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十篇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十篇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8:04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篇1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工程,有的不符合“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的法定要求;还有的不符合“自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的规定要求。竞争性谈判项目,有的不符合“邀请函的发出与谈判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五天”的规程要求。

(二)竞争性谈判项目,谈判小组的组成,较多不符合“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的法定要求。个别招标项目,评委会成员全由外地聘请专家组成,这样是否合理,亦值得探讨。

(三)招标文件和谈判文件编制不规范,如有的卷首无目录(目次),有的未完全按照规范要求和格式编写,还有的在关键性用词上打印有误,如在招标文件中出现“本谈判文件”的字句,有的答疑材料文件的时间早于组织答疑的时间等。

(四)按《政府采购法》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而有的竞争性谈判项目确掺入了招标评标的办法进行,淡化了谈判手段。

(五)个别采购业务机构主持谈判项目,在最后报价阶段,倾向建设单位意见,向供应商作违规提示。在竞争性谈判过程中,有非谈判小组成员的建设方人员介入,虽是个别情况,但性质严重。

(六)在确定采购方式方面,有的将不适宜招标的项目进行招标,再加评分规定不尽合理,造成评委在评标过程中集体讨论多,以致各评委打分完全一致,没有充分体现各评委独立负责的原则。

(七)有的招标或谈判项目的现场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未派人参加,监督不到位。

(八)有的土方回填工程项目,对取土场地,招标文件中规定,由投标单位自备土场,并限制在东营市开发区城市规化范围以外;有的土方回填工程项目,对取土场地,谈判文件中规定,必须在小清河以南。我们认为,文件中虽对取土场地做了界定,但这样大量的取用好土,由投标人在界定范围以外,自备土场值得研究。因为大量取土将涉及规划、水利、环保、绿化等多部门的相关法规要求,土场如不经有关部门审批,投标人可能为获取暂时利益而无序挖取,造成不良后果。

二、有关建议

(一)为进一步规范和界定对政府采购工程的监督内容,需及时制定相关的监督办法。对政府采购项目的监督检查,在20*年6月28日东营市财政局以东财采〔20*〕2号通知印发的《东营市政府采购工作运行规程和职责暂行规定》中规定“监察机关重点加强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督监察”。在东监发〔20*〕10号通知中提出“为维护政府采购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强化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措施,下一步市监察部门决定派人或安排特邀监察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察”。我们认为纪检监察的监督检查主要强调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并对违纪违规者依据东纪发〔20*〕14号通知规定予以处理。纪检监察有其特有的职能优势,应有别于审计、采购、招标投标等政府主管业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因此,建议市监察局宜尽早制定有关政府采购的监督办法,对监察的深度和力度有一个原则的界定和规范,以适应《政府采购法》实施后新的形势和要求,使其成为政府采购活动健康运行的保证。

(二)要严格监督开标或谈判前的采购程序是否完善组织一个采购项目环节较多,市采购办为规范各个环节的运行程序,制定了各种采购方式的《采购运行程序底稿》,内容全面,并有采购项目编号,每个项目采购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我们认为这一操作办法切实可行。为了更有效的贯彻实施,建议在每次开标或谈判前,采购机构应按照市采购办制定的《采购运行程序底稿》将j政府采购申请表(包括审核资金意见);k政府采购项目初审安排意见(重点是拟采用采购方式);l采购人致政府采购机构对该采购项目的具体工作安排和意见;m委托采购协议;n招标文件(谈判文件)审核意见;o采购机构对招标文件(谈判文件)所提问题及处理意见记录;p采购机构登记投标人(供应商)报名情况q采购机构组织招标(谈判)签疑情况说明;r采购机构开标(谈判)议程安排;s采购机构呈报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组成人员情况等十项内容填写完善,并分别由有关领导或工作人员签字。否则,监督人员有权按实际情况责其暂停招标(谈判)或做为采购机构的违规操作写入监督记录。

(三)对《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规程中定性、定量明确,无弹性空间的条款,不应强调情况特殊而不执行。从监察监察角度,我们认为定性、定量明确的条款主要有:

1、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采购机构应在指定的信息媒体上发而采购公告;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的,采购公告或向供应商发出邀请书;采用询价采购方式的,向供应商发出询价通知书。采购机构在向供应商发出邀请书或询价通知书之前,要将推荐的供应商名单报政府采购办备案或从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料库存中抽取确定(*年东营市政府采购办公室编《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文件汇编》第292页,以下简称《文件汇编》第*页)。

2、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文件汇编第2页)。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文件汇编第30页)。

4、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在唱标之前,应在有关监督部门的监督下,投标人当众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并由投标人代表确认后方能开启(文件汇编第294页、第29页、第143页)。

5、自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文件汇编第179页)。

6、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文件汇编第27页、第184页)。

7、竞争性谈判邀请函的发出与谈判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五天(文件汇编第236页)。我们认为,在实施中应强制规定不得少于五天,理由:如少于五天,可能使供应商没有充分时间编制谈判文件影响谈判效果;并有可能让采购人借机提前通知其意向的潜在供应商做充分准备,促其成交,而使其他供应商因准备时间太少,减少其成交机率。

8、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机构熟悉相关业务的代表,以及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文件汇编第162页、第144页、第30页)。

9、竞争性谈判小组的组成,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的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文件汇编第9页)。东营市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规程(文件汇编第235页)第八条规定:“采购谈判小组成员由采购办、作用单位和有关专家组成,人数一般为五人以上的厅数。谈判活动在采购谈判小组主持人(一般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的主持下独立进行,不受外来因素的干预”我们认为这一规定,虽未明确专家占成员总数的比例,亦应执行《国家采购法》不得少于三分之二的规定。

10、投标人少于三个或者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文件汇编第167页、第141页)。

11、如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少于三个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重新组织谈判或改用其他方式进行采购(文件汇编第237页)。

12、竞争性谈判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在谈判中,谈判的任何一方不得透露与谈判有关的其他供应商的技术资料、价格和其他信息。谈判文件有实质性变动的,谈判小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文件汇编第10页)。

13、采购人与中标、成交供应商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文件汇编第12页、第32页)。

14、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合同自签订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应当将合同副本报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文件汇编第12页)。

15、采购文件的保存期限为从采购结合之日起至少保存十五年(文件汇编第11页)。

(四)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必须依法抽取采购工程每次评标或谈判时对专家的抽取,在国家《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及《东营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暂行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我们认为在实施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特殊项目需由招标人或采购人直接确定评审专家的,应尽量从本市合法的专家库中择取;若由外地聘请评审专家,必须从当地合法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或择取,并应有相应文件,评明其符合专家条件;如从社会上或专业单位临时选定专家,建议市采购办制定对临时选定专家的简化审批办法,否则我们在监督过程中难以界定其是否符合专家条件。2、建设单位不应把本单位的技术人员中指定为专家,以专家的身份参加评审。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篇2

在编制概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建设投资的动态因素,要合理的预测自编制概算时至工程竣工期间的价格变化等动态因素的变化幅度,打足建设投资。建设项目总概算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地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要将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分别列出。静态投资为设计编制时的市场价格,由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和基本预备费构成;动态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贷款利息和价差预备费等组成。按照国家现行规定,铺地流动资金为项目正常生产所需流动资金的30%。

