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手术室护理制度十篇手术室护理制度十篇

手术室护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6:29

手术室护理制度篇1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1岁~75岁,平均年龄(55.8±6.4)岁;病因为创伤10例,阑尾炎10例,骨折14例,胃大部切除12例;患者均于我院行择期手术。

1.2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在31岁~75岁之间;均行择期手术治疗;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无认知、听力、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术前生命体征均平稳,入院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1d~3d。

1.3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加强基础护理,同时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开始前1d做术前访视,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详细了解。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开始实施严格的护理查对制度,具体措施为:①备台前15min对手术室物品准备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敷料是否出现破洞或潮湿、器械完好与否,并查看药物有效期及物品准备是否齐全。②在进入手术室之初展开“三查八对”,具体内容为:对患者皮肤完整度、身体状况及备皮情况进行核查,同时核对患者住院号、姓名、床号,所用药物名称、时间、浓度、途径及剂量等。③术前和麻醉医师共同对麻醉方法加以核对,检查手术部位及患者诊断情况,避免手术位置出现错误。④在输血时遵循“三查八对”原则,即对供血者的血液保质期、患者姓名、住院号、诊断情况、床号、血型、采血时间以及交叉配血情况等进行核对。⑤术前护士应检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的医嘱并对医嘱予以执行,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对手术相关物品进行清点,在将体腔关闭前对相关物品再次清点。⑥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与核对工作。

1.4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腹腔内遗留异物、药物不良反应、输血反应等。同时利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5判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对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基础工作质量、护理操作娴熟度、仪容仪表等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其中得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得分70~84分为满意,得分为60~69分为基本满意,得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及基本满意之和计算总满意度。

2结果

2.1患者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分析

46例患者共发生1例护理纠纷,发生原因是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护理纠纷发生率为2.2%。

2.2护理满意度分析

46例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20例,满意12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护理总满意度为95.7%。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制度篇2

[关键词]护理查对;护理纠纷;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4)21-0080-03

手术室工作节奏快,细节繁杂,对护理质量要求极高。手术室也是易发生差错事故的高风险科室,导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如手术感染、死亡等[1]。严格的查对制度是保障护理安全的核心制度,也是减少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自我院护理部手术室(观察组)和非手术室(对照组)出院的3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两组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内容

两科室均执行同样的护理查对制度,并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采用量表评价进行回顾性统计,内容包括手术患者的接送及入室查对;术中输血、输液及用药的查对;手术物品、标本的清点查对;饮食查对;医嘱查对等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采用自拟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

1.3满意度量表评价标准[3]

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评估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查阅记录等形式,对调查结果依照量表评比标准进行对比,采用3级评价标准:>90分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科室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的比较

参考量表评比标准,两科室在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方面的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手术室在患者接送及入室、输血输液及用药、饮食、医嘱及患者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均明显高于非手术科室,说明手术室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普遍好于非手术室(p

表1两科室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的比较(x±s,分)

2.2两组出院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参照患者满意度量表评分标准,两组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手术室出院患者在护理“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非手术室出院患者。而在不满意率方面,非手术室达50%,远高于手术室的10%,说明非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亟待改进。

表2两组出院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n(%)]

3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在同样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前提下,手术室执行“优秀率”普遍显著高于非手术室,同样手术室出院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也要高于非手术室出院患者,说明我院护理部手术室在执行和落实护理查对制度方面相对更规范、严格,这对减少护患纠纷、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3.1护理查对制度内容

①手术患者接送和入室查对制度,包括对患者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腕带、诊断、手术名称与部位及其标志、术前用药、输血是否与手术通知单相符及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等。仔细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②术中输血、输液及用药的查对制度。鉴于患者术中用药多执行口头医嘱,因此要求患者在用药时多次复述医嘱,待复述无误后再给药;用药前检查“三查七对”原则,即用药前查、用药中查、用药后查和对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及有效期[2]。关键的输血查对必须严格执行查对程序,设专门的护士持患者病历前往血库取血样,在与血库人员进行交接时,应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待确认无误后再将配血单与血袋进行查对,之后再次确认血型、血量、血液质量、血袋号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在取回血之后,一般由值班护士、巡视护士和麻醉医师等组成核对小组最后再次核对病历、血单及血袋,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在输血过程中,巡视护士应随时监视患者有无输血反应。③物品的查对制度。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器械的大量应用,导致术后手术物品遗留患者体内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术前和术后均要严格清点手术相关物品。在清点过程中,对腔隙部门关闭前后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对物品进行清点;术中临时增添的大小纱布、棉片、纱布垫等敷料和内镜器械、常规器械等应及时记录。清点物品要注意时机,首次清点应在手术开始前,第二次在关闭腔体前;第三次则在关闭腔体后,末次则在缝完皮肤后。清点方法一是按次序;二是大声“点唱”[3]。

