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十篇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十篇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3:23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篇1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我乡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根据市扫黑办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省扫黑办特派督导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xxx字〔20209〕5号)文件,为切实做好省扫黑办特派督导问题整改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对照《省扫黑办特派督导问题清单》,逐项整改,举一反三,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综合问题清单部分”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结合专项斗争全面惩治罪犯能力不足。余干县电信诈骗类犯罪呈死灰复燃之势,2019年,县公安局移送审查起诉电信诈骗类案件75件,同比上升581.8%,犯罪主要多发地从四个乡镇蔓延至全县十余个乡镇,乡村综合治理面临巨大压力。

针对防诈骗工作,我乡坚持“防为主、防为上”工作理念,同时与派出所、司法所大力实行联动机制,做好宣传、预防、惩治、矫正等一系列防诈骗工作。4月21日,我乡召开反诈骗专项工作推进会,要求各村(居)要大力做好辖域内的防诈骗线索摸排工作;同时要持续强化防诈骗宣传,不但要利用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板、LeD屏播放等传统方式,还要利用网络宣传,扩大宣传广度,做好舆论造势,以浓厚的网络反诈骗氛围扑灭网络电信诈骗的“野火”。

6月份,我乡持续推进反诈骗宣传,发放“双提升”及反诈骗宣传单,截止目前,共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宣传覆盖率达100%,做到宣传不落一户。在发放宣传单的同时,我乡积极转变宣传模式,将“告知性”宣传转变“教学性”宣传。6月16日、18日、21日,我乡综治办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到李宅村、中村村、文港村通过投影机播放有关案列,开展“反诈骗宣传教学活动”,以此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注重宣传质量。坚持“宁愿讲解一次宣传知识,也不滥发十张宣传海报”的精神,让群众真正了解“什么是电信诈骗”、“怎么辨别电信诈骗”、“如何避免电信诈骗”等内容。后续,我乡将继续走入各村,持续开展“反诈骗宣传教学活动”,将活动开展至所有村(居)。只有转变思想,转变宣传模式,才能让反诈骗工作深入民心,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人人皆知、人人喊打的氛围。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篇2

关键词:票据诈骗;特点;防范对策

2002年10月、2004年3月,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北高速”)在中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开立了两个银行账户。截至2004年11月30日,东北高速收到银行询证函回执,确认在河松街支行两个账户中有存款余额2.93亿元。2005年1月4日,东北高速领导和财务人员到河松街支行对账,发现账面仅剩7.31万元,其余存款去向不明。同时,其子公司黑龙江东高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存于河松街支行的530万元资金也去向不明。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已向吉林省公安厅、黑龙江省公安厅报案。

与此同时,时任河松街支行行长的高山潜逃到加拿大。数日后,东北高速原董事长张晓光因涉嫌票据诈骗犯罪被捕。后警方查明,北京世纪绿洲投资公司实际控制人李东哲与高山、张晓光均为好友,李东哲行贿张晓光,后者指令东北高速在高山分管的河松街支行开户,而所存资金大部分被高山转与李东哲使用。2004年12月31日前后,李东哲、高山先后逃至加拿大。

2005年1月,东北高速向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定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此案最终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2008年3月17日,法院一审判决认为,由于河松街支行对东北高速的存款监管不力,使得东北高速存款丢失,造成东北高速合法权益受损,河松街支行应承担法律后果,全额赔付存款以及相应利息。中行随后提起上诉。2008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被告河松街支行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原告公司存款293973160.51元人民币及利息(利息自2004年1月4日起至给付之日止按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算);案件受理费1476525.38元由河松街支行负担。

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对外披露,发生在中行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的案件“是一起涉嫌内外勾结的票据诈骗案件”,涉及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的数亿元款项。有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共立金融票证类犯罪案件380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34亿元。自2004年3月至8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共立金融票证类犯罪案件2954余起,涉案金额24.83亿元;侦破案件208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77亿元。从个案情况看,近两年发生的几起银行重大票据诈骗案件是触目惊心的,损失非常严重,影响极为恶劣。

1当前金融票据诈骗犯罪的特点

1.1犯罪手段呈多样化、智能化

诈骗手段多样化,如伪造存款单位预留银行印鉴和采用计算机高清晰度扫描技术伪造他人签章,或“克隆”票据,伪造投递假汇款电报;或买通邮局工作人员拍发假查复电报等。犯罪分子在实施票据犯罪时,不仅运用专业知识而且利用技术手段,智能犯罪特征明显,其突出的表现有二:一是熟谙票据知识。几乎所有票据犯罪分子都了解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程序,而且对银行的票据结算规章制度有一定的研究。因为各种票据从出票到持票人收款入账,都或长或短地要经过一段时间。特别是商业汇票,从出票到收款最长可持续6个月之久,期间若发生假票诈骗行为,很难及时发现。所以,有的“打时间差”开具空头支票;有的“钻银行规章制度空子”从事票据诈骗。二是伪造票据手段高超。目前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变造进行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范围广。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电脑、传真、彩色复印、机器篆刻等等现代技术设备伪造票据以及印鉴,伪造的票据制作精细,伪造的印鉴高度逼真,往往能够以假乱真。在银行业务实践中,金融票据的防伪印制、防伪检测等技术应继续加强,违规、失误业务及非正常现象的智能识别监控、预警系统应完整建立等,显得尤其重要。

1.2作案职业化、团伙化、规模化,内外勾结严重

一些企业或者诈骗分子为了增加诈骗成功的几率和金额,往往通过一些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组织或机构来策划和实施诈骗。在票据团伙犯罪中,犯罪呈现成员固定化和分工明确化特点,有负责伪造票据的,有负责运送票据的,有负责游说贿赂银行部门及其官员的,有负责前往银行具体办理票据事务的。票据大案要案都为团伙作案。

内外勾结型的票据犯罪突出是当前令人关注的现象。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票据诈骗案来看,尤其是那些金额巨大的诈骗案,往往有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参与诈骗,如引例中的“高山案”,或者因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导致诈骗发生的问题。一般来说,内外勾结型的票据犯罪以非金融机构人员为主,以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为辅。他们往往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储户帐号、密码等相关资料,然后与社会人员勾结,伪造存单,冒领存款。大量的案件表明,金融诈骗犯罪往往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共同犯罪或者贪污、挪用、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交织在一起,案中有案,案外有案。首先是犯罪金额越来越大,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造成的损失惊人,潜藏巨大的金融风险;其次是涉及面广,受骗人多,善后处理难,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从目前已经结案的金融诈骗犯罪来看,如果没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内部参与,许多金融诈骗犯罪是很难得逞的。

1.3形式复杂化

在票据犯罪过程中,往往出现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相互交织。许多票据犯罪常常借着票据当事人的合法身份和票据流通的正常形式实施,令人混淆不清,上当受骗。签发空头支票和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都是票据当事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称为空户欺诈。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出票人的身份合法,在银行有帐户,其非法使用票据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不易暴露。在票据流通过程中,冒用他人名义对真实的票据进行虚假的出票、背书,往往也因真假参杂,增加了鉴别的难度。

1.4票据诈骗出现国际化趋势

目前境外票据诈骗分子主要来自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美国、日本等地,近年我国与尼日利亚的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但来自尼日利亚的票据诈骗骤然升温,国内不少单位受骗上当。诈骗分子伪造的票据多来自国外,在票据上标有外国银行的字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境外罪犯往往是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合法或者非法途径出境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人,他们了解国内情况。在里应外合型的票据犯罪中,通常是由境外的罪犯预谋策划,境内的罪犯具体实施。

2防范票据诈骗风险的对策

2.1注意易发票据诈骗案件的业务环节

主要是指票据的背书转让、大额贴现、转账业务等。诈骗分子采用欺骗手段,骗取票据后,往往通过背书转让作案。因此,在办理票据解付、贴现业务时,特别要注意审查票据背书前后手之间商品交易或劳务供应的合理性,及审查持票人与其前手的增殖税发票或免税证明和持票人合法的身份证件。一般情况是诈骗分子在对公网点解付票据后,往往将票据划转储蓄账户提现。为此,银行机构应重视控制对公网点与储蓄所的汇路,注意控制和监督大额提取和频繁提取现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在短时间内取走现金。

2.2采用先进的防伪技术和高科技印刷手段,加强技防要重视先进科技手段在防范票据中的积极作用,采用先进的防伪技术和高科技印刷手段。一是对银行票据统一制版、统一编号,使各种票据既利于识别,又难以伪造。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票据印刷的监督和管理,把好票据印制质量关。二是配备先进防假、辨假、识假的专用设备,改善依人识假、辨假的现状。三是积极探索现有网络技术在票据审核、辨认中的运用。特别是仿真印鉴已构成了对预留银行印鉴的最大威胁,尽快变革传统的、易被伪造的票据业务规则,积极推广和应用支付密码,和客户约定在支票、汇兑凭证和汇票申请书上加填支付密码,作为支付款项的条件。

2.3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银行业务人员,特别是一线票据业务人员,要强化业务学习,不仅要学习票据业务处理手续,更要熟练掌握各种票据的票面特征,尤其是各项防伪标识,更要牢记在心,提高识假能力。同时,各营业机构要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内部制约,防范内外勾结作假诈骗。要严格支付结算操作程序,加强空白重要凭证管理,将空白汇兑凭证、汇票申请书等纳入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建立票据审核责任制,固定专人审核票据;建立防伪、防诈骗的激励机制,设立银行票据防伪、防诈骗专项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在银行票据防伪、防诈骗工作中的有功人员,充分调动其防范票据诈骗的积极性;建立银企联防制度,对大额款项的支付或受理中有疑问的票据和银行汇票申请书等结算凭证,主动与相关人员沟通,做好查询查工作。

必须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做到严格按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处理票据业务,彻底杜绝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要建立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制度和对重要业务岗位及其内部业务往来环节的不定期检查制度。

2.4加大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力度,建立覆盖整个金融系统的防御体系

(1)建立跨系统票据转由系统内查询的制度。对大额或可疑的,属异地结算的银行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由收款行或贴现行交由当地与出票行或承兑行为同一系统的行处代为办理查询手续。克服现行跨系统行之间相互办理查询所形成的不易与被查行联系和查复不认真的弊端。(2)采取电传卡片联的方法,完善查复手续。即银行收到有关票据业务的查询书以后,除对所查问题如实进行答复以外,还要将票据的原始留底卡片联电传给查询行,供其借以辨别票据的真伪。(3)由各地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定期通报假票信息和定期开展反假经验交流活动的制度。各地、各行及时搜集和掌握本地、本行发现的假票信息及其新的特点和趋向,及时总结反假经验。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整个金融系统进行通报和交流,相互提供信息,交流经验,切磋技能,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票据反假防假的能力。

2.5强化银企协作,坚持打击票据诈骗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篇3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能力,提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压缩犯罪空间,营造浓厚的與论氛围,维护我机构广大教职工及家长的切身利益,我机构开展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宣传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防范为主,打击跟进”原则,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从我做起”为主题,最大限度地整合宣传资源,拓宽宣传渠道,以文字、图片、视频、案例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工作,普及防范常识,提高防范意识,保障全体教职工及家长的财产安全。

二、宣传内容

(一)揭露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

(二)群众识别常见电信诈骗犯罪的方法,防范措施,注意事项等;

(三)群众一旦被骗,应该采取的补救措施,报案渠道;

(四)群众举报电信诈骗犯罪线索的方式等。

(五)公安机关随时推送的动态发案案例。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我机构第一时间成立宣传小组如下:

组长:xx

职责:及时传达上级领导单位各项工作指示,确定我机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方案,并检查宣传工作的落实与实施情况。

