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际业务审计十篇国际业务审计十篇

国际业务审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4:59

国际业务审计篇1

一、清晰度增强

新版ippF的条文表述更为清晰、简练、精确。例如,2004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professionalpracticeFramework,简称ppF)使用“应当”一词代表强制性义务,而新版ippF使用“必须”一词要求无条件地遵循该项准则;使用“应当”一词表示某项准则预期得到遵循,除非根据专业判断,所涉及情形允许偏离《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简称《标准》)的要求。2009年1月,iia在ippF的同时还了两个立场公告:“内部审计在审计活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theRole0finternalauditinginResourcingtheinternalactivity)和“内部审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theRoleofinternalauditinginenterprise-wideRiskmanagement)。另外,除了应用“词汇表”对《标准》所用术语的特定含义进行详细解释外,ippF还增加了“释义”,对《标准》中的术语和短语作出进一步阐释,置于需要加以解释的相关《标准》条款之下。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标准》,需要同时考虑相关阐释和释义。例如,在有关独立性与客观性的条款中,ippF增加了相应的“释义”,详细说明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含义、如何保持独立性与客观性、可能损害独立性与客观性的情况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释义”增强了,ippF的明晰性。更能说明这一点的是。ippF新增了“实务指南”,侧重于在工具和技术的具体运用方面提供指引,包括详细的流程、程序、方法和步骤。例如工具、技术、程序以及分步骤的方法和形成书面文件的范例。

二、透明度提高

ippF的原则和理念是内部审计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充分体现了作为国际公认的内部审计标准制定机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宗旨,即通过提供相关的研究和教育成果,拓展内部审计知识,提高全球内部审计专业水平,加深人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因此,新版ippF突出强调了其范围的国际化和多样化,在供广大内部审计人员使用的同时,更注重方便更多的人理解和使用,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为了使对内部审计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更好地了解重大的治理、风险或控制事项以及内部审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ippF新增了“立场公告”,表明iia关于内部审计在特定事项中的角色及职责所持的立场或观点。另外,为了促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增加专业标准制定、复核及颁布过程的透明度和一贯性,iia还在世界范围内公布草案,征求公众意见,并将反馈信息归类,对备受关注的问题反复进行论证,形成修订稿并再次征询意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与iia交流意见,并自由登陆iia网站查询ippF的更新与修订情况。2009年1月的ippF就是经过多次咨询和论证而形成的。

三、时效性提升

为了适应全球内部审计职业的快速发展,将iia的权威指南以一种可以及时修订的方式整合起来,使全球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能够对不断发展的市场作出反应,以便提供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Ha指出:鉴于《标准》的审视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标准》的修订周期确定为三年。同时,iia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欢迎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广大利益相关方、政府机构、专业组织、高等院校师生等任何对内部审计感兴趣的人士对ippF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可以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反馈给iia。同时,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登陆iia网站(省略),通过“专业指南”栏目查询ippF的更新与修订情况。当然,并非每三年都需要修改《标准》,iia此举旨在持续地对《标准》进行全面审核,并视需要进行修订。

四、严谨与可信

如上文所述,新版ippF使用“必须”一词特指无条件的强制性要求,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使用“应当”一词来表示期待相关要求得到遵守,除非根据专业判断所涉情形允许偏离《标准》的要求。遵守“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是强制性义务,其强制性质必须在内部审计章程中得到确认,它们是内部审计对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作出的客观确认之所以被信任的基础,也体现了ippF的严谨和可信。

《职业道德规范》以“诚信、客观、保密、胜任”为原则,既适用于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个人,也适用于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团体。对于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协会会员、iia职业资格的获得者或申请者,将根据协会的规章和制度予以评价和管理。在行为准则中没有提及的特殊行为,如果其无法被接受或有损信誉,协会会员、iia资格获得者或申请者将接受纪律处罚。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是关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基本要求,普遍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组织和个人。iia要求内部审计师根据《标准》开展内部审计服务,持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服务质量。为了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信赖,ippF制定了更为详尽的“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强调将持续监督纳入管理内部审计活动的日常政策和实践,进一步强化了持续的“内部评估”和独立的“外部评估”。只有在“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的结果证实内部审计活动遵循了《标准》时,首席审计执行官才可以进行“遵循《标准》”的声明,否则要在业务报告中披露未完全遵循《标准》的情况、未遵循《标准》的原因以及对业务及已报告结果的影响。

五、与时俱进

新版ippF在反应当前内部审计实务的同时也为将来的扩展预留了空间,新增的“实务指南”和“立场公告”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实务指南和立场公告作为强力推荐指南通过了iia的认可,由iia国际技术委员会按照规定的流程制定,流程中当然包括前文提到的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广大内部审计师更应通过积极参与指南的制定推动ippF的持续发展。

国际业务审计篇2

【关键词】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成立于1977年10月7日,最初是由63个会计团体代表49个国家签订协议,总目标是“用统一的标准来发展和加强会计专业的全球协作”,iFaC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计师组织。iFaC下设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2001年更名为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该委员会通过各种审计和保证业务方面的公告,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审计实务和相关服务的统一程度,在理事会的支持下,促进自愿接受这些公告。正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主席格雷厄姆・沃德所说,iFaC的宗旨是通过发展国际会计行业,制定统一的高质量的标准,用以强化国际经济,从而服务于广大公众的利益。在审计报告准则方面,iapC于1983年10月了国际审计报告准则,该准则分别于1994年、2001年和2004年进行了三次修订。2009年11月,国际审计准则(iSas)的采用工作已经有序展开,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的多项国际审计准则已被采用或被作为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国家准则的基础。

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确立是在1983年,iapC于1983年了《国际审计准则(iSa)13――审计师关于财务报表的报告》,对审计报告进行规范,标志着国际标准审计报告的基本确立。该准则规定,一份完整的审计报告应当具备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作为协调各国审计报告差异的标准。2009年6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了《2009年国际审计与质量控制准则手册》。该手册集合了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为提高清晰度所重新起草的所有国际审计准则和国际质量控制准则。同时还包括一份术语表和国际质量控制、审计、审阅以及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准则的序言。

2010年1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鉴于服务外包业务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了《鉴证业务国际准则第3402号――服务类组织控制鉴证报告》(iSae3402)。新准则主要对当今服务组织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类型、设计以及业务控制的执行效能的报告作出了规定。而所涉及的外包服务则涵盖了从协助开展交易活动到执行一项或多项业务功能各个方面。iaaSB十分关注服务审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对于iSae3402的应用体会,并决定在2013年积极收集对该准则的应用反馈意见。对此,iaaSB的主席阿诺德・塞尔特(arnoldSchilder)说:“任证业务准则为服务类组织呈报控制的各项内容设定了全球性基准,有助于满足外包服务使用者以及依照国际审计准则(iSa)对外包服务使用者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的需求。”国际准则的采用是可持续程序的第一步,成功执行对确保职业人员恰当地了解和应用准则而言至关重要。iFaC会员组织被要求尽全力在他们的国家主导或积极地支持这一程序。一服务类组织所提供的单项服务都与世界各国经济实体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有效性控制十分重要。

二、世界各国(或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的情况说明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因此,全球资本市场必然需要一个高质量的、统一的审计准则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那么,国际审计准则无疑是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好的选择。

2009年11月3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布了《世界各国/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已有126个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或将其作为制定本国(或地区)准则的基础。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布的《世界各国/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情况的报告》,iFaC对世界各国(或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的情况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本国法律法规要求使用国际审计准则(RequiredbyLaworRegulation)。本国法律或法规要求在通用财务报告审计中使用国际审计准则。属于第一类的国家或地区有11个,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哥斯达黎加、马耳他等。

第二类是采用国际审计准则(iSaareadopted)。本国准则制定机构采用国际审计准则作为本国的审计准则,不另制定本国审计准则。属于第二类的国家或地区有32个,如英国、加拿大、南非、匈牙利等。

第三类是本国审计准则即为国际审计准则(nationalStandardsaretheiSas)。本国准则制定机构采用国际审计准则作为本国的审计准则,并对其作出必要调整,但所作的调整符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公布的调整政策。属于第三类的国家或地区有28个。如中国、中国香港、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值得关注的是,该报告对我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我国制定了明确的国际趋同战略,在制定本国审计准则时,充分考虑了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并结合了我国自己的情况,积极、动态地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并根据iaaSB明晰项目修订审计准则,将国际审计准则融入我国审计准则。

第四类是其他情形(others)。该类型是指根据现有的信息无法评价本国家(或地区)准则采用的具体情况。例如,虽然某些国家(或地区)宣称本国审计准则“基于”国际审计准则或与之类似,但基于目前的信息尚不清楚对国际审计准则作出的调整是否符合iaaSB调整政策的规定;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作为目标,但是至今尚未实现这一目标。属于这一类的国家(或地区)比较多,有55个,其中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台湾、意大利、西班牙等。

鉴于以上四种类型的划分,世界主要经济体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展又是如何呢?

