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十篇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十篇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3:37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篇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课程设置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亚、非、欧、美等各洲60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国家就占76.7%,20年后的今天,这个比例只会更高。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国母语选修课比中国课程改革时间早,创新性强,实施状况良好,选修课分类明晰,有条不紊,代表国家有美、英、日,

详细情况如下:美国实行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根据课程的内容,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有的称为英语,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课程;文学类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对选修课设置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州和学校自行安排,学校对此没有强行选课的规定;英国则是将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与语文有关的有英语、古典语文、戏剧研究、艺术史、拉丁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英国文学、希腊语、汉语、意大利语等,绝大多数学校都把选修科目分成5~6组,供学生选择;日本于20__年制订并于20__全面实施的高中课程,实行普通教育的学科有10科,国语科列在首位,包含6个科目:国语表达ⅰ(2学分)、国语表达ⅱ(4学分)、国语综合(4学分)、现代文(4学分)、古典(4学分)和古典讲读(2学分)。其中只有国语表达ⅰ为必修科目,其他均为选修。

(二)我国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我国高中选修课程设置及实施的时间较短,对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实际教学已有的研究有:

1.关于新课标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设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可开设若干模块,这些选修课与大学开设的课程紧密联系,模块设置各具特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__年第8期上的《把握好高中选修课的特点》,对高中选修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但新课标对选修课的一些概念阐述不清,如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进一步学习和进一步深造的标准是什么_课标对此没有提出更详细的说明,造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开设选修课的学校,几乎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修满7个模块,没有因学生学习兴趣与想报考学校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模块。山东师范大学的杨旭东在硕士论文《高中选修课的历史比较与现实思考》中将现行选修制度分为三类:限定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定向选修课。

2.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的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这块也引起了国内学者、高中教师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选取以及教学评价反思几个方面,具体阐释如下: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__年第6期上的《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学台,有效推进高中选修课实验》提出了信息共享在选修课中的重要性。山东省XX市第八中学的教师孙晋诺发表在《语文建设》20__年第2期上的《高中选修课教学的"三多"与"三少"》一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三点意见:多整合归纳少逐篇讲析、多训练语言少依靠活动、多具体指导少空口说教。江苏省XX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韩旭东发表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__年第10期上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初探》对语文选修课授课方式进行了讨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徐才根和XX市乍浦中学的曹跃平、孙晓峰在《教学月刊(中学版)》20__年第10期上发表的《关于高中选修课中校长角色的思考》提出了校长角色的转换问题。江苏XX市季市中学的刘晓红发表在《考试周刊》20__年第26期上的《精准高考目标,体悟审美愉悦例证现代散文选修课的一种教法》将选修课与高考进行了联系,并对散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看法。

(2)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部分省市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学者针对部分学校选修课走过场,形同虚设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安徽省XX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刘志胜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的思考》对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时间进行了讨论。广东XX市玉兰中学

的李园香发表在《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__年第9期上的《高中话文选修课"同质化"现象及对其的反思》对学校将选修课当作必修课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3)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王文娟在硕士论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实施选修课(人教版)的思考》中针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评价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可行性比较高的评价方式: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学生成长记录袋、问卷法等。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潘洪建、吕玉、邹双武发表在《调查与分析》上的《高中选修课学习的成绩、问题与对策》中对选修课给学生带来的收获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现行考核制度无法体现选修课价值。

二、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一)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通过把握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相关规定,参考国内外学者对选修课的设置及教学研究,在有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到XX市重点高中语文教学中去,观察并记录一线语文教师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实况,采访一线语文教师、学校高层领导,了解这些基层教育者对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的看法,听取他们对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状况,从中揭示出选修课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整理访谈资料,总结一线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的经验教训,学校领导对选修课设置与教学的期望和预期,从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选修课教学理论,为立志从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师范生在选修课教学方面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具体而言,关于XX市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实践学校选修课的课程选择和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2.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表现记录和分析;

3.教师、学生对选修课教材、教学等的看法;

4.相对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5.实践学校教师、领导对于选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应放在XX市部分高中选修课的教学状况上。昆明实施选修课是最近两年的事,起步比其他省市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揭示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另外,从一线教师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试着结合教育学理论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理论,从而为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师选修课教学指明方向。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在于教学问题原因分析、选修课理论与一线教师实施的内在联系总结等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想要试图解决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本质的、固有的问题,是有难度的。另外,通过新课标选修课设置和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差距,反观理论可能具有的缺陷或,在实际教学中对理论的灵活掌握,这些都是本次研究的难点。需要在实践学校认真观察,客观有效的记录,认真归纳总结所得的一手材料,从资料中得出理论,用事实说话。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采取非结构式观察法对教师教学进行观察,对一线语文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轶事记录,如新颖的导入、有创意的提问等等,与必修课教学进行对比,总结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特点、问题等。

2.采取实况详录法,观察记录教师在选修课集体备课中的表现,从中总结教师选修课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

3.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学生在选修课学习中的反应进行时间抽样,每十分钟记录一次,看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积极听讲,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反观教师的选修课教学。

(二)问卷调查法:

1.对实践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选修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对选修课教材的熟悉程度,对选修课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等等。

2.对实践学校高二下学期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对选修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目前所选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等等。

(三)访谈法:

1.对实践学校高层领导进行访谈;结合该校现实情况,向相关领导了解该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过程,选修课实施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现在该校选修课的实施状况等相关问题。并让学校领导对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访谈;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后,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对教师进行访谈。

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该课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该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出彩的地方,要询问设计背后的理念和方法;同时,询问教师对选修课设置的看法,对现行选修课教材分析与讲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选修课的集体备课方式等等。

