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十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十篇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5:07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篇1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信息化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网络营销也逐渐被广泛认识和推广。而农村信息化是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是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信息化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解决的“三农”问题的必要途径之一。在我国,信息化程度最低的是农业,制约了农民的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第二,信息不畅引起农产品销售不畅,从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因信息不畅不知道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以什么价格、什么时间、什么地区、销售给谁才能使也生产投入转化为经济收入,即“卖难”问题。

第三,当前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调整势在必行。由于信息不灵,重复建设严重,导致大量的资源闲置。

二、国内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农业网站搜索引擎系统统计,截至2007年6底,国内涉农网站已经增至6395个,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仅次于美国、印度等国家。

从表1数字分析,国内涉农网站总数增长较快,但主要集中在公司企业所建立的自我宣传网站,占国内农业网站的82.56%;农业政府部门对农业网站给予了相当的资源,建立的网站数量也明显的增长,占国内农业网站总数的11%;从2000年底到2007年6月,农业科研机构建立的网站数量几乎没有增长,仅占国内涉农网站总数的2.6%,这与广大用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形成了强烈反差。同时,国内农业网站信息内容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主要方面,涉及13个大类127个子类,有的网站涉及多个类别,截至2007年6月底,农业网站按信息专业内容分类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农业网站提供的分类内容排序前5位是:农村与农业经济、政策法规与管理、种植业、林业和农产品加工,大部分的网站涵盖多类别信息。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一)农村网络建设落后,农业网站地域分布不均

目前国内的农业网站数量比较多,且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但农业生产大户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且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基础比较差,农村网络基础建设落后,绝大多数的农户没有条件上互联网,严重地制约了这些地区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的发展。

(二)信息资源规模小,服务功能弱

现在大多数农业网站缺乏高质量的数字化的农业信息资源,内容泛泛,许多信息浅尝辙止,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特色信息缺乏,无效链接多。现有的农业网站数据库种类数量较多,但大多规模较小,有些数据库只有几十条至几百条信息,数据库的质量及标准较差,不能保证信息的查准率,缺乏利用价值。

(三)缺乏信息的深层次的挖掘和开发

目前网站基本上提供农业相关信息的原始资料,而没有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和深层次的挖掘。随着用户对获取信息内容日益重视,信息消费者更迫切地要求得到高附加值的信息,即经过精心研究和领会之后被深加工的问题解决方案。

(四)农业信息的时效性差

网络商务信息的特点是要求及时、准确、经济、适度,农业网站的信息提供也是一样,但国内现有的农业网站大多内容更新不及时,或提供过时的信息,这类信息以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并没有起较大的促进作用。

(五)网页制作粗糙,视觉效果差

网页的视觉效果将衡量网页好坏的关键。有些农业网站的页面存在诸如网络各层页面的风格不统一,页面背景各不相同,页面设计重复,图片处理粗糙,影响页面调用速度和文件下载速度,网页的字体的大小、形状可随意改动以及存在错字等问题。

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政府要实行宏观领导,统筹规划。政府要专门设立农业信息化工作部门,全面调查,认真论证,制定科学的规划,要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作为我国一大重要建设项目建设,加强各等级的农业网站建设,力求在数量与质量上上档次,更重要是讲求网站实用性,更要发挥统计部门拥有的信息的优势,大力组织和开发农业信息资源。

(二)加大投入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当前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尤其如此。某些贫困的山村仅有一条简易公路与外界相通,更无从谈起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这些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可分步进行。第一步送电,当时政府可以利用山区的地理优势建设小水电工程,解决本地基本生活用电问题,或者加大国家电网送电范围,解决山区用电问题;第二步通电话,在解决了用电的基础上由电信部门建设通信网络,实现山村与外界的电话通讯;第三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通过捐赠、政府补贴、自购等方式增添网络终端设备,如电脑、交换机等,利用电话网络采用iSDn、aDSL等技术实现上网,最终达到网络资源共享。

(三)加强农业信息网站建设

1、利用多种技术和系统开发工具作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面向农村、农民,而向各级领导和农业科技人员,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各样的有关农作物生产、销售的专家系统和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

2、对网站信息进行整序、组织等深层次开发利用、重新包装提供信息服务。在农产品销售决策时,人们将多种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得到新的信息,新的信息价值往往远大于所依据信息的价值总和。

3、网络应开展农业信箱、专家咨询BBS论坛,根据用户的定制需求而制作的信息套餐等增值服务。如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建立的农民信箱系统,按从事专业、行业、主营品种、职级、职称等列为13大类和280个小类,用户注册时确定相对应的类别,形成分类群发信息的用户群数据库。系统由权威部门公共信息,并根据权限和不同用户的需求分类提供针对性信息。自2005年9月系统启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名制用户数就突破100万。

4、农业网站应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建立规模较大的信息资源库,加强网站数据库的开发,不断扩大现有的数据库容量同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相关的各个领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实现有的数据库内容,逐步建立并不断扩大网络环境的大型综合数据库,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

(四)促进网络运营商充分竞争,降低网络资费

世界银行2007年5月的《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报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和宽带市场,但目前使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比重仍然偏高。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我国的比例超过10%,也高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约8%的平均水平。由于国内互联网资费居高不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互联网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的绊脚石,严重地阻碍了农民上网的积极性,对互联网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五)加快培养农业网络营销人才

要推广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人才是关键因素,需要一大批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又善于经营的现代信息产业的专业人才,并要在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在大专院校设立农业信息化专业,加强该类人才的教育,以农科院为带头,推动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教育,逐步培养一支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专业队伍,保障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总之,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要面向未来,顺应时展的潮流,坚持改革和不断创新,突破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为农村发展提供手段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蒲海珍.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6(3).

2、张军培.农业信息化在农民增收中的探索[J].河南农业,2006(4).

