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十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十篇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2:32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化学学科;物理学科;跨学科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高中生物的教学工作应该是开放性的、共享性的,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化学、物理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生物教学工作只注重学生生物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塑造,缺乏整体学科思想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打破学科之间的传统壁垒,封闭性地进行单一学科的学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主动打破学科壁垒,努力提升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注重生物教学中渗透化学、物理学科知识。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化学知识

高中生物课本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但受传统学科教学的束缚以及应试教学工作的限制,教师在讲解到生物知识时,遇到化学知识往往采用一笔带过的方法,并未深入讲解。在不少教师看来,高中生物中的化学知识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无需过多地占用课时来进行这方面知识的讲解。其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适当渗透化学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跨学科运用和整合能力。

如在讲解在生物知识点“碳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化学元素”这方面内容时,可以将化学学科中的“碳元素”知识点有效渗透进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碳元素”在化学学科中的概念、分类、性质、特点等进行全面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化学元素与生物体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这种教学渗透,学生在分析与梳理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内化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之间的关联性,理解生物体的发展演变。再如,在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比较关i的内容体系,若教师单纯依靠生物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在理解“光合作用”时很难深入地理解内在的关联。但如果将“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反应”有效地联系起来,则能够深化这方面知识的关联性,使学生全面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能量之间的转换和光合作用中的电子转移等。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以及化学内容,教师只有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联系,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物理知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知识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虽然不少物理知识并非当学期的教学内容,甚至是一些高年级才会涉及的内容,但这并不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渗透和融入。相反,通过教师的提前介入与分析,能够为学生下一阶段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物理学科,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分析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例如,在生物教学中,Dna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人们在利用Dna进行相关疾病的检测时,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标记等。这些内容涉及近代物理学中的同位素、放射性、半衰期、探测射线的依据。在高中生物学科建构中,这部分内容属于高二阶段的内容,但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则是高三阶段的物理内容,但这并不影响知识之间的渗透。相反,通过提前的物理知识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预先的概念认知,使学生结合对高二阶段生物知识的理解,深化感知未来可能需要学习的物理学科。

此外,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将生物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学生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往往能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分析与应用得到体现。比如,在生物教学中“耕作松土”的意义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方面的内容与物理学科中的毛细现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构想更加科学的松土方式。

三、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对综合素养人才的需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科之间的贯通与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高中生物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的渗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整合、迁移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篇2

关键词:科学素养;前沿知识;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319-01

1引言

众所周知:"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中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中学物理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因此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便是每个中学物理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开展物理教学的主要依据,中学物理教师应加强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努力探索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此我认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研究和学习,有效地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

2理论依据

2.1科学素养的涵义和内容。

科学素养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部分,所谓科学素养也叫科学素质,是指个人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长期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对于科学素养的内涵或基本要素,国内外学者由于文化、教育及宗教的背景不同,表述也不同.我国大多学者提出大众科学素养应由四个方面组成: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

可见,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四个要素。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使其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2.2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适当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需要。在中学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一方面的重要意义在于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我们应该尝试将现代物理前沿知识较多地渗透到中学物理中去,建构一个开放的、多支点的物理知识体系,起到优化中学生物理知识结构的作用,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到物理学发展前沿的东西,提高大众科学素养,是适应科技竞争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2.3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必要性。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首先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是中学物理教学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科学,又是青少年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起着突击的作用。

其次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同样中学物理素质教育也应以课堂教学为主。物理素质教育,包括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思维、物理能力以及物理兴趣的培养等等。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时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初步探究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而且在知识快捷更替和发展的今天让中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是十分必要的。

3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

3.1探索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方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讲授现代物理前沿知识,不仅要求内容上使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方法上更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中最先进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讲授,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声像并茂的特点,例如:讲人造卫星时,可以播放录像材料,让学生观看卫星发射、运行等过程,可以将抽象的物理前沿知识化为直观易懂又简单生动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关于人造卫星与宇宙飞船变轨问题,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利用视频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过程,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变轨问题有了深刻的感受,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增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2开展中学物理科普讲座。

中学物理科普讲座是活动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开展纳米技术讲座等,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前景,纳米技术的应用等,特别是学生看到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科学家将48个铁原子排列到铜表面上,形成的一个圆形围栏,感到很神奇,学生从物理科普讲座中能学到许多新鲜的知识,把课堂学到的知识深入、具体,使知识面拓宽,使物理学习更丰富多彩。

