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公司注册流程十篇财务公司注册流程十篇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3:31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篇1

一、财务困境的判断

一般来说,不管什么情况导致的财务困境,很少无前期迹象或征兆出现,有人称之为红旗或警讯。Stephena.Ross列举了一些典型事例:如股利减少、工厂关闭、亏损、解雇员工、高级主管的辞职、股票价格暴跌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一般把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pecialtreatment,简称St)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用于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St公司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异常,即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经审计均为负值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因此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是判断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一种方法。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我们也可以通过Z指数(ZScore)模型来判断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及其程度。

1968年美国学者altman首次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引入到财务危机预测领域,并对提出破产申请的33家公司和同样数量的非破产公司进行了研究,选取了五种财务指标,通过多元判别模型产生了一个总的判别分值,称为Z值,并依据Z值进行企业财务困境的预测,能实现破产前一年高达96.12%的预测精确度,该模型被称为Z指数(ZScore)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Z为破产指数;X1是营运资本与总资产的比值,用于反映企业变现能力,一个企业若营运资本太少,将会使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者出现短期偿债危机的情况;X2是累积留存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用于反映企业的累计获利能力;X3是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用于反映企业当期获利能力,该指标主要是从企业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在内的各种资金来源的角度,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因此它通常被作为衡量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的最重要依据之一;X4是股票市场价值总额与负债账面价值总额的比值,它用于测定企业的财务结构,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X5是销售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即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它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周转率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反映出销售能力越强。altman的Z指数模型将五种财务指标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和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困境可能性,一般来讲Z分值越低表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严重。根据altman的大量实证研究,得出了关于Z模型的经验判别区域:即当Z值小于1.81时,公司会在不久的几年内走向破产;而如果Z值大于2.99,则表明公司运作非常正常,不会出现财务困境;如果公司的Z值介于1.81到2.99之间,则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在这一区段内,公司的未来很难通过Z值进行推测,很可能发生破产,也很可能正常的运作下去。altman最初的模型要求公司要有上市交易的股票且必须是一家制造业公司。altman用了一个修正的模型使之能够用于非上市公司和非制造业公司,修正后的模型为Z=6.56X1+3.26X2+1.05X3+6.72X4,其中由于非上市公司的股票无市场价值,altman将X4指标修正为股票账面价值与总负债的比值。当Z值小于1.23,表明企业处于破产状态,当Z值介于1.23到2.90之间,则是所谓的“灰色地带”,而如果Z值大于2.90,表明企业处于非破产状态。

二、Z指数模型分析

根据2011年年报,笔者选取了St国商等50家St公司(涉及制造业、房地产、服务业等)的年度财务报告的数据,计算Z指数和修正指数并进行分析:

(一)总体分析在所选取的50家St上市公司中,Z指数和修正指数分析如下:Z指数小于1.81的公司有34家,占总数的68%;Z修正指数小于1.23的公司有28家,占总数的56%。分析表明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同程度出现困境。如St华塑的的Z指数为-0.16、Z修正指数为-8.15,其财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St华塑累计未弥补亏损为86110.65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11447.43万元,已资不抵债;流动负债高于资产总额9007.60万元,银行借款6544.61万元,其中已逾期涉诉的4884.61万元,表明St华塑已严重陷入财务困境,处于破产边缘。值得注意的是,有7家St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通过实施重大的资产重组,但重组计划尚未实施完毕就确认了巨额重组收益,从而大大改善了Z指数指标,如果剔除巨额重组收益,Z指数小于1.81的公司占总数的80%以上。例如St盛润的Z指数为66.86,St盛润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但重组计划未取得中国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必要审批,该公司确认了1462788548.58元的重组收益,如果剔除重大重组收益后Z指数为-6.09,因此该公司仍属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这与注册会计师发表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理由一致。上述分析表明我国以St制度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与Z指数模型的计算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见表1)

(二)Z指数与审计意见类型分析在Z指数小于1.81的34家St公司中,非标准审计意见占58.82%;在Z修正指数小于1.23的28家St公司中,非标准审计意见占67.86%。可见注册会计师对于财务状况陷入困境的St上市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占了大部分。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占90%,未出现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见表2和表3)。

三、财务困境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影响报表使用者合理决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如果企业在面临无法挽回的破产清算局面之前,在财务报告中对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因素进行充分的披露,各相关利益者就可以早日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重大损失。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出现问题主要是财务方面出现困境导致的,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财会[2006]4号)第八条规定: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无法继续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存在大额的逾期未缴税金;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或进行必要投资所需资金;资不抵债;营运资金出现负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且未进行处理;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

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对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有显著影响,通过计算分析Z指数或Z修正指数,可以判断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及严重程度,从而使注册会计师注意到那些传统审计程序难以探测到的公司发生持续经营问题时表现出的财务状况问题,进而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意见的类型。如果Z指数或Z修正指数高于标准,则企业的破产风险较小、财务状况较为乐观,在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其他条件情况下,可以考虑出具标准类型的审计意见,反之考虑出具非标准类型的审计意见。

(一)财务困境与无保留意见若Z指数或Z修正指数高于标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当注意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同时注意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受到限制。如果认为财务报表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如St泰复的Z指数为98.51、Z修正指数为216.86,破产指数大大高于标准,破产风险小且符合审计准则相关规定,因而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Z指数或Z修正指数大大低于标准情况下仍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面临诉讼等审计风险,如St珠江的Z指数为0.12、Z修正指数0.56,破产指数大大低于标准,其财务报告亦显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373004748.20元,其中未分配利润为-693679376.16元、公司营运资金为-222114414.64元、扣除非经常性因素影响,公司近三年连续亏损。注册会计师对其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中未增加强调事项段以提示报表使用者注意风险。Z指数大大低于标准,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持续经营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仍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可能因此而面临投资者的诉讼,一定程度上因公司的财务困境而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

(二)财务困境与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若Z指数或Z修正指数低于标准,那么注册会计师应当注意是否存在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况或事项,被审计单位对此是否进行充分的披露。如果注册会计师经审计后发现存在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况或事项,但被审计单位已经按照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对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进行了充分的披露,对于其他项目的审计也没有不符事项或已接受会计师的全部调整建议,其调整后报表已较为真实稳健,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强调事项段段内容仅用于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并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如St朝华的Z指数为-60.18、Z修正指数为-129.59,大大低于标准,其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已连续三年亏损,截止2011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净资产为-71805981.78元,该公司2011年度主要依靠非经常性收益实现盈利,原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已终止,公司已在其2011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已经和将要采取的改善措施,但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尚处于筹划阶段,能否成功实施并最终改善持续经营能力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基于上述理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三)财务困境与保留意见若Z指数或Z修正指数低于标准,那么注册会计师需要注意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全部或部分拒绝披露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披露,则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有关事项潜在影响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其他意见。如St海龙的Z指数为-0.52、Z修正指数为-4.019,其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该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资不抵债,且存在巨额债务和对外担保,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注册会计师认为上述事项产生的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而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财务困境与无法表示意见若Z指数或Z修正指数低于标准,注册会计师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此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如St银山Z指数为-19.58、Z修正指数为-67.49,大大低于标准,其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St银山合并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为-83604.05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60.31%,财务状况极度恶化,严重资不抵债,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转变为资产租赁业务,租金收入远不足以抵偿当期费用,公司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无法偿还巨额债务,无法获得正常商业信用。公司管理层在其书面评价中表示,将积极寻求新的承租方、采取在条件成熟情况下与主要债权人就有关债务问题进行商谈、适时推进重组工作等多项措施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注册会计师认为无法取得充分、适当的证据以判断公司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因此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五)财务困境与否定意见若Z指数或修正指数大大低于标准,显示其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可能存在巨额逾期债务无法偿还,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注意被审计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而被审计单位仍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则注册会计师应出具否定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篇2

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由于上市公司在粉饰会计报表方面的手段日趋多样化,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注册会计师按照正常的审计程序往往难以发现公司可能存在的财务欺诈行为。因此要有效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注册会计师应对下列问题重点关注并加以适当评估:

1.持续经营的能力。经济不景气可能导致有些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资产流动性产生恶化。某些个别公司如果对经济情况的负面变化特别敏感,则可能迅速演变成财务危机而产生能否继续经营的疑虑。这些负面的趋势包括持续性亏损、营运资金短缺、借款到期无法偿还、供应商拒绝赊销或主要顾客流失等。面对这些可能的风险因素,注册会计师应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1)目前的情况及事件是否能藉由管理层妥善计划及有效实施而缓和;(2)公司对解决财务困难计划的执行是否能够掌握而不依赖他人的行动;(3)公司对继续经营的假设是否是基于对所需资金或资产变卖所作的切实可行(而非过度乐观)的评价;(4)公司对流动性的挑战是否已适当地应付及披露。

