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十篇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十篇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8:23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篇1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网络;特征;安全;防范措施

1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含义及其特征

计算机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们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生活工具,已近深入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根据不同计算机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定义也有所区别,现在通用的标准化定义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即“为网络信息数据系统的安全创建和使用而采取的相关技术上和管理上保护,从而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信息不会因为意外或者和人为故意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的安全设置”。针对个人使用者,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保护个体信息不受外界陌生人、组织等的恶意破坏、盗取使用;对于企业机关单位等相关机构,网络安全是保护其办公系统、信息机密数据等免于外界黑客组织篡改、伪造、恶意利用等,保护机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对于国家相关组织,还要考虑应对突发事件、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安全性,保持网络通讯连贯性、安全性,提高应对具体事件的反应能力和执行效率。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特征:高度的保密性,即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不能随意泄露给未授权的用户或避免任其利用的过程;信息的完整性,即其他未经过授权的用户不得随意改变、破坏、丢弃信息的特性;操作的可控性,即被授权用户具有对信息的利用、处理的权利,从而控制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审查性,即当网络安全出现问题时,采取必要的手段加以控制、核查等。

2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安全现状存在隐患,目前,攻击网络安全的各种手段、行为繁多复杂,黑客组织的猖獗、病毒种类繁多、攻击性强等等特征使得网络安全系统受到各方面的威胁。

由于互联网本身的无时空性和地域限制,一种病毒的攻击性能够迅速的利用系统漏洞而攻击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网络系统瘫痪,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办公、企业机关部门信息安全存在极大的不利影响,由此,我们具体分析现代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缺乏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里,人们畅游在网络环境中,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便捷功能,但是却普遍缺乏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认识,现代网络系统,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采取了去多手段和措施,包括设置网络安全保护软件、设置安全防火墙、安全卫士杀毒等一系列防范措施,但目前人们普遍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当为了满足好奇心或缺乏对黑客威胁破坏性的认识时,这些网络保护措施屏障就发挥不了其安保作用,因此加强人们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普遍认识,树立安全上网、打击黑客行为意识是当务之急。

缺乏计算机安全网络保护的专业技术。目前,威胁于网络安全系统的黑客组织性更强,攻击手段复杂,利用网络系统的漏洞对现实人们的经济、安全生活造成损失,盗取经济利益。造成各种流行肆虐于网络的的恶意网站、网上木马、病毒程序等已经严重威胁了现代网络安全,但是,针对这些恶意的攻击,我国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备技术尚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以致于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困扰于个人、家庭、企业机关等各个领域,此外网络软件的漏洞也是造成系统安全攻击的威胁,不少网络软件的“后门”一旦被进入,后果不堪设想。

缺乏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保障。目前,我国的立法机关尚没有完善的针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缺乏相关的对黑客组织行为的法律制裁措施,这也是造成现代网络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我国网络存在的弊端,立法机关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威胁行为的猖獗。

此外,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诸多。

第一,计算机网络结构存在风险隐患。计算机网络的贯通性、结构性是的网络安全系统纷繁复杂,多重局域网组成的因特网是一个互相联系、通用的网络系统,一旦当某种危险信息触发时会间接和直接的影响到其他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攻击者利用这种网络的贯通性和衔接性,传播和不良信息、盗取机密数据安全从而破坏系统安全。

第二,网络ip系统的易攻击性。ip/tCp是现代因特网的基础协议,由于它们具有公众性,从而导致黑客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第三,网络数据信息泄露、篡改。网络系统上的大量信息的于传播都是没有一定限制功能手段,而且由于大部分数据流缺乏加锁保密措施,导致信息容易被盗取、窃听的可能性高。因此,不少黑客组织利用这种信息的无密性进行电子邮件、传输文件等信息的篡改、盗取,降低了网络信息安全性。

第四,软件漏洞。软件漏洞包括几个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软件、tCp/ip协议、网络软件和服务、密码设置等的安全漏洞。一旦遭受病毒攻击,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具体措施

首先,提高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明确网络安全发展目标。

一方面,加强对网络系统认证身份的确认和识别,明确授权主体,从而提高对网络安全在身份上的确认保障,避免因第三方侵入网络安全系统;另一方面,保证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一致性,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监控操作,防止机密信息流失,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禁止非授权用户对信息数据的整改,严格把关信息安全的操控。此外,要注意及时对网络信息的的审核、检查,以便于对网络安全问题提供审查的依据和手段,来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可控性,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使网络系统更加有利于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

