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十篇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十篇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1:26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篇1

应用情况该方法目前在厂址选择、风险评估、安全生产、供应商选择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张先起成功地利用topSiS法对邯郸市化工区地下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计算数据对污染情况分级。该方法在食品卫生方面的应用也有所报道,梁祖美统计福建莆田市5年来食品卫生监督数据,并运用topSiS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成功地对1996-2001年间食品卫生监督质量水平进行综合比对评价;陈孟裕也曾利用美国军工标准建立了出口食品农产品风险评价体系,但其研究并未对进出口食品的风险因素具体深入分析,也未做进一步的研究论述;郭爱明利用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研究了最适于该食品企业的生产决策,使利润得到了最大化。在风险量化方面,袁博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五种不同的航空装备研究技术方案的风险进行了量化研究,并根据风险大小确定了较为优化的技术方案。

2topSiS法在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当前,在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域,检验检疫机构对监管工作风险的研判主要是依靠定性判断,为科学定量地评价工作风险的变化,并清晰地认识这一变化趋势,进而采取更加合理的前提方案或纠偏措施来降低进出口食品监管工作风险,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笔者试图将topSiS法应用于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评估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建立评估模型,从而为检验检疫机构评估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提供一种科学方法,这样,风险决策制定才能将所有不确定性范围的信息考虑在内。其基本步骤如下:

2.1成立工作风险分析专家小组。根据《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中关于食品安全专家小组组长和人力资源的要求,风险分析专家小组至少应由以下人员组成:组织内分管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法制专家;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链的各类业务专家,包括食品原料初级生产的安全控制(如种植、养殖和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食品加工、检验、检疫、检测、食品风险分析和HaCCp专家等;工作流程监管和官方证书签发管理方面的专家;人力资源管理和纪检监察方面的专家等等。若本单位或部门缺乏某方面的专家时,可以从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或企业聘请外部专家。

2.2由风险分析专家小组确定进出口食品有哪些工作风险,并进行分类。同时,整理近年来进出口该类食品的进出口贸易和监管情况,例如检出的超标情况,监管队伍人员和资质变化情况,以及企业和国际市场变化情况的数据,以使评估建立在广泛的数据基础上。

2.3对风险因素量化评估。风险分析专家小组在对这些数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的依据是美国军工标准miL-StD-822C。该标准风险评价由危害严重性和危害发生的概率等级组合而成,用半定量打分法构成风险评价指数矩阵和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如表1所示。以该指数矩阵将风险评价进行科学量化。其中a、B、C、D、e表示危害发生的频率,i、ii、iii、iV表示危害的严重性,具体如表2和表3所示。之后根据评估结果建立原始数据矩阵。设有m个评价对象(用于比较和研判的工作风险),n个评价指标(即风险因子),则评价对象的多指标评价矩阵X=(Xij)nm。其中(i=1,2,…m;j=1,2,…n),Xij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值。该矩阵模型如下:在评价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中,为了使该模型便于计算到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使不同产品在不同情况下的工作风险评估有相同的参考值,更具有可比性,规定矩阵Xij的第一行为风险最小的情况,即数值全部为20,矩阵最后一行为风险最大的情况,即数值全部为1。

2.4同趋势化处理,构造规范化矩阵。构造根据公式①进行从而形成规范化矩阵Zij=(Zij)mn.然后根据规范Zij,确定评价对象各指标的最优解和最劣解,即为矩阵Zij各列最大值和最小值构成的最优和最劣向量,分别记为Z+=(Zmax1,Zmax2,Zmax3,…,Zmaxm),Z-=(Zmin1,Zmin2,Zmin3,…,Zminm)。一般情况下Zij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即为最优解和最劣解。由于本研究在对风险因子打分的时候,风险专家小组已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权重,因此未计算加权矩阵。

2.5计算到理想解的距离并综合评价。计算规范化矩阵Zij中各方案到理想解的距离Di+和最劣解的距离Di-,然后计算各样本点与理想解的接近度Ci,Ci值越大,效益越好,表明离最优解越小,风险就越小。这样,就可以按照Ci来量化地反映某种食品进出口监管工作风险的大小,并加以比较分析。Di+和Di-以及接近度Ci的计算公式如下:

3评价体系应用举例

为使本文的研究贴近实际,笔者结合日常工作举例分析。连云港市进出口紫菜涉及到近百家企业,2012年的进出口额约为5亿人民币,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近年来,随着养殖海域的污染加重,紫菜产量和市场行情的变化等等,进出口紫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该评价体系的应用,即可定量反映近3年来进出口紫菜监管工作风险的变化情况。应用步骤如下:

3.1风险评估小组的建立。结合实际情况和现有人力资源,建立风险评估小组,由分管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组员包括一线监管人员、检测人员、HaCCp体系专家、法制和纪检专家、紫菜养殖和生产加工企业主等,以确保对进出口紫菜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3.2整理和分析进出口紫菜风险因子和近年来的行业风险数据。

3.2.1通过整理数据和记录确定进出口紫菜监管工作风险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产品风险,队伍风险和其他风险,每个一级指标由若干个二级指标构成,如表4所示:

3.2.2从以上三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入手,统计近3年来我市进出口紫菜的风险和贸易变化情况,具体统计数据和情况见表5。从表5反映的情况来看,在产品风险方面:总的来看近3年来我市进出口紫菜不合格的批次都在增多。一是每年都存在微生物超标的情况,且批次呈上升趋势,2012年甚至出现了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二是2012年以来出现了2批次的重金属超标。其中重金属方面主要是针对出口到欧盟和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这些对镉有较高要求的国家。三是今年以来检出2批次的添加剂超标,对于风险点a4,2012年我局从进口韩国干紫菜中检出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阳性结果,而该物质在GB2760-2011中不允许使用,为此,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第166号风险预警,要求各口岸加强对韩国进口水产品的检测,凡该类物质阳性的均不得进口。因此,风险点a4的工作风险程度较高。在队伍风险方面:我局近年来监管人力资源数量基本没变化,而且随着参与课题立项的增多,队伍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随着国家局和省局陆续出台和完善相关监管工作规范,我们的工作依据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但是近年来新进人员的增多,也导致了由于不熟悉业务造成的风险。在其他风险方面:一是2012年以来中日领土争端不断升级,这给中日贸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风险。

二是2012年由于气候的变化对紫菜产量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今年我省沿海三市紫菜原藻减产40%以上,这对国际国内紫菜价格和供求关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三是今年以来实施了新的《紫菜原藻养殖基地备案细则》和新的《干紫菜等级标准》,在紫菜交易会以及企业定期监管时加强了对企业体系文件和记录的审查,同时,2012年我局积极指导有意愿的企业提高管理和检测水平,整改存在的不符合项,从而上升为一类企业,这些措施也相应降低了部分风险。但是,从近年来进出口紫菜贸易数据来看,近3年来伴随着风险的增加,进出口紫菜的批次,数量和金额基本都呈增长态势。即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监管工作风险也在增加。

3.3由风险评估小组依据miL-StD-822C对每个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得出最终风险系数。风险评估小组在会商的基础上分别对每个因素综合打分,并据此建立多指标评价矩阵X=(Xij)nm。其中i表示评估的对象,即不同年份的监管工作风险;j表示评估对象的某个因素,因此Xij表示的是第i年监管工作风险的第j个因素打分情况。其中不包括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根据以上风险和贸易变化情况,由风险评估小组结合多年一线实际工作情况,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打分量化,科学评估每个风险的系数,经过打分统计,建立的多指标评价矩阵如下:

3.4将以上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

3.4.1在本文的研究中,风险指数越大,工作风险越小,对结果有正影响。采用公式①进行规范化处理,经计算得到的规范化矩阵为:3.4.2最优解和最劣解的确定。由于原始矩阵Xij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分别为最优情况和最劣情况,因此计算得到的规范化矩阵Zij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分别为最优解和最劣解,分别记为:

3.5计算到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以及与最优解的贴近度。根据以上数据和公式②、③,计算最优情况和最劣情况,以及2010年到2012年风险评估向量到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并依据公式④计算与最优解的贴近度。计算数据如表6所示:

3.6结果分析通过以上风险评估将风险量化,并计算得到表6的结果,该表为我们科学呈现近年来进出口紫菜监管工作风险变化情况。通过结果发现,近3年的Ci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2012年的Ci值远小于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同时2011年Ci值相比2010年略有增加,但增幅不大。综合分析认为近3年来我市进出口紫菜行业的监管工作风险在呈增大趋势,且2012年工作风险增幅较大,这提醒我们监管人员,尽管相对于其他动物源性水产品来说,进出口紫菜风险稍小,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必须重视近年来风险的快速增加,需要对整个工作链进行风险排查,并对关键风险因子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降低进出口紫菜工作风险,进而采取更加合理的前提方案或者纠偏措施来降低进出口紫菜监管工作风险,保障进出口紫菜的安全。

4讨论

topSiS是一种成熟的统计学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日常进出口食品监管工作中,是一种方法的创新,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这种量化的风险数据使我们对进出口食品监管工作风险变化情况了然于胸。该评价体系结合了风险评估和topSiS的优点,既可以通过Ci值的大小反映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的总体评价,也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给出所有风险因子的风险系数,因此可将二者结合从宏观和细节方面选择措施对工作风险加以控制。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对该方法的应用作探讨:

4.1依据该评价方法体系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根据该评价体系计算得到的Ci值用以判断某类商品监管工作风险,Ci取值在0-1之间,该值越大说明越安全,风险越小。每一次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其影响程度都不同,相应的Ci值也不同,因此,可根据Ci值的大小确定选择何种监管措施。具体到某类商品而言,可将Ci值科学的划分为几个区间,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判断每个区间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程度,当Ci值超过某一阈值的时候,应当在日常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对宽松或者相对谨慎的监管方式,或者为监管方提供预警,表明该食品进出口监管工作风险处在临界值。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各个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工作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并设置一系列可以接受和不可接受的数据,然后分别计算其Ci值,将该值作为阈值。这一模式的建立为监管方采取何种程度的监管措施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这样的管理也更加科学。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优化措施

营销是所有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维持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供电企业亦是如此。现阶段,随着电力市场的扩大及发展,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上也存在较大风险,束缚了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此,供电企业应针对电力营销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自身营销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整改,制定有效的营销风险规避对策,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高效进行提供保障。

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常见风险

一是自然因素导致风险。供电企业电力系统很多线路都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因素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损害较为明显。比如在寒冬季节,由于低温影响和风雪灾害,电力表面很容易出现结冰情况,严重情况可能会造成输电线路断裂,或导致输电塔出现破坏,影响供电企业电力系统有序运行,使得供电企业难以为用户提供优质供电服务。

二是电能耗损导致风险。供电企业在供电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电能耗损情况,特别是在进行长距离电力输送时电力耗损会进一步增加,但这种耗损带来的电力营销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通常要想降低这种情况产生的风险可通过改善输电技术来实现。而因电能耗损导致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窃电行为,这种行为尤其在偏远地区较为常见,许多私人用户或集体单位为了逃避电费而非法窃电,严重影响电路输电安全性。

三是电力服务导致风险。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人员服务意识直接影响用户用电体验,随着人们服务观念的增前,用户越来越重视享受服务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倘若电力营销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态度不佳,用户便可能会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导致企业社会公众形象下降,从而产生营销风险。此外,供电企业在进行电力供应中因各种因素影响,难以会出现供电电压低、供电不稳定或电力微弱等情况,电力质量不高是也是导致服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四是管理混乱导致风险。许多供电企业在进行营销管理中存在组织结构混乱、职责不清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企业电力营销难以有效开展,导致营销出现风险。另外,部分供电企业由于对电力营销风险不重视,在管理上过度重视生产而轻视营销,因而造成电力营销管理混乱问题出现,从而产生各种营销风险。

五是电力市场存在风险。在电力营销风险发生频率最多的便是市场风险,主要包括电量风险、电价风险和电费风险。而市场风险中最主要的便是电费风险,容易受不同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部分缺乏诚信、不合格的用电企业不按时缴纳电费,导致电费的回收存在风险;工作人员电量抄表不认真,会出现数据抄写错误,存在电费风险;最终电费核算计算错误,可能会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经济风险。

二、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优化措施

(一)健全管理体系,降低风险概率

完善营销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营销管理体系,把电力营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都统一纳入到规章制度中来,要求电力员工必须要严格根据规章制度内的规定严格履行自身职务,不断提升电力营销工作的规范性,从而有效规避电力营销风险。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针对市场风险的有效管理,针对市场内电量、电价和电费风险予以合理管控,能够充分了解电力市场的实际供需状况,避免存在自发电问题,从而实现对电量的有效控制,根据统一的电费计价标准有效防范电价风险。对市场风险进行管控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对电费风险的管控非常关键,供电企业在和用户构建营销关系的基础上,必须要对用户以及企业的实际信誉度以及资质有进一步的了解,把用户出具的资料和申请信息予以核对,同时电力营销工作人员来开展抄表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应当对电量予以反复确认,最终还需要对电力用户的电费数据予以核算,从而有效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二)加强营销监督,重视营销稽查

强化电力营销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营销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电力营销工作力度,组建电力营销稽查小队,对电力营销工作的全过程予以跟踪管理,从而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电力营销稽查小组必须要对营销工作中营销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电能质量以及电力用户等展开细致的监督管理,从而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稽查工作必须要从长远出发,坚持将这项工作做下去,实现电力营销稽查常态化,时刻了解电力市场的实际供求状况以及电价情况,电能质量状况等,从而能够对电力营销工作做到全面控制,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如果因为营销作业人员自身失误而造成风险的出现,必须要落实奖惩问责机制,按照风险大小和造成损失的多少严格追究责任,从而发挥出警示效果。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为进一步强化电力营销风险管控工作,必须要做好电力营销队伍建设工作,不断促进电力企业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真正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做好电力营销服务队伍建设工作,必须要尽快创新现代化的安全有效的电力营销模式,为广大电力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努力转变电力营销作业人员的服务态度,坚持客户至上的理念,用微笑面对客户,解决用户在电力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服务意识一方面体现在电力营销工作人员身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企业方面。企业应当以更加真诚的服务来换取用户的忠诚度,确保电能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以更好的吸引和留住客户,降低因为服务工作不到位而产生的风险。

(四)制定评估体系,加强风险控制

对风险管控实际效果予以评估属于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电力营销风险评估的主要原则是把开始制定的控制目标与最终获得的风险管控结果予以对比,借助于对比分析来获得二者之间的差别,风险管控效果即能够从这一差异程度来体现。根据电力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能够分析出影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评估结果的主要因素包含了下面几点内容:第一是风险防范对策是否是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来制定,相关风险点直接是否存在联系,是否注意到这些联系;第二是全部风险是否都已经纳入到风险管控的范畴中来,电力营销全流程风险是否予以有效识别;第三是在对风险数据信息予以收集的过程中,查看数据信息是否完善,风险决策是否能够按照这类数据信息来确定。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

1建筑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建筑行业竞争加剧意味着建筑工程企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涉及工程建设每个环节,从工程前期的投入阶段到后期施工阶段都需要经济管理。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工期长,建设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工程经济管理伴随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易引发经济管理风险,从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索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问题,提高经济风险防控水平,对实现经济效益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主要类型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关系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时间长、资金量大、工艺需求高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风险。因此,分析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类型,对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进行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可以确保建筑工程在质量提升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1投标决策风险

