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十篇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十篇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4:06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篇1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海外投资财务管理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海外承包、经援工程和技术服务项目的业务规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增长,但参照国际工程承包和服务项目进行比较,我国的海外投资项目总体上仍然偏重于中小型项目。这些投资项目数量很多,但地点分散,规模不大,在管理上有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如何加强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已成为“走出去”企业管理重要课题。

1、市场调研阶段,财务部门调研要先行参与。

海外投资较国内投资风险大,控制难度高,在进入市场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研,防止盲目投资。从财务角度,需要了解市场的税收政策、总体税负水平、税收优惠和经营环境,东道国的货币和汇率政策、银行服务水平和当地员工素质等因素。不管最终能否进入该市场,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为可行性研究和投标报价阶段提供决策支持,也为竞标成功后的财务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做好充分准备。从调研的专业程度方面考虑,中小型投资项目可能难以做到向大型投资项目一样,专门委派国内或国际事务所或咨询公司进行尽职调查,从财务、法律、人力资源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提供全面、详尽、专门的风险分析和可行性论证,但中小型项目依靠积累的经验,通过现场人员的实地考察、官方信息和网站资源上,一般都能得到东道国的必要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类整理、去粗存精,基本都能够满足基本投资评价信息需求。

2、加强培训,提高派驻财务人员的素质。境外工作性质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独立开展财务工作的能力,具备会计核算综合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和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管理的能力。在考虑和选择外派财务人选时,应综合考察他们的语言能力、基本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个人品行。只有派驻合格的财务人员,才能谈得上加强工程或项目的财务管理。我国中小型投资项目的特点往往是人员紧张,尤其是财务人员,常常有一人多岗,甚至有非专业财务人员兼职财务工作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企业一定要在派驻前要对所派人员进行必要的财务知识和政策培训,尤其对兼职财务人员,充实其业务知识,了解公司对海外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各项要求,财务报告的形式和报送要求,明确联系和沟通、汇报机制。

3、重视海外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基础工作建设。即便在中小型海外投资项目中,企业应保证对每个项目派驻至少一名专职财务人员或熟悉财务知识的管理人员,并对其机构设置、会计核算政策、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程序、报表要求和形式予以明确,并给予可操作性的指导和建议。对于无法满足专职财务人员的小型投资,投资企业可在项目前期派遣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在项目上临时工作一段时间,将财务机构和会计核算体系建立起来后,再考虑交给新派出的专职或兼职财务人员。

4、积极利用当地资源,建立和完善财务和税务管理体系。不同国家对于外资企业都有不尽相同的政策和管理要求。即使经验再丰富,受制于工作时间、语言和东道国工作环境、会计准则差异等因素,中方财务人员对于当地税收政策、法律法律的了解和把握,与当地的专业机构和人员相比,都有不足之处。这时候,积极与东道国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通过雇佣和服务合同,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人脉关系,获取他们的专业服务和咨询意见,对于合理和有效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条款,规避税收法律风险,出具专业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即使是投资额比较小的项目,也要尽可能要利用当地资源和专业服务,而不能为节约成本而完全依赖中方财务人员。这类支出通常都能带来更大的效益,至少可以对可能的风险有基本的准备和防范。

5、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海外投资项目面临的经营环境和市场与国内完全不一样,并且距离遥远,除非亲临现场,国内的管理人员难以完全实地掌握到项目开展的第一手资料。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就主要依赖于现场管理人员而不是总部管理层,现场决策需要主要依靠一线人员做出,总部则为其做出正确决策进行辅助和监控,也就是说,主要依靠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间接管理模式下,财务预算决算成为加强管理的主要工具。计划和预算本身就是管理上用以加强沟通、激励和控制的工具,制定预算的过程,就是促使管理人员分析面临的风险和机遇、自身的优劣势(即Swot分析),设订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价和激励项目人员的过程。也可依赖于预决算管控项目收入和成本,以及其他非财务性指标如市场份额、质量评价、工作量完成情况等指标的实现。因而建立科学有效、灵活弹性的预决算体系,是企业加强对海外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方式。

6、积极利用先进通讯手段,加强财务信息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的动态财务情况。及时跟踪工程项目进展、财务结算、汇率变化、东道国政策变化、报表编制和报送完成情况,对于分析和控制海外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至关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和通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沟通交流日益快捷,成本也不断降低,国内的投资管理部门可充分利用电话、邮件、传真和网络实时交流等手段,加强与海外项目组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在第一时间取得财务数据,及时分析把握风险,讨论应对措施。

