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十篇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十篇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1:39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篇1

关键词:英语术语词源翻译

一、英语专业术语的词源

1.直接创造新词

新的专业术语的产生要由两个因素的决定。一是已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各门学科每天都有新理论、新发现、新发明涌现,故英语词汇家族也随之不断诞生新成员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很多,如fax(传真机),fiberoptics(光学纤维),videotape(录像带),multimedia(多媒体)等。再如随着电话机种类增多,相关新词频频推出:beeper或pager(寻呼机),cell-phone(手机),payphone(共用电话)等等。新技术也带来许多问题,诸如:greenhouseeffect(温室效应),greenhousegas(温室气体),noisepollution(噪音污染)等等。产生新的专业术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应用于各门学科,使得行业分工更细化,相应地产生出描述这些新分支的词汇,诸如: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ecosystem(生态系统)等等。各行业不断细化的同时,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也在加深,由此产生大量新学科。这种发展趋势下又创造出大量新术语,如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bioengineering(生物工程),geneticengineering(基因遗传工程),bionics(仿生学)等。

2.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是生成新词汇的简便方法之一。从旧词的核心意义出发引出新意义的专业术语不在少数。如:window本来为“窗户”之意,在计算机语言,则为“电脑视窗”;library意为“图书馆”,在科技信息术语,专指“信息库”recycle原意为“再循环”,随着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现指废物的“回收利用”。

3.吸收外来词

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有吸收其他语言的传统。随着国际间科技交流口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外来专业术语直接被英语吸收利用。如从口语借用的tsunami(海啸),来自法语的warrant(逮捕证,市查令),summons(传票),等等。

二、英语专业术语的翻译

1.意译

这里的意译是指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区别于“音译”。意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它能使读者直接了解术语的含义。就英语而言,有不少专业术语是由派生词或复合词构成的,故必须确切了解原文术语的构词手段及含义,才能译成相应的汉语术语。例如:input输入;output输出;holography全息摄影术;monopole中极;bandwidth频带宽度;walkie-talkie步话机等。必须指出,意译科技术语时,要仔细判别各种缩写词、缩略词的含义。例如:radiowaste放射性废物;nuke-nuclearweapons核武器;skylab天空实验室。

2.音译

音译也是翻译英语专业名词的一种常用方法。某些由专有名词构成的术语、单位名称、新材料的名称等,在翻译时都可采用音译法。考虑到译名的规范化和通用性,用词要大众化,读音应以普通话的语音为标准

1)新发现的自然现象或物质名称。例如:gene基因;quark夸克。

2)计量单位名称一般用音译。例如:Hertz(Hz)赫兹(频率单位);lumen流明(光通量单位);calorie卡路里(热量单位)。

3)新材料的名称,一般采用音译。例如:nylon尼龙。

3.音意兼译

在科技英语,有些术语采用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意译的方法。例如:Dopplereffect多普勒效应;Rockwellhardness罗氏硬度;Young’smodulu杨氏模数。事实上,音意兼译在术语翻译中,已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它不仅保留原词的语音或部分语音,使人一眼便能识别出“这是外来词”,而且还能给出简明的意思,避免纯意译引起的误解。比如:media译成“梅地业”易使人误以为是外国地名,译成“媒体”就明白多了。音意兼译还能造成合乎需要的联想,例如cyber音译为“赛博”,结果与“全球资讯网或网际”毫无联系,反倒使人联想起比赛、拼杀。而hacker译为“电脑黑客”,却能使人对新词语的使用领域一目了然。

4.形译

1.某些产品或材料的外形与某个字母形状相似,并以该字母定名时,可译成相应的汉字或译成其形象。例如:U-iron槽铁;0-ring环形圈。

2.以某个字母代替某种概念时,可直接将字母译出。例如:X-rayX光;Y-rayY射线。

5.原样拷贝

英语里有大量字母缩略词所形成的专业术语。随着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这些术语经常还没来得及找到合适的翻译,就已经原样流传开来。因此对它们除根据其原组成部分进行意译外,还可以直接照搬原文,如Ct(计算机射线断层扫描)、wto(世界贸易组织)、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mBa(工商管理硕士)等等。

6.创造新词

语言最是富有生命活力的,社会新观念、新思想、新概念都成为它取之不尽的源泉。在人类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社会发展迅速,一些新词汇也被一些国际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赋予了新的含义而频频出现在国际财政、经济、文化等重要领域的文献中。如“micro-enterprise”这个术语,目前国内许多词典尚未收入,它最先出现在美洲开发银行的文件中。很快被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国际开发署(USaD)等全球性经济组织应用。美国国际开发署还制定了“micro-enterprise”革新计划,该计划包括micro-enterprise最佳实践,micro-enterprise技术援助、micro-enterprise优惠基金等项目,其中的优惠基金项目宣称:“theprogramforinnovationinmicro-enterpriseisanactivityofUSaD’Sofficeofmicro-enterpriseDevelopment,whichfinancesUSaDmissionmanagedmicro-enterpriseproject.thepurposeofthefundistoimprovethequalityofUSaDmissionsmicro-enterpriseinitiativesensurethetopqualityeffortsreceiveadequatesupport.theprimecommitmenttoinitiatingorexpandingmicro-enterpriseactivities“micro-enterpriseinnovationprogram多次出现“micro-enterprise”与其他词组成的词组,如:micro-enterprisedevelopment,micro-enterpriseproject,micro-enterpriseinitiatives等。上段文字可译为“微型企业革新计划是美国国际开发微型企业开发处开展的一项活动,旨在为其机构策划和管理的微型企业项目融资。该基金用于提高其代表机构扶持微型企业的行动质量,保证其优质工作得到充分支持。优惠基金支持美国国际开发署为创办或扩大微型企业而作出的庄严而有力的承诺。”

社会木身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术语伴随着新概念的产生而在各个领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广大翻译工作者对此予以极大的关注,仔细研究源语新词特有的社会经济信息,尽可能在社会的发展中传神地在目的语中体现新词的内涵,使我们表示新观念的术语和国际通用术语保持一致,为中外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交流建立一座语言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Biuina,a.R.(1999)neolonismsininlernalionalDevel-opmenLtranslationJournal,Volume3,no.1.

[2]thepitmanpress.Bath.陆谷孙.(1993.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篇2

[论文摘要]先秦儒家孝道与后期儒家孝道是有很大差异的,故必须将二者加以区别。当前我们重新审视传统孝道时,理应采取历史、辩证的态度。对“孝道式微”的局面我们不应过于惊诧,而应看到现象背后的必然性。孝道主要还是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为孝道立法的主张有待商榷。 

 

中国的孝文化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初始意义指尊敬祖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延续生命。最早的汉字“孝”,则出现于距今约3千余年前的殷商时代。不过,当时“孝”字仅见于卜辞一处,用于地名。所以,现在还不能断定殷商时代的“孝”字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孝”字,与当代“孝”字含义完全一致的“孝”。根据现有资料,较早的见于《尚书·酒诰》篇,其中有言日:“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意思是说,人们于农事完毕之后,赶着车出外做些生意,用以孝敬奉养自己的父母。《伦理学大辞典》对“孝”的解释是:中国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规范之一,有三层含义。一是必须孝敬自己的祖先,按时恭敬地祭祀祖先,继承祖先的事业,按照祖先的规定办事;二是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恭谨地侍奉父母;三是立身行道,效忠君主,立业扬名,以显父母。这一解释是对古代孝道的概括,而在现代生活中,孝道的表现形式可能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祭祀祖先没那么勤勉庄重了,服从父母没那么绝对了,光宗耀祖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了。但如果核心的原则没有变,孝道的现代意义到底在哪里呢?诸如此类问题,无论对传统孝道是采取弘扬重建还是怀疑批判的态度,都必须予以深入思考。在此,笔者略陈己见,以资探讨。 

第一,对先秦与后期儒家的孝道应予以区别。孝的问题是儒家整个伦理学说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以及整个思想体系有内在联系,不可人为地分割开来。同时,孝道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自发自觉到强化定型的轨迹。先秦儒家孝道自孔子创立,曾子继承和完善,孟子、苟子等人的进一步补充后,成为儒家最基本的伦理价值信条。其内涵包括家庭伦理和国家政治伦理两部分。到了汉代,由于统治阶层对其加以改造利用并逐渐法律化,其内涵已发生了很大变异,在许多方面甚至背离了先秦儒家的原始初衷。至宋明清时期,孝道在理论上更出现了论证哲学化、教化通俗化、义务规范极端化的新特点,最终成为封建家长制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和后世愚孝的根源。可见,先秦儒家孝道与后期儒家孝道是有很大差异的,故必须将二者加以区别认识。毋庸置疑,先秦孝道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血缘关系和宗法观念的产物,一旦形成又反过来为维护宗法社会服务。就先秦孝道而言,确实存在着重葬祭之礼、讲究爱有差别、过分强调父母长辈的权威和尊严、肯定“无违”和“父子相隐”等片面愚昧落后的缺陷,这是应当认真分析并将之加以剔除的。但不可否认,与后期孝道相比,先秦孝道更具平等性、相互性、合理性,其中包含着可资借鉴的合理因素,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促进人际关系和实现代际关系的和谐、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以及培养人们的爱国精神都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第二,对传统孝道应采取历史、辩证的态度。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孝道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它在一定时期内有力地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凝聚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维系家庭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长期等级制度的社会中,“愚孝”被当作道德楷模,把牺牲子女的基本权利作为道德教条,把压抑人性作为“孝”的必然归宿。故而随着西方启蒙思想的涌入,在新文化运动暨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胡适、吴虞、鲁迅等思想家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猛烈地抨击了传统孝道的残酷性、保守性、虚伪性及其危害。与此同时,梁漱溟、冯友兰等现代新儒家则对孝道持肯定态度并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孝的伦理可以为今所用,可以进行现代转化,综合创新,弘扬发展。建国以后,受左倾思潮的影响,以《二十四孝图》为代表的传统孝道,又遭到了全盘否定。因此,传统孝道在社会文化和民众实践中,呈现出继承、弘扬与挫折并存的历史命运。当前,我们重新审视传统孝道时,理应采取历史、辩证的态度。要看到孝道本身具有二重性,即人民性和封建性并存,精华和糟粕共生。所谓人民性,指的是孝乃基于人类自然血缘关系而产生的对父母亲人的亲爱之情、敬忠之行。这是一切仁心善德的基础,也是人类对亲子关系普遍规律的合理认识。只要人类亲子关系存在,那么这种伦理感情和伦理义务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作为人类伦理文化的精华而具有某种永恒的价值而具有继承性。而封建性,是指孝道在封建社会中被统治阶级拿来作为其宗法等级统治的精神基础,并对此不断加以极端化、专制化、神秘化、愚昧化,从而使人形成愚忠愚孝。以巩固他们的专制统治。诚然,中国传统孝道有过时之处,有维系宗法社会等级制度的痕迹,但讲孝不等于“封建”与“落后”。无人性的孝道要彻底破除,但是孝道精华也不能抹杀和抛弃。我们在评价传统孝道时,一定要对这些有清醒的认识。 