招投标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而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项目的投标决策过程中会面临众多的风险因素。一旦建筑发包方的资信情况或工程项目审批等基本情况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项目的搁置,造成巨大损失。投标决策阶段对工程风险的正确评估关系到能否成功完成项目,还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建筑企业在对工程项目的工程量等不充分了解情况下,不考虑施工具体情况,盲目报价和提交技术方案,甚至采取压价让利的措施,即便最后中标,盈利空间也非常有限,还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效益利润下滑。科学合理地识别与评估投标决策风险,有利于保障工程的经济效益。企业在投标之前,需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对项目有一个清晰而深入的认识。否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导致企业亏损。

2.2施工管理风险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关系着整个建设过程中的经济利益,是持续时间最长、存在风险最繁杂的一个全过程、综合性的风险管理。在长期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随机因素。这些随机变化着的因素可能会对工程项目造成一定的风险甚至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施工经济管理风险包括自然环境风险、施工技术风险、施工安全风险、资金周转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1)自然环境风险。它总体上是不可控的,但可以对有一定规律的自然环境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对于可能会发生,但不可规避的环境因素风险,要善于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利用风险转移尽可能地降低风险。(2)施工技术风险。工程施工是个复杂且整体性强的过程,对经济的影响也较大。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低、技术水平不达标、施工技术的选择不科学、施工机械的配置不合理、施工方案的不优化等都会导致施工复杂化,加大施工技术难度,影响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消耗更多的资金,因此需要重视施工技术风险管理。(3)施工安全风险。施工安全包括安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机械设备使用安全、用电安全等。建筑施工安全也是衡量一个工程项目整体交易的关键,是开展后续施工工作的前提。若安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经济效益,还会造成其他重大影响。(4)资金周转风险。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的开展,工程项目资金会逐渐融入工程的方方面面,范围广且复杂,若没有系统的规划和风险预防,同样会给建筑工程带来重大经济风险。(5)工程质量风险。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命脉,如果建筑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引发质量风险,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风险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要管理者不断地对工程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不断地修改经济风险应对计划,尽可能规避风险,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3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策略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并获得理想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需要对工程管理中的经济风险进行识别、分类、综合分析后,采取科学合理的针对化管理措施,以此保证工程资金的合理调配,从而尽可能地规避风险,降低损失。可见,做好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1增强经济管理风险意识

随着建筑项目的工程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增大,很多的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过度重视工程质量,却没有同步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因此,建筑企业需要正确认识在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结合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整体效益。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风险意识高低,影响整个经济风险管理工作。因此,要深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经济管理风险意识,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经济风险随时都可能会发生。通过意识强化来指导工作行为,使其从根本上对自己的工作加以重视,从而为后期经济风险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都具有较强的经济特性,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的意识,同时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核算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为稳定工程经济保驾护航。

3.2建立完善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控制,离不开系统的经济管理体系的支持。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言,需要结合项目情况,请专业人员对工程进行经济管理,也需要其他相关人员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管理体系的网络全覆盖且具有可实操性。设立专门的工程经济管理部门,明确经济管理部门的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及职责,对于内部需要协调开展工作的其他各个部门,应在职责划分上予以明确。各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互相监督,加强工程经济的管控。传统的经济管理体系一般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管控,有一定的局限性,完善后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应包含全过程,不仅要约束施工过程,还应该约束工程项目的投资、设计、竣工结算等一系列过程,确保经济管理贯穿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之中。建筑企业通过体系的建立来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通过体系的优化为整个工程实施过程提供支持,逐步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实现工程经济管理的最优化控制,全面提升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3重视对合同的科学管理

中标的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通过签订施工合同,对施工的各项情况进行协商和确定。合同作为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关键文件,保障各方权益的重要文件,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工程项目合同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项目合同的管理。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规范审查合同文本,仔细分析各项条款,确保各项条款合理,符合施工现场情况,双方的各项权责清晰、平衡,无单方面的约束情况的发生,对于有争议的部分要通过协商来确定。在协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风险并合理规避,为后续的建筑工程的展开提供约束载体,从而有效降低工程经济风险。因为工程经济管理的周期很长,环境也复杂,所以在后续的合同实施过程中,如遇条款变更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降低经济纠纷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注重合同管理人员的主观作用,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专业能力。在全面把握合同管理的复杂性和经济风险控制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工程合同进行科学的管理,将合同中存在的工程经济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和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企业内部控制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发展,经济有效的园林绿化工程是推动城市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但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在内部控制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因此,需要对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解决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发挥企业潜力,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进行,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

一、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质量

通过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效果决定了园林绿化工程的价值,良好的景观效果是促进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就需要做好景观效果设计工作。同时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经过详细的审核,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监理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改正,还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进行质量评估,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展开,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安全性和质量。

2、提高工程进度,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按时完工

企业在展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之前会对工程进行一些相关的规划,制定一定的实施方案,并根据施工要求合理配比成本。通过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工程进度和成本投入,并根据工程的实际规模、工期进行相应的调整,严格控制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能够按照计划及时完工,降低工期延误发生的几率,增加园林绿化企业的经济效益。

3、严格控制会计记录,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计记录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对资本的运动进行量化与详细的描述,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收集。通过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加强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会计核算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降低舞弊、造假等情况的发生。并建立相关的责任制,一旦发生问题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落实到相关负责人。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增加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园林绿化工程企业风险管理不够强

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是对园林绿化工程企业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行决策的过程,园林绿化工程企业主要的风险有:供应商风险、结算风险、施工管理风险、财务风险。

供应商风险是园林绿化工程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一项重要风险,供应商风险直接影响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园林绿化苗木的来源,供应商风险主要是由信息不对称、关键信息外泄、信任与协调问题等引起的,进而导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物流风险的产生。

结算风险是园林绿化企业风险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风险类型之一,结算风险主要是指园林绿化企业在进行资金清算中存在的风险,它严重影响园林绿化企业经济效益。尽管现阶段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已经展开风险管理,但风险管理仍不够强,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还不够。

2、园林绿化工程企业会计处理成本控制存在缺陷

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在会计处理上都缺少对苗木的收发存制度,这样的会计处理方式会给虚假采购苗木带来空间,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负面的影响,还会给企业带来苗木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企业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时,园林绿化使用的只是一部分苗木,其余苗木暂存在苗圃中,而这样的情况会使企业园林绿化工程成本增加,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报表亏损情况,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安全隐患。在企业成本控制时,成本控制不够全面,仅仅将成本控制局限于企业内部,没有将供应商和客户的情况纳入到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中。同时在成本控制中没能实现全员成本控制,在施工中会发生材料浪费和工程质量低下的情况,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进行。

3、内部控制中没有涉及园林绿化养护工作

现阶段,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认识存在误区,没有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纳入到内部控制中,使得养护工作不够到位,园林绿化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标准。园林绿化工作不但要对城市进行绿化建设,而且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能给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评价。但由于内部控制没有涉及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使得园林绿化工程企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园林绿化工程企业还缺乏相关的养护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内部控制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涉足不够,控制手法单一,缺乏相应的技术,这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风险管理,首先需要提高相关管理部门的风险识别能力,发现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处理办法,规避企业的风险因素,确保园林绿化企业的经济效益。避免供应商风险,需要确定经济状况良好、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的财务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需要处理好双方的信誉情况,确保双方信息交流对称,还要确保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相关信息不会被供应商企业泄漏,以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算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将结算结果与相关结算人员的薪资挂钩,一旦出现结算结果失误的情况,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通过严格的审批制度,能够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流失,还能减少园林绿化企业不合理消费的产生。财务核对制度,是园林绿化企业降低结算风险的重要手段,不定时、适时的对园林绿化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进行检查核对,从而降低结算的风险,促进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健康发展。

施工管理风险需要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进而做好施工中的风险控制,并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及时提出警告。施工风险管理时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和施工质量,从而降低企业不必要的风险投入。

在财务风险管理时,需要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建立预警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内部审批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构,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增加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重视企业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

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是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工作,采取先进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以先进的技术,实现园林绿化工程企业施工成本控制,提高企业园林绿化建设效率。同时企业内部要改变传统的成本控制理念,将供应商和客户的情况纳入到成本控制的体系中,实现成本与进度的同步控制,杜绝施工中材料浪费情况,降低企业成本,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做到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视质量成本核算与分析,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注重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加强人才培训

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是园林绿化工程中的重点工作。因此,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需要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纳入到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去,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使园林绿化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为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由于企业在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方面的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所以应当引进相关的先进的技术性人才,以促进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发挥员工的才智,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加强对内控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并联合相关部门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对内部控制人员进行业绩考核,促进内部控制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通过严格的绩效考评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园林绿化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其次,企业内部控制部门要加强对相关决策的执行力度,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从而增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挥内部控制部门的重要性。

四、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园林绿化工程企业要做好投标前期准备工作,重视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注重人才培养和园林绿化养护工作,还要加强内部控制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工作,从而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竞争市场规范,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增加园林绿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书: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探讨――以园林绿化工程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13).