编制概算前需注意以下文件必须准备齐全:已经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建设地区的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等资料;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文件;建设地区人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等价格资料;国家或省、市自治区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国家或省、市自治区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间接费定额及其他有关费用文件。编制人员应主动去当地定额站咨询,莫要遗漏。还要注意概算文件内容的充实、完成。

概算的编制说明中应充分介绍工程概况,讲明建筑规模,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选型,项目划分,主要车间组成。旧厂改(扩)建时,应介绍旧厂相关情况;设计任务来源和依据,参与该项目工程工程设计的设计单位及总、分包设计关系。亦要讲明投资概况,及费用组成。按各主要生产车间,各辅助设施,工器具及生产工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等项目划分的投资及各占概算总投资的百分比。

如有引进工程,对于引进项目少的工程建设项目,注明总的用汇量即可;对于引进项目多的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列出详细的建设项目引进工程费用用汇情况,包括:用汇项目,设备材料费(FoB价),海运费,保险费,其他费。还要根据国家对环保卫生和安全与工业卫生设施的工程内容,范围规定,说明该部分工程费占概算基本费的百分比。注意概算文件的金额表示方式及汇价确定方法。内资项目应以人民币表示,其中引进工程需列出外汇金额。合资项目宜同时列出外币和人民币,合计金额应以人民币表示,但经合资各方商定也可以外币表示。外商独资项目凡以外币支付的费用,一律以外币表示,凡以人民币支付的费用一律以人民币表示,合计以外币表示。外币币种宜采用美元表示,外商独资项目也可按外商意愿确定。关于货币的计量单位,内资、合资项目的人民币和外币皆以万元为单位表示。另外编制概算时汇价要采用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市场汇价的中间价。

具体编制单位工程概算表时要注意下面问题。单位工程概算以单位工程项目编制。建筑安装工程概算由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价差组成。设备购置费概算由设备费和设备运杂费组成。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应说明清楚,内容完整,取费符合规定,总概算和综合概算中的建筑面积,构筑物体积,设备重量和技术经济指标要填列完整。

主要建筑物应计算工程量,次要建筑物可按单位面积造价指标或参考类似工程的预决算资料采用指标法编制。一般构筑物可以按照概算指标法编制,大型构筑物如水池、料斗等应计算工程量,采用单价法编制。设备基础费可分别不同性质等车间采用设备基础费概算指标按占设备重量等百分比计算。对于大型设备基础,可视项目具体情况计算工程量,采用单价法编制。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篇3

一、抓政策学习,增强机构编制法规意识

一是市委市政府领导主动学习相关法规政策。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都将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纳入学习内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主动听取编办工作汇报,并在各类会议上,反复强调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对部门提出的机构编制事项,都要求市编办首先提出意见并按程序按权限办理。2012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9次专题听取机构编制政策解读和工作汇报,贯彻落实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二是注重加强对镇街、部门的法规政策宣传。2012年,我们收集整理国家、省市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法规政策,编印了《滕州市机构编制工作资料汇编》,发放到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工人员,引导他们按法规政策办事,不碰触机构编制纪律红线,不发生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在今年全市领导干部廉政知识考试中,我们主动联系市纪委和市委宣传部门,将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纳入学习考试内容,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加大社会面的宣传力度,强化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加强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宣传。我们于2011年开办了滕州机构编制网、滕州机构编制政务公开网,成为重要的编制政务公开和宣传窗口。2013年以来,滕州日报先后6次登载机构编制评估、事业单位考核、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政策信息,增强了机构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社会监督。

二、抓制度建设,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严格落实调研制度。我们高度重视对机构编制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对于部门提出的机构编制事项,机构设不设、编制定多少,首先组织人员深入调研论证,提出合规合理的方案建议,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辅助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二是认真执行决策审批制度。2012年,我们对编办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编委会议事规则等审批决策制度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明确了申报、提办、研究、落实等工作程序及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分工负责等审批制度,按照党委政府、编委、编办各自的管理权限和程序规定办事,不越权审批,该提请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的,严格提请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三个所有”,即:所有机构编制事宜都必须经市编办调研后提出方案并按规定程序办理;所有以市委、市政府、市编委名义决定的机构编制事项,均由市编办办文;所有市编委的决定事项由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三是重要事项督查制度。对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研究决策的机构编制事项落实情况如何,是否存在打折扣、搞变通、走形式等问题,会同市委市政府督察局进行立项督查,确保了机构编制事项得到有效落实。

三、抓内部自律,转变机构编制管理方式

一是注重管理的规范化。出台刚性措施,规范编制使用管理。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管理的意见》,严格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了机关事业单位违规进人、超编进人等问题的发生。印发《关于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销办理程序的通知》,对人员编制核销时限、程序等事项做严格规定,近两年来已办理编制核销1750人。加强信息化建设,成立了机构编制信息中心,在全省率先启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程序化管理,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准确。二是注重政策的严肃性。在“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大框架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范围内适度操作,坚决做到不越权、不越界、不越线。对增加编制的申请认真调研分析,积极为单位理清、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尽量做到既不增员,又能推进工作开展;对确需增员的,通盘考虑,报编委审核,不拿机构编制做人情、做交易、谋私利。三是注重部门间的协调约束。与有关部门建立综合协调和约束机制,多方联动、共同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协调约束。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备上,没有机构编制部门文件和核定职数,组织部门不进行人员配备;编制管理上,没有机构编制部门的审核,人社部门不办进人手续、不套改工资,财政局不拨人员经费;机构管理上,没有机构编制部门的批准,公安局不刻公章,财政局不拨经费,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受理组织机构代码办理等等。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协同配合。对于经调查核实,确属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需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党纪责任时,纪检机关积极提供支持和协助。加强与市直各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搭建沟通协调平台,跟踪了解各部门机构编制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把各种违规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防范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要求机构编制管理人员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为此,我们首先抓思想认识的提高。深刻认识机构编制工作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自觉做到不违规、不越线。其次,抓业务能力的提升。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依规办事、调研协调和写作表达能力。第三,抓工作作风的转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学习教育活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不违背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主动服务、优质服务。

四、抓监督检查,实行机构编制违规惩防并举

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央编办、监察部联合印发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中央纪委颁布的《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文件的出台,为遏制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具有震慑作用,同时,也对敢于触碰“红线”的行为找到处罚的依据。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事前调研、事后检查,有错必纠、责任倒查”的管理措施,加大对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案件的查处力度,明确提出,任何人都不能以己之私来谋机构编制个人之利,谁触碰“红线”就处理谁。同时,我们积极完善监督检查投诉举报制度,通过网站、报纸对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扩大社会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时受理社会各界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建议及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的举报。对未按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程序和权限擅自增设机构、变更名称、增挂牌子的,对“吃空饷”人员隐瞒不报的,以及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相关条款,一经发现,从严处理,建议有关部门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2013年,按照省市机构编制部门的统一部署,我们开展了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对市住建局、市水务局等5个政府部门和市委8个组成部门进行了评估,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对发现的一起未经批准私自组建执法监察队伍事件,会同市监察部门给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责令限期清理整改,维护了机构编制的权威性。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篇4