其次,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提高应对网络威胁的手段和能力。

系统安全防护。除了电脑锁之外,应该注重防火墙的设置和保护屏障的应用,未来防火墙的技术结构应该注重高安全性和高效率性,重新设计其技术结构,比如引用鉴别授权机制、多级虚拟专业防护墙等,控制网络信息的流向,隐藏内部ip地址和网络结构细节设置,防止网络遭受黑客组织攻击,密码口令安全的设置上,注重对密码强度的设计,确保计算机系统设备上的网络安全性。

安装计算机防病毒的软件。安全卫士软件是电脑系统安全保护的必要手段,及时地对病毒扫描、隔离、删除被感染的文件,防止病毒侵入电脑系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严重地造成系统崩溃,重要资料的丢失。所以安装杀毒软件是电脑网络安全的必备措施。

采用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认证技术保证了网络通讯使用过程中的身份确认;数字签名技术更是确保了网络世界中安全指数极高的手段,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平台的顺利使用和操控。

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的运用。目前大多数的黑客病毒传播方式都是应用网页、邮件等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安装具体的防毒程序和操控步骤方面给予防范,提高电脑安全的警觉性;对于匿名邮件或弹跳出的杂乱网页采取相关删除拉黑措施,加强对陌生信息的防范性,运用必要的程序应用禁止外来不安全信息的侵入。同时。服务器除了具有隐藏内网、节省公网ip的功能,还有缓冲作用,加速对经常访问网站的查看,防止黑客的直接攻击,提高了网络安全性。

此外,针对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现状,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我国现存的网络安全漏洞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办公的方方面面,甚至威胁到了国家机密机关的安保现状,对此,在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经验、学习网络安全保障技术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司法高度上,加大对黑客行为的惩罚治理力度,从而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还应该大力宣传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不论在学校、科研的文教场所,还是在日产生活办公的领域,都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4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人们生活办公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集合了技术、管理、使用、安全等诸多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科技的进步不仅保障计算机网络的方便快捷运用,同时也对安全防范问题做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创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安全程序,严厉打击黑客等破坏网络安全的不良行为,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网络系统安全提供政策保障,来规范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从而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科学管理的网络环境,促进我国计算机科学事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怡强等.浅谈软件开发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中山大学学报,2002(01).

[2]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朱理森,张守连.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

[4]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张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0(8).

[6]张勇,丁建林.赛博空间态势感知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3):42-44.

[7]吴轩亮.三网融合下城域网DDoS攻击的监测及防范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3):45-48.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篇2

【关键词】 数据库;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防范

0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以及深入,以数据库为主要核心的应用信息系统在各个企业和单位当中也受到了强烈的追捧。但是,由于目前应用系统数据库安全技术保证得不到完全的支持,引起诸多内部数据泄露的现象。数据库系统肩负着管理以及存储计算机数据信息的重要任务,如今怎样加强和保证数据库系统安全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1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

1.1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①应急反应系统没有制度化和经常化;②安全技术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诸多单位和企业花大量金钱所购买的信息安全设备得不到相应的技术保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③单位和企业信息安全制度建设滞后而且信息安全标准也较为滞后。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且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此外,还有一些安全管理员缺乏相应的培训,且安全产品不能够得到相应的要求以及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等等问题。还有一些用户的安全观念薄弱也容易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些情况的发生都说明社会化服务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都比较低。

1.2信息系统安全范畴

信息安全管理指的是信息的所有者所建立的安全组织,在行业和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所要求之内制定出合适的组织安全管理政策,并且通过学习和培训等一系列的方式组织内部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使能够严格的执行所设定的安全政策,而且还要建立相应的安全审计制度,用来监督和评价安全政策的具体实施,对安全政策所实施的效果给予相应的评价。

另外,信息安全技术指的是通过高超的技术手段保证信息所在系统和信息的安全。如入侵检测、加密技术以及安全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病毒检测等,通过这些安全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提高组织的信息系统安全性。因为信息安全是一个相对整体的概念,而单一的技术或者是管理的应用都不能够对信息提供相应的保障。只有针对现有的技术条件来实施相应的管理,并且通过利用现有的技术来实现管理目标,把技术和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对信息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

1.3信息安全面临的安全威胁不容小觑

针对管理方面的威胁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来自人员的威胁。随着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自动化设备逐步提高,导致人员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当中参与也慢慢的减少。由于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导致蓄意破坏和误操作等一些行为对信息安全所造成的威胁具有不可评估的影响。

二是技术威胁。系统面临的威胁,信息处理和存储以及传输设备当中所使用的任何操作系统,因为受到技术的约束,都存在有各种各样的漏洞,容易被木马和病毒以及黑客攻击。物理方面的威胁,所谓的物理安全指的是信息在存储和产生以及处理、传输、使用的过程当中涉及到物理设备这些设备所在的环境安全。物理环境是信息的主要载体,一旦离开的物理环境信息也必将不符存在,也就无从谈起安全问题了。应用程序方面的威胁,当用户滥用、误用以及使用不适当的应用程序都将使应用程序受到一定的威胁。数据方面的威胁,违法的篡改、窃取以及伪造等等各种各样的攻击手段都会造成信息系统当中数据的失效和泄漏。