[2]朱静: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施工阶段;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

对于一般的建设项目而言,在建设项目完成前后需要经过很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其中包括项目的建设场地选择、规划、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一系列的过程,而这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管理,那么整个项目会产生严重的风险问题,而且建设项目的每一个过程都具有极高复杂性,也增加了风险的概率。正是因为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建设项目存在很大的风险,从而影响到了建设项目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从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对于建设施工项目而言,一个良好的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1.1工程项目风险的概念

项目风险是指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实际结果和预期目标发生一定概率的差异。项目风险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千变万化、不可预测而导致的,因为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而且也因为人类认识和预测能力受到限制,所以项目风险的重视程度很高。项目风险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风险因素的存在性;

(2)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项目建设后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1.2工程项目风险的一般分类

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风险分类比较多,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方面来确定风险的种类,比如,根据风险来源,我们将其分为社会风险、自然风险以及经济风险等方面;而根据风险涉及到的部分,我们可以分为局部和整体的风险管理;当然也有根据风险技术性的分类而分为技术性风险和非技术性风险。当然还有很多种风险分类,我们在进行风险分类的时候,最好尽可能的将风险分类的更细化,这样会有利于之后的风险管理活动。

1.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和流程

工程项目管理其实是项目管理部门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手段,使得项目施工方能够准确的了解和掌握项目存在的风险问题,并且在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通过风险控制、风险规避等手段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再利用先进技术和工具将其彻底根除,以此来预防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而且还能够保证项目的整体安全和施工进度。

2风险因素分析

2.1环境因素

在这里环境因素是一个非常宏观概念,是指一个社会或者自然的整体情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的环境,主要指的是社会的风气、国家的政策、当地或者某个地区的科技创新情况或者是某个地区某个技术的成熟度。而另一方面就是指自然的条件,天气的好坏、温度的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指数等多方面的情况。例如,一个地区计划施工,工期为30天,而在这30天内发生雨雪的天气较多,使得工程无法按时完成,这就是环境因素造成的项目风险增加。虽然这类因素会对项目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其可控制的指数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这类因素基本属于不可控制因素,尤其是自然环境方面。

2.2进度因素

所谓的进度因素就是由于某种原因,施工的工期被延误,或者是工作的效率降低,没有办法按照合同或者规定的时间完成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工期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施工人员的问题,可能是工程设计的问题,还有可能是自然因素等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施工的人员配置不够优化,或者说是人员配置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工程不能按时完工;也有可能是施工人员的数量足够,但是其质量不够好,专业知识不过硬,不足以去解决现场中存在的问题。

2.3财务因素

财务因素是指在项目中没有能够准确的进行财务管理,良好、高效的使用资金,从而造成资金短缺致使工程不能完工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条件的改变或者客户需求的调整都会导致资金出现问题。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客户的需求变化,设计图纸的临时变更,如果这些变化未能经过周密的核算就进行施工,那就有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或者由于财务人员的疏忽或者失误,在成本的计算,原料的采购等步骤出现了问题,也会使得资金链断裂,无法完工。又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材料浪费现象严重,材料的使用率降低,工程质量出现问题需要返工,都会造成工程缺乏资金无法继续。

3降低风险的对策

3.1强化安全责任制

目前,建筑施工点多面广、层次较多、流动作业且事故易发,属于高危行业。而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整体素质较低,没有系统培训教育,整体安全意识薄弱。多数情况下,业主对工期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施工人员白天黑夜、争分夺秒的进行施工,使安全工作任务艰巨、困难。因此,各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应从根本上重视安全工作,强化安全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管理人员安全职责,理性面对安全现况,而不是指望一个文件、一次会议就可以彻底解决安全问题。

3.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时施工单位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首先由企业人力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工人员培训计划,然后通过安全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知识,避免人为失误,预防不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制度化,内容丰富、适时适地、注重实效。

3.3加强控制措施

控制是指有一些风险在施工项目中无法避免,或者说只要施工就会存在这些风险,那我们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手段去控制,使其的危险系数降低或者说将其可能发生的概率减少,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例如,如果项目的实施场地一定要在露天进行,而下雨等天气会影响施工的工期,那么就要求施工人员提前对雨天有所防范,在晴朗的、适合施工的天气中提高工作的效率,尽量快速地完成施工,将雨天对施工进度的影响降到最低。控制这种降低风险的措施在实际的应用中较为普遍,控制的方法是非常的多元化的,有可能采取多种措施去控制一种危险因素,也有可能一种措施就能同时控制多种风险。这就要根据施工的条件、施工的要求和特点等多种情况去判断,找出最适合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对策来降低风险,本文探对策主要针对的是施工阶段,然而,风险管理的方法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良好的风险管理模式会根据不同项目的情况发生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可能会同时采取多种方法去评估、降低风险。要结合自身的项目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篇6

[关键字]高速公路风险管理安全进度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1-261-1

高速公路修建工作具有操作复杂,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能按时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按照合同约定的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工程项目是很重要的,因此严格把握高速公路施工进程对整个工程项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高速公路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和工程进度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解析工程进度中的风险管理

1.1工程进度计划及风险管理类别

工程进度计划即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要求及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系列完整的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和年度进度计划,并随着施工的进行对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仔细审查制定的进度计划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施工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等问题。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速公路施工工作具有周期长、面积广、受影响因素多的特点,施工工作总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一定要制定一套针施工进度风险管理制度,尽量消除安全隐患。风险管理计划的内容如下。首先要注意的是自然风险,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不可抗拒的,所以一定要做好针对自然风险的管理制度,一定要注意收集当地有关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资料,并且经常与当地的地震局、气象局等与自然灾害有关的部门进行沟通,对天气情况进行仔细记录,并且对工程及施工人员进行投保,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社会风险也是工程进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深入调查,并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一定要保证工程的实施不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等,尽量避免出现施工人员与当地居民发展冲突的情况;技术风险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技术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的风险程度直接决定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的顺利与否,因此一定要严格审核施工技术,保证施工工艺的质量,严格把关施工方案等。

1.2应对高速公路施工进度风险的措施

根据上文中介绍的风险类型,笔者将在本段中着重论述几种不同类型风险的应对措施。首先,针对自然风险,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收集当地的历史资料,了解曾经发生过的异常情况,与当地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获取准确的自然状况消息,便于在第一时间内实施应对措施。与此同时,要注意在特殊时期对工程进行保护,如在雨季时要进行一些保护措施,避免出现水毁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当遇到异常情况需要被迫停工时要进行合理的方案调整,增加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赶上计划的工程进度,减少工程损失;针对存在的社会风险,相关负责人一定要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管工作,可以通过设立举报箱、意见箱等形式促进监督工作,施工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一定要按要求进行处置,切不可直接堆在农田边或者流入农田,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问题,尽量减少噪音,避免出现打扰周围居民休息的情况发生;针对技术风险问题,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工程变更程序,加强对施工的管理力度,严把技术关,仔细审查审计方案,尽量运用技术较成熟的施工方案;在经济风险及管理风险的问题上,一定要加强对施工工作的管理力度,严格把关相关负责人的任用情况,一旦发现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一律进行撤换,使风险管理制度顺利实施。