组员:xx

职责:落实各工作站的各项工作要求,及时反馈上报信息。

(二)利用微信公众号、机构所通知、微信群等先进媒体网络,积极宣传电信诈骗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

(三)固定专人,做好资料报送。负责本社会组织的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工作。

联系人:xx    联系电话:xx    xx区义务工作者协会     二0二0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

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公安机关十条温馨提示

1、刷单就是诈骗(网上兼职,购物充值返利等活动都是诈骗)

2、网上投资理财就是一场空,最终血本无归。

3、网上贷款前收取任何费用的(包装费,流水费,手续费),100%的都是诈骗。

4、网上购物,客服打电话说要退款的,都是诈骗。

5、亲朋好友打电话要求汇款的,一定要电话或者视频核实。

6、领导用微信、QQ等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见面核实。

7、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交资料费、二维码,或者向您借钱的都是诈骗。

8、非官方网站买卖游戏装备或者游戏币的都是诈骗。

9、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您入群,让您下载或者点击链接进行投资,,的都是诈骗。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篇4

捂紧口袋多留神,资金安全有保障。

苍蝇专叮有缝蛋,骗子偏爱贪财人。

幸福生活双手造,馅饼不会天上掉。

号码陌生勿轻接,虚拟电话设陷阱。

心莫贪,擦亮眼,绷根弦,防诈骗。

拒绝陌生来电,避免上当受骗。

心不贪、利不占,诈骗再诡也玩完。

钱卡证件分开放,挂失要快莫等闲。

电话通知接传票,实为骗钱设圈套。

天上不会掉馅饼,涉钱信息勿轻信。

全民动员,警民携手,全力防范电信诈骗犯罪。

全民参与防范,骗子有孔难入。

防范网络的骗术,不贪便宜要记住。

家中隐私勿泄露,涉及钱财需小心。

陌生信息不要理,以防害人又害己。

网上购物便利多,设置限额准没错。

骗子不高明,专骗财迷人。

网上购物便利多,支付限额要设好。

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电信欠费要核实,大额汇款莫着急。

网络中奖真够狠,奖品多是笔记本。

陌生来电要提防,多方确认防上当。

专利转让别轻信,全面验证多核实。

违禁包裹莫惊慌,邮局核实来帮忙。

网络购物便利多,支付流程要仔细。

取款转帐多留意,小心坏人设陷阱。

一不贪二不占,诈骗再诡玩不转。

严厉打击电信诈骗,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心中无贪念,骗局远身边。

提防非法假网银,登录网址记清楚。

普及防骗知识,提高防骗意识。

安全账户子虚有,大额汇款多思索。

十人受骗,九人贪财。

陌生电话勿轻信,银行客服问究竟。

刷卡消费莫离眼,防止盗刷盯着点。

立即行动起来,坚决同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作斗争。

代办退税有猫腻,骗取存款是目的。

鱼因馋上钩,人因贪受骗。

拒接陌生来电,避免上当受骗。

陌生来电多防范,资金转移留心眼。

拮紧钱袋多留神,资金安全有保障。

遇事要深思,不上骗子当。

建立健全打击、防范和控制电信诈骗犯罪的长效工作机制。

莫信天上掉馅饼,常劝自己心放平。

建立长效防制机制,铲除诈骗犯罪土壤。

转账汇款须谨慎,万元以上到柜面。

不贪便宜不吃亏,不捡馅饼不上当。

积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退税中奖是骗局,蝇头小利莫贪心。

视频可造假,认真核对不轻信。

欠费通知要核实,大额汇款要谨慎。

个人信息顶重要,密码账号保管好。

虚拟电话设陷阱,回拨号码能问明。

天上不会掉馅饼,退税中奖是骗局。

一旦难分假和真,警方咨询最放心。

网上汇款需警惕,电话核实莫大意。

丢包分钱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

提防非法假网银,登录网址牢记心。

防范诈骗手牵手,平安常州心连心。

积极举报电信诈骗犯罪,警民合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要让自己的钱不受损失,就要让自己的脑保持清醒。

电信诈骗不难防,不给不要不上当。

遇到法院传票要警惕,亲自前往求证才能信。

积极提供犯罪线索,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大吉大荔:莫信天上掉馅饼,财富双手来创造。

不信陌生短信,拒接陌生来电,让骗子无从下手。

防范诈骗擦亮眼,拒绝**心不贪。

投资理财和股票,多是骗子设的套。

执法办案有规范,怎会汇款到个人。

诈骗手段万万千,捂紧钱袋不沾边。

领奖先要手续费,买个教训实在贵。

不要轻信涉钱信息,严防骗子乘虚得逞。

短信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

同心同德争创文明常州,群策群力打击电信诈骗。

幸福平安中国梦,防范诈骗全民行。

社会各界通力协作,遏制“电信”诈骗犯罪。

电信欠费要核实,大额汇款绝不能。

电信欠费要核实,大额汇款要当心。

大额支付用转账,现金少搬家。

铸就防骗长城,擦亮识骗慧眼。

重拳打击,掀起打击整治电信诈骗犯罪新**。

诈骗电话莫轻信,一旦遇到要报警。

花言巧语轻信,受骗上当跟进。

家庭情况要保密,不明来电多警惕。

和谐网络你我共享,电信诈骗大家共防。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篇5

当前困扰与威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股浊流,就是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违法活动,它侵犯国家、企业、个人的财产所有权,践踏市场公平交易与诚实信用的法则,损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市场经济交易安全的心腹之患。

一、 合同欺诈的特征

合同欺诈是以签订合同为幌子,以虚构事实或制造假象掩盖真相为手段,以蓄意骗取公私财务占为己有为目的的一种不法行为。

1、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供给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制造假象隐瞒真实情况,诱骗或误导对方陷于圈套并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实现非法目的的民事欺诈行为。

2、 合同刑事诈骗,是指欺诈行为人的签约动机就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或者根本就不具备履行合约的能力,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合同作为诈骗手段,利诱他人落入圈套而与之签订合同“情愿”按合同规定或双方约定交出数额较大的财物为欺诈人占有的诈骗犯罪行为。

二、 合同欺诈的手段

1、合同民事欺诈的主要手段有:

虚假的质量欺诈、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虚假的宣传欺诈、虚假的价格欺诈、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欺诈、虚构标的欺诈、非法传销欺诈、买卖双方欺诈。

2、合同刑事诈骗的主要手段:

投其所好、诱敌深入、金蝉脱壳、陷阱暗算、高额利诱、潜逃废债、互相并吞、传真诈骗。

三、 合同欺诈的防范

合同欺诈防范,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之前或履行过程中或遭遇欺诈时采取的各种防备、救济预案中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合同欺诈的宏观控制

合同欺诈的宏观控制,是指国家从宏观角度出发,综合动用宣传教育、立法调整、行政执法、司法干预等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与预防的措施。其内容包括: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公、检、法、司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功能、实施金信工程,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持久广泛深入地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2、采取预防合同欺诈的防范措施

合同欺诈的防范,狭义上讲就是从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角度,寻求预防合同欺诈的对策和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

提高警惕、得道多助、完善制度、核审资信、慎签合同、供货反诈、购货反诈、项目反诈、引资反诈、租赁反诈、担保防诈。

3、遭遇合同欺诈时的应急预案

经济活动中遭遇合同欺诈时应采取以下救济措施:

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依法废约、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政法机关及时介入查处。

由于经济活动的领域、行业无限扩展,合同欺诈行为无孔不入,无隙不钻,欺诈与反欺诈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本文仅就合同欺诈的典型特征、常见类型、常用手段、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向国家机关、合同监管部门和企业经营人员提个醒,依法经营和科学管理是企业的命脉,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当前困扰与威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股浊流,就是市场经济的无序和企业信用的危机,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近些年来,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合同欺诈不仅诡计多端,花样百出,而且波及的领域地域日益广泛,并呈高智能、专业化、群体化和辐射状的蔓延趋势。合同欺诈行为,侵犯国家、企业、个人的财产所有权,践踏市场公平交易与诚实信用的法则,损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市场经济交易安全的心腹之患。因此,加强全社会对合同欺诈的预防识别与抵御能力,乃当务之急。

一、合同欺诈的特征

合同欺诈是以签订合同为幌子,以虚构事实或制造假象掩盖真相为手段,以蓄意骗取公私财务占为己有为目的不法行为。根据其性质的不同,本文将合同欺诈划分为合同民事欺诈与合同刑事诈骗两类,来加以论述和剖析,以便于人们识别和防范。

1、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供给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制造假象隐瞒真实情况,诱骗或误导对方陷于圈套并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实现非法目的的民事欺诈行为。合同民事欺诈有以下特点:

(1) 欺诈人故意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以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手段得逞签约目的,表现出行为的主观性。

(2) 欺诈人对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有关关键性事实作虚假介绍,或虚构事实、制造假象,隐瞒真相,其目的在于让对方落入圈套而不觉悟,致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签约目的,表现出欺诈行为的客观性。

(3) 欺诈人以卑劣手段利诱对方签订合同,其本质是使所签合同产生法律上的效力,通过履行这种表面合法实际虚假的合同获取不法利益。

(4) 欺诈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具有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时可能还履行过合同或正在积极履行所签合同条款的部分义务,诱使对方上当受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从被欺诈方获取更大的非法利益。

(5) 合同民事欺诈的效力。采取欺诈手段所签订的合同确认无效后,从签约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已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解除。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如果双方都有过错,依责任大小承担相应的损失。如果当事人故意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则将追缴当事人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库所有。

2、 合同刑事诈骗,又名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以别于合同民事欺诈。合同刑事诈骗的含义是,欺诈行为人的签约主观就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或者根本就不具备履行合约的能力,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俗称“无本生意”)为目的,利用合同作为诈骗手段,利诱他人落入圈套而与之签订合同“情愿”按合同规定或双方约定交出数额较大的财物为欺诈人占有的诈骗犯罪行为。合同刑事诈骗有以下特点:

主观性。欺诈人必须有诈骗的直接故意,抱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目的的实现与其采取的欺诈手段系因果关系,即非法取得他人财物正是利用所签合同诈骗的必然结果。

客观性。欺诈人采用虚构事实、制造假象、隐瞒真相或贿赂人等欺诈手段,利诱对方当事人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违心签约。但诈骗人对所签合同既无履行诚意,也不具有履行条件,只是利用所签合同的“合法形式”,以使自己非法侵占对方大量钱财的目的得逞。

关联性。欺诈人实施以合同行为诈骗手段的行为过程,包括以欺诈手段签订合同和以合同“约”定骗财骗款前后两个过程,欺诈方施放烟幕弹,受骗方误中连环计。

阴险性。欺诈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智商、技能和作案手段,表现在诈骗人利用合同行骗前都要认真策划,精心准备,一般要对行骗对象、市场行情、合同款项、逃避制裁等作可行性调查研究,在签约形式、内容条款上作手脚,埋伏笔,置陷阱,设圈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群体性。欺诈人可分为“公诈”、“私诈”。“公诈”是指单位集体行骗或指使当事人、人行骗,“私诈”是指个人行骗,一般以累犯惯犯居多,往往他们有犯罪前科,应对防范、打击经验较多,也有“公私合营”的,危害深重。

专业性。欺诈人投其所好,常以合作、合伙、入股、代办、代购、代销的单位和“能人”面目出现,以合同欺诈为生。有的受同乡、同学、同胞、同僚关系影响,有的受人利诱,见利忘义,有的曾是诈骗受害人,受损或破产后不惜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变本加厉地谋害他人,有的成为职业惯犯。