3.3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国家课标标准指出研究性学习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物理学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点,理所当然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载体,中学物理教师更利用这一重要的活动加强对学习科学素养的培养。当然,由于现代物理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这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养,应具有系统全面的自然科学史知识。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篇3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生物课堂教学;途径;探索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高中生物课程理念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位居统领地位,对于促进学生生物技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生物教学只注重讲授生物学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五种途径,以更有效地完成生物教学任务。

一、倡导探究性学习,建立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新课标的四大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它是指在生物教学中,选择一些学科领域或生活中具有研究性的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与促进者,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有助于主动建构生物学知识,使其整体化与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首先要有自己的思考,然后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这与探究性学习不谋而合。在探究性学习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特色,通过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倡导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比如,在学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教学思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不断的思考、质疑、探究、讨论等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实验教学,提高生物实验技能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生物体本身,直观地研究生物现象,激发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与研究能力。通过生物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牢固的掌握生物学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生物学相关技能,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资源,积极开设生物实验课,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实验的方法与思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注重实验的过程,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二是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探究能力;三是拓展课外实验内容,实验教学不应只是按照教材实验操作,生物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善于发现教材实验之外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其他学科渗透,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涉及到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客观把握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科学知识,进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其他学科的优势,用已知学科的知识解决未知学科问题,注重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学习“基因工程”时,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结构图[1](见图一)。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建构知识网络,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四、注重生物科学史教育,领悟科学精神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他们的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然而,生物科学史就像一部科学探究史,它不是简单的史事堆积,而是很多生物学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智慧结晶,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蕴藏着很多生物科学史知识。比如,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做了无数次的豌豆杂交试验,最终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达尔文冒着生命危险,历经5年环球航行,并用23年写出进化论巨著《物种起源》,推动了生物进化的发展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资源,注重生物科学史教育。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献身、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拓展学生思维,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渗透StS理念,树立科学意识

“StS”教育是指“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在生物教学中渗透StS理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得到感性支持,注重知识内化过程,意识到生物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并运用生物概念、原理等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有很多与StS教育相关的知识。比如,在讲授“蛋白质、糖类、脂质”等相关知识时,教师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肥胖者、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原因,以及健康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注重自身的饮食健康,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篇4

关键词:中学;物理;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物理课程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们通过对我国中学物理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发现中学学生物理知识结构、学科能力、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素养培养等的现状,鉴于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更新物理学习的学习理念,改革当前的考试制度,培养老师和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优化物理学科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氛围当中,潜移默化的增强自身的学科素养。

一、科学素养概述

“科学素养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部分,所谓科学素养也叫科学素质,是指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由于文化的不同、教育的不同以及思想观念等的不同,使得他们对科学素养的定义和要素的表述和界定也不同,例如:国内主要认为科学素养主要由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国外则主要主张科学素养是由知识、探索研究过程以及其对社会的作用构成。由于现今国际上对科学素养评估并没有公认的标准,因此,我们主要是从知识结构、学科能力、态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评估,从而测定学生的科学素养意识及与之相关的价值观。

二、中学物理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

(一)中学学生物理知识结构现状

在知识结构方面,我们主要从物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以及最新科技成果等方面对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例如:宇宙大爆炸知道的学生仅占30%。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我们经过分析可以得出:高中阶段的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比较高,对于知识结构的横向和纵向掌握的都较好,但他们对于物理与其他学科联系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仅仅是对物理定律、简单的物理现象有所了解,而对于物理原理、最新成果、物理史等方面几乎不知道。

(二)中学学生学科能力现状

对于中学生学科能力的现状调查,我们主要是从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50%的学生已经采用QQ和微信等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20%的学生缺乏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只有5%的学生能够自主勇敢的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等的演示。学生能力现状存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在教学活动当中,老师依旧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另外,老师没有很好的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三)中学学生的关于科学的态度及方法

在调查过程当中,只有40%的学生注重在解题过程当中,解题方法的掌握,其他的学生基本上停留在老师教一种方法,自己掌握一种方法,从他们具体的解题思路来看,明显缺乏科学性,而且通过提问我们很容易找出他们在思维方面存在的漏洞。80%的学生在物理方面缺乏质疑和探究的精神,遇到物理方面不会的问题,学生基本上选择空下或者问老师的方式解决,而不是自己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很明显现阶段我国中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因而他们在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四)中学物理老师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现状