3、世界银行组织.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Z].2007.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两化深度融合

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为区域和行业提供开发工具、设计资源、技术支持、管理咨询、方案实施、运行维护、电子商务、人员培训、设备租赁等服务的法人实体。

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在解决企业信息化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推动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两化融合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各行业涌现出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这些平台成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研发设计类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稳步推进。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服装、家具等行业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了以华南家具设计研究院、中国花样网为代表的工业设计素材库,以华南家电研究院为代表的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以北京数码大方公司为代表的研发工具服务平台,以安世亚太为代表的精益研发服务平台,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14所为代表的协同研发服务平台,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生产制造类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快速发展。机械装备、汽车等行业的生产制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快速发展,涵盖工业机器人、快速成型、计算机辅助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制造执行系统等领域,形成了以华南精密制造研究院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服务平台,以西北快速成形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快速成形服务平台,以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为代表的meS服务平台,在提高企业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企业管理类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目前,一些管理软件企业、SaaS运营商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如用友畅捷通在全国72个城市建立了125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为100多万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出现了以东方钢铁、广东塑料交易所、广西糖网、亚太化工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服务平台,以环球市场、中国制造网为代表的外贸出口类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以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商城为代表的B2C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8万亿,占电子商务交易总额84.4%,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突破1400万家,B2B电子商务平台达9200个。

第五,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逐步兴起。目前,我国形成了以盖世汽车网、易车网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以东方钢铁、欧浦钢网为代表的钢铁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以中电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在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效率、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第六,区域性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涌现。20多个省市建立了非营利性的两化融合服务机构,形成了以广东省两化融合创新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提供工业设计、先进制造、工业控制、在线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情报等方面的服务,在协助地方政府推进当地两化融合工作、服务当地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政府财政投资的平台使用率低,效果不理想;许多平台的功能比较简单,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没有出台针对平台的优惠政策,平台运营比较困难;平台运营模式缺乏创新,两化融合服务人才缺乏,平台难以整合人才为企业服务。

2010年9-12月,笔者主持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委托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调查和研究课题,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只有11%的中小企业应用过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只有44%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使用效果比较满意。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对策

(一)基本原则

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需求、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引导,鼓励第三方机构以市场需求和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创新平台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建立起适应市场体制要求的自负盈亏的高效运转平台。平台应满足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平台应遵循“共建共享”的理念,整合现有资源并合理布局,以惠及更多的中小企业。

(二)主要思路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统筹规划、集聚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建立和完善满足两化深度融合需求的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培育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公信度高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覆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管理提升、电子商务、产业链协同等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功能更加完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稳步提升,对两化融合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三)建设重点

选择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服装、家电、家具等行业,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换代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平台提品三维数字化设计、工业设计素材、计算机仿真、虚拟样机、专利检索分析等服务。

选择机械装备、钢铁、汽车、船舶、家电等行业,围绕提高生产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支持平台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快速成型、新一代网络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服务。积极发展面向服务、支持制造资源按需使用、制造能力动态协同的云制造服务平台。

选择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围绕企业管理规范化、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管控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支持平台提供企业管理诊断、企业管理信息化咨询、eRp、SCm、CRm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在线管理软件应用、企业信息化培训等服务。

选择外贸、钢铁、橡胶、塑料等行业,围绕深化供应链电子商务应用,为行业内上下游企业提供采购、销售、库存、物流等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建立面向最终消费者的网络销售平台,拓展网络销售新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促进企业服务化转型发展;支持平台提供信息、在线交易、物流配送、电子支付、融资担保、人员培训、信息检索等服务。

选择钢铁、汽车、船舶等行业,围绕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能力,支持平台提供信息、网上招标、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供应商管理、货物追踪、费用核算等服务。

依托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区域性两化融合促进中心,整合区域内政府、it厂商、高校、科研院所等两化融合服务资源,集聚一批高水平两化融合专家,为企业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提供咨询、诊断、规划、设计、实施、监理、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创新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医院式、规范化的服务模式,推动当地两化深度融合。

(四)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级电子信息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的支持,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评价标准,对信誉好、服务优、效果显著的平台,实行补助、奖励等扶持措施,引导平台规范运营,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完善工作机制。各地要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的现有工作基础,积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要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完善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加强指导和宣传。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及时调查了解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情况,发现和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培育示范和服务品牌。要发挥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对优秀平台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难、税费重,电荒、用工荒等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凸显,迫切需要采取新思路、新方法,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因此,必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升.公共服务平台:“导航”中小企业信息化[J].上海信息化,2008(3).

2.蔡晓玲.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1(28).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24-03

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办学竞争,各大高职院校普遍关注信息化在提升办学质量、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十年,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投入逐年增加,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新挑战,抓住机遇,推动职业教育思想、体制、观念、模式等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

一、近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2002年9月,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校庆上指出:“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2007年5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10年7月,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201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2011年8月,教育部成立了由袁贵仁部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推办的成立,是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重大项目和示范引导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近十年,领导的讲话、国家、教育部和省的文件精神,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何充分理解和有效贯彻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界重点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对高职院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规划

学校整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学校现已建成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教学、财务系统、网站群系统和Vpn等应用系统,一卡通系统也正在有序推进中,这些应用系统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等部门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各部门业务需求情况的复杂化,使得现有业务系统无法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已有应用系统对业务发展、新一代it通信技术的应用上,缺乏应对能力;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阻碍了业务联动、信息共享和服务融合的进程。

面对这种情况,迫切地需要在传统校园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和新途径,坚持以服务为目标,以师生为核心,在“技术”与“用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打造一个既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又贴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新一代教育信息化校园。

三、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队伍建设,统筹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

信息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统一规划。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个部门和每位师生。信息化校园建设必定会引起管理机构的变革和工作流程的重组。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把“信息化”作为学校四大发展战略之一,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支撑。2013年12月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信息化中心。组建由部门信息化主管和部门信息员等组成的“纵向三级”和“横向三维”的信息化队伍。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部署、指导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各部门积极支持,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1.全员重视,进一步明确应用需求是建设工作的动力源头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各级部门要从源头采集信息化建设应用需求;全校师生要及时反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调研论证,进一步细化建设方案是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

精心谋划,拟定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同力协作,制定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案;强化管理,紧跟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

3.服务引导,进一步强化系统应用是建设工作的最终目的

加强宣传,及时推广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加强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化系统应用问题;加强培训,及时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服务,及时处理信息化建设应用盲点。