四、学术价值

(一)弥补相关课题研究的不足;

1.XX市高中选修课政策实行时间较短,相关课题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研究能起到一个补充作用。

2.其他省市相关课题研究过于理论化、理想化。本课题深入一线教育,收集一手文献资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实际教学中获得理论,避免了主观推断造成的理想化。

(二)丰富和完善相关课题的研究;

1.进一步完善新课标的实施理论;

2.为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性的数据和结论,为其撰写相关论文提供条件,有利于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科研调查。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对于语文选修课实施状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着眼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拓荒、原创价值。它所开发出的持续的、系列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教材和在实验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实施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一线教学、在校免费师范生的双赢局面。首先,对于在职语文教师而言,可以监督其对新课标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完成自身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在校师范生是最大收益者。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使准教师们了解一线教师选修课的教学概况,从中吸取经验教学,为将来的选修课教学奠定基础,争取在就业后能够很快适应新课改,上好选修课,防止刚毕业生就培训的尴尬局面。最后,对参与实践的学生来说,本次实践培养了小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料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

六、预期效益

(一)研究论文:

整理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分析调查问卷,针对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问题,选取侧重点,写一至两篇研究论文,要求真实可信,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引起学术界、教育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现实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在校师范生未来选修课教学起到指引作用。

(二)预期成果推广:

1.召开成果交流会,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的课题研究。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篇2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执笔人:张爱敏

回首语文教研组工作,感触颇深,收获颇丰。

我校语文教研组在贯彻执行县级教研活动的同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工作计划,并督促落实。其教研工作特色及工作业绩总结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学无止境",通过学习才有提高。学习形式多样化,有讨论学习材料,观看专家讲座,观看教学录像,开展"读书论坛"活动,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活动等。学习,让我们教研组每一位成员幸福地走在成长的路上。

2、研修活动扎实,富有成效。我校语文组研修活动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凭借承办"语文论坛"这一契机,积极推动我校校本研修活动,激发教研组成员参与研修的热情和责任感。

第二步:重视校内教研课的进行,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同年级教师共备一节课,同课异构,同上展示课,人人听我,我听人人,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做到课前有说课,精心施教,课后评课、及时上传教案、反思。活动实效好,锻炼了青年老师的成长,促进了老教师的提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步:通过校外研修推动校内研修,实现"内外兼修":参加校外研修的老师介绍所得所思,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借鉴学习,这样也很好的提高了研修的质量。

3、精心筹办"星河"广播站,初见成效。我校"星河广播站"的成立是语文教研组工作的另一大特色。从筹备成立,组织活动,开始广播等一系列工作凝聚了王雪萍老师的心血和辛劳。

4、隆重举行"樊相镇中心学校首届汉字听写大赛",通过书写选拔、模拟赛场等激烈的角逐,王雨琪、王晨焕、王亚如三位同学摘取桂冠,并在我县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5、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因我而精彩"活动,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各个真情演绎,以自己的生花妙笔,创新设计,在展示中脱颖而出,张爱敏、崔瑞玲、刘卫东、孙欢欢、于巧言等老师被评为"风采教师".

6."星河文学社"各项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成果迭出。圆满完成本年度"星河"四期的出版发行,成为"意林漂流"活动中的一员,并举行了"意林杯·迎国庆"征文比赛,还辅导学生作文10多篇在"矿山杯"作文竞赛中获奖,其中,高天宇、李双获一等奖。这都源于文学社老师们的不计报酬,无私奉献。

7.临近期末,初三语文组的教师外出参加"中考备考会",学习归来,在语文组又召开了新一轮的学习研修,即把握中考动态,依托中考考点,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立足课堂,实施点、线、面的全程训练,在培养学生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8.营造书香校园,全力以赴把读书活动由学校引向家庭,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和家长读好书,以书为友,在书香中提升自己。这将是我们每一位语文人的美丽梦。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篇3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问题的理论解释

从对课堂实践的观察来看,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对矛盾: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矛盾、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理解力之间的矛盾、课程的开设要求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矛盾。这些矛盾产生的理论根源在于人们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有着不同的理解角度:是从“教学”传统的角度来理解选修课还是从“课程”传统的角度来理解选修课。如果从“教学”传统的角度来理解选修课,高中语文选修课是一种教材文本;如果从“课程”传统的角度来理解选修课,高中语文选修课就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可见,问题的不同视角产生了观念的冲突和行动的困惑。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作为教材文本

1.我国的“教学”传统与高中语文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教学借鉴了前苏联的学校教学制度,遵循“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材一课堂教学”的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依纲据本”“纲”就是指教学大纲,“本”就是指课本,即教材。大纲是教学的参照和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教材上所列的内容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这种教学制度下,教材没有区分为“必修”和“选修”,虽然1996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必修”和“选修”的区分,但实际上没有实施,也没有出现相应的配套教材。人教社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编辑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在正式课本之外配备了一套供学生课外阅读使用的“语文读本”。这套“语文读本”材料丰富,内容翔实,既有教材漏选的传统名篇,又有流传较广的时文佳作,但从教材的使用效果来看,学生对“语文读本”的使用基本上处于“被放羊”的状态,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对正式的教学过程的要求,也没有对教学评价的要求,“语文读本”的使用率很低。

2003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之后,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语文选修课被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正式的语文选修教材也开始出现。但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和应对高考的需要,许多学校对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教学在过程和方法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选修教材的学习时间被大大地缩短,要在仅仅一个半学期的时间里完成所有的五个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只是紧密结合高考的需要而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选修课教材的选择上没有多少权力。仅仅把选修课作为教材文本必然会产生许多课堂实践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面对选修课都有不堪承受的感觉,认为高中语文选修课过于理想化,不符合我国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虽然选修教材的内容很好、文章很美,但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成为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

