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经济学的小故事十篇经济学的小故事十篇

经济学的小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1:55

经济学的小故事篇1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情感经济学】

如果你有6个苹果,请不要都吃掉,因为这样你只吃到一种苹果味道。若把其中5个分给别人,你将获得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将来你会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其它水果时,也会和你分享。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放弃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创业经济学】

你决定上网聊天,这叫创业;上来一看,美女真多,这叫市场潜力;但帅哥也不少,这叫竞争激烈;于是你决定吸引美女眼球,这叫定位;你说你又帅又有钱,这叫炒作;你问:“谁想和我聊天?”这叫广告;你又问:“有美女吗?”这叫市场调查;有20个人同时答:“我是美女”,这叫泡沫经济。

【形象经济学】

一产就是养牛,二产是杀牛,三产是吃牛,四产以上即是虚拟经济,是吹牛。天使投资人吹牛的目的是,在小牛成长为大牛的过程中,见缝插针的和养牛、杀牛、吃牛的人结婚、离婚而又不伤感情!

【边际效应】

1.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2.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了一盒火柴。为什么乙成功而甲失败了?

【如何让钱进来快些】

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启发:为客户节省时间,钱才能进来快些。

【推销、促销、营销、品牌】

男生对女生说:我是最棒的,我保证让你幸福,跟我好吧。――这是推销。男生对女生说:我老爹有3处房子,跟我好,以后都是你的。――这是促销。男生根本不对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气质和风度所迷倒。――这是营销。女生不认识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对那个男生夸赞不已。――这是品牌。

【再谈营销】

学生:老师,这份报告需要写多长才行?老师:文章就像是姑娘的裙子,短得盖不住主题,或是太长就失去吸引力,都是不可取的。――点到为止,剩下的部分自己想像吧。营销之道亦是如此,过于露骨,会影响品牌价值;过于保守,起不到营销效果。

经济学的小故事篇2

一、当前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好转的态势,但对形势的估计也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行业和领域的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很大。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依然严峻。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存在着生产安全状况欠佳、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中小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与国有大企业相比问题更加突出。

1、工伤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各类重特大工伤事故不断发生,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因各类工伤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3万人左右。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200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其中,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4702起,死亡16497人。而非公有制工矿企业共发生事故9864起,死亡11278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的67%和68%。从全国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占非公有制企业数已经达到了90%以上。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成为发生伤亡事故的主体。近年来,小煤矿、小矿山、小运输、小建筑、小化工、小烟花爆竹、小钢铁等非公有制企业发生的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2、职业病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劳动过程中的危害主要来自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人们往往会对工伤事故造成劳动者的群死群伤感到触目惊心,殊不知职业病这个“隐形杀手”比血淋淋的工伤事故更凶残。由于职业病具有危害因素的隐匿性、发病过程的累积性、容易与一般疾病混淆的混同性等特点,不象工伤事故那样具有直观性、突发性和直接性。所以,职业病的危害常常会被人们忽略。事实上,无论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职业病对劳动者生命与健康的危害已经超过了工伤事故。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83%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34%的乡镇企业的劳动者从事有尘、有毒等有害作业,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病和可疑职业病患病率高达15.78%;约37.2%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存在严重的职业病危害作业,34.7%左右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从业人员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而这些数字中小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事实上,我国职业病高发人群是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农民工,而农民工因为与企业劳动关系较为特殊,他们中发生的职业病病例大多没有被纳入上述的统计数据之中。如果把农民工的职业病病例也一并统计,我国的职业病病例及其发病率肯定都会上升很多。

3、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加班加点严重

一些中小企业打着实行计件工资制的旗号,随意抬高工作定额,变相强迫职工加班加点,工作时间经常达到10小时以上,即使休息日、节假日加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也不能按《劳动法》规定的标准支付加班工资。大部分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国家法定的休息时间在这些企业已经异化成为企业的一项施舍。

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薄弱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匮乏;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即使签订,合同中也缺少劳动安全卫生相关条款,有些企业甚至与职工签订“霸王合同”、“生死合同”;不按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上工伤保险,职工因工造成各种伤害后得不到应有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赔偿,身心受到摧残。

二、导致目前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

应该肯定,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遵守国家法律、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的。忽视安全生产的业主只是少数。造成中小企业安全状况不好的原因,客观地分析:

1、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还不够

由于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上级主管部门,致使一些企业无法获取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法规、标准不了解,在安全生产上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混乱状况;在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上,普遍规律是规模大的企业比规模小的重视,外商投资的企业比国内投资的企业重视,特种行业企业比一般企业重视,改制后的企业比改制前的企业重视。

2、不能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安全投入的关系,事故隐患突出

由于目前仍有许多中小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经营者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重发展、轻投入。少数地方政府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片面强调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要求所有部门都要为其发展“开绿灯”,使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处于“不好管、无人管、不敢管”的失控状况,少数中小企业长期游离于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政府监控之外。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由于用工形式灵活,员工流动性大,且大量招收的是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未经过安全知识系统培训就上岗,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比较普遍。

4、政府对中小企业监管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手段

中小企业往往点多面广,遍布城乡,情况复杂,而一些地方政府由于机构、人员、经费、手段等条件限制,难以对所辖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管,特别是不少乡镇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处于应付状态,政策、文件贯彻不下去,安全生产情况甚至伤亡事故统计不上来,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心中无数,谈不上对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5、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缺少法律制约

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大多制定于20世纪80或90年代,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很难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情况,解决不了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出现法律“断档”,使安监部门对中小企业违法行为的查处出现有法难依、无法可依、违法难究的尴尬局面。

四、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建议

1、提高搞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小企业伤亡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有悖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阻碍和影响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职工安全卫生权益问题已经成为继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问题后的又一社会敏感问题。如果对这一问题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将断送中小企业发展的大好前程。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认清企业最大的效益是安全;最大的损失是事故;最大的责任是安全责任;最大的隐患是麻痹思想。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安全为依托的发展是不健康的发展,没有安全保障的效益也只能是暂时的效益。要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加强中小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职责进行事故超前预防,减少或避免中小企业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2.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中小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企业既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又是安全生产投入的主体。要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中小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关键是要加大投入,主要包括安全技术、劳保用品、工业卫生、辅助设施、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一个重视安全投入,安全经费投入比例较高的企业,其安全隐患就会减少,劳动条件就会得到改善,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就会得到加强。其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小企业也要加大科技投入,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旧工艺和旧设备,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材料,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依靠科学技术来保障安全生产。

