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十篇尝试教育理论要点十篇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4:55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1

【关键词】高师体教专业体育理论尝试教学

0前言

教学改革是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中,总是以教学过程为基本,围绕教与学的目的和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受教育者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时间比,即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教育的最大化收益。就本质来说,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始终是设计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最基本的依托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解决教与学的矛盾的出发点无非只有两个,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或者说核心就是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的方式寻求对学生施加最大化的影响,一是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应用各种科技手段和花样翻新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俗话说的让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当学生的学习观念变为积极主动的状态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由内部激发,从而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亢奋”状态,学生会采取自己认为可行的各种措施、方法、手段去获取相关知识,这种“亢奋”状态会极大地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挖掘,从而有效地增加知识和提高能力。

1《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育社会学》进行尝试教学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是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的思路和方向,基于此,寻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也就势在必然,下面通过对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的解读和对《体育社会学》课程本身特点的分析,说明《体育社会学》进行尝试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1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及《体育社会学》进行尝试教学的变通形式

邱学华是尝试教学的创立者和积极实践者,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的尝试教学策略已逐步得到学界认可,尝试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扩展到理论高度,形成了一系列的比较完备的教学模式。纵观尝试教学理论,其核心就是尝试两个字。即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各种方法手段,促使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层面上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引申,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从而形成学习具有衔接性的下一阶段知识的能力,如此,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通过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培养而形成学习其他新知识的思维和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尝试教学最基本的内容是让学生尝试学习;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体现三个为主――学生为主,尝试为主,练习为主;把握时机,在尝试中成功,在成功中创新。那么将尝试教学方法引入《体育社会学》教学有没有依据和基础呢?首先,对《体育社会学》课程的认识是前提。《体育社会学》是把体育这种文化现象最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主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力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其次,尝试教学的初创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的。小学生地学习能力应该正处于长成期,具备一定的思维可塑性和灵活性,但同时缺少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的能力。尝试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成功应用说明尝试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和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大学《体育社会学》的尝试教学中,大学生一定具备相当的逻辑分析和归纳演绎能力,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分析、判断等方面要显著强于小学生。从这一点上讲,尝试教学法在大学《体育社会学》堂实验进行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基础的,是可行的。最后,基于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方式的适应性,应当对尝试教学理论进行一定的变通,使之适应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体育社会学》的尝试教学。

1.2《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具体应用中的变形

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应该是相互结合、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综合应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社会学》程尝试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共通的地方,但是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最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课堂理论教学的情景创设、学习积极氛围的营造和体现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1)这种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情境模式的创设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相关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理论,还要熟悉教材,具备理论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了解学生,组合教学方法,必要时可设计创新的教学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在课堂上认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时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考虑问题的实用性、合理性以及创新性,对问题要引导和启发,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好让学生或者其他学生尝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

(3)教师创设的问题或者情境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保持一个适当的水平层次。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层面上经过启发和思考能对现有的问题有一个逐渐深入的体会和思考,这是课堂情境创设和提出问题的难点,同时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掌控能力的重要方面。

(4)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注意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目的性,同时也要重视课堂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这样的课堂更容易让学生从之前的被动变为主动,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的得以实现。

(5)锻炼学生的情感培养,即学生情商的培养,教师的设计要体现人本教育,要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学会怎样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

《体育社会学》教学的尝试教学法遵循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核心,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不过因为科目性质的不同、授课内容和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别,我们对尝试教学法做了一些变通。学生的“试”被安排为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和研读以及在不同的课堂操作形式上对相关问题的提前知识预备。教师的“导”体现在对学生尝试教学整个过程的指导以及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练”被变化为培养教学技能的操作以及在不同操作形式中的灵活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讲”变通为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相关的知识。需要说明的是,《体育社会学》的尝试教学是以学生在课堂的尝试教学为载体的,与课前任务的分配以及课后相关作业的完成是一个整体,都是为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佐料。与尝试教学理论有不同的地方在于大学生地培养目标与小学生的培养目标的不同,《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过程中还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和教学技能,因为这也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今后的职业技能需求。

尝试教学操作中主要的体现形式包括问题尝试教学、座谈尝试教学、讲座尝试教学和辩论尝试教学形式。问题尝试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尝试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座谈法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交流方式。在《体育社会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题目,或者教师圈定一个问题的范围,由学生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交由大家讨论,尝试解决问题。讲座尝试教学法中主要由学生进行讲座,教师只是一个指导和辅助的角色,鼓励在某一方面学有所长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座等形式尝试教学,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辩论尝试教学法借用辩论赛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己组织材料,自己选定辩手,在课堂中就设定的问题展开辩论,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组织语言的口才能力。