7、加强财务分析,定期进行财务审计,防范财务风险,不断提高海外投资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公司要定期将海外投资项目的财务成果进行分析和对比,包括不同时期、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实际成果与预算或可行性研究之间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可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公司总部需定期对海外项目进行审计和专项协助,了解和评价海外项目执行公司财务管理政策的情况,分析东道国税收财政政策的变化,了解项目现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难点疑点,评估存在的财务风险和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有效地解决项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和最低的限度。

8、强化对海外投资项目的资金安全管理。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是海外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如何做到既保证投资项目和资金需求,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行,又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率,控制项目成本和资金风险,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和东道国对外资的管制程度做具体安排,而项目的银行账户开立、币种选择都需要与之配套。国内有些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对海外投资采用了严格的资金集中管理、收支两条线原则。中小型项目的投资方不一定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源,但可借鉴其经验和做法,根据项目和东道国的实际情况,对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设置适当的控制程序,保证项目的运作和资金安全、收入及时到位以及账款得到及时处理。

总之,通过周密科学的前期调研、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及时的信息交流,借鉴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就完全能够控制财务风险,保证投资项目投资效益和企业意图的实现,。在当前国际市场情势下,对于我国中小型海外投资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舯志.海外项目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国际商务财会,2009,12.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篇2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渐的确立与完善,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企业想要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从而最大程度上的促进企业投资效益的提升。但是在目前的企业发展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就很难有效的发挥出其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所以说,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投资效益提升方面作用的研究,能够更为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在提升企业投资效益方面的作用,进而在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同时,更好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概述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当中,财务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在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必要的财务管理工作,为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言,主要是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金进行管理,通过对各项财务支出与收入的详细记录,保证其能够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大程度上的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就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筹资工作、投资工作、资金的运营以及利润呢的分配等等,通过开展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保证其获得最佳的投资收益,进而实现自身的良好快速发展。

三、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业务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投资效益,就必须要保证自身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从而实现最佳的投资产出比。因此,在对投资决策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依赖于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对资金存量与资金投入之间的比例把握,实现最佳的保值增值目的,从而更好的开展必要的投资工作。在开展投资决策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综合的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讲投资环境、投资能力、投资目标以及投资方向等充分的融入进去,从而对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行最为准确的分析,进而保证其能够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投资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保证所剩余的资金能够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从而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为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可靠的保障。

四、强化财务管理在提升企业投资中的作用

(一)强化投资引导

企业通过开展必要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对市场的发展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从而对整体的市场需求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因此在开展投资工作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的投资引导作用,将资金投入到最为合适的项目当中,从而争取最佳的投资收益。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提升对于市场需求的研究工作,通过对现有产品的经营状况,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投资工作进行引导,为企业投资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之下,企业想要将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就必须要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投资引导作用,对于投资的方向以及投资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益。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有形资产在其投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无形资产的作用同样巨大,通过开展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十分有效的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从而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企业整体资产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当中,自身的资本实力并不雄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于一些无形资产的管理,包括人脉资源以及员工的潜能等等,通过开展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约束激励机制,能够更为有效的发挥出无形资产在促进企业投资效益提升方面的作用。在对一些无形资产强化管理之后,能够更为有效的掌握企业整体的资产状态,从而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促进整体投资效益的提升。

(三)强化内部控制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当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管理,在内部控制方面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其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从而保证其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方案来进行,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形象与整体经营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通过开展必要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强化内部控制的同时,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产生一定的影响,保证其能够按照最有的经营目标来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而实现最佳的投资收益。除此之外,在财务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资金闲置浪费的情况,更好的促进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

(四)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优势,就必须要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在优化资本结构方面的作用,通过最大程度上的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首先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利用财务管理市场分析的作用,对于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实现组合投资的目的,最大程度上的提升自身的投资效益。其次,要对自身的产品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通过对不同产品的资金投入,注重生产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产品,从而利用最少的资金来获得最大的收益,更好的促进自身投资效益的提升。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在优化空间结构以及风险结构方面的作用,通过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而获得最佳的投资收益。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篇3

关键词:金融投资风险;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文献识别码:a

金融投资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属于比较基础的财务活动,但是市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再加上企业领导人员主观上产生的偏差,就会使金融投资的风险大幅增加,从而对企业正常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对各种投资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要能够对影响金融投资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对风险的类型进行确定,之后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从而使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企业可以顺利地开展经营活动。

一、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概念分析

企业的金融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开展金融买卖的所有投资行为。而金融投资风险就是指在某项投资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的判断,投资活动的未来收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并且有可能使投资遭受损失,甚至无法收回本金。这些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就可能会引发相应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整个金融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金融投资风险,如果市场上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或者缺乏完善的金融机制,那么就会有许多偶发因素或者不可控因素对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的产生影响,从而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造成阻碍,并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对风险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金融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

