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运工程监理规范十篇水运工程监理规范十篇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7:55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1

1比较法在高职教学中必不可少

(1)是高等教育挖掘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方法。人们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不是停留在固定节点上的,这就要求我们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加深认识、扩大视野,而在实践应用上往往使用比较法。横向上通过对各种知识点的比较,找准知识点,把握交叉联系点,发现不同点,总结其特点;纵向上通过对知识点历史沿革的比较,进一步深化挖掘。(2)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有人认为学校里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实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专业设置与实际应用有偏差,教学与应用不能有效对接;二是学校教育过多重视理论,学生被关在理论研究的圈子里出不来;三是学校与社会相隔离,较少把精力投放到社会实践中去;四是学生走出社会后有一部分人转行做了其他事业,不满意自己在学校学的知识,过分夸大教学与实际脱离,有意识地鼓吹所学无用。凡此种种,都要求我们在学校期间就与社会挂钩,经过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和实际的比较,使学生发现在学校所学知识确实有它的实用性,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3)能够促进知识技能体系的演变发展。知识都在逐渐演变发展完善,同一时间点上,当类似知识发生碰撞时就必须比较鉴别,或致相互补充到最后水融,共同发展。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循环往复相互促进,推动知识技能体系的演变发展。(4)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人们认识事物都是从无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于单个问题也不需要用尽人类所有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去比较判别,遴选自己需要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积累、升华,而在此过程中就依靠我们去把握发展趋势,合理预测未来,尽量少走或者不走弯路。通过辩证比较的思维甄别和在实践中检验、比较、排除、提炼、反复比较研究实践,就能把握事物发展可能趋势,合理预测未来的发展,逐步形成新的可靠地理论知识体系,这就是运用比较法形成的创新思维。

2比较法的层次和方法论

2.1比较法的层次比较法第一个层次是叙述的比较法,这是比较法研究的基础,将本专业知识叙述清楚明白,既有条理、有深度,又能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第二个层次是评价的比较法即横向比较法,将自有知识体系与平行的各科体系相比较,研究同样的课题在不同行业体系下的不同表现,评价本学科的优劣。第三个层次是沿革的比较法即纵向比较法,从历史到现在以至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找出事物发展规律,对将来进行合理预测。第三个层次建立在叙述的比较法和评价的比较法之上,建立在历史上和现实中不同行业环境下,在移植和借鉴中所形成的实际关系为研究对象,是比较法研究的较高层次。

2.2比较法的方法论(1)研究出发点。首先是按照知识原样“复制”,从知识概念、定义用语、适用范围、理论层次、框架结构,到沿革释义,做到清晰可辨,理解透彻。(2)收集可信且可用的信息。在本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之后,收集与之相关知识领域内容,加以甄别整理,逐条归类重组。要求资料全面详尽、来源广泛、具有可比性。(3)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这一过程要求我们在吸取他方知识的过程中不要离开原知识点,要围绕知识源点进行比较鉴别,比较优劣,判别哪些属于过时的,哪些属于共同带有普遍性的,哪些属于行业特殊的。(4)归纳与创新。完成比较之后进行列表归纳整理其概念及其产生背景、沿革变迁过程,解答如何运用本知识点,找出运用本知识点应注意事项,预测发展趋势方向。

3比较法的可比性

我们关注比较法就在于比较是有现实意义的,就在于其可比性。比较法实践中,要关注比较的实质内容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平行行业上、地域上、历史上、规则上、表达上、应用领域上、适用范围上等是否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是否可以相互比较,这些都是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比较的首要任务。从知识点的概念、规则、描述、释义、适用范围、界限、深度上判别可比性,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知识点的内涵到外延上判别可比性。

4比较法在水利工程监理规范上的运用

4.1选取研究对象我们选取水利部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比较法特点,逐步逐层进行研究。

4.2收集相关监理规范现有水利监理行业关联紧密的同类的《监理规范》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以下简称《水利规范》),住建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以下简称《建设规范》),还有一个是能源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DL/t5111-2000)(以下简称《电力规范》)。

4.3分析监理规范的可比性三者都是监理规范,建设部的规范起着纲领性的作用,水利部和能源部的监理规范行业性特点比较明显,但都是在建设领域对建筑设计、建造、施工等的规范性指导,都是对监理的行为、监理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和约束,不论是规范上还是功能上都具有较大的同一性,能够进行相互比较。

4.4熟练掌握《水利规范》知识水利规范主要从监理人员组织及监理人员,施工监理工作程序、方法和制度,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监理工作,施工实施阶段的施工监理工作,保修期的监理工作等方面阐述水利工程监理的权利、义务、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程序。监理阶段侧重点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分别对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报告编写的要点及主要内容提出了要求,规范监理工作程序,统一了施工监理工作常用表格,并对规范条文予以说明。教学中我们按照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让学生懂得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按照这三个层次设置知识检验点。熟练掌握水利规范文本本身是对知识源的有效辨别,为以后的具体的知识点的比较创造了必要条件。

4.5横向比较三规范主要讲述从施工准备到保修期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监理工作,监理机构设置、人员职责分工、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与信息管理、协调工作及保修期监理工作大致相同,重点突出的内容又各不相同,而且责任、工作范围略有区别。《建设规范》增加并详述了设备采购监理与设备监造监理工作,《电力规范》监理工作扩展到从协助施工招投标至缺陷责任期,把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专门明确,而且还设章节专门对监理赔偿、奖励、考核作了规定,管理上更加缜密。

4.6纵向比较监理概念引进到我们国内后被发展到了强制性监理。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应用实践,我们不仅仅熟练掌握了监理工作的理论精髓,而且做到了灵活运用,在不同行业又有其更进一步的理解。从《水利规范》讲述施工准备到保修期结束的监理工作,到《建设规范》增加设备采购监理与设备监造任务,《电力规范》再加进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内容。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和第三章就专门规定了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监理工作是在国家法制条件下的监理,是不断更新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纵向比较,我们更加全面清醒的认识到水利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便于更加全面的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

4.7相似比较不同监理规范对同一概念的解释和范围界定有细微区别。比如,国家施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不论哪个行业要求都一样,但对其具体工作又有细微差别。例如对待工地第一次会议,《水利规范》由总监主持第一次工地会议,《建设规范》表述为:“监理人员应参加由建设单位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工地会议”。《电力规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不进行细化,用一句话概括表述为:“总监理工程师作为监理机构的全面负责人按照工程建设合同文件及监理合同规定,行使业主授予的监理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尽管表述不同不同,对于总监理工程师的全面监理责任的界定却是相同的。通过相似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尽管是同一概念,各行业对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求是不一样的。

4.8综合比较(1)监理规范内涵和外延的综合比较。《建设规范》中花大量篇幅阐述设备采购监理与设备监造的监理工作,做到设备采购监理与设备监造的监理工作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没有提到安全文明建设监理工作,没有提到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但是国务院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却有着方面内容,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已经为监理工作扩充了内涵和外延。《水利规范》中没有设备监造方面的论述,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正在实施运用,将来难免步入常态化工作。安全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都是同样被纳入工作范围。《电力规范》同样没有关于设备采购监理与设备监造的监理工作内容的表述,明确了安全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内容,而且增加了监理工作考核,实行奖惩制度,有效地调动了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积极性,以考核促管理、以奖惩观实效,更重要的是考核制度实际上是将监理机构和人员纳入了业主方内部的管理体系。通过监理内容内涵与外延的综合比较,借鉴同行的经验,提供规范性的补充作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2)监理规范知识点的综合比较。对于监理规范知识点的综合比较,我们以总监理工程师工作授权来举例说明。《水利规范》可设置副总监理工程师进行实际管理。总监理工程师是项目监理机构的全权负责人,其职责范围由第3.3.4条用九条否定条文加以限制。《建设规范》可设总监代表,履行总监理工程师授权范围内工作,同样用第3.2.4条用五条否定条文简明扼要地加以限制。《电力规范》只能在工作必要时临时授权。而且限制授权范围,对总监的要求就更严格,要求总监对监理机构的现场管理更加细致。