第三,对“孝道式微”应持理性的认识。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传统道德体系的瓦解,“啃老、虐老、遗老”现象层出不穷,传统孝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对“孝道式微”的局面我们不应过于惊诧,而应持理性的认识,看到现象背后的必然性:其一,传统孝道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我国古代社会是以农业生产为其基本生产方式的,中华文明也是以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为主的,农耕文明的稳滞性与传承性决定了先人认同耕作经验的权威性。因此,老年人在农业生产中日积月累而获得的生活知识、生产经验、生产技能、智慧,对于年幼晚辈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出于对劳动经验的崇拜的祖先崇拜”,一定程度而言,就是农业社会尊敬老人的经济基础和思想的根基。现代知识和经验的获得,已不主要靠老年人的身教口授。年龄已不是权威的象征和一笔宝贵无比的财富了。老年人在整个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中下降,使得“孝文化”基础变得更脆弱了。换言之,我国古代孝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长辈的绝对权威结合在一起的。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声望都超过他们的长辈时,角色敬重也就转移了。其二,传统孝道的社会功能已经日趋微弱。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家庭结构的变迁,联合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占主体,家庭结构趋向于小型化、松散化。两代之间的关系更多地靠亲情力量来维系,“孝”的伦理道德已不再强有力。人们学业、事业的成功,除主观因素外,家庭因素也在社会化过程中更多地让位于社会因素。同时,大家庭的解体与重组,使家庭部分功能弱化,部分功能转向社会。在社会转型中,家庭小生产功能向社会大生产功能转移,家庭教育功能向幼儿园、学校及社会教育功能转移,家庭经济赡养功能向社会保障功能转移,家庭生活照料功能向社区服务功能转移,老年人养老方式也从单纯依赖血缘网走向依赖社会网。由此,传统家庭血缘网络结构的分化减少了人们对传统孝道的依赖程度。其三,传统家庭观念与尽孝观念已经日渐淡化。由于提倡尊重个人独立人格,现代人趋向于事业认同,以个人成就为价值取向,家庭意识逐渐弱化。家庭本位让位于个人本位,使得“孝”的意识慢慢淡化。同时,现代劳动力的流动就业方式,使家庭成员就业区域扩大,人们在职业与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拉大了亲属问的生活距离。多数子女与老人分居,难以像传统农业社会时一样在家中尽孝。此外,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造成了两代人之间沟通的障碍,“行孝”也更加不容易了。在尽孝问题上,许多年轻人认为,目前社会资源流向已向老年人倾斜,如果在家庭中还要赡养老人,那么老龄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中青年的利益为代价的。因为中青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他们为赡养和照顾老人而付出时间和精力。势必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甚至导致下岗。影响其子女的教育和成长。而不少老年人也认为,现代社会的家庭代际重心转移,要求子女尽孝的时代已结束。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篇3

【关键词】婴儿;辅食;护理宣教;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影响情况

theinfluenceofnursingeducationaboutBabyFoodSupplementReasonablefortheincidenceofironDeficiencyanemia/LianGBao-chang.//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5,12(16):109-112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fluenceofcomplementaryfeedingbabyreasonablecareandeducationfortheincidenceofirondeficiencyanemiaproduced.method:300infantsaged4-12monthswereselectedinthehospitalfrommay2013tomay2014,allinfantswerecarriedoutbeforeaddingcomplementarydeterminationoftraceelements,andweredividedintotwogroups,150casesineachgroup.infantsinthecontrolgroupdidnotcaretoaddcomplementarymissions,infa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nursingeducationcomplementaryfeedingbeforeimplementation,theincidenceofirondeficiencyanemiaofcomplementaryfeedingafter3-6monthsinfantswerecompared.Result:Comparedtwogroupsofinfants,thecontrolgroupofchildrenbeforeaddingcomplementaryandaddcontentinwholebloodfrom3to6monthsaftertheFetraceelementsinfoodsupplementsignificantlyreduced,whiletheobservationgroupofchildrenbeforeaddingcomplementaryandcomplementaryfeedingafter3to6monthssignificantlyincreasedtraceelementcontentofFe,whichshowedreasonablecomplementaryclinicaleffectsofsignificantpubliceducation,hadeffectivelyenhanceFecontentoftraceelementsinwholebloodofchildren.theobservationgroupinfantswithirondeficiencychanceofanemiawas12.0%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of30.0%,intheobservationgroupwas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Baby;Complementaryfeeding;nursingeducation;irondeficiencyanemia;morbidity;impactcase

First-author’saddress:thepeople’sHospitalofJiangmen,Jiangmen52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6.040

从出生到满1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儿期,这个阶段小儿的主要食物为乳汁,母乳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含有能够预防感染的多种免疫物质,因而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1]。近几年,因社会广泛宣传教育,母乳喂养得到了很好的实施,母乳喂养率逐渐的上升,但是很多家长对添加辅食并不了解,一些家长甚至错误的认为,婴儿时期只要有充足的母乳就可以了,不需要添加其他事物。婴儿合理添加辅食的营养搭配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学问,也是需要家长朋友注意的问题,婴儿时期的饮食营养影响了婴幼儿以后的发育、成长,甚至对其一生的健康都产生影响。在重视婴儿营养问题的基础上,更需要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婴儿时期的照顾和喂养不当易导致小儿营养不良以及相关的疾病出现[2]。正确的喂养和育儿知识能够从多个方面获得,健康宣教是临床上最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定期的进行健康宣教和知识普及,做到没病预防,有病早期发现,早采取治疗措施。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婴幼儿体内铁储存无法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求,进而出现贫血,婴儿主要表现为面色发黄或者发白,身体柔弱,容易疲倦、乏力,精神不佳,抗病能力低,注意力无法集中[3]。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年龄为4~12个月婴儿共300例进行添加辅食护理宣教,对其有无进行健康宣教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年龄为4~12个月婴儿共300例进行添加辅食护理宣教,无腹泻、肺炎以及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史,之前进行母乳喂养或者配方乳喂养,研究得到了家长的知情同意,同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选的婴儿中,男169例,女131例;年龄4~12个月,平均(6.3±0.6)个月。所有婴儿在添加辅食前均进行铁微量元素测定,所得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将所选的婴儿根据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比较婴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符合血常规缺铁性贫血,也就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Hb低于110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低于20%,网织红细胞低于1.5%,HCt低于30%,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低度贫血为Hb

1.3方法对照组的150例婴儿未进行添加辅食护理宣教,婴儿家长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以及婴儿的口味添加辅食,没有进行精密的计算。观察组的150例婴儿在添加辅食前实施护理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每天需要食用的食物,用量以及种类等。(1)育儿基本知识普及。教会父母通过小儿的体重、身高、胸腹围等数值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宝宝到正规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及时早期的纠正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异常;从多个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如抱婴方式、母乳喂养、尿布使用、睡眠时间、安全防护以及预防接种等;指导家长为婴儿做被动操和亲子游戏,进而提升婴儿免疫力,增进母子感情[4]。

(2)健康宣教。向即将添加辅食的家长发放有关喂养的相关资料,实施多种宣传教育方式,例如VCD宣传片、墙报专栏、定期组织家长参加教育讲座、针对个别婴儿进行指导等,派至少主管医师或者主管护师级别的人员进行集中讲座,具体内容包括:儿童缺血性贫血的定义、发病原因、防治方法以及造成的危害,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家长了解缺血性贫血可通过药物进行补充,临床常用的铁剂为富血铁、硫酸亚铁等,在服用上述药物时还需要服用维生素C,以此来加快铁的吸收。最好是通过食物补充,增加婴幼儿的运动量,保持膳食平衡[5]。(3)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虽然母乳中铁的量不是很足,但是婴儿吸收的很好,吸收率能够达到50%[6]。如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择强化铁配方奶,最常用的是牛奶,不超过3个月的婴儿肠道尚未成熟,影选择豆类代替乳品,同时及时添加辅食。1~3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青菜水、鲜果汁以及鱼肝油制剂;处于4~6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烂粥、米糊、水果泥、鱼泥、豆腐以及蛋黄等;处于7~9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肉末、肝泥、碎菜、蛋、烂面等;处于10~12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馒头、稠粥、碎菜、豆制品、碎肉等。总之选择含铁丰富的辅食,例如动物血、猪肝、鱼、瘦肉、水果蔬菜、豆腐类等,咨询专业的人员婴幼儿添加辅食的方法。进行牛奶喂养的婴儿进行加热处理后方可给予,以降低由于过敏引起肠道失血[7]。

