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祖先墓志铭简短范文共7篇祖先墓志铭简短范文共7篇

祖先墓志铭简短范文共7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2:47

祖先墓志铭简短范文第1篇

公讳况,字元均。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书未尝去手,无所不读,盖亦无所不记。其为文章,得纸笔立就,而闳博绮丽称天下。初举进士,赐同学究出身,不就。后数年,遂中甲科,补江宁府观察推官,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方是时,赵元昊反,夏英公、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言“臣等才力薄,使事恐不能独办,请得田某自佐”,以公为其判官,直集贤院、参都总管军事。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二公随事镇抚,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大将有欲悉数路兵出击贼者,朝廷许之矣,公极言其不可,乃止。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

遂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利、夔路兵马铃辖。西南夷侵边,公严兵惮之而诱以恩信,即皆稽颡。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去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公拊循教诲,儿女子畜其人,至有甚恶,然后绳以法。蜀人爱公,以继张忠定,而谓公所继治为未尝有误。岁大凶,宽赋减徭,发廪以救之,而无饥者。事闻,赐书奖谕。居顷之,遂以为枢密副使,又以检校大傅充枢密使。

公行内修,为人宽厚长者,与人语,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自江宁归,宰相私使人招之,公谢不往。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言为治大方而已。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间辄为上言之,故文正公等未几皆见用。当是时,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迹可记者止于如此。嘉祐八年二月乙酉薨于第,享年五十九。

祖先墓志铭简短范文第2篇

工作如同掘墓,将要埋葬的人正好是我们自己

每天,我们的身体都会烂掉一部分

到最后,我们会一起埋在里面

这就形成了坟墓

未死之前,很多人提前写好了自己的墓志铭

他们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够掘开坟墓

他们能够把这一代人的所想广告后人

有人写道:

我有一双儿女,还太小

他们并不知道“妈妈不在了”是什么概念

可是,我现在就要扔下他们

我真的舍不得

长大后,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记起我?

有人写道:

爸爸、妈妈,永别了

孩儿马上要去另外一个世界了

在我走了之后,请二老一定要保重

那边的风景到底美不美,以前从来没听别人说起过

还好,我很快就知道了

就当这是一次旅行吧!

有人写道:

老婆,你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婆

我知道,你一直对我不够满意

你曾说过,坐公交车有失你的.身份

这回好了,你可以有机会乘坐豪车了

可是,我还是舍不得丢下你

老婆,我永远爱你

有人写道:

再见了,我的朋友们

请大家举起酒杯,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碰撞

下次,再聚餐的时候

可以又省下一个人的饭钱了

这是我离开之后,唯一能做的贡献

有人写道:

我亲爱的同事们,我要走了

今后,你们的耳边不会再有聒噪

我们之间再也不会产生分歧与争吵

这个工位,将会成为过去

有人写道:

隔壁的女孩真好看

我已经暗恋你很久了

可惜,我再也没有机会向你表白了

我只能携着对你的思念一起走了

有人写道:

祖先墓志铭简短范文第3篇

祖父母+孩子=爱

多种重要的亲情关系随着孩子的降生而建立起来,其中包括祖孙关系。和所有的关系一样,从那时起祖孙关系将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130万儿童住在祖父母家而不是留在父母身边,因而这种祖孙关系更接近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出于家庭环境或居住条件等原因,许多孩子与祖父母同住,和他们整日相处。有些家庭则因居住较远(甚至不住在同一城市),祖父母与孩子难得见面。然而,书信、电话、e-mail可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研究表明,对孩子有重要影响的成人能感应到孩子是否处于无助或危险之中。观察周围的祖孙们,我们可以从他们爱的交流中发现这种强烈本能的存在。

孩子如何评价祖父母?

