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十篇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十篇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0:12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篇1

深刻认识海洋强国建设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十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是首次。我们看到,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到“海洋”两字,指出军队要“保卫领海和海洋权益”;十五大报告提到要“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十六大报告提到要“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十七大报告提到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这些报告对海洋的表述都只有寥寥数字。十报告首次用40个字完整阐明海洋强国战略,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

中央为什么要在现阶段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首先是反映了对历史的清醒认知。我国近代百年屈辱,直接源自于海上的衰落。海权的丧失,多次打乱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使之延后了至少上百年。历史荣辱表明,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必须建设海洋强国。其次是反映了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和洞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之后,海洋作为国土空间和资源宝库的地位迅速显现,开发利用海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成为沿海各国矛盾冲突多发的新焦点。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海上形势,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第三是反映了对未来的清晰谋划。海洋是全球化的战略通道和贸易走廊,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生态屏障。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开发。

建设海洋强国,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关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拓宽未来发展空间,培育未来发展新增长极,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动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支持系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在战略上突破“海上包围圈”,形成区域海洋控制权,进而推动“和谐海洋”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总之,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自近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

深刻领会海洋强国建设的任务要求。海洋强国战略,是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三位一体”的国土战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主攻方向。我国是海洋资源大国,拥有管辖海域30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总长18000多公里,岛屿岸线总长14000多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海岛7300多个,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着力开发海湾、海岛等海洋重点区域,培育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石油天然气等海洋产业,有望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保护海洋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生态支撑。目前我国近岸海域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溢油风险加剧等,随着新一轮沿海开发全面展开,加强海洋资源环境支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保障。海洋强国战略,首先是战略。没有海洋控制权,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海洋经济。必须树立海洋国土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开创海洋发展的远大前景。

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的宏伟战略。近年来,为探索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广东、山东、浙江、福建4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这4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海域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海岸线占全国的60%以上,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数量占全国的7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左右,是现阶段海洋强国建设的重点所在,是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导区和先行区。其改革发展,将为全国海洋强国建设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广东省以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为主载体,以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珠海横琴岛等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2011年,广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达到9807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郾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郾5%,连续17年领跑全国。

山东省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主载体,以青岛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2011年,山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3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郾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郾1%。

福建省以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为主载体,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市为龙头,着力建设成为“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全国海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全国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示范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创新海洋综合管理试验区”。2011年,福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41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5?郾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9?郾7%。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篇2

(一)海洋资源会计研究体系的形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许多会计学者将会计理论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指出自然资源具有价值,并进行了诸多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自然资源会计这一会计学新的分支。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自然资源会计的研究,比较成熟的有矿产资源会计、森林资源会计等,对海洋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开发战略与管理、海洋产业、海洋区域经济等方面,鲜有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如何核算海洋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这是由于海洋资源的资产特性决定的。尽管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许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条例,但这些法规的具体落实多方面均依赖于海洋资源会计的核算与监管工作。而处于探索阶段的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问题,许多信息的取得需要通过海洋资源会计核算予以解决,因此海洋资源会计核算的研究有其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

(二)海洋资源的特性 一是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港址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再生能源等。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多面性,使得海洋资源总的经济价值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有形的商品价值,主要是直接利用价值部分;一部分是目前研究还不够成熟的生态环境价值。由于一部分资源产品和服务价格难以确认,因此影响了海洋资源会计的发展。二是海洋环境与资源属于无价格的公共物品,其价值在量化上比较困难,不易与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结果比较。三是海洋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性资产,既具有一般资产的稀缺性、收益性、权属性和有偿性,又具有海洋资源特有的海洋水体流动性、海洋空间立体性、海域质量差异性及使用功能的永久性等特征,使得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进展缓慢。

二、海洋资源会计文献综述

(一)国外海洋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概述 对于海洋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国际会计理论界早就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早在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醒沿岸各国注意,海岸带资源是一项“宝贵的国家财富”;艾伦·科特雷尔指出保护有限的海洋资源并展开海洋资源价值量的核算;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20多个国家政府、国际组织或研究机构开展了自然资源核算理论方法的研究,但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意见;Coastanza等综合了各种方法完成了全球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这些研究内容及成果具较高的前瞻性和系统性。

(二)国内海洋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概述 徐质斌提出实施海洋资源管理总的思路:即四个目标一国有资产所有权实心化、经济效益评价真实化、资源产权流动化、资源再生产循环良性化;一个核心—资源产权管理;三个步骤—产权登记、价值评估、产权经营。许启望等进行了“海洋资源核算的初步研究”,首次在国内提出了海洋资源的总价值量核算和分类价值量核算。吴姗姗对渤海海洋资源的价值量进行了初步的货币化估算。这些研究说明在海洋会计的研究上我国会计理论界也给予了较高程度的关注,为海洋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我国海洋资源会计的研究思路。但因这些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其研究对象也不是直接针对全部海洋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海洋资源价值的初步估算,没有建立完善的海洋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在我国对海洋资源采用有偿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后,很多涉及海洋资源的会计理论问题更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海洋资源会计研究体系的框架及其内容

(一)海洋资源会计研究体系的框架 整个研究以海洋资源的会计核算作为出发点,首先从会计的角度探讨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中涉及到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费用等基本会计要素,以及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问题,以此为起点,进一步研究海洋资源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评价等管理会计的问题和微观核算如何与国民经济宏观核算对接的问题。海洋资源会计研究体系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

(二)海洋资源会计的内容 一是海洋资源会计目标。海洋资源会计的目标具有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是使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优化,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是为有关信息需求者(主要包括政府、潜在投资者和企业合作者、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等)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关于企业因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破坏而产生的成本和收益的静态和动态情况,从而帮助信息需求者做出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投入和收益实现均衡的对策。

二是海洋资源会计的对象。海洋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其对象包含以下几个层次:海洋资源会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海洋资源会计学形成的基本依据、形成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海洋资源会计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结构、海洋资源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体系和海洋资源会计的考核指标体系等;海洋资源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的实施对象,它所反映和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与资源生态循环过程相联系的海洋资源经济循环各阶段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海洋资源会计信息系统的具体业务处理对象是海洋资源的形成、开发、配置、运用、储存、保护、综合利用和再生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篇3

【关键词】蓝色经济swot分析海上温泉福清东龙湾

引言

在新近结束的十中,同十七大一脉相承的,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再次受到极大的关注,同志在十报告别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对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问题,十报告除了继承在十七大报告中已提及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等方面,还特别提出了在十七大报告中未曾提及的“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根据十的指示,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蓝色经济这一理念将于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的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蓝色经济范畴。在本文中将讨论的是蓝色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即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目前,我国滨海旅游业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阶段等影响,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海洋产业的开发,为大力推进中国滨海旅游业又又好又快向前发展,一些沿海城市也积极大力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制定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本文以福清市东龙湾为例,根据十报告的指示,以蓝色经济的视角,对我国海上温泉的开发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一、福清市海上温泉项目开发具有的优势与机遇

(一)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福清市交通十分便利,东龙湾海上温泉规划区内就有福州至平潭一级公路穿过,临近省道大真线,距离长乐机场仅1小时车程。规划区距三山镇约4公里,距福清市区约27公里,距福州市区约60公里,距厦门市约210公里。南濒兴化湾,北依福清湾,东临海坛海峡,南通福建省第一大岛——平潭岛。

渔平高速公路在规划区边经过,并在三山镇有出口,福厦高速铁路和温福铁路的建成大大缩短旅游区到厦门、深圳以及温州、宁波、杭州、上海等地的旅行时间,交通状况得到进一步优化。良好的交通条件为旅游地与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温泉资源丰富,水温、水质、出水量均属优质。根据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普查结果显示,规划区的温泉主要赋存在辉绿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和构造裂隙带中,最高温度53.2℃,水质类型属氯化物钠钙型水。多项达矿水命名指标,具较好的医疗保健价值。其中氟、偏硼酸、偏砷酸达到具有医疗价值矿水浓度,氡含量达到氡矿水浓度,是一种优质矿水资源。据了解,该温泉允许开采量采用最大降深法可达到1070t/天,拥有足够的水源供应能力。温泉的这些资源特点,为温泉旅游开发提供了由此可见,规划区的温泉资源水温、水质、出水量均属优质。

3.当地居民开发热情高,有利于大规模的旅游建设。本次问卷调查面向三山镇的沁前村、前薛村、三山村,共向当地村民分发了总计350份关于温泉开发意愿统计的问卷,共收回288份,调查结果如下各表所示。

一是对温泉项目的了解情况及投资意愿。图中显示,99%的居民对三山镇海上温泉的项目有所了解,其中45%的居民非常了解,54%的居民有点了解。在投资意愿的调查中,61%的居民表示会投资,38%的居民认为可能会投资,仅有1%的居民表示没有投资意愿。说明海上温泉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是居民对温泉项目开发的期望。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对海上温泉开发很期待,并且乐于向为人介绍家乡的温泉。这表明在当地,海上温泉项目的开发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得到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支持和响应,这对海上温泉项目今后的开发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项目的前景调查。85%的当地居民对海上温泉很看好,并且有75%当地居民认为海上温泉未来将成为三山的名片。这说明绝大部分的群众对海上温泉的前景持积极的态度,认为海上温泉会成为三山的标志,对当地的形象起到促进作用。