3.2查对制度执行情况对护理失误的影响

从统计来看,查对不严格是诱发护理差错的主要原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减少护理安全事故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护理人员责任心也是导致护理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主观因素。手术室护理需要具备耐心和细致,一旦缺乏责任心,意味着护理查对制度将很难严格规范地执行下去。因此,我们认为护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或者作用在于尽可能为手术医师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减少除手术医师本身能力以外的因素干扰,实际上这些必要的护理却十分关键[4]。

3.3提高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执行效果的措施

3.3.1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意识研究发现,护理工作的差错是影响医疗总体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作为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一旦出现差错,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因为可能一个疏忽会影响到患者术前身体状况,从而因不再适合最佳手术时间而导致无法抢救;轻则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如对患者恶言,或者不经意的粗暴动作,可能使本就身心焦虑的患者雪上加霜,时间久了产生抑郁情绪等[5-7]。因此护理查对制度承担主体――护理人员而言,要通过培训教育、正反典型示范等转变护理人员对执行查对制度意义的认识,尤其是强调查对制度对护理安全事故的影响,从而强化其责任意识。

3.3.2从医院层面搭建并理顺各级护理人员组织架构,做好职权统一,权责统一在配置合理的前提下,对护理查对制度实现监督、执行和指导的协调一致。可借鉴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护理人员对应的患者及病床是一个网格,在这个网格里,护理人员全面负责该患者的所有护理,这样设置有助于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同时有助于责任追溯[8-9]。

3.3.3加强查对制度实施的配套建设从医院层面制定符合实际、易操作、可监督的查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配以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将查对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日常考核,并与科室及个人经济利益挂钩[10-11]。

3.3.4建立护理查对制度执行提醒制从形式层面创新护理人员执行查对制度提醒制。如我院尝试在护理人员中推行佩戴安全标识手腕,时刻提醒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查对。转变提醒方式,把患者、家属纳入到查对提醒对象中来,与患者、家属之间形成互相提醒的关系,让患者及家属主动提醒护理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2-13]。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减少护理纠纷,构成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郑娟瑛.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51-52.

[2]王平.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690-691.

[3]陈俊香.探讨手术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68-369.

[4]冯春燕.查对制度在输血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9,23(1):228.

[5]谭雯芳.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差错中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349-350.

[6]罗燕.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iCU护理输血安全差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65-266.

[7]邓娟,唐丹,谢蓉芝.临床5项护理查对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9,(5):375-377.

[8]贺雪琴,唐秋霞,易璐.改良护理查对方法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0,(10):2800.

[9]姬莉.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甘肃医药,2013,32(11):874-875.

[10]邓娟,谢蓉芝,吴华颖.完善身份标识手腕带,落实护理查对制度[J].中国实用医药,2009,4(5):252-253.

[11]弓美兰,田俊英,宁全珍.手术室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9):2514-2515.

[12]姬莉.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甘肃医药,2013,32(11):874-875.

手术室护理制度篇3

关键词: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室;护理差错;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分析,以此探究安全核查制度用于手术室护理对防范护理差错的积极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6年2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享有知情权,是自愿接受调查研究。在这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为26~58岁,平均年龄为(41.6±5.7)岁。其中,29例患者行急诊手术,21例患者行择期手术;5例患者行普外科手术,10例患者行骨科手术,35例患者行妇产科手术。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安全核查。护士、麻醉师和主治医师要根据安全核查制度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安全核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1.2.1做好术前核查当患者进行手术的当天,巡回护士应当先了解手术通知单上的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去住院病房接患者,然后和住院护士一起对患者的病历进行核对。待所有信息都核对清楚后,再送患者去手术室。同时,在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前,护士、麻醉师以及主治医师要对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诊断结果、药物过敏史以及其他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核对,并对麻醉的安全度和静脉通道的畅通度进行评估,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观察[1]。等到所有情况都核实好,即可为患者实施麻醉操作。然后,在正式进行手术之前,护士、麻醉师以及主治医师要对手术的标识、部位以及方法等情况进行二次核对。此外,在手术开始之前,巡回护士要对手术设备和器械的数量进行清点,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尤其要对无菌器械进行仔细地检查,确保其外包装完整,具有相关合格证,并做好记录[2]。