3、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从构成事故的三因素,即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的关系分析,“机器设备”、“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唯有“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而人又是操作机器设备、改变环境的主体。因此,紧紧抓住“人”这个活跃的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及时有效的培训教育、正确引导和宣传,以及合理、及时的班组安全活动,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农村劳动者,这部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少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常识,更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历史经验和客观事实表明,中小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大多是由于职工自身的“三违”原因造成的。所以,加强对广大劳动者的培训教育,是提高就业质量,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4、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很多事故是由意想不到的因素引起的,事故在任何时间、任何条件下,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可以将发生的事故控制住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应急预案则是开展应急救援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指南,使应急救援活动能按照预先周密的计划和最有效的实施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伤亡事故频频发生,伤亡人数居高不下,财产损失巨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应急预案而导致的应急救援不力。因此,要想控制事故发展,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和物质保证。

5、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把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关

建立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是适应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源头管理转变,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事故的重要举措。以往由于没有这项制度,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主要是非公有制小企业,进入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给这些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颁布实施,把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关口向前移了一大步,为加强源头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好审查发证这一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对各个企业安全生产资格进行审查,对确实存在较大差距,即使经过整改也难以达到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中小企业,要坚决将其从市场中淘汰出去。

6、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监管,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学的小故事篇3

20*年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区安委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镇政府领导班子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围绕“打好

基础,抓住重点,落实责任,依法监管”的思路,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和确保社会稳定的大局,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下面,我谨代表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向大家对过去一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做述职汇报,请予以审议。

一、20*年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情况

20*年以来,我镇以实施《安全生产法》和宣传贯彻《*省安全生产条例》为主线,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为契机,在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专项整治,强化行政执法,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衡。20*年1-12月全镇各类安全事故累计发生359起,死亡13人,受伤465人,直接经济损失58.24万元,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58.8、8.3、69.7,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相比下降了38,其中全镇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06宗,死亡12人,受伤314人,直接经济损失24.24万元。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80.7、9.09、92.64,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3;全镇共发生工矿企业职工伤亡事故152宗,死亡1人,受伤151人,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事故宗数、受伤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39.4、36,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8.3。

二、20*年我镇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

(一)全镇各类安全事故总体呈“三升一降”的态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外,其他三项事故指标: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均呈上升态势,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8.85、8.3、69.7。

(二)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总体呈“两升一平一降”的态势。全镇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的宗数、受伤人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39.45、36。

(三)道路交通事故形势比较严峻。全镇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全年控制指标3人(全年控制指标9人),事故的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80.7、9.09、92.64,直接经济损失比去年下降26.3。

(四)火灾伤亡事故。全镇火警宗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6.7,直接经济损失较去年同期上升了773.8。

(五)水上交通事故比较稳定。全镇水上交通事故的四项指标均保持零的记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决策民主性和科学性,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条战线,多科学性,复杂化,综合性强的业务,需要较强统筹性和协调性,不是靠一两个部门就能够解决的。镇政府领导班子首先在思想上形成一致,保持和发扬全镇团结拼搏、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坚持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20*年,镇政府领导班子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一是建立镇政府领导班子安全生产工作重大项通报机制;二是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会议制,共同研究分析年度全镇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计划,协调部门解决突出的安全问题;三是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检查机制,每逢重大节假日前夕,如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我镇都召开相关安全工作会议,班子成员均带队到企业、工地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四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对危险性大、职业危害严重及重点项目的建设做到共同把关。

(二)狠抓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和责任制的落实。做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基本条件。20*年我镇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与各有关部门、村居委会、学校、企业(共180多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和事故控制指标。根据《*镇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我们对各有关单位、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责任制考核。

2、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协调解决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问题。

3、抓好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20*年镇政府组织开展了50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检查。对169家企业及个体商铺、集贸市场、学校及森林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并对2000多家“三小场所”进行了排查。发现存在隐患的,立即发出整改通知,并要求限期做出整改。同时,镇政府还建立了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制度。

4、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多次派人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业务培训镇安全办全体工作人员都通过安全资格考试,获得注册安全主任证书;20*年派发安全知识宣传图片、宣传单3万多张,交通安全宣传单6000多张,投入资金2万多元。

四、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也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职业技能低下,在工作过程中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时有违章作业、盲目蛮干现象发生。

(二)企业员工的劳动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仍存在劳动工作场所环境差,劳保用品未能发放的现象。

(三)经费不足,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开展得不够,安全隐患整改查处力度不够。

(四)外来人员不断增多,镇内交通特别是三灶街、唐人街明显拥挤,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五、今后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落实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各村(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各中小学校都要按镇政府的要求,继续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抓好各项安全整治措施的落实。各企业、中小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全镇干部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做好各项专项检查工作。要组织开展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的专项整治工作,要加强对工厂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要加强对油站、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专项整治,要继续开展对“三小”场所的安全检查整治,继续做好各中小学特别是私立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

(四)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在企业中推行注册安全责任制度,全面提高各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建立一支政治素质硬、技术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

经济学的小故事篇4

2004年以来,我县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总体要求和部署,,相继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超限超载治理、排查事故多发点、清理马路市场和违章占道、道路行车秩序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严密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促进和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有效遏制了全县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2004年,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3起,死亡27人,受伤30人,直接经济损失13.423万元,与2003年相比,事故发生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上升145%,受伤人数下降30%,经济损失下降57%。

一、2004年全县道路交通事故主要特点:

(一)从发生事故的道路类型分析,国道线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其中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3万元;省道线发生事故6起,占总数的18%,其中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万元;县乡道路发生事故15起,占总数的45%,其中死亡14人,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乡镇内道路发生事故7起,占总数的21%,其中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93万元。

(二)从发生事故的日期分析,每月的17日事故发生最多,占总数的15%,每月1日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2%,每月的5日、7日、21日、24日发生事故占总数的6%。每星期五事故发生最多,全年11起,占总数的33%,星期一最少,全年2起,占总数的6%。

(三)从发生事故时的天气分析,晴天事故发生最多,共发20起,占总数的61%,雨天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5%,阴天和学天发生事故各占总数的12%。

(四)从发生事故的年龄段分析,21——25岁年龄段发生事故最多,为12起,占总数的36%;45岁以上发生事故8起,占总数的24%;26——30岁发生事故4起,占总数的12%;31——35岁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36——40岁发生事故1起,占总数的3%;41——45岁发生事故3起,占总数的9%。

(五)从交通方式分析,大客车发生事故1起,占总数的3%;大型货车发生事故4起,占总数的12%;小型客车发生事故12起,占总数的36%;小型货车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农用三轮、拖拉机、摩托车发生事故11起,占总数的34%。

