进。最后,详细描述出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以便在eRp系统中付诸应用。

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可以描述为:

(1)各业务事件发生,由各业务部门人员在相对应的管理信息子系统录入相关的业务事件数据,并将其存储到全局数据库中。

(2)为落实经营管理责任,对业务事件数据中的货币计量信息进行审核,并编制记账凭证,将其存入到数据库中。

(3)根据规则对业务时间数据进行编码并存储到业务时间数据库中。

(4)当信息使用者需要某项信息时,可以随时由信息使用者通过浏览器向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输入信息处理代码。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篇8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会计组织职能流程管理

企业会计组织是企业会计信息处理与传递、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岗位以及相应的职能、权责、人员构成体系。传统的企业会计组织基于职能导向构建,会计信息与各部门信息无法集成,形成会计信息孤岛,导致企业对内的控制能力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弱化。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系统的成功运行,将有效集成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因此,在eRp系统下,企业应当按照“流程负责、流程服从、流程支持”的原则,建立与流程管理相适应的会计组织。

一、传统企业会计组织的构建原理

传统企业组织源于18世纪亚当•史密斯(adamSmith)的“劳动分工理论”和19世纪费雷德里克•泰勒(Frdicktayor)的“制度化管理理论”,是以机器大工业技术为基础,以彻底贯彻执行最高管理层的权力意志来获得组织效率为目的,通过工作分工和权力分工形成横向管理部门和纵向指挥链,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详细的规则和严格的纪律为手段,以稳定的环境为背景而产生的一种“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结构。这一理论至今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企业的工作设计和组织构建。

会计组织作为企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也是金字塔组织的一个部分,强调以业务活动的实体为依据设计组织结构,形成手工环境下的会计组织结构。如1996年6月财政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强调:“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因此,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大小、业务量多少等具体情况,按照会计业务内容设置会计岗位,一般大中型企业设置有会计主管、出纳、固定资产核算、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利润核算、资金核算、总账报表和稽核等会计岗位。小型企业因业务量较少,适当合并和减少岗位设置,设置有出纳、总账报表和明细分类核算等会计岗位。

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应用计算机进行工资计算,标志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开始,也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部门。手工环境下依据会计业务内容构建的会计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革,在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组织结构主要依据数据形态不同构建,如1996年6月财政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

二、eRp系统的基本特征

eRp是加特纳集团公司首先提出的概念,随着十多年来的实践和发展,eRp已经具有了相当丰富的内涵和理论内容。概括而言,eRp是指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思想指导下,采用面向业务流程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以计划为主线,实现对企业整个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一)以计划管理为核心

eRp最核心的管理思想就在于其中的“p”字,即“planning”,通过系统化的全面计划管理来合理配置企业所有内外资源,尽可能消除企业供应链上可能存在的无序、相互冲突的问题,使整个供应链有条不紊地运转,发挥出企业全部内外资源的最高效用。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等。eRp系统通过定义事件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件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二)以流程管理为导向

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将企业管理划分为一个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根据级别高低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结构。科层制管理使得作业流程被分割成各种简单的任务,并根据任务组成各个职能管理部门,部门职员将精力集中于本部门个别任务效率的提高上,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目标。eRp系统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前一工序的业务对后一工序的业务虽然可能归属于不同的部门,但是相互依赖性非常高,打破了传统的职能部门边界,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显得非常必要,职能部门之间相互依赖性的变化,对组织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定位提出了新要求。因此,eRp系统强调以适应“顾客、竞争和变化”为原则重新设计企业业务流程,然后根据业务流程管理与协调的要求设立面向流程的部门,通过在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来尽量压缩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式管理组织。也就是说,组织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

(三)以集成应用为平台

自从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以来,为数众多的企业开发了形式多样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如会计核算、工资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等系统,使得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这些系统往往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能够带来单个部门效率的提升,却无法带来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企业的信息缺乏有效集成,导致销售预测能力差、市场响应速度慢、生产管理水平低、生产成本难以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多、产品积压、客户服务水平差、业务停滞不前等等问题。eRp将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财务、营销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有效地支撑经营决策,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集成。

三、eRp系统下的企业会计组织构建

上世纪90年代初,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等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思想,这是用于流程管理变革的一般原则。90年代末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Bpm)思想基本成熟,有人认为Bpm产品的发展将决定未来50年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趋势。因此,在eRp系统下,企业必须改变科层组织,建立适应于流程管理的会计组织。