三、世界主要经济体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进展

国际会计准则步伐加快,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同样紧锣密鼓。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早在2004年启动国际审计准则清晰化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增强国际审计准则的清晰度,便于准则的理解和执行。2009年2月27日,公众利益监督委员(pioB)对国际审计准则最后几个清晰化项目的批准,标志着清晰化项目的完成。世界各国的审计师现在都有权使用36项已修订的清晰化的国际审计准则和一项清晰化的国际质量控制准则。

2010年10月,全球审计师即将开始执行明晰化后的国际审计准则。虽然该准则清晰、易于理解,有助于提高执行的一致性,但由于中小企业审计的特点以及中小事务所所受的资源限制,中小事务所在中小企业审计中还是面临很多挑战。目前,iFaC下设的中小事务所委员会《运用国际审计准则执行中小企业审计指南》(第二版),旨在帮助中小事务所理解和执行明晰化后的国际审计准则。

近几年,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准则制定机构、监管机构等纷纷对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作出了积极反应,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2009年6月11日,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发表声明,对明晰项目的成果表示欢迎,鼓励证券监管机构接受按照明晰后的国际审计准则对跨境证券发行和上市执行的审计业务,并支持证券监管机构和相关部门在制定国内使用的审计准则时考虑明晰后的国际审计准则。2010年8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了国际审计准则第610号:利用内部审计师的工作的修订征求意见稿。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部分趋同项目的最后期限推迟至2011年下半年。

(一)欧盟

欧盟2005年正式采纳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欧盟委员会于2009年6月22日发起公众咨询,考虑在欧盟范围内采纳国际审计准则,以完善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增强投资者信心。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了“2009年年度回顾”,概述了其2009年进行的诸多活动,包括推动采纳国际审计准则和意识到可持续性问题。欧盟委员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则显示,采纳国际审计准则利大于弊,将有助于实现欧盟内部审计标准的趋同,在欧盟范围内使用国际通行的审计准则有助于提高欧盟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让投资者获益。因此对于企业、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是一个“三赢”的结果。

为了从国际审计准则的改进中获益,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apB)从2004年开始决定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制定英国审计准则。apB希望广泛听取投资者、被审计公司、会计组织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apB主席理查德・佛莱克指出:“为了在审计中应用新的国际审计准则,还需要会计师组织和外部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和支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审计师的培训。”德国和法国审计准则总体上和国际审计准则一致,都是根据本国法律环境和审计应用中的实际情况来起草的,并计划在欧盟正式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之后,继续将新的国际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吸收到本国审计准则中去。德国还计划制定应用国际审计准则审计中小企业的应用指南。

2011年11月,iaaSB国际审计准则实施情况监控报告。监控报告指出,国际审计准则(iSas)将于2011年起施行。大多数采用新准则的国家准则制定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表示,新的体例结构是一大改进,在将新准则融入国家审计准则或事务所审计方法的过程中不存在困难。很多采用者认为,新准则要求更加严格,这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是适当、有益的。但是对于如何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在小型企业审计中运用新准则,部分采用者对此表示忧虑。在一项对英国审计师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审计师尚未做好迎接国际审计准则的准备。一些事务所正在以此为契机对它们提供的各项业务进行评估,更有10%的受访者表示正在考虑取消提供审计服务,大约71%的受访者还表示,他们最关心的是在执行审计时所增加的成本。

(二)美国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下属的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负责制定非公众公司的审计准则。aSB在2008年7月提出了美国审计准则明晰项目和国际趋同计划。在接下来的2―3年内,他们计划根据明晰起草惯例来重新起草所有相关的审计准则,并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aSB希望美国审计准则基本包括国际审计准则中的所有要求,同时包括美国准则的特殊条款或者保留当前的一些惯例。这些准则将统一适用于会计期间开始于2009年12月15日或者以后日期的财务报表审计生效,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准则培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方法的相应更新。2010年10月29日,美国证监会(SeC)职员《〈考虑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财务报告体系工作计划〉进展报告》,该报告是继今年2月证监会有关是否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会计准则体系声明后的首份进展报告,为证监会(SeC)在2011年作出是否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决定提供相关支持。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进行改良并促进其融合达十年之久,正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卫・特维迪(Davidtweedie)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春季会议上发言时所说,采用全球会计准则是全球金融改革的一个关键要素,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长期益处将远远大于过渡带来的短期困难。对此,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高级副总裁艾伦・托马斯(arleenthomas)说:“我们将加强合作,共同提供更多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信息在内的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信息和资源。这样,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能够为我们的会员提供更多信息,并促进全球准则的有序过渡”。2010年8月,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进行的“采用iFRS准备情况跟踪调查”中,41%的受访会计主管表示将推迟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过渡的准备,直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制定具体的最后期限。但该调查发现,多数受访会计主管支持采纳iFRS的要求。显然,准则的国际性对审计完善具有挑战性,而审计职业的独立性、权威性和自律性将会增加投资者对完善的会计核算的信任。

2010年2月,美国证监会声明,表明其支持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态度,并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订了一套具体的工作计划。令人担忧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某些方面不符合萨班斯法案的相关规定,使得在当前情况下,美国证监会无法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纳为美国“公认”的会计原则。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治理、资金来源等方面还未能达到美国设定的要求,同时考虑相关法律障碍,美国会计准则建设很可能放弃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模式,而选择与中国相似的趋同模式的可能性在增加。

(三)俄罗斯

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看,在1995年至1998年间,俄罗斯聘请一批会计审计专家制定了35项审计准则;1999年至2000年略有停滞;自2001年以来,俄罗斯放弃了由本国专家制定审计准则的做法,转为聘请欧洲专业人员制定审计准则,在原先基础上又制定了15项新准则。新制定的审计准则实质上是订购的国际审计准则。2000年10月,俄罗斯在《审计活动暂行规定》施行7年之后,俄罗斯审计史迎来了辉煌的一页,即在财务核算体制改革国际中心的参与下,第一部俄文的《国际审计准则》翻译本正式问世了。2001年《审计活动联邦法》的通过最终奠定了俄罗斯审计的基础,并且确立了审计是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则,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俄罗斯逐渐通过一系列调控审计活动的法律法规,使俄罗斯审计朝着国际审计体系迈进。俄罗斯已完全采用国际审计准则,该国财政部还制定了一整套采纳国际审计准则的程序,并制定了根据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对俄罗斯审计准则进行修改的路线图。2010年2月24日,俄罗斯联邦审计署署长斯捷帕申在莫斯科会见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双方就加强中俄两国审计部门的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斯捷帕申和李辉一致指出,随着中俄两国各领域合作的迅速发展,两国审计部门的往来与合作也日益密切,相互交流和学习审计工作经验,在相关国际组织和机制中加强协调与配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双方就中俄两国审计部门今后加强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一致表示要进一步密切两国审计部门领导人和各层级的往来,加大联合培养审计人才的力度,在推动改革国际审计和评级规则方面扩大合作。

(四)日本与韩国

日本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企业会计审议会于2007年2月15日正式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管理层评价与审计准则》以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管理层评价与审计准则实施指引》,该准则由“内部控制结构”、“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价及报告”以及“与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审计”三部分构成,该准则从2008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为日本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以及公认会计师对内部控制鉴证提供了技术规范和指导。日本已决定采用明晰后的国际审计准则,具体时间表正在制定中。

2010年9月9日至10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aSBJ)在伦敦举行了第12次会议,商讨会计准则趋同下一阶段进程,对拟在日本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相关筹备工作进行了检查。此次会议由iaSB主卫・特维迪(Davidtweedie)和aSBJ的主席西川几雄(ikuonishikawa)共同主持。根据双方的谅解备忘录――《东京协定》,iaSB和aSBJ加快开展iFRS与日本公认会计原则(JapaneseGaap)在2011年6月前实现趋同的相关工作。目前,日本某些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被允许依照iFRS来编制截止于2010年3月31日财政年度的合并会计报表。在iaSB的支持下,aSBJ正在与日本的立法机构通力合作,为与自愿采用iFRS有关的问题提供解释说明和实务指导。

韩国注册会计师协会(KiCpa)在2008年初公布了一份新的国际审计准则路线图的翻译稿,以保持和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目前的韩国审计准则在基本原则和主要程序方面和国际审计准则保持一致。韩国计划根据引进的国际审计准则路线图来采用新的国际审计准则。

(五)中国

2007年1月1日起生效的审计准则标志着中国的审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7年加入iFaC,2005年12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与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就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发表联合声明,阐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性以及双方的共同主张。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在联合声明中高度赞赏中国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重大进展,认为这种努力和进展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树立了典范。中注协和中国财政部曾多次邀请iFaC高层出席在中国召开的会议和其他重要活动,以分享iFaC对会计行业发展的经验;中国还选派了一些代表担任iFaC下属委员会的委员,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推荐,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陈箭深博士2010年10月当选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理事。中注协先后于1996年10月和1997年5月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并一直担任这两个组织的理事,代表中国会计行业直接参与国际及区域性会计职业组织的决策工作,在反映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诉求、提升行业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制定新准则的过程中,iFaC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一直与中注协密切合作。中注协一直并将继续是iFaC的重要一员,双方的合作很多,尤其是中国加入iFaC后,中注协很好地履行了会员义务。比如推动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加强培训提高行业会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发挥行业组织在整个行业进步中的作用等等,未来双方还将在事务所的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2010年11月,中国财政部了修订后的审计准则,并宣布新准则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对38项审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不仅具有结构清晰、风险导向和重视审计有效性等特点,其适用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对于海外分支机构和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以便与国际审计准则全面持续趋同。