2.“教学”传统视角下的教师角色

教师把语文选修课教学仅仅理解为对一种教材的使用与我国的教学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教学为定向的理论传统“传道授业解惑”成为我国教师的基本职责。在这种教学理论传统下,教师重“教学”,轻“课程”。教师的教学创造力表现为对教学艺术境界的追求,教师讲宄教学的艺术而较少注重课程的开发设计。因此面对新课标提出的“必修”和“选修”教师们首先就出现了理解上的困难。“必修”可以按照以往的思路去理解,但选修课怎么选,怎么教,怎么考?选修课教学如果依然按照以往必修课的教学思路进行就可能行不通。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从“教学”传统的角度出发,把选修课仅仅作为教材文本来看待,那么教师就只是一个教学文本的解读者和使用者的角色。他最为关注的是如何高效全面地使用教材,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所谓“选修”,只是被理解为一种教材的取舍,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是围绕教材而展开的,他很少或者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的情况,而更多地考虑教师和考试的需要。由于教师只是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教材的使用者,他的行为就会局限于对教材的解读,虽然教师通过对文本进行的深度阅读和积极构建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但由于缺少课程意识,教师的教学行为只停留在教学的层面而不能上升到课程的层面。面对必修课与选修课,许多教师不能从理论上加以区分。他们总是试图用以往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去组织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这样必然会产生选修课教学实践中因教学观念的不同而出现的困惑。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作为课程资源

1.新课程理论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新课程理论的视角下,选修课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呈现出来的。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不是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而是从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的角度去理解和实施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语文选修课有别于其他学科选修课尤其是理科选修课。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课程是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设计而成的,这样课程内容的确定只是一个知识点的选择问题,在保证课程逻辑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取舍。在考试评价的时候也不会出现教学与考试的矛盾,必修课程的内容作为必考、选修课程的内容作为选考在语文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是合理的,并没有操作上的困难。这是由语文的学科特殊性决定的。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表现为语文要教会学生使用我们民族的语言,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所在,即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能不能学会使用我们的民族语言,这使得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界线不明,在考试评价时存在操作层面的困难。

2.新课程理论视角下的教师角色

新课程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应该成

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课程的设计者。首先,要求教师有明确的语文课程意识。语文课程意识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堂组织或是进行语文教学评价时,教师的思考、言说或操作对象,都处于特定的语文课程形态、课程方案、课程框架的背景之中,而非孤立静止地去思考语文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的方法。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语文课程开发的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校的现实基础设定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理想中的课程和现实中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为课程与教学变革实践提供了巨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固有的教学现实,探索出适合实际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

1.教师的专业准备

准备包括语文学科素养的准备和教育理论素养的准备,前者要求教师有广泛的阅读视野和深厚的阅读基础,后者要求教师能够运用课程意识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首先,深度阅读,早作准备。开课前教研组或备课组根据本组教师的兴趣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列出教师开设选修课的必读书目’以供教师在开设选修课之前阅读。其次,分组研讨,合作教学。教研组根据本组教师的阅读兴趣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五个选修系列分配到教师个人或教师合作小组,要求教师对所分配到的任务进行深度阅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情况选准教学的切入点,组织教师进行课例研讨,给彼此的课堂教学以参考。

2.学生的阅读准备

学生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学习的主体,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时,要有一定的阅读准备,教师让学生明白语文选修课的意义和价值,在学生心中构想出理想的高中语文选修课,鼓励学生开放视野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改变习惯进行原点阅读。

3.学校的课程准备

高中语文选修课作为一门课程要求学校在教师教学之前必须做好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课程规划。选修课的教学规划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放远目光,不能太急功近利,更不能考什么就选什么教什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规划可以在学校的总体安排下,形成“科研处一教研组一备课组一教师一学生”的层级互动式选修课程开发模式。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教师为课堂的教学基点,以备课组为合作教学单位,由科研处、教研组负责对选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进行组织协调和课程整合。

(二)课堂组织策略

1.点面结合式

这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内容的横向生成策略。“点”是教师进行课堂组织的抓手,‘面”是课堂活动中教学内容生成的宽度。如邓彤老师在教学《论语》选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运用的就是这种策略。他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前三段,紧扣语言教学。接下来重点讨论《论语》的格言“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揭示《论语》的主旨。然后让学生翻译课文第4-9段,训练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最后让学生总结自己所理解的“仁”,写下自己的体悟感受。教学既有深度,又能以点带面,把握全局;既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又通过写作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线串珠式

这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内容的纵向深挖策略。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选定一个教学主题,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纵向思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点或知识储备对某一专题进行纵向比较,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诗词的教学时可以把诗词教学的内容和文化论著导读中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教学结合起来,以王国维对“意境”的论述为教学的总纲,串起中国古代诗词的不同意境,将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形成诗词鉴赏的初步知识。

3.辐辏生成式

这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组织的一种发散式策略。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就像一个车轮,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主题就是居于车轮中心的车轴(辏),教学的组织过程由这个车轴向四周展开(辐),课堂教学是发散式的,但又有确定的主题。如盛庆丰在教《〈史记〉选读》时就《史记》的教学分为“生死观”“英雄观”“人格理想”来组织。《史记》文本是车轮的“辏”,各个不同侧面的教学主题是“辐”,辐辏结合,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