2解析高速公路施工安全方面的风险管理问题

众所周知,安全问题是施工项目中的重点工作,也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安全重于泰山,因此,在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工程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笔者将在本文中重点讨论安全方面的风险管理问题。

2.1对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进行探究

现阶段,我国的科技现状及质量监管力度使高速公路施工中安全控制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我们广大工作者一定要积极探究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出现安全风险的原因,加强风险转移及风险控制工作的力度,努力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然而,在目前的安全风险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施工环境差、施工设备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高速公路施工业的快速发展。

2.2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针对现阶段我国的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处理办法,如风险回避、风险转移等。笔者将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高速公路施工特点对安全风险管理办法进行简单探究。首先要加强施工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将高速公路施工过程程序化,在每部分工作中安排相关的负责人,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头上,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其树立安全意识。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实行责任制,真正将责任下放到各个部门、各个负责人,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认真对待工作,努力降低安全风险。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投入,有计划性的进行安全管理技术开发,使高速公路施工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安全化、现代化,最后,就是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从小事做起,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水平,促进我国高速公路施工业的发展。

3小结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在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对该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在现阶段的高速公路施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工作者齐心协力,斗志昂扬,一定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施工情况,使风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我国高速公路施工业的发展,最终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篇7

关键词:营销稽查;电力营销;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作者简介:唐婉雪(1974-),女,广东南海人,佛山供电局,经济师。(广东 佛山 528000)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82-02

我国电力系统自2000年开始实施厂网分离,各地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有效的电力市场竞争模式。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了解到,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总发电量达到47000.7亿千瓦时,人均发电量3228.32千瓦时。由此看出我国电力消费市场是巨大的。电力营销活动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营销领域各项业务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对象覆盖整个社会,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管理上既有政策性要求又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电力营销业务中潜在较多且较高的风险。营销稽查是降低营销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开展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提升供电企业的营销稽查管理水平,能较好地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营销作业风险事故,规范营销业务,加强内部控制,有效降低电力营销风险,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电力营销风险

电力营销风险是指在电能产品销售(量、价、费)、供电服务(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服务安全)等环节所面临或潜在存在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营销风险逐年增加。如何防范并降低营销风险成为当前电力销售部门的中心和重点工作之一。

电力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完善的营销风险管理体系

供电企业在“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满足客户需求,对营销策略的研究呈现百花齐放、层出不穷的状况,但往往忽视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营销风险管理。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着营销风险加大这一紧迫、严峻的问题。例如:用电缴费欠费产生的经营性风险、客户服务中的法律风险、客户违约产生的客户信用风险、供电可靠性降低造成的企业信用风险、特殊保供电产生的社会责任风险以及作业活动和客户用电等产生的人身风险等。这些风险严重威胁供电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在电力营销工作中迫切需要引入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进行系统、科学的管控。

2.电能产品销售环节薄弱

电能产品销售主要包括电费回收、电价监管、电量及线损管理在内的电能产品销售环节,是电力经营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是供电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和业绩的体现。

电费管理上存在的风险包括是否制订有效的电费回收内部管控制度,管控措施是否全面;电力销售报表中的应收、实收、未收电费的准确性有无监控措施;营销部门是否随时掌握电费欠费情况,对欠费是否实施定期催缴并收到成效;电费是否进入专用账户;超期欠费、违约用电等是否按规定收取滞纳金及违约金;电费发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

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分为营业管理损失风险、计量技术管理损失风险等。营业管理损失风险包括用户违章用电、窃电的电量损失、抄表中出现的漏抄、错抄或者未按时抄表导致的电量损失。计量技术管理损失风险包括计量装置产生误差或者误接线、电能表超误差运行、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不符合规程要求、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触不良、电压损失超出允许范围等所造成的电量损失等。对于上述风险,关键在于线损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线损四分管理统计是否准确真实,抄核收管理制度措施是否到位,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窃电查处是否有效开展等。

电价监管风险包括是否有效正确识别电力客户的用电类别,是否按核准的电价计收电费,电价执行过程中是否有有效监督和考核办法,是否定期开展电价普查,对私自改变电价类别等违约行为是否有效处理等。

供电企业必须认真分析电能产品销售过程的薄弱环节,制订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否则极可能发生电力营销风险,蒙受经济损失。

3.服务机制不健全

供电服务风险的关键点在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服务安全。服务规范化风险包括电力营销各类业务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是否按规范程序办理,有无违规收费行为,是否存在违反服务承诺行为,是否有违反《供电监管办法》等法律规章的行为。服务质量风险是指对各类投诉、举报的处理及答复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有服务改进的举措、是否建立服务质量分析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服务安全风险是指供用电合同是否明确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责任、是否有用电安全服务制度措施、对安全隐患督导是否到位、是否制订事故应急服务措施等。

作为供电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成长期的供电企业在客户服务理念的理解上会存在差异。服务理念跟不上,在服务规范、质量、安全方面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机制不健全,其带来的经济风险、社会形象风险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二、以营销稽查促营销风险防控

营销稽查是指供电企业为了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经营损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营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对电力营销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的行为。其定位是对营销业务进行内部检查。其工作实质就是以防控风险为目标,对营销和服务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处理。通过营销稽查可以有效防控、降低电力营销经营和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营销稽查可以有效识别风险的存在

风险的识别主要是依据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深入研究分析可以得到最精确的风险预警。电力营销业务的范围较广,因此其涉及到的管理范围也较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对每一个业务关键点进行监控,并有效识别这些风险。营销稽查就是一个很好的风险识别途径。在营销稽查过程中,对业扩报装、抄核收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客户服务等各个业务环节的关键业务通过常态稽查、专项稽查的方式开展全面检查,掌握各项业务在哪些环节存在问题、挖掘管理漏洞,从而能有效识别出营销风险,同时为营销风险分析提供详实的数据信息。电力营销稽查的工作内容见表1。

表1 电力营销稽查的工作内容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业扩报装

稽查规章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抄核收

稽查规章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用电业务受理抄表工作

现场勘查电费核算

业务收费电费发票管理

制订供电方案电费收费

业扩工程管理电费账务处理

签订供用电合同电价管理

装表接电欠费管理

审核归档营销报表管理

计量管理

稽查规章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客户服务

稽查规章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电能计量装置设计审查营业窗口服务

投运前验收业务受理、记录、结转情况

计量标准配备、量值传递、建标考核故障报修服务

计量装置采购、验收检测及库存管理投诉与举报处理

计量装置检定(轮换管理)用电业务

信息统计、分析、、

更新情况

封印管理服务监督

用电检查

管理稽查规章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客户工程项目审核

用电检查管理

违约用电处理

客户用电事故处理

2.营销稽查可以对风险进行准确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害程度。根据上述研究,营销稽查可以有效识别出营销风险。供电企业在营销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分析每类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周期、频率等要素以及对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工作的损害程度,确定风险处理的优先级别,从而实现对营销风险的准确估测。常态稽查和专项稽查是营销稽查的基本工作模式。稽查结果记录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异常问题,即对应的风险事项。通过对检查记录的风险事项按月度、季度、年度等进行周期整理分析,有针对性、深入地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评估衡量风险影响的程度和后果,确定风险事项是否需要处理以及处理的程序,提出整改意见、制订整改措施和防范措施。可以对一个周期内客户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如欠费复电超期问题是个案还是普遍存在现象,是服务意识问题还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引起的,评估导致事件发生的内控制度上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3.营销稽查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

营销稽查除了可以有效识别出电力营销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外,还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首先,可以通过营销稽查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要全面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高度重视风险管控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全员的风险管理水平与抵御风险能力,保证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的管理经营与健康发展。其次,通过制订营销稽查整改意见和措施,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非责任单位对照自查,监督整改落实情况,检查防范措施的执行效果,实现风险事项的闭环管理,及时防范、化解和控制各类营销风险。另外,通过营销稽查可以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进一步理顺相关部门及岗位的职能分工,形成责任明确、有效约束的业务处理机制。最后,营销稽查可以协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充分发挥营销稽查“前、中、后”三道防线的作用,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估的角度对营销风险实现全面管理。