三是信息安全组织不完善。信息安全组织负责管理系统的制定以及规划和部署、维护等,推动和领导组织的信息建设。一旦信息安全组织不够完善,将会致使在安全保障过程当中缺乏具有统一的领导,不能够有效地协调各个方面的资源,也不能够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也不能够使管理体系实行有效的维护和监督,这些漏洞的存在都会给信息安全造成一定的危险和危害。

四是措施、政策不完善。信息安全组织,虽说有高素质的人才但是还需要制度相应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政策,以此来指导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日常工作。一旦缺乏安全政策将会导致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使用缺乏合理的控制和指导,容易导致信息处理设备误用和滥用等情况的发生,对信息安全也极其容易造成相应的危害。

2数据库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以及安全策略

2.1数据库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2.1.1 用户鉴别和认证

这种安全机制是对于所访问的主体进行的,用户认证主要指的是通过访问时所必须向系统提供的身份证明。它主要是由和它相对应的密码以及用户标识iD所构成,且用户标识必须是唯一的。而用户鉴别指的是具有能够检查用户身份的功能,通过它来对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进行鉴别。用户鉴别和认证是所有安全机制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它才能够进行相应的跟踪、授权访问以及审计等。

2.1.2 数据加密

通常所说的数据加密指的是为了使数据泄露而设计的手段,它是把明文数据通过一定的交换转换为密文数据的形式。和传统的数据加密技术比较起来,数据库具有自身独特的要求。传统的加密主要是以报文为单位进行的脱密和加密,而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平台使用的都是Unix和windows nt,这些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通常都被分为C1级和C2级。他们都具有识别用户、用户注册以及任意存取控制等功能。

虽说DBmS在oS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安全措施,但是对数据库文件本身仍然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黑客和病毒往往会通过细微的漏洞进行数据库文件的篡改,使用户难以察觉。堵塞和分析“隐秘通道”被认为是B2级的安全技术措施,然而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是使数据安全的有效方式。

2.1.3 操作审计

对数据库系统系统进行操作审计就是检查、记录以及回顾所有相关的操作行为。审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应用程序和用户使用系统资源进行审查和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设计人员就可以直接通过审计进行跟踪,追究相关负责任的责任,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这个过程是不可绕过的,设计记录也应该得到相应的保护使其不轻易的进行更改。审计是一种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补救措施的技术,它可以用来提高系统的抗否认能力。

审计在数据库系统当中的主要任务是:审查安全保护措施和系统资源安全策略以及故障恢复计划等各种操作,如查询、访问和修改等。特别是针对一些敏感性的操纵,进行审计和检测。审计主要包括有特权审计、语句审计、资源审计以及模式对象审计等。

2.2数据库系统安全策略

2.2.1 数据加密

在数据库信息系统当中为了能够不使非授权和非法用户越权操作数据和窃取机密,可以对信息系统当中的重要数据进行相应的加密处理。数据库加密处理有三种方式。

字段加密:这种加密模式是直接对数据库当中的最小单位进行加密。

文件加密:把重要的信息和文件进行加密,使用的时候解密,不用的时候再进行加密。

记录加密:这种加密模式和文件加密相似,但是加密的单位主要是记录不是文件。

2.2.2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是整个安全的基础之一,是信息系统当中的重要内容。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能够有效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增强,最大限度的对硬件和软件故障进行减少,以防止丢失所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2.3 资源管理

实施资源管理的内容较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控制用户的资源开销。另外,还包括的有磁盘镜像和用户对段的使用。把数据段和日志段区分开来建立磁盘镜像恢复数据库,也可以使用特殊的段来保存敏感的数据,这也是一种安全措施。

3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信息系统将成为日后企业和单位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信息系统的潜在威胁和脆弱性认清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对数据库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还要不断的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及时的完善和升级自身的防御系统。

参考文献

[1] 史震宇,李刚,吴九天,谢小荣,辛耀中,张志磊,罗拥军.基于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的电力直流监控系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02):1256-1258.

[2] 张华桁,宋立群,柯科峰,王虹菲,宋志成.B/S构架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2009,40(13):2491-2493.

[3] Litchfield D;anley C;Heasman J the Dstabase Hacker's Kandbook:Defending Database Servers 2010.