四是问卷调查结果总结。本次东龙湾海上温泉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将带来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将会成为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结构转型重要的战略机会。正是基于此,在当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居民积极的支持和响应,这在该项目接下来的发展中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对于福清市的经济发展和海西的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4.政策优势。早在2001年,福建省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将旅游产业定位为该省支柱产业。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将从国家层面旅游业提升到战略性产业的高度,这是“十二五”期间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持。同时,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纳入国家战略,以建立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的地域经济综合体为目标,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这些政策优势都将对该项目的开发大有裨益。

5.客源优势。目前福建省拥有的国际客源市场结构从客源地及旅游目的角度分析均非常有利于温泉旅游市场的国际客源市场的培育,而福建省国内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及旅游目的对温泉旅游则均有大量的潜在客源,这为福清发展海上温泉旅游的游客来源提供重要基础。

图为对消费者度假习惯的分析,从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在旅游度假的喜好方面,有相当多一部分消费者愿意选择轻松舒适的度假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海上温泉旅游项目在旅游市场上前景比较乐观,具有一定规模的潜在消费者。

另一方面,作为全国著名侨乡,福清旅外华侨80多万人,遍布东南亚、欧美等112个国家和地区。些旅外华侨心系故里,对福清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很关心,经常回乡探亲考察,是福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客源组成之一。

(二)机遇

1.海西经济区大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9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在被中央和地方政府合力推进。作为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区,福州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福州市统一整合地热资源,在省会中心城市城区规划建设生态温泉城、温泉主题公园、大型高端户外温泉休闲旅游中心、温泉体验区、温泉博物馆等设施。同时提升福清等周边地区温泉旅游发展水平,形成都市温泉、城郊温泉、淡水温泉、海水温泉产品体系,争取成为全国省会城市率先摘取“中国温泉之都”的城市的行动,为福清海上温泉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近邻外部环境。作为以海上温泉为特色的福清东龙湾温泉,其发展已成为福州打造“中国温泉之都”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与平潭地缘深厚,适合共同开发。平潭岛距离规划区约10公里,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其岛屿资源和滨海资源十分丰富,适合进行蓝色经济开发。平潭素由“千礁岛县”之称,全县由126个岛702座岩礁组成,主岛海坛岛面积251平方公里,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望,直线仅距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处。全岛共拥有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独具特色的沙雕节更是吸引各地游客。平潭综合实验区将是三山温泉最主要的合作对象。福清市东龙湾海上温泉规划区拥有距离平潭岛近,且资源互补的优势,可与平潭岛实现良好的互动。

3.国内的休闲度假市场蓬勃发展。联合国专家指出,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离“休闲时代”还有较为遥远的路,但我国已在一定程度上融入整个国际休闲文化的背景中。休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能力和意识不断上升,康体旅游、休闲度假游逐渐兴起,这将为规划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需求机遇。具有丰富的体验内涵、良好的养生及治疗特定疾病作用、与休闲度假本质相吻合的温泉旅游在国内外受到重视,为福清海上温泉旅游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宏观外部环境。

4.社会资金投资旅游形成热潮。中国的旅游业正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业预计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国内外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到旅游业的发展。巨大的市场及快速的发展,吸引社会资金不断投入。

二、福清市海上温泉项目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劣势

1.旅游资源缺乏知名度。知名度指的是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是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旅游地来说,知名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打响品牌,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源。目前东龙湾海上温泉规划区虽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但是人力投入资源相对缺乏,导致宣传工作的缺失。同时,由于人力投入资源少所带来的旅游开发滞后和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营销手段简单,导致了目前该海上温泉的知名度不高。

2.生态环境条件较差。根据实地调查,发现东龙湾海上温泉规划区内地表有轻微盐碱化,表层为微咸水。由于盐碱化造成的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植物吸收养分,阻碍植物生长,不利于规划区之后开发时的绿化工作的开展。该地区地势平坦,主要为滩涂地,以泥质为主,建筑作业开展有困难。并且在此前为防止潮汐浸渍已在沿海滩涂将涨落潮位差大的地段筑堤拦海,导致出海困难。此外,由于地处沿海,规划区在建设过程中与建成之后都应该注意防风、防潮和防涝等问题。

(二)挑战

1.周边温泉旅游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福州被誉为“温泉之都”,周边有众多的温泉旅游产品。近些年来,随着温泉旅游的持续升温,有关温泉主题的度假区不断涌现,这加剧了度假区之间的竞争。福州、厦门、莆田、泉州、三明、龙岩、南平、宁德等地都拥有有各地特色的温泉资源,甚至已经开发完成处于运营状态。若要从诸多温泉产品中脱颖而出,东龙湾海上温泉的开发建设就应该突出本地特色,主打“海上温泉”这一新鲜牌,才能够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市场。

2.生态建设带来的挑战。十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生态环境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提出的、旨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秉持着这一战略决策,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结合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由于规划区的生态基础较弱,存在土壤盐碱化等不利条件,且受到当地经济技术条件薄弱的局限,生态建设是旅游开发面临的一大挑战。

3.周边村镇社区利益调节带来的挑战。由于规划区周边村镇较多,且开发地居民大都生活在沿海地区,人员居住分散,实现村民搬迁所遇到的困难较大。移民搬迁安置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资金筹措压力大、搬迁地寻找困难以及搬迁后生活保障这三个问题上。这要求政府对移民资产特性、资产收益及资产功能恢复、人力资本等方面都要考虑周全,以确保老百姓的利益。在海上温泉开发之后,各个地区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的处理与旅游收入的合理性分配也是旅游区发展的重要议题。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平均分配资源,也是开发所带来的一大挑战。

三、新时期我国海上温泉项目开发的若干建议

(一)注重旅游形象传播

旅游形象的建立有赖于系统和高效率的形象传播手段,结合户外广告、旅游杂志、电视、报纸、电台等多种大众媒体,进行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通过大量的和高频率的广播、报刊和杂志广告,进行以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为主体的旅游促销以提高旅游地知名度。除了通过大投入、大传播实现知名度的提升,一些细微的举动也就能够留下很好的口碑继而让老顾客为你带来新顾客。例如迪士尼乐园规定员工在和小朋友讲话时候必须半蹲,通过这种服务所建立的品牌知名度,成为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一个理由。

(二)依托节事活动进行经营

节事活动是旅游宣传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通过在适当时候举办各种别具特色的促销活动或节日庆典,达到短时间内吸引传媒和大众关注的效果。可开展活动有:

1.海西经济区发展国际高峰论坛。结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以振兴海西经济区发展为主题,组织海内外知名人士,聚首畅谈,共谋发展。

2.海上温泉养生文化节。深入发掘中国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结合福清本土特色,开展大型的旅游节庆活动。

3.促销活动。邀请在基础市场和核心市场影响力大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如,福清温泉摄影节、美食节等。

(三)联合发展,组织旅游线路

在福清市域内,福清温泉可以实现与石竹山、东壁岛、灵石山、黄檗山万福寺等旅游产品的联动。同时福清温泉还应带动福清旅游业,实现与周边福州、宁德、泉州、厦门等地的著名景区(点)联合与捆绑线路组织实现产品联动,从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与福清旅游的影响力。

以上,是通过对福清市东龙湾的海上温泉开发为例,对我国在蓝色经济视角下的海上温泉项目开发问题所进行的探析。对东龙湾海上温泉开发所做的调研工作与调研方法值得在其他类似的温泉开发中借鉴使用,所给出的建议也具有普世意义,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对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瑾,李震.浅议我国蓝色经济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发展规划[J/oL].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01).

[2]王雪梅,石敦礼,陈茶丽,李文实.福清海上温泉旅游开发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王洪军.生态文明建设与蓝色经济发展研究.东岳论丛,2012,33(9).

[4]曲新英,丛松日.生态文化是蓝色经济战略的价值取向.东岳论丛,2012(6).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篇4

报告: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

解读:深化改革,放松管制是去年政府工作重要特点,这一思路将贯穿始终。审批权下放,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释放活力,并督促落实,以改革手段调整结构稳定增长。

2.设置经济合理区间

报告: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解读:上下限合理区间的宏观管理方式是一个创新,保持宏观政策定力十分不易。在潜在增速下台阶,金融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不再频繁改变政策,而是使用预调微调的办法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政府不会容忍经济大幅下滑,也不会主动放水刺激,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3.推动出口升级

报告: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施鼓励进口政策。

解读:外贸增长目标7.5%,连续两年下调(前两年分别为10%和8%),创近十年新低。客观原因,外部贸易在平衡,内部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连续两年未完成目标。主观原因,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

4.货币政策保持定力

报告: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解读: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是总理所作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促改革是主线,稳增长是前提,调结构是结果。上下限合理区间管理的宏观管理方式是重要创新,保持政策定力不放水不多打赤字十分不易。

m2目标连续两年13%,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我们反复强调宏观管理思路已从“挖坑放水”向“开渠引水”转变,近期的正回购不代表政策转向紧,前期的逆回购也不代表政策转向松,核心逻辑是保持政策定力,不放水、不刺激,“保持松紧适度”。

5.简政放权,自我革命

报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

解读:调结构主要依靠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加大审批权下放;财税体制改革要全口径预算管理;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混合所有制,现代企业制度。

