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十篇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十篇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1:18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管理,进一步管好用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对象为:国家留学基金委、*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选派的高级访问学者、普通访问学者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出国进修、国际合作、攻读学位等留学连续一年及一年以上并有留学院校、科研院所、我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正式证明者。

第三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和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具有国际前沿学术水平的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开发前景广阔,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研究项目;服务于农业、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事业的超前课题。

第二章申请条件

第四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的申请人必须符合第二条规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者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

(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第五条申请项目符合第三条规定。

第六条下列人员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但可作为项目组成人员参加研究:

(一)现在国外学习未回国的留学人员;

(二)准备再次出国留学半年以上的留学人员;

(三)以前省筹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尚未结题者;

(四)以前省筹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虽已结题,但未做出突出成绩的;

(五)年龄超过55周岁者。

对确因课题需要,本人身体健康的博士生导师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术职称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三章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七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的申请,每年一次,时间为4月1日至5月31日。

第八条申请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的人员,到*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留学生办)申领《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申请表》、《资助回国留学人员项目推荐书》,认真填写后报本单位学术组织。

申请表(推荐书)必须由项目组成人员(推荐者)亲自签名,不得冒签或代签。

第九条单位学术组织应对申报资助项目的科学意义、研究特色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审查签署意见,并经单位审核盖章后报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等归口主管部门。

归口主管部门应组织同行专家对申报资助项目材料进行初审后,提出预选方案报省留学生办。

第十条省留学生办对申报资助的项目进行核实、汇总后,对需资助经费较大的项目,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论证、评审;对需资助的一般项目,组织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最后综合各方意见,拟出预选项目,经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报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四章经费管理和使用

第十二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由省留学生办、省财政厅负责监督,有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共同负责管理,项目负责人具体使用。

第十三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经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省财政厅直接将科研经费下达到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将经费转拨项目单位,并保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十四条项目负责人应在所批科研经费额度内认真制定经费使用计划,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工作。

第十五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只能用于购置科研所需专用设备、配件、试剂、资料、调研费用等项开支,不得用于购置交通、通讯工具、音响、录摄设备及用于出国和参加国外举行的学术活动。

如发现所拨科研经费使用不当,将追回已拨科研费用,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科研经费批准用途,合理安排使用。年终将所有项目(包括结题和未结题)的经费决算报归口主管部门及省留学生办,各主管部门将所属单位决算审核、汇总后,按规定时间向省财政厅报送年度决算报表。

第五章项目管理和实施

第十七条对资助数额较大的项目,项目负责人接到省筹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批准通知后,需根据批准通知规定的年限和资助经费签订《*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合同书》。经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按规定的时间报省留学生办,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省留学生办上报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办理撤销手续,科研经费退回省财政厅,重新安排新的科研项目。

第十八条科研经费到位后,项目单位应及时组织实施。

涉及到预定目标、研究内容有较大变动的,以及需延期实施或中止实施等情况,项目负责人需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归口主管部门及省留学生办审批。

第十九条项目单位必须保证项目资助期内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稳定。

如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项目负责人可在原所在单位继续完成项目研究;或由原所在单位更换合适的项目负责人(留学人员)。

第二十条研究项目不能按计划执行的,所在单位和归口主管部门可建议予以中止、撤销,并报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办理中止手续,经费(余额)退回。

第二十一条项目单位每年须对本单位的留学人员科研经费项目的执行与管理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填写《*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于次年1月15日前报归口部门和省留学生办。

第二十二条省留学生办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对资助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检查。

第六章项目结题与验收

第二十三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的结题与验收由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四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一经完成,均应对其进行结题验收。

项目负责人应做出结题总结报告;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应认真审查全套技术资料,签署结题意见。并聘请有关专家组成结题验收组。

结题验收组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并写出结论。验收结论应科学、严密、实事求是

资助经费较大的项目,应在省留学生办参与下进行结题验收。

第二十五条聘请的结题验收组成员应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二十六条凡已结题的项目资料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全部资料应立卷x/刁档,并报iJ王口管理部门和省留学生办。

第七章成果归属和推广应用

第二十七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成果归国家所有,项目单位有权使用和有偿转让转化,并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成果奖励和专利。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应标注“*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字样。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篇2

一、项目管理相关内容概述

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企业人事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管理相关人员,涉及岗位规划,员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而是对各种事务的内部管理,涉及到各个岗位和环节应遵循指导方针,具体过程,具体内容,达到程度等。虽然管理的对象是人,但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由人构成的,在管理者管理项目的实际过程中,管理制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制度的主要原则是:第一,规范化原则。对于一个大的系统来说,其最大的作用是对各种职位的企业员工的业务活动建立标准化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的动态稳定发展。在具体的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活动方面,项目管理标准的变化和科技创新制度的自身改变不能解释规范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必须要调整项目发展和变化的稳定性标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标准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阶段评估调整,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效能化原则。由于各个业务正在不断发展,但取得的成果不尽相同,项目管理体系也必须不断创新,确保工作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创新,是项目管理体系实现合理化和科学依据的重要实践。随着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各种创新活动的实施,项目管理体系本身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发展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为基础,将管理体系和主体的使用范围必须加强作用标准化不断创新的标准。

二、科研项目中科技微创新制度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科技微创新制度指的是涉及到科研课题、生产技术以及微型创新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有相关报道指出,当前因缺乏制度导致技术活动无法落实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对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做成极大的消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要结合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监管,从而形成长效、合理的微创新制度、新规范,并在动态中不断修正、完善;同时,不断调整经费使用和硬件设施的配备结构,从而推动科技微创各项新活动的发展与进步,为活动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地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了更好的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保障制度运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制定合理的支出制度。科研项目的项目立项和成果均有资金的支持,为企业消除资金方面的担忧。但是在没有立项和取得结果之前,技术研究是没有经济支持的,这对企业员工来说不利于动员他们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应以科技型微创新项目为目标,制定适当的资金体系和使用计划,给予科技创新体系相应的财政支持,这不仅有利于科技项目的发展,更有利于动员工作人员的热情,从而从人员上保障制度的运行。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预算管理

科学合理的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并对经费进行财务监管,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量的重要措施。科研经费数额逐年的增多,这就给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的难点是既要满足国家科研经费的财政管理制度,又要满足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调整需求。所以健全与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促进科研单位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一、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主要存在预算编制不确定性、预算执行的偏差大、预算绩效考核不完善等现象。其一,科研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预算编制不重视,而是将重点放在技术方案以及课题研究上面。这样就使得项目预算的编报和实际情况不符,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同时预算在内容上对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缺乏可操作性。其二,科研项目的申报时,财务部门的参与不够,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就跟不项目的进展情况,即使及时的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则也难以实施。其三,因为科研人员往往是某一领域专业性人才,往往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动态的监控。这样就难以落实经费预算,最后直接导致决算与预算差异性较大。其四,预算的绩效不充分,绩效预算是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益进行考核的,绩效往往是进行下一年多或者相似项目预算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较多的科研项目经费并没有实施绩效预算,所以就不能为相似的项目或者下一年提供相应的参考。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科研项目的预算难以落实。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存在需要开支的费用没有预算额度,而有许多费用科目的预算难以达成。