中国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aaSC)也已决定采用明晰后的国际审计准则,修订或者重新起草本地准则,并在新的香港审计准则(HKSa)附录或者附注中适当地增加本地执业指南。2010年8月,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发起了包括组织公共活动和文件在内的活动,以解释审计的价值和保持高水平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公众对审计质量的信心。中国台湾也将于2013年实行国际会计准则(iFRS),首当其冲的产业是寿险业。

此外,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都已决定采用明晰后的国际审计准则,具体时间表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中。印度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负责制定印度的审计和鉴证准则,并积极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印度希望在2010年12月实现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完全趋同。加拿大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aaSB)在2008年3月宣布完全采用国际审计准则,并根据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的体例修订加拿大审计准则,新的加拿大审计准则将和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准则的生效日期一致,并积极参与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的修订过程,提供重要的评论和建议。可以看出,所有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责任方都需要尽早考虑准则的应用问题,并积极制定计划保证会计期间开始于2009年12月15日的财务报表审计都能够有效地运用明晰后的国际审计准则。

四、关注与启示

关注国际审计准则的利益因素,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本质认识,关注国家未来利益,加快参与国际审计趋同的步伐。回顾历史,以往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来自于各国家及其准则制定机构的反对。一旦某个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接受与支持,可以预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会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国际审计准则在趋同的同时还要关注各国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文化差异。不同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同类审计惯例在具体应用中也有差别。即使审计惯例与国际准则相一致,并有意识遵循这些惯例,但在某些具体应用上也可能存在国际差异。欧洲的审计准则一般是比较基本的、基础性的规定和要求,而美国由于实行的是案例法,所以美国的审计准则制定得都非常的详细,尽量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情况。而现在国际审计准则制定采取的是欧洲模式,美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证券委员会都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准则不够详细,这类似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上的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之争。

众所周知,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投资者往往需要由第三方进行审计,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而审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所采用的专业规范。各国审计师资格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审计质量的差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曾发表过一个取得审计师资格的教育标准,而实际上只有少数的审计师符合这个标准。各国在教育程度、实践经验、资格考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在趋同过程中,区域化与国际化并存的局面还要存续一段时间。各国审计环境的差异,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要求iaaSB建立一个世界各国都接受的国际审计准则应当循序渐进。政府机构的强制力与民间组织的专业能力互补。在充分发挥职业界独立性和技术性的前提下,适当借助政府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审计准则制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民间职业团体理应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也可防止过多的政府干预削弱审计职业界的独立性。政府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才是审计准则权威性的根本,所以趋同还必须与政府机构相结合。借助国际性会计公司,以审计实务来推动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国际性会计公司在各国执业,必然会受到所在国家审计准则的影响,审计实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审计准则,通过国际性会计公司在审计实务上实现的趋同“引领”各国审计准则朝全球趋同的目标迈进。

毋庸置疑,审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所采用的专业规范。尽管世界主要经济体对于国际审计准则认同均持积极态度,但高质量准则最终与公众见面还需要一段漫长而充足的时间,因为只有充裕的时间才能保证“趋同”的高质量,才能对会计、企业以及其他行业能否适应“趋同”做可行性论证和分析。运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可以提高各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国际审计准则是一套国际专业审计标准,用于规范财务审计操作,并推动各国审计准则趋同。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一致,近年来中国会计行业的规模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国际市场融资,海外投资者迫切希望了解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成为必然,我国将于2012年1月1日执行新修订后的审计准则,这对广大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财会工作者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学习与借鉴必不可少,我国继续加强与经济资本大国,特别是美国,要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证监会频繁沟通,关注其在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方面选择的道路,加强与美方的沟通交流,一方面推动美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另一方面相机抉择我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我国能否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新一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改革中抓住机遇占据主动权和增强话语权,对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经济出版社,2000.

[2]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市场管制――关于会计信息管制的经济学思考[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金星.会计国际趋同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刘金星.国际审计准则趋同进展评析[J].财会学习,2009(8).

[5]程华.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在各国的反应[n].中国会计报,2009-04-27.

[6]朱锦余.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6).

[7]唐少华,陈龙伟.ioSCo:认可国际审计准则明晰项目成果[n].中国会计报,2009-06-26.

[8]李学柔,秦荣生.国际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9]林启云,田丽艳.审计报告[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0]钟标.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新动向[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6).

[11]文颖华.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模式与思路[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8).

[12]刘庆龄.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构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3).

[13]iaaSB,2004,“iSa700-theindependentauditor’sReportonaCompleteSetofGeneralpurposeFinancialStatements”,http://省略/news/.

国际业务审计篇3

但近期爆发的银广夏事件使独立审计准则备受关注。一些人士在媒体上声称签字注册会计师履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却没有发现银广夏管理层舞弊行为,并由此对独立审计准则提出质疑。本文希望就此与大家深入探讨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以统一思想,维护独立审计准则的权威性,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独立审计准则。

一、独立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

独立审计准则是一把双刃剑,既规范注册会计师,又保护注册会计师。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为依据,由财政部颁布,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注册会计师只有遵守独立审计准则才能保护自己以免于承担审计失败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法》第3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第161条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意见书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必须按照执业规则规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对其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部分承担连带责任。”由此可见,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业,一旦出现审计失败就难辞其咎。如果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业,并且尽到了应有的执业谨慎,不应承担审计失败责任。我国有关部门正在起草的《关于审理涉及中介机构民事责任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稿)第4条规定:“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下列行为,给委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退还委托人交纳的委托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四)违反执业准则,未尽高度注意义务或者忠实义务的;……。”第12条规定:“……,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中介机构不承担民事责任。(一)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已经严格遵守执业准则勤勉尽责也无法发现虚假成分的;……。”虽然这个文件尚未正式颁布,但说明我国法律界已经重视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毕竟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了近百年,直到1995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1995年个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免责的“安全港”条款,对那些以诚实、公正态度出具报告的注册会计师给予豁免权。

这次银广夏事件就很生动地反映了独立审计准则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双刃剑作用。2001年8月18日至9月3日,我们对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1999年度和2000年度会计报表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表明,银广夏2000年虚增利润56704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2万元,1998年虚增利润1776万元,共计76262万元。签字注册会计师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规定,存在重大过失,未发现银广夏会计报表中的重大虚假问题,出具了不实的审计报告。签字注册会计师根本没有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不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业,而非履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却没有发现银广夏管理层舞弊行为。例如,签字注册会计师对天津广夏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时,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未要求公司的债务人将回函直接寄达会计师事务所,而是由公司交给签字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被函证者的选择、询证函的编制和寄发以及回函保持控制。这是作为注册会计师应当熟知的常识,而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却未能做到。《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第21条明确规定:“函证是注册会计师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做好的银行存款、借款及往来款项函证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被函证者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因此,如果签字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去实施函证程序,银广夏管理层的舞弊行为是不难发现的。在此仅举以上一例,其他问题也是不遵守独立审计准则造成的。

二、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关系

独立审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并把其作为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保证执业质量的手段。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有很长时间,形成了较完善的准则体系,许多审计技术和已成为国际惯例。1994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完成并颁布了一套核心国际审计准则。有5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将国际审计准则作为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客观上要求各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我国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过程中,主要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同时借鉴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审计准则,但强调国际审计准则优先。国际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和必要程序构成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同时,近年来,世界银行及其他国际组织力促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更加关注公共利益问题以便代表国际职业界扮演监管角色,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此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1999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决定取消会员委员会(membershipCommittee),成立遵守委员会(ComplianceCommittee)。遵守委员会的职责是确保所有会员组织履行其会员义务,使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实现“以协调一致的准则,在世界范围内更快地发展会计职业,为公共利益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目标。”我国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会员国,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也理应与国际审计准则相协调。

三、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对国情的考虑

我国尽管已初步建立起主义市场体制,但在、、社会等方面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既要借鉴国际惯例,又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

为此,财政部专门成立了独立审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和外国及港澳台专家咨询组,负责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提供咨询服务,以使独立审计准则既借鉴国际惯例又结合我国国情。此外,我们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也注意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沟通,听取他们对独立审计准则的意见。例如,我们在修订《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和《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时,邀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专家参加修订工作;在起草《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7号——商业银行报表审计》时,邀请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商业银行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在准备起草《执业规范指南第Х号——保险公司审计》时,也取得了中国保监会和有关保险公司的支持。同时我们还通过征求意见稿和夏去调研等方式,注意广泛听取业内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我们始终认为,只有这样起草的独立审计准则才能符合我国实际,在我国行得通。

顺便提一下,结合我国国情并不是迁就落后的审计实务。东亚危机后,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指出,当地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尽管代表国际会计公司,但其审计质量却远低于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没有对危机的发生及时提供预警,这值得我们深思。

四、独立审计准则与风险导向审计、账项基础审计

银广夏事件爆发后,曾有部分人士责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为何未引入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审计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其优点是,注册会计师可将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风险导向审计和实务确实已经引起了国际会计职业界的注意,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审计风险委员会,负责考虑是否对现有的国际审计准则作相应修订。今年6月11日至15日,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第70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议题之一就是研究制定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并计划制定1项函盖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概念的汇总性准则及3项支持性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成员,一直十分关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并直接参与了有关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起草和讨论工作。