5结语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2

关键词:水政监察;信息管理;规范

作者简介:秦健(1980-),男,江苏连云港,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政信息化管理

0引言

现阶段,要想真正有效地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实现水政监察质量的全面提高,就必须全面提升我国的水政执法力度,并且要在此基础上,通过更进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水政监察的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水政执法信息化全面覆盖到相关的业务、队伍以及水政事务的管理工作中,进而促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地贯穿到各项管理当中去。

1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的作用

(1)信息化管理是提升水政执法能力的迫切需要。目前,随着各项网络管理技术与电子办公技术的全面介入,在实际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水政监察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在对全省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有效利用的基础上,以水政监察业务为建设重点,进而组建出能够对省、市、县(市、区)三级进行全面覆盖的水政监察队伍。在该信息平台中,能够充分地以互联网为依托,并以水政监察业务应用系统作为整个平台运用的核心,使之形成一个能够为水政监察工作业务起到有效支撑的良好平台,进而为之营造出一个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环境,以此来实现水政监察信息之间的全面共享与快速传递,并进一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综合管理,达到水行政执法的实时化与精确化。

(2)信息化管理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载体。简单来说,信息化管理指的就是把信息网络作为管理的最重要载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科学收集,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全面地加工处理,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用相关的科学手段,进行合理地流程设置,并为之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有效地统一管理。通过运用这种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实现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身网络化与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职工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功能,全面提升职工的规范化执法水平。

(3)信息化管理是规范执法行为的有力保障。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实际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当中,其核心工作便是进行水政业务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运用水政业务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好地对工作任务与工作质量进行量化处理,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有效动态监督。在该系统中,不仅包括了日常工作信息处理子系统和水事违法案件网上办案子系统,同时也包含了水政监察人员学习管理子系统。所以说,通过对该系统的有效运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建设的规范化,并进一步促进建设本身的科学化,以此来更好地为相关的办案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提供支撑与保障,具体实例如图2所示。

2信息化管理在水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是阻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想根源。在进行实际的水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职工没有真正深入地认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职工们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水政监察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如何才能通过信息化首选,来全面实现水政监察工作的有效发展,这些重要的问题还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深入的研究。并且,这种落后的状况,也已成为水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巨大的阻碍,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政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造成影响与制约。

(2)技术操作不熟练是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客观因素。现阶段,在进行水政监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建立相关的局域网和外网来实现的,然而进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并且,就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对信息技术知识加以利用,并以此来进行相关队伍与案件的有效管理这个问题而言,在根本上还需要一个规范统一的程序软件来为之提供技术支持。这样一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往往都是现场勘验和摄像等传统的技术型工作人员,这就使得他们在具有极高科技含量和较强综合性的信息技术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3)资金不足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信息化建设自身所具有的高效能、高技术与高投入特征,使得其在进行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来为其提供资金保证。然而,由于水政监察队伍通常都是自收自支单位,这就使得其并没有过多的财力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而使得信息化建设缺乏有力的资金保障。

3信息化管理应突出抓好的几项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为信息资源的共享、传递以及相关案件信息的检索和管理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例如,水政监察信息系统平台的日常工作信息处理子系统,能够对全省各级水政监察队伍办理案件的全过程有效地监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水事案件的处理流程,所以说,相关的水政监察部门在进行实际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高度的重视,通过运用扎实有效的措施,来重点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内容:

(1)要广辟渠道,多方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如果对信息化建设加以分析就能够明确地看出,要想实现建设完善,就必须要保证经费投入。所以,在进行实际的信息化建设时,应始终坚持统一规范管理的建设原则,通过更高的技术配置和水平设计起点建设。通过采取有力的措施,来确保建设经费能够足额到位。并且,要向上级部门进行水政监察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积极汇报,把建设过程中的经费紧缺问题及时反映出来,争取把这项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当中去。

(2)要多措并举,提高职工的计算机使用水平。首先,要进行人才的积极引进,并且要充分地把一些责任心强、技术精湛和对水政监察事业热爱度高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水政监察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为其创造出一个能够全面满足技术人员进步与发展的空间。其次,要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战略,提高全员培训力度,要定期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为水政监察人员进行合理地授课,进行有效地现场知识传授,努力提高水政人员的信息化素质,确保能够充分地实现信息化办公,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运用于水政监察的各项工作中。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3

 

2021年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水利部和自治区水利厅关于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抓管理、抓改革、抓创新”工作主线,聚焦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执行

(一)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安全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落实落地落细,逐库落实水库安全管理政府行政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管理单位责任人。督促和指导各单位落实水库安全责任人和防汛“三个责任人”向社会公布责任人名单,接受监督。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压紧压实水库、堤防、水闸工程安全运行的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管理单位主体责任。

(二)加快推进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制定出台《全面推行小型水库专业化社会化管养的指导意见》《小型水库管护购买服务技术规程》《小型水库工程维修定额标准》《广西堤防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广西水闸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等,修订完善《广西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广西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

(三)抓好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制定实施2021年水库安全鉴定工作计划,建立目标任务台账明细,全面完成“两年清零”目标任务,推进大坝安全鉴定常态化规范化;按管理权限及时完成病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核查。组织各单位根据《广西“十四五”期间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和2021年实施计划的要求,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

(四)进一步加快推进水闸安全鉴定。组织开展超期未鉴定水闸排查,按照“超期水闸全部鉴定、到期水闸及时鉴定”的要求,根据“十四五”水闸安全鉴定总体方案要求,明确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精准有序推进落实。

(五)加强和规范水利工程调度运用。督促和指导修订完善水库(水闸)调度规程、运用方案(计划)、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加强调度运行管理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防洪与兴利调度运用计划和指令。

二、突出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

(六)强化工程安全度汛措施落实。严格按照防汛“三个责任人”履职行为和“三个重点环节”工作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推动“三个责任人”“有名”“有实”“有能”,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抓好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安全运行管理违规行为,确保安全度汛。

(七)重点抓好病险工程安全监管。建立完善水库工程安全

隐患清单、堤防险工险段清单、病险水闸工程清单等三张清单,按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分级分类实施精准监管,督促落实落细安全度汛方案、抢险应急预案,强化运行管理监督检查。

(八)加强雨、水、工情监测预警。督促指导编制完善水库水情预测预报方案,完善水库水情预测预报设施设备,严格按规定报告雨情水情工情,严格执行调度指令。

三、强化工程运行管理监督指导

(九)加大督查及问题整改力度。以线上抽查和线下暗访督查相结合、特定飞检等方式,线上抽查全覆盖,线下抽查水库不少于5%、水闸堤防不少于10%;加大对近2年来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复查核查力度。紧盯问题整改,切实提高问题整改率,抓好整改信息系统填报。

(十)严格执行工作责任追究。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水利工程和小型水库运行管理的监督检查办法,按照“查、认、改、罚”工作程序和问题认定与追责标准,按“一县一单”督促落实整改,严肃追究责任,坚决遏制管理违规行为。

