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十篇高中语文考试小结十篇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6:30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篇1

考试是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能有效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命题的新思路,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新思路;浅探

考试是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不仅监控着整个教学过程,而且导引着整个教学过程,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更加科学、高效,便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非常关注、经常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在此全部抛出,但愿能成为引玉之砖!

一、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现状

1.界限含糊不清,目的模棱两可

据调查,界从含糊不清,目的模棱两可,是目前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存在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考查题占比太大,阅读能力的考查题占比太小,导致了重基础知识考查轻阅读能力考查,使从教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让小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却放松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是命题过分突出写话训练,使“读写结合”成为空话,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成效。

2.主观色彩太浓,价值取向欠准

近年来,小学语文考试中屡屡出现表达自己主观感受的命题。这虽然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小学生阅读的个性感受和体验不断增强,但在主观色彩太浓的情形下,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导致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严重缺失对小学生阅读素养考查的窘境。

3.比例严重失调,重心明显出轨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以阅读为第一要务。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点抓好阅读教学。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对阅读教学的考核一直停留在“不够重视”的层面,而对基础知识教学、写作教学的考核却始终予以高度重视,从而导致小学语文考试时,命题中阅读类试题占比太小,基础知识类试题和写作类试题占比过大的不正常结局,最终使阅读教学被冷落在一边。

二、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分层

1.获取信息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结合文本信息,加深对逻辑的理解、字面信息的理解和隐含信息的理解。

2.解释文本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针对文本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启示和理解。

3.反思与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对文本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价,既要对内容进行评价,又要对表达形式(结构和语言特征)进行评价。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分层主要包括以上三大类型,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进提升的关系。

三、小学语文考试中命题的配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着眼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考试中科学配置命题,让阅读测试题占据整个全部题的大部空间。我们要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狠抓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把阅读教学放在整个语文教学的突出地位来对待。首先,根据年级高低,把阅读考查题逐年级加大份量,容量要高于基础知识类考查题和写作类考查题。其次,阅读考查类试题要转向对阅读能力的重点检测上,除在试卷中留存少许基础知识考查、写作考查试题外,一定要保证阅读能力考查试题的质和量。再次,阅读能力考查试题要在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同时,突出对表达方式的考查。第四,要加大评价类试题的占比,此类试题既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检验出小学生的真实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途径。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形式单一死板,内容陈旧乏味,已成为阻碍语文素质教育发展步伐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切实抓好阅读教学。而抓好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改革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内容,让阅读考查类试题占主体地位。

作者:宋杰单位:内蒙古锡盟二连浩特市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篇2

关键词:试卷分析特点启示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由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组织实施,面向全国。报考对象是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组织教学、修完公共英语课程的高职高专在校学生。考试方式为笔试,其性质是教学-水平测试。鉴于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现状,《基本要求》将教学要求分为a级和B级,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也相应地分为a级考试和B级考试。修完《基本要求》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可参加a级考试;修完《基本要求》B级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学生可参加B级考试。考试按百分制计分,试卷卷面分值满分为100分。60分及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及85分以上为优秀。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笔者拟对2007年6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试卷进行评析,旨在找出其测试形式、内容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用于指导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一、试卷结构分析

2007年6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测试分为五个部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和写作。现将本卷试题的题型、题量、分值例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卷分五个部分,共12小项,题量总共为66题。

二、试题评析

1.听力理解

听力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学生获得口头信息的能力。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听力理解”部分具体表现为测试考生理解对话、会话和简单短文的能力。现将该卷“听力理解”部分所考查的题型和内容列表如下:

按照《基本要求》,“a”级听力教学要求学生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表二显示,本卷听力理解对话、会话和短文以日常生活和涉外交际中的实用性内容为主,经测算语速约为每分钟120词,较慢。该项测试完全符合《基本要求》中对“a”级听力教学要求。

从学生应对该听力测试所需的听力技能上看,其听力技能既包括宏观技能(macro-skills),如听具体信息(试题号:2、3、6、11、12、13、15)、掌握大意(试题号:1、4、5、7、8、9、10、13)等,也包括微观技能(micro-skills),如根据说话者的语调(试题号:1、3、)及所述的句子结构功能(试题号:1、2、4、)做出判断等。

2.语法结构与词汇

该部分试题测试考生实际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如何组成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该项测试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共有10个不完整的句子,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去完成句子;第二部分为10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考生用括弧中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该部分具体题号、考查内容、用法说明列表如下:

从表三和表四可以看出,此部分测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基本英语语法和词汇的能力,符合《基本要求》中有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要求;考查内容具有范围广和重难点突出(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的特点。从测试的形式看,把单项选择(multiplechoice)和填空(completion)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又使测试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提高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因为单项选择题型具有评分精确快速、考查范围广的特点,而填空题型则是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去得体地运用语法知识而不仅仅是识别出正确答案。

3.阅读理解

该项试题主要测试考生从书面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五部分组成:task1为一般性阅读材料,要求考生阅读完成后对提供的答案做出正确选择。task2为应用性文字材料(RockwatchClub),要求考生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申请表的主要内容。task3为专业阅读材料(medicineinstruction),要求考生阅读并完成此免职声明的提纲(outline)。task4为专业术语中英文配对,要求考生阅读并通过选择的方式对中文专业术语和英文翻译进行正确配对。task5为实用性阅读材料(lifeinsurance),要求考生阅读并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掌握此“介绍”的主要内容。现将该部分测试所考查阅读技能类别和对应题号列表如下: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表五可以看出,该项测试的文字材料既包括一般性阅读材料(task1),又包括应用文(task2、3、4、5),且以实用文字材料为主。该部分测试完全符合《基本要求》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既能阅读一般题材的英文资料,又能读懂通用的实用文字材料。同时该测试的试题题型多样、形式灵活;阅读技能考查即包括宏观技能(macro-skills),又包括微观技能(micro-skills),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4.翻译

本部分测试考生将英语正确译成汉语的能力。此题型共有五小题,前四小题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每小题有四个答案供选择,均与原句意义非常接近,其中,有一个译文选择为最佳答案,得分为2分,其余的答案得分依次为1.5分、1分和0分。最后一小题为将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现将本部分翻译主要涉及内容、题型和题号列表如下:

从表六中可以看出,所译材料为句子和段落,以实用性内容为主,符合《基本要求》中有关翻译教学的要求。本部分测试题型灵活多样,要求考生一方面必须对原句要有正确理解,另一方面必须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专业实用知识。

5.写作

本部分测试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既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结构、语篇等方面的能力,又要求考生对应用文基本格式、用途等的了解。要求英文文章表达正确,意义连贯,文理通顺,无重大语法错误。现将写作内容、要求列表如下:

从表七可以看出,本写作测试符合《基本要求》中对a级写作教学要求,即能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且表达清楚,格式基本恰当,无重大语法错误,词句基本正确。

三、试题特点

通过以上对2007年6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试卷的各项评析,笔者认为该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本卷以考核考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主,在测试考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同时,重点考核考生在实际业务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本测试符合《基本要求》中对英语课程教学和测试的要求: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

2.本卷结构采用主观和客观题型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以主观题为主,主客观题型分值占总分的57%。客观性试题有信度高、覆盖面广的优点,而主观性试题则有利于更好地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两种考查形式的有效结合,确保了本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本测试的试题设计形式多样,有多项选择、填词、简答、配对、选择翻译、翻译、写作等,共有五部分,12小项,合计66小题。测试范围及内容限于《基本要求》对a级教学所规定的内容。

四、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教育不仅是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尤其是运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英语教学应始终遵循《基本要求》中对英语教学所提出的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坚持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2.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差异,教学应遵循“分级指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根据《基本要求》中有关a、B级教学和测试的要求,对入学时未达到标准入学水平的学生应进行必要的补缺、补差,渐进地使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最终都能达到a级教学要求。

3.目前,高职高专各个院校英语教学基本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来选定教材,即各院校可根据《基本要求》去选定各自的教材。由于不同的教材在教学内容、形式、难度、要求、教学对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研读《基本要求》关于教学目的、要求、语言技能、测试等方面的要求,并据此组织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

参考文献:

[1]王迈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试历年全真试卷与详解[Z].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研究组.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试题库试测大纲和样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篇3

蓝领生涯: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

所谓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必须于高考前完成录取。按教育部规定,考生参加单独招生考试,若被正式录取,无需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未被录取的可继续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各省市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各有相应的要求与规范,以江苏省为例,2011年江苏省实行“文化测试+技能考核或面试”的考试招生模式,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报名间也由3月提前至1月。

建议:比起学习文化知识更爱动手实践的学生可以考虑参加这个考试。需要补充说明的是,2011年江苏省单独招生对象由原来的高中毕业生扩大至中等学校毕业生(含高中、职高、中专、技校)。

欲开眼界:港澳台招生考试

港澳台招生是指香港、澳门和台湾高校在内地的招生及相关政策。就目前来说,香港与澳门在内地招生已有多年,但台湾高校对于大陆生的开放才刚刚开始,尚未进入操作层面。想要报名参加港澳招生考试的学生,除满足地区要求外,还需符合中国政府有关赴港澳就读的规定,且必须参加当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据相关机构估算,就读香港高校的学生,每年的费用在10-12万港币左右,而澳门高校的学费则在2-4万澳门币之间。另外,持留学通行证到香港的内地学生,在香港修读期间,不能在香港从事任何收取薪金的工作。即使有特殊情况(如学生因所修专业要求,须参加实习工作),也必须通过学校申请并获得香港入境处的批准。

建议:不适应内地教育方式,想要开拓眼界,且家庭经济较宽裕的学生可以考虑申请港澳台的招生考试。

圆梦蓝天:空军招收飞行员考试

像鹰一般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际,曾是许多高中男生的理想。实际上,通过空军招收飞行员考试可以圆此美梦。按惯例,空军招收飞行员考试工作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至次年8月份结束,考试具体分成预选初检、全面检测、集中选拔三个阶段进行。预选初检从每年9月份开始至12月份结束,主要包括宣传动员、组织报名、初步检测、确定预选对象;全面检测从次年2月份开始至5月份结束。参加全面检测工作的学生需持《招飞全面检测准检证》、身份证、户口簿前往空军招飞局各选拔中心设置的招飞检测站接受检测。招飞全面检测合格的学生,由空军招飞局按大学生、高中生分批进行选拔录取。第一批为军队院校和普通高校大学生,从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第二批为高考成绩达到空军招飞参选线的高中生,从6月中旬开始至7月下旬结束。

建议:立志成为空军飞行员,且身体素质与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考虑参加此项考试。据悉,飞行学员除享受军校学员待遇外,还享受航空飞行专业岗位津贴、空勤伙食等待遇。与空军招收飞行员考试相似的还有民航招收飞行员考试。

精英之路:保送生招生考试

人们常提到的“保送生”,其实是指应届高中或中等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不经过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由中学推荐、大学考核后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想要报考保送生考试的考生须符合国家对此项考试下发的相关要求,如被保送的考生曾在高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等。通常情况下,普通高等院校会在每年10月-12月公布保送生招生简章,并开始接受学生申请报名。

建议:对于各方面表现优异、想要参加保送生考试的考生,可关注意向院校的相关动态,也可在“阳光高考”平台(gaokao.省略)查询相关信息。

明星人生:艺术特长生招生考试

许多人在听到艺术特长生招生考试,都会错误地将其理解为艺术类招生。实际上,艺术特长生是一些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又有艺术专长的考生,属于普通高校报考科类中的文科类或理科类,而非艺术类。相反,艺术类考生是相对于文科、理科的第三类高考考生类型,执行单独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情况下,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的报考条件,具有音乐、舞蹈、戏剧、书画等艺术特长的考生都可以参加艺术特长生的考试。考生按照招生高校规定的间,自行向拟报考高校报名。

建议:想要报考艺术特长生考试的考生须了解相关高校对于本校的艺术特长生在专业方面的规定,避免考入后在学习专业课程中产生“跟不上”等问题。

语言世界:小语种招生考试

在我国招生领域内,普通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非英语)专业招生,简称“小语种”招生。这里所说的“小语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欧洲语系,主要包括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另一类是亚非语系,主要包括日语、朝鲜语、蒙古语等。在这些小语种里,常年招生的有十多个,其他语种则是隔年或数年才招一次。需要提醒考生的是,部分高校小语种招生考试不接受个人报名;部分高校也不是面向全国进行招生的,比如,2007年外交学院只在吉林、浙江等10个省市进行招生。

建议:想要通过提前单独招生参加小语种招生考试的考生,需要参加相关院校的考试,包括笔试与面试。笔试一般考核语文、数学、英语。面试考核英语能力及对所报小语种的语音模仿,被录取的考生无需参加高考。

自由职业者:自主招生考试

说到自主招生,许多人会将其与保送生混淆。按照教育部规定,自主招生是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自主招生与保送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必须参加高考,而保送生报考成功后则可以不用参加高考。自主招生考试的间因校不同,有报考自主招生考试意向的考生需要关注相关高校的动态,以防错过考试间。

建议:在自主招生的高校中,以笔试加面试形式且考试科目较多的高校,比较适合综合能力较强的考生报考;只有面试没有笔试的高校,则较适合善于与人打交道的学生选报。

体育特长: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篇4

文化类公共选修课课程考评多元化评价非测试型评价形成性评价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大学生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外语教学的关注点逐渐转向提高阶段的各类后续选修课程。各高校都开设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公共选修课以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兴趣的学生要求。其中大学外语文化类的课程是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外语文化类选修课模块内目前包括10门课程,包括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欧洲文化入门、美国历史与文化、西方生态文学与文化、外国影视欣赏、英语现代生活、中日文化比较、日语国家概况和英语话中华系之中国当代社会与文化。外语文化类选修课程占外语学院所开设的公选修程50%以上,对推动通识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改革经验。但是多数课程的考评还是以终结性考试为主要形式,对于形成性评价尚未形成较为规范和相对统一的模式。这种随意随机性的考查方式不仅影响到评价的公平性还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开展了大学外语文化类公共选修课考评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形成了“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的外语文化类公选课考试模式。

二、理论研究

1.课程考评的定义

课程考评指的是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后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检测和评估。对于课程评估,很多学者做过深入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术语表达,如“评估、考试、测试、评价或者考核”。英语testing表示考试、考核和测试,assessment和evaluation表示评估和评价。“‘evaluation’常用于教学项目或课程的评价,而‘assessment’可泛指包含判断和决策在内的课堂和教学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金艳2010:69)。Blackandwiliam(1998)把assessment定义为“includeallactivitiesthatteachersandstudentsundertaketogetinformationthatcanbeuseddiagnosticallytoalterteachingandlearning.”它包括teacherobservation,classroomdiscussion,andanalysisofstudentwork,includinghomeworkandtests(Boston,Carol)。

在我国,目前的大学外语课程考评中测试(testing)仍然是主要的评估手段。这种单一的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监管,不仅会影响考评的效度和信度,而且会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过度追求学习结果。因此,在这里我们使用“考评”就是想表示它应该涵盖以测试为手段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考核和重视学习者过程学习的形成性评估两方面的内容。

2.课程考评的方式

一门课程的考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张试卷,这也是目前课程考核的常用手段。而试卷的效度和信度往往得到深度研究,只有严密科学有效的试卷才能真正达到考试的目的。但是考试或者测试不只是,也不应该是课程考评唯一一种手段。

课程考评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分为:对学习(效果)的评价(assessmentoflearning)、强调学习过程的目标性评价(assessmentaslearning)和促进学习(效果)的评价(assessmentforlearning)。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在学习结束后采取测试来对学习效果的终结性检验,一般是以分数和等级来界定的;而assessmentaslearning应该是针对目标的边学边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生通过自评或互评,不断改进和提高学习的评价手段。“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本身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提高认识、调整节奏、改进方法”。最后一种是“促学评价”,即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多手段地跟踪、监测和评价后进行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wikipedia)。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包装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终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和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的概念是由196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斯克里文(michaelScrivenScreven)提出的。Black&wiliam(1998)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他们把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定义为“thebidirectionalprocessbetweenteacherandstudenttoenhance,recognizeandrespondtothelearning.”(Black&wiliam,1998a)。它涵盖“allthoseactivitiesundertakenbyteachersand/orstudents,whichprovideinformationtobeusedasfeedbacktomodifytheteachingandlearningactivitiesinwhichtheyareengaged”(Black&wiliamdefine.1998-54)。终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是“thetypeofevaluationusedattheendofaterm,course,orprogramforpurposesofgrading,certification,evaluationofprogress,orresearchontheeffectivenessofacurriculum,courseofstudy,oreducationalplan”(Carye.Jenkins.2010;Bloom,Hasting,&madaus,1971,p.117).