祖母总觉得你会受伤。

祖父是个老头儿;很久很久以前,他有一点像我。

祖母很担心细菌,不过,她会来为你的足球比赛加油鼓劲,如果她还不知道踢球的.后果会是怎样。

祖父母有空听你说话,他们让你多多睡觉,给你讲家里的事。

祖父来学校读书,成为了我朋友的朋友。

人们常常这样描述上了年纪的祖父母们:他们缝补衣服,烹饪美食,擦洗鞋子,收拾糖果,常常去散步,给花草松土去虫,带你去商店尽管他们并不需要买什么,坐在你旁边看你做功课,闭着眼睛说故事,带你去看医生即使你哭着不愿去,做游戏时总输给你,有时拉住你的手,提醒你的父母他们也有过童年。

或许,21世纪的祖父母们仍会做上述的某些事情;或许,21世纪的祖父母们还会和孙子孙女一起尝试新事物:用微波炉做饭,去儿童博物馆,收发e-mail,在电脑上编故事,甚至建立家庭网页。

永远关心孩子

保持消息畅通

寻找发现孩子的优点

有耐心,有时间

愿意倾听孩子的话语

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为孙辈付出全部的爱

祖先墓志铭简短范文第4篇

丁卯岁之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卒于沪上。居沪士大夫与其游旧诸门弟子,及海东邻国游客侨贾慕向先生者,类相率奔走吊哭。

盖先生以诗书画篆刻负重名数十年。其篆刻本秦汉印玺,敛纵尽其变,机趣洋溢;书摹猎碣,运以铁钩锁法;为诗至老弥勤苦,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画则宗青藤、白阳,参之石田、大涤、雪箇。迹其所就,无不控括众妙,与古冥会,划落臼窠,归于孤赏。其奇崛之气,疏朴之态,天然之趣,毕肖其形貌,节概情性以出。故世之重先生艺术者,亦愈重先生之为人。

先生讳俊卿,字昌硕,后以字行,缶庐、苦铁咸所自号,浙江安吉人也。少遭寇乱,所居村屠杀,编户几尽。祖母氏严、母氏万并弟妹及聘妻章氏皆殉之。先生持父转徙,亦屡脱于濒死。由是茹痛习苦终其身。既补诸生,贫困甚,乃出为小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久留吴会,尽交当世通雅方闻擅艺能之彦,于杨叟岘,任叟颐磋磨尤笃。晚岁转客沪上,艺益进,名益高。日本人士争宝其所制,挹其风操,至范金铸像,投置孤山石窟,为游观胜处。前此遇中国名辈所未有也。先生内峻洁而外和易,洒然物象之表,别蕴神理。老病聋,然接对宾友,恣谈不倦。复数结侣入歌场,危坐端视,默揣节奏低昂,曲终而后去。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先生不忧贫,遂时推所获恤交游戚党。客有过,述市人鉴赏择取,类以耳为目,颇怪之。先生笑曰:“使彼果皆用目者,吾曹不几饿死耶?”虽戏语,亦可窥见先生不自护其能而矜所长也。先生卒年八十有四。岁壬申某月日,归葬杭州塘栖之超山。

曾祖讳芳南,国子监生;祖讳渊,举人,官海盐教谕;考讳辛甲,举人,截取知县。所聘章恭人已死寇难,乃娶施恭人,精勤慈俭,能佐先生成其志,前先生十年卒。子育、涵、迈。女一,育殇。涵出为从父后,能刻印与绘事。迈及妇、女并工篆隶,互传先生一艺以自名。著《缶庐诗》若干卷,《别集》若干卷,《缶庐印存》若干卷。

