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阅读课教学过程十篇阅读课教学过程十篇

阅读课教学过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5:02

阅读课教学过程篇1

关键词:戏剧戏剧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戏剧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通过事情的发展、高潮与结局、舞台说明、台词及人物表演来体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高二英语选修八中thepygmalion(《卖花女》)的经典片段描述了三个主要角色的决定性见面。通过阅读本节戏剧,让学生了解戏剧的特点和要素,理解作者是如何利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挖掘和品味英语戏剧语言的魅力。所以,如何引领学生初涉戏剧文学之河、感悟和体味戏剧文学的奥妙就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此名篇为例,浅谈一下阅读课的可行处理方式。

一、《卖花女》的具体教学任务步骤

作为一个改编的戏剧剧本,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有异于其它课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语言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若只把重点放在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上,则违背了《新标准》的要求,所以我设计如下:

1.导入环节

采用《新课标》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搜集有关“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生活实例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制成海报和课件;阅读课文预测内容,查找细节信息,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改变现状挖掘自己的潜力,追求不断进步,为接下来的任务做铺垫。通过主题、人物特征、作者写作风格及图片的预测培养学生预测能力和推断能力,让学生在预设、搜索、求证、否定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阅读环节

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戏剧体裁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分析戏剧冲突,因此,第一遍阅读要求学生自主找出文章的主线,探究并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他们判断正误、小组补充并找出理论依据。接下来小组讨论,以“以优带差”的形式扫清阅读文章的障碍。再通过听录音和分角色朗读来判别身份地位、理清人物关系、总结人物特征。

设计意图:快速阅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戏剧的特点和要素,从宏观上理清文章情节验证之前的预测,了解戏剧的基本要素和情节。

task1:askthestudentstofindoutthedetailedinformationasquicklyaspossible

(individual&pairwork)

when,where,who,what,how

task2:Readactioftheplayandthenanswersomequestions.

设计意图:根据文章中需要学生理解的重要内容设置trueorFalse练习,理解文中具体细节,通过抢答的方式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task3:Findsomeconfusingsentencesingroupsandthendotheexercise5onp31

3.进一步阅读环节(pairwork&groupwork)

task4:analyzethepositionofthethreecharactersbylisteningtothetape.

task5:makeouttherelationshipamongthethreepersonsbyreadinginroles

task6:Sumupthethreepersons’characteristics:

Colonelpickering:Kind,polite,generous,enthusiastic,eager,confident.

Higgins:impatient,rude,confident,superior,self-important

eliza:anxious,eager,emotional,ambitious,unsure,dynamic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各自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来区分等级、理清人物关系及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者如何利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征。同时学生之间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生生互动、生组互动,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所给出的表格,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意识。

4.读后环节

运用“情景交际策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戏剧的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分角色表演,在实践中体验对角色的认识。

设计意图:整体分析后巩固学生对戏剧的了解,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戏剧;通过参与合作,有效培养对剧本中人物的立体认识,加深对舞台说明、旁白等戏剧元素的理解,深刻理解主题。

5.延伸环节

主要是总结归纳的过程,让学生把课上读到的材料以复述形式转化成文字语言输出出来。

task7:predictwhatwillhappennext.andgiveHigginssomeadvicetohelpeliza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的延伸,由读的环节落实到书写上,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阅读课教学过程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阅读目标;阅读量;阅读书目;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90-02

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加强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也成为题中之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提出了如下要求:应积极扩大阅读视野,具有较为广泛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应学会如何自主、正确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虽然有这样的要求,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课外阅读并未真正引起高中生、家长及语文教师的切实关注。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沉重的学习压力和高考负担,大部分高中生及语文教师均将目光集中于语文教材的w习及相关练习上,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也极少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变得多元化,学生的阅读内容也变得纷繁多样。这些变化,使得语文课外阅读的价值重新被发现,使得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重新被认定。基于此种情况,相关教育者需对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从而有效促进高中生的课外阅读。