[4] 郎菁,张国喜,李乃志,张华桁,陈月华.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工作流程——以“西安事变数据库”为实例[J].图书馆学刊,2011,12(04):1480-1482.

[5] 张宁超,张世英,韦素媛,黄铁军,张世英,王小刚.基于VRmL 的虚拟试验仿真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02(38)(增刊):1156~1157.

[6] 王建国,赵霁,宋志敏,张蓓蓓,林耀中,葛秀敏.信息系统中数据库访问安全的实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39(35):1762-1764.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篇3

1.1防范体系

该模式包括了风险防范措施与防范策略的选择,以及风险防范的实施,在进行风险防范过程中又包含了以下内容:第一,优先排序风险防范行动;第二,评价建议安全控制的类别与成本收益的分析;第三,风险防范控制措施的选择与责任的分配;第四,安全措施计划的制定;第五,分析残余风险。3.2防范措施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为一种系统的方式,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风险的防范。第一,风险的假设。在管理过程中,接受潜在风险,同时持续进行it系统的运行,通过安全控制措施来将风险降到可接受范围内。第二,风险的规避。经过风险原因或者后果的消除,即在识别出风险的时候,将系统的某项功能放弃或者关闭,以此来规避风险。第三,风险的限制。利用某项安全控制措施来限制风险,通过这些安全控制系统可把因系统弱点被破坏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或者最小化。第四,风险计划。通过风险防范计划的制定,有计划且有目的的来进行风险的管理。在该计划中,主要是对安全控制实施优先级排序、维护以及实现等。第五,风险的转移。基于对系统自身缺陷的了解,采用相关措施来进行损失的补偿,将风险进行转移。

1.3网络风险的防范——防火墙

当计算机连接至网络后,为了防止其受到非法入侵危害,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防护方式就是在其外部网络与局域网间进行防火墙的架设,以此将外部网和局域网分割开来,这样外部网就不可直接进行局域网地址的查找,同时也就不能和局域网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流,只有经过防火墙过滤以后,局域网中内部的信息才会传递至外部网,且二者间的数据交流只有经过防火墙过滤后才可执行,从而提高内部网络安全性。进行防火墙架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控制网络间访问,避免外部一些非法用户随意获取或者使用内部资源,保护内部网中的设备。所有外部网信息在进入到内部网络前均要事先通过防火墙,由防火墙系统来明确哪些信息可以进行访问,哪些不可进行访问,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检查,明确只有授权后的数据才可进入到内部网中。

1.4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的执行

第一,优先级排序风险行动,并安全控制其评价建议。在风险评估的报告中,基于其所提出的相关风险级别,优先级排序行动。应优先排序被标为非常高或者较高等级的风险项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行动来确保其利益。在风险的评估过程中,在安全控制评价建议时,应对所采用的这些安全控制措施自身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分析,选择最为合适且科学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第二,分析成本和效益,并选择相应的安全控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成本和效益的分析主要是为了给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从中选择最好且合理的安全控制措施。在选用安全控制时,应结合管理方面、技术方面以及操作方面的相关因素,要确保其所选用的安全控制不仅满足机构的需求,同时还可保证其it系统的安全。第三,分配责任和安全措施计划的制定。在完成上述步骤后,选择具备相应技能与专长的控制人员,同时进行责任的分配。接着再进行安全措施计划的制定,在该计划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风险与风险级别、建议的相关安全控制、行动的排序、在安全控制中所需的资源、人员的划分和责任的分配、实施日期与完成日期以及维护要求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步骤就是残余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2结束语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篇4

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防控是按照运输安全管理的不同阶段,针对各阶段的不同任务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手段,组成事前、事中、事后、总结四大单元,各单元间职责明确、目标一致、相互渗透、信息共享、互控互助、形成循。四大单元的职责和功能是:

1)事前防范。根据意识指导行为的原则,系统主体要想达到统一目标(保证运输安全),使系统各职能部门人员遵守统一规则(法律法规、作业标准、管理制度),落实安全防控措施方案,做好安全预防准备工作,就必须在事前让全体员工熟练掌握与自己本职工作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规章、作业标准、卡控措施的规定,明确管理规则、职责任务、风险所在。做好自控、互控、他控和技能演练考评,不达标者不能上岗。把功夫下在事前,筑牢安全防线。

2)事中防范。经过事前防范的预防准备工作,全体员工明确了职责任务、标准要求、作业要点、风险所在、卡控措施,进一步熟练了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为保证防线一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在事中(运输过程中)必须跟踪监控、监督检查、落实措施、堵塞漏洞,配齐配全监控设备,全方位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