复杂性。指欺诈人诡计多端,随机应变,手法变幻,花样翻新。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往来的速度与额度不断增加,骗子们除继续使用传统骗术外,不断变换行骗区域、行骗行业、行骗手段,合同欺诈案件呈现出复杂性、隐蔽性、连锁性,扑朔迷离。

二、合同欺诈的手段

当前,合同欺诈的方式五花八门,手段千奇百怪,既有惯

常的民事欺诈方式,也有更为诡秘与险恶的刑事诈骗方式,手段无论怎样翻新,大都是利用人们赚钱迫切的浮躁心理。因此,静观分析合同欺诈的主要表现,研究应对合同欺诈的各种措施,有利于识别形形色色的欺诈行为,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人们上当受骗,更好地制裁、治理这种违法行为,维护经济生活的健康有序。

(一) 合同民事欺诈的主要表现,是围绕合同的主要内容条款耍花招、玩手段:如虚假的陈述或说明,或制造假象、隐瞒真相,目的旨在骗取对方信任,利诱对方签订合同,借履行合同获取非法利益。因此,就个案来讲,它的危害后果比合同刑事诈骗要小,就普遍性而言,它的危害程度比合同刑事诈骗要广。一般来说,合同民事欺诈的手段有:

1、虚假的质量欺诈,在合同标示质量条款上作引人误解的不真实表示。(1)狸猫换太子——出示真样品,兑现合同时却以雁品替代,愚弄对方;(2)割头换相——,伪造或冒用产品的质量鉴定标志,促成合同签订,“诱奸”对方;(3)张冠李戴——提供虚假的产品说明书,欺骗对方;(4)狗皮膏药——谎称产品为专利产品名优产品,给人造成神秘或信任感,以售其奸。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1)假冒他人或虚构个人的注册商标的商品为欲订合同的标的物;(2)在商品或商品包装上,印制虚假标志,标迟出厂期,延长有效期,扩大保质期,以推销劣质、过期商品;(3)仿冒他人商品标识。同类别产品、谁俏销就仿冒谁,从外观到包装全仿真,借水行舟,大树底下好乘凉。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1)欺世盗名,伪造证明文件公章公函,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其他单位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或空白合同书,而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诈骗钱财;(2)假单位欺诈法,社会上少数不法分子伪造公章、合同章和营业执照,设立无资金、无场地、无设施、无从业人员的“皮包公司”,利诱被欺诈方签订合同,待对方先行履约或预付钱款后逃之夭夭。

4、 虚假的宣传欺诈,是指当事人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合同标的质量、成份、性能、用途、产地、生产者、有效期限、毒副作用等作令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诱惑他人与其签订合同的欺诈行为,包括虚伪的“有奖销售”、“限量发行”、“买一赠一”等。

5、 虚假的价格欺诈,是指当事人利用虚假或令人误解的价格条款或条件诱骗对方与其签订合同,从中渔利,往往是通过“大削价”、“大甩卖”、“大清仓”、“季节降价”、“破产处理”、节日大酬宾活动实现的;(1)虚假标注差额巨大的原价、现价,谎称降价的促销行为;(2)模糊标价,用模糊语言、计量单位诱人误购;(3)虚实两套价格,以低价成交、高价结算,先蒙人后坑人。

6、 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欺诈,一是欺诈方在实施欺诈之前已先与被欺诈方履行了几份小额合同,付小额定金,且履约积极、顺利,制造本身履约能力强,重合同守信誉的假象,骗取对方充分信任。然后谎称因生产生活或业务经营需要,签订大额订单,骗取大量货物和钱款。二是欺诈方经过精心踩点后锁定欺诈对象,对其情况相当了解,而欺诈对象对欺诈方则了解肤浅,有计划的诚实骗不设防的冤家,骗无不胜。三是欺诈目的得逞后,欺诈方往往隐匿遁形,杳无音讯。

7、 虚构标的欺诈:编造子虚乌有的项目诱骗当事人上当。(1)伪造“破产拍卖”文件资料,多方骗取定金;(2)编造理由,侵吞定金:以大批量的加工业务为诱饵,签订加工承揽合同并收取定金,最后以加工质量不合格为“由”拒退定金;(3)诈骗者本身不具有专业资质,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项目工程的资料,然后利用这些资料图纸,以发包方的身份引诱其他单位承包工程,甚至搞“多角恋爱”,一女许嫁几家,从而骗取对方的合同保证金等;(4)伪造政府批文,伪造抵押担保,骗取信贷投资和其他“投资伙伴”。

8、 非法传销欺诈:(1)组织网络从事无店铺经营,通过交纳或变相交纳入门费,上线吃下线,下线吃回扣,收益额度以加入先后为序;(2)从业人员以下线交纳的入门费或认购商品回扣为生,通过发展成员,组织网络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招商引资”,极容易诱惑群众误入歧途,极具欺骗性、传染性和危害性。

9、 买卖双方欺诈。一是欺诈方利用对方欲赚取购销差价的心理,先以下家的身份与欺骗方订立购销合同,同时又串通第三方作为被骗方的上家,以提供被骗方下家所需相同的商品为诱饵,诱使被骗方订立合同,骗取货款;二是欺诈方先后以卖方和买方两种身份出现,意欲出售某种商品,使受害方又产生有多人要买这种商品且价格较高的错觉;三是受害方往往是一些开业时间不长,但又急于收回投资、踌躇满志的企业,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成为冤大头奉送学费;四是受欺诈方履约付款后,欺诈方携款潜逃,打一枪换一地方。

(二) 合同刑事诈骗,比起合同民事欺诈,具有目的更险恶、手段更卑劣、方式更隐蔽,作案更狡猾,情节更复杂,后果更严重的特点,更应引起人们高度警惕,拭目以待,谨防上当受骗。由于合同诈骗犯罪方式林林总总,手段无奇不有,现仅就常见的几种归纳如下:

1、投其所好。即利用一些单位或个人急需某种紧俏商品,或急于出手某种滞销积压商品,诱人签订购销合同,骗取大量预付金和定金中饱私囊,这里欺诈方可以买方、卖方或中介方的不同身份在合同中出现。

2、诱敌深入。欺诈方与对方先做成数笔交易,甚至做成一些赔本买卖,骗取对方信任,尔后签订大宗买卖合同,套取大宗货物或大笔货款,大发不义之财,抑或置人于死地。

3、金蝉脱壳。为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欺诈方采取拼造达官贵人、社会名流视察、题词、合影图片,让对方参观他人车间,看别人货物的手法,虚构事实,制造假相引人上其贼船,一旦签约后将对方货款、定金骗到手,就溜之大吉,逃避法律制裁。

4、陷阱暗算。即欺诈方事先假冒机关事业单位、知名度高或信誉较好企业的名称,大额度招标采购公告,被骗方一旦签订合同落入精心设计的圈套,欲罢不能,欲退不行,巨额商品打了水漂,这里欺诈方扮演的是订购发包方身份,而且往往因人而异,一户一策。

5、高额利诱。即欺诈方利用招商信息的方法,声称自己因业务急需加工一批产品,时间紧,要求高,加工费高出正常费用许多,引诱一些企业上当,但要求先签订加工承揽合同,并预付一定量的合同保证费或质量押金,但对方签约付款后曲终人散,讨债无主,告状无门。

6、潜逃废债。古往今来,案例很多,但较有代表性的是,在当地投资兴业的外来户蓄谋已久,精心策划,营造一片红火兴旺的繁荣景象,大肆进行社会公关和感情投资,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到供应销售各个环节,签订大批赊欠合同,恶意拖欠地租、房租、水费、电费、税金、货款和员工工资,累积到巨大数额,突然一夜之间,人去楼空,所有动产从此蒸发,登记档案里为警方留下一堆虚假资料。

7、互相并吞,又称黑吃黑,是黑道上惯常的欺诈术。即欺诈方因嫖娼、、走私、制假、贩毒、盗窃、偷渡等犯罪需要与受骗方签订借债合同,或者由于意外原因赔得血本无归,或者由于欠方恶意黄债,一走了之。有的为独霸一方市场,以签订合同为诱饵,将黑道同伙及其赃款赃物诱出,挑起事断,嫁祸于人,或交给黑恶势力,或供给警方,借刀杀人。

8、传真诈骗。即欺骗方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先行发出订货要约,然后恶意利用外地汇款的时间差,先通过银行向对方汇去少许款项,取得盖有银行印鉴的汇款单后,再用刀片或涂改液更改为大额汇款,用传真机发往供方,或者与金融部门不法分子相勾结,伪造承兑汇票,供方收到传真来的汇款单或寄来的汇票时即发货,当发现受骗时,货物被持假证件的人提走,提货人

下落不明,失主追悔莫及。

三、合同欺诈的防范

合同欺诈防范,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之前或履行过程中或遭遇欺诈时采取的各种防备、救济预案中的应对措施。如上所言,由于合同欺诈手段的多样性、行为的狡诈性,会导致程度、性质不同的后果,其谋害之劣,祸害之深,毒害之广,危害之大,影响之坏,千夫所指,众怒所犯,罄竹难书。因此,如何唤醒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有效防范和抵御合同欺诈,在理论研究中的探索和法律实践中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尽管合同欺诈诡计多端,花样百出,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预防、防范、整顿、治理、打击、监管诸项工作,标本兼治,合同欺诈就失去伪装,难有存身之地。

(一) 加强对合同欺诈的宏观控制

合同欺诈的宏观控制,是指国家从宏观角度出发,综合动用宣传教育、立法调整、行政执法、司法干预等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与预防的措施。其内容包括:

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制观念与合同意识,经常向广大公民,重点是企业经营者宣传有关经济合同的法律法规,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与经验交流,使合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构筑一道预防合同欺诈的思想防线。

2、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市场交易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立法程序及时调整和完善合同规范的法律法规。

3、 发挥公、检、法、司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中心网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原则,做好媒体揭露和重点曝光、集中打击与群防群治工作,抓好侦查、起诉、审判和改造四个环节,对罪犯起到震憾作用,促其自制自拔,悔过自新。

4、 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功能。为维护公平交易和市场秩序,应发挥工商机关经济战线生力军和轻骑兵的优势,迅速便捷,主动出击,对合同欺诈行为从重执法,严厉制裁,依法取缔。同时,要在源头上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把好新开企业申请注册和已开企业的年检验照的审核关,教育和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增强依法维权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回访检查和经营行为的监管,加强对“三无”企业、挂靠的假集体企业和非法承包租赁企业的清理,消除法律监管的盲区与合同欺诈的隐患。

5、 实施金信工程,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以工商牵头,开发整合海关、商务、质检、金融、税务、劳动、公安、检察、审判等部门信息资源,建立企业信用网络监管体系。而金信工程的重点是完善企业信息网络,设定目标是:按照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和实施分类管理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指挥体系,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监管平台,通过联网,实现资源共享,适时监控,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的自律功能。国内外任何经济组织和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上网查询任何企业的信用等级、资信状况和不良记录,任何心存侥幸的不法经营企业,将无藏身之地,受到法律的惩罚,必将陷入人人喊打,个个唾弃的灭顶之灾。

6、 持久广泛深入地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重守”企业,帮助和促使企业完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自律机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措施提高合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继续开展经济合同鉴证、动产抵押登记、公开拍卖监管、格式条款备案、合同示范文本发放等工作,防止合同欺诈发生,有效保护交易安全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 采取应对合同欺诈的防范措施

合同欺诈的防范,狭义上讲就是从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角度,寻求预防合同欺诈的对策和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

1、 提高警惕。就是要提高对受骗危害性和防骗重要性及合同风险性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那些轻易而举的上门“好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切忌“财迷心窍、利令智昏,酒乱人性,色淫方寸”,如果警惕性不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吃亏上当受骗。