(十一)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职责。按职责分工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反恐怖、安全生产、防范中小学生溺水等安全防范工作部署要求,督促做好水利工程专用水域安全管理提示、预警、巡查和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抓好涉库“四乱”问题整治。

四、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十二)创新小型水库管护机制。总结、推广示范县成功经

验与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

重点县创建,进选培育第二批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改革样板县。加快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区域集中管护、“以大带小”等管护模式,促进小型水库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进一步落实。乡镇村组分散管理的30%以上的小型水库完成专业化社会化管护改革,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发挥中央、自治区财政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补助资金的导向作用,培育小型水库管护市场,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

(十三)持续抓好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提升。巩固提升国营水管单位改革,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国营水管单位活力。指导各市县持续完善巩固改革成果,督促足额落实管理工作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人员经费落实率不低于90%、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不低于80%。

五、夯实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基础

(十四)抓实抓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6月底前全面完成上年度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小型水库工程设施维修养护项目验收;12月底前完成本年度中央小型水库工程设施维修养护投资的91.44%,自治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投资计划92.96%以上。完成水库进库道路升级改造40公里以上。

(十五)全面完成工程管理范围划界工作。督促指导各地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工作平台作用,加快推进水库、堤防、水闸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界工作,随机抽查划界成果质量,全面完

成水库、堤防、水闸划界工作。

(十六)切实加快水管单位能力建设。督促指导各地结合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能力建设,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十七)加快推进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建设。组织各地根据《广西“十四五”期间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和2021年实施计划的要求,督促指导项目县(市、区)和工程管理单位抓好项目实施。

(十八)推动水利工程管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动维修养护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实化细化管养分离,增进政府购买服务,吸纳更多农村群众从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公益性岗位,为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六、加快推进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十九)推进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分类指导典型水库、堤防水闸开展工程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总结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编制工程管理标准化手册,示范带动加快推进全区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二十)大力提升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利用“全国水库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广西水库大坝安全运行在线辅助监管系统”“广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堤防水闸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逐步进行数据融合、资源共享,实现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监测、雨水情监测预警、巡视检查、监督考核等工作信息化管理。组织填报核实完善堤防水闸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二十一)切实加强工程管理考核工作。按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全市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自治区水利厅将对20座以上大中型水库工程管理进行年度考核,对全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情况进行通报,指导2个水库管理单位申报水利部考核验收。

七、全面加强运行管理能力和队伍建设

(二十二)强化政治建设。学懂弄通做实关于治水工作和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强化政治机关意识,积极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从讲政治高度认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积极谋划、落实落细“十四五”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计划。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

(二十三)强化作风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抓好水利工程运行项目建设管理、水库供水保障民生领域、涉库“四乱”生态领域专项治理,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推动队伍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加强监督指导,强化典型引领,不断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能力水平。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4

【关键词】水运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对策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

1.1建设市场管理混乱

由于我国水运建设市场法制不健全、市场行为不规范,因而导致市场混乱不堪。目前,水运建设市场混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挂靠或超出自身业务承包范围承建设计、监理、施工任务仍屡禁不止;(2)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肆意压低价格,或者将工程肢解后分包给多个施工企业来承建,致使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管理,施工企业各干各的,使得工程质量遭到严重损害;(3)施工企业以不正当的手段承揽工程,而一些建设单位不是以企业的素质高低来优选施工单位,而只是将报价低或回扣高作为企业选择的标准。

1.2设计阶段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而设计水平首先决定工程质量。目前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1)建设单位没有经过设计招标,所选设计单位水平有限;(2)设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3)设计单位内部分工协作不合理,造成错、漏、碰、缺,影响工程设计的优质完成;(4)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过程缺少应有的监督。

1.3监理控制方面

目前,我国的监理市场管理混乱,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管理都是把“利”放在第一位;另外业主不放权,对监理工作横加干涉比较多,导致监理控制工程质量存在难度。

1.4施工方面

水运工程项目施工操作对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是在我国庞大的建设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农民工,很多施工人员既缺乏建筑的基本知识,又缺乏现场施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施工规范或规程进行操作;另外,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按照主体工程不得分包的规定,大多数实行分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工程质量提高必然有相当大的难度。

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2.1规范项目法人制度的执行。在工程项目前期立项到后期竣工验收,整个过程要将项目法人的责、权、利充分体现出来。要让建设单位所有的活动在法律法规容许的范围内依法进行,杜绝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导致项目质量不达到预订目标。

2.2规范水运工程建设市场,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水运建设市场的治理,严厉查处工程不报建、招投标不公开、非法分包、无证设计、无证施工、不按图纸施工等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各项手续的审批工作,建立一个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此外,要加强招投标市场的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排除各种行政干预,杜绝招投标过程中的一切不法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2.3加强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通过设计招标选择能保证设计质量的合格的设计单位。其次,在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设计工作的监督,对设计的每道工序进行审查,审查各类指标是否满足可行性研究的规定,是否满足各类规范规定。最后是严格控制设计图纸的交图审查,审查各个专业的衔接情况。

2.4监理单位的职能发挥。建设项目质量在设计、施工阶段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专业管理的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对监理单位资质的管理;监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对监理单位的选择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还要对监理单位充分放权,不要对监理单位分内工作进行横加干涉;对政府部门对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2.5工程设备、材料的控制。当前,工程设备及建材必须建立建材生产、销售质量认可制,这是提高建材质量的有效手段。一是要通过建立建材生产质量认可制,确保生产严格遵守技术、工艺要求,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生产厂家,要组织限期整改或责令关闭。二是要建立市场准售认可制,有关部门在充分掌握市场销售建材的来源和供应渠道的基础上,应对建材的质量等级进行评定,合格的方可发给准售证。三是要建立经常性的质量检测信息机制。采取检测和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本地建材市场销售的产品进行质量跟踪,及时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对不合格产品的型(批)号、生产厂家、经销商等重要信息进行公开、曝光,以引起用户警惕。除了以上所述的要整顿建材市场生产、销售秩序外,建筑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时,也要严把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在工程建设中使用。

2.5规范施工单位管理

由于项目质量目标是否能够完成,主要是靠施工单位来落实,因此要求加强对施工单位:企业的资质管理;施工单位投标资格审查要严格;对施工单位合同执行力度必须加强控制;对于施工单位现场人员、设备、材料严格控制;对于施工单位施工工艺、计量等同样要进行严格控制;对施工单位履行合同情况必须定期考核并及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

3、结论

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而工程建设过程就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它是一个涉及面广、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工程项目中各阶段的特点,协调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按照建设过程的程序依次控制各个阶段的质量并最终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洪军,薛淑华,赵雪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之浅见[J].企业管理,2004(2).