一、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

要想真正开展好课外阅读,首先必须确立有效的课外阅读目标。课外阅读目标,一般可分为学生课外阅读目标与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两大部分。第一,学生课外阅读目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目标应为:通过课外阅读,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充分体验到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外界进行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第二,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应为: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逐步总结与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要稳步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设立上述课外阅读目标之后,学生可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二、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未形成切实、准确的认识与理解。应该怎样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呢?第一,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充分认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唯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除此之外,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师也应提出一定要求,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广泛、有效的指导。教育局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应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一定重视,并积极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第二,要提高高中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更能扩大对外界的认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审美素养等。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经常提醒高中生要不断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当高中生和高中语文教师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后,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方能稳步开展与实施。

三、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假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大,无疑会占据过多的学习时间,不利于高中生正常课业学习的开展;若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小,则无法取得预期的课外阅读成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高中生每年的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一百五十万字,每年至少要阅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或者其他文本。因此,高中生应严格依据该要求积极进行课外阅读。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方面,也应给予科学指导,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进行十五分钟的课外阅读,每月至少阅读半本书,每年至少阅读五本书。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松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每周单独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从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时间与任务安排上看,高中阶段抽出少量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具备条件的。

四、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从古至今,优秀书籍不计其数。其中,有优有劣。为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开展课外阅读,避免一些劣质书籍影响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阅读的二十部作品必须积极推荐。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推荐其他一些优秀书籍。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目时,应与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执教《边城》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边城》小说;执教《雷雨》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雷雨》小说;执教《荷塘月色》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朱自清散文》等。这种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方式,不仅可以扩大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中生加深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应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推介,诸如《围城》《文化苦旅》《冰心文集》等。与此同时,还应向高中生积极推荐一些知名报刊,比如《读者》《意林》。

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对高中生进行有效指导。在具体的课外阅读方法上,学生应重点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指导高中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学生尤其应做好粗读与精读相结合。比如,阅读《红楼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故事情节时应快速浏览;在理解人物塑造手法时可逐字阅读、细细品味。只有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目前,很多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或仅采用粗读方式,或仅采用精读方式,这样的阅读方法均是不科学的。因此,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指导高中生做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粗读与精读,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

(2)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积极做好阅读笔记,做阅读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效。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经典名句,这些经典名句对高中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学生若能在阅读时将这些经典句子记录下来,并在之后进行反复阅读、揣摩,定然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重点提醒高中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读书笔记能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提升文学素养。

(3)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为高中生搭建课外阅读的交流平台,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等,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心得、交流课外阅读方法。在QQ群或微信群中,学生要积极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阅读方法,供其他同学借鉴。对于一些在课外阅读中摘录的经典句子,也可与大家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可以及时指导高中生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并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4)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只有做到持之以恒,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日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督促高中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高中生只要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必将会由量变发生质变,产生理想的阅读成效。所以,无论是高中生还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均应做到持之以恒。

(5)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督促高中生写课外阅读心得。学生写的一些较为优秀的阅读心得,教师应将其张贴在班级阅读栏或学校的公告栏中,让其他同学进行阅读、体悟,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课外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对那些阅读心得写得较好的高中生而言,是一种积极的鼓励,可以鼓励他们在今后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可鼓励其他高中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写课外阅读心得,从而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6)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S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报刊的发展也步入一个新的台阶。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应积极鼓励高中生根据课外阅读所得,撰写文章发表在相关报刊上。学生在报刊成功发表作品之后,他们无疑会增添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动力,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会更愿意将读书心得写出来形成文章,这势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目前,很多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并不强,这样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促进高中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升课外阅读能力。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促进更多高中生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教师应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只要能认真完成上述要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必然会不断提升。事实上,有效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面,在具体过程中仍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和把握。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到高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延平.反思与开拓――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4(06).

[2]邹金桃.手机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摭谈[J].课程教学研究,2012(02).

[3]秦俊巧.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重要意义及指导方法[J].语文建设,2012(14).