1.缺乏健全的金融投资决策机制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分析投资风险,对于一些高收益投资项目存在风险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未进行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金融投资决策有着非常明确和严格152全国流通经济的规定,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够做出最终的决定。特别是在决策一些比较重大的投资项目时,往往还需要专门的机构研究和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投资审议,之后才能够决定是否投资该项目。但是一些企业的投资决策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缺乏相应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能深入地了解所要投资的项目以及相关的金融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购入的金融投资产品很有可能与自身实际的经营情况不相匹配,从而给自身带来相应的金融风险⑵。

2.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缺乏较高的专业素养

企业的金融交易活动通常情况下都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负责,他们的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重视这些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养,从而使金融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一部分企业在构建内部机构的过程中,随意调配金融投资操作岗位上的人员,并且对该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未进行充分的考察,另外还有很多企业直接财务人员安排到金融投资操作岗位上,并且也不重视培训和锻炼相关的操作人员,导致操作人员经常出现失误,相应的投资决策项目难以顺利的开展,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操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一己私利将企业的金融投资信息故意泄露出去或者故意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导致失误,严重损害企业的金融投资效益凶。

3.缺乏健全有效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健全有效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会对企业金融投资的效益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对于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来说,每个环节都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且如果没有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风险发生,就会严重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对整个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就目前很多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缺乏健全有效的金融在线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导致在日常的金融投资交易管理工一起,从而确保企业的利益不会因为金融投资人员的一己之作中难以贯彻落实。另外,大部分企业也未能有效地监督和控制投资的金融产品,这表明一部分企业对金融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缺乏较高水平的识别能力,对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缺乏敏感性和警惕性,不能对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判别。再加上企业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导致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机制的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使风险控制机制只是存在于纸面上,最终使企业的投资风险大幅增加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

1.改进和完善金融投资决策机制

企业只有对内部的授权审批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够使自身规避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投资项目金额的大小及其重要性,分给不同的机构进行相应的审批。如果投资项目比较重要且投资金额较大,那么企业应当召开董事会对相关的投资决策进行商讨,并且还要尽可能争取更多的股东投票权,通常情况下必须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决议才能够投资该金融项目。另外,企业还要对内部的投资追责制度进行完善,要将投资决策人员的利益绑定到企业的投资效益上,如果金融投资项目出现亏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害,相关的决策人员就要将相应的决策责任承担起来,从而将决策人员对金融投资项目的责任心充分的激发出来。除此之外,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还应要求投资部门定期汇报金融投资工作,与此同时投资部门还要对企业金融投资的盈亏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分析投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金融投资操作人员还要使自己的风险辨别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2.健全金融投资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

企业要想使自身规避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不仅要改进和完善金融投资决策机制,同时还要重视并充分了解金融投资业务的实际需求,并对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对于不同工作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范围都要加以明确,同时对于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利也要加以确定。另外,企业还要将决策、财务、执行等部门分离开来,并对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对于企业交易性金融投资业务的全过程严禁由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部门负责办理,并且在金融风险投资业务中要禁止未经授权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对金融投资人员队伍加强管理,首先要对投资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进行定期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对投资、金融、法律以及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把握;其次,对于金融投资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也要加以重视,使其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使企业内部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不断下降。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对薪酬机制进行完善,对金融投资人员的绩效考评要不断加强,从而将其利益与企业的投资利益绑定在私而受到损害

3.构建合理完善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合理完善地构建起来,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要对企业实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还要对企业内部的金融投资风险防范的应急机制进行完善,使其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企业可以对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健全和完善,首先,将专门进行风险管理的部门构建起来,从而能够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将金融投资风险的预防措施及时完善地制定出来;其次,企业要对内部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行改革,要对企业各种活动的开展加以规范。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并从全局出发,对自身目前以及未来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金融风险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进行金融投资决策时要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充分的分析,切不可盲目跟风,从而提高金融投资决策的可靠性。最后,企业还要对内部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完善,之后要将风险应急预案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要提前做好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按照相关要求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规范3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这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一定要科学地分析对金融投资活动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并对风险类型加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防范,从而使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使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高书平,韩文硕.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探究——基于流动性紧缩背景[J].财会通讯:(中),2019,(6):87~89.:2]熊凌.试论企业对外投资和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J].管理观察,2016,(27):138—140.

[3]张洪艳.关于财务管理风险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5,(7):202~203.