在对中学物理老师的教学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的中学物理老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老师主要还是一个知识的讲授者,他们课堂主要用于讲授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方面也仅仅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在整个过程当中很少有老师能够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科学的指导。另外,课堂教学也主要侧重于物理公式定理等的教授,而对于物理学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物理学科的发展史、国内和国外的科学技术成果以及物理学家的事迹等内容在物理课堂上呈现的非常少。很多老师自己都不具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科学意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教学中自身就缺乏科学素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培养的过程当中更是不知所措。

二、中学物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创新和改进物理学科教学模式

为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科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创新和改进物理学科教学模式,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法,促使自身探究意识的增强,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并掌握物理实验方法,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和精神,促进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对探究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养成创新探究以及科学实证的习惯,使得他们的科学素养能够提升、综合素质能够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科学既是一种探究式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也就是说科学是文化现象、探究活动,同时也是探究结果,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注重对活动过程的探究和现象的分析。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现象和知识的获取是科学家探究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学生物理学科科学素养提高的目标。另外,科学应该是具有真实的研究,而不是直接客观的固定答案,这也就要求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科学的真实性和直观性,让学生知识科学世界是复杂多样的,科学结论也并不是唯一确定、轻易获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实现学生把科学从课堂向实践的转化和延伸。

(三)营造科学素养的文化氛围

我们可以将科学素养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营造出科学素养的文化氛围,使得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够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第一,重视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要是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只是应试教育传授知识和素质教育传授知识的方法有所不同,在应试教育过程当中学生主要是死记硬背,老师也普遍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素质教育则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因此,要营造出科学素养的文化氛围,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知识。第二,物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很强的联系性,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当中,应该丰富自身的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具象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在此氛围党总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科学素质。第三,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物理发展史方面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对物理有宏观的感知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讲述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对相对论、牛顿力学、自由落体等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讲述我国自建国之后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科技成果为社会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及对社会的影响,使得学生从中学习受到科技教育,自觉主动的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组织实验教学等活动形式

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我们应该加强中学阶段对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实验教学等活动形式,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科学感知能力。一方面,我们可以设计趣味活动、制作活动等,例如:设计出趣味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制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制作量筒、电路开关等等;另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读物,通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掌握物理学发展的新动向。这些具有实验性的教学活动形式,在增强自身科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创作能力、操作能力等能力水平的提高,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解放他们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在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当中,物理老师应该加强对实验的演示,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展示和讲述实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和平台。

三、小结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和耐心来完成这项长期的的项目和工程。中学物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够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和质量。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中学物理学科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物理学科的科学素养与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物理学科科学素养,促进中学生的物理学科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能力技能的提高,为他们走进社会、服务社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方李金彬;论应用合作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田玉邱同和;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统计分析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朱玉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素养目标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03期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篇5

【关键词】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构筑了严整的理论架构,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手段和思想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也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迅速增殖。如今,知识已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并且始终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试图什么都知道已成为不可能的客观现实。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能力比知识更有力量。而能力是系统的知识与科学方法的完美组合。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研究性学习等)来试图达到。但是,从根本上讲,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才是最重要的。物理科学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含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理想化法等等,其中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物理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科学方法教育受到了教育研究者及实践的广泛重视。我国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之一是: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也远没有像物理知识教学那样,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实践中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自己的理解去把握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这样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一直还处于较盲目和随意的状态。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科学方法教育不足,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目标的设计、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分析、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原则、途径等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实践案例说明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