6.汇改窗口再次打开

报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解读:2012年央行将浮动区间扩大至1%,并取消强制结售汇,意在加速汇改,但2013年全球Qe带来的热钱涌入迫使央行中断改革。2014年Qe淡出,汇改窗口已再次打开。近期央行主导人民币贬值以及周小川、易纲等高层密集表态都是预热,预计汇改加速。

7.首次明确区域经济定位

报告: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

解读:首次明确区域经济带定位,要求梯度发展、形成新的经济支撑带:优先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梯度发展。三大主要经济带形成: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预计首都经济圈规划上半年将出台,成为政策落地最快的区域。

8.对外开放新思路

报告: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健全金融、法律、领事等服务保障,规范走出去秩序,促进产品出口、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解读:对外开放新思路:1、从贸易开放到投资开放,强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2、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加快推进备案制,“大幅下放审批权限”;3、从接受规则到主导规则,加快双边及多边规则谈判,比如中美、中欧Bit,中韩自贸区。

9.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

报告:今后的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解读:再次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明确具体指标:“三个1亿人”要求农民落户,改造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城镇化的重点在中西部,中西部城镇化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口市民化,要解决户籍制度和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公平。

10.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报告: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解读:强调继续“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但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改变。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民间资本发挥更大能量。建议关注相关国企改革,铁路、民营医院等领域的试点改革,未来有望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

11.调整产业结构,扶持新兴产业

报告: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业,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解读:调整产业结构,新兴产业有进有为,传统产业重组升级。优先发展生产业,明确扶植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淘汰三高产业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再次明确通过环保等标准倒逼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12.首提海洋是宝贵的蓝色国土

报告: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解读:首提“海洋是宝贵蓝色国土”,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从国防安全角度看,加强海上军事力量,继续推进防空识别区,变被动为主动。从经济角度看,发展海洋经济,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环保角度看,严控海洋污染。

13.向雾霾宣战

报告: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解读:政府工作首次强调出重拳治理雾霾,向污染宣战!1、压缩煤炭、节能改造,使用清洁能源、加快产能淘汰、区域联防联控,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等全方位控制雾霾;2、强调水和土壤污染治理,预计《污水治理行动计划》将会尽快出台。

14.国防预算提高12.2%

报告: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

解读:军事国防领域的思路出现较大变化。2014年国防预算提高12.2%(去年增长10.7%),达到约8082亿元人民币,GDp占比继续提升。我们分析,军事国防思路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军事体制改革和军工产业改革有望继续推进。继续看好军工,从短期的交易性机会转向长期的战略性机会。

15.房地产重保障、抑投机

报告: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篇5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与倾倒区选划、使用、监测、管理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的倾倒区包括海洋倾倒区和临时性海洋倾倒区。

海洋倾倒区是指由国务院批准的、供某一区域在海上倾倒日常生产建设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而划定的长期使用的倾倒区。

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是指为满足海岸和海洋工程等建设项目的需要而划定的限期、限量倾倒废弃物的倾倒区。

第四条国家海洋局及其海区分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部门。

第五条选划倾倒区应当符合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全国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国家海洋局根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全国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沿海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倾倒区规划。

第七条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由国家海洋局负责审批。

国家海洋局受理和组织选划下列临时性海洋倾倒区:

(一)疏浚物或惰性无机地质废料总倾倒量在500万立方米(含5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

(二)倾倒除疏浚物、惰性无机地质废料和人体骨灰以外的其它废弃物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

(三)倾倒作业活动涉及两个海区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

(四)军事工程、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工程使用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

(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废弃物在内地管理海域倾倒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

(六)国家海洋局认为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其它临时性海洋倾倒区。

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受理和组织选划前款规定以外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

第八条海洋倾倒区由国家海洋局根据倾倒区规划提出并组织选划,也可由需要倾倒废弃物的单位提出选划申请,经国家海洋局同意后开展选划工作。

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由需要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向具有受理权限的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开展选划工作。

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理由、拟倾倒废弃物的名称、数量、作业时限、废弃物特性以及其它有关材料。

第九条主管部门在接到需要倾倒废弃物的单位书面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选划倾倒区的答复。

第十条倾倒区选划程序如下:

(一)由申请单位委托主管部门认可的选划技术单位编制倾倒区选划大纲。

(二)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单位提交的倾倒区选划大纲送审稿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组织评审。

(三)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单位提交的倾倒区选划大纲报批稿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回复申请单位。

(四)申请单位根据主管部门对选划大纲的审查意见开展倾倒区选划工作并编制倾倒区选划报告。

(五)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单位提交的倾倒区选划报告送审稿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组织评审。

(六)申请单位将倾倒区选划报告报批稿报送主管部门,并抄送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海域的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由国家海洋局组织选划的,申请单位应将倾倒区选划报告报批稿同时报送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

(七)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应在收到倾倒区选划报告报批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国家海洋局。

(八)国家海洋局自收到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报批稿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送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回复国家海洋局,逾期未回复审核意见则视为同意。国家海洋局在收到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报国务院审批。

国家海洋局自收到临时性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报批稿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批。

第十一条国家海洋局组织倾倒区选划大纲和选划报告评审时,征求国家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组?愕骨蟾俸脱ǜ嫫郎笫保髑笏诤G液J隆⒂嬉敌姓鞴懿棵胖笔艋沟囊饧?

国家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直属机构应在倾倒区选划大纲和选划报告评审后10个工作日内向国家海洋局或海区分局提交书面意见,逾期则视为同意。

主管部门在组织选划倾倒区时应征求所在海域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二条在编制倾倒区选划报告时,应对废弃物的特性、成分、倾倒的方式、数量、强度、频率、倾倒物质的扩散方式、倾倒物质对海洋生态环境、通航安全、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结论,同时要提出防止倾倒污染的管理措施、对策和建议。

第十三条在已有倾倒区的附近海域,原则上不再设立新的倾倒区。但是已有的倾倒区由于其容量、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等原因不宜使用或不能满足倾倒作业需要时,可选划新的倾倒区。

第十四条两项以上工程同时使用一个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时,可按照总倾倒量将选划论证工作予以合并,提交一份选划报告。

一项工程使用另一项工程已选划或正在使用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时,应在原选划工作的基础上对倾倒增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提交论证报告,报国家海洋局批准。

第十五条疏浚物倾倒总量在50万立方米以下的工程项目需要使用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时,可由选划技术单位在收集倾倒区及其附近海域现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论证,直接编制选划报告。倾倒申请单位将选划报告报送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海区分局在组织专家审查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提出初审意见,报国家海洋局审批。

疏浚物倾倒总量在5万立方米以下且对海洋环境影响很小的工程项目需要使用临时性海洋倾倒区时,由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确定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位置和范围,报国家海洋局审批。

人体骨灰所需的倾倒区由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根据需要指定倾倒区域。

第十六条国家海洋局负责海洋倾倒区公告。公告内容包括海洋倾倒区的位置、倾倒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使用期限等。

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负责临时性海洋倾倒区公告。公告内容包括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位置、倾倒单位、工程名称、倾倒数量、作业时间和倾倒区使用期限等。

第十七条当海洋倾倒区不宜使用或暂时不宜使用时,由国家海洋局予以封闭或暂停使用,并公告。

当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不宜使用或暂时不宜使用时,由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予以封闭或暂停使用,并公告。

对使用期限已满或倾倒活动已结束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应在期满或倾倒作业结束后立即予以封闭,并于封闭后20个工作日内报国家海洋局备案。

废弃物倾倒单位应自倾倒区暂停使用或封闭之日起终止在该倾倒区的倾倒作业。

第十八条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3年。在临时性海洋倾倒区3年期满时,倾倒作业尚未完成的,废弃物倾倒单位必须向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并提交环境监测报告。

主管部门根据倾倒作业状况和环境监测结论做出是否延期的决定,并将延期使用情况通告国家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直属机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十九条废弃物倾倒单位在实施倾倒作业过程中应当接受中国海监机构的监督检查,并为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提供方便。

第二十条在产业活动密集区域或倾倒作业活动与其他产业活动容易发生冲突的?蚧ǖ那愕骨凳┣愕棺饕凳保掀锴愕沟ノ挥Φ狈⒉记愕棺饕倒妗?

第二十一条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应当根据倾倒区使用的状况适时组织环境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封闭或暂停使用倾倒区,调整倾倒的方式、数量、强度、使用年限等。

废弃物倾倒单位应当委托主管部门认可的机构承担倾倒区进行监测与评价工作,监测评价方案应当报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核准。

第二十二条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应将海洋倾倒区的监测结果定期报送国家海洋局备案。

在临时性海洋倾倒区倾倒作业结束后90日内,废弃物倾倒单位应向国家海洋局海区分局提交环境监测评价报告。主管部门可根据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使用状况和倾倒作业强度,要求废弃物倾倒单位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

第二十三条倾倒区的选划和监测工作应当符合倾倒区选划和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十四条承担倾倒区选划和环境监测的单位对选划结论和监测结论负责,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倾倒区选划费用和海洋环境监测费用。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未开展倾倒区选划工作擅自实施倾倒作业的,主管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十三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向已封闭的倾倒区倾倒废弃物的,主管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六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废弃物倾倒单位违反本规定,在倾倒区选划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由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主管部门可责令其停止倾倒作业,吊销倾倒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从事倾倒区选划和监测的单位,在倾倒区选划和监测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由主管部门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在5年之内不得从事倾倒区选划和监测工作。

第二十九条废弃物倾倒单位不按规定向主管部门提供倾倒情况记录、拒绝接受中国海监机构的现场检查、或者在检查中弄虚作假的,主管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十四条第三项、第七十五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篇6

abstract:thecurrentsituationofmarineeconomyandmarineindustrialstructureisthereflectionofthedevelopmentwayandlevelofthemarineeconomyinthisdistrict.thepapershowstheeffectofdifferentmarineindustriesonmarineeconomyisdifferentwiththeanalysisofgreyrelationaldegree.So,thedifferenceandtheirpercentageshouldbeconnected.Furthertopromotetheoptimaladjust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whichisthentransformedintothefeasiblefruitofeconomicdevelopment.