1、公司基本情况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中国光大银行、光大银行(以下称本行)。本行成立于1992年,1997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xx年8月18日成功完成ipo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818。截止20xx年9月,公司资产规模达到16,700亿元;截止20xx年底,已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经济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689家,形成了全国性银行的经营网络。光大银行多年来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为社会和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已成为一家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上市公司。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本行通过多年的内部控制不断实践,已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本行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高级管理层负责内部控制的实施,组织领导本行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下设专门委员会对本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执行和完善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为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本行建立和完善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架构,形成了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制衡有效、报告关系清晰、运行高效的良好公司治理,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监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总行设有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19个委员会,计财部、资金部、投行部等26个部室,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4家分行,本行控股设立了2家子公司,分别是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和韶山光大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集中度风险等。为管理上述风险,本行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原则为导向,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建立并持续完善涵盖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督、报告和控制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本行各项业务活动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原则,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明确划分相关机构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职责,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并按条线和业务类别建立了包括人力资源程序、会计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运营分析、事后监督等全面的控制措施体系。

本行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通过优化oa系统,改造内部局域网系统,建立规范高效的公文流转机制,做到文件分发急缓有序、传递快捷;加强全行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强各类涉密文件、资料的保密管理,加强对全行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的统一宣传管理;完善各类会议议事规则和程序;强化各类定期报告制度、重大和紧急情况报告与通报制度,通过多种报告形式,保持内部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提高信息传导和沟通效率,保障决策的科学高效。

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具体管理和执行,法律合规部负责本行内部控制的监测管理和合规达标的建设推进,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

本行通过制度明确了各层级、各部门在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的职责,对于在内部控制建设实施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总行内控合规预警委员会负责建立并维护全行内控及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推进本行内部控制的达标实施;法律合规部作为本行内部控制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组织督促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及时传导有关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新要求,推进本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对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测,定期向本行内控合规预警委员会汇报全行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负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按照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价,牵头负责全行年度内控控制评价工作;总行各职能部门、各分行、各子公司作为内控体系的第一道防线,负责本单位内部控制的自我建立、健全、监督和检查,负责落实内控活动的具体实施,并配合内控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评价部门及外部咨询机构、审计机构做好内控建设及评价工作。

本行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经营环境及全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改。20xx年度,本行以建立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系统协调,简单管用的制度体系为目标,按照严密、实际、易记、管用八字方针为基本原则,持续开展了内控制度梳理工作。经过一年的工作,26个条线部门均对内控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累计梳理内控制度1229项,涉及修订及整合的制度共156项、废止的制度共152项,各条线部门按照制度梳理方案要求积极将部门制度汇编成册。本行在开办新业务、设立新机构、运用新技术时,经营管理部门首先要制定内部控制细则,并经过必要的测试认证、风险评估和会签,报经主管行领导批准后才能实施。

2、内控规范实施工作组织架构

本行行长为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的总负责人。为有效推动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本行成立了以主管副行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律合规部和审计部。

总行法律合规部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总行审计部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牵头部门,总行各部门均指定了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作为项目实施联系人,董事会办公室按监管要求披露、报备内控实施工作情况。内控规范实施工作的指定联系人为法律合规部刘亚平(电话:63639259)、卢枢美(电话:63639249),审计部严仲民(电话:63636661)、刘腾慧(电话:63636639),董事会办公室胡蓉(电话:63636717)。

内控规范实施的日常工作由法律合规部和审计部联合牵头,并聘请外部咨询公司协助实施,总行各部门及各分行积极参与项目实施。为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牵头部门与外部咨询公司定期举行工作例会,对项目进度、相关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进行讨论协商;同时,牵头部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不定期向管理层进行专题汇报。

法律合规部和审计部为内控规范实施的牵头部门,相关情况如下:

法律合规部

总行法律合规部是本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牵头组织部门,下设合规管理处、非诉讼法律事务处和诉讼与仲裁事务处,共有员工14人。法律合规部的内部控制职责主要包括:

及时了解和掌握监管部门对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牵头协调和组织全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组织、督促总行各业务条线、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

统一管理各类授权、授信涉及的法律事务,制定和审查法律文本,对新业务的推出进行法律论证,确保各项业务的合法和有效。

对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过程中,总行法律合规部牵头组织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包括确定内部控制实施的范围和内容;梳理风险,编制风险清单;梳理形成风险控制矩阵;编制内部控制手册等相关工作。

全行就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汇报主要遵循如下路径:各条线具体负责本条线内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并将建设结果报送法律合规部审核;法律合规部组织、推进总行各业务条线、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并就全行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定期向本行内控合规预警委员会汇报。

审计部

总行审计部是全行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牵头组织部门,下设公司业务审计处、零售业务审计处、财会及资金业务审计处、it审计处、审计质量控制处,共有员工22名。除总行审计部外,全行还设有北部、东部、中西部和南部4个审计中心,主要负责辖区内分行的审计工作。审计部的内部控制职责主要包括: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有权获得本行的所有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并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和评价。

开展内部控制检查,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按照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价。

总行审计部牵头组织成立总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小组,其在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过程中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牵头部门,具体职责包括:编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自我评价工作;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全行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汇报主要遵循如下路径:总行审计部按年度形成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经行领导审议通过,报送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再提交董事会进行审议批准。

3、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有关聘请咨询机构的考虑和计划

本行为满足《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合规要求,有效识别存在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重新梳理控制领域/业务流程,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已于20xx年9月聘请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开展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咨询项目,协助本行推进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基于国内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评价的行业实践以及本行内部控制规范咨询项目实际情况,从项目实施角度出发将项目实施整体框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与方案设计;第二阶段为总行实施;第三阶段为分行自我评价;第四阶段为整改与报告。

第一阶段,建立项目管理架构并启动项目,制定项目总体实施计划,梳理本行管理和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架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并建设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具模板,通过培训与宣导,协助银行各实施部门和机构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的方法、内容和管理要求。

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流程梳理成果及所设计开发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和实施方案,在总行具体实施。具体工作包括:确定企业层面和流程层面的内控评价实施范围;开展企业层面的内控评价工作;同时开展流程层面的内控评价工作;编制风险控制矩阵;针对企业层面和流程层面识别内控缺陷,在此阶段主要针对内控的设计缺陷;针对所识别的内控缺陷,制定整改方案。

第三阶段,在分行范围内组织开展评价测试工作,评估缺陷并拟定整改方案,具体工作包括:编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设计控制测试的方法和程序;分支机构实施自我评价工作。

第四阶段,在各机构自行整改的同时,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体工作包括:各机构开展缺陷整改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在汇总整理项目各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和评价手册。

在安永公司的协助下,本项目将形成以下工作成果:内控控制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截至本报告日,咨询公司已协助本行完成内部控制手册(征求意见稿)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初稿)的编制。

4、内控实施工作进展

自20xx年度内控规范实施项目启动以来,本行已陆续开展如下工作,并形成相应的工作成果:

(1)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

一是开展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培训。为加强全行上下对五部委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的学习,以利于项目的有效推进,特召开全行视频会议,对项目背景、监管要求进行了系统培训,并就实施工作职责分工、进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二是确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和内容。根据监管要求,参照本行实际情况,确定内部控制实施的范围为16个企业层面的控制领域及113个流程层面的流程,并形成了企业层面控制领域清单和流程层面控制流程清单。

三是梳理形成风险控制矩阵。在确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的范围和内容之后,针对每一企业层面控制领域和流程层面的流程,分别梳理形成风险控制矩阵并对应至条线部门,并形成了企业层面16个风险控制矩阵和流程层面113个风险控制矩阵。

四是初步识别总行层面设计缺陷。在前期梳理完成企业层面和流程层面风险矩阵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的政策、制度等与风险控制矩阵进行比对,初步识别内控设计缺陷,并形成了内部控制设计发现问题清单。

五是编制内部控制手册。通过整理内控梳理工作成果,编制形成了内部控制手册(征求意见稿)。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面:

一是确定内部控制评价测试程序。针对企业层面每一领域和流程层面每一流程,分别设计内部控制评价测试步骤,同时设计针对分行内控评价的测试底稿,形成了企业层面16个领域的测试步骤及底稿模板、流程层面113个流程的测试步骤及底稿模板、分行测试步骤及底稿模板。

二是建设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工具。结合本行内控管理现状和审计部部门资源情况,初步设计建设符合全行情况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具和流程,初步形成内部控制评价手册初稿。

在上述工作之外,本行的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尚有如下主要工作未开展:

已发现缺陷的整改与再测试工作;

全行全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工作;

依据内控规范和配套指引要求,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计划

XXXX年度本行将继续巩固已有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成果,持续深化内部控制建设进程。

由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期工作(包括确定内控实施的范围和内容,梳理企业层面、流程层面的风险控制矩阵,识别总行层面内控设计缺陷)均已于20xx年度实施完成,因此本部分内容将主要列示XXXX年度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任务计划,主要是内控建设工作中发现的设计缺陷(通过对现有的政策、制度等与风险清单进行比对后发现的内控缺陷)的沟通确认及整改落实工作:

1、总行相关部门确认内控缺陷。主要工作是组织各部门对内控建设过程中发现的设计缺陷进行确认,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缺陷,由各部门协调确认缺陷的负责部门。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3月。责任部门:总行存在缺陷的相关部门。

2、与总行相关部门沟通制定内控缺陷整改方案。相关部门在完成设计缺陷的确认工作后,在咨询公司的协助下,制定缺陷整改方案,提交内控预警委员会审议。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4月。责任部门:总行存在缺陷的相关部门、法律合规部。

3、总行相关部门根据整改方案着手开展整改工作。相关部门根据缺陷确认结果和整改方案,着手开展缺陷整改工作,并根据整改情况向法规部报送整改进度。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4月-9月。责任部门:存在缺陷的相关部门。

4、根据整改结果更新风险控制矩阵。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12月。责任部门:法律合规部、审计部。

5、按要求报送、披露内控实施工作情况。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将本行内控实施工作情况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并按要求完成披露工作。计划完成时间:按监管要求实施。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法律合规部、审计部。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

XXXX年度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任务计划如下:

1、编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评价工作的具体时间表和人员分工。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5月。责任部门:审计部。

2、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5月。责任部门:审计部、法律合规部。

3、组织实施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9月。责任部门:审计部。

4、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评价,编制缺陷评价汇总表,同时提出整改建议,编制整改任务单。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9月-12月。责任部门:审计部。

5、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3月。责任部门:审计部。

6、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4月。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审计部。

四、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计划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篇5

第一专题: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

(一)学习要点:

1、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刻领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必然性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

2、充分认识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害问题,党执政的本质是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解,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围绕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突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一重点,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这个基础,自觉地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正确方向。

4、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伟大事业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用推动伟大事业的成果检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更加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严治党,提高党的素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学习书目:

1、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九部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2、《在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3、曾庆红《在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4、张德江《在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5、《》(《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6、《为人民服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7、《生命献给“天下第一难事”——追记江海区人口和计生局原局长、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唐铿怡》(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三)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新时期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共产党员为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应当做些什么?

2、如何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3、如何看待工作业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

4、如何认识个人能力,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为才智和力量的源泉?

第二专题: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一)学习要点:

1、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党的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学知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特殊形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统一。

2、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其实质是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以充分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3、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过程,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矛盾,注重加强薄弱环节,正确处理同发展相联系的各项重大关系,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准确把握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深刻认识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关键在于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科学认识和把握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责定位和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行为原则,从整体上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二)学习书目:

1、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四部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四部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4、《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5、《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6、《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第二部分(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7、陈继兴在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三)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们的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3、按照张德江同志提出的广东工商要“发挥排头兵作用”,我们如何通过履行职责,结合创建“五个一流”工作,争当排头兵?

第三专题:增强民主意识和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一)学习要点:

1、深刻理解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争取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区别于其他政党执政的本质特征。

2、深刻理解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充分认识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法制是民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质就是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充分认识依法执政,首先是党要领导好立法,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有法可依;其次是党要带头守法,自觉用宪法和法律约束执政行为;再次是党要遵循法的精神、法的原则、法的规范领导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避免执政活动的随意性;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

4、深刻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准确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色、新时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二)学习书目:

1、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五部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2、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3、《在纪念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4、吴邦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5、《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制政府》(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6、《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第四部分(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三)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道路?

2、领导干部如何带头遵纪守法,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政行为,避免执政活动的随意性?

3、如何促进我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走上依法规范、依法管理的法制化道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

第四专题: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一)学习要点

1、深刻理解新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特点,充分认识在经济全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时代,文化前所未有地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更为艰巨。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系政权巩固和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3、充分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要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把握舆论导向;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4、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客观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抓好队伍建设,出人才、出精品。

(二)学习书目:

1、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六部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第九部分(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3、《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第三部分(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4、《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5、《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名市的决定》(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三)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2、如何创建具有工商特色的工商文化,丰富和发展“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工商人精神?

3、如何建设学习型工商,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工商人?

第五专题:认清新阶段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学习要点:

1、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出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标志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加全面。

2、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公平公正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是宽容友爱的社会。充分认识我们的排头兵作用,努力为构建和谐江门做出贡献。

3、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要求,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全党的共同努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必须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必须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尤其要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富裕安康。

(三)学习书目:

1、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七部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二、三部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

3、《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促进共同繁荣进步》(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第十一部分(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5、《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第五、六部分(蓬江分局中心组学习资料汇编)。

(三)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如何树立安居思危,为民尽心的政治责任感?

2、如何树立无私奉献,为国尽力的社会责任感?