一、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1、科学方法教育比知识教学更具有长远意义

人类几千年的探索活动,汇集成今天这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不仅创造了各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且形成了科学方法体系,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进一步探索科学奥秘的税利武器。显然,人类创造知识的全部,不仅是各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还应包括相应的科学方法。在这“知识的全部”中,正如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教育而言,学生在校所能学到的知识很有限,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社会成员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正如赞可夫所说:“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完善,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那时候,他们将不得不独立、迅速地弄懂这些东西并掌握它。”要迅速地弄懂这些新知识、新发现,掌握这些新技术,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具有普遍价值的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假说、验证等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也适用于其他科学技术领域和各种工作领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更是普遍应用于人的各种思维活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说是一个人终身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受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将终身受益。所以,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应是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成果,也是学生离开学校后学习和工作的有力工具。因此,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2、科学方法教育能使物理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施教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现行教材是按知识体系编排的,科学方法大多蕴涵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以科学方法为线索组织教材、组织教学过程。对一些重点知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切实运用必要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导引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样的教学,必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过程有切身的体验,从而对知识本身有扎实的理解,同时又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这就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明白了这一知识是用了那些科学方法来获得的,即能在科学方法层面上理解和体验学习过程。这样,学生经过学习逐步地掌握了科学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掌握了方法取得了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时,就得到了开启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才能体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物理教学质量必然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科学方法教育的原则。

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需注意以下四条原则:

(一)适时性当教材内容确有进行科学方法渗透的必要才加以渗透,反对脱离教材内容而空谈方法。例如:在原子模型教学中,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经过推测、假设、推理、演绎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用新的理论推翻旧的学说,将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又深入一层。教材将方法和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从实验事实出发,通过各种思维方法,建立新的物理学说。

(二)适度性科学方法教育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来挖掘教材的方法教育因素,制定出切实的渗透目标,不宜过难、过高。另外也要注意学生的特点,有些方法在重点中学可以讲解,但到了普通中学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可能效果就不好,教师应该考虑各方面因素,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教学难度,适度的进行方法教育。

(三)隐含性开展物理方法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渗透。在进行方法教育时,要做到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物理方法的培养和熏陶。在高中电场教学时经常用到类比的方法,把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和重力场中的高度差、高度、重力势能、重力做功进行类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提及“类比”二字,但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接受了类比这一物理方法。

(四)融合性知识、方法和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和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可以结合在一起,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得出牛顿第二定律时就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就要用到隔离法和正交分解法等典型的物理方法。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习知识和方法渗透等实践活动来培养的。知识越丰富,方法越多、越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三、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

1、在讲清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或一个物理规律的建立,必然有与之对应的科学方法的运用和形成。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速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分析、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进而分析如何定量地表示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认识到可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即表示,即采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在平均速度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近似法、微元法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用比值法、微元法定义瞬时速度,也可以向学生介绍用气垫导轨或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渗透实验法。由此可见,在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伴随着许多科学方法的运用。同样,一个物理规律的建立,如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等规律的建立,也充分运用了实验方法、分析和归纳、推理方法及数学方法。

2、在说明物理理论的建立过程的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理论:如分子动理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光的粒子说和波动说、玻尔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思维及数学方法建立起来的。其中科学假设在物理理论建立过程有突出的运用。例如“玻尔理论”的建立,充分体现了科学假设的运用。教师可按以下的程序组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指出玻尔根据当时已有的实验和理论,发现用经典电磁学理论不能解释“原子结构稳定”和“原子光谱不连续”的事实,大胆放弃了某些不适用于原子内部的经典电磁论,创造性地把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普朗克量子说和爱因期坦的思想结合起来,融合光量子理论于原子结构理论中,提出了三条科学假设:能量量子化假设、轨道量子化假设和跃迁假设,然后以氢原子为例进行演绎推理,把抽象的假设具体化,再借助电子轨道图和能级图,使抽象的假设形象化。但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最后向学生介绍玻尔的理论一方面被德国物理学家夫兰克和赫兹共同完成的著名实验所证实,同时用玻尔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的正确性得到证实。循着理论建立的历史进程“事实和已有理论”“理论假设”“新事实”“修正理论,甚至建立新的假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一次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模拟活动,学生既能学到了物理知识,更体会到了科学方法在科学理论建立过程的重要作用.