[2]邓兴华.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3]吴国恩.我国内陆河水运工程监理探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12)

[4]刘士军.浅谈水运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珠江水运,2009(01)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5

[关键字]:水运工程;监理投标;投标文件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dthewatertransportengineeringconstructionsupervisiontenderingoftheproceduresandpriorities

[Keywords]:watertransportengineering;supervisiontender;tenderdocuments

中图分类号:S776.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运工程行业是最早全面开放、最先实行招标投标制度的行业之一。为加强对水运工程施工监理市场的管理,规范施工监理招投标工作,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中控制质量的核心作用,结合水运工程的特点,各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等。随着水运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活动的推行,招投标制度也逐渐成熟,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最佳办法。目前,水运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活动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再则水运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任务重,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等原因,致使当前的水运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整顿和规范水运建设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促进水运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建设监理制已成为我国建设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管理单位(业主)也往往采取招标的办法选择建设监理单位。监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取得监理标,是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谈谈监理公司在监理投标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建立信息网络

在当今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讲行的信息时代,信息可以说是战略物资,是生产力和竞争力,是经济战争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作为一个运筹帷幄的企业,建立信息功能强大、敏捷高效的信息网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组织机构上,选择较高专业知识和水平的人员组建信息管理组掌握各相关企业的项目建设的进展的动态。其次在手段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简洁高效的特点,广泛采集各类信息,精选各类水运工程施工监理的招投标项目的信息。

监理公司应该收集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类:

1.了解政府决策信息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制定本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管理方针。

2.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立法信息、经济立法和行业法规,及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作为监理工作的行为准则。

3.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历史和现状,包括法人代表、干部配备、技术力量、主要设备和经济实力,做到知己知彼。

4.了解与自己资质相适应的拟建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开发目标、资金筹措、交通设施、自然及人文环境等情况。

5.了解公众对自身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的评价等

二、实施项目跟踪

项目跟踪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证明计划是否可执行,同时可以说明计划是否可以被完成。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同时,要进行信息分析和筛选,确定主要目标,对重点项目进行实施跟踪,收集项目信息阶段:

1.掌握该项目建议书是否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通过,是否立项,建设资金来源情况等。

2.全面了解该项目的技术特点和施工重点难点以及施工工期和节点工期。

3.了解建设管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施工单位已确定也应了解施工单位的基本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投标过程及项目建设过程中更加熟悉各方的特点。

三、把握公关艺术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某种利益目标通过传播沟通与其公众建立并协调发展的互利互惠的社会关系。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实现各项目标,向其公众有计划地传递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公关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艺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的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之中,公关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企业运用传播手段,使自己和公众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管理艺术。其主要任务是在开放型、网络型、竞争型的社会活动中处理好企业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公众关系,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的。具体运用方式主要有:

1.运用传播手段,推销自我

监理企业应运用各种传播工具,如刊物、简报、宣传手册、报纸或网络等扩大信息传播面,使公众了解自己的社会形象、主要业绩、技术力量、经济实力、服务质量等。

2.运用人际手段,树立本单位的亲和力,运用人际关系,提倡广交朋友,联络感情。监理公司要和建设管理单位建立良好的联系渠道,不仅注重与领导层的沟通,也要注重与工作层的沟通,在相互的交往中增加感彩,努力营造一种友善合作、以诚相见的工作环境。

3.体现互惠互利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中,业主与监理企业是承发包关系,通过合同关系来确定。双方之间是一种经济法律关系。也是一种等价交换。签订的合同是“平等条约”。双方都要遵守条约的约束,都应遵守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业主希望找到一个重合同、守信誉、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的监理公司承担建设监理任务,以便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投资实施有效地控制,从而得到一个优质工程;监理公司则监理根据国家法律和本项目的合同、规范、规程、标准,秉承优质服务,公正科学,廉洁自律;“诚信、科学、公正,严谨、求实、规范”的质量方针,发挥技术优势,按照业主要求和质量体系运作,实现“监理工程满意率100%”的质量目标。通过自己的监理活动增加自己的监理业绩,提高企业知名度。因此,监理公司就要让业主认识并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满足业主的要求并实现业主的目标。同时,也要使业主认识到,低价的直接结果可能就是低质,而最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业主的利益。

四、编制高质量的投标文件

水运工程施工监理投标文件是监理企业为承揽工程而向建设单位提出来的要约文件,也是建设单位了解投标单位综合实力的窗口。一份好的投标文件不仅反映监理企业的实力与水平,包括人员、设备、财务等方面,而且表现出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和企业文化。是能否中标的关键。

有些单位未能中标,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投标文件编写的质量不高,不能达到评标委员会(小组)的要求。怎样才能编制出高质量的投标文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理解施工监理招标文件,把握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6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现有的审批事项严格清理,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行政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明确标准、减少环节、优化程序、再造流程。把确需审批的事项管住管好,防止行政审批自由裁量的随意性。要建立违法设定或实施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审批定期评价制度和动态清理制度。

2、深化水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管理职能,合理界定市和各市(区)两级水行政执法权责。强化水行政执法监督,对重大水事违法行为实行上级挂牌督办制度,明确层级监督的事项、内容、目标和要求。加强部门联合执法,深化与公安、司法、海事、航道、渔业等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占用水域等涉水违法行为。健全流域与区域联合执法机制,构建执法平台,提升执法效能。

3、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行行政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规范公共服务行为,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的管理和监督。积极开展市水利局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相关工作。继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公开透明运行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事项,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4、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研究决定必经程序。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把涉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证和风险评估作为重点,全面规范、强力推动。全面落实决策听证程序,确保听证参加人的广泛代表性和直接利害关系听证参加人占比,意见采纳情况及时反馈或公布。重大决策事项提出部门和重要项目报建部门、改革牵头部门作为承办单位,牵头组织或委托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对社会稳定、经济、环境等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风险等级提出决策、暂缓决策或不予决策建议。

5、加强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提出、确定、调整、公布、备案进行规范。推行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和听证、论证、评估、审查报告格式化、规范化。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档案制度,对决策过程和决策实施中的文件资料及时整理归档。探索建立行政决策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节点管理、流程控制、规范运行。

6、严格落实行政决策责任。对决策执行情况和社会反应适时开展后评估。建立完善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机制,重点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监察督查,对于违反决策权限和程序导致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依法追究责任。

三、加强制度建设

7、突出制度建设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体制机制创新,注重发挥规范性文件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之与改革决策相协调。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利益关系,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作为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根本依据,把有限的制度资源优先安排到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上。坚持调查研究,充分吸收异地先进经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召开规范性文件制定座谈会,重点是要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确保文件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今年市局将积极推进《市卤汀河及泰东河工程管理规定》的制定出台工作。

8、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健全规范性文件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把提高政府规范性文件质量作为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立、改、废相结合,着力解决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碍等问题。改进和完善文件起草、协调机制,强化调研、听证、论证和评估。加大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适时开展规范性文件卷宗评查和培训工作。积极推广规范性文件专家点评,适时组织面向社会的专家点评会,与公众互动,根据点评形成文件实施后评估报告,并结合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情况,及时开展文件清理工作。

四、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9、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加强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坚持把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群众关心、媒体关注、涉及民生的社会热点作为信息公开的重点。紧紧围绕全市水利改革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大局,重点突出水利发展规划计划、行政审批标准和程序、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招投标环节(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政府采购)、财政预决算、水利收费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受理、答复依申请公开事项。推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继续做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强化组织管理,规范权力平台运行;动态调整行政权力库,保持与对外一致,解决权力名称与编码不统一等问题;继续实施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全程监督、督察督办,开展网上运行绩效评估。

10、强化行政监督。继续完善行政权力网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内部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加强国家和省、市出台的重大改革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情况监督。健全社会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进一步加强水利门户网站建设,认真维护政民互动栏目,畅通投诉监督通道,增强咨询服务功能。推进网络问政,充分利用政务微博,与网民实时交流互动,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回应诉求,接受监督评议。

五、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1、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执法。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严厉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深入开展水资源、河湖和水利工程保护、水文设施保护、河道采砂执法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12、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和落实水行政执法程序制度,全面规范水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规范水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进一步细化量化裁量标准,完善裁量公开、裁量指导、重大或复杂裁量事项集体会办等制度。开展水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指导和评析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执法过程中的疑难复杂及共性问题。健全水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推行行政执法证据格式化。进一步完善执法风险评估和防范控制机制,有效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执法效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进、出机制,强化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