但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角度看,无论是制度基础审计,还是风险导向审计,都离不开被审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这个前提。而目前国内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大家都有目共睹。同时,从我国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项目看,实际上几乎每个准则项目都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思想,这决非单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所能概括。因此,如果不注重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用道听途说的概念全盘否定独立审计准则,会混淆是非,引起很大混乱。完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独立审计准则,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仍将在无序中徘徊。

国际业务审计篇4

一、规模经营观念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独立审计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海一个角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使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尽管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尚未形成规模较大的全国性会计师事务所,这样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也难以通过人员培训,以提高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责任、审计风险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提高执业水平、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另外,只有大型事务所才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供全面的服务,发挥集团事务所各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客户和社会的信任而不断增加业务量,以提高盈利水平;在美、日、德等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上市公司审计业务都是由极少数几家巨型会计师事务所控制,而我国以1999年年报审计为例,10家上市公司客户最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所占审计市场的份额总共也只有31,8%。可以看出。树立规模经营观念势不可挡。

二、多元化服务观念

从会计审计业务到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管理、保险、税务咨询、管理业绩评价、业务流程分析、经营战略调整等,独立审计的业务几乎可以伸展到各个角落。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主要局限于审计业务,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收人高达70%。相对而言,审计服务风险要比非审计服务风险高,无论是从增加收入还是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看,都必须大力发展非审计服务业务,以扩大原有市场生俘空间。

随着资本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历史性财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价值增值效果日相对降低,财务报表审计又面对,业务量增长缓慢和巨大诉讼风险的庇力,因而独立审计应逐步转型,形成似独立性和专业性为基础的四种业务,即财务报表审计、鉴证型业务、保证业务以及专业咨询业务。

三、国际化观念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企业纷纷涌现,企业经济往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国界,国际资本市场逐步形成。经济关系的国际化,使独立审计逐步走出国界,为了使审计报告和被鉴证的会计报表能取得各有关国家社会公众的储任,客观上要求协调独立审计标准和实务。除了独立审计准则的国际化外,审计市场也门趋国际化。一方面,允许外国会计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各国国内事务所也应积极走出阀门近年来,英美等国的大型会计公司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积极拓展业务,而且其在海外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在国内经营增长速度,当前,我国事务所的业务领域狭窄,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与国际会计公司竞争,开拓国际生存空间。

四、风险经营观念

国际业务审计篇5

关键词:内审;准则;央行;借鉴

abstract:pBCannounced“internalaudittransformationplan”in2011,andpointedtostudyippFwhichhasgreatpracticalvaluetopromotetheinternalauditinpBC.BasedonthecomparativeanalysisofippFandthesituationofinternalauditinpBC,thisarticleanalyzesthereferenceofippF,andcomesupwiththeidealpathandpracticalchoicestodeveloppBCinternalauditinthefuture.

Keywords:internalaudit,standard,people’sBankofChina,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1)11-0030-04

一、央行内审工作借鉴国际内审准则的必要性

(一)国际内审准则的权威性、统一性有利于实现央行内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是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①(iia)制定和颁布的。最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于2009年1月由iia。从国际内审准则发展历程看,国际内审准则内容的不断充实和完善、范围的不断延伸与扩展、性质的不断变革与明晰和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均适应了审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体现出社会发展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最新要求,能够指导各类内审机构规范开展内审活动,更加有效地发挥内审职责。iia在对当代内部审计理论进行概括、提炼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各国内部审计行业组织的意见,并结合各国内部审计实践对准则进行反复修订,因而国际内审准则成为各种组织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基本的工作指南,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在央行内审工作中全面借鉴国际内审准则,使用国际标准来衡量自身工作水平,有利于推动央行内审工作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最终实现央行内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二)国际内审准则的实质内容有利于明确央行内审工作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从国际内审准则的内容看,一是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定位和职业基础。iia在内部审计定义中阐明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宗旨、性质和工作范围,而道德准则阐明了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的个人或机构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行为规范,表明了对执业行为规范的最低要求。这两部分内容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业定位和基础,成为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都必须使用的准则。二是准则提供了具体的内审工作标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主要由《属性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属性标准》论述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特性,主要涵盖了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力、职责、组织独立性与个人客观性、职业审慎性、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等。《工作标准》描述内部审计活动的性质,并提供了衡量内部审计活动实施质量的准绳,主要涵盖了内部审计活动的管理、计划、批准、资源管理、协调、向管理层报告以及具体的业务计划、范围、方案、分析和评价、信息披露等。《实务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内部审计服务,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业务的实施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和标准,也为内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三是准则提供了特定审计工作的具体指引。作为强力推荐的立场公告、实务公告和实务指南,准则虽然不具备强制性,但是为满足强制性指南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适用的解决方案,如:开展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和需要考虑的因素;具体审计活动的工具、技术、程序以及分步骤的方法和形成书面文件的范例等,从而为内部审计师在具体审计工作中进行专业判断提供指引。总体来说,国际内审准则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审计工作的管理、具体审计业务的选择和实施等提供了一个国际标准或操作指引,对改进和完善央行内审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加强和改进央行内审工作提供了方向和重点。

(三)践行国际内审准则有利于推动央行内审工作转型

从人民银行实际来看,一是总行自2008年以来倡导的内审工作转型和“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活动,本质上就是内审工作的一种改革和完善,就是要使央行内审工作摆脱现状的束缚,适应时展要求,进一步借鉴和遵循国际通行准则,力争符合国际先进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是总行在2011年5月下发的《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要以国际内审准则为指导,努力构建符合央行实际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因此,内部审计转型的目标取向和路径设计,必须紧密围绕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来进行。而国际内审准则作为国际通行标准,本身也对内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具体的指导。从国际内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出发,对照央行内审工作实际,找出差距,采取措施,实现进步,有利于全面提升内审工作水平,有利于贯彻和推动央行内审工作转型,有利于推动央行内审工作的国际化。

(四)以国际内审准则指导央行内审工作符合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央行内审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完善单位风险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有的单位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有的甚至将内部审计看作是业务管理层的对立面;最高管理层以及利益相关方对内部审计应承担的责任和职业道德定位模糊;对新业务、新流程审计瓶颈问题突出等。央行内审工作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在单位治理结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应用国际内审准则来面对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作为唯一世界公认的权威标准,国际内审准则本身科学界定了内部审计工作,明确了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责任,对如何保障内部审计质量提出了相关程序要求,为增强公众以及内部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信心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为央行内审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因此,应用国际内审准则指导央行内审工作向更高、更成熟的层次发展,是内审工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国际内审准则与央行内审工作现状的对比分析

(一)审计环境建设尚待进一步优化

国际内审准则对于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职能、隶属关系具有明确的定位,力图为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这是内部审计发挥职能的根本要求和保障。在机构设置方面,准则提出要通过建立双重报告关系来保障内审部门负责人直接且无限制地与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接触,即:在职能上和行政上分别向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汇报工作,这是保障内审独立性的重要举措。与国际内审准则的要求相比较,目前,央行内审工作独立性略显不足。央行内审部门作为内设机构,在人员配备、干部考核、晋升等方面受同级职能部门的牵制较多,而且,分管内审的领导同时分管主要业务部门,这对于内审独立性和客观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内审成果运用机制尚不完善,内审部门作为独立行使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通过审计活动的开展,对被审计对象风险管理、内控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发现组织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内部管理缺陷或不足,对于提高组织风险应对水平、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体现上述价值的相关审计报告却未能成为对其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审计成果也未能在业务主管部门、其他监督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共享,既影响了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影响了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未完全建立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明确提出要建立风险导向审计,并将该风险导向理念应用于审计项目确定、审计方案制定和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其优势在于通过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确定高风险项目,从而使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可以揭露出来,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而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基本上还是账目基础和制度基础审计,主要依据总分行制定的各类制度规程对分支机构的业务操作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审计项目的确定大都遵循一定的循环周期,尚未形成高风险部位高频率审计、低风险部位少审或不审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另外,审计手段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利用计算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仍未得到广泛应用,手工审计方式仍占有较大比重,审计抽样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审计手段的科技化、信息化含量不高,审计技术方法的陈旧制约着内部审计效用的充分发挥。

(三)审计职能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发挥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职能界定为确认和咨询两方面,而且从国际上内审发展态势看,内部审计已由传统的注重财务收支合规性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组织风险管理和组织结构治理;由传统的查错纠弊转向更多地发挥鉴证、咨询职能,咨询职能在防范组织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国际内审准则的要求相比较,目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在职能发挥方面仍主要停留在合规性审计上,内审在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发挥咨询职能的方式和渠道还不够通畅。而且各类审计项目主要是对业务操作规范性以及相关制度执行的审核,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以及绩效审计、持续监测等效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同时缺少对组织整体价值提高的持续支持和保障。

(四)审计队伍专业结构、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正、客观、保密、胜任,同时还提出内部审计师应通过持续职业发展来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和其他能力。这也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在审计活动中要逐渐培养审计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开展后续教育和职业规划,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目前,人民银行内审队伍专业、年龄结构搭配不够合理,与国际内审准则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内审部门尤其是基层内审部门无论是内审人员的数量还是内审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尚不能完全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部分行内审人员老龄化比重较大,且审计人员多属于会计、金融等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数理统计、法律等专业人员匮乏,审计职能的发挥缺乏充足的人才队伍保障。