关键词: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灰色关联度

Keywords:marineindustry;marineeconomy;greyrelationaldegree

中图分类号:F121.3;p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182-02

0引言

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简称《报告》),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到50087亿元,较上年增长7.9%,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9.6%。《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海洋经济仍将保持8%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和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是产业结构,它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因此,在现有的研究中,人们大多关注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例如,盖美、陈倩[1]以辽宁省为例,分析了1997-2007年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陈志杰[2]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发现,福建海洋经济产业走得是三二一的发展模式。

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着重研究海洋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及其与海洋经济间的关联程度。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3]目前,中国海洋产业内部的发展参差不齐,对海洋经济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它们与海洋经济之间的关联程度到底如何,同样值得关注。

1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

表1是根据海洋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计算了2001年和2011年中国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主要产业与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以2001年为基期,2011年海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了1.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4.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了2.48个百分点。这表明,当前中国海洋第二产业仍处于成长期,海洋经济走得仍是以二三一的发展模式。

就海洋产业的结构变动来看,在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渔业的比重下降了3.11个百分点,这是因为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凸显,以及政府保护海洋环境意识的增强,沿海省市大多严格控制养殖面积,保护海洋生态和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近海捕捞量趋于下降,由此影响了海洋渔业增加值的提高;在海洋第二产业,除了海洋盐业的比重下降外,其他海洋产业的比重都有所增加。其中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以及海洋工程建筑业的比重增加得最多,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需要海上能源,即或直接来自于海洋,或经由海洋由外部输入;在海洋第三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比重下降了4.56个百分点,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比重下降了3.1个百分点,滨海旅游业的比重增加了2.46个百分点。可见,海洋产业结构正处于更替变化中,由此影响着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显然,这种更替变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是参差不齐的,有些产业的影响会相对更大些。

2中国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的关联度

2.1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和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

程度。

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分析数列。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母序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子序列)。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称为参考数列。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称为比较数列。设参考数列为x0={x0(k),k=1,2,…,n},比较数列为xi={xi(k),k=1,2,…,n,i=1,2,…,m}。

②变量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中的数据量纲可能不同,这样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关联度分析时,一般都要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xi(k)=■,其中k=1,2,…,n,i=0,1,2,…,m

③计算关联系数。x0(k)与xi(k)的关联系数如下:

ζi(k)=■

其中Δ■(k)=x■(k)-x■(k),k=1,2,…,n,i=1,2,…,m,ρ∈(0,∞)被称为分辨系数,ρ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ρ∈[0,1],具体取值视情况而定,本文取ρ=0.5。

④计算关联度。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格点)的关联程度值,所以它的数不止一个,而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整体比较,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几种为一个值,即求其平均值,作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关联度公式如下:ri=■■ζ■(k)

⑤关联度排序。关联度按取值大小排序,如果r1

2.2数据说明我们选取了2001-2011年之间11年的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取海洋生产总值作为母序列,13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作为灰色分析的子序列。其中,在变量的无量纲化处理环节,是以2001年的数据为基准对各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步骤4得出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度。

2.3实证分析结果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可得到: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滨海旅游业与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海洋生产总值的关联最为密切,分别为0.991、0.985和0.981,在表1列出的13个海洋产业中位居前三位,并且它们都属于海洋第三产业;位居第四位的是海洋渔业,它与海洋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为0.977;在海洋第二产业内部,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以及海洋电力的关联度相对较低,分别为0.667、0.837和0.877。

将表2的计算结果和表1结构比例的变化结合起来看,可得到: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关联度最大,但是与海洋生产总值的占比却出现了下降。显然,在“十二五”期间,二者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需要进一步给予提升;滨海旅游的关联度高,同时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也提高。这表明,近些年来,滨海旅游业的崛起正成为海洋经济总值不断上升的重要推动力;海洋渔业尽管与海洋生产总值的关联度高,但受制于海洋环境与资源约束,在海洋生产总值的占比不能提高;在海洋第二产业内部,以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为代表的能源类产业的关联度最高,分别为0.956、0.949。但是,表1显示海洋盐业的占比是下降的。这主要是因为盐田面积呈现逐步退让减少趋势,尤其是开发区占地使得盐场原有的海盐生产工艺布局需要大规模的调整,由此影响了海盐生产。

3总结及相关建议

海洋经济状况和海洋产业结构状况共同反映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当前,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的二、三、一格局。然而,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差也就相差0.5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轨迹有朝着高度优化的水平迈进的潜力。

本文对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关联度的分析表明,不同的海洋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将这种差异与它们占比结构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将这种优化升级转化为切实的经济发展成果。例如,对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此类关联度的产业,就要在增加资金投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以及在公共服务,综合保障能力、企业负担等方面考虑,增强它们的发展后劲,提高它们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参考文献:

[1]盖美,陈倩.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篇7

一、布局美丽中国

【热点综述】

党的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十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财政税收调节、国家的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政治生活》: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政府宗旨和原则、党的性质宗旨、党的地位、党的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我国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

3.《文化生活》:文化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统一。

4.《生活与哲学》: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的深化发展、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例1】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民意的呼唤。试分析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和政治学依据。

【解析】(1)哲学依据:①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这要求我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选择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

(2)政治学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例2】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得到丰富。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并阐述这个过程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解析】(1)我们党对“五位一体”的探索过程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的。②探索和追求真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我们党对生态文明认识的过程体现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

(2)发展具有普遍}生,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党对生态文明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党对生态文明认识的过程就体现了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二、建成全面小康

【热点综述】

十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财政在保障民生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等。

2.《政治生活》: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党的执政方式中的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3.《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

4.《生活与哲学》: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社会发展规律、群众观和价值观。

【例3】小康社会从“总体”到“全面”,从“建设”到“建成”。试分别从经济学角度和哲学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伟大目标依据。

【解析】(1)经济学依据: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哲学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经过长期的积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曙光已经呈现。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党建主线保洁

【热点综述】

十报告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2013年1月22日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作风。

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2013年2月6日下午在中南海邀请党外人士欢聚一堂,共迎新春。提出要继续加强民主监督。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考点链接】

1.《政治生活》:我国的国家性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地位、党的执政方式、我国的政党制度等。

2.《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色彩斑斓的文化存在着喜与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

3.《生活与哲学》: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群众观、价值观。

【例4】走进太行深处,感慨“如能看到真贫就值了”;深入湖北农村,询问“有什么恼火事”;与干部专家交流,刘云山强调“多听一听普通群众的愿望”。岁末年初,中央领导率先垂范转作风,都体现了一个“真”字,真情务实;都突出了一个“问”字,问计于民。试分别从政治学角度与哲学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依据。

【解析】(1)政治生活:①真情务实,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遵循了党的执政规律,是科学执政的要求。②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突出一个问字,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民主执政的要求。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通过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获取来自于群众的各方面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进行科学“加工”,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体现了研究特殊性掌握普遍性;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再回到群众中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四、实干促中国梦

【热点综述】

中共中央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在参观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劳动者义务、企业诚信经营和自主创新、财政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独立自主的关系等。

2.《政治生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党的地位、党的执政方式、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发展文化软实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

4.《生活与哲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反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等。

【例5】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试分别运用公民和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如何促进实现“中国梦”。

【解析】(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促成“中国梦”。

(2)坚持先进文化作指导,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要发展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要掌握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五、保护海洋资源

【热点综述】

十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全国海洋工作会议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坚持放眼全球的发展视野、必须坚持陆海统筹的发展格局、必须坚持科技引领的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人海和谐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综合协调的发展机制,不断深化认知海洋的程度,持续提升利用海洋的水平,全面优化生态海洋的格局,显著增强管控海洋的能力,努力营造和谐海洋的局面。

【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全球化。

2.《政治生活》: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基本义务、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党的地位、国际竞争的实质、国家的构成及权利、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3.《文化生活》:文化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4.《生活与哲学》:物质决定意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6】党的十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今世界海洋科技已进入世界科技竞争的前沿。《国家“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自主创新,重点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利用等海洋高新技术领域专项攻关。为此,国务院多部委正在研究我国海洋经济运行态势,酝酿包括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等系列新政以扶持企业技术革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1)分别指出图1、表1的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一、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促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意义,并阐述国家是如何扶持我国海洋科技进步的?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家和公民的相关知识,阐述建设海洋强国,国家和公民应当分别做些什么?