1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对重大水行政许可、重大水行政处罚等直接关系管理相对人切身利益的行政行为,进行事前法律审核,防止违法行政发生。对重大水行政处罚或对社会具有普遍影响的重大水事案件进行回访,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以信息化推进规范化,开展网上执法事项查看、实时监控、预警纠错、风险防控、监控结果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估。完善水事案件监督审查制度,开展重大水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审查工作。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探索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及时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六、依法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14、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功能。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推进行政复议受理环节下移,在政务服务中心或接待中心设立复议受理窗口,探索运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健全复议与、诉讼制度的衔接机制。建立完善行政复议纠错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复议听证及说理式复议决定书。深入开展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规范复议受理、审查、中止、决定、执行等各项工作流程,完善档案管理、案卷评查等工作制度,落实复议经费、人员、场所等保障措施。

15、扎实推进行政调解工作。探索在接待中心等服务场所设立行政调解接待窗口,具体负责行政调解的接待、受理、协调、处置、交办和督查督办。进一步完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流程和保障制度,提升行政调解规范化水平。市局将加强对全市水利系统行政调解工作的调查研究、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

16、加强改进工作。建立健全网上受理制度,畅通渠道,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好初信初访和化解积案。更加注重运用群众工作理念推进工作,加强社会矛盾排查,更多地采取人民调解等群众参与的方式化解问题,提高矛盾化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涉法涉诉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依法维护秩序。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工作责任制,推动落实工作领导体制,健全联合接访机制,强化职能部门责任和基层属地管理责任,推动问题解决。

七、落实依法行政保障措施

17、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载体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依法行政考核工作,使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与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任务相衔接,使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相统一。继续扩大市和各市(区)的协作,探索建立工作联系点制度,努力在依法行政的难点、重点方面取得突破。适时召开全市水利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会,促进面上工作开展。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7

【关健词】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科技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系统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近年来智能化行业的行为有所规范,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在本人多年的质量监管工作中,发现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智能建筑的质量,使得工程总体建设水平不高,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智能系统的开通率、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这不仅不能带给用户现代科技的生活便利,还给用户造成投资建设的巨大浪费,损坏行业的声誉,从而制约和阻碍智能建筑的健康发展。

1存在的问题

1.1对智能化系统的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

在许多人看来,智能建筑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其实质性的内容、作用并不十分清楚,认为可有可无。另外,少数工程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认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不会造成群死群伤,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故对其施工质量不予重视,认为好点差点无关紧要,可以大着胆子在验收记录中签字,质量控制也就形同虚设。存在着重视结构安全、轻视使用功能实现的现象。

1.2智能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严重

目前建设单位智能专业人员缺乏,在项目立项报批时,建设目的仍不明确,提不出具体的功能需求及标准,定位不清,对功能的合理配置等方面缺乏规划设想。设计、图审机构缺乏建筑与智能化设计的复合型人才,部分图纸质量低劣,设计不到位,设计深度不够,图审走过场,设计图纸无法指导施工。施工单位缺乏建筑与智能化施工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总承包单位,绝大部分工程没有配备智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目前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中分建筑专业和安装专业,智能监理工作基本由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承担,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队伍中大多为给排水、暖通专业或强电专业,智能弱电专业人员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现有的专业配置已无法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因此,培养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智能专业监理队伍迫在眉睫。政府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未配备这一专业的监管人员,对建设、施工、监理、检测机构有失监管,尤其对检测机构,几乎处于空白。

1.3功能需求不明确,立项审批把关不严

除消防报警系统以外,其他智能化系统未能与建筑、结构、水、电、暖通同步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未经规划、建设等部门的评审;施工图未经图审机构审查。图纸滞后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工程主体结构已验收合格,智能化设计尚未完成,或者边设计边施工,更严重的是无图施工。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施工依据的合法性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施工质量的控制。

由于智能化施工图的严重滞后,涉及监测与控制节能的相关要求也就不能及时明确,使得节能设计专篇中这部分内容缺失,直接影响节能工程的实施与验收。

1.4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行为不够规范

目前建筑市场上仍有少数无资质的企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恶性竞争,既影响正规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又直接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技术进步。不进行招投标的情况较为突出,如电话、电视系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存在不经过招投标承揽业务的现象。

智能建筑工程即使进行了招标,由于系统繁多,专业分包单位多,肢解发包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一个系统主干部分由一家单位施工,分支及末端由另一家单位施工,其中的衔接配合脱节,缺乏系统的完整性,并给协调、管理增加了难度。市场的无序竞争,行为的不规范,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低劣,某些功能无法实现,智能建筑不“智能”,成为一个昂贵的摆设。

1.5总承包、监理对施工质量把关不严

由于目前智能建筑分包工程大多数未纳入总承包管理,加上总包单位无智能方面的管理力量,不愿介入管理,对智能建筑分包工程的质量几乎不闻不问,各专业工种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统一部署,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阻碍、推诿扯皮;由于无智能专业监理,智能工程的质量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完全靠专业分包单位的自律,从监管制度上即存在严重漏洞,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本人在历次优质工程的检查中发现,有的工程土建、水、电、暖通都精心施工,但由于智能化工程未实施统一管理,观感质量明显差,存在桥架、管路安装不平直、无支架、不接地,线缆敷设混乱,接线不规范等严重缺陷,甚至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影响企业的信誉。

1.6规范滞后不完善,可操作性较差,验收流于形式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标准相继出台,对规范行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规范、标准的更新速度与技术发展速度未能保持一致,标准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某些条款可操作性较差,使得规范的贯彻落实程度大打折扣,第三方检测大多数工程未能执行。又由于智能建筑的设备较精密昂贵,一般在土建、水、电、暖各专业基本完成后才安装,调试工作相对滞后,加上较长时间的试运行,才进行系统检测。这势必延长建设周期,而建设单位往往急于投入使用,将智能建筑部分子系统甩项,致使部分工程智能系统未完工、未调试检测即举行了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另外,验收组成员中往往缺乏智能专业人才,无法发现、提出问题。电视、电话、网络等系统涉及不同的运营商,他们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其设计、施工、验收基本游离于整个工程管理体系之外。

1.7维护管理跟不上,影响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

据统计,在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中,建筑智能化系统没有发挥正常作用的约有三分之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系统交付使用后,维护管理跟不上。在一些智能建筑工程中,智能化系统竣工投入正常运行后移交物业公司,由于物业公司技术力量薄弱,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加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复杂与高新,系统运行维护困难,有故障不会排除,不懂得调整优化运行模式以实现节能等控制功能。还有个别项目干脆将智能化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使智能化系统发挥不了作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建筑智能化产品、技术飞速发展,工程管理却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因此,解决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2解决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行业引导和监管

智能建筑的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通俗地讲,就是通过it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设法让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智商”,能像人一样“感知”建筑物内外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能建设规模、投资在不断增长,比重增加,一些具有高水准的智能建筑如奥运场馆、世博工程不断涌现,展现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现代化的生活体验。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信息交互性、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996年发展至今,建筑智能化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人们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以前看似高端的需求将变为常态需求,智能化技术将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人们会像对普通的水、电安装工程一样来审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若仍停留在目前的水平,则相关的质量投诉会不断增加。行业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变化,未雨绸缪,重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建筑节能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正逐步得到贯彻落实。要使建筑设备节能运行,除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外,还需通过对建筑设备的调节控制,使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来实现,并通过对其用能情况的精确记录、分析,制定科学的能效管理策略。上述这些,需要运用Ba和系统集成技术,而Ba与系统集成属智能建筑的两个子分部,故建筑智能化技术是建筑节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技术,建筑智能化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需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予以关注,以战略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建筑智能化系统所起的作用,让建设、设计、总包、监理都来重视这块工作,重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使其真正运行起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上有所作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让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了解熟悉建筑智能化产品的种类、功能、作用及安装调试技术,普及智能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认知程度。