三、央行内审工作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央行内审工作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一是进一步完善内审工作制度体系。结合国际内审准则要求和央行实际,修订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明确内审工作章程、范围、机构设置、基本职能、工作责任等事项,继续完善内审工作操作程序等制度,集中体现准则的要求和精神实质,为央行内审工作的发展在制度层面上提供指导和保障。二是积极采取措施,将总行倡导的“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但组织各级内审人员深入学习,还要在各级业务人员、管理人员中进行宣传、培训,达到既通过学习准则提高审计人员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又取得被审计对象对内审工作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的目的,为内审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三是建立审计成果共享机制。继续完善发挥内审咨询职能的渠道和形式,如探索完善内审成果沟通磋商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内审咨询职能,加大审计成果与业务部门的交流、沟通力度,共同促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探索、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能

一是建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实现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应结合对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务知识的学习,探索出适合人民银行实际的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来明确业务风险的分布情况,从而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按照业务风险高低来确定审计的优先次序和审计频率,在审计过程中更要重点关注具有风险特征的事项,实行风险引导审计,进而优化审计资源的配置。二是继续完善审计方式方法,逐步加大aCL等通用审计软件的应用力度,探索开发适用于人民银行各类业务系统的辅助审计软件,逐步改变手工审计的现状。

(三)多措并举,逐步实现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一是立足实际,探索、完善审计类型,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内控审计,提升审计的宏观分析水平。各级内审部门要改变当前“管中窥豹”的状态,牢固树立“控制”、“风险”视角,在对内控具体要素进行审计的基础上,提升宏观分析能力,强化对被审计对象整体内控状况的评估和分析,要从根本上发挥内审对强化内部管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的职能和作用。另一方面,探索开展绩效审计,为提升组织价值发挥审计效能。从人民银行实际来看,我们尝试探索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从具体项目或业务入手,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综合的、整体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进而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强化各级分支机构内部管理的效率效果,提升央行金融服务水平,为更好地履行央行职责提供保障。二是拓展职能,逐步实现内审为组织增值服务的目标。从实际情况来看,内审人员要加强对具体问题的归纳和分析,逐步改变罗列式的问题描述方式,要善于把握问题的关键和重点,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状况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为报告的阅读者也就是各分支机构管理者提供一个清晰的风险和管理的概念,为党委改善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出谋划策,发挥内审“增加价值”的作用,推动内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继续强化内审队伍素质,为内审工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严格岗位准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明确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条件,在人才选用上应注意知识层次和结构的多样化,确保计算机、工程管理、风险评估、管理学等方面的人才占有一定比例,实现审计人员结构的优化。二是不断完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才库,实行分散管理、统一使用,逐步实现高层次内审人才资源的共享。三是注重后续教育,加强对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应制订中长期培训规划,通过各种培训方式,逐步提高内审人员理论修养,增强审计人员在基建工程、信息技术、内控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审计能力;要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更新审计理念,不断提升审计水平。

注:

①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41年在美国纽约成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致力于推动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人员发展的国际性组织。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5.

[2]杨立杰.学习运用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推动央行内审工作转型发展[n].金融时报,2010-4-12.

国际业务审计篇6

事务所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单位,承接业务时不能不考虑成本与效益问题。审计收费是决定事务所成本与收益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事务所业务竞争的突出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

,事务所通过竞争可以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客户,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又使得事务所降低审计收费,甚至牺牲审计质量。这似乎是个难以解决的矛盾。从国内外注册会计师职业竞争的特点看,价格竞

争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会计职业界一直将价格竞争视为错误的激励因素,因为这种竞争是基于金钱而不是能力的竞争。而且,在许多人看来,价格降低所带来的压力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

导致本应在行业和客户之间建立的互信关系逐渐弱化。美国的一个研究组织在研究了价格与执业质量关系后得出以下结论“时间和预算压力经常导致审计不合格。我们相信,(时间和预算压力的)一个

重要原因是过度的价格竞争——也就是说,会计公司过低收费导致的竞争。”衡量一个行业的竞争是否有效和有益,往往由消费者根据产品、服务的质量以及价格的高低作出判断,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

竞争有其特殊性,消费者不能像对其他行业那样作出恰当的评价。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约束下进行业务承揽与竞争。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基本上与我国的经济

发展水平相适应,但也有一些注册会计师反映,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审计成本太高,目前审计收费普遍较低,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有时导致亏损。这个问题可能存在,但不应完全归咎于独立

审计准则。

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决定审计质量。获取审计证据的耗费就是审计成本,审计质量与审计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

盾。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之一就是为注册会计师解决这对矛盾提供一个平衡点。毋庸置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要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否则,事务所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独立审计准则要

实用,就必须指导注册会计师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形成合理的意见。独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发表的审计意见“合理确信”而非“绝对保证”就是一个例证。注册会计师不能对已审计会

计报表的可靠程度提供绝对保证,只能提供一个程度较高的合理保证,这个合理保证可以将会计报表中的信息风险降低到客户可接受的水平。因此,遵守独立审计准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当审计质

量与审计成本发生冲突时,审计质量应当是第一位的;不然,注册会计师一旦出现审计失败,必然会遭受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巨大损失。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我国《独立审计

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规定:“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可以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但对于重要审计项目,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

”《美国审计准则说明书——证据事项》也规定:“作为一个指导原则,在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和信息的有用性之间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关系。在测试某一特定项目时,费用和难度本身并不是省略该测试

的正当理由。”

由此可见,独立审计准则是保证执业质量的重要规范,注册会计师不能借口审计收费低,就可以不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国内外发生的注册会计师法律诉讼表明,尽管审计收费可以不一样,但注册会

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却是一样的,审计收费低不是注册会计师不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正当理由。因此,事务所要提高经济效益,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效益。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遵守独立审计准则、

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独立审计准则允许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初步审计策略、分配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选择测试类型和审计程序等情况时选择审

计成本较低的方法。此外,各级协会要加强业务监管,打击恶意低价竞争。有些事务所不但采取恶意低价竞争,而且还以向他人支付佣金、回扣等不正当方式招揽业务,严重降低了审计质量,败坏了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形象。只有加强业务监管,严肃惩处违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公平竞争。当然,改革审计收费制度势在必行。审计收费应当以审计成本为基础

,而审计成本则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目前许多事务所按资产总额作为计费基础,容易造成以审计收费来确定审计工作量。随着条件的成熟,我们应当按照国际惯例来改革审计收费制度,提倡按

不同资历审计人员的小时人工费率和工作量的乘积来计算审计收费。转三、关于独立审计准则超前问题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的。为了保证准则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我们在研究制定时,遵循了务实原则、接轨原则、配套原则和科学原则。从目

前来看,基本上实现了上述四个原则,尤其是接轨原则贯彻得比较好,认准则立项、拟订初稿、征求意见到修改定稿等都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准则规范的内容与国际审计准则差异不大。但也有一些

注册会计师反映,独立审计准则制定超前,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个问题,也应该加以具体分析。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技术规范,也是注册会计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注册会

计师只有掌握了独立审计准则,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业务。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参差不齐,独立审计准则对某些注册会计师可能是“超前”了,但如果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它,就变

得不超前了。此外,我们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借鉴国际审计准则,还有基于如下原因: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的跨国流动推动了各国审计准则之间的协调,国际审计准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国际审计准则是由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例定的。iapC成立于1978年,其

会员有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会计职业组织,其宗旨是代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制定、审计及相关服务准则,并促使各会员国自愿接受,以促进审计和相关服务准则在全世界逐步统一。国际

审计准则是各国会员组织协调的产物,它既借鉴了发达国家先进的审计技术,又照顾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具有普遍适用性。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审计准则时,借鉴国际审计准则可以迅速提高发展本

国的审计理论和实务水平,避免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制定审计准则时都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如澳大利亚、英国及我国香港等在其审计准则后都附有与国际审计准则的

比较,比较结果都是大同小异。可以说,国际审计准则是审计专业技术方面的国际惯例,与会计准则相比,审计准则更是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世界银行信贷部主任鲁道夫·安德森在谈及对中国制定独

立审计准则的看法时说,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审计准则时考虑到了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背景,中国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应当借鉴国际惯例,汲取国际审计准则的一些先进做法和

经验。

其次,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一个国家应当具有要求较高的审计准则,不能迁就于落后的审计实务。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日内瓦一个研究组织调查了国际会计公司当地的事务所审计的东

南亚5国73家公司和银行,这些当地的事务所尽管代表国际会计公司,但其审计质量却远低于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没有能对危机的发生及时报警,是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衡量一个国家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标志就是是否有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独立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要赶上国际水平,要适应中国加入wto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参与国

际会计市场竞争,没有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独立审计准则是不可想像的。

当然,独立审计准则在颁布施行以后,注册会计师有一个学习、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准则本身也要逐步修订与完善。随着独立审计准则宣传力度的加大,执业质量监管的到位,执业环境的改善,大

多数注册会计师一定会熟练掌握和运用独立审计准则。

二、关于独立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问题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括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但独立审计准则对某些内容只作

原则性规定,注册会计师执业时更多地需要进行职业判断。有些注册会计师认为,如果能对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等进行量化,独立审计准则的操作性会大大增强,可以省去许多职业判断的麻烦,同时