3、如何发挥我们工商职能作用,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二、学习形式:

每两个月安排一次学习,采用集中与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每进入一个学习专题时,每位班子成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自学规定的学习篇目,学习责任人要认真准备好中心发言内容。集中学习日,大家都要围绕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积极发言,谈学习体会。

三、学习时间:

第一专题自行预习时间3月25—30日,集中学习研讨时间3月31日;

第二专题自行预习时间5月10—15日,集中学习研讨时间5月20日;

第三专题自行预习时间7月9—14日,集中学习研讨时间7月15日;

第四专题自行预习时间9月20—25日,集中学习研讨时间9月30日;

第五专题自行预习时间11月15—20日,集中学习研讨时间11月21日。

四、学习要求:

(一)人事教育部门负责组织落实中心组学习计划,健全和完善学习机制,加强对中心组学习的检查督促,使中心组学习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二)参加中心组学习的人员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努力把学习所得转化为工作成果。

(三)每个中心组成员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中心组学习的全过程,立足分管的工作选取专题深入调研,形成有深度理论分析、有坚实实践基础、有科学解决方法的研究成果,为领导班子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领导干部学习要努力创新学习形式,从适应中心组理论学习向深层次发展的迈进,努力探索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新形式,通过学习使我们在处理问题上具备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能力。

(五)参加中心组学习的人员,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踊跃发言。按照学习时间表的安排,每次集中研讨前要认真搞好自学,拟定好发言提纲。学习责任人要准备好中心发言材料。

附:领导班子中心组20__年学习安排表

领导班子班子中心组20__年学习安排表

日程安排

学习专题

学习篇目

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责任人

参加人员

自行预习时间

3月25—30日

第一专题: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

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九部分、《在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曾庆红《在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德江《在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人民服务》、《生命献给“天下第一难事”——追记江海区人口和计生局原局长、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唐铿怡》

1新时期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共产党员为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应当做些什么?2、如何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3、如何看待工作业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4、如何认识个人能力,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为才智和力量的源泉?

集中学习研讨时间3月31日

自行预习时间

5月10—15日

第二专题: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四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四部分、《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第二部分、陈继兴在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1、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2、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们的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3、按照张德江同志提出的广东工商要“发挥排头兵作用”,我们如何通过履行职责,结合创建“五个一流”工作,争当排头兵?

集中学习研讨时间5月20日

自行预习时间

7月9—

14日

第三专题:增强民主意识和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五部分、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在纪念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吴邦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制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第四部分

1、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道路?2、领导干部如何带头遵纪守法,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政行为,避免执政活动的随意性?3、如何促进我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走上依法规范、依法管理的法制化道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

集中学习研讨时间7月15日

自行预习时间

9月20—25日

第四专题: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六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第九部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第三部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名市的决定》

1、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2、如何创建具有工商特色的工商文化,丰富和发展“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工商人精神?3、如何建设学习型工商,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工商人?

集中学习研讨时间9月30日

自行预习时间

11月15—20日

第五专题:认清新阶段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七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二、三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促进共同繁荣进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第十一部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的意见》第五、六部分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篇6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围绕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总体目标,对县级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摸清权力底数,明晰职责分工,编制运行流程,建立裁量基准,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规范、廉洁运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二、清理审核依据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清理审核行政权力的依据:一是以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行政权力予以取消或废止;二是以部门“三定方案”为依据,按照机构改革中省、市和县政府的相关规定,对工作机构已经调整而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及时修改和行政执法职能未作出相应调整的行政权力予以规范;三是以相应等级的规范性文件或有权批准机关的批准文件为依据,主要适用于行政征收类和其他行政权力类的清理。

三、清理审核范围

根据全面清理、分类处置的要求,列入本次清理的主体是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见附件1),包括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以下简称法定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

清理的权力事项是指由法定行政机关或组织实施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具体分为以下五类:(1)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的行政许可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省政府规定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行政处罚,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由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3)行政征收,即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依法无偿收取一定财物的行政行为,包括税收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资金和基金的征收等。根据国务院规定,以有权批准机关的批准文件为依据的考试培训费、检测费等有偿服务性收费不作为行政权力纳入行政征收范围;(4)行政强制,即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依法对人身或财产实施限制性措施,或依法强制相对人履行义务的行为,包括劳动教养、、查封、扣押、冻结、取缔、代履行、执行罚等;(5)其他行政权力,指除上述四类以外的其他依法设定的行政权力,包括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征用和行政裁决等。

四、填报要求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经清理后的行政权力事项应按规定表式(见附件2)填写,具体要求如下:

1、权力编码。待各单位清理的行政权力上报审核确定后填写。

2、权力名称。行政许可类应当用法律、法规规定的名称或用法律、法规词汇组合而成的简称,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保留的县级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汶政发〔2009〕70号)确认的名称为准;行政处罚类应当用法定受处罚行为名称或用法定词汇组合而成的受处罚行为简称;行政征收类应当用法定名称、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有权批准机关的批准文件确定名称;行政强制类应当用法律、法规规定应受强制的名称或用法律、法规词汇组合而成应受强制的简称;其他行政权力类中的权力名称有法定名称的用法定名称,无法定名称的用相应的规定词汇组合而成的简称。

3、实施主体。应填写具体负责实施该行政权力的法定行政机关、法定授权组织或委托组织和受委托组织的名称和性质,并按规定、授权、委托顺序排列。

4、权力依据。是指具体行政权力来源的依据,并写明具体条款及内容。对于同一权力名称下有不同位阶依据的,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应填写是否收费及收费的依据、标准,行政征收类应填写征收标准。

其他行政权力类中的“项目种类”是指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征用、行政裁决等,对于不属于前列任何一项的,则列“其他”。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清理阶段(9月9日至9月20日)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自行组织清理,具体包括:本单位行使的行政权力事项;依法受委托行使或委托其他单位行使的行政权力事项;对于独立的法定授权组织行使的行政权力,由该法定授权组织负责清理;对于由部门管理的被授权组织行使的行政权力,由部门统一部署清理并上报。各部门、单位清理结果于9月20日前书面报送县法制办,同时书面报送清理结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和清理结果电子版。电子邮箱:。对不按本通知要求及时报送的,由监察部门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阶段:审核确认阶段(9月21日至10月31日)

县法制办、县编办对报送的行政权力分阶段进行审核确认,并就审核确认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有关单位进行磋商。清理审核结果报县政府确定。

第三阶段:公布阶段(10月31日至11月15日)

清理审核结果经县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对已经确认公布的行政权力,由各单位按照要求,编制行政权和事项目录及目录下每项权力的静态信息,根据法定程序和单位内部运行程序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制定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的规则,并报送县法制办、县编办审核确认。

建立行政权力动态调整机制。当行政权力依据发生变化或机构职能调整时,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公布或者机构职能调整确定后30日内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向县法制办申报审核,县法制办20日内回复审核意见并对行政权力事项管理数据库进行调整。未经县法制办、县编办审核确认的行政权力,不能进入县级行政权力事项数据库中,不得行使该项权力。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篇7

