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十篇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十篇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2:24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篇1

一、“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认为,“导读课”教学目标主要在于推荐阅读读物、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推进课”的目标主要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小结一段时间的阅读收获,再给予方法的指导,保持阅读热情,推动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而“汇报交流分享n”的主要教学目标则在于引领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让它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碰撞,让它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启迪。

二、“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内容

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分享,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从内容、情节等方面入手。教师始终要有整体观念,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提升。“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1)叙述整本书的主要内容;(2)交流书中人物,概括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4)品味触动心灵的语言或情节;(5)交流读书体会以及读后感想等。

三、“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原则

1.把握学生年龄及学段特点,确定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

在设计交流分享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学生年龄及学段特点,确定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例如,《城南旧事》这部作品,小学课本中编排了它的序言,初中、高中教材中也有选编的内容。在设计交流分享活动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年龄特点、年级段特点,确定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不能把小学生阅读交流分享课上成中学的文学作品欣赏课。

2.要让学生分享和收获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本书交流分享活动的设计起点要低,要让学生分享和收获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交流对书中人物的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认一认、说一说”“读一读、猜一猜”等教学环节,通过展示人物图片和书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判断。这些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调动他们交流分享的积极性、竞争性和表现欲,使他们分享和收获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要以点带面,抛砖引玉,渗透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指导

开展阅读交流分享活动,应该以点带面,抛砖引玉,给予读整本书的方法指导。例如,对于整本的文学作品,采用“了解作者―把握大意―理清线索―了解人物―咀嚼细节―品味语言”的交流程序,就是对整本文学作品课外阅读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品味语言”环节中,指导学生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去品味,也是对学生精读整本书的方法的指导与渗透。

4.师生互动分享,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分享有所提高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交流分享活动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交流,互动分享,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分享有所提高。例如,在品味描写人物的细节时,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予点拨:“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反映他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品质”“细致的外貌描写可以突出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背景、身份、性格、年龄”等,既有读法、写法的渗透,又体现交流分享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有所思考,有所启迪,得到提升。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从而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整体优化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裴杏平.指导阅读整本书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22).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篇2

一、分享初次阅读文本的体验

分享初次阅读文本的体验,是关注学生初始认知的状态,这是学生最真实的语文素养的体现。目前的语文课堂,这一环节基本被忽略。忽略的后果是,教师在课堂上难得让学生阅读文本后谈点感受,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知所云。没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参考资料,学生就谈不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遮蔽了。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语文老师发牢骚,“现在的孩子,这个问题只要老师没讲过的,他就不会”。我们很少思考,存在这个问题的初始原因是什么?初始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从来不让学生独立地分享阅读体验。我们害怕学生在谈体验的时候,太浅薄,太混乱,太可笑,太浪费时间。我们不明白,其实频繁地分享自身的阅读体验,孩子的阅读就会慢慢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感悟,分享的机会越多,学生间相互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就越快。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偶有分享阅读体验的环节,可是,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把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行简单地“对”或“错”的评价,这种现象也是今天的语文课堂的沉疴,必须下猛药。

其实分享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深浅之分,圆缺之分,这只是初次体验,站在每个学生认知的基础上,都是对的。我们有些老师害怕学生会把这种认识带到考场上去,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在以后教师的引导中认识的偏差会逐步消减。孩子在分享初次阅读文本的体验的时候,他们也会相互借鉴、相互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形成比较有深度和圆满的认知。当然在分享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学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就让教师进入到了课堂分享的第二个环节,那就是直面问题环节。

二、直面分享有价值的问题

直面分享问题。有了初次阅读的体验,问题也就随之产生。这个问题不是教师根据教参或根据教师自己的经验设计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分享体验后生长出来的。这些问题是“真”问题,是接了地气的问题。

有些老师也许就会问,学生的问题希奇百怪,有些问题根本就与文章的主题,跟课文的难点重点无关,怎么办?我想说的是,语文课堂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是“主导”,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是一个导问者,教师的具体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问”是有方向的,教师是要引导的。

“问”是要设计的,师生要修正的。

“问”是有梯度的,是要师生一起铺垫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有时候只是一个技巧问题,同类的问题的解决常常能触类旁通,而发现问题,真正能反映一个学生思维的针对性、敏锐性和科学性。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低效?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剥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你不问我不知道什么,你却总告知我,应该知道什么。

这个逻辑其实是很可笑的,因为有些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老师在课堂上依然在走程式。这种强制和剥夺,是很令人生厌的。这种课堂沉疴,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在令人心痛。新课程强调“预设”和“生成”,“预设”是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充分估计,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预设”当然会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往往就是学生最精彩的“生成”,往往最能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力。课堂搞得像列车一样,按照既定的轨道开,这样的课堂不是引导的课堂,是牵引的课堂。

课堂是由问题铺开的,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问题,自下而上,来自学生,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是学生中首席。如果这个环节处理不好,那么下面最实质的环节很可能就会泡汤。

三、分享精彩的话语形式,解决问题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问为主,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一定是以学生“问”为主。课堂上问题来自于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基本得到了保证。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课堂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里仅就话语的形式来谈有效引领的导问式课型解决问题的基本话语策略。

一是要谨慎使用的独语式由老师来讲,学生保持沉默,拼命记录。这种课堂目前在课堂中不少见,如果不是公开课展示,很多老师平时就是一言堂。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教师能很快走完课堂的程式。至于学生的反馈怎么样,教师在45分钟内,就不管不顾了。这种课堂就整体而言是低效课堂,是经不起当堂测试的课堂。因此,45分钟独语,就是满堂灌,相当可怕,最好不用。但这种教学并非一无是处,老师讲得精彩,学生兴致盎然,也不失是一节好课,这种课在迫在眉睫的应试阶段同样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惜的是,常态课沉浸独语世界,不乏其师,这就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的低效或无效。