[4]周骅.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7):118~119.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投资决策会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大小企业所遭遇到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纷纷选择通过扩大投资再生产,从而实现产业的转型,然而在这其中投资决策水平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由于投资决策是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企业的投资决策给予一个所有科学依据的数据,从而降低企业投资决策过程的风险系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投资决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各企业均具备自己独立的法人代表,因此每个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都是将利润实现最大化,资产配置合理化以及资本运用有效化。然而近几年来很多国有企业都在积极影响国家产业政策,对于资产重组以及资本经营方面均采用了很多种方式的大胆尝试,虽然说也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同样也有失败的结果。对于失败的结果,如果深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大多问题都是出自投资决策方面,由于在投资决策之初都过于的盲目,对于资金投入的一个主次关系都不明确,而这样就会变成决策障碍,那么所投资决策的内容就会变成一纸空谈,导致的结果就会使投入的资金变得入不敷出更有甚者直接就是有去无回。在当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经营已经开始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格局,仅仅凭以往的单一经济活动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如今的企i发展需求,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企业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取得长久的胜利就必须适时的把握好每一个经济增长点,找对投资方向,让有限的资金给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因此投资决策在一个企业理财中所占有的地位就显得无比的重要。

其实单纯的就企业经济活动来说,无论是什么行业它的表现无非也就是资金投入、资金运营以及资金回收等等一系列增值与保值的价值运动过程。而企业管理在关注商品生产与营销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资本的动向,资产的配置与运用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化运动质含量的高低就变得非常重要。资金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它不间断性的一种特征,而这种特征它不受企业经营活动环节与时间段的限制,并且它所具备的经济内容也有所区别。但是由于企业在每一个时空阶段对于资金存量(指从物质载体上所表现出来的资产存量)的撑握必须在一个合理的度之内,并且这个值还需要让它们相互之间的比例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而这个比例更需要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对这个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企业资金或资产达到增值或保值的目的,而这也正是财务投资决策最为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现状

由于国内各企业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家纷纷对于自身企业无论是产品开发方面,还是生产投入方面都在全力以赴,但是在这其中也有不少企业直接将目标瞄准到投资决策方面。然而虽然这些企业将大笔的资金投入到一些项目上,但是收益并没有像预期一般达到理想的效果,更有甚者直接将投入的资本亏损到血本无归,最终这些项目反而成为了牵制企业发展的包袱。而这些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投资决策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

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是为投资者预测将要投资项目的一种可行性分析,其运用科学的方法与专业的手段对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权威的必要性分析,其包括对该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成本、投资结构以及投资预期收益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中所将会要遇到的重大问题的一种测评。像以往的投资决策基本都只是采取一些较为常见的普通调查走访、研究分析等方法,这些过于简单的程序对于当代企业的投资决策来说就显得有些单薄无力,同时企业在进行研究与分析相关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仍然是系统化不明显,思维不周密,与之有关的信息数据等依然存在漏洞与误差,使决策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投资决策与企业会计未能达到有机融合

投资决策作为投资行动的侦查兵,它对于投资行动是否开展起着一个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是建立在投资决策的根本上,而投资预测和评估以及优选还有决策,这是一套系统过程,我们通过这一套系统过程是对将要投资的项目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一个最终的评估分析与优选。然而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实际运用时,并没有像预期一样采用了会计专业的方法与手段对将要投资的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估,比如说是采用量本利分析法来进行项目前期工作的分析,从而造成投资决策最终的失误。

(三)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对其造成的影响

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都是比较熟知的,但是关于对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的了解以及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最终的投资决策所能造成的影响,他们的认识度是非常不够的;在他们的理念里,管理工作、财务工作以及投资决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有的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财务管理工作被他们仅仅使用在了保证企业资金运转方面,而关于投资决策方面完全没有让其得到实质性的应用。所以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在很多企业仍然还只是停留在了书面状态,关于一些系统化与制度化的参与机制并还没有成形。

(四)财务人员对其造成的影响

由于现阶段很多财务从业人员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影响,对于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这一块的知识较为浅薄,他们往往只是偏重于对历史数据的一种记录,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大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的欠缺,因此最终呈现的结果就是企业会计对于投资决策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影响力也不大,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对策

(一)强化投资决策前期的投资价值分析

企业进行最终的投资决策时最为重要的一个依据就是投资价值分析,它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在掌握该项目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对该项目进行一个专业的分析与研究,包含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最终得出一份既科学又客观的结论。这个分析是将项目直接放在了社会与市场这个大环境下,运用会计的专业段并从其特有的角度对该项目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分析,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与效益性,其重点在于分析它的投资价值,最终得出企业投资此项目是否存在效益。它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投资的风险,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投资收益的可能。