[4]张健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阅读课教学过程篇3

一、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中,对于各种小学课程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态度上也没有明确的建立,这些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师来说都是有可用价值的特点,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教学课程建设,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学习乐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可以由很简单的事物来引发,教师在进行阅读培养教学课堂的建设时,可以选择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故事进行阅读训练,再对学生的阅读提出几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阅读故事是非常喜爱的,教师在教学课程中不仅可以利用教材内容中的故事,也可以利用课外读物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培养教学课程中的乐趣,不仅可以阅读到有趣的故事,还可以对故事内容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针对阅读方式进行专门教学,强调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还要对阅读素材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选择,让阅读素材更加贴近教学素材,这样对于教学内容的转换可以直接有效地完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培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进行针对训练,这样的训练对于学生的语感发展和语文理解能力都是有帮助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安排多元化的课后训练,让学生对报纸、杂志等读物进行阅读,掌握阅读素材的中心思想并加以记录,这样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受教师的引导可以直接养成阅读习惯,在阅读方法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不同的性格差异以及阅读习惯差异进行差异化教?w,让学生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不断加强自身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

阅读课教学过程篇4

小学语文是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性学科,而阅读又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环节,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不能找出有益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阻滞作用,进而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套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教学工作中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阐述,并提出了有益于促进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议和做法。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大量教学实践表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当今的教育体制改革模式下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管是在教学活跃度上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其具体问题如下:第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死板化,不能很好地结合阅读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目前,大多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都会精心地对自己的教课内容进行设计,目的是为了在课堂上能更好地起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与设计教案大相径庭的问题,使得教师面对这样的状况手足无措,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都是硬着头皮把教学内容给读完。对于这样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完全是脱离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宗旨,完全是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没有把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体现出来,使得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极其被动,常常会因流水账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教学效果自然不明显。第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小学生的主次位置没有明确,教学质量不佳。目前,部分教师盲目地追求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果,试图把传统的封闭式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为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误认为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就是所谓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殊不知小学生具有天生好玩的特点,学习纪律观念差,在这种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只会让小学生更加促使一种无纪律的课堂学习状态的产生。这一现象也表明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次位置没有给定位清楚,没有明确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学生又是什么样的角色。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得不去深刻地反思下该如何去解决课堂上产生的这种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只有把学生课堂上的主置给明确,同时教师加以正确的阅读指导,才能取得教学模式上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3.1提倡小学自主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对象

众所周知,对新鲜事物好奇、多问、喜欢交流讨论是所有小学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让小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阅读内容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去享受课文中的美妙内容,当课文阅读完后让小学生自己把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拿出来分享,此时,作为教师方面尽量不要过多地参与到学生之间的沟通中,而是让小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寻找沟通的对象及沟通方式,这样一来,小学生不仅和同学们之间形成了自由沟通对象,同时又和教师形成沟通,沟通形式可通过课文朗诵和绘画等来得以体现。比如,在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认真地把课文阅读一遍,然后再让小学生对课文中比较感兴趣的一段进行细读,最后让小学生自己通过最拿手的表达方式把阅读成果展示给教师及全班同学分享。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小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段比较感兴趣,可通把他们对语文的领悟通过赋予感彩的朗读方式给表现出来;有的小学生对"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段非常喜欢,可以把他们对语文的领悟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给表现出来;而有的小学生对"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非常欣赏,可以把他们对语文的领悟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给表现出来。3.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的体现形式。现今,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教学过程中,课本内容所选文章一般都是文质优美、感情丰沛的美文,同时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形象思维活跃的时候,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地安排些有助于发挥他们形象思维的阅读方式,如音乐伴奏、美术图片、音响视频等,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这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下细品文章中蕴含的优美语境。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使小学生得到了人生的体悟,培养了他们赋予情感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完成阅读任务,如此进行,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必然会逐渐提高。3.3打造课外阅读文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阅读课教学过程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拓展了阅读范围。阅读教学是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一种,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理解、感悟、鉴定与评价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积累语文知识,训练阅读理解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丁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段话全面、深刻地概括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情感、丰富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阅读策略和阅读的多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积淀、丰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在阅读教学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可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明确新课标的要求,改进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教学当做教师、学生与文本的联系与对话。在教学观念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不仅是教师阅读方法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三者提供一个纽带与桥梁,让三者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完成交互与影响的互动。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充分沟通。而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学过程是活动的、变化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能力水平与兴趣爱好为基础,摒弃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足够的兴趣。