1.4检测方法两组婴儿分别在添加辅食前以及添加辅食3~6个月后,用iL-95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通过火焰法测定其全血Fe微量元素,比较两组均值。观察两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几率、上臂围、体重指数及血红蛋白量等营养指标。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婴儿全血Fe微量元素含量比较通过对两组婴儿进行比较,对照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上升,这就说明合理辅食宣传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有效的提升儿童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婴儿全血Fe微量元素含量比较(x±s)μmol/L

组别开始添加辅食前添加辅食3~6个月后

对照组(n=150)392.2±13.4338.9±10.3

观察组(n=150)386.4±20.2556.4±20.4

p值>0.05

2.2两组婴儿家长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在对缺铁性贫血为婴幼儿常见病的知晓情况中,观察组家长为134名,对照组家长为86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0938,p

3讨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情况下是通过这个国家儿童的营养状况反应出来的,然而营养状况也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物质基础。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反映出营养状况的状态,贫血问题属于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相关研究指出,世界小儿出现贫血几率高达50%,一些发展中国家更高。虽然现今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儿童的营养状态明显提升,但是仍然具有很高的缺铁性贫血的患病几率。缺铁性贫血多见于年龄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属于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疾病,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快速,需要较高量的铁,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另外,长时间的贫血还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为了防患于未然,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Fe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以及细胞色素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参与到组织二氧化碳及氧的交换和转运过程,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酶等参与组织呼吸,促进了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体内Fe缺乏主要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贫血、记忆力下降以及无力等[8-9]。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基本上都来源于食物,每种食物所含的微量元素数量和种类不同。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容易被婴儿接受,易于消化吸收,同时母乳中的Fe含量远远高于牛乳,吸收率也明显比牛乳高,一般情况下,健康母亲的乳汁分泌量能够很好的满足4~6个月以内婴儿营养的需求。但是婴儿时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一个阶段,一年之内身长可增加一倍,体重增加2倍,大脑迅速发育,小儿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量非常大[10]。当婴儿处于4个月后,主要特点为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膳食铁,然而婴儿的主要食物牛乳和人乳中含有的铁量均较低,无法满足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体内的储存铁消耗殆尽后即出现缺铁性贫血,因而6个月~3岁的小儿最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这时,假如仍然以乳汁为主要食物,而不添加辅食,或者添加辅食不合理,量不足,就容易引起铁输入不足,导致机体缺铁[11]。

轻度贫血时婴幼儿临床上并无明显表现,等出现口腔黏膜、唇、食欲减退、指甲苍白、容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生病等症状时则为中度贫血,身材矮小、生长迟缓或者智力减退、免疫力差以及常常合并肝脾淋巴结重大或者感染等症状时则发展为重度贫血。化学检验可以发现血清铁蛋白降低,血色素降低等。缺血性贫血最重要的是预防,治疗相对容易[12]。选择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硫酸亚铁、铁剂、富血铁以及葡萄糖酸亚铁等,开始服用选择小剂量,在服用药物时还需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服用铁剂时应避免服用浓茶、牛奶等物质。食疗上应注意均衡营养,多使用富含鱼肉、肝脏等食物,在正确的时间添加辅食,应全面适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也不断的增强,正向人们所说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健康和营养[13-14]。因专业的限制,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均衡、科学的营养,但是一些知识的缺乏导致喂养小儿方法不正确,进而会引起小儿营养缺乏以及生长发育不均衡。因而作为专业的人员,有义务和责任开展知识讲座,正确科学指导父母怎样育儿,健康宣教正好迎合了这个需求,为父母提供了明确的科学方法[15]。

通过对两组婴儿进行比较,对照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上升,这就说明合理辅食宣传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有效的提升儿童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观察组婴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为12.0%,对照组为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婴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为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疾病,对儿童以后的智力发育及体格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会降低儿童的免疫力,导致多种疾病出现。预防缺铁性贫血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添加辅食的婴儿,家长应详细了解具体的添加方法,医护人员对需要添加辅食的婴儿家长实施护理宣传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几率,促进婴儿健康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碧清,李贤芬,陈稀,等.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7):1525-1526.

[2]BaoChunjiu,wangGuofen,ZhuangHuajuan,etal.Strengthenfeedingguidanceandhealtheducationtoimprovetheparkfor3-6yearsoldchildrenanemiastatusanalysis[J].JournalofGuangximedicalUniversity,2011,14(3):310-311.

[3]刘经虎.口服铁剂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8(11):456-457.

[4]仇小强,黄才千,曾小云,等.广西三城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36(17):415-416.

[5]YangHuimin,XiaoFeng,LiRuili,etal.0-3yearsoldchildrenincommunitybegantoaddcomplementarytim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J].ChineseJournalofChildHealthCare,2011,26(4):97-98.

[6]林湘艳.宝宝的辅食妈妈应该如何做[J].家庭中医药,2009,30(10):66-67.

[7]林洁冰,朱艳娜,梅家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度与营养摄入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33(9):528-529.

[8]陈善萍,肖皓东,李红,等.895例儿童微量元素临床调查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8(5):208-209.

[9]潘雪峰,郑定容,刘志伟.1236例儿童微量元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45(13):1864-1865.

[10]HuZhongmei,BaiXuemei,GongHongyu.addedfoodanalysis[J].Journalof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2009,10(3):274-275.

[11]郭树平.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0):764-765.

[12]边志华.间隔补铁法应用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30):130-131.

[13]时建秋.儿童缺铁性贫血婴儿的琥珀酸亚铁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23(2):758-759.

[14]Yangwenxiang.thechildhealthclinicinfantirondeficiencyanemiaofanalysisandtreatment[J].Clinical-ChinaHealthnutrition,2013,48(12):647-648.

[15]张玉姝,刘吉伟.不同年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48(29):332-333.

[16]杨静.大同市0~3岁婴幼儿贫血状况调查及病因对策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282-283.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篇4

abstract:Chinesecharactersarethe"livingfossils"inhistoryofhumancivilization,andtheyreflecttheconceptandconsciousness,socialsystemsintheprocessofreproductionandevolutionoftheChinesenation.thisarticleexploredthestatuschangesofwomeninthenationalconsciousnessfromthechangesofChinesecharactersabout"female"inhumandevelopmentinthehistory.

关键词:汉字;女性;地位;变化

Keywords:Chinesecharacters;female;status;change

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73-03

1析形说“女”,释“母”溯源

跪坐这种姿态来源古代的衣着和居家方式及习惯。华夏先民最早的衣着,仅是身前有一块遮布、后来增为前后两块。再后来,变成整块的围裙。一直到殷商时期,多数先民仍是赤足、裹腿、短裙,没有内裤,显然,这样的服装,在席地跪坐时,只有跪跽才能遮蔽,这是最好的席地居坐方式,也最能显出女性的文静端庄。可见“女”字的取形,是上古生活的真实写照。

古人造字时,即注意到了女性的特征:文静端庄、慧丽娴雅,也考虑到女性的特点:弱小柔妩、温顺阴柔,如古代城上之矮墙称“女墙”,女即表示小。《诗经・七月》:“猗彼女桑”,女桑:指柔弱小桑。“女”即指女性,又代表阴、阳之阴。还取义婀娜妩媚之柔。

“女”的取形造字,先民不仅对女性没有辱贬,而且还有不少的褒赞。这个“女”字造形十分优美,如同一个女人跪坐席上,双手自然优雅地交于胸前,显得很规矩,似乎有点羞涩,样子既优美雅致,端庄文静,意义也非常深刻。

“母”与“女”字形相近,是“女”的发展变化,只比女多了两点,加以强调或表示女性的。母亲在哺乳婴时,因乳汁而胀大。突出正好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母亲的这一特征,乳峰高耸,正是哺乳奶孩的母亲的真实写照。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指母亲。

《说文解字》:“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1]许慎认为“母”的本义就是“育子”,说明每一个人的生长都是母亲用乳汁喂养大的。

“母”的造字,不仅表现了母亲乳峰高耸这一外形特征;而且表现了母亲对人类繁衍、哺育之恩:是母亲经受了十月怀胎的苦累,并且以分娩的鲜血和痛苦,带来了新的生命;又以爱心乳汁哺育婴孩长大成人。没有母亲,人类就没有生命的繁衍,就没有笑声和欢乐。母亲对人类有繁衍之功、哺育之恩,是我们人类之根源,是值得崇敬和报达的。

所以说“女”与“母”,是我们人类之根源,没有“女”与“母”就没有“人之初”。

母亲是无私和伟大的,母亲给予人类的母爱是无限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对人类的恩惠就如三春阳光,是我们永远享用不尽,也报答不尽的。所以子女对母亲有着永久的依恋。“儿不嫌母丑”母亲在人类的心中永远是美丽!