(二)建立投资报酬率模式分析,降低投资决策风险

企业会计人员应该按照投资的性质,对项目进行一个科学的估算,预测出项目将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以及时间,再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需要Y金数量与投资的总额进行一个估算,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估算结果信息。其实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我们可以将内部报酬率iRR的方法引用进来,对于投入的资金成本进行最为充分的估算,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收益率,减少投资决策所存在的风险。

(三)加强会计理念与投资决策的有机融合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投资决策相关知识,让他们能够灵活的将会计相关专业方法运用在投资决策上来,比如说是他们在进行市场分析、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全过程时,都能将会计理念有机的与投资决策进行融合,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信息数据对投资活动进行可行性与效益性分析,让企业的投资决策变得更为科学有效。

(四)提升决策者与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财管管理投资决策的运用对于财务人员以及决策都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求,因为只有当财务人员真正参与到企业投资决策中来,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制订、投资分析、绩效管理变得更为专业,因此就必须要求他们需要具备十分专业的能力才能财务人员更好的融入到企业投资决策中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市场经济十分活跃的时代,财务管理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已经成为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和生存的命脉,对企业财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在企业会计中的有效运用,对于企业投资决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因此,要真正重视财务管理投资决策的应用,只有将其有效的运用在企业会计工作中,方能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秋.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及应对措施的探析[J].时代金融.2016(21).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篇5

摘要:现金净流量的估算在项目投资一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净流量估算的正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项目投资相关指标的计算并最终影响其投资决策。本文拟对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整工业投资项目、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分别进行现金净流量分析,总结出各自计算公式,希望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项目投资现金净流量的估算。

关键词:项目投资;现金净流量;估算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项目投资,我们在进行现金流量估算时,都应从建设期现金流量、运营期现金流量及终结点现金流量三个方面进行。下面我们从现金净流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及简化方法入手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及更新改造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

一、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分析

单纯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指在项目投资中,只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不会涉及到其他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教材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计算的都是税后的现金净流量。

(一)建设期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0-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其它时点,无现金流入流出量)

(二)运营期税前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付现经营成本=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总成本-折旧-利息)

=营业收入-总成本+利息+折旧+回收净残值=息税前利润+折旧+回收净残值

(三)运营期税后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付现经营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总成本-折旧-利息)-(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折旧+利息+回收净残值=净利润+折旧+利息+回收净残值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回收净残值的时间在项目终结点。

二、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分析

完整工业投资项目是指在项目投资中,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还可能包括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投资、流动资金投资等。其在估算现金净流量时与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思路相同。

(一)建设期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原始投资额

(二)运营期税前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

=营业收入-总成本+利息+折旧+摊销+回收额

=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回收额

(三)运营期税后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回收额

=营业收入-总成本-(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

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在终结点一次回收净残值和流动资金,上述公式中的回收额包括回收净残值和流动资金。

三、更新改造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分析

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主要是指购入新固定资产来替换旧固定资产,也可能存在新增流动资金投资。我们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考虑的均是新旧固定资产产生的差量现金流量。

(一)若更新改造存在建设期

1.建设期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新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2.建设期末nCFt=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抵税=(账面价值-变现价值)×所得税税率=营业外支出(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所得税税率

注:若为清理净收益,则应纳税。计算时用营业外收入(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所得税税率3.经营期nCFt=净利+折旧+净残值

(二)若更新改造不存在建设期

1.第一年初nCF0=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新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2.经营期第一年末nCF1=净利+折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抵税

3.经营期其他年度nCFt=净利+折旧+净残值+回收流动资金

其中,折旧=新固定资产折旧额-旧固定资产折旧额

=(新固定资产投资额-新固定资产净残值)/经营期-(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旧固定资产净残值)/经营期

=(新固定资产投资额-旧固定资产变现净收入)-新旧固定资产残值之差/经营期

注:一般在旧固定资产处置时,其账面价值都高于变价收入,按会计准则规定,当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时,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完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等于其可收回金额。所以折旧差额是用其可变现收入来计算的。

四、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1:a公司建设期初以自有资金购置一台设备,价款为240000元,使用6年,期满净残值为12000元,直线法折旧。建设期为2年,使用该设备每年为公司增加经营收入100000元,新增经营成本为2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对计算期内每年的税后nCF进行分析。

方法1:利用nCF=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进行计算年折旧=240000-12000/6=38000(元)

nCF0=0-240000=-240000(元)

nCF1=nCF2=0(元)

nCF3-7=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100000-20000-(100000-20000-38000)×25%=69500(元)

nCF8=nCF3+12000=81500(元)

方法2:根据简化计算法,利用公式计算

年折旧、nCF0-2的计算同方法一。

nCF3-7=净利润+折旧=(100000-20000-38000)