2.个性化阅读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阅读定义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指导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感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经过足够多的阅读沉淀,才能够有语感的产生,才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与语言的应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减少了学生阅读的内容。现代教学应当紧扣教材推荐相关读物,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巧借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3.融合阅读与写作,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阅读教学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基础上,以主观情感与思维为核心,强化体验与理解过程,熏陶情感,启发思维。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将写作与阅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得到充分的延伸。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与技巧都是由阅读进行训练的,没有阅读训练作为基础,就没有写作中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充足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从教材阅读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训练作文的写作方法,将阅读与写作融合起来,提高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多媒体为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生动的展现。音频与视频方式能够设定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境界充分理解,深刻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教学内容是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拓展语文教学资源,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语文阅读理解的平台。

参考文献:

阅读课教学过程篇6

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课由于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在新背景下较好地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措施。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是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和新课标要求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学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对取得成绩的直接作用力比较弱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等课程的重视度也就非常小。总结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现状主要是:学生阅读机会少、阅读重视度不高、阅读能力差。

(二)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能力。开展阅读课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基础上才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通过阅读方式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

过去小学语文阅读无法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而导致阅读课无法发挥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给予阅读课足够的重视,并努力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对每一堂阅读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得到更多感悟。

(二)指导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精讲课文之前独自对文章进行初次了解的过程。若学生在上阅读课之前就已经把文章阅读一遍,那么就能够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主要内容、表现方法以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在教师精讲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有感触,还能够通过教师讲解解除自己的疑惑,提高整个阅读效率。对于如何提高课前阅读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自行设置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之后自己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也就能够使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效率。比如,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如何演变成为化石”、“文章中有一个新词‘约莫’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代替”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阅读障碍

所谓的阅读障碍并不是实际所说的障碍,而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与阅读课文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解答这些问题。比如,在阅读学习《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设置这样的问题“农夫为何费了那么多的力气禾苗不但没有长而且还枯死了呢?”“如果你是农夫,那么在这个事情中你会怎么处理呢”等。让学生在了解拔苗助长坏处的同时能够设想若是自己会如何做,为学生展开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时多加思考和想象的好习惯。

(四)科学利用教学评价的重要推动力

教学评价不仅是反映一个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况,在很多方面更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种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看学生进步的、好的方面,而不是学生不好的方面,多用一些鼓励和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鼓励中提高自信心,慢慢地喜欢阅读课,喜欢阅读课老师,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推动阅读教学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反思之外,还要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利用好教学评价等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阅读课教学过程篇7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初感;阅读感悟;预设与生成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全新的教学理念也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侧重于阅读,可是在检查预习时往往侧重于基础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的阅读感受的了解与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忽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疑问,将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完全忽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忽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需求;更有甚者,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出现多种不同看法,教师依然将自己设计的标准答案以文字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完全不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这些做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语言越来越贫乏,动手、动脑能力、阅读和表达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思考?领悟”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探究能力,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的终极关怀也是人。而要做到在阅读教学中,心中有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从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做起。

一、学生获得阅读感悟的两个阶段

阅读感受包括学生的阅读初感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阅读感悟。阅读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在初步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的阅读初感,它是在无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获得的体验。在未经教师事先指导点拨的情况下,学生在这一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体验与感受,即是对文本的最初感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种阅读初感又是学生后续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的基础,弥足珍贵。阅读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感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阅读感受和出现的疑问,在师生相互交流之后获得更深的感悟。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这两种阅读感受同样重要,因为它能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重视学生阅读初感的生成与交流

阅读初感是一种内在的直觉感受,它的亲历性、直觉性、情境性,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展开对话,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直觉感受、情感体验。学生的阅读初感反映他们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是进一步深入阅读文本,加深理解和体会的基础,它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内容和依据。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摒弃好为人师的习惯,在学生阅读文本前克制指导的冲动,不要让学生带着所谓的问题去阅读。这样学生无需顾及教师强加的意愿,也没有解决问题的负担,能以自由放松的心态走进文本,在自主阅读中享受精神的的愉悦,探索的新奇。