(一)会计组织扁平化

传统的会计组织是金字塔式、自上而下、递阶控制的层级结构。其严格的等级体系、明确的责权统一和完备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用人工方法采集、加工和传输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效率,庞大的中间管理层,本质上为企业的会计信息中转站,起着汇总和分解信息的作用。这种层级结构导致管理职能条块分割,岗位设置繁复,管理层次多,造成管理过程协调多和效率低。

eRp系统的流程管理将大大优化企业的信息过程,大大提高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能力。会计信息系统承担了以前由中层会计管理人员所负责的许多数据汇总、分解、协调和控制方面的职能,减少了中层会计管理人员,缩短了会计组织的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传递距离。在组织结构的垂直化中大大压缩会计管理层次,不仅适应了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而且加速了信息的传输,减少了信息失真,提高了组织结构的效率。可以说eRp系统使传统会计组织结构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企业会计管理成为高效的扁平化组织。

(二)会计组织网络化

传统企业组织直线层次结构导致信息分割(完整的信息被各个专业部门割裂转换为专业信息)和信息割据(专业信息被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别控制,难以汇集使用)。当某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会计人员并不采集交易或事项的全部数据,而只是采集其中的一个子集,即符合会计交易或事项定义的数据集或者称之为货币计量的数据集,结果是某一交易或事项的完整数据被会计人员和非会计人员分割,会计人员只记录和加工描述了业务事件的价值数据,而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信息。因此,会计人员所能提供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的详细程度受到限制,导致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受到限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会计职能由核算向控制与决策的转变。

企业外联网和内联网的建设,为企业网络化会计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企业会计组织结构必须向网络化转变,强调组织内部的个体、群体和部门之间以及它们与组织环境的关键成分之间相互依赖性,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eRp系统面向市场、订单驱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管理理念体现了流程管理的思想,其基本的运作流程可以描述为:由销售订单结合产成品库存生成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结合物料库存生成物料需求计划、由物料需求计划生成采购订单、由采购订单生成入库通知单和验收单,由验收单和发票生成往来账,由往来账驱动资金流。从中可以看出,eRp系将企业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集成在一个平台上,企业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同时eRp系统又是一条无形的管理作业流水线,使企业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作业环环相扣,强化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

(三)会计组织柔性化

传统的会计组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超稳定或者说是具有刚性的结构,这种刚性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命令和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纵向渠道,指挥和反馈以纵向等级链为基础。其中,信息自下而上地逐级传输,实行集中决策;命令自上而下地逐级下达,实行统一指挥。但这种等级组织的封闭性决定的机械性操作系统,使企业总是依存于惯例性的规范与策略进行行为选择,从而表现出企业的适存与变革之间的不协调。在传统的业务处理模式下,部门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采购、仓储、销售、会计等部门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企业信息呈现出“粗、散、乱、重”的特点,信息的不透明很容易造成管理失误。

eRp系统具有较好开放性和环境适应性,随着流程管理和软件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个性化、柔性化水平。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定义事件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与相关业务过程同步。在业务活动发生时按照业务处理规则和会计信息处理规则记录和处理有关的业务数据,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因此,企业会计组织的构建应当面向流程,分散在业务流程控制和核算的关键点,以提高企业会计组织的柔性。在信息技术这一新的变革力量驱动下,企业会计组织结构不应当是笨重、稳定的传统结构,而应是高度弹性、高度流动性、高度分权的柔性组织。

(四)会计组织模糊化

传统会计组织的本质缺陷是职能导向,客户导向和市场导向的理念较为淡薄。由于职能部门的边界限制,很多工作只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完成,客户服务多停留在质量异议处理上,交货期难以有效保证。面向市场的总体策略缺乏在流程、制度等方面的渗透,经营环节控制和约束力度不大,经营环节成本高,同时缺乏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传统的会计核算主要服务于企业特定会计期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计算,会计信息明显滞后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且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手段。这种单调、被动的会计核算模式是生产导向型的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很难支持企业决策与控制。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提高了组织和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了组织机构间、组织机构和个人之间的联系,不但在横向和纵向上将企业组织内部的层级机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加强了企业组织本身同外部机构和个人间的联系,处于这个纵横交错的密集信息网络中的人、组织机构和组织本身,虽然有责、权、利的划分,但其工作已通过计算机化的信息网络互相交织在一起,其相互间的边界模糊,组织内部职能部门间的界线、组织间的界线淡化。因此,会计组织构建应当面向业务流程,消除原有的各部门间的摩擦,降低会计信息的供给成本,消除或合并非增值的流程,并提高对客户的反应速度。