二、2004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行车中盲目自信或心存侥幸。部分个体驾驶员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挣钱驾驶老旧破车、病车上路,缺少定期维护和保养,超负荷运转,疲劳驾驶,超载超速行驶,强超强会,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违法变更车道等现象是机动车发生事故的主要隐患。

二是小型汽车数量增多,短驾龄驾驶人员增加,是造成小型汽车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从统计数据中可看出21——25岁年龄段的驾驶员为事故高发年龄段,该部分驾驶员缺少驾驶经验,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县私人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在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短驾龄人员的上路行车,加之当前一些驾校培训水平不高,对驾驶员的培训也只是注重驾驶技术的培训,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造成很多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带来了隐患。

三是周未车辆人员外出频繁,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造成事故在周未时多发。另某些乡镇的赶集日也是事故高发日期。

四是机动三轮、农用车辆、摩托车无证驾驶、无牌上路、违章载人的现象突出,很多农民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不了解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就驾车上路,行车中对交通情况观察不够,预见性差,遇有情况时又不能采取得力措施,是造成农用车辆发生事故,甚至于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重要原因。五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是公路和城镇道路上及新建公路上安全设施不齐全,道路通行能力差,部分路段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多。

三、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深化“五进”工作,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强大的宣传效应,在抚松电视台有线频道和无线频道黄金时段,插播“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录”;二是制作“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宣传图板,由宣教人员在车站、广场、学校、厂企、村庄巡回展出;三是因地制宜,利用各个中小学校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踊跃参加道路交通安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在抚松大街、香江路上增设醒目的安全标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出行车辆和过往群众感知交通安全。

(二)认真调查研究,加强协调配合力度。认真对全县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分析排查,找出事故多发点、段及道路上的安全隐患,增设交通警示标志,规范标志标线。公安交警、公路、交通、工商等部门加强配合,共同制定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对道路安全实施标本兼治,并抓好落实。

(三)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路面交通管理。积极推进公路巡警勤务制度改革,加大交通违章查纠力度。在积极推进公路巡警勤务制度改革的同时,继续落实路段承包责任制,实行跨区联勤制度和民警管段、管片责任制等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路面管控能力和民警管事率,建立科学、高效、文明的交通勤务机制。

(四)继续加大“三超”和“三无”车辆的治理、力度。近两年来,我县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尤其是二轮摩托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加大对“三超”、“三无”车辆的治理力度,始终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是扭转“三超”、“三无”车辆交通事故率高发的一项有效措施。

(五)抓住事故发生的突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农民、个体户和21——40岁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对这部分人的管理;二是合理调整勤务部署,加强对重点路段的管理,提高巡逻密度,减少事故的发生;三是合理安排管理时间,加强对重点日期、重点时段的管理,减少事故多发时段的交通事故。

经济学的小故事篇5

关键词:电视经济类专题 故事化叙事 特征 动因 局限性

当下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个是以碎片化的消息报道为主的资讯节目,另一个是突出人物经历、故事情节的专题类节目。

本文以央视财经频道《理财在线》栏目,为主要样本研究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现象。《理财在线》央视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介绍百姓理财、投资致富故事的日播节目,2009年9月14日开播,时长近30分钟。总体上看,这档栏目很好地将“讲故事”的方式运用于经济节目的制作中。

一、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界定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始的。故事化手法制作新闻,使电视新闻报道显现了勃勃生机,迅速成为各媒体的新宠。在电视经济类节目中,节目选题通常具有理性、要求精确的特征,如果就事论事地叙述,会使节目显得枯燥无味,而节目时长在半小时左右的经济类专题节目中,如果也采用资讯节目那样言简意赅的叙事形式,则会使节目缺乏吸引力与趣味性,难以吸引观众。因而,在完成必要信息介绍的同时,经济类专题节目的叙事者必须考虑如何把节目叙述得生动、有趣。因而,“故事化叙事”被引入经济类专题节目的制作之中。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人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与华尔街日报体在理念上有一定相似性,“华尔街日报体”,是指《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独特的具体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人新闻主体部分,叙述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欢迎。总体上看,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是一种在节目中突出个性鲜明的人物、营造跌宕起伏的情节,强调悬念设置的叙事方式。

二、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特征

1.节目注重突出典型人物

在经济资讯类节目中,叙事空间有限,报道通常只用简短的陈述把核心事实交代清楚便可,对于新闻涉及的人物无法进行过多关注,但在篇幅较大的专题节目中,人物就成为承载故事的载体,是构成单期节目个性和可视性的关键。

电视经济类节目中的人物比较集中,一期节目通常就围绕一至两名核心人物展开。《理财在线》是一档讲述百姓致富故事的专题栏目,每期都会向观众讲述一个生动的民间致富故事,如辽宁宽甸县马玉珠养殖林蛙的故事、云南富民县鸵鸟养殖户杨俊洪的故事、广西南宁横县养蛇专业户黄光珍的故事等等。该栏目的节目叙事模式相对稳定,节目由主持人外景采访致富故事主人公,受访对象不仅是已经致富的人物,并且通常有着坎坷的经历和执着的精神与追求。

在经济类专题节目中,人的活动通常被放在重要的位置。节目既注重报道经济活动,又同时写人,融人的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喜怒哀乐于一体,从而经济类专题节目具有人格化、具体化的特征。其强调让人物的活动成为故事的主导内容,读者看到的是一幕幕人物情节剧,是有血有肉的人物的经济活动。报道中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写明人物的真实姓名,让有名有姓的人物现身说法,而不出现“他们一致认为”、“大家都表示”之类似是而非的新闻八股,信奉“没有直接引语,是新闻文风的癌症。”

2.节目所报道的事件与经济相关,包括投资理财、致富故事等

《理财在线》注重反映百姓的致富经历,讲述致富故事,每期节目都讲述一个生动的致富故事,展现一到两位创业致富中的人物,用鲜活的案例向观众展示节目主人公的致富经验和执着追求。

3.注重设置情境或进行特定情境的展示

在一期题为《养大鱼赚大钱》的节目中,当主持人兼外景记者李晓东在鸭绿江上养鱼的网箱前抱着体型硕大的鲤鱼感叹时,鲤鱼蹦跳着从他手中滑入水里,他搞怪地说:没关系。还有,弟兄们,起!紧接着围在网箱周围的工人把网箱往上收起的时候,成千上万条5斤重的大鲤鱼纷纷越出水面,那场景真的是蔚为壮观。连主持人都一时语塞:这个场面,这个,这个场面太壮观了!这样的场景同样也会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当然,类似的场景虽有一定“导演”的成分在其中,却也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4.讲求叙事技巧,注重讲述各种令观者屏气凝神、唏嘘不止的人物遭遇,强调悬念设置