(三)教学评价策略

1.科学甄别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作出甄别。甄别就是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气质进行区分,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气质进行教育教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特长,促进学生的发展。甄别是区分,但不是选拔。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宄性学习的能力等。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五个三”的岗位练兵活动,过好“三关”即理念关、教法关、学法关;苦练“三功”即教学设计基本功、语言表达基本功、多媒体教学基本功;开展“三说”,即说课程、说教材、说教学设计;落实“三帮”,即导师帮、领导帮、同行帮;评选“三优”即优质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技能。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完善“探宄式”、“问题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师生共创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评价要通过甄别发现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兴趣取向,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文选修课程。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评价不能与“选拔”性考试划一,如果与选拔性考试划一必然会导致选修课“选修”特点的失落,出现“考什么教什么”“选修课教学必修化”的现象。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必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整合意识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整合学生的经验和语文学习的内容,高中语文新课程采用了模块设计方式,设置了必修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构成了相对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较之以往的单元式设计,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相对独立性,使语文学科内部的结构有了重大突破,这就要求建立综合性的内容体系,通过模块的综合化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在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建立合理的逻辑关系,对现成的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减,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一、对必修与选修教学的困惑

实施必修和选修教学,教师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教学究竟有什么不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区别在于必修是基础,要普及;选修是发展和提高。选修课的学习要求更高一些,课堂教学的容量应更大一些。然而由于高中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太少,因此很多教学目标尚未落到实处,学生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而选修教材的课文事实上难度太大,数量太多,学生连基本的理解都未解决,何谈实现选修课鉴赏和探究的目标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费时太多,所以在选修教学的实践中不少老师难以舍弃传统的必修课讲授式教学。

由于当前教学的实际困难,绝大部分学校都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选择性已经打了折。不少选修课的内容学生不喜欢,然而却必须学。对此最有力的观点是,学生总是不成熟的,他说不喜欢不代表他真的不喜欢,而是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限定选修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不成熟,需要老师为他们作出判断和选择,这是符合目前学生的学情的。

从理论上讲,选修课不能上成高三的复习训练课、语文知识专题课、语文学术研究课,也不能上成架空的人文课,它应该在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教师既不能把课上得太传统、太死板,又不能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不能以知识为本位,又不能抛开基础引申和发挥。总之,选修课的教学尤其需要在基础性与选择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种关系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度”。

二、必修课教学中“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整合使用

新教材遵照语文学习的规律,用语文的基本要素构建模块化的教学系统。一方面是“化整为零”,把整个教学内容系统分解成不同模块,另一方面“聚零为整”,在教学及学生使用学习中,各个模块可以灵活组合。以下我结合课文实例就“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部分的结合使用作论述。

1.“表达交流”对“阅读鉴赏”内容的拓展应用

“话题探讨”——以简括的语言归纳及总结出有关的写作规律。如1册“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中的话题探讨,其中所点拨的“从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中课文选材的规律性的简述。“写法借鉴”——这是“话题探讨”的延续,是对其知识的拓宽。如1册“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写法借鉴”中,对“话题探讨”中的“令人心动”的提法从几方面做了进一步阐述。“写作练习”——这是对前两个板块中论述的写作知识的延续,是对其的应用操作。这部分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形式,便于学生发挥。从以上不难看出,“表达交流”部分中的三个板块之间的联系密切,形成一条龙的写作训练模式,而且与“阅读鉴赏”部分吻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联系点。

2.注重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

把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引导学生从范文中探究写法,从中学习“应该怎样写”。这些范文,阅读教材文本也是写作的范本,如1册“表达交流”中的专题“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可以与“阅读鉴赏”第三单元范文对应。

三、选修教学中对单元整合教学的再思考

1.研读教材要有整体意识

选修教材的难度大,容量大,若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则必然教不完教材。上选修首先要以整体意识研读教材,通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如可以由课后“导读”、“思考与探究”及单元总结得到对单元的深入认识,明确本单元教学重点。高考并不依据某一种版本的教材,只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他们才能举一反三地应对考试。教师应该思考用什么方式教完教材,通过教学,学生是否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是否懂得用什么方式思考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解决问题。在某个领域的学习中,学生只要有了一些涉猎,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即可。如果不顾学生语文基础的实际,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必修课的形式赶进度,以教完教材为目的,又或者好高骛远,就只会成倍地加重学生负担,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教学效果必然不佳。

2.科学有效地用好教参

“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它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仔细读它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中明确教学的重点,也能得到探究的启发。但是教参的资料太多,教师在使用教参上的资料时,必须进行筛选和整合,将相似的观点归类,将精华之处凸显出来加以吸收。一些“相关资料”是值得细读的,也许能启示教师引导学生做相关的探究。另外,教参上的资料多半是摘自专业的学术研究书刊,其设定的读者对象是学术研究者,其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并且有些表述是云里雾里的。教师要将其重新措辞加以呈现,使之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使学生好读易记。

3.因材施教调动学生主体参与

选修课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总的来说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不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取舍,不要为了实现“探究”的目标,勉为其难。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这样读懂字词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读懂而读懂,这样比较不容易使学生厌学。对于难度较大的课文,教师不妨串讲文章大意,学生集中探讨重点的句段即可。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题深入探究,如可以探究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其创作风格的形成,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探究写作方法等。探究的课题可以小些。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效果思考

每当看见自己教学成绩非常好时,心中有根弦总是被莫名触动,于是,暗暗发誓,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学生收获更多,学到得更多。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放平心态适应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语文教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如何适应新的课改潮流,掌握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更快地去实践新课程,进入我们高中课程改革的新角色呢?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集体教研

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应悟有己见,教有己识。这需要全方位地锻造自我。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求新。教师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自然形成教研组整体教研优势。奖优促后,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作改进提高的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扎实做好教研工作,形成团队合力。