(二)完善基础设施,细化实施过程,搭建开放融合的基础框架和支撑平台

1.搭建基础网络平台。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信息化应用平台的基石。学校的校园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实现万兆主干,千兆接入,出口带宽为2.6G,基本满足全校师生的网络需求。加强校园网络统一管理、对运营商在校所有网络设备统一配置、对全校网络设备和配置进行清查、对部门楼宇信息点位进行梳理、对网络认证账号进行清查、对弱电间进行巡检整治。建立常规检查制度,梳理网络常规事务的处理流程,规范台账制度。推进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各种终端的上网需求。目前,学校有线信息点达8500个,校园无线网络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学校有线、无线网络已经覆盖整个教学办公及生活区,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搭建了安全稳定的网络基础平台。

2.拓宽信息化合作渠道。学校成立“运营商信息化合作洽谈工作组”,与三家运营商开展信息化建设合作洽谈。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无锡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签署“信息化校园建设合作协议”。探索深度多层次的新型信息化项目的合作,实现合作多赢。

3.建设集成数据中心。建设集中高效的数据中心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重点。为了收集、处理和存储学校各类信息数据,实现存储集中、数据集成,提高数据的统一性、安全性和利用率,为全校提供信息共享服务,学校于2012年实施了数据中心项目改造建设,现已投入使用。

4.整合应用平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用基础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决定着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十二五”期间,学校根据iSo9000的流程化管理理念,在综合分析、调整优化学校核心业务流的基础上,解决“信息孤岛”,实行系统整合,建立统一的校级管理信息系统。按需要建设部分新的应用系统(包括oa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团委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毕业离校系统、校友会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同期对图书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邮件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等原有系统进行整合。通过梳理各部门管理流程和业务数据,统一数据标准,重组业务流程,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为全校师生提供集中化的信息服务。提供应用集成与单点登录,相关应用数据实现一站式访问。

5.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学校现有入网计算机6000多台,学术报告厅、多媒体会议室16个。近几年,大力改善升级教学设施,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创建完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模式提供了良好地信息化环境。现已建成多媒体教室100多间,座位数达到8000多座。

6.增设数字资源制作设备。数字资源制作设备是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学校现建有具备录播功能的教室25间,配备高清摄像机6台,有图形工作站、非编系统14台(套)。通过录播制作设备,实现教学、学习过程同步直播和摄制,为优质资源的智能化制作提供保障。做好录播教室使用规划,按照学院规模进行录播计划分配,做好微课大赛、教师业务能力大赛、市级以上精品资源课程建设的录课工作。

7.构建网络资源平台。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了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资源网、微课竞赛网、视频教学资源平台以及多个教学资源库。数字资源平台的搭建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和学习在学校渐成了主流。这些网络课程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全课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空间。学习平台的使用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互动教学、便利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环境。重点技术支持学校规划建设的百门精品资源课程,给予课程设计、微课录制、交流互动技术指导。

8.做实课程学习平台。教育信息化重点就是教学信息化,学校一直将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作为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8年开始构建基于moodle的网络学习平台,以moodle平台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现有网络课程834门,用31209个,日均访问量达2500人次。以moodle平台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符合商院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moodle网络课程设计》培训课程,基本满足师生对moodle平台的基础应用培训。同时开通在线互动,解决师生具体问题。

9.做好信息化保障。保障学校网络、设备等信息化设施的正常运转,配合教务处、招生办等相关部门和院(部)做好考试、录取、比赛等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加强对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细化多媒体教室应用,满足不同专业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需求。加强对学校公共会议室的协调、管理、保障功能。做好各级各类重大活动、会议等公务活动的录像保障工作。

(三)强化建用结合,普及信息化理念,将信息化建设成果普惠于全校师生,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全体人员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程度。因此,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已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经组织申报、专家审核和教育厅批准,学校于2011年成为无锡高职院校首家“江苏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14名教师经考核成为培训讲师。以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为契机,做好学校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作。为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计划开展信息化培训。组织开展“新生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校园信息化设备使用培训专题讲座”、“二级信息员专题培训讲座”、“上门服务月活动”等,有效地引导师生使用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引导师生积极利用校园信息化资源方便快捷地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务,大力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篇4

省厅决定举办两期全省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目的是培训金财工程大平台相关业务知识,进一步推进我省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财政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信息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推行管理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金财工程及大平台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建设和推行财政信息化管理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财政工作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和制度革新;不但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更是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制财政,实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基础保障。

推进金财工程及大平台建设,对于提升财政部门的理财能力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深认识和理解:一方面,财政改革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当前,财政改革正朝着科学化、精细化的纵深方向发展,必须提高财政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近年来,我省实施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缴、工资直发等一系列财政改革,都是依托信息化管理来实施的。离开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这些改革都将无法实现预定目标。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推进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在财政改革大量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信息化技术不仅改变了财政传统手工作业模式,同时还可以将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应用到财政改革的各个方面。比如,目前财政信息化管理正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向财政监督发展,由一般性支出管理向专项支出管理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来,信息化手段开始逐步应用于我省国库资金动态监管、资产清查、债务系统管理、会计行业管理、扶贫资金管理、地方金融管理、农民直补和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监管等,都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为深入推进我省财政改革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各级财政部门务必要提高对财政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财政财政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建设和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当前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省是全国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试点省份之一。近年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为全国提供了重要经验。总的来看,我省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安全系统逐步健全,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成效明显。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财政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我省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一是系统的整合度不高,各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相互独立,数据不共享、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二是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不高,离实现管理方式转变、业务流程再造以及提供辅助决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三是与财政业务管理相比,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比较滞后。这三个问题都是带有普遍性的。此外,还存在个别地方财政部门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基层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维护体系不健全和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各级财政部门务必要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这次省厅组织大平台的培训和实施,是在一个高层次、高水平基础上开展的,与初期信息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区别。

当前,推进全省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全省市县全面推广大平台系统。全面推广实施大平台系统,是今明两年全省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在今年年底前,我们将分两个批次全面完成21个市(州)和部分县(市、区)的大平台上线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成扩权县和重灾县的大平台上线工作,并力争在明年年底前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上大平台的目标。这不仅是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统一要求,也是各地加强自身建设,上水平、上台阶的要求。