在出现法律诉讼时也有一个衡量标准。事实上,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每个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

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

国外会计职业界也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独立审计准则应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把某些职业判断转化为定量指标。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比较发达,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

验。美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公认审计准则(GaaS,相当于我国的基本准则)、审计准则说明书(SaS,相当于我国的具体审计准则)及审计准则解释(对准则有关问题的解答)。从其内容来看,虽然

GaaS和SaS是指导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权威性标准,但是,它们提供的指导却比人们所希望的要少。许多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准则应当对如何决定应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作出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以

减少审计决策的困难,并保护注册会计师免受审计不当的指责。然而,准则过于具体,将使审计工作由一项专业判断性工作变成一项机械的证据搜集工作。所以,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从审计职业和审计

服务对象两方面考虑,经过研究并权衡利弊后认为,过于具体的审计准则恐怕比过于抽象的审计准则为害更大。如果注册会计师不结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不把握审计准则的精神实质,照搬照抄,机

械套用,就不能实现审计目标。那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如何解决独立审计准则可操作性的问题的呢?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制定审计指南、出版行业出版物。审计指南是公认审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说明书的具体化,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内容比较详细,但权威性较小。目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审计指南有审计抽样、建筑合同的审计、互助基金会的审计、在会计报表审计

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等。行业出版物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审计程序研究、各式各样的技术研究、审计教材以及会计审计杂志。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行业出版物的权威性与可操作性关系如下:

如果把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与美国的相比较,结构比较接近,但地位有所不同。美国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则,其公认性和权威性是随着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逐渐树立起来的,并最终

国际业务审计篇7

【关键词】审计;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界的人都知道,要说会计师事务所,无疑是国际“四大”,国际“四大”多年来占据我国审计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形成对我国本土事务所的挤占和压力。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发展,我国本土事务所瑞华和立信的年收入一度超过了“四大”而跃居综合排行榜前四,这无疑为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壮大带来了利好的信息,如何拓展市场份额较小的事务所业务,优化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结构呢?

一、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现状分析

审计市场是指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对审计资源进行识别、分析、提供审计服务的场所,是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交易的集合,它有效并合理地配置了审计资源。审计市场主要受到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和行业专业化等的影响。

(一)审计市场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主要指那些在行业中领先地位的一家或几家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的指标为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通过审计收入比例、职工人数比例、客户比例以及客户资产比例等来衡量。这里选用的是2011~2015年中注协官方披露的前十家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排名的信息,通过统计分析这十家事务所总排名、年总收入和注会人数的变化情况来测算市场集中度,并算得这5年来前十大的市场集中度为59%~62%,可见我国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收入占前百家及整个审计行业的市场份额很高。

从近5年来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排名情况看来,审计市场中的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在2013年时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瑞华超过了国际“四大”中的安永和毕马威而跃居国内事务所排名第三,我国立信事务所则超过了国际“四大”中的毕马威而跃居本土事务所排名第五,这对于我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巨变,因为此前国际“四大”在我国的综合排行榜上总是占据着前四名,本土事务所则无缘前四。而经过分析,瑞华是在2013年5月由中瑞岳华与国富浩华两大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强强联手后合并而成的,上述两家在2011年业务收入排名中分列第六及第九。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是在2006年10月,由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天华正会计师事务所、广东羊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而成。后来立信事务所又合并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而在2009年6月,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又与重庆铂码会计师事务所,重新组建为新的北京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但立信的综合排名在合并前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在第五左右。由此可见,瑞华的快速发展是由于吸收合并为其带来了大量新的业务,其在2012年~2013年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也大幅增加,这也是造成2013年瑞华名次提升的关键原因。近5年来本土事务所中除了瑞华和立信比较出色外,第七到第十的事务所几乎被天健、信永中和、天职国际、大华、大信所包揽。

2011年~2015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十家信息如图1~3所示:

由上面折线图我们知道:从总收入和注会人数来看,排前六位的事务所的年总收入远大于后四位的年总收入,但本土所的注会人数远大于国际“四大”,这说明本土事务所的注会人均收入远低于国际“四大”,本土所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还有待加强。同时也说明由于国际“四大”的成立发展时间长,国际地位、名誉塑造、执业质量、运行机制、综合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全球最高水平导致我国政府和大型企业有了“好大综合症”,使国际“四大”掌握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而国内本土事务所从上世纪后期开始创办并发展,在服务的各方面与国际“四大”相比,仍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可能并没有太多的优质客户,且是利用较多的注册会计师才创造出较高的业务收入,因此,前十家本土事务所中,只有经过合并的实力雄厚的瑞华和立信之外,其他几家事务所始终处于后几位。而对于中小型事务所来说,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特殊体制,使得中小型事务所的业务存在一些壁垒,这也限制了我国中小型事务所的发展。

(二)职业领域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由于近几年的次贷危机、欧贷危机等,世界的经济正在艰难复苏,加上事务所合并大潮四起及低价竞争愈演愈烈的影响,这些大型事务所也意识到传统审计业务的危机感,因此纷纷将主营业务转移到咨询等其他非传统业务。可以看到的变化是在2013年,国际“四大”较上一年度的咨询业务收入增加了7%,且很多本土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收入也有较大增长,其中,天职国际在2013年的咨询业务增速超过了20%。而国内未上榜前十的事务所主要的营业收入还是审计收入为主。

(三)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分析

这些年来由于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系统审计逐渐被大型事务所所重视,信息系统审计业务在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是的主体是信息系统,旨在通过获取证据,以评价判断信息系统能否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来确保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其资源以达到高效治理的目的。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或大型电子商务公司,都特别注重其内部信息系统安全性的问题,因此信息系统审计师也成为了内审和内控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要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修订,向决策层提供咨询,从信息系统入手加强业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以帮助企业充分考虑信息系统与业务风险控制的协调。

国内十大事务所的业务范围都包含了it审计,由于国内事务所的it审计能力不断提高,近些年来企业内部逐渐普及会计电算化和业务的联网,事务所的it审计业务量也有所提升,信息系统审计将会是我国今后审计业务的一大重要方向和内容。

二、中国审计市场结构优化对策

(一)发展特色服务,扩展新的需求市场。

相比于“国际四大”,我国内资事务所的发展缓慢,尤其是小型事务所,其本身规模小、资金少、人员比较少,不能审计上市公司的年报,不如大型事务所那样将各个环节都分的十分清楚等,各方面的缺陷都使小型事务所承接的业务量很少。因此小型事务所并不一定要承接审计业务,而要发展特色服务,如记账业务、培训财会人员等,这几乎可以说是中小型事务所的出路所在。

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和国情的特殊性,我国法定审计业务主要限定在上市公司的范围,另外,国有企业也是法律规定必须审计的。而其他企业的审计则具有可选择性,如民营企业除需要贷款外,一般无审计需求,因此,我国审计市场的需求不足。我国内资所将主营业务可转移到ipo、经济责任审计、会计服务、管理咨询、遗产审计、捐赠审计等新的领域。

(二)事务所的合并。

瑞华和立信近几年的崛起,可以说是由各大事务所合并造就的。由此可以看出,虽不至于说是决定因素,但事务所的合并对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合并后,会将双方的客户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实质性的整合,拓宽了业务范围,提升了审计质量。为此,中注协在2012年的时候曾公布过一些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一些政策和建议,由此引发了一个问题,我国内资所应该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经过上述分析,大事务所比小事务所更容易承接业务、更具有独立性、也拥有更多选择客户的行为,只有事务所的规模变大,业务变多,才可能谈及审计服务质量的问题,久而久之,才能真正的做到大且强,因此,可通过事务所合并,扩大事务所的规模。

(三)突破信息系统审计市场。

2010年11月,中注协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首次将审计信息化提上日程,打算在利用五年的时间在审计信息化方面追赶全球发达国家,全力以赴推动信息系统审计在事务所的深度应用,由此可以看出中注协在信息系统审计上的重视程度。并且,随着当前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政务等的发展,联网审计发展越来越快,促使着会计师事务所重视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视。而到目前阶段,我国十大事务所虽然有信息系统审计业务,但业务量并不大,所以,为使本土事务所尽可能的提高审计市场份额,国内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要重视信息系统审计,全力发展和突破信息系统审计,多引进先进的精通计算机和审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多承接有关信息系统审计相关业务。

参考文献[1]王志亮,郭玉清.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9).

[2]龚珏.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案例分析[J].审计与理财,2013,(4).