2《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方法

2.1尝试教学操作步骤

《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法在课堂中的操作程序如下:第一步,《体育社会学》教材总共二十章的内容,组成一个联系比较紧密的体系,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将学习的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再将学生分成对应的小组,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教案、ppt、作业等事务,按照每个小组两个章节(两轮尝试教学,每轮一个章节)的容量,提前将本学期的授课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熟悉自己所要尝试教学的内容,由组长负责分配每个组员的教授内容,通组合作,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分析,写成教案,制作ppt,在课前组内试讲,组长负责验收通过,做好尝试教学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尝试教学前将教案和ppt交教师评阅,经教师指导后,再由学生按要求修改教师同意后按小组顺序轮流尝试教学。第二步,上课开始后,先由教师对本章要讲授的内容做简单的讲解,再由学生进行课堂尝试教学,学生的尝试教学结束后,由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学生尝试教学的内容进行评价,总结得失,吸取经验和教训,记录备案。第三步,教师就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启发、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者由教师就课堂所讲的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将问题及答案记录在案,以备课堂总结和课后小结。第四步,课堂设定的教学内容完成后,由教师根据教学和实践的实际需要,将课堂内容进一步拓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2.2尝试教学操作实例

《体育社会学》第五章的内容是人口与体育人口。现将本章内容实行尝试教学的过程摘录如下,供同仁参考。

第一步,教师讲解有关人口与体育人口的概述,指出本章的重点是体育人口的概念和体育人口的标准以及体育人口标准存在的现实问题,鼓励学生从尝试教学的学生的讲解中发现有关问题。

第二步,三名学生分别就本章的三节内容进行尝试性教学,第一名学生讲述人口问题概述。第二名学生讲述体育人口。第三名学生讲述非体育人口。在每一名学生讲完后,教师采取由学生评价的方式鼓励或点名学生对尝试教学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尝试教学学生的教态、语言表述、讲解的逻辑性以及知识的连贯性等,在学生评价结束后,教师可以做简单的评价。然后由第二名学生进行尝试教学。直至三名学生全部尝试教学结束。

第三步,教师对三名学生的尝试教学做总体评价,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第四步,教师对本章人口与体育人口的重点内容做简单的说明,进一步分析体育人口的标准和意义,分析体育人口标准的局限性和实际操作应用过程中的缺陷。首先着重强调体育人口的三条判定标准:每周三次体育活动、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接下来引导学生对这三条标准逐条进行讨论,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教师对每周三次和每次30分钟以上的标准要进行说明,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只是人们这么认为而已。最后着重强调每次活动的强度判定标准,让学生对中等强度的概念进行讨论,什么是中等强度?学生对中等强度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教师这时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提示这要应用运动生理学上的一些知识,中等强度是一个人参加活动时心率达到自己最大心率的60-80%。此时又引发一些问题,每个人的最大心率不一样,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判定自己达到了中等强度?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活动的强度应该如何判定,如何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保证安全?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最大的问题,即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并不可行,当然,只是否定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不行的,必须引导学生再对体育人口标准质疑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较为可行的判定标准。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制定一个新的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呢?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需要遵循什么原则?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制定出来的标准需要经受什么样的检验?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尝试教学的课堂上并不一定能得到解决,那么必须有后续的工作要做。

第五步,尝试教学后续工作。学生的课堂尝试教学结束前,教师要针对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熟悉和巩固。安排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3结语

《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法应该是脱胎于尝试教学理论的一个变化的模式,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注意《体育社会学》的特殊性和教材的衔接性。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体育社会学》程教学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促使我们对教学的积极探索,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张良朋.尝试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张良朋.尝试教学全过程评价模式的构建[J].淄博师专学报,2010(1):29-35.

[3]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2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生学习特点;教学改革

进入20世纪以来,各国的现代化教育进程明显加快。尽管因各国的文化背景、教育传统有所不同,其教学改革各具特色,然而面对相同的时代背景和挑战,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点[1],如:教师授课不再采用注入式讲授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鼓励一起探讨,乐于采用讨论课的形式传授知识,重视讨论与交流,重视培养创新能力,重视个性化。而我国大部分大学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仍延续以教师为主导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大学生呈现出一些具有共性的缺点,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学习缺点并针对其特点采用一套有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学习存在的缺点

经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大学实验课程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导[2],一般是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记录与处理等内容。然后演示实验过程,最后甚至把实验数据演算一遍才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仅仅是学生重复,使学生既没有动脑思考,又没有解决类似问题的应变能力,更不用说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我们课题组多位教师多年来对大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自主性差;(2)学习方式欠缺多元化;(3)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应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摆在第一位[3]。新世纪大学生应具有突破藩篱的创新品质,而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学习模式习惯应试教育模式,死记硬背,动手能力弱。