二是谈话式谈话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又称问答法,其特征是教师问,学生答。如果师生们问题设计得好,对启发思维有很大的作用。谈话式的弊端是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谈话式的语文课堂是普遍的,有两种表现仍是今天语文课堂解决问题的常态。

表现之一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追问比较多,学生被穷追猛打的状况比较普遍。课堂上的提问者永远是老师。这种学生单方面思考的投入,就使得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在这种气氛中提心吊胆,很难有愉悦的身心

体验。

表现之二是教师满堂宣讲,时时发问,学生齐答。一问一答,表象热闹,真正投入者无几。这种问答,往往无法发现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无法让学生了解获取知识的由浅入深的基本途径。在方法层面上,这种问答基本无效。

以上两种表现,解决的问题如果是自下而上的,还好说。要命的是这些问题全是教师设计的,其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是学生中的首席,也不是课堂的主导,而是课堂上的一“霸”。

以谈话来解决问题,最后必然绕不开比较、归纳、提升、总结。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以谈话的方式追问学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是什么?”问甲,问乙,问丙。老师的反馈是甲好、乙好、丙好,充当了好好先生后,教师不问“谁的最好,好在哪里?”教师在关键时刻不引导学生对甲乙丙进行比较归纳,也不作更高明的提升以及完美的总结。这样的谈话课堂平平淡淡是零敲碎打,热热闹闹是鸡飞狗跳,结末是学生糊里糊涂,一节课的效果是,学生对文本只是混了个眼熟。这样的课堂效果当然不好。

三是对话式“生活就其本质说是对话。”这是前苏联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对对话的哲学认识。他认为与对话相反的是独语。对话既是目的又是方式,它强调对话参与者的投入,没有使对话参与者产生变化的交谈不能称之为对话。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对话式课堂要营造良好的气氛,最好的方法是把课堂研究的问题转换成话题。这是钱梦龙先生惯常使用的方法。钱梦龙先生执教《故乡》时,给学生提供了下面几个话题:

1.关于“我”;2.关于闰土;3.关于杨二嫂;

4.关于宏儿和水生;5.关于“我”的希望;

6.关于写景。师生双方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学生相互质疑、共同解答,老师只是一个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时也给予必要的启发、指点。下面是一段钱先生的课堂实录:

生:为什么把杨二嫂叫做豆腐西施?

师:是啊,为什么呢?

生:西施是个有名的美人,杨二嫂长得漂亮。

师:还有个同学在提问题的小纸条上说是因为杨二嫂的豆腐做得好,做得又白又嫩。是豆腐好还是她有点漂亮?

生:是有点漂亮!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是打扮出来的漂亮!

生:因为杨二嫂的关系,豆腐店的生意就特别好。

师:大家去看杨二嫂,豆腐生意就好起来了,是吗?这样写带有点什么意味啊?

生:讽刺。

生:我还有个问题,99页第二行“我却并未蒙上一毫感化”,“感化”是什么意思?

生:是影响的意思。

师:好,还有什么解释?

生:在意识和情绪上起反应。

师:你这个解释从哪里来的?

生:字典上。

师:对了,两种意思都有。

生:因为“我”当时年纪小,所以豆腐西施虽然漂亮,“我”一点也不感兴趣。(大笑)

师:啊,我很同意你的意见。

(见《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们贴着米哈伊尔・巴赫金对“对话”的哲学认识来看钱先生的这段课堂实录。可以突显以下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投入”

对话式课堂师生双方倾情投入,情感态度都是积极的,都是主动的。钱先生的对话课堂有多个回合,不像我们常见的课堂对话,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常常只有一个回合,课堂像急着赶路一般。

关键词之二:“变化”

正是因为对话有多重回合,师生间、生生间才有你来我往的碰撞交流,对话的参与者都产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不仅表现在学生对杨二嫂有了比较透彻的认识,就连老师对人物可能也有了新的认识。米哈伊尔・巴赫金认为“没有使对话参与者产生变化的交谈不能称之为对话”。显然,钱先生课堂上所营造的对话,是实实在在的对话。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生中的首席。”钱先生的课堂对话淋漓尽致地践行了课标精神。

比较三种话语形式,显然对话式是课堂话语的最高形式,也是最精彩最富内涵的

形式。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课堂全用对话式一定最好,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哪种话语形式决定于教师的智慧。难得独语,适当谈话,主场对话,能使课堂变化多姿,进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完全可能的。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篇3

博弈论外语教学隐性知识资源共享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外语教育教学质量是各级相关学校关注的教学重点之一。相比较而言,外语是一门实用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外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引入、优质教材的选用、基于各种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各类现代化教学工具(电脑和网络等)的介入等。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政策、学校类型(重点和普通等)以及所处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使得上述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条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只有将目光转向教师队伍,通过发掘教师自身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资源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隐性知识的特殊性质导致了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处于非活跃状态。知识尤其是内化为主体能力的隐性知识不但隐、显转化难度大,并且又是一种竞争性资源。在没有很强的个人动机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不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而教师是否愿意共享知识则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是一致还是冲突。从这一角度出发,隐性知识共享是教师个体在提供或保留知识的选择中一个博弈过程。因此,从博弈的角度来探索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问题对于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和促进知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非活跃现状的原因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知识以及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对知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由迈克尔・波兰尼所区分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最为大家所认可。知识的隐性特征被定义为一系列规则组成的惯例,而这些惯例并不为使用它们的人所知[1]。隐性知识由于具有不易用语言表达、不易衡量其价值和不易被他人所理解的特点成为各种以知识为工具的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也是知识主体在组织中保持竞争活力的支柱。然而,就目前而言,外语教师的隐性知识共享仍处于非活跃状态。这主要是由来自教师的内在因素和教学单位的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