讲求叙事技巧,倒叙、插叙的叙事手法常常使用。如《毒蛇成就致富梦》这期节目,就在记者与黄光珍见面之后,利用倒叙的方法介绍曾经是水库灌溉员的黄老先生与毒蛇结缘的故事、他被毒蛇咬伤的经历以及如何服用自己配制的药治疗毒蛇咬伤的故事。

在电视经济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中,细节的展示与叙述也是常用的手法。当然,对于细节的挖掘,需要节目摄制者花费很多精力,记者必须亲临现场,充分调动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捕捉能力,才可能发现有价值的细节。在《毒蛇成就致富梦》这期节目中,摄制者就注重展现一些罕见的细节,如特别呈现了二十年前黄老先生被毒蛇咬伤后留在掌上的伤痕。

节目中悬念的设置也起到吊观众“胃口”的作用。以《理财在线》之《千足蜈蚣带来千万财》这期节目为例,无论是在演播室主持人对于这种“小动物”的介绍过程中,还是出镜记者一开始的叙述中,都没有直接点明这种奇特的“小动物”到底是什么,直到记者拿着手电神秘地引领观众进入黑暗的房间之后,镜头才把满地爬走的蜈蚣展现出来。

5.注重节目情节、节奏上的起伏变化,而不平铺直叙

央视财经频道《理财在线》栏目每期节目介绍一个致富故事,致富的主人公都是曾经认准了一个项目或者产业,并且倾其所有投入其中,坚持很多年,才最终获得成功的。节目在具体叙述中,并没有仅仅把重点放在他们的项目规模、经济效益、利润、回报等问题上,而是更加注重故事主人公在其创业过程的各种经历,其中既有“波峰”,也有人生和事业的“低谷”。不少节目的情节线索,往往是在故事主人公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当头一棒,常常是发现一个好项目,义无反顾地投入,获得一定的成绩,突遇不测,坚持,多方求助,攻克难关,继续发展,又遇棘手问题,出现转机…节目往往就是以这样的逻辑向前推进的,构成一种一波三折的情节线索,最终故事主人公克服艰难困苦,取得成功。

6.情与理并重

在《千足蜈蚣千万财》这期节目中,当说到故事主人公当了几年汽车改装厂副厂长的罗永林把工作辞掉,但在自己创业之初,项目遇挫,家庭里的一些亲戚朋友,他都觉得无法面对,包括他的父亲都骂他。1994年,当他养鸽子赔了十三万时,家里人对他彻底失望,父亲都不理他了。家里不理解,钱没法还,他极其的无奈与痛苦。他把这些事默默放在心里,自己承受。这些都是从感性、情感的角度去叙述的,但当说到为蜈蚣建造立体的窝时,却通过罗永林的叙述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而节目最后的评论,“说到罗永林这个人,凡是他认准的事情,不管亲戚朋友如何反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是自己闷着头一直走到底。其实在创业之初还真是需要这样一种一根筋的精神。认准了路就坚持到底,总会有收获的时候,即便是失败了,也不后悔。”则又是从感性角度去做的归结。

三、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动因

1、软化经济节目,增加可视性,使经济报道视觉化、形象化。由于经济类的报道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商业理念、数据等问题,故事化叙事是出于增加电视经济报道可视性的考虑,是增加节目可看性的路径。

2、故事化叙事可以让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做到人物精彩、故事好看、结构清晰和表述生动。故事化叙事比宏观层面的报道要生动、具体、鲜活,更容易为大众喜闻乐见。

3、提高节目收视率的需要。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融入了记者现场调查、访谈与口述历史的电视节目叙述形式,既有常人难得一见的场景展现,也有不同寻常的创业故事的回顾。这些叙述手法和策略,是在传媒竞争日趋剧烈,类似栏目和报道剧增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栏目适应普通大众的层次和需求,赢得观众青睐,获得高收视率的必然选择。

四、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局限

1、容易使所传达的信息停留于一般化层面,缺少对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一般社会新闻不同的是,一旦财经新闻失实,如果受众根据新闻故事里的经营理念或各种数据做出经济判断,实施经济行为,将会导致亏损乃至破产等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当故事化叙事把电视经济节目打造得富有可视性的同时,却也培植了潜在的隐忧。

2、使节目具有更多“猎奇”色彩,虽然增加了吸引力,却缺乏普遍意义和代表性。以《理财在线》为例,其每期介绍一位致富创业的成功人物,有养蛇的、养蝎子的,这些人物尽管成功了,但其成功模式是难以复制的。因而,运用讲故事方式报道经济新闻,应避免报道的媚俗化、娱乐化,也要注意避免故事缺乏专业水准,局限于个案,缺乏典型性和普遍性。

经济学的小故事篇6

出于功利和实用主义的考虑,中国人不喜欢阅读严肃的学术文字,除非这样可以确保得到学分或者升值,这是现实悲哀的一面。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年来所谓的“专家”声名狼藉,人们的注意力被那些哗众取宠的言论所吸引,却因此错过了对其后经济学的探究。刻薄点说,尽管在经济社会里人人都认为经济学知识有用,但是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得其门而入,也根本没有深入其中的能力。每次只是跟着媒体起哄,最后自己一无所得,老来一无所获。

从这里就能看出《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作者郭凯的可贵之处。他在哈佛主修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此前在自己博客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受到学界和青年读者的高度赞誉。而他并没有一头扎进象牙塔里从此隐匿不见,而是努力把繁杂的经济学知识用晓畅通俗的语言写出来,编纂一系列关于王二的小故事,让读者以最为轻松的方式进入经济学。这样做虽未必能够让所有读者都有所领悟,但起码能够让读者看到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一个问题,这是讨论经济问题的基础;虽未必能够让所有读者变成经济学专家,但起码能让他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而大量的经济学家满足于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却不愿意低下头来做这样切实而细微的工作。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从春节买火车票开始谈分配问题,一直到最后从减肥谈欧洲债务,涉及房价、汇率、中国发展模式等等方面。在报章和网络上终年争吵不休的话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得到相应的解释。而且,郭凯把复杂的经济系统简化为王二这个个体,把经济问题还原为工资和就业、生产和分配、厂商和消费者等几种基本模式。每篇文章前半部都是一个以王二为主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深入展开,讲解相关的经济学知识。这样就完全避免了现实中各种纠结的细节,使得经济学的脉络清晰呈现出来。许多争议性的话题,郭凯未必能够提供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可以让你看到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以及为什么争议维系了那么久。