1.2.2做好术中核查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器械护士要及时对手术台的纱布、缝合线以及器械进行整理。同时,要记录好手术医生使用过的纱布、切线数量,对手术器械进行观察,确保器械完好无损。如果在进行手术的时候,有临时增加纱布、切线等用具,应当做好全面检查和准确记录;如果有纱布或缝合线遗漏在地面,应当及时将其放置在容易看到的地方,以免结束手术以后忘记清理[3]。其次,在执行口头医嘱之前,要反复和手术医生确认,尤其是要使用特殊药物时,必须和手术医生仔细进行核对。再者,如果患者需要输注血液,应当马上查看患者的病历,对其血型进行确认,并马上做好交叉配血试验,对血袋上的标识和血液种类进行核对,_保没有溶血、破损等异常情况。最后,在缝合患者手术切口之前,器械、巡回护士要对器械的数量进行清点。

1.2.3做好术后核查在已经完成手术,但还未将患者送入病房之前,护士、麻醉师以及主治医师要根据医院制定的《手术室安全核查记录表》对手术过程中的输血、用药等情况进行核查,并对引流管上的标识、静脉通道的畅通度进行确认,对患者皮肤的完整情况进行检查[4]。等到所有情况都确认清楚以后,护士、麻醉师以及主治医师都要在记录表上签好字。然后,护士要及时、安全地将患者送回病房,并对其脉搏、血压以及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

1.3观察指标对患者的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50例患者手术都顺利完成,在手术之前、手术之后以及手术过程中都没有发现护理差错事故,也没有出现护患纠纷情况。

3讨论

为了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和手术室护理的有效性,有必要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做好安全核查。首先,在进行术前核查时,巡回护士要先了解患者手术通知单上的内容,和住院护士对患者病历进行核对,并在信息核对清楚以后送患者去手术室;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麻醉师以及主治医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诊断结果、药物过敏史、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和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器械、手术标识等情况进行反复确认;在手术开始之前,巡回护士要对相关器械和设备进行清点和检查,如果在核查的过程中,发现器械和设备存在异常情况,应当马上进行更换,以免术中出现污染,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同时,在术中核查的过程中,要及时对纱布、缝合线、器械和药物等进行整理,并做好相关检查和记录;如果要执行口头医嘱,护士要反复和手术医生确认;如果患者要输注血液,护士要查看患者病历,对其血型、血袋标识和血液种类等信息进行核对,确保没有异常情况。其次,在手术结束后,应当对患者输血、用药等情况进行核查,对静脉通道的畅通情况和有关标识进行确认,待情况都核实清楚后,护士、麻醉师以及主治医师都要在记录表上签好字。然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在监测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应马上通知主治医师,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对症处理[5]。

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9月~2016年2月诊治的50例手术患者展开了分析,统计发现,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现象。

综上所述,运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进行全面、严格地核查,有助于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降低护理风险,提高安全系数,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成杏林.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中的应用价值[J].工企医刊,2014,04:923-924.

[2]李春丽,曹芳,陈锦丽."五次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2,06:572-573.

[3]Carlingt.Retroperitonealendoscopicadrenalectomyissafeandeffective(BrJSurg2010;97:1667-1672)[J].theBritishJournalofSurgery,2010,97(11):1672-1673.

手术室护理制度篇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有效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24-01

1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加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外在与内涵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差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手术室是外科领域中体现医学高度治疗水平的工作环境,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步向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的方向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伤口的感染,为医护人员的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安全的环境。但是手术室也是一个充满高度挑战的工作场所,超负荷的工作量、高度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工作要求为手术室护理及工作人员交织成了一幅幅紧张的画面。

2手术室的概念

所谓手术室,就是指在外科领域中能够体现高度医学治疗水平的工作环境。多年来,外科手术的功能性越来越强,并且逐渐朝无菌环境和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治疗环境。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高度挑战性的工作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质量必须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不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护理差错的含义及预防护理差错的有效措施

护理差错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过时,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阻碍了治疗的进行,延误了手术治疗及康复的时间,但并没有造成患者死亡或者器官受损的不良后果。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差错的发生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甚至造成一定的医疗纠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3.1手术前的访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前,护士应该根据相关的知道要求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访视,调查统计98%以上的患者希望在进行手术前能有护士对其进行术前访视,对其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进行了解。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手术前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这对手术的治疗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访视能在极大程度上减缓患者的顾虑,避免手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医院安排护士在患者手术前对其进行手术只是讲解和健康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不适心理,使得患者在手术中能平静的接受手术,拉近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他们的隔阂,从而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