2.关联交易。公司管理层当面临实现财务目标的压力时,常利用关联交易加以应付。关联交易常只有交易形式而欠缺经济实质,交易的价格及付款条件有时也很特殊。在经营困难之际,不难发现有些交易的对方实质上根本没有能力或动机完成该笔交易。安然公司虚列盈余,有很大部分就是通过关联交易达成的。针对可能的关联交易,注册会计师应考察的重要内容包括:(1)管理层是否有一既定过程以辨识关联方及关联交易;(2)是否有足够的信息用以彻底了解及评估交易双方的关系;(3)交易的双方是否有动机及能力执行此项交易;(4)是否按照交易的实质(包括任何不寻常的情况)决定此项交易的会计处理;(5)有关交易的性质、内容及关系的披露是否充分。

3.非常交易。上市公司定期对外公告经营业绩,万一业绩未达到预期,公司常在季末或年底当日或前数日作重大调整分录或完成非常交易。非常交易包括出售非经常性营业的资产、重大或不寻常的期末收益、推出新的期末促销计划或处置公司的某一部门。由于这些类型的交易或调整,超出了公司的正常经营业务,因此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易发挥制衡作用。面对非常交易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应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1)注意非常交易达成的目的,及其产生的效益或义务是否必要及合理;(2)非常交易(尤其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或前数日完成)是否受到有效的控制;(3)这些类型的交易对年度或季度经营成果的影响是否特殊,以及在财务报告中对这些非常交易是否作了适当披露;(4)在决定适当的会计处理及披露时,对交易的任何“特殊”或“附加协约”的可能安排,是否曾加以考虑;(5)对期末或季末当天或数天前的非正常的调整分录是否加以适当复核。

4.资产负债表外交易。为显示较好的财务实力,许多企业利用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的安排以规避资产及负债的入账。安然会计丑闻曝光后,特殊目的的实体(Spe)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应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1)了解设立Spe的性质、目的及运作,以了解其是否为合乎条件的特殊目的实体(oualifyingSpe);(2)了解谁控制Spe及其相关风险与报酬由谁承担,以确定不予合并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3)注意衍生金融商品的会计处理及披露是否适当。

5.重大性的应用。会计实务的处理常涉及估计判断,例如银行业对不良放款的呆账准备,保险公司对保险的理赔准备,公司对存货的跌价损失准备及购并商誉无形资产的评价。公司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差异,常以不具重大性为由,要求不予调整财务报表。由于重大与否,颇具主观性,一般人常试图以经验的量化标准来衡量,例如以税前收益的5%或总资产的10%作为门槛。笔者认为,评判不实表达的重大性,注册会计师应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1)决定不实表达的个别及合计金额是否对财务报表上主要项目金额或比率造成重大影响;(2)决定不实表达的机构是否增加管理层的薪酬与奖金;(3)不实表达金额是否影响公司履行债务合约的财务比率要求;(4)不实表达是否改变盈余或其他指标的趋势,或者隐藏以至未达到证券分析师的预期目的;(5)不实表达如未调整是否会误导报表使用者对公司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理解。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篇3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11日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状况解析

(一)内部现状。上市公司的内部框架决定了委员会监督使用财务报表。该组织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公司与财务报表有关的职员并且审核财务报表的制作过程及结果;如果发行证券的公司没有类似的机构体系,则指整个董事会。委员会基本职能为监管公司内控部门和财务报表的制作过程,明确公司各个机构的独立性;监督企业及职员律法条令是否严格执行;可以调查并阻止任何不遵循律法的舞弊活动;从而给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的优良环境,并处于不断完善的前进步伐中。但因为委员会属于公司内部部门,它的独立性建设存在的问题很严重。

(二)注册会计师现状。注册会计师为了追求成本效益,一般会对被审计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等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制定高效合理的工作流程,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首先,某些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操守,他们受到被审计单位的有关利益的诱惑,在违反审计独立性的情况下,出示缺乏公正的财务审计报告,这样的举动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又因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不同,使其在评估时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其次,因为被审单位相对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方式和过程,就会运用隐蔽的方式,逃避审计。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内部原因分析

(一)内部管理人员暗箱操作。一个公司经营得好坏,很大一部分是要看管理人员的。公司财务情况反映上市公司高层的业绩,可以反映是否为公司盈得利润,如利润率、投资收益率等,这些指标的评价同时与高层管理人员的聘任、晋升和工资相挂钩。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职务的提升与公司经济利益的大小相息息相关,但不是每个管理人员都能给公司带来盈利,有些高管人员为了遮掩其经营不善的结果,骗取晋升机会,从而就会产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念头,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二)为避免监管部门的惩处。总的来说,是企业为了逃避惩处所做出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有关法律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处于资产负增长,则会由相关监管部门下发整改文件。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不被整改,从而会选择进行财务报表舞弊。当上市公司发觉过度高估公司的产业值,同时达不到所高估的盈利时,就会采取舞弊措施,用于逃避上市时所受的处罚。如此,上市公司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惩处,就会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造假。

(三)为了达到逃税和隐匿违法的目的。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存有两套账本,其目的就是为了躲避税收。为了达到逃税的目的,为此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大做文章。内部留有一套账目用来了解公司运营状况,对外提供的报表数据都是经过伪造的,甚至于有的公司把盈利做成亏损,以实现逃税避税。

(四)注册会计师独立意识淡薄。小股东在上市公司投入资金成为公司的一分子,在公司中享有重大事务决策参与权,在公司中和管理层共同研究财务报表情况。但是,大股东又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所以小股东的权利就相对较弱,就不会被叫到公司参与投票决定。在这样的前提下,高层就代替其行使权力,这样就使聘请注册会计师的权利落到了高管手里,选择注册会计师的权利被降低。甚至有的公司内部与会计师事务所达成一致协议,直接让会计师事务所代替进行财务报表的制定。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注册会计师失去独立自主的断断能力。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意识慢慢就会淡薄。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治理对策

(一)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根本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被审计公司的内部管理框架存在瑕疵,内部控制做得不够好。上市公司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管理框架结构。后两者各成体系,属于前者统一管理。董事会负责集团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程,后者的作用为调查集团高层执行者负责的所有项目。其内部架构中管理部门属于前者管辖。可以看出,内在管理部门与后者在企业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企业应当完全让二者严格执行所属相关职责,这样既可以降低董事会和管理层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系数,还可以降低舞弊实施的机会。

(二)强化企业职员的道德素养及职业操守。职员是集团的四肢,是重要的执行者,职员的行为体现了集团的形象,集团应当注重培养职员的职业素养,引导员工注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多了解法制,懂得利用法律解决问题,加强热爱本职的操守培训,为职员建立合理的职业操守,注重员工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员工能够把握准确的消息,选择活泛安全的方式。全面进行诚实守信的宣传工作,从每个人的思想上改变财务报表舞弊状况。证券市场监管者也要展开诚实守信工作,提高诚信意识。

(三)重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操守。在已发生的舞弊案例中统计出,有很大一部分舞弊是注册会计师与集团协同作案的状况。因此,想要降低舞弊现象,不仅需要提升舞弊集团的操守,而且需要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训入手,提升其职业操守。为了使相关职业人员的素养操守提高,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相关准则,倡导相关职业人严格执行职业条例,与被审计的集团互相独立,提高相关职业道德,审计时做到客观、公正。实际体现于:在执行相关工作时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执行心态评价正确,发现存在矛盾的证据或是各方面不可靠的证据给予高度的防范。相关从业人员懂得任何公司都有舞弊的可能,在执行相关专业时,严格按照条例执行,决不能疏忽松懈。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步骤实行中,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判定水平。职业判定从注册会计师的自身判断水平出发,它是会计师平时日积月累来的。

(四)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加大财务报表舞弊惩处力度。我国财务报表舞弊现象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舞弊行为的处罚不够坚决,不能一查到底,不能使违法者产生敬畏之心。坚决果断执法不仅能够提升相关现象暴露的比例,并且对国家法制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在我国民法中没有相关规定,因为其相关赔偿是经济性赔偿,以达到舞弊者经济减少。财务报表舞弊者也应得到相应的处罚,以促进双方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争取。而且必要的时候还要增加刑事责任。虽然民事赔偿可以震慑财务报表舞弊人,从本质上讲它的处罚力度远远不够,有关违法人员因为巨大的利益诱惑会触犯法律,国家应当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尽最大力量减少舞弊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篇4

根据hpl审计委员会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在hpl首发股票的前后5个季度内,其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davidlepejian(以下简称lepejian)虚构了逾28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hpl股票上市后,他又指使公司内部的高管人员借股价上扬之机抛售他们个人持有的85500股公司股票。