经济学不是灵丹妙药,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不能解决经济领域内的许多问题。所以,与其说《王二的经济学故事》是一本经济学难题答案,倒不如说是一本理性经济人思考指南,可以带你进入一个更为理性的世界。而我们更应该感谢作者的一片悲心,正是这本写给大众的小书,使得他和书斋里冷冰冰的学者有了最大的区别。

经济学的小故事篇7

1999年9月《沈阳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行人有本条例规定的五种违章行为之一,发生交通事故,而司机没有违章者,由行人承担全部责任,此次条例一经颁布,便在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时一年有余,但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从“强者对弱势群体的侵害”,乃至“侵犯行人通行权”、“漠视生命”等等,相关评论令笔者热血沸腾,然而“热切的心情,冷静的思考”,借助经济学工具对此条例进行剖析,却发现表面上不尽合理的规定背后蕴涵理性的因子。

“撞了白撞”之争的法理阐释的实质是在交通事故中对司机的归责原则采取严格责任主义抑或相对责任主义,即存在行人违章,发生交通事故时,司机无过错,则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例外。上述两种归责原则的经济模型化,是“撞了白撞”问题经济分析的前提。

一、“撞了白撞”的成本分析。侵权责任的法律经济分析中有著名的利尔德·汉德法官过失公式(thenegligenceFormulaofJudgeLearnedHand),即假设事故发生率为p,损失额为L,预防成本为B,则B<pL时,施害人构成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其经济内涵可归纳为,侵权事件中,预防成本最小的一方应承担法律责任,借此思路可以对交通事故中的司机行为进行成本分析。如果将事故中行人的损害视为经济学上的外部性问题,则社会成本是预防成本和外部成本之和,且x是司机注意程度,则单位预防成本w时,预防成本为wx,当a为事故发生的损失额,则外部成本为p(x)a,交通事故中社会成本函数为Sw=wx+p(x)a,并显然有x﹡时,全部成本最小。法律规范的变化不会对社会成本形成影响,仅为司机的程度不同的预防行为设计一系列价格,但是法律科以司机大于x﹡的注意义务时,理智的决策者仍选择x﹡,因为此时自身成本最小。但是,交通事故是典型的双边预防的侵权事件,即司机和行人的预防行为都会使事故发生的概率下降,此时的法律规则削弱了行人的预防激励,尽管从边际成本角度看,行人的预防具有较高的效率。

二、“撞了白撞”的博弈分析。司机与行人的决策构成一组博弈模型,即任何一方的行为决策依赖于另一方并对其产生影响。假设事故发生造成损失额100的,而双方参与人保持谨慎的成本均为10,并且双方都不谨慎,则事故必然发生,一方持谨慎另一方持不谨慎心态,则事故发生概率50%,但双方都谨慎,则事故发生概率下降到10%,依据严格法律责任,可得下表1的博弈战略组合,此时行人有占优战略(Dominant

司机司机

不谨慎谨慎不谨慎谨慎

行人不谨慎0,-1000,-60行人不谨慎0,-100-50,-10(表1)(表2)

Strategy),即无论司机选取何种战略,行人的不谨慎行为都是最优选择,相应地,司机有重复占优战略(iteratedDominantStrategy),即司机认为行人必然选择不谨慎,并且依据最优原则采取谨慎行为,但本博弈的社会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解是右下的战略组合,而不是右上的博弈解。当改变法律归责原则,规定交通事故中行人违章,司机无违章行为,便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时,各战略组合的成本之和不变,但成本在双方间的分配发生变化,可得上表2的博弈战略组合,此时司机有占优战略,选择谨慎,相应地,行人的重复占优战略是谨慎,则本博弈的纳什解是社会成本最小的最优解。这证明交通事故处理中,相对责任原则的法律规范是一种经济理性的制度设计。

经济学的小故事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识别分析控制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电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拉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而由于电力企业其特殊的体制、经营机制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不科学,致使电力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电力企业风险管理能够为企业识别、监测、防范并控制各种风险,促进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电力企业的风险识别

2.1电力企业共有的外部风险

当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使发电企业可能遭受损失时,就形成了外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自然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行业风险等。

2.2电力企业的共有内部风险

企业内部风险主要有财务风险、组织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安全保卫风险、决策风险等.这些是企业在建设、生产、运营、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的风险,称之为企业内部的一般风险。除了这些共有风险以外,电力企业在建设、生产和运营阶段也有其特殊风险。

2.3发电企业特有的风险

发电企业特有的风险包括负荷预测风险、规划风险、燃料管理风险、经济调度风险、竞价上网风险、用户用电时间特性风险。

2.4电网企业特有的风险

电网企业特有的风险包括购电电价风险、电价价管制带来的风险、用户成本分摊计算的风险、电网规划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输电阻塞带来的风险、执行分时分类电价带来的风险、发电市场力引发的风险、辅助服务供应不足带来的风险、电力用户的信用风险、地方政府政策带来的风险。

3电力企业风险分析技术

风险度量的方法主要有幕景分析法、调查和专家打分法、风险图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以下采取风险图分析法对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度量。

以坐标系的X轴表示风险或机遇出现的可能性,Y轴表示其影响程度,这里对发电企业识别出来的各种风险分别纳入到四个象限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定性地分析企业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影响程度,从而做好风险管理分析工作,如重点防范的风险等。各个风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1)、(2)、(3)和(4)四个象限的风险各有所重。

(1)第一象限

表示该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小,但是影响程度较大。如所列的自然风险、政策法规风险、交易模式风险、安全运行风险、维修风险、负荷预测风险等。

(2)第二象限

表示该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且影响程度也较大。如规划决策风险、燃料价格风险、财务风险、竞价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环保政策风险、行业进入政策风险等。

(3)第三象限

表示该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影响程度也相对较小,如施工风险、发电技术风险、经济调度风险等。

(4)第四象限

表示该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负荷持续时间风险、天气风险等。如负荷峰谷差风险、负荷持续时间风险、天气风险等。

对于这四类风险,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第二象限中所提到的风险,因为这类风险不仅发生的可能性大,而且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很高,我们可以把这类风险称为一类风险。以此类推,第一象限的风险称为二类风险.第四象限的风险称为三类风险,第三象限的风险称为四类风险。对于各类风险的重视程度可以依次降低。

4电力企业风险控制的方法

电力企业应对安全风险的措施主要分为事故前的预防、事故中的减损和事故后的补救。具体包括:

(1)回避。通过远离风险事件以避免风险的影响。

(2)预防。目的在于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3)减损。目的在于尽量减少事故的损失。

(4)自留。经过综合平衡决定自己承担风险。

(5)转移。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风险转移至另一个主体。

其中回避与预防后于事故前的预防措施,即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回避高风险方案而选择低风险方案。而预防的着眼点在于事故前采用各种预防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这种预防控制措施需要有合理规划、预想事故分析、潮流计算、防雷、防误装置等。