【解析】(1)图1显示,从2007-2011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总体增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表1显示我国海洋经济占GDp总量的比重和海洋科技含量贡献率都明显低于美国、日本,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以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2)促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家为扶持我国海洋科技进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制定《规划》,实施产业、财税、融资等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突出重点攻关项目,推动我国海洋科技进步和海洋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家扶持我国海洋科技进步,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遵循经济规律,把控经济运行态势,推动企业成为海洋科技进步的主体。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篇8

“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增长速度仍将高于海洋经济总体增长速度。”5月20日,我国首部海洋经济发展报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在京并作出上述预测。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海工装备业务的崛起,或将打破当前传统船舶制造业的市场惨淡局面,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市场竞争“热火朝天”

近日,舜天船舶重大合同公告称,公司和国内另外两家公司一起与挪威宝澳海洋平台供应船舶公司签订合同,向其建造出售两艘多功能海洋平台供应船,合同金额约9亿元人民币。该合同的签订,意味着舜天船舶开始进军海工装备领域。

事实上,舜天船舶进军海工装备领域并非个案。包括中国重工、熔盛重工在内的多家公司都拿到了海工装备领域的订单。

据统计,2012年全球海工装备订单总额为428亿美元,首次超过传统船型的订单总额,甚至超越了金融危机前2005~2008年的平均历史最高水平,呈现出较为景气的态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我国对海洋开发的需求越来越大,促进了海工装备行业的加速发展。

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各地纷纷出招,从国有造船集团到地方造船企业,都在加大海工装备的支持力度和拓展速度。

从制造企业的类型看,主要有三类企业角逐海工装备市场。第一类是以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为代表的央企集团,在高端产品建造上占据优势,如大型FpSo、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第二类是地方造船企业,如中远船务、中集烟台来福士等,这些企业发展迅速,实现了重点突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FpSQ改装、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上已占据一定的市场优势。第三类是石油系统企业和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如中海油下属的海油工程天津基地、中石油的青岛海工建造基地、辽河石油装备、上海振华重工、四川宏华集团等。

从地区竞争态势看,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三大地域正在形成,分别是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

环渤海地区以大连、天津、青岛、烟台等地为主,聚集了大连船舶重工、大连中远船务、中海油天津塘沽基地、中海油海西湾基地、中石油青岛海工基地、中集烟台来福士、蓬莱巨涛毒洋工程公司等,产品集中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大连船舶重工作为该地区的龙头企业,具有丰富的海工装备建造经验,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数量在国内遥遥领先。

长三角地区以南通、上海等地为主,代表企业是中船集团长兴造船基地、外高桥船厂、上海船厂、中远南通船务、振华重工、熔盛重工,产品侧重于高端装备,如外高桥建造的“海洋石油981”超深水钻井平台,熔盛重工建造的3000米深水铺管船“海洋石油210",上海船厂建造的物探船和钻井船等。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南部的海工装备基地,主要以广州地区为主,包括中船集团龙穴造船基地、黄埔船厂、招商局重工等,产品集中在模块、海洋工程辅助船建造和各类平台、FpSo的修理,还缺乏高端产品的支撑。

其中,南通市的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在长三角地区较为突出,竞争态势明显。迄今,南通已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海工装备产业基地,2009年实现产值226.5亿元,占全国海工装备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产品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所有种类。“十二五”期间,南通将力争产值达到1000亿元规模。目前规模以上船舶及配套企业中,已经有29家转型为海工装备制造企业。

地方政府“兴致勃勃”

无论从产业政策、内需市场,还是从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规律上看,今后数十年的巨大发展潜力使得地方政府正在有意引导海工装备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3月,浙江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海工装备列入海洋新兴产业,作为浙江省培育发展的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同时提出打造部级的海洋先进装备业和海工装备基地目标任务。

2011年6月,浙江省制订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海洋工程作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加以重点研究和扶持。其中,对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方面,浙江省表示将重点支持舟山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

2012年1月,江苏省政府《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其中提出重点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和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确保江苏海工装备製造研发和产业化大省的地位。

受此地方政策良性刺激,2012年,在世界船市波动、市场低迷的不利环境中,该省南通市海工装备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产业规模全国第二,占据全国海洋工程市场1/3份额。据介绍,南通的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是:第一、准确把握了转型升级的要求,将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第二、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第三、做好产业布局规划;第四、在招商引资、产品重点、科研服务、建立市属专项基金、出台相关发展政策方面狠下功夫。

此外,诸多省市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类似政策,引导本地具备条件的船企“转攻”海工装备制造市场。

国家政策“高处着眼”

海工装备领域订单的增加离不开国家对船舶工业的政策扶持。目前,一系列国家政策也在引导海工装备的发展力度。

工信部日前《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占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

2012年2月,《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在这之前的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组织编制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这是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首次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体现了对海工装备产业的高度重视。

有行业人士认为,伴随《国家中长期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关于印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的通知》等海工装备产业支持政策的颁发与落实,我国海工装备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篇9

关键词:海洋战略海洋强国海洋软实力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头号强国,三面环海的地缘优势决定了海洋在美国发展历程中必然拥有重要的地位。美国的海洋发展经历了从陆权大国到海权大国、海权强国以及综合性海洋强国的变迁。当今美国的海洋强国地位表明美国的海洋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层面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各级政府的海洋管理体制的建立;经济层面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军事层面包括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在内的海上力量建设;以及“海洋软实力”方面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等方面的注重与投入,这些都为美国作为世界上的海洋强国奠定了基础。对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考察,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实现和平崛起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进程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最早的欧洲移民是通过海洋抵达美洲大陆。美国随后的独立、发展与崛起,也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的海洋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海上崛起的准备期:建国之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尽管美国在建国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海洋在美国的未来发展中并未显示出重要地位,但利用海洋以及发展海军进行本土防卫的理念却在独立战争时期早已有之。最初美国对海洋的利用是基于“海防”的理念,基于当时外敌从海上对美国构成的威胁。在独立之后,美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国力,加强本土防御,同时抵御来自海上的威胁。其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卸任之际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到“不要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纠缠在一起”,因此,海洋在美国建国初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其他海上强国的入侵,保护美国的海上贸易等,其海洋战略就是守土保交和袭击商船。

为加强海防,在1794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成立了一个包括炮手和工程师在内的委员会,研究美国海岸的防卫体系。经过考察,选取了21个地点建立炮台,这一时期所建立的炮台即构成了美国海防的“第一代海防系统”(thefirstsystem)。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匮乏,美国的第一代防御系统建造过程相当缓慢,至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之际也未能完成。1802年,美国国会选派的炮手和工程师组成的委员会中的工程师们,指令他们在纽约州的西点地区创办军事学校,也即西点军校,以摆脱对欧洲工程师的依赖。1807—1808年,在杰斐逊总统的号召下,美国又开始建造第二代海防系统。尽管在第二次英美战争之际,这些海防系统还在建设之中,但它们在有效抵御英军入侵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berhowma.americanseacoastdefense:areferenceguide.coastdefensestudygrouppress,2004

在1812年进行的第二次英美战争之后,为打破英国海军对美国沿海的封锁,保卫美国的海疆,袭击英国海军及其海上贸易,美国建立了常备海军,后者在美国随后的历次战斗中获胜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海恩认为:“加强海军不但是对美国最安全的防卫手段,而且是最便宜的防卫手段。”杨金森.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2006:208这样一种基于海洋防卫的战略在此后的美国总统政策中得以延续。1824年,门罗总统与海军部长就海军舰队的状况和学说向国会递交报告,提出了“战时的伟大目标是将敌人阻止于海岸上”的论断,从而将美国海上安全定格在“最好的防御就是防御”。这标志着美国“守土保交”思想的诞生。张炜主编,冯梁副主编.国家海上安全.海潮出版社,2008:174甚至到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还奉行“守土保交”的思想,即把海洋看成是美国的“护城河”,通过海洋将美国与海外列强隔开,从而实现美国的国家安全。

至19世纪末,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

长以及美国与世界其他海上强国力量对比优势的显现,美国逐渐放弃“孤立主义”的政策,开始海外扩张。在海外进行扩张和海外利益的保护,首先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在海军方面,19世纪90年代担任美国海军部长的本杰明·特雷西特别重视海洋对于美国未来发展的作用,他曾经这样说道:“海洋将是未来霸主的宝座,像太阳必然要升起那样,我们一定要确确实实地统治海洋。”阿伦·米利特,彼得·马斯洛斯金.美国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255256他在1889—1890年度报告中也详细阐述了关于“控制海洋的主动性”和“战列舰建造”的观点。他说:“美国的防御绝对需要一支作战武装,我们必须有一支战列舰队伍,这样的话才能击退敌人舰队的攻击。”刘娟.从陆权大国向海权大国的转变:试论美国海权战略的确立与强国地位的初步形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1):70当时美国的参议员马西克也对美国的海军建设进行鼓吹,他反问道:“世界上哪有作为一等强国而无海军之理”。参议员巴特勒主张美国应当放弃传统的贸易掠夺的海上战略,采取建立远洋舰队作战的现代海上战略。陈海宏.美国军事史纲.长征出版社,1991:1731890年,美国国会也通过了海军法,授权建立一支具有远洋深海作战能力的海军。