有人这样赞美母亲:古今中外,凡文学作品,都少不了对母亲的颂扬敬赞。母亲无私、伟大、美丽、慈爱……母亲是世间一切最美好词语的总和。人们把祖国比作母亲,因为祖国是生养我们的地方;人们把就读过的学校比作“母校”,因为母校用知识的乳汁培养了我们,我们最初学会的语言叫母语,因为母语是母亲教给我们永不忘祖的语言。[2]

“女”与“母”二字的产生,应该在造字的早期,先民需要寻人类之源,对“女”与“母”的观察也深刻入微,很准确地抓住了特征。这为二字的产生和演化奠定了基础。

汉字是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她不仅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反映了华夏民族在繁衍进化过程中的观念意识、社会制度等内容。

母系社会时期,从社会观念和地位讲,女性地位是崇高的,女性是美好的象征,是非常受尊敬崇拜的。

2女性是造物之主、美丽之神

“女”在上古采食野果和狩猎为生的自然经济社会,曾处在社会的中心地位。人类经历过“母系社会”,女性曾被看作是造物之主,美丽之神。

“女娲”《说文》:“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造人、补天、化万物的造物之神。

“嫘祖”:黄帝之妻,教人养蚕,桑蚕之母。

“姜”:后稷之母,踩天帝脚印而孕育后稷。

“婵娟”、“嫦娥”:奔月神话中的仙女。

“娥皇”:唐尧长女。

“女英”:唐尧次女,或作“女”、“女”。

“女宿”:传说中的“天星”

“女夷”:传说中掌春夏万物之神。《淮南子・天文》:“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

“织女”:神话传说中的星神,美女。

“汉女”:《诗经・汉广》中游女――是汉水之神女,水神。

“女志”:相传为有莘氏之女,鲧妻,生禹。有莘即高辛部落帝喾之后裔,与夏联姻。《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作“女嬉”。

“女歧”:古代传说中的女神,既九子母,也作“女岐”。《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这些神话传说时代的女神,她们是造物之神,也是美丽之神。

再看看下面几个与“女”相关的汉字:

能多生多育为“好”,这种认识在人口稀少的古代,是十分普遍的观念。“好”在先民的认识观念上是以“生儿育女”为重点的,这种意识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女子不肖,无后为大”就是封建意识中最典型的反映。

“好”也指女性貌美。后引申扩展为:美的、善的,优点多的,合乎理想,令人满意的,值得肯定的,都称之为“好”。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蓬君。”好风景:显然指美好的景致,古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好女:指容貌美丽、漂亮的女子。

“好”另一个读音hào,意义为①喜爱,爱好,嗜好,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好逸恶劳。②指容易发生某种现象:如冬天好刮北风。

“妙”的构字:“少”和“女”组合,这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构思,可谓好极了,巧极了,妙极了。“妙龄女郎”:青春年少的女子。

最早用“妙”字的似乎是《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玄本是黑红色,是幽远混沌,一团漆黑,看不清楚有什么。这就是妙。“玄妙”是奥妙难以捉摸。道家在各地有不少“玄妙观”,一则大概源于他们的祖师――老子,二则也表明了道教的神奇。

“妙”的意思在神妙、奇妙与美好之间。本义指精微,“女”为形,“少”为声兼表义,表示细微。

《战国策・楚策》:“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这里的“妙音”指美妙悠婉的音乐。“妙”是难以说清的,于是有了“妙不可言”、“莫名其妙”的成语。

“妙”产生于虚无,所以有玄妙,奥妙,神妙,奇妙。

“妙手回春”赞扬巧手能扭转乾坤,有起死回生的神力,仿佛能把春天召回人间。“神机妙算”则比喻心机谋算出神入化,极其高明。

“妙”是超凡脱俗,非同一般的美丽和神奇,这个造字无不充满对少女的赞美神往。

早期“女”部汉字大多与女性的优雅娇美相关,如:

婀娜――形容女子之体态轻盈婉娩多姿。

娉婷――美好貌。

姿色(姿媚)――形容色形貌“姿容媚悦人曰姿媚。”

容――谓美容也。《楚辞・招魂》:“容修态,洞房些。”

姝C――犹言美丽绝于众也。

姣好――犹美好也。

还有“媛、娇、嫣、嫔、妙、娴、姗、妍、妩媚、娓婉、娟、婕、婧……”等等。

以上字词无不表达对女性的尊敬、赞美之情,不仅表现了女性的美丽媚柔娴静,也表现了女性的温顺、善良、优良品德,这就是汉文字的表“义”性。

3女性在上古时期的中心地位与权威

在母系社会,女性居于支配地位,中心地位,氏族部落女子留守,血统维系于母亲一方,“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女娲造人”传说中的女娲就是华夏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没有“女”何有人类的繁衍,始祖之意不言而喻。万物开端与“女”相关。造字本身就将母系氏族女性的中心地位确定了。

“始”的本义含有初始、开始,引申为开端,当初,最早,方才等意义。《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民众养活生者安葬死者没有遗憾,王道就开始了。

《论语・季氏》“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忧贫困而只担忧社会不安定。

“安”字反映了先民憧憬安宁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最朴素理想:一要有房子安居,二要家中有个好妻子。这就是先民安逸、舒适、完美安定的“家”。上古时代,人类祖先没有房子住,与禽兽为伍,或躲在树上,或掘地为穴,生活是何等动荡,进入对偶婚时代,人们学会了盖房子,有了相对固定的配偶,能讨得一个妻子,让她操持家务,生儿育女,这当然是安然稳定、舒适幸福的生活了。如果有室无女,房子再大再好,也空空荡荡,索然无味。《诗经・关雎》就描写了一个男子因追求“窈窕淑女”,“求之不得”而至于“辗转反侧”的情状。可见有房子无女子,对一个男子来说,内心是孤寂凄凉而痛苦不安的,所以,安适幸福的生活既要有房子,又要有女子,二者缺一不可,有“房”有“女”才有家园安定幸福。

也有一种解释说:古时男人外出狩猎劳累而危险,女人在家相对安全、安静;家有良妻,和睦安定,男人也安心。“安居乐业”、“安身立命”、“安如泰山”、“安定宁静”、“安和调顺”等等都表现了这种安然平静的意思。

“威”即“婆”,“婆”是治家之主――引喻“治国之威”。

3.4.1指婆婆,即丈夫的母亲《说文》:“姑,夫母也。”唐・王健《新嫁娘》:“三日下厨房,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按旧规矩新娘子过门三天要下厨给公婆(姑)做第一顿饭,因为不知道“姑”(公婆)的口味,就先请小姑尝尝。

3.4.2“姑”指父亲的姊妹。《尔雅・释亲》:“父之姊妹称姑”。此义现在还通行使用。另外也将丈夫的妹妹以孩子口吻称为“小姑”。

3.4.3指岳母,即妻子的母亲。《礼记・坊记》“婚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郑玄注:“舅姑,妻之父母也。”

杜甫《新婚别》:“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这里的“姑”指婆婆,丈夫的母亲,“嫜”指公公,丈夫的父亲。代表公公的“嫜”字为何从女旁?明显是母系社会遗延风俗。已是男权社会的唐代为何“嫜”在“姑”后呢?除了诗歌押韵平仄需要外,也可以看见上古时期“母系核心”地位观念的沉积和影响。

4“姓”是母系氏族部落血缘关系和家庭系统的符号

《说文》:“姓,人所生也,古之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之,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天子因生以赐姓”。“姓”最早的含义与女性生子这一现象有关。“姓”是出生的血缘关系的称谓,“姓”清楚地说明了同姓人群都是同一女性祖先的血缘子孙,“姓”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符号,也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姓”:标志家庭系统的符号,让我们通过下列一些姓氏了解“女”的氏族地位。

“姚”,虞舜姓姚,《说文》:“虞舜居姚因以为姓。”虞舜播植百谷,开渠灌溉,知人善任,选用贤才能人,开创了上古时期的政通人和,被誉为明德圣君。

“u”yún《说文》:“祝融之后,姓也。”相传上古高辛氏火正祝融的后代,以u为姓。

以上帝王和国姓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人类的确经历了母系氏族部落阶段,部落联邦都是以“女”为主的血缘关系作为部落邦国之“姓”。这一些“女”部首的姓,足以证明中国最早的氏族制是母系氏族这一点。

5男权社会的出现,女性地位一落千丈

母系氏族时代,人类实行的是群婚制,女子在“家”,以维持母系的稳定,父权形成后,为保证父系的延续,男子势必要求女性落户于夫家,以独自占有,而女子一旦从夫而居,就丧失了在生产、家族、婚姻及其他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成为男子的附庸,处于被奴役,被压迫的境地。

“奴”――奴隶,仆从。《说文》:“奴婢也”。“奴”是一个会意字,由“女”与“又”(“又”,表示“手”)组合构成,本义是被抓获或用手牵着的女性,显然是指部落战争中的女性俘虏。在奴隶社会这些俘虏不仅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人身自由,成为被人驱使的奴隶。

从以上几个字可以看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确实一落千丈,成为附属品,逐步远离政治文化权力的中心,一步步沦为“奴婢”。

6封建社会的出现,一系列带侮辱性的汉字随之产生

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妇女受政权、族权、夫权“三权”压迫,处在了社会底层,一系列带侮辱性的汉字随之产生。

奸(、АΓ:乱、干犯冒儿,奸邪诌媚的人。

婊、妓:旧社会被迫卖唱、卖艺、的人。

妒:妒嫉,心怀怨恨,心胸狭隘的意思。

娼:,旧社会被迫卖身的女性。

妖:(女性被认为是红颜祸水)妖怪,邪恶的人。

婪:贪婪,想要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婪得无厌的意思。

妄:《说文》:“乱也。”胡乱、狂乱、荒诞等含义。

妨:《说文》:“害也。”妨碍、影响、拖累之罪强加于女性。

嫌:本义指疑惑,后指讨厌,不满,怨恨,嫌弃、嫌疑等含义。

娱:《说文》:“乐也。”取悦于人(女性成为消遣供人赏玩之物)。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华夏社会逐步进入男权至上阶段,女性地位一落千丈,处在社会底层,许多含有对女性鄙视和带侮辱性的汉字随之产生并广泛流行,大大损害了女性的形象。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岳麓书社),影印本(2005)第093861号.下文均简称为《说文》.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篇5

关键词:汉英歧义的相同之处;汉英歧义的差异;原因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熙先生曾说:“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1]本文以汉英语言中的典型歧义现象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词汇和句法(包括功能、结构)、语义、语用等层面,对比分析汉英语歧义的同与异,以便揭示二者异同的原因。

一、汉英语歧义相同之处

1.1语音层面:

⑴什么时候期中/期终考试?