3)事后防范。事后防范主要是针对事前、事中没有防范到位的事项发生问题或事故后,启动危机管控和应急补救系统,快速反应、抢险救援、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同时查清事故(问题)原因后,由总结系统总结事故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妥善处理善后问题,并及时反馈事前、事中、事后防范系统,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总结防范。总结防范主要是针对未防范到位发生的事故以及防止事故发生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其中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并结果反馈到事前、事中、事后防范系统,完善各系统的职责、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二、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因素的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

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辨识:就是在风险因素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运输事故风险因素定量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安全管理过程的失控是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工作的最大隐患。运输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任何一个要素发生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危险品运输事故。为保证安全,系统的每一个要素都要按统一的标准、规范、制度进行运作,做到安全、有序、可控。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组成安全运输系统的三大要素“人、机、环”是决定系统功能发挥的关键要素,是影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根本。分析运输事故风险因素及存在的基础,发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和规律,从系统的角度进行风险辨识,才有助于找到防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单纯的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运输安全管理中常会出现,运输安全时紧时松、时好时坏的现象,这一方面抓紧了,哪一方面又出现了问题,就没有形成安全管理系统化,各部门单打独斗,各干个的,没有配合和制约,管理效率低下,是不能保证安全工作长治久安的。

三、结语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篇5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因素,制定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分析,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能让手术室的医疗事故发生率有效降低,让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结论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可行有效的防范措施,积极防范可避开的风险因素,能让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效提升,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最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规避;防范

0引言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一些高风险性因素的发生,使得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基层医院手术室手术量在不断增大,手术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术室护理的风险越来越大,积极分析护理风险因素的存在并积极改正和避开[1],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系数,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

1风险因素

1.1管理方面。现行体制下,新聘护士增多,流动性增大,手术室专科护士规范培训不到位,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等级医院的建设,手术室建立制度较多,但并非所有的制度都执行到位;人力资源紧张,一些护士连续几台手术,最后筋疲力尽。1.2护理人员方面。许多护士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缺乏与患者和家属良好的沟通。以经验代替制度,存在侥幸心里,未能及时学习护理新技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管理意识,准备不充分,工作中未及时进行手术护理记录,说话不严谨,病人护送不当等[2]。1.3后勤保障不到位。手术器材、仪器设备未能及时补充与维修等,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未能在紧急状态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手术中器械临时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手术中断。1.4医患因素。基层医院部分手术医生缺乏严格的时间观念,计划性差,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等候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难以理解,容易焦虑、躁动,因而无形中给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导火线。

2护理对策

2.1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排查长效机制,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更新风险点,将风险点分为:①严重护理差错、事故;②中度护理差错、事故;③轻微护理差错、事故;④无护理差错、事故。提出预防性改进措施,建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根据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分值,固定周期绘制成护理安全预警信息图,作为预警图示,并便于比较护理安全动态变化情况。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核心,因此,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规避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要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列出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技术规范、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严格无菌操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人员轮岗工作[3],避开因工作疲劳造成的人员伤害;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减少护士的流动性。2.3加强业务培训与风险意识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培训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如进行岗前以及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护理质量。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医疗仪器方面,定期检查其功能,将仪器使用指南备用,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文化意识,不断地提高护理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推动风险管理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努力把风险防范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岗位有职责、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责任有追究的运行机制[4]。2.4加强重点环节和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高质量的后勤服务是确保手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加强与后勤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经常信息反馈,取得支持与合作。同时要建立重点护理环节和对象的安全措施,建立手术室运行仪器和备用仪器日常维修和质控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强化设备操作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营造安全、安静的手术环境。2.5优化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人是风险防范的第一要素,医院在配置手术室人力资源时应综合考虑医院的自身情况,实际来讲就是应按照医院的手术台使用率、病床数、急诊手术的数量以及医院的科研、教学任务来进行配置。正常情况下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为1/2.5-3;当医院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增加时,就可以将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调整为1/3.5。在配置人员时,应对人才梯次进行科学配置,也就是应该根据一定的比例,来对各级职称人员进行科学分配,让人才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更加完整,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及时调整该体系[5],进而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人才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年资,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新老搭配的方法,有机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和人才培养。总之,手术室护理风险客观存在,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职业上的巨大风险。要规避风险,护士自身需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能力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所以管理好手术室的安全、避免出现手术室护理风险是减少事故及规避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淑花.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976-3977.

[2]欧阳冰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97-98.

[3]贾蕾,李燕玲,王燕,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疗装备,2015,(18):194-194,195.