几乎就在同一时代,美国著名的海军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美国海权之父阿尔弗雷德·马汉提出了海权论,这为美国加强海洋力量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马汉通过对英国与欧洲其他列强海战历史的研究,认为海权是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控制海洋、掌握海权是海岛国家强盛和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他认为,海洋的机动性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洋的自由通达特性,对海洋的控制就意味着国家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活的了重要的权力。海权的争夺突出地表现在海军的较量上,而对海上贸易航线的控制,则成为实现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因素。曹云华,李昌新.美国崛起中的海权因素初探.当代亚太,2006(5):2324“合理地使用和控制海洋,只是用以积累财富的商品交换环节中的一环,但是它却是中心的环节,谁掌握了海权,就可以强迫其他国家向其缴纳特别税,并且历史似乎已经证明,它是使国家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美]艾·塞·马汉.海军战略.商务印书馆,2003:7马汉曾经担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顾问,马汉关于海权以及海军战略的思想深的罗斯福总统的赞赏。马汉的思想为美国建设海上强国、实施海洋战略打下了理论基础。

2海洋强国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4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海洋发展的重要契机。一战前,美国已经确立了其经济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其海上力量的发展也经过了初步的储备期,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中都已经为美国建设海上强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马汉思想的影响下,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大规模发展海军,美国的海军实力很快由世界第12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英、法两国。由于对海洋发展以及海军力量的重视,美国凭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契机,大力发展与扩充海军,实施海洋扩张战略。1916年,美国通过“大海军法案”,在这一时期美国各届包括工农业界、学术界、金融界等大都支持海军扩建和备战,美国的海洋扩展战略得到了从政府到国会、从总统到民众上上下下的支持,胡德坤,刘娟.从海权大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海洋战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496这些都为美国建设海洋强国在军事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赢家”,这不仅体现在美国与传统欧洲强国在经济方面的力量对比上美国占绝对优势,单就海上力量增长方面,英国的海上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受到重创并开始衰落,美国在一战期间其海军的活动遍及世界各个大洋和重要水域,至一战结束时,美国海军部长甚至宣布“美国海洋战略家们所期待的两洋舰队的梦想——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各拥有一支强大舰队——已经成为现实”。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拥有16艘“无畏”级一线战列舰,装备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武器,并且服役年龄均不超过8年,当时的另一海洋强国英国的舰只尽管在数量上比美国多,但大都是老式的,缺少现代火炮控制系统等。美国依据1916年美

国设定的造舰计划,美国的新型主力舰的数量将达到35艘。pottereb.seapower:anavalhistor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inc.1960:479因此,依据舰队这一重要海上力量的指标考察,美国已经可以与英国平起平坐,并拉大了同其他国家海上力量的距离。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追赶一流海上强国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美国超越其他海上强国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美国利用太平洋战争的机会,将本国在海上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西太平洋;通过与英国的租借法案,将力量深入到了大英帝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之中;通过参与惨烈的欧洲战争,为掌握战后欧洲的命运打下了基础。冯梁等.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20至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不仅在经济上成为世界的一流强国,其海上力量也远远超过了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强国。

3综合性海洋强国地位的确立:20世纪50年代至今

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洋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海上军事力量建设方面,也体现在海洋管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立体化、全方位发展,因而更具有综合性。由于在这一时期美国对海洋的认识发生的变化,传统的认为海洋作为海上交通的公共通道、隐蔽战略武器的基地等作用,仅仅是海洋的间接性作用;而海洋作为可持续发展资源宝贵财富的作用,则更为重要。这体现在1969年美国海洋科学、能源和资源委员会并由总统签署的题为《我们的国家与海洋:国家行动计划》(ournationandthesea:aplanfornationalaction)的报告中。uscommissiononmarinescience.engineeringandresources:ournationandthesea:aplanfornationalactio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69报告对海洋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海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主题:首先它号召要全面实现国家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的效益,需要集中联邦政府的海洋工作,倡导建立民用海洋和大气机构来承担实现海洋有效利用所需要的所有活动;其次,报告认为亟需协调一致地来计划和管理国家的沿海地区,建议加大研究力量,成立海岸带管理的联邦-州层面的项目;最后,报告进一步强调,在联邦和州级政府层面都需要扩展海洋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课程设置,以促进美国海洋教育的发展。cicinsainb,knechtrw.thefutureofu.s.oceanpolicy:choicesforthenewcentury.islandpress,2000:4647

基于这一认识的变化,美国加强了国内海洋制度的建设。随后美国在国内首先建立健全了全国性的海洋领导机构,以对美国的海洋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这一时期建立的主要海洋领导机构包括海军研究署(1946年)、国家科学基金会(1950年)、隶属于美国科学院的海洋学委员会(1957年)、国家航空航天局(1958年)、机构间海洋学委员会和国家海洋资料中心(1960年)、海军海洋局(1962年)、环境科学服务局(1965年)、海洋科学工程和资源专门委员会(1966年)、交通运输部和海岸警卫队(1967年)、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970年)。这些机构的建立与有效运作,奠定了美国海洋管理机制的总体架构,并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也加强了海洋科技以及海洋教育的投入。作为19世纪一项创新性的、有效的学术研究项目——土地基金大学系统的对应物,1966年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与美国商务部联合发起了“国家海洋基金大学”项目(nationalseagrantcollegeprogram),建立了一批“海洋基金大学”,首批加入“海洋基金大学”的包括俄勒冈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南加州大学等33所在海洋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较突出的大学。nationalseagrantcollegeandprogramactof1966.http://house.gov/legcoun/comps/nsgpc.pdf,accessedonjanuary20,2013通过这一项目的引导,进一步加强了这些科研机构对海洋的研究与海洋人才的培养,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以资源为导向的、集中的海洋研究项目已经初见成效,专注于海洋研究计划的第一步成果正在变得明显。

2海洋强国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40年代

第一次世界

大战是美国海洋发展的重要契机。一战前,美国已经确立了其经济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其海上力量的发展也经过了初步的储备期,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中都已经为美国建设海上强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马汉思想的影响下,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大规模发展海军,美国的海军实力很快由世界第12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英、法两国。由于对海洋发展以及海军力量的重视,美国凭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契机,大力发展与扩充海军,实施海洋扩张战略。1916年,美国通过“大海军法案”,在这一时期美国各届包括工农业界、学术界、金融界等大都支持海军扩建和备战,美国的海洋扩展战略得到了从政府到国会、从总统到民众上上下下的支持,胡德坤,刘娟.从海权大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海洋战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496这些都为美国建设海洋强国在军事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赢家”,这不仅体现在美国与传统欧洲强国在经济方面的力量对比上美国占绝对优势,单就海上力量增长方面,英国的海上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受到重创并开始衰落,美国在一战期间其海军的活动遍及世界各个大洋和重要水域,至一战结束时,美国海军部长甚至宣布“美国海洋战略家们所期待的两洋舰队的梦想——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各拥有一支强大舰队——已经成为现实”。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拥有16艘“无畏”级一线战列舰,装备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武器,并且服役年龄均不超过8年,当时的另一海洋强国英国的舰只尽管在数量上比美国多,但大都是老式的,缺少现代火炮控制系统等。美国依据1916年美国设定的造舰计划,美国的新型主力舰的数量将达到35艘。pottereb.seapower:anavalhistor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inc.1960:479因此,依据舰队这一重要海上力量的指标考察,美国已经可以与英国平起平坐,并拉大了同其他国家海上力量的距离。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追赶一流海上强国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美国超越其他海上强国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美国利用太平洋战争的机会,将本国在海上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西太平洋;通过与英国的租借法案,将力量深入到了大英帝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之中;通过参与惨烈的欧洲战争,为掌握战后欧洲的命运打下了基础。冯梁等.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20至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不仅在经济上成为世界的一流强国,其海上力量也远远超过了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强国。

3综合性海洋强国地位的确立:20世纪50年代至今

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洋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海上军事力量建设方面,也体现在海洋管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立体化、全方位发展,因而更具有综合性。由于在这一时期美国对海洋的认识发生的变化,传统的认为海洋作为海上交通的公共通道、隐蔽战略武器的基地等作用,仅仅是海洋的间接性作用;而海洋作为可持续发展资源宝贵财富的作用,则更为重要。这体现在1969年美国海洋科学、能源和资源委员会并由总统签署的题为《我们的国家与海洋:国家行动计划》(ournationandthesea:aplanfornationalaction)的报告中。uscommissiononmarinescience.engineeringandresources:ournationandthesea:aplanfornationalactio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69报告对海洋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海洋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主题:首先它号召要全面实现国家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的效益,需要集中联邦政府的海洋工作,倡导建立民用海洋和大气机构来承担实现海洋有效利用所需要的所有活动;其次,报告认为亟需协调一致地来计划和管理国家的沿海地区,建议加大研究力量,成立海岸带管理的联邦-州层面的项目;最后,报告进一步强调,在联邦和州级政府层面都需要扩展海洋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课程设置,以促进美国海洋教育的发展。cicinsainb,knechtrw.thefutureofu.s.oceanpolicy:choicesforthenewcentury.islandpress,2000:4647