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科研单位健全与完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基础是完善预算的编制。解决目前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制度、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各科目的控制比例、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实行动态控制出发,这样才能够使得预算的编制符合项目实际的特点,才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

(一)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

多维预算是做好公共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所以需要以此为基础。多维度预算编制的要求、预测、申报、汇总、审核、批复、预算调整等内容需要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形成完善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各科目的控制比例

项目预算需要紧贴研究的项目,即相关性原则。项目预算需要符合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政制度,即政策合规性。项目预算应该经济合理,尽可能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即经济合理性原则。最后需要确定项目的控制比例,例如人员费、测试费用、设备购置费需要比例合理。

(三)科研项目在预算执行时实行动态控制

科研项目在预算执行的时候实行动态控制,能够使得各科目预算均在合理范围内。例如:设备费用往往需要低于20%,公用经费需要控制在15%以内。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指标管理,使得各项支出均符合预算,这样才能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经费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科研项目负责人带头做好预算管理,这样才能够影响其他科研人员充分的重视到预算管理。科研单位需要聘请财务顾问对项目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等进行培训,以此来提升全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在进行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研究项目预算编制中经常遇到的计划期如何确定、预算标准从何而来、预算执行如何评价、可比性如何确认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大财务人员的参与力度,科研人员应该与财务人员多沟通交流,一起对项目经费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在充分考虑各种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最佳的预算,才能保证科研事业的顺利进行。最后,需要严格的执行预算管理,按照国家政策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规定,督促和监督项目承担人按照编制执行预算,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

(二)完善执行制度

完善执行制度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中之重,支出管理是项目经费管理的核心。支出管理需要控制经费支出范围,同时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完善经费支出制度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单位领导对项目经费使用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尽管项目经费是项目负责人申请的,但是不能将经费支出权限完全交给项目负责人,应该有财务人员的监管。其二,项目经费开支要严格控制,项目负责人报销项目经费要执行动态的费用总额控制和动态预警,有效控制不符合财务规定的随意报销的现象。需要完善科研经费的使用制度,保证科研项目从申报、审批、实施与验收的全过程都有财务动态控制,变财务管理由过去的事后管理为科研项目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三)加强审计监督

在科研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监督机构。加强审计监督,就需要审计监督充分的发挥出审计职能。科研单位应该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审计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及法制化。以前的事后控制已经不能够达到控制的效果,所以需要改为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仅仅作为纠偏工作。行为发生前的预算和过程控制是科研单位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事后监督不管如何及时、有效,其功效总是具有暂时性和滞后性,把监督环节提前到“事中”,其结果从弥补到预付,重在预付是科研单位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人员应该主动与课题研究人员、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查出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合规性调整。只有这样,加强审计监督,才能有效实现预算的落实。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经费在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预算到执行是经费管理的重点。但是目前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科研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对科研单位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科研单位需要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出发,然后强化预算管理、完善执行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三者并行,才能够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能够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沈婕.科研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刍议[J].现代商业,2011

[2]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科研经费也在逐年增加,科研经费作为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是科研单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的保障,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经费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但是,科研经费使用部门在经费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务人员参与项目预算编制的效用不明显

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预算执行的质量,财务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环节的参与度不够、专业优势作用发挥不强,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给将来的项目执行埋下隐患。

1.2项目经费预算和实施结果“两张皮”

科研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就是科研人员按既定的工作路线和目标任务搞研究,财务人员根据项目预算和财经法规抓核算,最终形成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和真实可靠的项目决算。但这个“关键”大多数时候得不到落实,项目经费预算和实施结果“两张皮”,使得科研投入产出的匹配度、项目决算的真实可靠性存疑。

1.3财务人员应对项目审计验收的执业风险大

科研项目的审计验收需要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决算表,以反映科研项目经费的收入、使用情况。现实情况是,项目经费预算和执行的脱节使得科研项目经费核算很难“直面”审计验收,财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大。

2.产生问题的原因

2.1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给编制准确预算带来了较大困难科研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的脑力劳动,而正是由于“创新”,科研活动的结果和过程必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科研项目的立项决策是建立在对科研结果和过程的预测和评估的基础上,而立项之初其不确定性往往很难把握,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立项时预料不到的困难或结果,造成经费预算缺乏合理性。

2.2科研项目主持人的绩效预算意识薄弱

项目预算主要是凭经验估计,与财务部门结合不够,不能很好地利用财务信息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导致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合理的现象时有发生。

2.3法制观念淡薄,业务素质欠缺,责任心不够

一些科研项目承担部门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对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较少,在管理和使用本单位承担的课题经费方面随心所欲。一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相关的管理制度没有认真的学习钻研,使得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3.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提升财务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要重视财务队伍的建设,要有长期合理的会计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财务人员也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不但要提高专业能力,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熟悉科研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科研过程,把握科研规律。通过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赢得科研人员的理解、信任、尊重与支持。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思考与研究,可以摸索一些较为通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满足小项目的申报需要。针对重大项目,则集中优势力量,全程参与项目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增加申报命中率。

3.2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

各科研单位要针对当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不同经费来源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纵向经费要注重国家的政策性和规范性,制定实施细则;对横向经费在不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核算方式统收统支,并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科研项目周转金制度。建议有关部门调整资金结构,根据不同类型和情况,核定科研周转金,并制定使用办法和要求,以解决预研经费不足、单位调控能力不强、以及单位资金沉淀问题。制定科研项目及时清理制度,加强对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科研单位对已完成验收的科研项目及时进行清理,对结余经费,按照财务制度要求进行结题核算,纳入单位事业结余处理,收归本单位。制定结余经费管理使用办法,明确结余经费的用途,减少资金沉淀,真正做到各科研单位对项目结余经费的统筹使用,增强单位的综合调控能力。

3.3规范横向科研活动,重视科研合同管理

当前科研单位对于执行的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还相对滞后,个别单位横向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存在违规问题。要针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单位横向科研管理办法,规范横向科研管理。