3.2对查对制度严格执行

为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医院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病历和手术程序单进行细致的核对,确保患者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过敏史和术前用药等信息的准确,并在手术前对手术室设备、清洁度及功能状态灯进行检查,为患者进行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手术中,对患者手术中使用到的器械数量做好记录和签名,并对手术用药进行严格的检查,通常情况下涉及到要对患者进行输血的手术,需要辅助护士和麻醉师都可对签名后才能进行。患者进行手术后,护士应该检查好患者所需的物品,并将患者及时送回病房。此外,医院还要建立科学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护士的手术室护理行为进行规范。

3.3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为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就要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首先应该注意对手术室环境质量的控制,根据手术的分类对手术室进行严格的分区,确保手术时能及时找到所需药品和设备。确保手术室温度、湿度的稳定性,检查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无影灯、输液架等的良好。其次还要对手术室内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材的安全无菌。永久性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可以根据不同材质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蒸汽、药液浸泡、环氧乙烷等不同的灭菌方法;一次性医疗器材,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生产和卫生许可证批号,有消毒日期和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无破损,使用后必须毁形后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严禁重复使用。还要对污染手术和非污染手术进行严格的区分,非污染手术只需要在手术后按常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即可,污染手术则需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后再清洗。最后还要对手术质量和术后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手术铺巾、手术薄膜巾的清洁,避免手术中患者的伤口受到感染。在患者进行手术后,要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和心理护理,使得患者能够在手术后及时康复。

3.4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并完善规章制度

对手术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完善手术室护理的规章制度,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培训计划,从而提高手术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各级医院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医院的手术室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医学护理的发展建立在法律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各级医院的相关规定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因工作不断变化产生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

4结束语

在现代化手术室护理中应该特别注意护理差错的发生,意识到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医院应该及时开展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会议,耐心听取医生和护士的在职建议,将他们的经验和建议整合起来,制定出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有效措施,并由医生和护士长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督,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

手术室护理制度篇5

手术室是比较特殊的科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及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现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防止和杜绝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报告如下。

1手术室护理隐患

1.1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护士承担的是比较特殊的任务,要求知识范围广,同时需具有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快,由于新条例的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挑战,许多制度需要及时的修订。因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差,不能坚守岗位,手术室安全制度及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不够标准等。

1.2查对制度不严格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清点不清,中途添加物品不及时记录,出现器械敷料遗留在患者体腔内;各种管道脱落或不通畅。

1.3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单能够如实的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较为直接的证据。如果只是执行口头医嘱,很有可能导致手术抢救过程缺乏完整、合理、安全的记录资料。

1.4环境方面手术室工作为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手术室内噪声源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1.5其他护理隐患器械准备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合,或是器械设备老化性能不良,影响手术;手术患者手术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和神经损伤;术中仪器使用不当,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术中用药错误;术中标本遗失;接台手术频繁,存在院内感染的危险;医护配合不当,护患沟通中因交流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2预防

2.1制度保障查对清点制度,仪器保管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成立手术室管理小组,实行pDCa质量管理,护士长随时抽查,找出问题并及时整改。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2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查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手术间号,以及手术部位,所需物品,药物过敏的情况,用物是否齐全;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腹前、关腹后应认真清点手术中的器械、敷料、纱布、缝针,认真反复清点后记录在手术护理单上。

2.3完善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可为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较为直接的证据,因此口头医嘱仅限于抢救中,使用时护士应重复1遍,并与医师再次核对后才可以执行,事后护士一定要督促医师及时补充记录。

2.4环境方面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以及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间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间内设备以及药品应根据手术的需要而合理放置。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同时应减少噪声源,避免使患者对手术具有恐惧感。

2.5其他输血输液给药时要各项均经过双方核对,输注时密切观察。标本妥善保管,与术者核对无误做好标识登记,及时送检;电凝器不能直接与患者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要求手术护士和术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入无菌间更衣、戴帽、戴口罩;保留好手术标本,及时做好标志。严格标本送检制度,专用标本登记本;及时组织护士进行新业务学习,新设备学习,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3小结

手术室工作具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的特点,手术室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抢救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及时发现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应针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制定一整套安全管理措施,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慢慢被发现,新的防范措施需不断地提高和总结,通过有预见性的加强管理,责任到位,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应急能力,使每一个人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薛萍,孟红梅.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职业与健康,2007,23(9):759.

[2]詹静,刘奇敏.论基层医院护理文件质量控制.护理学杂志,2005,20(6):58-59.