2、 得道多助。“得道”指借助法律武器和科学方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多助”即寻求多方帮助,包括自助和求助。具体来说首先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懂得市场经济知识,还要懂得法律法规知识,不仅要懂得国内法,还要懂得国际法,既要熟悉和掌握从事市场购销的知识和业务能力,又要熟悉与本行业、本部门有关的法律法规,运用知识与法律,保护和发展自己。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业务、财务、仓库管理、监督部门的协作配合与信息沟通,实施动态管理,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保措施。其三要加强与银行、工商、公安、检察、海关、审判等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帮助,规避和减免经营风险。

3、 完善制度。“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黄鼠狼好咬有病的鸡”。经验告诉我们,合同欺诈往往利用企业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凡是制度不健全、防范不严密的企业往往是诈骗屡屡得手的地方。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从合同签订到履行结束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合同管理制度,如合同签订程序和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与合同文本管理使用制度,合同鉴证制度,合同履行监督制度,合同中止备案制度等等,尤其是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适时监控最为必要,可随时掌握合同履行进程,对有问题不能履行的合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4、 核审资信。为了有效防范合同欺诈,签订合同前务必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查清其身份及履约守信状况,签约前首先要求对方提供:(1)法人代表身份证明;(2)营业执照副本;(3)法人资格证书;(4)法人授权委托书;(5)合同经办人身份证以及担保书等,切忌和防止仅凭对方提供的银行帐户、合同专用章、工作证、介绍信、名片等不全面、不规范的证明文件签订合同。同时也应杜绝凭老关系、老朋友、老熟人或领导、部下、亲友的推荐介绍等草率签订合同。查履约能力就是查清对方经营现状,签约前应通过信函、电报、电话、中介或派员等方式调查对方资金和信誉,以防意外。重大经营活动应举行听证,集体讨论决策,给对方特殊优惠的业务要慎之又慎,可制定预案,以防不测。

5、 慎签合同。为预防合同行为人在合同条款内容上暗作手脚预埋阴谋,应按照合同示范文本的格式,严格审查合同条款,包括合同的主体、要约、承诺、权利、义务、标的、质量、数量、价款或酬金、结算方式、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求表述清楚明确,具体完整,不能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理解授人以柄,留下隐患,必要时请律师把关,履行合同担保、鉴证程序。

6、 供货反诈。供方在履行买卖合同中反欺诈的第一要务,就是确保供方能在交付货物后顺利获取需方支付的价款,为安全起见应注意:

(1) 采取托收承付方式结算,需方拒付货款的,应当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结算办法拒付输。如需方无理拒付货款,供方可申请对方开户银行进行说服。经银行说服无效,应申请银行强制扣款。

(2) 在交货时,根据合同约定,供方要求需方提供担保。需方不提供担保的,供方拒绝交付货物。因为一旦交付货物、就丧失了控制权。发货、提货时更要把好出库、出厂、处境关,防止和减少受骗案件的发生。

(3) 申请仲裁或者法院起诉。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仲裁的,供方不得先向法院起诉,而必须先申请仲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向法院起诉的,供方可在供方所在地、需方所在地、标的所在地、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法院之中选择一个法院,提起诉讼。

7、 购货反诈。购货方在履行合同中反欺诈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取得依照合同约定供方交付的货物,为了交易安全,应当做到:

(1) 依合同规定,供方交付货物后购方支付货款,若供方未先行交付货物,购方则不必支付货款。若供方

延迟或拒绝交货,购方可依合同规定,要求供方承担违约责任。

(2) 依合同规定,在需方支付货款后,供方才履行交货义务的情况下,如果供方在签订合同后履行合同前,其财务状况恶化,有可能在将来需方支付货款之后仍不能交付货物,需方有权要求供方先交货或提供担保,否则,需方拒绝履行自己支付货款的义务。如果供方提供担保,则购方就应先支付货款。供方提供担保在货物的交付期限届满仍不能履行交货义务的,需方可就供方提供的担保执行,要求供方承担违约责任。需方还可以依据情势变更规则要求解除双方的买卖合同。

(3) 根据合同规定,在供方先行交付货物尔后需方才支付货款的情况下,如果供方提供的货物质量有缺陷,需方可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护其合法权益。如同意利用,降低货物价格;交付替代货物;拒收或退货,并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等。

(4) 合同中没有质量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法律、行业标准履行,尚无上述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符合合同目的特定标准履行。交货验收时,购货方一定要亲临现场,依据有关法律根据资料、协议、样品等质量标准逐项逐批进行验收。也可聘请专家质检人员代检。却不可碍于情面免检留下后遗症。

(5) 付款时要严格资金管理制度,切不可义气用事,轻易兑付。大额资金流动要商请银行把关,万万不可违背财经制度,铸成大错。

(6) 如果供方无履约能力或根本不准备履约,以欺诈手段引诱需方签订买卖合同,从而骗取定金或预付款的,需方应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并适时申请财产保全。供方骗款后出逃的,需方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收集提供供方实施欺诈的线索和证据。

8、 项目反诈。对经济技术信息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施工项目,要进行综合考察,重点是信息来源,提供人身份、项目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断定真伪、评估价值后再支付相关合理费用。

9、 引资反诈。在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合同签订中,引资方往往急于求成,外方借机欺诈,签订不平等合同,先发制人。因此,双方在签约时,出资方式中既要考虑赢利性,又要考虑对等性,出资应当公平合理,对外方的出资应当要求至少提供部分资金,外方如以物化形式进行部分投资,引资方也应要求以场地、厂房、设备等进行投资。对外方以无形资产作为入资形式的,要选择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对外方以设备、产品进行投资的,必须坚持用原始凭证计算价格,并通过国家商检部门的检验,借以有效防范国际合同欺诈的发生。

10、 租赁反诈。对出租人不按期交付租赁物致使承租人无法实现合同预期的目的,承租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租赁物存在权利瑕疵,第三人对租赁物主张权利致使承租人不能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要求减免租金。承租人无正当理由延迟或拒付租金,出租人应在法定诉讼时效内讨债。承租人如征得出租人同意为经营需要而增加的租赁物价值,应留下书证,充抵租金或返还租赁物时要求出租人出资赎回。

11、 担保防诈。企业在借贷、买卖、货运、租赁、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应依照《担保法》的规定设定担保。经济交往中,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应尽量避免风险。债权人一般希望担保金额不低于债款,债务人一般希望担保金额不高于债务,以防止合同欺诈的发生。双方都应对对方的身份、地位、声誉、履约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视其情况决定交易额度、交易方法、担保类别、押金多少,以减免风险。

(三) 遭遇合同欺诈时的应急预案

经济活动中遭遇合同欺诈时,既要沉着应对,临危不惧,又要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学会掌握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制裁打击经济违法犯罪。根据我国民法和刑法关于合同欺诈应承担的责任规定,在遭遇欺诈侵害行为时,应采取以下救济措施:

1、 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协商变更,包括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或补充。协商解除,是合同当事人通过蹉商,在合同关系有效期限尚未届满提前终止合同。协商变更和协商解除这种补救措施,往往会遭到欺诈方不予理会或干脆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被欺诈方应不失时机地采取其它措施。

2、 依法废约。该措施适用于被欺诈方发现已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对方有欺诈嫌疑,双方签订的合同有可能成为欺诈性的无效合同的特定场合。在这种场合,被欺诈方应暂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如不予发货,不予付款,对于尚未履行或部分未履行的合同,要立即中止;对于应入帐而未进帐的货款,要派员督促查办,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和措施保证应收尽收。对已被骗出的商品和货款,要及时报案,请求有关部门围追堵截和依法讨还。

3、 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及时介入查处。如果被欺诈方在合同订立后或正在履行中觉察意识到合同可能为欺诈性合同,应及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审查,确认该合同无效。如双方没有订立书面仲裁协议,又发现对方有欺诈嫌疑的,要注意收集证据,写好诉状,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发现欺诈方可能处分或转移已经履行的财物、货款的,要及时向人民法院依法申请财产保全,冻结账户。如果发现欺诈方隐匿财产或携款潜逃,不能履行合同的,被欺诈方要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并积极提供各种线索,采集合同欺诈有关证据,协助司法机关快侦快破,追还款物,并追偿因遭受合同欺诈带来的经济损失。

由于经济活动领域、行业无限扩展,合同欺诈行为无孔不入,无隙不钻,欺诈与反欺诈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本文仅就合同欺诈的典型特征、常见类型、常用手段、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向企业经营人员提个醒,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守法经营、依法维权和科学管理是企业的命脉,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参考文献资料

1、《最新工商政务管理与行政执法实务》

2004年5月 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覃小英主编

2、《工商执法全书》

1997年7月 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  张经主编

3、《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

2003年8月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祝铭山主编

4、《合同陷阱与防范全书》

1999年5月 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

5、《基层工商所工作实务全书》

1999年10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李旸主编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篇6

一个电话,骗走巨款

2011年10月15日10时半左右,江苏省盐城市的冯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语音提示她:“请你务必于下午16时前赶到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我们查到你在7月20日用身份证在某银行支行开了一个账户,透支了5961元。”就在冯女士焦急之际,她又接到对方来电,提醒她立即报警,并提供了联系“陈警官”的电话号码。

冯女士打通电话后,一名自称“黄队长”的男子接了电话,他说:“你与一张招商银行卡透支57万元的案件扯上了关系,现在只有将你的存款转存到另一张卡上,通过人民银行管理处的周主任帮你申请部级的保障措施,否则你的资金就会全部被冻结。”之后,黄队长提供了需要转存账户宋旺的尾号为9608的卡号。

14时50分左右,冯女士来到盐城市某银行所属的支行(以下简称某银行支行),取出8张存款单共计46万元的存款,然后办理汇给宋旺45万元的手续。等了5分钟,冯女士感觉到什么地方不对劲,便对工作人员王婷说:“你等一下。”此时,时针指向15时04分27秒。

王婷随口应道:“你的信息我已经传上去了,就等待审批了。如果拒绝的话那就不成功,如果过去就过去了。”冯女士追问:“什么不成功?”王婷有些不耐烦地回答:“我把资料已经传上去了,等待审批,我这边什么都操作不了。”就是这几句话的时间,时针定格在15时04分50秒,王婷告诉冯女士“已经成功了。”

16时1分左右,冯女士通过银行atm自动存取款机将信用卡上的19751.1元转账到宋旺的银行卡上。19时54分左右,意识到可能受骗的冯女士向盐城市盐都区公安局新区派出所报警。

2012年1月16日,公安机关查明:犯罪分子账户被汇入45万元后,遂通过网银系统将45万元以1万元一笔分别转入45个账户,并利用设在境外的银联atm机取出赃款。

一场诉讼,讨还公道

因犯罪分子跨境实施犯罪,所以侦破进展缓慢,冯女士追回巨款希望渺茫。1月31日,冯女士来到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将某银行支行推上了被告席。

3月12日,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法庭上,冯女士认为,银行工作人员不但未在一开始提醒或警示自己防止受骗,且她提出“稍等一下”的时候,工作人员拒绝了她的要求。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银行工作人员没有向上级审批部门提出撤回汇付的申请,致使她的45万元汇付到犯罪分子的账户。工作人员没有遵循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银监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防止、阻截电信诈骗》的文件要求提醒她,未按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规定要求办理和处理她汇款过程中的终止汇款业务,工作人员应承担赔偿责任。

某银行支行代表辩称:冯女士汇款时行为举止正常,并未要求撤回汇款,仅是要求“稍等一会儿”。此时,汇款在柜面上信息已传出,等待远程授权放行,工作人员根本无法撤回申请。冯女士并未在汇款后直接到公安机关报警,而是在自动存款机上汇出另一笔款后才发现被骗。各种人员操作程序符合规程,故银行不承担责任。

在审理过程中,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查明,2011年10月13日,盐城市银监局向各银行转发了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银监局《关于昆山市公安局推行“三问二看一核对”标准化流程阻截电信诈骗的情况通报》的通知。10月19日,某银行支行向各营业部转发了该文件。

9月28日,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八条、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作出一审判决,判决某银行支行赔偿冯女士45万元,并承担自2011年10月15日起至判决确定履行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提出上诉。

法官说法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一些犯罪分子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名义,借助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现代网银等技术,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本案的判决,出乎大多数人的意外。某银行支行是根据客户冯女士要求进行汇款的,为何要承担法律责任呢?客户在银行办理汇款时,善意的提醒是银行的道德义务还是法律责任呢?