⑵Heissowing/sewingnow.

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在某种的情况下,一个物质外壳却含有多个潜在内容,因此容易产生歧义。汉语的一个音节有时会对应不同的汉字,同理,英语相同的音节也会对应多个词。因此,在口语表达中,同音词造成的歧义十分普遍。

1.2词汇层面:

1.2.1一词多义造成歧义

⑴他已经走了三天了。

⑵Hedidnottakehistip.

例(1)“走”有两个意思,“离开”与“行走”;例(2)tip既可指“小费”,也可指“建议”。同音是人类语言的特点之一,在交际中,若无语境制约,很容易造成歧义。

1.2.2词的兼类造成歧义

⑴自行车没有锁。

⑵thedoctorsawtheindiandance.

词的兼类造成歧义属于功能歧义,即有的词具有两种或多种语法形态,两种语法形态均满足规范的语法规则,这时便产生歧义。例(1)中“锁”既可为名词,表示器械;也可是动词,表示锁上这一动作,又可表示锁着这种状态。例(2)中dance,既可作名词,indiandance为定中结构,为“印度舞蹈”;也可作动词,为“看到印度人在跳舞”。原因是动词saw,后面的动词可以呈现原形,使得句中dance的动词形态与名词形态相同,从而产生歧义。

1.3语法结构层面:

1.3.1定语管辖的范围划分不同

⑴漂亮的女孩的母亲

⑵cheeseandcucumbersandwiches

例(1)“漂亮”既可修饰女孩,又可修饰女孩的母亲;例(2)有两种含义:一指cheese、cucumbersandwiches,二指cheesesandwiches和cucumbersandwiches。

1.3.2状语管辖的范围划分不同

⑴他没一次吃完。

⑵thisgirltoldthestorynaturally.

例(1)副词“没”修饰限制不明确,可以理解为“他从来没有一次就吃完过”,也可理解为“这一次,他没有一次吃完”。例(2)naturally修饰toldthestory,意思是这个女孩很自然地讲述了这个故事;naturally修饰整个句子,相当于ofcause,意为这个女孩当然讲了这个故事。

1.4语义层面:

1.4.1表领属与表性质的语义混淆造成歧义

⑴那是张老师的论文。

⑵thepaintingsofmadmen

例(1)有两个深层结构:①张老师所拥有的论文,表领属关系。②张老师所写的论文,表性质关系。例(2)一指关于疯人的画,二指疯人画的画。

1.4.2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歧义

⑴关心的是她的母亲。

⑵Hehitthemanwiththestick.

例(1)可运用配价理论分析,“关心”是二价动词,关涉两个对象,一是“关心”这一动作的发出者,二是“关心”这一动作的指向者,因此例(1)包含两个深层结构:一指母亲关心她,是动作的发出者,二指她的母亲被人关心,是“关心”的指向者;例(2)withthestick既可指向“He”,又可指向“theman”。

二、汉英语中歧义的差异

2.1英语由语音连读而造成歧义

⑴anicepear/anicepear

在英语中,本着经济原则,相邻词之间的辅、元音经常连读,由于音的相同性与义的多样性,会让听者产生歧义。因此(1)有两种理解:“一个冰梨”与“一个好看的梨”。然而,汉语却没有这种现象。汉语的音节分明,一字一音,每个汉字的音节中音素之间的结合很紧凑,不容切分。

2.2英语词自身的屈折变化造成歧义

⑴theywererelieved.

⑵Johnwasoffended.

英语词的变化形式非常丰富,包括性、数、格、时态等。以动词为例,动词的曲折形式一般有两解,例(1)中relieved既可是被动形态,表示被解救;也可是形容词,表示轻松的。例(2)中offended也如此:一是被冒犯,二是生气的。汉语词入句时,无词形变化,所以不存在这种情况,这是英语独特的歧义类型。

2.3汉语中因一词多音而造成歧义

⑴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⑵这个人好说话。

多音词在汉语口语表达中不会产生歧义,但在书面语中,因无语音标记,很容易产生歧义。例(1)中“看”读去声时,指“阅读,浏览”;读阴平时,指“看管、看守”。例(2)“好”读上声时,意为这个人喜欢同别人说话。读去声时,意为这个人万事好商量。

2.4汉语中语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⑴我们需要进口彩电

⑵他要烤红薯。

例(1)“进口彩电”包含两个语法结构:①述宾结构,“进口”表示动作行为,关涉后面的“彩电”;②定中结构:“进口”修饰限制“彩电”,表示“彩电”的性质。例(2)“要烤红薯”虽包含两个述宾结构,意义却不相同:①述宾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烤红薯”作为“要(买)”支配关涉的对象;②述宾结构:“要”是表示将来的助动词,无实意,“烤”是中心动词,“红薯”是“烤”支配关涉的对象。

2.5汉语中因施事受事关系不同而造成歧义

⑴鸡不吃了。

⑵他谁都不认识。

例(1)“鸡”可作施事,表示鸡不吃食了;也可作受事,表示不吃鸡肉了。例(2)中“他”既可是施事,意为他不认识这里所有的人,又可是受事,意为这里的人不认识他。因为代词“认识”是二价动词,代词“他”及“谁”在句中可作动作的施事或受事,这样就造成歧义。汉语是高语境化的语言,只要语境允许,主宾语经常可以省略,这样很容易产生歧义。

2.6汉语中因语义特征不同而造成歧义

⑴山上架着炮

⑵屋里摆着酒席。

采用变换分析可得出句子的深层结构:例(1)表动态:山上正在架炮;表静态:炮架在山上。例(2表动态:屋里正在摆酒席;表静态:酒席摆在屋里。这种歧义在英语中基本不会发生,因为英语是时态区分严格的语言,一个句子只能标记一种时态,如过去式与现在时,动态与静态在同一语句中互相排斥,不会同时呈现。

三、汉英语歧义同与异的原因分析

歧义最能反映一种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微妙关系。同理,研究两种不同语言的歧义,可以发现这两种语言本质的不同。汉英语言中均存在丰富的歧义现象,歧义的表现也是同中有异,下面就汉英歧义异同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相同的原因:

3.1语言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必然具有某些共性。汉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语义关系等方面就具有一定的共性。歧义产生的根源在于语言体现的形式的有限性与内容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以汉英语为例,它们均含有大量的同音词、多义词、同义句式以及多义句式。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必然会出现一对多的现象,语言是实在的表象,而内涵却是潜在的。因此,以有限的音节、词语、语法结构来表达丰富多彩的主客观世界,不可避免会产生歧义。

3.2语言具有线条性,它作为一种符号,在口语、书面语中,都是一种时间上的线性排列。然而,人类的思维主观性很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话语会有不同的理解。如“他喜欢足球,你呢?”简单的句子,却包含丰富的内容,“你呢?”既可询问“你喜欢足球吗?”也可询问“你喜欢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歧义使得语言更加具有弹性。

3.3通过汉英语歧义对比发现,在句中,修饰限制性成分的辖域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如“漂亮的女孩的母亲”,定语后的中心语若有两个目标对象时,该修饰性成分既可修饰离定语最近的对象,也可统摄两个对象。表领属与表性质的结构也容易产生语义混淆,如“张老师的论文”“厂长的问题”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类语言自身的一种矛盾――表达的经济性与语义的唯一性之间的矛盾。

(二)差异的原因

汉英语歧义虽有一定的共性,但因所属的语言体系不同,二者的歧义又各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4音节层面

汉语的音节,结构分明,一字一音,音节内部各语素结合紧密,不容再被切分,也不可与相邻音节内部的语素再组合。因此,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之间不会连读。而表音体系的英语词,是字母在空间上的线性排列,可以有复辅音,允许词与词间的连读。汉语中音节有平上去入四声,而且四声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看”读去声,表“阅读”;读阴平,表“看守”。英语依靠轻重音来区别词性,如accent读重音在前,作名词,表示“口音、腔调”,读重音在后,作动词,表示“强调、加重”。

3.5词汇层面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无词形变化,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实现语法意义。汉语大量的歧义,就是词在入句时,词形没有变化造成的,这也是汉语比英语歧义现象繁多且复杂的原因。这样,语法结构,施事、受事关系,都需要深入句子内部进行分析,才能明确,如“他要烤红薯”,以及“鸡不吃了”等歧义。汉语中并非所有的施受不明都能造成歧义,例如“老虎不吃了”就不会产生歧义,这种施受关系的格框架对施事和受事都有严格的要求。而英语作为一种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有严格的形态和时态标志,入句时有明显的形态体现。这样句子的语法结构,施受关系都可很明确地表现出来。

3.6词与语法结构的对应关系

汉语的词与语法结构的对应关系是一种一对多的复杂关系[2],汉语词的功能非常丰富,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如“进口彩电”就包含两个语法结构。而英语词与语法结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动词只能作谓语,如“importtVs”,英语的词可以变换形式,动词加“-ing”“-ed”形式可转换为形容词,以及被动形式,从而充当其他语法成分。换言之,英语语法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而汉语语法则强调意合,轻形式而重内容,具有很大的弹性和灵活性。这是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哲学思维决定的。