1.隐性知识共享的内在障碍

(1)隐、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难度大

在隐性知识共享中,教师首先面对的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各种困难。隐性知识一般潜隐在主体的头脑和行为中具有不可编码性、不可传授性和复杂性。外语教师在学习和教授第二外语的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学习心得、依据不同的教材和教授对象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试手段以及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课外活动等丰富的隐性知识。一方面,教师作为知识的施予者只有将自己的心得体验通过分析和整理,并将其进行系统化、载体化处理后,才能转化为显性知识,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知识创新的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对于知识的接受者而言,由于受主观经验、成见以及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施予者所提供的知识价值难以客观评价,而加以排斥。即使愿意接受,也因外语教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的整体素质、外语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施予者的知识经验需要反复实践才能灵活运用,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隐性知识共享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或者理解和接受,所以外语教师在共享隐性知识方面缺乏主动性。

(2)隐性知识共享的利益冲突

外语教师的学习心得、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技能等丰富的隐性知识资源是在长期的刻苦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自身专业优势。这种优势是教师在单位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没有很强的个人动机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下,教师通常不愿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然而,外语教师又有很强的向他人学习的愿望。因为,对于外语教师个体而言,由于受到时代、经济条件、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是依据自身的经历、经验和实践总结的心得或诀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所以教师个体在有意隐藏自己隐性知识的同时,又希望从同事那里获得不同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教师个体都在是否共享之间犹豫不决,既想从同事身上获得知识和经验,又担心自身利益的损失。这种主体利益关系的不协调成为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另一内在障碍。

2.隐性知识共享的外部障碍

首先,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外语教学单位往往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与之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上。一般认为外语教师求学时所学的内容和工作后的教学工作大致相同,教师个体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有限,所以对教师隐性知识不太重视。第二,许多外语教学单位因相关政策、所处地区以及是否重点等原因造成外语教师短缺,引起师生比例不协调。从而导致教学压力过大,使教师难以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隐性知识共享中来。第三,相对于竞争激烈的企业而言,学校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竞争则相对缓和,所以隐性知识共享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

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建立在自愿和互惠的基础上。相互之间是选择共享还是不共享的关键是利益问题――利益的一致或冲突决定了选择的结果。基于这一视角,隐性知识共享是教师在提供或隐藏知识选择中的一个博弈过程。

二、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和竞赛论,是用数学方法来分析竞争形式的学科,也叫冲突分析[2]。博弈论是分析人们之间竞争与合作行为的有效方法。从本质上看,外语教师选择是否共享隐性知识也就是对合作和竞争的选择,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其特征如下。

1.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动态重复博弈特征

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先行动者的选择,并据此调整自己的选择。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的一个重要类型[3]。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参与者只关心眼前利益,极有可能产生“囚徒困境”。而当博弈重复多次时,参与者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来选择不同的均衡战略,从而打破“囚徒困境”。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因而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也是无限连续的过程。同时,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各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再者,在教学实践中,新的经验和技能不断涌现。这一切使得隐性知识共享是无限延续的过程。这就促使教师着眼于长远利益,愿意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这种动态重复博弈的特征是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得以实现的理论前提。因此,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可能的、必要的和长期的。

2.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特征

博弈论是关于各决策主体如何选择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和达到均衡状态的有效方法。博弈包含三个基本元素:参与者、策略和收益。在每一次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最后每个参与人都将得到各自由双方共同选择的那个结果所决定的收益。由于隐性知识的抽象性难以量化,在知识共享前,教师个体对于他人是否提供知识以及提供的知识价值等是难以准确判断,所以在教学单位内的知识共享博弈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4]。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知识共享博弈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现以两名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博弈过程进行分析。二者都有保留知识和提供知识两种选择,对应于其不同选择,该博弈有四种可能的结果:(1)共享,并提供自己的隐性知识;(2)共享,但不提供自己的隐性知识;(3)不共享,提供自己的隐性知识;(4)不共享,不提供自己的隐性知识。由于在知识共享中,个体通常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如果选择(1)在未知对方是否愿意合作,是否愿意提供自己的知识并未知对方的知识价值的情况下,这样做无疑是一种冒险,很有可能会造成自身知识专有价值的降低;如果选择(2)和(3)必然导致共享失败。因此对单个教师而言无论对方是否选择共享,其最优策略都是不共享。因此不共享――不提供知识的策略组合便成为该博弈占优势的策略均衡。由分析可知,“囚徒困境”反映的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结果。这种选择不仅不能使个体利益最大化,更不能实现单位利益最大化。所以,要避免隐性知识共享中的这种“囚徒困境”,变不共享为共享的均衡,就需要外语教学单位的介入,变不完全信息博弈为完全信息博弈,从而使隐性知识共享得以顺利进行。