形成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合作学习。2004年以来,我国推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教学模式,重视自主学习,要求“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估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上海交通大学金艳教授2010年提出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实现多元评价的理念。多元评价(multipleassessments)具有“评价功能的多重性、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手段的多样化”的特点。“系统化的多元评价以改进学习、提高教学和完善课程体系为目标,评价标准具体针对教学和学习的所有环节,包括学习目标的合理性、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态度、学习进步和困难等,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教材的选编以及课程的设计和发展等(金艳2010:70)。

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FredGenesee和肯高迪亚大学(ConcordiaUniversity)Johna.Upshur把课程考评分为测试评价(evaluatingwithtests)和非测试性评价(evaluatingwithouttests)。非测试性评价包括课堂观察、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日志和问卷,面谈等可选择性评价方式(alternativeassessment)。并提出把这些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结合评定学生成绩的模式。(FredGenesee&Johna.Upshur2001:76)同时他们还强调指出:实现有效的课程考评需要不仅需要熟悉各种方式的评定手段并创造性的运用好这些手段,而且更要做好认真系统的记录和评定。(FredGenesee&Johna.Upshur2001:256-257)

3.非测试性评价的特点和优势

FredGenesee&Johna.Upshur的非测试性评价方式不仅具有形成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特点,更强调其激励机制,倡导有学生参与的评价体系。通过学习者的参与评价,能够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通过阶段性的分析和反思、反馈,学习者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补救,有助于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也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和困难,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苏文秀2008-86)

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3m指motivate(激励),monitor(监控),modify(调整)。也就是说,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监控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调整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同时也促使教师完善了他们的教学。(李珩2013:275)

非测试性评价对于现阶段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具有深远意义:

(1)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教学倾向,改变把考试作为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和唯一检测手段

(2)能真正落实和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3)鼓励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创新和创造性。

三、探索实践

1.文化类模块选修课的特点

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大学生对于异国文化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文化类选修课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所在是课程所负载的文化内容,而非语言基础知识。该类课程具有学生选课率和到课率高,参与意识强的特点。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于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类选修课采用以内容为主导(content-based)、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目的语国家社会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方式。因此文化类模块选修课程的考评方式和手段也应不同于基础阶段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测试。

在我校进行的对课程评估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对形成性评估模式的认可度很高。308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1~6表示认可度的从低到高。(1~5表示您对本条陈述同意或否定的程度,1表示您对本条陈述完全不同意或否定,5表示您完全同意或肯定。0表示不了解或不明白其义。)46%的学生对形成性评估适合文化类课程考核的认可度较高。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估能体现考评的公平性(图2),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很大作用(图3)。

对于文化类的考评方式,学生们认可的既不是一次终结性闭卷(开卷)考试(仅占28.5%),也不是完全开放的形成性评估,而是一次终结性闭卷(开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的方式(约占53%)。

(图4)对于平时成绩应该涵盖的主要内容,学生们建议可采用以下多种形式,如平时作业、出勤考核、小组合、口头报告、专题讨论、回答问题、文艺表演,实践调查,课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在平时成绩应占总考评成绩的百分比的问题上学生们的观点非常一致,约占50%人认为应该占40%以上,32.8%的学生认为平时成绩应占总考评成绩的30%,只有16%的人认为10%-20%。

2.文化类选修课的考评模式

根据文化类选修课的特点,我们认为课程的考核应该采取多元评价(multipleassessments)手段。不仅要进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还要进行多种非测试考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具体模式如图所示:

虽然文化类选修课学生人数多,给课堂教学和非测试考评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文化模块课程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又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所以小组活动是非测试考评基础。我们认为小组活动的形式不仅能积极的调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小组活动的结果可以采用报告、课堂展示、课件制作的形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给与的评分将纳入最终的评定。

《现代生活英语》课程则采用了课程实习的形式,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实地考察生活情景中的实用英语。并以实习报告和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考评。实习报告最后由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后给出实习成绩,ppt的展示由教师给出评定,几项成绩综合成最终非测试成绩。

文化类选修课的考评模式使用时应该主要的问题是:

(1)“量”和“度”的把握: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学生之间的差距会很大,教师应加以规范指点。

(2)非测试性考评部分会增大教师的工作量,最好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完成。

四、结束语

系统化、规范化的大学外语文化类公共选修课多元化考评方法把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学生自、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课堂和课下评价相结合;评价贯串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课程二元素“教”和“学”同步发展,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Black,p.J.&wiliam,D.assessmentandclassroomlearning[J].assessmentineducation,1998a,5(1):7-74.

[2]Carye.Jenkinsmay.theRelationshipBetweenFormativeassessmentandStudentengagementatwaltersStateCommunityCollegeadissertationpresentedtothefacultyoftheDepartmentofeducationalLeadershipandpolicyanalysis.easttennesseeStateUniversity,2010.16.

[3]FredGenesee&Johnaa.Upshur.第二语言课堂评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篇5

>>谈小学语文教学成绩测评的多元化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探索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评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尝试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评价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运用多元化模式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多元化努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多元化初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索构建多元化中学语文教学课程的实践探索多元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析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实践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多元化测评小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探索多元化测评小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探索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赵立民")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即“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基本素质。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的训练往往不如读、写的训练那样重视。关键词:多元评价;语文成绩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42-01

要全面、真实、合理地评估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应该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口试的内容。因此,加强对学生听说读等口试测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即“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基本素质。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的训练往往不如读、写的训练那样重视。实施口试能促使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不断加强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多元化测评的方法

1、语文知识积累的考查

这类考查是根据新课标精神及课本的要求,检测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及熟练情况。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或某些段落;或让学生抽背部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段落、学过的古诗、课文出现的成语等。对于“读”的考查,通常在课后,让学生自由选读课文的某些段落去感情朗读,然后进行评价。或让学生在家里把自己对课文的朗读录下来,带回学校进行评价。

对于背诵的考查,先交给学生评价标准,然后采取抽签的形式,决定学生背诵的内容,再根据评价标准去评价学生的背诵。对于评价,我校实行学生自评、小组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读”及“背”的能力。

2、课外阅读的考查

对于这项考查,结合课本的单元安排,布置学生课文阅读的作业。如:学习完《颐和园》《西门豹》《少年闰土》《长征》《一夜的工作》等课文,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自己课后主动阅读过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人物事迹、历史资料等,去检测学生对课文及人物、写作背景的了解,从而进行评价。结合单元的“积累运用”去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人教版第八册“积累运用六”的“口语交际”――推荐一本好书,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课外读过的印象深刻的一本书,再由小组作出评价,然后由教师评价。

3、语文专项活动的考查

口头作文:结合单元习作训练,规定不同类型的题目。如第七册“积累运用五”的习作:“选择下面一组事物,根据他们的联系,编个故事:1.铅笔、橡皮、转笔刀;2.小溪、河流、大海;3.眼睛、耳朵、鼻子、嘴。”再如,可结合第八册“积累?运用七”的习作:每个人都有许多第一次,用“第一次……”进行口头作文。另外,我校教师还会结合不同类型的课文,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如学生学完《我爱故乡的杨梅》,可让学生口头介绍故乡的一种水果;学完《她是我的朋友》,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一位好友等。

小型辩论赛:与“口头作文”一样,结合“积累运用”的“口语交际”及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一定的论点让学生分“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如:学完《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围绕“要不要重修圆明园”展开辩论;学完《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让学生围绕“上网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什么影响”展开辩论;让学生围绕“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进行辩论等。