2.2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智能建筑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有几十个子系统,涉及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建筑设备及建筑结构等多门学科,科技含量高,必须要由专业人才来实施才能确保其质量。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并培养了部分毕业生,加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智能建筑技术培训班,人才缺乏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等各有关单位应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岗位,提高相应的薪资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这一行业中来。目前已设立机电工程专业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但专业划分还应细化;另外应设立智能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让具备智能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来从事智能监理工作。或让目前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接受系统的建筑智能化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承担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工作。若这一设想能得以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扭转目前智能工程管理不到位的局面。

2.3严格执行报批制度,强化图审报批程序

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各专业、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需要统筹兼顾,协调配合。因此,建筑设计必须与智能化设计总体规划协调同步。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报批建设项目的把关,在建设项目立项申报时,建设单位应在立项报告中明确拟建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容,立项报告获批准后,方可委托设计;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的评审中,应将建筑智能化的内容纳入评审范围,不应忽视;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经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力求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结构、水、电、暖同步设计,同步审批。使智能化设计质量通过制度、程序上得到控制。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设计变更,则应由原设计单位重新出图并由建设单位重新报审,同意后方可实施。

2.4规范市场行为

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需招标的项目,均应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投标,在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方面做一些工作,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设计、施工的发包必须考虑系统的完整性,不得肢解发包,对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只有先规范市场行为,质量行为才能得到有效规范。建设、监理应加强对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

2.5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应加强协调,明确总分包关系。智能等专业分包工程应纳入总包管理,签署总分包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总包单位应对整个单位工程质量负责,分包单位对分包合同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负责,总包对分包应实施有效的管理。总包、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配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配备具有智能专业建造师上岗资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并到岗履行检查、验收等职责。监理应加强对智能工程质量的监管,督促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监督检查验收程序的落实,即分包自查、总包核查、监理验收,合格并在相关验收记录中签字盖章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实现层层把关。

2.6完善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监督,使验收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5.0.4条规定,智能建筑作为单位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纳入了工程质量验收体系,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是单位工程判定合格的前提条件[3]。因此,只有智能建筑工程完成安装、调试试运行和系统检测,智能建筑和其他各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才能组织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对竣工验收条件是否具备把关,不具备条件不应申报验收。智能专业设计人员应参加竣工验收的检查,建设单位还可邀请业内专家作为验收组成员,以充实检查力量。

检测机构应客观公正,提高检测能力、检测水平,树立自己的权威性,合理收费,提高服务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智能系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图的报批审查情况,变更认可情况,施工、监理人员的到岗履责情况,工程实体质量及资料,竣工验收等内容进行监督;加强对检测机构的行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标准、规范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修订和补充,地方政府也可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订地方标准,完善规范体系,提高可操作性。改进评优办法,建议将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检测结果作为评优的前置条件之一。加强优质工程评审中智能化内容的检查,智能化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评优。

2.7加强物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物业公司的人才引进,培养一支熟悉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运行维护队伍;制定系统操作规程、操作员责任界面、交接班制度等;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做好系统的故障维修和预防性维护,使系统设备的运行保持正常水平。

3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需要在提高认识、人才培养、优化设计、规范市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提高运行维护水平等方面下功夫,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多管齐下,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使之在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温伯银,赵济安,邵民杰,等.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8

【关键词】临朐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

1.基本情况

1.1地理概况

临朐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西南部,沂山北麓,弥河上游,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辖8个镇、2个街道,937个行政村,85万人。境内地形复杂,平原占总面积的12.8%,丘陵为31.3%,余为山地。五镇之首沂山坐落于县境南部,其它山脉以此为端点,呈扇状向北展开,弥河、汶河及其支流多顺山谷而行,北部临朐城周围成冲积平原。

1.2水利资源

临朐境内山川相间,河谷深切,水能蕴藏量较丰富。特别是南部山区,山高河床陡,比降均大于1/40,且又多属暴雨中心,多数河流具有水利发电的有利条件,水利工程建设蓬勃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的现状及政府责任

临朐县水力资源优越,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固有力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今年政府投资3.75亿元,完成6座大中型、11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过程,被评为全省水利除险加固工作先进县。

2.1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及项目法人行为亟待规范

(1)水利工程招投标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导致低资质、无资质队伍参与工程。

(2)大量农村建筑施工队伍及农民工涌入水利建筑市场,使得施工人员素质低,业务技术、经验匮乏。

(3)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水利质量意识薄弱,监督管理松懈等。

2.2设计施工不合理,因陋就简意识浓

(1)设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考虑因素不全,缺乏可行性论证,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工程前期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马。

(3)工程多次转包、分包,层层收费、资金流失、投资不足,导致盲目压缩工程成本和技术投入。

(4)施工不按规范操作,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质量体系不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2.3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工作不到位

(1)市场监理队伍少,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2)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单位存在“自行监理”现象,缺乏有效监督。

(3)监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深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2.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落后

(1)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很多时候没有付诸实施,部分法律、技术规范有待健全完善,执法力度不够,质量监督处罚可操作性不强。

(2)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质量问题难整改,难发挥监督机构的效用。

(3)基层水利监督人员从思想上产生惰性,致使整体监督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甚至出现下滑现象。

(4)检测手段落后,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仪器,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代表国家政府对水利工程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质量监督管理,其具有强制性、指令性和权威性,与其他建设各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本质的区别。当前临朐政府对水利质量监督存在缺陷:①侧重工程质量实体的监督,忽视了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长期以来工程质量监督过分强调工程实体质量,把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在工程实体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及技术质量标准要求上,忽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行为规范。②质量监督的方式有待改善。在具体工程质量监督实际中,质量监督行为本身的工程质量的检测并不多,仅依靠他人的成果,凭自己的业务水平作出判断。③质量监督技术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质量监督机构与质量检测机构的关系不明确,难于发挥质量检测在质量监督中的作用。二是质量监督信息沟通缺乏应有的信息平台,仅举办交流会议是不够的。

3.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

为改善当前以上存在的问题现状,临朐县政府积极探究新的思路理念,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3.1建立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必须宏观与微观并重,改变以往实物监督为主,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行为进行抽查,对分包单位的资质进行核查,对见证取样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监理情况进行检查,对工程各层次验收的程序进行检查,对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行为进行抽查,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综合实物监督和质量行为监督并重。

3.2大力整顿水利建筑秩序,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

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意义深远:一要加强建筑法规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技术法规文件。二要依法培育和规范建筑市场,加快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规范建筑活动。三是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监管,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加强对施工分包和转包的监督检查。

3.3完善监理市场,发挥监理机制作用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监理持证上岗的监管,提高监理工作水平,加强监理人员培训,提高监理队伍素质。监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执行监理规范,真正做到对项目质量、投资,进度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3.4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执法与服务有机结合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监控工程的前期、中期、后期。前期有效监督有助于提高监督工作的预件性、服务性。扭转事后补救的滞后性和被动局面。

3.5推广新技术,提高水利质量监督水平

大力开发推广引进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工艺和材料,利用先进的科技仪器和手段提高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完善“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设计和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