3、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教师介绍了一些物理方法以后,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实验课是进行物理方法应用训练的最好机会。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科学方法教育大有文章可做。在实验课中让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整理数据,排除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分析、运算、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物理结论,给学生提供亲自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机会。

4、在单元小结中进行物理方法的讨论和归类讲完一章新课后,在对该章内容进行小结的同时,也要对该章所用到的物理方法进行讨论和归类。如讲完牛顿运动定律后,对控制变量法、实验法进行分析讨论,对隔离法、整体法进行小结。讲完电场和磁场之后,复习时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把这两者知识联系起来。总结这些物理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审视这些物理方法,这对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帮助极大。

四、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一)科学方法教育比知识教学更具有长远意义正如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具有普遍价值的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假说、验证等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也适用于其他科学技术领域和各种工作领域。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受到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将终身受益。

(二)科学方法教育能使物理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要切实运用必要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导引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比如对于质点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可以引用例子。一架飞机从温州飞到杭州,由于飞机的大小和形状在与宁波到杭州的航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在研究的问题中不起作用,所以可以把飞机看作是一个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在物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点。如此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的建立过程,必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过程有切身的体验,物理教学质量必然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三)科学方法教育具有深刻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例如,我们强调观察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让学生逐步懂得观察和实验既是物理知识的基本源泉,又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就可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例如,通过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等教学和有关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可以告诉学生科学工作需要有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科学方法教育具有深刻的德育功能。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所花的时间不多,但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作用很大,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南冲.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9.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篇6

一、物理科学方法的涵义

物理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学习或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搜集事实、作出解释论证等所遵循的途径和使用的手段,实际上是思维的方法和程序。阎金铎教授认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具体方法;比如观察的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或某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等。第二层次叫逻辑方法;在上述具体方法基础上,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思考,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最后上升到思维的三个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第三个层次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方法、等效法、模型法、假设法、类比法、数学方法等。

二、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人类创造知识的全部,不仅是各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还应包括相应的科学方法。在这“知识的全部”中,正如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具有普遍价值的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假说、验证等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也适用于其他科学技术领域和各种工作领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更是普遍应用于人的各种思维活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说是一个人终身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受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将终身受益。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施教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现行教材是按知识体系编排的,科学方法大多蕴涵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以科学方法为线索组织教材、组织教学过程。当学生掌握了方法取得了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时,就得到了开启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才能体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物理教学质量必然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科学方法作为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本身就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物理学研究从观察、实验出发,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或归纳、演绎,或假说、验证等科学思维获得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运用、发展,必然能使学生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受到实践检验的唯物主义观点,树立科学思维对于揭示物质世界本质和规律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辩证观点。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史结合,还能使学生懂得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对立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科学方法教育具有深刻的德育功能。

三、高中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指导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

1.指导阅读课本,培养自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读书掌握物理的科学语言;二是通过反复读书,使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准确;三是通过读书提高自学能力,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训练。科学方法教育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沃土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

3.重视物理学史,体会科学方法。将物理教学和物理学史结合,当然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研究过程,但在必要时,结合重要的物理史料用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这也是物理教学实质性改革的途径和方向,是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学史溶于物理教学之中,将科学方法教育溶于物理学史教学之中。

4.通过探究实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实验是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个完整的实验,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四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推理、归纳、演译,等等。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索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领会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培养他们用科学方法主动探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5.通过练习、复习强化科学方法教育。在练习、复习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对出现次数较多的重要方法,集中时间上几节专门的科学方法教育课,使蕴含在物理课本中的科学方法明朗化、系统化。

总之,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是相伴而生,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主要依托。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是物理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思想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金子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2]佚名.《谈谈高中物理科学的学习方法》.

[3]刘红军.《科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与实施策略》.

[4]佚名.《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谈》.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教学教学质量

1.充分运用启发性原则,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为更深一步的生物学习乃至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动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是生物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一个好老师会教人发现道理,而一个坏老师只会奉送真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生本理念应该贯穿于任何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教师的角色要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引导者,要将学习的主动地位归还给学生,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应该营造民主、民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中学会知识,以实现启发教学的最好结果。具体的教学措施可以是:先导,首先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意义,以合适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方式导入课程,为课程开展做好铺垫;再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问题进行探究,以抓住学生整堂课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开展生物基础知识的小组竞赛等学习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2.注意将创新思想与科学实践相结合

对于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层面上,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并注意将创新思想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锻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育人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现代生物教学的根本要求。生物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科学依据,需要生物老师在日常教学时树立科学的态度,注重教学语言的严谨性,要教导学生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要善于以一双发现的眼睛探索自然,要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老师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生物实验的机会,在实践中让学生认清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内部的统一与矛盾之间关系的理解。另外,生物教师也有义务在日常教学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鼓励学生学好生物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多作贡献。