×(1-25%)+38000=69500(元)

nCF8=nCF3+残值=69500+12000=81500(元)

案例2:B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2000元购入一台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采用直线法折旧,无建设期,使用寿命为5年,5年后有残值收入2000元。5年中每年销售收入8000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3000元,以后随着设备陈旧,逐年将增加修理费400元,另需垫支流动资金3000元,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对计算期内每年的税后nCF进行分析。

方法1:nCF=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年折旧=12000-2000/5=2000(元)

nCF0=0-12000-3000=-15000(元)

nCF1=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8000-3000-(8000-3000-2000)×25%=4250(元)

nCF2=8000-3400-(8000-3400-2000)×25%=3950(元)

nCF3=8000-3800-(8000-3800-2000)×25%=3650(元)

nCF4=8000-4200-(8000-4200-2000)×25%=3350(元)

nCF5=8000-4600-(8000-4600-2000)×25%+回收残值+回收流动资金=3050+2000+3000=8050(元)

方法2:简化计算法

年折旧、nCF0的计算结果同方法1。

nCF1=净利润+折旧

=(8000-3000-2000)×(1-25%)+2000=4250(元)

nCF2=(8000-3400-2000)×(1-25%)+2000=3950(元)

nCF3=(8000-3800-2000)×(1-25%)+2000=3650(元)

nCF4=(8000-4200-2000)×(1-25%)+2000=3350(元)

nCF5=净利润+折旧+回收额(8000-4600-2000)×(1-25%)+2000+2000+3000=8050(元)

五、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我们看到在进行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估算时,运用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的方法与运用简化的计算方法算出来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很明显运用简化的计算法更便捷,减少了寻找现金流入流出项目的时间。通过前面的公式推导可以看出两种方法本质是一致的,只是计算思路不同。掌握好现金净流量的估算对于学好项目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项目化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篇6

[论文摘要]投资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的管理与控制始终是公司管理的难题之一,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难度。投资公司管理和控制问题的核心是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对制度的设计。本文通过对国外成功投资公司的管理经验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投资公司通过占有其他企业一定份额的股权,以股东身份参股、控股所投项目企业,并依法进行产权管理,开展资本经营,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其中对所投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包括两方面含义,即风险投资机构本身及对所投项目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其中对所投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管理的核心。

由于投资公司和所投项目企业有各自平等、独立的法人地位,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并不具有天然的管理权限,但对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应该尽可能利用股权地位和各种手段,实现对所投项目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控制。这些管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财务会计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分析各被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保证投资公司的利益,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直接参与甚至牵头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所投项目企业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完善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制度,提高各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二、建立财务管理网

投资公司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帮助所投项目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及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工作,实现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系统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将所有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形成企业财务数据库,可以随时调用、查询各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投资公司建立企业财务数据库,利用公司的企业财务数据库实现对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控。数据库设计的财务功能包括三级财务数据:一是基础财务数据,这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判断的基础;二是在此之上,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比率分析数据,通过对各种比率的分析了解,可以掌握企业的动态财务状况及趋势;三是在一、二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的预警系统,如果发现企业的现金保有量不足3个月的消耗等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通过财务数据库这种规范、标准的动态反映,满足投资公司在管理方面的要求。

三、财务人员管理

与财务制度同等重要的是财务人员的管理,毕竟财务制度最终主要是财务人员在执行。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

1.人员选聘

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障投资公司利益的关键,所以对财务人员要严格筛选。财务人员应当要求诚实、敬业、有责任心,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通过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向被投资企业派出的财务经理的后备人选。

2.定期述职制度。

投资公司的外派财务经理通常每天工作在被投资企业,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被投资企业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工作考核依据。被派出的财务经理汇报的重要的财务信息应汇编成文件备案保存。

3.财务培训制度。

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有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和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断发生变革。为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投资公司财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定期和不定期地培训财务经理,使财务经理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以适应投资公司国际化的步伐。

四、财务管理手段

根据对各被投资企业的控股程度和各企业的实际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投资公司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可以既保证对投资企业的动态全面了解,又重点掌控一些核心企业。在财务管理具体实践中,分别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单任制、记账制等,通过向被投资企业委派财务经理,控制或掌握其财务活动,从而更全面的掌握被投资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杜绝会计作假行为,为投资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保障,便于投资公司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

对于具有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的公司,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是通过向所投项目企业直接委派财务经理来监督或掌握其财务活动。实际工作中投资公司根据投资协议的规定,对被投资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由投资公司派驻的财务经理和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经理实行联签,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投资公司的经济利益。派出的财务经理纳入投资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编制,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罚。