二是加快开发建设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省厅按照“个人办公、信息共享、专供数据”的指导思想,正在开发建设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开发测试工作已基本完成,主要功能涵盖了公文处理、政务管理、会议管理、信息处理、数据查询和全省财政系统沟通等,还包括建设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在省厅运行正常的基础上,力争在年底前推广到各市县财政部门。

三是加强全省财政信息网络安全工作。针对目前广泛关注的的信息安全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财政信息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建设全省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系统;完善全省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启动数据级灾难备份设计规划等。

三、对全省推广实施大平台建设的几点要求

金财工程及大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财政工作方方面面,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和技术一体化目标。

一是要强化大平台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我省的大平台系统是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标准来开发的,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控制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现着公开透明、依法理财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因此,在大平台的实施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不能随意改动大平台的基础结构和基本流程。同时,在全省统一的版本、数据库结构的基础上,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增减一些岗位或改变部分流程。但总的原则是,全省大平台必须坚持统一和流程规范。

二是要为大平台上线创造必要条件。大平台上线是一个涉及面广、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综合系统,对人员的素质、基础环境、设施设备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此,希望各级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内部各业务部门在业务流程确认中的协调和配合,并在资金、人员力量上给予充分保障,为大平台上线和运行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是要做好大平台实施的培训工作。这次省厅举办的培训班,重点是对21个市(州)财政部门开展培训,安排了少数几个县(市、区)参加。培训班结束后,大家还要承担两项工作任务:第一,各市、州财政局要在7月底前制定好本级上大平台的实施方案,报经省厅批复后,年底前实现上线。第二,尽快组织开展所属县(市、区)的培训工作,省厅将给予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帮助。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篇5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形成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典范,有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性发展。这一举动可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极大帮助。并研究了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策略,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

1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要性

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讲述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制定了有关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因此,加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充分满足国家及教育部的相应需求[1]。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只有加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才能实现公平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从而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2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框架

对于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框架而言,从技术方面入手,利用云计算模式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节约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避免产生浪费现象。公共服务平台的框架由以下部分组成:(1)云基础设施。作为云服务平台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云基础设施通过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为其提供了计算、安全、网络以及存储等方面的计算资源,在加强业务管理水平,增强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形成了节能减排、绿色数据中心,为公共服务平台增添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系统、安全系统、主机系统、机房以及数据安全系统等;(2)用户认证管理系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要面对大量的用户,其使用频率较高,对象复杂,为了保证在大环境、大规模下实现良好应用,一定要建立基于云服务的用户统一认证管理系统。这样不仅能够为云应用提供相应环境,还能实现整个平台的数据处理和整合,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统一认证和管理,合理分配角色,并在虚拟的社区中实现用户互动,在云平台的监控下确保资源的有效应用;(3)云服务应用门户。所谓云服务应用门户,主要是指教育信息化面对不同用户而提供的服务窗口,真正实现了一站式的单点登录。大众可以应用门户对教育信息进行充分掌握,实时浏览一些优质资源,分享教育活动的有关资讯以及一些成功案例,并引导用户通过注册参与到平台体系中。在用户注册登录之后会拥有一定的权限,在系统中会显示出相应的业务系统,用户可按照自身需求设定个性化的桌面[2]。

3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3.1构建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

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在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时,一定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发展程度的基础上获得政府、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高度支持。此外,教育部门应该将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作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个人分担的原则,形成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并将市场机制作为基础,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的探索。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重视,做好统筹规划,明确相应标准,促进教育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平台以及信息资源的建设,从而制定出促进电信运营商发展、符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3]。

3.2促进远程教育的有效发展

因此,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各学校之间应该加大视频会议的召开力度,充分发挥视频会议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首先,通过视频会议进行远程教育工作,能够在网络视频系统的基础上,倾听专业教师、专家等对教育、教学的认知和感受。尤其是在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远程视频会将城市中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等传输到农村,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体改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的平衡发展。其次,在视频会议中广泛应用网络在线课堂,开展一些在线评比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3.3整合优质化教学资源

注重平台、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和统一性,对教育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在提倡自主研发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合作研发、购买、合理引进的方式,实现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不断丰富教育信息化资源科的内容,有效提高教育水平[4]。

3.4打造教育云平台

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时,要深化平台功能,构建教育数据中心,形成覆盖范围广、即时跟踪、资源共享、功能强大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型教育云平台。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云计算、云储存、云服务,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学习者要想进入平台学习,可以凭借自己的教育卡卡号,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登录到智慧型教育云平台中,从而获取大量的教育资源,按照自己需求进行学习。另外,云平台的入口、身份认证以及管理模式等要完全统一,这样才能确保云平台的安全运行,而且还能为学习者带来更加多样化、更加自由的体验。同时,平台管理人员还能按照相关信息对用户群进行分类,跟踪其学习情况,评估资源使用效益等,实现教育平台资源库的优化和完善,真正提升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水平,实现其有效建设。

3.5不断完善功能模块系统

(1)学生学籍管理及查询系统。不断完善学生学籍网络管理和查询系统,其中学生上网报名系统,能够将全市学生的学籍以及其他信息录入其中,形成独立的学生档案,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教育局、学校可以登录办公网,查询每名学生的信息、成绩等其他情况,方便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查询管理。此外,学生及家长可以在该系统中完成小升初、初升高的报名,优化了报名流程。(2)学生考试查询系统。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研发考试信息及成绩查询系统,在其中录入中小学的每次重大考试的信息、学校录取分数线以及考生成绩等,学生、家长可直接进入到系统中进行有关信息的查询。(3)学校师资力量擦查询系统。该系统的研发是为了构建信息化档案,确保教学质量,其中主要包括学校硬件设施、升学率、在校学生数以及教师队伍等信息。教育管理部门可登录该系统查询相应学校的信息,并做出管理决定,进而提升教育系统整体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4)教育信息查询系统。在目前的教育信息化网络中,已经建设了教育信息及政策文件查询系统,不仅为市民了解教育情况提供便利,也加强了对学生、教师的普法教育。同时,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为了实现其教育的信息化,不断完善教育信息查询系统,做好信息分类录入工作,扩大各类信息的录入量和形式,丰富教育网络系统中的相关内容,真正实现查询方便,建设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5]。

4结语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应该以自身的教育现状为基础,加大精力投入力度,顺应时代的发展,形成高效的服务平台,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夏骄雄.“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的解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6):4-8.