摘要在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其特征、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及其范围的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处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处理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数字图书馆是指以数字形式贮存和处理信息,并用于网上服务,供广大读者更加广泛、便利、快捷使用信息资源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是:a.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由网络连接的“信息空间”,不是指那种物理场所式的图书馆。b.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多媒体、多语言为依托。如数字图书馆为了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网上信息资源的使用,必须兼有多种语言转换和编译的能力,以此为读者获取信息资源提供帮助。c.数字图书馆具有智能化、基于全文的检索技术。如读者可以通过上网交互,利用信息语言对查询客体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推理,最终达到在异构分布式的数据库中检索到内容全面、具有一致性的文献资料。d.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信息传播和信息功能。这一特征显示了传统图书馆那种单一功能的信息服务模式必然向数字化多功能的服务模式转变。2.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及其范围知识产权是指由人们对自己的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无形的财产权,也称智力成果权。它是相对实物财产权而言的。知识产权的范围是指知识产权的种类。我国《民法通则》将“知识产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与所有权、债权、人身权相并列,其范围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著作权与版权在我国是同义语;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商标权包括商品标记权和服务标记权。这些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三个核心内容。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因智力成果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与知识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智力成果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作为智力成果主体的权利,是在这种社会关系诸主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这时的知识产权在没经法律调整之前,还仅处在特定社会关系的自发协调发展之中,使其权利客体的社会价值得到确认和有效使用。笔者把它视为一种相对的自然权利。当国家运用权力,以国家意志对智力成果这一社会关系进行法律调整时,就使这种社会关系上升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法律关系。这时,作为智力成果主体的权利,就从自然权利状态转变为法律权利状态。所以说,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法产生的前提条件,知识产权法是对知识产权调整后的法律结果。还要说明的是:人类智力成果的多样性必然导致知识产权类型的多样性,知识产权类型的多样性也必然导致知识产权法范围的具体化和多元化。因此,知识产权法仅是一个理论上的虚拟概念,实际知识产权的立法中没有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这样一来,知识产权法的范围与知识产权的范围具体、多元的相互对应,主要包括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3.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法问题数字图书馆是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空间,其目的是通过互联网,把集合的信息资源广泛而又及时地提供给读者。这样,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行中,信息收集、复制和传播就成为必须的工作;同时也就决定了它在建设和运行中必然涉及到较多、较复杂的著作权问题,也可称版权问题。2001年月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对我国的《著作权法》重新做出了修正,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保护。所以,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信息收集和处理之中,应当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而行,保护著作权人的相关权利,避免违法侵权行为的发生。现就以下几个相关的法律问题作以简要说明。3.1.图书馆信息数字化处理的行为性质数字图书馆首先要对馆藏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那么这个处理过程,是否属于复制行为呢?如果是,这就涉及到对原著作权人作品的权利保护问题。1995年美国的《知识产权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白皮书)中确认,当作品被置于计算机中,其数字化处理过程是一种复制行为,其处理件是复制件。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将著作权人享有和允许他人享有使用其作品方式的复制权规定为:“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该条采用列举法和概括法并用的方式对复制权作了既明确又灵活的规定。这种灵活性,就为数字图书馆复制行为法律性质的最后归属提供了空间余地。法律对复制的文字解释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笔者认为,尽管《著作权法》中没有具体列出数字化为复制行为,但它被“等”字概括进去了。因为判断数字化行为是否构成复制,关键在于该行为是否将作品在某个载体上再现出来,而不论该载体与作品的原载体是否相同,及其后载体借助于何种手段。图书馆的数字化处理是将馆藏原有信息资料经过计算机的加工整理后,在互联网上的再现。所以说,图书馆数字化的处理过程是复制行为。复制权是著作权人享有的基本、最重要的财产权利。非经著作权人的许可或者法律允许,他人不得擅自复制作品。尤其注意的是,对复制权的侵害并不要求以盈利为构成条件,只要是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而且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而擅自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都构成对他人复制权的侵害。所以,图书馆在将馆藏作品进行数字化时,必须依法复制、依法使用,否则就会发生侵权行为。3.2.数字图书馆应依法维护著作权人获得报酬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将著作财产权分为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两类。使用权是著作权人自己或者许可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其作品的权利。在著作权的诸种财产支配权中,因为使用是作品传播最基本的方式,也就决定了著作权人为其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支配作品,以使自己获得一定的报酬。所以,获得报酬权是和使用权紧密相联的一项财产权利。获得报酬权是对著作权人智力性劳动成果社会价值的认可,并以此通过对著作权人人格地位的提高,鼓励人们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第10条第2款规定:“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五项至第17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所以著作权人获得报酬权,不仅是法理上的解释,也是受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最近有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图书馆有向读者传播文献信息的义务,其被数字化的复制品属于馆中的陈列、保存版本,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就可以使用其作品。甚至说,数字图书馆将文献信息数字化不应列入侵犯知识权的范畴。这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探讨,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忽视现行法律对这一情况的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对这种案件的法律适用过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1月22日就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年12月21日开始实施。在这一司法解释中,明确了受保护作品包括《著作权法》所列举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忽视了这些现行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侵犯了著作权人依法获得的财产权利,就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图书馆在对数字化信息的复制使用中,对著作权人获得报酬的权利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并依法加以维护。3.3.数字图书馆对其开发的数据库应享有的汇编权数据库是指根据特定的目的,按照一定规律而整理汇集起来的、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大量信息的有机集合。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是个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价值在于给广大读者提供高效率的检索和广泛的信息。数据库的开发过程也是对原信息文献的汇编处理。人们发现,数据库的制作者在信息汇编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他人却可以以远远低于其独立制作所需的成本复制或使用这些数据库,很不公平。因此,国外一些国家对数据库已经相继给予了法律保护。如欧共体于1996年通过了《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要求成员国对具有独创性的数据库给予保护。我国新修改的《著作权法》中的第10条第1款第16项不仅明确规定了原著作权人享有汇编权,而且在第14条同时规定了其他汇编者也对自己的汇编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即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笔者认为,作为图书馆数字化处理后的数据库,有的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与可复制性,图书馆对其汇编出的具有独创性的数据库应享有著作权,应依法自我保护。但是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对选材汇编中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还应给予法律上的尊重和维护。在此法律关系的交互中,使双方的权利得到实现。3.4.数字图书馆在网络传输中的权利义务当图书馆将数字化的作品复制后,其目的之一是将其复制品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广大读者传播。我国新修改的《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2项规定了著作权人所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所以,数字图书馆在对自己开发出的、具有一定独创性的复制品,如数据库,在享有著作权的同时依法可以行使自己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但在行使自己这一权利的同时,对被复制的原著作权人的作品是否构成发行行为呢?目前,对这一行为的性质认识尚不统一,但笔者同意一些学者认为是“发行”行为的观点。因为无论是联机用户从网络下载一件作品,通过有形载体制作了比较稳定的复制件,还是仅仅进入用户计算机的随机存储器里,都构成了对作品的复制行为。其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传输,向公众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作品复制件,所以构成发行行为。现行《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6项对著作权人所享有的发行权是这样规定的:“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如数字图书馆在复制件的网络传输中,对原著作权人的作品构成了发行行为,应当依法向原著作权人履行法定义务,即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进行网络传输时,应经著作权人的许可,按照双方的约定或者依法维护著作权人的权利。总之,数字化图书馆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时展的客观需要。在其开发和使用中,图书馆必须依法运行,按规操作,才能使数字图书馆的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中国新的经济腾飞中发挥作用。1.刘青因特网上版权保护的新进展情报科学,2001;(12)。2.仲丽华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情报科学,2001;(11)。3.胡天生,胡梅珍试论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侵权责任图书馆学研究,2001;(3)。4.余广和数字化图书馆与知识产保护图书馆现代技术,2001;。5.吴永臻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版权问题情报科学,2001;(8)。邵汝梅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篇8