国际业务审计篇8

【关键词】准则趋同;注册会计师;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其影响

自2005年中国开始实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以来,财政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动指南使得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国际化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进展。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所采取的措施及战略给世界各国都起到了示范作用。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会计水平。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国的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从全球战略发展角度来看,国际间经济合作组织越来越多,逐渐取代了以往国内贸易机构之间或小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各国贸易发展的相互交叉、相互关联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都对各国的会计准则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下借助各国共同的力量将会计审计准则趋同化战略切实地实施下去,将直接影响接下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自我国经济进入高速时期以来,随着我国会计准则路线图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使得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其中的利害关系也越来越深远。例如,会计准则特有的“经济后果”特性决定了盲目的趋同会损害国家及企业的利益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应认真度量自身的利弊得失采取相应的对策而不是盲目趋同,并综合多重因素考虑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路线,以便给我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绘出行动蓝图。

(二)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自2006年我国就已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建立起了一套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又与国际准则相接轨的审计准则体系,同时我国先后加入了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并多年担任其理事;还向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等国际有关组织选派代表,与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十多个会计师职业组织建立了交往和合作关系;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日趋提高并得到了多个国际相关组织的认可。2009年11月iFaC公布的世界各国(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的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我国在国际审计准则趋同成果,将我国定义为第三类别,即本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采用国际审计准则作为本国的审计准则,并对其作出必要调整,但所作调整符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公布的调整政策。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独立审计起步比较晚,始于辛亥革命之后。直至1947年,我国已拥有注册会计师2619人。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注册会计师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伴随着我国推行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注册会计师悄然退出了经济舞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施行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提供了客观条件,直至今天已有近20万人通过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得了全科合格证书,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事务所规模逐年提高,服务项目从传统的验资、审计等单一服务向多元化服务扩展,服务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相比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相对较小、数量却比较多。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统计,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20人以下的小事务所占我国事务所总量的80%左右。

二是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还有待提高。虽然近些年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事务所执业质量有了大步提高,但相比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执业质量还比较低。

三是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相对单一,执业资格较窄。由于大量执业限制,我国大多数事务所的执业范围较窄、业务量少,导致事务所之间人员流动频繁,事务所之间差距日渐加大。

四是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素质整体有待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需要不断面对所属不同行业、规模、盈利模式、内部控制与管理制度、所有者结构、组织结构的客户等,这就要求执业注册会计师团队应该是综合性、复合型的团队。所以我国现今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业人员相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会计师事务所内控机制不完善。众所周知,完善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能保障会计师事务所运行的效率、提高所供服务的质量、凝聚人才,而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内控机制不完善,导致事务所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如何完善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也关系着行业的未来。

三、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机遇

1.行业市场机遇。自后金融危机时代开始,全球经济开始显现出衰败的迹象,欧洲债务危机、日本大地震、利比亚战争和多国的政治动荡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打击,然而在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率,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诚然,本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需求的增加,以致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这样的经济背景无疑给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政策机遇。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引我国注册会计师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也只有遵循先做大后做强的原则,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才能走出;随即我国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掀起了优势合并的浪潮,这是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奠定初步基础,也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政策性机遇。

3.会计审计准则趋同机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体制中地位的提高以及我国施行会计和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的契机都给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也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

重要的是,如今各国都在走国际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趋同路线,并且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有话语权,这使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中拥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众所周知,会计和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根本立足点,而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修订和趋同不仅是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能够提升基本专业胜任能力的优质环境。同时,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也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以便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能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

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我国本土事务所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内大所逐步形成,而成本和收费相对较低,这都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然而我国本土事务所审计服务产品缺少差异化、没有大品牌、信誉度相对较低、业务品种单一、人力资源与国际大所差距大、执业注册会计师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成了我国本土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的劣势,然而伴随着我国会计审计准则的趋同路线的逐步深化,这种技术上的“鸿沟”将慢慢“愈合”。这使得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可以更加从容地先“走出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国际大所的管理经验和新的经营模式与理念,从“单元”上弥补不足,培养真正属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高水平人才;再从“组织”上构建综合实力不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务所。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本土事务所的综合实力,从真正意义上“做大,做强”。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挑战

我国已于2005年12月31日全面开放了会计服务市场,同时伴随着各国的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深化,这种技术上的“鸿沟”慢慢“愈合”也让大批竞争对手从容地进入了我国市场,冲击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诚然,这些国际竞争者给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也从有些层面弥补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不足。然而他们也必然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之路上的最大挑战。

这些挑战首先来自于国际四大,由中注协公布的有关数据得知国际四大收入占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市场的53.8%;Cpa人数占据全国Cpa人数的33.78%。可见“四大”占据我国审计市场的半壁江山,这给我国本土事务所的发展带来了不小威胁,而有关政府部门对“四大”的偏爱也加剧了“四大”对我国本土审计市场的占据,即便安达信的审计丑闻出现后,也没有改变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对四大的重视。

企业新会计审计准则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提高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增加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准则由原来保护注册会计师行业利益的出发点变为保护公众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则是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全新的要求。这些准则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员必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才能面对未来我国审计市场国际化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的挑战。

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应对措施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来看,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得立足于本国市场,将国内市场做大做强,占领央企、金融、保险等高端客户,借助于“四大”的发展经历,伴随着高端客户的国际化从而扩展国际市场。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的支撑,应同时注重事务所企业文化的建设,缺乏具有经济实力和高端才能的人才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立足是不可能的,但只有经济实力和高端人才也是远远不够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相对独特的组织机构,其附着企业文化的管理是很必要的,他能凝聚每个单元组织和员工,他能激励组织和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向前,他能约束每个组织和成员的职业行为,同时他还能起到纽带作用,帮助协调组织中每个单元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吴益格.“强大”才能“走出去”[J].财会通讯,2010(2).

[3]陈毓圭.创新务实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科学发展[J].财会通讯,2010(2).

[4]骆竹梅,蒋品洪.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督导浅析[J].财会通讯,2010(2).

[5]邓索玲.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现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9).

[6]王力.拓展理财业务是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新亮点[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9).

[7]李晓慧.会计师事务所大力发展必须面对的三个问题[J].会计之友,2010(4).

[8]王棣华,花婷婷.会计师事务所文化管理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1).

[9]黄洁莉,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J].财会通讯,2009(11).

[10]王聪.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1).

[11]郭宪明.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体会[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6).

[12]王帆,王芸.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思考[J].经济理论研究,2008(2).

[13]王军.齐心协力谱写会计国际趋同新篇章[J].会计研究,2009(12).

国际业务审计篇9

关键词审计准则协调现状

1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含义

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国际审计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研究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首先必须明确协调的含义:

坎贝尔认为:协调一般指通过缩小差异逐步趋同。但协调并非指严格的统一。

L·S阿明和L·H·拉德赖夫指出:“协调就是一种缩小各种标准和实务差异以形成一套精密的可接受的标准和惯例的过程。协调过程将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国际的基础上进行。”

L·m·塞缪尔斯和a·G·派珀认为:“协调就是试图归纳不同的制度,把多样化的实务并入和组合成能产生共同合作结果的有序结构的过程,是减少差异的过程。”

日本学者松闸信男教授认为:“协调就是将形成跨国企业的各子公司所在国不同法律、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审计制度,在与跨国公司有牵连的各个国家、进而在全世界形成统一秩序。”

我国学者李宝震、郝振平认为:“所谓国际协调是指各国的某些机构或团体在国际范围内结成统一组织,经过协商讨论,共同努力建立标准,以期缩小差异,使审计实务趋于标准化的活动。”

根据上述关于协调的论述,我们认为,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有关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对不同的审计准则进行调和,缩小差异并使之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

2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意义

2.1是跨国公司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事实上,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在很大程度是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而提出的。跨国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需要了解和掌握跨国公司的审计行为和准则,以便判断其审计的质量、增强对财务报告的信赖。他们需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和比较。这些财务报告经过了不同国家的审计,而这些国家的审计准则是不同的,这就给来自不同国家财务报告的分析和比较带来困难,迫切需要对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进行协调,建立统一的审计准则。

2.2是世界经济环境下审计职业自治的需要

在世界经济环境下,由于工商企业和会计职业本身的日益国际化,这样就产生了一些在本国经济范围内没有遇见过的新问题。例如,按照本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否能为别国接受;本国投资者能否看懂别国的财务报表;本国的审计报告能否为他国投资者所理解;别国的会计师能否在本国执业等等。这些新问题已经不可能仅仅通过修改本国的审计准则就能解决。

全球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会计的国际间互认不能再被忽视。而国际互认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师资格的差异和审计准则的差异。本国的会计职业若得不到世界的承认,必然会阻碍本国的会计职业发展,从而对本国的对外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这样又势必引起政府的干预。所以,从职业自治的角度看,制订和实施一套国际认可的审计准则,加快国际间的互认,就成为必要。

2.3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国际会计准则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可以看作是对国际审计准则协调的推动。正如斯坦泼和穆尼兹所分析的那样,当国际会计准则获得更多权威的时候,就有必要拥有一套国际审计准则来促进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如果某国的财务报表是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则国际投资者将更容易充分理解和信任该国的财务报表。同样,如果国际投资者知道有一套国际审计准则正在不同国家被审计师所应用,则国际投资者对国际会计准则在不同国家被一贯地执行的信心将会得到提高。因为审计师在坚持会计准则的实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际上,国际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推动的。许多制订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因同样也适合于国际审计准则。

3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现状

目前获得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一个显著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会计团体有组织、有系统的合作和努力,来达到这一目的。实际上,这种协调的尝试也已经进行多年。当前国际上有两个主要组织公布了有关民间的国际审计准则:—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二是欧盟。这些组织对于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产生不同的影响,概述如下。

欧盟并没有像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那样国际审计准则,但所的共同体第4号和第8号指令涉及到审计准则的有关内容。虽内容不全面,但是由于其指令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要求成员国的法律应与指令要求统一起来,因此它对审计准则的协调具有强有力的影响。