3.6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良质量行为以及对各方责任主体违规质量行为进行的行政处罚情况,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向社会公布,实行媒体曝光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程施工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净化建设市场,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3.7加强质量管理、监督执法的理论方面的学习

通过学习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修养,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队伍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创新思维,使监督人员执法意识和责任心得到加强,适应当前监督工作需要。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9

一、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学习,增强执法队伍凝聚力;开展热情服务,提升监督服务亲和力;做到令行禁止,提高卫生监督执行力;强化依法行政,确保卫生执法公信力。以“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三项工程”,开展“六项专项整治”,使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切实解决,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卫生监督形象得到明显提升。从而达到行政执法“零错案”、公共服务“零距离”、队伍建设“零违纪”,公众对卫生执法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工作内容

(一)抓规范,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县卫生监督执法局要充实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加强内部规范化管理工作,对卫生监督执法重点环节加强质控。各乡镇(街道)卫生院要认真履行职责,推进卫生监督进农村、进社区工作,使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1、完善制度,健全卫生监督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制度,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制度,规范卫生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四大禁令”,即在工作日或公务活动中“严禁擅离岗位、擅离职守;严禁网上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严禁午餐饮酒;严禁在办事、办证中接受当事人宴请和礼品、礼金”的规定。健全优化内部管理和执法运行机制,建立起机构合理、保障到位、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2、定期考核,加强任务目标管理。改革考核方式,增加考核频次。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定期组织对各科室的考核,考核内容按照“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执行,考核方式为将全年任务目标分解到季度,每季度考核一次,每季度考核分数累加为本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成绩。对各卫生监督所的考核为年度考核,日常工作与年底考核各占一定比例。另外,注重引导群众有序参与,通过询问管理相对人、发放征询意见函、召开座谈会、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对各科室、各卫生监督所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议。

3、落实责任,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卫生部制定的《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严肃查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将行政执法责任纳入目标管理,将执法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和岗位责任人。实行单位负责人及科室长负责制,全面负责本单位及本科室卫生行政执法及日常工作,将卫生监督执法评议与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考核等结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

4、加强培训,提高两个“主体”素质。对监管主体与被监管主体加强培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加强监督员培训工作。按照各级有关要求,制定卫生监督员培训计划,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各科室每年专业讲座不少于2次。结合卫生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工作重点和专业特点,着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卫生监督员运用标准和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加强对管理相对人的培训。按照“预防为主”和“先培训告知、后检查处罚”的思路,将监督执法的关口前移,使被监管单位知法、懂法、守法,自觉依法执业,配合监督管理。分期举办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班,进一步增强被监管单位的依法管理和依法执业意识,促进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5、严格标准,规范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程序。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要严格标准与程序,完善许可、处罚审批机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提高群众满意率。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医疗机构卫生许可、职业卫生审查、放射卫生许可等各类许可受理、初审、现场验收、审批初步意见均由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各职能科室负责,各科室将完善后的审批材料报送局监督股,由局监督股运行审批程序后反馈各职能科室。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到结案要有完整的案卷,严格处罚程序,案件调查终结后要由分管领导组织合议,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要履行审批程序,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在结案后15日内到监督股备案。

6、加强稽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县卫生监督执法局综合室全面负责稽查工作,加大稽查力度,对各科室职责履行情况、工作人员遵纪情况、被监管单位履行法律法规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不定期稽查,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日常工作与专项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并及时通报情况。对于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7、广开渠道,加大举报投诉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和卫生执法快速反应机制,认真做好群众举报投诉案件的受理和查处工作,做到快速出击,有案必查,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对群众反映强烈、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依法从严从重查处,并公开曝光。对举报投诉中涉及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行政执法不规范等现象要严肃处理。

8、完善资料,健全被监管单位档案。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对被监管单位要分别建立档案,分档管理,做到一户一档,包括被监管单位基本情况、许可情况、处罚情况、日常监督情况等。在日常监督检查基础上,对监管单位信息要随时完善,并及时录入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二)促提高,加强监管单位规范化管理。对被监管单位规范化监管,实施“三项工程”、开展“六项专项整治”,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管理标准与水平。

1、大力实施卫生监督“三项工程”。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集中开展职业卫生推进工程、医疗市场规范工程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程。一是职业卫生推进工程。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六进”宣传教育活动,在劳动者密集场所的宣传覆盖率要达到100%;加强危害源头控制,对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继续实施职业卫生“四个一”工程,争取实施企业全面覆盖;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法行为。今年接害企业职业健康查体率要提升到70%以上,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卫生评价率达到50%以上。二是医疗市场规范工程。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强化县乡联动,加大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查处力度。推进规范化诊所的建设,今年年底前全县诊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60%以上;加强违法医疗广告监管,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实施综合监督执法检查,加大监督检查频次;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的执业行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继续在全县开展医疗机构综合监督检查,今年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覆盖率不低于60%,实现医疗机构监督常态化、规范化;以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及放射防护情况为重点,做好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切实提高全县放射防护水平。三是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程。供水单位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供水单位分户建档率达到100%。加强二次供水监督管理,要求二次供水单位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供水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每年对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对水质定期检验;农村集中供水监管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强消毒检测环节监督整治,严把卫生许可准入关。全面掌握辖区内农村集中供水单位卫生管理情况,对存在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力争农村集中供水监督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2、扎实做好“六项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开展诊所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内容包括打击无证行医行为、查处违法执业行为、规范行政许可审批工作,通过整顿和规范诊所医疗服务行为,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二是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职业健康监护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及时、规范为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提升职业健康监护率,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三是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集中供水单位卫生管理,饮用水净化、消毒情况管理,对水质进行检测,严把卫生许可准入关,促进农村供水单位卫生条件改善,提高监管水平,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四是加强学校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对学校、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医疗机构、饮用水卫生、学校环境卫生等进行重点检查,促使学校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消除学校卫生安全隐患。五是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对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监督消毒单位的选址、布局、消毒工艺流程、生产用水、设备、使用的消毒产品,以及消毒餐饮具的产品包装和标签内容,同时及时公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检查结果,保障我县餐饮具消费市场安全。六是开展游泳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游泳场所量化分级管理,重点检查游泳场所水循环消毒装置和设备日常运作情况、证件持有情况,开展游泳场所水质监测,从而规范游泳场所经营行为。

(三)求突破,创新卫生监督执法新机制。创新机制,突破卫生监督发展瓶颈,做到依法行政,规范运行。

1、抓源头监管,在职业卫生预防性监督方面实现新突破。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三同时”制度,强化职业危害源头治理,督促企业搞好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工作。通过评价工作的开展,有效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掌握职业危害因素,为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审查等工作提供依据,突破职业卫生发展的瓶颈。规范我县境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健康监护等服务行为。继续开展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起到以点带面作用。

2、抓医疗质量,在医院规范化管理上实现新突破。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克服为难情绪,转变思维角度,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包括处方规范、病历书写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督、医务人员的执业管理等,从源头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在执业过程中的违法问题,对发生医疗纠纷的单位或个人,按照法制化监管的原则,经查实存在违法行为或不规范行为的,给予行政处罚,并将不良记录作为证件效验的依据。