3.4加强科研项目成本意识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审计、科研、财务部门加强交流、沟通、紧密合作,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加大宣传,确保每个科研人员都能正确认识科研经费,各级领导也应充分认识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从而加强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3.5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互相配套、互相制约的系统管理制度,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其经济受托责任履行的内在要求。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完善自上而下的逐级授权制度的建设,按照目标管理方式,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二是把程序化管理作为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制订相关的制度程序,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关系。三是明确专门部门归口管理,落实督办制度,其核心是保障每项工作的运作都按照制度和程序执行。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设计与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教育科研工作在社会中逐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而来的经费管理逐渐成为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无论是学校还是国家都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制度作出了相应的要求。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我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并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制度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在不断改善科研管理基础条件的同时,其学校科研水平和质量也将大幅度提升。

一、现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制度的设计

(一)项目管理与校级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分为纵向项目管理与横向项目管理。纵向项目管理是指从国家以及政府等地拨款资助的研究项目。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在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纵向项目,在获得政府批准立项后,才会纳入本学校科研管理流程。横向项目则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项目,其纳入科研管理流程与纵向项目管理流程相同。校级项目管理流程虽然与纵向项目管理类似,但在纵向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申办流程,学校采用填写申报书的方式,通过专家评审并邀请本学校专家开展评审工作,批准后将直接纳入到校内立项登记[1]。

(二)科研经费管理

在现代高校中,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高校经费管理人员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科研项目的预算进行登记,并对到款经费进行确认、管理,针对各校本身科研经费管理的复杂性需求,设计相应的流程: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结合项目的不同类型以及学校的政策设置各类经费的预算分配比例,学校财务系统将最新到款信息同步到科研系统中,校内科研人员可以采取在线认领项目经费的方式领取科研经费,院科研秘书确保在线认领项目经费的准确性,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执行,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等,最后学校实现了科研项目立项、经费转账审批、预算指标分配以及项目决算等科研业务流程。

二、现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制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经费的预算与支出标准不够科学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从学校的实际具体情况出发,更要从国家相关政策的客观方面分析。从学校和个人主观而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必然受到编制人员对预算的认识以及科目的理解等影响。根据调查显示,现代高校科研经费预算与支出标准不够科学,主要由于学校内部分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预算的重要性与严肃性认识的不够充分以及校内部分负责人缺乏对科研预算编制充分的了解,从国家政策客观角度而言,国家现行财务开支标准的调整时常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与高校会计体系无法适应,必然导致现代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制度在应用中存在问题[2]。

(二)科研经费拨款和项目结账的管理不够完善

在科研经费拨款和项目结账等方面,虽然近些年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进行改善和完善,但是科研项目研究经费拨款依然存在问题。部分高校科研项目首批财政拨款资金到账滞后项目起始日期较长,致使学校科研项目由于实施周期被挤压而影响项目完成的质量。另外,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也存在不结账的现象,由于学校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时缺乏对科研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差异进行分析,未充分关注后续支出的内容,科研项目结题与结账脱节,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3]。

(三)投入科研经费机制与信息平台不够健全

就目前国家投入科研经费方式而言,多数政府部门是按照项目类型确定科研经费的资助程度,并没有对其按照项目研究的难易程度以及工作量等因素进行区分。就学校科研主管部门而言,其对经费预算执行实效重视的程度不够,并没有将校内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与预算执行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估。另外,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统一的科研项目信息共享的平台,由此导致政府各级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致使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与信息平台不够健全。

三、完善现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实行分类、动态的科学管理

完善现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问题,首先要对科研经费预算实行动态、分类的科学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相关文件精神,高校应理清科研经费项目分类,对科研项目预算实行分类、动态的科学管理。高校应加强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科研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两者进行绑定,实现科研支出的规范化控制;运用财务软件的预算管理功能,对项目经费实行支出科目预算指标额度控制,在网络平台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对照表,促使项目负责人自觉按预算用款;在网络平台建立科研经费信息管理模块,整合科研项目信息、财务收支信息等资料,实现科研与财务部门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双方信息的及时沟通,解决长期以来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便于对科研活动从预算申报到结题整个过程的动态全程跟踪,方便项目负责人查询和各类统计报表的生成和分析,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4]

(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结题与结账的管理

完善现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问题,加强科研项目结题结账的管理十分重要。国发[2014]11号文件中在第五点第十八条改进项目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项目在研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且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好的,项目结余资金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并将使用情况报项目主管部门;未通过验收和整改后通过验收的项目,或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差的,结余资金按原渠道收回。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应建立“项目是否结题”“项目是否结账”标示,并根据项目审计报告关注项目后续支出的时间、内容及范围。高校财务在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暂付款的管理,根据科研预算设立明细科研暂付款科目并将其纳入预算管理额度控制的范畴,做到预算、决算的执行进度与项目资金变动相关联,解决科研项目长期以来存在的预算额度不足无法冲账或结题调账的现象。

(三)建立科研项目间接经费统筹管理模式

完善现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问题,建立科研项目间接经费统筹管理模式尤为重要。国发[2014]11号文件在第五点第十七条完善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间接费用用于补偿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实施所发生的间接成本和绩效支出,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间接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类型、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统筹考虑间接费用在学校、项目承担院系、项目课题组之间的分配,制定合理的比例分配政策,使学校、院系的公共投入得到合理的补偿,又能调动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高校通过建立科研项目间接经费统筹管理模式,既解决了学校投入科研成本的补偿问题,又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线科研人员承担纵向项目的绩效支出问题,体现其人才价值,激发人员活力。

四、结语

科研管理作为学校以及国家十分重视的研究型活动,其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制度的设计以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以往我国各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制度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国家关于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制度相关政策和规定的重视程度,结合国务院2014年11号文件、2014年64号文件的精神,针对高校实际情况完善现代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问题,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磊宏,陈成.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S1):451-457.

[2]姜红,祝合良.协同创新研以致用积极推动高校科研发展――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5,01(05):72-74.