1.加强有意识的自我阅读,不断学习求新。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选修教材涉及相关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几乎与语文构成联系的领域都有涵盖。只懂得语文教材,甚至只精通选修教材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开阔阅读视野、学习领域。诸如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选修教材领域、相关史哲学科内容,甚至理科科技类等著作,都应当有所涉猎,尽可能在学科“业专”的基础上做到广博。

2.扎实推进实践教研,营造研究氛围。教学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做到“有效教研,促进教学”。采取集体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既利用集体智慧,又发挥个人特长。首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课活动,每个学段内每个学年组开展一次集体教研课活动,由设计、讲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组成,年级组内选择内容,教研组研讨,最后教师撰写教研文章,组长进行总结。其次,切实做好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语文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和教研论文评审、教学竞赛等活动,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和课题结题工作。

二、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正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以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保持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增强德育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有许多寻常环节,学生往往处于无意注意之中,如果教师能捕捉机会,巧妙地“借机”发挥,就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三、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得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信心,而且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四、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思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篇6

关键词:昆明学院;大学泰语;研讨

【中图分类号】H412

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随着桥头堡战略实施,目前,云南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小语种人才培养对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昆明学院是一所综合院校,现有43个本科专业,21个特色专科专业,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同类院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选择昆明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调查研究泰语学习在各个专业开展情况的绝对优势。

泰语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据统计,云南省小语种专业目前在校生人数约5万人,根据2013年5月30日《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云教高【2013】69号)》和同年6月28日召开的“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的要求,云南省小语种人才培养规模在三年时间要扩大到10万人左右。

截止2015年,云南省开办泰语专业的本科学校已经超过10个,在校生规模约1900人,办学规模还没有实现预定目标。云南省大部分学校的泰语专业培养方向集中于传统的泰语语言文学、商务和旅游方向,机械、农业、建筑、医学等专业相关的复合型泰语人才稀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距甚远。因此,对于泰语教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

昆明学院自2002年开始招收泰语导游专业(专科),10年来共培养专科毕业生近200人;

2010年开始,为满足社会发展对泰语人才需求,学校增设大学泰语为公共必修课程,供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选择,课时数及学分均与大学英语一致。选择大学泰语的学生可以用大学泰语代替大学英语。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大学英语”和“大学泰语”两门课程中,任选一门进行两个学年四个学期的学习。

本文选择公共必修类课程“大学泰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5年实践研究,总结昆明学院多年以来泰语教学的“得”与“失”,并通过调查以及基础数据采样分析,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并结合当前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搭建符合昆明学院教学宗旨的泰语学科教学体系。

本研究数据信息采集可靠,分析科学,研究严谨,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昆明学院自2010-2015年所开展的大学泰语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将数据分为静态及动态两个方面进行采样研究:静态数据主要涉及学生、师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学生最终考核等方面情况;动态数据主要反映在静态数据背景下,学生的反应、感受,学生个体的差异,老师的教学情况等方面。

昆明学院“大学泰语”2010年-2015年探索实践之路

选课模式的探索

2010年12月,为了响应云南培养小语种人才计划,昆明学院选择在2010级音、体、美,及三校本科R笛生中开设大学泰语公共必修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所修得的学分将置换大学英语相关课程的学分。当年选修大学泰语的学生人数为115人,选课学生集中在音、体、美、三校专业,利用学生的原课程上课时间作息,不占用晚间或周末额外排课。

2011级,学校决定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开放选修大学泰语课程。当年,全校17个学院的各专业均有学生有意向选修泰语,最终确定报名的学生总人数为38人,开设一个大学泰语教学班。由于选课学生专业分布零散,为避免和其他课程安排的冲突,安排在夜间第9、10节课上课。

2012级选修大学泰语的学生为17人,开设了一个大学泰语班。因为当年同时面向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增设了泰语作为第二外语的课程,师资力量不足,故只能由任课教师指定上课时间,满足上课时间条件的学生才能选修大学泰语。

2013级,考虑到2012级上课时间段难统一的问题,学校决定将大学泰语课程安排到周末上课,以满足全校各专业的选课需求,最终有60人选修泰语,开设了一个班,采取一周上一次课,周日连上4节课的模式。但这一年级的学生在16周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教学的统一监管,学生缺旷课、请假情况突出。

2014级,学校尝试采用与大学英语平行选课的模式,在全校范围内选修泰语。当年,由各班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向新生作动员,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和自学能力,在英语和泰语两门课之间选修一门。在开放选课的头两周期间,学校特别开设了大学泰语公开课供学生体验观摩,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经过积极动员,2014级最终选修大学泰语的人数为324人,较2010年选课人数增加210人。

2015级,学校决定沿用2014级的选课模式,与英语上课时间段平行开设6个泰语班。考虑新生开学上课秩序问题,学校取消了大学泰语试听公开课,采取向学生开放校园网络选课系统的方法,有意向选修泰语的学生可以直接网络选课。但是,因为新生不熟悉校园网络选课程序,最终通过网络正常选课的学生仅有53人,但在正式开课后3-5周,又不断有学生提交申请选上泰语课,截至开学第五周,选修大学泰语课的学生总人数为138人。

授课模式的探索

复制大学英语分课型授课―合并课型授课―提高平时成绩比例

昆明学院“大学泰语”课程的授课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照搬复制阶段。2010级-2013级,照搬复制“大学英语”版块式教学模式,将大学泰语课程分割为听说课和读写课两个板块。

随着“大学英语”教改模式的启动,学校增加网络自主学习板块计入总学分,为了使选修泰语的学生获得相同学分,“大学泰语”也增加网络自主学习课程。但由于泰语教学起步晚,供学生自学的资源不足,学习资源均由任课教师搜集后转发给学生,供学生自学参考并要求学生于学期末提供一份自学内容总结给教师评定核算期末成绩。