3.7语言的核心

汉语以话题为核心,名词具有较强的主导性,且可以传达出动词的性质。汉语是一种高语境化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可省略主语或宾语,但是句子的起承转合仍然非常自然,而且谈话的双方都能理解。汉语追求的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不言而喻”的留白意境,注重的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描写与表达;而英语以动词为核心,重在对于客观世界的真实描述,可以说英语是一种严式的语言。句子要求严格,主谓宾必须齐全。且性、数、格、时、体、级的严格变化,使得英语有一种近似于数学的严密逻辑。这也是汉语更容易产生歧义的原因。

四、结语

歧义是人们在语言运用时,经济性与明确性的矛盾产生的一种结果,这是语言的共性。但是,由于语系的不同,歧义产生的深层原因各有不同。随着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汉英语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因此,通过研究两种语言中的歧义现象,可以发现不同语言细微精妙的本质。

参考文献: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篇6

【关键词】数学;符号;教学

一、引言

数学符号是数学科学中使用的抽象科学语言,具有规范性、确定性、简明性、准确性、直观性、系统性等特点,目的是更加准确、简明、直观地表示数学思维过程。数学符号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说:“符号的巧妙和符号的艺术是人们绝妙的助手。”数学科学在欧洲有时甚至称为符号科学,不懂数学符号就无法学习、研究数学。

数学符号虽然不是数学教学、科研的主体内容,但它是为数学服务的一种重要工具。1993年颁布的《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国家标准GB102.11-82)对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一些常用的数学符号的含义、读法和应用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的教学和交流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是囫囵吞枣,对数学符号的书写大多是照葫芦画瓢,对符号的掌握不深刻,甚至给解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错误,甚至不少老师由于是靠口口相传获得的相关信息,所以对数学符号的规范写法、读音也不是很清楚。可见,对数学符号的关注不能忽视,而应作为一种数学教学的需要,注意发挥它应有的效能。

二、数学教学中数学符号的相关问题

1.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符号,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神秘而又难于理解的学科,甚至部分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多年以后仍然对数学耿耿于怀。认为数学难学几乎成了一个积重难返的现象。为什么很少人抱怨语文难学呢?(顶多有人说语文没学好。)其实,语文和数学有共同之处,都是充满语言的课程,只不过语文的主体内容是大家司空见惯、非常熟悉的母语,而数学所包含的是数学语言,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数学符号。对于这部分学生,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学符号的意义,误解了数学符号出现、存在的功能及作用,所以觉得神秘又难学。

2.理解上的误区:数学符号存在和应用于数学过程中,有着它特定的含义和背景。部分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内涵理解不够,仅注重数学符号的外形,而忽视了数学符号的本质,对于数学公式存在着死记硬背的现象,本末倒置,效果很不好。

3.书写上的误区: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当出现新的数学符号时,部分学员会模仿书写,或者到作业时发现对数学符号书写不是很清楚,然后再去翻看教材,或者有些学生干脆自己造符号,这些都说明没有掌握数学符号的规范写法,主要表现在大小写、正斜体不分、字母符号位置不对等。在此举几例学生易出现错误的数学符号对比:

4.读音上的误区:对数学符号分不清是希腊字母还是英文字母,因此造成读音上出现了错误。如:自然对数记号ln,不少学生甚至老师都把它读成与log(劳格)完全一样。空集记号,很多教师把它读作希腊字母中“phi,读音:斐”,其实它是丹麦字母,读作“欧”。极限一词源于拉丁文“limes”,缩写为“lim”,读音一般采用英文“limit”的读音。

三关于数学教学中的建议

1.正确认识数学符号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消除数学符号的神秘感。要认识到数学符号在记述和表述抽象的数学思维中的功能,要高度重视它在数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作用。正如英国数学家怀特海所作的精辟见解:“在数学中,符号的引入往往是为了理论的易于表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使问题看起来更加复杂。”数学家欧拉也特别强调,在教育和科研中符号的简化和规则化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助于数学的发展。

2.规范数学符号的书写和读法。数学符号的书写、读法一定要正确、准确,应以教材为标准达到规范化,尤其是规范如今大量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中出现的数学符号,同时要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例如:,这二者是旧体和新体之分;,u前者是希腊字母,后者是英文字母。对数记号log源于拉丁文“logos”的缩写,自然对数记号ln是英文“naturallogarithm”的缩写,二者的读音不同。对lnx最好读作:“x的自然对数”,不能读作“lnx(劳格x)”。

3.充分发挥数学符号的思维功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和实质,正确使用符号表示概念、运算和推理。在教学中,经常会使用符号表述新的定义,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表示是为了简洁、直观,数学符号表示的内容和定义的内涵是一致的。例如:矩阵乘法,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刻,其实只要写出,这就可以说明了大部分矩阵乘法的内容。又如连续的定义,,等式右端说明函数f(x)在点x0有定义,左端说明极限存在,整个等式要求在点x0处f(x)的极限与函数值相等。第一类换元积分法(也称为凑微分法)是计算不定积分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简单的理解为,被积函数一部分是关于中间变量的函数,一部分是中间变量的导函数,在具体的求解时,发挥数学符号的思维功能,注意被积函数的特点,这样有利于观察得出中间变量。

4.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主动地、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发现公式符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相关性,作为表达数学思维过程的数学符号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5.充分发挥数学符号的文化功能,选择数学史、数学符号史相关内容,适当介绍数学符号中字母的来源或演变,使之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基于这样几点理由:学生已经具备了较扎实的英文基础;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减少数学符号的陌生感;增加数学符号的立体感;可适当调节数学课堂的气氛和节奏。

四、结束语

数学符号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往往没有得到老师和学生应有的重视,相关的资料也比较匮乏,笔者在此谈到的关于数学符号的问题和建议也只是皮毛而已,这需要广大的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注意数学符号的规范使用,注意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符号,即“用准、用好”数学符号,充分发挥数学符号的功能,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科研的得力助手和工具。

参考文献:

[1]徐品芳,张红.数学符号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高等代数(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篇7

综观200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针对出镜率越来越高的命题作文,因审题失误而出现的偏差明显增多。因此,认真总结2008年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失误类型,分析造成失误的根源,找出预防失误的方法,实属必要。

忽视对重要词语的审视

毋庸置疑,“考题不设审题障碍”是“不准有意设置或无意出现有可能导致考生理解偏差或歧义的文字”,而不是可以因此放松对考生理解题意、分析审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命题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推敲与揣摩,应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2008年南通市的命题作文是《一道风景线》。“风景线”本应是真善美等一类值得赞美的人或事。不少同学却把“考试时作弊”、“课堂上与老师开玩笑”等当成“风景线”,实在有失高雅;还有同学揭露当地政府的无为,“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导致“街头常常出现流浪的儿童、乞讨的老人”,以此为“风景线”,实在让阅卷者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同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四川,但却把唐家山堰塞湖的航拍图当成“一道风景线”,对其进行仔细描绘与拓展,把危及数百万人民生命安全的凶险事件当成“风景线”,让人怀疑考生是不是审美观出现了偏差。另外,还有不少考生忽视“一道”这一限制,写出两三道“风景线”。无独有偶,南充市的命题作文是《这一天,让我铭记》,可有的考生偏偏忽视“一天”的限制,而把故事情节拉长成两天、三天,虽然情节摇曳多姿,立意深远,语言精彩,但只能眼睁睁地被划到“二类文”甚至“三类文”的行列,让人惋惜。2008年福州市的命题作文是《滴水之恩》。从命题显然可知是要写“小”人“小”事,而不少同学却将视野投向了四川大地震中抢险救人的大场面,如此展示、歌颂“大恩大德”,显然有悖题目要求。

面对命题作文,同学们一定要练就一双慧眼。首先要关注题目的中心词,如“春风拂面”中的“春风”、“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新芽”、“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的“窗”,对其内涵要认真咀嚼和推敲;其次对题目中的动词如“又见”、“画”、“铭记”、“仰望”等也要仔细揣摩;就是对那些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词,如“一道”、“那一刻”等,以及比喻、双关、引申类的词语,也要特别关注,格外留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审题失误。

“偏爱”造成“偏离”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命题作文,词语间包含着多种关系,其中多是并列关系和偏正关系。有些同学在审题时,因为偏爱或不小心,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或淡化掉一些关键词语,造成了审题的失误。如命题《初三的苦与乐》,对其中的“苦”与“乐”,有的同学偏爱写“苦”,有的同学偏爱写“乐”,如此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只会造成审题的偏差。因此,对这样并列关系的命题,应做到广施“爱心”,平等对待。再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一命题,如果面面俱“写”,则似乎有些牵强附会,那么至少要写两三个方面的情节及感受,分量大致相同,且重点突出,就满文皆彩了。

并列关系的命题因有显眼的连词,往往能让考生有所警醒,但对于隐性的命题作文,考生则很容易忽视。如命题《五味的初中生活》,不少同学只写一两种生活状况及感受,显然有些偏题。再如写“相互微笑”时,许多同学漠视“相互”,只写一方的“微笑”,有“老师阳光般的微笑”、“父母春天般的微笑”,却没有学生的微笑和子女的微笑,“相互”在文中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如此“微笑”,无论多么灿烂,都不会让阅卷老师露出笑脸。2008年上海市的命题作文是《我眼中的色彩》,许多考生都忽视了“我”的存在,导致3种人称混搭;也有考生漠视“眼中”,使“色彩”失去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和人文性,没有人的活动的风景是生硬的、呆板的、不美的,当然也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2008年济南市的命题是《偶然的发现》,不难看出,写作此文应突出“偶然”,即无意间的发现,应写出惊奇和自我感悟,才能成就符合要求的佳作。