[3]贾明春,张鲜华.高校科研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及对审计工作的启示[J].审计研究,2013,11(03):28-33.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管理策略

一、引言

党的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科技创新依赖于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与有效管理。“十二五”期间,科学基金作为科研经费来源的主渠道,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约888亿元,吸引其他渠道资金17.5亿元,资助各类项目近20万项。科学基金资助资金的迅速增长,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矛盾与问题,这里既有制度设计不科学、不完善的原因,也存在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的问题(杨卫,2015)。为进一步完善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贯彻“放管服”精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合并差旅会议管理、扩大结余经费的规范使用自等,给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相继颁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与《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为依托单位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具体实施提供了重要遵循。为贯彻“放管服”精神,提高高校项目资金管理水平,本文将利用科学基金的审计数据,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从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执行三个视角出发,提出切实加强高校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精细、精准、精简”管理策略,为高校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二、高校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科研经费主要包括两大类:纵向科研经费与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是指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按一定的程序下达到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支持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涉及国家安全的研究、行业关键技术研究等。其经费来源都属于中央或者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大学教师与法人、自然人、其他部门联合开展研究、科技攻关、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让对方支付的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其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提供的科研经费、民间科研经费、技术服务经费、境外资助经费。其中企业事业单位与技术服务筹措的科研经费占主要位置(卿文洁,2011)。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高校科研项目和筹措科研经费的渠道与数量有很大幅度的提高。纵向科研经费仍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其资助项目资金管理要求也相对严格,但资金使用不规范和不当行为仍然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阻碍了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和科研产出的转换效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纵向科研项目的主要代表之一,其资金管理模式的参与主体包括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而高校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的直接管理者,《若干意见》更是再次强调科学基金管理的主体,在项目资金管理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资金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要加快构建既符合科研活动规律、又体现依法理财要求的科研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下放的管理权限“接得住、管得好”。本文利用科学基金的抽查审计结果分析高校项目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2010—2014年结题的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审计,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等7大类,涉及依托科研单位20家。

(一)高校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现状

1.高校及科研单位基本都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资助项目资金分级管理体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和权利。2.内部机构设置基本合理,能够在项目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绝大部分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例如,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经费报销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等。3.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实施按项目单独核算和明细分类管理,对项目资金支出科技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实施两级审核,未发现重大挪用、挤占、截留、分成结余资金等情况。但抽查审计结果同时也反映出高校在资助项目资金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监管不严等问题。

(二)高校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普遍存在结余资金现象,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其中大项目、地区基金和青年基金,结余资金偏高,面上项目资金结余基本合理。此现象反映了科研项目申请者的项目研究经验与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成正比的。青年基金的申请者基本都是第一次获得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资金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经费使用上比较谨慎,从而结余资金偏高;而地区基金的申请者都处在经济实力较差的地区,整体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科研人员的项目申请和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也是造成结余资金偏高的主要原因。其次从理论上看,由于创新群体项目的申请者都是科研项目研究经验非常丰富的科研人员,较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的申请者,具有成熟的自身的资助项目资金管理能力,可以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但是,由于大项目的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强,在同一研究领域,一般同时主持或参与多项研究内容类似的横向与纵向的科研项目,且因同领域项目的科研活动规律类似,科研活动所需的许多实验器材都可以共享,从而产生结余资金偏高的现象。2.超范围开支、超预算支出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高校主管科研项目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与财务部门财务信息系统未实现共享,科研部门只负责项目管理,财务部门只负责项目资金管理,两个职能部门之间管理权限过于分明,相互之间没有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平台,造成科研部门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细节不清楚,财务部门对项目的进展情况不了解,从而造成超范围开支、超预算调整未审批等管理问题。同时,两个部门的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传递不及时,降低了工作的灵活性和管理效率,造成资助项目资金的被动式管理。3.部分高校资助项目资金管理职能弱化,制度执行不规范,科研人员的财务责任意识不强,假发票报账、预算调整未审批、采购程序执行有偏差、档案管理不及时、决算数据与账面不符、立项前支出报账等共性问题依然存在。

三、精细、精准、精简的资金管理策略

针对上述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现状,从资金管理制度、机制和执行三个层次出发,提出在新常态下高校资助项目资金“精细、精准、精简”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使用监管,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对资助项目资金“放管服”的指示精神。

(一)加大资金管理政策宣传,推行科研财务助手制度

审计结果表明青年科研人员与落后地区的科研人员项目资金管理能力不高,为了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减少科研人员财务报销负担,高校一方面要多渠道和多层次加大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政策的宣传与解读,特别是针对青年科研人员,提升科研人员项目资金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推行科研财务助手制度,在二级院系单位或者科研团队设置专业科研财务助手岗位,负责本单位或者科研团队的日常财务报销业务,并辅助项目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卿文洁,2011)。高校也要定期开展财务助手的业务培训,了解、熟悉项目资金管理的新政策和总体要求,并将政策要求分解到具体业务环节,梳理从项目预算编制到结题验收业务全过程的操作办法和要求,熟知业务难点和审计检查关注事项。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解放科研人员。

(二)坚持“放管服落地”原则,推进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落地见效实施

《若干意见》改革亮点表现为扩大高校的自主管理权限:项目预算调整自;劳务费分配管理自;间接经费使用管理自;结转结余资金按规定使用自;差旅会议管理的自限。资金管理权限的下放也要求高校要“接得住,管得好”。高校要切实加强顶层设计,依靠制度确保新政的落地实施。根据自身的特点,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建立专门的科学基金预算编制调整、劳务费报销、差旅会议报销制度,以及科学的执行流程,在服务好科研人员的同时,规范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其次,针对抽查审计结果反映出的项目资金结余较为普遍的情况,高校要高度重视结余资金的使用,建立结余资金科学合理合规使用的相关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科研活动规律,加强间接经费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强化绩效规范化管理。制定好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奖励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转化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增强国家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三)建立科研信息管理平台,精简财务审批与报销流程

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优势,在资助项目资金管理中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管理平台,涵盖科技、财务、审计、资产、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将项目的预算申报、预算审核、经费入账、经费使用、额度控制、资产管理、信息查询、结题审计等业务纳入信息化管理,有效监管项目资助资金使用,提高项目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形成动态的精细管理体系(何小兰,2017)。并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精简项目资金财务审批、财务报销等流程,有效解决科研人员“报账难”“难报账”的问题,为科研人员安排科研活动提供便利。1.建立部门联动,健全和完善多部门间工作沟通协调机制。设立财务联络员岗位,了解和解答科研人员在财务事项中遇到的业务问题;同时收集反馈二级院系与科研人员对学校财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建立学校科技、财务、审计、资产、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每学期定期召开多方协调工作会议,就新形势下科研项目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反馈的工作问题进行集中通报与交流,并及时研究对策加以解决。2.增强服务意识,提供精准与个性化的财务服务。高校的科研与财务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承担事务性工作。根据国家的最新文件精神,编制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指南模版,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利用公务卡的痕迹化凭证管理,及时有效解决工作中的新兴的电子发票、网购等报销新情况。同时,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微信号服务平台,利用新媒体手段为科研人员提供安全、便捷的财务服务,精准地为科研人员提供财务制度、文件以及各类项目资金管理进展信息。

(四)加强内部监督管理,逐步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

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审计监督对完善和改进项目资金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基金的抽查审计结果表明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职能,保障资助项目资金的高效使用(罗燕琴,2016)。如建立大额资金分级审批制度,按金额等级可以分别由所在学院、业务主管部门、主管校长分级审批。此外,在常规审批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审计披露的高风险事项,如拆分合同逃避招标和大金额审批、假发票、虚假业务、未如实申报关联交易等事项,逐步建立资金支出稽核制度。其次,逐步建立长效机制,高校应根据年度监督审计结果,建立健全公开和问责机制。如建立项目负责人、科研人员、科管人员和财务人员资助项目资金使用黑名单,予以重点关注。其中,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科研人员项目申请资格,相关人员记入年度考核,劳动合同制职工记入劳动合同聘期考核。

参考文献:

[1]杨卫.管好用好科学基金共同推进科学繁荣[J].中国科学基金,2015,(4):241-244.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3]卿文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67-70.