“大学泰语”教学不应照搬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回归到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将“大学泰语”课程合并为一门综合课程进行授课,其重点以教师的课堂讲授和随堂练习为主。

第二阶段,合并课程阶段。选修“大学泰语”课程的学生,没有泰语学习经历,学生需要从泰语语音开始学习,第一学年的教学以字母识别、音节拼读为主;第二学年教学以场景对话为主。

选修泰语的学生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英语基础较好,具备英语自学能力,希望多掌握一门外语的学生,这类学生占到总人数的7%;第二类学生是对英语课没兴趣,希望重新选修一门外语,掌握基本口语会话即可,这一类学生占到总选修人数的90%以上。考虑到选修“大学泰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学校将“大学泰语”两年的教学目标调整设定为:使学生具备泰语拼读能力;学生能够用泰语进行基本日常会话;在熟悉泰语拼读、词汇构词特点的基础上具备基本自学能力。

第三阶段,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因为“大学泰语”的教学对象,很大一部分是学不好英语,希望通过选修泰语轻松过关的学生,他们对泰语没有真正的学习兴趣。这部分学生刚开始还能跟上教学进度,但一进入到大量语音拼读规则学习和训练时,他们开始进入“听天书”的状态,并伴随有缺旷课现象。“大学泰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因考虑到学生选修泰语的初衷,往往对学习要求不严。

为强化教师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监督,学校决定将“大学泰语”课程的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提高至40%,剩下的60%再由口语、听力、笔试的期末成绩构成。学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听说成绩x50%+期末笔试成绩x50%)x60%

结语

在长期以英语为王的大学公共课程教学体系中,“大学泰语”是一个新生事物,昆明学院现行的“大学泰语”选课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现实的问题。

学院对泰语公共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是“重发音、重交际、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但泰语作为公共课程,两学年四学期的课程,共计只有256学时,这只相当于泰语专业一、二年级阶段一个学期泰语课程的授课量,所以对选修“大学泰语”的学生考核要采取切之可行的标准。

选修泰语课的学生都是泰语零基础,照搬“大学英语”的授课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泰语教学质量,学生更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学好基本功,能够通过两年的学习,达到基本的自学能力。所以,应采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通过灵活的选课模式,满足全校各专业学生的选课需求。

现在各高校都在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趋向于行业化、技能化发展。泰语可以向英语教学借鉴,但不能照搬,得结合际,闯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泰语教学路子,做到学校重视课程管理,老师重视教学设计,学生重视学习修养。而整个泰语教学最终的落脚处,还得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专攻,学以致用才是昆明学院作为综合性运用型大学泰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闭晔.提高泰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48-49.

[2]黄钰惠.基础泰语教学改革之我见[J].时代教育,2014,07:164-166.

[3]段召阳.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非专业泰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战线,2011,S2:348-350.

[4]林子艺.怎样提高职中泰语教学的水平[J].考试周刊,2015,06:167-168.

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篇7

一、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随着《新课程标准》使用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研究也取得了进一步地深入。在选修课的设计、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准确的学生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同时,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合和统一,对高中语文必修课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提高了高中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展了高中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能给予教学更多的发挥空间,让教师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灵活地使用,进一步发挥高中语文在传授知识和培养人生观及价值观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教师与学生缺乏自主选课的权力高中语文选修课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要让教师与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选修课程。但是从实际反馈的情况来看,教师与学生的这项自力并没有落到实处。主要原因是,各个学校选修课的选择者主要是当地的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整个选修课选择的过程中去,教育部门为了减少麻烦往往对选修课的选择敷衍了事,有时只是选择对升学有利的选修课。这样,教育部门就变相地把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

2.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编写存在片面性《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根据《课程标准》,很多家出版社编写了选修的教材,到现在主要是5家出版社,但是对于这5家出版社的教材,教师普遍反映缺乏良好的科学性,过于单一。导致整个教学资源不能够合理地进行利用,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

3.高中语文选修课缺乏教学时间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希望能够把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不是很理想。大多数教师反映,在上选修课的时候,时间非常有限,导致整个教学过程过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所以在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所以高中语文必修课教学过程中必须的研究性学习变得可望而不可即。

4.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评价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在选修课上的学习成果需要教师进行评价。但是教学评价又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我国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相对应的评价标准还没有完成。不少地区和学校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评价不重视,大多数只是组织一场考试来进行评价,基本上没有什么综合的评价方案。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课程的改革方式

1.教师指导学生对选修课的教材进行自我重组选修课顾名思义就是自己选择对自身发展有利的课程,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还处于青春期,对于什么对自己有益处还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作正确的选择。同时因为高中语文选修课需要面对大多数的学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地学习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整个班级的共同意愿。因此自主选择的权力最好能够给予学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合理分配选修课的课时高中语文选修课作为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其所能分配到的课程还是相对比较少的,所以教师只能进行一定的选择,把其中《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进行讲解,其他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学习,教师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掌握好整个选修课的难度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高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一些选修课的难度对于高中生还是过于深奥了,所以教师在教授选修课的时候要注意难度,最好能够降低选修课的教学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掌握好选修课的教学梯度每一节选修课都有其不同的功用,有夯实基础知识的,有拓宽知识视野的,有提高思维品质的,有锻炼实践能力的,有增强文学修养的,这些不同作用的选修课都是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的,所以教师在教授选修课的时候要注意整个选修课程的差异,对于教授的难度和速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5.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在于让学生发挥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上选修课时,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有趣。方法应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品读研讨、开展辩论、写小专题论文、总结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课文篇目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篇8