[2]殷峭峰,尤学贵.基于云计算理念下的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8):92-94.

[3]李建芬.新公共服务理念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05):3-4.

[4]李建芬.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之行动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0):67-70.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篇6

加强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干部教育事业应对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要求:“行政学院应当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高效、流程科学、资源共享。”[3]。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学院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行政学院,根据自身实际,走科技强校的道路将势在必行。广州行政学院作为轮训培训广州市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重要学府,作为培训广州市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广州行政学院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培训手段,改进宣传形式,努力完成广州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

二、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党校工作条例》、《2014~2018年广东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国党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校(院)实际,以建设副省级一流校(院)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化应用为目的,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着力形成建设、应用、管理良性互动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办学现代化水平。课题组结合广州行政学院的实际,提出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的“1354”计划。1就是:围绕“一个目标”———智慧校园;3就是:重点建设“三大平台”———基础设施硬件、应用管理软件、特色资源服务;5就是:组织实施“五大项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和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建设。4就是:提供“四大保障”———强化领导、加强组织、创新管理、保障经费。目的是建成智慧校园,使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全校和全广州市党员干部。

三、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集约,本着实用、管用的原则,用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好的效用。围绕教学、科研、咨询及管理的需求,重点建设先进实用、高效安全的智能化校园应用系统,逐步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智慧校园”综合应用服务体系。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顶层设计、全局考虑。实现三网融合、硬件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全校的网络基础设施系统化部署,规范化管理,互联互通,由信息网络中心的网络控制室统一管理和监控,保证全校的网络和办公设备随时连接互联网,促进全校的办公便捷化,提升全校人员的办公效率。全校的教室、会议室多媒体采集系统从不同的楼宇全部集中送到总控室,教务人员可以实时网上查看教室的实况,有效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全校的网络一体化部署,学员可以一卡实现校内吃、住、考勤、消费、教学、会务信息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好,为有序推进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二)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学院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包括有信息一体化平台、教务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学员综合管理平台等。从基础平台设计到各大应用管理软件系统开发,有效实现“三统一”,即是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信息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有效地整合了办公、教务、科研、学员等多个子系统,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和科研管理的流程,大大减少了教务、科研和学员管理部门等人员的工作量,大幅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教学、科研和学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学员综合管理平台主要是面向学员层面智能推送信息的一个门户,可以从该平台中及时了解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评估、上传学员文章、查看学员成绩、学习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信息等。我们将校园的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员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图书借阅系统、内网身份认证和个性化服务系统等有机结合,实现身份管理一卡通和校园服务、消费一卡通,提高学院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建设

行政学院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没有行政学院教育信息化就谈不上行政学院教育现代化[4]。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信息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供让每一位学习者都具有自主获取信息、分析、加工、处理、更新信息的环境,以至形成这些能力,从而提高大家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为了适应行政学院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们要建设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干部教育培训智慧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参训管理子系统:包括网上报名管理和学员自助管理两大模块,采用pC机、移动终端app和微信平台三种终端接入方式实现全市干部及其所属组织部门和行政学院学员管理处协同操作。2)培训管理子系统:在“校园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功能模块,包括课题管理、案例库管理、知识库管理、考试库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互评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学术论坛管理等。3)平台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户、角色、组织架构管理、权权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资源监控、数据字典管理、各项参数配置管理。

(四)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

2010年8月颁布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中要求:“加快建设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网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干部网络培训管理,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5]。可以看出,信息化也为行政学院的教学提供的新的发展方向,网络培训和在线的自主选学系统进一步拓展的干部培训的渠道,扩大了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覆盖面,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行政学院教学的课程优势。近年来,广州市高度重视干部在线教育工作,开通了广州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我国先进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大连相比,无论是全市性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硬件投入,还是软件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该成立统筹全市干部在线教育的领导小组,设立负责全市干部在线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建设干部在线学习平台,通过组建全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和管理团队,有序地开展干部在线教育工作。我们要建设符合干部在线培训要求的课程资源体系,建立健全干部在线学习考核评价制度等多种渠道,着力打造适合干部特点的“指尖上的课堂”,利用大数据可对干部在线学习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研究把握干部在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等,不断探索简便实用的教育培训新手段,提高我市干部在线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

(五)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建设

数字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没有丰富的教学数字资源,应用工作就无法推进。因此,要做好行政学院系统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信息网络中心和图书馆的合作,不断加强行政学院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近几年,广州行政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不断进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广州行政学院已建立了党政视频资源库、党史党建特色库、广州市情资料库、广州党建研究基地资料库等,还购买了多个精品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弘博数字图书馆、方正电子图书、国研网研究报告、广东省党校咨询联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人民日报全文等。在现有资源库的基础上,信息网络中心和图书馆要紧密围绕行政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适合党员干部教育需要的干部教育特色资源库,积极采用多种措施,努力推进应用工作。我们要对Vpn虚拟专网升级改造,采用Vpn虚拟专网技术实现国家、省、市和区行政学院互联互通,可以享有国家行政学院、广东行政学院丰富的视频资源和海量的数字资源,有力地指导了广州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咨询、师资队伍建设,节省了巨额的资源购置费用,确保投入最小获得效益最大,不断推进全国行政学院系统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四、广州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平台建设也很重要,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信息构建起各行各业交流的平台,大数据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而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的工具,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下面就针对计算机软件在建设企业信息化平台中的重要性作简要介绍。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企业的发展深受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两大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最后整理的数据,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最符合企业利益、最有益企业发展的决策,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其中关于信息的一系列处理就是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如此,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较大程度地使人力资源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总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会很大地影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2软件工程与信息化平台的概念和关系