三、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

1.营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外语教学单位的管理者应改变以往轻视隐性知识共享的思想,着力营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外部环境。首先,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隐性知识共享存在障碍的原因是其中牵涉了教师个体与个体之间和教师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各利益主体虽然都意识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但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博弈中的“囚徒困境”而使隐性知识共享不能开展。因此,教学单位应从信息的公开化入手制定并推行相关策略,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知识的获得和创新需要主体付出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具有高成本性。相比较而言,提供知识后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主体会有意垄断知识。所以,外语教学单位在承认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独创性和专有性的同时,建立恰当的评价体系以及奖励办法合理满足提供隐性知识教师的利益要求,激发他们分享知识的愿望[5]。第三,有计划地将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下去。比如集体备课、讲课大赛、导师制等给教师提供知识共享的机会和平台。第四,建立隐性知识资源共享数据库。各教学单位几乎每年都有老教师退休,新教师的加入,还有邀请外校优秀教师交流经验等的人员变化。外语教学单位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教师的隐性知识资源适当显化后制成文档、视频、音频等的形式存储起来使之成为隐性知识共享的源泉。

2.激发教师的主观积极性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外语教师的主观意向决定了共享的成败。因此,激发教师个体的主观积极性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应加强宣传。让全体教师认识到个人经验、专业知识等隐性知识的核心竞争力,认识到隐性知识共享的重要性。知识只有在不断的交流运用之中才能产生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挖掘自身所隐藏着的知识资源,积极参与隐性知识共享活动。其次,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建构学习型单位。外语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隐性知识共享是教师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学单位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建构学习型单位。教学单位安排教师参加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组织方便教师知识和经验交流和共享的互相听课等丰富多彩的各种学习活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隐性知识的顺利共享。再者,激发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质,使其积极参与到知识共享的活动中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每位教师更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所以,从道德修养方面入手,充分激发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质,诸如以集体利益为重、乐于助人和无私奉献等可以解决隐性知识共享的诸多问题。

外语学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外在物质条件的依赖性。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物质条件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满足。发掘教师自身的隐性知识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隐性知识的高度个人化特征又使共享遇到各种障碍。本文从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非活跃现状实际出发,运用博弈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所特有的两种博弈类型,即具有无限连续性特征的动态重复博弈和在当前非活跃状态下出现的导致“囚徒困境”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前者是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得以顺利进行的理论前提,后者则需要外语教学单位管理者的介入才能改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当然,这只是基于理论的分析探讨,现实中外语教师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会更加复杂,文中所提出的策略还需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

――――――――

参考文献

[1]polanym.thetacitdimension.London,UK:RoutledgeandKeganpaul,1966.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

[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张作凤.知识共享的可能性:一个博弈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4(2).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篇4

一、英语绘本的概念

什么是绘本呢?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读者在视觉方面的真实的唯美的感觉经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就英语绘本来说,押韵或是反复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现在其中的。这两种行文方式最能让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察觉和掌握英语文字。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听故事,读绘本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读绘本说故事”活动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教师在读绘本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的神情,学生会了解到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变得愿意读书,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也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绘本故事和融入故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二、怎样与牛津英语课本有效结合

无论语言学习者年龄的大小,课本的局限性和沉闷单一的课堂教学总会令人乏味,尤其是低龄段的儿童,看看有趣的图画书,听听老师说一说其中的故事,感受着图画书中故事情节,欣赏着唯美的图片,这是无比愉快惬意的事情。但是学生们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训练才能理解欣赏图画书中所承载的文化与内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课本所要求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绘本教学不可能也不能够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向全体学生教授。这样无形中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的学业任务,使得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因此就要求教师把他当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与教材中的话题,故事或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学习,这样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那么怎样与牛津教材有效的结合呢?综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方法,期待与同仁共同研究探讨。

英语绘本的选择是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了解英语牛津版教材的体系,把1-6年级分成三个年段,1-2为低年段,低年段英语绘本的选择要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一些颜色鲜艳,画面有趣,内容浅显且文字简单押运的儿童英语绘本;3-4年级为中年段,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基础的学生,选择的绘本还是依据低年段的选择原则,只是在绘本的长度和语言的深度上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以深化;5-6年级是高年段学生,选择绘本可在中低年段的基础上增强绘本的故事性,留有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们接触英语的基础阶段,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选择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的绘本材料。选择绘本的原则确定下来以后,就要求教师们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下载,图书馆查阅以及定期去新华书店查看购买甚或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了解国外语文教材,大量阅读原版绘本资料,从中找寻适合自己学生的绘本材料并收集起来。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有积累有实践就一定会有收获。三、如何与牛津教材内容有效结合

选择好绘本后再依据其绘本内容应用到牛津英语教学当中,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融英语绘本于教学环节中

在选择好合适的绘本后我们可以把它用在课时教学的各环节当中,如导入环节,操练环节等,如绘本playwithme是一本比较相对独立的英语绘本,每一幅图都有一个情景,每幅图都与主题playwithme相关联。这样的绘本可以根据其内容与牛津英语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用在教学的部分环节当中,如笔者在教授5a的第三个单元atamusiclesson时的warmingup环节中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用ppt的形式加入了英语绘本,让学生在美丽的图画面前产生说英语的欲望,让他们在优美的意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快乐地飞翔并为新授课铺垫过渡。在蓝色底色的印衬下一个开心的男孩带着他的小狗在天空中“飞翔,跳跃”。绘本的原文并没有立即给学生呈现,目的是让同学们打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此时学生们已按捺不住,纷纷举起手来。

2.融英语绘本于各单元话题复习中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篇5

关键词:校本教研实践探索总结反思

我校省级研究课题《山南小学互惠式校本教研模式探究》,已于2011年顺利结题,并形成了全面完整具有山南小学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近年来,山南小学全体语文教师都浸润在互惠合作的教研氛围中,享受着专业发展所带来的幸福。

我们教导处在校长室的精心领导与安排下,带领全组语文教师进行了扎实深入的学习,并以课堂教学的课例为抓手,进行市级课题的研讨。在研究过程中,学校关注课堂、关注教学,更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学生展开对话,与课堂展开对话。我们坚信:磨砺是吾师,实践是径要,自身是关键。作为分管语文教学的我,负责的工作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使全组语文教师都浸润在互惠合作的教研氛围中,享受着专业发展所带来的幸福。