要给学生表达交流阅读初感的机会。阅读初感的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广度与深度,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状况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应该把学生的阅读初感的交流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多数情况下学生这种原生态的感受粗浅稚嫩,却是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为之提供展示的舞台。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也可以使其他学生思维上得到启发,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

进入新课改,语文教学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突出学生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样的前提下,尊重学生阅读感受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阅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一些认识与感悟,产生某些疑问,这些认识与疑问都因为阅读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有些理解是很独特的,也是对其他学生有启发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拨与交流,而不是出于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组织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的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思考与探究,又要注重学生对认人生的认识与感悟。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如果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精彩。

多媒体教学最忌成为教师教学成果的展示。有些老师喜欢展示课前设计的一个个问题,然后在学生回答中寻找与自己预先设定的结论相似的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预设,教师就认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就进入下一问题。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能得到有效培养。阅读是一种过程体验,它的目的并非是解决什么问题,更绝对不是要找寻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课堂讨论要淡化标准答案。学生生命个体的进步绝不是那些标准答案给予的,阅读的最终指向应该是人,是人的丰富、完善与美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活。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体验、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更多的启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阅读课教学过程篇8

关键词:英语阅读;自主阅读;课内外结合

英语在现今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积累语言经验,从而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求学生养成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一、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词汇量不足

词汇和习语的不足是英语阅读中的主要阻力,在阅读过程中由于词汇量不足,学生无法根据上下文情景,对自己不熟悉的词或短语作出猜测,使得许多阅读活动无法进行,学生也会因此丧失探索兴趣。

2.阅读技巧的不足

多数情况下,学生未能掌握合适的技巧,对语篇中的keywords,topic,sentence,mainidea,thedetail,thebesttitle等无法作出清晰的判断和综合归纳,无法真正读懂语篇的内涵。

3.学生存在应付态度

往往学生在做阅读材料题时,只是简单地把篇章和问题进行匹配,很少进行深入分析。往往一看到问题内容中的某一单词和篇章中的单词或内容有一点类似就盲目作答,很少进行认真判断,而那往往是迷惑学生的答案,多半是不正确的答案。

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抑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要么是教师逐句翻译解释文章,简单地把阅读课上成语法课,把语法、词汇一个不漏地传授给学生;要么就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后或教师设计的练习,最后在班级上总评,简单地结束教学过程。前者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对文章的自主阅读,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局限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学生状态未被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甚至会对阅读教学失去兴趣;后者如果忽略了句型结构分析,那么学生的阅读也只停留在表层,流于形式,回答即使正确,但对课文内容仍一知半解。

2.问题设计没有梯度感,无法有效检测阅读效果

常见的英语阅读课上的问题,多半是wh问句或Yes/no,Right/wrong,true/False回答的判断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设定的问题需有梯度感,学生的阅读潜力才能得以有效的挖掘。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互相作用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课内外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借助文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通过大量阅读材料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下面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课堂上利用课本资源,改进阅读教学

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是仁爱版教材,细品教材发现,七年上册教材以对话为主,语篇阅读不多,下册逐渐增多,九年级几乎为长篇对话或阅读,而且图文并茂。因此,阅读课教学从七年级下册开始,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

①引导学生针对文章标题或插图进行大胆预测

先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预测,必要的话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信息,让学生的思考有个定位。

②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获取相关信息,先了解文章大意

③重视释疑的环节

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提出质疑,教师在帮学生解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会把一些重要的语法、句式输给学生,而且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动,这种过程相对于枯燥、按部就班的语法教学有效得多,学生易于接受,且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积极提问,往往课堂教学会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度过。

(2)课外阅读实践是阅读深层次的提升和重要补充

课堂阅读教学固然重要,但课外阅读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还是对阅读技能进行熟化和内化过程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体现,是阅读深层次的提升和重要补充。要做好这一环节,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①阅读材料的选择

首先,要选择那些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才能持久地、自觉地保持阅读的兴趣,自觉地去阅读课外读物。要让学生持久地保持阅读学习热情,教师就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绿野仙踪》《新概念英语》初级版等都是非常适合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果所选材料篇幅过长、难度过大,或太枯燥无味的话,学生就会渐渐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不愿意自觉地去学习。其次,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由叙事到多种文体的循序渐进原则,在不同时期给学生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