减损着眼点在于事故发生时采取各种措施阻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以减少事故损失。对于那些没有能够通过预防控制消除掉的扰动,利用保护装置将这些扰动加以隔离使之无法进一步扩大。而对于那些没有能够完全成功隔离掉的扰动以及不需要隔离的微小扰动,利用电网系统自身承受扰动的能力进行吸收。这种提高电网系统承受扰动能力的措施有备用、稳定装置等。如果扰动超出了系统的承受能力,则将导致系统性事故的发生,此时只有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来大面积切除故阵区域或设备以避免整个系统的瓦解,如切机、解列等。

自留、转移都是着眼于事故后的经济补偿。如事故发生后的排除故障.恢复系统运行,线路重投、并列等。根据情况,有可能要对遭受事故中断损失的市场成员进行经济补偿,事故中断损失包括发、输、配设备损坏与经济利益的损失、用户设备损坏与经济利益的损失。全面的风险管理应该是这几种措施的综合应用、优化组合,以使总的风险成本最小。

5结束语

在当今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无论是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企业,都必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全面准确地识别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正确分析各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程度,相应地制定风险管理办法,从而防范或者尽量减少风险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谭忠富李晓军王成文.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符志明.航天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秦岭叶春明.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J].山西电力,2009,(5)

经济学的小故事篇9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3)19-0016-04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一种特殊的史学文本,叙事宏观,在时间上表现为大段落,内容上侧重于大事件,评价上倾向于大方向。这种呈现方式缺乏细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很难完全实现课程目标,学生也难以深入地理解历史。将故事“化”入历史教学,用故事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兴趣,以故事引导想象和思考的学习过程,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笔者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二)一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探索,现选择几个片断作一些说明与反思。

一、营造学习氛围――我家与改革开放

学生:依据祖父母、父母、自己的年龄,推断各自与改革开放的关系,介绍前辈中的某一人在1978―1992年改革开放中创业发展的故事。

教师: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同时也紧密联系着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祖辈、父辈到同学们这一代,分别是这场社会运动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为了加深对中华民族这一段波澜壮阔岁月的理解,也为了建立家族历史的光荣,更为了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人生抱负,理当认真学习这节课。

意图:学生经过计算发现在改革开放初期,自己的祖辈正值壮年,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自己的父辈尚在求学,他们是当时社会生活的见证者;自己出生于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新时期,显然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这样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发现教科书上所讲的“国家大事”离自己并不遥远。通过课前预习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祖辈或父辈艰难创业或勤奋求学的故事,激发他们关于家族的自豪感以及研究这段历史的兴趣。此时,学生很容易进入了自己营造的学习情境,直接与历史对话,好像亲自在书写历史了。

二、改革的先声

――小岗村的“生死契约”

师生:教师投影展示安徽小岗村的“生死契约”(国家博物馆GB54563号藏品)。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述展开想象和思考:

1978年12月12日夜,社员严立华家。(师:双十二――西安事变?夜――月黑风高,农民?6天后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两者有关联吗?)

“我们分田到户,(师:分田到户――单干?――1956年就已经实现农业集体化了,不是倒退吗?)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师:多悲壮啊,干吗要冒这么大风险呢?)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队长严宏昌和其他19名队员都盖上印章或摁上了红红的指印。(真是一个生死契约!20户农民究竟想干什么?他们这一次冒险行为有什么意义?)

教师:化运动以来,追求“一大二公”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很低,连农民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小岗村的农民只是想改变集体生产的组织形式,强调社会主义的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这次冒险行为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的普遍愿望。小岗村农民的秘密协定纯属自发行为,实际上却给中国的农村改革探出了一条新路。

意图:文物是时代的记录,每一件文物背后都隐藏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文物里的故事,真实而感人。通过听小岗村“生死契约”的故事,将当时中国农民为了生存而孤注一掷的鲜活形象和感人场景呈现出来,使学生把“农村改革”与这张摁着鲜红手印的“生死契约”形成牢固的映射联结。强化“1978年12月12日夜”“农民家中”“坐牢杀头”等故事细节,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场景,了解中国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理解当时的“天下大势”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瓜熟蒂落。

三、农村改革的肇始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教师:彭森等人著述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走进了革命老区金寨县一户低矮的茅屋。在阴暗的房间里,见锅灶旁边草堆里坐着一位老汉和两个小姑娘。万书记亲热地上前和他们打招呼,伸出手想和老汉握手。谁知老汉一动不动,旁边的两个姑娘也用羞涩的眼光打量他。万里很纳闷,陪同的地方干部再次告诉老汉:“新上任的省委第一书记来看你了”。老人这才勉强地弯着腰,颤抖着,缓缓地站起来。这时万里惊呆了,老人竟光着下身!村里人又指着两位姑娘说:“她们也没有裤子穿,天太冷,蹲在锅边暖和些”。万里哽咽得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回到省里,万里同志泪流满面地说,革命成功了这么多年,老百姓还这么穷,我们对不起老区的人民群众啊!他拍案而起,“贫穷绝不是社会主义!”在他主持下,安徽省委开始抵制中央少数领导人仍然倡导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并迅速制订了六条举措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生产队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自。

问题:安徽省委领导的做法与小岗村的“生死契约”有什么关系?其意义何在?联系起来看,中国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结束后,中央少数领导人仍然维护过去的“左”倾思想和政策,安徽省委等地方领导的纠偏行为实际上为小岗村等地方的农民,进行自发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同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看,中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相互作用的合力促成的。)

意图:讲述小岗村“生死契约”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农民的冒险与创新精神。但仅此而已的话,可能会误导学生,使他们过高地估计小岗村探索的意义,认为就是小岗村的农民决定了中国改革的道路。讲述万里同志和安徽省委的故事,尤其是强调故事发生的时间即小岗村“秘密约定”一年前的“1977年11月”,有利于防止学生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有利于他们理解中国改革探索的特点。没有裤子穿的事情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听完这个细节,学生内心会受到震动,更加深刻地理解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四、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第一只螃蟹的味道

教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率先进行,逐步波及城市,被戏称为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1983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有点“耸人听闻”的消息,标题叫《在国家经委和江西省委支持下卢火根冲破阻力承包办厂》:

卢火根原是国营丰城硫酸磷肥厂的一个中层干部,小厂500多名职工,因为长期“吃大锅饭”,人浮于事,连年亏损。卢火根家住农村,他看到原先出工懒洋洋的农民,在联产承包后精气神全被激活了,庄稼越种越好。承包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凡事爱琢磨的卢火根在家里做起了试验,把鱼烧好后,平均分给了四个孩子。吃饭前,跟孩子们交代清楚,中午就这些菜,晚上也没有菜,必须计划着吃。这一次果然与平常的“大锅饭”很不相同,每个孩子不仅都吃饱了,而且还都剩了鱼,留着晚上吃。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都知道鱼“包干”后就要自己精打细算了。

“吃第一只螃蟹”,让卢火根尝尽了酸甜苦辣。搞企业承包经营,在当时真是骇人听闻、离经叛道。他从1982年开始先后9次写信给《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询问国营企业能不能像承包土地一样搞承包,都被一一否定。最后他又把信写给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袁打电话给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两人一致表示支持。卢火根承包后将“责”和“利”统一起来,把全厂干部职工进行分流重组。许多人的铁饭碗被端掉了,有人上门吵闹,有人出言威胁,有人散布他迫害工人的政治谣言。但是,承包一年后,企业实现了大幅度的营利,各种谣言不攻自破。

问题: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全面展开,1983年初卢火根就开始搞承包,他承包经营的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2.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和江西省委支持,卢火根才成功地承包工厂,反映了什么问题呢?3.长期亏损的企业到卢火根手中一年就营利了,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从故事来看,卢火根的经营思想显然受到农村改革的启发。1984年之后,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实行政企分开,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从改革方式来看,实际上就是农村改革将土地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分开做法的继续。“第一只螃蟹”的味道充满了酸甜苦辣,承包的道路坎坎坷坷,原因在于当时整体上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支持他的行动,加之惯性思维的阻碍,卢火根的起步非常艰难。但他经过一年的承包经营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反映了改革势在必行和承包经营方式的积极意义。)

意图:无论是本身的内涵还是长期积累的问题,城市经济体制都非常复杂。比起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困难得多,要让学生深入学习,难度也不小。理解学习必须有具体素材和条件,运用卢火根承包经营的故事,学生就应该很容易理解:1.由于体制制约、人为阻碍、惯性思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履极为艰难;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在不改变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3.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有很大的反拨作用,前者适应后者就能促进后者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后者的发展。

五、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格里希效应

教师:1983年邓小平谈到“利用外国智力”问题,在他的倡议下,各地开始延请一些外国专家帮助工作。

德国有一位研究发动机老专家,名叫格里希,1984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正式聘请他担任武汉柴油机厂的厂长,举世瞩目。这个洋老头不简单,工作非常深入,在两年任期内撰写了20多万字的企业管理方案,实行以岗位为核心的结构工资制。在格里希的严格管理下,武柴的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开始向国外多个国家出口。他的管理模式简洁高效,经专家们的论证,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格里希良好的工作成果很快形成了一种效应,中国的许多单位都开始面向国际市场招聘人才,到20世纪末,“洋厂长”“洋顾问”“洋教练”已经遍布各行各业了。

问题:格里希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什么贡献?由此怎样理解对外开放与内部改革的关系。

(格里希为振兴老牌国营企业作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所推行的管理模式和工资制度,影响深远,在中国形成了广泛的效应。由此,可以发现对外开放与内部改革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内部改革,形成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条件;通过对外开放,反推内部改革走向深入;如果把中国现代化建设看成“一体”,改革和开放则是它的“两翼”,两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意图:从1980年设立四大经济特区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教科书对这一过程叙述比较详细。其实,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都是一种手段,其目的还是在于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贸易,吸引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人民版教科书关于对外开放的内涵问题只字未提,意义影响只有一两句概括性的语句,这必然会使学习理解发生缺憾甚至错误。当然,教师也可以简明地把这些道理告知学生,但恐怕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通过听“洋厂长的故事”,学生想象有那么一位倔强的外国老头,想象他那特别的管理模式,理解对外开放不仅是直接引进先进的商品、技术、管理经验等,更重要的是这些引进来的东西还会对中国的内部改革形成巨大的反推作用。

六、强化与提升

――英雄相惜,赞扬邓小平

教师:据刘金田《走出国门的领袖――邓小平》一书记载:

1957年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私下交谈时,指着远处的邓小平说:“看见那边的矮个了吗?他很聪明,既有原则,又灵活,前途无量。”二十年之后,当邓小平重新登上中国政治的前台,他过人的胆略与广大人民内在的改革要求相结合时,中国社会开始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内政到外交的天翻地覆的伟大转折。

意图:运用这个小故事作为全课的结语,强调邓小平的个性与能力,强化改革开放的主题,意趣绵长,会引发学生的沉思和遐想。

七、教后反思

本课兼顾历史发展脉络和学生认知路径的共同需要,推进教学过程。历史发展的脉络是:农村改革探索城市改革跟进;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双翼齐飞”。学生的认知路径是:进入情境激发兴趣感悟理解。本课在策略上引进了故事化教学,学生整堂课都沉浸于故事氛围中,时而用想象描绘历史场景,时而以逻辑推理事件因果,理解真正成为了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活动。

故事化教学并不鲜见,但如何把故事有效地“化”入教学中,是本课探索的主要目标。“”结束后的十余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之一。教材从国家决策和社会转型的宏旨立论,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段历史做了概要性叙述,离90后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相差太远。本课采用故事化教学,不只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于把故事作为资源、作为手段、作为途径,实现理解学习。

以目标引领教学的设计策略本身没有错,但片面强调每一课时的目标,并企图简单化地把目标作为结论硬塞给学生,而不能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手段去设计,是极为错误的。不妨把历史细节放大,努力让学生看到翔实的过程,使他们既有感悟的素材又有理解路径。这样看来,故事化教学应该是回归历史教育本真的一条有效路径。

经济学的小故事篇10

一、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表现形式

(一)物质财产损毁损失 物质财产损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损失,一方面是运输工具、交通设施和运输货物等的直接损失。另一方面是运输设备和交通设施等的减值损失,即损毁物质财产经修复后其功能不变而价值的降低,如交通事故中损毁的车辆,经修理后其功能(包括外观等)完全恢复,但其损毁的记录使人们认为其价值已大不如前。

(二)人员伤亡损失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其损失包括伤亡人员的医疗费用(包括药物费用、住院费、住院陪同人员损失、出院后康复费用等)、劳动价值损失(包括贡献社会和家庭的劳动价值)、家庭生活质量损失和精神损失、救护车费用和丧葬费等。

(三)交通事故环境损失 交通事故环境破坏,其损失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和环境毁坏两个方面。交通拥堵造成在途的其他交通运输参与者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和费用损失,称为交通延误损失;环境毁坏损失主要表现为交通事故致使危险品及污染物泄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交通事故造成拥堵所导致的额外尾气和能源消耗等环境污染损失,以及危险品泄漏后对人体损伤产生的损失和其他相关损失。