4.营销稽查可以促进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营销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前提。通过在营销业务领域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设计营销业务风险管理目标、管理标准,辨析营销风险因素,制订科学的营销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构建完善的营销系统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营销风险事故,规范营销业务,加强内部控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营销稽查能为营销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支持。通过营销稽查有效识别风险,为风险库的建立提供素材,从而建立完整的营销业务管理体系标准和评价模型。营销稽查过程也是对营销业务风险监控、风险评估的过程,营销稽查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开展营销稽查相关工作,协助供电企业建立营销业务系统的、科学的、可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提供有实践指导作用的手册及操作指引,消除和降低目前营销领域中潜在的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以及人身风险,达到风险可控、在控、预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石栋.营销稽查与电力营销风险管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潘敏.强化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思考[J].云南电业,2008,(10).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篇8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管理

一、

引言

以2004年8月31日为分水岭,我国的房地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家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围绕着行业是否有“泡沫”,业内、业外争论的此起彼伏、沸沸扬扬,结果还是迎来了以“土地施行招、拍、挂”和非常严厉控制措施的“协议转让”,迎来了中国人民银行121号文件对房地产更为严格地贷款规定和银行利率的增调,迎来了一系列规范建设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水平要求的政策。业内的“一个前提、两条链”都出现了与以往区别很大的变化,风险因素不断增多,风险存在于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使中小房地产企业更是处于极为艰难的处境。因此,加强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保证项目目的、目标的实现,是实现企业突出包围、稳步发展的关键过程。

二、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析

风险是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在特定的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实际上就是实际结果与计划结果的变动程度,这种变化程度越大,所谓的风险就越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实际上是开发商实施开发过程中固有的风险,在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的定位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市场定位包括项目的产品定位、建筑产品的质量定位、建设环境的品质定位,都是根据市场调查、项目的经济技术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出的,是指导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营销策划方案等前期工作的依据。可以说,项目的市场定位确定以后,基本上就敲定了项目的建设风格、建设成本、营销推广方案,就决定了项目的销售前景,一旦市场定位不准确,项目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是后期无法或者是非常困难弥补的风险,也是项目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属项目建设的决策性失误风险,按照风险影响范围划分属于总体风险(决策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讲,其结果也是不可管理风险。

2、项目的投资支持能力风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台前后,由于对市场定位的认识模糊或者自相矛盾;或者是没有真正做到“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或者是对企业资金筹措(自有资金)和融资能力过高地估计,或者项目成本分析存在着严重的失误;或者没有吃透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行业政策,对大的经济环境把握的不准;或者是成本过程控制严重失控(突发性事件)、意外因素过多等等原因,导致的项目资金支付能力达不到计划要求,给项目建设造成的风险(可控制风险和决策风险)。

3、项目的质量风险。包括:在项目决策阶段由于经济技术分析失误,出现品质与价格矛盾导致的质量问题;在设计阶段,向设计提出违反设计规范、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又通过“关系”关照通过造成的“投机性”质量问题;施工阶段,从业人员对设计知识认识有重大错误,擅自改变设计造成的质量风险;施工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关键部位和关键过程的跟踪检查处理,对一些容易出现影响结构安全,特别是一些虽不影响结构安全,但对正常使用功能有严重影响的问题,处理不及时,没有做到“事前”控制的“永久性缺陷”或者给售出交房后造成的质量“隐患”(实际上就是“质量通病”造成的纠纷);交房实物与销售承诺、广告宣传承诺不相符造成的“实物质量”问题等,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纠纷冲突形成的风险(可控制风险)。

4、项目的合约履行能力风险。在项目运作和建设过程中,涉及土地转让、融资、设计、监理、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勘察设计成果审核、招标、施工、材料设备供应、质量检测、销售委托、购房等合同或协议签约、履约过程,由于项目的一次性(不可重复性)特点,建设周期又比较长,涉及的方方面面又比较多,如果在关键的过程出现控制失误,那将给项目造成相当大的麻烦。比如,在目前土地供应体制和贷款政策条件下,寻找土地、找寻资金是企业试图突出“瓶颈”制约的普遍方法,有时候在“饥不择食”的景况下,可能会因“省略过程”不慎跌入“陷阱”。

5、项目建设的“创新”风险。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使项目建设的土地、资金条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要使企业能够持续稳步发展,追求计划利润,获得既定利益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情形下,为了服务目的,追求项目与周边项目的“差异性”,选择自己企业不熟悉或者认识尚不足以完成追求的“创新”,也是极具风险的,更何况正常地创新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6、项目的“政府”风险。“政府”风险多发生在政策的不连续性、突变性和漏洞的存在,对于企业来说,主要发生在违规操作的投机性过程、对政策不理解的盲目性过程失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必须掌握相关地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必须掌握地法规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理》等。必须掌握对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操作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和强制性标准。

三、

开发商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导致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证的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决策层,其核心是选择最佳风险技术管理的组合,目的是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效能。因此,开发商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为:

1、合理界定项目覆盖的范围,加强对项目范围变动的控制,将项目的任务细分的更具体、更明确、更严密、更便于控制,以免遗漏而产生风险。

2、合理确定项目管理目标,在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总体要求下,按照项目《经济技术分析报告》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项目决策,确定项目目标,避免出现决策失误风险。

3、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对项目工作进行结构分解,对项目的目标、实现目标可能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按照一般规律拿出解决问题、规避风险的方法、措施,用《项目管理规划》指导项目建设,指导项目的计划管理。

4、根据实现目标的外部环境情况,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原则,对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比照《项目管理规划》给定的方法、措施进行适应性、符合性识别、分析(评估或测算)、评价,实事求是地给予适当地、合理的调整、优化组合各种风险技术,拟订应对措施,设法消除、缓和、转化、转移风险,避免过程控制风险。

5、强化风险管理的计划手段,把可以管理的风险分解到各个不同的过程,对计划要求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必须给予满足,搞好风险的监控。过程中,利用动态管理,合理配备资源,按照目标管理、节点考核、专业监督的方法,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规避潜在风险转化成显性风险的可能。

6、合理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理顺管理关系、反馈关系,建立项目的沟通职能,在项目管理内部以及与建设相关的各方接口,特别是在经常出现误解和矛盾的职能和组织间接口,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保障。

7、加强合同契约的管理。及时沟通信息,消除履约过程的不稳定、不信任影响,围绕项目的最大利益(计划利润),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开展工作,避免冲突造成的履约风险,控制建设成本;利用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已知风险通过合同分解、索赔和反索赔等手段,进行回避或风险转移。

8、在项目内部加强实施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管理),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强化财务监督和计划实施的专业监督,强化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监督,对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跟踪检查,及时向决策层提供修改计划的依据,向计划实施层提示计划执行的偏离情况,对预料中的风险或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四、开发商规避项目风险的对策建议

1、

建立或附设企业经常性信息收集和处理机构,研究国家和区域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对本地区各个区(段)域的规划、土地、项目(包括在建和意向)、适宜项目情况,做及时、准确的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经常性从容分析,比较临时“抱佛脚”分析的依据和理由会更丰富;合理安排资源,把“功夫”下在事前,在时间管理象限里,开展“重要而不紧急”的工作,肯定比做“重要又紧急”的工作会从容、更周密,提供的决策依据会更科学,规避决策依据错误造成风险的能力会更强。

2、

合理配备具备基本岗位技能和知识的营销、开发、技术工作人员,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知识能力,提高风险的分析、识别、评价能力,培养知识面宽、具有科学态度又有主动工作热情的“研发”队伍,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用支持、鼓励、监督、检查、改进等方法,把企业产品的研发作为“龙头”对待。

3、

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决策风险后果”的严重性,企业决策层必须有合理知识结构的高级经营、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本行业专业、综合知识和风险识别、判断、处理能力,有计划、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熟悉行业工作的基本规律,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定。简单地说就是会经营、懂管理、知法规,唯如此才可能避免投机、政策、担保等风险,才可能妥当地处理风险造成的后果。