现了机关工作人员在人民群众的形象。机构编制部门掌握办理各单位机构增设、编制增加、人事调动、招聘工作人员等各种手续的权利,这种权利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些权利是否能公正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所以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机构编制部门工作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较好的廉洁心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机制,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是有效遏制和克服机构编制部门腐败的重要途径。

一、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法律法规、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省、州编办,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我们机构编制部门的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工作,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律”的意识,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条例》、《通知》和《规定》精神,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权和规定的程序办事,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早日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把好机构编制审核关,从紧从严管理机构编制的原则,不越权、不违反程序、不在限额外审批机构编制。凡涉及职能配置和调整、机构设立与变动、编制与领导职数的核定、单位性质的确定与变更等机构编制事宜,必须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统一由主管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一支笔”审批,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一家行文,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都无权决定。

二、建立长效机制,用制度管理好机构编制

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和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是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支撑。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规范权力行为,加强对权力的刚性制约,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政才能强化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和防范腐败,才能有效推进机构编制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权限,规范决策程序,实行全程监督。按照“依法办事、按政策议事、坚持服务中心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及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机构编制部门议事规则,对议事内容、议事程序等进行明确,规范行政行为,从工作程序上保持清正廉洁。强化民主意识,对涉及机构设置、人员调整、经费支出、干部任免等重大问题,要发扬民主,采取集体决策,坚决杜绝各类违规问题的发生。

二是严格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建立专题报告制度。凡涉及机构编制事宜,必须先给分管领导汇报,对重大事项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

三是对确因工作需要设立事业机构的,采取“撤一建一”和加挂牌子的方式解决,确保事业单位机构总量不增加;对职能调整的部门,按照机构、编制、人员随职能走的原则,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管政策、管标准、管总量、管结构”的机构编制宏观管理机制,努力实现“行政机构控制在规定限额内、行政人员控制在行政编制内、事业编制控制在总量内、财政供养人员总体不增加的机构编制管理目标。

四是建立机构编制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机构编制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对本级各部门机构编制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对有严重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领导干部,不得提拔使用,并按有关规定追究领导干部责任,要把机构编制管理列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之中。当前,要以各级各部门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控制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实行严格的考核责任制。

五是建立控制约束机制,强化对机构编制的综合管理。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单纯就编制管编制很难管住、管好,必须把编制、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整体联动、相互制衡的刚性约束机制。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人事部门才能核定人员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财政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银行才能给予开设帐户。

六是建立机构编制部门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全面转变习惯于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具体审批和执行的做法,克服和扭转“弱监督、软监督、虚监督”的问题,强化监督约束职能,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构。全面实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制度化、经常化,把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业务职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要建立健全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队伍,进一步创新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机构编制工作报告制度等。强化党委和政府对机构编制部门的监督约束,强化上级和下级机构编制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逐步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检查办法和措施。

三、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

一方面要利用多

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大力宣传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使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增强机构编制意识,确立依法、依纪、依规管理机构编制的理念,使之根植于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心中,提高他们对机构编制管理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媒体多层面、多方位、多角度大力宣传机构编制工作,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机构编制工作内容,多理解多支持机构编制工作。通过宣传,使机构编制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通过宣传,增强全民机构编制法规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机构编制意识。

一是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日常监督主要通过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编制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统计等工作,重点是对机构编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和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要紧紧抓住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找准目标,有的放矢,集中精力解决一批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效。

二是单位自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要求各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将其职责履行情况、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增减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报告机构编制部门。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各单位自查情况,以听取汇报、查验资料和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限期解决。

三是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对部门提出的要求增设机构、调整职能、增加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等事项,事前搞好研究论证,形成有理有据的文字材料,供领导决策。机构编制事项议决后,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其机构运转情况、职能履行情况、人员编制配备情况、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情况等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四是加大查处力度。对未按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程序和权限擅自增设机构、提高规格、变更名称、加挂牌子、增加人员编制、超职数配备领导、超编进人的,对“吃空饷”人员隐瞒不报的,以及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应责令违规单位限期纠正。编制部门要同组织、人事、纪委、财政等部门进行协调,视情节轻重该停拨经费的就停拨经费,该给予通报批评的就通报批评,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单位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监督检查必须要深入、执法要严厉、处罚要重、打击要有力,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能姑息迁就,也可以通过电视台对典型案件进行追踪报道,以案说法,扩大影响面,增强机构编制的约束力。

四、增强素质,改进作风,抓好机构编制部门的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拒腐防变意识。首先要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突出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服务宗旨教育、纪律法规教育、警示教育,树立“编制就是法规”的法治意识,严格遵守机构编制各种法规政策,切实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不接受他人请托,违背原则打球、搞暗箱操作,不搞顶风违纪违规的事。对各种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敢于坚持原则,善于抵制拒绝,不怕得罪人。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工作纪律,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树立机构编制系统廉洁、效能、改革、创新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篇9

一、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现行法律法规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开展审查监督尚无明确的规定,应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一是要不要审查。虽然法律法规没有对此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但可以认为,既然法律规定了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的预算组成,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那么法律法规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的有关规定,可以延伸至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以提高政府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也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市人大常委会在2001年人代会前对市级预算初步审查时,一并审查了市政府5个试点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今年人代会前又审查了12个市级预算部门的预算草案,并将这些部门预算草案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

二是审查哪些内容。人大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遵循需要与可能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内容进行审查。南京市人大的做法是,着重对收支是否平衡;收入是否合法、合规,支出是否合理、透明,是否做到收支不挂钩;公用经费标准、项目资金安排是否合理;农业、教育、科技等经费安排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综合经济部门与专业部门安排的项目是否一致,资金安排是否合理到位;预算外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是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等方面进行宙查。

三是审查程序如何进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对部门预算草案的审查也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应与本级预算草案的审查基本同步,略有提前。他们在审查中采取的程序是,参加政府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提前介入,了解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标准等情况;确定部分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的预算部门;进行初步审查,主要是开展调查研究,听取计划、审计、物价等部门的意见,听取预算部门的汇报,征询代表和专家的意见,听取人大各工作机构的意见;最后提交市人代会会议审议或备查。

四是审查意见怎么处理。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人大对本级预算予以审查和批准。部门预算是本级预算的组成部分。随着预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大在审查本级预算时,对部门预算的审查也将不断加大力度,但是不能批准。而对部门预算审查意见的处理,是全部审查工作的落脚点,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促进政府部门依法理财、规范预算行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人代会前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审查意见;人代会上在财经委员会向大会主席团汇报的预算审查报告中,反映出对部门预算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有关意见建议,明确要求政府应当按照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批复部门预算;人代会后根据需要,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或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名义行文将具体审查意见送交政府,并督促财政部门根据人大审查的意见批复部门预算。