综上所述,基于流程管理的eRp系统在企业的成功运行,决定了企业必须依据完整的业务流程,按照“流程负责、流程服从、流程支持”的原则,重构企业会计组织,建立与流程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企业应当以适应客户和市场为中心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然后根据业务流程管理与协调的要求构建会计组织结构,通过在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来尽量压缩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式会计管理组织,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程刚.企业组织结构的信息过程及适应性变革研究.生产力研究,2004;8

[2]马庆国.eRp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变革研究.重庆大学学报,2006;4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篇9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优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保持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方式中的一种,对企业经营效率十分重要。体系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运营过程正常开展,是企业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涉及面广,覆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流程,通过对流程执行办法进行规定,形成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制度化的流程。所有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应该严格遵守内部控制的要求,从而有效规避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错误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其实就是各个流程规定的汇总,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时,从小的角度看既要把握每个流程业务的实质,另一方面,又要站在企业整体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取舍。从内部控制设计的理念可以发现,内部控制每一条规定都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范运营流程为目标。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完善的、科学的设计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必要手段。

一、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性

不同行业的企业日常业务存在差别,即便是相同行业中的企业,也会因为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原因存在差别。从企业的个性化特点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不能适用于每一家企业,企业必须依据自身情况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

1、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层面的执行

企业合法经营的评判标准源自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是每个企业经营过程中最根本的准则。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于,既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又要使企业的经营符合国家法律条文。企业对内部控制精心设计,在制度建立之初便已经确保了往后经营过程中的合法性,使得企业避免了政治风险。除了对风险的规避外,内部控制制度还能确保企业有效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塑造业界口碑,并有机会获得政府表彰,赢得巨大的社会无形财富。除此之外,国家政策在企业的良好执行也有利于企业走上正确的发展之路。国家政策法规是国家对未来经济方向做好规划后的具体指引,企业按照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认真执行,不仅可以避免企业经营的政治风险,同时还能搭上国家发展规划的便车,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可能。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对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客观反映。会计信息的生产是一个具有跨度的、较为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企业中各个部门以及不同活动中的多个流程。内部控制的设计能够有效确保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质量,是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有效、及时的保障。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造假现象并不少见,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虚假或者不准确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做出错误判断会导致企业经营与实际脱节,而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如股东、投资者则会造成投资损失。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在企业会计信息生产的流程中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

3、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企业资产是创造财富的物质基础。企业通过对资产的投入,配合人力资本等要素,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企业的资产多样化,常见的分类将企业资产分为长期资产和短期资产。对于短期资产,常以现金、有价证券等形式表现,具有变现性快的特点。针对这类资产,良好的内部控制设计能通过对接触短期资产的人员进行权限控制,保障短期资产的安全,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长期资产是企业生产能力的象征,其安全性、可靠性是内部控制重点关注的方面。内部控制能够保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稳定性,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同时还能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规范企业人员日常行为,确保企业经营过程合法合规,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必须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应当把握以下原则,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科学有效。

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两大工作。第一,通过制度的规定,对员工在具体业务上的操作进行指导;第二,通过监督、检查考核员工执行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预算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的事前控制,根据预期把企业全年经营结果通过文件、报表等形式进行反映。预算管理制度把握住了企业经营的实质,是企业经营结果的高度归纳。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企业经营过程中才能有参照的标准,通过实际达到的效果与预算进行对比,把握当时经营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内部控制应当重视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对预算管理中的具体流程进行监控,以预算管理为内部控制的准绳。内部控制以预算管理制度为原则,就必须首先对预算管理进行完善,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

2、加强资金管理与安全

现金为王,即企业的资金比利润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能够长久、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时以资金安全作为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是企业生存之本。企业资金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监控间接地控制了资金的支出。企业每节约一分的成本消耗,资金就对应的增加一分。从具体形式上看,企业通过对产品生产、劳务提供过程中成本的控制,避免了不规范的成本支出,降低了成本的消耗,加强了资金在支出方面的管理。除此之外,内部控制加强对资金来源和去向的监督,促进了资金安全,降低资金滥用以及被挪用的风险。内部控制设计以资金安全和管理效率为原则,是企业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3、优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人才建设

内部控制设计除了应当对企业内部日常流程进行监督外,还应当对监管的信息做出准确及时地反映。内部控制设计过程需把握信息化这一原则,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网络技术以及硬件设备,对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在较少人员的参与下快速找到问题的来源,并做好记录工作。信息化的内部控制还有助于加快信息的传递过程,使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更加准确,避免以往信息传递期间造成的失真。

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分析

企业类型、规模、文化等因素是企业之间差异性的外在表现。内部控制在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应当具有针对性,设计出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能有效实施。