4、

积极推进企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建设,逐步实现企业的体系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制定适应于iSo9000:2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企业标准、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用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真正地实现工作质量的提高。用管理体系管理,用工作标准、程序、制度规范职业行为,使工作有依据,效果有证明,追究有线索,也就减少了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带来的风险。

5、

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现行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学习,及时掌握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本行业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强制性标准,了解政策规定,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识别能力,规避“政策风险”,避免出现投机风险、政府风险(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处罚)。

6、

加强项目的招标管理、合同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和合同管理能力。在招标过程中,准确核定标的,利用竞争、价格、供求机制,合理制定工期、质量、造价、安全投标的条件,为项目合同管理营造工作质量环境;在合同契约签订的过程中,善于利用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可管理风险进行合法的消除、缓和、转移;在合同契约的履行过程中,合理应用《合同法》、《建筑法》和其他法规规定,利用风险管理技术、财务手段,将“承包商风险”、“业主风险”、“供应商风险”、“担保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决不允许在过程中因出现“违规”或“违约”现象而导致“意外”风险失控。

7、

利用计划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监督、节点考核等技术手段,对风险管理过程实施“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在编制计划时,就对风险存在的种类、影响的范围、时间、效果进行识别、分析、评价,按照一般规律制定规避风险、分解风险、控制风险的措施、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就风险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可变性、相对性、同利益的对称性影响,加强计划的监督,按照目标管理、节点考核的原则,及时组织实施效果的评价考核,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调整计划和应对措施,及时总结、关闭阶段性管理目标,是保证风险管理达到既定目标的有效途径。

8、

重视“过程控制”,加强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管理,消除“质量风险”、“协议、契约履行风险”的影响。在策划、决策阶段,正确把握行业发展的规律,客观地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建设环境评价和经济技术分析,准确进行市场调查和企业投资支持能力分析,正确决定项目的产品定位、品质定位,合理确定投资额度,避免出现品质与投入矛盾的风险;在设计阶段,坚持按照产品的市场定位要求、规范标准要求监督设计,进行设计评审,把投资控制(一般占项目产品投资的90%--95%)的最关键一步控制好;在招标、签订合同阶段,准确编制标的,合理把握投标优惠条件,签订一个有效且有利的协议(合同),作好投资控制的关键的第二步(一般占项目产品投资的5%--!0%);在项目实施阶段,加强“投资、质量、工期、安全”控制,加强“合同、信息”管理,强化建设过程与项目相关单位的关系协调,对关键部位和容易产生“质量通病”、对结构和使用功能有影响、对投资、小区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的过程加强监督,把实施过程的风险作有效的控制。

9、

重视项目完成过程中阶段性工作(过程、活动)、实施结果的评价考核,及时总结经验、关闭阶段性计划,为企业正确认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下步工作持续改进创造基础。阶段性工作的考核评定有项目管理层组织进行,也可以由职能主管领导组织分阶段或者按照计划的节点控制目标进行,考核的内容是计划的节点控制目标完成管理情况和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的结果是决定是否调整计划、调整目标,是否决定关闭阶段性管理任务。项目管理考核评价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层或者是组织结构中的部分,考核评价的对象是项目管理层(主要是项目经理),考核的内容是按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和指标,对项目实施情况(包括节点关闭情况)、项目管理水平、管理绩效进行终结评价,确认阶段性考核的结果,确认最终结果,确认项目管理组织(项目部)的职能是否具备“解体”。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篇9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风险认知;防范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建设来说,加强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施工单位只有在实际施工中,对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类型有着全面的认知,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后,制定出相对应的对策,才能有效防止了安全风险的发生,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就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而言,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的问题,很多施工单位并未真正意识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最终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大大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强度。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认知与防范进行初探,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1、工程风险与风险管理

从工程项目的规划、分析、到最后实际施工的全过程中,都存在了很多无法预估的风险因素,这也就是所谓的工程风险,而工程风险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性,它是在任何时间、任何施工过程中随机出现的,如果施工单位并未实现做好工程风险的管理控制工作,工程风险的影响程度也会增大,使得工程项目无法顺利进行,甚至还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出现报废的状况,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施工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几年因工程风险引起的安全实例正在不断增加,酿成了十分悲痛的结果,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工程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性较强的工作,这是因为其能够对不确定因素进行预估和处理,能够对风险类型有着很好的认知能力,并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由于风险管理工作设计内容较多,对于管理人员也有着严格明确的要求。但是,我国目前的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2、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

3、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3.1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可以说,工程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也是承包商与发包商合法权益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的作用,避免两者之间出现违法操作的行为。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风险意识,对工程合同中每一条条款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并充分考虑其是否具备风险因素,避免日后产生经济纠纷问题。

3.2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期延误等。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3.3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尽可能选择计价形式的工程合同,以此来减少合同风险的发生,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又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较小,那么,施工单位可以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总价合同形式。而在一些大规模的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其施工情况经常会发生变化,受到内部与外部因素干扰问题较多,有着极强的风险性,这就需要做出适当的风险转移措施,通过利用单价合同形式来降低合同风险的发生率。

3.4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和支付信誉;在编标报价阶段,要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在订立合同阶段,对于过分刻苛的合同条款提出修改要求,以减少合同风险.除进行工程、设备、人身事故等保险外,还应通过保险机制减轻风险损失;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合理控制风险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工作对于工程项目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整个工程项目经济收益的根本基础。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对其中存在的风险类型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充分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每一种风险因素有着全面的认知和掌握,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就要及时制定出应对方案,将工程风险进行彻底的控制,不断加强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体制,逐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与效率,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在预期时间内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叶辉恒.试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与防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王力,王永志.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1).

风险量化管理工作情况篇10

关键词:货币发行;风险管理;人民银行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12-0070-03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a

货币发行部门面对的风险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外部风险指由于货币发行工作所处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存在的风险隐患,例如因自然灾害危及发行库、发行基金的安全,因群体性的事件造成现金供应紧张等。外部风险独立于货币发行工作而存在,货币发行工作只能接受并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但不能控制这些风险。内部风险指由于部门内部运作而引起的风险,例如因制度、管理缺失造成的工作失误,因内部工作人员道德风险造成的盗窃案件等。内部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

一、货币发行业务风险隐患特征

货币发行工作直接与大量的现金接触,其风险性不言而喻。货币发行工作贯穿于现金流转的整个过程,由于人员、环境、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存在,涉及安全问题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近些年来,发行工作的任务量成倍增加,发生各类差错、事故、案件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我们对人民银行总行近几年通报的风险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货币发行业务风险有以下基本的特点:

(一)风险集中在直接与现金接触的岗位和环节

从总行近些年的通报情况看,案件基本发自发行基金出入库、库房管理、复点、清分、销毁环节。按岗位环节分,我们统计的17个案件中,涉及复点环节的7个,占41.2%,库房管理的5个,占29.4%,销毁和调运的各2个,各占11.8%;按案件性质分,涉及故意犯罪和人为原因的13个,占76.5%,涉及盗窃的9个,占52.9%;涉及车祸和火灾的3个,占17.65%。按涉及人员分,涉及管库员的4个,占23.5%;涉及临时工和外部人员的4个,占23.5%。这些岗位在日常工作中直接与现金接触,是我们风险防范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复点环节,与现金接触的时间最长,风险性最大。

(二)案件事故主要是由故意为之和其他人为因素造成

仔细分析每次事故和差错,均是由于人员主观故意或工作失误造成的。货币发行日常工作业务量大,机械操作也比较多,但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风险防范的重点往往不是机械事故或外界因素。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化,对货币发行部门人员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风险点更多地集中到了内部人员的管理和约束上。