与安然、施乐、世通等财务舞弊案相比,hpl的造假规模似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lapejian在公司上市第一年就采用各种手段虚构了80%的销售收入,其胆大妄为令人触目惊心。sec在对lepejian的状中详细揭示了他的各种造假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伪造顾客订货单、伪造发运凭证、修改销售合同、篡改银行对账单和伪造询证回函等。这些手法既无新意、也不高明,但却轻易地欺骗了大名鼎鼎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确实发人深思。该案例的特殊之处在于:lepejian在采用上述手法虚构销售收入时,运用了一系列高科技的舞弊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一手遮天,既欺骗了公司的股东和董事,也愚弄了注册会计师和hpl的财务人员。

一、hpl财务舞弊伎俩

(一)移化接木,虚构收入

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在连续5个季度内,lepejian伪造了数十张来自佳能公司和微电公司的订货单,金额从161万美元到1134万美元不等。由于佳能公司和微电公司是hpl的两大客户,与其有长期的业务往来,对信息技术驾轻就熟的lepejian轻易地从以往与上述两个客户的真实订货单中提取了相关负责人的签名,在电脑上将其粘贴至伪造的订货单上。之后,他又修改了hpl一台传真机的程序,将伪造的订货单以佳能公司和微电公司的名义发至hpl的另外一台传真机。

仅有订货单,还不足以确认销售收入。根据美国的收入准则以及sec的首席会计师办公室文告(sab)第101号的要求,上市公司确认收入应同时具备四个具体条件:1、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销售交易存在;2、货物已经发送或劳务已经提供;3、卖方的成本和费用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4、货款的收回是可能的。为了满足“货物已经发送”这一基本条件,lepejian接着伪造发运凭证:他为每份假订单起草了一份电子邮件,并以佳能公司和微电公司的名义向hpl发出电子邮件,确认hpl发出的软件已经运抵佳能公司和微电公司。

除了伪造顾客订货单和发运凭证,精通电脑技术的lepejian还在2002年度多次伪造佳能公司的销售补充协议,提前确认本应分期确认的演示软件销售收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其的立场声明书sop97-2“软件的收入确认”中规定:软件销售与服务收入应根据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有关协议,在产品开发完毕并在应收账款回收、客户接受产品等方面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方可确认。如果是一揽子软件开发协议,收入的确认应在企业所应提供的全部产品与服务中分摊;如无分摊基础,必须将有关款项递延至所有产品和服务完成后再确认为收入。sab第101号也明确规定:如果被发送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买方,但交易的实质却是一种寄售或筹资行为时,即便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买方,销售收入仍然不可以确认。sab第101号还列举了几种不能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形,其中包括以演示为目的出售给买方商品的情况。作为hpl的审计师,pwc也曾判断:对于hpl研制的演示软件的销售收入应在几年内分期加以确认。但若该产品被证明已经出售给了终端客户,则hpl可以在二次销售完成时按协议中规定的金额全数加以确认。在2002年度,hpl对佳能公司有过几次演示软件的销售行为,为了不让公司的财务人员和pwc的注册会计师“为难”,lepejian伪造了佳能公司已将演示软件全部销售完毕的证明。“齐全”的交易凭证最终促使hpl的财务人员将这些虚构的交易在“发生的当期”就确认为收入。

正是通过上述这些简单却很管用的伪造和变造手法,lepejian在5个季度内虚构销售收入逾2800万美元,虚构金额约等于hpl这5个季度真实销售额的4倍。

(二)处心积虑,掩盖造假

会计造假与掩盖造假是相伴而生的。根据复式簿记原理,虚假的收入必定带来不实的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如果说伪造、变造订单和发运单是收入造假行为,那么,篡改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记录,就是收人造假后续的掩盖行为。为了避免造假阴谋败露,lapejian处心积虑,采用下列四种方法试图掩盖造假行为。

1、用公司的资金冒充虚构销售的回款。为了掩盖虚构销售收入的事实,lepejian精心设计了一个流程来“收回”子虚乌有的应收账款。2001年9月,他以公司的名义出资500万美元在日本注册成立了一家子公司——hpl日本。紧接着,他私下与佳能公司协商,先由佳能公司购买hpl320万美元的软件,之后,佳能公司可再将该软件以400万美元的价格销售给hpl日本。有了这80万美元的利差,佳能公司欣然应允。而这一循环销售当然被lepejian全部隐瞒了。当佳能公司将320万美元汇入hpl公司账户时,lepejian将其解释为2002年度前3个季度hpl对佳能公司销售的部分应收账款的收回,并要求财务人员据以入账。

出于掩饰其造假行为的需要,lepejian将hpl日本提交给他的银行对账单扫描进电脑,用图片程序删除了hpl日本对佳能公司的交易,使其账户余额保留在创立时的500万美元。用同样的手法,lepejian修改了hpl日本提供给hpl的季报和年报,并将修改后的报表交由hpl的财务人员编制合并报表。

2、自己垫款“收回”虚构的应收账款。为了让自己一手虚构的2800万美元销售收入不露破绽,lepejian甚至不惜以个人的资金充当虚构应收账款的收回。在2001年9月和2002年6月,他两次以自己在hpl公司的股票期权为质押,向其经纪公司借款330万美元存入其朋友的账户,再从该账户转入hpl公司的账户;2002年3月,他又向朋友借款100万美元存入hpl公司账户。当然,lepejian不会忘了修改银行对账单,让其显示这三笔存款分别来源于佳能公司和微电公司。

3、篡改hpl日本提交的银行对账单和报表,编造920万美元的交易充当虚构应收账款的收回。2002年4月,lepejian再一次篡改了hpl日本寄给他的银行对账单和季度报表,虚构了一笔hpl日本与佳能公司之间的业务交易,总值920万美元。随后,他立即指示hpl的财务人员将这920万美元以2002年度前三个季度对佳能公司的8笔“销售应收款”已收回的名义入账。

4、伪造应收账款和银行存款询证回函,误导并欺骗注册会计师。pwc在对hpl的销售收入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应收账款实施了询证程序,但却因为lepejian提供了精心伪造的客户地址和银行地址而没有察觉任何问题。结果佳能、微电、pl以及hpl日本的开户行均未收到pwc的询证函。pwc收到的回函实际上是lepejian蓄意伪造并通过修改了程序的hpl传真机发回的函件,理所当然地,这些回函均声称hpl的应收账款及银行存款的余额是正确的。

更荒唐的是,当有一次邮递人员阴差阳错地将pwc按照假地址发出的询证函投递至佳能公司的正确地址时,佳能公司曾致函质疑,明确指出佳能公司只欠hpl货款62.1万美元,而不是询证函上所载明的1180万美元。被吓出一身冷汗的lepejian慌忙用尽一切办法说服hpl的首席财务执行官和pwc的注册会计师,称该询证函被寄错了。紧接着,他迅速伪造了佳能公司的一封信,信中称:该询证函被寄到了佳能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该机构与hpl并无任何往来。为了进一步让pwc的注册会计师相信这一谎言,lepejian还特意安排了一次电话会议,让他的一个朋友假扮成佳能公司的官员,证实1180万美元的销售应收款余额是真实的。

lepejian自导自演的骗局是在2002年7月被戳穿的。就在hpl对外公布其2002年度的财务报告后不久,该公司董事会收到了佳能公司法律顾问的质疑报告。报告指出佳能公司与hpl的大部分款项往来是不存在的,并质问hpl为什么不对他们曾经提出的有关询证函金额不实的事实表示应有的关注。至此,lepejian的阴谋彻底败露。

二、hpl财务舞弊案的启示

类似hpl这样的案例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也可能会出现。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在发行新股(ip0)阶段,面对上市的种种业绩压力,迫切需要虚构销售收入来美化其经营业绩,而在ipo阶段,改制公司“检查与制衡”等内控制度的缺失,往往为其高管人员进行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和普及运用,企业的经营业务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无纸化运作日臻普及,或许有一天,这些企业的某些“高手”可能会做得比lepejian更“周到”。针对这种审计环境的变化,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可能存在的虚构销售收入行为保持高度警惕,本着谨慎执业的原则,执行更为详尽的审计程序,以防止审计失败。

启示1:提防“询证陷阱”,倡导眼见为实

强化对应收款项、银行存款的审计,特别是通过实施询证程序证实销售收入发生额和销售条件(如有无退货的补充协议)的真实性,是发现虚假收入的有效手段。然而,hpl案例表明,注册会计师很容易掉进被审计单位设下的“询证陷阱”。常规的询证程序确实存在局限性。比如,注册会计师一般是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询证地址寄发询证函,若被审计单位不提供真实的地址,则询证程序就可能完全失效。