因此,对于并列或偏正形式的命题,审题时一定要弄清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应做到兼顾所有,千万不可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

漠视副词的存在

2008年广州市的命题作文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不少同学都努力拓展了“新芽”的含义――自我的情感体验、生命信念、人生感悟、希望理想等,比如在老师的鼓励下重新拾起自信,选材就比较新颖,立意也很高远。可有不少考生忽视了文题中的“又”字,没能在文中突出“再次”、“第二次”的意味,造成偏题甚至跑题。无独有偶,2008年山东的命题作文是《其实很快乐》,题目中“其实”一词很关键,即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是顿悟后才发现的快乐,或是深思后才发现的快乐,或是经历一番体验后才发现的快乐……体现发现的过程,而不少同学只单纯地写了某物或某事带给自己的快乐,缺乏发现的过程,明显偏题。

在命题作文中,看似简单的副词,往往是确定写作内容的关键,也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审题陷阱。只有审慎对待,才能化险为夷。比如命题《最好的奖赏》,单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抽象的,但题目中有“最”的限制,构思时就应尽量避开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奖赏”,也要注意“实”与“虚”的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的深化为“精神”的、“情感”的,以“虚”为“最好”。但不少考生都忽视了这一点,有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的“美食奖赏”的,有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给自己“奖钱”的,更有不少同学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显然这些都偏离了题目的要求――“最好”,忘记了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在帮助父母劳动时,锤炼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也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才是“最好的奖赏”。如此不仅扣题紧,立意也能因此而增色。

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它们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的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之大不可小觑。

淡化对比喻含义的开掘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篇8

歌唱,它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歌唱吐字以生活口语为基础,其字头、字身、字尾都应与生活口语相同,使人容易听清楚;但又要求比生活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比生活口语更为夸张。集中表现为:字由歌声传送,吐字与歌声融为一体;这个意义上说,歌唱吐字就是发声。

在声乐训练别注重声音的统一。它包含四个方面:位置统一、共鸣统一、音色统一、气息统一。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以气息统一为基础。歌唱中若始终都有正确的深呼吸的状态,其他几个统一就容易掌握了。

上述“吐字就是发声”这一概念,说明字、声的高度统一性。既然声音训练有四个统一的要求,无疑歌唱吐字的训练也应有这些要求。那么如何具体进行训练呢?这是一个有难度的课题。要细致全面地讲述是不可能的。本文只是对自己在演唱和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略加归纳整理,并作一浅论。

-、母音训练

中国歌曲的吐字实际上是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来表现的;这里暂且用常用的a、e、i、o、u五个母音加以说明。这几个母音发音有宽有窄,有靠前有靠后,要做到前述的四统一,必须使喉头和口腔有相对稳定的基准状态。什么是这一状态呢?我体会唱e时喉头和口腔的宽窄及发声部位的前后都较适中,用e进行训练,高低音区较易统一,声音比较容易发出来,音色也比较明亮。它是声乐训练中比较容易掌握的母音;在教学实践中我选择e为基准音,并按e、i、a、o、u的顺序依次进行训练。

1、唱e时,喉咙打开有如唱a状。口腔要张得和a一样宽,但音色要比a窄些。唱时将舌头后部略微抬起,使咽腔的通道略窄于a,再加上哼鸣的头腔位置,然后用气将e送出,便会得到宽松明亮的声音。

2、i母音最窄,若要唱好就不能用自然说话状态的i来发声,我认为应将喉头与口腔完全打开,使之接近唱e的状态,前上下牙要留有一指以上的宽度,再将舌面中部抬起来,嘴唇如喇叭状撅起,感觉靠在牙根上发音,再同样用气把i吹出来,其声音就能与e保持统一。在演唱中唱i时应有一种比唱a、e张得更宽大的自我感觉,开始时会不适应,经过慢慢的适应和体会,会觉得比原来的声音好很多。

3、a是最宽的母音,很容易发出声来。通常易出现空、散、垮的毛病。因此仍需用发e的喉头和口腔状态;舌头后部略微抬起,再将上腭微微地、兴奋地抬起,有如打哈欠起始阶段的感觉,使口腔略宽于e,然后用气送出,这样的a就集中、明亮。

4、o母音最圆。我感觉唱o时喉头、口腔与唱e一样,舌后部及上腭也略微抬起,上唇不动,将下唇带动下巴很松地向上悬起,有如将下唇往上牙方向吸吮一般。这样上下唇之间形成一道上弧形的空间,再用气吹送出来的o,既纯正又不发闷,音量也容易扩大了。

5.u母音最深、最靠后,是五个母音中最难常唱好的。实践中我在用前面唱o的方法基础上,强调上唇、上牙仍保持在上面不放下来,再使下唇更往上松起,几乎挨着上唇,上下唇之间仅存一条上弧形的小缝。伴以演唱者在想象中应有一个以眉心中间为圆心,以圆心到鼻尖为半径的圆的面罩部位,这时再用气送音。此法气息通畅,发音容易,u音纯正,完全能与其他母音保持四统一。这种方法增强了面罩共鸣,使声音颇具圆润、柔和的色彩,富有魅力。

二、关于字头的唱法

字头即字的起音,也就是子音(声母)。在歌唱中,有人为了咬字清楚,把字头咬得很重,结果吐出的字很干瘪,声音扁又紧,高音上不去,音准也差,还容易出现滑音。我认为正确的方法是:

1、字头要唱得轻巧灵活。既要唱清,又要唱松。点到之后立即往字身过渡。

2、字头的宽度应与字身一致。字头应从宽松的状态中发出。

3、字头与字身应有同样的高位置。

4、字头的音高应与谱面音高相一致。若唱字头时音高低于谱面而到了字身才将音高推上去,这就是滑音。滑音是古典艺术歌曲所严禁的,使字头与谱面音高相一致是克服滑音的有效方法。

三、关于字身的唱法

字身即字的主要母音(韵母中的韵腹部分)。当短促灵活的字头出来之后,字身应立即唱出,此时除了气息的力量外,吐字头的所有力量和状态应立即消失,仅保持这个字的单一韵母的发声状态。

字身唱法的基本要求是母音(韵腹)应保持到下一个字出来之前的一瞬间才收音。不论这个字要延长几拍,行腔过程要占多少音符,都要使这个字的韵腹保持到底。汉字中复韵母的字很多。其中只有那个最宽、最容易发音的韵母是主要韵母(韵腹)。母音中a、o、e是强母音,i、u是弱母音,当韵母中同时出现两个母音时,如:“jia”则要把a发重音、发长音,i则轻带而过。日常口语不太注意分辨,但在演唱时则需注意区分,并将韵腹加以夸张和延长。

字身是字的主要的部分,声音主要是靠字身发出来的,以上唱法要求保证字身(韵腹)始终唱得宽松、丰满、稳

定,是吐字和声音的重要环节。

四、关于字尾的唱法

字尾即韵尾,字的收音,又叫归韵。设想如没有收音,那就会把“张”唱成“扎”字,把“帮”唱成“吧”,更会把“乡”唱成“虾”的。如此等等,它完全改变了歌词的原意,轻则不知所云,重则词意相反,造成错误。可见收音的重要,应加以重视。

收音动作主要由下牙关、舌与下唇来完成,收音时这些部位要放松,在下一字即将出来的瞬间,很快、很轻柔地完成。似乎仅有收音的感觉,而未必要听清楚即可。收音常易失去高位置。实践中发现,高音唱得好与坏,常常与它的前一个字唱得如何有关。因为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准备和引导。如果将前一个字的收音切实地送到高位置,即后面高音的高位置就已准备好了,高音必定会很容易唱出来。可以说,高音唱不好其原因应在它的前一个字的发音上去找,前字收音位置低,后面的高音就很难唱上去。

由此可见,平时容易被忽视的收音是何等重要。它是字与字、声与声之间保持连贯统一的纽带,是唱好高音的重要准备。千万要重视高位置收音。

五、小结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篇9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⒈情感投资,以爱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⒉真情实话,以情诱学。我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们说出它的内容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接着,我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二、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⒈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八个字,让同学们高声朗诵。

⒉故事渗情,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

⒊教具育情,形情交融。我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的内容时,我挂上彩色大地图,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川、佳境名胜,一一跃然纸上。讲“为人民服务”,用投影机打出的大幅画像,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使学生感到了他那博襟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讲“发挥艰苦奋斗精神”时,我把从校园里拾来的白生生的大块面包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诵“锄禾日当午……”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三、以情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⒈教师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讲“关心他人”时,我视学生为弟弟妹妹,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主动当他们入团介绍人;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护送路远的同学回家。讲“热爱劳动”,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从我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⒉以情启思,明理践行。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挂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我启发大家:“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口头,而是要行动,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就有不少同学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还有的述说怎样跟爸爸到煤厂买煤,累得满头大汗把煤拉回家的事。

⒊严中有情,端正学风。动之以情,不是对学生错误的一味迁让,而是包含着有理有节的批评。正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一次,有两个出名的捣蛋学生,在课堂上做猴相、出怪调,课后被叫到办公室。我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帮助他们挖根源,分析危害,并与他们一起学习初一第五课关于“遵守纪律”的内容,使他们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能变坏”的道理。他们终于认真地检查了错误。谈完话天色已晚,我让他们回家吃饭,他们却坚持去上晚自习。

四、增加趣味性,尽量做到以情动人,在“活”字上下功夫

教学中,自己要充分投入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五、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同时,还组织了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动了教学工作。