一、与规律对话,遵循原则

新课改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研究的理论和行动,而且是一种工具色彩的研究模式,更是一种建构现实的方式。校本教研可以拓展新的教学研究领域与研究主题,其制度是以教师和学校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进行,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多方构建,促进课改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探索校本教研途中,在平日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提高,促使教师由经验式思考转变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思考,提高反思能力。

2.实践性原则。我们时刻铭记“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一方面通过听课与研究、教学与反思、案例与分析等多种形式促使理论与实践对话,在教学中实践理论,提升理论。另一方面在理论学习中注重联系教师已有的实践经验,引导他们从理论的高度自觉反思分析,从而优化教学实践。

3.参与性原则。强调参与的主动性,通过各种培训内容与形式的优化引导全组教师主动参与培训过程,使每个教师都成为“主角”;强调参与的互动性,力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互动提高参与的效率,形成真正的集体智慧。

4.开放性原则。坚持培训学习、教研和课改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借助教师对话,实现教师教育时空与方式的开放性。

5.层次性原则。我们时刻关注每一位教师,积极采取“分类要求、分层推进、以点带面”的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语文教学研究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从科学的角度立足研究点,坚持走校本教研之路。

二、与机制对话,构建网络

构建基本完善的教研网络,形成三足鼎立的教研机制,系统地展开教学研究。

1.专业引领——全员性的集中教研。走出去,取他山之石,引进来,为我所用。学校把握各种机会组织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外出学习人员加强组织,规范管理,并向全组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让他们当老师、做主讲,集中时间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内容涉及课程改革理论与“对话式”范式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这些理论研究下的案例分析、反思等方面。我们还经常邀请市、区学科专家来学校进行听课指导,引进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充实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开拓教师的思路。上学期我们还邀请马鞍山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东霞老师针对语文市级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做了专题讲座,刘老师的讲座就像一盏明灯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她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清晰地明确了研究的思路。目前我校已经与师专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专家会随时对我们进行指导,共创鲜活的课堂。

2.同伴互助——教研组内的合作学习。《论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学中的问题随时都会产生,问题解决最快捷、最方便的做法还是同伴互助。我们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大家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目前语文教研组已经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的基层组织。各年级备课组根据语文组研究的市级课题确立了自己年段研究的子课题,并选择适当的课例作为研究的载体,每个成员共同探讨、审议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在探讨中引发争论,互相促进,感受智慧碰撞火花的闪现,在课题研究中促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与成长。我们还加强对语文教研组的管理,每学期结束学校都进行“先进教研组”和“教科研先进个人”的评比,极大地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促进组与组之间强烈的竞争。

3.自我反思——个人的实践提高。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态度和习惯,是指教师作为一个“他者”,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教师成长公式应为“经验+反思=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波斯纳)。因此,在每次研讨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写“教学反思”,着重思成功之处、思失误之处,如对学生不同见解的处理、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如何弥补,等等。

在这种网络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借助学校每学期的教学研究周活动作为平台,进一步规范教学研究行为,增强研究意识,把研究活动常规化。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篇6

关键词学习兴趣定位教学方法手段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要求我们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通过平时的经验积累和语文课上系统的整理慢慢形成的,足以看出高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语文课有多么重要。

高中语文经历了几十年的教学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一根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充分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能力和习惯,都成了张嘴等食的乖宝宝,同时慢慢的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结合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新课程的改革。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落实师生定位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新课标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只有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要实现新课标中的要求就必须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真正的把学生定位成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那里讲,爱听的听,不爱听的也得听,我讲课跟你听课没关系,我讲完就完成任务了。要形成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经过讨论或者交流,加上资料的佐证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正确的方式或观点,或得到几种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的智慧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老师自己讲出来的,这样整个课程中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思考者,是最终结果的提出人。

二、加强交流培训转变思想,提升教学水平

要想迅速推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经验,广大教师作为最终执行者必须首先统一思想,真正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对所有学生的未来,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

1.组织教师培训、研讨、交流,统一思想

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想一朝一夕的改变谈何容易,我们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动全体执教老师在不同范围内一起学习、研讨新课程改革的意义。首先这种培训应由当地教育部门来组织,并且采取先学习后研讨的形势,先有主管部门将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目标及未来影响详细讲透,之后要求教师分组研讨,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打开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们的思维,同时在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进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传承分享。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和经验的培训与分享

在教学实践中,各学校之间也组织教学交流,但课业的繁重也让这种交流越来越少或流于形式,老师只是平时根据自己所学和摸索到的经验实施教学任务,与外界的交流沟通非常少。借此新课改的机会,可以组织各校教师交流分享教学经验,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在社会中的作用,优秀教师的分享,来提升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并不断改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与时俱进,实施多种教学方法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战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课堂反而越来越冷清了,渐渐的只剩下了讲台上孤独而辛苦的老师,但是老师的主导和主题角色融为一体的模式始终没有变,此次改革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以生为本”,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情境教学法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志者,感情也,作为学生,没有感情或求知欲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对于教师来说,只有热爱学生,盛情真挚,才能运用情境教学,而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本就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因此语文课必须采用情境教学,以“文章情”为基调,以“教师情”来诱发激励唤起“学生情”,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祥林嫂》、《蒲公英》、《雷雨》、《城南旧事》、《哈姆莱特》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在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

2.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不容忽视。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我们就可以通过里根总统父亲夜里帮他种树呵护他的心灵的故事来渲染气氛,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辅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