二、尝试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课程的必要性

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为邱学华先生,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尝试教学的设想,历经40多年尝试教学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完善、系统的教学理论,已成为大家认可的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教学流派[4]。尝试教学法虽以小学为实验对象发展而来,但其作为成熟的中国当代特色教学流派之一,其适用范围不应局限于中小学,也应在大学教学改革中普遍推广。首先,尝试教学法所提倡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符合大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与需求[3]。可成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惯有模式中迅速转变为主动学习,可快速引导大学生进入创新式学习模式。其次,尝试教学法历经4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其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程序成熟,易于操作。再次,有利于向国际教学模式转变,积极推动人才竞争。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实验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于我国学生。提倡尝试、鼓励思考,这与尝试教学法所提倡的思想一致,而我国大部分大学教学仍延续以往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方式,这不利于未来的人才竞争。综上所述,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大学生以多元化方式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符合国家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

三、尝试教学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尝试教学法的指导下,本课题组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构建了一系列尝试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已形成较成熟的“尝试—创新”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模块可分为:1.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合理选择尝试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任务,建立以教师为指导者、咨询者的教学模式。2.主体尝试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便于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协作,进而从不同角度尝试解决问题、进行尝试练习。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中学习,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补充讲解、规律总结。4.以稍有变化或采用思考题形式提出问题,再次尝试,通过再次反馈使所有学生真正透彻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5)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大学物理实验中“转动惯量的测量”、“弗兰克—赫兹实验”、“光谱分析”的理论知识与大学物理中的“刚体的转动”、“原子的能级跃迁”、“衍射光栅”三个章节相对应,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四、结语

本研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将尝试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使尝试教学理论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实践基础更丰富;(2)使大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会做”,实现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转变;(3)针对大学生学习存在的自主性差、学习方式多元性不足、缺乏创新性等特点,将尝试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体现从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探索创造这三方面构成的三维度的现代物理教学观。这一成果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大学课程中,我们今后会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建构、教学理论研究上继续深化,将实验训练与理论启发有机结合,促使大学教学改革理论更丰富。

参考文献:

[1]陈树兰.浅谈国外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现状[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金丹青.基于CDio模式的卓越专业大学物理实验的教改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DB/oL],2010,7.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3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老师、学生、课堂结构的变化做到问题与不足

一、老师的变化

(一)学习理论,转变自身思想观念

1.得到了学习的机遇,进行理论的学习

尝试教学法理论的“先练后讲”、“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给学生创设了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思想转变了,我与学生走的更近

尝试教育,让课堂变单纯的管制为民主管理,变以前的树立权威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这种民主之风下,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发言权,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实践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尝试教育,最初是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在学习之初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尝试教育方面的书籍,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查找各种资料,更新自已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

尝试教育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舞台,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教师要开阔眼界,尽可能地珍视个性、尊重多样性,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我努力在我的课堂上实践着。

二、学生的变化

(一)学习中,学生为的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的学习是学生的认识信息加工系统与教学环境和教师的指导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使之产生最佳的影响;另一方面必须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高度激活状态,实现主体与主导的有机统一。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自的操作程序。教师的关键是“导”,即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提供学习帮助、引导学习过程、迁移应用等。教师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情感体验的培养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问题讨论的参与者,学习困难的帮助者,学习成果的分享者。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关键是进行不断地“尝试”,在“尝试”中体验,在“尝试”在感悟,在“尝试”中学会,在“尝试”中成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尝试”的核心在于“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地“试”,从而运用学习方法,解决语文问题。学生的“尝试”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尝试”阅读,感悟教材。学生阅读教材是“尝试”教学的基础。“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先学后讲”,“先试后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的导语、课题名称、课文正文、图像、思考、练习题等,都是学生阅读内容。

2.“尝试”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感悟教材之后,思考课后题及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尝试”解答问题。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鼓励、引导他们如何去思考,引导他们如何在已学的知识中去收集提炼自己需要的材料,如何进行推理,如何组织文字来说明自己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教师自始至终最多就是“指点”方法,而绝不能亲自“下水”。

三、课堂结构的改变

经过大胆、刻苦的尝试教育实践,课堂结构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我力求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性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小组成员之间要沟通,解决冲突。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

四、尝试教学要做好,这几点不能少

(一)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

(二)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试卷评奖创新能力

一、运用尝试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十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工人主宰世界;二十一世纪是创意时代,世界属于有创新能力的人”。教育部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界今后要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之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2014・江苏高考)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通过对易错点的当堂练习,让学生关注易错点,注意区分,提高理解能力,最后通过联系近期社会热点,结合本课知识点,给学生展开合作探究。

(四)联系热点合作探究。

1.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五条主线包括4个“中国梦”和1个“现代化”: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智造中国、幸福中国、农业现代化。十大目标:(1)保持经济增长;(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4)推动创新驱动发展;(5)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6)改革体制机制;(7)推动协调发展;(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9)保障和改善民生;(10)推进扶贫开发。

材料:会议强调,“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试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为什么说“新常态必须有新理念”?