派出财务经理对被投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信息及其他情况享有知情权、检查权、建议权、报告权及评价权。一般不直接干预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派出财务经理的职责是产权代表在财务管理方面职责的体现,其职责定位具体有三:一是监督;二是服务;三是沟通。作为投资公司的代表,财务经理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职能。通过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财务经理单任制

对于新成立的、投资公司在其中占较大股份的大型投资企业,或者对投资公司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采用财务经理单任制。财务经理单任制即由投资公司派出惟一的财务经理,负责管理投资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优点是控制比较严密,管理风险小,缺点是一个企业一个财务经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根据投资协议,投资公司向被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全面负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事务,直接进入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被派出的财务经理独立于被投资企业的机制之外,属于投资公司的编制,接受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考核。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公司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考核依据。

3.记账制

对比较小型的投资项目公司,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可作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延伸,采取记账的方式。

五、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也是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投资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委托会计事务所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情况进行专业审计。为了真实反映问题,达到预期效果,在审计之前应先召集中介机构审计人员逐一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然后再进行目的明确的审计,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防止走过场的例行审计。

审计结束后,由投资公司根据需要,组织必要的人力资源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进行适当的复核,进而通过相应的委托条款,从机制上督促会计师事务所认真履行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合理。通过审计事务所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及所有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来掌握被投资公司报表的编织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有章可循、合理合法,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披露是否真实,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情况,以此了解投资公司的资产是否安全和完整。对于审计出的问题,投资公司应及时督促被投资企业进行整改,并把整改结果作为下一阶段投资的依据。

总之,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复杂,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财务管理的难度。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不断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根据各被投资企业实际情况,对上述多种形式的管理方法做适当的调整、侧重和选择,使财务管理既比较全面、扎实,又留有缓冲余地,达到松紧有度的管理,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r.n.anthony&v.govindarajan.managementcontrolsystems,mccraw-hillcompanies,1998

[2]唐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j].会计之友,2005(2),p58~p59

[3]左庆乐: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3,17(5),p59~p61

[4]阎同柱詹正茂:全方位透视母子公司管理[j].企业管理,2001(9),p5~p26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篇7

关键词:投资公司财务管理

从投资公司的运作特性可以知道,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之间是典型的委托关系,其“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是最典型的特征。作为被投资公司的出资人,投资公司的经营重点是实现价值升值和流转,核心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投资公司只有不断强化和完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投资公司的经济效益。为此,投资公司需要规范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操作程序,加强投资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降低财务运作成本和费用,充分发挥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职能。

一、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投资公司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问题是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操作程序不规范,这可以体现在对被投资企业的对外财务管理和投资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两个方面:

(一)对外缺乏明确的围绕投资目的的财务战略

一方面,由于被投资的企业往往与投资公司无上下级关系之分,被投资企业只是以投资公司的子公司的形式而存在,这导致投资公司参与被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具体工作不能参与进去。另外一方面,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由于具有短期性,使得投资公司的管理人员忽视了被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理念与财务措施的贯彻执行是否符合自身的战略发展,容易造成被投资公司与投资公司之间的财务战略的冲突,从而影响投资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

(二)财务内部控制失灵

有些投资公司经常会出现比如票据不全,会计操作不及时以及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等财务内部控制失灵现象,这会严重影响投资公司的会计核算质量,导致不能理清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责任。更严重的会影响到公司会计报表的编制,弱化投资公司的现金管理能力,提高投资公司的投资成本和费用,降低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提高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财务制度,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

不同于投资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之间是平等的地位,对被投资公司的管理权限有限,不能对被投资公司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但是,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管理又十分重要,因此,投资公司需要利用自己的股权地位和各种影响力,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施加一定的影响,实现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制度和人员安排的控制。

当投资公司对于被投资公司具有绝对的控制权时,为了规范其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财务管理,从而维护投资者的权益,投资公司有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直接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会计规则、财务规章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中去,规范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处理程序,取得被投资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的审批权。将被投资企业纳入投资公司的产权代表考核项目,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所投资企业进行财务制度建设和财务决策执行情况进行抽查。投资公司还可以将所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比如凭证、账簿和报表信息等,纳入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对所投资企业财务经营信息实时掌握,可以及时发现所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二)落实监督约束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强化投资公司的内部控制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强责任意识,做好员工的财务管理培训,在职工中树立起内部控制理念,使员工切实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二,强化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建设。投资公司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制度的实行,将责任分配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加强决策的执行、监督和反馈,使制度真正地起到有效的作用。第三,强化约束监督机制。投资公司要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对不同岗位设立不同的职责,确保不相容的职位之间做到互相监督和约束,重要岗位要定期进行轮换,避免相关个人长期在同一个岗位,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提高投资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