软件工程是一项包含了多种技术的综合的学科门类,具有高科技的特点。对软件进行开发和使用是一个系统、规范以及可定量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是拥有强大数据库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各种管理理念、发展模式都可以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保存,并且可以和其他的技术方案结合到一起,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的竞争力,建设信息化平台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可以引进优秀的信息处理人才,以及网络设施和数据库,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设立相关部门,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开发软件工程来完善信息化平台,软件工程极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程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开发软件,而系统化的信息平台可以省时省力地采集分析数据,比如可以记录本公司员工的出勤情况,对公司的收支进行详细记录等等。这些过程都体现了软件工程在信息化平台中的作用,利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3计算机软件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中的问题

3.1应用出现两级分化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人民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现在,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和世界接轨,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并且已经培养了一些发展良好的开发信息化软件的公司。但是在开发计算机软件、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大公司意识到了建设信息化平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投入了人力物力来发展信息化平台,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并且有效地对其加以应用;而对于发展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建设并不完善,投入的关注和资金相对较小。但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是,计算机软件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行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2发展观念落伍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将企业置于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之中,然而,还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深远影响,仍然沿用之前老旧的企业管理理念,忽视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没有利用好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另外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了解程度不够,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建设的需要,采取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措施,这样使得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4.1提高生产力

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可以有利于劳动效率以及企业的产量的提高,进一步地帮助企业增加收益,提高盈利。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应用软件工程、建立信息化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速率。生产管理效率高自然会使生产力和产量提升。

4.2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的发展建设中,通过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可以有效控制企业发展的成本,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以计算机软件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管理和整合,可以帮助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整合度,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3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

企业的发展要靠产品的质量说话,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收益,将生产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利用软件工程建立起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进行产品的生产监督,可以帮助企业把控产品的质量,保障产品质量。

4.4物资管理的信息化

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企业的库存,可以有效利用存储空间,较少产品的积压,提高企业的再生产量。面对复杂的产品信息的采集,庞大的数据分析,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做出详细的分类整理,减少生产的成本,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

5结论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寻求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而软件工程是该过程不可缺少的工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以及经营现状,进行合理地规划,科学地运用软件工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努力提高管理、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31.

[2]周红.试论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9(4):25.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篇8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校园网站前身为宁强县第一中学校园网,始建设于2003年。2008年5•12汶川地震波及宁强,学校遭受严重损毁,被列为灾后重建重点项目,迁址县城七里坝新区,由天津市投资2.4亿元对口援建,学校更名为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校园网站也更名为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校园网,域名为:省略。为了充分利用我校校园网络系统硬件建设资源及打造数字化校园,真正实现我校办公无纸化、管理数字化、资料电子化,校园网站作为校园数字化的核心平台,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网站建设工作,成立了由校长负责,分管电教的副校长主抓,全校各处室及教师参与,校电教室具体实施的工作小组,加大对学校网站的建设力度。

(一)网站组成

目前我校具有数字广播系统,安防系统,校长评估系统,网络系统,一卡通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系统,均按高标准、高规格进行规划设计。其中校园网络系统校园主干采用千兆光纤到各个楼寓,664个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终端,设有专用网络机房,软、硬件建设资金累计约270万。网络机房布置有一台企业级Dell(戴尔)塔式weB服务器,一台企业级Dell(戴尔)塔式数据库服务器,三台imB资源服务器,两台磁盘阵列机,资源容量已达1000G,安装有企业级(ZywaLLUSG)硬件防火墙及电信100m独立光纤,weB与数据库服务器直接连接在硬件防火墙DmZ区,大大提高了服务器的安全及运行性能。在搬入新校区前经过论证、方案起草、硬件补充、平台开发等前期准备工作,结合当前办学要求和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对校园网站进行了改版。改版主要对网站架构、栏目、功能应用等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2010年底正式改版完毕,经过试运行,现已正式投入实际应用。

(二)网站功能及其作用

我校校园信息平台建设将分期分步实施,力争在三年内完成我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经过前期论证、方案起草、硬件补充、平台开发等,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校园网站的建设,现正在按各处室及教研组需求进行功能开发,真正让校园网站成为办公的平台,成为信息的平台,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成为对外宣传的平台,成为校务公开、社会监督的平台,成为家长、社会了解我校教育教学等工作开展情况的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进度,加紧建设各处室电子化管理系统,教师信息库,学科素材库等。

校园网站采用pHp+apache+mySQL进行构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体现网站的功能性。

1.对学校8个处室的信息平台进行了单独设计。各处室都有自己的主页,作为本处室信息的平台,充分突出了各处室的办公特色。按各处室要求和实际情况设定栏目、添加功能。各部门均有专人负责的信息员,由校电教室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各部门的信息经校行政办公室进行审核,并自动聚合到校园网站首页相应栏目。

2.校园网站设有校务公开、学校工作、教师专栏、学生专栏、学校互动、教育资源等栏目,校园网首页每周将各处室、教研组及年级组的活动、计划、工作安排等自动进行汇聚。

3.对于各学科教研组信息平台也进行了单独开发,设有教研组通知、教研活动、教研教改、本学科教育资源等栏目,各教研组设有专门信息员。

4.校园网站开设有留言、校长信箱、疑难解答等互动栏目,方便师生、家校进行交流与互动。

5.学校资源有影视库,素材库及新跨跃、中央电教馆资源等。

6.网站后台有数据自动备份及网站木马侦查功能,大大提高了网站及服务器的防御攻击能力。

网站设计的板块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呼应,充分体现了校园网站“让校园网站成为办公的平台,成为信息的平台,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成为对外宣传的平台,成为校务公开、社会监督的平台,成为家长、社会了解我校教育教学等工作开展情况的平台”强大功能。

二、网站建设的作法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建设好校园网站的重要保证

我校将建设好校园网站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由学校校长负责,分管理电教的副校长主抓,各部门中层领导参与,校电教室具体实施的网站建设小组。在网站硬件投资,平台开发上,学校校长亲自过问,如果有困难立即进行指导并协调。多次召开了“校园网站建设专题工作会”,对校园网站整体规划,各部门栏目建设,职责分工的落实,网站建设进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讨论和解决。