1、建立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要想摆脱一纸空文的地位,企业就必须建立浓厚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的个人、部门是无法全面开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需由企业的所有员工与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协助才能顺利开展。内部控制文化的建立首先应当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除了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外,企业的组织构架同样也是内部控制工作是否能落实的关键因素。在组织设计上,应当落实权力分立、建立互相制衡与监督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上至董事会成员,下至基层流程操作者都应当认同内部控制工作,人人树立内部控制意识,才能为内部控制的执行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以后,还应当注重环境的维护与提高。具体来说,企业应当组织全员培训、内部控制流程优化调研等活动,确保企业始终处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中。

2、明确内部控制设计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目标。目标是企业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内部控制存在的根本意义。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过程中,在准确把握控制目标后,才能对最终的目标进行不断细分,确保最终目标顺利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努力的方向。内部控制在确立目标时,应当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并与企业的发展观念结合,同时注重控制目标的动态性、长短期、全面性的等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动态性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战略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及时适当调整以适应多变的经营环境。同样内部控制目标应当紧跟企业战略变化做出调整,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目标设计过程中的长短期是指内部控制目标在设计时关注点应该有轻有重,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首先解决近期问题,分清轻重缓急。最后内部控制目标的全面性要求企业关注除生产活动外的企业所有活动,对采购、销售等商品流通全环节进行控制,排除内部控制的死角。

3、内部控制流程的梳理和优化

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内部控制流程。企业经营活动是由企业各个流程组成,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创造效益。内部控制流程是从企业的最细节处出发,通过对每个流程进行操作规定、分配权限,使得业务流程能够正常的进行。内部控制流程与企业流程相似却又有不同。内部控制流程在某些时候既与企业业务流程重合,更多时候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整合。内部控制流程通过对有关联的业务流程进行归纳和调整,可以整合和提炼现有经济业务,缩减内部控制的工作量,避免无效、重复的工作。

4、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企业除了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还需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内部控制运行机制设立的目的在于推动内部控制工作,需要解决如何推动内部控制从设计、执行到反馈的不断循环。内部控制运行机制的核心在于激励与惩罚,通过影响工作人员切身利益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从环境、设计目标、流程梳理、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虹、林钟高:信任水平、组织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研究[J].会计研究,2011(10).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篇10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已经越来越多,这大大的增加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与此同时,伴随企业的发展和市场规范管理的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之间的联系便更加密切。在企业经济管理当中,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与审计人员是重要的管理力量,全面、准确、及时财务数据为企业发展提供经营决策信息,企业的管理者在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将充分使用这些信息;最终结合财务数据及审计结果必将作为企业领导人决策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指导领导者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在财务会计工作中,为了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将审计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工作当中,这将财会工作与审计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紧密联系,二者在相互促进之下,其职能性在企业发展中也不断的扩大。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审计工作体现出来,而审计方法运用到财务会计工作当中,通过执行过程中的不断监督完善,便能够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经济指导,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审计方法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方法

审计工作中有众多的审计方法,如内控制度检查、观察、询问、函证以及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这些方法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使财务会计工作的精确性与准确性大大的提高。

(一)运用审计观察法

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监控审计工作当中,观察法是指注册会计师对相关工作人员所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是实施的程序等进行仔细观察。如,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执行的存货盘点情况以及控制活动进度情况进行严格观察等。将审计观察法运用在财务会计工作当中,对工作人员执行工作的情况进行观察,加强监督,对执行人员执行工作的过程提供完整的财务证据,以确保发生业务差错时,能够提供有相关证据,防止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但是,财务人员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观察法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监控,其证据的提供仅限于相关业务票据的真实合法及符合政策标准,有时无法核实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二)明确财务审计工作流程

在运用审计方法的过程中,要明确财务审计工作的流程。通常,财务审计工作的流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审计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为审计实施阶段,第三阶段为审计报告阶段,第四阶段为审计报告的终结阶段。在财务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可按照审计工作流程进行工作,确保工作中没有失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运用风险审计方法加强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

企业在发展中,风险是必不可免的。为此,企业要做好面临各种风险的准备,运用风险审计的方法,加强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随时做好应对风险的预案,确保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发展的环境。

(四)运用资金流向追踪审计法

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对企业资金的流向以及现金流量做出详细的规划,以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但是,很多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当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工作失误以及资金流向不明的现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的影响。为此,企业要充分的运用资金流向追踪审计法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以减少财务会计工作的失误,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五)通过内控制度审计检查

建立健全单位内控体系,规范单位决策行为除上述之外,企业要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还要通过内控制度审计检查,建立健全单位内控体系,规范单位经营决策行为,让所有单位人员在规范制度引导之下,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工作,规范业务流程,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