二、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从总体上讲,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本级预算执行的监督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由于部门预算具有面广量大、情况各异的特点,因此在监督工作中必须注意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深入知情。市人大财经委在做好日常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基础上,还在年中、年末两次听取预算部门执行情况的全面汇报,并请财政部门的领导和各有关处室负责人一同参加会议,说明情况,解答问题,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二是解决问题。部门预算的实行还刚刚开始,预算执行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市人大财经委对部门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共同商定解决的办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依法监督与支持促进相结合,督促问题的解决,

三是决算审查和审计监督。从今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加强对部门决算的审查,并结合审计门对同级财政审计涉及到有关部门的问题,在决算审查报告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政府处理解决。现已建议市审计部门对去年度的市教育部门决算和市财政安排的市政公用企业亏损补贴资金、市市容局罚没收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三、目前尚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随着部门预算的全面推行,审查监督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亟需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予以明确和作出规定,以利于这项工作能够依法、规范、健康和有序地开展。

一是部门预算要不要人大批准。法律规定本级预算由本级部门预算组成,那么人大对本级预算的批准是否意味着也是对本级部门预算的批准,还是不能视同。

二是编制零基预算的要求与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法律规定基数加增长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项目如何论证确定,项目中允许财政资金占多大比例,谁来决定;预留机动资金比例多大为宜;公用经费等非工资性支出的标准怎么确定;对非建设性项目支出差异过大,容易产生乱收费等问题,如何进行控制和监督。

三是部门预算执行中,由于政策调整或上级要求增加资金时,是否可以予以调整,程序如何进行,人大如何予以监督;对政府采购预算如何审查。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篇10

[关键词]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沈跃珊(1967-),男,黑龙江林口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5512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50-02

一、改革“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的必要性

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是介于本科以上层次的研究型与中等专业层次的技能型教师之间,兼具研究能力与较强从教技能的幼儿园教师。而培养专科层次幼儿教师的学校大多又是近几年在原有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基础上升格而成的,这些院校在课程建设上还不够成熟,学科建设还不够完整。在已开设的各门课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也应该重新审视,加以完善。对“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由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选择内容相对滞后、课程实施方法缺少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目前,课程教学的普遍情况是:遵循着固定的教材和确定的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学校一般都将其作为典型的理论课进行组织教学;课时分配相对较少;评价方式或采用笔答考试,或采用简单的考查方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水平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国家制定的幼儿教师62条专业标准中,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就有2条,它们分别是:《专业标准》第二部分基本内容“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中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幼儿发展知识”领域中的“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3.幼儿园教师的政策法规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漠导致幼儿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因幼儿园教师法律意识的淡漠导致教师暴力对待幼儿事件屡次发生;因教师政策法规水平低和自身业务素质差导致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思想理解偏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甚至于教育活动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却是有害于其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对现行的“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必须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模式、课程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将其建设成目标更准确、内容更全新、方法更科学、评价更有效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的确定:彰显培养法治意识与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性

课程目标要体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发展、社会需求、科学发展而制定。新课程改革又将课程目标确定为“三维目标”。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意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前专业课程采用以上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对于学生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更好地把握三个维度目标具有前瞻与引导意义。

“幼儿园政策法规”是一门帮助学生形成依法治教意识和指导学生未来工作的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课程具体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有关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教育、卫生保健、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律与法规方面的知识。能运用国家的政策、法律与法规指导自己的幼儿教育工作,运用相关知识正确处理幼儿园出现的有关教育、安全、健康、经费、用人、法律纠纷等方面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案例,并学会通过合作、研讨等方式,运用幼儿园政策法规知识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善于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园的政策法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国家政策、法规习惯的养成;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幼儿教师。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实用与适时更新的特点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不应是学科内容和结构,而应体现学生的发展;课程的内容不应是完全预定的,而应随着学生变化而改变。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策意识和法律观念,掌握有利于指导未来幼儿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使学生发展成为政策水平高、法律意识强、依法施教的幼儿教师。依据这一核心思想,该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突出如下特点:

1.选择对未来工作最具指导性的内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幼儿教育的形势不会改变,因此,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必将会成为社会力量办园的主力军。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把学生放在未来普通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举办者双重位置上来考虑的,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依政策、按法律要求去做好幼儿教师、办好幼儿园,课程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的选择更加突出对未来工作的指导性,主要选择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与资产、教育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工作等多方面内容。

2.设置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体系架构。从上面选择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课程不是以某一部或某几部、或全部政策法规文件为课程内容,而是将幼儿园的举办、工作人员、经费与资产、教育工作、卫生保健工作、园舍与设备、家庭与社区工作、管理工作这八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知识架构。具体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内容可根据知识架构的需要作必要的充实与删减,不追求每部政策法规文件的完整性。

3.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与发展的过程,新的内容不断出台,按照政策法规课程开放的知识体系架构可适时将新的政策、法律、法规内容补充进来。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都可以及时补充到课程之中。

四、课程实施的模式:体现知识运用、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理念

本课程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突出运用与探究的“六步合作学习模式”。

1.典型案例引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幼儿园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案例,设计能够突出本教学内容的认知、应用与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本堂课学习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的选择、恰当问题的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来体现教师与全体学生的首次合作。

2.提供学习材料或材料获取途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首次合作,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通过指明本堂课学习的教材内容或讲义内容,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学习材料,亦或提供能够获取相关内容的网络环境、图书资料等途径,实现与全体学生的第二次合作。

3.阅读、分析学习材料,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分工阅读(为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讨论分析找出能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要深入各小组中,做个别指导,来体现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

4.交流、评价、考核。各小组指定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汇报的答案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并做考核评分。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解决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并作评价与考核。

5.新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案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去分析案例,促进知识进一步的运用,以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6.课下形成案例分析材料。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堂课学习的政策法规知识,深入地讨论、分析案例,撰写出案例分析材料,为课程结业考核做好准备。

五、课程评价的方法:凸显过程性与多元化结合的特征

“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的主要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指导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依法正确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在“运用”上下功夫。评价方法是教师教育目的的直接反映,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方式是促进学生运用政策法规的重要手段。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课堂上,各学习小组通过阅读学习材料、研究讨论等形式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派专人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对该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教师对各小组汇报情况给予口头评价并记分;部分考核形式,各小组可参与评分,如模拟法庭。

2.课上评价与作业评价相结合。教师可通过对各小组或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考核,给予一定分值的考核评价成绩。作业成绩是教师平时成绩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采集平时成绩。

3.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由于本门课程强调政策法规知识的运用,因此,应重视日常学习中的考核评价,使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各占50%。

4.考核形式的多样化。一是要组织多次考试。因为“幼儿园政策法规”课程中的八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有些内容彼此联系不大,所以在不同内容结束后进行一次考核比较合适。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的“模拟法庭”:小组成员扮演原告、被告、辩护律师、法官、证人等,模拟审理有关幼儿园的案件;用案例分析题编制试卷考试;编写幼儿园的申办报告;给幼儿园绘制一个室外环境规划图等。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Z].2011-12-12.

[3]林雪卿.幼儿教育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王民.地理课程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9).

[6]周天枢.老师和家长需要知道的100个幼儿园法律问题[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