一、相关文献调研

什么是反馈?Kulhavy将反馈定义为“能够告诉学习者他的教学应答是否正确的诸多程序中的一步”也有一些其他的研究者讲反馈的定义进行了补充,定义为“基于学习者的行为提供给学习者建议其巩固正确回应或者纠正不正确回应的信息”。Brooksetal.认为好的指导应该包括与学习者行为相关的反馈,换句话说,提供给学习者的反馈应该包括指导学习者如何做出正确行为的意见。

关于反馈,讨论的中心便是教师究竟该给学生哪种反馈。Hyland.K和Hyland.F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应该给学生的写作作业充足的意见以给学生一些反馈、给作文评出等级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研究开始质疑这种观点,由于理论的进步,一些观点认为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讲,此种反馈对于学生的提高来讲作用微乎其微,而且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究竟给学生哪种反馈还需要再研究。

二、研究设计及调查结果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从陕西省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总共100名学生中选取的。他们的英语是同一位老师教的,英语水平基本相当。本调查采取了问卷、访谈以及作业样本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如下:

1.学生对于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态度。

1)对于写作的态度。

由于写作是一项综合技能,因此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写作偏难,而且还是有很多学生质疑写作的重要性。此外,调查中只有12%的学生了解写作方法,这反映出学生需要在写作方法上得到更多的指导。

2)对于写作教学的态度。

多数学生认为反馈对他们是有用的,少部分学生持相反意见。由此可见教师们可能并没有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有效的反馈。当问及是否喜欢写作作业时,仅有28%的学生同意,原因可能是学生写作能力欠缺、或者是教师没能给学生足够好的反馈。

2.学生和教师对于反馈的期望。

根据问卷结果不难看出给学生反馈、教会学生修改作文是很必要的。此外,教师们普遍同意给学生反馈的时间越早越好,他们认为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思考。

那么,究竟哪种反馈方式最受青睐呢?由调查结果可见教师和学生都偏好书面批改,因为这种批改方式一目了然,每份作业中具体的错误都会被指出。相比之下,学生互改就不那么普遍了,毕竟相对不够可靠;自行修改的实施效果也未必见好。对于教师一对一的批改方式,教师们的意见是这种方法比较费时,而且没有必要把一切都告诉学生,学生完全可以先独立思考。然而学生认为此种方法有必要,因为他们想通过和教师的沟通来明了自身对于语言表达的困惑。

3.反馈的实施效果。

在实际收集的作业样本中教师们给学生的反馈全部都是显性的,而且都是集中在语法方面。对于每位学生,教师给出的修改都比较少。学生也并未对教师的修改给出任何书面反应。然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学生作业中还有多处教师未指出的语法或者语篇错误。因此,教师给学生反馈还不够细致。而访谈中学生也希望教师给出的反馈再细致一些。

三、结论

本调查通过问卷、访谈和样本,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总结出的教学意见供广大师生参考:

1.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隐形反馈或者使用代号,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另外,适当地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面的指导。

2.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语篇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作业中的反馈主要集中在语法和词汇的使用上,而忽略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这一点需要教师们留意,在给学生写作作业反馈的时候尽可能多强调宏观方面,不要只在文章的细微之处做文章。

3.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在写作作业上给出更详尽的反馈,因此教师可以在修改作文的时候适当调整批改方式,不要一味追求修改的数量。凡是改过的作文,给出的反馈尽量详细些。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篇9

关键词高等学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05.006

StudyofSomeCollegeUndergraduatesRussian

professionalCurriculumSystem

GUoJun,ZHoUwei

(RussianDepartment,HeiheUniversity,Heihe,Heilongjiang164300)

abstractthispaperusescomparativeanalysisoftheundergraduatecurriculumofprofessionalandcollegeRussianpart,theircharacteristicsaresummarizedandputforwardreasonableproposalsforcurriculumproblemsintheuseofcomparativeanalysis.

Keywordscollege;Russianprofessional;curriculum

目前我国开办俄语专业的本科高校已有百余所,各个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虽有所不同,但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异同。下面将这些高校分为外语类高校、综合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三类进行分析,由于各高校开设的通识课(公共课)科目基本相同在此不做一一阐述。

1我国部分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

1.1外语类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

当前我国开设俄语专业的外语类高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等。下面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对这类院校的俄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俄语专业本科学生德、体合格,修满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155学分),达到毕业条件准予毕业。各类型课程学分及学时见表1:

表1

专业课由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必修课共计8门,7分,具体课程有:基础俄语32学分、基础语法16学分、中级俄语12学分、高级俄语4学分、写作4学分、俄语听力4学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2学分、毕业论文5学分;专业选修课共有17门,48学分,具体课程有:俄语视听说、俄罗斯国情、俄汉翻译、俄语通论、语言与文化、经贸俄语、汉俄翻译、俄语口译等。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为培养目标而进行课程设置的。除了开设基础俄语、中高级俄语、写作课程外,还开设了17门专业选修课。虽然专业必修课程门数较少,但学分数比重较大;而选修课门数较多、学分比重小,但应用性课程门类较多。

1.2综合类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开设俄语专业的综合类大学有黑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新疆大学、兰州大学等,其中最具有专业特色的院校是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本科俄语专业采用的是“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结构。俄语专业的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70学分方可毕业。学生毕业合格标准(表2):其中专业教育平台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三类,专业必修课有俄语实践、俄语视听说、俄语口语、俄语阅读;专业选修课分为专业指导性选修课(共20门:必选7门,其余任选2门,18学分)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两类课程,其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分为三个模块:俄语语言文学模块、俄英双语模块、俄罗斯学模块,每个模块共10门课程,每个模块必修课有5门课程,选修课5门,其中选修课中必须选修1门,至少修读1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由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组成。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该校针对考研学生设置了俄语语言文学模块,根据英语生生源设置了俄英双语模块(外语+外语型人才)和俄罗斯学模块(外语+专业型人才)。这样的课程设置充分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1.3师范类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开设俄语专业的师范类院校有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下面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阐述师范类院校俄语(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