为此,注册会计师在取得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询证地址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应收款项,注册会计师应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客户名称、地址与有关记录(如销售发票上的记录)相互核对。此外,还应亲自致电或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询问被询证者是否收到询证函,回函是否已经寄出;在取得电子媒介的询证回函后,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索取书面回函,保留回函信封作为审计证据,并充分关注回函来源。为免于上当受骗,注册会计师还可自行通过其他途径(如intemet等)获取被询证单位的地址、电子邮件地址、传真、电话等,并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询证地址进行核对。如果核对结果存在差异,注册会计师应当警觉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被询证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回函,由于存在被篡改内容和来源的可能,故注册会计师除应直接接收外,还应当要求被询证者在审计报告日之前寄回询证函原件。

启示2:牢记“现金为王”,甄别单证真伪

“现金为王”是理财学中的信条,也是审计学中的至理名言。重视对货币资金的审计,是发现虚假收入等财务舞弊线索的捷径。银行存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现销收入和赊销应收款项的收回是它的两大来源。因此,银行存款余额真实与否也会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企业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获取银行对账单等单证是注册会计师审查银行存款的一项标准取证程序。然而,hpl案例表明,随着现代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加之银行单证属于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流转过的外部证据,其可靠性应被审慎评价,切不可为貌似真实的印章签字和电脑记录所蒙蔽。对重大银行存款余额的确认应当以询证程序为主。为保证询证的有效性,避免被审计单位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变造和伪造银行对账单等单证,对于重要和异常的银行账户,注册会计师应当寻求被审计单位的配合,亲自前往银行询证。

启示3:关注“物流信息”,避免“重账轻物”

追查存货的永续盘存记录,关注企业实物流转,也是发现虚假销售收入的重要手段。许多财务舞弊案例表明,“重账轻物”,重视财务信息,忽略物流信息,很容易导致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为了确定销售收入的真实性,通常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是:审阅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大额或非正常交易的会计记录并追查至相应的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发运凭证等原始凭证。然而若像hpl案例所描述的那样,上述凭证均属经过精心伪造而成,肉眼凡胎的注册会计师就很可能发现不了任何问题。

因此,当注册会计师对其别重要的销售交易或对原始凭证(如发运凭证等)的真实性有质疑的时候,就有必要再进一步追查存货的永续盘存记录,测试存货余额的真实性。凭空捏造的销售收入一般不会伴随着真实的存货流转,因此抽查存货盘存记录往往能够有效地揭露虚假销售收入。

启示4:宁可“舍近求远”,不可“因小失大”

上市公司一般都有为数不少的子公司,且其地域分布广泛。注册会计师对这类公司进行审计时,往往“舍远求近”,甚至以“重大性”为由,省略对一些不重要子公司的审计程序,或者只指派少数经验不足的“新手”对被审计单位的子公司进行审计。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根本没有指派注册会计师前往子公司进行现场审计,而只是代之以往来款、银行存款询证等一些简单的程序。注册会计师对子公司的审计重视不足,经常被别有用心的被审计单位所利用。pwc在对hpl的审计中,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没有派注册会计师前往hpl日本进行审计。目前,它和hpl的券商正面临1亿美元的民事赔偿诉讼。

hpl案例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为了防止被审计单位利用一些表面看起来不重要的子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非常规的审计手段,结合专业判断,“舍近求远”,强化对子公司的审计。aicpa于2002年11月颁布的第99号准则“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非常规审计程序,专门针对被审计单位没有料到会被检查的子公司、工作场所和账户进行审计,就是因为认识到许多被审计单位已经“洞悉”了注册会计师的“心态”,“吃透”了注册会计师惯用的审计方法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

启示5:重视“控制僭位”,因应无纸化趋势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舞弊是指上市公司或企业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本文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对外公开财务信息过程中,蓄意虚报、错报或遗漏重要信息,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虚增资产、收入或利润,虚减或隐瞒负债、费用或损失,以达到欺骗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并谋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财务报告舞弊分为财务数据舞弊和非财务数据舞弊,其中以财务数据舞弊最为常见。本文主要基于财务数据舞弊类型进行分析。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分析

1.利益驱使。财务报告舞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舞弊行为背后的利益驱使。随着公司管理层面对的经营压力和考核压力的不断增加,促使了上市公司管理层选择财务舞弊粉饰其经营业绩,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部分公司为了避免公司业绩达不到上市公司或再融资的标准、拟上市公司为了满足ipo的条件、为了取得银行贷款或政府补助,亦或是管理层为了获得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奖金福利、股权激励等,通过非法手段制造出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或偿债能力、完美的财务指标等假象,以欺骗投资者、审核监管部门、银行等利益相关者。

2.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多数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同一人,而且往往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派,为控股股东利用其绝对控股地位,控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授意管理层进行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监事会、以及公司聘任的独立董事不作为或不履行其忠诚义务,在监督层面为财务报告舞弊开绿灯,也降低了舞弊的难度。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虽然国家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执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对公司治理产生的作用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很多上市公司的内控制度存在设计不合理、不完善,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关键控制流程成为摆设,对防范财务舞弊作用并不明显。

(二)外部原因分析

1.会计准则前瞻性不足。我国2006年及2014年颁布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配套的解释文件,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上的趋同,在具体经济事项的财务处理上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性规定多于具体规定,准则也不可能事事巨细,这使得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过于片面的运用这些规定进行财务舞弊;另一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业务模式和经济业眨但会计准则的制定往往滞后于经济业务的发展,这就给舞弊者利用会计政策进行舞弊提供了“借口”。

2.惩罚力度不够、舞弊成本较低。财务舞弊案件被查处后,监管部门往往对其进行处罚和罚款,但纵观以往的财务舞弊处罚情况,处罚力度多停留在行政处罚层面,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则提及较少,罚款数额均较低,相对于舞弊者可能获取的巨额收益来说,舞弊惩罚显得微不足道,也正是因为如此,部分舞弊者置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3.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监管模式是以证监会为代表的政府监管为主,以证券业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为辅。但由于各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重复,甚至在个别会计监管问题上相互冲突,且存在各地政府介入影响行业监管的问题,使得政府监管和自律监管的权威性削弱。而且,每当监管层开展新一轮的上市公司财务核查时,都会有一批涉嫌财务造假的公司浮出水面,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监管力度不足会滋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

4.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上市公司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有效屏障,独立性为其审计质量的生命。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其聘用与解聘实际上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较大,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存在为争取客户而丧失独立性的可能,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另外,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被暴露的原因上看,由中介机构发现并揭发或举报的舞弊案件非常少见,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机制的严重失效。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与防范措施

1.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权限分离,相互制衡。建立中小股东权利保障制度,通过章程或协议对股东大会的投票制度进行约定,合理限制控股股东的权力,防止控股股东绝对控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同时,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完善治理结构。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上市公司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全面梳理、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尤其是在道德文化建设、人力资源与薪酬政策、社会责任以及内部监督等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控薄弱环节进行加强,从企业文化、战略管理层面防范舞弊的发生。

3.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针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缺乏独立性的现状,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改变或改进现有的委托审计方式,减少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保证注册会计师形式和实质的独立性,提高审计报告的可信赖程度;另外,需提高对参与财务舞弊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惩戒力度,从消极层面打消其参与舞弊的念头。

4.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舞弊行为的惩处力度。舞弊成本较低是推动利益驱使下财务舞弊行为的重要因素。立法机构与证券监管机构应积极探索、借鉴国外在证券立法中对舞弊行为的处罚方式,加大惩处力度,从法律层面对舞弊行为形成威慑,使的有舞弊动机的公司或人员望而却步。

参考文献:

[1]李晓.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0):164-165.