3.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

高中生物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包含许多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知识点,因此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生物老师要注意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做好完善的部署安排。还需要多开展生物实践活动,为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供机会,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户外的室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处于生态环境之中,直观地领悟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后果,通过调动所学知识想方设法找出解决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已有知识的重组、巩固,并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4.教师要遵循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高中生物是一门内容丰富又复杂的学科,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普遍反映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切记不可过于追求教学速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需要严格遵循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开始教学之前,老师应该首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深入探究,了解知识体系及生物知识内部的联系,还要掌握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订教学方案,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案,将丰富的生物知识有序地呈现并教授给学生。例如在教授Dna分子结构时,可以将其与数学学科的排列组合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100对碱基的排列方式。在讲“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可以将其与物理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利用物理原理了解生物电。另外老师需要及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以此培养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推理能力。

5.注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时代学校普遍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生物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身份的转换,不仅要研究自己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要研究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老师要不断对自身进行充电,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业务能力,树立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讲究符合学生学习习惯和现有能力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需要老师多为学生创造探索发现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自身的能力。

加强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五种,需要生物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且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和学生长期共同努力。总之,在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教学中,老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郝雪,龚大洁,王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

[2]高新春.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待“学困生”的教育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

[3]徐慧琴,曾丽霞,何桢,张灿,杨雪,熊丽,刘德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篇8

1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当代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学习以及接受能力的提高.教师不能再只关注课本上的知识,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通过课堂灌输,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一成不变,致使形成了教师教学的传统惯性,教师教,学生记与学,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物理强烈的被动性.物理学本身渗透于生活中,与数学,生物,化学,语文等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比如《行星的运动》一节的学习,物理学家开普勒通过代数的方法总结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高三物理涉及的放射性同位素追踪原理应用到基因诊断中检测疾病的Dna探针技术,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电子发生转移,语文学科中,古诗词当中蕴含很多物理现象,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描写轻舟穿过重山时,就涉及了参考系,相对运动的知识.将学科间知识联系并运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现象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们,具备广博的知识,熟悉学科知识,以引发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物理教师自身专业性知识一定要准确,扎实,牢靠,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教师自身文化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要不断锻炼自己的接受能力,科技发展迅速,知识不断更新,教师要能及时学习不断向学生传递新信息,及时关注科研动态,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动力. 

2教师要培养自身的科研精神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光讲授,解说课程,而是要启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知识点.教师要做到很好的启发学生,自身就要钻研知识点,备课过程中,对知识点要不断从学生当时所具备的知识储备给自己的教学设计环节,教学过程多提质疑,思维一丝不苟,力求教学过程设计逻辑性强,学生从感性上、理性上逐渐接受.让学生在学习以及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老师的逻辑思维,并逐渐让自己也具备这些素质.教师要多读文献,可以学习大学物理使自己的知识认知深度站在一个高度上,更要了解物理学史,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使自己的教学丰富,有趣,对课堂的把握游刃有余. 

3恰当地引入前沿科学 

设计课堂时,教师要找寻难度适中的课堂切入点,找寻身边的科学现象和科学成就引入课堂.介绍前沿科学时,要注意引入科学的思维方式,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技手段.比如,北京的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选修3-1回旋加速器的教学时,可以引入中科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从卫星云图中就可以看出是由长202米的直线加速器,周长240米的圆型加速器等部件构成.并介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投入运行,为中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提供基本研究实验手段和条件,成为跨部门、跨学科共同享用的实验研究基地,使中国高能物理研究进入了世界前沿等信息.让学生们感知身边的科学前沿,对科技产生兴趣,对身边所处的环境产生兴奋感,促使学生平时逐渐养成主动观察身边的现象的习惯. 

在对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介绍与本堂课知识点相关的前沿物理的同时,教师要创新性引导学生制作简易的模拟实验,来让学生再现科研过程,探究过程.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又对所学知识点理解深刻,不仅知道物理概念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怎么用,用在哪.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仅知识点掌握,而且锻炼了思维,逐渐形成物理思维,将知识学“活”.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93

物理是高中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学科,它不仅仅是理科学生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文科生会考的重要科目。与初中物理知识相比,高中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学好物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大帮助。

高中理科综合共有三门基础学科,与其他两门学科相比,物理的理科性质更明显。生物和化学还是需要利用文科思维背过一些必需的知识点,而物理的学习则是有一些“巧劲儿”的。物理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较少,更多的是要学生真正掌握物理过程。只要掌握物理过程,理解知识点,那么物理解题就会很简单,而且可以触类旁通,找到解题的正确切入点,对“生题”也就不再感觉陌生了。那么,如何保证高中物理的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使学生掌握正确高效学习物理的方法呢?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物理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学习而言,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学生将兴趣作为学习动机时,学生的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对高中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需要学习的学科多,因此分配给各个学科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真正对物理产生兴趣时,才不会觉得专研物理是浪费时间;当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其学习效率更高,也就可以匀出更多时间给其他“短板学科”,从而提高整体成绩。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呢?