基于这一认识的变化,美国加强

国内海洋制度的建设。随后美国在国内首先建立健全了全国性的海洋领导机构,以对美国的海洋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这一时期建立的主要海洋领导机构包括海军研究署(1946年)、国家科学基金会(1950年)、隶属于美国科学院的海洋学委员会(1957年)、国家航空航天局(1958年)、机构间海洋学委员会和国家海洋资料中心(1960年)、海军海洋局(1962年)、环境科学服务局(1965年)、海洋科学工程和资源专门委员会(1966年)、交通运输部和海岸警卫队(1967年)、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970年)。这些机构的建立与有效运作,奠定了美国海洋管理机制的总体架构,并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也加强了海洋科技以及海洋教育的投入。作为19世纪一项创新性的、有效的学术研究项目——土地基金大学系统的对应物,1966年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与美国商务部联合发起了“国家海洋基金大学”项目(nationalseagrantcollegeprogram),建立了一批“海洋基金大学”,首批加入“海洋基金大学”的包括俄勒冈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南加州大学等33所在海洋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较突出的大学。nationalseagrantcollegeandprogramactof1966.http://house.gov/legcoun/comps/nsgpc.pdf,accessedonjanuary20,2013通过这一项目的引导,进一步加强了这些科研机构对海洋的研究与海洋人才的培养,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以资源为导向的、集中的海洋研究项目已经初见成效,专注于海洋研究计划的第一步成果正在变得明显。

美国是世界上制定海洋规划最早也是最多的国家,其中大部分的海洋发挥咱规划制定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早在1959年,美国就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海洋学规划《海军海洋学十年规划》。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发展规划,如1963年美国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海洋学协调委员会制定的《美国海洋学长期规划(1963—1972年)》、1969年的《我们的国家和海洋——国家行动计划》、1986年的《全国海洋科技发展规划》、1989年的《沿岸海洋规划》、1990年的《90年代海洋科技发展报告》、1995年的“海洋行星意识计划”以及《海洋战略发展规划(1995—2005年)》、《海洋地质规划(1997—2002年)》、《沿岸海洋监测规划(1998—2007年)》、《美国21世纪海洋工作议程》(1998年)和《制定扩大海洋勘探的国家战略》等,明确提出要保持和增强美国在海洋科技方面的领导地位。钭晓东.美国海洋发展战略起步最早,领先全球.中国海洋报,20110909:4美国还于1999年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海洋战略,并成立了相关的国家咨询委员会,从法律上明确了海岸带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定义,确立了海洋经济的管理和评估制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的海洋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与变革性。新世纪美国海洋政策的主要变革就是在海洋发展战略方面加强了对海洋安全的重视,并且对战略性海洋资源的争夺、海上通道的维护方面的能力也采取了进一步加强的措施。2005年美国了《国家海上安全战略》白皮书,这是美国在国家安全层面上提出的第一个海上安全战略。冯梁等.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22该白皮书认为,美国海上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包括阻止恐怖主义袭击、犯罪和敌对行动;保护滨海人口中心和与海洋有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把海洋领域因袭击导致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迅速恢复;保护海洋及资源免遭非法开采和蓄意破坏。从白皮书中,可以看出在新世纪美国海洋安全方面关注的重点在反对恐怖主义袭击,并且提出“21世纪海军力量转型图”,以强势的海军力量来维持美国的霸权。另外,在新世纪中,美国还相继提出包括海洋在内的“全球公域”理论。依照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球公域是“不为任何一个国家所支配而所有国家的安全与繁荣所以来的领域或区域”thewhitehous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2010.http://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rss_viewer/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pdf.accessedonjanuary10,2013,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海上安全也是美国“全球公域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6个海上通道是全球海上公域安全的核心。全球公域理论的提出,意

在让新兴国家分担责任的同时,继续美国领导其所建立的国际制度和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者地位。王义桅.美国宣扬“全球公域”有何用心?.文汇报,20111227:5

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

尽管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地理优势,但美国也并非从一开始就重视海洋。作为一个海洋领域的后发国家,美国的海洋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美国海洋发展的物理基础

美国不仅地处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而且面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实际上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国家。美国海权论的创始者马汉在其名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对海权的影响有非常深入的描述。他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海上实力的要素有六项,其中前三项:地理位置、形态构成和领土范围所涉及的都是一个国家所处的海洋自然地理环境。马汉.海权论.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2958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既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靠近海洋会激发商业活动,而希腊城邦国家的基础就是商业活动。温和的气候会对国民性格的形成、人的智力与活动精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马汉认为,美国人关于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想法与政策正逐渐发生变化,尽管美国的丰富资源使其出口额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这种局面存在的原因更多地在于大自然对美国极为丰富的馈赠而不是其他国家对美国制造业的特别需求。美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态度变化中,有意义的特点是美国把目光投向外部而不仅仅投向内部,以谋求国家的福利。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美国相比于其他国家在海洋利用方面具有更加便利的自然条件。也正是有着较为有利的海洋地理环境,使得日后美国更能从地缘战略出发,谋求在夏威夷群岛、中美洲地峡和加勒比海三个地区的扩张。

2综合国力的增长是美国海洋发展的物质基础

美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发展,是影响美国海洋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国力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更显优势。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工业的发展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在1859—1914年间,美国的加工业产值增长了18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在这一时期,工业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重工业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基本上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装备的需要。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工业生产的优势地位更为显著,在整个世界工业产值中占38%,超过了英国(14%)、德国(16%)、法国(6%)和日本(1%)四个国家工业产值之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远离欧洲战场,通过战争期间与交战国的军火生意,获取了38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美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战后,欧洲大部分国家受到战争的蹂躏而精疲力竭,美国则一枝独秀。至1945年,美国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石油资源的46.3%,占据了铜矿资源的50%—60%。美国不仅从供应军火和战略物资中获取了1500亿美元的利润,而且在全球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使美国拥有了巨大的经济实力,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跨越海洋,建立和推行全球性的经济和军事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强大海军是美国海洋发展的坚实后盾

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美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力量的发展,与美国强大的海上力量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2007年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岸警卫队联合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美国武装力量无与匹敌的实力,在任何时候可以向世界上任何地方投送兵力的能力,维护着世界上最为重要战略要地的和平。”usnavyanduscoastguard.acooperativestrategyforthe21stcenturyseapower,october2007.http://navy.mil/maritime/maritimestrategy.pdf.accessedonjanuary2,2013美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海军舰只,其海军舰只的吨位比排在其后的17国海军舰只吨位之和还要大。workro.winningtherace:anavalfleetplatformarchitectureforenduringmaritimesupremacy.centerforstrategicandbudgetaryassessme

nts,2005美国舰只不仅数量庞大,武器装备也是世界一流,这使美国的海上力量保持了较之其他国家的压倒性的优势。

从美国海洋发展历程中,可以了解,美国海军的大发展是在20世纪之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时的欧洲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都可以见到美国的舰只,这对美国赢得二战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随后的冷战中,美国海军也成为美国对抗苏联进行核威慑和全球对抗的重要力量。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为维持其遍布全球的海外利益,继续加强海军力量的建设,并在2005年提出了未来30年海军造舰计划,据此计划,至2010年,每年建造一艘驱逐舰;至2020年,每年建造1.4艘驱逐舰;到2035年,总共建造260—325艘舰只。o’rourker.potentialnavyforcestructureandshipbuildingplans:backgroundandissuesforcongress,2005.http://ndu.edu/library/docs/crs/crs_rl32665_25may05.pdf.accessedonjanuary8,2013

美国强大的海军以及遍布世界重要地区的海外军事基地,使美国有能力将力量投射到全球各大海域之中,参与和平维护和区域战争,这在美国外交和防御政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李长久.世界经济重心回归亚洲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经济,2011(1)美国强大的海军也保障了美国拥有良好的海上安全环境,推动了美国国内商品的出口,保护了美国的海外经济利益,而且成为美国扩大政治影响力。曹云华,李昌新.美国崛起中的海权因素初探.当代亚太,2006(5):23

4前瞻性、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布局美国的海洋发展

具有前瞻性的、长远的战略性行动纲领,是美国在海洋发展领域中保持高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的基石。美国早在1945年9月,杜鲁门就公告,宣布美国对邻接美国海岸的大陆架拥有管辖权,由此引发了世界性的“蓝色圈地”运动。1961年,肯尼迪总统宣布“海洋与宇宙同等重要”,“为了生存”,美国必须把海洋作为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此后,美国一直把称霸海洋作为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上文提到的美国所颁布的系列海洋发展规划之外,对美国海洋发展进行规划的重要文件还有美国皮尤海洋委员会(pewoceancommission)在2003年的题为《规划美国海洋事业的航程》的研究报告,报告对美国海洋政策的演化从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认为解决目前海洋危机的可定方案是存在的,但是要使这样的方案在现实中获得成功,必需对美国的海洋事业发展进行精细的创新性规划,并建议美国制定新的海洋政策。pewoceancommission.america’slivingoceans:chartingacourseforaseachange,2003.http://pewtrusts.org/uploadedfiles/wwwpewtrustsorg/reports/protecting_ocean_life/env_pew_oceans_final_report.pdf.accessedonjanuary10,2013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更是随着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加速了海洋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200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海洋法令》,规定总统每两年必须向国会提交一份相关内容的报告。2004年,美国出台了新的海洋政策,即《21世纪海洋蓝图》,对海洋管理政策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彻底的评估,并对21世纪的美国海洋事业与发展描绘出了新的蓝图。刘中民.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时事出版社,2009:303随后,小布什总统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以落实实施《21世纪海洋蓝图》。usoceanactionplan.thebushadministration’sresponsetotheuscommissiononoceanpolicy.http://data.nodc.noaa.gov/coris/library/noaa/other/us_ocean_action_plan_2004.pdf.accessedonjanuary10,2013奥巴马上台以来,继续传承了对海洋发展事业的关注,在2009年6月12日发表的总统公告中说到:“本届政府将继往开来,采取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法来制定国家海洋政策。”并于2010年7月19日,签署总统行政令,宣布出台管理海洋、海岸带和大湖区的国家政策。刘佳,李双建.新世纪以来美国海洋战略调整机器对中国的影响评述.国际展望,2012(4):63这一系列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的颁布和调整,有利地保障了海洋发展议题能够进入到决策层的议程之中,并成为他们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进而保障了美国的海洋发展事业的进展。