[2]于倩.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危害[J].科技咨询,2016(23):64.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篇6

【关键词】独立性会计师聘任机制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改进思路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时有发生,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因审计失败受到有关部门的严厉处罚。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审计方法落后、专业素质差等,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立性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缺陷。在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下,注册会计师的聘任、续聘、费用等事项往往掌握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手中,使注册会计师难以独立于客户而做出客观的判断和决策。而国内外证券市场出现的公司造假和审计失败案更是揭示出审计师的独立性受损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根源。

一、现行审计制度的基本原理

从理论上讲,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财产所有者将财产托付给经理人管理,后者对前者承担管理责任;为了解和考核经营者的管理责任,财产所有者委托独立的专业人员(即注册会计师)对经理人的经营情况进行审查,受托的注册会计师将审查结果报告给委托人,这就是教科书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委托关系的解释。在这种委托关系的制度安排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对象,注册会计师与经理人之间不能够存在利益上的依赖或关联关系。一百多年以来,独立性一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特征和灵魂所在。

二、现行聘任机制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

西方主流理论认为,审计的需求来自于减少由于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管理者的偷懒行为。管理当局将自愿通过聘请独立审计师监督其行为来提高其行为的可观察性。由于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之间具有信息不对称性,投资者对管理当局报告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信心存疑虑,这种疑虑将导致企业股票的抑价(underpricing)。审计降低了不确定性,减少了投资者搜寻信息的成本,因而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因此高质量公司的管理当局有聘请审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以表明自己公司质量高、财务报告真实可信的动机,也就是有通过聘请事务所审计来传递公司私人信息的动机。

尽管管理当局具有聘任外部审计师的动力,但现实中由管理当局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将会严重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对审计师独立性的潜在威胁来自于管理当局有聘请审计师和管理咨询的权力。对聘任、解聘注册会计师的控制是注册会计师选择保持独立性或者妥协的关键因素。如果注册会计师的聘任掌握在管理当局手中,相关的续聘、审计公费等事项也将受制于管理当局,其在经济上就已经不能独立,审计关系演变成为上市公司而不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使用者花钱聘用注册会计师。在此情况下,管理当局可以以解聘来威胁注册会计师,以迫使注册会计师不发表对其不利的审计意见,处于弱势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如果不迁就管理当局,就有遭到解聘的危险,注册会计师就难以做出无偏的审计判断和决策。尤其在会计市场不健全、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况下,面对集被审计人和实际聘任者身份于一身的管理当局,注册会计师更难以保持独立。

因此,目前的聘任机制极大地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公允性发表客观的意见。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来看,注册会计师往往屈从于被审计单位的压力而丧失独立性,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即便是具有很高声誉的国际著名会计公司也难完全避免,这与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有很大关系。

三、对现行注册会计师聘任机制的改进思路

(一)建立和健全审计委员会制度

审计委员会制度要求在上市公司内部建立和保持一个由完全独立于管理部门,并不受任何其他关系牵连、能独立进行判断的董事组成的常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履行选择、聘用和解聘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能,并有权与注册会计师讨论审计计划和审计结果、有关会计和内部控制等事项,以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该审计委托模式的优点在于以加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完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为前提,削弱大股东和管理层对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提名权,一方面提高了审计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为独立董事发挥监督职能提供了空间和舞台,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因此,审计委员会制度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开始普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正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行独立董事制度,这种审计委托模式也被广泛接受。

(二)设立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

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是由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相应制度,上市公司不再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是向证券交易所上缴审计费用,由证券交易所设立上市公司审计管理委员会,按照一定程序,在充分考虑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能力、执业质量和执业记录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由哪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在本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财务报表。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相比,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将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权从上市公司转移到证券交易所,从而实现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真正独立。此外,由于这种审计委托模式借助了行政手段,在我国市场经济仍未完善的现阶段具有执行上的高效性。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将缓和当前国内审计市场的过度竞争,有利于事务所规模化发展。

尽管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具有上述优点,可能是我国现阶段改革审计委托模式最适合的方案,但由于独立审计较强的专业性,公众难以对招投标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同时脱离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趋利性与合理性,一旦发生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对我国资本市场秩序、政府公信力都将造成严重影响。

(三)逐步和全面推行财务报表保险制度

1.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2002年,纽约大学乔斯华·罗恩(JoshuaRouen)教授提出建立财务报表保险制度(FinancialStatementinsurance,简称FSi),从源头上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消除可能导致审计意见失实的制度基础,从而有效遏制公司的造假行为。其原理为上市公司不再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是向保险公司投保财务报表保险,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承保金额和保险费率。对因为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向投资者进行赔偿。

在财务报表保险制度下,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策权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转移到承保人手中,保险公司的利益与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趋于一致。由利益相容的保险公司来代表上市公司股东行使对财务报表的监督职责,有利于解决上市公司公众流通股权分散所带来的监督缺位问题。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它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针对审计失职和财务舞弊的综合解决方案。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完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投保与否、保险费率的决定、注册会计师的选择和费用、损失的赔付等均为市场行为,可以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更有利的是,财务报表保险的均衡方向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向是一致的。市场机制意味着社会几乎不需要为此制度付出额外的社会成本,更好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将恢复注册会计师真实的独立地位,并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赋予公司管理层自觉改善财务报表质量的内在动机,不失为一种针对审计失败和财务舞弊的较佳综合解决方案。

2.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基本程序

首先,保险公司对投保公司的风险评估,即由代表承保人的专业风险评估人对投保公司的财务报表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投保公司所在行业的性质、竞争度、管理层的信誉、经营理念、控制环境、重大的管理和会计政策等等;第二步:保险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向投保的上市公司提交投保建议书,建议书中应包括保额与保险费率的对照表;第三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向股东大会呈报自己的保险计划,由股东大会决定投保的保险金额或不向保险公司投保;第四步:由保险公司聘请审核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公司进行审计;第五步:如果投保公司的财务报表获得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则保险公司同意承保并向上市公司签发保单;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由保险公司和投保公司重新商议保单条款或者拒绝承保;第六步:投保公司向社会公众披露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第七步:如果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投资人进行赔偿。

3.分阶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推行财务报表保险制度

(1)双轨制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双轨制阶段,即在《公司法》和《证券法》有关股票发行制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法规不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设计出新的财务报表保险险种,由上市公司自愿购买。在这个阶段,现有的审计制度安排与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是并存的。这时,有两类上市公司最有动机投保:一是那些财务报表完全没有问题的最诚实的公司,它们愿意带头购买保险,接受保险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来表明自己的清白以获得其股票在市场上的“溢价”;另一类是那些问题很多的最不诚实的公司,他们购买财务报表保险的目的是为了混水摸鱼并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在正常的情况下,第二类上市公司的投保会被保险公司拒绝或者必须支付高额的保险费。

双轨制的成功必须注意解决如何有效地解决双重审计成本的问题。如果在新制度引入的初期,仅仅把财务报表保险作为现行审计体系的一个额外补充,那么按照新制度的要求,每个投保的上市公司会接受两个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一次是上市公司自己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另一次是由保险公司委托的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虽然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但实际上仍然是从投保企业的保险费中支付的。这就形成了双重审计成本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审计费平均为60万元左右(其中国内所的审计收费较低),这个成本会使一部分想投保的诚实公司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而放弃投保。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双轨制期间实施审计报告的“双主送人制度”。即投保的上市公司不再自己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由保险公司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公司进行审计后出具审计报告,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同时作为该审计报告的收件人。由于《公司法》、《证券法》等只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没有规定委托人必须是上市公司,因此,审计报告的双主送人制度在现行法律框架中是可行的。

(2)平稳度过市场期

如何平稳度过市场初期?在新险种进入市场的初期,由于法律和行政没有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向保险公司购买财务报表险,保险公司在该险种的市场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可能会引起保险公司为进入该市场而低价竞争或放宽承保条件,导致不诚实的那部分上市公司踊跃投保;其次是投保的上市公司不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无法在大数法则基础上管理风险的困难。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篇7

一、常见的风险信号

1.股价异常波动。在年报或中报前,股价发生急剧波动的上市公司其风险往往较大。证券市场的无数案例证明,被查处的上市公司中,其股价均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股价的异常变动常常与公司的财务数据结合在一起,因为公司股价的变化需要财务数据作为支撑。当有人想操纵上市公司的股价以达到某种目的时,他们的惯用手段就是粉饰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2.主营现金流量为负数。只看某些公司的利润表,其获利水平和获利能力足以使注册会计师放松警惕,因为利润表是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其中的水分很难发现。如果注册会计师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就容易发现问题。特别是当公司利润很多,而现金流量为负数时,或者说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现金流量出入很大时,注册会计师则应高度重视其中的原由,公司收入的真实性就值得考究。

3.法律纠纷较多。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介入法律纠纷,给公司造成数量不等的负债或损失,致使公司陷入极度财务困境甚至失去持续经营能力。这时,注册会计师要审慎考虑是否应该接受委托。已接受委托的,要注意何时需提醒公司加以披露,何时需要公司提取必要的准备等。对几乎已经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更应谨慎考虑该发表何种审计意见。

4.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当被审计单位经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时,应当引起后任注册会计师的高度重视。因为,被审计单位无正当理由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极可能是前任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在某些重大问题处理方面存在分歧。

5.非理性的融资行为。上市公司非理性的融资行为是所有培养做假行为的温床,也是公司“致富”的捷径。根据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到证券市场上融资或再融资的公司,其财务数据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此时公司往往不管自己的条件如何,不惜冒任何风除作假,以满足有关条件。因此对这些有融资要求的上市公司要备加关注。