二、多元化测评的效果

1、打破了考试的传统观念

学习语文,就是学“语”和“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主要工具。而传统的考试,可称为“笔试”,它重文轻语,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却无法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考查、检测,口试则能较好地弥补这一弊端。通过口试的实行,给学生创造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听、说、读能力的机会,以便学生不仅更好地规范自己的口头语言,而且能在学习中自觉、主动、有意识地养成自己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以促进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理念。

2、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即“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基本素质。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的训练往往不如读、写的训练那样重视。实施口试能促使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不断加强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课外阅读的数量都比较重视。但是,语文知识的积累,仅靠课堂、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倡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多观察,多思考。然而对这种语文课外知识积累的考查,在笔试中很难操作。口试,却给了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空。请你背诵几首课外学到的赞美春天的古诗;请你说说你喜欢的一本课外书......这些内容的设置,很好地检测了学生课外的语文学习情况。所以,口试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空间,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篇6

   一、对近五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的分析

   (一)对比2007-2009年宁夏海南卷及2010、2011两年的高考新课标卷,可以看出,2011年的语文新课标卷总体特点是:试卷结构稳定,试题内容平和、贴近现实(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作文题紧贴现实热点),试题考查点类似,依然强调能力立意

   以2011年的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为例(见表1):试卷结构为ⅰ、ⅱ卷结构,150分满分。其中ⅰ卷70分,由(甲)阅读题45分和(乙)选考题25分构成。ⅱ卷为表达题80分,作文占60分。全卷主客观题的分数比例是118∶32。

   2007-2011年新课标卷的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个别试题的题号不同)

   2011年语文试题能力结构分析如表2。  

    

   除个别题考查的能力点与2010年不同外,2011年试题整体上的能力考查也没有变化。笔者认为,连续五年,从宁夏卷到高考课标卷,试题结构、考查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考查要求几乎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为了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以此推测,2012年的新课标卷的试卷结构也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二)试题新增加的选考内容,并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考纲规定,语文新课程考试内容分必考和选考两类。选考题的内容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实用类包括新闻、传记、报告、科学小品等文体。对于这两类试题,以2010年试题为例进行了数据统计。(以下数据节选自《黑龙江省2010高考(教学)分析评价报告》,黑龙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2011年3月)

   从统计数据看,2010年选答实用类文本考生所占比例高达77.15%,占全体考生的绝大多数;理科生选答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近80%,而文科考生也高达73.84%。第12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各小题平均分均高于第11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2题各小题难度均低于第11题,除11题第一小题外,选考题各小题区分度均未达到0.2,区分度很低。2011年大体上与2010年相当。原因之一,现行试卷的长度(接近九千五百字)不允许学生对两类试题全都认真阅读思考后做出选择,只能是在考前就做出了决定。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部分学校和教师就替学生选择好了答哪一类题。原因之二,实际批分情况相差悬殊,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得分较实用类低,2010年两者平均分相差4.72分。选择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难获得高分,现实的情况促使许多学生选择得分更为保险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这样,命题者所希望的让试题体现学生个性与兴趣发展需要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落了空。

   二、对新课标卷试题的具体评析及应对策略

   (一)第一题:现代文阅读题

   五年试题之对比如表3。

   

   结论:考查内容类似,均为节选编制的文学文化类文章。考点、分值、题型固定。出现最多的考点是筛选并整合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归纳。2010年和2011年较为突出。

   复习策略一:现代文阅读最应该选取的题材是文学类的,其次为历史学方面与文化传统比较贴近的文章,再次为教育学、经济学、法律学、美学、伦理学方面以及其他社科类的文章。同题材材料多加练习,改变学生对此类文章拒绝的态度。

   复习策略二: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题指导。在解题方法的训练与指导上,重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分析归纳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针对某一类试题要综合列举考点所涉及的试题的问法,让学生一见到题目就知道并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做题方法。

   复习策略三:进行有重点的考点训练。论述类文章选文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认真复习“筛选信息、分析归纳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把握文章主旨”。因为论述类文章明显是有一个论点证明说理的过程。本题在要求获取信息的同时,还会要求考生对所选文章内在的论证逻辑关系要有准确把握。从试题分析看,分析归纳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把握文章主旨,得分不容易,2010年第3小题答对的学生仅为13.99%。在复习时要重点掌握这个考点。

   (二)第二题: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四道题共19分),五年试题对比如下页表4。

   

   结论:所选试题材料均为人物传记,均选自二十四史。考查重点为:能准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含义;在疏通文句基础上,能准确筛选文中的基本信息,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文本所写人物情况及其所做的事,归纳要点;理解全文,明确人物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人或作者对人物有怎样的评价等;翻译文句。

   复习策略一:重点熟悉古代散文中的人物传记。从材料特点——古代优秀人物的成长档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做题习惯,归纳做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复习策略二:要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段的能力,复习不能死扣字词。2011年试题第4题所考查的“敛”字,不在高考120个实词之内。“敛兵”的“敛”当“停止”讲,在高中课本中没有出现过。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根据语境推测词义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语境,联系自己熟悉的词义,由已知推出未知。

   这五年内,只有2008年考的“许”在考纲120个常用字内。所以,复习要强调整体阅读理解,不要陷于题海之中。

   2.古代诗歌阅读(两道题共11分),五年试题对比如表5。

   

   结论:五年之中所选材料诗多词少(诗4首,词1首),元曲则没有出现。宋诗多唐诗少,名家名作少。没有出现对比鉴赏的题型,考查点主要设在意象、意境、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综合考查上。2012年诗歌鉴赏选材,范围应该不会是宋诗,唐诗和词应该是重点,兼以明清诗词。《诗经》和乐府的可能性不大。选择的诗人可能还是不太熟悉的。从近两年试题看,2012年试题考查的重点还应该是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

   复习策略:注意三种技巧——炼字题、意象意境题、表现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题的训练。

   3.名篇名句默写(6分),五年试题对比如表6。

   

   结论:五年中前两年高中和初中教材平分秋色,各考两个;后三年出自初中的明显多于出自高中的。所选考查内容均出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就涉及的朝代而言,先秦4、唐7、宋4,三国和五代各1,以唐居多,其次是先秦和宋代。就涉及的题材而言,诗歌7、词2、文8。复习策略:初中教材还要“温故而知新”,学情发生变化,高中学生初中文言文的底子不如以前的学生。经典篇目要特别重视,重点记忆。高考出题“倾向于大家的作品,偏重先秦典籍和唐宋诗文。2011年所考查篇目的作者中共有43位,出现2次以上的有19位。其中孔子(仅代表作《论语》、《诗经》两部作品,而非确切作者)和苏轼的作品考查了7次,李白、辛弃疾的作品考查了5次,屈原、陶渊明、王勃、白居易的作品考查了4次”。(张斌《2011年高考名句默写考点分析》,载于《考试》2011年8期)

   选考题:

   (三)第三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五年试题对比如表7。

   选择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第一个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分值5分,第二、三个题是主观简答题,分值均是6分,第四个题是探究题,分值8分。2007年和2008年的题号是11到14,2009-2011年是11(1)~(4)。(实用类文本阅读同)

   结论:虽然文学类文本阅读可选择的是“中外文学作品”,可从已考试题看,所选的都是小说。阅读量大约1500字以内,以主观题(简答和表述)为主。考查主要涉及表达技巧的作用和人物形象性格分析。环境描写、语言的鉴赏、文章布局和材料方面没有涉及。文学类文本阅读五年内考的全是小说,2012年应该不会选择中国当代小说,可能会是外国小说或者中国古代小说。

   现代文阅读,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虽然考试题的设置几乎没有变化(可以比较2009与2011年同为中国当代小说阅读试题),但是学生还是很难对现代文阅读形成明晰的答题思路。历年高考题中现代文大阅读与诗歌鉴赏和作文并列为学生失分的重灾区。

   复习策略:选考题的出现,为学生有所侧重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更大范围的可能。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个性化感悟、多元化解读和自主选择并有创意地表达”的能力。但学生能够读懂却很难形成很明晰的书面表达,这个问题应该是复习时着力解决的问题。