[3]宋秀华,陶敏,朱秀红,等.护理风险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1-93.

[4]魏革,胡玲,吴波.“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证据”意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手术室护理制度篇6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是2010年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帮助患者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它体现的是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护理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就是要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展人性化服务,注重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加强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手术室护理是一项特殊的专科性极强的护理工作,而手术患者必须在相对独立而封闭的空间中,并与家属暂时分离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如何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现有以下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1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1.1把好人员进入手术室关门卫严格把守大门,与手术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并对允许进入的人员做必要的指导和监督,认真检查手术人员的手指甲、头发、皮肤等,合格方发放手术室无菌洗手衣裤,使手术室保持良好的秩序,对陪同手术患者的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指引他们进入家属等候厅等候,确保环境不被人为污染,从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家属看到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

1.2把好手术室物品进出关做好种类物品的管理,凡是进入手术室的物品全部脱掉外包装,并按有效期进行分门别类放置于指定位置,无菌物品走无菌物品专门通道,出手术室的污物通过污物专门通道。使手术室物品管理规范有序,并有定期监测报告,确保手术室物品的安全,这里需要我们慎独精神,也是优质服务的物质保障。

1.3把好清洁卫生消毒灭菌关手术室环境要达到无菌,必须先抓好卫生清洁制度的落实,根据我科的工作要求,我们特别给制定了手术室保洁措施,护理人员做到分工协作责任到人,每周大扫除一次,层流滤网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按要求定期更换,这样才能预防医院感染,为手术患者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手术室安全。

2加强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

理论知识学到位,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我们从基础抓起,每次科室来新同,都从手术室护理制度和基本知识入手,要求打好基本功,在理论学习上都有安排和计划,对高年资护士的要求知识也有提高,对职称高的护士要有科研论文等,以丰富头脑用过硬的知识赢得患者尊重,同时也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加强服务态度的教育

随时沟通的理念,学会与患者沟通交流,学会礼貌地对待每一个患者和家属,多为患者服务,不仅仅限于术前,在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都可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满意,存在些什么问题,利于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4加强全程护理服务指导

4.1当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护士要主动给患者以热情的关怀,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安慰体贴关心照顾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环境,告知他对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不要紧张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1]。

4.2手术开始根据手术需求,护士将患者摆好手术需要,此时,除了要使患者处于功能位,防止神经肌肉的损伤,还要在各个容易产生压疮的部位垫上软枕或者棉垫,防止术后压疮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术中不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且不议论患者病情,维护手术间的安静环境。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其肢体语言等,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师妥善处理,以免操作被动,造成不良后果。

4.3手术完毕如果患者是全麻,苏醒期有可能出现躁动,手术室护士应妥善束缚患者,防止发生患者坠床,引流管、静脉留置针脱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待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稳定,送患者出手术室房间时应帮患者穿戴整齐,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要禁止手术人员携带手机进入手术间,从而避免伤及患者的自尊心和避免使患者产生不被重视及不安全的感觉。并且注意保暖。术后患者如有疑问,应耐心解答,并且给予鼓励的话语,给患者送去最衷心的祝福。告知患者回病房后好好修养,放松心情,有利于术后康复[2]。

5加强手术护理安全管理

5.1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使每一项制度执行到位,监管到位。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建立科室各项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及手术室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护理质控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高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建立防范接错手术患者、开错手术部位、用错药、输错血、防异物遗留手术患者体内、防范手术标本遗失等工作流程,手术室执行洗手护士不交接制度,巡回护士也制定了六不交接内容。手术室医护人员要相互监督[3],医生、护士、麻醉三方要对手术患者手术风险进行评估,还要认真执行手术过程中的每一次安全核查工作,每一次核查和交接班的执行,患者和家属都看在眼里,也会在无形中增加手术患者安全感。

5.2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特别是对新来的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养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手术护士,根据每日手术量及时调配人员,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忙闲不均、人力浪费现象。

6结论

手术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和患者的愈后,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让我们借优质护理契机,通过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手术患者切身感受,更好地服务于患者[4-5]。让我们以优质的护理服务传播医院的文化,宣传医院品牌以及树立医院形象,给患者以尊重、信任、公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并获得持久的胜利。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刘爱民,张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探讨[J].临床护理,2011,7(24):256.

[2]朱航,严玉琼.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8):60-61.

[3]王云梅.浅谈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J].临床医学,2011,12(24):523-524.