(三)案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较大

货币发行工作事关政府信誉,金融秩序的稳定,该岗位发生的案件不论是对国家财产还是人民银行的威信都会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涉案金额不仅动辄上万元,更重要的是极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造成很坏的影响。例如某中心支行已打洞残损人民币流向社会案件,就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人民币流通退出环节的质疑,严重影响人民币的信誉和人民群众对人民币的绝对信任。

二、货币发行风险防范与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库房硬件设施薄弱,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低

近年来,在总行的指导下,各级人民银行加大了对发行库基础设施的投入,货币发行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了缓解,但风险隐患并没有得到根除。

从库房基础设施来看,根据《发行库管理办法》要求,库区应设立专用备品库、复点人员专用通道,交接间应达到一定的面积,但从目前河南省一些地市中支的库房情况看,仍有一些库房和专用场地硬件设施达不到基本要求,直接构成业务风险点。从发行基金保管环节来看,库房管理机械化操作程度还比较低。因库房基础设施较差,库容限制,河南省仍有部分地市级人民币发行库,发行基金摆放没有实现托盘化管理,部分库房不能使用或没有配备电动叉车、电子显示标牌。库房管理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低,工作手段和方式比较原始和落后。工作量的逐年增大,直接影响了库房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极易导致忙中出错和减少必需的工作程序,这将蕴涵大的风险隐患。从回笼券清分、复点环节看,全国仅是100元纸币能够实现钞票处理中心机械化清分操作,其余面额仍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复点。在现金大量回笼的地区,需要配备大量的临时复点人员,其人员思想状况较难掌握,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给我们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二)制度落实不力,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货币发行岗位,应是一个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的岗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多种因素导致个别岗位制度、规章落实得不到位,在工作中不能认真地执行制度、规章,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制度不能得到严格的执行,违规操作的情况在发行工作中时常发生,比如:商业银行存取款时换人复核的问题、业务办理一笔一清问题、管库员操作同进同出同操作问题、复点管理老师不得参与具体业务操作问题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穿着敞口、无兜工作服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比较常见,也反复被强调为风险防范的重点,但仍被个别工作人员忽视,违规操作的概率也较高,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防火墙作用,对制度的漠视意味着风险隐患的产生。

(三)检查缺乏实效,后续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检查监督是贯彻落实内控措施,增强内控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发现各种问题的有效手段。货币发行工作离不开检查监督,在日常工作中各级人民银行不断开展高频率的业务检查,粗略计算,河南省每年库房、复点、销毁环节开展的大检查不低于四次,抽查、自查不低于四次。但是在各次检查中,同一单位仍能发现同类性质的问题,这说明检查仅是重过程,整改落实效果不佳,检查预期效果没有达到。这中间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检查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认识到检查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走过场、留情面、擅自修改检查结果的事时有发生,检查效果大打折扣;二是被检查单位风险意识淡漠,没有对检查结果引起思想上的真正重视,检查出来的问题听之任之;三是检查缺少必要的后续监督检查手段,后续整改检查跟不上,检查问题的整改落实缺少推动力;四是缺少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对问题直接责任人,对没有如实报告检查情况、检查不认真、走过场的情况,没有切实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这样造成检查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风险即使暴露了,后续弥补手段跟不上,也就失去了对风险控制最好的时机,小的差错可能造成大的风险事故隐患。

(四)风险控制手段单一,现有的科技手段没有

充分利用

目前,货币发行工作风险控制手段主要依靠制度约束和各类监督检查,而逐渐完备的技防手段,其效用并没有充分发挥。比如库房监控设备,目前不仅实现了全范围、多角度、无死角监控,而且实现了远程监控网络一体化。但是监控技术手段基本上是作为在出事之后查找原因、查找证据,确认责任人的弥补手段,多用在事后,并没有充分发挥监控设施在事前、事中实时化解风险作用;远程监控网络现在也仅是在探索使用阶段,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三、提高货币发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

1、建立量化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使风险管理状况具有横向、纵向的可比性。长期以来,在货币发行工作中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更多的是依靠制度规定的定性认识,没有定量分析,风险的大小凭经验,缺少可度量的标准。可根据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将货币发行各个风险岗位蕴含的各类风险,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指标进行衡量,并根据风险状况给各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指数,以此构建整个货币发行部门和各个风险岗位客观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业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风险隐患都可以进行客观的衡量,指数可以累计,各环节权重指数之和即代表风险程度,根据风险指数划分若干等级,客观反映风险管理状况。风险评估指标可以借助于各类检查进行计算,同时可应用于各类检查决策和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预警;可以从时间上进行同单位、同岗位纵向比较,也可用于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同一时间的横向比较,有助于风险评估和控制。

2、形成全方位的风险防范监督、控制模式。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的干部职工对风险控制的理解较肤浅和狭隘,90%的人员认为风险管理的责任在于直接责任人和直接领导,没有认识到每个人、每个环节都关系到风险防范与控制,有的甚至认为风险的防范控制主要是个别部门、个别人的工作。因此,在强调风险控制与防范的过程中,要将风险意识深入每个员工人心中,形成人人都是风险控制的主体,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是风险防范与控制主体的认识。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建立前岗与后岗、同一性质岗位之间的监督责任机制,明确同一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之间相互监督检查职责,可具体通过利益激励和责任追究的制度安排,将风险控制的责任与风险岗位每一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如果出现了事故或者本岗位的风险指数达到了某一程度,每一个人的利益都要受到影响,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责任,当然当事人要承担更多的损失和更严格的责任追究。这样,不仅会让每个人主动去监督周围员工的业务,而且会使当事人也愿意接受监督,更使直接责任人承受更大的压力。通过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降低风险隐患。

3、建立专职内部风险监督控制岗位,实现对监控内容的常态与动态管理。仿照销毁专职督察员模式,设立专门的风险监督岗位,选配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日常通过监控录像、跟班作业、监督后续整改情况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效地开展风险要害岗位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检查权、监督权、建议权。专职风险监督岗位的建立,目的是防范工作人员细节疏忽、习惯性操作与违规操作,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纠正,及时消除隐患。

4、建立后续监督检查机制,解决整改不力的问题。要从各个工作层面建立健全检查后续监督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侧重点,将检查的重点放在整改落实和效果上,通过复查的手段监督整改落实,并将整改的效果纳入检查效果评估范围之内。

5、完善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按年度对全年工作无差错、工作责任心强,特别是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精神奖励。

在物质奖励方面,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各种补贴、奖金打包,全年工作无差错的全额发放,甚至于增发一定的比例(比如20%);工作出现差错,达到风险评估体系所测定的某一风险程度,扣发部分奖金,甚至全部扣除;对敢于坚持制度的、安全方面堵塞漏洞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必要奖励,避免奖金平均分配问题。在精神奖励方面,可以尝试延续原有的做法,从事货币发行工作年限达到一定年限,授予货币发行优秀员工荣誉称号,并发给金质、银质奖章的作法,提升员工成就感、荣誉感,看到自己的价值。在职务、职称晋升方面应根据行业岗位特殊性给予制度性设计。对管理不严格、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办理业务,特别是连续出现同一差错的责任人、发现问题没有按照要求及时整改的直接责任人、碍于情面不能认真履职的管理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给予处罚,记入风险管理档案,当问题累积至某一程度,应及时调离其现任岗位或职位。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形成机制并程序化,一旦出现某种需要奖或惩的情况,应及时启动、进入下一程序,不能受到任何外来干预。

(二)加大技术投入和硬件设施更新,发挥现有技术手段潜力,用发展的眼光建设现代化库房

库房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化、作业机械化不仅是为了完成了发行库管理的目标任务,也是加强发行业务风险控制,有效减少风险环节的必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将是今后发行工作的方向和趋势。从目前科技手段试点的情况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成果可以进行全面的推广。

1、大幅度提升发行库机械化作业水平,实现业务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尽可能地对不达标库房进行改建、扩建;新建库房要充分考虑今后发展的空间和需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广托盘化库管方式,积极将电子叉车、清扫机、电子显示标牌、自动闭合栅栏门等机械手段引入库房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规避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