[4]刘俊贵,张丽英,高珊珊.基于放管服改革下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研究———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6,27(6):61-64.

[5]李倩,夏秀峰,侯晶.审计视角下高校科研管理内控机制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4-25.

[6]何小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7,(2):96-98.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管理审计科研经费管理

随着创新性国家战略的提出,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加大,2014年全国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3015.6亿元,其中高等学校占898.1亿元,比上年增长4.8%。经费投入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科技创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上的缺失也导致科研腐败的滋生。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是对科研资金活动的再监督,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反映着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漏洞,并促使科研经费管理不断完善。

一、审计中发现的几个实务问题

(一)收入方面。不少横向科研项目的委托方往往要求先开票后来款,这样就存在预开票问题。会计上通常的做法:(1)预开票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研事业收入――科研待分配”等科目;(2)来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3)核算入项目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借记“科研事业收入――科研待分配”科目,贷记“科研事业收入――项目收入”科目。这种做法在预开票时,直接确定纳税义务和科研收入,待来款后由项目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将科研待分配的收入转入项目收入。这样核算存在以下问题:(1)虚增收入。在未收到资金的情况下按预开票金额确定收入,与高校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原则相矛盾,虚增了科研事业收入;(2)大量资金暂挂往来。科研人员借开发票挂了应收往来,科研来款挂了应付往来,而对借开发票和科研来款掌握信息最充分的项目人员并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导致大量科研来款暂挂往来,造成资金沉淀。除去会计核算上的问题,科研经费到账管理不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支出方面。

1.票据的真实性、相关性问题。科研经费的支出大多为费用报销方式,报销票据是否合法、是否是流通的正规票据比较好判断,而相关性和真实性的判断较难。审计实务中发现科研经费报账有累积现象,往往一次报销大量发票,如大量的电话费、车费、汽油费、劳务费、餐费等。审计中通过从发票出具时间是否合理、大额发票是否连号、是否拆分报销、是否与业务发生地一致、费用测算是否合理、是否签订完整的业务合同、是否有其他相关费用支出、是否频繁发生、是否符合逻辑等方面判断票据的相关性、真实性,可以发现会计记录中存在较多的与项目无关、不真实的费用在项目经费中列支。另外有些费用的发生无票据而是通过虚构出差天数领取差旅补助等方式列支。这些问题暴露出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不足,有制度上的缺失也有执行上的不力。

2.科目核算的准确性问题。审计实务中发现同一性质或完全类似的经费开支在不同会计人员手中核算记入的会计科目不一样,甚至同一会计人员对相同经费的核算也不一样。核算科目的不统一、核算内容的模糊化给项目结题决算提供了“调表调账”的空间,为了能够顺利结题,科研人员利用核算科目的模糊化,比照预算数据编制决算报表。从这一角度也反映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2015年某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部分预决算为例(见下页表1)。

3.项目交叉开支问题。审计中发现为了保证来之不易的科研资金被充分使用,科研管理部门、会计部门等允许项目之间交叉使用经费。如某一项目负责人名下有多个项目,其纵向科研项目的净结余根据财政部《关于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10]7号)的规定应归还原资金渠道,为了防止纵向课题的经费被收回,将横向课题的费用在其中列支,有的项目经费到账时间较晚,为了保证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便将该项目经费在其他项目中列支,许多横向课题结题不结账,保留一定的资金沉淀,以待有其他项目支出时,在其中列支。这些做法造成科研经费未专款专用,经费使用管理混乱,容易隐藏科研腐败。

4.管理费用未弥补科研活动消耗的学校资源。科研项目管理模式一般都是在科研经费到账后,按一定的比例提取科研管理经费,一部分作为弥补科研活动消耗的学校资源,一部分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经费及奖励经费。按照新的会计制度,提取的管理费用核算入事业基金科目,而实际科研活动耗费的房屋维修费、水电费、设备维护费、人力资源成本等都从教育事业支出中列支。这样科研活动耗费的学校资源既在科研支出中列支(提取的管理费),又在教育事业支出中列支(实际支付),使得科研间接成本附加到教育事业支出中,无法按课题受益程度分配到各个科研课题中,导致科研课题研究成本不清,事业经费开支不实,会计信息失真。众多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都规定了提取管理费的比例,但对提取的管理费如何弥补学校资源未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这样就无法精确核算科研项目的成本,更无从谈起科研项目效益考核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科研人员对经费归属的认识存在误区。“课题制”的项目管理模式赋予了课题负责人较大的经费使用自。课题负责人凭借自身能力和所在高校的支持争取到科研经费,既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又给学校带来了经济利益,因此有不少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的经费,没有意识到他们所有的科研工作都属于学校行为,所有的科研经费都属于学校资金。这一认识上的误区从根源上导致许多科研经费被用于非科研支出,出现较多的违法违纪现象,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

(二)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脱节。在项目申报预算时,不少科研人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申请到更多的经费,没有考虑项目的真实经费需求,加上对预算编制经验不足,预算编制往往比较笼统,没有真实反映整个科研过程所必需的各项成本。而科研管理部门在审批项目的过程中更多地从学术角度进行评估,对预算是否合理、是否有具体支撑未进行有效管理。这就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相脱节,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在科研项目结题决算时,为了能够顺利结题,科研人员就向财务人员提出“调账调表”,严重影响了预算的约束性和严肃性。

(三)管理制度不配套,部分职能缺失。

1.虽然现在科研项目主管单位出台了不少规定,高校也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但层次偏低,漏洞较多,如对科研项目主力人员付出的劳动没有给予明确补偿,导致部分科研人员为了补偿自己的人力资本,而采用非法手段套取科研经费。制定一套涉及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到监管责任等各方面的系统的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另外,现行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多是指导性意见,缺乏细节流程和强制性规定,无具体处罚措施,违法违规成本较低。

2.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科研经费总量成为高校办学实力的体现,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申报极其重视,但对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重视不够,仅仅发挥上传下达、布置任务、上报材料的作用,很少对项目的来款情况、项目研究进度、项目结题结账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不清楚项目资金情况,课题验收时更多的看重技术和成果的验收,较少考虑经费使用效益。