手术室护理制度篇7

要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等,要深刻领会文件内容,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要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行护的准则,全面提高自身的安全和法律意识。定期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组织手术室护士进行集体学习,要认真记录讲座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每季度进行一次科室内护理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考核,了解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的掌握情况,有方向的进行培养,提高护士们的安全意识。

2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整个医院服务质量的体现,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进行预防控制,才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针对不同阶层护士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①新入科护士实施入科培训计划,按照手术室工作内容制定1周的重点培训和为期6个月的综合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无菌操作、感染预防、手术安全等方面,综合培训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等专业内容,使新护士能够迅速的融入到手术室工作中来。②其他护理人员则重视在职继续教育,按照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等级别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在职继续教育,除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外,也要加强专业护理内容的培训,着重培养前瞻性护理的意识,从而防范于未然。

3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

3.1完善护理制度

许多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护士未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所引起的,因此必须完善护理制度,加强监管措施,确保制度能够落在实处,对护士能够起到一个监督、指导、管理的作用。要结合实际,对交接班、查对制度、药品管理、手术间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医疗废品管理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3.2优化工作流程

制定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流程,在以往工作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包括手术器械准备、手术配合程序、医疗器械清洗、贵重器械管理等,全面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3.3规范器械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设备和新器械也不断应用于临床,为了让这些物品能够更好、更安全的为患者服务,手术室必须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监管。对于外来器械、材料要加强管理,严格消毒灭菌,完成检测,用于患者的手术器械和植入物要验证合格,必要时根据性能进行高压灭菌或戊二醛浸泡灭菌,严格杜绝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用于患者。

3.4建立麻醉医嘱制度

麻醉医嘱指的是在围手术期为了实现麻醉措施而共同执行的而具有指令性的医疗文书,其主要内容包括麻醉处理、术中用药、液体出入量、术后镇痛等情况,并记录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案及过程。建立麻醉医嘱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临床麻醉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监测机制,进一步的规范手术室医疗护理行为,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4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一直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做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监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对于合并有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患者,在器械使用后要双重消毒,敷料按要求焚烧,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监管。此外,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避免形成交叉感染。

5规范手术护理记录

5.1完善手术护理记录单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相关规定,制定手术室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单中要求记录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前访视、手术过程、术后情况、器械敷料使用及灭菌包监测等内容,由当天负责的医生、护士分别前面归档,一旦发生问题有据可依。以此来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警惕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5.2清点物品记录

在术前术后要将手术物品进行清点,详细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若出现术前、术后器械物品不符的情况,则应当如实在物品记录单上写明原因,并由护士长或管理人员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各项记录要及时、客观、真实、准确,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必要法律依据。

6确保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6.1成立质控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资深护师担任成员,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负责对各岗位护士职责和护理安全的检查和监督。质控小组要完善各级人员的质量考核标准,包括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值班护士等工作职责的确立,要求每个护士都能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工作。同时要做好专科操作的指导,对于普外、脑外、心外、泌外等不同科室不同术式的目录、物品准备、手术步骤等进行统一规范,实施流程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护理安全。

6.2加强围术期质控

(1)术前质控:要求手术间空气消毒达标,温湿度适宜,在术前30min内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检查手术物品是否符合手术要求,定期清洁手术推车,检查车身、车轮以及各轮轴处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巡回护士在术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再次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备,确保手术安全、有序进行。在患者送入手术间后要和手术医师进行再次核对患者信息。(2)术中质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手术台上做到“四查”,分别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进行器械清点,由巡回护士将器械和敷料记录在物品记录单上,术中根据手术需要将添加器械及时记录,器械护士要管理好所有手术物品,防止术后遗漏,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准备抢救,手术结束后认真完成与病区护士的交接,重点交代术中监测和观察的内容。

7成效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在科室内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增强了护士的预防控制意识。而通过全面的培训措施,提高了护士对风险隐患的识别能力,护士们熟练掌握了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并能够创新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并落实。减少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后,2014年全年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12%,与实施前的2013年的2.6%相比,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全面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质量。