   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鉴赏,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把握,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的评价,对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究。关于“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个考点,笔者认为要遵行文本为本,分析贴近主流思想,不作惊人之语,不建议进行独辟蹊径的个性化解读。在这种探究题中,考生容易无视文本自由发挥,脱离语境任意升发,对文本的把握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应该训练学生“立足文本,切忌因背景阅读而先入为主”,“鉴赏主题还是探究阅读都必须紧扣语境,从具体语境中整合有效信息”。

   文学类文本阅读,应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真正读懂作品,要强化学生阅读的速度,在快速阅读中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主题。

   强化反思意识。现代文阅读题不是做的多了就好,还是要注意“度”的问题。现代文阅读题应该让学生有意识地对照思考自己思维角度与参考答案不同的地方,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对所有的考点心中有数,对于试题的问法能做到归类熟记。

   (四)第四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五年试题对比评析如表8。

   

   

   结论:这五年的考查重点没有变化,集中在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两个方面。其中,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出现两次,有3道题(2007年1道题,2010年2道题),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连续出现四年共计7道题(2007年1道题,2008年、2009年、2011年各有2道题)。

   近五年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探究题如表9。

   

   结论:前两年还使用“探究”的字眼来设题,近三年已改为“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谈谈你的看法”等设问方式。问法的改变说明所谓的探究是无法给出明确界定的,于是悄然变成了一个大的简答题,但是还要戴着“探究的面具”。

   复习策略:对于探究类的题目,要仔细分析文本,不要脱离文本而泛泛论述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感受,光谈一些大道理。学生应养成答此类题的思维习惯。

   第ⅱ卷表达题

   (五)第五题:语言文字运用

   五年试题对比评析如表10。

   

   结论:语言表达题试题类型固定,试题考点多有重复,近五年均有成语、病句、句子仿写、修辞、语句衔接,每一年又都有小的变化,2007年和2010年的补写,2008年虚词填空,2009年应用文改错,2011年的长短句变化,体现了高考试题“稳中有变”的特点。

   复习策略:强化训练成语病句是必要的。要适当引入相关语法知识。

   (六)第六题:写作

   五年试题对比评析如表11。

   

   2011年作文命题特点:

   1.关注热点,出人意料

   该作文关注社会热点,选取了两则有关中华崛起的材料,时政性强,要考生结合现有知识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作评说。这种极为罕见的情况可能是为了迎合建党90周年大庆。换个角度,这未尝不是高考作文对“文以载道”精神的呼吁,对作文寓言和抽象化命意的泛滥带来的脱离现实、无病呻吟、言之无物、虚空文风的否定。

   2.立意明确,角度多选

   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和关注的特点”这个中心来写基本上都是符合题意的。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比较广阔,“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考生能够从以上任意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切入,结合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具体阐述。但这也给学生作文提出了难题,学生很难把握这么大的题材。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篇7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中学

华 清

语文阅读怎么考?这是考改中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

1996年,宜昌市以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蕾提出“三个淡化”为标志,拉开了考试改革的序幕。

“三个淡化”即:“淡化语法,淡化课文,淡化文体”。

“淡化语法”是针对教学中纠缠于繁复的语法概念而忽视语言的生动运用提出来的。考试中不考语法概念的辨析、不考静态的语法分析,而是在读写中渗透语法的真实运用。例如:2002年中考试题《优点零》第4题仿写句子,不谈句子的因果关系,而是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和真实表达。“淡化语法”的提出,将语文教学从机械繁复地肢解语言的训练中解放出来,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运用。余老师《语法啊,语法……》一文正是陈述了这一观点。

“淡化课文”更是一个大胆的思路,意在让考试与课文脱钩。它的提出则引起了我市语文界的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课文不考了,那还上什么课。也有人说淡化课文就是忽视教材。对此,余蕾老师撰写了《重提与〈课文脱钩〉》《谁说课文可以不教了》等文章阐述了考试不考课文的实质正是为了激活教学,为了有效地用好课文、用活课文、用足课文。“课文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考试淡化课文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运用课文这个“例子”联系生活来“反三”,促使学生学好“例子”,运用“例子”。以2001年中考《说到音乐》第1题为例:文中加横线的“江南丝竹”中“丝竹”作“音乐”解,在你读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任举一例。试想,如果学生在学习《陋室铭》《醉翁亭记》时对文中出现的“丝竹”一词的意思含混不清,即使是开卷,他又能到哪里去查找原文,又能怎样完成答题?考试“淡化课文”改变了“抱着课文打滚”的封闭的教学格局,使语文教学得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也使课文得以发挥出最本质的作用。

“淡化文体”所倡导的是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束地、尽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发挥写作优势,写出得意之作。而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已在2000年教育部就中考问题提出的改进意见中得以证实。

从“三个淡化”开始的宜昌市中考语文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最终形成了“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16字命题方针。随后,又迈出了实质性的几步:2000年试题以减少标准化,增加主观性试题为基本特色,奏响开卷的序曲。2001年提出废止标准化试题,语文实行开卷考试!2002年继续实行开卷考试,突出开放性评价特色,大步走向新课程标准。

阅读考试的走向正是如此。

从近三年的中考试卷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考试的几大特点:

1.取材课外,文质兼美。

多年来的“课内外衔接”实验极大地改变了宜昌市语文教学的格局。师生已形成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教学理念。热烈蓬勃的课外阅读是我市衔接实验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实验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课外阅读有效地开辟了语文学习的畅通渠道,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为四个‘四大限度’(即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的落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余蕾语)新课标提出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果加上小学应读的145万字,初中毕业生应有4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总量。我市取材课外的命题思想正是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所以在中考的阅读考试中,我们可以大胆地与课文脱钩,以大纲和教材所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训练项目为命题依据,取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向课外延伸。

首先,取材课外有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支持。余蕾老师撰写的《八小时以内学不好语文》《400万,你拥有吗?》《谈谈课外阅读》等文对课外阅读的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命题中对阅读质量的考查主要表现在:a.考查阅读习惯。书写习惯、积累习惯、归纳习惯等等都是最基本的。如2000年第1题考纠正常用语中的错别字,第8题给长篇名著做一张阅读卡片,2002年《三层结构》第1题做读书卡片等。B.考查阅读积累。没有积累,便没有质量。如2000年第9题的第4小题,2001年《萤火虫的“小灯”》第3题,2002年《熟读精思》第5题、《优点零》第5题等都是考查学生的积累量。C.考查阅读策略。2001年、2002年在阅读题目中出现的“速读、略读、精读、品读”的字眼,并非简单的标签,它所倡导的是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速读,重在抓住中心,贯通文意,2001年《萤火虫的“小灯”》第1题即为实例;略读,要求抓住要点,理清脉络,2002年,《三层结构》第1题填表便最能体现;精读,要求熟读精思、深入理解,2001年《说到音乐》第6题、2002年《优点零》第2题就作者的说法谈自己的观点正是代表;品读,要求反复揣摩、用心玩味,2001年《雨的随想》第1、2题,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一题反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感情与意境。D.考查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的阅读积累、正确的阅读策略和扎实的基础训练的综合体现。重在整体感知,理解运用。对此,余老师的《阅读贵在整体感知》一文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在中考试题中,如2000年第11题《雪白》的第4小题,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第3、5题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阅读选文的标准是文质兼美。内容广泛,近三年的选文、选段可以说涉及了自然科学、思想政治、艺术文化、文学修养、现状反思、文化继承等等,丰富多彩;在形式上,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涵盖了说明、议论、散文、寓言、科学小品等多种文体;在语言风格上,有的科学严谨,有的生动简明,有的含蓄隽永,有的富有哲理;在可读性上,生动灵活、耳熟能详。以2000年的中考试题为例,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材料俯拾即是:“圆你一个出国梦”“享誉神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鲜活的材料,既体现了“降低难度,不设审题障碍”的命题原则,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走向生活的语文观。

我们的选文以美文、时文为主,意在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注重在内容上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与滋养。以2002年中考试题为例,爱读书者可以在此获取更好的读书方法;爱科学者可以更全面认识科学知识体系的构成;爱思辩者还可以更深入反思教育现状;而在托尔斯泰墓前,每个人都将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意在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精华,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加学生人文底蕴。