先生卒之岁逢重九,尚集群流为登高之会。酒罢,揖别先生层楼上,对之竦然,若古木,若瘦藤寒石,缥渺出霄光霞气中也。未几而先生死矣。

祖先墓志铭简短范文第5篇

我带着依依的不舍

长眠在这美丽的山岗

从此,你再也无法感受

爱情的热烈和激昂

你的孤独和悲伤

会浸透这美丽的地方

我的身体和你苦涩的泪水

会肥沃这道山梁

这山梁的情怀

会因我的存在而变得忧伤

但忧伤的花草

因感染了你的气息而更加芬芳

虽然我不能再千万遍地呼唤你的名字

虽然我不能再日夜地向你倾诉衷肠

但我永久不变的情怀已铭刻在我的墓碑上

草丛中的蟋蟀会在晚风中把我们的爱情唱响

这道山梁

会因我的存在而不再荒凉

【你说,你向往他的`生活】

你说,你向往他的生活

清晨,

或登高山之巅,拥抱晨曦

或踱乡野之原,吮吸甘露

你说,你向往他的生活

半晌,

或驾扁舟,行到水穷处

或策扶老,访友云雾间

你说,你向往他的生活

午后,

或一盏香茗,一卷诗书

或一盘闲棋,两三挚友

你说,你向往他的生活

夜半,

或孤灯一盏,经史一卷

或花前月下,青锋一柄

你说,你向往他的生活

不惊不扰,淡看浮华

而他说,

生活来自感动

不惊不扰,简单而出彩

祖先墓志铭简短范文第6篇

立墓碑并不是将墓碑立上就结束了,后期是需要好好保护的,比如当发现墓碑有所歪斜时需要及时矫正、清理墓碑上的垃圾保持干净、崩裂了要修补或更换等等。按照风水的观点,墓碑关乎全家吉凶,例如崩裂,在碑顶或上部家出头疾,在碑左边长房有灾,在碑背损伤妇女等,虽不可尽信,也还是当心为好。

墓碑的书写注意

人在去世下葬后,接下去最重要的工作是立碑。一般上,竖立墓碑是造坟的重点,立碑也是造坟工作的第一步。由於华人相信风水,风水上又传统以来便有“以碑为向”的说法,即以碑的形式与中线的方向决定吉凶;因此,传统的造坟工程中,立碑并不是可随时随地进行的。一座坟墓的立碑必须根据风水上的吉向择日择时,若按过去的风俗,造墓工作选择动土的日子和时辰,也不会太近埋葬日(除非是特别加工),这是为了让雨水使泥土结合,免得碑石容易凹陷。

客观上,由於这是说明死者身份的重要环节,因此风水上的安排亦表现得极谨慎,风水师及家属也不会在先人下葬后立即立碑。他们除了可能要根据风水考虑碑的颜色和定向,也会在竖碑前让大家有一段时间去斟酌碑文的字眼及吉凶意义。因此,择日择时除了是风水上的需要,也给了大家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碑文的内容。

闽粤省籍的华人墓碑,其碑文格式是有一套传统法则,有着特定的基本格式。碑文必须完整地交待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份、子孙、安葬或重修墓碑的日期。由於造坟墓和立碑时是为了后人而选择风水,因此风水状况亦须藉立碑交代清楚。

另外,墓碑的高和宽、字体的尺寸大小,也受到传统信仰以丁兰尺订吉凶的限制。丁兰尺一尺约合公尺的公分,每尺分10格,依次刻着“财、失、兴、死、官、义、苦、旺、害、丁”等字,以“财”、“兴”、“官”、“旺”、“丁”、“义”为吉。墓碑的所有文字须编排在合乎丁兰尺吉度的面积里,甚至对文字大小也相当讲究,当然是以符合吉度为佳。墓碑的面积,不论大小,在刻上碑文时,基本上都遵守着相同的原则,既要简单明白地交代死者与立碑者的身份关系,以维持孝道与慎终追远的精神,又要考虑到风水的吉凶。

墓碑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

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

范例:父碑文:先父幼入村学,聪颖貌恭,好学强志,孳孳不苟,束身自修,颇为师喜父爱。及壬辰十五,厄运天降,凶岁三丧:祖父母相继作古,伯母接踵病殇。

先父抱戚衔哀,辍学而躬耕。越二年,以才见辟民办教师授业于XX乡。

传道之余,怜病者之蹒跚,悯患者之呻吟,遂弃教研习诊脉于XX联合诊所。苦读揣摩临床实践,三载未尽,受XX县卫生局医护员。

明年,入XX县红十字协会,兢兢从医,脉脉待患,扶伤五载,晋护士职。癸丑而立,修业于三原卫校暨西京儿童医院,迁晋医师。

善内儿科,长中西医辩证施治。回春之术,孺牛之德,乾永扶麟(注),皆盛口碑。

寿至桑榆,不忍一生所得为时而湮,遂自立诊所,悬壶济世,传医术于膝下及乡医诸生。

墓碑碑文介绍及书写格式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_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文章,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间的;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子,凿有窟窿,以便穿过.