[4]朱金花.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5):251-251,256.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

一、前言

风险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管理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水平。

二、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是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电力生产管理,是在电力生产过程对整体的设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电力生产管理特别强调事前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使电力行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特点,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和评价,及时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处理,对电力生产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对整个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危险系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事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指导着电力生产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电力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列表,并委派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可以委任下级部署,经过层层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的平台,这样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改善,也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四、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五、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

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

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

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电力系统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要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在操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对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力系统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识别的目的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进行控制前要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对风险事故出现的种类也进行必要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衡量也非常必要,而且,在进行风险衡量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依靠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的风险,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案,将可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七、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如何建立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10,5(03):55-56.

[2]赵明.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科海故事博览,2011,5(12):15-16.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篇7

1.1建立良好的风险防范体系

计算机的风险防范模式一般而言,分为选择风险防范的措施,有效的选择风险的防范策略以及最后一步正确的实施风险防范三个大的步骤。在计算机的风险防范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认识,从而客观的进行评估,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另外,在风险防范的最后,还要针对一些参与的风险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决。

1.2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的措施

风险防范是降低风险非常有利的手段和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的一些措施,从而更好的规避风险,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一般而言,风险防范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首先就是风险假设,这一措施可以有两种方法来进行实现,要么让计算机接受一些潜在的风险,但是仍然运行计算机,要么通过一些手段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其次第二种措施就是风险规避,这一措施简言之就是通过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出现的原因或者后果来规避风险,也是风险防范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措施。第三个措施叫做风险限制,是通过不断的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来限制风险的产生.这些安全控制的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做到对风险的防范。第四个措施是风险计划,这一措施实际上就是对风险做出一个明确的计划,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从而有效的对风险进行安全维护。第五种措施是对风险的研究和了解,首先做到对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一些风险的弱点和缺陷进行了解之后就可以更好的预防风险,从而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对计算机网络风险的防范有了很好的解决措施。最后一个措施就是风险转移,其实所谓的风险转移就像买保险,将风险转嫁出去,这也是降低风险非常有效的一个措施。在风险防范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风险都规避,只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并且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措施来进行计算机网络风险的防范。

1.3针对风险的产生,一些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

首先,当系统出现漏洞的时候,应该派请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实施技术,从而保证弱点不被攻击。其次,当系统遭到恶意攻击的时候,运用层级管理的方法将风险降低到最低。最后,假设系统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非技术措施来降低受损程度,从而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2.结束语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篇8

关键词:安全风险;石油化工;评价

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石油化工行业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石油供应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而石油行业受到制约的方面也多,尤其是装置的设计优劣会影响到整体功能,装置、管道等布置,对生产的影响很大,安全方面的内容尤为紧要。

一、石油化工实现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我国的供油网络设备覆盖整个中国,要确保这个庞大的网络正常传输,满足人们对经济与安全两方面的需求,促使人们寻求更安全、更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风险管理技术正是在这种需求背景下被引入到工业中的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的管理技术,它是风险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合理运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措施,达到最为有效地减少风险的目的。风险评价结果是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依据。风险包括两部分:一是危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二是一旦出现事故其后果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对于风险评价的结果,不是风险越小越好,因为减少风险是以资金、技术、劳务的投入作为代价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去研究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

二、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一)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方便对分析对象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是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等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安全检查表按其用途可分为设计审查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等。

(二)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通过系统、详细地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进行分析,确定设备、装置的个别部位因不当操作或机械故障而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基本分析步骤是:选择一个工艺单元,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找出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研究偏差所造成的结果一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识别现有的防范措施最后评价风险度,并建议安全控制措施。

(三)故障树分析

这是一种静态的逻辑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经的发生的事故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石油化工设备事故的逻辑关系列出,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通过最小割集的计算,找出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

(四)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是以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性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把操作条件和化学反应的特殊过程危险性等作为追加系数加以修正,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计算暴露面积、财产损失、停工损失等事故损失后果,对损失后果进行分组,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三、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预防性维护措施

(一)加强企业人员的管理

应从根本上解决设备安全消防问题。企业人员应该加强对于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对现场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培训到位,保证每个人都对设备的规范流程有所了解,并且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同时也要对员工进行火灾发生后如何处理的问题进行培训,使员工了解如何使用消防设施以及如何进行自救,使损失达到最小。

(二)维护设备的生命周期和预防性

结合维护经验,对设备进行生周期成本分析,测算设备生命周期,量化设备维护管理,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维护检修或更新。

(三)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采取应对措施

石油化工生产大多数在一个密封的空间内进行,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一些漏、跑气体的异常情况,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工作人员要定时定期对设备和管线进行检查,以防止设备发生泄露的情况。此外,还可以根据石油化工过程中,不同物质的生产工艺不同,采用不同的防火防爆措施。如果是在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用通风置换办法,降低气体可燃物的浓度;在一些易燃固体的生产加工以及和运输的过程中,采用惰性气体以隔绝空气,这样可以缩小以至消除可燃物与助燃物形成的燃爆浓度,降低燃烧点,防止火灾的发生。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篇9