3.高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而科研经费主要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特点,会计核算原则的不匹配导致高校的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核算科研活动的收入和成本。

4.会计人员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筹集、运用、耗费等全过程运作缺乏系统了解,难以对报销票据的真实性、相关性做出准确判断,容易出现会计科目、项目设置的不合理,项目经费如何使用基本上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制度学习力度,提高规范使用资金意识。

1.不定期组织科研项目负责人系统学习现行科研管理制度,尤其是财经制度,通过学习使科研人员明确科研行为是学校行为,科研资金是学校资金,改变科研经费是个人资金的错误认识;明确科研是依附于高校的一项活动,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是高校,科研经费的收支核算、成本核算、绩效评价等是高校财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科研经费如何规范使用,什么样的经费开支行为是违法违纪行为。

2.有重点地选择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反面案例,反思科研经费使用行为。近几年来高校科研人员使用虚假合同、虚假发票等手段骗取科研经费的犯罪案例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高校有关管理部门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科研人员深入学习,在看到违规使用科研资金的惨重代价警示自我的同时,也要分析案件突破的细节,警醒科研人员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要通过学习反思自己的科研经费使用行为,杜绝违规事项的发生,保证科研活动的健康开展。

(二)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1.强化科研人员的经费预算意识,要求预算编制精细化,意识到无预算或超预算就不能开支经费。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经费开支事项,预计相关支出,对不确定事项可预估一定的“其他”费用,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对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予以指导,对预算科目涵盖内容、预算编制要求等做好解释工作,并考虑到科研活动规律,指导项目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2.加强预算控制,严肃预算执行。科研经费日常预算管理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财务控制,在前期预算编制比较细致准确、会计核算达到一定信息化程度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经费预算类别与所包含的会计科目相对应,并将各类别的预算在财务系统中设定限额,一旦超出限额,系统将不允许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就可以实现科研项目经费的严格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三)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度。

1.健全的制度是保证经费管理规范化的前提。目前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的情况下,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也是政出多门,结合高校科研活动的规律和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制度中应包括各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的监督检查、科研经费的预算和开支范围、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监督、科研经费的决算和结题管理等内容;应在相关内容中明确科研相关的收入都要纳入统一财务管理,实行全额预算,分类管理,明确科研收入、成本的核算原则、核算方法,明确项目结题、经费结账的要求、程序,以及结余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明确科研人员的人力资本补偿,明确不按制度管理使用科研经费的惩处措施等。

2.建立奖惩机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制度的有力执行需要合理的奖惩来施以动力和压力,否则再好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也是枉然。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标准,对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相关人员、部门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促使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减少制度执行中的“人情味”。

(四)建立三级负责制度和监督协调机制。

1.建立学校、学院、项目负责人三级负责制度,明确各层级的管理责任,学校是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履行法人职责,学院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承担监管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

2.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协调机制,促进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协调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因为负责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校内资源配置、合同签订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会掌握比较全面的项目信息,应及时将掌握的重大项目信息通知财务部门,增强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开支的真实性、相关性的判断和对项目进度的了解,应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账手续;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协助、审核项目负责人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要将发现的项目管理问题及时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以便加强管理;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等要求开展科研经费审计,根据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及时发现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防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S

参考文献:

[1]李艳霞.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252-259.

[2]马志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跟踪审计[J].财会月刊,2012,(29):76-77.

[3]上官鸣,刘煌,秦丽丽.基于审计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5,(8):29-31.

[4]汤小琴,肖中瑜,陈云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5,(04):113-114.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科研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度改革

科研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整体素养,并且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科研经费是促进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如果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能适应科研事业的发展,将会影响国家的发展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加快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另外,课题制度是指以公平竞争为基本原则,以课题为中心的科研管理模式,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研究,有利于课题制的顺利实行,进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演变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科研活动属于国民经济计划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在管理方面具有统一分配的性质,研究经费需要通过专项科研经费或者国家科学事业经费的形式划分到科研组织,在当时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缺乏成本预算制度,同时缺乏成本核算,不利于经费管理制度的合理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首先,我国实行了合同制管理模式,提出针对不同形式的科研经费要实行不同形式的合同管理。例如我国颁布的《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前不久,该办法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行了重新修订,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改革。

我国在1999年提出课题制,在《国家科研计划实行管理规定》中指出课题制管理的核心是对经费的管理,并且指出通过国家拨款而实行的科研项目必须采用课题制。另外,我国各地政府也逐渐开始实行课题制,并且在逐渐改进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的缺陷

(一)缺乏对科研经费的区分

在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行业的课题研究方向不同,同时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致使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是在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实行中,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基本相同,缺乏对不同科研项目的针对性措施,不利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多样化发展。我国通过一个标准来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难以满足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需求。

(二)缺乏合理的资源分配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科研经费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国家或者单位的科研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在科研资源的分配方面,存在科研项目宏观布局不合理、科研人员分配不合理和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我国目前的科研项目大多数集中于重要的城市和学校,科研经费由于过度集中,致使科研项目的分配不合理。在我国的科研项目发展中,部分科研人员可以承接几十个科研项目,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完成一系列的科研项目,致使其将科研项目承包给其他人员,这种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不利于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缺乏合理的预算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实施成本预算,加强对研究经费的成本管理,有利于节省预算开支,促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合理发展。但是,在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全面预算实行中,管理人员缺乏对预算的重视程度,导致预算不合理,不利于节约预算成本。我国的科研经费预算由管理人员独自负责,财务部门缺乏对预算的管理,由于管理人员缺乏预算相关的专业知识,将预算看做成简单的财务项目,不能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来完成预算。由此可见,这种情况下的预算将会存在较大的偏差,不利于成本的节约。对于我国的预算管理而言,缺乏相应的法律管理措施,导致经费的申报程序简单,不利于对经费的合理管理。

(四)逐步推进科研单位“去行政化改革

目前,科研管理体制与科研事业发展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科研单位的行政化属性,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科研单位都是所谓“事业编制”,使科学研究按照行政单位的管理方式运作,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明显的矛盾,例如在“三公经费”管理、公务机票采购等政策的实施上,就出现了与科研规律相左的问题。所以,要彻底改变现有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就要加快去行政化的步伐。

(五)缺乏后期补助

在科研项目的实行中,后期补助是指管理部门对研究人员的奖励或者补助。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管理部门发放的补助过少,不足以奖励或者补助研究人员。同时,国家以及相关企业发放的科研经费经过一定的预算,仅仅可以满足正常的研究需求。后期补助的不足,不利于提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课题制度下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合理的课题立项