8结语

手术室护理制度篇8

关键词临床研究护理管理手术室人性化管理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其中对手术室临床护士的临床业务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量非常大,手术室护理人员始终保持在高度紧张状态,使手术室护士的生理、心理压力明显增加[1],同时也使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降低。根据这一情况,本文抽取手术室护士9例,并推行人性化手术室护理管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手术室护理人员1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年龄18~46岁,平均28.6岁。其中大专学历以上5例,大专学历以下4例。工作时间>5年8例,5年7例,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护理管理方法:①对照组护理管理方法: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护理人员值班以及交接班制度;护理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护理;护理差错事故管护理制度;护理在职教育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②实验组护理管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之上加入人性化护理管理,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a完善管理制度:现如今,有些医院采取硬性制度造成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之间出现对立的立场,使护理人员的主动性明显降低,自从采取人性化管理以后,手术科室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有考核制度:对护士每隔1个月实施定期考核,内容有出勤情况、总体工作量、病人满意度以及医生满意度等,其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以及不合格三个等级。对优秀的护理人员要采取物质奖励,其中包括补助以及奖金等相关方面。对考核不合格的护士要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其中也包含以上内容,对每一个季度考核不合格的护士要将当月奖金扣除,年度考核没有合格的护士要暂停上岗,并采取相关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工作。同时我们还专门建立一个表彰栏,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的名字以及照片都会在表彰栏当中显现,使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明显提高。b要完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休息室,休息室当中要摆放茶几、沙发以及饮水机等,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长要合理安排工作,根据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自身及情况来进行合理搭配,在对工作没有造成影响的前提下采取弹性工作制度。对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偶然出现的失误,要对其采取说服劝导,不要在同事和病人面前大声指责。同时还要每隔几个月组织文体活动,让护理人员在文体活动当中放松自己的心情,并使集体凝聚力提高。

临床评估方法:两组护理人员在研究过程当中分别护理60例手术室病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的病人采取自主研制的调查问卷方式,其中内容包括有责任心、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情况、风险意识,一共发出120例,回收120例。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我科室自主研制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数来进行判定。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

结果

经过临床管理以后,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病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现如今,随着医疗事业卫生的大力改革,对手术室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人性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3]。可以使手术室护士的各种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使整个手术室人员的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使得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明显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因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采取人性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4]。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手术室护理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可以使责任心、护理水平、服务态度、以及风险意识等得到明显提高约90%[5]。实验组病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慕旭琴,刘力嘉.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11(2):39.

2邱俊.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27(9):343.

3胡晓华.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5(10):153.

手术室护理制度篇9

关键词:院内感染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院内感染也称之为医源性感染,近年来,院内感染情况原来越严重,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手术室是治疗的主要场所,也是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场所,因此加强手术室管理对预防患者院内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2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将所有人员分为两组,实验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质控模式,对照组人员不做干预。两组护理人员不仅包括在职员工,同时也包括实习生。

1.2方法对照组人员未实施手术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不进行特殊管理,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不作详述。实验组人员实施手术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具体方式如下:①质量控制培训。所有实验组人员在管理前均要进行手术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培训,培训内容:术前手术室内消毒规范、配台人员手卫生要求、术中无菌操作以及手术室无菌器械管理等。并要对手术室相应制度进行重点培训,在培训后要对所有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重新参与培训[1]。②安排带教:对于新到任或从事工作时间较短的护理人员来说,手术室的工作氛围较为紧张,护理人员很容易出现自我保护意识差,或自我保护能力差的情况[1]。安排带教工作,不仅能够提升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③围术期管理:患者在围术期间,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管理,告知患者注意自身卫生,按时擦拭身体、换洗内衣裤,术前做好备皮工作,剃除术前毛发,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消毒手术区域。护理人员也要按时为患者更换床单被褥,若患者床单被褥出现污染则要立刻进行更换。④建立分级制度:从护士长、主管护士到护理人员,实施分级、分层管理。手术室护士长要对所有人员进行管理,并要对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根据手术的详细情况来调度手术物品和人员,主管护士负责日常监督和指导工作,明确规定每台手术入室人数,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动。要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在人员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急诊手术时,要根据当值人员的状态、工作时长来安排手术人员,不仅要保证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也要保证新到任的护士得到更多的锻炼[2,3]。此外,要根据不同的手术来安排不同的配台人员,通常来说,每台手术的手术人员为4~5名,包括主刀医师、助理医师、配台护士、调度护士、麻醉医师各一人,并要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空气、环境污染。⑤手术核查:核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疾病、手术部位、手术器械、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温度、护理文书记录情况等内容。患者入室后,医师要对患者的血常规、血糖等指标进行再次核查,查看是所有指标是否符合手术标准。在手术开始前要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核查,确保温度、湿度完全符合标准。护理人员则要对手术器械的有效期进行查看,并要核对消毒指示卡,确保器械消毒达标,且在有效时间内。医师同时要对患者的消毒范围、消毒次数以及消毒液是否合格、消毒完成后是否即刻开展手术等情况进行核查,保证手术安全进行[4]。⑥手术室内部环境管理:手术室的污染区和无菌区要完全隔离,在污染区要设置污染物摆放标识,护理人员每日要对污染物的放置进行查看,确保污染区和无菌区完全隔离,并要将每日查看情况进行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要将温度调节至舒适温度,术中定时测量患者体温,及时调整室温。在术后清理过程中也要将清扫工具进行分类,并要按时更换清扫工具。所有手术器械在使用结束后均要进行清洗、维护、检修、消毒。手术室的无菌储藏室也要进行严格管理,护理人员在进入储藏室前要穿戴无菌手套,并要按照规定放置或拿取无菌物品,切不可使无菌物品受到污染。若需要进行接台手术,务必在上台手术结束后彻底清理手术室,接台手术室内空气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合格。⑦医护人员也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在手术操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定递交、使用手术器械,在手术中要按时查看手套完整性,若手套破损要立刻进行更换。在收拾手术器械、以及废弃物时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损伤。