(一)重视第一节课

第一节是整个学期的开端,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教师要重视第一节课的准备,第一节课不需要匆忙开展课堂讲授,可以在学生明确本学期的课程任务后,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功用及重要性,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让学生在“功利性”目标的激励下,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强大功能,播放利用物理知识的电影片段,例如《天体》、《星际穿越》等,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物理课产生浓厚兴趣,抱着期待的心理,接受即将到来的物理课程。

(二)发挥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征服学生

教师的魅力是影响学生对某门学科是否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崇拜某位教师,自然对教师所教的科目倍感期待,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配合教师的授课,课堂效率很高。若是不被学生待见,学生的逆反心理会使学生在课堂上非常不配合教师的课堂安排,与教师对着干,自然课堂效率不会高。因此,物理任课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用魅力征服学生,这种魅力包括品德优良及知识渊博等方面。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真诚对待,以心换心,赢取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不仅表现在专业物理知识的及时更新,更体现在其他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的了解。若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谈吐自信,提起某个学科的知识能滔滔不绝,那么自然可以引起学生的崇拜感,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生活相结合

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在授课时候,讲课堂内容与日程生活常见现象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理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插入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打破低沉枯燥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插入关于物理名人的小故事,使学生在了解名人的同时,对其研究出的知识更感兴趣。例如,在讲解重力及地心引力时,教师可以插入牛顿的故事,牛顿被苹果砸而顿然醒悟,研究出地心引力是早就被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教师可以接着讲一下牛顿其他的小故事,使学生们更加了解牛顿。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更接近物理名人的同时,对其研究成果更感兴趣。

2.偶尔插入课外话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在讲解力学的时候,插入讲一下当期比较火的关于物理知识的电影,例如《星际穿越》,借着电影的高话题性,借着“虐死文科生电影”的话题,解释一下电影里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这样偶尔讲点课堂外的话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后,接着将话题转回课堂,以此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及教师都要转变以往的授课模式,真正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引导启发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据相关实验,学生在教师的“直接喂养”中,学生能记住、能掌握的知识仅有教师教授的30%左右,而若是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自己去探求答案,以此方法能掌握的知识却能够达到80%左右。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探索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方式才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高效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

(一)教师要有耐心,多鼓励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小学开始接受的教育都是传统方式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因此,可能自主探索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教师要有耐心,允许学生有不会的地方,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愿意接受自主学习的方式,并从这种方法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索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学生对物理接触时间不像数学、语文等基础学科一样,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而是初中二年级才开始正式接触物理,因此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可能没有掌握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及时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学会学习物理的方式。比如,重视作图解题的方法。物理是理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不需要学生背过多的知识点,而是要学生理解透彻物理的发生过程。尤其是力学这一块,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养成作图的习惯,遇见一个力学题目,无论题目是否提到要作图,都要先作图分析受力情况,之后根据受力情况来解题。作图解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过程,是学生找到解题的切图点,能够提高正确率。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科学素养;课程改革;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6)6-0023-3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达的社会,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甚至是国家的发展命运都跟科技的发展有关。这就要求我国每一位社会公民都要有科学的意识,都要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如此重要的任务自然而然地会落到学生的教育上,而学生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知识,包括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都应该在学习阶段有所涉猎。然而,高中教育为高中生进入大学深入学习提供了一个基础。作为理科类的物理学科自然责无旁贷,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项重任。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去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逐步养成和树立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习惯、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差别、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强调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什么科学素养的提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到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

1科学素养的定义

科学素养是素养概念的延伸,其基本含义指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具有基本的读、写、表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1.1美国对科学素养的定义