在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中,由于缺乏对科研经费的合理区分,不利于对科研经费的合理管理。针对这种现象,规范科研的课题立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立项合理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科研的效率,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课题立项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专家需要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研究的发展方向来制定发展目标。并且要对科研经费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另外,我国需要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来实行不同的经费管理制度,利用同一种经费管理制度不利于对科研项目的科学管理。只有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实行中,规范课题立项,并且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的划分,才可以促进科研项目合理的发展。

(二)促进科研项目的创新

在我国科研项目的实行中,大部分科研项目由重要科研机构及大学完成,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来促进科研项目的创新发展。但是这种形式的科研会局限思维,毕竟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集体的思维才是无限的。因此,我国应该扩大科研范围,将科研扩展到全国各地,只有集思广益,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的创新发展。同时,我国对经费的管理应该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对科研经费的投资要注重科学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来整合更多的资源,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的创新。

(三)加强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

在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中,缺乏合理的预算,大部分经费通常由管理人员支配,不利于对经费的预算。因此,在对经费的管理过程中,我国应该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继而可以制定合理的措施来加强对经费的管理。首先,我国应该制定经费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上给予经费管理的限制,使相关人员可以合理的运用科研经费;其次,我国科研机构应该加强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只有运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才可以更好的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的预算;最后,我国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科研机构的经费使用进行合理的监督,以期科研经费可以得到合理的运用。通过一系列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可以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运用,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项目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人员的收入

在科研事业的发展中,科研人员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不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继而不利于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建立相应的劳动报酬机制,适当的提高科研人员的劳动报酬。在科研项目的实施中,合理的劳动报酬规划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付出可以得到相应的重视,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

(五)完善后期补助制度

在我国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中,缺乏相应的后期补助制度,不利于提高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不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后期资助是指管理部门掌握一定的科研经费,当科研项目完成时,可以根据项目的成果来对科研机构进行奖励或者补助。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完善后期补助制度,增加后期补助的金额。加强后期补助可以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对成长期的研究人员进行鼓励。在科研项目的进行中,科研成果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预知性,加强后期补助,可以弥补项目中的不足。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

在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实行中,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缺乏合理的预算和科研人员的后入与付出不成比例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科研机构可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成本的预算,并且可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重视。只有科学的实行科研经费管理,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志强.刍议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2]王瑾.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3]王征.基于科研经费管理的科研廉政机制建设研究[J].财政监督,2014,(30).

[4]刘军民.以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创新驱动战略[J].地方财政研究,2014,(12).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学事业单位获得科研经费的概率加大,总额不断上升。研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对于更好的利用科研项目经费提高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科研项目经费来源

科研项目经费是科学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实现科技创新、有效全面的促进科学成果转化、全面完善相关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等工作从相关渠道申请获得的资金,是科学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活动的基础,能够促进和确保科研课题顺利开展,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已列入国家、部委、自治区、厅局等科研计划项目经费,即纵向科研经费;

2.国内外合作或委托研究的合同经费,也被称为横向科研经费;

3.项目执行单位按有关政策和项目预算要求给予科研项目的配套经费。

4.其它科研经费等。

二、目前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缺乏完善制度体系的支撑

目前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缺乏完善制度体系的支撑,主要表现在:在对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根据经费的用途、结构等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体系的支撑,经常会出现对开支项目管理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导致项目经费浪费。

2.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精确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整个科研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的依据,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由于科研项目往往是探究形式或者试验形式,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且科学研究项目往往没有其他类似的项目可借鉴,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常常根据预计能争取到的经费倒推编制预算,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精确的现象经常发生。

3.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监管不严

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在这种模式下,课题组长权利过于集中,可随意将各种费用纳入项目成本报销,而非严格按项目预算执行。财务人员虽然可通过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报销进行总额控制,但并不对预算中各项明细支出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项目支出经常脱离整体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造成项目成本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

4.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容易被忽略

目前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存在着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下等现象。同时,对于相关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也存在一定问题,很多试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盘点制度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固定资产流失与损失的风险。

5.相关财务人员管理意识不足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普遍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相关课题组通过自身努力争取而来,整个经费的预算、使用及最后决算都应由项目负责人来掌管,经费使用效率与财务管理人员无关。这种参与意识较低的现象一直存在。

三、解决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的措施

1.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应组织科研管理部门、财务人员与项目组技术专业人员针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制定进行详细分析。科研管理部门了解项目申报要求,财务人员熟悉财务规章、预算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项目组技术专业人员清楚课题研究应具备的环境及直接支出容。三方共同参与以便制定科学、准确的预算方案。此外,在整个项目预算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动态预算机制,动态的对预算指标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在满足科研经费需要的同时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

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部分科学事业单位领导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今后要强化领导干部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注重对相关制度体系进行建设和维护。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针对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预算管理制度。

3.挖掘科学事业单位资产潜力,充分发挥现有资产功能

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打破课题组的界限,类似课题组之间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对相关资产使用建立共享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此外,要严格规范资产移交手续的审批备案机制,防止资产流失。

4.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

财务人员应增强对相关科研项目的熟悉程度,并从财务专业视角对科研项目费用的安排和利用提出建议,提高工作主动性。此外,在科研项目相关费用报销审批的过程中财务人员还应根据整个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现状以及预算情况进行审核,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与科研人员沟通,以便进行适当调整。

5.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要针对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以经费投入与效益分析法为主,按照投入产出的原理,将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预定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经费投入和项目资金运营效益和效率。要对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等不同类型的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形成有效的内部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单位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将项目相关的评价指标,如预算执行、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科研成果等情况纳入系统,以得到快速的评价结果。

6.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加强审计监督

科研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并依据国家的审计法规和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及规范化。应通过对现有流程的梳理,发现其中缺陷并进行整改,从而优化和重建现有流程。审计人员要主动与课题人员、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沟通,对于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应充分重视,形成有错误必追究,有违法必罚的风气,加强项目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祁玉峡: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J].河南科技,2011(11):22-23.

[2]马岚: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核算探析[J].现代商业,2009(12):25-26.