微观经济学字母的含义篇10

但《孔子世家》另外还有一句“(叔梁纥、颜徵在)祷于尼丘得孔子”,似乎深有“微言大义”可挖。钱穆认为,孔子之所以名丘、字仲尼,“因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山而得生,故以为名”[3](匡亚明亦持此论[4]),一改旧作《孔子传略》所持观点。其实此说早见于《孔子家语·本姓解》,“徵在既往,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男(一作勇),而私祷尼丘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这可以算是第二种说法。

之所以前后互异,钱穆在《读崔述〈洙泗考信录〉》中有过交代。对于孔子得名的两种说法,崔述是一并否定,“此说似因孔子之名字而附会之者,不足信。且既谓之因于祷,又谓之因于首,司马氏已自无定见矣”。钱穆认为,崔述“疑古太猛”,固然不足取;至于孔子究竟得名于哪一说,尚“不可无证而轻断”[5]。言下之意,既然司马迁已博采众说而“两存之”,我钱穆也只好师法司马迁;所以,旧作《孔子传略》、新作《孔子传》说法互异,实是出于迫不得已,姑且“两存其说”,以谨慎起见。

按照周朝命名取字的规范(名、字意义互相关联),第二说似乎也站得住脚。鲁国既然有尼丘山(在山东曲阜东南),并且孔子的父母在儿子出生前也确实“祷于尼丘”,因此完全有可能以“尼丘”来为孔子取字命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先秦之时,当名、字并言时,都是先字后名(如叔梁纥)。关于此点,王引之在《春秋名字解诂》(《经义述闻》卷二二、二三)中一再指出。孔子字仲尼、名丘,似乎也属于该种类型。但此说有所不安的是,它既不符合古人“不以山川”(《左传》桓公六年、《礼记·曲礼上》)命名的原则[6],也不符合古人“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的古礼。之所以不以国(名)、日月、山川等命名,是“为后难讳也”(《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即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7]。根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而叔梁纥死”(《孔子世家》索隐引《孔子家语》说在三岁,研究者多信此说[8])。也就是说,远在孔子行冠礼、取字之前,叔梁纥就已经去世了。仔细检点《孔子世家》,司马迁撰写的原文是“(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并未明言孔子得名于“尼丘山”。因此,说孔子得名于“尼丘山”,当是后人对《孔子世家》原文的“误读”。而且今本《孔子家语·本姓解》说孔子之兄孟皮一字伯尼,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材料。

《史记》向以“信史”著称,在没有更新、更早、更可靠的材料出现之前,我们只好相信司马迁的第一种说法;即,孔子得名于“生而首上圩顶”。

看来,问题似乎至此可以做一个了结了,其实不然。“生而首上圩顶”究竟是什么含义,从古到今,人们几乎都没有什么异议——因为他们沿袭的都是唐人司马贞的说法。司马贞是这样解释“生而首上圩顶”的,“圩音乌。顶音鼎。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9]司马贞的这一说法,应当来源于纬书。《白虎通义·圣人》说“圣人皆有异表”,并引《礼纬·含文嘉》(《古微书》录有该篇)说:“孔子反宇,是谓尼甫(一作尼邱[10])。德泽所兴,藏元通流。圣人所以能独见前睹,与神通精者,盖皆天所生也。”今人对此所做的解释,只是在司马贞的基础上稍微做了一点阐发。如《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先秦—两汉分册)说:“圩顶,圩音鸟,中低而四面高,顶,头顶。”[11]又如“历史人物传记译注”丛书《孔子》分册说:“圩(wéi或yú)顶,即凹顶,指人的头顶中间低四周高。圩,本指洼田周围的堤埂。”[12]

如果说司马迁的这一记载是完全真实可靠的话,那么,孔子的头顶为什么“中间低四周高”、一如“屋宇之反”呢?对此,古人和今人都没有说清楚个中缘由。至于为什么没能说清楚,恐怕是他们没有结合生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解释。下面,本文就结合生理学的有关知识,尝试着做一“新解”。

生理学告诉我们,婴儿的头顶和成年人的头顶确实有所不同,即婴儿的头顶骨未合缝而成年人的头顶骨已然合缝。婴儿头顶前部中间骨头未合缝的地方,医学上叫“囟门”(fontanel),又叫“顶门”,或“囟脑门”。关于婴儿的这一生理特征,古人不是没有认识。《说文解字·囟部》说:“囟,头会匘盖也。象形。”婴儿的囟门有前囟、后囟和侧囟三部分。婴儿出生时,前后两侧的囟门多已闭合。由两块顶骨和枕骨交接形成的三角形的空隙叫后囟,出生时也接近闭合或很小,一般最迟于生后6—8周闭合。位于头顶部由两额骨与两顶骨交接形成的菱形间隙叫前囟(用手摸上去软软的,没有骨头),出生时大小约1.5—2厘米(对边中点连线距离),生后数月随着头围的增大可稍微变大,六个月以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多数在1—1.5岁闭合。婴儿出生时颅骨骨缝稍分开,约3—4个月时闭合。以上这些,是婴儿正常状态下的正常情况。当出现由于患有腹泻或频繁的呕吐而引起脱水或营养不良导致极度消瘦等情况时,婴儿的前囟往往是凹陷的,触摸时前囟平面明显低于周围颅骨;当婴儿患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而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则出现前囟饱满、隆起。

对照上述情形,我们可以猜测,孔子之所以“生而首上圩顶”,恐怕与他出生后数月内即患病有关,所以才会出现如上文所说的“由于患有腹泻或频繁的呕吐而引起脱水或营养不良导致极度消瘦等情况时,婴儿的前囟往往是凹陷的,触摸时前囟平面明显低于周围颅骨”。应当说,这一猜测在一定程度还是站得住脚的。如果说孔子出生后数月内就像其他新生儿一样正常,那么司马迁又何必特意书写一笔,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呢?《礼记·内则》说,子女生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随后,“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据此推测,当时的实际情形大约如下:孔子出生三月之后,在为他“剪发为鬌”时,才发现他的囟门大为殊异于正常新生儿(“首上圩顶”);于是,叔梁纥“咳而名之”,“故因名曰丘”。“丘”本为一象形字(可由甲骨文与金文视之),并且恰好也有此义。《说文解字·丘部》说:“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象形。”再结合典籍所载春秋时人的名字,绝非仅有孔子这一成例。如晋成公之名“黑臀”(《国语·周语下》。按:“黑臀”当为胎记),鲁公子之名“友”(《论衡·诘术篇》),均属申繻所云“以名生为信”一类(《左传》桓公六年)[13]。附带补充的是,孔子因“生而首上圩顶”而得名,在后世成为一种典型。《后汉书·方术列传上·高获》说高获“为人尼首方面”,唐人李贤等人的注释说:“尼首,首象尼丘山,中下四方高也。”[14]注释因为泥于《春秋纬·文耀钩》“首类尼丘山,故以为名”,故而有“首象尼丘山”之语,但其所言“中下四方高也”却颇得个中蕴奥。

下面接着谈一谈孔子的字。关于孔子的字,这是一个没有多少疑义的问题。《史记·孔子世家》斩钉截铁地说孔子“字仲尼”。“仲尼”之“仲”,表示的是排行,因为孔子上有兄长“孟皮”(《孔子世家》索隐引《孔子家语》),系叔梁纥之妾所生(《孔子家语·本姓解》);“仲尼”之“尼”,才是具有实际含义的字眼。《白虎通义·圣人》引《礼纬·含文嘉》说:“孔子反宇,是谓尼甫。”《白虎通疏证》的点校者说,《含文嘉》“尼甫”作“尼邱”[15];但查阅《古微书》卷十七所引《含文嘉》,既不作“尼甫”,也不作“尼邱”,而是作“甫邱”[16]。对于这三种异说,笔者更倾向于认同《白虎通义》的说法,即原文当作“尼甫”,因为《白虎通义》撰集的年代正是纬书风行的时代,故其说更为真实可靠。“甫”与“父”可通假,古书多见其例[17],或以为表美称。“尼邱”一作“甫邱”,似乎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即“尼”字一如“甫”字,并非关键字眼。其兄孟皮一字伯尼,亦为旁证(《孔子家语·本姓解》)。质言之,孔子名丘字仲尼,最关键的字眼还是一个“丘”字。

如果这一猜测不误,还可以继续推测婴儿孔子患病的原因。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和《孔子家语》等书记载,孔子的父母(叔梁纥、颜徵在)是“野合而生孔子”。所谓“野合”,根据司马贞“索隐”的说法,“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张守节“正义”进一步推断,叔梁纥与颜徵在结婚时已年过六十四岁(“婚过六十四矣”)[18]。就优生学而言,这确实不是理想的婚配和生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孔子的体质,所以孔子在出生后出现腹泻或频繁的呕吐而引起脱水也不是没有可能。

并且更加不幸的是,在孔子大约一至三岁时,叔梁纥就去世了(见前文所述),使孔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对于孤儿寡母的孔子母子,这一变故除了感情上的打击外,另一重大打击便在经济方面,使孔家家道败落。叔梁纥去世后,颜徵在携孔子移居鲁都曲阜阙里。关于这一段生活,匡亚明用了“家境贫寒”、“幼年在贫贱中成长”数语[19],其言中肯。所以,作为新生儿或幼儿的孔子,出现营养不良而导致极度消瘦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或许就是因为以上两种可能,致使新生儿或幼儿孔子的囟门凹陷,所以才有了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的记载。至于孔子因罹患疾病或因营养不良而得名的这一“个中奥秘”,古人以及后来的研究者,尚未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