关键词:营销稽查;电力营销;风险控制

前言:营销稽查是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做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提升供电公司的营销稽查管理水平,能较好地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营销作业风险事故,规范营销业务,加强内部控制,有效降低电力营销风险,促进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电力营销风险

电力营销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完善的营销风险管理体系

供电企业在“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满足客户需求,对营销策略的研究呈现百花齐放、层出不穷的状况,但往往忽视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营销风险管理。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着营销风险加大这一紧迫、严峻的问题。例如:用电缴费欠费产生的经营性风险、客户服务中的法律风险、供电可靠性降低造成的企业信用风险、以及作业活动和客户用电等产生的人身风险等。

2.电能产品销售环节薄弱

电能产品销售是电力经营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是供电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和业绩的体现。

电费管理上存在的风险包括是否制订有效的电费回收内部管控制度,管控措施是否全面;电力销售报表中的应收、实收、未收电费的准确性有无监控措施;营销部门是否随时掌握电费欠费情况,对欠费是否实施定期催缴并收到成效;电费是否进入专用账户;超期欠费、违约用电等是否按规定收取滞纳金及违约金;电费发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分为营业管理损失风险、计量技术管理损失风险等。

电价监管风险包括是否有效正确识别电力客户的用电类别,是否按核准的电价计收电费,电价执行过程中是否有有效监督和考核办法等。

供电企业必须认真分析电能产品销售过程的薄弱环节,制订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降低电力营销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服务机制不健全

供电服务风险的关键点在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服务安全。服务规范化风险包括电力营销各类业务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是否按规范程序办理,有无违规收费行为,是否存在违反服务承诺行为等法律规章的行为。服务质量风险是指对各类投诉、举报的处理及答复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有服务改进的举措等。服务安全风险是指供用电合同是否明确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责任、是否有用电安全服务制度措施、对安全隐患督导是否到位、是否制订事故应急服务措施等。

作为供电企业,如在服务规范、质量、安方面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机制不健全,其带来的经济风险、社会形象风险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二、以营销稽查促营销风险防控

营销稽查是指供电企业为了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经营损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营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对电力营销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的行为。通过营销稽查可以有效防控、降低电力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营销稽查可以有效识别风险的存在

风险的识别主要是依据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深入研究分析可以得到最精确的风险预警。电力营销业务的范围较广,因此其涉及到的管理范围也较大。这要求管理人员对每一个业务关键点进行监控,并有效识别这些风险。在营销稽查过程中,对业扩报装、抄核收管理、计量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关键业务开展全面检查,掌握各项业务在哪些环节存在问题、挖掘管理漏洞,从而能有效识别出营销风险,同时为营销风险分析提供详实的数据信息。

2.营销稽查可以对风险进行准确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害程度。营销稽查可以有效识别出营销风险,同时通过分析每类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周期、频率等要素以及对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工作的损害程度,确定风险处理的优先级别,从而实现对营销风险的准确估测。稽查结果记录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异常问题,即对应的风险事项。通过对检查记录的风险事项按月度、季度、年度等进行周期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入地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评估衡量风险影响的程度和后果,确定风险事项是否需要处理以及处理的程序,提出整改意见、制订整改措施和防范措施。

3.营销稽查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

加强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首先,可以通过营销稽查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工作,提升全员的风险管理水平与抵御风险能力。其次,通过制订营销稽查整改意见和措施,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非责任单位对照自查,监督整改落实情况,检查防范措施的执行效果,实现风险事项的闭环管理,及时防范、化解和控制各类营销风险。另外,通过营销稽查可以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形成责任明确、有效约束的业务处理机制。最后,营销稽查可以协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降低营销风险。

4.营销稽查可以促进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营销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前提。通过在营销业务领域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设计营销业务风险管理目标、管理标准,辨析营销风险因素,制订科学的营销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构建完善的营销系统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营销风险事故,规范营销业务,加强内部控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营销稽查能为营销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支持。通过营销稽查有效识别风险,为风险库的建立提供素材,从而建立完整的营销业务管理体系标准和评价模型。营销稽查过程也是对营销业务风险监控、风险评估的过程,营销稽查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开展营销稽查相关工作,协助供电公司建立营销业务系统的、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消除和降低目前营销领域中潜在的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以及人身风险,达到风险可控、在控、预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婉雪.营销稽查对降低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82-83