3.分组研讨教学法

分组研讨教学法非常适合具有成人特点的学生,老师在课前先预告下节课的研讨题目并分好组,请同学们课下去预习并查阅资料,课上的时候小组之间首先轮流根据老师的设问发表对课文的理解,要求带上自己的思考,小组内经过总结后,由小组内公推2名同学到全班来发表小组的共同智慧,再评选出班级的前三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篇7

论文摘要:笔者结合知识管理的经典理论?分析探讨了知识管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目的和对策。

1知识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性

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进行合理的知识管理能发挥教师个体的知识能力与开发潜能,促使教师应用知识以提升教学水平以及外语教学部门整体对外的竞争力。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和领导阶层的有效配合,还需要相应的组织文化、信息技术及评估方式。各项因素的形成与管理都应当相互协调,这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并促使知识管理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顺利开展。高校外语教学部门英语教学的优势体现在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输送人才,而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因素。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的英语人才,外语教学部门应当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知识管理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它能促进部门内部的知识流通,提升教师个体获取知识的效率。对于现有知识的再次利用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外语教学部门竞争力的目的。

知识管理对于高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育是一项知识密集型活动,因此,对知识进行捕获、识别、编纂、分享与应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必要措施。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储存起来以提高高校的总体知识存量,同时让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相关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创新活动,最终达到提高高校竞争力的目的,这些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对知识进行编纂整理,并积极促进知识在教师之间的分享,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最终提升英语教师的总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外语教学部门是该知识管理过程的载体,部门内部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文化与价值观是知识管理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明确知识管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目的、内容、步骤、策略,以及为贯彻实施各项策略所需的基础构造是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知识管理的内容

外语教学部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知识的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个人才能、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

2.1个人才能

所谓教师个人才能主要是指来自于那些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工作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教师的才能。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应该如何使这部分内隐的知识固化下来(外显),并且在部门内部流通,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水平,避免资源浪费,是外语教学部门知识管理的重心。一方面,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体利用了多种资源来教学,例如听力、阅读、口语。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及时的资源分享显得尤为重要。部门应当促进教师之间进行资源交流,让学生可以获取多方面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个体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而积累了经验,这些知识是隐藏于教师个体内的,是不容易被整理和分享的,外语教学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将这部分知识从教师个体中提取出来并进行整理、储存和交流。让宝贵的教师个人知识固化在部门内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将教师的个人才能融入部门文化而长远地发扬下去,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而流失。"

2.2内部构造

企业的内部构造有若干组成成分,如技术、文化、观念等等。教师是在特定的内部构造中创造价值的,那么,如何将外语教学部门的内部构造有效地组织管理起来将是知识管理所面临的又一难题。一方面,知识管理可以推动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另一方面,通过部门的内部管理,促使教师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部门可以将各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所采用的资料储存下来,并进行整理、编辑,将一些原本内隐的知识外显出来,这有利于知识在部门内部的流通。同时,要确保每位教师能轻松地获取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并利用该知识进行创新活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外部构造

师生关系、教师与外界企业的沟通以及部门的品牌地位构成外语教学部门的外部构造。部门经由外部渠道所获取的知识资产,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长期与学生和外界企业的信息交流中,部门采集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知识。知识管理能将这类知识固化在部门内部,从而节省人力与物力资源。通过知识分享,教师可以利用已往的经验来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在知识的再利用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创新,进一步增进知识资产的价值。这些外部资讯来源可以向部门提供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整理与学习,教师能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外语教学部门的整体教学水平。

3知识管理策略

外语教学部门可以形成不同的以知识为导向的策略,然而各项策略的核心任务是促进知识的交流。知识的交流包括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与外部的知识交流。在采用恰当的策略之前,部门应当对自身特殊的情况给予充分的考虑。对于外国语部门来说,有两种促进知识交流的战略方式:编纂和个性化。

3.1知识编纂

知识编纂是指从个体汲取知识,然后存入部门资料库。知识来源于教师、学生、外界企业、外部专家以及政府单位。对于采集的信息,应当进行整理、拣选,将有价值的、实用的知识存储在资料库中,以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学习交流。编纂策略的优势在于当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知识搜集和重获时,不必与知识的来源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沟通。这为知识的分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可以通过资料库获取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知识,例如英语阅读、听说等资料,以及他人的教学经验,这样一来就免去了面对面交流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与精力。除此之外,资料库可以长久地保存知识,避免了知识的流失。资料库中的知识不能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搜集、整理信息,并且及时地更新资料库。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篇8

性别教育行为水平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王峥在《学前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幼儿园教师应在教学中提高性别教育行为水平,以培养“兼具两性优良特质”的儿童,使其人格发展更加完善。提高性别教育行为水平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在创设环境和准备材料时应提供多样化选择,如创设更多适合男女幼儿一起玩、没有明显性别差异的游戏区角,让更多幼儿参与其中;减少隐含在材料中的性别倾向意识,尤其注意那些已经被刻板化的角色材料的投放。(2)在游戏中淡化幼儿性别角色认同刻板印象。(3)在教学活动中让儿童具备更多优良特质,如组织活动时,鼓励幼儿进行异性之间的合作,并引导幼儿互相观察、学习对方优秀的人格特质等。(4)突破自身性别角色观念的局限,在日常言行举止中影响幼儿。