关于提醒义务的法律归责问题,有人认为属于银行的社会责任而非法律责任。客户只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银行就没有理由拒绝为其办理业务。至于银行的盖章提醒和警示义务,只是道德义务。对此,有关法律人士指出,客户至银行办理汇款等业务,实际两者在履行储蓄存款等合同关系,那么当事人在履行主合同的同时也应履行因合同产生的附随业务,附随义务也是法律规定。我国《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因此,客户在办理汇款时,银行给予提醒、警示,就是由储蓄存款等合同关系引出的附随义务,是法律义务,应当完全履行,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银行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是电信诈骗犯罪行为得逞前的最后一关。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银监局推行的“三问、二看、一核对”阻截电信诈骗的措施切实有效。“三问”是指:一问客户转(汇)出资金用途,二问客户是否知道收款人情况,三问客户是否了解接受账户信息。“两看”是指:一看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神色是否慌张、举止是否反常,二看客户是否持续接听电话。“一核对”是指:核对客户所留信息是否合理。

如今,电信诈骗已不是新鲜事,但还有很多人屡屡上当受骗。警方总结出骗子的十种开场白,提醒读者注意甄别:1.我的银行卡丢失,请将钱汇至另一张卡上。2.我是某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的,你的电话已欠费,而且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3.这里是某通讯公司客户服务热线,由于工作失误,你的电话费这几个月多收××元,如确认退费请按×。4.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老朋友啊!5.顾客你好,你已在某超市透支消费。6.我的那张卡磁条坏了,请把钱汇到某银行账户。7.免费提供长期贷款,无担保,立等可办。8.恭喜你获得某公司10周年庆典抽奖活动×等奖。9.电脑预测中奖号码、推荐代炒股票保证盈利,不赚不收费。10.我是××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篇7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发现,近年来“商业电子邮件犯罪”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种伪造首席执行官(Ceo)电子邮箱账户的骗局在全世界蔓延。从2013年10月到2015年8月,全球因这种骗术蒙受的损失约为12亿美元,而从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又增加了8亿美元。

美国斯库勒公司(Scoular)是一家有124年历史的粮食贸易公司,拥有59亿美元资产。2014年6月,公司财务总监基思・麦克默特里收到Ceo查克・埃尔沙发来的绝密电子邮件,要求他给一个离岸银行账户汇款1720万美元。埃尔沙告诉麦克默特里,公司正在为收购一家中国企业进行谈判,嘱咐他联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律师罗德尼・劳伦斯,由对方提供汇款账户。“我们需要向中国展示足够的实力。”埃尔沙在电子邮件中写道,“基思,我不会忘记你在此次交易中的专业表现,我将很快向你表达谢意。”3个交易日后,麦克默特里将1720万美元转到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户名为“大地公司”的账户中。然而让他绝对没有想到的是,这封电子邮件是伪造的。罪犯冒充埃尔沙创建了电子邮件账户,并以毕马威合伙人的名义虚构了邮箱和电话号码。劳伦斯律师声称从未听说过“大地公司”,和这家企业根本没有联系。

麦克默特里告诉FBi,自己当时之所以没有起疑心,一是斯库勒公司的确正在考虑向中国市场发展,二是年度审计工作也一直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三是假的“埃尔沙”特意在邮件中嘱咐任务非常敏感,需要严格保密,称“为了避免违反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的规定,请只和我通过邮件交流”。

FBi已经查清,假“埃尔沙”名下的电子邮箱服务器在德国,假“劳伦斯”的邮箱服务器位于莫斯科,骗子提供的电话号码最后查到是一个在以色列注册的网络电话(Skype)账号。斯库勒公司的律师告诉FBi,最终拿到这笔钱的“大地公司”是一家制造军靴的企业,该公司称这笔银行电汇是靴子销售合同的一部分,但斯库勒公司说并没有购买靴子。就在FBi设法进行进一步调查时,这个账户已被注销,资金也被转走。FBi称,斯库勒公司只是“Ceo邮件骗局”中数千家受害公司之一。

美国aFGlobal公司是一家涉足航空航天、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大企业。2014年5月,财务主管格伦・乌姆收到一封邮件,邮件以集团Ceo杰安・斯塔尔卡普的口吻命令道:“我指定你管理t521文件,它需要严格保密,必须优先于其他任务的财务操作……”乌姆遵照斯塔尔卡普不和任何人通气的嘱咐,直接将48万美元汇到一个账户。6天后一个自称为夏皮罗的人和乌姆取得联系,在确认款项收到后要求再次汇款1800万美元。这时乌姆产生了怀疑,表示在不提醒高管的情况下不能擅自转走这么多钱。然而为时晚矣,骗子的银行账户早已注销。

2015年元月,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线上支付公司XoomCorp称,一份监管文件显示财务部门的一名员工被骗,将公司的3080万美元转到骗子提供的海外账户中。

“XoomCorp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先进科技系统来检测每一笔交易,内容包括测试合规性、反洗钱、可接受使用、反欺诈和风险下秒筹资。”Xoom的Ceo约翰・孔策不无担忧地说,“虽然我们一直在识别、防止欺诈转账方面富于经验,并且将其列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但Xoom公司已经成为国际诈骗组织的一个目标,而这对于要识破防不胜防的诈骗来说,已经足够复杂了。”

2015年6月,美国无线网络产品制造商优博通(UBnt)的财务部门被冒牌高管欺骗,把4670万美元汇到海外账户中。

FBi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遭遇“Ceo邮件骗局”的案件越来越多,全球受害企业超过1.2万家,平均每家损失12万美元,损失最严重的企业甚至向境外的汇款高达9000万美元。至于那些给骗子转了5万美元的小公司,结局就更惨了,可能再也发不出工资,只能关门大吉。

世界顶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4年的信息安全漏洞报告指出,在互联网上遭遇外部攻击的大型企业和小企业分别达到57%和16%,受到冲击和威胁的企业越来越多。犯罪分子通常操纵受害者将钱转到他们暗中控制的在亚洲或非洲的银行账户上,当企业意识到被骗时,巨款早已无法追回。迄今为止,FBi已针对涉案资金追踪至108个国家。

“此事已完全失控了,骗子越来越嚣张。罪犯通过引入律师事务所或法律顾问等第三方实施欺诈,让受害者面对的情况变得更复杂、更隐蔽。”FBi金融网络犯罪工作组特工米切尔・汤普森强调道,“商业电子邮件欺诈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企业高管们非常依赖电子邮件,而且他们没有拿起电话确认交易或进行仔细检查的习惯。”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篇8

一、美国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及执法机构

美国经济犯罪的种类十分广泛,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犯罪、涉税犯罪、洗钱犯罪、伪造货币犯罪、信用卡犯罪以及侵犯知识产权方面的犯罪。美国的经济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犯罪蔓延趋势很快,造成损失巨大。低风险、高回报使得经济犯罪不断蔓延,成为美国一大社会问题。据美国官方估计,仅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使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损失一万亿美元。1999年因支票犯罪造成的损失高达170亿美元。

二是金融犯罪的国际化以及犯罪方式的高科技化和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由于金融行业和记录活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金融犯罪从一开始就具有智能犯罪的特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介绍,美国目前金融犯罪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利用网上银行进行诈骗;二是盗取他人的身份资料或伪造他人身份资料诈骗金融机构;三是使用假支票、假信用卡诈骗。1999年年底,全美只有350家银行提供网上银行业务,但目前已增加到1250家,开设网上交易,使贷款手续十分简便,但核查起来十分困难。随之带来了不少的犯罪问题。这些犯罪成本十分低廉,用700美元就可以在市场上毫无困难地购买到制作假身份证、假信用卡的机器设备。目前在互联网上盗取他人身份信息资料的情况十分严重,为遏制此类犯罪,美国将窃取个人身份资料的行为定为犯罪。电子和信息技术革命在给社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非法活动创造了机会,数据可以被篡改或破坏,安全系统可以被变换,偷窃的信用卡和长途电话账户可以瞬间传递到全球各地,转移资金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美国政府为加大打击力度,在联邦和地方执法机构设立了专门队伍,联邦调查局还建立了互联网投诉中心,在网上受理案件。

三是洗钱犯罪严重。根据美国有关方面统计,洗钱所占用的资金约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至5%,对社会危害十分严重。为打击此类犯罪,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反洗钱法———《银行保密法》,将130多种能够产生收益的犯罪列入洗钱的范围,从重处罚。特工局、联邦调查局、国税局、海关总署、缉毒局、邮政局、烟酒火器局、移民局等均对洗钱案件具有管辖权,上述执法机构根据对其洗钱行为的上游犯罪的管辖权来确定对洗钱案件的管辖。并要求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零售商将一万美元以上现金交易往来情况进行报告,要求当事人填写法定表格,使调查人员可以进行资金追踪,从而提高控制洗钱犯罪的能力。

四是假币犯罪突出。据统计,全球流通的美元,有万分之三是假币,给美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假币犯罪中,集团犯罪尤为突出。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有50个州。按美国宪法规定,一部分立法权由联邦行使,一部分由州行使,美国司法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各州的刑事司法制度各不相同。各州有权并且有责任建立和管理本州的刑事司法体系,其中包括犯罪界定和惩罚犯罪行为。

美国的执法机构在案件处理上存在着多重管辖问题。一个案件往往由多个警察部门参与调查,特别是经济犯罪大多触犯了联邦法律。但联邦执法机构在管辖上也有重复情况(如信用卡、伪造、诈骗、洗钱等),几个部门都可以管辖。但由于许多违反联邦法律的案件同时也触犯了州法律,所以也可以在州法庭处理。这些机构的权限由立法加以限定,尽管有重叠,但还是运用自如。

美国联邦调查局有2500名特工从事涉及金融诈骗、政府性诈骗、公务员贪污、洗钱犯罪和其他经济犯罪的调查。金融诈骗调查主要针对联邦政府担保和管理的金融机构或与其相关的诈骗、贪污行为。政府性诈骗调查主要处理涉及联邦政府资助项目的欺诈行为,包括违反环境保护和反垄断法的犯罪行为。公务员贪污的调查则是处理联邦、州的地方官员的系统性贪污行为。其他经济犯罪调查则是指处理发生在国内外金融组织内的犯罪行为。违反国内税收法律的犯罪以及相关的财产犯罪、洗钱犯罪、涉税犯罪均由美国国税局下属的刑事调查局负责,该局在全美有3000名特工,分为六个大区,下设34个分局,实行垂直管理。刑事调查局是惟一可不受限制查询纳税申报和货币交易报告制度的执法机构。