5领先的海洋科技与教育是美国海洋发展的动力之源

“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美国领先的海洋科技为美国的美国海洋发展提供了力量支撑与不竭的动力之源。美国拥有众多一流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如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特拉蒙-多哈蒂地质研究所以及国家海洋大气局所属的水下研究中心等。美国联邦政府除了对这些研究机构进行支持外,还在国家层面颁布推动海洋科技发展的各种规划,例如自20世纪50年代先后出台的《全球海洋科学规划》、《90年代海洋学:确定科技界与联邦政府新型伙伴关系》、《1995—2005年海洋战略发展规划》、《21世纪海洋蓝图》等。倪国江,文艳.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推进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6):29在《21世纪海洋蓝图》中特别指出,“海洋科学技术是美国整个科研事业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认识地球环境如何随时间而变化,改进气候预报,明智地管理海洋资源,开拓海洋资源有益的新利用,维护国家安全,揭示地球上生命的基本奥秘,海洋科技不可或缺。”石莉等.美国海洋问题研究.海洋出版社,2011:69这些规划方案的颁布,为美国的海洋科技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力政策支撑,从而确保了美国在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显著优势和领先地位,为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启示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既有其独特性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其他国家实现海上力量崛起和建设海洋强国可以借鉴的共性特征。在被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中国,也高度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可以从美国海洋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借鉴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做法。

1加强对海洋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

美国海洋发展的迅速进展,与其战略性、前瞻性的海洋发展规划是密不可分的。自美国提出国家海洋政策的概念将海洋建设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之后,世界上已有十几个沿海国家如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开始在国家层面从整体上考虑海洋政策问题。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海洋强国,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建设海洋强国等,都要有全局性、总揽性的顶层设计。海洋强国建设顶层设计的颁布,不仅可以为海洋发展的未来进行谋划和布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海洋发展顶层设计,可以整合多种力量资源,围绕海洋强国的建设形成合力,进而尽快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在近年来特别注重海洋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批准了针对海洋工作的首部综合性规划《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而至“十二五”建设期间,国务院又批准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实施。孙安然.“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中国海洋报,20130125:1《规划》对“十二五”海洋事业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确定了海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对新时期海洋事业的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并且确定了在2020年,实现海洋强国战略阶段性目标。

另外,建设海洋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从法律层面对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近年来,国内对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在宪法中规定海洋的战略地位,以立法形式把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固定下来,专家建议尽快制定海洋基本法建立海洋警备队伍.法制日报,20121231.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12/31/c_124168759.htm(访问时间:2013年1月10日)一些学者提出应在国务院层面设立专门管理海洋事务的职能部门,以统一筹划国家的海洋事务,这是均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建议。

2加强海洋科技能力,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当今时代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美国强大与先进的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美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国际领先地位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与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强大的海洋科技能力的支撑。中国自“十一五”期间就开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海洋高科技建设,加强了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与重点领域的建设,部署海洋研究的重大技术研究,推动

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基础。而在2011年,国家海洋局、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又联合了《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2011年至2015年海洋科技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并确立了海洋科技将从“十一五“时期支撑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为主,转向引领和支撑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海洋局等联合“十二五”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纲要.http://gov.cn/jrzg/201109/17/content_1949648.htm(访问时间:2013年1月8日)海洋科技的发展与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将有力推动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另外,需要加强与积极参与国际大型、多学科交叉的海洋研究计划,并要从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海洋科技研究国际地位和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谋划以我国为主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从而及时了解和掌握海洋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尽快缩短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倪国江,文艳.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推进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6):3334

3建设强大海上力量,提升海洋执法能力,加强海洋权益的维护

尽管“前面是军舰,跟随而来的是商船”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强大的海军与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仍然是海洋发展必不可少的有力保障。在国家安全层面,国家安全威胁主要还是来源于海上,建立一支强大的海防力量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我与周边国家围绕海洋资源的纠纷和海洋主权归属等问题存在着较大争议,因此,必须尽快改变我国目前在海洋执法力量上存在的“九龙治海”现状,近期应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各海区多支执法队伍实行协作执法。从长远看,还应建立一支统一有效的执法力量,平时确保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战时协同武装部队执行军事任务。从另一角度看,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中国的对外贸易需要通过海洋走向世界,以石油为主的中国的能源安全也有赖于海路的运输,大量的资源进口也需要海洋作为通道。在西方大国海上力量仍然占据海洋主导地位的今天,只有维持一支足够有效的海上力量,才有可能保障中国的海上利益的安全。

4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问题

美国在海洋发展与海上崛起的过程中,妥善处理了与既有海洋霸权国家英国的关系,充分利用机遇进行了跳跃式的发展。刘中民.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时事出版社,2009:171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与美国的海上霸权或者通过海洋维护其全球霸权体系的目标是不同的。中国的海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美国不同,中国海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同海外强国之间对海上霸权的争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与美国的海上霸权建设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国防部.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是追求海上霸权.http://gov.cn/xwfb/201211/29/content_2278535.htm(访问时间:2013年1月2日)中国的海洋发展与海洋强国建设倡导并践行“和谐海洋”的理念,遵循《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准则,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基于此,针对中国在南海、黄海、东海等所面临的划界和岛屿争端等事件的处理,必需服从于中国和平、合作和发展的大战略,寻求和平解决海洋争端应该是战略首选。曹文振.和平解决海洋争端是首先战略.学习时报,20120409:2我国政府在日本不断掀起钓鱼岛“国有化”闹剧时坚决开展维权执法行动,同时保持一定的对话渠道畅通,再次表明了我国政府在海洋争端上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的基本态度。

5加强海洋智库建设,提升“海洋软实力”,增强国际海洋领域话语权

当今美国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重要方面是美国参与和制定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国际制度,在海洋领域也不例外。尽管美国并没有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美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总设计师之一,美国总是选择性地遵守公约的一些规范和规定。中国在海洋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受制于”国际海洋规则的约束,被动适应的做法绝对不应该是以海洋强国建设为目标国家的选择。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制度的构建,使这些制度在国际社会更具有公平性,避免成为某些国家实现霸权的工具。

中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要实现和平崛起,必须彻底摆脱以往单纯依靠强大的海洋军事力量以武力实现海洋强国的发展之路,转而采取通过发展海洋软实力、

过提升海洋综合实力来实现海洋强国的新模式。王琪,季晨雪.海洋软实力的战略价值.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3)因此,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塑造和谐海洋的理念,完善国内海洋立法,公开有效地开展海洋执法,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推进海洋文化交流等途径之外,王印红,王琪.中国海洋软实力的提升路径研究.太平洋学报,2012(4):8889加强海洋社团雷波.海洋社团要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中国海洋报,20130108:1以及涉海类智库的建设刻不容缓。在涉海类智库的建设方面,尤其注重与国外相关智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设以中国主导的“第二轨道外交”平台,充分发挥“第二轨道外交”的独特作用,利用这一平台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从而促进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洋强国的建设。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报告篇10

与上海、大连、天津三个保税港区相比,洋浦有怎样的特色?

保税港区是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之后,开放层次最高的一种经济区域开放模式。洋浦保税港区的设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步骤之一,也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洋浦与其他三个保税港区相比,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特点,其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正确而有效的产业定位。洋浦保税港区的港口条件潜力巨大,为发展油气重化工业创造了重要条件。洋浦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实行高度开放的政策,以油气综合开发为重点,把洋浦建成现代化油气综合开发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实现邓小平当年的战略设想。

您怎样看待洋浦保税港区对于海南经济发展的意义?

海南省是最近两年正式申请设立洋浦保税港区的。但为争取洋浦实行符合国际惯例、高度开放的运作模式,已经历了近20年的努力。1989年4月,邓小平对洋浦发展问题做出重要批示。这些年,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尽管洋浦开发区有很大发展。但始终没能实现邓小平同志的遗愿。

特区“特”在哪里?是近几年海南人常常思考的问题,洋浦保税港区的设立,是海南在改革发展新阶段突出“特”字,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海南“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的动力,是海南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必将极大地鼓舞海南人民加快改革开放的信心,从多方面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注意到洋浦的产业定位和新加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是不是也都考虑到要做区域经济的物流中心?

是有些相像之处,我们在洋浦的产业规划中也特别提到了可以借鉴新加坡裕廊岛的经验。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洋浦保税港区向国内外发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洋浦需要进一步开放,洋浦会更加开放。洋浦保税港区的设立,将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发展华南特别是环北部湾地区面向东南亚的国际航运和物流发挥重要作用。

洋浦保税港区肯定将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设立洋浦保税港区有利于发挥洋浦天然深水良港的优越条件,抢占东南亚地区新的航运制高点。洋浦保税港区也将在“中国一东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口岸。另一方面,洋浦保税港区是我国环北部湾第一个保税港区,它将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初始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从而提升海南、洋浦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这种战略地位不是地区性的,而是区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