(四)社会服务损失 交通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的救助、损毁物质的清障、危险品泄漏的处理等,需要动用交警、交通行政、医疗救护、消防、环保和司法等社会公共机构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提供警方、清障、消防、救护、管理和法律诉讼等服务,从而造成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消耗而产生损失。

二、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计量依据

(一)交通事故物质财产损失的计量 对于交通事故物质财产损失的计量,一般仅计量物质财产损毁的直接损失,但仅计量物质财产直接损失并不能完全反映交通事故物质财产的全部损失,还应计量物质财产的减值损失。交通事故物质财产损失的计量依据利益丧失原则确定。其中物质财产损毁的直接损失,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等相关信息直接获得,如可根据运输工具、交通设施和运输货物等物质财产损毁后的更新、或维修和部件更换等费用来确定。对于客观存在的减值损失,可以通过类比市场交易价格确定。

(二)交通事故社会服务损失的计量 为处理交通事故,交警、交通、医疗救护、消防、环保和司法等社会公共部门,要消耗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使这些资源丧失了用于其他活动的可能性。如果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省下的时间和资源就可能用做其他用途,这将会增加社会劳动价值。因此,交通事故社会服务损失应等于这些时间和资源在其他活动中创造的社会价值,实践中可以根据处理交通事故社会服务所实际投入的人力物力来测算。

(三)交通事故人员伤亡损失的计量 交通事故人员伤亡损失是最难以估量的,其计量包括人员伤亡的社会劳动价值损失、家务劳动的价值损失、亲友生活质量损失与精神损失、医疗救护与丧葬等实际资源损失方面。

一是社会劳动价值损失计量。该项损失以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依据来计量,人力资本投入愈多,人力资源价值愈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损失就愈大。健康、年龄和教育是评价人力资本投入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根据伤亡人员的健康状态、年龄大小和受教育程度分别估算社会劳动价值,进而计量伤亡者未来期望寿命的社会劳动价值(产量)的现值之和,即为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社会劳动价值损失。

二是家务劳动价值损失计量。对于交通事故伤亡者家务劳动的计量,主要是确定受害者家务劳动时间和单位家务劳动时间的价值。前者与受害者的收入水平、年龄和性别有关,可通过统计确定,如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为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为2小时21分,闲暇时间为6小时6分,上述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后者的计量,虽然可以家政劳务工人的计量工资为参考依据,但不能等同。

三是生活质量损失计量。交通事故导致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有的还相当严重。交通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损失的计量应考虑伤亡人员的健康状态、年龄大小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但具体量化难度较大,从人本出发,适用愿付费用法。

四是精神损失计量。交通事故伤亡的发生,会给受害者及其家庭成员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损失。研究表明精神损失与伤亡者的健康、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生前健康程度越好,其家庭成员的悲伤指数就越高;中青年的死亡影响较大,因此导致的悲伤指数随年龄呈正态分布;死亡者生前受教育程度越高(包括职业培训),社会和家庭对其期望值也较高,其家庭成员的悲伤指数就愈高。因此,与生活质量损失的计量类似,以愿付费用法来计量较为合适。

五是实际资源损失计量。该项损失以伤亡人员的医疗、救助和丧葬等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

(四)交通事故延误损失的计量 一般认为,交通延误损失一般仅计量旅客和货物在途时间延长所额外增加的费用损失,但是这样计量很不完善。交通延误损失,一方面不仅要计量旅客和货物的在途延误损失,而且还要计量受阻运输工具如车辆的延误损失;另一方面还要计量因交通事故延误引发的停产、停工、合同不能履行等损失,尽管此项损失目前尚未纳入统计,但损失是客观存在的。

交通事故延误损失计量依据利益丧失原则进行。对于旅客、货物和运输工具在途时间延误损失的计量,可先根据交通集散波理论估算旅客、货物和运输工具在途延误时间,再结合旅客、货物和运输工具的单位时间价值,汇总得到交通事故引发的在途时间延误损失,其中旅客的单位时间价值是指旅客单位时间的劳动价值,货物的单位时间价值是指货物占用资金的单位时间价值,运输工具的单位时间价值是指运输工具单位时间的盈利或成本支出;对于因交通事故延误引发的停产、停工、合同不能履行等损失,则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也可以法院裁定或保险审定的数额为依据。

(五)交通事故环境损失的计量 交通事故导致环境破坏后的环境恢复或者重建损失的计量,可用重置成本法。交通事故危险品及污染物泄漏后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产生损失的计量,可用预防性支出法或称控制成本法,其用预防环境危害的支出额作为环境危害的最小成本。即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数量上等于为了消除这些污染、恢复环境质量所发生的成本。由于环境质量的变坏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在很多情况下,易导致人们患病甚至死亡,因此,交通事故危险品及污染物泄漏后导致的人体损伤损失的计量,可用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交通事故导致的额外尾气和能源消耗等对环境污染损失的计量,可先根据集散波理论估算交通延误时

间,再根据事故影响运输工具单位时间的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量的折算额来估算。

三、交通事故经济损失计量模型

根据前述计量理论和损失因素分析,确定的交通事故经济损失计量模型如下:

Cz=F(X1,X2,X3,X4,X5,X6)

=∑X1i+∑X2j+∑X3k+∑X4m+∑X5m+∑X6w

式中,Cx―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

X1i表示交通事故物质财产损失。i取值1~6,分别代表载运工具直接损失、货物直接损失、公共设施直接损失(全部更新、或维修和零配件更换费用)、载运工具减值损失、货损间接损失(包括由此引发的停产、停工、合同不能履行等损失)和公共设施减值损失。

X2j表示社会服务损失。j取值1~8,分别代表警务服务、清障车服务、消防服务、医疗救护服务、交通行政服务、环保服务、法律诉讼和其它社会服务的费用。

X3k表示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经济损失。k取值1~6,分别代表死亡者的社会劳动价值损失、家务劳动价值损失、家庭生活质量损失、精神痛苦损失、医疗费用损失、救护及丧葬费用损失。

X4m表示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经济损失。m取值1~6,分别代表受伤者的社会劳动价值损失、家务劳动价值损失、生活质量损失(包括受伤者及其家庭的精神痛苦损失)、医疗费用损失、救护车费用损失、亲友探视时间及费用损失。

X5n表示交通事故延误损失。n取值1~5,分别代表交通事故引起货运直接延误损失、客运直接延误损失、运输工具直接延误损失、客运延误间接损失和货运延误间接损失(包括由此引发的停产、停工、合同不能履行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