美国特工局主要负责假币犯罪、信用卡、支票、atm诈骗、伪造犯罪。

美国海关总署下设刑事调查局,在全美有20个分局,下设114个办事处,有2700名特工。主要负责涉及海关监管区域内有关毒品、走私、洗钱等犯罪案件的调查。

二、打击经济犯罪的经验

美国在打击经济犯罪方面有着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制。

(一)美国执法机构高度重视情报信息工作。他们强调,打击经济犯罪的关键在于情报,因而十分重视情报的搜集、汇总、积累、分析和使用。联邦调查局于1967年建立的国家犯罪信息中心拥有全国性网络,该系统目前拥有的成员遍及全美50个州及特区、并与加拿大刑事执法机构联网。全天候满足执法机构对重要信息的需要。该系统主要提供失踪人员和罪犯信息计算机检索,包括通缉、失踪人口和不明身份者的登记情况。被盗或犯罪车辆及零部件等。失窃牌照,追缴枪支,被盗船只、证券和其他物品,犯罪记录及指纹档案、票据档案等。美国国家犯罪信息中心的成功运作取决于联邦调查局、州和地方各级刑事司法机构的密切合作。

国家犯罪信息中心用户可通过地方和州级的计算机系统进入该中心,可在数秒钟内得到答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据统计,该信息系统每天的查询数量达100万次。

美国财政部所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是一个庞大的金融数据库,它与全美各大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数据库、金融监管机构的数据库联网。该信息库由金融信息库、商业信息库、执法部门信息库三部分组成。金融信息库资料来源于《银行保密法》要求填写的各种金融交易的报告,包括现金交易报告、国际现金与货币汇款报告、交易报告、外国银行转汇款报告。商业信息库是由各类零售商建立的有关购买资产所有人的信息资料。FinCen并与各个联邦、地方执法机构达成信息共享协议,能够互相进行信息间的沟通与交换。通过该网络,调查人员能在几分钟内找到某个人的金融机构、商业合同、雇主姓名、资产数额等信息。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和整理,就可以勾画出被调查对象所进行的金融和商业交易的清晰脉络,从而为调查提供线索。

另外相关的执法机构也有相应的数据库。国税局的底特律信息中心储存了全美所有的货币交易报告,供执法机构检索。海关、特工局以及其他州、地方执法机构也都有自己的情报信息系统。这些不同的信息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但是,执法机构在信息共享与交流方面的合作十分密切,因此十分高效。

(二)美国的金融防范新体系较为完善。美国80年代储贷危机爆发后,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加大了对银行欺诈犯罪的处罚力度。特别是1987年颁布的《联邦量刑指南》,使联邦法官在适用法律、决定量刑上的自由裁量权被大大地加以限制。量刑的决定因素是犯罪活动所涉及的金额多少。1989年又颁布了著名的《金融机构恢复和执行法案》。这一法案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犯罪的。根据这一方案,由政府拨款6000万美元,用于充实调查和稽查机构,并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调查起诉此类案件。面对日益严重的金融犯罪活动,各个执法和监管部门认识到仅从立法上加大惩处力度是不够的,逐步从事后惩罚转到事前预防上来。1996年,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五家负责银行监管的机构颁布了一项规则,要求各个银行对于有经济犯罪嫌疑的活动进行报告,由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汇总,然后它根据不同情况,分发给不同的执法机构处理。但这一规则并不适用于那些银行内部人员的欺诈和犯罪活动,为此,美国货币管理局设计并实施了“迅速执行计划”。如果某一行为是因银行内部的职员、管理人员、董事、大股东实施,并确有大量材料表明该行为已达到犯罪程度,那么货币管制局就可以提起指控,要求上述人员归还不法财产;或者,如果上述人员承认对某一犯罪负有责任,银行遭受的损失在5000美元以上,而检察官又没有提起指控,美国货币管制局也可采取上述措施。

同时,执法机构还重视与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这些机构举办防诈骗培训班,经常与大学、研究机构、学者、金融机构内部的调查人员共同举办专业研讨会,共同研究探索打击和预防犯罪措施。完善银行内部的管理机制,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三)执法协调工作十分顺畅,有关执法机构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美国的司法体制分散,联邦与州有各自的法律体系,执法机构各不隶属但却合作良好。其合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保证有效合作,不但约定执法合作项目,对追缴赃款的分享也有明确规定。美国警察机构也是非常分散,但各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够做到互相尊重,提倡敬业精神和合作,并形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对跨区域犯罪的调查,办案方要主动与当地警察机构联络,请求支持,对于跨州的案件,要经过联邦执法机构协调。执法部门在办理大要案件时,也采取类似我国的专案组的方式,有关部门派人参与联合办案,保障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复杂分散的执法体制比较适合美国的特点,对一些经济犯罪,比如洗钱、信用卡犯罪,金融欺诈等由多个执法部门管辖,互有交叉,有利于互相监督和制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垄断和腐败的发生。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篇9

在现实世界,这只“黑手”变幻多端,或冒充警察、法官,或冒充银行、电讯工作人员,或冒充亲朋好友,甚至歹徒绑匪……但不论以什么面目出现,骗取大宗钱财是它唯一的目的。

多年来,这只“黑手”精心设计出各种骗术蛊惑人心,手段日趋集团化、智能化、职业化、高科技化。从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的白发苍苍的老伯伯、老太太,到知识精英、“白领”、“金领”,乃至腰缠万贯的企业主、富豪,它都要骗,攫取的钱财每次少则数万,多则几千万!受害者遍布社会各阶层。

“黑手”罪恶累累,现在,它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清算……

雷霆出击

2010年12月27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1・30”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案指挥部。

一项酝酿已久的重大行动即将在境内外同一时刻展开。

“收网!”

下午2时,随着指挥部一声号令,云南、重庆、湖北、黑龙江等9省市,肩负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使命的数百名警员犹如猛虎下山,分别扑向散居在各地的电信诈骗犯罪分子。

与此同时,专案指挥部派往菲律宾共和国的警官工作组与荷枪实弹的50名菲律宾国家调查局的探员一起,兵分多路进入已经侦控多日的各电信诈骗犯罪窝点,对在中国境内进行电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统一抓捕行动。

27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仍然沉浸在圣诞假期的气氛之中。上午9时,中国公安部“11・30”专案组菲律宾工作组的8名警员与专门负责重大犯罪案件调查的菲律宾国家调查局(nBi)50多名探员集结完毕;11时,两国警方人员按照部署分头进入预定任务区域待命;下午2时,突击行动全面铺开。参加联合行动的警员全副武装进入马尼拉市内的8处房屋,对涉嫌在跨境电信诈骗案件中被用作“电话呼叫中心”或“转账平台”的场所进行搜查,并对正在银行自动取款机前提款的犯罪嫌疑人展开街头抓捕。

根据被当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交代的线索,联合行动人员又先后搜查了这个跨境电信诈骗团伙其他成员作案和藏身的地点。当晚9时,联合行动人员移师距马尼拉约90公里的克拉克市,在那里当场抓获三男一女共4名犯罪嫌疑人,捣毁了两处用于跨境电信诈骗的窝点。至此,长达十多个小时的中菲联合突击行动告一段落,预定抓捕的24名犯罪嫌疑人悉数归案,无一漏网。

行动当天,境内的抓捕行动也取得丰硕战果。在以湖北省为主的主战场上,150余名公安民警分成5个行动小组,分头抓捕藏匿在东莞、厦门、赣州、武汉、黄石等地的犯罪嫌疑人,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36名(其湾籍8名),摧毁地下钱庄1个,取款转款窝点4个,冻结银行卡户13个,缴获作案用银行卡1200张、电脑17台、U盾150个、轿车2辆、人民币30万元、台币20万元等,一举摧毁了曹世勋、诸伟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组织的特大跨国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集团。

在重庆市,计有7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其中5名负责取款、转账的“车手”在作案现场被抓获,警方当场缴获银行卡800余张,作案用电脑4台。

突击行动缘起于2010年10月。当时,中国境内电信诈骗案件数量激增。其中最为典型、骗取钱财最多的手法是犯罪嫌疑人冒充法官、警察等执法人员,在菲律宾通过电话谎称事主涉嫌洗钱、恶意透支等违法活动,以保护事主“资金安全”为名,要求事主重新开通网上银行账户,将存款转入新开通的账户,或转账至所谓的“公安局专门设立的账户”,借此从事主口中套取账号、密码及网银动态口令,然后,犯罪团伙快速分批转账,异地取款,许多人因此懵里懵懂地受骗上当,被骗金额最多的有两宗:一名事主在云南被骗人民币2311万元,另一名事主在北京被骗人民币1355万元……

针对这一态势,公安部于11月30日紧急召集北京、云南、黑龙江、湖北、重庆、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9省、市、区公安机关会议,组成“11・30”专案指挥部,商讨有关打击事宜,并调用包括上海在内的多名专家全程参与研判、督导。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要求全力侦查电信诈骗案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专案指挥部调查发现,虽然诈骗电话显示的是中国内地政法机关的号码,但实际上却来自菲律宾。于是,一个在菲律宾专门从事跨国、跨境电信诈骗集团犯罪的蛛丝马迹显露了出来。公安部立即组织协调上述省区公安机关联手台湾和菲律宾警方同步展开打击行动。

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的积极协调下,专案指挥部派遣的警官工作组于12月中旬抵菲,同菲律宾国家调查局展开合作。在菲律宾警方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警官工作组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取证,证实了近几个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林文滨、方逸等在菲律宾马尼拉市租房设立窝点,疯狂进行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以事主“身份信息泄漏,涉嫌洗钱犯罪”为名,让远在境内的事主办理银行卡,把钱款存入卡内,谎称由法院提供保护,随后便将卡内钱款划走。云南一名市民被骗2311万元和北京一名市民被骗1355万元等重大案件均系该犯罪团伙所为。

2011年1月2日上午10时10分,一架特殊的国航包机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20分钟后,头戴黑色头罩,身穿军绿大衣,足登黑色布鞋的24名犯罪嫌疑人依次走下飞机舷梯,随后被迅速转移至停靠在旁边的大巴车上,直接送往看守所。

“11・30”案件是公安机关迄今为止破获的最大的一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这个犯罪集团虽身处遥远的菲律宾,但其活动之猖獗,作案数量之多、侵害的区域之广、骗取的金额之高都是历年来所罕见的,受害者遍布国内十多个省市区,涉案人民币多达1.4亿元。

一个盘踞在菲律宾的电信诈骗犯罪据点就此被彻底摧毁,一个链接境内外的犯罪通道就此被彻底切断。“11・30”已成为国际警务合作的成功范例。

撩开恶魔嘴脸

有人问: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取得了可观的战绩,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为何“冤大头”还是“前仆后继”?

答曰:盖因骗局不断翻新,一些警惕性不高的“马大哈”就稀里糊涂地误堕奸计。

一位哲人说过:“撩开恶魔的假面具,把它的丑恶嘴脸揭露出来给众人看,是促其灭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这里,有必要把骗子的几种“经典”作案手段一一展示出来,给大家的头脑里安根“弦”:

――“恭喜您的手机号中了我公司举办的抽奖活动二等奖,详情请咨询13860764451……”(这是老掉牙的“版本”,现在已少有人信。)

――“喔,老朋友,好久不见了……”,“你是谁呀?”

“你猜猜……哈哈,怎么把老朋友给忘啦?”(只要你告诉他你是谁,他马上就会来个“顺竿爬”,然后诈你没商量)

――“我是交警支队民警,你儿子出车祸了,现正在医院抢救,请汇5000元医药费到医院账户,病人不行了,快进手术室了……”(让你在心慌意乱中盲从,受骗上当。)

――“只需提供对方的电话号码,我们就有办法让你监控对方的通话和短信……”(喜欢窥视他人隐私者最易中计。)

――“您名下登记的一部电话已欠费3000元,我们怀疑您的银行账户已被盗用,我们将向您提供一个安全账户……”(但凡在陌生电话里听到“账户”两字,你就得当心自己的钱袋喽!)