(二)明确校园网站的作用,搞好总体设计

在规划总体结构、设计栏目、网站风格等方面,我们依照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本着网站是学校信息、资料查询、无纸化办公等的一综合平台,其应导航清晰、功能性强、具有实用价值的宗旨进行建设;页面设计庄重、大方、美观;标识、动态图片反映我校校园文化特色及校容校貌;栏目名称清晰、直观、简洁,各级栏目之间层次分明,做好网站的形象工作。

(三)突出各处室办公特色

为分别突出各处室的办公特色,对学校8个处室的信息平台进行了单独设计,创建不同风格,并按各处室要求和实际情况设定栏目、添加功能,并与校园网站进行嵌合。虽然各部门平立,但数据库、后台管理与校园网站完全统一。指定了各部门信息员,并对他们明确了职责,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对各处室开展的活动由各处室及时进行。

(四)严格审核制度

各处室信息员信息时,首先经处室领导审查后,上传至处室主页,再由校行政办公室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自动聚合到校园网站首页相应栏目。

(五)加强信息管理,及时快捷校园活动信息

对于相对稳定的信息如规章制度、工作职责等,可以相对固定,定期更新。对于动态性信息,如校园新闻,教研活动等必须及时更新,保持时效性。对信息的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及图片的大小、体积等进行统一规范。

(六)体现网站功能性

为“建好校园网,用好校园网”,网站从教育教学服务,教学常规监督、教学活动开展、学生课外知识扩展、教师教研交流等方面入手,在校园网主页设置“通知公告”,“校园新闻”,“每周工作”,“教研活动”,“校园服务”,“网络资源”等栏目,让校园网真正成为信息管理与办公的平台。通过“每周工作”专栏,要求各处室将下周工作安排及上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每周公布。同时对各教研组每月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专栏中,起到对教研组督促的作用。网站将全校各办公电话、移动号码(只公布校园虚拟号)、校班车时刻表、学校校历等进行整理公布,方便师生查询。

(七)开设交互专栏,广泛听取家长及社会意见

通过建立“校长信箱”、“在线留言簿”等栏目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意见,为我校发展收集宝贵意见。

(八)加强与现有平台及资源的融合

目前校园网站已与移动公司的家校通平台、校园各类资源库、校长评估系统、教育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等进行了融合,使我校园网站真正成为整合各类校园数字化功能的平台。

(九)重视制度建设、加强业务培训

制定了《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信息、资源审核制度》、《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信息文字规范》、《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信息员职责》《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网络信息安全制度》、《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网站用户管理规章制度》、《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网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管理,确保网站建设有序进行。同时,加强信息人员有关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适应网站发展需要。

(十)开发了信息统计功能

对各处室、教研组开发了信息统计功能,对所有栏目进行自动统计与汇总,作为各处室及教研组宣传工作评先的依据之一。

(十一)加强安全防御体系,确保网站稳定可靠不间断运行

我校在校园网站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按照“管住两端、突出重点、加强监督”的原则,构建了校园信息安全防御体系,采取了如下措施对校园网站进行了重点保护。第一,通过硬件防火墙对部署在公网DmZ区中的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严格的保护;第二,在公网DmZ区的边界部署硬件的入侵防御系统(ipS),设置严格的防御策略,拦截对网站的各种非法访问;第三,在网站上部署网络版杀毒软件,通过设置统一的防、杀毒策略,每周定期作全网的病毒查杀,杜绝病毒在局域网的传播,网站后台有数据自动备份及网站木马侦查功能,大大提高了网站及服务器的防御攻击能力;第四,定期对网站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操作系统和网站平台软件的漏洞,并进行漏洞修复。

三、网站下一步建设思路

1.在网站平台上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整合力度,将各处室下不同的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和功能模块尽可能地进行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达到统一展示、信息资源共享、功能高度融合的目标。

2.加强网站工作组织管理。各处室共同加强对网站工作的组织管理,明确网站工作的责任,将网站工作分别列入各自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每年召开网站工作会议,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加大信息宣传力度,规范信息。今后配备网站内部专业型记者,成立信息宣传组,提高专业供稿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

4.进一步加强网站的服务功能。将校园所有办公资源到网上,通认证,师生可以下载使用。

5.加强网站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确保网站信息安全。继续不断完善建立网站安全保障制度,加强防病毒攻击和数据备份工作。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篇9

关键词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信息集成集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一、引言

为了减少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加强区域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建立战略联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推动力,构建和完善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体系,重视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共享服务至关重要。

二、区域科技信息平台集成服务的内涵

区域科技信息平台是国家建立平台体系的一部分,是国家保证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战略的公益性和基础性机构。区域科技信息平台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推动我国科技资源共享,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增长助力。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差异,科技资源共享的效率较低,针对这些现状,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六十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通过对这些基础平台的资源进行研究、分析和整合,形成了以科技信息领域为主,不同资源构成的科技条件平台体系;服务方式向智能化、网络化的集成服务方式演变,平台服务理念也逐步“以资源为中心”向“以需求为导向”转变。

信息集成是把孤立的元素或事物,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原有的状态,使其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产生联系,实现全系统信息共享的过程。区域科技信息平台集成服务针对不同区域定用户的需求,以科技信息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采取协同作业的方法,对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要素、体系重构的过程。集成的核心是以资源作为大系统,采取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三、构建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构建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前提,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构建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把提高科技信息服务能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撑,优化信息结构,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科技信息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构建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基本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前提。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民众生活为立足点,发挥信息集成对科技优化配置的支撑和服务功能,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强区域性科技信息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合理统筹规划,逐步有序推进。加强科技信息的统筹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的发展,在突出区域特色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发展。

完善管理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完善构建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深化对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的认识,努力营造创新环境,构建创新运营模式,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加快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加强科学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安全意识,保障网络平台的信息安全。加强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是加速科技进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主要任务

(一)促进工业领域信息化深度应用

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任务之一是促进工业领域信息化深度应用,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建立两化融合服务支撑体系。促进组织结构合理化和业务协同创新,推动科技信息化应用从单一区域向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转变。

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使工业领域从研发、生产到经营管理的各环节达到业务协同和流程优化,不断深化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平台的集成服务,推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应用。完善科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体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全面普及,让科技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层次的在工业领域覆盖和渗透。