科学素养的概念一直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1952年美国教育改革家科南特在他的《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一书中谈到了普通公民应该具有科学素养,他的定义是:人的经验越广泛,科学素养就越高。同时,斯坦福大学的赫德也是最早提出科学素养的人,他在1958年发表的《科学素养》中在讲到美国学校时使用科学素养来描述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真正把科学素养引入到基础教育。1964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给出了科学素养的描述性的定义,包括6个方面:第一、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第二、知道科学家工作的论理原则;第三、科学的本质;第四、科学和技术的差异;第五、基本的科学概念;第六、科学和人类的关系。

1985年的时候,美国科学基金会启动了一个2061计划,这是一个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该计划认为:美国的下一代必将面临巨大的变革,而科学、数学和技术位居变革的核心,它们导致变革,塑造变革,并且对变革做出反应,他们对今日的儿童适应明日的世界十分重要。这个2061计划,分为两个阶段,在1989年,推出了第一阶段的成果叫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它定义的科学素养是:熟悉自然界,尊重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以及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问题。这是美国科学基金会在1985年提出的有关科学素养的一个概念,其中强调了数学在科学素养中的重要性。

1.2我国对科学素养的定义

2000年的时候,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和5个部门颁布了《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和《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内容与目标》。这两份文件对科学素养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它包括了4个方面:一是科学态度;二是科学知识和技能;三是科学方法和能力;四是科学的行为和习惯。在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初中生关于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定义包括: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

虽然科学素养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各自涉及的基本要素大体可以归为3个维度:一是科学知识维度;二是科学技能维度,包括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两个因素;三是科学观念维度,包括科学本质和StS。因此,科学素养就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观念3个维度构成。[1]下文将从这3个方面浅谈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高中物理课堂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兼具多项任务,不仅要讲授高考要求考查的内容,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师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知识跟生活紧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不得不由物理教师肩负起。从高中物理教学入手,通过多种途径,能有效实现高中生科学素养3个维度的提升。

2.1科学知识的培养

物理知识是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学好物理知识对培养科学素养很有帮助。而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特别是在高中第一年的学习中,接触到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知识后,很多学生对物理已经失望,甚至是放弃,而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时教师要善于开发教学资源,物理知识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能利用身边的现象来解释物理知识,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在课堂上经常以生活知识引入,如电梯、火车、汽车等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和人走路、人推桌子、人骑自行车等经常做的事情。除了实验室能看到的演示器具外,我们也可以自制“道具”,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笔者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讲完了惯性的概念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任务:如何用一根普通的水管将矿泉水瓶中的水抽出?不能借助任何道具。其实这就是利用惯性原理的一个例子,学生想不出了,而觉得非常有趣,很期待老师是怎么实现的,当笔者仅用双手三下两下就将瓶中的水抽出时,迎来了学生热烈的掌声。这样学生就能感觉到物理知识的强大,极大地激起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热情,从此物理课堂不再枯燥。

2.2科学技能的培养

物理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物理中科学探究精神跟科学素养定义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的含义如出一辙。因此,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会有很好的效果。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中,物理实验并没有受到重视,大都是教师讲实验,连演示实验也只是走马观花地过一遍,如此学生自然就对物理提不起兴趣。而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分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实验原理的利用、实验器材的选定、实验步骤的制定、实验结果采集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一系列过程,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精神,理解科学方法的运用,同时提升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各个理论知识的记忆,还让学生以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方式去学习,培养了他们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科学观念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一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学习物理学家对科学知识、科学本质不懈追求的精神。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可以插入物理学史的知识。比如,在讲电磁感应时,就可以介绍法拉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经历:他从小由于家庭贫困不能上学,13岁便在一家书店做学徒,但生活的贫困不能阻止他对学知识的欲望,他勤奋刻苦地学习,日复一日地做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成为19世纪电磁学领域伟大的物理学家。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深刻,同时学到了法拉第刻苦学习的精神,知道科学实验也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再比如,讲放射性元素时,就可以讲居里夫人在长期探索放射性元素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辐射而患上白血病,但仍未放弃研究。通过这些例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为学生诠释了真正的科学精神。

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经济腾飞,早日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21世纪科学技术将更加迅猛的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是科学技术,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公民科学素养的竞争。高中生是国家培养的未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物理教学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当今教师共同去实现,共同探索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潘,褚慧玲.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三维模式[J].科学,2005,56(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