2.读写结合,注重运用。

试题不追求知识复现式考查,不以单纯的字词名篇知识概念列项,堆砌名词术语,而是突出读写,考查迁移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读写结合是我市阅读考查的又一鲜明特色。语文学习既重吸收,又重表达。而取材于生活的时文、美文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感”“悟”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真实表达的热切愿望。所以,我市中考命题从1999年减少标准化试题,到2001年废止标准化试题,到2002年不提供“标准答案”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注重读写结合,注重能力运用的结果。客观题越来越少,主观性越来越强。使学生不再满足于记住老师给予的结论,而是用心揣摩,独立思考,如实陈述,表现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实际运用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不是要追求语言知识的系统的完整,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只能是大量的语文实践。”余老师撰写的《基础知识怎能忽视》《基础知识重在运用》等文中对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作了明确的表述,并在中考命题中得以具体体现。

比如,近三年中考试题中都有仿写题。(2000年第7题、第9题的第4小题,2001年《河水与大堤》第1题、《雨的随想》第5题,2002年《优点零》第4题、《世间最美的坟幕》第3题等)这类题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它以读懂原文为基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情感态度来完成,要求读得深入;写好一个句子,必然涉及句法、句式、修辞、连贯等问题,但若只记住这些概念、规律是远远不够的,会用是关键,要求写得贴切。读写结合,极富创造。

再如,近三年中考试题中都有概述题。(2000年第8题,2001年《河水与大堤》第3、4题,2001年《说到音乐》第4题,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第3题等)这类题型是以阅读理解为核心。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具体情感,获得独特感受,然后调动语言积累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准确、精当地表达出来。读与写融会贯通,全面展现语文素养。

此外,近三年中考试题中还有语言揣摩题。(2000年第9题的第1小题,第10题的第2小题,第11题的第1、2小题;2001年《河水与大堤》第2题、《雨的随想》第5题,2002年《优点零》第3题等)这类题型重在考查语感。语言的运用,词语也好,句子也好,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文章的上下文,结合自己对词语或语句的深入理解,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必然是熟读精思的结果,是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

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第6题完成“阅读提示”应该是最典型的读写结合、注重运用的题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命题者在每则阅读材料之前都添加了“阅读提示”,特别又在此段阅读中明确鼓励学生借助注释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来完成。这种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必须在阅读感知内容、参阅提示、研读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造才能写出精彩的“阅读提示”来。

3.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开放评价。

新课标大力提倡的学生“独立阅读,自由阅读”的品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一思想在我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得以充分体现。我们将“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考查,部分试题力求做到开放,以便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充分表现”写进了《中考说明》。

首先,还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学生是拥有独立人格与思想的精神个体,如果考试变成了对他们的约束与禁锢,考试就只能是命题者操纵的游戏。所以我市的中考在命题上十分注重提倡学生的独立思维,致力于挖掘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主观感受。比如,2000年第10题的第4小题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还有2001年《说到音乐》第5题简评歌词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而《说到音乐》第6题、2002年《优点零》第2题,针对文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认同也罢,反对也罢,个人的生活体验、真实的主观感受,都将给他们以心灵的触动,激发出各具个性的表达。

其次,给学生创设自由想像的空间。想像是创新的基础,阅读离不开想像,只能驱遣着想像来读,才能真正品味出语言之美,思想之美。我市中考命题对学生想像力的关注力度很大。2001年《萤火虫的“小灯”》第2题的设想、2002年《三层结构》第4题的创造性比喻、《雨的随想》第5题和《世间最美的坟墓》第2题的想像描写,都是在集中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合理想像。好的想像并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以《世间最美坟墓》的第5题为例,其想像的基础来源于文中夏天、冬天的描述内容引发的情感体验,而学生对春天、秋天的实际认识以及对墓地氛围的体察则成为想像的合理要素。

另外,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评价环境。我市于2001年开始实行开卷考试,在探索开放式评价体系的改革之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卷只是一种形式,但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开放的观念。它所要突破的是封闭的教学格局和封闭的评价方式。这种思想反映在试卷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答案惟一”的题目大大减少,(2001年2002年都只有11分,占全卷总分的9.2%)而“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明显增多。最典型的要数2002年,试卷开宗明义,在《给考生的话》中,明明白白告诉学生:“许多题没有设计‘标准答案’,你不必有顾虑。……答案就在你的笔下”;在《评分说明》中,同样写给阅卷老师一段话,希望老师们“不要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个人好恶评价学生,要饱含爱生之情,细心琢磨学生的答题思路,认真揣摩学生的答题结论,善于发现学生答题思维过程中的亮点”,力求为学生的个性思维提供宽容、认同的氛围。对此余老师撰写了《为不给“正确答案”叫好》《语文不是1+1》等文加以阐述。

4.古为今用,重视积累。

古典文化的熏陶,文学常识的积累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不可或缺的方面。在实施开卷考试的今天,文言文怎么考?识记怎么考?都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对此余老师撰写了《文言文的读和考》等文进行了解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学和文化的载体,不少文言词汇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浩如烟海的文言诗文,我们还读得太少太少……一句话,要增强文言文的积累和修养。”“把文言文教学定格在考试上,尤其是定格在古汉语知识的考查上,恐怕难入佳境。”

因此,在中考试题中,文言文的考查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分散在各阅读篇目中,重在考查学习文言文古为今用的能力(如2001年《说到音乐》第3题根据阅读理解,解释“使贪夫廉,懦夫立”一句,还有《雨的随想》第3题解释带文言色彩的“独”字的意思,并列举两个同例、第4题读文联想诗句等题);一是集中选读浅显的文言篇章,重在考查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能力(如2002年《熟读精思》一文的阅读理解);一是在阅读联想中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能力(每年均有)。

多年来,我市的语文教学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探索改革的成功之路,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2001年教育部门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准确地说新课标的思想并没有让宜昌人有“恍然大悟”的感受,而是更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因为我们明白了:我们多年来的改革之路是正确的,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篇8

报名时间

2019年夏季甘肃高中会考报名时间为2019年4月8日-12日,逾期不予补报。

报考对象

文化科目: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高三年级、往届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

信息技术: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往届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

凡未取得我省普通高中学籍的考生不得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

报名要求

1.参加信息技术科目考试的考生一律到学籍所在中学参加报名。

2.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报名,均视为自愿放弃。逾期一律不予补报。

3.信息技术学考报名工作由高中学校负责完成。报名内容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籍辅号、民族、照片、年级、考场名称、选修模块等。各学校需登录考务平台hk.gsedu.cn下载安装2019更新版报名采集系统。采集任务完成后,学校负责将考生信息上传至考务平台,通过考务平台打印《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考生报名信息确认表》(详见附件1),并组织考生签字确认,《确认表》由学校存档备查。如有信息错误,可在考务系统进行修改。

4.参加考试的考生须进行图像信息采集,没有图像信息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在校生由学籍所在中学负责采集,往届生由县级考试管理部门指定地点采集。采集工作完成后,由报名中学负责将考生图像信息于5月6日前上传至网上报名系统平台(网址:hk.gsedu.cn),市、县考试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信息校验。图像采集时,严禁翻拍或扫描照片等。

图像信息要求:考生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背景颜色为蓝色,像素不小于240×320,高宽比为4:3,大小不超过20K。采集后的考生图片要求使用身份证号命名,照片为jpg格式。

5.为防止个别学生信息漏报或错报,考生所在学校要认真组织核对,加强报名数据的审核,对出现错误的信息要和考试管理部门及时联系修改。学校要及时上报报名数据,以免影响考务数据包的下发。

报名办法

2019年夏季学考文化科目实施网上报名,报名工作分信息录入、科目报考、信息确认、考场编排四个步骤完成。信息技术维持原报名方式不变,具体办法详见《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

(一)信息录入

1.3月18日至29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负责将本辖区参加本次考试考生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民族、学籍辅号等基础信息按照统一格式导入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平台(管理部门登录网址:missys.ganseea.cn)。

2.录入工作完成后,由省、市两级考试管理部门对录入信息进行校验及资格审核。校验重点包括考生信息是否完整、身份证号是否、学籍辅号是否准确等项目。3月29日前,各市(州)完成校验工作。