祖先墓志铭简短范文第7篇

韦应物墓志铭

韦应物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近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这位中唐诗人的墓也展现在人的眼前,其墓志铭也开始现世,下面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下关于韦应物的墓志铭内容。

韦应物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脍炙人口的《滁州西涧》广为流传。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宋代的不少文人常把韦应物与陶渊明、白居易、柳宗元相比,苏东坡甚至讲“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这样一位大诗人,有关他的生平记载却非常少。去年8月,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骥在友人处见到四张唐代韦氏家族墓志拓片,分别是:韦应物墓志、夫人元苹墓志、子韦庆复墓志及庆复夫人裴棣墓志。这四张约45厘米见方的墓志出自长安区韦曲东北塬上,于去年年底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博物馆馆长赵力光说,这批墓志对于了解韦应物的家世、生平,研究韦诗的艺术风格以及中晚唐科举制度、士族婚姻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专家称这批墓志被称为百年来唐代石刻文献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为此,该馆举办了“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家族墓志特展”。

诗人“身世”

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骥介绍,京兆杜陵韦氏是唐代关中的世家大族,有关韦氏先祖世系的材料比较丰富。据《新唐书》记载,韦应物的父亲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但新发现的韦应物墓志则显示,韦应物还有两个兄长。

新出土墓志还带来了另一个疑问。史料记载韦应物有两个儿子。但据韦夫人元苹墓志记载,其后代是“一男两女”。韦应物到底有几个儿子呢?马骥表示,从墓志志文可知,韦妻死于776年,韦应物是791年安葬,中间有的时间,可能在此期间韦应物有再婚或纳妾的可能。

新发现的墓志记载,韦应物“历官一十三政,三领大藩。”

韦应物诗歌“原于曹刘”

马骥指出,给韦应物撰写志文的丘丹也是当时一位诗人,两人私交颇深。丘丹在志文中对韦应物作品的记叙和评价为:“所著诗词、议论、铭颂、记序,凡六百余篇行于当时。”“公诗原于曹刘,参于鲍谢,加以变态,意凌丹霄,忽造佳境,别开户牖。”“曹刘”是指三国时期的曹植和刘桢,二人皆为建安作家中成就最高者。“鲍谢”是指南朝刘宋时期的代表诗人鲍照和谢灵运,二人名列“元嘉三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马骥介绍,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全唐诗》共收韦诗568首(含补遗四首),另《全唐文》仅收韦应物撰《冰赋》一篇。丘丹对韦诗的评价更加难能可贵。

妻子墓志里首现诗人手迹

据介绍,韦夫人元苹的墓志是韦应物亲自撰文并书写的。这不但增加了一篇难得的唐代文献,而且也让后人第一次看到了韦应物的手书。

据墓志志文显示,元苹祖上是南朝十六国时期的鲜卑贵族。元苹16岁时嫁给韦应物,去世时仅36岁。志文记载,她病逝在韦应物的官舍,举行葬礼时是在长安城含光门外太平坊临时租借的房子,这也显示出韦应物当时的家境比较清贫。

这篇志文用大段篇幅来表达对夫人怀念之情,其中一些词句感人至深:“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由此使人联想到《韦集》卷六中有《伤逝》、《送终》等悼亡诗十几首,感情诚挚感人,某些诗句和志文有相似之处。

志文显示,韦应物去世时,他的儿子韦庆复才15岁。韦庆复此后刻苦攻读入仕,相继做过监察御史里行、河东节度判官等官职,87月病逝于当时的渭南县灵岩寺。韦庆复夫人裴棣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才女。

【知识延伸】韦应物生平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文学成就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