3、抓快检工作,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开展被监管单位的现场快检工作,为卫生执法提供技术支持。要从公共场所快检工作方面实现零的突破,主要开展公共场所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等方面的快检;在学校卫生、传染病监督与医疗市场监督工作中也逐步开展快检工作。通过快检工作的开展,使监管单位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4、抓案卷评选,在卫生执法规范上实现新突破。为加大卫生执法力度,提高卫生执法水平,引导和鼓励卫生监督员查办违法案件,今年要组织开展案卷评选活动。要组成案卷评选组,从案件大小、处罚力度、社会影响、难易程度、违法事实调查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是否准确、程序是否合法、处理是否恰当、文书书写是否规范、案件执行是否到位等多个方面,对各专业推荐参评案件进行量化评分,从中选择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办案科室和人员给予通报表彰,并作为年度评先树优依据。

三、实施步骤

(一)贯彻实施。各单位要按照《关于开展“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确保取得实质效果。

(二)组织自查。各单位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对本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于6月底前将自查结果报局监督股。

(三)加强督查。局监督股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本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通报。

(四)考核验收。局监督股严格对照活动方案要求,结合日常督查、群众举报、科室自查等情况,组织对全县“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保障活动的开展,县卫生局成立“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从大局出发,成立相应组织,在活动中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确保这次活动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地开展。

水运工程监理规范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四制”管理;问题;体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但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管理也面临体制的更新,从而解决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1、严格执行“四制”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

目前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同时落实合同管理制度。

1.1项目法人责任制

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完全是由政府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项目的投资、进度控制,而项目的使用单位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负责项目的技术和质量监督管理,项目的使用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突破投资概算也就家常便饭了。

所以,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实行“建管结合、贷还结合”,减少行政干预,确保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工期控制。

1.2项目招投标制

项目法人单位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招标投标制,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各种程序,杜绝工程建设的暗箱操作,彻底铲除滋生腐败土壤,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限制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确保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1.3项目监理

水利工程监理机构的组建,应适应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依据水利工程特点组建工程监理指挥部,行使监理职责与权力,遵照与项目法人签订的监理合同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机构的设立应该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团结协作,能够发挥监理的职能。监理单位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编制相应的监理规划,参照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监理实施细则。

1.3.1监理的主要职责

监理单位与项目法人签订监理合同,明确监理工作范围、内容和责权;依据监理合同,组建现场监理机构,选派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熟悉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标准,熟悉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文件和监理合同文件;编制项目监理规划;进行监理工作交底;编制各专业、各项目监理实施细则;实施施工监理工作;督促承包人及时整理、归档各类资料;参加验收工作,签发工程移交证书和工程保修责任终止证书;结清监理费用;向发包人提交有关档案资料、监理工作总结报告;向发包人移交其所提供的文件资料和设施设备。

1.3.2加大监理力度

――加大监理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通过学习工程建设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合同条款,通晓整个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系。通过学习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事、时间、空间、环境、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式,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监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监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监理行为要控制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要以合同为准则,坚持、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理工程师要真正起到工程施工现场重要管理者的作用,在合同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监理公司还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技术专业齐全的优势,增添必要的检测、试验设备,拓宽服务范围。

1.4合同管理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针对工程建设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合同,从合同条件的拟订、协商、制定、履行、索赔等情况的检查和分析着手进行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工作。通过实行对合同的正确管理,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投资、进度的预控目标,以法公正地维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项目法人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参见单位通过“合同”这一契约关系来完成的。工程建设活动的质量、投资和进度都是在合同管理的调整、保护和制约下进行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特点是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其重要性和意义表现在:合同管理就是法制管理,比如施工合同是业主与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发包和承包的重要法律形式,是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重要法律依据,是建筑施工企业走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合同的内容也直接关系双方的根本利益。在水利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重要合同关系:

1.4.1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项目法人与勘察人、设计人为完成一定的勘察、设计任务,双方的权利、义务都在合同中明确。其主要内容包括提交有关基础资料和勘察设计文件的日期和质量要求、费用及其他协作条件等条款。

1.4.2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业主聘请或招标的监理单位代其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双方的权利、义务都在合同中明确。其主要内容包括监理对象,双方权利、义务、责任、酬金、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

1.4.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开工与竣工时间、工程质量标准、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设备供应、质量保修范围和保证期、双方互相协作条款等。

2、加强水利施工管理

水利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应当办理工程报建备案手续。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项目业主应成立相应的项目施工管理机构即技术组(负责施工质量监管、进度监管、投资监管,竣工工程结算编制和竣工资料编制),协调组(负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工作),财务组(负责工程资金管理、拨付、审核和财务决算报告编制)。

(1)应对施工单位配置人员进行监督,“五员”必须具备资质并持证上岗,确保安全施工;

(2)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进行抽检、中间产品进行试件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应对每道工序的施工方法进行监督,施工单位更应严格执行“三检制”,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的进行施工,上一道工序未验收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确保施工质量;

(4)严格工程量审核,变更工程量须进行现场签证确认。

(5)加强项目全程资料收集、整理,确保项目档案资料的完整。

3、工程验收

3.1施工期间的阶段性验收

水利工程隐蔽部位较多,应建立隐蔽工程现场鉴定和现场验收签证制度,杜绝完工后补签隐蔽工程验收的现象。

3.2竣工验收

工程建设完成一经验收就要交付管理单位投入使用,因此验收是工程建设的最后关口。准备接收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一定要认真参加验收工作,验收人员在对照设计鉴定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站在今后运行管理的角度多查找问题和不足,对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检查落实。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交付管理单位的工程是优质、实用、美观。未经验收,不得交付使用。

在工程竣工后,首先应进行初步验收,并完善工程结算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财务决算财政批复文件。水利项目需通过一年的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需编制“项目建设管理报告、工程档案管理报告、工程质量评定报告、设计工作报告、工程征地管理报告、工程试运行管理报告、工程大事记、工程监理工作报告、施工管理报告等资料的编制。通过一年的试运行,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后再提请进行竣工验收。

4、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法

项目法人(或项目业主)在工程开工前到相应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监督手续,签订《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书》同时提交: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文件;项目法人与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情况等资料。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受监督工程的规模、重要性等,制订质量监督计划,确定质量监督的组织形式,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根据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样检测,提出检测报告;参与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和研究处理方案;质量监督机构委托的其他任务。

5、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制度化管理并认真抓好落实,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比如:建立施工放线核验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批制度、进场材料设备报验制度、隐蔽工程(工序、单元工程)现场验收签字制度、例会制度工程进展情况上报制度、工程量现场签证制度、工程款拨付签字审核制度、督察通报与奖惩制度等,通过制度约束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对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工程预决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工程资金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工程资金的及时到位,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并按合同约定及时拨付施工单位,另一方面要对工程财务的一切开支,实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坚持“一支笔“签字的管理制度,工程财务人员要健全财会手续,建好工程财务档案,严格按财会规章制度办事,做好、做细、做实工程财务工作及竣工验收的一切财务资料,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做好财会保障工作。

(3)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审查,是对设计中的遗漏或疏忽的地方的补充。施工、监理单位要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设计优化或设计变更方案进行审查,并会商设计部门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6、完善投资机制

水利作为特殊行业,国家要制定比较稳定的水利投融资政策,按照水利产业中不同经济属性的水利项目明确融资渠道,制定贷款、无息贷款、贴息贷款、拨款和集资的政策措施。为保证水利项目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国家通过立法,加重各级地方政府对水利的投资责任,但同时也应考虑减轻欠发达地区的配套资金的比例。同时要出台社会集资和建立水利基金的法规,界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集资的合理比例,建立公益性水利项目运行、维修、管理费用的补偿机制。

结束语

总之,水利建设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不仅限于此,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项目各有所不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不仅可以确保工程质量,而且规范了水利工程建设秩序。规范管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国家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大背景下,随着整个社会管理水平的逐步完善、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也将会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