2.2015年7月2日,南京江北新区正式成为第十三个部级新区

材料: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按照“规划先行、改革先行、立法先行、生态先行”原则,今年全面启动江北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新区运行体制机制,加快制订《江北新区条例(草案)》。高标准做好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设计等工作,为新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统筹做好新区项目谋划、招引和储备,建成六合机场,开展铁路南京北站前期工作,推进城市中心区建设、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建一。”的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义务和责任,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我国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领域,由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归纳能力有限,在学生眼中,英语的知识点总是散、设等一批重大项目。

(1)请简要分析江北部级新区的规划建设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2)江北部级新区的规划建设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江北部级新区的规划建设是怎样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4)江北部级新区的规划建设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

3.瑞典卡罗琳医学院2015年10月5日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1969年,屠呦呦任抗疟新药研究项目的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药学典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300多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1)结合材料,阐释青蒿素的研制历程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知识。

(2)结合材料,试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青蒿素的研制历程。

(3)试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对待我国的传统中医药学?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0月9日宣布,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评审决定,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7家单位申报的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材料:日本外务省10日“新闻官谈话”质疑中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指责教科文组织未能保持中立和公平,将要求教科文组织进行制度改革,不再被“政治利用”,华春莹表示,事实不容否认,历史不容篡改。日方有关言行再次表明了其不愿正视历史的错误态度。

(1)试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批驳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态度?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乱、多,考题好像永远都是“没完没了”的。每次单元测验卷或期末考试卷发下来后,看到并不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都觉得:学英语,茫无头绪。长期以来,在评讲课中的普遍现象是:教师充当主角,一题接一题或跳跃性选题,老师分析,学生边听边改。在评讲过程中,能够认真听讲、认真动脑筋思考的学生仅占少数,而大部分学生则茫然地盯着老师,机械地抄上正确答案。这样的评讲课,既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了。

其实,英语考试的基本内容是翻来覆去重复考的,只要我们运用好尝试教学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找到那根把散珠串起来的绳子”,就能避免学生觉得英语考题没完没了的现象,既有助于学生树立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尝试教学能有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尝试评讲教学的理论依据

1.尝试评讲教学符合心理学情感理论。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也就是说,在评讲教学中,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尝试需要和成功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行为。

2.尝试评讲教学符合个别差异理论。一个班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能水平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不尽相同,如果我们用统一的方法评讲一个知识内容,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已懂得的懂了,不懂的还是不懂”。尝试评讲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检查试题,发现问题,寻求方法,寻求指导,促进能力的提高。这就使各层次学生通过尝试,各有所得,符合因材施教的理论要求。

3.尝试评讲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也是为了要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二十一世纪人才而努力。尝试教学旨在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它可以克服“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和考试成绩,而轻视其他方面能力培养的弊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重分数,轻能力,“高分低能”现象不可避免。我们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渡阶段,既不能完全放弃升学率,又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分层尝试指导,就较好地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三、英语尝试评讲教学的具体操作

我国尝试教学理论的创立人邱学华把尝试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能尝试”阶段,以教师编好的尝试题为起点,教师未讲,学生先练,促使学生自学课本;第二阶段,“尝试能成功”阶段,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发挥“强制联想”,运用创造性思维获得各种解题策略,提倡一题多解,促使学生进行“独创性练习”,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第三阶段,“成功能创新”阶段,学生进行讨论,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成功中尝试创造、学会创新。根据以上理论研究,结合英语评讲教学的实际,我们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课前了解学生,定好尝试目标。在批改试卷过程中,结合每个学生的平时情况,找出每个学生仍未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在试卷中根据个人情况圈出该同学必须想方设法弄懂的题目(对于“差生”,题目不宜太多),最后把学生按同一层次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编写各小组的重考或重测题目。

2.尝试分层指导,实现讲评目标。第一步,发下试卷后,莫急于讲评,指导学生自我分析,找出错误原因:是因为不理解题意、粗心大意,还是根本没有掌握该知识点而造成的?要求学生在试卷上分别标上不同的记号。第二步,指导学生尝试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对于能立刻明白并纠正的题目,让学生纠正过来: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老师又已圈出来一定要解决的题目,让学生先查阅相关课本、笔记,尝试自己找出答题思路和答案,如果不能确定答案,则在班内各自寻找“小老师”(或事先已结对的“一帮一”对象)帮忙解决,若仍不能解决问题,则由老师作指导。第三步,尝试通过指导小组讨论,质疑解难、举一反三。由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在尝试自我纠正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其结果有错有对,也有的一题多解。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既帮助学生质疑解难,又加深学生理解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教师应给予各小组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尝试自我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以小组为单位自编题目,互相测评,以实现讲评课检查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取于尝试和创造的目标。例如:对于优等生一组,教师可指导他们完成下列任务:总结试卷中所体现出来的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尝试编写几道考题,相互考评,增长见识,以加强对知识的对比辨识和系统整理:主动帮助后进生分析错误,纠正错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参与学习,在查阅、反思、讨论、归纳的过程中,既弄懂了原来未懂的问题,又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创新能力。