(三)合理配置财务人员。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可以采取财务人员委派制对所投资企业配置财务人员,具体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和财务经理单任制。投资公司可以通过对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进行控制,进而委派财务人员作为所投资企业的财务主管,进入企业的管理层,进而更加全面掌握被投资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防止虚假财务行为的发生,保障投资公司重大投资决策的实施。加强对所委派的财务人员的考核,制定相应的激励奖惩措施,杜绝其与被投资企业的串谋行为的发生,定期向投资公司进行述职,对其管理应该以双方领导为主,对其的考核依据见也应综合双方主管部门的意见。

(四)促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日益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为投资公司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得投资公司对财务信息的管理更加便利。投资公司可以利用相关的财务软件建立自己公司的财务信息网络,实现会计电算化,利用电子记账软件处理日常的会计核算,将会计信息和财务运营状况实时传递到公司的管理层,为公司的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更加迅捷的参考依据。

三、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投资公司这种特殊的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尤其激烈,如何提高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变得尤其重要。因此,投资公司应该从内外部两方面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合理配置财务人员,规范会计核算,严格内部控制,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固的财务保障基础,从而加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探讨

在实践过程中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足、投资效率低、财务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若干问题。随着中职学校竞争的加剧,学生对中职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解决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指的是学校进行资金管理、结算,开展相关财务活动的一系列工作总和。从根本上讲,学校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校资金利用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个管理水平和运作过程。具体而言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可包括投资管理、融资管理、资金分配、营运等多个方面。所谓投资管理是指学校将闲置的资金投入到有可能盈利的业务中去,其目标是为了风险最低化,收益最大化。所谓学校的融资管理是学校为生产经营活动而筹集资金的活动和行为,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二、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力度明显不足、投资效率低、随意性大,财务控制不严格等方面。

(一)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力度明显不足

制度建设力度不足是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一者,很多中职学校并未建立或完善一整套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因此并没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来规范,所以这些学校的财务管理往往处于混乱状态。二者,即使有的学校建立了完备的规章制度,但由于监督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这些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对于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度不够,对于财经纪律的执行力度也差强人意。所以,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不足,往往造成了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上的混乱。

(二)投资效率低、随意性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中职学校基于提高自身竞争水平的考虑,着手多种经营,一些投资项目也因此得以上马。然而由于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优秀管理人才欠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技术没能应用,投资论证也不够,很多学校的投资效率十分低下。更有甚者,不少学校花费巨资投资生产,最终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濒临破产的危险。部分中职学校不能着眼于长远,只是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越是这样,面临的风险就越大,由于筹资融资较难,资金难以满足投资所需。为弥补缺陷,学校力求尽快收回投资,恰恰又造成了投资的盲目性,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

(三)财务控制力度不够

财务控制力度不严是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由于财务会计制度的运作不规范,导致一些中职学校的财务控制力度不够。除此之外,很多中职学校的负责人众多权力一身,导致其在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方面随意性较大,拍脑袋决策者比比皆是。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财务控制力度。

三、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做好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要从不断完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效率以及加强财务控制力度等方面做起。

(一)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解决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问题的第一大步骤。如前所述,制度建设力度不足是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所以,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对于那些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健全的学校,一定要建立健全。其次,对那些已经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一定要确保中职学校的所有人员严格执行。再次,要杜绝财务决策的随意性,确保所有决策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二)不断提高投资效率

不断提高投资效率是解决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问题的第二大步骤。如前所述,由于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优秀管理人才欠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技术没能应用,投资论证也不够,很多学校的投资效率十分低下。所以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投资效率至关重要。下一步,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完善学校投资的决策程序,防止拍脑袋决策。二是要加大对中职学校投资的前期论证。三是要做好中职学校投资的事后追责。

(三)加强中职学校财务控制力度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控制力度是解决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问题的第三大步骤。中职学校必须严格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办事,大力加强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的建立,分工协作,各司其责,加大对中职学校的财务控制力度,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加强中职学校财务控制力度。

综上,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个管理水平和运作过程。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力度明显不足、投资效率低、随意性大,财务控制不严格等方面。做好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要从不断完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效率以及加强财务控制力度等方面做起。我们相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俊芳.浅谈我国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J].现代商业,2008.29(2):221-222

[2]王晓艳.浅析我国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缺陷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5(11):321-322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 发展阶段 发展趋势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Corporation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s)和宏观财务(macrofinance)。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论述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纳(John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的财务管理,将继续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网络财务管理变革则遥遥领先。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发展阶段发展趋势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Corporation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s)和宏观财务(macrofinance)。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论述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纳(John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

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的财务管理,将继续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网络财务管理变革则遥遥领先。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