1.3效果观察比较两组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文书书写情况、消毒隔离情况、专业技能考核情况、器械和急救药品处理情况。所有内容均由护理部主任联合手术室护士长共同进行考核,所有项目均为百分制,超过90者分视为合格。

研究期间,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所护理患者发生护理行为致感染事故的次数进行统计,并作统计学分析。

1.4数据统计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人员考核合格率两组人员考核合格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所有考核内容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2.2护理行为致感染事故统计实验组护理人员所护理患者发生护理行为致感染事故(4.96±1.34)次,对照组为(11.02±2.41)次,实验组发生护理行为致感染事故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

3讨论

手术室是治疗的主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能够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实验组发生护理行为致感染事故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可知手术室护理管理质控模式有利于规避护理风险,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落实手术室护理管理质控模式中,应注意院内感染不仅包括患者,也包括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手术室无菌、消毒的管理。同时,还要在护理管理质控模式中,强化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医护人员出现器械损伤、感染情况。此外,应注意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性,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度,提高每个护理人员责任意识,进而直接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强化院内感染管理能够改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洁,冯志仙.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7(36):145-147.

[2]梁丽清.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04):265.

手术室护理制度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作为一所二甲人民医院,对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目前有护理人员19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8人。每日实施手术10~15台,平均每日实施手术(9.6±1.5)台。综上所述,我院具备进行手术室优质服务的临床条件。

1.2现状和方法

根据患者手术期间对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我院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法进行现状研究,分析现存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2.1我院手术室优质护理现状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4个方面:

1.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够。优质护理对患者的手术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并不健全。他们中很少有人主动进行自我知识储备的增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医院出现客观条件可以进行优质护理但碍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够的现象。使医院无法真正实现对患者的优质护理。

2.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到位。由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存在误区。且手术室护理工作压力大,许多手术室护理人员忽视了患者心理健康、康复指导等方面的工作。甚至有护理人员无视优质护理的相关要求,所实行的护理工作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做到对患者的优质护理。

3.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繁琐,很难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范围进行有效规划的管理和规范。如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在进行优质护理时无法做到井然有序。就会使患者无法接受真正的高效率高水平的优质护理。

4.护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实行不良。护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收入水平甚至是职称的评定都无法和平时的工作成绩连接起来。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起那个,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够细致。使患者的满意度一直无法提升,甚至可能导致医患之间的误会,对医患关系的和谐的有着巨大的影响。

1.2.2对我院手术室优质护理所出现的问题的改进方法

1.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医院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在理论上学习优质护理知识,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的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训练,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可以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得到锻炼,增加业务熟练度。再次,在护理人员当中实行竞争机制,鼓励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习。使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自觉的提升。最后,要指导护理人员如何面对患者的提问和咨询,做到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指导。

2.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要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进行改进,要使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时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的对患者进行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普及医学知识和健康常识,保证患者可以用积极的心理对待手术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

3.完善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相较于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制度,新型的优质护理制度由于其时间短的特点,使其在管理制度上存在这很大的问题。应建立较为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如从护理工作的规范规章的制定、手术室护理人员职责划分和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模式的改变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混乱、职责不明、护理模式不统一的问题。是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的被调动起来,能够更好的完成护理任务。

4.明确护理人员的考核制度

通过制定更加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将护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等这些较为受关注的问题真正的和考核制度联系起来。公正的考核制度可以使护理人员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患者,对患者进行真正的优质护理。

1.3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每个项目的分值为1~10分,最后计算各个项目的平均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出现明显差异。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反应和满意度也较实施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