然而他们要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取得一致的意见,还存在着许多困难。欧盟协调审计准则进展缓慢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例如协调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由于各成员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而出现独立性的不同理解。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是另一个国际审计准则的组织。该组织所属国家审计实务委员会的章程中规定,其目标是以协调的准则来发展和提高世界会计职业的协作。这个组织在协调审计准则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出版了《国际审计准则》。但是它所的准则是建议性质而不是要求,准则的前言可以证明这一点,“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今后将寻求促进他们自愿地接受这些准则。如果有的国家的审计规章与该准则有差别,那么成员单位应按准则执行到可以执行的程度。”

目前,作为协调的结果,国际审计准则日益受到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各成员国的重视,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当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审计实务委员会审计准则时,加拿大的审计准则委员会就将它与加拿大现行的实务进行对比。如存在重大差异,除非基本上不同意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的观点或者认为加拿大的环境要求采取不同的观点,否则加拿大审计准则委员会将修订其自身的准则。

澳大利亚于20世纪80年代初决定把国际审计准则并入澳大利亚的审计准则,在1983年对其审计准则进行修订并重新。此后,澳大利亚审计准则委员会还决定把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的讨论稿直接作为澳大利亚审计准则草案。

4对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评论

4.1坎贝尔的国际协调观

(1)各国审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是当地法律、经济等社会环境的产物。如果不考虑影响各国审计准则的深层原因,即使能够减少和调和各国审计准则间的差异,这种调和也只能是肤浅的,毫无实质意义。

(2)审计准则的协调不应该是孤立的,应与既定的经济和政治目标相结合。在整个协调结构中,若没有其他协调要素的支持,协调的影响力将是极其有限的。

(3)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审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基础。如果财务报表按照完全不同的会计计量方法和揭示原则编报,审计准则的协调对财务报表国际可比性的贡献就不大。审计准则最终能否在实质上为财务报表的国际用户提供令人满意的审计意见,将不仅仅取决于审计准则本身是否能达成统一,还取决于会计准则能否达成世界一致。

(4)不发达国家虽然没有能力制订本国审计准则,但也不见得愿意接受“国际施舍”。

4.2莱因哈德·戈德勒和阿朋·拉德鲍夫的协调观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第一任主席莱因哈德·戈德勒(ReinhardGoerdeler)曾表示,绝对的世界范围统一将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会计和审计必须持续地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商业惯例、法律制度和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但戈德勒还是有保留地认为,国际性准则仍有可能在下述两个方面获得成功:能够缩小国际环境影响的各种差异;使各国坚持这种差异的原因和性质得到相互交流和理解。阿朋·拉德鲍夫在1981年提出了与戈德勒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审计准则可协调的机会比起会计准则来更为乐观。但他们又认为,审计准则的发展是各国文化、法律、政治和经济等各种变量相互牵联的复合物,谁都不能指望审计准则会取得完全统一。

4.3D·R·卡迈克尔的评论

卡迈克尔认为,尽管已经建立了协调各国审计准则的正式机构,但并没有发挥作用。《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很不严格,随意性很大,似乎很容易就可达到。更糟糕的是,国际审计准则的措辞往往模棱两可,掩饰或遮蔽引起争论的问题,使这种解决方法难以理解和缺乏约束力。卡迈克尔最后认定,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已经走调了,最终的结果将不是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而是噪音。

4.4笔者的协调观

(1)协调是一个过程。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他是一件长期的艰苦工作,需要各国政府、会计职业团体、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合作和支持,只能在有选择、有折衷的条件下逐步趋同。

(2)协调不等于绝对统一。由于造成审计准则差异的原因不可能一下子消除,因此,只能调和审计准则的一些重要方面,求大同存小异,且这种调和应该允许有一定的伸缩性,不可能要求完全一致。

(3)协调是平等基础上的协调。各个国家应该彼此了解和谅解各自的差异,在平等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让步。对国际审计准则的执行也应该是自愿的,不施加外部压力。

国际业务审计篇10

今年以来,在财政部王军部长助理和中注协刘仲藜会长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中注协制定了加快审计准则建设和推进国际趋同的计划。即,根据国际化趋同的要求,修订部分审计准则,制定一批新的审计准则,并若干征求意见稿,争取到2005年底或明年初,基本构建一个与体制要求相适应,顺应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化要求的审计准则体系。,审计准则制定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次的4个征求意见稿,重点突出了注册师业务的国际化、多元化和高品质化,其出台背景、主要和征求意见要点包括:

一、对被审计单位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报告

从我国目前有关规定看,要求某些类型的上市公司应按照不同财务报告框架编制会计报表,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的规定,含有B段或同时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如H股、n股)的上市公司,除按照国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外,还可以(或应当)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其他国家、地区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2004年年报中有142家披露境内外两份财务报表和有关差异调节表。上述上市公司分成四类:

(1)银行、证券等类上市公司;

(2)同时发行a股、B股的上市公司;

(3)同时拥有a股、H股或n股等境外上市外资股的上市公司;

(4)只有B股的上市公司。目前,在对采用两种不同的财务报告框架编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我国注册会计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此前没有相应的规范,在审计实务中存在一定的。因此。亟需出台相关准则予以规范。

此次征求意见,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一)关于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实务中,某些可能按照不同财务报告框架编带iJ多套财务报表,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如同时发行a股和n股或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应当分别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或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同时,某些企业按照国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还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或补充资料中披露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其他国家(地区)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如果遵循本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各类特定企业的相关审计实务在执行中可能存在哪些难以操作的问题?

(二)关于“财务报告框架”的界定

在起草本准则时,为了理解和行文的方便。我们为财务报告框架给出定义,即“本准则所称财务报告框架,是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关规定(简称国内财务报告框架)。”在我国,我们使用“财务报告框架”是否合适?

二、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近年来,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目益复杂,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很大。目前,一些企业使用服务机构从事委托理财或期货交易等业务,由于使用服务机构方式不同,企业承担的风险也不一样,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提出了不同要求。

从目前来看,服务机构向客户提供交易服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接受客户委托,记录交易和处理相关数据;一是为客户执行交易并履行经管责任。无论哪一种方式,服务机构都可能针对委托的业务,制定有关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如果被审计单位使用了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当确定服务机构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以及与审计的相关性,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征求意见稿对注册会计师规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确定服务机构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和审计的相关性……以及在影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时执行的后续程序。二是如何使用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出具的鉴证报告,包括报告的性质和内容。

此次征求意见,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一)关于服务机构给客户带来的风险

在我国,服务机构如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通常接受客户委托,记录交易和处理相关数据,或为客户执行交易并履行经管责任。由于某些服务机构诚信存在问题,以各种手段挪用客户的资金,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履行本准则规定的程序,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利用服务机构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二)关于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的报告

服务机构可能制定和执行影响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政策与程序,但这些政策与程序在实体和运行上与被审计单位相分离。因此,征求意见稿规定,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服务机构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与审计的相关性时,应当了解与服务活动相关的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j注册会计师需要利用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针对内部控制出具的鉴证报告。如果服务机构不能提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如何实施审计程序以降低风险?

三、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注册师承办业务类型较多,既有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内部控制审核等具有鉴证职能的业务,又有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管理咨询和税务咨询等不具有鉴证职能的业务,还有司法诉讼中涉及会计、审计、税务或其他事项的鉴证业务。

按照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从事的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业务,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以及相关服务业务。针对上述业务韦lu定的准则分别称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以及相关服务准则。征求意见稿归纳了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的特点,有利于一直册会浏币开展新的鉴证业务。征求意见稿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其他鉴证业务提出的一般要求,包括承接与保持业务、计划与执行业务、利用专家的工作、获取证据、期后事项、工作记录、编制鉴证报告和其他报告责任。如果执行具体的其他鉴证业务,如盈利预测审核和内部控制鉴证等,注册会计师还需要与其他相关准则结合使用。

此次征求意见,主要针对以下:

(一)关于准则的名称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的国际鉴证业务框架统驭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及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针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制定了《国际鉴证业务准则》。我们认为,鉴证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因此,涉及的准则包话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针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制定的准则,我们称为“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与国际准则相比,我们在鉴证业务准则加上“其他”两字,是否合适?

(二)关于本准则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关系

按照我国鉴证准则体系,第一个层次为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二个层次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本准则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内容紧密相连。由于本准则规范的内容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部分相同。为了保证本准则的完整性,我们借鉴了鉴证业务基本准则部分的规定,以便于理解和掌握,但可能存在重复之嫌。这样做是否合适或有必要?

四、代编财务信息

随着我国的快速,大型在壮大规模的同时,中小企业数量也在激增。一些中小企业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或一时准以找到合适的会计人才,往往委托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报表。与之相适应,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也目渐宽广。

从开展代编业务的机构看,除会计师事务所外,还有其他一些中介机构。由于各类机构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了代编业务的声誉,误导了财务信息使用者。因此,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有必要出台《代编财务信息》准则,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明确执业责任,提高注册会计师从事代编业务的质量。

征求意见稿对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信息业务提出了一般要求,内容包括签订业务约定书、制定计划、实施程序、形成工作记录、编制代编业务报告等。

此次征求意见,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一)关于代编财务信息

采用的会计基础征求意见稿立足于注册会计师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代编财务信息,如果客户要求注册会计师按照其他会计基础代编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是否可以接受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