②坚持阅读,养成课外自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技能

我国英语教学虽普及近三十年,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有许多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还不成熟、自觉性差,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要在学校教育中靠教师长期引导和督促来实现。笔者为了督促、激励学生主动进行英语阅读而开展“阅读有奖”活动。让学生每周自选材料,至少阅读两篇课外材料,且在所阅读的材料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上故事梗概,以检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每周五收上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批改评分,分等次评出不同奖项,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为了鼓励学生,有参加活动的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并且我会抽取其中一些合适的材料作为测试中的阅读材料,学生的自豪感得以提升,自然积极性就提高了。如此坚持一年,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逐渐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学生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综合填空中的得分率由八年上级学期期末的63%,68%和75%,提升到2012年九年级市质检中的77%,85%和81%。

总之,在阅读教学方面,学生需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一定策略,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一定能力。而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课内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缺一不可,且需长期坚持。因此,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既要注意课内精读材料的正确处理,又要考虑课外阅读材料的合理选择,还要考虑到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只有把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实践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大幅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阅读课教学过程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阅历,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带来知识面的增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相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多表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教学主体不清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象认识不够,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解详细,这不单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感悟过程;有的教师则只注重标准答案,阅读模式死板,为解题而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盲目根据教师自身喜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阅读教学教案形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手段花哨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3.情境模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4.教案设计层次化、系统化

教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阅读教学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设计选择,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部分相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促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阅读课教学过程篇10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教学实践

近些年来,关于自主阅读教学的研究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阅读教学被广大语文教师提及。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阐述了如何将自主学习与阅读指导融为一体,在实践中进行高中生的自主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自主阅读的基本理念

1.1以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根本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下的自主阅读教学就是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品质,充分发挥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长期实践的过程,当学生不会、不肯、不要自主时,教师要让出时空,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努力地引导学生自主,逐步地教会学生自主。

1.2以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为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学生内在素养的形成与自主阅读密不可分,新课程下语文教材内容具有时代性且极丰富。自主阅读教学就是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例子,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开展丰富而生动的自主阅读。将语文的概念放大,运用一切有效教学手段有意识地进行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地学习语文,而是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这是知识和方法更广范围的迁移,使学生更具灵活性,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极为重要。

1.3以联系社会生活为途径

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为起点,运用各种方式还原、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判断生活的底蕴,诠释生活的经验,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中,透过文字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自主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个人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是阅读行为的主体,无论课堂还是课下都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第二,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阅读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带着思考阅读,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挖掘其内涵和外延。第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语文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自主阅读是基础,课外自主阅读是补充、是延伸。第五,在阅读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

3.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阅读实践探索

3.1努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因此,要高中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必须要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首先,通过课内讲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中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水平较高,思考问题已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抽象思维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辩证思维基本形成。因此在阅读课教学时,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教材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要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开始,就是使学生养成见到读物能主动读的习惯;此外还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既有阅读习惯又具欣赏水平,再加上读物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容易产生。

3.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认真选择阅读材料。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前提下,笔者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有层次地推荐适合的阅读内容,力求循序渐进。其次,科学规划阅读任务。给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的阅读目标,学生在完成这些目标后,让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历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阅读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再次,注重日积月累。阅读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过程,把读物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必须注重积累。最后,精心指导阅读方法。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阅读、会学习,使他们受益终生。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粗精结合的阅读方法,学会鉴赏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

3.3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确定学习目标,给予阅读导向。在学生充分预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事先制定并下发自主阅读的提纲,对学习步骤和方法进行提示,自主阅读练习题。第二,激发兴趣,引发阅读期待。这个环节的重点在阅读导语设计上,导语设计要“激情”、“激趣”、“设悬”、“巧妙”。第三,提出问题,引发质疑。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学要根据内容巧妙的设计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第四,收集资料、整合内容。收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以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4.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素养,不断探索提高自主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发吉.浅谈如何搞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魅力中国,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