3.参加考试的考生须进行图像信息采集,没有图像信息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在校生由学籍所在中学负责采集,往届生由县级考试管理部门指定地点采集。采集工作完成后,由报名中学负责将考生图像信息于4月1日前上传至网上报名系统平台(中学登录网址:gssch.ganseea.cn),市、县考试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信息校验。图像采集时,严禁翻拍或扫描照片等。

图像信息要求:考生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背景颜色为蓝色,像素不小于240×320,高宽比为4:3,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0K。采集后的考生照片要求使用身份证号命名,照片为JpeG格式。

(二)科目报考

1.4月8日至12日,考生自行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平台(学生登录网址:xkwb.ganseea.cn)进行网上报名,登录地点不做限制。用户名为考生本人身份证号(尾号为X须大写),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后8位(尾号为X须大写)。首次登陆的考生须更改初始密码。

2.登陆报名页面后,考生首先查验本人基础信息是否准确,再选择本人所在年级和当次考试科目,并填写联系方式,无误后确认提交。如发现本人基础信息有误,可携带相关证件向报名学校申请修改,学校汇总后报县级考试管理部门,县级考试管理部门汇总后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统一修改。修改正确后考生再次进行信息确认。

3.报名规定时间内,考生可反复修改科目信息;报名工作结束后停止修改。

4.系统平台默认科目全选。小语种考生自主选择外语语种。补考生自主选择补考科目;已取得考试合格的科目报名无效。

5.有学籍但系统平台无基础信息不能报名的,考生携带相关证件向报名学校申报,学校、县级考试管理部门逐级汇总上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经市级考试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导入基础数据,再参加网上报名。

(三)信息确认

1.科目报考工作结束后,报名学校负责打印《甘肃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报名确认表》(详见附件1)。考生到报名学校领取本人纸质确认表,经核实无误签字后上交学校。报名学校要再次审核信息是否准确、照片是否为本人等,核验工作结束后按班级汇总后交县级考试管理部门存档备查,4月19日前完成确认工作。具体流程按各市(州)要求组织进行。

2.信息确认过程中,如发现科目信息错误,考生可向学校申请修改,再进行信息确认。再次发现基础信息错误的,考生携带相关证件向学校申请,学校、县级考试管理部门汇总后逐级上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统一修改,修改正确后再次确认。

3.凡不在纸质信息确认表上签字的考生,均视为自愿放弃报名考试资格。

(四)考场编排

1.考点原则上应设在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确因困难需要在乡(镇)设考点的,应报请市级考试管理部门批准。

2.考试要求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进行。确因考生集中到现有标准化考场存在困难的,可将考点设在具有电子监控、安装无线电信号屏蔽设备的考场,其考试监控数据必须留存三个月存档备查。

3.考场由县(区)考试管理部门负责使用报名软件进行编排。考生准考证号由“学籍辅号(11位)+考场号(4位)+座位号(2位)”构成。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统一制作考生条形码,随同试卷下发。

报名流程

报名入口

2019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点击进入

考试时间

2019年夏季甘肃高中会考时间安排在2019年7月3日-5日,每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普通类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夏季学考信息技术7月3-5日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语文7月1日9:00-11:0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外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数学7月1日15:00-16:30生物7月2日8:00-9:30外语7月2日10:30-12:00思想政治7月2日15:00-16:30冬季学考物理12月12日9:00-10:30化学12月12日15:00-16:30历史12月13日9:00-10:30地理12月13日15:00-16:30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的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一)以藏文答卷为主,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夏季学考信息技术7月3-5日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藏语文7月1日9:00-11:0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藏语文、加试汉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藏数学7月1日15:00-16:30藏生物7月2日8:00-9:30英语7月2日10:30-12:00藏思想政治7月2日15:00-16:30加试汉语文7月3日9:00-11:00冬季学考藏物理12月12日9:00-10:30藏化学12月12日15:00-16:30藏历史12月13日9:00-10:30藏地理12月13日15:00-16:30

(二)以汉语答卷为主,加试藏语文的考生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夏季学考信息技术7月3-5日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语文7月1日9:00-11:0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英语不设听力测试。

4.考试时间:语文、加试藏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数学7月1日15:00-16:30生物7月2日8:00-9:30英语7月2日10:30-12:00思想政治7月2日15:00-16:30加试藏语文7月3日9:00-11:00冬季学考藏物理12月12日9:00-10:30藏化学12月12日15:00-16:30藏历史12月13日9:00-10:30藏地理12月13日15:00-16:30

(三)蒙文:以蒙语答卷为主免试外语,加试汉语文的考生

 科目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备注夏季学考信息技术7月3-5日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执行。蒙语文7月1日9:00-11:001.主要面向高二年级考生,允许高三年级学生及往届结业学生参加考试。

2.思想政治和历史科目为开卷考试,其余科目为闭卷考试。

3.考试时间:蒙语文、汉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90分钟。

4.蒙文(含汉语文)试题单独命制。蒙数学7月1日15:00-16:30蒙生物7月2日8:00-9:30蒙思想政治7月2日15:00-16:30汉语文7月3日9:00-11:00冬季学考蒙物理12月12日9:00-10:30蒙化学12月12日15:00-16:30蒙历史12月13日9:00-10:30蒙地理12月13日15:00-16:30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篇9

【关键词】高考听力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54-01

1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命题特点

1.1听力各小题按先后顺序均匀分布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各个小题均按短文中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便让考生按材料中的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有序地回答问题。并且这些小题都在内容中相对分散出现,以便让考生完成一个小题后有一定量的时间(5秒钟)看下一个小题。

1.2多回合对话中第一句一般不会设题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多回合对话中的第一句一般不会设题。这是因为,若第一句设题容易引起考生情绪紧张,影响他们发挥正常水平。因此,为了稳定考生情绪,使其逐步进入考试状态,多回合对话中的第一句一般不会设题。

1.3出题目的明确,答案具有唯一性

高考听力试题旨在检测考生听力能力,而非其他内容。试题考查考生对对话内容、场景等的理解情况,复杂的数学运算或一般生活常识类的试题一般不会在高考听力测试中出现。高考英语听力的答案要求正确且唯一。所谓正确是指答案是对问题的正确回答;所谓唯一是指不存在其他另外两个选项是对的现象。

1.4选项长度难度保持一致且干扰性强

各选项的长度、难度、结构、形式等基本一致。不会出现正确选项在任何方面看似不同于其他选项的现象。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选项中,任何一个干扰项都必须有5%以上的人选取,否则起不到预设的干扰作用,是无效的选项。因此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会考虑干扰项的干扰性,使之具有一定迷惑性。

总之,高考英语听力命题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公正性的特点,这要求我们从高考命题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考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2加强课堂听力教学针对性

2.1重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语言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从辨音开始的,在高考听力测试中,如果考生的语音,语调不过关,就无法辨别所听材料中的语句的含义,因而教师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教好音标,严把语音关。

词汇维系着语音与语法,是语言建构的基石,离开了词汇,就什么都表达不了,语言基础也就无从谈起。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使对结构的了解几乎等于零,也能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

日常口语交际主要是以句子为单位来完成的,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话语句式的识别及关键信息词的捕捉,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谈话内容。因此,教师决不能忽视基本语法的教学。

2.2重视英语社会文化背景

在高考听力测试中,如果考生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即使具有某句话的语言能力(听得懂,说得出),但不一定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因此,为了真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多了解说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是当代和现代社会文化背景。因为语言与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多阅读有关英语报刊杂志。

2.3选取适当的听力材料

英语听力材料的选取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听力训练兴趣的关键。如果材料选取不当枯燥无味,会使听力教学和训练的效率大打折扣。

首先,选取的材料难度要适中,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听力的提高。其次,时长要适中,一般在5分钟左右比较适合。再次,在语速上要保持正常的对话语速。最后,在内容上,要具有趣味性,选取经典英文电影的片段、优美的英文歌曲、以及幽默和笑话均可。

3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3.1正视困难,培养良好心态

听力测试不但是对知识的检测,同时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检测,切勿因为某些地方听不懂而产生恐惧心理,一定要平静地听下去,否则会导致被动局面。发试卷前最好放松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始终处于平静状态,充满信心、集中精力、临场不惧是明智之举。