3.尝试再给机会,促成飞跃。不断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教育学者曾剑予说:“学生每一次成功需要获得满足,不仅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在完成了课堂上的尝试后,尝试评卷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尝试,即让学生完成由老师根据个人掌握知识情况而编写的试题,重新计算并公布测验或考试成绩。因为经过了第一阶段(评讲课上)的尝试,学生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会对原来的成绩单感到极不满意,总觉得要是重新再考,他们的成绩一定会比原来好。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允许学生重考。学生往往会非常重视这次机会,为了争取优良的成绩,他们会积极地按内容复习,并总结归纳方法。2015年,我班有一位学习成绩很差的女生,在一次模拟考中,我运用尝试教学理论进行试卷评讲,再考时,她拿了八十多分,我把喜讯告知其家长,并把重考的成绩作为她的成绩。其家长惊喜万分,而她也高兴地哭了,但竟然仍觉成绩不满意,要求再重考。由此,她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结果在英语会考中,她取得了124分的优良成绩。

四、尝试试卷评讲教学的注意问题

1.由学生充当“小老师”,对知识往往讲得不够精练深透,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入。因此,老师在指导各小组时,要善于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归纳总结。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法

一、尝试教学法概述

(一)尝试教学法的实质

尝试教学法的实质是:尝试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二)尝试教学法的特点

尝试教学法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尝试活动法具有三个特点:

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

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

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

我们必须分清不同性质的尝试活动,了解不同性质尝试活动的特点,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一般在开始都可能失败;而教学中的尝试,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尝试任务又比较明确和单一,因此学生的尝试活动能得到成功。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是完成教学预期的先后次序和过程,具有明显的时间性、顺序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语文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基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和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和师生之问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二)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提示,从而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三)师生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研读与思考,将有关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因受有关材料的影响而发生调整,这都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对问题答案的独到见解,并将自己的见解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各种不同思想、观点、材料发生碰撞,各种观点在碰撞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在这个阶段,面对学生的不解与困惑,教师不要做过早的解释。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有的结论可能需要经过集思广益而逐步达到统一,形成大家的共识;有的结论可能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形成观点不同的创见,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形成共识也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由于条件、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一些新材料的出现,都需要大家不断地再研读、再思考、再完善。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一)活用教材,精心设计尝试教学内容

新教材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做中学”,在亲历中体验成功。教材的编排是精心的,教材的设计是科学的。要使课堂尝试教学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尝试活动之前的“编导”作用。对教材的处理,应在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编写意图、研究学生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慎重处理,不可草率从事。用活教材,不是不用教材,也不是脱离教材,更不是背离《标准》;而是依据对《标准》的把握,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对书中的材料实施大胆取舍,补充有针对性的相关材料,加大信息量,留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二)明确尝试教学目标

明确尝试教学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展示教学目标即是通过内外动力的整体激发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专注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教学目标往往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尝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明确展示教学目标的这一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

例如,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范进中举》时,在教学目标中写到“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进而发现封建社会的罪恶”。这样政治性很强的文本解读,不仅偏离了文学性解读的轨道,而且远离学生的情感水平和理解层次,在实际教学中是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

(三)选定尝试教学切入点,营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合理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出浓郁的尝试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索潜能和欲望,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让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尝试的学习情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文本、问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从而达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时,在理顺了文章的思路,简述了母亲的一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母亲一生发展的基本线路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阶段性,与中国历史发展有没有关联性?”这个“关联性”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随之活跃。原作固然有无穷魅力,而设问的情节又激发了学生最原作的解读,使其进一步体验到了语文创新活动的乐趣。

(四)深入研读教材,开展讨论交流

这是尝试学习的具体实践环节。学生要寻求问题的解决,就必须再一次深入到课文当中,潜心研读。由于问题带有明确的指向性,所以,学生的思维空间相对集中,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结论。学生的交流讨论是课堂的高潮,讨论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在讨论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以求得一个较为全面而准确的答案。针对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以便在课后自行解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邱学华.中学尝试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6

何谓“尝试探究教学”?笔者查阅资料,结合实际得出就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深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实现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探究讨论――再次尝试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创建最宽裕的学习时空,创造最优越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现我从以下几方面简要阐述:

一、通过“尝试探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尝试探究教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先练后讲”。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在知识的构建、知识的运用与发展等问题的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先行尝试学习解决,再由师生共同归纳讲解。这一“先行尝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尝试”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心理基础。因此,我做到,一是“先行尝试”,即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的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尝试中切实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亲自“试一试”并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二是在“先行尝试”过程中,让学生依赖心理逐渐被“我能尝试成功”心理所克服,取而代之的是自主与自信。”尝试”中了解、“尝试”中发现、“尝试”中学会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追求。

引导尝试是尝试探究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做好学生进行“尝试”的引导。同时,我做到鼓励学生敢试,对于尝试成功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之对尝试充满信心而敢去试一试;对尝试有困难或失败的,我则及时给予启发引导,鼓励再试。

(二)我注意做好铺路搭桥。抓住知识的新旧联系,组织好尝试前的旧知识复习,为学生搭起尝试的“桥梁”,做好尝试的准备,打好尝试成功的基础。

二、引导课堂自学,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创新学习,培养学习能力,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来保证。在实施尝试探究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指导课堂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现代教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的观察、迁移、比较、归纳、推理、实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学习过程的重要形式。

三、为学生创设情景,营造创新学习良好氛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什么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好好钻研他,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良好兴趣,才能让学生乐于尝试和探究讨论。尝试探究教学注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乐于尝试、乐于探究讨论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譬如教学寓言故事时,首先讲解寓言故事的情节,把那趣味性讲得很精妙,学生会情趣一下子提起,然后让生自己阅读寓言的内容,亲自感知,体验。最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大家来探究寓言故事,讨论各自通过阅读后读懂了什么,大家一起讨论,老师总结,那么就对寓言故事的整个内容了解清楚,直至掌握其寓意,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四、开展讨论,发展创新

亲自参与体验、感知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参与讨论,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尝试探究教学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实践中,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7

关键词:

尝试教学中学美术教学主体尝试作用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8

一、结合年龄特点设计尝试问题

幼儿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幼儿思维发展过程是有层次、有规律的,呈现出从“直觉行动―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性思维”的一般趋势。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从听懂简单的指令过渡到听懂多种复杂的指令。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问题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深浅程度要适合本班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思维水平,问题建立提得具体明确、用词准确恰当。

在对小班幼儿开展尝试体育活动时,我们就要考虑到具体形象、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还喜欢在游戏的情节里从事自己的各种活动,同时他们也能听懂简单指令。如在小班“喂你吃”这个活动中,我们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环境。我们在墙上挂了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小动物头饰,每个小动物嘴巴都是大大地张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提出了尝试问题:“河对面的小动物都饿了,她们很想吃你们手上的东西,我们怎么样来喂她们吃东西呢?”幼儿听后各个跃跃欲试,积极地拿起沙包往小动物的嘴里扔。他们有的拿沙包从肩膀上投掷,有的拿沙包往上抛,有的拿沙包向前扔。尽管幼儿的动作都不同,但都说明幼儿已理解了这个问题,尝试了投掷动作。这个问题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幼儿理解,激发幼儿尝试的愿望和动手兴趣,达到了尝试投掷动作的目的,在活动中也调动幼儿参与尝试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二、结合发展目标设计尝试问题

幼儿园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每个活动都是根据目标意识来开展的,没有目标的尝试是盲目的、毫无意义的。只有围绕目标来设计尝试问题,尝试活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下去,老师的指导方向、幼儿尝试的目标才能明确,幼儿的操作活动才会顺利进行,少走弯路,圆满完成尝试活动的任务,达到尝试活动的目的,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围绕尝试目标设计提问,尝试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可以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幼儿通过反复尝试练习来掌握巩固动作的要领,如“玩圈”的目标是:通过自由活动尝试出各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教师紧扣目标设计的尝试问题是:“请小朋友自己玩圈,看谁爱动脑筋,用圈玩出很多种游戏,而且和别人的玩法不同”。这样每个幼儿根据老师的问题,明确尝试的目的,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尝试过程中。通过操作,幼儿想出了很多圈的不同玩法。如:跳圈、钻圈、绕圈、抛圈等,既发展了基本动作,又激发了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果老师没有明确尝试目标,没有围绕目标来设计问题,尝试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三、结合已有经验设计尝试问题