6.盲目扩张资本。上市公司在上市后常常利用募集资金大搞资本运作,到处投资和兼并使公司的规模急剧扩张,但是公司的管理往往跟不上,非但使公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还会造成公司内部控制极端混乱,使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除成倍增大。

二、常见的风险领域

当发现上市公司显现出上述风险信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分析原因,找到根源,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可对以下几方面加以重点关注:

1.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从根本上来说,对于法人治理结构这个问题,注册会计师面对的不是审计范畴,而是法律范畴。因而传统审计方法下,注册会计师对此问题常常不重视。但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往往会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各方面的问题,它是公司出现问题的基本原因,也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主要风除根源。

如果公司存在以下情况时,基本可以认为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第一,公司拥有一个由大股东控制的股东会和董事会;第二,公司的总经理同时兼任董事长;第三,公司的总经理由控股股东委派或任命;第四,公司的监事会不能独立行使监督权利;第五,公司没有其他的大宗持股人。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必须充分认识和评估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以免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2.关联交易

被审计单位通过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改善报表形象似乎成了最为“便捷”的手段。目前常见的用关联交易粉饰报表的方法有:(l)有选择性地将产品或劳务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这样避免合并抵销;(2)由控股股东承担本应由上市公司承担的费用;(3)在不同控股程度子公司间安排生产和销售,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4)通过非货币易等手段进行不平等交易;(5)隐瞒关联交易,有的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会通过各种办法安排和改变股权结构,致使从表面上看,有些交易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交易,而实际上是关联交易。单从会计方法上看,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企业的交易及其利润的确认过程完全合法,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关联交易等同于一般交易进行测试,极可能落入被审计单位的预设陷附。注册会计师应对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充分与准确性予以足够的关注,尤其应当对关联定价和交易披露内容深入剖析。

3.不确定事项

不确定事项主要有(l)被审计单位存在为他人提供各种担保抵押及为客户未来提供不可撤销承诺;(2)存在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票据贴现、税务纠纷以及其他或有损失;(3)停产或主要产品在市场的存活度急剧下滑;(4)被审计单位财务和经营方面出现与持续经营假设不再符合的迹象等。值得注意的是,不确定事项通常体现为表外信息,一般情况下不确定事项是隐形的,但是一旦外部环境的催化或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恶化,使不确定事项由隐形转为显形时,公司的财务报表将会被严重扭曲,倘若注册会计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极有可能发表不当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充分重视被审计单位的不确定事项并适时追加审计程序已成为必要。新晨

4.实物资产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实物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这三类实物资产所占的比重都较大,其中任何一种资产的不实(价值不实或实物不存在)对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均可能会造成重大影响。但是传统审计往往重视账面上的审计,对实物的存在性、实物资产的状况却没有足够地重视。

对于存货的审计客观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难点:(1)存货的规格、品种、数量较多,并且置放于不同处所,使得存货的控制及盘点比较困难;(2)存货的种类繁多,差异较大,因呆滞、过时、陈旧及受损而使其减值,注册会计师因对被审计单位的产销活动及行业背景了解不足,因而难以做出合理判断;(3)存货的成本计算繁琐,不仅要求计算方法合理、一贯,还要对其进行后续评价(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相关资料的搜集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很大难度。即便如此,由于注册会计师本身存在的问题仍是主要的,往往正是由于他们思想上不够重视、盘点人员无连续性、盘点方法及过程无系统性、盘点中发现差异后轻信有关人员的解释等原因,导致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存货数量或单价的虚计。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篇8

关键词:独立审计 审计独立性 审计委托模式

独立审计的本质作用在于注册会计师站在超然独立的立场,凭借其专业能力谨慎审查和验证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信息,并发表客观的审计意见。但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中,拥有专业胜任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并未能对虚假财务报告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反而难以摆脱与上市公司合谋舞弊的嫌疑。会计信息的信用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进而引发独立审计的质量危机。

造成独立审计失败除审计信息不对称的固有因素及我国当前对独立审计监管力度不够、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之外,现行审计委托模式规定由所有者作为审计委托人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一、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对独立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是独立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它来自于独立审计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是由审计人在审计关系中所处的独立地位来保证的。独立审计的审计关系,由审计委托人、审计人、被审计人三方关系人组成独立的三角关系。其中审计人独立于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以“第三方”的中立身份超然存在,从而在形式上保证了审计人的独立性。

一般认为,审计独立性主要受到管理者(被审计人)操纵审计意见的破坏。即管理者作为虚假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和受益者,往往利用管理控制权及实际支付审计费用之便,胁迫、诱使审计人主动或被动放弃客观的审计意见。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由公司的财产所有者即股东(组织形式上是股东大会)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应该是全体股东的人;而在实际操作上,具体化为公司的管理者即管理层在委托、雇佣注册会计师,尽管形式上是股东(主要是大股东)投票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聘请,但注册会计师是由管理层事先推荐,故而决策权实际上被管理层掌握。管理层不仅最终决定着注册会计师的聘请、聘请费用的多少以及审计费用的支付,而且决定着注册会计师为公司提供的审计、咨询等服务费用所占的比例,因此注册会计师与事实上的审计委托人———公司的管理层之间具有相关性而非独立性。面对自己“衣食父母”合法或非法的操纵会计信息行为,注册会计师往往被置于两难的境地,从而影响其审计意见的公正性。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行审计委托制度规定由所有者作为审计委托人,目的是为了防范管理者操纵审计意见而导致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的合谋。这一审计委托模式基于的假设是所有者利益一致,并且不存在从虚假会计信息中获利的可能,从而不存在破坏审计独立性的动机。但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并非利益一元化的主体,现有股东与潜在股东之间、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趋向并不一致。现有股东为了融资需求可能通过粉饰财务报表误导潜在股东;控股股东为了额外利益可能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侵害非控股股东的利益,因此现行审计委托模式所基于的假设未必成立。在许多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作为审计委托人的董事会往往就是事实上的管理者。这时,由董事会委托的审计人不得不直接面对审计委托人操纵审计意见的企图,甚至是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共谋操纵审计意见的企图,其“第三方”的中立身份形同虚设。

二、现行审计委托模式难以解决独立审计意见的“正外部性”特征与独立审计市场化运作的矛盾

独立审计以第三方的中立身份对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经济信息进行鉴证,其所发表的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可以降低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趋利性流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然而,由于受益人(潜在投资者、政府机构、社会公众等)与委托人(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以及付费人(上市公司)之间的不一致,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会对注册会计师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例如更高的审计成本、与客户关系的恶化等。独立审计意见具有的上述正外部性特征,使得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维护公共利益时的“社会人”角色与市场格局中趋利的“经济人”角色难以协调。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审计委托模式能够内化注册会计师公正审计意见的利益及不实审计意见的损失,而一味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社会责任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三、改革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建议

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缺陷动摇了注册会计师在独立审计关系中应有的独立性,成为影响审计意见客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建议改革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由一个既独立于管理者,也相对独立于现有股东或控股股东的独立“第四方”来行使审计委托权。对“第四方”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方案。

1.由审计委员会担任审计委托人,即审计委员会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要求在上市公司内部建立和保持一个由完全独立于管理部门,并不受任何其他关系牵连、能独立进行判断的董事组成的常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履行选择、聘用和解聘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能,并有权与注册会计师讨论审计计划和审计结果、有关会计和内部控制等事项,以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该审计委托模式的优点在于以加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完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为前提,削弱大股东和管理层对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提名权,一方面提高了审计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为独立董事发挥监督职能提供了空间和舞台,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因此,审计委员会制度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开始普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正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行独立董事制度,这种审计委托模式也被广泛接受。

较之于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审计委员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但作为一个内部机构,理论上的“独立于管理部门,并不受任何其他关系牵连、能独立进行判断”的特征在实际操作中很难避免被打折扣。另一方面,这种审计委托模式仍然难以解决独立审计意见的“正外部性”特征与独立审计市场化运作之间的矛盾。

2.由证券交易所担任审计委托人,即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由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相应制度,上市公司不再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是向证券交易所上缴审计费用,由证券交易所设立上市公司审计管理委员会,按照一定程序,在充分考虑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能力、执业质量和执业记录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由哪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在本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财务报表。

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相比,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将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权从上市公司转移到证券交易所,从而实现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真正独立。此外,由于这种审计委托模式借助了行政手段,在我国市场经济仍未完善的现阶段具有执行上的高效性。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将缓和当前国内审计市场的过度竞争,有利于事务所规模化发展。同时,信誉好、执业能力强的事务所长期垄断某一交易所的审计业务,公正审计意见的利益和不实审计意见的损失得以内化,解决了独立审计意见的“正外部性”特征与独立审计市场化运作之间的矛盾。