3.2争取时间抢读试题,预测重点内容

在高考的听力试卷发下后,考生应紧紧把握听力试音时间,利用每小题的间隙以及答题剩余时间抢读,并依据问题和选项预测听力材料内容,以提高下一个阶段听力的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捕捉信号词,明辨主次信息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篇10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新课程标准命题理念命题原则命题标准命题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04-03

从2001起,小学英语成为国家课程,很多小学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了小学英语。但是,由于全国绝大部分的省、市、区的初中招生考试已被取消,小学阶段的英语测试很少有大规模的考试。目前小学生使用的英语试题基本上由教师自行设计。小学英语的终结性评价一直没有充分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甚至对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起到了一些不良的反拨(backwash)作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所以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探讨研究。.我们知道英语测试作为英语教育活动的四大环节(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与评估)之一,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为英语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因此,测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是评估学生掌握与运用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那以测试为形式载体的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如何适切新课程标准要求,笔者的认识思考如下:

1、命题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测试与评价的三个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英语课程标准》主张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1.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检测教学质量的途径是评价,可以说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终结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最后环节,对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发挥着指导作用。

1.2小学英语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可以看出,英语教学的评价目的和小学英语的课程目标是一致的。

1.3命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体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语用的能力。

2、命题原则

英语测试与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好的语言测试一般应具备五个原则:即,有效性(validity)、可靠性(reliability)、区分性(discrimination)、现实性(realty)和教育性,即良好的反拨作用(backwasheffect)。

2.1有效性,(效度)有效性反映在测试的不同方面,验证有效性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数据。如:内容有效(考试内容的代表性,选择内容应广泛)、结构有效(试卷结构的合理性,兼顾语言内容和技能的各个方面)、共时有效(现行考试与以往成绩的关系,与教师掌握的情况相比较)、预测有效(考试成绩与学生以后发展的关系)、答题有效(学生答题情况:是否认真,是否作弊)等。

2.2可靠性,(信度)包括考试的可靠性(稳定一致的程度)和评分的可靠性(稳定一致的程度)。命题应具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效度是指考试的准确性)。题目要能准确地测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应用知识能力地真实程度。

2.3区分性,(区分度)指某次语言测试能够区分参加考试学生优劣的程度。检验试题的区分度,主要是测算难易度和区分度。好的试题的难易度在30-70之间。有的题,如果水平好的同学做对了,水平差的同学做错了,这样的题就有一定的区分度。命题时题目的难度和分量要适当,既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又要使不同程度的考生拉开距离,看出水平的高低。题目编排时,要注意从易到难,分低、中、高三档,成梯度上升。

2.4现实性,指试题的背景是来自干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或其它学科现实――与生活或社会相关的题材。避免在试题的背景或解答中出现与生活经验或其他科学原理相悖的情形;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够理解的试题素材;避免试卷的整体表达方式有利于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而不利于另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否则,或者导致考生由于不理解试题的背景而造成答题方面的不必要障碍,或者引发教学中产生不良的机械性记忆学习模式。

2.5教育性,即良好的反拨作用,指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反拨作用和影响。好的外语测试应对受测者和教育者起正确引导和教育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促进作用,具有教育性。但是,也有一些测试或试题设计的不错,区分度很高,也便于实施,但是,使用不当,对教学会产生副作用。

3、命题标准

3.1坚持导向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必须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命题选材过程中注意渗透这五大要素的导向。紧密联系生活和学生的自身实际,渗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严格按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和对一、二级内容目标要求而编写。a.考学生能做什么,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不是选拔性考试的评价,而是成就性评价,是要考察学生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不会做什么。B.以听说能力为主,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的试卷基本分值构成可以是:一级预备、一级:说:50%听:20%读:20%写:10%二级预备、二级:说:30%听:20%读:30%写:20%

3.2立足基础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语用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在命题中就必须做这方面的导向,立足基础性,命题力求考查点与知识点最大限度的吻合。命题标准要尽可能涵盖“三维目标”的要求。对“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考查,应该说我们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新课程理念下,考查内容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体现学习的价值。试题尽量避免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要能够在记忆、理解、运用等方面作出综合的反映。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过去关注得较少,需要作较大的改革。“过程与方法”层面的考查,要求试题能够反映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例如:在某些学生容易错误的栏目设计类似“温馨提示”、“考点提示”等标记,提示语的功能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答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运用。

3.3强调应用性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于语境中,反过来,也只能在语境中考查,离开了语境就无从谈综合语用能力。因此,我们在命题中应强调在语境中考查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激活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例如:给出情景图及语言句子描述,要求学生根据语言叙述的语境做出正确判断。试题不仅增加了信息量,还突出了语境的真实性,语意的丰富性。考查单词拼写的题型,我们也尽可能设置在语境中进行考查。强调应用性还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综合填空是一封内容风趣,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趣味性的电子邮件;通过发e-mail的方式用英语介绍自己,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应用性的特点。

3.4渗透开放性

试题在适当综合的同时,可尝试开放性,增设半开放和开放性试题。比较集中体现开放性的试题有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补全对话所设的空句答案均不唯一;书面表达设(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作答,这充分体现了开放性。从内容上讲,从设计成书面填空走进了整体性的书写表达,学生有极大的自由度,答案的不唯一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发挥个性的空间。充分考察学生的特长,甚至总分不封顶,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相应的评价。很多题都设有可以超过分值的项目,从而鼓励学生充分在考试中展示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这样的评价大大突破传统终结评价的理念,充分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促进素质教育、尊重个性差异的教育思想。

3.5具有时代性

新一轮考试改革的重点,是考试内容的改革。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虽然教的是基本知识,但是,即使是最基础的知识,也应当是与时俱进的,因为社会的需要不断改变。根据社会的要求选择学科的相应内容,而不一定要顾及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要求。试题内容注重人文精神和社会热点的引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问题进入试卷就是很好的反映,如北京奥运、世界杯、抗震救灾、环保问题、食品安全以及internet、e-mail等内容。今后的试题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时代特色,走进学生生活,给学生以亲切鲜活之感。可谓趣味与思想兼顾,形式与内容统一;散发生活气息,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热点问题,富有教育意义。

4、命题趋势

《英语课程标准》建议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要注重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终结性评价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要客观、科学、全面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具有的英语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试题命题意向具体体现为:

考试的范围涵盖[知识](Knowledge)、[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和[生活经验](experience)三个领域。

试题语境化,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使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采用任务型试题,每篇材料后的相关练习形式多样,有多项选择、给句子排序、填写图表、回答问题、填写信封、猜谜语等等。学生的考试过程其实就是用英语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的过程。

适当加大听力测试的考查力度,提高测试效度。强调句子、对话、短文理解,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和在真实语境中语言交流能力、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语法知识类试题及词汇的考查比重将逐渐减少并将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体现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语境的设置,使语法测试题更有积极现实意义,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单项选择题淡化对语法机械记忆的考查,注意试题设置的语境化。

增加阅读比重并强调语篇理解,兼顾对读速的要求,题目设计将更新颖并兼顾对细节和词汇意义上的理解;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的体裁各不相同,有新闻、广告和故事,又有诗歌、谜语、海报、通知、信件、图表以及书的梗概等等。

增加图画试题,信息性强,贴进生活,活跃试卷版面,试卷的印刷也很精美。如:图画性阅读材料,图画性题干或选项,图画性写作等;阅读部分则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插图等等。

试卷卷面设计体现人性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试卷的提示清晰,既关注学生答题又关注教师评卷的需要,处处体现着人性化。例如,每页的右下角有‘goontothenextpage’字样提示学生翻到下页,最后一页有‘endofpaper’字样提示学生试卷结束,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可能由于紧张而导致漏题现象的发生。

调整题型,在设计试题时减少客观题的比例,采用多种形式的简单灵活的主观题去考查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类的题型如:看图听写、填单句、完型填空、看图写作文等。阅读理解题目设计多样,多方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题材,体现多样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人性化、时代性和教育性。

试题指示语将逐步由汉语过渡到英语。

英语口试命题体现同步性、交际性、趣味性和激励性的原则。不过分强调甄别性,而突出激励性,以鼓励学生运用英语为出发点,把测试学生口语能力与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潜质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口试不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