在体育活动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由易到难的过程。尝试问题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个原则,应有一定的层次性或难度的递增。如果没有层次性和难度的递增,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就没有探索的愿望,也就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没有尝试成功的愉悦,从而积极性、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被调动起来,想象力和求异思维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把握好难度的递增尺度。如,在中班“小兔过河”体育活动中,幼儿已经有了跳的经验。老师设计的第一个尝试问题是:“小兔们,妈妈带你们到小河对面森林里采蘑菇,我们怎么过河呢?”幼儿纷纷说用力跳过去,两脚一起跳。这是因为幼儿有了跳的经验,所以幼儿会用立定跳远的动作跳过小河去,尽管动作还不标准,但也尝试了立定跳远的动作,并得到了成功。当第一次尝试成功后,幼儿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有了成功的自豪感,树立了再次尝试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第二次,尝试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第二次尝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时老师提出第二次尝试问题:“怎样跳才不会把大灰狼吵醒呢?”幼儿说要轻轻跳,脚落地时没有声音。幼儿在第二次尝试中得出结论是脚尖先落地就会很轻,没有声音。小兔子都没有把大灰狼吵醒,顺利地采到了蘑菇。这又是一次尝试的成功。幼儿再次从中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再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有了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意以此形式喜欢尝试的情感。通过两次尝试,幼儿掌握了立定跳远的要领,再加上老师的评价,幼儿再次尝试活动中就能潜心投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合个体差异设计尝试问题

在开展尝试体育活动中,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面向全体幼儿、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心理专家指出:当我们面对一群六岁孩子的时候,这实际上是面对一群从三岁到十岁的儿童。因此,设计的尝试问题就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9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装有特殊开关的笼中,猫经过不断的尝试后触到了开关,逃离出笼。通过这个实验,他提出了著名的尝试错误学说,主要观点是:学习是一种盲目的、渐进的尝试与改正错误的过程。随着练习,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得以产生,于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固的联结。这一理论还指出,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即效果律(如果联结伴随着奖励,联结就会加强;反之,如果联结伴随着惩罚,联结就会削弱)、练习律(联结因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因得不到重复或练习而削弱)和准备律(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这一理论以实验研究为基础,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及规律,对后来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理论虽然有不科学的地方,如把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归结为尝试错误的过程,忽视了人类学习行为中认知与理解的作用;把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简单地画等号,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但它也有合理的因素,其所强调的尝试错误现象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人类学习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人作为高级动物,虽然具有主观能动性,但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尝试、发现错误、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从地心说到太阳中心说,从上帝造人到生物进化论,从空想的乌托邦到社会主义的实现,每一个正确的结论后面,都经历了大量错误甚至是荒谬的尝试。可以说没有对错误的认识,也就不会有对真理的肯定。从人自身的成长来说,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也有一个过程,虽然人可以直接习得许多间接经验和技能,但要将其内化为个体比较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还需要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来获得亲身体会,这个过程中,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尝试错误说能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教师有时也难免会出现错误。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喜欢探究的年龄,他们会尝试做各种事情,即使是教师认为错误的事情,他们往往也想试一试,看看结果怎么样。在学生违背教育工作者意愿的时候,或者跳出了我们为他们设计的条条框框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正确理解,不必大惊小怪、求全责备,更不能为他们贴上另类的标签。要知道犯错误的学生并不是有意如此,错误行为也不代表他是品行不好的学生。比如有时学生没交作业可能确实是忘记带了,上课迟到可能确实是闹钟坏了,不了解实情的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我们经常对学生提出一些近乎完美的要求,而在没有达到要求后的求全责备会使他们变得胆小怕事。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是与非、对与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因此,对待学生在不断成长中出现的错误,我们要能正确理解,适度宽容,把这些看作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部分。

二、有意识地设置错误情境

这里的错误情境主要指不符合常规、不合要求的现状。我们在考试后,对答对的题目印象不深刻,而对做错了的题目往往难以忘怀。平时给学生做的练习题中常常设有错误选项,对学生的教育也应该设置一些错误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比如:故意在校门口放一个垃圾袋,计算早晨学生上学的时候有多少人会主动把它捡起来,同时把这个过程悄悄录下来,如果把这个过程回放给学生看,我相信不需要任何语言,学生的感触都是很深刻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实际生活中,面对诸多选择,学生会明白正确的选择并不容易。在错误情境下,我们才会发现问题。如果都是正确的情境,表面上看来学生好像都知道,但他们缺少尝试比较的机会,歌舞升平的表象掩盖了问题。当学生真正面临困境,需要作正确选择时就可能会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不怕犯错误

孟子有句名言:“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意思是,我虽然迟钝,也要尝试。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其故就在运用了一番心力,寻一番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除非不要读书。”让学生尝试获得体验十分重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怕说错而不敢说,在做事时怕做错而不敢做,以致一些学生连犯错误都不会了,这实际上是在逃避问题,并不是好事。从长远来说,这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因为有思想总比没思想好,即使是错误的思想。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往往是我们采取灌输式教育,把结果告诉学生,没有让他们尝试,没有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有的学生看起来中规中矩,是教师喜欢的所谓“听话”的学生,可他们缺少创造性,缺少活力。科学发明从来都是建立在错误尝试的基础上的,爱迪生发明电灯,不是进行了一千多次尝试吗?中国学生缺乏创造性与我们不鼓励他们尝试,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是有密切联系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可以说,没有错误的尝试,就没有正确的认知。当然,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不是要他们故意去做错事,更不是鼓励他们做违纪违法之事,我们需要把握好是与非的尺度,所以允许学生犯错误是需要勇气的。