――“中国银行网站已经升级,请尽快登录省略进行动态口令升级维护,以保证资金安全――中国银行。”(这是电信诈骗最新颖的一种手法,已有为数不少的“网银族”栽入陷阱,损失惨重。)

……

你很可能收到过类似的电话或短信,有的还配有各种背景声音,其逼真程度令人真假莫辨,但犯罪分子留下的电话号码,都是虚拟的,银行账号是花钱购买的。利用网络虚拟电话线路,犯罪分子想冒充什么单位,就可以让受害人的电话上显示那个单位的电话号码。

兴起于2003年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从福建、广东一带传入内陆地区,逐渐蔓延到全国。随着手机、互联网等通讯工具的迅速普及,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互联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电信诈骗成本低、回报高,诈骗手法简单,容易传播、仿效,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地毯式地,作案手法翻新快,紧跟社会热点,欺骗性大。波及面广,社会危害大,往往是“一键下去,倾家荡产”。一位企业高管被骗去几乎全部积蓄,恍惚间走上了高层楼顶。

电信诈骗从诞生之日起,骗术就在不断花样翻新。每过一两个月,就会有新的骗术面世,至今已衍生出30多个变种。有中奖、汽车退税、信用卡消费、绑架勒索、直接汇款、电话欠费、灾区募捐、网络购物、中奖、股票走势预测等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指出:电信诈骗骗术名目繁多,但本质却只有三类:馅饼类、亲情类和震撼类。馅饼类是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以中奖、退税、预测股市等名义,引诱事主汇款转账;亲情类是利用人们为亲人好友担心的焦急心理,欺骗事主汇款转账;震撼类是利用人们遭遇意外打击后的大脑短暂空白,操控事主汇款转账。一个“骗术”往往综合运用两类心理,增加迷惑性,一些高智商人士也往往难逃此劫。

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多是跨区域作案,甚至跨国犯罪。目前围绕电信诈骗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有团伙负责设计诈骗方案;有团伙负责提供虚拟网络电话,伪装真实来电号码;有团伙冒充公安部门、电信部门拨打、接听电话,实施诈骗;有团伙负责将赃款迅速转账,分散到几十个账户;有团伙负责分散提款……

以最为“普及”的“电话欠费”骗术为例。设计诈骗方案的策划人,充分研究了电信、公安、检察院等相关机构的工作机制和方法,结合被害人担心自己的钱款安全的心理实施诈骗。根据设计方案,策划人对接听人员进行培训,如果被害人听到固话欠费后表示异议时,接听人员须转变和蔼态度,加重语气质问被害人,达到心理恐吓作用。接听人员还要告知被害人违反了国家多项法律,将受到刑事制裁。当被害人仍在迟疑之时,接听人员应马上将电话转至所谓的“公安部门”、“检察机关”或“法院”,再由这些“部门”的接听人员反复诱骗被害人,直至其上当。一旦确认被害人转账,犯罪分子就会马上通知国内的提款团伙准备提款。提款团伙事先已准备好数百张银行卡,有专人负责通过网上银行将钱款从“安全账户”中迅速分流。

在北京警方破获的台湾籍特大电信诈骗案中,受害者高女士的100万元人民币刚刚转出,迅速被犯罪分子转移到57个账户内,提款团伙立即在全国各地同时提现。钱款分流速度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痛定思痛话防范

凭借高科技手段,电信诈骗的犯罪手段越来越隐蔽狡诈。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警方在对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的同时,防范工作在各个领域全方位展开。

在北京,警方成立了反电信诈骗专项行动指挥部,在110指挥中心设立了反电信诈骗专家咨询席,并创造性地组织民警、协管员在金融网点开展“阻截行动”,联合金融、电信等部门,联手预防电信诈骗犯罪活动。

鉴于电信诈骗的源头在电信,上海警方首先与通信运营部门联手开展预防整治。市公安局与中国通信上海公司共同研发运行了“防范电信诈骗语音平台”,对全市居民固定电话进行逐一拨打,播放警方语音提示,提醒市民谨防电信诈骗。2010年,运用这一“平台”对全市600多万固定电话用户拨打了两遍。在通信运营商的配合下,上海警方对涉嫌电信诈骗的通讯号码共1883余部进行了停机处理,同时关停涉嫌诈骗犯罪的网站644个。

再是与银行、金融等部门建立宣传防范劝阻机制,与五大国有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联制定了涉案银行账户快速查询机制、外省市涉案银行账户查询、冻结机制,既为警方的侦查破案提供了便利,又有效地保护了被害人的合法财产。

2010年12月中旬,本市发生了以“中国银行网银e令(即动态口令)过期需登录网站更新”为名的诈骗案件后,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多次派员前往中行上海分行商讨防范对策并建立情况互通、快速查询绿色通道:一方面从案事件系统及中行客服投诉系统中获取犯罪分子用于实施作案的钓鱼网站,进行网络侦查,另一方面积极研讨并建议中行方面变更网银业务,提高安全性。经不懈努力,目前中行方面已先后三次升级网银操作流程,最大程度上规避网银转账风险。自今年2月25日起,上海再未发生过此类案件。

上海警方目前正在筹划借助2011年“平安实事平台”,建立并推行由公安机关、银行部门、通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由市公安局及时通报案件特点、走势,由银行和通信部门及时通报新开设业务,风险及时评估、漏洞及时封堵的工作机制。

上海警方还与市教委、市妇联及各级综治部门等进行协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防范工作。

打击与防范,警方不遗余力,但防范的关键还在于市民本身。如何防止落入骗子设置的圈套?经常在移动电视里向市民群众讲述防骗故事的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警官黄奕认为:一方面,市民要有“底线性防范意识”――绝不将自己的信用卡、存折和密码、动态密码等泄露给陌生人,不使用不熟悉的网银、atm机操作;另一方面,市民也要有一定的求证、求助渠道。遇到可疑电话,即使想汇款等,也应和身边的家人、好友或有关部门求证。

黄奕说:事实上,不少诈骗行为都是在最后关头被“拦截”下来的。因此,终端防范十分重要。他曾经碰到过一位外企女高管,听信自称是公安机关的诈骗电话,要将卡里的钱转到骗子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上,万幸的是她在转账前和丈夫通了个电话,转账被及时阻止了……

反诈骗工作情况汇报篇10

一、金融犯罪的特点

(一)金融犯罪类型多样化以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作为划分标准,可将金融犯罪案件分为三类。

1.牟利性金融犯罪。指行为人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金融管理法规而实施的有关金融犯罪,包括伪造、变造货币罪、出售、购买、运输、持有、使用假币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逃汇罪等。该类金融犯罪的特点是行为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通过使用自己所掌握的虚假金融信用凭证或货币工具骗取财物。

2.占有性金融犯罪。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实施的有关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即刑法所规定的金融诈骗罪,包括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等。该类金融犯罪的特点在于行为人通过诈骗行为直接地非法占有被害人的财物,行为人无需以虚假的货币等进行交换而直接从被害人手中获得。

3.破坏性金融犯罪。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规而故意实施的扰乱、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包括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使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等。该类金融犯罪的特点是行为人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客观上实施了扰乱、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行为。

三种类型中已经发生的犯罪,有的已由司法机关审理终结,有的尚待处理,有的是犯罪分子作案后潜逃在外,有的是外来人员作案,一旦犯罪得逞便携款潜逃,无法追捕归案。

(二)犯罪数量逐年增多

金融犯罪呈起伏式上升趋势,目前仍有高发势头。

从1985年至1999年的金融犯罪(2000元以上)发案数来看,出现过三个高潮:1984年因大规模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造成信贷规模失控,有人乘机进行贷款欺诈,使得1985年至1986年两年间出现第一个高发期。经过1年左右的“严打”,1988、1989年该类案件大幅下降,形成一个低发期。1990年国家紧缩银根,资金供求矛盾再度凸显,不法分子乘机进行包括金融欺诈在内的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结果1991年金融犯罪案件又大幅上升,出现第二个高发期。1991年7月至1992年6月,金融系统经过1年的“教育、清理、整顿”活动,金融犯罪数量又有所下降。1996、1997年,随着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多,金融犯罪活动再度猖獗,出现了第三个高发期,而且这次势头更猛。近几年来,金融犯罪随着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又逐渐增多,且上升幅度较大。尤其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新旧金融体制的交替,管理结构的漏洞开始显露,多种信用工具的出现却又缺乏有力的监控,金融犯罪案件有增无减。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全省四个中级法院受理的金融犯罪涉案人数多达40余名,其中有3名被告人因犯金融凭证诈骗罪被判死刑;受理案件数量,涉案人员数量和判处死刑人数均为历年之最。

(三)犯罪数额不断上升

金融犯罪尤其是非法拆借资金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的案件,涉案金额动辄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近几年来,金融系统的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些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利用办理储存业务、发放贷款的便利,收受储户存款,开出存单,资金不入帐,单位或者个人又以银行的名义私自放贷。这些行为逃避金融监督,扰乱了金融秩序,形成巨额资金的“体外循环”,造成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社会危害性特别严重。例如:1993年上半年,定安县农业银行资金严重紧缺,银行领导要求各信用社、储蓄所想尽办法做好吸储工作。被告人林良开(原中国农业银行定安支行南门储蓄所主任)得知符孝良可以揽存,经过请示,银行领导决定可向揽存人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但其揽存资金的利息高于银行规定的利息,由使用人承担。于是,林良开先后找到符孝良和中安公司的潘法兴、张勤联系揽存事宜。潘法兴、张勤也乘机提出向银行贷款,银行领导表示同意,并告诉潘法兴、张勤,行里委托林良开具体办理此事。由于符孝良、潘法兴、张勤揽存的资金是定期存款,为了将其转成银行的流动资金,银行领导指示给储户开出定期存单,将资金转入符孝良和中安公司的活期帐户,由其借用,而在储蓄所向行里的报表中只反映活期储蓄存款的增加,不报定期存款的增加。林良开通过符孝良、潘法兴、张勤各自吸纳客户存款共计人民币343405万元,并将其中大部分借给他人使用。其数额之多,几乎相当于海南某些县市半年的财政收入。

(四)犯罪所造成的损失特别巨大

金融犯罪行为人在非法取得资金后,要么用于高风险的投资,却往往血本无归;要么用于个人挥霍,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到头来挥霍一空,给国家或者被害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例如,被告人王定香、陈圣忠无视国家金融法规,为了侵吞国家财产,以帮助吸纳存款为幌子,假借承接工程需要借用资金并保证按时归还,诱骗王泽锋(建设银行海南支行德胜沙储蓄所主任)利用其储蓄所主任的身份,以支付高息为诱饵,利用伪造的银行定期存单,换取客户的活期存折及密码。之后,王定香使用王泽锋骗取的客户存折,在银行冒领客户资金共计人民币1820万元。其中大部分被陈圣忠挥霍使用,造成损失高达人民币1400余万元。

又如,被告人王大中、许孜孜伙同他人,以高额利差为诱饵,采取偷换存款凭条,伪造定期存单的手段,在银行窗口诈骗客户存款人民币1000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人民币870余万元。