语文探索性活动情境的

创设策略

江苏省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施萍一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4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语文课堂应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参与性”“实践性”的探索性活动情境,让儿童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学习过程。探索性活动情境设计策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有方向,围绕“三位合一”(课程标准、教材、儿童经验)进行整体构想,确定语文学习的生长点;二要有内核,围绕“教学核心”,提炼探索性的主问题,关注“儿童化”“生活化”;三要有课程取向,依靠主体言语活动,通过“分解与整合”“动静结合”“组块解读”等策略,使探索性活动情境实现语文课程的语用功能。

开发利用校外教育基地资源

应形成工作机制

上海市尚文中学校长朱晓薇在《基础教育课程》2014年总第121期上撰文认为,开发利用校外教育基地资源应形成工作机制。其步骤如下:①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教材样本,形成研究模块;②开展实践活动,完善模块实施;③设计活动项目,整合学习方法;④统筹各类活动,“必选”“自选”结合;⑤建立评价措施,形成工作机制:由校长全面负责学校课程的更新与实施,由教导处负责管理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由教师设计并实施教学实践活动、参与学校课程更新与校外基地协调,由科研处负责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和研究,由德育处负责管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总务处负责校外教育活动、交通、与基地协调等。校外教育基地则为师生活动提供场地、专业知识、技术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普通高中国际课程

与本土课程的整合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刘世清、陶媛、周恋绮在《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普通高中在开设国际课程时,应整合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首先,整合应从应试转向育人。应从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挖掘与发挥国际课程的现念、全球意识与质量特色,关注与实现本土课程的价值导向、文化认同与国民素养;以国际课程为鉴,反思与改进本土课程,努力推进中西融合,提高本土课程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其次,应着眼于两种课程的共通之处,发挥各自特色,推进优势整合。学校层面,可抓住两者的理念与目标、内容与结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共通之处,促进两者整合,努力丰富课程体系;课程层面,可抓住两者在知识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主题与结构等方面的共通之处,相互借鉴启发,促进课程内容改革;教师层面,可抓住两者实施的组织、方法与模式等方面的共通之处,强化教学组织的灵活性、方法的参与性与个性化,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效果。再次,整合要结合两者不同的功能、类型与性质,组建包括课程专家、学校管理者、国际课程教师、本土课程教师等构成的研究团队,以学校为单位分类整合、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名师工作室中

共享文化场的培育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篇9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编纂

 

1知识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性

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进行合理的知识管理能发挥教师个体的知识能力与开发潜能,促使教师应用知识以提升教学水平以及外语教学部门整体对外的竞争力。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和领导阶层的有效配合,还需要相应的组织文化、信息技术及评估方式。各项因素的形成与管理都应当相互协调,这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并促使知识管理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顺利开展。高校外语教学部门英语教学的优势体现在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输送人才,而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因素。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的英语人才,外语教学部门应当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知识管理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它能促进部门内部的知识流通,提升教师个体获取知识的效率。对于现有知识的再次利用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外语教学部门竞争力的目的。

知识管理对于高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育是一项知识密集型活动,因此,对知识进行捕获、识别、编纂、分享与应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必要措施。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储存起来以提高高校的总体知识存量,同时让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相关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创新活动,最终达到提高高校竞争力的目的,这些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对知识进行编纂整理,并积极促进知识在教师之间的分享,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最终提升英语教师的总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外语教学部门是该知识管理过程的载体,部门内部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文化与价值观是知识管理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明确知识管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目的、内容、步骤、策略,以及为贯彻实施各项策略所需的基础构造是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知识管理的内容

外语教学部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知识的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个人才能、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

2.1个人才能

所谓教师个人才能主要是指来自于那些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工作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教师的才能。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应该如何使这部分内隐的知识固化下来(外显),并且在部门内部流通,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水平,避免资源浪费,是外语教学部门知识管理的重心。一方面,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体利用了多种资源来教学,例如听力、阅读、口语。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及时的资源分享显得尤为重要。部门应当促进教师之间进行资源交流,让学生可以获取多方面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个体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而积累了经验,这些知识是隐藏于教师个体内的,是不容易被整理和分享的,外语教学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将这部分知识从教师个体中提取出来并进行整理、储存和交流。让宝贵的教师个人知识固化在部门内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将教师的个人才能融入部门文化而长远地发扬下去,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而流失。

2.2内部构造

企业的内部构造有若干组成成分,如技术、文化、观念等等。教师是在特定的内部构造中创造价值的,那么,如何将外语教学部门的内部构造有效地组织管理起来将是知识管理所面临的又一难题。一方面,知识管理可以推动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另一方面,通过部门的内部管理,促使教师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部门可以将各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所采用的资料储存下来,并进行整理、编辑,将一些原本内隐的知识外显出来,这有利于知识在部门内部的流通。同时,要确保每位教师能轻松地获取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并利用该知识进行创新活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外部构造

师生关系、教师与外界企业的沟通以及部门的品牌地位构成外语教学部门的外部构造。部门经由外部渠道所获取的知识资产,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长期与学生和外界企业的信息交流中,部门采集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知识。知识管理能将这类知识固化在部门内部,从而节省人力与物力资源。通过知识分享,教师可以利用已往的经验来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在知识的再利用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创新,进一步增进知识资产的价值。这些外部资讯来源可以向部门提供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整理与学习,教师能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外语教学部门的整体教学水平。

3知识管理策略

外语教学部门可以形成不同的以知识为导向的策略,然而各项策略的核心任务是促进知识的交流。知识的交流包括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与外部的知识交流。在采用恰当的策略之前,部门应当对自身特殊的情况给予充分的考虑。对于外国语部门来说,有两种促进知识交流的战略方式:编纂和个性化。