尽管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具有上述优点,可能是我国现阶段改革审计委托模式最适合的方案,但由于独立审计较强的专业性,公众难以对招投标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同时脱离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趋利性与合理性,一旦发生暗箱操作、官(证券交易所)商(会计师事务所)勾结的腐败现象,对我国资本市场秩序、政府公信力甚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都将造成严重打击。具有明显行政色彩的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可以成为现阶段的折衷之选,但从长远看,我们需要更具市场调节特征的审计委托模式。

3.由保险公司担任审计委托人,即实行财务报表保险制度。2002年,纽约大学乔斯华·罗恩(JoshuaRonen)教授提出,现行财务报表审计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陷,在公司假账和注册会计师渎职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罗恩教授提出建立财务报表保险制度(FinancialStatementinsurance,简称FSi),从源头上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消除可能导致审计意见失实的制度基础,从而有效遏制公司的造假行为。具体操作方式为上市公司不再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是向保险公司投保财务报表保险,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承保金额和保险费率。对因为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向投资者进行赔偿。

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策权从被审计单位转移到承保人手中,与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一样,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切断了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关系,更加确保了审计人的独立性。保险公司的利益与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趋于一致,由利益相容的保险公司来代表上市公司股东行使对财务报表的监督职责,有利于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公众流通股权分散所带来的监督缺位问题。审计关系中的各方以及保险关系中的各方均被置于市场机制之内,有做假劣迹或经营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将缴纳更高的保险费,加大了上市公司的造假成本。注册会计师的直接客户是保险公司,具有较强执业能力和较高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受到欢迎,而出具不实审计意见将失信于保险公司,进而失去一大批投保于该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公正审计意见的利益和不实审计意见的损失充分内化。

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将恢复注册会计师真实的独立地位,并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赋予公司管理层自觉改善财务报表质量的内在动机,不失为一种针对审计失败和财务舞弊的综合解决方案。但现阶段我国信用状况恶化,保险业界也并非净土,如何保证保险公司不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甚至与上市公司合谋来赢得市场份额尚待研究;同时,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在我国目前风险评估市场尚未成型的条件下,很难找到令各方信服的机构和人员;作为一种纯市场行为,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缺乏强制性,可能受到上市公司的抵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我们期待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从而使财务报表保险制度能够在我国有效推行。

参考文献:

1.饶晓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委托制度的缺陷与出路。当代财经,2004(6)

2.冯均科。审计契约制度的研究:基于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的一种分析。审计研究,2004(1)

3.连宏彬。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新思路。财会月刊,2004(a4)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篇9

独立审计的本质作用在于注册会计师站在超然独立的立场,凭借其专业能力谨慎审查和验证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信息,并发表客观的审计意见。但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中,拥有专业胜任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并未能对虚假财务报告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反而难以摆脱与上市公司合谋舞弊的嫌疑。会计信息的信用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进而引发独立审计的质量危机。

造成独立审计失败除审计信息不对称的固有因素及我国当前对独立审计监管力度不够、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之外,现行审计委托模式规定由所有者作为审计委托人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一、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对独立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是独立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它来自于独立审计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是由审计人在审计关系中所处的独立地位来保证的。独立审计的审计关系,由审计委托人、审计人、被审计人三方关系人组成独立的三角关系。其中审计人独立于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以“第三方”的中立身份超然存在,从而在形式上保证了审计人的独立性。

一般认为,审计独立性主要受到管理者(被审计人)操纵审计意见的破坏。即管理者作为虚假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和受益者,往往利用管理控制权及实际支付审计费用之便,胁迫、诱使审计人主动或被动放弃客观的审计意见。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由公司的财产所有者即股东(组织形式上是股东大会)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应该是全体股东的人;而在实际操作上,具体化为公司的管理者即管理层在委托、雇佣注册会计师,尽管形式上是股东(主要是大股东)投票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聘请,但注册会计师是由管理层事先推荐,故而决策权实际上被管理层掌握。管理层不仅最终决定着注册会计师的聘请、聘请费用的多少以及审计费用的支付,而且决定着注册会计师为公司提供的审计、咨询等服务费用所占的比例,因此注册会计师与事实上的审计委托人———公司的管理层之间具有相关性而非独立性。面对自己“衣食父母”合法或非法的操纵会计信息行为,注册会计师往往被置于两难的境地,从而影响其审计意见的公正性。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行审计委托制度规定由所有者作为审计委托人,目的是为了防范管理者操纵审计意见而导致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的合谋。这一审计委托模式基于的假设是所有者利益一致,并且不存在从虚假会计信息中获利的可能,从而不存在破坏审计独立性的动机。但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并非利益一元化的主体,现有股东与潜在股东之间、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趋向并不一致。现有股东为了融资需求可能通过粉饰财务报表误导潜在股东;控股股东为了额外利益可能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侵害非控股股东的利益,因此现行审计委托模式所基于的假设未必成立。在许多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作为审计委托人的董事会往往就是事实上的管理者。这时,由董事会委托的审计人不得不直接面对审计委托人操纵审计意见的企图,甚至是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共谋操纵审计意见的企图,其“第三方”的中立身份形同虚设。

二、现行审计委托模式难以解决独立审计意见的“正外部性”特征与独立审计市场化运作的矛盾

独立审计以第三方的中立身份对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经济信息进行鉴证,其所发表的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可以降低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趋利性流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然而,由于受益人(潜在投资者、政府机构、社会公众等)与委托人(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以及付费人(上市公司)之间的不一致,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会对注册会计师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例如更高的审计成本、与客户关系的恶化等。独立审计意见具有的上述正外部性特征,使得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维护公共利益时的“社会人”角色与市场格局中趋利的“经济人”角色难以协调。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审计委托模式能够内化注册会计师公正审计意见的利益及不实审计意见的损失,而一味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社会责任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三、改革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建议

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缺陷动摇了注册会计师在独立审计关系中应有的独立性,成为影响审计意见客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建议改革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由一个既独立于管理者,也相对独立于现有股东或控股股东的独立“第四方”来行使审计委托权。对“第四方”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方案。

1.由审计委员会担任审计委托人,即审计委员会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要求在上市公司内部建立和保持一个由完全独立于管理部门,并不受任何其他关系牵连、能独立进行判断的董事组成的常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履行选择、聘用和解聘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能,并有权与注册会计师讨论审计计划和审计结果、有关会计和内部控制等事项,以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该审计委托模式的优点在于以加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完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为前提,削弱大股东和管理层对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提名权,一方面提高了审计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为独立董事发挥监督职能提供了空间和舞台,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因此,审计委员会制度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开始普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正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行独立董事制度,这种审计委托模式也被广泛接受。

较之于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审计委员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但作为一个内部机构,理论上的“独立于管理部门,并不受任何其他关系牵连、能独立进行判断”的特征在实际操作中很难避免被打折扣。另一方面,这种审计委托模式仍然难以解决独立审计意见的“正外部性”特征与独立审计市场化运作之间的矛盾。

2.由证券交易所担任审计委托人,即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由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相应制度,上市公司不再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是向证券交易所上缴审计费用,由证券交易所设立上市公司审计管理委员会,按照一定程序,在充分考虑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能力、执业质量和执业记录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由哪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在本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财务报表。

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相比,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将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权从上市公司转移到证券交易所,从而实现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真正独立。此外,由于这种审计委托模式借助了行政手段,在我国市场经济仍未完善的现阶段具有执行上的高效性。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将缓和当前国内审计市场的过度竞争,有利于事务所规模化发展。同时,信誉好、执业能力强的事务所长期垄断某一交易所的审计业务,公正审计意见的利益和不实审计意见的损失得以内化,解决了独立审计意见的“正外部性”特征与独立审计市场化运作之间的矛盾。

尽管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具有上述优点,可能是我国现阶段改革审计委托模式最适合的方案,但由于独立审计较强的专业性,公众难以对招投标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同时脱离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趋利性与合理性,一旦发生暗箱操作、官(证券交易所)商(会计师事务所)勾结的腐败现象,对我国资本市场秩序、政府公信力甚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都将造成严重打击。具有明显行政色彩的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可以成为现阶段的折衷之选,但从长远看,我们需要更具市场调节特征的审计委托模式。

3.由保险公司担任审计委托人,即实行财务报表保险制度。2002年,纽约大学乔斯华·罗恩(JoshuaRonen)教授提出,现行财务报表审计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陷,在公司假账和注册会计师渎职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罗恩教授提出建立财务报表保险制度(FinancialStatementinsurance,简称FSi),从源头上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消除可能导致审计意见失实的制度基础,从而有效遏制公司的造假行为。具体操作方式为上市公司不再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是向保险公司投保财务报表保险,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承保金额和保险费率。对因为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向投资者进行赔偿。