再如,被告人郑朝晖于1997年9月,得知黄英有200万元人民币工程款想搞以存放贷,便和被告人何瑞昌等人串通,先私刻工程单位云南某公司海南分公司的公章和中国农业银行某分理处储蓄业务专用章。接着,何瑞昌持私刻的公章到该分理处以云南公司海南分公司的名义开设帐户,再骗取该公司将人民币200万元转入该帐户。9月24日资金到帐后,郑朝晖和何瑞昌将他人提供的一张空白“单位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填写并加盖伪造的储蓄业务专用章。随后,郑、何约黄英到该分理处门口,将伪造的存单交给黄。待黄离去后,郑朝晖随即从帐户中将款转走。云南公司海南分公司发现有诈后立即报案。虽然及时破案,追回了部分赃款,但仍给被害单位造成近7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五)犯罪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

由于金融犯罪案件往往涉及的犯罪数额特别巨大,牵涉的面也很广,一旦案件真相大白,势必引起巨大震动,甚至造成社会混乱。例如,林良开非法拆借资金一案,涉及的储户多达70余家,既有工人、农民,也有国家干部;既有家在农村的,也有身居城市的;既有个人,也有单位;有的是多年积蓄以备养老之需,有的是准备为子女读书求学之用;有的是找亲朋借款,有的则从银行贷款。事实真相披露之后,储户得知本金无法收回,夫妻之间、亲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埋怨、甚至打架致人伤残。一时之间,满城风雨,数十储户今天追踪银行领导,明天上访党政机关,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也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宁稳定,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

(六)内外勾结,联手作案

有的银行工作人员,利欲黛心,知法犯法,铤而走险。他们往往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储户帐号、密码等相关资料,然后与社会人员勾结,伪造存单,冒领存款。例如,被告人蓝穗青(原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椰树门中心办事处职员),为了冒领客户存款,于1997年7月上旬,趁储户存款之机窃取陈贻雷等三位储户帐号、存款余额等资料,先告之李高冠,后指使李在中国银行营业网点开户,取得一张存折,再根据蓝穗青提供的资料,采用挖补、涂改等手段变造一张陈贻雷的存折,先后两次前往琼海冒领存款,均因存款余额发生变动而未遂。蓝仍不死心,又于1997年8月26日窃取储户程怀业的存款资料交给李高冠,李据此变造一张存折。8月30日中午,李高冠与被告人蓝穗青再次核对存款余额之后,持假存折在中国银行海口市龙华路办事处将储户程怀业帐户上的人民币222万元存款冒领。然后,将款瓜分使用。

为了侵吞国家财产,与不法分子互相勾结,采用虚列户名,伪造证明、私盖公章等手段,伪造存单,冒领存款,既造成银行巨额经济损失,又败坏其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

(七)作案手段逐渐向隐蔽化、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金融系统有着复杂、严格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罪犯欲骗取金钱,就不得不闯过有金融工作人员把守的道道关卡。因此,近年来,金融犯罪手法不断翻新,或者利用某种“合法”外衣;或者以自身的法律、金融方面的知识,钻法律、法规的漏洞,打“时间差”、“球”;或者以金钱、物资引诱金融系统内部人员共同作案,并且精心策划,设下圈套,以达到犯罪目的。有的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进行犯罪。犯罪手法更加隐蔽和狡猾,日趋智能化、多样化。

例如被告人陈兴保(原中国银行澄迈支行会计股副股长),于1995年12月11日,私自印制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省辖往来邮划贷方报单数张,骗取该行陈海丹保管的“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辖内往来9870(澄迈中行行号)凭证专用章”,采用局部遮掩盖印,然后添补变造“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辖内往来9880(临高中行行号)凭证专用章”,盖在私自印制的邮划报单上,指使蔡亮分别填写两张汇出人民币38万元和35万元的联行邮划报单,然后通过临高县邮电局办理特快专递,寄往中国银行儋州支行。该行收到报单之后,分别将人民币38万元和35万元划入陈兴保事先在儋州中行网点开设的两个帐户。陈兴保通过电脑查询得知汇款已到帐,便叫蔡亮前往中国银行海口市机场东路办事处、椰树门办事处提取现金人民币73万元,据为己有。

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其专业知识或者某些特殊技能,伪造汇款凭证,诈骗钱财,往往难以侦查和取证。这类犯罪使银行遭受经济和声誉的双重损失,而犯罪分子则可逃避刑事追究,其危害后果由此可见一斑。

(八)跨省、跨地区的流窜作案越来越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发展,人、财、物的流动空前频繁,地区与地区之间,省与省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增多,联系日益紧密,金融诈骗犯罪分子跨省、跨地区甚至跨国作案的也日益增多,一些犯罪往往涉及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市,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例如,最近一段时间,海口市连续发生几起特大金融凭证诈骗案,案犯先后从海口市各大银行提取巨额现金,造成国家、集体、个人财产的重大损失,就充分反映了这类案件的特征和趋势。

2000年1月17日上午9时,海口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接到农行滨海河路分理处报案,称有人持假身份证到滨海河路分理处解付一笔巨额现金汇票。二大队立即派员守候。下午4时许,犯罪嫌疑人陈奋冒充黄立塌到分理处解汇提取现金80万元人民币时,被当场抓获。陈奋是海口市人,经审讯,陈奋对其与外省人员共谋犯罪的事实供认不讳。

1999年12月23日,海口市刑侦二大队接到报案,称大连市寰宇水产公司一张人民币50万元的现金汇票被海南蓝子公司的梁朝阳等人掉包后,在农业银行某分理处解付。经二大队侦查查明,蓝子公司在汇通大厦租用的临时办公室早已人去楼空,工商注册登记中的内容纯属虚构。50万元现金支票解付后,犯罪嫌疑人已将大部分现金提走,并伏案潜逃。

1999年12月28日,陕西三秦麦芽公司报案称,12月初分别接到海南旭诚实业公司、海南银椰农贸公司的电话称有大量低价麦芽出售,可以传真形式签订购货合同,并以汇票付款。应旭诚公司和银椰公司的要求,三秦公司分别开出人民币200万元和120万元的汇票各一张,传真到海南。三秦公司应邀派员携带汇票来海南与两公司联系。其后,犯罪分子采取欺骗手段将汇款取出。

上述诈骗案,案犯以流窜作案为主,采取伪造身份证件,通过中介公司在海南工商部门骗取营业执照,临时租用中、高档写字楼作为办公地点,诱使省外客户携带汇票来琼购买农副产品。然后,以验证汇票为名,用事先伪造的假汇票掉包,偷换客户的真汇票。再将客户骗至三亚及广东、广西等地看货,趁机在海口将汇票解付,提取现金后逃之夭夭。

(九)犯罪分子携款潜逃现象严重

大多数金融诈骗犯罪分子基于严重的拜金主义思想,贪图奢侈享乐生活,但又惧怕受到司法机关的惩治。一些犯罪分子在作案前精心策划,留下退路,或者在外地寻找落脚点,或者在境外存款,提前办理出国护照,一旦犯罪得逞,便“远走高飞”。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金融诈骗犯罪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犯罪分子得逞后携款潜逃的也愈来愈多。最近几年审理的金融犯罪案件中,几乎每案都有未能抓获的犯罪分子,有的四、五人作案,但抓获归案,接受审判的只有一、二人;有的作案后全部犯罪分子均携款逃往外地,甚至连追踪的线索都难以掌握,致使破案工作困难重重。

二、金融犯罪的原因

金融犯罪原因众多,除上述论述中涉及到的一般原因外,主要原因还在于金融领域内部存在的诸多弊端。

(1)金融秩序混乱。

目前,我国金融秩序无序的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一是筹措资金混乱;二是资金拆借混乱;三是入股投资混乱;四是放贷混乱;五是存贷款利率混乱;六是结算秩序混乱;七是金融机构审批混乱;八是对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的管理混乱;九是社会办理金融业务混乱;十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混乱。

(2)防范意识薄弱

从已侦破的金融犯罪案件可见,许多案件早在案发前就显示出一定的征兆,只要工作人员稍加警惕,就可及时发现和揭露不法之徒的犯罪行为。然而,由于某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警戒性太低,防范意识过弱,或贪图小利,反被利用,终使不法分子通关过卡,犯罪得逞。

(3)人事管理工作存在弊端

海南于1988年建省以来,对金融机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扩充。由于人员增加过快,加上录用人员时没有坚持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未能把好进人关,使一些思想品质差,有不良习气甚至有前科劣迹的人混进金融系统;有的虽然思想品质好,但缺乏金融、法律知识,业务能力差。这就为金融犯罪埋下了定时炸弹:要么是金融系统内部人员进行金融犯罪,或者内外勾结,联手操作,进行隐蔽的、长期的,疯狂的金融犯罪;要么是不能及时发现和揭露犯罪,使犯罪分子易于得逞。

(4)有章不循、制度悬空

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应是比较健全的,问题在于管理松懈,有章不循,制度得不到真正贯彻落实,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陈兴保金融凭证诈骗一案表明,犯罪之所以能得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人有意无意中的“大力配合”:(1)陈在一无单证,二无押汇协议的情况下,利用职务之便,伪造押汇报单和号码。因无人查验,陈便顺利通过第一关。(2)相关人员对业务公章管理不严,随意借出乱放;私章随意扔放在办公桌上,被陈轻易偷盖。于是再闯一关。(3)缺乏严格的记帐监督。传票本应统一登记、编号,由专人统一收集,送电脑室输机记帐。陈怕露马脚,亲自将伪造的邮划贷方报单送交邮局。又过了第三关。(4)电脑室把关不严。电传人员没有进行认真审查,就按照陈送交的编号发出电传。陈轻易地过了第四关。(5)本可及时发现,却因无人认真检查,及时反馈信息,陈终于闯过最后一关。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却易如反掌,实在不可思议。

三、金融犯罪的防治对策

面对猖撅的金融犯罪浪潮,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或单枪匹马,或群策群力采取措施,为预防、遏止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在我国,为了打击、防止金融犯罪,1994年5月25日,国务院召开电话会议部署防诈骗、防盗窃、防抢劫、保银行资金安全的“三防一保”工作。朱基同志在会上指出:“金融诈骗活动,已成为当前金融系统的一个突出问题,各级金融部门的干部、职工一定要切实增强保护国家资产、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保证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做出应有的努力。”笔者认为,为了保障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金融活动和资金的安全,在金融领域内,有效地预防违法犯罪比严厉地打击违法犯罪更为重要。为此,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近年来,我省乃至全国金融诈骗案件大量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与目前金融体制的不完善直接有关。因此,要从根本上预防金融诈骗犯罪、减少金融诈骗案件,就必须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其主要方面是:强化省级银行的宏观调控和监督检查;加快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进程;完善市场利率机制;整顿金融运行秩序。

(二)整顿金融市场、规范金融秩序

1.禁止乱集资。首先,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与地方、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自觉地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其次,尽快制订出台《社会集资管理条例》,将社会集资的对象、范围、额度、投向及其评估、管理、审批程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规范社会集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再次,明确管理职责。社会集资作为一种直接信用融资,应由中国人民银行省分行负责管理。最后,积极探索加大集资资金管理力度、提高集资资金运作效能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2.规范同业拆借市场。一是全面清理同业拆借机构;二是清理违章拆借;三是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以存定贷、自我平衡的原则,严格禁止依靠拆借资金扩大贷款规模;四是严格禁止金融机构将拆借资金用于下属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炒买股票、囤积有价证券等投机活动。

3.严肃结算纪律。一要按照“一个单位一个结算帐户”的原则彻底清理多头多户现象,全面整顿跨行贷款现象;二要加大监督力度,维护收付双方的合法权益,对无理拖付的开户单位要严格执行银行信贷制裁;三要认真执行结算纪律;四要加强现金管理,防止资金“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