3.1知识编纂

知识编纂是指从个体汲取知识,然后存入部门资料库。知识来源于教师、学生、外界企业、外部专家以及政府单位。对于采集的信息,应当进行整理、拣选,将有价值的、实用的知识存储在资料库中,以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学习交流。编纂策略的优势在于当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知识搜集和重获时,不必与知识的来源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沟通。这为知识的分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可以通过资料库获取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知识,例如英语阅读、听说等资料,以及他人的教学经验,这样一来就免去了面对面交流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与精力。除此之外,资料库可以长久地保存知识,避免了知识的流失。资料库中的知识不能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搜集、整理信息,并且及时地更新资料库。

高三语文经验分享总结篇10

LvFeng;GaoChunlin;maKaiyang

(YunnanUniversityoftCmmoderneducationtechnologyCenter,Kunming650500,China)

摘要:本文从高等医学院校开展虚拟实验教学的必然性出发,在探讨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高等医学院校建设网络虚拟实验室的重要性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abstract:Fromthenecessityofcarryingoutvirtualexperimentteachinginmedicalcolleges,basedonthediscussionofthebasicfunctionofonlinevirtuallaboratory,thearticleanalyzedanddiscussedthenecessityandprospectsofconstructingonlinevirtuallaboratoryinhighermedi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

关键词:虚拟实验网上实验室实验共享

Keywords:virtualexperiment;onlinelab;experimentalsharing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79-02

1虚拟实验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的必然性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符合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化人才的有效途径。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远程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加快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

这些年,我国很多高等医学院校提出了网上虚拟实验的概念,也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任何能够使用的技术,例如仿真与虚拟,图形或图像等,虚拟出一个同传统医学实验室有相近功能的实验教学环境,可以达到学生自由地实验的目的。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立,一方面能够解决教学中传统医学实验的一些难题和缺点,例如较强的专业性和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另一方面由于推行远程医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医学远程教育的质量。

2网上虚拟实验的主要特点

虚拟实验以网络为基础,是一种具有新颖性的实验类型,即使它不可以替代传统实验,然而,相对于传统实验来讲,其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对于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以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医学实验,网上虚拟实验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2.1开放性网上虚拟实验改变了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只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就可以开展各类网上仿真实验,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体验。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其开展协同试验,交流实验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和提高的作用。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实验教学资源,指导实验开展,从而达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2.2高效性网上虚拟实验室是建立在学校校园网上的,不受场地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同时,实验室的各类实验模型、试剂和仪器在网络上是共享的,可实现实验组数无限扩展。因此,学生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终端上同时进行相同科目、内容的虚拟实验,从而拓宽了实验室的空间,增加了实验的有效性,提高了实验效率,解决了因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而使一些应该开设的教学实验无法进行的问题。

2.3安全性医学实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要求学生要接触各种有毒试剂和人体标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可以减少这些物质对学生的直接危害和心里恐惧,使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放心实验,大胆操作,积极开拓思维,掌握更多的实验技巧和能力,为实际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系统结构

3.1硬件方面网络虚拟实验室采用远程客户端和服务器相结合的(C/S)模式结构,实验室由远程客户端、传输数据通道、网络服务器、虚拟实验室主机、虚拟实验室数据库等部分组成。整个系统构架在学校的校园网内,进而连入internet网络,可以在充分利用各种络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实验室的最大功效。其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

3.2软件方面目前,可用于网络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支持软件有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VirtualRealitymodelingLanguage,简称VRmL)、虚拟机软件Vmware。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是一种在网络上广泛使用的三维形体和交互环境的场景描述语言。它定义了三维应用系统中常用的语言描述标准,如层次转换、光源、几何图形、动画、材质特性、纹理映射等,并具有简单的行为特征描述功能,使信息能够在一个交互的三维空间中表达出来。人们通过VRmL语言对现实场景进行描述,可以构建三维多媒体虚拟环境,并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合进来,使构造出的三维虚拟世界具有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和人机交互功能。

虚拟机软件Vmware:Vmware公司出品的一款虚拟机软件。利用它可以在一台电脑上模拟出若干台机器,这些虚拟机如同真实机一样各自拥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利用该软件,再配合虚拟实验室建设所需的Flash技术、数据库技术、activeX控件技术,就可以搭建仿真的医学实验环境。

4网络虚拟实验室的主要功能

建设网上虚拟实验室应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充分运用现有技术和成果,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并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交互操作的过程,强调情景创设的效果。具体而言,网上虚拟实验室应达到以下功能和要求:

4.1自主学习网上虚拟实验室要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应能使学生通过教学资源自主地完成课前预习、实验设计、实验模拟仿真、问题交流与探讨等学习活动。实验预习主要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模型和仪器等内容,为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必须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和预习思考题解答进行必要的评判。

4.2网络教学网上虚拟实验室应具有辅助教学、交互讨论、协作实验等功能。为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把授课录像整理为视频流文件于网络上,以视频点播的方式让学生观看。

4.3网上实验操作这部分内容是网络实验教学的核心,包括建立各个实验内容对应的实验模型,试剂、仪器的网络仿真模型,实验器材的模型数据库等。学生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选取必要的实验器材,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实验操作,观测实验结果,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

4.4实验报告评阅实验报告是学生完成实验测试后的分析和总结,是学生实验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通过网络发送给指导教师,类似于传统教学中的环节,教师批改后将批改结果通过网络发还给学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网上进行实验讲评,同时还可根据分析结果对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结束语

总之,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是进行现代医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医学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是高校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完善高等医学院校现有的教学体系,提高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并将为提高我国医学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智.网络教育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瞿.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高教论坛,2004,(2).

[3]叶翔鹰.电大计算机网络课程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3,(21).

[4]周翔鹰.基于Vmware构建虚拟计算机网络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