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策权从被审计单位转移到承保人手中,与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一样,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切断了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关系,更加确保了审计人的独立性。保险公司的利益与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趋于一致,由利益相容的保险公司来代表上市公司股东行使对财务报表的监督职责,有利于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公众流通股权分散所带来的监督缺位问题。审计关系中的各方以及保险关系中的各方均被置于市场机制之内,有做假劣迹或经营风险较高的上市公司将缴纳更高的保险费,加大了上市公司的造假成本。注册会计师的直接客户是保险公司,具有较强执业能力和较高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受到欢迎,而出具不实审计意见将失信于保险公司,进而失去一大批投保于该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公正审计意见的利益和不实审计意见的损失充分内化。

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将恢复注册会计师真实的独立地位,并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赋予公司管理层自觉改善财务报表质量的内在动机,不失为一种针对审计失败和财务舞弊的综合解决方案。但现阶段我国信用状况恶化,保险业界也并非净土,如何保证保险公司不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甚至与上市公司合谋来赢得市场份额尚待研究;同时,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在我国目前风险评估市场尚未成型的条件下,很难找到令各方信服的机构和人员;作为一种纯市场行为,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缺乏强制性,可能受到上市公司的抵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我们期待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从而使财务报表保险制度能够在我国有效推行。

参考文献:

2.冯均科。审计契约制度的研究:基于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的一种分析。审计研究,2004(1)

3.连宏彬。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新思路。财会月刊,2004(a4)

财务公司注册流程篇10

关键词:海外总承包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海外施工单位在运营中,面临法律法规、政令政策、文化差异等多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项目施工中多个因素的相互影响容易导致项目施工延期,项目亏损。目前大部分海外工程采用epC模式运作,工程中标后整体或者切块转包其他没有海外经营权的有实力的集团内公司或者集团外公司进行施工,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总包单位的资质对外运作,由此带来在利益不同分割下如何维护企业品牌的问题,由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务风险防控。

一、充分调研进入国别的法律法规

鉴于不同国家对注册公司的要求不一致,集团公司应该提前规划,在进入市场前期,针对进入所在国企业注册的要求,从税收体系、财政体系进行全面了解,确定公司注册模式是否合理有效。

目前中方企业外出经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税收征收模式考虑设立公司模式。目前大部分国别存在的公司结构模式有:股份制、独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模式。出于对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很多国家对设立公司时要求有一定当地企业参股比例,但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条件;对设立独资企业时审批手续比较复杂,但便于公司管理,目前大型集团企业采用的海外注册公司模式几乎都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模式,但在税收体系上很少享受到优惠条件。

(2)经营范围的选择。笔者了解了国字头几家大型的国有施工企业,在海外注册的时候,往往先入为主地按照国内细化的行业模式仅仅注册和自己主业相关的经营范围。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经营范围的限制导致公司无法向多元化发展,没有真正地整合好企业资源,发挥集团公司海外触角的功能。笔者认为海外公司注册时需要从集团整体出发,把目前集团涵盖的经营业务全部纳入当地子公司注册范围。

(3)注册资本金的选择。每个国家对注册资本金要求不尽相同。但是对于计划长期运作的施工企业,必须了解工程投标过程中对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同时彰显公司实力的体现做出一个合理的投资选择。

二、实施前财税管理模式打造

目前,大型集团海外施工大部分采用epC模式运作,工程中标后整体或者切块转包其他没有海外经营权的有实力的集团内公司或者集团外公司。从工程技术角度看,施工组织、物资采购等都是整体分包。从对外关系角度看,所有单位使用的是同一个品牌,需要共同维护这个品牌,所有对外申报资料均需按照这个品牌统一申报。从财务角度看,工程的整体分包而财务不能整体分包,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账务体系和税收申报尤为关键,目前90%的企业都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建立的一套核算体系满足财务信息的披露。随着海外公司经营时间的延续,公司在海外设立后没有按照当地会计准则建立一套核算体系导致的税务问题、对外信息披露问题逐渐呈现出来。

目前中方企业在海外经营机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去完善财税管控。

(1)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由于国际货币美元的结算机制的原因,目前大部分海外分支机构沿用援建模式设立账务核算体系,大部分采用美元为本位币、实际使用货币为辅币建立的一套的财务核算体系。随着人民币的国际结算的推行,我们在进入国别时应该充分考虑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采用当地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作为辅币建立一套符合当地会计准则的核算体系,根据不同财务信息的要求不同,按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对财务信息进行调整。涉及集团内部多家单位同时共建,可以设置多个会计核算主体,需要按照统一记账本位币记账处理。

(2)税务整体筹划。各单位使用同一个品牌公司对外统一申报,由于国别税收体系之间的差异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总承包单位应该在项目运营前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牵头做好整体税务筹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了解当地税收体系和集团公司所在国之间的税收差异,做出合理的税务筹划。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制定税筹策略:第一,投标前,总包单位应介入潜在市场的税务信息的收集。分析中国和所在运营国度之间的所得税和各项税赋的差异,结合合同条款和税收优惠条件,做出低价清关或者高价清关的税收策略判断,制订整体税收筹划方案;第二,根据不同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合同报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利责共担的原则签订施工合作协议;第三,深入组织研究经营所在国是否与我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涉及是否可以抵扣等多方面因素做出税收筹划,必要时可以申请国家税务总局提供国际税务援助,比如华兴水泥集团海外投资。

三、实施过程中资金风险管理

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结构不同,项目受国家财政和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较大,如何规避外部环境中对总分包单位的资金风险,是项目施工是否盈利的关键点。

案例:某集团公司在进入安哥拉市场后,所承接项目具有中国优贷政府资金,同时也有当地财政资金。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和欧元贬值的双重压力,当地财政资金紧缩造成项目资金紧张,驻外公司利用集团公司区域资金调配优势和优贷资金的组合方式,通过资金整体筹划,风险共担原则,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成功占领了当地市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由于工程项目前期投入较大,项目资金需求前紧后松,整体筹划好项目资金尤为重要,特别是保证前期现场项目资金使用尤为关键。企业需要收支两条线入手做好收入和支出管理,在收支方面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资金管理工作。

在收款方面,应该合理分析工程项目情况,制定合理的收款策略和方法。第一,保函保证金的管理。针对保函银行要求不同,我们必须要力求降低保函保证金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在金融机构的综合授权,办理各种保函。第二,及时收取预付款。境外承包工程一般工程预付款的比率在15%-20%区间。承包商在开立预付保函后,根据合同应及时完善手续,获取预付款。这样就可以解决项目前期费用和设备、物资采购的资金需求。第三,及时收取工程款进度款。工程开工后,承包商应按照合同规定格式和内容定期填报项目实际工程量完成情况申报表,向业主申请工程进度款。第四,及时收回保留金。目前,部分国家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开具质保金保函作为抵押,提前收取工程质保金,节约公司整体资金使用成本。

在支出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资金管理工作:第一,集中结算、统一资金调度、全面监控资金支付。根据目前大部分集团企业境外资金管理主要资金实行二级资金管理模式,先审批后使用。总包单位应对现场资金使用进行专项审定,采用季度筹划,月度申报的模式,对资金进行整体把控,对项目现金流全过程跟踪,保证现场资金使用;第二,严控合同、实现风险共担。承包工程的资金结构不同,支付方式也不一致。在签订合作单位协议的时候,明确工程款专款专用约束条款,确保资金紧张的协作单位在项目运营过程中资金充裕;第三,全面预算、建立资金预警体系。

四、打造财务团队建设,加强信息沟通

面临整体分包的工程建设,财务团队主要组成人员为由总包单位、协作单位共同组成,然而由于各企业文化氛围不同,行政管理角度不同,各国对财税的要求不同,各单位财务管理方式不同制约财务整体工作的开展,如何建立一个各方认同的财务管控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财务团队的建设。

(1)建立财务枢纽。总包方应该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纽带,兼顾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保证财务管控模式的开展,同时对不同企业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共同认知的财务管理团队,建立以总包单位主导的财务管理沟通机制。

(2)建立学习型财务团队。对运营国家和中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学习,形成财务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当地员工和外派员工相互融合,老财务人员传授新财务人员的机制。

(3)完善人员流动机制。海外机构工作中,由于个人家庭生活等多方面原因,人员的流动相对比较频繁,如何保证在人员流动过程中财务工作顺利开展,也是制约财务管控的一个因素,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财务委派机制,建立一个懂管理、懂业务,作风严谨的财务团队,合理安排财务资源,保证财务团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