[3]陈廷国: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业务会计处理的思考[J].经济师,2006(5):45-47.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技风险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研项目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极为重要的载体,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渠道。科研项目作为一项开创性的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始终与风险相伴相生,因此,加强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对于任何科研主体来说都十分重要。

一、科研项目风险概述

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和时间段内发生某种损失的可能性,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科研项目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进度、资源条件下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和目标的不确定性。这一风险的测量指标一般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就是概率,二是发生风险对应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上的。科研项目最大的特征就是探索性、创新性,很大程度就是依托既有的技术条件向未知领域的拓展,而风险恰恰就是创新的伴生物。这决定了相比于其他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的风险更加突出,更加复杂,应该受到格外关注和重视。根据相关调研,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科研项目规模迅速扩大,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但是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也存在较为粗放的问题,不少项目存在质量不高、进度失控、成本费用超预算、成果不理想等问题,特别是过于重视项目立项申报,对项目实施和过程控制重视不够,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反映了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

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分析、识别、评估、应对的过程,核心是根据识别出来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各个风险,按轻重缓急,逐条逐项明确风险应对措施,采用相应管理方法和手段,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管理阶段,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其中,重中之重是事前防范,最大限度避免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其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一)建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和预可研之初就要在项目团队明确项目风险的组织和人员,重大项目应有专职的风险管理小组和岗位,统一项目的风险管理,明确责任。

(二)项目风险初始信息收集。信息是管理决策的基础,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要做好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前提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项目的基本信息,收集与项目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政策情况、技术情况、设备情况、专家情况、人员情况、合作方的情况等等,并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建立项目的基础信息库,为风险识别与评估做好准备。

(三)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确立主要风险种类和具体风险点,并进行重要性排序,重点是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因为很多重大风险往往出在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定性方法主要可采用问卷调查、项目组集体讨论、相关专家咨询、情景分析、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主要可采用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事件树分析等方法。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最好能通过一些列的假设和条件设置,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和风险测度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对目标的影响程度的评估,绘制项目风险坐标图,确立更加科学的优先顺序。

(四)项目风险管理策略与应对实施。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结合项目团队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等因素,选择确立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承担、风险转换、风险补偿等适合的管理策略。根据不同策略,分类制定包括人、财、物配置的风险应对方案,并全面组织方案实施。

(五)风险管理过程监控与动态优化。结合风险应对方案,把风险管理贯穿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覆盖到项目运作的各个环节,尤其要加强关键节点的监控,保证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针对项目运作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迅速对风险策略和应对方案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增强风险管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三、科研项目的主要风险点

科研项目风险在项目立项、可研、审批、招标投标、实施、结项等各个期间均应做好风险管理,保证项目质量。根据科研项目的一般属性和特殊性,有几个关键风险点需要认真加以重视。

(一)技术风险。不管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开发研究,科研项目的根本任务是探索和认识未知领域,其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技术层面的风险。第一,因为现有的认识水平、技术水平、科学知识及其他现有条件的限制,技术规划不合理,出现无法预见、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特别是所依赖的相关技术不配套、不成熟,技术支撑条件存在不足,造成关键技术无法突破。第二,对研究平台要求过高,不切实际,主要是项目研究需要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实等硬件条件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高尖端的实验设备,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第三,项目技术的相关技术人员的能力存在不足或与项目研究领域不匹配,制约了项目研究开发。

(二)项目团队风险。人是科研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科研项目的重大风险源。首先是选择项目负责人的风险。根据吴建南(2010)等学者对科研项负责人相关特征与科研项目绩效的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负责人职称对科研项目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项目负责人年龄与项目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项目负责人担任领导职务、出国留学经历对项目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项目负责人学历以及过往承担项目经历对项目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项目负责人的基本素养、个人能力、精力投入对科研项目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选择项目成员的风险。在项目立项申报时为达到项目对职称、学历、人数等方面的要求,容易出现“挂名”充数的现象,在项目实际开展过程中,预先计划的科研人员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投入到实际研究工作中来,或者因为来自不同部门或单位,有各自的科研任务而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工作。此外,团队风险还体现为项目成员因工作变动、疾病等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参加研究,而后续替补人员又无法马上跟进,造成项目开展受到不利影响。

(三)费用控制风险。科研经费不足也是当前困扰很多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为:一是费用预算出现偏差。因为对项目涉及到的实验设备、器材、元器件及人力的所需的规模数量及市场行情估计不足,造成项目申报时经费预算偏少。二是经费使用不合理。在设备采购、消耗品使用、人工成本支出等方面过于粗放,缺乏有效的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成本控制不力,导致经费支出混乱,超支严重。三是有些项目涉及到自筹经费,在经费来源上不能得到有力保证,容易造成项目因为经费中断无法继续开展。

(四)进度控制风险。项目进度是评价科研项目的重要指标,不能按计划如期完成科研目标也是科研项目的重大风险。首先是项目计划过于乐观。对科研项目需要的时间周期和可能遭遇的困难估计不足,对人员到位、资源匹配、实验攻坚、结果验证等重点环节拟定的计划不切实际,造成项目无法如期完成。其次是进度管理前松后紧。由于缺乏对过程节点的有效控制和督促,容易出现在项目前期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大量任务拖到项目后期进行的现象,加上中间变故的增多,造成项目超期。

四、增强科研项目风险防控能力的建议

针对科研项目风险的主要特点及其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应该在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制定合理有效地项目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全面地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来增强科研项目风险防控能力。

(一)树立科研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必须要重视项目管理风险意识的强化,从单位负责人、项目团队负责人到每一名科研人员都要联系自己的岗位职责,充分认识项目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及其后果,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把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研发等核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到科研项目日常管理和主要流程之中,形成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团队负责人、一线科研人员组成的三道项目风险管理防线。

(二)建立覆盖科研项目前、中、后台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是立足科研项目的总体目标,通过在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执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主要措施、风险管理职责分工、项目内部控制系统等。重点要把业务中心与管理中心相分离,将项目的具体科研工作作为的项目前台,将项目成本管理、事务性工作作为项目的中后台,让前台集中精力做好项目研发,让中后台做好对项目前台工作的服务,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防范格局。

(三)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抓好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要让项目团队成员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地在做好研究开发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风险防控的职责。其核心就是要做到权、责、利清晰明确,不能留有模糊空间,否则就会形成项目风险防控的盲区。科研项目工作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如果多头多人都负责,结果就是无人负责,从而形成项目管理的漏洞,成为项目风险源。制度建设就是要扫除这些管控盲区,确保每一个项目成员都能各尽其能、各尽其责。

(四)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是提高各个领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对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也是一样。要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建立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题的全过程的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在其中嵌入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项目风险关系信息系统,对成本预算控制等一些关键运作流程的控制要实现信息化管控。要通过项目信息化运作,既能提高项目开发的效率,更可以增强项目运作过程的透明化,使项目开发过程、各项资源匹配、项目进度控制等都能更加清晰有效地得到控制,从而增强对项目风险的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邵舒扬,董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研项目风险研究.山西科技,2014(06).

[2]蒋琰,陈谦明,黄海,杨宁.基于项目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科研项目风险控制.软科学,2009(06).

[3]吴建南,章磊,郑永和.科研项目负责人特征与项目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实证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