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篇10

由于城市化过快所带来的交通问题,越来越城市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推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地铁由于其较为快捷、占用空间率低等特点成为城市交通首选的方式。由于每天地铁所运输的客流量巨大,一旦地铁发生安全事故就会是灾难性的事故,因而地铁安全尤其是施工安全一直被业界人们所关注。在地铁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复杂,涉及到机械种类较多,且设备流动性也较大,在机械设备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且目前国内地铁不仅投入巨大而且工期紧张,这些因素无形中更加了机械作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因而作为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人员要在深入了解地铁施工流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施工机械所可能造成的风险的不同,来建立风险的安全评价机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安全隐患。

1地铁车站施工机械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1.1人为因素

人员因素是导致地铁站机械作业施工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都会导致这种安全隐患,超负荷工作、健康问题、禁忌作业、心理异常等有害因素也是导致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指挥失误、操作失误以及监督失误也会造成这种潜在的危险。

1.2施工机械因素

在很多情况下施工机械本身也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物理性危害以及有害因素都属于此范畴如设备、设施、工具以及附件存在问题,防护缺陷振动危害以及不良的信号等。

1.3环境因素

施工环境也是导致出现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机械作业场地环境存在问题(比如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作业场地较为湿滑不适于机械作业,场地狭小,作业场地设备杂物堆放凌乱,作业场地不平整,建筑结构存在着缺陷,作业场地地基沉降,安全通道设计缺陷,作业场地光照存在问题,作业场地通风不畅),地下的作业环境存在问题(包括隧道中的操作空间问题以及空气流通问题)这是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4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也会造成机械施工作业安全事故隐患,如缺乏卫生组织的安全保障,资金投入问题以及安全防护问题等,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度没有完全落实,与安全相关的责任管理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也是造成上述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2应对措施

2.1安全风险评价

在进行机械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来对机械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应的风险采取对应的措施来预防安全隐患,要对整个安全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查与分析,利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来识别机械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根据安全问题的轻重缓急来确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等级。通过制定地铁站机械作业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来为地铁站安全施工的过程进行安全施工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对地铁站机械施工过程中机械安全风险的各种因素以及条件等进行动态的分析与管理,将安全检查以及作业风险的机制纳入到安全风险评价体制的过程中,建立以地铁站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2.2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

2.2.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1)管理制度落实

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管理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频率。检查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定期检查的方式,目的是确定机械作业的安全风险,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可以将检查的频率设置为每周一次,对施工过程中作业的本体以及施工的周围环境进行详细的检查与评估,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来登记评分。监控检查,指的是在机械作业检查的过程中,要安排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来对机械作业进行监督,对施工人员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方面来进行评估。

2)教育培训

要选取具体的人员来执行管理制度,其中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监督人员的作用最为重要,作为两者要感受到自身肩上的安全责任,要对这些责任进行细化与落实,而这些责任的落实即向操作人员输送安全作业与施工的规范,这些离不开对施工作业人员关于施工过程中所可能所造成风险种类以及应对措施的培训。要分批次展开对作业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做好培训后的考核工作。

3)风险要点

在地铁站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机械施工作业的风险控制要点,可能造成的风险来源于四个方面。包括人为因素所可能造成的风险,环境方面所可能存在的风险,机械种类不同所造成的风险也不同,管理失误所造成的风险等。要针对每种风险的来源来细化每种类型的风险,制定预防这些风险的措施。

2.2.2安全控制措施

为预防地铁站施工机械作业所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安全控制,制定机械施工作业的流程规范,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规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作业场地环境、施工流程、机械状态以及管理进行检查。确保将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

2.3安全事故处理

对于安全事故的管理要根据地铁站施工风险的种类以及风险的来源来制定相应的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案,对于人的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隐患,分析所可能造成的机械作业风险事故,并根据事故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对于机械本身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要根据不同的机械种类所可能造成的不同的危险来制定相应的应急事故处理方案。对环境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要根据所可能造成事故的种类来制定相应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案。

3案例

2008年3月9日11时,深圳地铁一号线前海湾站基坑失稳,约5万平方米淤泥从垮塌处瞬间涌入基坑直至盾构井,基坑外淤泥流动影响范围长约210米,宽约120米,最深处可达3米,并破坏了供水管道和电力设备,全场断水停电。东侧支撑体系和维护结构向基坑内垮塌,垮塌长度为43米。由于淤泥瞬间涌入,已经挖好的深坑和支架全部被填埋,由于疏散及时,百余名作业工人安全撤离。此案例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但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对深圳海积淤泥地层特性认识不足,从而在基坑周边有大量施工机械堆载,次要原因是地层改良等技术实施不足,维护结构存在缺陷。通过分析此案例不难发现,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施工机械因素通常是相伴发生,由于人的主观对环境认识不足,造成客观上管理的缺陷与不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的环境因素,制定客观可行的施工与管理方案,不能孤立的看待风险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