(二)促进服务业信息化深度应用

促进服务业信息化深度应用,是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区域科技信息集成平台,对服务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产生重要作用。

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促进了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推动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化进程,提高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电子商务向涵盖信息、物流、资金的全流程服务方向健康发展。

(三)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深度应用

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深度应用,是构建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任务之一。

在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加强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持续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发展和完善面向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区的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

五、建立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随着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集聚资源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及丰富,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深化。政府部门应加大构建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财税金融政策的杠杆作用,加大对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扶持力度,加快区域性科技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应对制约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和发展的相关条款进行整理和修订,以适应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尽快出台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条款,逐步完善与构建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构建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标准化建设,加快制定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做好知识产权的风险防范工作,大力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加快科技信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拓宽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渠道

国际信息化迅猛发展,国内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要想顺应国际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趋势,必须拓宽对外合作与交流渠道,加强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区域特色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联合服务体系建设及机制建设,努力维护和拓展我国在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领域的国际地位。

六、结语

构建区域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是加速科技进步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是区域技术创新发展的沃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对进一步推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宏起,李力,李h.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集成服务流程与管理究[J].2014.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篇10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控制;仪表

引言

工业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是以良好的工业自动化仪器控制系统为基础,逐步完善自动化仪表的信息平台,对系统进行安全性保护,完善仪器仪表的诊断维护标准,加强通信数据的实时更新,建立良好的通信控制网络。工业信息自动化控制在网络平台的快速应用下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的实际系统化建设

1仪器仪表的信息化建设

自动化仪器仪表是以数据信息采集为基础,通过对相关处理过程的有效应用,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构建合理的信息仪表自动化管理平台,对可操作的生命周期信息进行分层次调节,完善实际自动化仪表的全局调节过程,尽可能的完善功能建设水平,推进市场的快速发展,争取仪表制造产业功能安全水平的提升。提高仪器仪表的系统维护和判断管理过程,明确实际生产震旦标准,对生产装备、控制系统的诊断、现场仪表的判断进行分析,确定生产流程中需要判断不归属自身的仪表内容,对信息的交换、仪表系统的设备监控、仪表新产品的研发,自动化系统诊断开工资设备的软件模拟进行分析,确定实际功能模块的有建设,明确实际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场仪表负责人,对实际的预测数据和维护标准进行分析,加强仪表的诊断判断过程,明确实际维护周期的耗损情况标准,保证固定时间内的准确判断。加强无线通信数据的快速发展,以合理的自动化仪表数据显示为基础,不断提升技术方案的有效转变,成立有效的专业组织,推行合理的无线演练系统,采用合理的一角数据测量方式,实现全球化的自动仪表通信。加强现代网络仪表的发展,提升仪表发展水平,拓展无线功能网络的快速发展。

二、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的额发展

1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的介绍

工业自动化信息设备控制是以综合总体条度控制为核心内容,通过自动化功能空间的合理控制,按照设备实际运行的实时监控标准,采用合理的设备运行参数调整,提高自动化功能的完整性。根据自动化仪表的开工资需求,分析自动化报警、数据记录、显示功能分析等模块,用于电力、冶金、科研、国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加强数字化仪表、温度控制仪表、电力通信仪表、流量检测仪表、压力分析仪表等多功能仪器仪表的分析,建立良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平台,加强数据信息的平台建设,实现对数据信号的及时转换。

2工业自动化控制平台的快速发展

2.1加强数据总线的研究

工业自动化控制平台需要对仪器仪表、变送器、通信网络进行现场设备的使用调整,这些设备都需要有效的总线控制调整,采用分布测试的方式进行拓展,提升自动化控制建设的发展,提升集中测试系统的建设。现代模块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采用有效的设备仪器配合建设,提升网路控制平台的管理,解决现场总线控制分布技术不足的问题。现场总线技术需要以智能化仪器仪表、中央控制系统平台的链接控制中心,采用全方位的数字化、双向传输、开放式的建设标准,提高多站式的数据信息传输控制平台。在自动化系统控制建设过程中,以现场总线为基础,加强系统建设中的各项技术应用,改善系统快速发展的能耗标准,提升适应强度,完善精确度,稳定空间控制建设效果,实现对总线控制系统的快速生产分析,实现对测量仪器仪表的准确扩展和调整,确保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性。

2.2加强网络数据自动化调整控制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以连高的网络数据信息平台进行建设和应用,加强数据通信系统的发展,以良好的网络数据层面的模块通信技术进行合理的传输,提升仪器仪表的快速发展水平,加强网络信息应用和自动化仪表的嵌入式管理,增加网络透明化程度的建设,完善自动化网络和工业自动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完美融合。

2.3网络信息控制平台的建设

网络信息控制平台是对系统核心软件数据进行嵌入式操作管理,对操作仪器的核心软件和硬件进行操控,提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与仪器仪表之间的传输控制管理水平,建立合理的仪表设备局域网络接口,以USe接口、打印机接口等多元化的结构方式,实现测试仪器仪表的通用控制。按照计算机的实际链接效果,对设备的相关操作进行处理,明确与计算机实际操作的相关性,提升智能化设备控制调节过程,明确实际开放性和有效实用性的建设。

2.4分布式的调节控制系统

分布式的调节控制系统是以智能化的设备监测控制标准为依托,通过集中实际控制系统基础,建立合理的现代图形技术检测标准,提高现代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平,构建完整系统的技术显示控制标准,以计算机、通信、设备相关参数为依托,不断提升设备配置的灵活应用和分级管理水平,确保计算机分布控制系统的优越水平的有效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工业信息的自动化控制是以智能化生产为平台,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仪器仪表的工业自动化应用效果,改善自动化控制的理论基础,对各项自动化控制内容进行改善,完善市场的认可度,提升市场的应用广泛度。自动化控制平台以合理的控制发展为依托,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通信、设备数据等高新技术结合起来,提升工业信息化产业仪器仪表的建设,改善仪器仪表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产能的快速发展水平,完善仪表的安全技能使用水平,提升自动化控制平台的能耗发展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经纬.探析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自动化控制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12)