东北师范大学俄语(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在校四年时间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5学分方可毕业。具体课程类型及学分分配见表3。

该专业的专业课程分为三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共有5门,68学分:基础俄语、中级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专业主干课程有俄罗斯国情学、俄语理论语、俄汉翻译、俄罗斯文学作品选读;专业系列课程有12门:交际俄语、俄语写作、俄罗斯文学史、新闻俄语、语言学导论、跨文化交际、俄语实践修辞、论文写作等,共30学分,最少应修满10学分。

教师职业课程可分为三个类别,即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类课程和教育实践类课程。教育理论课程下设共通教育理论课程(3门必修课,共计5学分;5门选修课,共计5学分)和学科教育理论课程(2门必修课,共计4学分;1门选修课,1学分)两类课程。教育技能类课程也是下设共通教育理论课程(3门必修课,共计3学分;3门选修课,共计3学分)和学科教育理论课程(3门必修课,共计3学分)两类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都为选修课,共计7学分,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调查。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东北师范大学俄语(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和才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这充分体现了俄语专业的师范性。

2三类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上述三所高校俄语专业所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学分比例见表4。

通过对上述三类高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分析,可以看出外语类高校课程设置多采用模块组合式,侧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俄语高级专门人才;综合类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俄语综合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师范类高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俄语教学实践能力。虽然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在俄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有相同之处:(1)通识课内容逐渐增加并向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发展,但所占总学分比例不高,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2)专业课逐渐向“精”的方向发展,此部分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在百分之七十左右,这从充分说明各高校重视学科专业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素质,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此部分课程学分比重大势必要削减其他类型课程的比例,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外的科学文化知识;(3)部分高校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向“活”的方向发展,如黑龙江大学开设了学年论文、专业实习等相关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4)师范类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向“深”的方向发展,其中东北师范大学将此部分课程设置分为三大类,其中两类课程下设共通教育理论课程和学科教育理论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可以说课程门类齐全,课程内容丰富,更能体现出师范类专业的特色,有利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教育能力基础。

3对我国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比我国部分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的课程可以看出,现行的俄语专业设置的课程存在以下弊端:文化课程类别较少、语言类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课程设置过于繁琐、零散,缺乏系统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和呼应。众所周知,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关系着整个本专业的发展,“让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实践的顺利对接”,①应加快解决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的步伐,就此对我国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人文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适当地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简化一些课程科目;注意专业课程内容中的中俄文化的均衡;适度地调整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确保文化课和技能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之间的呼应和渗透。

第二,重视专业学科与其他相关专业相结合。上述三类高校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科目大同小异,差别在于同样科目到底是专业选修课,还是专业必修课,而未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只有将俄语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打下更宽厚的专业基础,向真正的德才兼备方向全面发展,才能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职业方向。俄语专业无论是增加应用性课程,还是与其他专业相复合,都应在确保俄语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第三,加强能提高学生言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各高校俄语专业开设的语言课程较多,而学生实(下转第34页)(上接第13页)践课程少之则少,很少参与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很难有较好的口笔语能力。因此,应在设置课程时适当地增加此环节课程,可以为学生开辟更多的第二课堂,增加中俄交流活动等。只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更快、更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具备更强的专业社会竞争力。

总之,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环节,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必须通过课程才能实现,而课程设置是否科学至关重要,因此,各高校要重视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各类课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地解决课程设置上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办学质量,筑牢基础,开办出自己特色的专业。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俄罗斯对外俄语和我国专业俄语本科阶段课程体系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RwY201315)

注释

①李雪微.旅游俄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2014(7).

参考文献

[1]郝淑霞.新中国高校俄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历史回顾[J].中国俄语教学,2010.2(1).

[2]刘红侠.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理念,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支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三高(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档升级.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学期初,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制度.结合市局下发的师训工作要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师训工作计划、校本研修计划、培训制度、学习制度,教师层次上,制定教师个人提高计划、个人读书计划等.

2、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修查结合的方式,灵活开展教师校本学习.中学、中心小学支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并结合国培—能力提升培训进行,取得了显著和效果.中心学校组织了电子教案的设计制做、如何应用及注意事项等专题讲座.坚持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间周一次,注重教师思想修养和师德、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培养.

3、成功举办了校本教研活动.4月9日,召开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5位教师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综合实践五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大家敞开自我、各抒己见,探索多种途径教学方法,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梳理经验、归纳提升,达成新的共识,高效、快速地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积极申报教学新秀及教学能手,参与区域教研活动.根据进修学校的指示精神,我校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类先进个人,共申报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体美等学科计10名教师.5月12日在新兴小学参加了名师评选暨第二片区教研活动,与会教师,一致认为从中学习到了先进的理念和教学艺术.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2014国培----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我校共有93人参加这次首轮培训,我校指定一名教师做校级管理员,组织教师报名,督促、指导教师学习.截止到5月10日,我校的93名教师学习成绩及格率为100%,其中百分人数达23人,我校会继续督促教师完成培训后续的反思和学习.

6、各级组织走出去参加上级组织的学习与培训.3月19日,我校派骨干教师参加了科研培训会,提高了科研意识和能力.4月20日,我校派一名教师参加由奔驰公司组织在大庆师专为期一周的培训.5月6日,我校派周海艳老师参加在绥化教育学院举办的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培训会.5月8日,派马思博自费参加了全国小语在黑龙江省举办的教研会.

三、下步计划:

1、举办小学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