四、科学引导错误

当然,对学生的错误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管,放任自流。在他们尝试的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和调控,对他们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让他们能够从尝试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教师要赏罚分明,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及时表扬尝试过程中的优点与成绩,对不良的行为习惯要采取有效措施削弱这种联结。即强化正确的联结,削弱错误的联结。如果教师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公正的处理,势必会导致不合理的联结出现。当然,由于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要削弱错误的联结必须讲究方法,否则引起逆反心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根据尝试错误说的三大定律,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对学生的及时鼓励与肯定十分重要,该强调的一定要强调;必要的重复是不可缺少的;要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但教师却总不叫他;有的学生有兴趣参加活动,但教师却不允许,他们在这方面准备传导时却受到阻碍。或者教师强迫学生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到烦恼而引起心理失衡。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10

摘要: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已经广泛应用尝试教学法取得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针对职业中学学生特点,建构一种应用于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递进式尝试法”,它通过教师递进式设问提高学生的尝试成功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专业教学效率。论文关键词:尝试教学递进式尝试教学法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尝试成功率1递进式尝试教学法的现实背景及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实践应用尝试教学方法所遇到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贸进出口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从事国际贸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就业背景看好,因而在中职学校招生时,国际贸易专业受到了众多初中毕业生青睐。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属于理论知识性和操作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基于其涉外性、应用性和国际化的特点,培养能够应战经济全球化,为绍兴、浙江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便毋容置疑地成为这一专业的教育目标。近年来,作为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的一线教师,遵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笔者也慢慢从传统教学的桎梏中得以逾越,开始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以灌输方式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而且也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格格不入。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展开使用一种尝试教学法,应用后解决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大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及自学能力,许多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颇佳,我们国际贸易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也较好,总之全校教师普遍乐于运用,现在业已推广至全校各个专业。但笔者发现,国际贸易专业的部分教师在应用尝试教学法时,过于浮躁,流于形式,不管什么内容,学生是否熟悉,能否理解,先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自学,自己盲目理解练习,在犯了许多错误之后,逐步纠正错误,希望学生从中学会知识和技能。这种尝试过程,多少带有一点盲目性,有可能让错误先入为主。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应当考虑到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基础差,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班主任的指责和任课教师的埋怨,很多学生都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欠佳,对学习产生了自卑和恐惧心理,如果本专业的学生在对理论知识一点也不熟悉不理解的情况下,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那就未免显得过于急进。尝试教学法有一个固定的教学程序,它只是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指示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2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实施“递进式尝试法”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步骤。递进式尝试教学法在以前实践应用尝试教学法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针对尝试教学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相信学生如果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要求教师的帮助的可能性,看到中职学生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素质导致他们在尝试过程中,缺少“遇到困难,主动学习,解决困难”的热情。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是学生比较陌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老师引入有一定难度的尝试题时,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学习,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扯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内容,使课程无法按照教师预想的程序顺利进行。最终导致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采用科学的尝试教学法,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尝试的始终是一小部分基础较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应对以上现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有可能有兴趣有成功感地投入尝试、解决问题,递进式教学法设计了如下实施过程。2.1引入准备题(架桥),为出现尝试题作准备,在新旧知识间架起桥梁。以一个企业的进出口交易过程为实例,贯穿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整个背景的情况下强化各环节的学习,突出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并掌握理论知识点在贸易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授之以渔。为解决尝试题做好准备。2.2出示尝试题(探索),与例题基本相似,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一堂数学课上得成功与否同练习的设计关系极大。教师备课,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尝试题,由于已经有准备题的练习和熟悉,对于尝试题的处理,应该能应用正确的方法,以较高的效率和正确率解决问题,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有80%的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尝试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和应用国际贸易知识增强了信心。同时,有准备的尝试,也可以防止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纠正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以及错误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2.3实际操作。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与当地外贸公司挂勾,学生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阶段性地到外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尝试题解答,毕竟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模拟。让学生亲历亲为地参与外贸实际工作,才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尝试和实用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把知识直观化,为以后和工作做好准备。并且在现实中,外贸公司具体的操作程序和书本上的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2.4教学中网络的应用。利用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在网上进行。学生实训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在试验室,安排固定的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是学生可以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上网进行。实训软件主要是模拟现代外贸业务网上操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经验和能力。2.5联系外贸公司实际业务,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的动手机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将一些外贸公司的实际业务操作放到课堂上,模拟外贸公司的运作,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实务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亲自做一回“单证员”、“报关员”、“电子商务师”以外,课题组还将尽可能联系当地外贸公司,创造让学生深入现场,亲手操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